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大力发展和应用现代轨道交通关键材料
编辑:雾花翩跹 识别码:14-866848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10 00:17:3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大力发展和应用现代轨道交通关键材料

专业知识分享版

一、我们十分关注现代轨道交通用关键材料问题

什么是现代轨道交通?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快、稳、安全、舒适、经济等,用业内人士的话说,有很多指标,如高速、重载、能经受严酷环境、减震、降噪、高效等等。

现代轨道交通的关键材料问题十分重要。我国提速和重载列车运行历史还很短,高速铁路的发展才刚刚开始,而已经需要解决和即将面临的问题已很多。这些问题的解决是现代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例如:

(1)列车提速和重载运输,使弓网振动加剧,受流负荷加大,离线率增加造成电弧烧蚀,使接触线出现大量硬点,弓网/滑块磨损进一步加剧,甚至造成接触线熔断。

(2)提速使机车车辆的转向架振动加剧,疲劳寿命和安全可靠性问题突出。多次出现电机悬挂的转向架构架端梁断裂和牵引拉杆断裂等十分危险的事故。

(3)高速与重载使轮-轨这对滚动摩擦副中车轮表面产生剥离、辋裂及车轴等构件断裂严重:

―――时速为200km的车组车轮使用不久就发生严重剥离。

―――提速和重载使钢轨出现了波浪型磨损,―――提速和重载还使钢轨出现压溃和疲劳开裂等问题,―――年均重伤轨数增加,国产铁路道岔使用寿命只及国外的1/3。我国每年为更换破损的钢轨所需费用达10亿元。

(4)高速重载对制动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强烈制动,使制动盘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此外,冰雪环境下增摩材料的使用也会对轮轨的损伤产生影响。

二、材料的服役行为是我国材料科学技术部署中的严重薄弱环节

材料科学和工程包括成分、组织、性能、制备和服役行为(performance)诸要素。

服役行为恰恰是材料科学和工程的“制高点”。所谓服役行为是指材料在使用状态的表现,也包括经济性和社会满意度。归根到底,服役行为是检验材料是否合用的最终判据。

但是,在我国材料科学技术的部署中,材料的服役尤其是长期的服役行为包括疲劳、老化、腐蚀等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由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相当惊人,这方面的例子很多,举不胜举。我们认为,造成材料服役方面理论、技术、队伍薄弱的主要原因是短期行为、急功近利。科技政策导向上只注意新材料,而很多年以后能否长期稳定使用这些材料常常被忽视。

实际上脱离服役行为来研制新材料、追求高性能往往事倍功半,人所共知,硫和磷是钢中的有害杂质,但硫可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易切钢),硫化物包裹氧化物可提高轴承钢的接触疲劳寿命;磷可提高钢在大气中的抗蚀性(耐候钢),还能提高汽车钢板的强度和冲压成形性(回磷钢),因此,材料的服役行为是材料研究和应用的决定性因素。

三、必须下决心解决高速重载轨道交通材料问题

鉴于现代轨道交通关键材料(包括钢轨、摩擦副、弓网材料等)大多依赖进口的情况,我们提出要以现代轨道交通关键材料和零部件为应用背景,将材料的 使命:加速中国职业化进程

专业知识分享版

服役行为放在第一位,从材料的使用条件与环境及破坏失效现象与模式出发,探索服役行为的表征方法与技术,研究动态下材料成分、组织、结构的变化及其与服役行为的关系规律,据以制订制备工艺以实现材料的优化,由此可开辟全面发展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新途径。

1、提出关键技术问题:

其中有些国外已经解决的问题,在我国则正开始研究,如:

(1)接触线-滑块摩擦副材料。滑板的研制经历了粉末冶金、铜渗碳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自润滑金属化碳滑板等发展过程,日本的受电弓滑块采用碳纤维渗金属来制造,有很好的耐磨性及不易起电弧的优点。

(2)轮-轨摩擦副。国外在高速铁轨上正在开发贝氏体钢轨,以提高耐磨性和抗疲劳性。

(3)制动摩擦副。在制动系统中,闸瓦的材料已从普通铸铁、特种铸铁发展到合成材料和粉末冶金材料;

制动盘的材料已从铸铁、铸钢、铸铁-铸钢复层材料,发展到碳/碳纤维、铝合金基和陶瓷基复合材料;

闸片材料已有了合成材料、粉末冶金材料和复合材料三种。

2、解决关键科学问题

鉴于铁路系统主要构件的失效约35%与磨损有关,而运动又带来了震动和冲击,因此对材料动态服役行为的研究必须将材料科学、摩擦学和动力学有机结合起来。

(1)低温致脆、高应变率致脆、约束致脆及其与疲劳破坏之间的交互作用

(2)材料表面亚表面微结构动态演变及损伤机理

(3)材料服役过程中性能动态衰退及性能与组织结构超稳定合金设计

目标:

(1)材料动态服役行为理论在三个方面取得重大的进展,即:材料动态脆性断裂理论,材料表面动态失效理论,材料性能动态衰退理论。

(2)确定增塑增韧与材料层错能、相变、孪生动力学之间的量化关系,为抗脆材料合金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在材料逆向设计上建立抗低温致脆、高应变率致脆、约束致脆材料设计技术;

(3)揭示材料动态下微观组织结构演变及其与材料表面损伤破坏的关系规律,阐明润滑材料组成结构对材料高低温性能和服役行为的影响机制,建立磨损表面损伤的自修复理论并形成相关的实用专利技术。

(4)阐明电弧烧蚀与机械磨损交互作用对材料损伤破坏的机理,3、重视研究开发关键试验和加工装备

主要要部署长期服役行为的检测装备,如在腐蚀试验方面,我们已建有全国性的材料在大气、土壤、海水中腐蚀的试验网站。在动态情况下材料的疲劳失效等,也应建立长期试验网,以积累经验和探索规律性。

