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浅析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
编辑:烟雨蒙蒙 识别码:13-924973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25 23:08:42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析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

浅析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

[论文摘要]为了适应环境的更化,满足自身发展和参与竞争的需要,审计必须实现信息化。审计信息化建设要从计算辅助审计、审计信息系统和信息系统审计三个层次来推进,要从提高认识、完善制度、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等几方面入手,断提高我国审计信息化水平。

[论文关键词]审计信息化计算机审计

一、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信息化是审计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

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审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企业管理正由”实物流”价值流向信息流转变,很多企业实现了管理自动化和网络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电算化正在普及。另外.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大量的经济业务通过网络进行实现了贸易无纸化。这些变化对审计的对象范围.线索以及审计程序造成很大影响.迫使审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信息化。

2信息化是加入WTO后审计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加入WTO后,我国的审计行业,尤其是社会审计机构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审计市场竞争的关键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业务范围二是执业成本。目前,发达国家的会计师事务所在信息化方面已经发展到较高的水平.如AICPA和CtCA在1997年就将业务范围拓展到电子交易网站的审计.香港会计师公会也推出了“网誉认证”服务。与之相比.我国还有一定差距.如对信息系统的审计还鲜有触及。因此.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尽快实现审计信息化。

3信息化是审计自身发展变革的需要

从审计自身的发展来看,也涌动着变革的动力,主要表现在审计效率和审计风险的矛盾;中突上。传统手工审计条件下.审计人员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常采用抽样审计方法.而抽样审计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风险。审计信息化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因为利用计算机不仅使抽样技术更科学.还能对某些重要项目进行详细审计,这就在大大提高审计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审计风险。

二、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审计信息化建设已经起步但仍处于较低层次

审计不实现信息化就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一观点已经引起我国政府和审计界的高度重视。202_年审计署启动了审计信息化项目金审工程的建设。两年多来.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审计工作急需的被审计单位资料库、审计专家经验库、审计文献资料库三大数据库业已建成。可以预计,”金审工程”的建设必将使我国的审计工作发生历史性变革.必将极大地推进我国审计信息化的建设。但从目前来看.我国审计信息化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在审计实践中.许多审计人员还是绕过计算机系统.采用手工方法进行审计.因而难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2审计软件开发取得显著成果但还不够完善

我国的审计软件开发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步.特别是在审计法规检索系统.审计信息管理系统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功。基建工程预决算审计、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银行审计、海关审计等多个行业审计软件得到成功开发和推广应用。但是由于我国审计软件市场不够完善,审计软件的开发模型不像财务软件那样清晰,使得审计软件的开发难度远远大于财务软件众多的软件开发商热衷于通用性高、维护成本低的财务软件.而不轻易涉足审计软件。3培养了一批审计人才,但整体上利用计算机审计的能力不足

随着审计信息化的多年准备和逐步发展,我国审计行业已经培养了一大批计算机审计人员.但总体上还达不到审计信息化的要求。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审计软件的操作技能.但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编写相应的审计程序模块等较高层次的应用方面还很欠缺还离不开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协助。

三、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构想

我国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应该遵循“先易后难、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分三个层次来逐步推进。首先是要实现计算机辅助审计.其次是构建审计信息系统.第三层次是达到信息系统审计。

1计算机辅助审计

计算机辅助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设备和软件来辅助审计工作。计算机辅助审计可以使审计人员从冗长乏味的计算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于那些需要专业判断的部分.从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具体来说.计算机技术可以辅助审计人员完成以下工作:

(1)数据采集与转换。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识别不同会计软件的数据格式并将其转化为通用的数据格式。(2)审计抽样。在手工条件下需要人工计算的总体容量.抽样容量及标准估计值等工作均由审计软件自动完成.因而方法更科学.结果更客观。(3)数据分析与计算。将计算机技术用于分析性审计程序.可以非常快捷、方便地得到分析结果。(4)项目管理。计算机软件可以辅助审计人员完成编制审计计划.记录审计日志、生成审计底稿、撰写审计报告、管理审计档案等工作。2审计信息系统

