第一篇:高中生物35个重要概念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是知识的仓库,是思维的伴侣,是创造的前提,所以学习中依据不同知识的特点,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生物35个重要概念,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35个重要概念
1.多肽与肽链:
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经脱水缩合形成的含有多个肽键(—CO—NH—)的化合物叫多肽,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作肽链。
2.原生质体与原生质层
①原生质体:植物细胞去掉细胞壁后剩下的结构,只在细胞工程中使用此概念。
②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用在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中。
3.生物膜与生物膜系统
①生物膜: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膜等,这些膜的化学组成相似,基本结构大致相同,统称为生物膜。
②生物膜系统: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由膜围成的细胞器,在结构、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形成的结构体系叫生物膜系统。
4.与染色体有关的一组概念
①染色体和染色质:细胞核内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②姐妹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是由一个着丝点连着的并行的两条染色单体,是在细胞分裂的间期由同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其大小、形态、结构及来源完全相同,DNA分子的结构相同,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也一样,其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③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体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切不能将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认为是同源染色体。
④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作一个染色体组。染色体组组数可以根据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和基因型进行判断。
5.细胞周期: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反映了细胞增殖速度。测定细胞周期的方法有很多,有同位素标记法、细胞计数法等。
6.细胞分化:
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原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生物体细胞中的基因是相同的,细胞分化不会导致遗传物质改变)
7.癌细胞:
有的细胞由于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不能正常地分化,而变成了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叫癌细胞。癌细胞的特征:无限增殖,能够扩散和转移(因为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8.植物体细胞杂交:
用两个来自不同植物的体细胞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并且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方法。在此过程中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9.细胞株与细胞系
①细胞株:原代培养的细胞中有极少数细胞能度过生长停滞及衰老死亡的危机而继续传下去,这些存活的细胞一般能传代40~50代,这种传代细胞是细胞株。这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②细胞系:细胞株传至50代以后有部分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并带有癌变的特点,有可能在培养条件下无限制地传代下去,这种传代细胞称为细胞系。
10.酶:
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等条件。过酸、过碱、高温使酶分子结构不可逆破坏而失活,而低温抑制酶活性,可恢复。
11.渗透作用:
水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
典型的渗透作用装置需要两个条件:
①半透膜,②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12.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概念及条件
质壁分离:指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发生分离的现象(而不是指细胞质)。
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条件:
①内因——活的、结构完整的以及具有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
②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质壁分离);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液泡和原生质层恢复原状(质壁分离复原)。
13.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14.光能利用率与光合作用效率
①光能利用率:单位土地面积上,农作物光合生产的有机物中所含能量,即该土地所接收的太阳能。
②光合作用效率:单位土地面积上,农作物光合生产的有机物中所含能量,即光合作用中作物吸收的光能。
15.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
①有氧呼吸: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进行该过程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②无氧呼吸: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无氧呼吸的整个过程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16.四分体:
减数分裂时,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交叉且相互交换一部分染色体,这在遗传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17.复制、转录与翻译
①复制: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②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③翻译:在细胞质中核糖体上进行的,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18.半保留复制:
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这种复制方式叫半保留复制。
19.基因:
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一个独具遗传作用的功能单位(而不是DNA分子上的任一片段)。
20.遗传性状、遗传信息、密码子
①遗传性状:生物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由遗传信息决定,体现者是蛋白质。
②遗传信息:基因中能控制生物性状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③密码子:指mRNA 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 3个相邻的碱基。密码子共有 64个,而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只有 61个,有3个终止密码子不决定任何氨基酸。
