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针灸与微波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针灸与微波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传统医学和近代医学之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近2年来康复科门诊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7例,随机分和对照组(27例)。两组患者治疗
治疗组(40例)
均作腰椎X线照片及腰椎间盘螺旋CT扫描确诊。治疗组给予针灸与微波结合治疗,每日1次,时间5~15天;对照组予针灸治疗,每日1次,时间为5~15天,并给予静脉滴注20%甘露醇注射液250m加入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每日1次,时间为3~5天。结果 针灸与微波结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92%。结论 运用传统的针灸疗法与近代医学技术相结合,各取所长,该疗法能迅速减轻病人的痛苦,大地缩短了治疗时间,减少因神经根、硬膜囊受压所致的神经损
理伤及肌肉受累。对尽快恢复神经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也为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导想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针灸与微波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
常见病、发病,严重者极易致残,给人们的身体健康、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2年来我们运用针灸与微波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临床观察,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近2年来我科门诊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7例,男27例,女40例;年龄20~70岁,病程3天~30天,其中急性发病者28例,慢性反复发作者39例。
1.2 诊断标准[1] 腰椎X线正侧位片提示腰椎侧弯,棘突偏斜、椎间隙左右不等宽;腰椎间盘螺旋CT扫描提示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硬膜囊、神经根受压变形、移位。
1.3 临床表现 主要为腰腿痛、弯腰困难,一侧或双侧下肢麻痛,走路跛行。
治疗方法
把6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给予针灸[2](取穴:腰俞、腰阳关、命门、肾俞、气海俞、大肠俞、承扶、环跳、委中、承山、昆仑、阳陵泉、足三里等)及腰椎病变部位予以微波治疗,一般功率选择在14-20W,时间为15~20min,每日1次,时间5~10天;对照组采用针灸(取穴同上),每日1次,时间5~10天,及予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加入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5天。
结果
两组经临床治疗观察,随访2年,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1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症状完全缓解为治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为显效;临床症状好转缓慢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为好转;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为无效。
3.2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10例(25%),显效24例(60%),好转6例(15%);对照组治愈6例(16.6%),显效15例(41.66%),好转6例(22.2%)。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既常见又多发,往往造成久治难愈,治疗不当还可能出现致残的危险。目前仍主张非手术方法治疗为主,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伤及并发症,把致残率降到最低。我们继承传统的针灸方法、配合局部微波治疗,即运用传统疗法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探索最佳的治疗方法。现代研究证实[3],针灸的止痛镇静作用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另外,针灸的抗炎消肿作用可改善神经根周围的微循环及淋巴循环,促进炎症渗出物的吸收,抑制病灶血管的通透性、减轻炎症水肿,控制病灶区的坏死组织,限制炎症肉芽组织的生长,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减轻突出髓核的自身免疫刺激,消除炎症对神经根和脊髓硬膜的化学刺激,减轻神经根的粘连。同时,针灸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在急性期能缓解腰部肌肉的紧张状态,松弛或增宽椎间盘,使膨出的纤维环借椎间盘的自身负压得以部分回纳,减轻其对神经根的机械压迫。在缓解期,针灸能提高弛缓的韧带、肌肉的兴奋性,增强其修复能力。
微波[4]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微波在临床上的使用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但在对治疗软组织、神经方面的疾病时间不长。目前微波治疗在临床上已广泛使用,得到国内外医务界的肯定。微波作用于机体组织时细胞中的离子、水分子和偶极子的高频振盈,使机体组织,尤其是病变部位可产生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在热的作用下,促使局部的血管扩张及加快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增进组织的新陈代谢,和促进炎症代谢产物及水肿的吸收;同时还具有降低肌肉及结缔组织的张力,缓解局部组织的痉挛及减轻疼痛;在温热的作用下,使体内的抗体和补体增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加强,增强抗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因此,针灸与微波结合治疗,可在短时间内收到活血化瘀、消肿消炎止痛的效果。
综上所述,针灸与微波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其疗效显著,治疗时间短,能迅速恢复神经功能及缓解疼痛。具有安全、副作用少,是很好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伊智雄.实用中医脊柱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_,425-429.孔国杰.针灸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79-86,124.岳寿伟.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第二版.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2_,398-399.郭新娜,赵彼得.实用理疗技术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2_,111.
第二篇:浅谈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浅谈中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腰椎间盘中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从而压迫神经根或脊髓而产生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
中医学中并无“腰椎间盘突出症”之名。而是归属于中医“腰腿痛”,“痹症”之范畴。中医认为本证发病原因为外感六淫之邪,跌扑损伤,而导致气血瘀滞,经脉闭塞不通或因肝肾亏虚而导致筋脉失养而引发。正如《医学心悟.腰痛》中说:“腰痛拘急,牵引腿足,脉浮弦者,风也;腰冷如水,喜得热手熨,脉沉迟,或紧者,寒也,腰痛如坐水中,身体沉重,腰间如带重物,脉濡细者,湿也,若腰重疼痛,腰间发热,痿软无力,脉弦数者湿热也,若因闪挫跌扑,淤积于内,转侧如刀锥直刺,脉涩或芤者,淤血也,走著刺痛,忽聚忽散,脉弦急者,气滞也,腰间肿,按之濡软不痛,脉滑者,痰也,腰痛似脱,重按稍止,脉细弱无力者,虚也”。其发病部位多在第4、第五腰椎或腰
5、骶1椎间隙。
一 中医分型:
(1)气滞血瘀型:腰背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日轻夜重,轻者俯仰不便,重者不能转侧,可有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感。行走或咳嗽加剧,舌质紫暗或有淤血斑,脉涩,或有外伤史。
(2)风寒湿痹型:腰部冷痛,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不减,遇阴天或遇风寒加重,得温则减,患侧下肢冷凉麻木,舌苔白腻,脉沉或迟缓。(3)肝肾虚型:腰部隐隐作痛,腰腿麻木,腰膝无力,喜揉喜按,遇劳加重,卧则减轻,反复发作四肢不温,面色晄白,神疲乏力,舌淡脉沉细,有些患者可见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发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二 中医治疗原则:根据《中医基础学》治则一篇中所讲,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可将本病分为急性期,恢复期。急性期当以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止痛为治疗法则。恢复期当以补肝肾,通筋脉为治疗法则。三 中医综合治疗方法:(1)急性期治疗方法:
牵引:一般采用仰卧屈髋屈膝60度体位,可尽量减小脊柱应力。牵引力通常以自身体重的一半作为起始牵引重量,根据情况逐步增加,最多可加至相当于患者体重。但是笔者通过临床观察,以上牵引力往往超过了患者的耐受力,这样在牵引的过程中患者疼痛不说,还容易发生意外,特别是中老年人。笔者认为每个人的体质,年龄,胖瘦等不同,所以每个人的承受力也不一样。因此笔者认为牵引力应以小剂量开始,男性牵引力为自身体重的20%-35%,女性牵引力为自身体重的18%-30%。以间断性牵引为主,每次牵引持续 20-30min,每日牵引 1次,5天为一疗程,休息三天,可进行下个疗程。推拿:让患者采取俯卧位,术者册立患者一旁,掌揉膀胱经自上而下,用肘尖部点按双侧肾俞穴、大肠俞、关元俞、秩边穴、环跳穴,拇指点按承扶穴、委中穴、承山穴、昆仑穴、太溪穴,每穴按压时间不能少于30秒。掌揉八髎穴,弹拨点按脊柱旁压痛点。最后术者一手按压患者腰椎,另一手端起患者双腿用力向上抬起,使腰部过伸,做3-4次旋转动作。让患者平躺20分钟,每天一次,7天一疗程。中药熏蒸:中药熏蒸方:桃仁 红花 海桐皮 透骨草 伸筋草 乳香 没药 当归 川穹 防风 川乌 草乌 牛膝 威灵仙 独活 羌活 千年健 白芷 海风藤 鸡血藤等
把上述药物放入熏蒸锅内,加入3L水,浸泡20min,然后打开开关设定温度,要让被熏部位的皮肤温度保持在50—55℃,每次熏蒸40min,每天一次,5d为一疗程。穴位注射疗法:
穴位:肾俞 大肠俞 关元俞 承扶 殷门 委中 太溪 次髎 会阳 秩边 环跳 腰4-腰5夹脊穴 承山 药物:红花注射液
方法:患者俯卧于床,穴位常规消毒,垂直快速进针,得气后回抽无回血,将药物先深后浅注入。每次任选四穴,交替使用,每穴1-2ml,每2d一次,5次为一疗程。注意事项:患者要睡硬板床,注意保暖。
治疗效果: 以上述治疗方法,治疗32例患者,31例患者治疗一个疗程不便进入恢复期,1例无效。(2)恢复期治疗方法:
中药熏蒸:中药熏蒸方:桃仁 红花 海桐皮 透骨草 伸筋草 乳香 没药 当归 川穹 防风 川乌 草乌 牛膝 威灵仙 独活 羌活 千年健 白芷 海风藤 鸡血藤等
把上述药物放入熏蒸锅内,加入3L水,浸泡20min,然后打开开关设定温度,要让被熏部位的皮肤温度保持在50—55℃,每次熏蒸40min,每天一次,10d为一疗程。穴位注射疗法:
穴位:肾俞 大肠俞 关元俞 承扶 殷门 委中 太溪 次髎 会阳 秩边 环跳 腰4-腰5夹脊穴 承山 药物:红花注射液
方法:患者俯卧于床,穴位常规消毒,垂直缓慢进针,得气后回抽无回血,将药物注入,快速出针,每次任选四穴,每穴1-2ml, 每3d一次,10次为一疗程。
中药汤剂:肝肾虚者,以六味地黄汤为主方随症加减。注意事项:患者要睡硬板床,注意保暖。
(3)功能锻炼:患者每天早上起床做拱腰运动,又叫五点支撑,每次做20个上下运动,进行腰部肌肉锻炼,另外换要进行直腿抬高运动以锻炼腿肌。锻炼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逐步增加次数和时间。
四 治疗结果:上述31例患者,以以上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不同情况,治疗时间长的为3个疗程,时间短的为1个疗程,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制定《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9例治愈,12例好转,总有效率96%。
五 分析:通过对上述患者的治疗,笔者体会到,大多数患者有扭伤史,而扭伤可以损伤经络致使经脉不通,又如《内经》中所说“邪之所凌,其气必虚”,若肝肾亏虚,风寒湿邪则趁虚而入,痹阻经络,致使脉络受阻,经脉失常,不通则痛。综上所述,内虚,外伤,风寒湿邪是导致本病的原因。而物理牵引法具有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粘连的功效,推拿手法具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矫正畸形的功效,熏蒸则具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消瘀散结,祛风散寒除湿的功效,而穴位注射也同样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通经活络,消瘀散结的功效,但是穴位注射止痛优于其他疗法。然而这四种疗法相互结合又可增强各自的功效,如 牵引结合推拿手法既可增强自身功效又可帮助矫正畸形,推拿手法 结合熏蒸,穴位注射可以增强祛风散寒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通经活络,消瘀散结,舒筋活络 的功效,而内服中草药又可促进疾病恢复,使疾病疗程缩短,巩固疗效,减少疾病的复发率。总之,笔者通过治疗观察认为中医综合疗法具有创伤小,方法简便易行,疗效显著的优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方法之一。
第三篇:半导体激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精)
半导体激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宋永玲,樊丽洁,卢玉洁,邓琳,翟春梅,刘娜
[摘要]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分析50例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做半导体激光治疗,对照组做骨盆牵引,其它治疗大致相同,进行JOA下腰痛评价表评分,比较其疗效。结果
试验组:优22例,中良8例,差2例;对照组:优7例,中良12例,差1例。χ2检验示: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半导体激光治疗对患者的损伤较小,安全有效,更能被患者所接受。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腰椎间盘突出症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with semiconductor laser.Methods Prospective analysis of 50 cases of non-operative treatment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into 2 groups,which were treated with Semiconductor laser and pelvic traction respectively.Treatment effective was evaluated by JOA evaluation list for lower back pain.Results 22 cases were well,8 cases were normal,2 cases were worst,and in control group that 7 cases were well,12 cases were normal,1case was worst.χ2 test shows that experi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laser,was safe and effective,it can be more easily accepted by patients easily.[Key words] semiconductor laser;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腰椎间盘突出症造成下腰痛的常见原因,常常会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下腰痛的主要原因,一是机械性压迫、二是化学刺激。临床发现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通过非手术方法治愈,包括卧硬床、牵引、口服NSAIDs类药物和胶原酶髓核溶解等方法。近几年来,我科开始采用LHH-500IVB型半导体激光治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现就半导体激光照射,骨盆牵引的疗效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2_~202_年收治52例非手术治疗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男36例,女16例,年龄在25~70岁,平均45岁。其中L2~3椎间盘突出4例,L3-L4间盘突出8例,L4-5椎间盘突出20例,L5~S1椎间盘突出20例。症状表现为单纯性腰疼者24例,无症状者5例,伴双下肢疼痛麻木者12例,伴行走困难者4例,具有以上症状者7例。随机分为两组:(1)激光组:本组病例共32例,其中女14例,男18例;年龄最大54,最小25岁,平均50岁;(2)牵引组:本组病例共20例,其中女9例,男11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25岁,平均40岁。
