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写作导练
编辑:玄霄绝艳 识别码:14-943383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11 11:19:1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写作导练

写作导练

怎样抒发爱国情怀

李士霞

从《彩色的翅膀》通过叙事表现边防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中华少年》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我们怎样去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呢?

一、确定一个小的题目,选择一个小的切入口。

“爱国”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凡是与祖国相关的、积极向上而健康的材料,都在这个写作话题范围之内。总有老虎肯天无处下嘴的感觉,那么如何在众多的材料中取舍呢?

将大化小,从一个角度、一个方面下笔,将范围缩小,比如我们可以回顾历史,牢记屈辱;描写祖国的河山;或叙述自己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建设祖国。也可从祖国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写起,抒发自己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而且同一小话题下的事例并不意味着越多越好,选取典型的事例、精当的材料能更好地表现主题和中心思想,该舍就舍,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

二、以小见大来表现。

选择能够表现主题、刻画人物的小事,以小见大,用一滴水来反映太阳的光辉。比如从节约每一滴水,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小事中表达爱国情怀。

三、选择合适的文体。

选择自己的擅长和材料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文体。如表现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可选择记叙文,用具体的叙述和描写就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祖国经济的腾飞、国力的强大,科技的发展,可记叙,可说明,可议论,可用散文去讴歌。对社会现象的深入冷静思考,则非议论莫属。对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期盼,则要在叙事的基础上加以议论。

第二篇:聆听天籁写作导练

写作导练——聆听天籁

如听仙乐耳暂鸣

——“聆听天籁”导写

江苏

徐启根

【文题设计】

大自然每时每刻都在向人们展示它动人魅力,每时每刻都在启迪我们深思。你听,风呼呼 雨沙沙 雷隆隆 小溪潺潺 青蛙呱呱 蜜蜂嗡嗡

花儿开的声音 植物拔节的声音 百鸟昆虫鸣叫的声音……织成美妙的交响乐,使得大自然充满魅力和生气。

不只是自然,生活中、心灵深处也有许多美妙的声音,有的慷慨激昂,有的缠绵悱恻;亦如自然的天籁,似丝弦的低语;飘动着明亮的希望,荡漾着温暖的柔情……

聆听天籁,是亲近自然的方式;聆听天籁,是接受信息的渠道;聆听天籁,是净化心灵的艺术……

谢大光鼎湖山听泉,听出了岁月的流逝,生命的运动,你有过聆听天籁的感受吗,请以“聆听天籁”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思路点拨】

“天籁”一般指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等,文章可以实写:如可写聆听大自然的各种美妙的声音及其感悟;也可以“虚写”,写社会的、生活的、艺术的“天籁”,写听到朗朗的书声、美妙的音乐,真挚温暖的话语、感人的故事、亲切的教诲等带来的审美感受,如《高山流水》空灵、《十面埋伏》激昂、《蓝色的多瑙河》典雅、地方戏剧的独特魅力等。文章重在表达审美享受的过程,重在写出自己的感悟和哲思。对“天籁之音”的感受应该是深刻的,美的感受是有感染力、震撼力的;表现的“天籁之音”不应该是低俗的,不健康的。

