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大学生村官队伍管理问题研究
编辑:雨雪飘飘 识别码:14-842352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21 12:13:3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大学生村官队伍管理问题研究

大学生“村官”队伍管理问题研究

选聘优秀大学生到村任职,对于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培养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两年来,市委组织部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断完善管理和培养措施,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实现了让组织满意、群众满意、大学生‚村官‛满意的目标,保证了大学生‚村官‛队伍的健康成长。

一、大学生“村官”队伍管理工作现状

202_年以来,我市分两批共接收55名优秀大学生到村任职。实践中,我们注重打牢思想根基,拓宽培养途径,创新扶持办法,完善保障措施,逐步建立完善培养管理使用长效机制。

1.坚持正面引导,打牢思想根基。大学生‚村官‛有朝气、有思想、有文化,但他们往往对自己使命责任认识不足,遇到困难容易打退堂鼓。对此,我们始终把正面教育贯穿大学生‚村官‛管理全过程。一是组织集中学习。每批大学生‚村官‛上岗前,市和县(市)区委组织部都分别集中7天时间组织强化培训,向他们讲清中央的战略部署,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向他们灌输党的基本理论,打牢为农村为农民服务的思想根基;向他们宣传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和远景,坚定扎根农村的信心;向他们传授农村工作的知识和经验,奠定做好农村工作的本领基础。上岗前,大学生‚村官‛都主动要求到离家较远的地区任职,其中有8名家住我市市区的同学(其中女生6名)主动要求到台安县农村任职,并作出了优异的成绩。二是开展经常性教育。市委主要领导亲自看望大学生‚村官‛,讲清市委的期望和农民的期盼。每年春节前组织召开大学生‚村官‛座谈会,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亲自到会,为他们加油打气并赠送购书卡。市委组织部领导下乡调研时都要抽出时间看望大学生‚村官‛,了解他们工作、生活、学习情况。人才工作处的同志经常和他们谈心,引导他们明确‚到哪去、干什么、怎么干‛。建立大学生‚村官‛QQ群,及时了解和化解他们思想和工作中的困惑。三是抓好典型示范。连续两届组织大学生‚村官‛到井冈山培训,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安排参观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组织优秀村干部介绍农村工作经验体会,观看优秀大学生‚村官‛先进事迹电视片,激发他们扎根农村干事创业的热情。在全市大学生‚村官‛中倡议向沈浩学习,争做农民离不开的‚好村官‛。积极推介大学生‚村官‛优秀代表和创业典型,《中国人事报》和《辽宁日报》等多家媒体先后进行报道,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目前,全市大学生‚村官‛精神饱满,干劲十足,个个都成为农民群众离不开的贴心人。

2.建立培养机制,加快能力提升。两年来,我们逐步建立完善了一整套培养机制,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官‛开展农村工作的动手能力。一是强化业务培训。任职期间,组织大学生‚村官‛赴河南农业大学专题学习农村经济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农村社区管理等内容,到河南省农业厅科教园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进行实地考察和现场教学。聘请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开展实用技术讲座,鼓励参加各种涉农培训和学历教育,先后有6名大学生‚村官‛考取不同高校农业推广专业在职硕士研究生。***在大棚生产中推广黑光灯、黄板和烟剂熏蒸等高效低毒的灭虫方法,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二是突出岗位锻炼。鼓励大学生‚村官‛投身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过程,组织参加‚千名干部驻村调研活动‛调研成果梳理汇总,掌握农村工作信息。台安县还选派大学生‚村官‛到关键岗位跟班学习,组织开展做10天农民、10天企业工人和10天村党支部书记的‚三个十天‛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长见识、长才干。海城市西柳镇西柳村的李帅利用所学技术把过去需要15天才能完成的土地丈量工作,仅用1天时间就全部完成,准确率达到100%。三是注重帮带提高。建立跟踪考评和考核督察机制,采取定期走访、半年考核、年终述职等办法,对大学生‚村官‛的现实思想和工作实绩进行考核监督,及时发展和解决问题。根据每名大学生‚村官‛的实际情况,逐人制定帮带计划,明确各县(市)区委组织部、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为主要责任部门和单位,指定乡镇党委专职副书记和村党组织书记为大学生‚村官‛的师傅。通过不间断的传帮带,提高了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的本领,推动了农村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他们所在村普遍实现了电子化办公,档案资料管理得到规范,农民科技素养进一步提升。

3.创新扶持办法,搭建创业平台。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创业普遍存在缺资金少技术等困难。围绕这些问题,我们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出台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大学生‚村官‛创业的‚瓶颈‛问题。一是建立制度体系。在制定出台《我市市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市委组织部与市科技局、市农委、市科协等部门联合制定《关于扶持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创业的若干办法》,从制度上明确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扶持范围、标准、内容和方法。同时,就大学生‚村官‛创业的优惠政策,与有关部门进行研究论证,也将出台具体的措施办法。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市农委计划为大学生‚村官‛所在村提供电视、电脑、电话‚三电合一‛信息模块服务,逐步建立起10个村级信息服务站。针对大学生‚村官‛创业中的技术难题,市农委组织专家服务队无偿提供技术服务,为每名大学生‚村官‛配备1名农业科技导师。市科协、市农委分别把大学生‚村官‛聘为科普志愿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员、政策性农业保险督导员,给予相应的工作补贴。三是开展专项扶持。开通了大学生‚村官‛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品‛认证绿色通道,市农委直接受理大学生‚村官‛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的产品申报和认证。目前,全市大学生‚村官‛领办和引进项目23个,资金1750万元。***引进了温室大棚紫长茄新品种,每栋大棚为农民增收5000元左右。***组织村民成立草莓合作社,把原来零打碎敲的种植模式转变为集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合作经营。

4.健全保障机制,营造拴心环境。我们不断强化对大学生‚村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营造拴心留人环境作为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一是严格落实待遇。保证中央和省、市委相关政策待遇有效落实,把各类保险、补助津贴以及安臵费的发放标准细化到每人、每月、每项,在上级财政拨款到位之前,协调各县(市)区和乡镇党委筹集资金进行垫付,做到‚一分不少、一天不差‛,足额按月发放。二是完善服务机制。建立‚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包保责任制‛,市及县(市)区委组织部、各乡镇分别明确具体责任人,协调做好大学生‚村官‛住宿、交通、饮食、通讯等方面的保障工作,并开设热线电话,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三是解决实际困难。各乡镇党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家住城区的大学生‚村官‛一定的交通补助。台安县专门在县城租房作为大学生‚村官‛集体宿舍,统一配备电脑、电话、冰箱等学习生活必需品,上下班指定班车接送。通过一系列具体举措,为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有效激发了他们在农村干事创业的热情。

二、大学生“村官”队伍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在总结大学生‚村官‛管理经验的同时,也认真分析了当前影响大学生‚村官‛队伍健康发展的薄弱环节。