1.2 诊断标准参照国内相关标准
(1)突发性腰痛伴下肝放射痛,活动受限;(2)检查相应棘突及棘突旁压痛,患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患侧下肢可有肌力、感觉及反射方面异常;(3)腰椎CT或MRI检查提示相应椎间盘突出。
1.3 方法
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做半导体激光治疗,采用LHH-500IVB型半导体激光治疗仪,设定400 mV的功率,时间为每次10 min,一日2次。依据组织修复的过程,一般以7~10天为一疗程。输出光斑为圆光斑,照射部位依据CT和MRI片提示和结合临床体征,找出相应椎间隙患处,紧靠左侧或右侧神经根进行照射。患者取俯卧位,因疼痛不能俯卧位时要选侧卧位。照射时激光探头应垂直于病灶组织面,否则散射角太大会影响照射深度和有效剂量。探头紧贴皮肤的距离保持5~10 cm。配合环跳穴一起照射,镇痛效果更佳。一般选用2个照射部位。对照组做骨盆牵引:(1)根据患者体格外型情况,选择适合的骨盆牵引带型号。(2)患者排空二便及非饱食后仰卧于床脚抬高20~25 cm的床面上,呈头低脚高位。(3)在臀部用骨盆牵引带束紧固定好,以不影响腹式呼吸为宜,骨盆牵引带两侧各一牵引带系上重量相等的物体,约为人体重量的1/5,并通过抬高床脚床沿安装的滑轮和牵引支架进行重量牵引,使人体重量作为对抗持续牵引。(4)每天持续牵引至少计6 h,牵引结束后须绝对卧床休息1 h,牵引期间可随意翻转躯体,每疗程1个月。(5)老年患者或心肺功能不全者可适当缩短牵引时间。两组患者其他治疗大致相同,如急性期疼痛可服用非甾体关节止痛药,以及活血止痛药,并采取相应措施。
结果
2.1 评价标准 JOA下腰痛评价表进行评分。
2.2 治疗效果
见表1。表1 两组疗效比较对上述材料整理分析,进行χ2检验得出:本例N(自由度)=(2-1)×(3-1)=2,χ20.0.5(2)=5.99,而χ2=6.501<χ20.05(2),P<0.05,因此,可得出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导致腰腿痛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它是发生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由急慢性损伤、受凉等因素引起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导致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的综合征[1]。退变椎间盘及其周围组织中许多物质都有致炎、致痛和神经损害作用,这些物质可直接或间接刺激和兴奋脊神经根、脊神经节、脊神经根鞘、纤维环、后纵韧带、小关节囊等部位的C型或A&型神经纤维的伤害性感受器,引起腰痛或腿痛。而PLA2可通过直接的酶解作用导致神经元或雪旺氏细胞损伤。雪旺氏细胞上有许多炎症介质的受体[2],退变的椎间盘及其周围炎症组织中的炎症介质可作用于这些受体,影响雪旺氏细胞的存活[3],或使雪旺氏细胞分泌其他与神经损害有关的物质。
半导体激光照射作用机理:半导体激光照射能提高组织细胞中DNA/RNA比值,促进细胞再生、组织修复、具有消炎、止痛、增强免疫功能、调整神经功能、减少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局部水肿等作用。虞乐华等[4]的实验显示,穴位照射后电压增高,类似针刺作用,能引起“波场共振”作用,或激光和生物体之间有一些“生物共振”作用,使机体恢复正常能量状态。亦有学者认为病灶止痛很可能是因抑制炎症过程、激肽形成,或抑制肽分解酶的活性,加速致病物质的分解,消除细纤维的致痛冲动而产生镇痛效应。
本文两组疗效比较,激光组优于牵引组,是因为椎间盘突出症损伤为为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突出纤维环和髓核破入周围组织,神经根受压引起局部无菌性炎症,炎症反应又加重了神经根受压。因此治疗关键是要促进炎症及突出组织吸收和损伤组织修复,以减轻神经根受压和突出进一步加重。而激光具有消炎、消肿、促进组织作用。腰牵引治疗只是通过牵引力作用,拉宽椎间距,使突出椎间盘内压下降,达到减轻神经根受压并使组织回纳。然而少数患者疗效不明显,可能与年龄大,腰椎侧弯,椎管狭窄,椎间盘前窄后宽,腰骶椎间盘突出并不全,骨化等因素有关,使椎间距拉不宽,突出椎间盘内压不下降,突出组织不可能回纳,就达不到治疗效果。但激光组不受上述因素影响,治疗适应证更广。因此,激光组优于牵引组。
[参考文献]
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18-136.2 Lisak RP,Bealmear B.Interleukin-1 alpha,but not interleukin-1 beta,is a co-mitogen for neonatal Schwann cells in vitro and acts via interleukin-1 receptors.J Neuroimmunol,1994,55(2):171-177.3 Lisak RP,Bealmear B.Antibodies to interleukin-1 inhibits cytokine-induced proliferation of neonatal rat Shwann cells in vitro:J Neu-roimmunol,1991,31(2):123-132.4 虞乐华,陈庭仁.氦-氦激光穴位照射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华理疗杂志,1992,15(4):206-208.
第四篇:骨盆牵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2(定稿)
骨盆牵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青海省中医院(81000)丁全娃 祝芬花
摘要 目的:探讨骨盆牵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观察组(骨盆牵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30例,对照组(骨盆牵引联合传统腰背肌体操训练)30例。腰椎功能评定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JOA),疼痛评定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比较治疗前、治疗一疗程后腰椎功能、疼痛程度的改善情况及6月后随访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腰椎功能和疼痛程度在治疗一疗程后、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显著降低。结论:骨盆牵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均有明显的改善,且复发率明显降低,为较为合理的治疗方法之一。
关键词:骨盆牵引 核心稳定性训练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腰腿痛常见原因之一,非手术治疗是该病的基本治疗方法,文献报道80%—90%的LDH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可使其症状得到临床治愈或缓解【1】。我科近年来采用骨盆牵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获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_年5月—202_年5月间来我科就诊,依据临床表现及CT或MRI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并按就诊顺序分发随机信封的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42.5±8.6岁,平均病程10.59±3.17月,单节段间盘突出9例,2节段及以上间盘突出21例。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43.1±7.8岁,平均病程11.35±3.45月,单节段间盘突出11例,2节段及以上间盘突出者1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①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2】准》,腰痛伴有一侧或两侧下肢痛,椎旁压痛或伴有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60°,CT或MRI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脱出或膨出者。②依从性好,能按临床试验要求遵守治疗规定。③年龄30—60岁,病程大于3月者。④受试者已签知情同意书。