审计信息系统(AIS)是在计算机辅助审计得到广泛应用的基础上.将多种审计模块集成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中构成的一个子系统.它具有多种功能.既可以对企业的投资决策、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等进行全过程动态审计.也可用于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还可以充当企业经营管理.辅助决策的工具。

审计信息系统的构建是审计适应企业信息化的重要体现.其主要作用是:(1)将审计模块集成到企业MIS中.对经济活动进行实时监控.变事后审计为事中或事前审计。(2)对审计对象全过程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变静态审计为动态审计。(3)变监督为服务.审计不再局限于监督.而是可以为企业管理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4)AIS与MIS的紧密结合,使审计突破了对单个对象审计的局限,实现由战术审计向战略审计转变。

3.信息系统审计

随着网络经济的出现,人们对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可靠和有效性更加关注。这就要求审计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系统处理的结果,而要延伸到系统本身,即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我国目前在这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是建立信息系统审计制度,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已是大势所趋。

信息系统审计是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与评价的活动,一般包括系统开发审计.系统运行审计和系统控制审计。主要作用是(1)评价系统处理流程的可靠性,提高系统的安全性。(2)验证系统信息的正确性、适当性和数据的完整性。(3)促进企业充分利用系统的各项资源提高系统运行效率。(4)提高系统的合法性,确保系统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四、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几项措施

1提高对审计信息化的认识

要加强对审计信息化的宣传力度,提高对审计信息化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同时也应认识到我国开展计算机审计的时间还不长,无论是审计人员还是被审单位都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不能盲从或过分依赖计算机,要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将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审计中来。2完善计算机审计规范

我国审计信息化的制度规范还不完善,尤其是多数财务软件在设计时不考虑审计的需求,导致审计软件与财务软件难以对接这对审计的效率和质量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加强计

算机审计的立法,进一步制定并完善计算机审计的制度规范显得尤为迫切。

3注重应用,在实践中提高

将计算机技术运用于审计实践,增加审计的技术含量,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率是审计信息化的根本任务,但是审计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实践,逐步提高。因此审计信息化建设要注重应用,讲求实效。在组织力量对审计软件进行攻关的同时,也要根据审计的实际需要开发一些具有行业和地方特色的小软件、小模块,从一个个小闪光点做起.积少成多。

4.加快培养高素质计算机审计人才

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如何,关键还在于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要在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并深化培训内容,注意将计算机技能与审计思路相结合。同时,要注意吸引高水平的计算机人才加入审计队伍。

第二篇:浅议IT 审计对我国信息化建设促进作用

浅议IT审计对我国信息化建设促进作用

肖燕娟1,杨俊峰2,唐俊3

(1.2.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湘潭 411101; 3.湘潭易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湘潭 411101)

摘要:信息系统集成、监理、第三方测试和审计,这些制度的实行使我国信息化质量逐步得到了提高,但是还很不规范,远远没有达到预想的水平,到底是什么制约了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呢?本文试图找出其中的根本原因。

关键字:信息化,IT审计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IT audi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information role

Yanjuan Xiao1,Junfeng Yang2 , Jun Tang3

(1.2.HuNan Urban Construction College,XiangTan 411101;

3.XiangTan Eeasylink Network Technology Limited Company, XiangTan 411101)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 overseeing, the third party test and the audit, these system has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our country informationization gradually, but it is not canonical ,it has not achieved the level of expectation, what has restricted our country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effect?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discover the basic reason Key words: Informationization, IT audit引言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企业、教育、政府、医院和农业等众多不同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国家信息产业主管部门为了保证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率,相继在信息系统建设中实行信息监理、第三方测试和IT审计制度。信息集成制度的无奈

我国的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的实施工作开展得比较早,信部规[1999]1047号《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的执行,对混乱的信息系统集成市场进行了规范。那些位于电脑城从事硬件设备销售的公司不再可以随便的进行系统集成工作的实施,一部分大的计算机销售公司聚集人才,进入到系统集成行业。

