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党员教育现代化(精选)
编辑:雪域冰心 识别码:14-688516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11 21:04:30 来源:网络

第一篇: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党员教育现代化(精选)

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党员教育现代化

主要内容:

◆利用信息化推进党员教育现代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大势所趋。

◆党员教育现代化要具备“人本、多样、个性、专业、科学”五要素。

◆建立党建电视频道,抢占红色宣传教育阵地,要准确定位,突出重点,创新方式。

◆开设党建电视栏目,要充分利用黄金时段,把政策讲清,把事说透,把观众留住。

◆创建党建网站要满足不同党员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党建手机信息系统要快、要动、要新。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经济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同时,也给党员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考验和重大机遇。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党员教育现代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大势所趋,这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坚持内涵、突出要素,促进党员教育发展。实现党员教育现代化,是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基础。实现党员教育现代化,既要坚持党员教育的政治内涵,还应具备五个要素:一是人本化的理念。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以服务为宗旨,以满足需求为着力点,寓教于乐,以学促用,学用结合。二是多样的手段。广泛运用网络、电视、广播、手机、报刊、杂志等多种形式的传播手段,形成全覆盖、立体式的教育网络。三是个性化的内容。针对党员地域、行业、岗位以及年龄、文化等不同类型、不同需求设置课程、提供教材,分类施教。四是专业化的队伍。建设一支“党性强、业务精、服务好”的工作队伍,为党员教育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五是科学化的机制。在日常管理、安全运行、考核评估等方面形成一套系统规范、配套协调、务实管用的制度体系,保证党员教育工作的永续、科学发展。

服务大局、体现特色,办好党建电视频道。电视是当前普及率高、影响力大的强势媒体,可直达城乡基层。要通过建立党建电视频道,抢占这个“红色”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一是准确定位。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党性要求,以特色栏目、精品节目,传播党的声音、推进基层党建、服务党员群众、通达社情民意,努力成为开展党员教育的重要平台、推进组织工作创新的重要载体、服务党员群众的重要渠道。二是突出重点。要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省委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和实施“蓝黄”战略的重大决策,宣传党的建设和基层组织工作创新经验和做法,宣传基层党组织的先进经验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作为重点。三是创新方式。要坚持政治性、实用性、知识性、技术性相结合,立足频道容量大、伸缩性强的特点,设置丰富多样的板块和栏目。要适应有线电视发展趋势,探索电视频道直播、网络频道点播互补的方式,增强双向互动,实现自主选学,最大限度地拓宽频道的教育服务功能。要尊重电视媒体宣传的一般规律,加强对外宣传报道,深入开展观众需求和满意度调查,以品牌化、个性化、大众化增强频道核心竞争力。开办党建电视频道,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立足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作基础,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坚决防止一哄而起、一哄而上。

聚焦热点、打造亮点,开设党建电视栏目。电视栏目不同于频道,它占据黄金时段、播出时间短,社会关注度高。在这个时段开设党建电视栏目,要把政策讲清楚、把事情说透彻、把观众留住。组织部门特别是各级远程教育机构,要开动脑筋、开阔思路,把好方向掌好舵,精心组织选题,对重点节目靠上抓、亲自办。要紧紧围绕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节点、重大活动、重要创新,通过典型宣传、系列访谈、深度解读等形式,及时搞好宣传报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营造浓厚氛围。比如,对换届中的有关政策、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可通过栏目予以宣传和正面回应;对公开选拔干部、考选大学生村官等社会关注度高的工作,要及时跟踪报道,善于引导社会舆论,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着眼基层、强化服务,抓好党建网站建设。要坚持“以通为先”、“以用为本”,通过抓网络畅通、功能强化、课件开发、领域拓展,让党员教育网站真正有用、好用、管用。在建设模式上,按照“以市场换服务”的思路,积极与广电、电信等运行商合作建设,走出一条服务外包、节省资金、多方共赢的路子。在栏目设置上,要着眼基层、服务基层,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等形式,广泛听取基层党员群众意见,根据基层党员群众的需求,对网站栏目进行科学设置。在课件开发上,进一步完善自主开发、项目协作、市场购买、协议播出相结合的课件资源整合开发机制,建好、管好上下联通、资源共享的学习资源库,让党员群众想学什么有什么,满足不同党员群众的个性化需求。在功能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网络受众对象多是青年这一特点,深入研究运用网络加强青年教育的规律和方法,探索开发党建博客、微博、QQ群等互动性、趣味性强的教育手段,吸引广大青年参与其中。在建好用好党建网站的同时,应教育引导党员增强党员意识,做到党性上网、文明上网,坚决维护党的形象,带头抵制不良信息的传播,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

反应敏捷、即时高效,用好党建手机信息系统。手机媒体具有便携性、即时性、互动性、直达性等特点。运用手机加强党员教育,是现代科技与基层党建工作一个新的结合点,是破解党员分散难集中、教育滞后不及时等问题的有效手段。一要做到快。发布手机信息,其特色在于快,生命力也在于快。要始终保持强烈的政治敏锐性,对中央和省委重大部署、重要工作能够及时跟进,第一时间通过手机短信传达到基层党员群众;要提高政治鉴别力,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突发事件迅速作出反应,通过手机短信对党员干部进行正确引导。二要做到动。完善基层回复信息收集处理和反馈制度、信息分析报告制度,随时了解基层情况和党员群众诉求,使之成为反映基层动态的“睛雨表”、通达民意的“连心桥”,实现党员教育与服务的双向互动。三要做到新。目前,各级手机信息系统应用形式还比较单一,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扩大信息发布的方式和内容。要学习借鉴专业手机媒体的成功做法,不断创新运用手机信息系统教育党员、服务基层的有效形式。(傅文君摘编)

第二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效果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和应用,它在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历史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历史意味着过去,是已经过去了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表明,要认清历史,完全依靠教师叙述,是很难完成的,比较枯燥,学生的兴趣也不足。现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大量的历史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学内容可以再现于课堂,给学生提供直观的历史场景,变抽象为具体,变空洞为生动,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得他们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它可以提高历史课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必修的《祖国统一大业》中香港回归的内容时,我播放了香港回归时政权交接的视频,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再谈感受时由心而发,课堂的教学效果就很好。

2.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够以声音、视频、图形、语言等直观生动形象的形式,能够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因此我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上网收集历史信息资料的方法,鼓励学生正确利用互联网网络技术这个现代化教学手段去获取、识别、处理、创造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要改变,要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和积极性,激活课堂教学气氛,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教学还要海纳百川,消化吸收,创新发展,让历史这一古老的学科展示青春活力。