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加速试验和材料寿命预测的方法和相关的试验设备。

此外,也要注意解决有助于抗震动、耐磨、耐疲劳的构件加工成型的方法和装备,以减少内部应力、增强表面韧性等。

总之,我们要通过研究使某些铁路关键零部件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达到当前

使命:加速中国职业化进程

专业知识分享版

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下列标志性研究成果,为生产应用创造条件。

①使车轴、转向架构架和轮轨的断裂和开裂事故得到遏制,原型尺寸台架试验的疲劳寿命有大幅度提高。

②制备出具有优良服役行为的新钢种车轮钢轨摩擦副。

③制备出具有优良服役行为的新一代滑板和导线。

④研制出低温性能优良与环境和谐的铁路系统用润滑防护材料。

⑤研制出新型高效的制动盘摩阻材料。

⑥揭示钢轨波浪形磨损机理并提出防止对策。

⑦提供提高弹性件使用寿命的材料与技术。

四、加强新材料在交通方面的应用

在863计划和科技攻关项目方面,已经有一些成果可以应用到现代轨道交通上去。例如:

1、高强轻量材料问题高强度钢:超级钢复合材料:颗粒增强型复合材料

轻金属材料:铝合金板、铝镁合金、高硅铝合金

2、减阻降噪阻燃材料问题高效阻尼减震隔声吸震无毒阻燃

五、科技部拟采取的措施

1、全面考虑现代轨道交通材料的研发计划

我们希望和铁道部一起来制定计划,以便使有关企业和科研单位了解全局和关键的需求。实际上,列车和汽车一样,是现代科技成果可以不断发展和改进的一个很好的应用平台。

2、支持一批关键科技项目

3、支持建立一些标准测试方法和设备

4、支持用户-生产企业-科研院校所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5、将材料长期服役行为的科技问题列入863计划材料领域重点支持方向。

使命:加速中国职业化进程

第二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区域产业体系

一、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义

在现代经济中,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分工与专业化逐渐深化,国际分工不仅仅是产品间的分工,而是产品内的分工,已深入到产品内部不同工序、区段、环节和流程的分工。如美国最为成熟的商用直升机的生产,只有顶部和尾部的螺旋桨是在美国生产,而其它部分基本上都是在国外生产,顶盖和尾部在西班牙,机身在日本,起落架在巴西,机头在台湾,机尾在中国井冈山生产。同时,在现代经济中,商品利润增值的空间日益向产业价值链两端的服务环节转移。上世纪三十年代费希尔和克拉克提出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划分是基于物质生产中加工对象的差异性。如果从商品的形成过程看,可以得出一个横向产业的发展模式,那就是研发产业、制造产业和营销产业。商品价值实现的关键和利润增值空间日益向产业价值链两端的服务环节转移,世界市场的竞争手段也由传统的价格竞争日益转向以金融、技术、运输、通讯、信息等服务构成的非价格竞争。因此,在现代这样一个分工经济中,经济效率不但取决于生产活动本身的生产率状况,更取决于不同生产活动之间的联系的效率,正如谢尔普说的:农业、制造业是“砖块”,而服务业则是把它们黏合起来的“灰泥”。从这个意义上,服务业是一个促进其他经济部门增

长的过程产业,是经济的黏合剂,如物流业、研发设计业、会展等。

再一方面,现代服务业是一项激励财富创造的制度产业,如金融服务。在计划经济时期,人们普遍没钱。之所以没钱并非完全没有什么“东西”,而是由于那时市场化水平极低,金融业不发达,几乎没有什么“东西”可“变钱”。张三可以有“东西”,可以有一双手,也有很多时间,但没有钱。1978年以后市场化改革,使几乎所有的“东西”可以在市场上“交易”,包括农产品、制造品、劳动力、房产等。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资本化”时期,企业资产、土地、劳动者未来收入流都可以产权化、证券化,所以中国的“钱”,1980年占GDP的22%,到202_年是GDP的1.52倍,即1980年,相对于一块GDP的产业,只有0.22元钱的流通,202_年,每一块GDP的产出,有1.52元钱在流通。美国202_年1美元GDP,有9.8美元(近十倍)证券、现金在流通。再比如202_年住房按揭贷款余额2.2万亿元,想象一下中国这几年若没有按揭贷款这样一种金融产品,中国的房地产业发展将会如何。又如据美国商务部发布,二战以来世界上75%的重大信息技术发明,包括苹果、硅谷等,都是因为有了风险投资基金。所以现代服务业是一项激励人们创造财富的制度产业。

二、发展服务业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

中国服务业总量不足,结构落后,功能弱化,出现了全球经济服务化与中国的悖论。主要原因是统计口径、服务的内部化和国际代工的工业发展模式。为了顺应经济形态演进的客观进程,推动服务经济在中国的发展,中央提出了形成服务经济结构的战略构想。去年2月,国务院根据“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服务业发展总体方向和基本思路,制定了国务院7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到202_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2_年提高3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比202_年提高4个百分点,服务贸易总额达到4000亿美元;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长速度。到202_年,基本实现经济结构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服务业结构显著优化,就业容量显著增加,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总体发展水平基本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

在转型期中国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四组经济关系必须重视。

第一,正确处理推进工业化与发展服务业的关系。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转型的历史性变动时期,属于工业化的中期,服务业化的初期。推进工业化仍是“十一五”乃至“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但在信息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已经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我们必须提出,同步推进工业化和服务业化,并以服务业化来加快工业化。这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有利于在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改善资源环境状况的基础上,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二,正确处理深度市场化与发展服务业的关系。中国现代服务业领域蕴藏着可观的潜在能量,问题是这些潜在能量至今仍被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单一的国有垄断体制所束缚、所压制,其中相当一部分至今仍被当作“官办事业”而不是作为现代服务产业的发展。要深度拓展现代服务业,必须按照深度市场化的要求,着力啃四个“硬骨头”:第一个“硬骨头”是“垄断性”:把服务业从垄断性行业和领域中解放出来。第二个“硬骨头”是“事业性”:把服务业从官办社会事业领域中剥离出来。社会事业领域包括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等。虽然在统计上被纳入第三产业范畴,但并没有完全按照服务业的理念和模式来运作,不少单位是作为官办事业单位来运作的。这里有一个理念转变与模式创新的问题,要按公共性、准公共性、营利性进行分类改革。具体来说,要将社会事业领域中“营利性”的部分划出来,推进这些行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如文化产业的发展,202_年美国电影海外票房收入268亿美元,而中国202_年海外电影票房收入仅2.25亿美元。至于公益