市场门槛的提高,让那些没有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的公司被挡在了门外,只有拿到了资质证书才能吃到集成这块香饽饽。一时间,不少公司为了集成资质证书挖空心思,其中不乏有公司为了获取资质证书而在硬件、软件、管理等方面全面作假。当这样的公司拿到了集成资质之后,必然无法保证项目实施的质量。

虽然后来信息产业部在集成项目中推行项目经理制度,但是这些都收效甚微。谁来监督、谁来管理、谁来处罚这些已经通过资质认定的集成公司呢?没有了监督,拿到集成证书后,还是按那种作坊式的管理来进行项目建设,这无疑让资质认证丧失了他应该有的作用。目前,信息系统集成的现状是有法可依,但是却无人执法。只要建设单位不管,几乎没有人来管承建单位是否按照合同要求配备项目经理和具有资格的施工人员,没有人来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因此,造成很多集成单位都认为,只要有资质就可以,实施过程反正没有人管。

到底谁来充当这个执法人呢?信息产业部在此基础上推出了信息系统建设的监理机制。信息监理制度的尴尬

信部信[202_]570号《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从202_年12月15日起开始实施,标志着信息系统监理制度在我国开始正式执行。经过5年的发展,信息系统监理已经初具规模,在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是,目前信息系统监理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在具体的监理工作中也存在着很多尴尬。

信息系统监理单位的工作是“四控、三管、一协调”,按道理说在建设单位授权的基础上可以对集成单位进行监督管理。可是信息系统监理单位真的有能力充当“执法者”吗?集成单位又是否会卖监理单位的帐呢?

信息系统监理实际上是根本就无法胜任“执法者”这一角色的,在我国,信息系统监理顶多充当的就是一个“协调者”的角色。作为“协调者”,监理没有权利对于集成单位项目管理上的种种问题进行处理,最多就是建议权,只要集成单位没有出现大的偏离合同的地方,就无法进行处理。而等到真的出问题的时候,监理也是无力回天。

回看信息系统监理本身,在监理一线从事信息系统监理工作的监理工程师的业务和技术

水平不高,无法在监理过程中充分发挥监理本来应该有的作用,无法充当“专家”这一角色。因为监理工程师水平不高,造成监理工程师在监理过程不敢开展工作,因为怕自己做错反而丧失监理工程师的权威。

之所以信息监理公司、包括建设监理都存在着留不住人才的局面。为什么人才会流失?为什么都愿意做开发而不愿意做监理?究其原因还是监理工程师待遇太低,目前信息系统监理工程师的待遇在202_-4000之间不等,而技术水平高一点的人去做开发或者项目管理的话,工资一般可以翻倍,没有不走之理啊。

再来关注为什么监理工程师工资待遇低,信息监理在我国还属于新生行业,一个行业在稳定之前必然会要受到市场的考验,这个过程是一个起伏、适应的过程。在商业竞争中,部分监理公司会被淘汰,而竞争力强的最终能够生存下来。商业竞争和战争一样残酷,很多信息监理公司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拼命压低监理工程师的待遇,让人才流失,这也是一个让人痛心的事实。

既然监理目前自己的路都没有走稳,而且在行政上面没有任何的执法权,法律责任上面也没有明确。那么这么一个弱不经风的信息监理,怎么能够在信息系统建设中,力挽狂澜呢?第三方测试还在翘首等待

我国第三方软件测试的概念推出已经有一段时日,随着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的建设,各省也相继成立了软件评测中心,但是目前这些评测中心大多还是在进行一些政府要求通过测试的软件的测试工作,完全没有带动第三方测试的市场。

我国计算机软件评测与发达国家相比非常落后,主要表现为:

1、软件产品质量评测无法可依、无章可循

2、软件工程技术审查、复审流于形式,管理不力

3、软件过程测试工程目标不明确

4、第三方软件评测、质量监督刚刚起步,有待发展。

对于大多数应用软件,甚至环境、工具系统软件,大多数用户都不是很熟悉其特性,质量评测基本难以进行。因此,第三方软件评测、质量监督服务商,对于促进软件产品应用维护,将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一些重要计算机软件应用领域,如金融、军方等,都在逐步将软件评测和质量监督,通过合同关系委托第三方承担。在已经进行的一些工程项目当中,都取得了确保软件产品质量的预期效果,逐步被软件用户和软件企业所认可。

目前的信息系统工程既没有政府备案制度,也没有质量责任终生制,连一个正规的竣工

验收都没有,只要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报告上签了字,整个项目基本上就结束了。没有后继的评价,没有责任追踪,连来管一管的上级单位都没有。如何来规范这个行业和市场呢?IT审计,你为何还不上?

目前的审计已经不再局限于投资的审计,包括过程审计、安全审计等。建筑行业实行审计制度后,让建设成本得到了很好的控制。那些瞒天过海、漫天要价的承建单位最终还是逃不过审计的眼睛,不再那么容易获取暴利,也让那些内外勾结、暗箱操作的项目一个个浮出水面。

信息系统审计无疑能够公正客观的评价信息系统建设过程和结果。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引入审计制度,可以让信息系统建设过程更加透明,与信息监理不同,信息审计只需要发现问题,并向建设单位和相关主管部门汇报,而不是像信息监理一样,要去纠正偏差。因此,审计的工作过程遇到的阻力比较小,发现问题与处理问题的不是同一个人,可以让发现者与执行者相互监督,有利于项目的实施。

很多信息系统工程验收时,只关注系统是否能够达到建设单位所要求显性要求,而对于系统的安全性等指标却不大关注。安全审计专门针对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和运行中的安全问题,达不到安全要求的系统是不合格的。

竣工结算中,IT审计根据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开销对项目成本进行审计,这个过程让承建单位的暴利时代彻底结束,也让建设过程中那些偷工减料的过程原形毕露。投资审计有效的保证了建设单位的有效投资。

只有IT审计的实施,才能够暴露项目的众多缺陷与问题,这样才能够推动信息监理工作的展开,一个有问题的信息项目,监理方如果没有履行他的职责是要承担监理责任的。监理协同第三方测试再来推动项目的集成单位做好建设工作。如果监理单位的工作到位了,而是由于施工单位的原因造成的问题,由施工单位负责。在明确了责任后,我想任何承建单位都不敢以身试法。如此循环,则所有的项目关系人才能够在自己的责、权、利范围内做好自己的工作。信息化主管部门需要权利

建筑质量不合格,有人追查;信息系统项目质量不合格,就不了了之。归根结底就是没有人来管,没有人来查。那么为什么信息系统建设行业就变成没有人管了呢?

建筑质量的问题有建设行政部门,食品卫生的质量有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部门,质量技术

监督局的业务范围太广,根本就无暇顾及信息系统。唯有本地的信息化主管部门可以来进行管理,可遗憾的是,没有人赋予他们管理的权利。信息化主管部门的权利迫切的需要加强,没有权的信息化部门等于拔了牙的老虎,要想让老虎发挥总用,先给它把牙齿镶好吧!行业主管部门的执法才是信息系统建设整个领域的原动力,IT审计的结果固然可以让建设单位找到维护自己权利的依据,但是如果没有行业主管部门的法律手段,是不足以让整个市场走上规范的道路的。IT审计的火苗还需要信息化主管部门来点燃。

参考文献:

[1] 周新玲,我国IT审计的发展对策,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_年 03期

[2] 康洪艳IT审计的更新,审计与经济研究,202_年02期

[3]张琪 IT审计师将成为计算机审计的主要“生力军“,会计之友202_年08期

作者简介:肖燕娟(1967-),女,汉,湖南武冈人,学士,现为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教师,讲师,国家CAD高级绘图员考评员,研究方向是计算机应用,信息工程监理。

杨俊峰(1968-),男,江西上饶人,学士,讲师,现为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教师,研究方向是计算机应用,信息工程监理