第三篇:如何运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提高旅游监管工作

如何运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提高旅游监管工作

一、旅游信息化是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旅游信息化助推旅游行业转型升级,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与能力。改革开放后,我国旅游业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旅游业首次被郑重纳入国家战略体系,并将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什么是现代服务业?概括而言,现代服务业就是要实现流程化操作、规范化管理、专业化运作、规模化经营、数字化商务和全球化市场,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数字化商务,这是实现其他流程化操作、规模化经营等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数字化商务也就是信息化。正如邵琪伟局长提出的,“信息化”是将传统旅游业转变成现代服务业的“第一战略抓手”。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目前行业的信息化和现代化程度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一些新兴的在线旅游企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像携程、途牛、去哪儿等;而另外一些有实力、有领先理念的传统旅行社如上海锦旅、春秋国旅等,也已经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走出了坚实的步伐。纵观整个旅游行业,旅游信息化的大潮已是大势所趋。尽管目前的市场占有率还不足3%,但是在线旅游市场的份额正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因此作为行业管理部门必须要审时度势、及时应对,适应现代旅游行业管理的需求,并进一步引领和推进行业信息化的发展。

(二)信息化手段是新形势下实现旅游市场监管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2009年中国旅游人次已达20亿,旅游总收入

1.6万亿,2010年的数据应还都有提高。预计2015年,旅游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国内旅游人数将达33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达12%以上。中国的旅游事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行业的蓬勃发展在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给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带来巨大的管理挑战。面对广大游客的合法权益保障、诚信建设和行业综合管理任务十分艰巨,依靠传统的手工作业的管理手段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

(三)为配合世博团队的动态管理,上海旅游局建立了团队信息监管系统,在旅游监管信息化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自2008年起,为响应国家旅游局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行业管理的号召,上海旅游局开始着手建设旅游团队信息动态监控系统。2008年首先建设了出境游系统,在此逐步完善的基础上,为配合世博运营管理需要,2009年底上海市旅游局启动了入境游和国内游团队的管理系统。该系统以上海旅游行程单为核心,在功能上覆盖出境游、入境游、国内游以及自由行等业务范围,对世博旅游团队的行程设置、导游安排、车辆派遣等旅游过程中的各环节进行监控,管理内容全面、完整、能起到规范旅行社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优化上海旅游环境等作用。在采用大型数据库和互联网等技术方面也比较先进和成熟。同时,为保障世博期间的平安有序,我们还对接世博游团队预定管理系统,并进入常规化运行。系统的总体上报率也在不断提升。

二、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施行业监管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一)及时全面的信息统计,客观反映行业运行情况和发展态势。

系统的建设首先实现了旅游团队管理流程的信息化,不但提高了名单表审核的工作效率,并且作为一种管理手段,成为信息上报的重要抓手。目前的系统中整合了出境游目的地108个,世界1839个目的地城市、7858家地接社和上海6090名出境游领队的信息。截至2010年底,上海地接社总计961家,全年上报率67.01%;上海组团社总计945家,全年上报率97.04%。非世博业务的上报总量为124,598个团、游客4,003,754人次;世博业务中,10家上海指定社服务游客超1200万人次。在出境目的地中,出境地接社共计531家,接待15,696个团队、总计376,405人次。春秋国旅、锦江国际旅游、上航国旅是排名前三位的大型旅行社。

在表现形式上,除了随时可以在系统首页直观了解各类统计数据,还可以对每月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各类旅游业务指标的排名,如组团量排名、目的地排名、地接社排名、上报率排名等等,可以将这些数据用于指导日常的监管工作,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我们的统计数据还能很好的反馈于旅行社,并将其作为一种评比的行业管理手段,从而提升管理的力度和水平。

(二)对突发事件能够快速定位并及时应对,大大增强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

由于系统基于GPS原理,能够实时监控旅游团队的行程状态,掌握团队联系方式,及时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如某地发生事故或自然灾害,我们的工作人员可以马上通过系统查到当天在该地的团队和游客,并及时取得联系确认是否安全,确保游客得到妥善的安置。如2010年3月4日台湾高雄发生地震,我们当即通过系统查出上海有52个团队的1445名游客当天的行程是在高雄,经核实确定无人伤亡; 2010年10月21日台湾苏花公路塌方,本市74个旅游团队的1888名游客在台安然无恙,并于第一时间通过媒体向社会通报。

(三)保障世博的平安有序,向世博组委会提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为保障世博会的有序进行,上海旅游局除了配套进行宣传等外,还通过系统对世博游团队信息进行了实时监管,以便及时监控数据,了解旅行社世博游动态。

系统可自动全面显示每日的预约人数和团队数,有助于旅游局及时调配资源、削峰填谷。2100多万的世博团队游客数据都是通过每天的数据累计呈现在系统里。

(四)行业监管的水平和效率大幅提高,优化了旅游市场环境,扩大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寓管理与服务”之中。

通过信息化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各旅行社的经营管理状况,我们的行业监管有了依据和抓手,因而工作效率和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各区县旅游局而言,我们的系统更是直接为其提供了管理的抓手,促进了他们与辖区旅游企业的信息互通,切实提高了基层旅游局的监管实效。同时,旅游企业也通过信息上报提升了对信息化的认识深度,进而更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对行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起到引领和推进的作用。

三、我局在行业监管中运用信息化手段的几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基础

旅游局的领导都非常重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在资金及配合实施推进方面都予以了很大的支持。这样才使得信息化的建设能够有足够的资金保障,使得系统的实施推广能够得到各区县旅游局及旅游企业的重视,才能进一步保障系统能够切实的应用起来。

(二)机制建立是保障

在领导的重视下,我们旅游局季度召开各区县旅游局管理工作例会,通报各区上报情况,布置相关的任务,形成了一个定期上报总结的机制。在这种机制下,上报率高的区县就起到一种表率和激励作用,促进落后的区县重视起来。在我们的18个区县中,黄浦区的上报率一直名列前茅,上报率都在95%以上,这与黄浦区旅游局的相关举措密不可分。从2009年底起,黄浦区组织了多次业务信息填报工作培训,并设立了上报专项监督小组,专门下发通知规范旅行社的填报工作,并按月核对填报人数与发票。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是保障信息系统成功应用的保障。

(三)形成抓手促应用

为了促进企业上报数据,我们还通过一些行政的手段,如行政通知、名单表审核、企业评级、领队证管理等来形成合力促进企业的上报。我们还将部分数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回馈给相关企业,帮助他们通过数据对比了解自身企业在上海市场中的发展地位。企业感觉从中受益,也就有了上报的动力。