滴水之声

江 南

夜深人静的时刻,没有比滴水之声更幽深、更触动听觉的了。滴水之声!可能是你昨晚忘记了拧紧自来水管上的阀门,那使人心绪不宁的回音,搅乱了你的睡眠;也可能是恍然入梦的一场小雨,淅浙沥沥敲打着窗棂„„嘀嗒,嘀嗒,连续不断的水滴。通过空气滑动的声音多么奇妙,仿佛旋转的风铃。滴水之声,让我禁不住放下手中的笔,走出屋外。天空多么幽静呀,那些水珠般悬挂的星子,似乎随时都可能滴落下来,像雨水那样,落在我的头上、手上和眼里,而它们安静的样子,却像在喃喃自语,在树梢和屋脊之上,在飘渺的银河两岸,是一群不安分的,而又相互遥望的鸟儿的眼睛,闪闪眨动。一位远在台岛的诗人说,看,星子们聚集在屋顶汲水呢!滴水之声,让我倾听,如同置身于一眼深井之中,被一汪泉涌的心境湮没,被沉思和回忆的细沙无声地覆盖,又被汩汩的水流冲散,远处的灯火,近处的光线,以及视觉之内的各种事物,都局限在相同的方向。相对于白昼里浮光掠影的景象,寂静,犹如镜中的水银,它是生活的秘密,深藏于事物的内部。一个人在深夜独自深思,说明它与这个世界建立了不同一般的联系。我想起梭罗的一句话:“当你窥望井底的时候,你发现大陆并不是连绵的大陆,而是隔绝的孤岛。”

庭院里那棵秋天的树。再也遮掩不住自己浓重的阴影,它的躯干,它的落叶,它的根系,密布在我的周围。在它的身边,我听到簌簌颤动的风声,和环流全身的水声,我在喘息中畅饮风中的凉意。“为了接近一种寂静,我不得不把钟也给停住”(福斯特),其实我的脚步已经放得很慢,甚至不敢轻易挪动,我的脉动也是这样放慢了速度,几乎每一下跳动,都让我感到强烈、清晰、声音比平常也扩大几倍,比我听见的滴水之声,还要清脆、响亮。仿佛内心深处,安装了传播声音的放大器。让我听见自己的心跳和大地的脉搏相互回应。我听见谁在说,人类的时间是用心跳计算的。

[品评] 短短的《滴水之声》,取材小,笔墨集中,把一种独特的声音写活了。文章先由辨声而想象声音产生的具体情境,接着用星星喻滴水产生联想,表达出滴水之声仿佛来自天籁,再写滴水之声带给人的心灵感受,使灵魂得以升华,最后用滴水之声给人启迪作结,使我们觉得一个富有灵性的水滴在作哲理的演说。滴水之声潜入到我们的心灵深处,把我们从浮嚣的尘世之中牵引出来,让我们细细地品味内心深处的那份孤寂,帮我们反省,思索,升华我们的灵魂,启迪我们的生命,让我们体味到生命的无穷与永恒。

附:

聆听天籁

江苏考生

听雨,是一种享受。

淅淅沥沥的小雨,劈劈啪啪的中雨,哗啦啦的大雨,雨是天生的音乐家,这世界万物都是他的乐器。雨打在玻璃窗上,窗子便清脆地唱起歌来;雨打在翠绿的芭蕉上,芭蕉树便迈着沉闷闷的步伐跳起舞来。诗人们也爱听雨,《春晓》中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李清照睡意未消地吟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李义山更是极爱雨声的,他喜欢“留得残荷听雨声。”

听琴,是一种体验。

我极爱听古筝,坐定筝前抚一曲《渔舟唱晚》总能让我的心宁静起来。手指在琴弦上徘徊,勾、托、抹、颤无不意韵十足。音乐从指间流出,时缓时急,时悲时喜,于是心也体验着悲喜。《香妃泪》中几声“滴泪”琴弦“啪啪”,我的心也像在流泪一般,弹着弹着,我的泪也会滴在琴弦上,砸出悠远的声响。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曲琵琶音,司马春衫湿。音乐里有人生,生命中有音律。听生命,是一种宁静。

从初春的鸟啼,到夏季的鸣蝉,秋日里有寒鸭戏水,冬季里有雪橇狗的长嗥。还有每天清晨打鸣的公鸡,每天傍晚咕咕鸣叫的青蛙。生命的生机与可爱把大自然装点得更加迷人。还有医院里初生婴儿的啼哭,那样的有力,传出好远。一个婴儿的啼哭,可以拯救一个生命,屠格涅夫年轻时,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就在他闭上眼时,听到了旷野中婴儿的哭声,这让他停住了脚步,本向生命的怀抱。

