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紧紧把握三个环节 提高人大会议审议质量
编辑:心如止水 识别码:13-978377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4-27 23:27:43 来源:网络

第一篇:紧紧把握三个环节 提高人大会议审议质量

紧紧把握三个环节 提高会议审议质量

凤凰县人大常委会

二〇一一年八月十六日

提高常委会议质量,是有效行使地方国家权力的重要途径。只有不断提高人大常委会会议质量,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要提高地方人大常委会会议质量,必须牢牢把握如下三个环节。

一、把握会前准备环节,是提高常委会会议质量的基础

(一)科学选题。通过召开主任会议,讨论确定常委会会议的建议议程。在选定会议议题时,把握“三个依据”,坚持“三条原则”,近年来先后听取并审议凤凰历史文化各城保护条例执行情况、财政预算执行及财政收支情况、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改革、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旅游经济发展情况等方面内容的报告,与县委中心工作联系紧密,充分发挥了常委会议的作用。

(二)组织常委会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注重为组成人员学法用法创造条件,在每次常委会会议之前,都要结合议题内容,集中组织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一些基本法律以及重要经济法律法规,组织专题辅导,不断提高会议审议的水平。推行会前学法制度,坚持在常委会议举行之前,有针对性地举办法制讲座,结

合审议议题,邀请法律专业人士讲授法律知识。据统计,共举办法制讲座10余次,涉及法律法规20余部,向常委会组成人员提供相应法律法规资料500多册,有效地提高了审议质量。

(三)深入调查研究。结合议题内容,组织相关的调研活动,力求体现调研的广度和深度。一是在调研力量的组织上,体现出广泛性。既有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参加,又有人大机关工作人员参加,还要求政府职能部门派人协助调查。二是在调研内容选择上,体现针对性。围绕常委会会议议题内容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重点解剖。三是在调研方法上,坚持“三个结合”。在调查对象上干部与群众相结合,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调查客体选择上“好”与“差”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既报喜又报忧;在调查材料处理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得出合乎实际的正确结论。

二、把握会中审议环节,是提高常委会会议质量的关键

(一)遵循程序,依法审议。一方面在程序上要依法。审议方式及表决办法等要依照法定程序进行。通过建立和完善一系列制度如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人事任免表决制度等,使工作程序日益规范。另一方面在审议时要用法。在审议有关工作报告、议案和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时,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法规为准绳,看是否符合有关实体法和程序法;是否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是

否依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一是审议发言做到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充分发表意见。组成人员配合默契,踊跃发言,各有侧重,突出重点,紧扣主题,准确、精练地表达意见,对报告内容客观评价,坚持实事求是,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不仅要指出问题,还要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二是充分讨论,集思广益,在民主基础上集中正确意见。大家发表的意见,应以讨论的方式、协调的办法和必要的表决形式,集中为会议的定论意见,最后由主任或主任委托的副主任综合各组成人员的多数意见,当会提出《原则审议意见》。三是既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办事。对有的同志的意见,虽然未被采纳,也应从另外角度有所解释,给予应有的尊重,给人以宽松和自如的感觉,不允许有任何歧视现象发生,使会议充满和谐气氛,以加强组成人员之间的团结。

(三)结合审议,进行视察及询问等监督活动。对议题的审议意见比较集中,但又不够深入的内容,要通过询问、视察等监督形式,进一步增进了解,提升审议质量。在每次常委会议上,都安排与议题相关的“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听取委员们的审议发言,接受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询问,这样有利于常委会组成人员对议题相关工作加深了解,又能让“一府两院”的同志了解人大关注哪些问题,从而使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加强沟

通,形成共识,促进有关问题的解决。同时,根据会议议题的有关内容,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开展会中视察,以增强常委会组成人员对相关工作的感性认识。几年来,通过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常委会议期间开展城镇建设、农业科技、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建设、高中校园建设等专题视察活动,使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发言更加踊跃,所提的意见建议也更能切中要害,符合实际。