(四)技术完善为服务

由于旅游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在应用信息化管理手段的时候必须要考虑通用性。我们的系统提供了多种上报方式,包括网页填报、接口上传、EXCEL上传、WORD上传、系统直接对接以及下载客户端填报等六种上报方式,让企业没有借口不上报数据,同时,有先进技术的引导,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们信息化的建设。

(五)借助外脑更专业

大型系统的实施必须要有专业的人员进行提供维护和技术支持服务,而旅游局自身又缺乏这种条件,因此,我们创新解决方案,通过招标,将系统的日常数据维护、技术支持和统计分析等外包给专业的公司,由他们提供了一个包括技术人员、维护人员、区县数据专管员、咨询师等在内的二十人的队伍,对系统的软硬件、数据等进行日常维护,定期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提供统计分析报告。外包的力量使得我们政府更加专注于我们服务行业的政府职能本身,适合企业的事情让企业去做,既提高了总体效率,也是现代服务业专业化运作的表现。

(六)各方协同见成效

系统的成功建设与运行必然是多部门、多主体协调的过程。为保障信息化建设,上海市旅游局在协调各部门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一是健全组织。成立旅游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设立信息化处,领导和负责信息化技术在旅游行业的推广和应用;二是做好规划。制定“上海市旅游信息化2006-2010年实施纲要”,结合上海实际和讲求实效,抓试点,抓落实,抓推广,边建设边受益;三是保证投入。所需资金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力争每年适当比例投入,保障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启动和持续发展;四是规范管理。按照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建立审批和评审制度,使信息化工作的管理纳入规范;五是注意安全。加强计算机和网络安全、保密,在项目验收时对信息系统安全进行测评。只有各方思想认识协调一致,工作步伐协调一致,才能保障大型信息化项目的成功。

四、下一步的工作设想

(一)国家局系统的试点实施与对接

配合国家局“全国旅游团队服务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实施,实现上海局系统与国家局系统的数据对接,使得上海旅游团队的数据顺利上报至国家局系统,保障“全国旅游团队服务管理系统”的成功试点,并为该系统在其他各省市的试点与推广总结经验,以利于系统的全面推广和应用。

(二)电子合同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推广

从上海市旅游局自身信息化建设的角度,我们将在目前出境、入境、国内三大系统已经成功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建设旅游电子合同监管系统,通过电

子合同的监管,更加有效地监管旅行社的行为,保障游客的利益,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从而进一步提升上海旅游业的整体形象。

(三)实现各区、长三角等的互联互通

考虑旅游业务的复杂性,为切实加强对旅行社业务行为的监控,最好能实现跨区域的联动,尤其是业务往来密切的区域,如长三角地区。位于长三角的江、浙、沪三地均为经济发达、旅游业兴旺的地区,区域之间的旅游业务往来密切,如能实现数据互通,将能更加有效地实现行业监管,并惠及各方。

信息化手段是现代社会条件下加强行业监管的最有效和必要的手段,但信息化手段的成功应用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协调。在企业信息化水平和思想认识都参差不齐的条件下,项目的实施将是一个任务繁重的工作难点,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准备。由于信息化手段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我相信,将来的行业监管在多方的协同和联动下,将更加高水平和高效率。

第四篇:运用高科技手段努力推进食品流通市场监管手段现代化研究

运用高科技手段努力推进食品流通市场监管手段现代化研究

一、食品流通市场监管手段现代化的必要性近几年来,我国的食品流通市场问题日益严峻,传统监管手段所表现出的诸如监管混乱、责权不清、信息滞后等弊端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渐渐显出了严重的问题。这种传统的监管手段不能使食品的相关信息及时准确的传达到广大公民,造成了民众恐慌和管理手段冗杂;也使得政府不能对全面的食品进行全面、准确、细致、到位的跟踪清查,无法在最恰当的时间将问题最小化解决,酿成了一个又一个严重的食品事故。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已经率先开始了食品领域的监管手段现代化:监管手段的标准化;监管过程的现代化;监管模式的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监管资源的一体化;监管对象的统一集成化。新式的现代化监管手段利用网络等快速便捷的传播渠道,向所有人(政府、商家、消费者)及时公布相关产品的检测结果和处理办法,让问题食品在市场大范围流通前,进行有效的处理„„给我县一个良好的目标发展发现,只有使食品流通市场监管手段现代化,才是食品监管的未来发展方向,一个可以让政府实时对外公布信息、让商家更加自律、让消费者更加放心的食品市场。

一、传统监管手段与现代监管手段的区别

传统市场监管手段与现代化市场监管手段虽然存在直大量的区别,但是本质都是一样的,希望通过监管的一系列手段和流程,增加企业的自律性,共同创造一个良性运作的食品流通市场。但是虽然目的一样,然而现代化的监管手段相对传统的监管手段,在检验方式、信息记录、责权确认、执法透明度、信息反馈等多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

1.1检验方式的变化

在传统的食品流通市场监管中,在检验一种食品时,往往是针对该食品所含成分进行化验分析,然后根据检测员以往的相关经验确定相关成分的允许范围,但是对于不同厂家的食品,由于功效或定位不同可能导致所含物质不尽相同,这样在检测的时候就涉及到众多的主管情节,造成了安全事故的隐患。例如,此次双汇“瘦肉精香肠”事件就是因为长时间的在香肠检测中,对“瘦肉精”成分没有硬性规定对每一批号进行检验,最后酿成了双汇的这次严重事故,不仅严重影响了企业形象,也为所有监管部门的检验方式鸣响了警钟。

但是在现代化监管手段中,所有产品在根据厂家相关成分说明的基础上,检测所有硬性约束的成分含量,每一种食品所含成分、添加物都需要严格检验,并举办专家会对应允许范围进行全面细致的探讨。使传统的经验式检验方法标准化。

1.2信息资源的变化

传统的食品市场监管在信息记录方面仍为老旧的账簿式:执法人员依靠一双手、一支笔、一张纸,靠脑子记、纸上写、台账查,完成登记注册、监管巡查、执法办案、调查取证等任务。这就要求执法人员必须对每一种食品在每一个市场的情况都非常清楚,对人员要求较高,同时,工作效率低下,还需要通过死记硬背将大量数据计入工作人员脑记在脑中,并且需要知道详细资料在哪些书籍档案中,而且一旦数据出错,不但不易容易发现,还不容易即时寻找修改错误处。