21.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①基因诊断:用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的原理,鉴定被检测样本上的遗传信息,从而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DNA探针是带有荧光素或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人工合成的单链DNA分子。
②基因治疗: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用于治疗疾病等。基因治疗只能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而不能修复有缺陷的基因。
22.一组与性状有关的概念
①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②显性性状:两个纯合亲本杂交,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作显性性状。
③隐性性状:两个纯合亲本杂交,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作隐性性状。
④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
23.一组与基因有关的概念
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②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③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
④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控制着不同性状的基因。
24.纯合子与杂合子
①纯合子: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纯合子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没有性状分离,可稳定遗传。
②杂合子: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不能稳定遗传。
25.一组与交配类型有关的概念
①杂交:基因组成不同的生物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Aa×aa,Cc×CC。常用来判断生物性状的显隐性。
②自交:植物的自花传粉和同株异花传粉;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判断植物是否是显性纯合子的最简单的方法。
③正交与反交:正交与反交是相对而言的。若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常用来判断细胞核遗传与细胞质遗传。
④测交: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纯合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26.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与染色体变异
①基因突变: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②基因重组: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③染色体变异:指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的比较明显的染色体变化,如染色体结构的改变、染色体数目的增减等。
27.单倍体、二(多)倍体与单倍体基因组
①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这种个体可能含有一个或多个染色体组;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不管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
②二(多)倍体:由受精卵(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
③单倍体基因组:a.无性别区分的生物: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上所有的基因。b.有性别区分的生物:常染色体的一半+XY(ZW)性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
28.物种、种群与种群的基因库
①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个体。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②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中的个体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③种群的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29.体液调节的概念:
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H+等)通过体液的传递,对人和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在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的作用最为重要。
30.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
①协同作用: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如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对生长发育的作用。
②拮抗作用: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作用。
31.食物链和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作食物链。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最高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的营养关系,叫作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顺着食物链(网)这种渠道进行。
3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过程。
②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不断在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故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3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其大小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
34.生物圈:
地球上由各种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所组成的环绕地球表面的圈层,换句话说,生物圈就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的无机环境的总和。
35.生物多样性:
地球上所有种类的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其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容。
高中生物35个重要概念
第二篇:教学-高中生物相关概念比较
中学生物教学资料
生物相关概念比较
乳糖与乳酸、极体与极核、芽孢与芽体、HIV与HLA、原生质体与原生质层、遗传病与传染病、胚囊和囊胚,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
原生质和原生质层、原生质体
质粒与质体
原生质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类,核酸。原生质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它不包括细胞壁,故一个动物的细胞就是一小团原生质。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它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与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有关。原生质体特指去除细胞壁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