1.3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骨盆牵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照组联合传统腰背肌训练。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20天一疗程治疗,具体操作如下:
骨盆牵引:采用翔宇颈、腰椎多功能牵引床,患者仰卧于牵引床上,胸肋部和骨盆分别固定于牵引床的头部和尾部,屈髋屈膝,纵向间歇牵引,即牵引5min放松1min,重复5次。牵引每日1次,20次为一疗程。牵引重量多为体重的25%--70%,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逐渐调整剂量。
核心稳定性训练:①两点支撑法,患者手膝位四点支撑在床上,交替抬起一侧腿及对侧上肢,10S持续/次,8次/组,2组/日。②仰卧起身法,仰卧,双下肢屈曲,双上肢胸前环抱,上身用力抬起,以双侧肩胛骨下缘不离开床面为宜,不引起腰椎屈曲,10S持续/次,8次/组,2组/日。③仰卧伸髋法,仰卧位双脚置于Swiss球上,双腿控制球并做伸髋动作,使臀部抬离床面,10S持续/次,8次/组,2组/日。④侧卧起身法,侧卧,双下肢屈曲,以肘支撑,用力起身,在上的手指触摸同侧脚踝,10S持续/次,8次/组,2组/日。⑤燕雀飞舞法,俯卧位,双手置于体侧或背后,腰部用力,使头和双下肢同时抬离床面,犹如燕雀飞舞,10S持续/次,8次/组,2组/日。⑥搭桥法,仰卧,肩背部置于Swiss球上,屈膝,双足分开,踏与床上,腰部挺直以保持躯干水平,肩背部在球上移动,10S/次,8次/组,2组/日。
传统腰背肌训练:①屈伸运动:两腿开立,与肩同宽,双手叉腰,做腰部充分的前屈和后伸各5~10次。②旋胯运动:两腿开立,稍宽于肩,双手叉腰,以腰为轴,胯顺时针水平面旋转,再反方向旋转,10~20次。③轮替叩腰:两腿分开,与肩同宽,微弯曲,两臂自然下垂,双手半握拳。先向左转腰,再向右转腰。同时,两臂随腰部的转动前后摆动,交替叩击腰背部,如此连续做30次。④触脚运动:身体直立放松,两腿分开与肩同宽,两臂上举,身体随之后仰,达到最大程度。10S持续/次,随即身体前屈,双手下移,手尽力触及双脚,10S持续/次,然后恢复原来体位。可连续做10~15次。
以上训练均由专业物理治疗师教会患者并督促其认真完成,6月后上门或电话随访。1.4观察指标:
腰椎功能 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腰痛疾患疗效评定系统(Japanese Orthopedic 【3】Association JOA)进行评分,各项功能正常为29分,各项功能丧失为0分。【4】 疼痛程度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无痛为0分,最剧烈疼痛为10分,1-9分为由轻及重逐级提增的疼痛感,由患者自己划出与自己疼痛相匹配的指数。
复发情况 治疗6月后随访,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结果以(X±S)表示,两组样本均数比较,显著性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0.05。两组复发率统计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腰椎功能 治疗前两组患者JO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JO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X±S,n30)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p 观察组 30 15.0±4.6 22.2±5.2 <0.01 对照组 30 14.0±3.5 19.9±4.1 <0.05 p >0.05 <0.01 2.2疼痛程度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X±S,n30)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p 观察组 30 6.37±1.59 2.45±0.057 <0.01 对照组 30 6.35±1.60 4.43±1.06 <0.05 P >0.05 <0.01 2.3复发情况 6月后随访发现:观察组腰腿痛消失,活动不受限制者16例中有2例复发,复发率12.5%。对照组腰腿痛消失,活动不受限者12例中有5例复发,复发率41.67%。观察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病理机制为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纤维环因外力作用破裂,髓核突出,压迫刺激神经根及周围软组织,神经根因机械性压迫致炎性水肿,从而产生腰腿疼痛、麻木、功能障碍等症状【5】。多数患者经正规保守治疗症状可以缓解。骨盆牵引能消除或减轻椎间盘所受的有害应力,使椎间隙增大、后纵韧带紧张对脱出的椎间盘形成一种向前的压力,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相对位置关系,可牵开粘连组织和挛缩的韧带、关节囊,同时牵开狭窄的椎间孔以缓解或消除对神经根的压迫与刺激【6】。可解除肌肉痉挛,利于局部充血、水肿的消退和吸收。骨盆牵引可影响内源性致痛调节系统,使血液中儿茶酚胺、五羟色胺等致痛因子含量减低,减少对血管感受器的刺激,从而减轻疼痛【7】。腰椎间盘突出破坏了脊柱的被动稳定系统,而疼痛引起的活动受限导致主动稳定系统失活【8】。躯干肌对维持脊柱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躯干伸肌力量薄弱是慢性腰痛发生发展的关键【9】。从脊柱稳定性生理学的角度,根据脊柱周围肌肉功能的不同,将附于脊柱的肌肉划分为稳定肌和运动肌两类。稳定肌位于脊柱深部,运动肌位于【10】脊柱周围的表层。核心稳定性训练是针对身体核心肌群进行的稳定、力量、平衡等能力的训练,是近年来康复领域和运动领域的重要治疗手段【11】,传统的腰背肌训练对表层的运动肌训练的较多,却忽视了深层稳定肌的训练,核心力量训练中增加“高度不稳定支撑”的这个“不稳定因素”是其区别传统力量训练的关键。核心力量训练是兼顾稳定肌和运动肌的力量训练。通过训练可以建立强大的核心肌群,尤其是位于深部的椎旁肌群,包括竖脊肌、回旋肌、棘间肌、多裂肌等。这些肌群在运动过程中,可增强躯干肌群的协调性,增加脊柱稳定性,消除椎间盘所受的有害应力,改善神经肌肉的控制能力、有效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率。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其临床疗效有待大样本长期随访结果的证实。
参考文献
【1】王雪强.戴敏辉等.核心稳定性训练用于慢性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_,25(8):756—75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14—215。
【3】蒋可.穴位贴敷联合物理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2_,(8):53--54。
【4】姚卫光.麦晓丹.陈清.视觉模拟疼痛量表在青少年非特异性下腰痛调查中的应用[J].中国学校卫生.202_,31(12):1486.【5】岳寿伟.吴宗耀.腰神经根在神经通道内慢性损伤时的形态学与神经生理学变化[J].颈腰痛杂志,202_,24(3):187—188。
【6】蔡俊通.郑志辉.田山.腰麻下大推拿与加减小活络丹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研究[J].新中医.202_,,45(2):101—103。
【7】刘清林.詹仲锋等.间隙牵引和药物离子导入为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中医骨伤杂志.202_.15(3):38—39。
【8】孙天宝.陈绚.方璐.Mulligan手法联合悬吊训练治疗腰椎间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_.30(8):831-832。
【9】黄雷,李军汉.躯干等速肌力训练与腰腹肌功能锻炼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_.30(11):1150.【10】刁节培.核心稳定性训练浅探.[J]运动杂志.202_.9(26):30 【11】李小金,韩秀兰,成守珍.下肢生物力学矫正联合脊柱区核心肌群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J]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2_.6.(4):236.作者:丁全娃 主治医师 主要从事中医针灸推拿、偏瘫及骨伤的康复 联系方式:电话*** 邮编:810000 邮箱:865371259@qq.com
第五篇:针灸推拿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当中的应用
针灸推拿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当中的应用
一 针灸篇
(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四)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势 二 推拿篇