而现代化的食品市场监管更多的运用到了计算机,将冗余的大量信息分类储存在计算机中,方便审阅和查找,同时在核对和修改时也更加方便的寻找相关数据。极大减少了执法人员的工作强度,可以让执法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去处理监管事务,增加了执法效率。

1.3责任责权的变化

工商机关内部各机构(单位)在市场监管过程中,实施分工定责,各部门仅仅对针对其管理范畴进行监管执法,又希望将责任安全维稳的转交给下级部门,造成责权混乱,又存在监管漏洞。对于市场中各机构收集和积累的信息数据也因为使用范围和规定不同,使整个信息资源处于分割使用、互不共享的状态。

针对以上这种状况,现代化监管手段中责权的平行划分恰恰弥补了分工定责的劣势。所谓责权的平行划分就是针对相同或者不同的食品,从生产、加工、储存、销售等环节,进行实时的监控和记录,并在每一个环节设立特定的部门进行监督执法,明确每一个部门的权利和义务,做到既不重叠也不空缺。

1.4执法力度的变化

在传统食品市场监管中,有些执法人员喜好采用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强制性手段,追求快速显著的执法效果,却很少考虑执法的公平性和政相对人的内心感受,缺乏严格执法的精神与热情服务群众的态度,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传统监管中执法过程的高度不透明。在现代化的市场监管体制下,每一次执法的执法过程所包括的执法人员、执法条例等相关信息都会以报文的形式及时在网上公开,赋予公众对于执法的监督权力,加大了执法过程的透明度,使政法力度更有效力,更具权威。

1.5信息反馈的变化

以往的市场监管中,政府对于公众的信息反馈一直是处于被动的状态,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真实的民众反应。在处理一些需要配合公众的监管行动中,经常会由于信息交流不够导致监管阻碍重重,而民众有的时候也会因为缺乏信息渠道,对于政府的执法过程理解不够甚至帮倒忙。而新的市场监管将借用网络、媒体、新闻发言人等多种信息渠道在第一时间将政府的信息准确无误的传达到公民。而民众对于各种执法过程的疑问和顾虑,也可以通过网络反馈,加深政府和公民间的联系,全面促进和谐社会。

二、高科技现代化监管手段的原则

一方面,食品流通市场监管是一种监管动态的过程,所以现代化监管手段是一种建立在传统监管手段基础之上,不断变革、创新和完善的动态发展过程,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精神和内涵。另一方面,监管手段现代化又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概念。它不仅包括以高科技设备作为基础的物质层面,如逐步采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提高市场监管的效率、质量;而且包括以理论知识、法律为基础的制度层面。因此,实施高科技现代化监管手段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2.1科学原则

想要更好更快的实现工商机关针对食品流通市场的现代化监管,就必须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监管执法实践的要求,通过配备和运用高科技的执法装备,提高市场监管效率,实现对市场秩序的有效控制和快速反应。科学化就是监管手段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主要标志。作为监管主体,工商机关应当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尤其是市场经济规律,在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中始终坚持科学原则,坚持科学监管。应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克服主观性和盲目性,使监管决策、监管过程、效果评估等更加符合科学原理和客观规律,实现监管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

2.2民主原则

民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监管手段现代化的内在需求。这里的民主,是指维护市场秩序需要全社会参与,强调的是在工商机关和行政相对人之外的“第三方参与”,形成全社会关心、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由此,工商机关实现监管手段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更加方便消费者组织、行业协会、商会、志愿者组织等参与维护市场秩序。如果单纯强调工商机关使用更多的科技手段,而忽视与社会公众的沟通与互动,忽视发挥社会监督的巨大作用,那么就会使监管手段的现代化误入歧途。

2.3法律原则

工商机关依托现代网络技术,将各项工商行政管理业务纳入计算机网络平台,集市场准入、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办案、消费维权等于一体,实现各业务条线互联互通、信息数据共享以及各类监管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监管执法工作的水平。

在监管手段现代化的进程中坚持法治原则,其实质是通过建立和完善法律体系,使各项监管活动有法可依,使执法监督更加到位,使行政机关更好地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4效益原则

工商机关在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中,充分体现现代法律、现代管理的特点,注意区

分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监管对象,坚持刚性执法与柔性引导相结合,注重主动引导,注重事前防范,注重源头治理,尤其是广泛采用提示、示范、告诫等行政指导手段,让监管对象了解法律知识、明白违法原因及可能出现的风险、后果等,引导其主动改正错误,加强自律,守法经营。显然,这样的监管理念和监管手段,是从更高的层面维护市场秩序,并且可以降低行政成本,更好地实现科学监管,实现公平正义。

工商机关加强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目的是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这就需要工商机关以最小的行政成本最大限度地实现行政目标,取得最好的社会效果。这就是效益原则。在监管手段由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变中,同样需要遵循这一原则。

三、现代化监管手段的转变过程及障碍

3.1各部门权利的重新划分

根据上述现代化监管的原则,如果从传统的市场监管过渡到现代化高科技市场监管,将介入新的媒体,而为了增强各政府部门间的合作和工作效率,势必会对许多现有部门的权利进行划分,这样就涉及到了许多部门的利益。例如在转变过程中,因为互联网的介入肯定会变相削弱宣传部等的权利。为了保证食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的每个细小环节都有唯一负责人,原有众多部门共同负责的某些环节权利也必须移交,这样肯定就会受到他们的抵触。为了保证监管手段的现代化,如此干涉到中多部门间的权利,可以很容易的就想到会形成怎样的阻碍。

所以为了更加的解决在权力重新划分过程中各部门的抵触行为,政府必须在必要的时候起带头作用,保障顺利的过渡。

3.2人员结构的调整分配

现在假设的现代化市场监管中,将会使用再少的人通过计算机或者其他高科技手段,减少现有人员数,却能够最大化每个人的工作效率。不过,这种假设就要求有些人员冗杂的部门大规模的裁员或者转业,也可能将现有某些部门的职员调向其他岗位部门,这样大规模的人员结构调整对于现代化的过渡也势必将成为一大障碍。

3.3商企自律性的强制要求

近几年来物价上涨和各种食品行业的负面报道已经渐渐让食品市场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建立一个和谐自立的市场,为了构建一个现代化高科技食品监管市场。我们就必须打破现有的这种顾客和常家的矛盾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市场中每一个商企都对自身有着严格的要求,有较强的自律性。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监理处一个高度诚信的食品市场。但是现有市场中,各商家的自律性却差强人意,不论是外地所曝光的诸如漂白馒头,还是本地的各类食品污染事件,一次次突发事件背后就是商家过低的自律性,将所有责任都寄托给政府和各管理部门,如果政府不能有效的查处食品危险,商家恨不得把石头都拿出去当食品卖。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高自律性的商企简直就是难上加难,所以必须依靠各相关部门对于商企的有效引导,建立严格的法律惩罚制度,逐步将商企自律性引入到健康水平,同