生长素和生长激素
生长素,主要是由植物的顶端分生组织合成的,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生长激素是动物脑垂体分泌的,影响动物的生长和三大有机物的代谢,它们都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极核和极体
极核是植物卵细胞形成时的产生,极核,卵细胞均在胚囊中产生。极体是动物卵细胞形成过程中随之产生的一种细胞,最终退化消失。
胚囊和囊胚
胚囊是植物胚珠内部结构,内有7个细胞其中最重要的是卵细胞一个和极核2个囊胚是动物早期胚胎发育到其一阶段的一种形态。
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
外分泌腺是指分泌物经导管运输到体表或消化腺的腺体。内分泌腺是指其分泌物进入血液并随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广泛与组织接触,通过改变细胞的代谢而发挥效能的腺体
性激素和性外激素
性激素化学本质为固醇有雄雌两类,功能是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生殖细胞的成熟,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
外激素是昆虫体表的腺体分泌物,有性外激素,聚集外激素,跟踪外激素,告警外激素等多种,作用是通过一种媒介影响同种昆虫,其他个体的活动起着个体间传递化学性息的作用,又叫信息激素,而性外激素仅仅是外激素的一种,它的功能是引诱同种异性前来接尾。
第三篇:高中生物概念总结
高中生物概念总结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3.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 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6. 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7.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8.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9.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0.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1.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12.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这些化合物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13.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4.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5. 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6. 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17. 核糖体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18.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19.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0.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1.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2.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3.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第二章 新陈代谢
24.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25.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26. 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27. 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要能量的直接来源。
28.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29.植物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0.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1.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32.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三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33.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
34. 营养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
35.减数分裂的结果是,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精(卵)原细胞减少了一半。
36.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条染色体移向哪极是随机的,不同源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37.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38.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一种基因型)。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子(两种基因型)。
39.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40. 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41.很多双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无胚乳(如豆科植物、花生、油菜、荠菜等),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子叶吸收了,营养贮藏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单子叶植物有胚乳(如水稻、小麦、玉米等)
42. 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43.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胚的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为幼体,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内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生出来并发育成为性成熟的个体。
44.胚的发育包括: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三个胚层分化→组织、器官、系统的形成→动物幼体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45.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少,生长的慢;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生长的快。
46.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47.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