性部分,政府应该提供上述各领域的“公共服务包”,但提供不等于直接举办,也可以采取“政府采购”的方法从服务业市场上获得,提供给消费者。第三个“硬骨头”是“意识形态性”:把不带强烈意识形态的服务业谨慎剥离出来。第四个“硬骨头”是“行政管理性”:把服务业从政府现在的一部分扭曲的行政管理活动中剥离出来。政府担负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但是,由于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普遍存在着政府职能的“越位”和“错位”现象。比如当前普遍存在的地方政府代替企业招商引资等行为,实际上是政府替代了中介服务业、咨询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功能。深度市场化还包括产业化程度低。如奥运会27万人近两个月的餐饮服务由美国爱玛客服务公司提供。

第三,正确处理推进城市化与发展服务业的关系。服务业化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真正意义的城市化。尤其在我国的现阶段,惟有在城市化方式下生存与发展的居民和厂商,才有可能较多地购买服务,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工业化超前于城市化,也就是说,工业化没有带来相适应的城市化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又没有与农民自由迁徙、土地自由交易等城市化的基本条件相联系,因此,出现了虚假的城市化、贫穷的城市化现象。在中国的市场化、城市化和全球化深入发展,要求所有生产要素高度流动的今天,这种非市场导向的土地制度正在制度性地阻碍对繁荣的分享,使城市化走上岐路,使内需难以提升。这个意义上的城市化并不会对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多少实质性的推动。由此可见,推进城市化的制度创新,不仅对于城市化本身,而且对于服务业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只有城镇化,才能做到土地集约,才能保证中国18亿亩耕田的红线。目前的问题在于,中国城乡是两张皮,造成农民买不起房,农民自然不会放弃住宅

用地。“离土不离乡”的政策思路需调整。

第四,正确处理政府消费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系。在我国体制转型的阶段发展服务经济,每一步发展都需要改革的推动和深化。202_年,国家财政收入达5.1万亿元,占GDP的21%,相当于3.7亿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12.3亿农民的纯收入。也就是说,政府一年花的钱等于3.7亿个城镇居民,12.3亿农民一年可花的钱。202_年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收入为2.4万亿美元,与GDP的18%,相当于8500万美国人一年的可支配收入。美国民间可支配收入总量8.4万亿美元,2.4万亿美元的政府财税相当于民间可支配收入的四分之一。202_年政府在直接涉及百姓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福利上的开支约6000亿元,相当于财政总开支的15%,全年GDP的2.4%;美国202_年三项开支

15000亿美元,相当于联邦政府总开支的61%,美国GDP的11.5%。

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途径

当前,中国发展服务业需要重点、现代化服务业的发展途径推进以下几项任务,全方

位拓展其发展途径:

(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这是带动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战略举措,也是提升产业整体水平的关键所在。发达国家无不将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其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保持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任务,在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中,把研发、营销、信息、科技、金融、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留在国内,把一般加工、制造业转移到国外,从而占据了国际分工的高端位置。我们必须顺应世界服务业发展的趋势,适应国内转变发展方式和提升产业结构的需要,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不失时机地培育和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推广第三方物流,建设大型物流枢纽,发展快捷交流运输,健全综合运输体系,降低流通成本,促进物流社会化和现代化。二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完善电信基础业务,推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合一”,发展电子商务,壮大软件产业,广泛应用信息网络技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三是推动科技服务业加快发展,支持科研开发、产品设计、工程规划、技术推广、环境监测等行业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四是保持金融业持续发展,提高银行、保险业发展水平,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发展直接融资,注重发展中小金融,增强金融服务功能。五是优化发展商务服务业,发展和规范法律、咨询、会计、审计、评估、广告、会展等行业,形成专业化、高水平的服务体系。六是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合理调控住房需求,努力增加住房供应,改善住房套型结构,保持房价基本稳定,更好地发挥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作用。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是现代服务业成长的一大趋势。要鼓励工业企业加强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推进业务外包、专业化生产,形成现代产业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集聚发展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特征。要立足地方现有基础和比较优势,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发展环境,努力形成一些布局科学、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二)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传统服务业门类多,量大面广,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就业容量大,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必须调整结构,提升水平,突出特色,优化发展。创新管理模式、加强技术改造,是传统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要加快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促进科学管理在传统服务业广泛应用,积极推广网络技术、供应链、条形码、收款机等现代技术和管理方式,提高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目前,一些沿海发达地区对传统的农副产品、轻纺机电等市场进行改造,集贸易、信息、技术、融资等服务于一体,建立面向国内外市场的服务平台,取得好的效果,这种做法值得借鉴。发展专业经营、健全服务网络,是传统服务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要积极推进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行业连锁经营、特许经营和联盟发展,优化物流配送,扩大覆盖范围,提高服务水平。贴近人民生活、满足群众需求,是传统服务业发展的立足之本。要大力发展家庭服务、托幼养老、洗染理发、修理维护、便民早餐等社区服务业,积极发展文艺表演、影视出版、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旅行服务等文化体育旅游业,健全居民生

活服务体系。在提升和改造传统服务业中,要把发展劳动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放在重要位置,努力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就业。

(三)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受自然、历史、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服务业十分薄弱。这是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生活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推进各类服务业向农村延伸,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为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提供良好条件与环境。要以农业产业化和发展现代农业为中心,加快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检测认证、动物防疫和植物保护等农业技术支持体系,完善种子统供、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机统一组织使用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服务组织,为农业生产提供专业化服务。要以农产品入市和工业品下乡为重点,推进农村商品市场建设,实施“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和“万村千乡”、“双百市场”等工程,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开展“家电下乡”试点,为农副产品销售提供稳定可靠的平台,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价廉物美的商品。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运输、邮政通信、广播电视、饮水安全、农村能源等生产生活条件。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拓展农村融资渠道,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农村信息服务,建立科技、市场等信息网