时加大对各个商铺的宣传指导,只有在长期这样的引导下,才可能建立高度自律的商企环境。

3.4高透明度的监管手段

现有的市场监管手段或多或少会在监管手段中有太多的空白,让一些执法者和商家钻法律的空子,这样既不宜于现有市场的监管合理和公平,也不宜与未来食品市场现代化监管的公正。所以,想要建立一个以人为本,以管理为指导的食品流通市场,就必须先要建立一个高度透明度监管的食品市场,只有在这种高度透明的市场中,将监管权交予所有公民才能建立人人参与的现代化市场监管。

四、我县的监管手段现代化步骤

第一,强化监测手段,划分各部门责权,有效推进市场监管科技化。在实现现代化的监管手段前,我们有必要先实行现代化的监管思路:现代化的检测手段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方案。检测手段主要通过对传统检测手段进行改善,寻找最佳监测点和最效率检测流程,建立各食品企业电子档案,实时提供便利、准确的监管依据,提高了工商部门打假识假能力。对待各部门的责权重新划分,主要是对主要食品的各个生产销售环节实施定向定责监管,让每一个部门都有用处,都有责任,促进监管职能到位。

第二,建立现代化监管的硬件设施。如果想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市场监管,就必须对现有的各种硬件设备进行更新升级,包括对传统的办公设备、取证设备进行维护更新。置办包括微机及打印机,彩电及DVD机,照相机,U盘等各种现代化设备。依托无线网络技术,实行“移动合作办公”。

第三,以12315为主,推进消费维权网络化。我县应该对现有 “12315”网络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将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系统与区局网络系统对接。同时,将逐级申诉举报的C/S模式,改造为所有申诉举报电话直接接入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指挥中心,然后再由12315 消费者申诉举报指挥中心将申诉者的申诉举报信息实时分派到申诉举报对象所在地的B/S系统模式,形成一个反应迅速、处理及时的工作机制。并对12315的投诉网络与网络资源相整合,做到更全更直接更有效的维权覆盖。

第四,逐步形成人性化的市场监管。经过以上前三步,现代化的食品市场监管网络已经初步形成,但是距离成为一个高度人性化的市场监管还差距甚远,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加强和民众合作,积极改善民众所反应的问题才能逐步形成人性化的市场监管,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整合相关媒体资源及民众反馈信息,逐渐形成网络化监管网络。形成一个信息快速发布,快速反应,快速处理的高效监管网络。同时,在互联网基础上通过留言系统、网上论坛等栏目,为监管人员提供学习进步的平台。

第五篇:“大语文教育”和语文教学手段现代化

“大语文教育”和语文教学手段现代化

“大语文教育”和语文教学手段现代化张国生

(一)关于“大语文教育”

“大语文教育”是我校已故的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创立的一种新型的、带有空破性的语文教育思想。这种思想主张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并把教语文同教作人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爱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

“大语文教育”实验的意义在于,它解决的是长期困绕我国语文教学的根本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对改革语文教学大有作用。

张孝纯先生在世时,我们进行了十年的实验;张先生去世后,我们又坚持实验了9年多。

前10年的“大语文教育”实验,至少有两大功绩。一是构建了“大语文教育”的思想体系。这个体系。以联系学生生活为思想核心,以“一体两翼”的模式为主要特征。生活,是语文之源。无论把语文解释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章,还是解释为口头语、书面语,都是在生活中产生和发展的,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的。它的根深深地扎在生活之中,与语文有一种天然的联系。语文教学的成功,可能会有许多因素,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要与生活相联系。当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时,语文课就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学生就有兴趣,有动力,作文就有话可说,成绩就好,能力也强。正如刘国正先生所言:“语文譬花果,社会乃其根。土沃椒兰茂,源开江海深。”反之,若割断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把学生关在教室里一味进行所谓语文训练,学生就回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感到如受惩罚,如做苦工,如蹲监狱,作文无物可写,阅读也往往不能正确理解,当然也不可能有好的成绩和实用能力。可以说,联系生活,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认识到这一点,便得语文教学之“三昧”。

可惜,语文教学联系生活的问题长期没有解决好。我国的传统语文教育有许多优秀传统,有许多成功经验,最大问题就是几乎完全脱离生活。解放后的几十年,这个问题也没有解决好。李杏保、顾黄初两位先生合著的《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大语文教育观的提出”一节中说:

尽管叶圣淘早在50年代就意识到语言教育与社会生活的不可分割性,要求人们把语言教育当作一件大事来看待;然而他的话并未能引起学校中语文教师的深层次思索。尽管吕叔湘早在60年代就曾经“代语文教师呼吁”,请求学校中其他各科教师,包括学校的行政人员,都要和语文教师合作,都来关心学生的语文,指出:“要在整个学校里树立起正确使用祖国语文的风气,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正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同时,推而广之,说:“学生不仅生活在学校里,也生活在社会里。整个社会对语文的使用是否严肃认真,对学生也有极大的影响。”然而这些话也似乎并未引起学校语文教师在语文教育观念上的触动。

但是,张孝纯先生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所创立的“大语文教育”思想最根本的一句话就是:“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张孝纯先生为我国的语文教育事业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大语文教育”与生活结合,并不是徒托空言,并不是只提出了一种理论,一种原则,而是从整体到局部的各种教学模式和实施方案中,都有其具体实施措施。其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就是“一体两翼”的总体模式。所谓“一体”就是课堂教学这个主体,所谓“两翼”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二是利用语文学习环境,其实也就是利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学语文的种种渠道。关于“体”和“翼”的关系,孝纯先生说:“无体则失去主导,无翼则不能奋飞。”这实在是对语文教学理论的一种突破性的贡献──不但突破了课堂、课本这个“狭的笼”,而且突破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活动课)这个并非“狭的笼”的模式,把语文教学开拓、延展到社会生活这广阔而丰富的大书、大课堂中去。

第二大功绩是进行了长达10年的“大语文教育”实验,并取得了超乎预料的成绩。成绩表现在:

1.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发展好。83、87、90级实验班均被评为市级先进班级体。

2.学生智力发展好。1984年,上海教育学院的谢淑贞教授来我校主持过一次“发散性思维测验”,按100分计算,实验班平均比平行班高22.87分。

3.历次中考,实验班最差成绩也保持在全市普通学校第一名。4.学生知识面比较宽,知识积累比较丰厚,因而说话、作文视野比较宽阔,内容比较丰富,创造力、实际才干比较强。还获得过“全国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奖”和“全国创造杯活动奖”。