(一)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
(二)推拿治疗原理(三)推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四)推拿适应症与禁忌症
(五)推拿治疗方法
(六)推拿治疗腰突症的机理认识及存在问题
(七)推拿治疗腰突症的机理新认识
(八)推拿注意事项 一 针灸篇
(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腰痛”、“痹证”范畴。《素问·刺腰痛论篇》中提到:“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又云:“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医学心悟》亦说:“腰痛拘急,牵引腿足”
说明本病可由外伤引起,症状为腰痛合并下肢痛,咳嗽时加重。这与西医所说的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基本相似。《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表明风寒湿邪是“痹证”的病因。而本病究其本为肾气不足,腰府不坚,加之风寒湿邪,跌仆劳损而致气血凝滞,经络痹阻,不通则痛。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年来治法多样,疗效不断提高,是目前较好的保守性治疗方法之一。同时亦应看到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广度与深度都有待发展。为进行深入研究,下列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1)必须确定科学的统一的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使研究和治疗更加规范化。(2)西医根据髓核突出的方向、部位、程度及突破组织之间不同而有不同的分类,诊断时须尽可能包括突出的间隙、方向和病理。同时须写出坐骨神经痛的诊断。中医辨证有气滞血瘀型、寒湿阻滞型、肾虚劳损型之分。根据不同分型,选用相应的针灸疗法从而获得最佳疗效是研究的方向之一。
(3)对临床上证明治疗本病有效的穴位处方与刺灸方法,应用生化、免疫学技术与理论进行研究,阐明其作用规律。(4)建立腰椎间盘突出症动物模型,观察其动态病理过程,以及椎间盘在损伤退变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从细胞因子及其基因表达的调控水平探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理。如何阻止或减缓自体免疫反应的进展,阻断有害因子的刺激、改善局部微血管变化,延缓或阻止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便是研究本项目的主要任务之一。只有明确诊断,审证求因,对症施治,才能起到良效。而深入的生化、免疫学方面的研究可望为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及进一步提高其临床疗效提供客观的实验依据。
(三)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通过整理近几年文献针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临床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针灸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方法中疗效是肯定的,并且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同时,还应建立统一的疗效标准以加强研究深度,并总结出公认的最佳治疗方法或方法组合,最大程度地发挥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势和潜力,以提高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愈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后髓核向后方突出致使相邻组织遭受刺激或压迫而出现一系列的以腰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为主要临床症状,该病好发于20—30岁青壮年,广泛存在于各行各业中,以劳动强度大或长期处于坐立位的人员多见,病因为劳损、负重、不良体位、外伤、脊柱畸形等导致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而诱发椎间盘突出,临床突出节段以L4~5最多,L5~1次之,L3~4最少。按纤维环及厚纵韧带损害的程度可分为3型:膨出型、突出型、脱出型。
突出的腰椎间盘刺激神经根及周围膜囊、静脉丛等导致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无菌性炎症或水肿粘连而出现腰痛、下肢放射痛、下肢感觉异常及运动功能减弱。在治疗上多采取舒筋通络、通经止痛、补益肝肾的治疗原则,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是确切的,本文对近五年有关报道综述如下: 1 单纯针刺治疗
[1]潘小霞以环跳或秩边为主穴治疗;
[2]费兰波以青龙摆尾针法针刺大肠腧、环跳、委中、阳陵泉(患侧)为主治疗; [3]赵允涛采用环跳双针为主治疗腰腿痛,环跳穴宜深刺,在其外下方一寸再进一针,针尖微斜向环跳穴,两针形成一夹角;
[4]吴越以针灸环跳、夹脊穴为主,并采用郑魁山教授白虎摇头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5]卓氏根据突出的部位,直接刺入患侧对应的椎旁点,2~3穴/d,实施“烧山火”手法, 当手法运用到底部时病人产生触电样感觉,向下肢远端放射,渐渐地就会产生从针刺部位循经传递的热感,甚至有全身温热感。1 单纯针刺治疗:
1.1 体针治疗:体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临床有效率治愈率在48%~55%,有效率78%~90%。潘小霞[1]以环跳或秩边为主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上疗法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10次为1个疗程,中间休息3~7天。一般治疗4~6个疗程。结果表明53例病例中临床治愈28例,好转21例,无效4例,临床治愈率52.83%,总有效率92.45%;费兰波[2]以青龙摆尾针法针刺大肠腧、环跳、委中、阳陵泉(患侧)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疼痛量表,视觉模拟量表来评定该患者的疼痛指数积分,并以常规针刺方法作为对照,结果青龙摆尾针刺组治愈10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32%,与对照组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性,并且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疼痛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对疼痛的改善优于对照组;赵允涛[3]采用环跳双针为主治疗腰腿痛,环跳穴宜深刺,在其外下方一寸再进一针,针尖微斜向环跳穴,两针形成一夹角。捻转提插配合,每隔5~10 min行针1次,平补平泻,强度中等,针感迟钝者手法可稍重。一般每日或隔日针刺1次。
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中间休息3天,结果24例中痊愈18例,好转6例,无效0例;吴越[4]以针灸环跳、夹脊穴为主,并采用郑魁山教授白虎摇头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结果经2个疗程治疗,痊愈22例,好转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8%; 宫会爱[5以针刺环跳穴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患者66例,经治疗1个疗程后,66例患者中临床治愈53例;治疗2个疗程后,累计临床治愈62例,好转4例,治愈率达93.93%,总有效率100%;
卓氏[6]根据突出的部位,直接刺入患侧对应的椎旁点,2~3穴/d,实施“烧山火”手法, 当手法运用到底部时病人产生触电样感觉,向下肢远端放射,渐渐地就会产生从针刺部位循经传递的热感,甚至有全身温热感。对照组常规针灸法,治疗1~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治疗组110例,治愈57,显效28,有效21,总有效率96.4%;
对照组55例,治愈21,显效15,有效12,总有效率87.3%。席氏[7]采取阿是穴直刺,其上下左右旁开1寸各深斜刺直达病所,自命名“五虎夺羊”强刺激针法治疗老年人腰脱,对照传统电针治疗,10次为1疗程,观察3个疗程示:“五虎夺羊”针法优于常规针法治疗,并可缩短疗程,治疗后不易复发。
泉氏[8]等应用齐刺治疗腰突症,先针刺腰椎棘突下穴位,直刺0.8~1寸;再针刺两旁夹脊穴,针尖向脊柱方向进针0.8~1.2寸,得气后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1次。60例患者中治愈35例,好转18例,总有效率为88.3%。