1.认识存在偏差。在组织领导上,中央和省、市领导对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高度重视,提出明确要求,但个别乡镇对这项工作重视不够,认为大学生‚村官‛的不确定性较大,或多或少存在临时观念,甚至出现‚借调‛到其他岗位帮助工作的问题。从大学生‚村官‛本人来看,个别同志扎根农村的理想不牢,对自己应该干什么、怎样干等问题不够明确,甚至存在视农村为‚跳板‛,借此寻求出路的想法。

2.分配难度较大。从两届大学生‚村官‛分配的情况看,矛盾比较突出。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村官‛一般都希望到离家近、工作环境好的村子去,而且各级组织也要求把大学生‚村官‛安排到环境好、前景好的村任职。二是大学生‚村官‛的生源比例不够均衡。城市生源较多,占60%;女生比例偏大,占64%。而条件好、离家近都是相对的,由此而引发的问题就是近的还想更近、好的还想更好,增加了分配的难度。

3.不利因素较多。一是各级组织对大学生‚村官‛的关心多于培养,保障多于管理,普遍存在‚过度‛照顾的问题,在给予舒适生活条件和宽松工作环境的同时,忽视了对意志品质的培养。二是新农村建设虽然使农村环境发生了变化,但条件艰苦、信息闭塞仍是客观现实,制约了大学生‚村官‛的知识更新。三是大学生‚村官‛工作距离制度化、规范化的标准仍有差距,各地区在理解上级精神、落实上级政策上存在差异,有的出现一些土政策、土办法。

4.“出口”不够明确。在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的安臵问题上,各级都制定了管理办法,给予了政策上的支撑。我市大学生‚村官‛中也有2人考取了国家公务员、3人考取了省委组织部选调生。但对于确定公务员招考比例、招聘到县乡事业单位、推荐选举任职以及破格提拔使用等规定普遍存在‚上下一般粗‛的问题,在程序、数量、比例以及责任分工等方面都没有明确的具体规定,执行中缺乏操作性。

三、对加强大学生“村官”队伍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对于大学生‚村官‛管理实践中反映出的问题,必须下大力加以解决,切实把住入口,加强培养,扶持创业,畅通出路,实现大学生‚村官‛队伍的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1.强化责任意识。一方面,要通过采取工作责任制、‚一把手‛工程等具体措施,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对大学生‚村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不遗余力地抓紧抓好。另一方面,要坚持把正面教育作为引领思想的主要手段,持续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引导,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勉励坚定他们扎根基层的意志,用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增强他们有所作为的信心,用扎实细致的实际关怀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真正把他们的思想统一到组织决策上来,转化到实际行动中去。

2.把好选聘关口。一要摸清需求。选聘工作开始前,要通过座谈、调研等形式,深入所属乡镇和行政村,了解村干部需求数量和专业等情况,把选聘计划细化到具体乡镇,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二要明确志愿。根据实际需求和选聘计划,组织参选的优秀大学生填报个人志愿,把岗位去向具体到县(市)区乃至乡镇,以此解决城市生分配难的问题。三要严把条件。根据农村的实际需求,严格把握数量、专业和男女比例等条件,优化大学生‚村官‛队伍结构。尤其是在性别比例上要向男生适当倾斜,为大学生‚村官‛的成长进步和发挥作用奠定基础。

3.注重能力培养。一是组织针对性培训。要不断整合市和县(市)区的培训资源,延伸培训时间,拓展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形式,针对新农村建设发展实际,向大学生‚村官‛传授开展农村工作、处理具体问题的方法原则。二是注重实践性帮带。深入开展师徒式的帮带活动,给每名大学生‚村官‛就各项工作分别指定师傅,签订帮带协议,明确帮带责任。指导大学生‚村官‛参与信访治安、小城镇建设、环境整治等工作,经受多岗位锻炼。三是开展广泛性交流。组织大学生‚村官‛到经济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定期召开大学生‚村官‛座谈会,了解和解决工作生活难题。建立‚村官网站‛,开设网络交流论坛,搭建新老大学生‚村官‛之间、大学生‚村官‛与各级组织和专业团体之间的交流平台。

4.搭建创业平台。一是提供创业指导。成立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市科技局、人社局、财政局、农委、科协等部门参加的大学生‚村官‛创业指导小组,负责考察论证大学生‚村官‛创业申报项目,提供政策、信息咨询服务,提出可行性建议并全程指导。二是建立融资机制。通过设立创业基金和提供信贷支持,解决大学生‚村官‛创业的资金缺口,尤其是财政部门每年对农村产业的专项扶持资金要向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重点倾斜。三是开展技术支持。组织农业、畜牧、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技术人员成立专家服务队,对大学生‚村官‛创办、领办、合办的项目定点开展技术支持。依托禽畜养殖、果树栽培、蔬菜种植等专业协会,对大学生‚村官‛创业进行跟踪扶持,降低创业风险。

5.畅通安置出口。对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安臵工作进行调研论证,进一步细化相关政策规定,抓紧出台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安臵办法。一是明确当年从服务期满大学生‚村官‛中招录公务员的比例,尤其是乡镇机关应拿出专门岗位从服务期满大学生‚村官‛中招录公务员。二是建议扩大从服务期满大学生‚村官‛中选拔省委组织部选调生的比例,并逐步过渡到所有省委组织部选调生直接从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三是对服务期满未被录用为公务员和省委组织部选调生的大学生‚村官‛,经考核合格应录用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培养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业,事关党的事业能否薪火相传、后继有人。我们必须把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造就一支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队伍。

第二篇:大学生村官队伍管理问题研究

大学生村官队伍管理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_-05-15 16:13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200次 选择字号【 字体:大 中 小 】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具有长远意义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培养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和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推进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将大学生村官队伍管理中的一些成功做法和新鲜经验转化为经常之举,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探索建立大学生村官队伍管理长效机制,是各级党组织都应当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笔者结合来安县大学生村官队伍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实际,对大学生村官队伍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我们希望,这些成果,对今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能有所启示。

一、全县大学生村官队伍现状

自202_年选聘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以来,全县共选聘三批大学生“村官”28 名。男性14名,女性14名,名占50%;年龄最大26岁,最小20岁,平均年龄24.3岁;本科学历24人,占85.7%,大专学历4人,占14.3%;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10人、占35.7%,村委会主任助理18人、占64.3%。202_年,有4名村官考取公务员,即将脱离工作岗位。

大学生村干部的任职,给全县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在基层既是政策宣传员,又是经济建设员,也是党建活动的组织员和惠农政策落实的监督员。他们懂得运用科学技术,思维活跃,敢于提出合理化建议,在参与农村各项事业建设中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展示出热情上进的良好风貌。