48.垂体除了分泌生长激素促进动物体的生长外,还能分泌一类促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
49.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50.(多细胞)动物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基本结构是反射弧(即: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51.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52.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53.高等动物生命活动是在神经系统-体液共同调节下完成的。
第五章 遗传和变异
54.生物的遗传特性,使生物物种保持相对稳定。生物的变异特性,使生物物种能够产生新的性状,以致形成新的物种,向前进化发展。
55.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在前后代之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的是DNA,而不是蛋白质,从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56.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57.在真核细胞中,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而DNA又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所以,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58.在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对某种特定的DNA分子来说,它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却是特定的,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59.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从亲代DNA传到子代DNA,从亲代个体传到子代个体。
60. 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61.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6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DNA上也有基因存在)。
63. 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64. 遗传密码是指信使RNA上的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65.密码子是指信使RNA上的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信使RNA上四种碱基的组合方式有64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有61种,3种是终止密码子。
66.反密码子是指转运RNA上能够和它所携带的氨基酸的密码子配对的三个碱基,由于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所以,反密码子也有61种。
67.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68.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69. 生物的遗传是细胞核和细胞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70.一般情况下,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在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71.生物个体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是: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不仅要受到内在基因的控制,也要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72.在杂种体内,等位基因虽然共同存在于一个细胞中,但是它们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基因的分离规律。
73.由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发病率是很高的,一般表现为代代遗传。
74.在近亲结婚的情况下,他们有可能从共同的祖先那里继承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而使其后代出现病症的机会大大增加,因此,近亲结婚应该禁止。
75.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1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则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也叫独立分配规律。
76.据统计,我国的男性色盲发病率为7%,而女性发病率仅为0.49%。
77.一般地说,色盲这种遗传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他的外甥的(交叉遗传)。
78. 我国的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79.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也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产生新性状
第四篇:分析化学重要概念
助色团,是指含有非键电子的杂原子饱和集团,当它们与生色团或饱和烃相连时,能使其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使吸收强度增加的基团。
红移,是由于化合物的结构改变是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蓝移,是化合物结构改变时或受溶剂影响使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的现象。
振动弛豫,是处于激发态各振动能级的分子通过与溶剂分子的碰撞而将部分震动能量传递给溶剂分子,其电子则返回到统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的过程。内转换,是当两个电子激发态之间的能量相差较小以至其振动能级有重叠时,受激分子由高电子能级以无辐射方式 转移至低电子能级的过程。外转换,是溶液中的激发态分子与溶剂分子或与其他溶质分子之间相互碰撞而失去能量,并以热能的形式释放能量的过程。体系间跨越,是处于激发态的电子发生自旋反转而使分子的多重性发生变化的过程,荧光,无论分子最终处于哪一个激发单重态,通过内转换及振动弛豫均可返回到第一集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然后再以辐射形式发射光量子而返回至基态的任一振动能级上,这时发射的光量子称为荧光。磷光,经过体系间跨越的分子再经过振动弛豫降至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可以存活一段时间,然后返回至基态的各个振动能级而发出光辐射,这种光辐射称为磷光。
共振线,原子在基态与第一激发态之间跃迁产生的谱线称为共振线,通常它是最强的谱线。压力变宽是由于吸光原子与蒸汽中其他粒子间相互碰撞而引起能级的微小变化,使发射或吸收的光量子频率改变而导致的变宽。
简并,振动频率完全相同的吸收峰在红外光谱中重叠,这种现象称为红外光谱的简并。
振动自由度是分子基本振动的数目,即分子的独立振动数F=3N-5
当振动过程中分子的瞬间偶极矩不发生变化时,不产生红外光的吸收这种现象称为非红外活性振动
核外电子及其他因素对抗外加磁场的现象称为屏蔽。由于屏蔽效应的存在,不同化学环境的氢核的共振频率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化学位移。标准物为四甲基硅烷。其影响因素一是内部因素即分子结构因素包括局部屏蔽效应,磁各乡异性效应和杂化效应等。二是外部因素包括分子间氢键和溶剂效应等。
自旋偶合是核自旋产生的核磁矩间的相互干扰,自旋分裂是由自旋偶合引起共振峰分裂的现象。有相同化学位移的核称为化学等价核,分子中一组化学等价核与分子中其他任何一个核都有相同强弱的偶合,这组核称为磁等价核。具有(1)组内核化学位移相等(2)与组外核偶合的偶合常数相等(3)在无组外核干扰时,组内核虽有偶合,但不产生分裂的性质