听心灵,是一种美德。

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只给了我们一张嘴巴,就是让我们少说多听——聆听别人的心声,聆听心灵的和鸣。学会了聆听,便少了许多误解;学会了聆听,便少了许多争辩。听一颗真的心灵,我们的心灵也得到了洗涤;听一颗善的心灵,我们的心灵也有了落脚点;听一颗美的心灵,我们的心灵也如鲜花般绽放;听一颗智的心灵,我们的心灵也环绕着智慧的灵光。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皆为听众。世界的音响有千种万种,或许尘世的喧嚣蒙住了你的耳朵,但是你要用心去听。你听,多美!

【评语】本文采用层进的结构,由浅入深地表达了人类在倾听自然、生命和心灵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倾听、感悟水乳交融。结构的整饬,体现了作者思维的严密;拟声词的使用,增加了语言的乐感;唐诗、宋词以及文本内容的加入,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你听,那山里的声音

江苏考生

一连几天的绵绵细雨,夹杂着风的呼啸,秋意忽然间弥漫了整个世界。站在教室,望远山湮没在一片灰蓝色的背景中,想,家门口的那座山头也该是这样的吧!秋雨打在松枝上,顺着斑驳皴裂的枝干一滴一滴,最后渗入泥土。那里,没有雨打屋檐的“啪啪”声,却是“沙沙、沙沙”,轻细而温柔。秋风在松枝间穿梭,枝条舞动着,伴着“呼呼”的音律。这一切的声音在经历了燥热的夏季后,听来凉爽而湿润,如听一只久违而又让人思念的曲子,美丽迷人。

风风雨雨之中,食堂门口出现一个熟悉的身影。“这两天不冷吧?我给你送了几件衣服。听说食堂的菜不好,我杀了个鸡给你带来了。牛奶喝完了吗?我又买了一箱,这一次是你最喜欢喝的那种……”食堂里,顶着一头的水珠,妈妈不停地唠叨着,而我也早已习惯了,不需要做任何回答,此刻只需回归一个小女儿娇憨的本色,细听这连珠炮似的轰炸,溢满了爱。

短暂的相逢就像别离的序幕,为我卸掉一身的物资后,妈妈撑着伞,越走越远,渐渐淡出我的视野,风声“呼呼”,雨声“嗒嗒”,像一首配乐诗,美丽而温馨。

站在校门口,在一片灰蓝色的背景中,想,家门口的那座山头也该是这样的吧!我可以听见从那儿传来的一段对话,“一场秋雨一场凉啊,我还是趁早织毛衣吧!”“为什么不买一件呢?织起来很费时间的,你膀子又经常痛。”“织的暖和,我女儿最怕冷了,又会感冒,一感冒十几天,太难受了。”这段对话讲了一年又一年,我便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过了一年又一年。这是人世间最美的声音,那个被称作“妈妈”的人为这一个称呼付出了我承载不起的辛劳和牵挂,并且还将继续。

几天前读到一篇文章,题目叫《落叶是疲倦了的蝴蝶》,才似乎更明白了些什么。“儿行千里母担忧”是天下的公理,“子欲养而亲不待”却是为人子的在人世间最大的遗憾和痛苦。所幸我明白得还不晚,拨通家里的电话“嘟——嘟——嘟——”,你听,那山里的声音,在这突来的秋声里,更暖、更美。

【简评】本文真切自然,如一缕清新的风吹过阅卷老师的心田。且情景交融,最后“你听,那山里的声音”更体现构思上的亮点。

聆听,天籁之音多美

江苏考生

海伦〃凯勒告诫我们要珍视上帝赐予我们的感官,要努力地运用它们去丰富人生而不可做一个麻木的、将上帝赐予自己的这些礼物视为理所当然的人。

我很庆幸自己不是这样一个麻木的人。而在所有感受大千世界的方式中,最令我着迷的是聆听。

从小,在许多同龄人还不知道这个地球上有一个叫德国的地方时,我便开始聆听贝多芬、海顿、巴赫。当然,那时的自己只是在用情绪体会音乐而不会有太多的思考,但这对于我确是极为重要的,因为这培养了一个人去聆听的兴趣和善于聆听的习惯。

