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杨涛事迹材料
编辑:柔情似水 识别码:14-851821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28 23:23:58 来源:网络

第一篇:杨涛事迹材料

杨涛同志事迹材料

杨涛,男,1980年7月生,汉族,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工程师,安徽益民禽业有限公司总经理。202_年9月考入安徽省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专业学习,202_年7月获得农学学士学位。大学期间学习成绩优异。202_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考入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研究生,学习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202_-202_年在安徽荣达禽业有限公司工作。

该同志在荣达公司几年里,一直担任生产部经理。在育种方面,公司一班人在他的指导和带动下已获得凤达“绿壳”乌骨蛋鸡和凤达“粉壳”乌骨蛋鸡两个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蛋鸡配套系。在实际生产中对其进行不断的优化,使一些优良的基因在配套系中的遗传更加稳定。08年至今该同志共参加科技项目6项,都已基本完成。09年4月被广德县县团委、广德县组织部等单位授予“广德县十佳杰出青年”称号。

09年5月杨涛同志回乡探亲期间,顺便了解了怀远境内家禽饲养情况,发现怀远的蛋鸡养殖与服务业较落后,在怀远县境内建设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家禽养殖和服务企业是势在必行的。这次探亲激发了他回乡创业的念头。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龙头企业建设,提高特色农业发展带动能力。结合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开展,当得知杨涛同志有回乡创业开办现代化养鸡场的意愿时,乡党委、政府及时联系,多次到其家庭及原单位探望,宣传我乡投资创业环境,鼓励他返乡创业,坚定他回乡发展的信心,在乡党委、政府的诚心感召下,杨涛同志毅然放弃了在外打工年薪十万的工作,回乡创业,兴办规模化特色养鸡场—安徽益民禽业有限公司,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202_年10月份成立了怀远县杨涛养鸡合作社,社员46户,饲养肉鸡达23万羽,年户均净经济收入达4万元。蛋鸡养殖社员12户,饲养蛋鸡3.6万羽,年户均净收入达6万元。

安徽益民禽业有限公司紧紧围绕党的方针路线,在我乡开展的双培双带活动中积极发挥作用。公司积极带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家致富。09-10年公司共开展家禽饲养管理培训课60余期,受培训人员达600余人,带动80余户农户从事家禽饲养,把科学养殖知识亲手传授给农户,公司始终坚持公司加农户的生产模式,始终确保农户的利益,最大限度的减少农民的养殖和市场风险。在公司日常工作中,杨涛同志不怕苦,不怕累,只要养殖户需要,打个电话,他就养殖户家帮助解决疑难问题,进一步带动了养殖户的积极性,为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深受广大养殖户的爱戴。

杨涛同志作为一名党员,在政治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始终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坚持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忠实于党的事业。该同志积极参加党小组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重要著作,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该同志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履行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对工作勤勤恳恳,求真务实。

家禽的饲养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要做好它十分不易。但杨涛同志风雨历程,不畏前行。他相信只要爱岗敬业,把每个环节的关把好,一定会有所收获,在生活中体会一份常人无法比拟的欢愉。

曾获荣誉 1、07年获六安市科技成果奖。2、09年4月被广德县县团委、广德县组织部等单位授予“广德县十佳杰出青年”称号。3、09年被蚌埠市政府评为“蚌埠市农村创业带头人” 4、09年被怀远县团委等授予“怀远县科技创新创业优秀青年”称号。5、11年被蚌埠市政府授予“蚌埠市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荣誉称号。

第二篇:杨涛先进事迹材料

综采一队生产技术员优秀员工事迹材料

xx,男,27 岁,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采矿系,202_ 年 7 月毕业后应聘于潞安矿业集团公司长村矿综采二队,后调入生产科,又调到综采一队,现任综采一队生产技术员。