唐俊(1980),男,湖南湘潭人,学士,SCJP、软件设计师、系统分析师、信息系统监理师、软件评测师,研究方向为面向服务的软件体系结构、软件项目管理、移动软件开发、信息工程监理理论与方法。

联系地址: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书院路42号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邮编:411101

电话:肖燕娟0732-8991603,杨俊峰***唐俊:***

e-mail:xiaoyanjuan1@163.com

第三篇:信息化建设资料(审计)

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进程,提升审计信息化建设水平,既是积极落实国家审计署“金审工程”、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信息化、政务办公网络化的需要,又是贯彻省审计厅提出的“抓建设、练内功、提效能”五年行动计划“审计创新年”目标内容的一项重要举措。202_年,我局在上级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以“审计创新年”活动为契机,认清形势,真抓实干,奋力追赶,强力地推进了我局的审计信息化建设,为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和效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

前任审计长李金华同志指出:审计机关的领导干部不了解信息技术将失去指挥的资格。由于我局的审计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晚,加之我局的中层干部年龄偏大,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积极性也不高,所以,要想快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加快我局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尽快提高大家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尤为重要。我局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这点,高度重视审计信息化建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更新观念、拓宽思路,坚持把审计信息化建设作为当务之急来抓。

首先,建立健全领导组织。强化“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局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组织实施我局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尔后,相继成立了局计算机审计攻关小组、审计信息化技能推广帮促小组、审计信息化考核领导小组,各尽其责、合力推进。其次,积极深化教育,提高全员认识水平。为调动全局人员推进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打牢广泛的群众基础,保证审计信息化技能在实际审计工作中的有效运用,我局利用讲解现代审计发展趋势、学习外地审计信息化先进经验、邀请外地审计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人员来局现场宣传、指导等多种方法,在全局人员中开展了以提高审计信息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为主的思想教育活动,使大家充分认识到,熟练掌握运用信息化技能是开展计算机审计的必要条件,是新时期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实现审计创新、应对审计转型、提升审计效能、更好履行审计职能的必然要求。“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资格”已成为广大审计人员的共识。

二、组织强化培训,提高业务技能

积极推进审计信息化工作,人员素质、业务技能尤为重要。我局紧密结合“审计创新年”活动和审计工作实际,加大人员培训力度。一是多方深化AO应用培训。采取请有关专家来局授课,下载有关课件组织全员学习,派技术优秀的人员去省、市学习然后回来再给大家传授技能等方式,全年有计划的安排了数次AO培训课程。二是组织数据采集转换实务专项培训。局属业务部门明确一人兼职学习并掌握了相关知识,为顺利做好所需审计数据的采集转换工作、保证审计资 1

料的真实性打下了基础。三是认真抓好审计署AO资格认证考试前的培训并借机进行强化训练。在三个月的考前培训时间里,局属业务部门各指定1名AO认证考试辅导员,采取从“一带三”到“一帮一”的方式,坚持每周利用3个半天的时间,根据考试复习资料提供的题型和典型案例,全面演示、分析利用AO系统开展计算机审计的过程及其方法,增强了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了审计人员审计信息化实际操作能力和运用水平(我局的“审计署AO资格认证”考试通过率为94.28%)。

在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全局人员的认识、业务水平提高较快,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向我学”的快速转变,全局学习和运用审计信息化技能呈现着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班子成员也积极带头学习和钻研审计信息化知识,同审计人员一起培训、一起交流研究,进一步促进了大家学习审计信息化技能的积极性。

三、完善基础设施,打牢工作基础

一是大力加强基础设施、网络等建设。我局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在202_年的基础上,202_年呈现出快速发展和全面提升水平的良好局面,投资10多万元配置了一批专用设备,建立了局域审计内网,开通了审计专网,设立了基站,配置了教学投影仪、台式、手提电脑及摄像机等,实现了每个局属单位1部台式电脑,每人1部手提电脑,达到了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网络设施比较完善等要求,基本适应了审计信息化工作的需要。