后来,我试图去用文字、图画去诠释甚至代替音乐,但我发现我做不到,有时是因为想不到用什么文字或画面可以表现音乐,有时又是因为同一首乐曲在不同的情境下给人不同甚至是完全不同的感受。于是,我想这也许就是音乐之所以存在的原因之一吧,因为它是不可替代的。所以,音乐和阅读、电影等一同成为了我丰富自己人生的无法替代的方式之一。

是因为《马赛曲》,我开始认识那个激情永不衰竭的法兰西;是因为《蓝色的多瑙河》,我开始了解那个高贵典雅的奥地利;是因为《1812年序曲》,我开始品位大气豪放的俄罗斯……是音乐帮我打开了通往世界各地的门,是音乐让我与远隔重洋的世界有着精神与心灵的联系。

《高山流水》的空灵,让我体会到了古圣贤的淡泊与智慧;《十面埋伏》的急促,让我仿佛置身金戈铁马的古战场;《阳关三叠》让我看到了古人君子之交淡如水背后隐藏的友情的真挚与浓厚香醇……是音乐帮我打开了通往自己民族文化宝库的门,是音乐让我为自己民族的文明而倾倒。

从中世纪的宗教音乐到韩德尔的《弥赛亚》;从海顿的《创世纪》到贝多芬的《庄严弥撒》;从柴科夫斯基的《胡桃夹子》到肖斯塔柯维奇的《第七交响曲》;从爵士乐到蓝调布鲁斯;从猫王到甲壳虫……是音乐打开了通往过去的门,让我看到了各个民族、国家甚至整个世界文化的发展与交融的过程。

事实上,音乐并不只限于这些,音乐无处不在,只不过这取决于你是否善于聆听。春天鸟儿在枝头的吟唱;夏天打在窗户上的雨点;秋天瑟瑟秋风中枝头即将落去的叶子;冬天寒风中缠绕着的枯枝……老人们说的故事是史诗般的歌剧;学校里琅琅读书声是整齐的合唱;恋人的私语是缠绵的提琴二重奏;母亲关切的话语是宁静安详的摇篮曲……

怀着感恩的心去聆听这个世界吧,我们应该感谢上帝赐予我们这样神奇的礼物。当我们用自己善于聆听的耳朵发现了美,告诉身边的人:“你听,天籁之音多美……” 【点评】丰富的音乐知识是本文成功的关键。平时的点滴积累与广泛涉猎是写好作文的基础之一。作者对音乐含义的理解也极具个性化。

小荷初露

聆听天籁

南通考生

当一缕阳光穿过树林,当一粒水珠穿透绿叶,当一丝微风吹过花丛时,大自然的音乐会就拉开了序幕。这里汇集了最悦耳的歌声和最美妙的赞歌。

春天组合首先出场,花仙子当然是主唱。风先生拨动他的琴弦,蜜蜂小姐嗡嗡飞舞,花仙子便展开那动听的歌喉,婉转地吟唱起来。一切安静下来,大家静静地听着,轻轻地和着,陶醉在那美妙的天籁中。天蓝了,风清了,大自然绽开温柔的笑颜。

“昆虫乐队”悄然登场,演奏者各就各位,音乐便缓缓流淌。往日蝉先生那刺耳的尖叫声现在变成了婉转的流水声,配合着蟋蟀优雅的小提琴、蝈蝈略带伤感的萨克斯,缓缓地流淌着。这时,草原上停止了狂风怒吼,唯恐打断了这行云流水般的音乐。世上的一切仿佛停止了呼吸,只有萤火虫在黑暗中闪闪发光,在舞台上迈着灵巧的芭蕾舞步,一会儿上,一会儿下,美丽多姿。“哗……”这个组合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夕阳探出了头,淡淡的金光撒满了舞台。