1.2 电针治疗:张氏[9]采用夹脊穴深刺加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7例,穴位常规消毒后用0.30 mm×75 mm毫针垂直进针至椎板后,遂改变针尖方向,向上下关节突内侧间隙方向缓进针,待患者产生向下放射感时停止进针,并把针身略上提,然后接电针仪,选择连续波,刺激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留针20min,经治2~3疗程后,治愈101例,好转28例,有效率为77.2%。门间信之[10]对椎间盘突出的坐骨神经痛患者180例,用90 mm、20号针刺入约40~60 mm,进行低频通电1 Hz、15 min针刺环跳穴至足尖有针感后通以低频电流,使其形成神经脉冲,通过MRI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5次以内疼痛消失为有效(156例);治疗后当时无效,连续治疗15次以上疼痛未消失为无效(24例);向诗余[11]以环跳穴齐刺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结果齐刺组有效率97.14%,对照组有效率78.57%,说明齐刺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王占慧[12]采用电针环跳2穴治疗坐骨神经痛54例,结果治愈38例,有效16例。患者疼痛均于治疗1~3次消失。其中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属腰椎间盘突出者1次治疗疼痛消失2例,2次治疗疼痛消失5例,3次治疗疼痛消失3例,共10例。
1.3 穴位注射疗法 :在穴位上注射药物兼有穴位刺激和药物的双重作用,其较常规用药药量少,减轻药物副作用的发生。傅建明[13]观察了腰椎牵引配合同侧环跳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痛的疗效。将以一侧下肢痛为主要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腰椎牵引和同侧环跳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牵引治疗,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痊愈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说明腰椎牵引配合同侧环跳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痛优于单纯腰椎牵引; 郭大平[14]以雪莲针针刺环跳为主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患者384例,并辅以雪莲针针刺承扶、承山、足三里等穴,每5日注射1次,每5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309例,占80.5%,显效73例,无效2例。巨氏[15]在治疗腰突症时,待针刺之后,在夹脊穴以1ml/穴,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同时选2个配穴,治疗后疗效显著。
1.4 其它针法:周氏[16]将1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踝三针、肌肉注射来比林、常规针刺治疗。取穴:踝三针,即根痛1(足阳明胃经外踝高点上4寸)、根痛2(足少阳胆经外踝高点上4寸)、根痛3(足太阳膀胱经外踝高点上4寸)。
治疗后对镇痛起效时间、疗效维持时间、直腿抬高试验进行观察,分别在治疗后第1、12、24、48小时各时点进行疼痛评分,在治疗后第12小时进行综合评价显示:1)踝三针组在镇痛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综合疗效方面及治疗后第1、12、24小时的镇痛评分与两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在第48小时的阵痛评分与两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杨氏[17]运用浮针治疗40例腰突患者,痊愈20例,好转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张氏[18]采用圆利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治愈56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达90%。何氏[19]运用眼针,取患侧眼区穴的膀胱区、肾区、下焦区, 严格消毒后,右手拇、食、中指挟持25 mm长毫针快速小幅度捻转,直刺入穴区0.2~0.3寸,患者得气后留针30 min,其间每隔10 min行针1次加强刺激。出针后休息10min再行腰椎牵引治疗68例,治愈43,好转9,有效率95.6%。
黄移生[20]采用圆利针加环跳齐刺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结果临床治愈: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阳性体征转阴,直腿抬高70°以上,恢复工作35例,占60.3%;好转:症状大部分消失,仍有阳性体征,直腿抬高50°~70°,可从事一般性工作21例,占36.2%;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直腿抬高30°以下2例,占3.5%,总有效率达96.5%; 2 针灸配合其他疗法 :傅建明[21]采用针灸腰夹脊穴、环跳为主,配合牵引推拿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并以国际上公认的功能独立性评测量表(FIM)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表明经过连续3周的治疗后,共有43例患者临床治愈,显效27例,好转10例,无效0例,其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治疗后的FIM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 患者治疗前后的自我料理、转移及运动方面FIM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在括约肌控制、社会交流及社会认知等方面,患者治疗前、后的FIM评分均无明显变化(P>0.05)。
刘氏[22] 以腰夹脊穴为主,按中医辨证取穴,用2寸针垂直皮肤进针后针尖稍向内上方刺入横突下,患者可有明显的胀麻感。然后,剪取长1.5~2 cm的市售药艾条,点燃一端后将其套置于针柄尾部。治疗结果显示温针灸对三型PLID(风寒型、气滞血淤型、肝肾不足型)均有很好的疗效,且温针灸对风寒湿阻型的疗效略好于肝肾不足型;而对肝肾不足型的疗效又略好于气滞血瘀型。总述,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多样,疗效确切,其机理可能是由于针刺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神经根炎症和水肿、松解粘连,改善突出物与神经根的关系,促进神经损伤的修复,增强肌肉的兴奋性,预防和治疗肌肉萎缩
由于针灸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方法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因此有必要建立统一规范的诊断标准、病例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疗效判定标准;总结出公认的最佳治疗方法或方法组合,最大程度地发挥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势和潜力,以提高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率和治愈率沿臀部到大腿后面或外侧及小腿外后侧至足背或足底,个别病人疼痛可始于小腿或外踝。部分病人可因严重的坐骨神经痛而造成跛行。有一部分患者,因其腰部交感神经受刺激而表现出下肢发凉,有的还可出现单侧或双侧下肢水肿。少数患者可表现为下腹部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或发生大小便异常或失禁。
目前该病的治疗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前者虽然在某种程度上短期解决患者的疼痛,但远期疗效并不理想,且有较为严格的适应症。针灸是一种重要的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明显,通过临床观察,该方法具有操作方便、痛苦小、高效、速效之特点,病人易于接受,现就针灸治疗机理与优势作如下介绍。
1、针灸治疗能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腰椎间针灸作用原理:
盘突出症属中医学腰痛范畴,该病主要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及足少阳胆经气血运行失调有关。根据中医经络辨证理论而确定的针灸治疗方案,能疏通三条经脉经气,达到行气、活血、止痛的目的。针灸治疗有活血止痛之功,可使致痛物质———血浆游离5-HT含量显著下降,还可激发机体产生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参与镇痛。早期介入针灸治疗,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动机体积极因素,充分发挥通经止痛、活血化瘀之效,从而取得通则不痛的效果。
