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2021文献综述格式及(详细版)
编辑:海棠云影 识别码:14-463613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5-13 02:37:55 来源:网络

2021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详细版)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学科、专业或专题的大量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炼而成的一种学术论文,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根据其涉及的内容范围不同,综述可分为综合性综述和专题性综述两种类型。所谓综合性综述是以一个学科或专业为对象,而专题性综述则是以一个论题为对象的。学生毕业论文主要为专题性综述。

文献综述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分析和描述前人已经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到何程度,要求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态、前沿性问题做出较详细的综述,并提供参考文献。作者一般不在其中发表个人见解和建议,也不做任何评论,只是客观概括地反映事实。综述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前言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前言部分要写清:

1)首先要说明写作的目的。

2)有关概念的定义。

3)规定综述的范围、包括:“专题涉及的学科范围”,综述范围切忌过宽、过杂,“时间范围”,必须声明引用文献起止的年份。

4)扼要说明有关问题的现况或争论焦点,引出所写综述的核心主题,这是广大读者最关心而又感兴趣的,也是写作综述的主线。

2.主体部分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3.总结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4.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文献综述范文: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研究

文献综述

摘要:自2010年开始,第三方支付系统、余额宝为典型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产生,使得我国金融服务行业的发展形势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互联网金融降低了其消耗成本,提升了其办事效率等等,由此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因此,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或者大数据对金融的影响等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为后期的论文写作,研究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具体影响提供研究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影响

引言

2013年被称之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体现了互联网金融对人们的生活和银行发展的影响。虽然近几年许多的商业银行为了应对互联网金融而对自己的业务类型、经营和盈利的模式进行不断的调整,对产品也进行不断更新,其影响非常深远,因此,研究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造成的冲击,这对于互联网金融向着更成熟的方向发展以及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日渐完善的背景下如何进行转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是对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整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研究,为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的创新发展,提高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竞争力,促进其可持续健康发展。

1 互联网金融文献研究

第三方支付系统、余额宝为典型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在早期市场中,其性质是存在很大的争议的。2006年,李伏安在《中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与监管》中指出,第三方支付相当于一种虚拟的网上银行,但其实还是具备传统商业银行的作用,拥有传统商业银行的功能为用户提供服务。2008年,宋仁杰、袁海威在《第三方支付的新性质界定》指出,从暂留货款成为第三方支付性质界定的这一方面讨论,分析第三方支付的服务方向以及我国目前的商业银行法律法规,提出将第三方支付机构定义成非银行金融机构。随着第三方支付系统的产生,P2P

网络借贷平台也利用互联网而产生了,2010年,Kuma在“Bank

of

one:

Empirical

Analysis

of

Peer-to-Peer

Financial

Marketplaces.“研究了客户组整体的信用水平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上对借贷成交率和失败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信用水平高的资金需求方的行为互联网金融借贷模式并不存在明显的影响。2012年。谢平、邹传伟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认为这种金融模式既不同于以商业银行为中介的间接融资,也与直接在资本市场开展的直接融资模式不同,这种金融模式是全新的。这是一种现代信息技术,这种技术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如移动支付、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等,谢平他们称之为互联网金融模式,这种模式将会严重影响到目前的金融经济。

在互联网金融中,众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利用并发展,2013年,肖本华在《美国众筹融资模式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研究了众筹的含义和众筹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的理由,以及在美国众筹发展的现状和其存在的问题,并对美国

JOBS

法案中关于众筹融资模式的内容进行解读。提出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众筹融资的优势和风险性,并对这些类似的互联网金融融资渠道持谨慎和观望的态度,并将它们收入监管系统中,明确由谁来监管,定制专属的监督规定,促进众筹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注意对资金提供方的引导和保护。

2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文献研究

对于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国内外学者分别从银行内部层面、市场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研究。2011年,张国柱在《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分析》把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划分为利差盈利模式、产品细分盈利模式和客户细分盈利模式三种。在这三者之中利差盈利模式是我国银行业最为普遍的一种盈利模式,也是我国银行业最为重要的一种盈利模式。2012年,杨旭、周群英在《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探析》通过研究认为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以收入结构划分,主要分为传统业务型和非传统业务型,他们提出要想转变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必须要重视中间业务发展和大力推进金融业务创新。2016年,李勇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探究》中采用2008年至2014年16家上市银行的季报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研究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盈利结构现状及问题,并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转型经验,为我国商业银行进行盈利结构调整和战略升级提出借鉴性的政策建议,以促使其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3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

2015年,张宇杰、张亚春在《大数据时代国有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型研究》中以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为例,分析了我国国有银行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的冲击与挑战,并给出了新的环境下四大国有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型思路与建议。

2016年,刘忠璐、林章悦在《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研究》中指出,互联网金融发展显著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且对城市商业银行影响较大,逼其积极调整盈利模式,推动盈利结构向多元化发展。2017年,安鸣旭在《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中指出,为了更好的适应当前互联网金融环境,只有不断的创新银行盈利模式,才能最终实现整个金融行业改革的目标。2018年,张景倩在《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分析》中选定了我国16家代表性商业银行2008—2017年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分析,实证检验了互联网金融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显著负效应,并提出只有建立多元化盈利结构,打造现代化科技银行,以此来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4 对现有文献的总结与评述

从上述对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及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机构借助自身的技术优势,相较于传统银行其运营成本更低,也吸引了更多的客户群体,而且其转变了支付方式,也对银行业传统的手续费收入造成了冲击。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发展,对于传统的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盈利模式都具有重大的冲击,这就迫使商业银行为了更好的发展自己,提升自我的竞争力而对盈利模式进行优化调整。

在这些研究中,有些学者认为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构成了巨大的挑战,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对其盈利模式进行转变创新;也有些学者认为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的影响虽有挑战,但更多的是机遇;笔者认为,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有很强的冲击力,但它们不应该互报敌意,而应相互配合,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转型创新,以让商业银行达到更健康优质的发展。

因此,笔者通过上述的文献研究过后,会利用文献资料法、数据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等,通过对某地区商业银行2014-2018年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并以此来提出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以此作为基础,提出优化商业银行发展的策略。

参考文献:

[1] 李伏安.中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与监管[J].中国外汇,2006(5):12-13.[2] 宋仁杰,袁海威.第三方支付的新性质界定[J].电子商务,2008(11):68-69.[3] Kumar,S.“Bank

of

one:

Empirical

Analysis

of

Peer-to-Peer

Financial

Marketplaces.“

Americas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AMCIS),2010.[4]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25-28.[5]肖本华.美国众筹融资模式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南方金融,2013(01):52-56

[6]张国柱.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13):65-68.[7]杨旭,周群英.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探析[N].企业导报,2012(12):41-43.[8]李勇.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探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6(6):73-85.[9]张宇杰,张亚春.大数据时代国有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型研究[J].西南金融,2015(8):4.[10]刘忠璐,林章悦.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6(9):12.[11]安鸣旭.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12):3.[12]张景倩.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分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12):6.

2021文献综述格式及(详细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