丰收组合一出现,就像闪电划过长空,打破了静谧的氛围,使整个会场一下子充满了青春活力。阵阵呐喊下,火爆的劲歌环绕耳边,穿着金色服装的麦子在舞台上用最高分贝仰天狂歌,那一声一声欢唱,似乎让大家看到了农民们丰收的喜悦。全场沸腾了,大家都站到了凳子上开始呐喊欢呼。

夜幕降临了,却没有一丝寒意,因为大家的心都还是火热的。

最后一位出场的是以高音出名的冬日先生。他的秘密武器就是自己的独特嗓音,歌声如同北风呼啸般寒冷,忽远忽近,忽大忽小,飘缈的声音随着夜晚的节拍飘到了远方,飘进了人们的心里。

……

大自然是个麦克风,歌唱着心的声音;大自然是个扩音器,传播着音乐的种子;大自然是个播放机,播放着美妙的曲子,大自然是高明的演奏家,演绎着美妙的天籁,大自然是所有音乐之泉的源头,请你和我一起,用心聆听这天籁之音吧!

【点评】:这篇习作用新颖别致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展开想象,抓住四季的景物特征,用四个层次,以音乐会的形式让不同的季节、不同的代表景物登台表演,从而表现出四季的鲜明特点。在语言上多用恰当的比喻,生动优美的词句,再加上排比的句式,着力渲染、铺陈,让大自然的声音如此美妙而真实地呈现在我们的耳边。

第三篇:导学练

“学导练”教学模式初探

一、“学导练”教学模式的提出

学校提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其意为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做到导之有法,当堂有练,练得扎实。

二、“学导练”教学模式的认识

主体自学: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展开自主学习,产生质疑,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形成全学、乐学、善学的主体自我构建的能力。

自学中,学生自己能答、能归纳、能解决的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可要求弄懂所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来,要紧扣课本,通过打标记、划线、批注、摘要、归纳等明确重点,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变一般性的预习为探索性的自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潜力,深入钻研,学会发现、分析、比较、概括、记忆、想象、探索;引导学生把书读懂、读通、读透、读活;注意突出重点、难点,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全面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提高自学能力;启发学生提出疑问,进行思考研究。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质疑,这是“学导练”课堂构建的关键。如果说“学”是学导练的“本”,那么我们可以这样形容,学生的“疑”,又是“学”的“根”。根不深,则枝叶不茂;根不牢,则叶枯枝败而自然。

基本操作程序:

1、出示学习目标。目的:使学生上课就开始明确学习目的,使学生学习有方向。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出示自学提纲。

目的:①.明确自学内容,具体到几页几行,明确内容和范围;②.明确自学方法,告知学生怎么自学,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旧知向新知转换的环节上。各学科可以有不同的方法,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什么方法好,符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科实际,就采用什么方法。这种自学方法的指导会极大地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③.明确自学要求,也就是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3、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目的①围绕目标和自学提纲设计自学,时间适中;②学生自学时,依提纲把会的打对号,有疑问的打问号;③学生自学后带着问题,进行小组交流,体现“兵教兵”,达到人人参与。

对教师的要求:①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自学,提供有效的自学方法;②自学提纲要层次分明,让学生看了之后明确要学什么,怎么学;③学生自学时,教师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重点巡视学困生。

