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等式证明,均值不等式
1、设a,bR,求证:ab(ab)abab2abba2、已知a,b,c是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a(b2c2)b(c2a2)c(a2b2)>6abc
3、(abc)(1119) abbcca24、设a,bR,且ab1,求证:(a)(b)
5、若ab1,求证:asinxbcosx
16、已知ab1,求证:ab
7、a,b,c,dR求证:1<441a21b225 2221 8abcd+++<2 abdbcacdbdac11118、求证2222<2 123n
1111<1
9、求证:2n1n22n10、求下列函数的最值
(1)已知x>0,求y2x
(2)已知x>2,求yx4的最大值(-2)x1的最小值(4)x
2111(3)已知0<x<,求yx(12x)的最大值()221611、若正数a,b满足ab(ab)1则ab的最小值是()
(22333)
12、已知正数a,b求使不等式(ab)k(ab)成立的最小k值为()(4)
13、求函数y
14、二次函数f(x)xaxxa的两根x1,x2满足0<x1<x2< 1,求a的取值范围()(0,15、关于x的方程x2m(x3)2m140有两个实数根,且一个大于1,一个小于1,则m的取值范围是()(m<-
22221)
416、关于x的方程mx2x10至少有一个负根,则m的取值范围是(m1)
17、关于x的方程2kx2x3k20有两个实数根,一个小于1,另一个大于1,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k>0或k<-4)
218、为使方程x22px10的两根在(-2,2)内,求p的取值范围(-<p<
19、函数f(x)ax2x1有零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a
20、判断函数f(x)x-
21、已知方程x22343)41)411的零点的个数(一个)x395xk在1,1上有实数根,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2162
22、已知方程7x2(m13)xm2m20有两个实数根,且一根在(0,1),一根在(1,2)上,求m的取值范围((2,1)(3,4))
23、关于的方程2axx10在(0,1)内恰有一解,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1,)
24、若关于的方程lg(x
x2x220x)lg(8x6a3)0有唯一实根,求a的取值范围
第二篇:常用均值不等式及证明证明
常用均值不等式及证明证明
这四种平均数满足HnGn
AnQn
、ana1、a2、R,当且仅当a1a2
an时取“=”号
仅是上述不等式的特殊情形,即D(-1)≤D(0)≤D(1)≤D(2)由以上简化,有一个简单结论,中学常用
均值不等式的变形:
(1)对实数a,b,有a
2b22ab(当且仅当a=b时取“=”号),a,b02ab
(4)对实数a,b,有
aa-bba-b
a2b2
2ab0
(5)对非负实数a,b,有
(8)对实数a,b,c,有
a2
b2c2abbcac
abcabc(10)对实数a,b,c,有
均值不等式的证明:
方法很多,数学归纳法(第一或反向归纳)、拉格朗日乘数法、琴生不等式法、排序
不等式法、柯西不等式法等等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需要一个辅助结论。
引理:设A≥0,B≥0,则ABAnnAn-1B
n
注:引理的正确性较明显,条件A≥0,B≥0可以弱化为A≥0,A+B≥0(用数学归纳法)。
当n=2时易证;
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即
那么当n=k+1时,不妨设ak1是则设
a1,a2,,ak1中最大者,kak1a1a2ak1 sa1a2ak
用归纳假设
下面介绍个好理解的方法琴生不等式法
琴生不等式:上凸函数fx,x1,x2,,xn是函数fx在区间(a,b)内的任意n个点,设fxlnx,f
x为上凸增函数所以,在圆中用射影定理证明(半径不小于半弦)
第三篇:均值不等式证明
均值不等式证明
一、已知x,y为正实数,且x+y=1求证
xy+1/xy≥17/
41=x+y≥2√(xy)
得xy≤1/4
而xy+1/xy≥
2当且仅当xy=1/xy时取等
也就是xy=1时
画出xy+1/xy图像得
01时,单调增
而xy≤1/4
∴xy+1/xy≥(1/4)+1/(1/4)=4+1/4=17/4
得证
继续追问:
拜托,用单调性谁不会,让你用均值定理来证
补充回答:
我真不明白我上面的方法为什么不是用均值不等式证的法二:
证xy+1/xy≥17/4
即证4(xy)²-17xy+4≥0
即证(4xy-1)(xy-4)≥0
即证xy≥4,xy≤1/4
而x,y∈R+,x+y=
1显然xy≥4不可能成立
∵1=x+y≥2√(xy)
∴xy≤1/4,得证
法三:
∵同理0
xy+1/xy-17/4
=(4x²y²-4-17xy)/4xy
=(1-4xy)(4-xy)/4xy
≥0
∴xy+1/xy≥17/4
试问怎样叫“利用均值不等式证明”,是说只能用均值不等式不能穿插别的途径?!