二是积极做好网络、设施管理维护工作。采取经常维护与随时维护相结合,保证项目审计、部门协同及与上级审计机关的联系随联随通,同时确保审务信息公开、与公众沟通、展示审计成果的重要渠道畅通。我局在计算机的管理、使用上实行统一管理,分散使用,各负其责的办法,以确保设备完好和网络稳定运行。

三是迅速建立起一支素质较高的审计信息化管理人员队伍。为使全局的审计信息化工作正常开展,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我局先后派出5人次参加上级审计机关组织的正规的系统学习培训活动,培养了一批会运用、会指导的审计信息化工作骨干。我局现有经过系统专业培训的审计信息化工作人员4名,能熟练掌握审计信息化应用技能的人员有32名(占我局审计人员的92%),为我局的网络正常运行、提高全局的信息化业务技能打下了较强的基础。现在,我局领导和后勤保障人员以及审计管理人员均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公文处理和审计管理工作。

四、制定发展目标,扎实有效推进

为使我局的审计信息化工作不断、有序、快速发展,经局领导班子认真研究,制定了《埇桥区审计局202_至202_年审计信息化发展规划》,确定了总体工作目标并制定了分的计划。我局还将审计信息化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加以实施和考核,并制定了详细、具体的推进计划,层层分解落实责任,确保目标任务实现。

五、注重实践应用,不断丰富探索

审计信息化工作只有与审计实务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它的应有作用,才能最终体现它的真正价值。所以,对于审计信息化建设,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审计机关内部管理的办公自动化,而更要注重审计实际业务运用。

一是认真做好“审计管理系统”、“审计现场实施系统”的使用和指导工作,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为加速推进“审计管理系统”与“审计现场实施系统”的深化应用,我局结合审计质量管理流程,全面推行审计项目全过程的电子化管理。我局202_年完成的59个审计项目,全部实现了运用现场审计实施“AO”系统和审计管理“OA”系统进行审计和管理,审计项目质量和审计信息化质量有了大幅提升,受到省审计厅检查指导组和市审计局检查考核组同志的一致好评。审计查出的各类违纪违规问题,也大多是通过采用审计信息化技术进行了分析而得出的结果。如在对某单位实施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利用AO软件进行审计查询、分析,发现该单位从上级财政下拨的专项治理资金中,挪用100多万元转入本单位账户用作日常开支。审计组随即责令该单位调整有关账目,原渠道返还占用资金,确保了国家专项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

二是积极开展督促和检查工作。密切结合审计项目开展,及时督促审计组和审计人员,认真按照审计信息化要求开展审计。对在督促、检查中发现的、大家反映的诸如通过疑难数据的采集、转换和分析等环节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检查人员都及时作出了纠正和指导,这样。就确保了审计信息化工作的及时、有效推进。

三是扎实做好审计数据资源库建设。我局十分重视做好计算机审计专家经验、AO审计应用实例等编写工作,逐步建立了全区审计对象管理数据库、计算机审计专家经验库和审计法规库等,有效地提升了审计信息化知识技能的运用和创新成果推广的水平。

四是探索开展网上审计论坛活动。开展网上审计论坛是审计人员相互沟通交流的有效平台。我局通过广泛发动全局人员积极参与审计论坛,达到了交流切磋经验、提高信息化技能的目的,审计人员的审计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六、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规范考核

为确保审计信息化工作快速、健康发展,我局制定、完善了一系列相应的制度。在制定了“202_至202_年审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信息化工作计划”的基础上,又相继制订了《计算机审计工作实施办法》、《审计信息化工作考核办法》、《计算机及其信息化系统管理制度》等近20项制度。在计算机网络使用、安全保密、计算机及病毒防治等方面也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为审计信息化顺利、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我局非常重视审计信息化工作考核,把审计信息化考核列入局岗位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考核采取逐个审计项目检查的方法,以审计项目实施中AO-OA系统交互使用情况为主要内容,考核审计业务人员审计信息化实际操作应用能力。对考核不过关的部门和个人,取消当年的先进集体、优秀审计项目和先进个人等一切评选资格。