络,以多种方式为农民提供生产和生活信息。

(四)着力发展开放型服务业。这是提高整个对外开放水平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条件。要把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不断提高服务贸易的规模、层次和水平,促进外贸增长方式加快转变,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要把服务贸易与吸引外资结合起来,进一步履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关于服务领域对外开放的承诺,逐步扩大服务业开放范围,优化服务业利用外资结构,更多地吸引跨国公司来华设立研发中心、运营中心和地区总部,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国际服务业外包转移,是当今全球产业结构重组的重要方面。要抓住这一机遇,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势,积极承接计算中心、数据处理、研发设计、财会核算、呼叫中心、售后服务等国际服务业转移。要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支持具备条件的服务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拓宽营销渠道、开展研发合作、参与工程承包、扩大劳务交流,为其他产业提供运输、融资、保险、技术、信息咨询、法律等服务,发展壮大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文化产业“走出去”潜力很大。要支持文化、教育、影视、出版以及中式餐饮、中医药等特色行业到海外发

展,积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多渠道开拓国际市场。

(五)切实加强公共服务事业。社会事业和公用事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从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高度出发,把发展服务产业与发展服务事业结合起来,大力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要高度重视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发展,重点发展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事业,搞好职工、农民工和农民培训,推进科学普及和文化扫盲,加强基层文化工作,提高城乡居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完善城市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养老保险水平,发展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进一步加强市政公用事业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不断完善城市道路、供排水、供气、供热等服务体系,努力改善人居环境质量。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是城市政府的重要职责。要加快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制度,进一步完善经济适用房制度,为低收入群众提供住房保障。推进电子政务,既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带动电子商务、网络服务等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要完善服务功能,扩大应用范围,推进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要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创新服务方式,健全服务职能,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公共服

务体系,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第三篇:大力发展现代物业服务业

大力发展现代物业服务业

■ 文 / 陈加元

现代物业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与房地产业的转型发展、经济结构的转型提升也有着紧密的联系,既事关民生,又事关发展。

统一思想,充分认识重要意义

当前,浙江省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加快现代物业服务业发展,正当其时,前景广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加快现代物业服务业发展,是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客观要求。

现代城市发展,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物业服务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方面,是美化城市环境、提高人居品质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城市化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从重建设轻管理向建管并重转变的重要路径。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浙江省物业服务已覆盖95%以上的新建小区和近60%的旧住宅小区,并正在向公共道路、园林绿化等更广泛的领域延伸拓展,极大地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绿化模范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的创建。我们相信,随着新型城市化的深入推进,随着城市发展的转型提升,现代物业服务业发展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要积极顺应大势,乘势而上,努力为现代物业服务业发展打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加快现代物业服务业发展,是增加就业、促进消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

物业服务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吸纳社会就业方面具有门槛低、容量大、覆盖广等特点,它的持续发展将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城镇就业困难提供一条潜力巨大的出路。物业服务业还连接着生产和消费,它的兴旺发达,一方面可以带动装饰维修、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文化健康等众多相关行业发展,有利于保增长、促调整;另一方面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家政服务、居家养老、房产经纪、票务代理等需求,有利于促消费、扩内需。我们要充分挖掘现代物业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充分发挥现代物业服务业带动就业、带动消费、带动增长的巨大潜能,努力推动经济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

3.加快现代物业服务业发展,是加强社会建设、提升城市文明、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城市是人类现代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阵地,而物业服务在城市文明建设和城市社会管理中又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物业管理,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创建更加文明的城市环境;通过物业秩序维护,可以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纠正社会不良行为,提高社会文明水平;通过物业居中协调,可以化解矛盾纠纷,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通过物业人防技防,可以有效防范和处置各类自然和人为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们要全方位发挥物业服务的作用,努力推动城市文明建设,努力创新城市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加快现代物业服务业发展,是增加物业效用、保障改善民生、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当今社会,物业已成为全社会和居民家庭的最大一笔财富。发展现代物业服务业,对物业进行专业化、精细化的维护保养,使物业保持良好的使用和运行状态,不但可以延长物业使用寿命,降低物业能源消耗,而且还可以有效促进物业保值增值,客观上为社会和广大业主创造财富。同时,物业服务面对的是千家万户,关系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解决的是各类具体而实在的民生问题,提高物业服务水平,有利于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我们要积极拓展现代物业服务业发展的新领域,不断打造现代物业服务业服务民生的新能力,努力增创人民群众的新福祉。

突出重点,提高发展水平

近20年来,是浙江省物业服务业发展的起步阶段,成绩有目共睹,问题也还不少。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去年省政府印发了《浙江省十二五城镇住房保障与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浙政发〔202_〕43号),今年省政府办公厅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物业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浙政办发〔202_〕19号),着力推动浙江省现代物业服务业新一轮发展。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这两个文件的要求,珍惜已有的成绩,正视存在的问题,把握面临的机遇,认清肩负的责任,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努力提高现代物业服务业发展水平。

一要突出规划引领,完善标准体系,推动现代物业服务业有序发展。规划是推动行业有序发展的先导,标准是推动行业有序发展的基础。下一步,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实施省政府及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两个文件,合理规划本地区现代物业服务业发展。省建设厅等省级有关部门要在这两个文件的基础上分领域、分阶段制订现代物业服务业发展的专项规划计划。同时,要加快制订针对不同类型物业的服务标准和规范,加快修订完善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物业管理规约、物业服务合同等示范文本,引导物业服务企业开展标准化试点,提高物业服务业标准化水平。