2、针灸治疗能直接作用于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增强了韧带的修复能力,起到保护脊椎过度前屈和使脊椎复位的作用,恢复脊椎的力学平衡。且能调整恢复脊柱内外阴阳平衡作用,减轻椎间隙压力,调整肌肉韧带的紧张状态,缓解骶棘肌痉挛,有利于椎间盘的还纳,从而达到治本之目的。
3、针灸治疗能使椎间盘突出的周围微循环改善,血流量增加,促进神经根营养供应,且使组织间隙水肿消除,病变的髓核收缩,致使突出的髓核部分还纳,解除了对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压迫,使长期受压所致的充血、水肿和炎症逐渐改善而得以痊愈。二 推拿篇
(一)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1)放松肌肉,解除粘连:
(2)纠正关节紊乱,整复椎间盘突出:(3)调节机体功能,增强身体素质:(1)放松肌肉,解除粘连: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后,关节囊、韧带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损伤的软组织可发出疼痛信号,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使有关组织处于警觉状态,肌肉收缩、紧张甚至痉挛。其目的是减少肢体活动,避免对损伤部位的牵拉刺激,从而减轻疼痛。若不及时治疗,损伤组织可形成不同程度的粘连、纤维化或瘢痕化,加重肌肉的疼痛、痉挛症状。推拿可加强局部血液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在适当的刺激作用下,提高了局部组织的痛阈;还可将紧张或痉挛的肌肉充分拉长,从而解除其紧张痉挛,促进损伤所引起的血肿、水肿的吸收,解除因炎症形成的粘连,减轻疼痛。(2)纠正关节紊乱,整复椎间盘突出:
这主要是由推拿手法中的被动手法完成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后,多伴随着腰椎小关节的紊乱,有的滑膜嵌顿,有的关节间隙左右不等宽,有的韧带出现错位,这些都需要用被动手法来矫正,如:斜扳法是通过施加于肩、臀部的反向杠杆力牵拉椎间隙,使嵌顿的滑膜滑出,使腰椎小关节复位。后伸扳法可使椎间隙前宽后窄,挤压突出的髓核还纳,促使神经根活动并解除粘连。
牵引可拉大椎间隙,拉直后纵韧带,使椎间隙产生瞬间的负压,继而后纵韧带对突出的椎问盘施加压力,促进椎间盘复位或变位,解除突出的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这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关键。
(3)调节机体功能,增强身体素质: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后期可根据病情辨证为肾虚型、脾虚型。推拿手法可辨证选穴,对证治疗。肾虚型者可在命门、肾俞、志室穴用一指禅推法或擦法;用摩法、揉法、按法施治腹部的关元、气海穴,从而起到培补元气、壮命门之火的作用。脾虚型者先用一指禅推法、摩法、揉法在腹部作顺时针方向治疗,重点在中脘、天枢、气海、关元穴;再用按法、擦法、在背部膀胱经施治,重点在脾俞、胃俞穴,可调整脾胃功能,起到健脾和胃,补中益气的作用。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口脱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及马尾神经而产生的腰腿串痛,即腰痛伴根性坐骨神经痛等症状。运用推拿按摩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需要复杂的设备,不受环境及条件的限制,既安全、经济、可靠,又无副作用
推拿和按摩是通过不同手法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经皮肤渗透到肌肉、筋膜、骨关节、神经、血管、淋巴等组织,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及软组织和骨关节的调整,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从而使肌体功能恢复而达到治疗目的。
推拿和按摩是通过不同手法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经皮肤渗透到肌肉、筋膜、骨关节、神经、血管、淋巴等组织,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及软组织和骨关节的调整,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从而使肌体功能恢复而达到治疗目的。
从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运用各种不同手法技巧的实施,不仅可调节机体平衡及神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皮肤及肌肉弹性,而且还能起到正骨理筋,解痉止痛,滑利关节,松解粘连等作用。坚持按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减轻疼痛,并可达到治愈的目的。
(二)推拿治疗原理
1.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增加盘外压力,使突出物回纳,为纤维环的修复创造有利条件。2.改变突出物的位置,松解粘连,解除或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3.加强局部气血循环,促使受损伤的神经根恢复正常功能。
(1)解除腰臀部肌肉痉挛:患者俯卧。在患者腰部、臀部及下肢用四指腹面用力搓。腰部由内向外,胯部由上向下、臀部由上向下、大腿及小腿外侧由上向下、大腿及小腿内侧由下往上搓大约30分钟,这样使腰部及下肢气血循环加快,从而加快了髓核中水分的吸收,使髓核恢复弹性。
(2)增加椎间盘外压力:患者俯卧。用双手有节奏地按压腰部,尤其是腰椎,然后提拿腰椎,这样可松解腰部肌肉粘连可促使突出物回纳、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
(3)接触腰部寒湿患者俯卧。给患者腰部拔罐,时间为20分钟、再热敷腰部,这样可以排除腰部寒湿。使腰部血液循环加快,营养纤维环。
(4)增强竖脊肌肌肉
患者俯卧。用手掌按压腰部肌肉,并拍打腰部、恢复肌肉活力,使外突回纳。
(5)恢复肠胃功能患者仰卧。用手掌搓揉胃脘,然后按压胃脘及十二指肠和结肠。促使肠胃消化功能恢复正常、减少腰部燥气、增强腰部活力。(三)推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1)有腰部外伤或慢性损伤史。
(2)除腰痛外伴下肢放射痛,呈阵发性加剧。
(3)腰腿疼痛晨起尚可,午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腹压增高息肢疼痛加重。(4)腰椎平坦、侧突、运动受限,骶棘肌痉挛。(5)棘突旁压痛,叩击痛伴患肢放射痛。(6)直腿抬高低于60°,加强试验阳性。
(7)下肢腱反射消弱或消失,皮肤感觉减退和肌力减弱等,病程长者,患肢出现废用性肌肉萎缩。
(8)腰椎X线平片可见腰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等征象。
(9)CT和MRI(磁共振)检查,可明确椎间盘突出的大小、形态、部位和与神经组织的关系。2.鉴别诊断
(1)肿瘤:持续性腰部疼痛,且有夜痛,经对症处理其病痛不能缓解,同时出现消瘦,要高度怀疑本病。腰椎平片,椎管造影,CT,MRI均有助于明确诊断。2.鉴别诊断
(1)肿瘤:持续性腰部疼痛,且有夜痛,经对症处理其病痛不能缓解,同时出现消瘦,要高度怀疑本病。腰椎平片,椎管造影,CT,MRI均有助于明确诊断。(四)推拿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1)初次发病,年龄较轻,病程较短者。(2)病程虽较长,但症状和体征均较轻者。(3)无严格手术指征者。禁忌症
(1)巨大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
(2)患有严重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者或有严重皮肤病者。
(五)推拿治疗方法 推拿常用穴位及部位:
阿是、肾俞、居髎、环跳、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昆仑、解溪等穴,及腰腿部。推拿常用手法:
滚法、按揉法、挤压法、点法、拿法、斜扳法、搓法、擦法,热敷法及腰腿被动运动法。推拿治疗分为患者俯卧位、侧卧位及仰卧位
(手感的培养)
1、俯卧位推拿
1.1俯卧位推拿手法:
在患侧下段胸腰棘突旁至骶骨处,施掌推法。医者立于患者一侧,从胸椎向腰椎至骶骨用双掌由上向下单方向的直线移动1~2分钟,能起到舒筋活血、解痉消炎止痛、增加皮肤弹性的作用。
1.2腰部棘突位双手掌分推法:
医者双手掌根相对,从腰椎棘突部位向两侧推移2~3分钟。使腰肌放松,解除疲劳。
1.3腰部掌揉或双手重迭揉法:
用手掌大鱼际或掌根部分附着于体表部位或穴位上压住皮肤环旋转动5分钟。1.4腰部穴位按压法:
用拇指、手掌或肘尖按压两侧的大肠俞(第四腰椎棘突旁1.5寸处)、气海俞(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腰阳关(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志室(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腰眼(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3~4寸凹陷处)及腰部疼痛部位5分钟。按压用力是垂直的,且由轻到重,直达深部。
1.5拇指点揉所按压过的穴位及疼痛部位:
用拇指罗纹面附着于体表部位或上述穴位上做轻柔缓和的回旋转动。
1.6腰部棘突两侧到髂关节处揉按法:
用掌根或肘尖由上至下环形而有节奏的揉按1~3分钟。1.7腰椎后伸扳法:
医者一手按住患者腰椎部位,另一只手扳住肩部用力向上做扳肩推腰。
1.8腰部拍、滚、捶、击法:
在腰部疼痛部位及附近用虚掌、空心掌、手掌的尺 侧等部位在体表或穴位上进行有节奏的击打、捶叩、拍、劈等。1.9点按下肢穴位:
用拇指或肘尖点按环跳(股骨大粗隆最高点与尾骨尖上2寸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承扶(臀下横纹的中点)、殷门(承扶下6寸)、风市(大腿外侧,直立两手自然下垂中指尖所到之处)、膝阳关(屈膝时位于阳陵泉穴上3寸)、阳陵穴(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委中(窝横纹之中点)、承山(小腿后侧正中)、昆仑(外踝尖与跟腱之中央凹陷处)等穴位。
1.10下肢滚、拿、揉、推法:
在患侧臀部和下肢疼痛部位做揉法、拿法、滚法约3~5分钟,然后用双掌从上向下单向推移4~6次。足部用力牵拉双下肢并突然向下牵抖2~3次。
2、侧卧位推拿手法
2.1患者患侧在上,健侧下肢伸直,患侧下肢屈曲。医者立于患者前面,一手抵住患者肩前部,另一手壁用肘内侧抵住患者臀部,双臂同时配合用力使腰部被动旋转至最大限度后卡住,两臂同时按相反方向用力扳动。
2.2用拇指或肘尖按揉环跳穴、风市穴,由上向下捶、击、拍、打、搓擦大腿外侧。
3、仰卧推拿手法
3.1做髋、膝关节屈曲运动:
医者立于患侧,一手握住患肢踝上部,另一手放在膝盖部位,强力屈膝屈髋至最大限度约1分钟。然后再突然快速拉直下肢。3.2做患侧直腿抬高运动:
医者一手扶患者足后跟另一手扳住膝盖部位,使患肢伸直抬高,向胸腹部位推压1分钟。
3.3屈髋屈膝压腿盘腰:
嘱患者尽量屈髋屈膝,医者一手扶患者双踝上方,一手扶双膝,使髋膝关节尽量屈曲。医者用力下压并旋转腰部1分钟。3.4按压下肢穴位:
用拇指尖按压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揉拨解溪穴(踝关节前横纹中点,两肌腱中间与外踝尖平齐)、涌泉穴(足掌心前方1/3与后2/3交界处)。
3.5在患侧大小腿前外侧自上而下推、滚、拍、捶劈2~3分钟。
(六)推拿治疗腰突症的机理认识及存在问题 1推拿治疗腰突症机理的传统认识
综合文献研究,推拿治疗腰突症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使突出物回纳;减轻椎管内压力的作用;解除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改变神经根与椎间盘的位置关系;松解神经根粘连作用、缓解炎性刺激;调节中枢神经递质和体液、提高痛阈的作用;调节血液动力平衡的作用;恢复脊柱力学平衡的作用[1]。推拿治疗腰突症机理传统认识存在的问题
自从1934 年M ixter 和Barr 首次作腰突症手术以来, 很多学者认为机械性压迫神经根是引起腰腿痛、坐骨神经痛的主要原因。众多学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集中在如何解除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上,并由此推测减压也是推拿治疗的机理之一。有文献报道,推拿手法可通过对突出髓核的还纳、变位破裂、萎缩变性来解除神经根的机械压迫〔3〕。
然而,有研究表明,事实并非如此。胡有谷[1]通过手法治疗前后的CT 和MRI 对比研究发现,椎间盘突出的形态、大小和部位仍同推拿前,从而说明症状缓解的原因并非椎间盘复位。张显崧等[4]通过用腰椎旋转复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前后MRI 结果进行对比测量,结果显示治疗前后突出椎间盘突出的程度无明显差异。表明手法并不能使突出的髓核还纳也不能改变神经根与椎间盘的位置关系。
(七)推拿治疗腰突症的机理新认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多源性卡压的结果,神经轴流是双向性的,上位卡压可影响下位轴流,下位的卡压亦可影响上位的轴流。上位卡压的纠正可改善下位的轴流,而下位卡压的纠正亦可改善上位之轴流〔2〕。笔者认为,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主要是松解周围性卡压点,改善神经上位之轴流,从而使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体征逐渐缓解、乃至消失。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推拿治疗后,复查CT突出大小无改变,而临床症状体征均消失。根据这一理论,推拿从解除继发性卡压入手治疗腰突症,在治疗腰椎间盘突症时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对神经根及坐骨神经易出现卡压的点进行重点松解,既可以节省时间,又能提高疗效。以下对其易卡点作简要论述。临床常见伴随病症 1关节突关节—后支 2椎间孔卡压 3坐骨神经出口 4腓总神经卡压综合症 5踝管综合征 1关节突关节—后支
腰脊神经出椎间孔后分为三支,即脊膜支、前支和后支。后支分出后向后行,经骨纤维孔至横突间肌内侧缘分为后内侧支和后外侧支。后内侧支较细,自后支分出后,绕上关节突的外侧缘,进入乳突和副突之间的骨纤维管,至椎板后面,分布于椎后关节连线内侧方的结构,如棘间肌、多裂肌、黄韧带、椎后关节囊、棘上韧带、棘间韧带等。
腰椎间盘突出后,上下关节突错移可使腰神经后内侧支扭曲、牵拉,椎后关节周围急性炎性刺激及慢性炎症所致的粘连、挛缩可使腰神经后内侧支卡压刺激而产生腰痛。如果累及腰神经后外侧支则可引起腰臀痛。2椎间孔卡压
腰脊神经根离开硬膜到椎间孔外口要经过一骨纤维管道,其包括两个部分,即侧隐窝和由它向前外下方延伸的椎间孔神经管。椎间孔神经管内不仅有神经根、椎间动静脉通过,还存在着由结缔组织构成的一些纤维隔。纤维隔在椎间孔管外口附着于横突根部及横突间韧带,将外口分为上、下二孔,腰神经根由下孔通过。椎间孔外口与神经根的面积看起来似乎悬殊甚大,特别是纵向较横向尤为明显,似有较大的活动空间,但实际上椎间孔外口为钥匙眼形,有效空间很小,加之椎间孔内存在有纤维隔,神经根被固定在一个比较窄小的孔道内,尤其在下位腰椎,纤维隔位置低而坚厚,妨碍了在椎间盘突出时神经根的避让。腰神经根由硬膜囊发出后有硬膜鞘袖包绕,在内侧,鞘袖腹侧有Hofmann 韧带附着于后纵韧带和椎体后骨膜,在外侧,神经根有纤维束带附着在椎间孔的外口〔6〕。由于椎间盘突出、椎间关节错位等均可引起椎间孔狭窄致神经根卡压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3坐骨神经出口
梨状肌大部起于第2-4骶椎前孔侧方的骨盆面上,小部分起地骶髂关节囊的前方、骶棘韧带和骶结节韧带骨盆部分的前面,肌束通过坐骨大孔,向外出骨盆移行成肌腱,略呈水平状抵达臀部,止于股骨大转子尖及其后部,形如梨状,梨状肌将坐骨大孔分隔为两部分,即梨状肌上下孔。
梨状肌上孔有臀上神经及臀上动静脉通过,臀上神经在跨过坐骨大孔之上缘后反折向上支配臀中肌。而梨状肌下孔有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阴部神经及臀下动静脉通过。因此,当梨状肌发生痉挛、变性、增粗时,即可造成梨状肌上下二孔狭窄,进而使上述的神经血管受压并产生反应性神经炎,以致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4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
腓总神经是坐骨神经的一个主要分支,一般在大腿下1/3自坐骨神经分出,而后在月国窝外侧沟内呈小弧线行走,腓总神经外侧为股二头肌腱,前内侧为腓肠肌外侧头,后方为致密的月国筋膜与髂胫束的移行部,腓总神经行走于三者围成的沟内。腓总神经沿股二头肌腱内侧缘行向外下,与股二头肌一起到达腓骨小头处,然后,穿股二头肌与腓肠肌外侧头之间,由腓骨头后面向前下走行,至腓骨颈外侧,紧贴骨膜绕至腓骨颈的前方,经腓肠肌的纤维弓进入腓管,在腓骨颈外侧,有时可以触及腓总神经在骨面上滚动。在入腓管前又分为腓浅神经、腓深神经和膝返神经。此处神经比较固定,少有活动退让余地,在外力作用下,如体外压迫、强迫姿势、劳损等可致腓总神经损伤。5踝管综合征
在踝部内侧有屈肌支持带,屈肌支持带在内踝后下方增厚部分称分裂韧带,它位于内踝与跟骨内侧面之间浅膜之下,起于内踝尖及其后下方,止于跟骨内侧面骨膜,其下缘与足内则深筋膜相连。此韧带为一斜行带状结构,长20—25mm,宽约15—20mm,是小腿后区与足底之间神经、血管、肌腱通道,内充填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各种原因如外伤、炎症畸形等均可导致神经血管受压而出现相应临床表现。
(八)推拿注意事项
1.避免体力劳动、弯腰、和腰部负重。2.卧硬板床,可以用腰围护腰,避免受凉。
3.下床动作不要过猛!应先侧身缓缓起坐,然后再下床。4.坚持腰背肌锻炼。
5.经保守治疗6个月无效者,应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