三、把握会后督办环节,是提高常委会会议质量的保证

(一)规范运作程序,形成较为科学的审议意见。每次常委会会议,政府和“两院”虽然都有负责人列席,但仅听取委员们的口头意见,客观上会造成“你说你的,我干我的”的状况,审议意见的作用难免会大打折扣,甚至出现一些重要意见“说完就了”的状况。有鉴于此,按照合法、准确、具体、可行的原则,在常委会会议上形成原则审议意见的基础上,会后综合整理出具体意见,由常委会负责同志审定把关,形成正式的审议意见。

(二)建立反馈制度,促进审议意见办理落实。制定出台了《审议意见处理办法》,使审议意见的反馈落实有了规范的制度保障,1、《办法》对审议意见办理落实反馈单位作了明确规定。凡“一府两院”直接汇报的,由其办公室负责反馈;政府委托有关部门汇报的由有关部门向政府汇报请示后,以政府办公室的名义进行反馈。

2、《办法》对反馈时间作了限定。审议意见的办理

反馈时间一般不超过两个月。对一些办理难度较大的审议意见,可以适当延长其反馈时间。

3、《办法》规定了反馈形式。审议意见的办理结果应以书面形式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必要时还可以直接向常委会会议和主任会议报告。

4、《办法》提出了反馈要求。“一府两院”要实事求是地反馈审议意见的办理落实情况,因某种原因对审议意见某些条款不能落实或需要延期落实的,应作出情况说明。通过实施《审议意见处理办法》,使每次常委会议的审议意见落实反馈及时快捷,办理质量不断提高,避免了“一府两院”对审议意见应付差事及敷衍塞责。

(三)开展跟踪监督,扩大审议成果。跟踪检查监督是人大常委会会议监督的一个重要环节,缺少这一环,就很可能使审议意见的办理反馈变成文来文往的形式主义,从而直接影响会议监督的力度和实效。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对一些重要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都以人大相关工委为主体,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开展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督促落实。既通过各单位书面反馈情况了解各单位对审议意见办理的方案,又通过实打实的跟踪检查,了解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部门和单位,通过综合运用视察、询问、质询等手段,促进了审议意见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篇:把握五个环节提高调研质量

把握“五个环节”提高调研质量

茶陵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调研质量的好差直接影响到决策水平、办事效能、机关作风和队伍形象。作为办公室文秘工作人员,调研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如何提高人大调研工作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重要课题。通过这几年的调研工作实践,我对做好人大调研工作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选题要准。调研工作要着眼发展大局,立足县域实情,捕捉社会亮点,抓住民生热点,准确反映党委意图、人大作为和群众需求,真正体现情为民系、利为民谋、权为民用。因此,调研选题应突出一个“准”字。一是选题方向要准。要紧跟党委核心、紧扣发展中心、紧贴基层民心,围绕县委提出的工作重点和奋斗目标,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准确把握选题方向,科学圈定选题视野。今年我们把调研的方向定在民生问题上,通过调查研究,为县委决策提供依据,督促政府为民办实事。二是选题过程要实。选题过程中要把准充分酝酿、广泛征求、集体研究、会议审定等环节,通过走访座谈、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等形式,做到选题工作有针对性、有实效性,务求本调研工作紧跟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体现现实工作需求,促进社会发展。三是选题内容要精。选题内容的提炼和确定决定了选题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大调研工作效果的好坏,也从深层次反映出人大工作者解读社会发展能力的水平。所以,我们要精心组织,有的放矢,确保选题内容符合方向、切合实际、体现民意、促推发展。同时,还应大力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储备更多知识含量,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前进中的问题,增强选题的敏锐性。本,我们通过精心挑选,确定了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现象严重、农田水利设施亟待维护、居民消费品物价过高等调研课题,得到了县委的高度重视。

二、准备要细。调研课题选定后,要弹好“前奏曲”,认真筹划,细心准备,确保调研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一要制定调研方案。调研组要认真研究,详细制定切实可行的调研方案,明确调研方法、调研措施以及工作责任和纪律,维护调研工作的严肃性和实效性。二要准备工作到位。根据调研方案要求,认真做好调研前必要的准备工作,做到提前下发通知,提前印制调研问卷表、民意测评表、意见征集表等资料,备好照相机、确定车辆。三要形成调研提纲。围绕调研课题,做好“功课预习”,有必要组织调研人员查阅相关资料,认真学习和熟悉与调研专题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专业知识。要形成调研提纲,明确调研目的和要求,提前定好每个点以及每个点上的每个步骤,做到心中有数。

