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编辑:静默星光 识别码:14-295892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03 03:21:03 来源:网络

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g

Na2O2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均为2NA

B.

4.48

L

NH3中含有0.6NA个N—H键

C.

S2Cl2的结构式为Cl—S—S—Cl

D.

PCl5和NH3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2.下列各图若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数字代表原子序数),其中合理的是()

A.

A

B.

B

C.

C

D.

D

3.R、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一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m、n均为正整数)()

A.

若R(OH)n为强碱,则W(OH)n+1也为强碱

B.

若HnXOm为强酸,则Y是活泼非金属元素

C.

若Y的最低化合价为-2,则Z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

D.

若X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则五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4.X、Y、Z、W均为元素周期表中的前20号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Y为金属元素,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Y、Z元素位于同一周期,Z元素的单质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W能与冷水剧烈反应,Y、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X、W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W>Y>Z>X

B.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Z

C.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Y>W

D.

Y、Z的氧化物都是两性氧化物

5.短周期中三种元素a、b、c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下列有关这三种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B.

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弱酸

C.

b的氢化物很稳定

D.

b元素的最高化合物为+7价

6.0.1

mol某金属元素的单质直接与氯气反应后,质量增加7.1

g,这种元素是()

A.

Na

B.

Mg

C.

Fe

D.

Al

7.下列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的是()

A.

NaCl

B.

NaOH

C.

(NH4)2SO4

D.

H2SO4

8.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A.

HCl

B.

KCl

C.

CaCl2

D.

NH4NO3

9.下列有关碱金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均为ⅠA族元素,最外层均有1个电子

B.

单质的还原性:Li>Na>K>Rb>Cs

C.

碱性:LiOH<NaOH<KOH<RbOH<CsOH

D.

由Li到Cs,核电荷数依次增加,电子层数、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10.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含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的核素符号:14C

B.

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C.

氧离子的电子式:·

D.

氯化镁的电子式:Mg2+[C]

11.与氢氧根离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微粒是()

A.

CH4

B.

NH

C.

NH

D.

Cl-

12.有A、B、C、D、E五种金属元素,在相同条件下,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比A的强;A,B单质均可以从C盐溶液中置换出C;D单质可以与冷水剧烈反应并放出氢气;A,B,C,E四种单质分别投入盐酸中,只有E不放出氢气。则五种金属元素的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

D>B>A>C>E

B.

A>B>C>E>D

C.

D>B>E>A>C

D.

D>E>B>A>C

13.具有下列结构示意图的微粒,既可以是原子又可以是阴离子或阳离子的是()

A.

B.

C.

D.

1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

次氯酸的结构式:H—Cl—O

B.

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

C.

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

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15.金属元素铊的相关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卡片信息解读错误的是()

A.

Tl是铊的元素符号

B.

铊元素的中子数81

C.

铊位于第六周期ⅢA族

D.

铊属于金属元素

二、实验题(共3小题)

16.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时,关闭活塞a。

Ⅳ.……

(1)盛放浓盐酸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烧瓶内发生反应时,体现浓盐酸的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步骤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某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硫和碳得电子能力的强弱,通过比较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验证,设计了如图实验。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应盛放下列药品中的________(填字母)。

A.稀硫酸

B.亚硫酸

C.氢硫酸

D.盐酸

(2)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应盛放下列药品中的________(填字母)。

A.碳酸钙

B.硫酸钠

C.氯化钠

D.碳酸钠

(3)仪器c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如果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b中反应产生了________,即可证明________比________酸性强,得电子能力________比________强,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某同学在研究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研究________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实验用品:

实验试剂:金属钠、镁条、铝条、稀盐酸、新制氯水、新制硫化钠溶液、氯化铝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等。

实验仪器: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试管夹、胶头滴管、镊子、小刀、玻璃片、砂纸、火柴等。

(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编号):

写出实验①和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此实验的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实验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原子结构的知识简单解释上述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共3小题)

19.有X、Y、Z三种元素:

(1)X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________,该元素原子的二价阴离子中,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中子数为9的核素表示为________。

(2)Y元素的一价阳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质量数为40,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________。

(3)2

g

ZO中电子数比质子数多3.01×1022个,则Z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20.有氯化钠和碘化钠的混合物共26.7

g,溶于水,通入足量氯气后,蒸干、灼烧,固体质量变为

17.55

g。

(1)原混合物中碘化钠的质量是________。

(2)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21.实验室制取氯气,将多余的氯气用100

mL

1.7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对吸收后的溶液进行分析化验,测知c(OH-)=0.1

mol·L-1(不考虑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变化)

。ClO-和ClO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5∶1。

(1)吸收氯气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2)被氧化氯气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被还原氯气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3)若采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的方法制氯气,制备尾气中的氯气所消耗的二氧化锰的质量为________。

四、填空题(共3小题)

22.A、B、C是短周期三种相邻的元素,A、B同主族,B、C同周期;这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8,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6。

(1)则它们的元素符号分别为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A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周期第______族。

23.下面是元素周期表的草图,表中所列字母代号分别代表某一种元素,请回答:

(1)表中的实线表示元素周期表的左右边界,请用实线补全元素周期表的上下边界。

(2)表中最活泼的金属与最活泼的非金属形成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由a、d两种元素可形成两种化合物,写出其中一种化合物分解生成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种化合物中所含的化学键有________(填字母)。

A.极性共价键

B.非极性共价键

C.离子键

(4)e、f、k、m对应的单原子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5)d、m对应的离子还原性由强到弱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离子符号)。

(6)d、e、m的气态氢化物中,最不稳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分子式)。

(7)用电子式表示n与m形成的原子个数比2∶1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

24.在下列物质中:①CO2;②KCl;③CaBr2;④O2;⑤NH4Cl;⑥Ca(OH)2;⑦N2;⑧HBr;⑨NH3;⑩Na2O2。

(1)只有非极性键的是________。

(2)只有极性键的是________。

(3)只有离子键的是________。

(4)既有离子键,也有非极性键的是________。

(5)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键的是________。

(6)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________。

(7)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78

g

Na2O2的物质的量是1

mol,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分别为NA、2NA,A项错误;4.48

L

NH3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0.2

mol,其中不一定含有0.6NA个N—H键,B项错误;S2Cl2是共价化合物,结构式为Cl—S—S—Cl,C项正确;PCl5和NH3分子中P和H均没有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D项错误。

2.【答案】D

【解析】选项A、B、C中的2号、10号、18号等稀有气体元素,应位于元素周期表的最右端。

3.【答案】B

【解析】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其金属性(氢氧化物碱性)逐渐减弱,选项A错误;HnXOm是强酸,说明X是活泼性非金属,原子序数Y>X,非金属性Y>X,选项B正确;Y为氧时,Z为氟(无正价);当Y为硫时,Z为氯(最高正价为+7价),选项C错误;Y位于第三周期时,X为磷,R为铝,铝是金属元素,选项D错误。

4.【答案】A

【解析】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X为氧元素;由题意可知:Y为铝元素,Z为硅元素,W为钾元素。X气态氢化物水的稳定性比硅烷强(X>Z);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钾的碱性比氢氧化铝强(Y<W);Y的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Z的氧化物(SiO2)是酸性氧化物。

5.【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短周期元素a为氦(化学性质不活泼),b为氟(氢化物很稳定、无正价),c为硫(硫酸为强酸)。

6.【答案】B

【解析】金属与氯原子结合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n(M)∶n(Cl)=0.1

mol∶=1∶2

氯化物的化学式为MCl2,该金属元素为镁元素。

7.【答案】D

【解析】Na是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Cl形成的NaCl是离子化合物,钠、氯间的化学键是离子键;NaOH中,Na+与OH-间以离子键结合,OH-中O原子与H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NH4)2SO4中NH4-与SO42-间以离子键结合,NH4-中N与H,SO42-中S与O以共价键结合;H2SO4中,H和O之间、S和O之间都以共价键结合。

8.【答案】D

【解析】HCl中只有共价键,KCl和CaCl2中只有离子键,NH4NO3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9.【答案】B

【解析】碱金属位于周期表第ⅠA族,主族序数等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为1,故A正确;同主族电子层数依次增加,失电子能力越来越强,还原性增强,单质的还原性:Li<Na<K<Rb<Cs,故B错误;金属性越强形成的碱的碱性越强,LiOH<NaOH<KOH<RbOH<CsOH,故C正确;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电子层数、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故D正确。

10.【答案】A

【解析】氯离子原子核的核电荷数为17,选项B不正确;氧离子的电子式应加中括号,选项C不正确;氯化镁的电子式中氯离子不能合并,选项D不正确。

11.【答案】C

12.【答案】A

【解析】比较金属性的强弱,可根据①金属活动顺序表,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③与水、酸反应的剧烈程度,④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等。

13.【答案】C

【解析】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8(K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2);

阴离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8(K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2);

阳离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8(K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2);

原子、阴离子、阳离子其最外层电子数都可能为8或2,选项C正确。

14.【答案】D

【解析】次氯酸的结构式为H—O—Cl,A错误;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2H5OH,C2H6O为乙醇的分子式,B错误;硫离子正确的结构示意图为,C错误;原子之间为单键,主链有3个碳原子,氢原子数为8个,符合丙烷的结构,D正确。

15.【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铊元素的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为81,是一种金属元素,元素符号为Tl,其相对原子质量是204.4,由“6s26p1”表示铊原子有6个电子层,最外层有3个电子,铊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六周期第ⅢA族。

16.【答案】(1)分液漏斗(2)还原性和酸性(3)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4)Cl2+2Br-===Br2+2Cl-(5)吸收挥发出来的Cl2,防止污染空气(6)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置后CCl4层变为紫红色(7)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Cl2,排除Cl2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