教师导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有导向;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导趣;善于梳理学生的质疑,有导疑;善于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导点;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导情;巧妙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有导法。“导”是“学导练”课堂构建的“链”,学生的“学”是以发现问题为起点,在“练”的过程中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实现。但是,如果忽视了教师的主导,没有“导”这根“链”,真正的“学”和有效的“练”就很难实现了。由于学生的认知不成熟,势必要造成学的盲目与低效。为此“学导练”课堂的构建更需要教师善“导”。做到导之有法,堪当学生的“指导者”“引导者”和“辅导者”。我们要思考于学生、文本之间,更要我们善于发挥“导”的作用,巧妙地“导向”“导思”“导趣”“导读”“导法”“导练”。

一堂课主要要解决什么问题,在课堂的伊始一定要明确下来,给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从上课开始的“引导、综述”,到学生的“质疑”,到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学生的“思”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由此需要我们引导学生深入地“思”,做到“思有所指”“思之深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从一定意义上讲有时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因为兴趣能使学生愿“学”,愿“练”。在“学导练”课堂的构建中,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说是完成了教学任务的一半。读是“学导练“的关键。《语文》、《英语》需要读,《科学》、《品德与生活》需要读,其实《数学》也需要读,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能提高学生做题时的认真程度。在读中有所悟,有所感,有所思。通过教师逐层深入地“导读”,使学生在细读、品读、诵读中实现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在学生自学、完成课堂练习时,我们对每个同学要进行不同的指导,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指导,不断的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基本操作程序:

1、展示点评,师生互动

目的①根据自学提纲中的问题,合理分到组主讲,师生可补充,可点评;②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讲的教师不讲,体现“兵教兵”“兵练兵”;③师生平等,课堂气氛民主、和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充满活力,学生学习激情高。

对教师要求:①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点评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②明确教的方式,教的方式是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即“兵教兵”.对学生没有点评到位的问题必须补充点评,对学生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已经掌握的,坚决不教.2、回顾目标

目的:师生共同回顾本节学习目标,对本节课重点、难点,易错易混处,学生对照目标自查,对没有掌握的地方,再次在小组内由学习伙伴帮助。

对师生要求:学困生存在问题,小组合作解决,组长督查,人人达标,体现“兵教兵”“兵练兵”.当堂训练:就是根据学生的“学”,科学有效地进行“练”,训练不仅要以点代面,做到“精”,还要有趣味性,做到“巧”,更要把握教材难点与重点,做“实”。

“练”是“学导练”课堂构建的“魂”。练,是学生对自己所“疑”的诠释,是教师“导”的结晶,是学生对文本独特体验的“反馈”。练不仅要求学生对课堂所“学”进行回顾,还要求学生对所“学”进行选择与提炼,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导”下进行缜密不失深入的思考,更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满怀激情地表达出来。这里有学生的理解,有学生的表达,这里展现着教师“导”的效果,展现着学生“学”的效果,更反馈着课堂的综合效果。所以教师应该把握好课堂练习的题目,习题应该精选,学生应该精炼。

基本操作程序: 当堂检测

目的:教师根据本节课学习目标、教学内容设计当堂检测,检查学生学习效果,通过巡视,了解哪些同学真正做到了“堂堂清”。

对教师要求:①课堂检测时间不少于15分钟;②检测题目要紧扣学习目标,习题设计要有层次,有梯度,有必做题和选作题或思考题,对学生分层要求;③当堂检测结果就是班级课堂量化评比中的效果积分。

“学导练”一体化:“ 学导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就是学中有导,导中有学,导练结合,更要做到三者一脉相承,力求做到“学导练”一体化。

“学导练”课堂的构建不但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三个阶段,而且还要注意课堂构建的策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模式的提出,目的就是充分地“学”与“练”,真正实现“以生为本”,其策略可以概述为“优化”。“优化”是“学导练”课堂构建的基石。在有限的45分钟,把“练”挤进去,的确需要我们教师思考于学生和教材之间,学会整合,学会优化,充分发挥教师的“导”的作用。首先,优化教学目标,选准突破点。教材是师生交流的媒介。作为教师不仅要整体通晓全册教材,更要把握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不仅要优化、整合教材,选好“突破点”,更要创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还要内化教材,因自己的“个性”而“匠心”地进行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其次,优化教学环节,选准支撑点。“学导练”课堂的构建,应避繁就简。这里的简,不是简单甚至是肤浅,不是从头至尾的平铺分析和无休止的师生对话,力避“疑”的琐碎,“导”的平白,“练”的泛化。而是要讲究设计的短小精悍。在“浓缩”教材中实现“优化”,为“练”留有空间。