二、加强大学生村官队伍管理服务的实践与探索

针对大学生村官人地生疏、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开展工作无从下手的问题,我们注重通过无微不至的关爱和润物无声的指导,从严格落实各项政策待遇入手,着力在培养、管理和帮扶上下功夫,努力为选聘生练就本领、锻炼成长、干事创业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一是紧贴实际贴心安排,让选聘生“下得去”。一是任前培训。考虑到选聘生刚跨出大学校门,不熟悉农村工作的实际情况,县委组织部对他们进行了岗前培训,组织他们集中学习了农村政策法规、农业产业化知识、农村实用技术、村务管理和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知识,还专门召开了选聘生和村支部书记座谈会,为选聘生尽快熟悉掌握农村情况,掌握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尽快融入基层夯实基础。二是合理分配。在任职村的确定上,我们遵循“因村选人、因人定村”的原则,精心挑选基础条件相对较好、村级班子有力、距离乡镇政府较近的村,并且充分考虑个人特长以及自身意愿,方便选聘生的工作和生活。三是明确职务。结合选聘生的具体条件,合理安排其职务,是中共正式党员的安排其担任村书记助理,是预备党员或非党员的安排其担任村主任助理,并明确了具体的岗位职责。

二是构建关爱帮扶机制,让选聘生“呆得住”。一是落实政策待遇。县委组织部积极与县人事、财政、劳动保障等有关部门联系,为选聘生核定了工作和生活补贴,及时发放安家费,核定了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标准,认真落实了各项政策待遇,确保了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贴按时足额发放到位。截止目前,我县8名选聘生工资均实现了按时足额打卡发放,工作性津贴、生活性补贴均参照公务员标准足额补齐到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时缴入专户,并分别为每人办理了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卡(本)。同时,按照最高标准为每名选聘生办理两份意外伤害险。

二是实行“四个一”培养模式。为促进大学生“村官”全面融入基层,了解农村,在选聘生在村工作的基础上,要求他们每周参加一次乡镇干部例会,每周抽出一天时间到乡镇党政办、计生办、信访室、服务中心和民政科轮流跟班学习、参与工作,每月参加一次乡镇青年干部学习班,每月撰写一篇调研文章或工作学习心得体会。

三是搭建干事创业平台,让选聘生“干得好”。一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为了保证大学生“村官”干事有劲头、创业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县委组织部将他们纳入全县农村“人才库”,建立大学生“村官”管理档案,同时,建立了作汇报制定、走访督查制度、学习培训制度、例会交流制度、请销假制度、考核评议制度、评选表彰制度等十项工作制度,创造一种鼓励、关心、培养大学生“村官”的良好环境和工作机制。二是建立“2+1”结对帮带制度。每个乡镇、每个选聘村确定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联系选聘生。明确选派干部为选聘生的第一帮带人,负责对选聘生传、帮、带,将好的工作方法与经验传授给选聘生。在工作上,为选聘生引路子、出点子、传经验,教方法;在生活上,做好表率,言传身教,帮助选聘生尽快熟悉村情,提高能力。三是搭建交流平台。通过建立“来安村官协会”和QQ群,方便村官相互交流,县委组织部安排专人加入该群,及时收集村官意见和建议。同时,利用来安大学生村官论坛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积极为选聘生提供交流平台,让他们能够经常交流思想和工作经验,探讨、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从而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同时,通过县先锋网站和信息平台定期向选聘生发布农村实用技术、创业政策、农村市场动态等有价值的信息,鼓励选聘生自主创业,带领所在村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四是提供创业指导服务。着眼于为大学生村官创业营造良好氛围和合力,我们确定专人及时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创业信息,开展创业指导。县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在大学生村官中开展创业富民活动的通知》,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村官依托任职村开展基地创业和在岗创业。协调农业、科技、劳动等部门参与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帮助他们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资金、信息、技术等问题。今年9月,我们又联合县人民银行等金融机构,召开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工作座谈会,进一步帮助大学生村官创业解决资金难问题。

三、当前大学生村官队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我们在大学生村官培育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大学生到农村工作步伐的加快、人员数量的增加,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

1、思想根基“夯得不实”。关于选择村官职业的动机,应该说渴望在农村干一番事业的大学毕业生占了多数。但不可否认,有的大学生则冲着“大学生村官”参加公务员考试可以酌情加分、优先录取等优惠政策而来,只是把到农村任职作为曲线就业的“跳板”,他们在严峻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下作出被迫选择,缺乏真正热爱农村、扎根农村,在农村建功立业、实现自我价值的思想基础,因而表现出工作不安心,不敬业,混日子,时刻准备“跳槽”。这部分大学生村官对适应农村艰苦环境条件的心理准备不足,承受能力较差,一旦时机成熟,就可能“孔雀东南飞”,卷铺盖走人。部分 “村官”表示,自己选择“村官”是为了先就业再择业,是为了缓解父母的焦虑而并不是自己的初衷,做“村官”是为了争取公考加分的优惠政策,还有的则表现出对城市工作的向往和渴望。我们最近对全县28名村官3年届满后工作趋向进行了问卷调查,82.2%的大学生“村官”想考公务员,10.7%选择了创业,7.1%想考研。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教育引导大家在思想上扎下根来,集中精力、发挥聪明才智,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有所作为,是今后工作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2、角色分工“定位模糊”。部分大学生村官经历单纯,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农村生活经历,他们在村两委副职岗位上往往找不到工作抓手,不知道该干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干,更不知道自己干得怎么样。因为年纪轻、阅历浅,没有经历过复杂岗位的锻炼和艰苦生活的磨砺,大学生村干部的社会知识和工作经验都比较缺乏,书生气太浓,干工作局限于“跑龙套”、“打打杂”,遇到复杂问题往往茫然无措、束手无策,缺乏独挡一面解决矛盾和驾驭局面的能力。跟长期与农民打交道的其他村干部相比,他们虽然综合素质较高,文化基础扎实,有一定的政策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但与农村工作的现实要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干部群众对他们缺少信任,开展工作比较被动,缺乏应有的身份归属感,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