三、调查要深。调研工作是人大一项实质性很强的工作,要紧凑、深入,务求高效,既要避免“谈到哪,调到哪”、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等情况的出现,也要杜绝“走到哪,就是哪”的随意现象发生。调查不深入,就是隔靴搔痒,不能深入事物表面现象看到本质,也就把握不到事物的发展规律,在涉及到具体工作监督上,也就不可能提出实质性的建议和意见。一是要选准调查对象。调查研究工作中应将相关行业的人大代表、一线干群、服务对象作为基本调查对象,多深入基层、企业,多到老百姓田间地头和家中去倾听群众的心声,尽量避免单纯听部门工作汇报、指定现场走马观花、做表面文章等调查陋习,力求调查到实情,研究出成果。二是要拓宽调查渠道。在调查中,听取汇报、现场考察、跟踪调查、蹲点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要随时随势科学选用。不仅要耐心听取群众反映的情况,还要请群众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不仅要到业绩突出的地方,还要到成绩较差的地方;不仅要看面上的,还要关注点上的。调研过程中要选择“好、中、差”三个层面进行针对性调研,在面上进行科学综合评价,在点上深入查找问题。采取听汇报、个别座谈、实地了解以及问卷调查等形式结合进行,通过全面细致的多层次、立体式的调查研究,从实践中获取最原始、最翔实的第一手材料,为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高质量的调查报告奠定基础。

四、研究要透。调查工作结束后,调查组要及时召开“碰头会”,对收集到的调查情况和调查资料进行汇总、研究。研究时,要坚持唯物辩证观和“两点论”,实事求是摆成绩,全面客观查问题,深刻透彻究原因,切合实际寻对策;要多方面、深层次进行研讨,不断总结、归纳、提炼。研究中,不能满足于走访调查、汇报、座谈中所获悉的情况,要认真查阅相关政策法规和其他相关资料,进一步核实、深化和提炼,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剖析问题追根源;如若发现新情况、存有新疑点,切忌敷衍了事、搪塞应付,应作补充调查、追踪了解,直至情况清晰明了。研究后,要根据研究成果形成详细的调研报告提纲。

五、报告要实。调研报告是调研工作的结晶,要力求体现一个“实”字。一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能够较为科学反映出当前工作现状,客观体现工作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深入分析指出问题的成因,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向。调研报告从形式上来说是对调研工作的一份书面总结;从实质性来看,调研报告是调研工作由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质的飞跃。因此撰写一份调研报告,需要调研工作者付出辛勤努力,在全面掌握调研情况资料同时,深入分析、归纳、总结,而不能只是资料的堆积、文字的累加。调研报告要语言精炼、观点突出、事实充分,既客观分析情况又科学提出建议;应当抓住具体情况、典型问题,分析深刻,研究通透,多做建设性思考,少作空泛议论;要多

稿修改、反复推敲,做到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才能使调研报告有的放矢、指向明确。

此外,调研报告形成后,要及时把调研成果转化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策依据。一方面要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决议和决定,督促“一府两院”办理,并密切跟踪落实情况,努力使督办事项在办理过程中不走过场、不变形。另一方面,在督办落实工作之后,要及时总结每次调研、审议、督办的经验,分析每次调研工作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站在全面发展的角度,提出一些科学分析问题、研究工作的好思路和好办法,形成价值含量较高的建议和意见,以提交给党委参阅,使调研成果在更高层面发挥作用。

第三篇:把握求真务实的三个环节

牢牢把握求真务实的三个关键环节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指出,求真务实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并向全党同志提出了“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新要求。我们要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认真贯彻求真务实的基本要求,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目的,牢牢把握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执政为民三个关键环节,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要把握实事求是这一环节。求真务实是一种科学精神、一种工作作风,也是一种党性要求,所求的“真”,就是真实、真理、规律;所求的“实”,就是实际、实事、实干,其根本要求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具备的政治品格。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这一根本要求,不仅要有一定的认识水平和正确的思想方法,还要有很强的党性和扎扎实实的作风,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思想认识、精神状态、工作方式、工作作风统一到这一根本要求上来;都要从实际出发,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了解、全面客观地分析研究、反复充分地科学论证,从而掌握真实情况,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都要讲实话、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切实在实践中奋斗、开拓、进取,在实践中探索新思路、开创新事 1