他自参加工作以来,本着“干一行,务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积极深入一线工作现场,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理论知识,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在工作实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在新队组、新环境、新岗位、新模式、新设备的现代化矿矿井中,他能够尽快地与职工融合关系,并能够谦虚谨慎地向老职工、老师傅请教,跟队干、班组长、工人打成一片。在 N1203 工作面生产过程中,面对 N1203 工作面顶板破碎,瓦斯涌出量高、煤尘大等状况,他通过多次现场调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了一套瓦斯防治办法,并认真落实到现场生产过程之中,有效控制了瓦斯浓度。在他的有交帮助下,我队 1-6 月份生产原煤 190 多万吨。

一、积极进取,迎难而上,敢于创新

xx同志参加工作以后,成功实现角色转变,迅速适应工作环境,走出四年学习和生活的象牙塔,工作在煤炭企业脏、累、苦的生产一线,这对于他来说算是又迈出了人生重要的一步,成功地从温文尔雅的学生角色向煤炭企业技术管理人员角色的逐步转变。

象牙塔永远不会是自己的避风港湾,总会有一天走出校门,融入到社会这个大舞台,不管是学生时代的生活多么美好,科室生活多么的难...从机电队的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我矿机电方面的技术骨干,×××的经历充分显示了煤矿工人自学成才的决心和勇气。由于×××在电气方面深入钻研,202_年2月底他被矿委派到综采二队任副队长,主管机电。这个有着多年工作经历,对羊场湾煤矿的建设发展有着高度责任心和事业感的共产党员,全身心的扑到这新的岗位上来。在综采二队的组建和发展过程中,在综采工作面的安装投产过程中,在10月、11月的生产会战中,在年底的安全生产会战中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爱岗敬业、率先垂范的精神品质,为羊场湾煤矿建设现代化矿井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面对综采二队这个新的队伍,×××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羊场湾煤矿建设现代化矿井,综采二队是第一批建设者,综采工作面是我矿建设的第一个机械化综采工作面。培养和带好这支队伍,顺利完成培训大纲规定的内容,完成综采工作面的设备安装和调试运转,争取圆满完成全年生产经营任务,是摆在综采二队全体员工面前的中心任务。在队伍组建过程中,×××不仅是一个好的区队管理者,更是一个好的青年成才进步的老师。在综采二队组建之初,综采技术人才的培养是队伍组建的前期工作,按照培训大纲要求,综采二队的实习员工要经历现场生产、搬家倒面培训教育,同时要到设备厂家学习了解我矿所要引进设备的原理和安全性能,初步掌握设备操作、维修、保养技术。从3月15日至5月10日,我队将人员分成两组分赴××煤矿、××矿开展现场培训。这期间从4月5日开始,由队里按照培训期间个人表现专门抽出人员,组成3个培训团队共19人,分别赴山西长治贝克组合开关厂、天津华宁电子有限公司、无锡威顺煤矿机械厂、平顶山煤矿机械厂和上海天地科技有限公司对组合开关、乳化泵站、通讯闭锁系统、采煤机、液压支架进行制造现场培训学习。×××在培训期间坚持班班跟在现场,了解实习员工的入井出勤情况。在厂家学习培训期间,×××和所有的实习员工吃在一起住在一起,白天观摩学习,晚上探讨整理,帮助大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现场学习结束后他所总结整理的笔记成了员工学习的好的教材。培训期间的严格管理和督促,使员工的操作能力在短期内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下一步设备安装、维护和安全操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工作鞠躬尽瘁,默默无闻,×××用自己的行为鼓动了整个队伍的战斗士气。在联合试运转和联合试生产阶段为了保证设备安装配套上不出问题,×××坚持天天跟班在现场,跑前跑后现场指挥,两千多米的机巷他一个班要来回走上几趟,在工作现场员工拿不下的活,他经常是亲自上手。调试运转结束后他病倒了,去医院检查才知道自己患上了低血压,原因是睡眠太少过度消耗体力,医生建议住院治疗。×××在调试阶段的工作表现深深感染了综采二队的每一名员工,就在大家为他担忧的时候,×××回到了队伍中来,天天大清早×××的爱人熬好中药装在保温瓶中带到综采二队办公室,这时×××正和厂家人员讨论设备出现的问题,待到闲下来时原本烫手的药已经变温,×××喝下中药后急匆匆换上工作服下井。在生产会战全面开展之际,设备出现故障×××总是最先到达工作现场,凭着自己在机电维修方面多年的经验,设备经他维修总能最快排除故障,这有效地缩短了设备影响时间,为抢任务,创高产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在安全管理方面,×××坚持靠前指挥、坚持精细化管理、坚持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制、带领综采二队成为安全生产的坚实堡垒。自从顺利完成调试运转之后,综采二队在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方面狠下功夫,各级管理人员沉下身子,靠前指挥,抓质量,建标准,安全管理上推行精细化管理方式,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坚持在安全管理方面各级管理人员要深入现场,勤观察、勤了解、勤管理、勤整改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在工作现场×××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化的规定,在工作中他认为只有高标准地要求每一位员工,才能保证员工干出放心活满意活。在他的提议下,综采二队建立了各种设备的检修记录、建立了设备运转传递单、建立了干部入井记录等各项记录制度,这有效地保证了安全管理规范化、精细化。他积极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在矿井电气方面,他做到了跟班检查、班上处理、班后追查、督促整改,这些做法保证了电气设备地完好运行。在10月、11月生产影响统计表上电气事故影响生产地比例大大缩小,这不能不说时×××在电气设备管理和维修方面工作做得到位,做到深入。×××就是这样一名管理岗位上党员,他用自己平凡朴实的行为为党旗增辉,在创造点滴业绩的道路上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第三篇:202_杨小玲事迹[范文]