课堂模式的构建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引导学生走进课本,不失匠心地使学生深入课本。作为课堂教学主导——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趣”,引发其“读”,促动其“学”,落实其“练”,还要让学生自主动起来,实现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课堂教学,决不是几个学生受益,教师要让所有学生都要参与课堂,在课堂实践中实现学生的“全动”;“学导练”的课堂构建,决不是教师的做秀,更不是学生的表演,而是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学导练”教学模式应注意的事项:

1、以上只是“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事实上,由于学科的不同,既使是同一学科,也因某一课时教材的特点而采用一些变化的形式。也就是说应是动态的,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式。如分两次自学,两次点评、检测,最后当堂训练,可称为“两学两教,当堂训练”;又如,一次性学习,但分两次点评、检测,最后当堂训练,可称为“一学两教,当堂训练”;还有学一点,检测一点,再学一点,再检测一点„„最后当堂训练,可称为“多学多教,当堂训练”。但不管怎么变,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要体现两条线,一条线是充分放手让学生学和练,这是一条明线,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条线是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这是一条暗线,表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只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合格”、“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让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和练的过程,学生必然会学,也必然学得好。

2、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学”和“练”。众所周知,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从“不会”到“学会”最后达到“会学”。学生要具备“会学”的能力,不通过多练,是难以形成的。因此,要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个练的过程,让学生“当堂训练”、“练在课堂”。我们在改革的初期暂时规定:“每堂课教师讲授的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学生练习的时间不低于15分钟”。其目的不是机械的遵循这个时间规定,而在于真正理解新的教学模式的意义,在于能根据“学情”活用、变通、创新教学模式,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和“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自我发现、展示自我,发现和发挥自己的潜力。因此,在教学中,不拘泥于每节课45分钟,教师的“教”只能在多少时间以内,而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灵活把握时间,该长则长,当短则短,抓住教学中的闪光点,灵活组织课堂,不断启迪学生思维,不断激发课堂高潮。这样的课堂,更有利于促进学习者智能的发展。

3、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教要讲究时机,要教在要害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情进行二次备课、三次备课,变课前的预设备课、静态备课、想象备课,为生成备课、动态备课、真实备课。当课堂上出现了学生不能回答或答偏了问题的情况时,教师不是回避,不是立即教、讲、塞,更不是事先的“堵”,而是勇敢地面对,做到引、启、诱、疏。这样的课堂,因学生有问题而精彩,因存在矛盾、冲突而曲折,因教师正确认识和处理了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真问题而富有实效,从而使课堂变为问题的课堂,变为暴露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问题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因“教师的懒而逼出了学生的勤”,因“教师表现的无为而促进了学生内在的有为”,因“教师的充分放权而迫使学生用权”。这样的课堂,师生关系平等,人格独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都得到了真正体现。

4、大额班级教学不利于课改。目前,我们学校都是大额班级教学,这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不利于教师照顾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近两年,我们学校已经开始严格控制班额人数,力争尽快实行小班化教学。如何在大班额情况下组织学生有序开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问题将是我们积极探索的方向。

第四篇:“认识自我”类话题写作导练

“认识自我”类话题写作导练

431612湖北省汉川市韩集中学孙开仁(《创新作文》特约编辑)

[写作话题]

即使不能做大树和鲜花,也要做一株小草,装点一方大地;即使不能做太阳和月亮,也要做一颗流星,划出自己的轨迹;即使不能做伟人和成功者,也要做一个跋涉者,演绎追求的内涵„„在人生之旅上,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轨道,在这个轨道上要绽放无限精彩,只有靠你自己。