业、实现新跨越。

二要把握艰苦奋斗这一环节。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法宝。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也是要靠艰苦奋斗去创造的。坚持求真务实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坚持艰苦奋斗。当前,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在这样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滋生不良风气的土壤和条件不能在短时间内根除。因此,能不能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能不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是对每一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一个很现实的考验。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党章》和《监督条例》,牢固树立为党和为人民的事业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新”字上求突破,在“深”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见成效,真正以艰苦奋斗的实际行动感召群众,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以勤政廉洁的良好形象凝聚力量,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团结奋斗。

三要把握执政为民这一环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说到底是为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求真”是立足于为民“求真”,“务实”是立足于为民“务实”,这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准则。只有始终坚持执政为民、一心为民,始终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取信于人民,我们党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才能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执政为民,最重要的是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取得实效。广

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自觉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积极主动地去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求、维护人民的利益。要带着感情抓落实,带着强烈的责任抓落实,带着切实解决问题的决心抓落实,着力办好一批顺民意、解民忧、谋民利、得民心的实事和好事,把党的宗旨落实到各项工作中、落实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上,使求真实务实不断取得新成效。

第四篇:提高审计方案质量应把握四个环节

审计方案是指审计机关为了能够顺利完成任务达到预期审计目的,在实施审计前对审计工作所做的计划和安排。审计方案包括审计工作方案和审计实施方案,在整个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体系中,审计方案起着“龙头”和“灵魂”作用。它对于审计项目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完成具有直接的指导和控制作用。笔者结合审计工作实践,认为目前在审计方案的编制与执行上还

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一、审计方案存在的问题

1.准备阶段:审前调查不认真不充分。目前,部分审计人员对审前调查的认识模糊,对一些审计过的单位和项目自以为情况熟悉无需调查或者审前调查蜻蜓点水,流于形式。没有按照审计项目的不同类型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审前调查,从而使审计方案的编制存在先天不足。

2.编制阶段:审计方案的指导性不强,方案内容缺失。主要表现为:一是由于审前调查不充分,依据个人经验编制的审计方案往往空话套话、原则性的话多,对审计工作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不强;二是部分重要项目(如同级审、行业审计)的审计工作方案未经审计业务会议审定,仅由业务部门编制后就下达到审计组实施。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也未按规定对审计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进行审核;三是审计方案的内容缺失,尤其是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审计风险的评估和对审计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的审计步骤和方法,这些审计方案的必备内容,但由于审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或审前调查不认真往往没有反映。

3.执行阶段:偏离、随意调整及执行不到位现象较为普遍。一方面,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应当调整审计方案的事项时,往往不按照规定及时进行调整,审计人员仍按原方案实施审计;另一方面,由于分工模糊,审计人员不按审计方案确定的审计目标和步骤进行审计,而是凭经验审计,审计结果偏离审计方案确定的目标。上述重审计方案的编制、轻审计方案执行的现象导致审计方案成了一种程序,一种形式,一种摆设,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检查阶段:责任追究未落实。根据现行的制度规定,对审计方案的检查主要是通过审计组组长进行审计工作底稿复核和审计组所在部门进行的复核体现出来的,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人手少或复核机制不健全原因,这种检查往往流于形式。质量控制办法虽然规定了三个层次的控制责任,但到目前为止,极少有人因为审计方案的编制、执行、调整不到位,出现问题而承担了相应的责任。这种责任追究仅停留在纸上,而未落到实处。

二、提高审计方案质量的措施

1.把好审前调查关,为编制审计方案奠定基础。审前调查是编制审计方案的必经途径。审计人员要转变观念,做到“磨刀不误砍柴工”,严格按照要求对每个审计项目都认真开展审前调查,同时还要创新审计调查的时间和方式,充分发挥计算机在审前调查中的作用。通过审前调查,找出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执行的薄弱环节,从而确定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和评估审计风险,为编制审计方案奠定坚实的基础。