23年用“心”照亮聋哑孩子人生

——记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武汉市第一聋哑学校特教教师杨小玲

用博爱诠释对教育事业的忠诚,用智慧点燃学生的希望,为学生成人,为家庭减负,为社会分忧;用真诚与爱心、汗水与智慧,为残疾孩子撑起一片蓝天。——杨小玲

对于生活在无声世界的聋哑孩子,她是灯塔,不仅照亮了他们寂然落寞苦苦求索的道路,更点燃了他们勇敢追求人生梦想的希望。因为她,冷冰冰的无声世界变得温馨而有爱。

23年,她坚持每天下班后为聋哑学生训练舞蹈3个半小时,相当于多工作了10年;她创新独特的聋舞教学方法,为湖北乃至全国聋哑舞蹈教学借鉴;她培养的500多名舞蹈队学生中,《千手观音》领舞邰丽华征服了亿万观众,3个月大就失聪的蒙蒙美丽绽放在北京残奥会的舞台上,8名学生登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璀璨的舞台,更多的孩子上了大学继续深造,或走上社会正常就业。

她,就是武汉市第一聋哑学校特教教师杨小玲。从青春到不惑,她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这群特殊的学生。回望来路,她说自己最大的骄傲,是没有辜负聋哑孩子用尽全力叫出的那一声含糊却动人的“妈妈”。

因爱结缘,无悔挥洒青春岁月

1990年初夏的一个下午,18岁的杨小玲和3名同学一起来到武汉市第一聋哑学校,透过窗户,她看到一群孩子在教室里跳傣族舞。孩子们的动作很僵硬,谈不上任何美感,但他们眼睛里透出的一股子认真劲儿让杨小玲动容,她的眼泪刷地一下就下来了。

这个武汉市幼儿师范学校的舞蹈尖子没有想到,就是这段无声的舞蹈,让自己跟聋哑孩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一年,杨小玲从师范学校毕业,那时毕业生包分配,再加上杨小玲的体育特长曾给母校实现过零的突破,学校领导对她说:“武汉市的小学、幼儿园,随便你挑!”但是,杨小玲只郑重地填了一个志愿——武汉市第一聋哑学校。

“是他们的坚持和对生活的希望感染了我,我要帮他们做点什么。”杨小玲坚定地说。

刚当教师,杨小玲不懂手语,完全不知道如何跟学生交流,排练舞蹈时不知怎么讲解节奏和动作要领,更不用说表达音乐的内涵。她只能一次又一次地给学生示范,一节课下来,自己弄得汗流浃背,学生还是没能掌握好动作。回到办公室,她难过地趴在桌上哭了。