3、心理调适“水土不服”。作为“80后”的大学生村官,由无忧无虑的大学校园一步踏进矛盾复杂的广阔农村,由于社会压力、经济压力、人际压力、情感压力、前途压力等等,很容易产生一些负面心态。大学生村官刚出校门,理想抱负与农村实际工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许多人在到村工作后心理产生了落差。在工作上,大学生“村官”主要是配合村支部书记和主任开展工作,没有实现“要我干”和“我要干”的转变。近年来,多数“村官”把现在工作岗位当作考取公务员的“中转站”,一门心思复习“赶考”。这些不良心态严重削弱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4、农村工作“本领恐慌”。我县的28名大学生村官中,有18人是文史类专业,理工类专业9人,农学专业仅1人,“学非所用”现象非常突出,无论是指导农业生产还是带领群众发展项目,都难以发挥作用。这不仅削弱了“村官”的工作热情,而且影响了群众对大学生“村官”的认同。为了提升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能力和适应性,我们采取“派、调、带”等多种方式进行实践锻炼,但由于刚走出校园,大学生村官知识的结构性欠缺阻碍着他们优势的发挥。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缺乏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人际沟通能力较弱,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业绩;三是组织管理经验缺乏,从目前大学生“村官”构成来看,大部分刚刚离开学校,没有或极少拥有相关社会工作经验;四是自我激励能力有待提高,农村环境复杂,工作繁琐,面对困难和挫折,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如何加强大学生村官队伍的能力建设,弥补身的不足,完善知识结构,将其尽快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让其尽快成长成熟起来,是今后组织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5、干事创业“动力不足”。尽管我们在大学生村官创业方面出台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优惠政策,为他们创业搭建了一席之台,但从目前统计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还没有创业。究其原因,一是到村工作时间相对较短,忙于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事务,无暇考虑创业问题;二是存在着创业资金短缺、实践经验不足、规避市场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三是由于项目难选,大学生村官对自主创业有想法却苦于无法实施,创业是有心无力。少数基层党组织对大学生村官的能力存在质疑和观望情绪,对其创业行动不支持、不帮助,这些都大大挫伤了大学生村官的创业积极性。同时,任职期满何去何从方向未定,离任后项目如何解决,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四、加强大学生村官队伍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选聘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为农村干部队伍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为大学生就业开辟了新通道,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如何培育好、管理好、使用好这支队伍,让他们在发展农村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严格选拔准入,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目前,多数大学生村干部所学专业与实际工作脱节,导致懂得农业实用技术的大学生村干部较少,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专业不对口,不能很好地开展工作。因此,必须改革大学生村干部选任方式,要着眼于新农村建设大局,认真做好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制度设计,做到既有章可循,又不至于管理僵化,从根本上改变“来的不需要”和“学的用不上”的问题。选聘前,要对农村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搞清楚农村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有针对性地选聘大学生充实到村干部队伍中,尽可能做到专业对口,按需选人。要加强对大学生入村工作动机的考察和了解,选择一批从内心志愿扎根农村一线打拼的大学生,真正把那些政治上可靠、思想上亲民、作风上务实、立志在农村建功立业的优秀大学生选聘进来,坚决杜绝那些滥竽充数、心猿意马的“镀金者”掺杂进来。在今后招录工作中,对大学生村官专业结构应该有明确比例要求,选用一批农村最需要的具有农林牧渔专业知识、符合农村发展实际的人才;懂村镇建设知识、符合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人才;懂经济、懂法律、懂市场营销知识,符合发展农村产业、打造农村品牌需求的人才,使大学生村官学有所用,人尽其才。

2、加大政策宣传,增强大学生“村官”的策动力。新闻媒体应对大学生“村官”给予广泛关注,营造广泛支持、全员参与的大氛围,让社会全面了解大学生“村官”这项工作,让基层干部自觉接受大学生“村官”,让广大群众信任支持大学生“村官”,是保障大学生“村官”顺利开展工作并取得实效的基础条件。一要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宣传引导。着眼于让大学生“村官”及时了解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对开展工作的政策要求,依托县委党校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站点建设好“阵地课堂”,建立集中学习制度,定期组织大学生“村官”开展集中学习;依托网上党支部建设好“网络课堂”,通过开辟大学生“村官”专栏,宣传中央政策、介绍先进经验,宣传先进典型,开展互动交流,组织大学生“村官”进行网上学习。二要强化对镇村干部以及村民的宣传引导。在利用好宣传栏和明白纸等传统宣传手段的基础上,突出发挥电视、广播、报刊以及手机短信和互联网等现代媒体作用,使镇村干部和广大群众了解推进这项工作的意义,热情参与,为大学生村官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积极做好传帮带工作,帮助大学生“村官”尽快融入农村、打开局面。三要及时总结宣传大学生“村官”典型事迹。通过大学生“村官”自荐、村“两委”推荐和镇党委评荐等多种途径发现那些扎实肯干、实绩突出的优秀大学生“村官”,并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大学生“村官”,营造组织重视、社会关心、个人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推动大学生“村官”脱颖而出。

3、加强抓教育培训,增强大学生“村官”的战斗力。农村工作有明显的乡土特征,需要有一套入乡随俗的工作方法,更需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技巧。因此,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大学生“村官”培训计划,科学整合县委党校、职业学校、高等院校、社会实践基地、远程教育网等优势资源,通过集中授课、专家讲座、专题讨论、现场观摩等形式,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岗位培训,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综合素质。一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通过教育引导大学生“村官”全面了解中央、省、市的政策精神,学习全国大学生“村官”先进典型,正确认识工作的重要性和重大意义,解除疑惑顾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扎根基层、奉献青春的理想和信念,正确面对农村交通不便、居住简陋、就医上学难等实际问题,树立敢吃苦、能吃苦、肯吃苦的精神,把农村当作实现人生价值的大舞台。二要加强政策理论培训。在全面了解大学生“村官”工作政策精神的同时,采取集中办班和分类指导相结合的办法,帮助大学生“村官”尽快熟悉土地管理、计生服务、社会治安、经济发展等各项政策制度,熟练运用政策理论指导实践工作。要在实践中学习工作技巧,积累工作经验,锻炼和提高组织管理、人际交往等各方面能力。三要加强农村工作技能培训。把市场经济知识、农村经营管理知识、农业实用技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培训重点,通过邀请农村干部中的“土专家”和“大能人”走上讲台现身说法,帮助大学生“村官”提高处理农村问题、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熟悉网络的优势,借助网上党支部、远程教育网、手机党建报等平台,为大学生“村官”提供灵活多样的“自助餐”。通过开展“村官”讲坛、辩论赛、网上论坛等活动,促进大学生“村官”自主选学、互动交流、共同提高。要充分把书本知识和实践工作相结合,推动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

4、开展实践锻炼,增强大学生“村官”的创造力。对大学生“村官”,既要明确岗位、促其履职,又要用其所长、尽其所能,更要统筹兼顾、多岗锻炼,为他们寻找工作切入点和展现自身闪光点提供机会,激发工作创造力和积极性,全面提升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一要定职责明方向,交任务压担子。立足基层实际,明确岗位职责,引导大学生“村官”发挥理论优势,当好党建工作联络员、社会稳定维护员;发挥技能优势,当好科技知识传播员、远程教育指导员;发挥异地工作优势,当好作风建设监督员、项目引进服务员;发挥信息优势,当好“三农”政策宣传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介员。二要结对子强联系,重培养塑人才。要建立镇党委成员培养、村支部书记帮带的“2+1”等模式的联系培养机制,确保每名大学生“村官”有人管、有人带、有人帮。镇村干部要定期了解掌握所联系帮带培养的大学生“村官”思想、学习、工作、生活动态,及时解决问题,指导工作,帮助进步。三要能信任敢放手,助提高促成长。对开展计生服务、惠农政策宣传、调解矛盾纠纷等一些繁难复杂工作,要敢于“放手”,让大学生“村官”挑大梁、担大任,激励他们主动与群众打交道、与农民交朋友,用新思路、新方法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提高独立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