二要突出扩面提质,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现代物业服务业持续发展。当前,浙江省物业服务总体上还是以住宅服务为主,覆盖面还不广,内容还比较单一,质量也不是很高,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下一步,一方面要积极拓宽服务领域,加快推动物业服务从以安保保洁和秩序维护为主向为居住者提供全面服务转变,从以住宅为主向覆盖住宅、办公楼、工业企业、学校、医院、市政设施、城市综合体、农居点等多种物业转变,从建成交付后的管理服务向建筑生命全周期的管理服务转变。另一方面,要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加快推动物

业服务由低层次、简单化、被动式的初级服务模式向高层次、多样化、主动式的增值服务模式转变,从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服务创新型转变,加快形成完备的现代物业服务体系。

三要突出示范带动,培育品牌企业,推动现代物业服务业提升发展。这些年来,浙江省特别是杭州、宁波等城市已成长起来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物业服务品牌骨干龙头企业,有的还成长为全省服务业重点企业。这些企业不但自身在市场竞争中具有很强的优势,而且对整个行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下一步,要继续加大品牌企业培育力度,鼓励骨干物业服务企业通过加盟、兼并、重组等方式加大市场资源整合力度,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推进物业服务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鼓励物业服务企业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大力扶持一批设备管理、保洁家政、园林养护、秩序维护等专业物业服务企业;鼓励物业服务企业注册和使用自主商标,提高物业服务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发挥品牌示范和集聚效应。

四要突出扶持引导,强化监管服务,推动现代物业服务业规范发展。物业服务业具有较强的民生保障功能和较强的公益性,既需要政府加强监督管理,更需要政府帮一把、扶一手、送一程。为此,要进一步完善物业服务业市场监管体系,健全物业服务招投标制度,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完善物业服务市场准入机制,严格执行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建立物业服务企业诚信档案和信息平台;加强物业服务承接验收监管,规范物业项目承接验收行为,维护业主和使用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要认真落实财政、税收、物价、金融、用地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进一步优化审批、审核等方面的管理服务,坚决破除各类行业性、区域性、行政性壁垒,切实解决一些地方、个别部门仍然存在的乱收费、乱罚款等现象,努力为现代物业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和政务环境。

五要突出自治自律,夯实行业基础,推动现代物业服务业健康发展。广大业主是物业的主人,业主自治是物业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强化业主主体意识,落实业主权利义务,加强业主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在物业服务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业主自治管理水平。行业协会是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的桥梁纽带,行业自律是物业服务业发展的有力保障。要进一步加强物业服务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协调作用。目前全省物业服务行业协会组织建设还相对薄弱,有些地方还没有建立相关行业协会,有些地方虽然已经建立但还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下一步建设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要加强指导服务,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努力把全省物业服务行业协会完善起来。广大物业服务行业协会要积极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加快制订行业规范,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引导和促进物业服务企业和从业人员强化服务承诺、履行社会责任,不断提高行业自律能力。

六要突出实践探索,化解矛盾难题,推动现代物业服务业创新发展。当前,各地现代物业服务业发展总体良好,但存在的问题还不少,面临的困难也很多。这就要求我们用改革的思维破除障碍,用创新的办法解决难题,创造性地推动现代物业服务业发展。比如针对物业服务中矛盾纠纷频发的问题,各地要从创新社会管理出发,加快建立有效的物业服务投拆受理和物业服务纠纷快速处理机制,加快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相互协调的物业服务纠纷调解工作新模式,及时解决各类物业服务矛盾纠纷。

加强领导,营造良好环境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省级层面要在省城乡住房工作协调委员会的框架下,建立加快发展现代物业服务业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现代物业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快现代物业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纳入服务业发展工作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制订相应的政策措施,落实相应的工作责任。各级建设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加强对现代物业服务业发展的监督管理和指导服务。各级发改部门要将现代物业服务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计划,在推进服务业发展中对现代物业服务业给予重点支持。各级民政部门要指导加强社区、业主自治管理,支持推动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组织建设。各级财政、税务部门要加强对现代物业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扶持。各级物价部门要推动完善物业服务分级定价机制,规范物业服务相关收费。各级工商、统计、质监、安监、金融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进一步形成合力,共同支持现代物业服务业发展。

二要强化监测分析。政府有效引导行业发展,需要以客观翔实的资料数据和全面准确的研究分析为基础。现代物业服务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更是如此。这方面,尽管这些年各地都做了一些工作,但整体上看还比较薄弱、比较零散。下一步,建设部门要会同统计部门加快推进现代物业服务业统计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完善现代物业服务业统计报告制度和信息发布制度,着力强化现代物业服务业统计管理,提高相关统计的全面性、精确性和及时性。进一步加强现代物业服务业监测分析,及时反映新情况新问题,分析新动态新变化,研究新政策新措施,不断提高动态监测、综合分析、监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三要强化舆论引导。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载体,大力宣传加快现代物业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扶持现代物业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宣传物业服务中的好经验和好做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广大新闻媒体要坚持正面宣传引导,客观公正报道物业服务纠纷事件,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正确认识物业服务,引导广大业主依法理性维权,引导广大物业服务企业规范管理服务,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现代物业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文章根据陈加元副省长在在浙江省现代物业服务业发展现场会上的讲话编辑整理,标题为编者所加)

作者系浙江省副省长

第四篇:大力发展现代烟草农业

大力发展现代烟草农业 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唐慧云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承上启下的关键5年,也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时期。统筹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进一步转变观念,深化认识,如何把发展现代烟草农业作为农业大县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切实抓紧抓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宁远县以全国现代烟草农业整体推进县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集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牢固树立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理念,坚持科技兴烟,坚定走现代烟草农业发展之路,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全面推进烟水、烟田、烟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发展壮大烤烟产业,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生产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一、宁远县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现状

立足于农业大县这一基本县情,烤烟已成为我县的富民产业,烤烟产业已成为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全县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县一直是永州最大的烟叶产区,烤烟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市第一,全省第四。近来来,通过大力实施科技兴烟工程,成功打造了“九嶷金叶”品牌,享誉全国,供不应求。202_年,我县成为全国32个现代烟草农业整体推进县之一,大机遇必有大发展,我县把现代烟草农业作为烟叶发展的新方向,坚持“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的烟叶工作方针,政企联手,克难奋进,全县烟叶产业步入了稳定发展阶段。202_年,宁远烤烟生产工作克服种种不利因素影响,共落实种植面积70187亩,收购烟叶18.36万担,跻身于全省“三强”。全县烟叶种植面积、移栽质量、管理水平和烤烟质量均创历史新高,烤烟带来税收1.15亿元,烟农收入1.88亿元,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发展。