擦干眼泪,工作还得继续。为了尽快学会与孩子们交流,杨小玲除了背手语书,还以学生为师。操场上、食堂里,孩子们私下“聊天”,杨小玲看不懂,就主动向他们请教,孩子们都很喜欢教杨小玲这个勤奋的“学生”。就这样,杨小玲一步步走进了手语的世界。

在聋校,交流的障碍还只是第一道门槛,困难远比她想象得要大:音乐再悠扬,学生听不见;节拍再鲜明,学生也感受不到;所有的舞蹈术语,必须“翻译”成肢体语言;节拍和口令,只能用手势传达,站在这群孩子中间,杨小玲突然觉得自己像个“外星人”。一曲简单的《采蘑菇的小姑娘》,原本以为只用一节课就可以教完,结果她用了5节课效果仍不理想,一个踢腿动作就高低不齐,严重的挫败感让她想打退堂鼓。

一天深夜,杨小玲路过学生宿舍,发现灯还亮着,从门缝往里看,原来是4个小姑娘正在苦练踢腿动作,4条腿同时抬起,坚持、再坚持……抬在半空的腿发起抖来,小姑娘们仍努力咬着牙。

杨小玲扭过头又哭了。这一幕让她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可是怎么样才能让聋哑孩子感受到节奏?杨小玲苦苦思索,直到有一天偶然看到舞蹈室里的大鼓,她忽然眼前一亮,顿时有了主意:鼓声震动,通过地板传递到孩子们脚心——孩子们第一次“听见”了节奏,眼里放出惊喜的光。

学生们从此喜欢上了舞蹈课。为帮助学生理解,她把音乐编成一个个小故事;为实现动作整齐,她自创呼吸传递法;为尊重残疾学生个性差异,她探索出无限沟通法……杨小玲的热情投入,点亮了孩子们对生活的希望。

爱生如子,帮学生自信迈入社会

队里最刻苦的队员名叫王志刚,杨小玲为他选定独舞《好汉歌》参加全省残疾学生文艺比赛。当时,杨小玲身怀六甲,不管多晚、多累,她都陪在训练场,打节奏、讲要领。后来,王志刚赢得了全省一等奖,又在全国残疾人艺术比赛上大获成功,成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专业舞蹈演员,先后参演央视春晚《千手观音》,登上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残奥委会开闭幕式舞台,感动了亿万观众。

如今,退役的王志刚成为天门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舞蹈教师,他带的学生有些成了全省残疾舞蹈表演的佼佼者。

聋哑孩子往往好强而又自卑。杨小玲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垫付学费,自己筹钱给贪玩摔伤骨折的孩子做手术,同时深知不仅要给他们经济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不能伤害到他们的自强与自尊。学生李青平充满灵气,很有舞蹈天赋,可性格有点儿孤僻,在一次训练中,她不认真的态度被杨小玲严厉批评了,她狠狠瞪了一眼,扭头就冲出了排练厅,杨小玲的眼泪刷地掉了下来,“那个时候就觉得自己好委屈”。

冷静下来,杨小玲悄悄找到李青平的班主任和同学,了解到李青平每月生活费只有200元,还是靠弟弟打工挣来的,早餐经常只吃一个馒头,大强度的舞蹈训练,她的体力显然跟不上。了解了情况后,杨小玲为自己的莽撞而自责,她主动找到李青平,真诚向她道歉,请她继续学习舞蹈。

以后的日子里,杨小玲经常从家里带好吃的给李青平补充营养,训练结束后摸摸她的头,给她一个微笑,一份赞许……李青平快乐了起来,也乐于和同学们交往了。高三毕业,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天津理工大学,毕业后在广州一所学校的服装设计专业任教,业余时间主动给学生排练舞蹈。她辅导的轮椅双人舞,荣获广东省残疾学生文艺比赛一等奖。

李青平给杨小玲来信说:“是您给我插上寻梦的翅膀,是您让我找到追梦的自信,是您在我心里洒满梦想的阳光。敬爱的杨老师,无论走到哪里,我都要像您那样,继续这爱的接力。”

杨小玲说:“每个生命都有梦想,我帮他们圆梦,他们会用自己的行动,点亮更多孩子的梦。”