5、注重考核管理,增强大学生“村官”的内驱力。

一是规范“管”的模式。进一步明确细化组织人事部门、乡镇、村各自的具体管理职责和“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职责,规范“大学生村官”的使用、管理、流转、考核等,防止乡镇机关抽调大学生长期顶岗使大学生成为乡镇的编外干部或临时工,以及“大学生村官”脱管、缺岗、怠岗,不能积极发挥作用等现象的发生。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档案,将管理考核过程中形成的考核材料、工作实绩验证材料等,统一整理归入考核档案,为聘期届满考核提供依据。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工作日志制、月报告制、季汇报制、提醒诫勉制、重大事项报告制、岗位承诺制等管理规章制度,坚持开展定期工作交流,做到每月一小结、每季一交流、半年一研讨、一年一总结,保证组织上能随时掌握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和思想动态,大学生“村官”能在交流中明得失、知不足、学经验。二是畅通“诉”的渠道。定期举办“大学生村官”座谈会,共同交流分享工作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开展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加强日常工作交流和思想沟通,及时做好思想引导,为“大学生村官”们打气鼓劲。阶段性地进行巡访,帮助指导和解决一些生活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让“大学生村官”感受到组织的重视和关怀,稳定情绪,安心农村和社区工作。三是管理与监督结合,确保大学生“村官”“会干事”、“不出事”。坚持分级管理、目标管理、日常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明确县、镇、村三级管理职责,由县组织人事部门进行宏观管理,由镇党委、政府和村 “两委”具体负责日常管理与监督。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工作日志制、月报告制、季汇报制、提醒诫勉制、重大事项报告制、岗位承诺制等管理规章制度,坚持开展定期工作交流,做到每月一小结、每季一交流、半年一研讨、一年一总结,保证组织上能随时掌握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和思想动态,大学生“村官”能在交流中明得失、知不足、学经验。四是引人与留人结合,确保大学生“村官”“干成事”、“干大事”。要强化人文关怀,积极营造“大学生‘村官’之家”的温馨环境,从接转组织人事关系、落实工资福利待遇等环节入手,解决大学生村官的实际困难和切身利益问题;要及时落实大学生“村官”社会保险政策,畅通“出口”,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为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保证他们安心工作、舒心工作、尽心工作,为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有计划地安排“大学生村官”到乡镇挂职锻炼,给他们压担子、定任务,接触并熟悉乡镇基层工作,在乡镇实际工作中磨炼并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引导“大学生村官”向“基层后备干部”转化。同时,认真执行好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村官”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招聘事业单位人员时,注重招录一定比例的“大学生村官”,引导“大学生村官”向“公务员”转化。(中共来安县委组织部课题组)

(责任编辑:admin)

第三篇:大学生村官队伍问题管理研究

大学生“村官”队伍管理问题研究

梁殿恩

当前随着知识、经济飞速发展,大学生“村官”作为社会和时代的产物应运而生。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已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实践证明,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为农村干部队伍和新农村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在基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好评,但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也不容忽视,因此研究如何完善大学生“村官”管理问题显得至关重要。

一、研究大学生“村官”队伍管理问题的必要性。

选聘高校大学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此举有利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统筹城乡人才发展,培养出来源于基层一线、熟悉中国国情的干部,对于新型党政干部培养链的形成和推进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村官”队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一)根本原因: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意识薄弱,只把到农村任职当作曲线就业的“跳板”,当作一种在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下的无奈选择,缺乏真正热爱农村、扎根农村的决心。

(二)客观原因:

1、一些村干部群众对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的认识还不够到位。认为大学生“村官”每个月拿着自己四倍以上的工资,同工不同酬,甚至有很多事还要请教他们,心里存在严重的不平衡,这使得大学生“村官”到村工作难以开展,从而渐渐丧失工作热情;

2、学无所用,专业与工作脱节,大学生“村 1

官”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

3、大学生的思维意识很难适应农村的实际现状,体现在处理问题的思路、方法不切实际;

4、部分大学生“村官”的能力素质、知识储备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要求;

5、市、区党委、政府对大学生“村官”教育和管理措施还不完善,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等。

三、完善大学生“村官”队伍管理的措施。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大学生“村官”在任期内学到知识、积累经验、干出成绩。

(一)加强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大学生“村官”工作能力。将大学生“村官”培训列入农村干部“素质工程”总体规划,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措施,加强培训力度,多方面、多层次对他们开展培训。一是市一级将大学生“村官”培训列入全市村级干部培训规划,计划邀请市直有关部门领导和业务骨干、农村行业协会负责人和有丰富创业经验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对他们进行创业进行专题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实用技术、项目选择等方面给予指导,增强他们的创业意识和能力;二是城区和乡镇两级要采取集中培训、临时培训等多种方式对他们进行培训,城区和乡镇两级组织召开有关会议,可安排大学生“村官”代表列席参加,力求最大限度的帮助他们适应农村工作实际,正确认识自己,扎根基层开展工作,同时能够增强他们的业务知识水平,开阔他们的思路和视野;三是每季度召开大学生“村官”座谈会,了解他们的思想,掌握他们的工作动态,并及时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困惑。

(二)正确引导,营造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环境。为让

年轻的“村官”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所学,城区和乡镇两级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情况通报作用,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大学生“村官”,以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激励大学生“村官”。使年轻的“村官”们充分认识到“想干事者有舞台,干成事者有地位”。通过大力宣传和正确的舆论引导,形成尊重知识,爱护“村官”的有利舆论环境和良好社会氛围。从而使社会各界在思想上、工作中和生活上给予大学生“村官”们有益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以包容的态度宽容他们工作中出现的某些失误并帮助其总结提高,为年轻“村官”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大学生村官更好的扎根农村,干事创业,为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健全大学生“村官”结对帮扶机制管理机制。一是从城区、乡镇两级挑选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与大学生“村官”进行结对帮扶,手把手地教育培养,加速大学生“村官”的角色转换,从而减轻基层干部不平衡的心态;二是不定期邀请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同志,为他们讲授农村工作知识,特别是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和工作技巧等;三是邀请在农村创业有成的同志现身说法以及现场考察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等,增强他们对农村工作的感性认识。

(四)安排合适岗位,确保大学生村官干得好、待得住。一是安排工作岗位时有的放矢。各镇在安排大学生“村官”到村支部、村委会或村经济合作社担任助理职务时,充分考虑其自身特点、所学专业及特长,结合本村发展方向,有针对性的安排工作

岗位,以保证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能够学以致用、各展所长。二是让大学生“村官”参与“两委”工作。各镇从培养农村人才的角度出发,安排大学生“村官”下村后参与两委各项重点工作,使大学生“村官”充分了解村情民意,尽快融入农村。三是安排调研和专项工作。积极为大学生“村官”安排调研课题,提供可独立开展工作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意识,提升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四是搭建平台,发挥特长。充分利用大学生“村官”知识丰富、思维活跃的特点,鼓励他们创办各种形式的学习型组织,成立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队伍,提升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文化素质,丰富农村基层的业余文化生活。