2.把好审计方案编制关。当前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方案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合理确定审计目标,审计目标要力求具体,切忌语言空洞,言之无物,不具备指导性和操作性;二是合理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对于应进行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分析性复核的,不能认为麻烦而省略;三是对一些大的、比较复杂的审计项目或者是初次进行审计的对象,为解决审计方案难以准确编制的问题,也为避免审计实施中多次调整方案,最好在编制工作方案之后,在具体审计实施过程中可以针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一些重点资金,重点明细项目的具体实施编制分步骤、分项目的实施方案;四是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坚持重大项目的审计工作方案必须经审计业务会议审定制度。

3.把好方案执行和调整关。审计方案一经审定通过,便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审计组成员应严格按照方案规定的分工和步骤实施审计,审计组长或主审应督促并检查审计组成员执行审计方案的情况,对出现了确需调整审计方案的情形时,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分别报经相应领导批准,并做好相应记录。

4.把好责任追究关。审计组长及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应各司其职,必要时,复核机构可提前介入复核,及早防范审计风险,对未按审计方案进行审计或在实施审计时存在较大偏差的应当及时纠正,对造成违规违纪问题应当查处而未查出的应按规定追究责任。

第五篇:浅谈如何提高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的质量

钟昌发

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是监督法赋予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也是监督法规定人大常委会监督的一种基本的监督方式。提高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的质量,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监督法,推进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要提高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的质量,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正确把握三个“度”,精选审议工作议题

“一府两院”工作林林种种,人大常委会要审议其工作报告只有进行选择。本人认为,要想提高审议工作报告的质量,应把握以下三个度,精选审议工作报告的议题:

1、把握“量度”,在数量上宜精不宜多。一方面,人大干部队伍情况特殊,队伍年龄偏老,专业人才缺乏,素质参差不齐,职务层次差距大,且有人事安排导向影响人大干部积极性的发挥。另一方面,人大监督措施的刚性不足,工作中要摸清情况,要督促落实到位,都要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因此,审议工作报告不宜安排过多,建议每次会议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1-2项,最多不要超过3项。

2、把握“宽度”,在涉及面上宜小不宜大。各项工作涵盖范围有差异,涉及面有大小,有的涉及面很大。对于涉及面大的议题,情况复杂,牵涉时间长,牵涉单位多,要全面弄清情况,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有的甚至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调查研究,情况是摸到不少,但因为议题大,要求的层面高,范围大,被监督者也往往不知从何着手整改,整改也往往达不到要求。而涉及面小的议题,监督起来不仅省时省力,而且情况摸得准,提出的意见建议针对性强,监督对象整改起来也更容易找到切入点,效果往往会更好。因此,选择审议工作报告的议题,不求大,而求准,抓住某一大块工作中的某一个重要专题开展专题工作进行审议。

3、把握“温度”,在影响上宜热不宜冷。抓不同的工作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监督,能引起人民群众的关注,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鸣,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做好这类工作能取得更好的社会影响。而比较少的人去关注的问题,也就是说冷门问题,监督起来自然很难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因此,审议工作报告要紧紧围绕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去开展,关注热点问题,多说热门话题。对于偏辟的问题,冷门的问题,不必花太多的力量去关注。

二、,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的力度直接影响到掌握情况的程度。掌握情况全面与否,真实与否,是影响审议能否具有针对性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在调查研究环节上下功夫,抓好三个“安排”,深入调研,摸清摸准审议工作的情况。

1、把好力量配置关,配齐配强调研队伍。有些地方人大常委会对会前调查重视不够,力量安排不足,调查往往出现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的现象。本人认为,应切实加强调查的领导力量和工作力量,确保调查有足够的人力。每次审议工作报告,都要成立一个由常委会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指挥协调、由对口联系的专门委员会或工委具体负责、其他专委或工委的人员及部分兼职委员和从事专业工作的人大代表参加的调查组,必要时调查组又可以分成若干小组,扩大调查范围。