幸福使者,让每个心灵都充满阳光

202_年秋,学校排练的舞蹈《楚风乐韵》代表湖北教育系统去上海参加全国中小学生文艺展演。

与健全孩子一起同台竞技,机会难得,杨小玲和学生们加紧排练。然而一天训练时,杨小玲使劲跺脚,忽感脚下一软,跪倒在地,医院确诊为左脚跟腱断裂。“你的跟腱就像一根长期被反复拉扯的橡皮筋,硬生生被拉断了。”医生告诫她必须老老实实卧床。

杨小玲当过中长跑运动员,知道跟腱对一个人有多么重要,但比赛时间越来越近,她实在放心不下。大年初四,坐着轮椅、打着石膏,杨小玲出现在舞蹈教室,指导孩子们排练。最终,舞蹈队的孩子们发自心灵的舞蹈,拿回了第一名。这一刻,杨小玲觉得所有付出的辛苦,都很值得。

跟腱养好了,杨小玲又站到舞蹈教室里。音乐响起,她仍会不自觉地用力跺脚,她想传达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节奏,还有克服困难的信念。

202_年,杨小玲被借调到中残联艺术团工作,经过半年艰苦训练,她带的队成为艺术团一块响当当的招牌,一年演出70多场,去了10多个国家和地区,好评如潮。

领导们想把杨小玲留下来,承诺帮她解决后顾之忧,爱人工作、女儿读书都不成问题。杨小玲正在犹豫时,远在武汉的学生每天发来短信,问得最多的是“妈妈什么时候回来”。这些孩子就像风筝线一样扯着她,不管飞多远,心的那一头,总是系着他们。

“艺术团的学生离开我,一样有精彩的人生;跟他们比,聋哑学校的孩子更需要我。”一年后,杨小玲回到了武汉。当她踏入校门,舞蹈队的孩子们一拥而上簇拥着她的时候,她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幸福,“这是个温暖又踏实的地方,我的心在这里”。

在杨小玲的带动下,武汉市第一聋哑学校成为全省领先、全国知名的特教学校。“回望走过的路,我离不开这些聋哑孩子,看到他们登上梦想的舞台,或是自信踏实地迈入社会,一切的付出都值得。”杨小玲笑着告诉记者。(记者 程墨 实习生 汪亮亮 通讯员 曹斌 邹永宁)

《中国教育报》202_年9月6日第2版

在无声世界里曼妙起舞

——记武汉市第一聋校教师杨小玲

“咚,咚,咚,咚,咚咚,咚……”在武汉市第一聋校的舞蹈室里,一群聋哑孩子们感受着从地板传来的鼓声震动,随着节拍翩翩起舞。大鼓前,一位老师挥动着双臂用力地敲鼓,眼睛则紧紧地盯着每一个学生的动作,头跟着一下一下地点。

这位老师就是武汉第一聋校艺术教育教师杨小玲。23年来,她用肢体与学生对话,用心灵和学生交流,在无声世界中舞出一曲爱之歌。

“聋校的孩子们更需要我”

1990年,18岁的杨小玲从武汉市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在毕业分配志愿表上,只填了一个志愿——武汉市第一聋校。“为什么?”很多人都问过杨小玲,她只是浅浅一笑:“因为聋校的孩子们更需要我。”

初到聋校,不懂手语的杨小玲,完全不知道如何跟学生交流。给学生排练舞蹈,她不知道怎么去讲解节奏、动作要领,更不用说怎样表达音乐的内涵,只能一次又一次地给学生示范。一节课下来,自己弄得汗流浃背,学生却没能掌握好动作。

为了尽快学会与孩子们交流,杨小玲除了背“手语书”,还以学生为师。操场上、教室里、食堂里,孩子们私下“聊天”,杨小玲看不懂,就主动向他们请教,孩子们都很喜欢教杨小玲这个勤奋的“学生”。几个月下来,杨小玲手语水平进步非常快,甚至成了“手语活字典”。

交流障碍解决了,舞蹈教学又遇到了问题。因为是聋哑人,所有的舞蹈术语,杨小玲必须“翻译”成肢体语言。一曲简单的《采蘑菇的小姑娘》,她本以为只需要一节课就能教完,却用了整整5节课。舞是跳下来了,可动作根本不能细看,一个踢腿就高的高、低的低。