(五)认真落实待遇,解决大学生“村官”后顾之忧。严格按照区、市等文件规定,认真落实大学生“村官”相关待遇,协调城区、乡镇对大学生“村官”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在工作、生活上给予重点照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要预算好对大学生“村官”的各项费用支出,舍得下大力气投入,确保他们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真正培养出对社会有较大贡献的一线人才。

第四篇: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问题研究

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问题研究

乡党委委员、组织干事 陈民峰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中央作出的一项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选聘大学生到农村工作具有长远战略意义,对于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农村干部整体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充分认识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深远意义

(一)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农村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基石和战斗“堡垒”,如果农村基层政权得不到巩固,那是非常危险的。大学生“村官”满怀远大的志向,发展的热情利用所学的知识和专业特长,积极为发展农村经济,促农增收作出贡献,为农村干部和群众带去新观念、新知识。因此,大学生“村官”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推动新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为解决大学生就业提供新的探索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让大批国家培养的宝贵人才失业,是一种严重的浪费和损失。同时就农村本身现状来看,长期的人才外流又导致农村基层组织人才匮乏,素质偏低,因此,让大学生到农村去担任“村官”,将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缓解城市就业的压力,实现人才的合理利用,为解决大学生就业提供新的探索。

(三)为改善干部队伍结构创设新的平台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基层干部的作用相当关键,多年来我们实行的从学校到机关再到乡镇或再到机关的干部培养模式,使许多干部缺乏对农村基层的了解,缺乏对农民群众的感情,从而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选聘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任职,让他们直接在农村基层丰富阅历,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培养感情,然后再从中选拔一些表现突出者充实县镇干部队伍,将为改善干部队伍结构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基本做法及成效

为了把大学生村官队伍培育好、管理好、使用好,坚持把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储备党政机关后备干部的重要举措,真诚接纳每一位大学生村官,并郑重承诺:一定要对大学生村官高看一眼,厚爱一层,把大学生村官当作党政后备干部和人才来培养,当作自家的孩子和兄弟姐妹来看待,积极探索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实现了大学生村官培育管理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双赢”。

1、建立“三级”帮扶制度,让大学生村官安心农村

针对大学生村官走上工作岗位,面对相对落后的农村和艰苦的生活,必然会出现心理上的落差和不适应的问题,坚持实行乡、村谈心制度,通过提供帮扶举措,在工作生活和思想上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帮扶,帮助大学生村官坚定扎根农村的信念。

一是乡领导经常谈。制定大学生村官管理制度,明确要求各包村领导,都负有对大学生村官的帮带责任,要坚持定期不定期和大学生村官谈理想、谈人生,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协调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二是村组干部随时谈。实行村“两委”主要干部与大学生村官结对培养制度,随时掌握大学生村官思想动态,及时为他们解疑释惑,具体负责他们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力所能及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他们坚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2、建立“三方”关爱制度,让大学生村官开心干事

针对大学生村官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开展工作无从下手的问题,我们注重通过无微不至的关爱和润物无声的指导,努力让大学生村官热爱本职工作,心情愉快的开展工作。

一是政治上关注。制定出台了《大学生村官管理暂行办法》,从日常管理、教育培养、考核及其结果的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明确。

二是工作上关心。建立乡、村帮带制度,带动大学生村官培养成长。为每名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明确1名具体联系人,主动了

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带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

三是生活上关爱。实行大学生村官进机关锻炼活动,设立大学生村官接待办公室,方便他们来办事。坚持为他们订阅报刊杂志,每逢重大节日都要通过电话、短信或上门看望等方式进行慰问,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组织的关爱。

3、建立“三高”培训制度,让大学生村官热心工作

针对大学生村官虽然文化程度高但基层经验欠缺,实际工作能力不强的问题,我们注重多管齐下,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锻炼,有效地提升了他们做好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选派大学生村官参加州、县组织的培训,开阔眼界,提高能力。利用冬季农闲时节,组织大学生村官到涉农或综合部门进行顶岗培训。

4、建立“三项”创业制度,让大学生村官用心实践

大学生村官创业,是促进大学生扎根基层、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永久性人才、推动农村发展的现实需要。我们坚持“引上路、扶上马、送一程”的主导思想,努力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搭建平台,确保他们有事干、能干事、干成事。

一是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着眼于让大学生村官立足本职岗位干事创业,我们在全体大学生村官中组织开展了以“帮助制定一个规划、扶持发展一个产业、培养带动一批新型农民、联系帮扶一户贫困户、辅导照顾一批留守儿童和弱势群体、帮助村民办一些实事好事”为载体的“六个一”主题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村官工作有方向,有内容,有目标。

二是提供创业指导服务。着眼于为大学生村官创业营造良好氛围和合力,我们确定专人,及时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创业信息,开展创业指导。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村官依托任职村开展基地创业和在岗创业。协调农业、科技、劳动等部门参与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帮助他们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资金、信息、技术等问题。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们在大学生村官培育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大学生到农村工作步伐的加快、人员数量的增加,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思想上不够稳定。一些大学生选择当村官,只是当作就业的缓冲地带,他们看重考研、考公务员的优惠政策,缺乏扎根农村的思想,不能沉下心来工作。部分大学生把当村官作为边工作边择业的权宜之计,没有长期在农村锻炼成长的打算,缺乏干事创业的劲头。

(二)作风上不够扎实。部分大学生村官存在“眼高手低”、“小事不愿做、大事不会做”的通病。一些村官认为自己是一名大学生,难以放下架子和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想问题、办事情比较单纯、片面,浮而不深,依赖心理强,承受心理弱。

(三)专业技能不够对口。尽管我们在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方面,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但与实际还有差距,一些农民群众很希望大学生村官在农业技术、农村信息和农产品推销等方面能想办法出主意,而多数大学生村官却缺乏这些知识和能力,所学的专业离农村工作相去甚远,大多数在农村用不上。

(四)实践锻炼不够丰富。为了提升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能力和适应性,我们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实践锻炼,但由于刚走出校园,部分大学生村官对农村的生活和工作不适应,社会知识和工作经验都比较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

四、几点建议

如何培育好、管理好、使用好这支队伍,才能让大学生村官在发展农村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作用,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通过本次调研,我们认为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重教育也要重培养,注意解决好提“能力”的问题。建议将大学生村官培训纳入农村支部书记培训计划,根据需要与条件,分出轻重缓急,有计划地安排大学生村官培训,提高他们做好农村工作的

能力和水平。积极组织各类活动,加强大学生村官之间的交流,使他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同时可以成立大学生村官联谊会,通过QQ群、短信、简报等信息沟通形式,及时掌握他们的工作和思想状况,帮助化解各类实际困难。