今年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高度统一思想,围绕烤烟生产的各个环节,狠抓工作落实,目前来势很好。截至2月20日,全县苗床已间苗补苗的有苗率达98.42%,出苗率比往年要好。全县共流转土地62909亩,翻耕起垄74770.6亩,沤制火土灰434858担,全县初步落实种烟面积78496.8亩,占计划面积的98.2%,全县1140座新增烤房已全部开始动工建设。各项基础工作的落实到位,必将为我县202_年现代烟代烟草农业整县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烟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为巩固烟叶发展基础,宁远不断加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服务、信息化管理的现代烟草农业发展之路,仅202_年就投入烟基建设资金7760.06万元,其中烟草行业投入7007.47万元,共修建沟渠128条71.5千米;整修塘坝9座;建设提灌站2处;建设机耕道路103条68.114千米;202_年投入资金近一亿元,建成工场项目5个,抓好了舜陵和水市镇15个村的烟区水利设施配套建设,在仁和、中和扩建了育苗大棚4个。建设密集烤房群13处240座,服务烘烤面积4800亩。配套通用机械491台(套),专用机械46台(套)。全县13万亩基本烟田的保障能力得以增强,万余烟农不再“靠天吃饭”。

(二)烟叶生产“四化”建设取得新突破。为实现规模化种植,202_年全县有效流转土地5万亩,50亩以上的种植专业户430户,种植烤烟3.8万亩,占全县种植面积47.6%。集约化经营成效初显,截至202_年底,全县共建有育苗工场7个,育苗棚1129个,实现了育苗集约化。通过专业化服务,每亩可节约用工10.2个,减少人工费用612元,节约生产物资成本63元,共计降低生产成本近700元。特别是仁和镇旺利烟叶生产专业合作社已在仁和烟叶工场开展了育苗大棚综合利用,种植早熟西瓜、大白苦瓜和丝瓜等,还试行了浅水栽培芹菜、葱蒜等时鲜蔬菜,增加收入20万元。全县初步建立了现代烟草农业信息管理平台,设立基本烟田、烟农、专业合作社等信息档案,生产阶段还建立了烟叶生产信息短信和“烟草120”服务平台,根据烟农和烤烟生产各时段的要求,及时为烟农提供咨询和服务;烟叶工场采用了信息化和智能化集中控制技术,全部实现了智能化控制。

(三)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取得新成效。核心烟区农田水利设施的大改善,生产组织形式的大变革,不仅培育了一批“铁杆烟农”,也为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去年以来,我们引导烟区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同时实行县直单位联村办点,广泛筹措资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村庄整治。北屏、仁和两个基地单元内100多个行政村,自筹资金3000多万元,整合有关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项目220个,村村通了水泥路,开展了“三清三改”,村容村貌大为改观。特别是永连公路沿线21个烤烟特色重点村,通过整合涉农资金,村庄改路、改水、改厕等进程加快,成为全县有名的生态样板村,一幅以现代烟草农业为支撑,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的美丽画卷正逐步展现在世人面前。现代烟草农业的有序推进,基本实现“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目标,有效促进了烟农增收致富。

二、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当前,随着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整县深入推进,宁远烟叶发展步入快速发展轨道,规模种植逐步稳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烟农收入逐年攀升,烟田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烤烟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然而,在烤烟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导致烟叶种植规模不稳、制约烟叶竞争力有效提高的不利因素也逐步显现,成为制约宁远烤烟产业发展的瓶颈。

(一)基础建设较为滞后,效益提升难度大。部分乡镇农业基础较为薄弱,烟叶产区生产保障能力差,烟叶发展一直比较粗放,烟农基本靠天吃饭,使得烟叶质量难以稳定、可用性差,烟叶特色没有得到充分彰显,市场中竞争力不强,难以满足工业企业对优质烟叶的需求。烟叶要发展就必须向提质增效的新层次迈进,就必须提高烟区抗击自然灾害水平,增强综合生产能力。从202_年起,烟草部门每年投入资金202_万左右,不断将发展重点向大镇、大户转移,烟田基础设施投入向基地单元倾斜,配套烟水烟路建设。由于烟田分散面广,“胡椒面撒得不够宽”,基础设施规模效应很难发挥,部分烟区生产条件仍然未能彻底改善。由于种烟面积仍然较分散,机械化普及率不理想,导致集约管理服务水平不高,进而使种烟的比较效益下降,出现了一些经济作物与烤烟争田地的矛盾,加之我县外出务工人员多,烟农队伍的年龄普遍偏大,这已成为困扰我县烟叶生产水平进一步提升的障碍,成为基地单元建设水平和烟农收入提高的瓶颈,影响烤烟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生产方式较为落后,烟叶提质难度大。现代烟草农业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变传统烟叶生产方式,将先进的种植技术运用到烟叶生产实践中,推动烟叶质量的全面提升。我县现代烟草农业刚刚起步,标准化生产水平仍然不高,烟民对标准化生产认识还有差距,依然按照传统的“老经验”“老办法”来种植烟叶,烟叶质量提高难度大。另一方面,虽然近年来我县在发展大户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烟叶生产的分散化特征仍然十分明显。烟叶生产组织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以家庭作坊式生产为主,专业化生产程度不高,烟叶质量不稳定。

(三)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规模种植难度大。目前,我县多数流转土地都是上半年转包给烟农种烟,下半年土地发包农民自己种晚稻。202_年由于旱情严重,有相当一部分流转土地未能插下晚稻,插下晚稻的也因种烟季节推迟,导致粮食产量低,有的甚至颗粒无收,土地发包农民没有自给粮食,宁愿自己只种一季稻谷,也不愿将土地转租别人种烟。部分乡镇水源条件好的田土,以往土地流转年租金为150-200元/亩,现在一些农民提出要500元/亩,流转难度明显加大,直接影响了种烟大户的引进发展和规模化种植水平的提高。