学生们没有放弃。他们在课后拼命练习,就怕做得不好。孩子们的认真感动了杨小玲,她苦苦地思索着特教舞蹈的教学方法。舞蹈室的大鼓给了她灵感。鼓声震动,通过地板传递到孩子们脚心,第一次“听见”节奏的聋哑孩子们,眼里放出惊喜的光。此后,杨小玲又不断创新。为帮助学生理解,她把音乐编成一个个小故事;为实现动作整齐,她自创“呼吸传递法”;为尊重残疾学生个性差异,她探索出“无限沟通法”……

“学生的梦想就是我的心愿”

202_年北京残奥会的开幕式上,杨小玲的学生朱诗蒙参与了舞蹈《星星你好》的表演。当镜头晃过朱诗蒙时,她母亲罗爱珍激动地哭出声来。“20年了,我怎么也没想到,我的聋哑孩子能变得这么自信、阳光。是杨老师让女儿成为了我的骄傲,我们全家的日子更有盼头了!”对杨小玲,罗爱珍满是感激。

“学生的梦想就是我的心愿。在教学中,我常常鼓励学生用舞蹈展现自己的魅力,提升自信。”杨小玲说,这样的鼓励,对大多数心存自卑感的聋哑孩子来说,是信心,是勇气。

“女儿常常„嫉妒‟她的学生。”杨小玲的丈夫陈双鸿说,女儿12岁了,却没有跟妈妈一起过一次生日,但舞蹈队每个学生的生日,杨小玲都记得,而且一定要跟他们一起庆祝。对于妻子,陈双鸿也有一些“抱怨”,或者说是心疼,“她总是不注意自己的身体,经常为了排练而忘记了吃饭。”

作为妻子、母亲,杨小玲有太多的内疚;作为教师,她却给了这些远离父母的残疾孩子难得的母爱。

“我的生活,原本一潭死水,因有了光芒而活跃。我的生命,原本平淡无奇,因有了理想而精彩。追逐光芒,完成理想,是我刻在心里的信条。舞动着人生,奇迹总会出现。”这是学生彭霖倩写的诗。

像彭霖倩一样,舞蹈队里许多孩子,都有过从自卑到自信的心路历程。作为一名舞蹈教师,杨小玲不仅教残疾孩子舞蹈,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本报记者 夏静 光明网记者 张晶)

第四篇:杨小玲事迹

学习杨小玲先进事迹体会

(徐文娟)

武汉市第一聋校艺术教育(舞蹈)教师杨小玲,她关爱聋哑儿童、悉心育人的事迹让所有人都非常感动。她先后荣获全国爱心奖、全国特教园丁奖,武汉市十大魅力教师等光荣称号。202_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她带领聋哑姑娘表演舞蹈《星星,你好》震撼全世界,她输送了9名学生登上中残联艺术团星光璀璨的舞台,她教过的学生在全国残疾人艺术比赛屡屡获得大奖等等,她把本来一个“无声的世界”办得生机勃勃、生气盎然。在她教育长期的教育生涯中,她把自己的温暖和热爱,化作光明,照亮孩子们的人生路,让这些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摸索前进的聋哑孩子们不再感到孤独,更不会迷失潜存在内心的方向。杨小玲被不少孩子称为“杨妈妈”,试想一下,如果不是她无私默默地奉献出自己的爱,孩子们又怎会把这位老师放在“母亲”这个特殊的位置上?