经过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实践,我局广大审计人员信息化工作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审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宿州市审计局在全省审计机关获得了202_年审计信息化工作第一名,我局的审计信息化工作被宿州市审计局评为了202_全市审计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

虽然我们在审计信息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与时代的发展、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特别是与审计信息化工作先进地区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推进中还存在如审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短缺,特别是专业计算机审计人才缺乏,实行联网审计与有关部门的联网硬件建设资金缺乏等实际问题。不过,我们坚信,有上级审计机关的坚强领导,有我局全体干群的知耻而上、奋力拼搏的信心和精神,再加上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埇桥区审计局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在新的一年里一定能够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四篇:202_信息化建设平台的审计

202_审计情况报告通辽市第二人民医院 医院对重大经济事项的202_医院对重大经济事项的审计情况报告

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就诊患者不断的增加,各类医患和技术信息大量汇入。现有的处理方式已不能胜任现实的需要,搭建信息平台,全面提升医院工作,更好的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故202_年审计科对该项目进行了跟踪式审计,保证了每一分钱都落到了实处。

一、基本情况

医院信息化平台的基本内容包括:建立门诊管理系统、构建全面的住院管理系统、实现协同化办公网络,提高职能科室效率、成立院计算机中心同时成立多媒体培训中心与手术示教系统。而这些是需要更新医院软硬件平台的,属于重大经济事项的大项目。

二、审计过程

(1)审计小组从网络科主任吴斌同志递交申请购入审批单之日起参与了我院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的审计。

(2)立项报告内容属实,项目经费预算140万元是比较了相关信息平台的市场价格而定的。

(3)该项目是由北京天鹏恒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授权通辽市嘉禾科技有限公司的项目。

(4)该项目实际支出133.6万元。

(5)医院信息化建设对我院的管理创新具有仲要做用,实现了

医院内外的信息共享,是一套精简、高效、快捷的管理体制。

三、审计结果

信息化平台的建成实现了我院各科室之间的透明化办公,即可节约时间、又有利于上级的全面管理。通过202_年我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我院的信息平台建设一期以进入服务状态。

审计科

202_年12月29日

第五篇:浅谈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

浅谈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

【摘要】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农业作为基础产业也必然会受到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的洗礼,从而使农业信息化成为主导着未来一个时期农业现代化方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我国必须加快农业领域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来推动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为此,结合我国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实际,阐述了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问题,重点讨论了加速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

一、农业信息化的概念

农业信息化广义上是说利用各种信息传播手段实现农业科技生产流通和消费信息在农业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之间有效传播的过程。农业信息化狭义上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通过计算机网络科技成果、生产技术等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

二、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农业信息化在中国发展比较晚,在1993年农业与农村发展研讨会上提出可持续发展,随后,农业信息化浮出水面。我国属于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我们既要完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同时也要推进向信息社会的过渡。从农业农村发展来看,农业农村信息化是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与变革的重要因素,农业信息化关注的是产业化改造问题,农村信息化关注的是农村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农业技术装备有了长足发展,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条件和农村面貌显著改善,农村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农村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工农城乡关系不断改善。

三、我国发展农业信息化的意义

(一)农业信息化将大大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与应用。随着信息网络的健全与完善、信息技术的普及,知识和技术的传播必将跨越时空的障碍,使身处每个角落的用户都能更及时更便捷地获取先进实用的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农业技术,大大加快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速度,大幅度提高农业的科技贡献率。

(二)农业信息化将加快市场农业体系的发育。通过农业信息网络向广大农业企业、农产品交易市场、农户和其他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及时便捷的国内外市场信息服务,将加快我国农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交换和流通速度,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生产资料的合理流动,提高有限的农业资源的配置效率

(三)农业信息化将有力地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研究表明,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之所以在市场竞争中缺乏竞争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获取市场信息困难和信息的非对称性,导致进入市场的交易费用过高,市场风险太大。农业信息化建设将有利于加强农