二、已知a>b>c,求证:1/(a-b)+1/(b-c)+1/(c-a)>0
a-c=(a-b)+(b-c)≥2√(a-b)*(b-c)
于是c-a≤-2√(a-b)*(b-c)<0
即:1/(c-a)≥-1/【2√(a-b)*(b-c)】
那么
1/(a-b)+1/(b-c)+1/(c-a)
≥1/(a-b)+1/(b-c)-1/【2√(a-b)*(b-c)】
≥2/【√(a-b)*(b-c)】-1/【2√(a-b)*(b-c)】=(3/2)/【2√(a-b)*(b-c)】>0
三、1、调和平均数:Hn=n/(1/a1+1/a2+...+1/an)
2、几何平均数:Gn=(a1a2...an)^(1/n)
3、算术平均数:An=(a1+a2+...+an)/n4、平方平均数:Qn=√(a1^2+a2^2+...+an^2)/n这四种平均数满足Hn≤Gn≤An≤Qn的式子即为均值不等式。
概念:
1、调和平均数:Hn=n/(1/a1+1/a2+...+1/an)
2、几何平均数:Gn=(a1a2...an)^(1/n)
3、算术平均数:An=(a1+a2+...+an)/n4、平方平均数:Qn=√
这四种平均数满足Hn≤Gn≤An≤Qn
a1、a2、…、an∈R+,当且仅当a1=a2=…=an时劝=”号
均值不等式的一般形式:设函数D(r)=^(1/r)(当r不等于0时);
(a1a2...an)^(1/n)(当r=0时)(即D(0)=(a1a2...an)^(1/n))
则有:当r注意到Hn≤Gn≤An≤Qn仅是上述不等式的特殊情形,即D(-1)≤D(0)≤D(1)≤D(2)
由以上简化,有一个简单结论,中学常用2/(1/a+1/b)≤√ab≤(a+b)/2≤√
方法很多,数学归纳法(第一或反向归纳)、拉格朗日乘数法、琴生不等式法、排序不等式法、柯西不等式法等等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需要一个辅助结论。
引理:设A≥0,B≥0,则(A+B)^n≥A^n+nA^(n-1)B。
注:引理的正确性较明显,条件A≥0,B≥0可以弱化为A≥0,A+B≥0,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想想如何证明(用数学归纳法)。
原题等价于:((a1+a2+…+an)/n)^n≥a1a2…an。
当n=2时易证;
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即
((a1+a2+…+ak)/k)^k≥a1a2…ak。那么当n=k+1时,不妨设a(k+1)是a1,a2,…,a(k+1)中最大者,则
ka(k+1)≥a1+a2+…+ak。
设s=a1+a2+…+ak,{/(k+1)}^(k+1)
={s/k+/}^(k+1)
≥(s/k)^(k+1)+(k+1)(s/k)^k/k(k+1)用引理
=(s/k)^k*a(k+1)
≥a1a2…a(k+1)。用归纳假设
下面介绍个好理解的方法
琴生不等式法
琴生不等式:上凸函数f(x),x1,x2,...xn是函数f(x)在区间(a,b)内的任意n个点,则有:f≥1/n*
设f(x)=lnx,f(x)为上凸增函数
所以,ln≥1/n*=ln
即(x1+x2+...+xn)/n≥(x1*x2*...*xn)^(1/n)
在圆中用射影定理证明(半径不小于半弦)。
第四篇:均值不等式
均值不等式
定义
Hn≤Gn≤An≤Qn,即调和平均数不超过几何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不超过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不超过平方平均数。其中:
1、调和平均数:
2、几何平均数:
3、算术平均数:
4、平方平均数(均方根):
一般形式
设函数(当r不等于0时);
(当r=0时)特例可以注意到,Hn≤Gn≤An≤Qn仅是上述不等式的特殊情形。
特例
可以注意到,Hn≤Gn≤An≤Qn仅是上述不等式的特殊情形,即最著名的当属算术—几何均值不等式(AM-GM不等式): 当n=2时,上式即: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根据均值不等式的简化,有一个简单结论,中学常用,即。
记忆
调几算方,即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平方平均数。均值不等式的
变形
(1)对实数a,b,有a^2+b^2≥2ab(当且仅当a=b时取“=”号),a^2+b^2>0>-2ab(2)对非负实数a,b,有a+b≥2√(a*b)≥0,即(a+b)/2≥√(a*b)≥0(3)对负实数a,b,有a+b<0<2√(a*b)(4)对实数a,b,有a(a-b)≥b(a-b)(5)对非负数a,b,有a^2+b^2≥2ab≥0(6)对非负数a,b,有a^2+b^2≥1/2*(a+b)^2≥2ab(7)对非负数a,b,c,有a^2+b^2+c^2≥1/3*(a+b+c)^2(8)对非负数a,b,c,有a^2+b^2+c^2≥ab+bc+ac(9)对非负数a,b,有a^2+ab+b^2≥3/4*(a+b)^2(10)对实数a,b,c,有(a+b+c)/3>=(abc)^(1/3)证明
均值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很多,数学归纳法(第一或反向归纳)、拉格朗日乘数法、琴生不等式法、排序不等式法、柯西不等式法等等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需要一个辅助结论。
引理:设A≥0,B≥0,则(A+B)^n≥A^n+nA^(n-1)B。
注:引理的正确性较明显,条件A≥0,B≥0可以弱化为A≥0,A+B≥0,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想想如何证明(用数学归纳法)。
原题等价于:((a1+a2+„+an)/n)^n≥a1a2„an。当n=2时易证;
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即
((a1+a2+„+ak)/k)^k≥a1a2„ak。那么当n=k+1时,不妨设a(k+1)是a1,a2,„,a(k+1)中最大者,则 ka(k+1)≥a1+a2+„+ak。设s=a1+a2+„+ak,{[a1+a2+„+a(k+1)]/(k+1)}^(k+1)={s/k+[ka(k+1)-s]/[k(k+1)]}^(k+1)≥(s/k)^(k+1)+(k+1)(s/k)^k[ka(k+1)-s]/k(k+1)用引理 =(s/k)^k*a(k+1)≥a1a2„a(k+1)。用归纳假设 下面介绍个好理解的方法 琴生不等式法