今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年,也是我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第一年,毫无疑问,压力很大。我不仅要在学科上严格要求自己,也要管理好班级。一年级的孩子刚刚从幼儿园来到小学,面临着很多的改变,作为班主任老师,我要做的很多很多。

从杨小玲教师的先进事迹中,我觉得一名老师必须要有高尚的品德。爱心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条。爱心对教育的意义已经无需证明,在有关教师或班主任的所有论述中,无一例外都会提到爱心。只是,说到爱心,我们常常只想到一些感人的事迹——老师重病在身,却依然坚守在讲台上;学生突然生病,老师背着学生直往医院跑„„但是,这些爱的事迹,并不是爱的事迹,而是在特殊情况下所呈现出来的爱。但是,其实我们的爱应该是常态的条件下所自然呈现出来的,我们要对孩子呈现出依赖之情,依恋之情。

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就象杨小玲老师那样,对待象余杰那样多次违反学校的纪律,并产生了放弃学习的念头的孩子也从不放弃,一次次找他谈心,解除他心里的疙瘩,还经常帮他垫付生活费,并在社会上联系热心人士给予他经济上的帮助,解决他学习上的后顾之忧。

杨小玲的爱生情怀、创新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传播到教育战线的各个角落,此次学习让我深受洗礼,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

第五篇:陈杨事迹

在资助政策下展翅飞翔

——记陈扬同学典型事迹

陈杨,女,江苏省句容中等专业学校旅游专业的一名学生,1997年7月出生于江苏省句容市下属镇华山村。村庄坐落在山边,交通闭塞。爸妈务农,家境贫寒。小陈扬从小就有很多梦想,她喜爱音乐,想学习钢琴,她喜爱舞蹈,想去学跳舞,但经济拮据的父母却无能为力。初三中考时,原本成绩比较优秀的她,却不敢参加中考,她怕她的成绩上重点高中需要交费,因而毅然决定上中专校,因为国家对中职生有资助,不仅不需要交学费,而且还可以每年领到1500元的生活补助,这对她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她感谢学校,感恩国家政策。“一定要学出样来”这一念头在她的脑海中留下烙印。

报到后,她选择了旅游专业,这符合她活泼的个性。在学校里,她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同学有困难,她会毫不犹豫的伸出援助之手;班级有劳动任务,她总是第一个冲在前面,学校有活动,她总是踊跃参加。她总是想,自己的学业来之不易,是党和国家让她有了继续学业的机会,她要对得起党和国家。由于陈杨的出色表现,她多次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

她学习认真,课堂上总能看到她专注的眼神,课后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遇到不懂的问题,她总会跑到办公室向老师请教。很多教过她的老师多很惊讶,因为职高生能这样虚心学习的确实太少了。今年她准备导游证考试,并且还要代表学校参加全省导游技能比赛,但她却没有流露出丝毫的倦怠,在她的脸上始终只有阳光。她给自己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双休日她不回去,就连暑假她也没有放弃一天的兴趣小组学习。她的努力表现也影响了班级很多同学,她们约好在不久的将来共品胜利果实。

在努力学习理论的同时,陈扬同学还不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每次有机会,她总是首推对象。202_年4月,还是高一的她,就被选在句容农博园做景区讲解,由于她活泼开朗,能说会道,专业技能过硬,得到了领导们的一致好评。202_年10月,她到句容“开元大酒店”做中餐服务员,稚嫩的她勤学好问,师傅也赞她上进,顾客夸她优秀。202_年2月,在学校的安排下,她远赴浙江“雷迪森”大酒店,该酒店是五星级,管理正规。因客房部事务繁多,工作累,许多同学怕进,但她却主动要求老师把她分到客房部。在客房部,她礼待顾客,工作细心,不怕苦,不怕累,深得经理的喜爱,并表示希望她能留下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陈杨同学凭着她坚强的意志,刻苦的精神,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2_年10月,学校小品比赛获得一等奖;202_年12月,学校歌唱比赛,获得“校园十佳歌手”称号;202_年3月,参加学校春季田径运动会获得铅球第二名;202_年11月,参加镇江市导游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202_年12月,主持学校元旦文艺汇演;202_年4月,主持“茅山杯”象棋比赛开幕式,并进行才艺表演,获得一致好评;202_年5月,带团去无锡“三国城”、“水浒城”,并组织公益活动;202_年6月,去句容神牛家具城做接待;202_年6月,“复兴中华,从我做起”演讲比赛,获省一等奖,并代表江苏省赴北京参加全国比赛,获三等奖。

“长飞波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国家资助政策的帮助下,陈扬对未来充满憧憬。

杨涛事迹材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