业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有效对接,有利于龙头企业和农村中介服务组织的发育,以带动广大农民围绕市场抓调整,扩大规模净创效益。

(四)农业信息化将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将使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得到改造,农业生产效率将大幅度得以提高。粗放型的高消耗生产模式将被高度集约型优质低耗的“绿色”生产模式所替代。

四、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引进“农业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国家把农业信息化有关项目的研究列入863计划,并开展了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我国自1995年农业部提出涉及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金农工程”以来,用了5年时间初步建立和完善了国家级农业基本数据库,农业监测、预测与预警等宏观调控与决策服务应用系统,农业生产形势与农作物产销预测系统,对农业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目前,全国已有260个地(市)、1210个县(市、区)和7000多个乡设立了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分别占其总数的78%,43%和18%。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陆续开展了系统工程、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遥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用于农业、资源、环境和灾害预测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些重要成果,有些已得到应用。

我国农业信息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农业仍是弱势产业,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农民收入水平总体较低,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在部分落后地区更是空白,广大农民对网络的应用还处于极低的水平。目前,农业和农村在计算机应用方面,仅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的水平。由于我国社会经济信息化,整体基础较差,农业信息意识不强,重视不够,农业信息网络还不完善,存在着“有路无车”(投入不足,农业信息终端用户较少)、“有车无货”(农业信息资源匮乏)、“有货无销”(农业信息市场发育滞后)的现象。农业信息化还停留在为农业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国内外基础数据,为高层领导机关提供决策信息参考的阶段。作为农产品生产和市场主体的农民、农产品交易市场和龙头企业以及农村中介服务组织等,其信息的获取手段仍然较为落后。

五、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一)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政府应在农业信息产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制定相关的信息产业政策,对发展农业信息产业的意义、目标和发展重点等做出明确规定来实现。通过制定优惠的农业信息产业发展政策,鼓励将农业信息产业作为开发的重点,根据农业自身的特点,予以优先发展和重点扶持

(二)增强农业信息意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面对我国加入WTO后的国际竞争态势,各级政府应该把农业信息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提高对信息是生产力、农业信息化是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和农业发展必然趋势的认识。

(三)重视农业信息网络和农业信息系统的建设

目前,我国农业信息网络建设还不发达,信息交流方式落后,传递速度缓慢,常常使信息失去其时效性。由于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而我国经济发展又存在着地区间不均衡,因此在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因地制宜和循序渐进的方针,建立和完善适合当地经济水平的信息网络。有了完善的农业信息网络,就能提高农业信息的时效性,增强获取和发布农业信息的能力。农民增收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农业信息系

统,政府应积极组织进行农业信息数据库资源的开发和农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农业市场信息、生产信息、资源环境信息、科技信息和管理信息系统等工程,为农民提供科学有效的信息指导和服务,使农民真正从中受益。

(四)加大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现阶段改变农民增收缓慢的现状,必须依靠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科技贡献率的提高,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因此,农业和农民中计算机应用的水平必须要向更高的层次发展。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农业信确保农业信息化进程的同时,不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即政府要积极支持,加大对农业信息化的财政支出力度。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应考虑到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实,(五)加快适应农业信息化要求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在实施农业信息化的过程中,农业信息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而我国目前农业信息人才相对缺乏,直接制约了现阶段农民收入的增加。因此,在积极发展农业信息化、促进农民增收的过程中,培养复合型人才是最为关键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农村劳动力总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要加强农村基层信息服务队伍建设,建立省、市、县、乡、村(户)5级联动式培训机制。多培训些既懂农业知识又掌握科技信息的复合型人才,让这些“农村能人”带领广大农户共同致富。

六、结束语

农业信息化是在全球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是全球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信息化的全面实施将使农业生产的精细化、远程化、虚拟化和自动化成为可能,对于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实现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七、参考文献

(一)朱秀珍、陈新添、田笑含、尹传剑 《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农机化研究202_年8月第8期

(二)张金隆、帅传敏《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科技进步与对策202_年9月

(三)傅洪勋《中国农业信息化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2_年第11期

浅析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