5.实验班学生学习比较有后劲,成材率高。1987年,市教委石长珩副主任指示邢台一中,对我们第一届“大语文教育”实验班考入该校的12名学生作了一个追踪调查,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俟后继续追踪调查,三年后的升大学率远高于一般。现在,这届学生中有5位博士或博士后,他们是:

郑华阁,清华大学学士、硕士,美国休斯敦大学博士,现在美国工作。

刘志杰,大连理工大学学士,中科院物理所硕士,现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读博士。

杜新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士,天津大学硕士,现在加拿大读博士后。

张凌云,南开大学学士、硕士,现在加拿大读博士后。王志杰,重庆大学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重庆大学团委书记,团中央候补委员,全国学联副主席。

这样的成材率,在重点学校,特别是名校也许并不算突出,但我们邢台八中是非重点学校,这些学生入读我们实验班时,都是未被重点学校录取的。

前10年的“大语文教育”也有两点遗憾:1.从结构体系上说,构建得过于庞大,操作起来有相当难度,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加上与应试教育的一些龃龉,在当时难以大面积推广,可以说是曲高和寡。2.从实际操作上说,把大量时间用在与考试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工作上,对应试研究不够,应试能力的训练也不够,所以,尽管十年辛苦不寻常,这辛苦却没有在应试上充分显示出来。好比一位十项全能运动员,只和短跑运动员比赛100米,并以此衡量其运动水平,总要吃许多亏。

张孝纯先生去世后,“大语文教育”实验继续进行。这9年多以来,“大语文教育”有以下发展变化:

一、简化、修改“大语文教育”的结构体系和实施方法。人困难的在于否定自己。通过几年的反思,包括痛苦的反思,我们认识到,过去,“大语文教育”思想确实需要简化和修改。例如:

结构有不够严谨之处。1992年,北师大语文教学法教授张锐先生指出,“一体两翼”的“两翼”不应是并列关系而应是包容关系──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应包含在语文环境之中。根据他的建议,我们把“一体两翼”的模式改为“三个课堂”:第一课堂是课本和小课堂里的语文学习,第二课堂是语文课外活动,第三课堂是社会生活和语言实践(相当于“语文环境”)。结构体系构建得过于庞大,规划过于死板和具体。“大语文教育”把课堂教学分为“课文阅读教学”、“参读教学”、“最基本的语文规律教学”、“说写教学”、“考试考查”等几部分,这几部分又各有一套原则和方法,各部分又以单元教学的形式结构在一起……确实是庞大和复杂了一些,也死板了一些。越庞大复杂和死板,就越难以施行。不如只规定几条基本原则,具体方法由实施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去灵活掌握和创造,从而实现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有的内容并非必需。如字法、词法、句法、篇法等“最基本的语文规律教程”,虽有助于语文能力的形成,特别是字法教学对打牢字的功底大有作用,但操作确实很困难:毕竟不属于大纲规定的内容,中考高考都不考,师生积极性不高;对老师要求太高,没有多少语文教师能掌握这些知识;不符合语文教学应淡化语法修辞,加强语感培养的要求。因此这些内容只好割爱。一些必要的知识可在教学中适当联系,部分学生若对其系统知识有兴趣,可在课外活动中进行。操作起来有相当难度,难以大面积推广。除了四部“最基本的语文规律教程”等内容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之外,再例如“优化语文教育环境”的工作(见我们的论文《谈优化语文教育环境》),那么多困难而又不能立竿见影的工作,远不是一个语文教师所能实现。

那么简化修改之后的“大语文教育”应是怎样的呢?我认为提倡最基本的一条就可以了──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有了这一条,其教学模式自然会是由“三个课堂”或“一体两翼”组成,也自然会利用学生生活中学语文的种种渠道与资源,并且自然会加强课内与课外的沟通,原有的各项内容也就囊括和溶化其中了。有了这一条,实施“大语文教育”的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创造性,“大语文教育”的实施措施也必然会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二、把“大语文教育”实验扩大到小学。

“大语文教育”的思想,同样适用于小学及成人的“终身语文学习”。1997年以来,我们进行了在小学实施“大语文教育“的尝试。主要作法是:

在小学低年级,以集中识字、快速识字为侧重点。集中识字和快速识字是我国传统教育的一项优秀传统。其成功经验主要有三点:一是采用多种方法集中识字。集中识字的主要课本是“三百千”,还有《急就篇》、《开蒙训要》等。二是识字教学与写字教学分开进行,先求识,后求写。三是写字训练与书法训练结合进行,而且有一套成功的训练方法。以上做法,使我国传统教育的识字、写字教学效率比现在高得多,“三百千”读完,就可以认识两千多个常用汉字,并懂得一些初步的知识和义理,于是就可以较早地阅读浅近读物和进入写作训练,还写得一手好书法。

现在的作法与之相比,至少有以下几点差距:①识字与写字同步进行,要求做到“四会”,大大降低了识字效率。据统计,小学一年级全年才学423个字。小学六年,大纲规定才学2500字,太慢了!而过去,读完“三百千”,识2000多字,一般只需一年。虽然那时的蒙童不学现在的数学、自然等科,但总的说来,效率仍比现在要高得多。②识字教学中,知识与思想的含量低。现在的教材虽然有通俗易学的特点,但“人手口,马牛羊”绝对无法与“人之初,性本善”比知识与思想的含量。③书法训练不受重视,因此许多学生迹等涂鸦。

为改变这种情况,我们的作法是:

(1)按照“大纲”的要求,完成通用课本的识字、写字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并在统考中考出好成绩。否则,在目前的考试制度和评估方法面前,识字再多再快,成绩也得不到社会和同行承认。

(2)自选、自编补充教材。补充教材有下列几种:①新“三字经”。②儿童喜闻乐见的古诗、儿歌、谜语、寓言故事等。③常用独体字。这种字是字的“部件“,组字能力很强,能由一知十,应首先学好。由于这种字一般都是象形字,学习它们,我们采用形象教学法──与象形图画结合,以易于理解和记忆。④分类常用字,如人身类,服饰类,食物类,树木类,花草类……也可以部首和读音分类。补充教材的教学要求应与课本不同:课本要求”四会”,补充教材只求“一会"──会读。否则,识字不可能快和多。