2、把好调研方式选择关,综合运用多种有效调研方式。各种调查方式都有各不相同的效果,要尽可能采取多种调查方式,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有的地方人大常委会搞调查研究,仅仅到需要作汇报的单位听一听介绍,或召开一两个共一、二十人参加的座谈会听一听反映。如此掌握的情况不全面、也不一定准确可靠中。笔者认为,审议工作报告前的调查研究,除要采取听取汇报、召集座谈等常见的调查方式外,还应采用执法检查、视察、明查暗访、督促审计介入等方式方法,尽可能查看更多的资料,接触更多的知情者,征求更多专家、专业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确保总结成绩实事求是、梳理问题和提出改进意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3、把好情况分析关,抓住要点,突出重点。人大监督,不是向“一府两院”布置工作,不需要也不宜面面俱到。事实上,每一次象审议工作报告这样的监督活动,如能解决一个或几个突出问题,监督成效人就算不错。所以笔者认为,无论是会前调查,还是会上审议,或是会后形成的审议意见,都不宜提出太多的问题,而是要抓住要点,突出重点,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和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作为重点来写深议透。至于并不突出的问题,可以一概不提。在篇幅的分配上,笔者认为,总结成绩时力求简明扼要,主要篇幅应放在指出问题和提出建议的部分。

三、把好三道“关”,规范审议意见形成程序。审议意见如何形成,直接关系到审议意见本身的质量和效力,进而影响审议工作报告的质量和效果。审议意见的形成,监督法没有作明确规定,还处于探索中,各地的实践又不大一样。有的是由相关工委负责整理会议审议情况,交主要领导审定签发。有的是由办公室负责整理交主任会议审定后签发。本人认为,前一种做法,难以保证审议意见的的质量,也难以保证审议意见的效力。后一种做法形成的审议意见,质量提高了较多,但效力却也很难提高多少。审议意见是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是人大常委会审议工作报告后产生的一种法律性文件,是具有法律强制力的。如果审议意见由某一个人或某少部分人说了算,或由主任会议等其他机构决定,都有越俎代庖之嫌。因此,要积极探索研究审议意见的形成程序,以提高审议意见的效力和质量。笔者认为,审议意见的形成应把握以下几个程序:

1、把好审议意见初稿关,在会议召开前,主任会议初步审查工作报告,形成。常委会会议前,主任会议要就需要提交会议审议的工作报告进行初步审查,结合相关工委撰写的调查报告,提出意见建议,形成审议意见初稿。

2、把好审议意见完善关,在审议结束后,主任会议研究审议发言情况,形成审议意见草案。当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完成后,主任会议对会上的审议发言情况进行研究,根据审议发言,修改完善审议意见初稿,并在审议意见初稿的基础上形成审议意见草案。

3、把好审议意见表决关,在会议结束前,常委会讨论审议意见草案,表决通过审议意见。审议意见草案形成后,提交常委会会议讨论,发表意见,最后由常委会组成人员进行表决通过,形成具有法律意义的审议意见,交“一府两院”及相关部门处理。

四、强化督查,务求实效

审议意见能否得到处理落实,直接反映审议工作报告的效果。有的不少地方人大常委会调查研究搞得有声有色,会议审议严肃尖锐,但是对于问题的整改却不大关注,结果很多问题不了了之,出现人们常说的“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本人认为要想审议工作报告取得好的质量,必须在督促检查这个环节上下功夫。

1、对于督促检查的组织实施,要精心部署。督促检查这一环节,应该象调查研究一样,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主任会议进行专门研究,明确检查人员,确定检查时间、阶段、范围和方式,明确检查要求,确保检查不走过场,全面真实地掌握整改情况。

2、对于督促检查的情况,要集体研究。督促检查要分多个阶段进行。在每一阶段结束后,查检组都要对检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下一步整改重点。督促检查工作全面结束后,主任会议要研究检查的情况,分析整改成绩,找准整改差距,为提出审议意见初稿打下基础。

3、对于审议意见处理结果,要表决验收。很多重要工作,都有检查验收的一个环节。有了这个环节,工作才能善始善终,工作才能更好地落到实处。审议工作报告,是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应该对审议意见处理情况进行验收,而且应由人大常委会进行验收。验收程序建议如下:会前,主任会议研究分析审议意见处理情况,指出工作差距,衡量有没有达到审议意见中提出的要求,要不要继续整改和再次报告整改情况。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结合主任会议的意见发言,审议结束后,以满意度测评等方式,由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投票表决。通过表决,一方面可以扩大民主,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再次落实审议意见的强制力。

紧紧把握三个环节 提高人大会议审议质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