【解析】盛放浓盐酸的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A中滴加浓盐酸后,发生反应: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体现浓盐酸的还原性和酸性,生成黄绿色气体Cl2,Cl2与KI反应生成I2和KCl,I2使试纸变蓝色;在B、C中均发生反应:Cl2+2NaBr===2NaCl+Br2,由于B、C中生成了Br2而使溶液变为黄色,打开活塞b,C中生成的Br2在D中发生反应:Br2+2KI===2KBr+I2。实验过程Ⅲ,当B中黄色溶液继续通入过量Cl2时,溶液变为红棕色,以此为对照,说明C中黄色溶液无Cl2,从而排除Cl2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其中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用于吸收挥发出来的Cl2,防止污染空气。

17.【答案】(1)分液漏斗 A(2)圆底烧瓶 D(3)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 H2SO4 H2CO3 S C CO+2H+===CO2↑+H2O

【解析】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由此可说明硫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原子得电子的能力越强。

18.【答案】(1)同周期(2)①试管 ②酒精灯 ③滤纸 ④烧杯(培养皿)(3)B F A C D E ①Mg+2H2O△,Mg(OH)2+H2↑ ②Cl2+Na2S===S↓+2NaCl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4)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束缚能力增强,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解析】(1)实验目的是:探究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2)镁条与沸水反应的实验需用试管并用酒精灯加热;钠(取用时需用滤纸擦干表面的煤油)与滴有酚酞试液冷水反应的实验,常在烧杯中进行。

(3)①用砂纸擦后的镁带与沸水反应,反应比较缓慢,有气体产生,向反应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为浅红色(选B)。②硫化钠溶液与氯水发生置换反应,有黄色沉淀单质硫生成(选F)。③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的现象是:反应剧烈,迅速产生气体(钠浮于水面,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无定向移动,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选A)。④镁带与稀盐酸剧烈反应,有气体产生,镁与盐酸反应比铝剧烈(选D)。⑤铝条与稀盐酸反应比较缓慢,有气体产生,铝与盐酸反应不如镁与盐酸反应剧烈(选C)。⑥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其现象:生成氢氧化铝白色胶状沉淀,继而在氢氧化钠过量时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使沉淀消失(选E)。

(5)实验①③说明钠与水反应比镁剧烈,即钠的金属性比镁强;实验④⑤说明镁与稀盐酸反应比铝剧烈,即镁的金属性比铝强;实验⑥说明氢氧化铝具有两性,既能与碱反应,又能与酸反应,铝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元素的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钠>镁>铝;实验②可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即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19.【答案】(1)8 10 O(2)21(3)32

20.【答案】(1)15

g(2)43.8%

【解析】氯气与碘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单质碘,由于单质碘受热易升华,所以反应后的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为氯化钠。

由2NaI+Cl2===2NaCl+I2可知,1

mol碘化钠参加反应时固体质量减少91.5

g,固体实际减少的质量=26.7

g-17.55

g=9.15

g

原混合物中碘化钠的质量=9.15

g÷91.5

g·mol-1×150

g·mol-1=15

g,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26.7

g-15

g=11.7

g

氯化钠的质量分数=×100%=43.8%

21.【答案】(1)0.16

mol(2)0.03

mol 0.05

mol(3)6.96

g

【解析】(1)反应前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0.1

L×1.7

mol·L-1=

0.17

mol,反应后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0.1

L×0.1

mol·L-1=

0.01

mol,反应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0.17

mol-0.01

mol=0.16

mol。

(2)由8Cl2+16NaOH===5NaClO+NaClO3+10NaCl+8H2O可知,反应消耗氯气的物质的量=0.16

mol÷16×8=0.08

mol,被氧化氯气的物质的量=0.08

mol÷8×6÷2=0.03

mol,被还原氯气的物质的量=0.08

mol-0.03

mol

=0.05

mol。

(3)由(2)可知,尾气中的氯气为0.08

mol,由MnO2+4HCl(浓)MnCl2+

Cl2↑+2H2O可知,反应消耗二氧化锰的质量=0.08

mol×87

g·mol-1=6.96

g。

22.【答案】(1)N P S

(2)二 ⅤA

【解析】设A或B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x,则C最外层电子数为x+1或x-1:

若为x-1,则2x+(x-1)=16,解得x=17/3,不符合题意;

若为x+1,则2x+(x+1)=16,解得x=5,即A、B位于第ⅤA族,C位于第ⅥA族。

设B的原子序数为n,则A的原子序数为n+8或n-8,C的原子序数为n+1:

n+n+8+n+1=38,解得n=29/3,不符合题意;

n+n-8+n+1=38,解得n=15,B为磷元素,A为氮元素,C为硫元素。

23.【答案】(1)

(2)KF(3)2H2O22H2O+O2↑ AB(4)S2->F->Na+>Al3+(5)S2->O2-(6)H2S

(7)

【解析】由表中各元素所处的位置可知,a为H元素、b为C元素、d为O元素、e为F元素、f为Na元素、k为Al元素、m为S元素、n为K元素、p为Br元素。

24.【答案】(1)④⑦(2)①⑧⑨(3)②③(4)⑩(5)⑤⑥(6)②③⑤⑥⑩(7)①⑧⑨

【解析】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