三、坚定信心、明确措施,全力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发展 烤烟产业的发展壮大,各种要素必须协调互动,必须深化烟叶是基础,基地为依托,科技为先导的认识,围绕基地单元“原料供应基地化、烟叶品质特色化、生产方式现代化”目标,围绕走烤烟调结构、富民强县同发展的路子,下一步,我们将在全面稳定并提升优质烟叶产出,优化烟区基础设施环境,降低烟农劳动强度,提升种烟比较效益等方面继续努力,扎实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发展。

(一)强化政策引导,促进产业稳定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也是我县烟叶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比照郴州桂阳等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县委、县政府及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烟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在组织领导上,继续实行一把手工程;在政治措施上,实行“一票否决”制;在优惠政策上,加大税收分成比例;在生产方式上,大力培养种植专业户和烤烟种植家庭农场,实行规模化生产;在技术指导上,加快烟农专业化合作步伐,实行专业化服务;在烟叶收购上,坚持国家标准的前提下,尽力保护烟农利益。我县现代烟草农业已经启动二年多,仁和、柏家坪镇现代烟草农业试点村为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下一步现代烟草农业整县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优化品种布局,推行连片规模化种植。按照我县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规划要求,分步实施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努力实现烟叶生产向种烟适宜区转移、向科技水平高的产区移转;向种烟大乡(镇)、大村、大户转移;向有技术、有劳力的种烟专业户转移,实现适度集中,形成规模。推广水市镇的做法,将集体土地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对外发包,改变一年一租、租金过低等问题,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增强烤烟后续发展潜力。

(三)立足现有优势,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不断加强基地单元项目建设,整县推进机耕路网、机械、育苗大棚等项目,推广农机示范园作法,改善烟区生产条件,提高基地建设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优质烟叶生产保障能力。另一方面,加大对烟区零散水利设施建设投入,整合捆绑使用农业、国土、交通等部门项目资金,发挥“解渴救急”作用。

(四)坚持科技兴烟,打响自有特色品牌。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全面推进“一基四化”,提高种烟比较效益和烟叶生产整体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促进农民增收;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品质稳定、风味独特的“九嶷金叶”品牌上项目,加强与工业企业、科研院所合作,积极承担科研项目,着力生产出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质烟叶,全面提高优质烟叶保障能力;以教育创新培训方式为依托,加大烟农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标准化生产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率,培育有文化、素质高、有发展潜力、懂管理的新一代职业烟农,为烟叶可持续发展增添后劲。

(五)创新发展机制,探索组织新模式。以“政府支持、农民自愿、行业指导”为原则,探索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模式,促进烟田有效流转,建立烟叶种植大户和合作社,培育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烟叶生产组织模式,增强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能力,建立以烟叶种植大户为主、家庭农场和合作社为辅的组织形式,同时引导建立合作社(服务队),实现“两头工厂化、中间专业化”;协调金融、农业、水利、电力等部门密切配合,搞好新型烟叶生产组织模式的服务和指导,为新型组织模式提供良好发展环境,推动新型组织模式发展壮大,实现烟叶发展与农民增收的双赢。

(六)强化优质服务,维护广大烟农利益。烤烟是我县最大的订单农业,是实现政府、企业、农民、农村多方互利共赢的产业。在这个产业链中,烟农才是根本,只有烟农乐于种烟,种得好烟,烤烟才有大发展。烟农最需要的是什么?一是效益,即种烟要划得来;二是烟草部门的优质服务,特别是对引进来的外地烟农,要扎根本地一直种下去,优质服务不可少。我们不仅要在当前农资价格持续上涨中以较高的收益赢得烟农的“忠诚”,还要以优质的服务争取烟农的热情,这样才能确保烤烟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要坚定走现代烟草农业之路的信心,坚定不移地扶持烤烟产业,各级各部门要继续为烟农在贷款、用电、土地流转等方面排忧解难。烟草部门要把烟农当作“衣食父母”,进一步端正经营与服务的思想,切实加强内部管理,要发扬在一线为烟农服务优良作风,生产过程悉心指导,收购环节公正对待,确保烟农利益的最大化。

(作者唐慧云系宁远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第五篇:第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五篇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把旅游和文化产业培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

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方向,壮大服务业规模,拓宽服务业领域,优化服务业结构,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强化政策支持,推动服务业与工业化、城镇化的融合与互动发展,全面提升服务业总量、质量和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吸纳就业能力。

第二十章大力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

围绕提升工业竞争力和提供配套服务,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适应城乡居民生活需求和消费结构升级趋势,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一节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重要交通枢纽和交通网络节点,以中心城市和工业聚集区为重点,整合资源,优化要素配置,着力构建与工业化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把现代物流业发展成为服务业的新兴支柱产业。重点把贵阳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把遵义、六盘水、毕节等打造成为省域重要物流中心,把兴义、都匀、凯里、铜仁、安顺等发展成为区域性重要物流中心,支持其他有条件的城市和工矿区发展物流中心,加快建设一批综合性和专业性的物流园区和物流基地。推进全国性物流示范城市建设试点。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推进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加快发展快递物流。加强物流业新技术开发利用,提高物流企业的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

积极发展金融业。完善经济金融互动发展的协调机制,促进政银企合作。继续推进“引银入黔”工程,积极引进国内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到贵州省落户;积极吸引国内有实力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到贵州省发展。加快地方金融机构发展,支持做大做强一批地方商业银行和投资机构,增强地方金融机构竞争力。积极发展农村金融,促进城乡金融业合理布局、协调发展。规范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中小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力发展资本市

场,推动更多省内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积极发展保险业,发挥商业保险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重点推进科技孵化业、科技风险投资业、科技咨询业、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加快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科技成果应用和转化。积极支持会展、广告、法律服务、会计、审计、资产评估、工程咨询等商务服务业发展。