二是重选聘也要重管理,注意解决好“一派了之”的问题。当前,普遍对大学生村官实行合同式管理,但是合同内容对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训、奖惩考核、培养使用等管理工作没有明确要求,或者要求不尽全面,一味依赖合同管理,对大学生村官缺乏硬性的管理措施和依据,将造成管理工作机制不健全,影响工作顺利开展。今后,应建立“双重管理、分级负责”的大学生村官管理服务体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工作,加强宏观管理服务。要注重完善大学生村官管理和考核制度,从培养管理、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等方面细化相关分工,责任到人;从工作职责、工作纪律、考核奖惩等方面细化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内容,健全管理服务工作机制。

三是重岗位也要重职责,注意解决好“有岗无责”的问题。大学生到村任职后,一般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主任助理职务,在界定不明的情况下,“助理”职责可大可小,基层往往把大学生村官当作“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甚至成为村干部的专职“文书”,导致大学生村官工作无所适从,形不成明晰的工作思路,考评、评先树优、期满续聘等后续工作也缺乏必要的依据。针对这一问题,应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配套出台《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工作职责》,分解明确“助理”的岗位职责和公共职责要求。岗位职责,即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的,协助做好村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等工作;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协助做好发展村集体经济、计划生育等工作。公共职责,即根据自身特长和能力素质,要求所有大学生村官应在政策法规宣传、社情民意调查、科技信息推广、党建村务活动组织等工作中负起相关责任。

第五篇:大学生村官管理问题研究

大学生“村官”队伍管理问题研究

一、研究背景

202_年初,经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并赋予他们一个神圣的名字大学生“村官”,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XX市现辖二区一县,22个乡镇(办事处),195个行政村。2年来,按计划全市共招聘大学生“村官”17名。占行政村的6.80%。在这批大学生“村官”队伍中,80%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且为中共党员。其中,有6名“村官”相继通过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或特岗教师的考试。现在职的大学生“村官”有11名。

大学生“村官” 计划, 从操作层面上讲,就是为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在高校毕业生中选拔人才,并派驻到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任职的一项长远规划。它对于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以及开辟大学生就业渠道,具有积极作用。那么如何更好地让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广阔的天地发挥才干、有所作为,做到又红又专,确保他们健康成长,促进他们干事创业、建功立业。本文将结合实际,通过择优选聘、教育管理、培养使用、创业扶持等措施,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和相应的管理办法,探

究大学生“村官”队伍管理问题,让大学生“村官”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让青春在新农村舞台激情飞扬。

二、XX市针对大学生“村官”管理的具体做法 一是深入了解掌握大学生“村官”的安臵情况。202_年、202_年两年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人事厅、财政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选聘百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其中分配到我市XX县7名、XX区6名、XX区4名。这17名大学生“村官”到岗后,县区委组织部门及时与其签定聘任合同,安排到离家较近、条件较好的村开展工作,所在村都是新建的活动场所,配备了电脑、电视、暖气或空调,食宿都安排在乡镇、街道办,离家近的尽量安排回家住,保证了住宿交通办公方面的妥善安全。自治区要求的安臵费和工资补贴,都能按时足额发放。目前在任的大学生“村官”工作积极,思想稳定,表现良好。

二是到村看望慰问大学生“村官”。“两节”期间,市委组织部领导深入到村,逐个看望大学生“村官”,了解其生活、工作和学习情况,听取大学生和乡村干部的意见建议,督促县区组织人事部门、乡镇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服务与考核。同时给他们发放了慰问金,表示了节日的祝贺。

三是组织参加大学生“村官”座谈会。先后安排大学生“村官”和县区组织部的负责同志,参加了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分片在贺兰县召开的大学生“村官”座谈会,安排女大学

生参加三〃八经验交流座谈会,让大学生“村官”相互交流工作体会和经验,听取他们的意见,协调帮助解决有关问题。并决定今后市、县区有关单位在安排涉农项目资金、党员致富基金等方面,向大学生所在的村倾斜,为他们创造建功立业的平台。

四是把大学生“村官”纳入农村基层干部的范围进行培训。要求县区在对乡、村干部的培训中,都要安排大学生“村官”参加培训。市委组织部在202_年举办的培训班中,安排4名大学生“村官”参加了一次区外培训,202_年相继安排3名大学生“村官”分别到不同省份参加培训,重点学习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和党建方面的知识,开阔眼界,拓展思路,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培训费用全部由市委组织部承担。

三、存在的问题

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开辟了一条在基层培养人才的新道路,找到了一个化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新平台,锻炼了一批与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后备干部人才,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务实举措。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培训力度有待加强。大学生“村官”业务知识特别是农业实用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现在农村最缺乏的就是农业实用技术人才,而我市招聘的17名大学生“村官”中,他们虽然学历较高,但所学专业没有涉及农业,也并非在农村长大,对农业实用技术了解甚少,目前已有的知识和能力

与实际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在农村工作起来相对吃力,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还需进一步提高,要用活“培训”,校正理论与实践的“脱钩”和“错位”。

二是帮扶机制有待完善。大学生“村官”多数为刚毕业的学生,工作经验少,社会实践能力相对缺乏。大学生“村官”工作时间短,缺少基层工作经验,好多工作都凭个人去努力,缺少与基层党组织沟通协调的环节。很多时候他们只是做一些打字复印等的简单工作,对于村里的很多实际工作插不上手,到农村工作后的心理落差相对较大。因此,要学会“放权”,弥补方法与经验的“真空”和“归零”,要敢于、善于和惯于向大学生“村官”压担子、添法子、放位子,建立健全“在指导下使用村官、在管理下锻炼村官、在监督下激励村官”运转机制,促使“村官”们更灵活、更自主、更大胆的行使权利、施展拳脚,不再被束缚、被羁绊、被牵制。

三是缺乏长效的工作机制。两年聘用期满后出路等与其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没有明确规定,使他们感到有后顾之忧,也就使得部分大学生“村官”缺乏长期工作的积极性,将这项工作作为跳板,等有工作经验后享受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加分优惠。

四是对大学生村干部的定位尚不明确。大学生村干部属于“乡镇管理、服务基层”的性质。由于他们的特殊身份,虽属所在乡镇管理,但乡镇既不能以一名普通乡镇干部去管理和要求,又不能以一名农村干部去对待,地位边缘化。应强化“激励”,减少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和“落差”。

四、区内外在加强大学生“村官”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

(一)区外经验

1、扬州通过“村官驿站”抓好大学生“村官”教育。“村官驿站”设有图书馆、阅览室、活动室、会议室以及多个标准间,成为当地大学生“村官”学习交流和免费住宿的场所。为建立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扬州市注重在工作实绩、创业富民、和谐稳定等方面的实绩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续聘、奖惩、招录公务员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并以县为单位,建立大学生“村官”个人档案,加强动态管理,计划从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优秀大学生“村官”中招考公务员、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每年安排20%以上名额面向大学生“村官”。

2、泰安省庄镇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职能要求做到“一宗旨、二原则、三标准、四要求、五清楚”。即必须牢记一个宗旨,切实做到“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困”;坚持两个原则,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服务农村”和“求真务实,取信于民”;明确三个标准,切实做到“勤于学习与思考,善于开拓与创新,乐于吃苦与奉献”;达到四个要求,切实做到“进千家门,知千家情,解千家难,暖千家心”; 5