(3)在课外阅读中识字。读物应是儿童感兴趣的画册,童话,故事及儿童报刊等。

(4)在生活中识字。例如,看电视,电视的字幕;逛大街,街上的广告匾牌;买东西,商品的说明书。其他各科,亦可当做语文课堂。

以上措施可以保证学生一年识字1500以上。深圳的几种媒体曾对此作过报道。(展示在深圳电视台作识字表演的照片)

在小学高年级以大量阅读、大量积累为侧重点。

这一点也是建立在按“大纲”要求完成课本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之后,再大力开展以课外阅读为中心的课外活动,以扩展学生视野,开阔其知识面。课外读物应是中外名著和报刊中适合儿童阅读的那一部分,其中,诗词和韵语读物应占相当比重。这也是借鉴我国传统教育的成功经验。在传统教育中,诗词韵语读物的比重比现在明显为大,适合儿童阅读的《千家诗》流行极广,其他蒙学读物也多用韵语写成。为什么?张志公先生总结的原因是:“①容易念,容易背,琅琅上口,适合儿童爱好。②音调铿锵押韵,读起来给人以很大的快感,又启发想象,开拓胸襟,促进求知欲望。③最容易培养对语言的敏感,相比之下,读文的收获要打很大的折扣。”为此,我们选编了“小学生诵读诗词”,采用下述方法提供给学生阅读:配合生活;配合时令;配合语文教学;配合思想教育。现在,教育部制订了“小学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更为学生的阅读和积累提供了方便。

不但要大量读,还要大量背。在这方面,现代语文教学曾出现偏颇。我国传统教育主张大量背诵,甚至许多并不理解的内容也让学生死记硬背。此法有其弊端,但也有其合理因素:人的语文能力特别是说写能力的形成,是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积累和语言材料积累的基础之上的,因而让学生死记硬背并不错,问题是其内容。我们让学生背诵的内容应是经过历史检验和筛选的优秀诗文,应是知识性、哲理性的文化精华。这些只有背过,才能化为身内之物,做到出口成章和下笔如有神。从这个角度说,不理解而死记硬背,也并非没有道理。若等长大了能理解的时候再“活记软背”,恐怕就错过最佳时机了。就像我们这一代,从小受“左”的教育,传统文化没学多少,后来认识到这一缺陷,赶紧弥补,虽也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但总是忘性大,记性小,事倍功半,因而思想干瘪,语言无味。成为鲜明对照的是先师孝纯先生,三岁时接受传统教育,五岁已背过“三百千”和《古唐诗合解》中的全部绝句,13岁背完四书和《诗经》……这些东西由于是少年时背过的,印象极深,到老不忘,说话作文信手拈来,挥洒自如,思想深刻,语言精辟。根据这些经验和教训,我们应当利用少年时代机械记忆力强且不易遗忘的特点,让他们大量背诵、积累。

三、电脑辅助教学,占领教学现代化的制高点.这9年来,最大的提高是在电脑辅助教学方面。这个问题一会在第二部分详细谈,这里暂且不说。

四、“大语文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

张孝纯先生去世后,“大语文教育”的影响却越来越大。这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新教学大纲写入了与“大语文教育”相同或相似的一些观点。可以说,“大语文教育”一个轴心,四个结合的思想,在新大纲中都有所体现,其中最首要也是最根本的是写入了“联系社会生活”,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其次是写上了“重视创设语文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第三,新大纲把“课外活动”作为一个单项来写,还规定了每年的课外阅读量初中不少于80万字,高中不少于300万字,并规定了课外阅读的文学名著的篇目。第四,新大纲还增加了关于积累的内容。增加了“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初高中各70篇。还有其他接近“大语文教育”的内容,例如:提高道德修养、思想品质、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注重培养创新精神,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建立态度、情感、能力、知识兵种的多维立体的评价体系,以及自改作文,口语交际等等。

2.与大纲的变化相适应,课本也发生了变化──离学生生活越来越近,增加了活动课和利用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的内容。按照这样的课本教学,不知不觉中就搞了“大语文”。3.考试的“指挥棒”也转了向,转得利于“大语文教育”了。教育部关于《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规定:“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阅读应以课外文字材料为主,注重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写作不得设审题障碍,要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听、说能力的考查。”这些都是与我们的一贯主张相同或相近的。现在各地的考试都重视比较阅读的内容,刚出现时大家认为很新颖。其实,早在十几年前,我们就经常比较阅读,我们的“参读文章”就分为对比型、类比型等六种型,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比较阅读。现在的各种考题中,也加入了积累、书法等内容,甚至还有加分内容,这也是我们十几年以前就经常做的。4.各种语文教学报刊、书籍中,关于“大语文教育”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学语文》早在90年代初,就把“大语文教育”作为自己的办刊方针,可以说是领风气之先。《语文学习》每期的封面上,都有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克的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主编唐晓云先生对我说,这说明他们的刊物是赞同“大语文教育”思想的。《语文世界》每期的封面上,都有“青少年的,大语文的”几个字,可见也是“大语文”的倡导者。至于各种报刊书籍、各种学术会议上有关“大语文教育”的论文、教学设计、训练题,则是数不胜数。李杏保、顾黄初先生合著的《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把“大语文教育观的提出”专门作为一节来阐述。刘国正先生在他的多篇文章和多次讲学中都宣传和赞扬这种思想。顾黄初先生撰文认为,“大语文教育”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5.各地的“大语文教育”实验如雨后春笋。张孝纯先生在世时,各地就有一百多位教师或整体或部分地参与我们的实验;到今天,这个数字已无法统计。四川石柱县的谭小林老师是较早从事“大语文”的,后被评为特级教师和“全国模范教师”。山东诸城市教研室主任李庆平先生在整个诸城地区推广“大语文教育”,并且搞得有声有色,其气魄令人赞叹。1997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召开全自治区的“大语文教育”研讨会,推广这种思想,还印发了一本关于“大语文教育”的论文教案集。广西并非发达地区,却也有这样的眼光和气魄!河南新乡的姚竹青老师写了一本《姚竹青教学法》,许多做法与“大语文教育”相似,经顾黄初先生推荐与张孝纯先生联系后,他将此书改名为《大语文教学法》。各地还有一些实验无“大语文教育”之名而有“大语文教育”之实,如无锡一中的孙宏杰,江苏兴化一中的柳印生,湖北宜昌的余蕾等。对“大语文教育”的未来,我们充满信心。现在,我们可以这样预言:“大语文教育”是语文教学发展的方向;“大语文教育”必将大行于世,而且呈现出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局面。