积极支持贵阳市做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第二节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提升改造商贸服务业,积极发展以连锁经营、特许经营、仓储超市和物流配送为重点的新型商贸流通业态,加快商贸批发和零售市场建设,培育发展商贸聚集区,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超对接工程”、“双百市场工程”等商贸流通工程,建立完善城乡商贸服务网络。推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引导房地产合理布局,优化商品住宅供应结构,重点发展普通商品住房,控制大户型高档商品房,保障住房供给,稳定房价,促进住房梯次消费。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重点发展就业、社区医疗、社区安保、养老托幼、食品配送、家政、修理等服务,推进社区服务规范化和网络化建设。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重点发展健康服务、家庭服务等养老服务,加强老年公寓建设,积极推动老年旅游、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发展,加快形成老年服务产业体系。积极改造提升住宿、餐饮等服务业,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积极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和互联网增值服务、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网上购物、远程医疗等服务业新兴业态。

第二十一章加快建设旅游大省

着力开发特色旅游资源,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深入实施旅游精品战略,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加快提升旅游产品档次,推动旅游产品供给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旅游资源开发从低

水平向高水平转变,游客在黔旅游从过路游向深度游转变,旅游产业发展从单要素向多要素转变,将贵州打造成为全国最佳避暑度假基地、新型国民休闲基地、特色乡村旅游基地、养生与老龄度假基地、原生态民族文化体验基地、山地户外活动基地、自驾车与自行车自助旅游基地。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把贵州省建设成为旅游经济大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到202_年,接待旅游总人数达到2.2亿人次左右,旅游总收入达到2200亿元以上。

第一节加快特色旅游产品体系建设

按照突出重点、优化结构、打造精品、地域复合、整合线路的原则,以开发市场客源为首要任务,以骨干景区深度开发为支撑,以新产品、新业态为吸引力,以推进旅游产品结构升级为方向,以发展旅游产业集群为重点,加强重点旅游景区、旅游目的地建设和改造提升,着力打造一批特色突出、品位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旅游产品,构建形成特色旅游产品体系。重点打造以喀斯特独特景观为代表的自然风光旅游产品体系,以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以温泉旅游、避暑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为代表的生态度假旅游产品体系和以农业观光、休闲娱乐和特色餐饮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推进重点旅游城镇建设,加快发展一批专业旅游城市、旅游城镇、旅游产业园区,着力完善旅游服务要素,构建特色鲜明、功能较为完善的旅游城镇体系。完善省内精品旅游线,依托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打造跨省精品旅游线,积极开辟跨国旅游线路。加强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等产业的结合与互动发展。大力发展旅游商品产业,培育旅游商品品牌,办好旅游商品“两赛一会”,提高旅游购物在旅游消费中的比重。

第二节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

加快旅游交通建设,推进交通运输体系向旅游景区延伸,进一步提高旅游景区的可达性,实现重要旅游景区与铁路、高速公路的快速连接。完成重点旅游城市和景区的旅游交通站场及停车场建设或改扩建。拓展城市公交延伸到周边旅游景区景点,积极开辟通往旅游景区的客运专线。加强旅游景区和旅游城镇道路、供电、供水、供气、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

设。加快完善旅游服务体系,重要旅游城市、AAA以上景区全面建成游客服务中心。积极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全省旅游目的地管理系统。加强以星级宾馆为重点的旅游住宿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旅游度假酒店、乡村旅馆、营地度假村建设和改造升级,提升旅游住宿接待能力。

第三节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大力推进旅游业对外开放,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推进旅游企业运行机制改革和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创新投融资机制,多渠道增加旅游发展投入。扶持培育和引进一批旅游优强企业,推动涉旅企业通过上市等方式融资。创新旅游营销方式,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大力开拓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积极开展国际旅游合作。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健全旅游法规体系。推进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强化旅游规划管理。加快引进和培养旅游高级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

第二十二章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加速发展

加大文化资源开发力度,加快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和培育新兴文化产业,着力推进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努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到202_年,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4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达20%以上,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第一节构建特色文化产业体系

依托旅游渠道和文化消费市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动以民族文化产业为龙头的特色文化产业、传统文化产业、新兴文化产业快速协调发展。突出发展文化旅游业、民族民间演出业、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业、会展广告与民族节庆业,壮大提升广播电影电视业、新闻出版业、休闲娱乐业,加快培育扶持网络、新媒体与动漫网游业以及文化艺术创意设计业。注重统筹发展和差异化推进相结合,加快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利用步伐,推动形成贵州省“八大特色文化产业群”。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建设,促进文化生产要素和文化企业集聚

发展,科学规划和实施“十大文化产业园”、“十大文化产业基地”等重点文化产业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品牌引领战略,继续做响做强“多彩贵州”品牌,实施“百佳文化品牌”培育工程,推动形成以“多彩贵州”为主的品牌集群。

第二节培育打造骨干文化企业

加大文化资源整合力度,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文化产业集中度和规模化、集约化水平。积极支持贵州省有实力的重点文化企业进行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整合重组,加快做大做强,形成以贵州文化演艺集团、贵州广电集团、贵州出版集团、贵州日报传媒集团、当代贵州期刊集团、贵州网络传播集团为主的集团化发展格局。积极引进省外优强文化企业到贵州省发展,吸引省内外重大战略投资者参与文化项目建设经营。加快培育发展中小型文化企业和民营文化企业,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局面。积极培育发展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推动贵州文化“走出去”,提高对外交流合作水平。

第三节营造文化产业发展良好环境

按照创新体制、转化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产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强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建设,发展文化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和现代流通组织,积极培育和规范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兴文化市场,加快构建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盗版、侵权等非法行为。落实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金融、土地等优惠政策。切实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监管,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和信贷担保机制。推进文化资源优化配置,支持有实力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大力推进科技与文化融合,积极实施“文化科技提升计划”,加快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特色文化创新体系,不断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大力发展和应用现代轨道交通关键材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