实现五个清楚,即对“辖区的优抚对象清楚,无业人员清楚,特困群体清楚,人员结构清楚,居民需求清楚”。

(二)区内经验

1、固原市建立“四项”跟踪培养机制促进大学生“村官”成长。

一是建立关爱帮带机制。县、乡、村党组织实行专人联系指导,搞好传、帮、带,帮助他们熟悉村情民意,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是建立教育培训机制。按照“请进来、走出去”的要求,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创新培训形式,强化对大学生“村官”的跟踪培养,提高履职能力。

三是建立载体推动机制。组织大学生“村官”开展“学一门致富技术”、“创办一个带富项目”、“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联系一户贫困群众”等社会实践活动,积极为大学生“村官”搭建干事创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平台。

四是建立跟踪管理机制。与大学生“村官”签订聘任合同和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其任职职责,建立各种考勤考核制度,促使其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及时总结、挖掘、宣传大学生“村官”先进典型,为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2、原州区“四项制度”加强大学生“村官”管理。

一是制定工作调研制度。要求大学生“村官”每年上交一篇调研文章。规定500户以下村一年内基本完成走访每家农户,500户至1000户村适当延长时间,1000户以上村在两年内走访完成。并且每天以日记形式,真实记录走访调研情况,以此强化锻炼大学生“村官”尽快转换角色,全身心投入工作,实实在在地为群众服务、做事,切实增强大学生“村官”在党员群众中的威信。

二是建立民情日记制度。原州区委组织部统一为大学生“村官”印制“民情日记”本,要求每位大学生“村官”随身携带,随时记录“民声民意、办理事项、处理结果、成长心得、群众评议”等内容,每周《民情日记》不得少于1篇,并且把“民情日记”作为管理大学生“村官”的抓手,每周五下午,由所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和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审阅一次;每月初,区委组织部审阅。因故未按时送交“民情日记”的大学生“村官”要出具说明材料,无故不交者一律通报批评。

三是建立“大学生“村官”月例会”制度。原州区委组织部每月召开一次大学生“村官”座谈会,专题听取和研究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开展情况和思想动态等,区组织部领导帮助大学生“村官”理清工作思路,明确重点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确保关心关爱关照大学生“村官”的各项措施落 7

到实处。座谈会也为大学生“村官”们相互交流经验,互相取长补短,促进工作提高,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四是建立“季度考核评议”制度。原州区委组织部制定了大学生“村官”考勤制度、例会制度、考核奖惩制度、工作日志制度、报告制度、督查制度、信息调研制度、政绩档案管理制度、目标责任制度、培养联系人制度等十项管理制度。对大学生“村官”实行考核测评制度,每季度一评议、半年一考核、年末综合评定,平时测评和年终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由各村负责,考核由组织部、乡镇党委共同组织完成。考核结果存入个人档案,作为年终奖惩的依据。

五、对策措施

1、建立科学的大学生“村官”选用机制,确保大学生“村官”用得上。

在尊重大学生意愿、从优选拔的同时,要着眼于本乡本土、愿意回乡创业的大学生。他们熟悉村情村俗、和村民联系紧密、日常生活方便,特别要把那些回乡创业初有成效,能力强、作风正的人作为村干部人选。要结合当地资源条件,选拔那些专业对口的大学生。他们掌握学有所长,能结合当地资源干事创业,能迅速给当地经济发展开辟新径。

大学生“村官”尽管具有丰富的书本知识,但社会实践比较少。因此,要不断加强适应性培训,对新选拔的大学生“村官”要进行尽早进入状态的上岗培训,对在任的要实行

培训或不定期集中学习,重点培训学习法规政策、农业科技知识和农村工作方法等;要锻炼应付事务的能力,引导他们认识农村实际,学会处理农村一些复杂的社会问题;要加强联系和关爱,设立专门的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和联络机构,经常性地举办联谊活动、谈心活动、经验交流活动。

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还必须建立科学的激励和推出机制。要建立大学生“村官”“分类晋档,勤绩联酬” 的目标考核体系,每由村级两委、当地群众、上级党委政府对大学生“村官”进行考评,并建立业绩档案。同时,把激励、退出机制结合起来,凡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实行发展党员优先、选用支书优先、推荐荣誉优先等。对业绩不明显、工作能力差、群众不认可的大学生“村官”,经组织考察确认,予以淘汰退出。

2、建立大学生“村官”队伍后续保障机制,让大学生“村官”呆得住。

对于村民自治和乡镇机构改革形成的客观限制,通常情况下,可实行身份与岗位分离制度,即户口、单位管辖等在城里,工作岗位却在农村,服务期满可自主决定去留,后边也不断有人再来,保证 “才”源不断。对大学生“村官”需要或要求选举进入村委班子的,可探索诸如“荣誉村民”等机制,解决好选举身份问题。

按照《村民自治法》规定,没经选举的大学生“村官”只能任助理、团支书或文化干事等 “虚”职,这类职务多为辅助性的。因此,应尽快让大学生“村官”担任“实”职,给他们搭建干事创业的舞台。既要本着年轻化的原则,在村“两委”换届时,动员大学生“村官”积极参与“两推一选”、“公推直选”,尽快进入决策层次;又要建立村干部正常退出机制,多腾出些位子,为大学生“村官”成长开辟“绿色通道”。

通过一系列符合实际的激励优惠政策的落实,促使大学生“村官”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信心在农村改革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3、强化考核机制,促其创优争先,让大学生“村官”出的去。

建立“两级”考核体系。一是村级考核。村支部书记做好平时督查,主要是对大学生“村官”每天的出勤情况、工作表现、服务态度、思想动态等方面进行记录和考核,并及时汇总上报到镇党委组织部。二是镇级考核。镇党委制定了专门的大学生“村官”考核标准,即大学生村(社区)工作者民主评议表和大学生村(社区)工作者考核评分细则,对大学生“村官”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全面考核,以此及时掌握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动向和工作实绩。在大学 10

生“村官”中深入推进开展 “创先争优”活动,评选先进,培育典型,切实健全大学生“村官”激励保障机制。

4、引导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干事创业,确保大学生“村官”有作为。

大学生“村官”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创业又缺少资金。为此,可建立村干部帮带、街道办领导帮教、县、区直机关帮扶和联系的“三帮一联”制度,特别要重视对大学生“村官”创建项目的帮扶,政府部门在政策环境上要给予优惠,金融部门在信贷资金上要给予扶持,帮助他们尽早成为农村经济建设的能人。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缺“官”的领导,缺的是“员”的服务。因此,应充分利用大学生“村官”知识丰富或一技之能,引导他们兼当农村急需的政策辅导员、信息解读员、技术宣传员、资金融通员、农产品销售员等。要明确服务对象,明确服务内容,让大学生“村官”充分地把 “才智”释放出来。

大学生村官队伍管理问题研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