(二)关于语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这9年来,最大的提高是在电脑辅助教学方面。我在这方面投入很大,不但自费购置了电脑,而且购置了500多张光盘的软件:古今中外名著、图库、音乐(包括CD、VCD、MP3)、影视作品、工具软件……可以说装备了一个中型图书馆。更大的投入是时间上:上班时间主要是在电脑前打教案和制作课件,下班后不知在电脑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休息日还经常去电脑城选购软件。至今我已经通过了广东省电脑中级考试,而且制作了四十多个有一定质量的课件。下面谈谈电脑辅助教学的作用。

1.电脑使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生动和有趣,表现力和感染力也更强。过去,我们传授给学生的信息多是单一的语言文字,而现在,我们借助电脑,还可把知识信息变成变成图片、动画、影视录像,并附以音乐、效果等,具有直观、新奇、生动、形象的特点,具有身临其境、视听结合、图文并茂、声像并茂的效果。例如《苏州园林》一课,让学生在幽雅的古筝音乐中欣赏苏州园林的图片,感受苏州园林景色之美、成就之高,引起学生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并借此导入。随着课文阅读,又用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印证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等方面的特征,既加深课文理解,又获得美的享受。还用实物图片配合解释“轩”、“榭”等词语,获得直观深刻印象。古筝音乐也让学生赏心悦耳(据说连奶牛听音乐都多产奶,何况学生)。由于感染力很强,热爱祖国文化艺术的教育也进行的成功而又不露痕迹。《沁园春 雪》一课,我播放这首词的录音及歌曲,同步配以几十幅精美的雪景图片,分别展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长城内外,唯余莽莽”等意境,词的文字则在一旁从下向上滚动,让学生欣赏,其本身就有一种引人入胜和动人心魄的力量。《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等课,节录同名电视剧的录像,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海燕》一课,投影乌云笼罩下的大海的图片,再配以雷鸣闪电的动画、音乐和海燕鸣叫的效果,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高傲地飞翔“的形象十分鲜明突出。《天净沙 秋思》,为了让学生理解“断肠人在天涯”的意境,一边阅读理解,一边放映“枯藤老树昏鸦图”、“小桥流水人家图”、“西风古道瘦马图”,再配上西风的效果和凄婉的音乐,不用说学生,连老师自己都想掉泪……。这样上课,无疑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与此相比,传统语文教学单纯使用语言文字的状况就太单调、太枯燥乏味、太缺乏吸引力了!

2.电脑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和节奏。过去,板书要占用相当时间,因而限制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和节奏。现在,大量的文字可以用电脑在瞬间显示出来,实在是快捷方便。过去,黑板上只能用粉笔涂抹。现在,文字、图片、影视资料都可在屏幕上展示,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声像并茂。我讲《藤野先生》一课,使用了十五幅图片、三篇参读文章、两个表格、两个习作片段,还有大量板书,若在过去,不但须占用大量时间,还不容易展示。现在运用电脑制作课件,不但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效率,而且显示效果要好得多。3.电脑大大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使教学资料的搜集和检索变得轻而易举,写教案也变得容易。打开“科利华”、“翰林汇”等教学光盘,其中不仅有课文、朗读录音、课文背景、作者介绍、课文评点、教案设计、练习测试等,而且汇集了大量相关资料,诸如有关作者的传记、照片,关于作品的评介与争鸣,包括各个时期的历史图片等等,实在比教师掌握的多出不知多少倍,写教案和编写练习题取你所需即可。互联网上,各种资料更是应有尽有。例如学习《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需要几张岳阳楼、醉翁亭的图片,上网一搜索,立刻呈现在面前。

4.电脑可以明显提高教学质量。近四年,我教了三届初三毕业班,中考都取得好成绩,其中后两届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都明显超过当地的省一级学校。2001年中考,我教的班及格率100%,优秀率64.9%,平均96.6分,明显超过了当地的两所省一级中学。可以说,电脑使“大语文教育”能经得起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双重考验。

5.更根本的是,电脑辅助教学能培养学生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观念、能力和素质。在现代社会,如果不懂电脑,则是现代文盲,根本无法参与国际性的竞争。据说“入世”之后,大量的外资企业和世界各地特别是港、台的高中级人才将大量涌入大陆,大陆的大量企业将面临倒闭,大量员工将面临失业。受冲击最的大的是农民。由于国外优质而便宜的农产品大量涌入,本国质次价高的农产品将严重过剩,农民将大量失业,纷纷涌入城市,这又增加了城市的失业队伍并降低简单劳动的劳动力价格(有人估计将有1.7亿人失业)。其他行业也会有这种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的学生不懂电脑,不会利用网络,也将是失业大军中的一员。所以我们用电脑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电脑的能力,就是不仅交给学生一张毕业文凭,更是交给他们一张21世纪的通行证。6.电脑辅助教学还可以使教师有一种良好的自我感觉: 首先是做“现代人”的自豪。特别是我们这一代人,被“文革”耽误了青春,被称为“人才断层”,大部分人没有取得大学文凭,现代人所需的电脑、外语等能力更不具备,时时有一种落伍之感。但现在掌握了这种现代化的工具,不但不至于被时代所淘汰,还找到了一点做现代人的感觉。

其次是坐拥“书城”的富足。为做课件,陆续购置了500多张光盘的软件:古今中外名著、图库、音乐(包括CD、VCD、MP3)、动画、影视作品、工具软件......可以说装备了一个属于个人的中型图书馆。几年来我已不再订阅报刊,因为想看的网上一般都有。也极少再跑图书馆,因为电脑和光盘中的藏书已远远超过学校图书馆,还远比去图书馆方便迅捷,而且可以下载。例如一张名为《论语》的光盘,不但有各个版本的《论语》的原文和注释,而且有所有的与孔子和儒家思想有关的研究资料,包括历代儒家著名学者的介绍及其著作。《全唐诗》、《二十五史》、《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等大部头的著作也仅一两张光盘。我买了一套《家庭藏书》,共十张光盘,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文学、历史、哲学、军事、法律、生活等各科名著和不太名的著,全部囊括其中。我说的“书城”,不仅是文字著作,还有图片、音乐、动画、视频资料……现在,我有一万首以上的乐曲,包括全套的贝多芬、全套的莫扎特、全套的柴可夫斯基,也包括全套的邓丽君。一套《锦绣中华》,包括了中华名山、中华名宫、中华名园、中华名居、中华贤哲,中华巾帼……。看着这些属于自己的资料,就好象把一座图书馆搬到了自己家里,有一种富足感、优越感。

总之,电脑辅助教学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制高点。杜甫《望岳》一诗写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占领了语文教学的这个制高点,就大大开阔了教学艺术境界。

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党员教育现代化(精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