保留时间是从进样到某组分在柱后出现浓度极大时的时间间隔,即从进样开始到某组分的色谱峰顶点的时间间隔。死时间是分配系数为零的组分即不被固定吸附或溶解的组分的保留时间。调整保留时间是某组分由于溶解于固定相,比不溶解的组分在色谱柱中多停留的时间。保留体积是从进样开始到某组分到柱后出现浓度极大时所需要通过色谱柱的流动相体积。死体积是由进样器至检测器的流路中未被固定相占有的空间的容积。调整保留体积是由保留体积扣除死体积后的体积。相对保留值是两组分的调整保留值之比。当金属离子进入溶液的速度等于金属离子沉积到金属表面上的速度时达到动态平衡,在金属与溶液界面上形成了稳定的双电层。在组成不同或组成相同而浓度不同的两个电解质溶液接触面所产生的电位差称为液接电位。指示电极是电极电位值随被测离子的浓度变化而改变的一类电极。参比电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电位值已知且基本恒定的电极。
直接电位法是选择合适的指示与参比电极,侵入待测溶液中组成原电池,测量量原电池的电动势,根据能斯特方程直接求出待测组分活度的方法。
酸差是指PH玻璃电极测定PH小于1的溶液时,测得的PH偏高产生正误差,碱差也称为纳差,是指用PH玻璃电极测定PH大于9的溶液时,测得的PH偏低,产生负误差。
PH玻璃电极注意:使用范围1到9;标准缓冲溶液的PHs应尽量与待测溶液的PHx接近;玻璃电极使用前需在蒸馏水中浸泡24小时以上,测定后用蒸馏水彻底清洗,不用时宜浸在缓冲溶液或蒸馏水中保存;标准缓冲溶液与待测溶液的温度必须相同并尽量保持恒定;标准缓冲溶液的配置,实用,保存应严格按规定进行;由于F-离子腐蚀玻璃膜,因此玻璃电极不能用于含氟化物酸性溶液的PH的测定。
第五篇:反洗钱相关重要概念[范文模版]
反洗钱相关重要概念
反洗钱内部控制
反洗钱内部控制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反洗钱工作的有效开展而制定并组织实施的,制约内部各部门和人员并使之相互协调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程序和方法(静态形式),以及利用这些制度、措施、程序和方法对相关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客户身份识别
客户身份识别也称“了解你的客户”,指履行反洗钱义务的机构对其客户的真实身份进行了解。这包含三层含义,其一,了解客户本人的真实身份;其二,了解客户的交易目的和交易性质、资金来源和用途;其三,了解实际控制客户的自然人和交易的实际受益人。
一次性金融服务
一次性金融服务是相对于开立账户建立长期客户关系而言,指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和从事汇兑业务的机构为不在本机构开立账户的客户提供的现金汇款、现钞兑换、票据兑付等金融服务。
经常项目
经常项目是指国际收支中涉及货物、服务、收益及经常转移的交易项目等。
资本项目
资本项目是指国际收支中引起对外资产和负债水平发生变化的交易项目,包括资本转移、直接投资、证券投资、衍生产品及贷款等。
客户洗钱风险分类管理
客户洗钱风险分类管理是指金融机构按照客户涉嫌洗钱风险因素或涉嫌恐怖融资活动特征,通过识别、分析、判断等方法,将客户划分为不同风险等级,并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制订和采取不同措施的过程。正常类客户
正常类客户指所处的国家、地区、行业、职业等均不涉及洗钱风险,以及身份背景情况正常、交易符合其身份情况的客户可列为正常类客户。
关注类客户
关注类客户指所处的国家、地区、行业、职业等均不涉及洗钱风险,但银行在客户身份识别、交易监测及报告工作中发现其有异常或可疑情形,被作为可疑交易上报的账户所涉及的客户。
可疑类客户
可疑类客户指来自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监管薄弱的国家或地区的非居民客户,或与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监管薄弱的国家、地区的客户发生频繁大量交易的客户;还可包括国内经执法机关侦查或调查的涉嫌洗钱上游犯罪的客户。
禁止类客户
禁止类客户一般指联合国决议、OFAC全面禁止的客户或发布的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名单的客户,以及我国认定的“东突”等恐怖组织,如公安部发布的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
标准型尽职调查
标准型尽职调查指识别客户身份的一般程序,这是对金融机构全体客户都应履行的尽职调查程序,如核对客户的身份证明文件。
加强型尽职调查
加强型尽职调查不仅要对客户身份进行识别,而且还应了解该客户或有关账户涉及的资金来源、资金用途、经济状况或者经营状况等,了解公司客户的所有人或实际控制、拥有该账户的人。
交易报告制度
指金融机构等承担反洗钱义务的机构将其在业务经营过程中经办的达到规定金额或有洗钱嫌疑的金融交易信息(包括可疑客户信息)报告给中国人民银行的制度。
大额交易报告
大额交易报告是指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的标准、范围及程序,将达到规定金额的交易信息报告给中国人民银行的行为。
可疑交易报告
可疑交易报告是指金融机构将符合可疑交易报告标准、或经分析有洗钱嫌疑的金融交易信息报告(包括可疑客户信息)给中国人民银行的行为。
重点可疑交易报告
指金融机构有合理理由认为与洗钱、恐怖主义活动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有关的交易或者客户,应当上报重点可疑交易报告。
现金大额交易
人民币20万元以上或者外币交易等值1万美元以上的现金交易,包括现金缴存、支取、结售汇、现钞兑换、现金汇款、现金票据解付等。
单位大额交易
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账户间单笔或者当日累计人民币200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20万美元以上的款项划转。
个人大额交易
自然人银行账户之间,以及自然人与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银行账户之间单笔或者当日累计人民币50万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0万美元以上的转账。
跨境大额交易
交易一方为自然人、单笔或者当日累计等值1万美元以上的跨境交易。
判断可疑交易的客观标准
客观标准指反洗钱规章中明确列出的可疑交易报告标准。
判断可疑交易的主观标准
判断可疑交易的主观标准是反洗钱规章明确列出的客观标准以外的,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认为合理的判断可疑交易的标准。
大额现金交易
暂定为单位账户月累计发生额在50万元以上、个人账户月累计发生额在20万元以上的人民币现金存入或支取。非现金存取业务暂未列入监测范围。
大额现金监测
特指从反洗钱角度,对单位或个人账户大额现金交易进行持续地监控和系统地分析。通过确定重点关注对象,查找异常现金交易背后的真实动机。对于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司法机关移交。
反洗钱非现场监管
反洗钱非现场监管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依法收集金融机构报送的反洗钱信息,分析评估其执行反洗钱法律制度的状况,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风险预警、限期整改等监管措施的行为。
金融机构反洗钱非现场监管信息
金融机构反洗钱非现场监管信息是指能全面如实反映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各类信息,包括反洗钱统计表、信息资料、交易数据、工作报告以及内部审计报告中与反洗钱工作有关的内容。
反洗钱现场检查
全面检查——根据检查计划所实施的对金融机构执行反洗钱法规情况的全方位检查,包括内控体系建设情况、客户身份识别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执行情况、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执行情况、宣传培训情况、审计监督情况等。
专项检查——针对反洗钱工作的某个方面(如客户识别、内控建设、可疑交易报告等)或者具体某项高风险业务(如电子银行、银行卡、代理汇款业务等)所进行的专门检查。
反洗钱现场调查
人民银行反洗钱调查人员直接到金融机构办公或营业场所现场实施反洗钱调查的调查方式。
反洗钱书面调查
人民银行反洗钱调查人员不到金融机构现场,而是书面通知金融机构提供有关资料的调查方式。反洗钱临时冻结
反洗钱调查中的临时冻结,是指在调查可疑交易活动过程中,当客户要求将调查所涉及的账户资金转往境外时,中国人民银行依法暂时禁止客户提取该账户资金的强制措施。
金融机构配合开展反洗钱调查
金融机构配合开展反洗钱调查是指金融机构根据人民银行的要求,对有关可疑客户、可疑账户及可疑交易的情况协助进行调查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