琴生不等式:上凸函数f(x),x1,x2,...xn是函数f(x)在区间(a,b)内的任意n个点,则有:f[(x1+x2+...+xn)/n]≥1/n*[f(x1)+f(x2)+...+f(xn)] 设f(x)=lnx,f(x)为上凸增函数
所以,ln[(x1+x2+...+xn)/n]≥1/n*[ln(x1)+ln(x2)+...+ln(xn)]=ln[(x1*x2*...*xn)^(1/n)] 即(x1+x2+...+xn)/n≥(x1*x2*...*xn)^(1/n)在圆中用射影定理证明(半径不小于半弦)
均值不等式的应用
例一证明不等式:2√x≥3-1/x(x>0)证明:2√x+1/x=√x+√x+1/x≥3*[(√x)*(√x)*(1/x)]^(1/3)=3 所以,2√x≥3-1/x 例二长方形的面积为p,求周长的最小值 解:设长,宽分别为a,b,则a*b=p 因为a+b≥2√(ab),所以2(a+b)≥4√(ab)=4√p 周长最小值为4√p 例三长方形的周长为p,求面积的最大值 解:设长,宽分别为a,b,则2(a+b)=p 因为a+b=p/2≥2√(ab),所以ab≤p^2/16 面积最大值是p^2/16
第五篇:均值不等式
课标分析
(1)课程标准要求:
课程标准对均值不等式要求探索并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会用 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问题。(2)课程标准解读
这个要求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探索并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 程;二是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问题。从第一个层次来 看,要达到“探索并了解”,需要三个步骤:首先要给学生创造相关的问 题情景,启发学生的思维,获取感性认识。其次通过问题探究让学生步 步深入,剖析特点;最后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将得出的结论,进行完整的 证明,并明确使用均值不等式的三个条件。第二个层次是应用层面,因 此要通过适当的例题、习题和变式训练,引导学生明白对式子如何变形 才可满足运用均值不等式的条件。
教材分析
本节是高中人教B版《数学》必修5第三章不等式第二节的内
容。本节内容的教学需要两个课时,这是第一课时。高中数学不等式是初中不等式知识的完善和提升,更是高等数学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高中不等式与其他知识联系紧密,具有工具性功能.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加强了不等式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力求体现数学来源于现实的真谛,教学中也更为突出不等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工具作用.均值不等式的 两个作用非常重要:第一是证明不等式。第二个作用是求最值。用来求最值时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这是学生掌握的重点也是用均值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易错点。教学重点:
理解均值定理并运用其解题。教学难点:
均值不等式成立的三个条件,也是学生用均值不等式解 决实际问题的易错点。难点突破方法:
①多观察、勤类比、善归纳、重建构
② 题组引路、逐层深化、归纳总结、明确要点 学情分析
从知识方面看:通过对必修五模块第一节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的学习,以及学生在初中对一些不等式知识有一定的掌握,相关技能和能力有了一 定的提高,均值不等式的推出及证明过程学生可顺利得出,但均值不等式 的运用,以及公式的变形运是对学生的一个新的要求。因此,还需要学生 有一个逐步熟悉的过程。从学习情感方面看,大部分学生愿意主动学习对学习有着较浓的学习兴趣。从能力上看,预测学生思维活跃、敏捷,却缺乏冷静、深刻,因而片面,不够严谨,而且缺少系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不等式的成立,容易联系不等式的相关性质。不利因素是:本节课的重点讲均值不等式求最值,对等号是否成立,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尤其是在后面使用过程中更容易出错。所以我特意设置一个辨一辩的环节,借此引起学生的重视。从学生的不同层次来看 学优生在公式推导和运用方面掌握的较好。因此组织了三次小组讨论,并且在当堂小测环节设置了A组和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有所收获。效果分析
(1)从目标达成上看: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气氛热烈,兴趣浓厚,回答老师提问积极主动且正确率高,板演、上台展讲等环节,表现的也都很优秀,教师在课堂巡视时,发现除学案例题2的变式练习外,其它课堂练习完成情况很好。学案例题 2的变式练习,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重新作答,也很好的完成。根据上面检测,前2个目标至少40人达成,第3个目标38人达成,很好的完成了预设目标。(班级43人)(2)从重、难点突破上看:
均值不等式能运用好的关键是认准均值
不等式成立的条件,以及什么样结构的式子适合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对于学生来说,能一眼看到定值的还可以应付,稍微复杂或定值不太明 显的题目,学生还是缺少一定的认识。这方面的练习要强化一些。因此
我在教学中着力在这儿做文章,舍得花时间营造知识形成过程的氛围,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突破学生学习的障碍点.同时,形成繁难的情境 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急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为后面的 教学埋下伏笔。通过我的合理有效的问题串的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 探讨,比较顺利得辨别出均值不等式的使用环境,轻松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3)从课堂观察量表上看:
观课中老师使用了课程观察量(附件1)共有10名数学教师进行观课,有1名教师给打了99分,6名教师给打了98分,3名教师给打了97分,平均得分为
97.8分,平均得分比较高,说明总体效果较好。从课程观察量表各项得分上看,教师的课堂设计和课堂处理都达到了很好的评价,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学生间的合作与小组间的合作很强、学生的思维状态很活跃,学习的效果较好。
(4)从课堂检测批改情况来看:课堂小测批改情况是:全班共43人,全 对的有38个同学,有4个同学错在B组练习。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本节课学生基本掌握了所学内容,完成了学习任务。从上面的分析知,本节课所授内容基本与预设效果一致,评略得当,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在问题的引入、讲解及应用的处理方法、时间安排都把握的比较好,能够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自主高效地完成课堂学习。根据课堂检测和课后反馈练习的批改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对公式的运用非常好,完整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对《均值不等式》的教学是采用引导提问式的教学方式进 行的,不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硬性灌输,而是通过问题的引入,问题的 探究进行循序渐进式的引导式教学,让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知 识的形成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内容与实际应用,真正 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设计上,也力求调动一切积极 因素,尽最大的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能使 学生的思维真正的围绕“探究”步步深入,层层递进,能在最大限度上挖 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也能更充分的体现学生学习的学习主体性。我认为本节课能达到以下教学效果:
1、科学设置学习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 活动的归宿,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挥 棒,是所有教学行为的指路明灯,具有导向作用。本节课,我确定了三 个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细化,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做什么,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而且我把三个目标简化在黑板上,适时回扣目标,本节 课的三个学习目标全部达成。
2、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赵爽弦图
引入课题,通过均值不等式的探究过程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更能帮助学生感受研究方法 的思想渗透;
3、通过具体实例的研究探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使学生能自己主动的发现,理解并掌握均值不等式。
4、精心设置问题串,教学中,我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使他们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通过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思考和剖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充分体会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成就感。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新课程理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品味知识的形成过程。
5、均值不等式的的应用,尤其是例题和练习的具体感知更培养了学生分析、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运用属性结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回答问题,班级 学习气氛浓厚,但有的孩子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参与进来,有的孩子一节课表现了多次,没有把 机会让给其他孩子。后续
改进:
1、加强培养尖子生的带头作用,继续发展15人左右的答疑团队,让他们无论在课堂还 是课下,都发挥自己的数学优势,带领组上其他学生的进步。
2、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语言的精炼与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