请你以“自己的轨道”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写作点拨]

“认识自我”类话题要求学生充分调动生活的积累,引发自己的情感体验。因此,要写好此类话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选材力求真实。只有真实的才是自己的,只有自己的才能有真实的感受。②情感力求动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拨动自己的心弦方能打动人。③角度力求独特。以个性化的视角切入,表达独特感受。

[佳作展示]

自 己 的 轨 迹

湖北汉川市韩集中学《凤凰岭》〉文学社九(7)班

秦天

一道流星划过天际,优美地划出一道孤线。悠远的苍穹火光一闪,而又归于平静。流星的生命的确短暂,然而它的耀眼光芒却深嵌于我的心中。然而,我知道我做不了流星的光耀,做不了„„

——题记

一本发黄的日记本记载着我成长的迷茫,成熟的无奈。

202_年

星期六

四年级

心情:惊愕 早上,妈妈喊我起床,我像一台推土机,极不情愿地钻出被窝,但喜悦之情一下子取代了我的不情愿,原来妈妈要带我去上街。

我跟着妈妈蹦蹦跳跳来到集市上。一看,车来人往,煞是热闹。就在我嚷着买这买那时,一张10元的纸票闯入我的视线,我惊叫起来:“啊!妈妈,地上有10元钱。”妈妈一听,迅速捂住我的嘴,望了望四周,立即勾起腰捡起了钱,小声说道:“来,这10元钱给你买好吃的。”我嘀咕道:“不,老师说过捡东西要交公的„„”妈妈提高嗓音:“那是老师哄小孩的,你这伢儿怎么就这般不明事理。”我愕然了。

感触:拾金不昧怎么会是老师骗我们的呢?那书上不也写着“要做诚实的孩子”。可敬爱的妈妈也不会迷糊我。难道老师讲的,书上说的都不真实?

202_年

星期一

五年级

心情:心酸

今天,我的心情很不好。因为老师骂了我,我也被同学们取笑了。我是班长,今天早上要报告到校人数,同学们排队很不好,我数了几遍都没数清楚。我急得连眼泪都挤出来了,结果,老师当着众人的面奚落了我。事后,他跟我说,你可真傻,数不清楚就算了,何必太过认真,再说你报错了又没有指责。

感触:老师说的是正确的吗?老师平时不是经常教育我们做什么事都要认真吗?是不是我对这枯燥的事情抱太高的热情和耐心呢?

还有一篇日记由于保存不当,已经泛黄。大概讲的是我六年级时,因给一老奶奶让座,结果竟遭同学鄙夷,说我“虚荣”,我困惑了:难道做好人就这么难,难道助人为乐也不受人理解和尊重?于是,我急切盼望迅速长大,因为成熟的季节写满了理解和尊重。

202_年

星期二

初一

心情:激愤

我有些激动,因为爸爸夸我成熟了,然而这份成熟又是如此可耻,令我始料未及。中午,我骑车回家,由于车速过快,撞倒了一位女孩。我本想下车谢罪,可又怕那女孩纠缠不清,听说这年代的女孩嘴巴最硬,于是我迅速逃离现场。

回家后,我将这事告知父亲,本以为他会骂我,然而他却说道:“你做得挺对,免得自找麻烦,看来你长大了。”

感触:我长大了?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成熟?从小盼望长大的我如今却对它充满了恐惧。成熟象征着什么?难道仅仅意味的是圆滑和心灵的麻木。

一颗棱角突兀的石头在小溪中饱受磨炼,最终成为一颗鹅卵石。我不知道我是否会成为一颗这样的石头。然而,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我的轨迹或许是一条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最终走向平庸和堕落。

[点评]

自己沿着正确轨道行进时,却遭到妈妈的糊弄、老师的数落、同学的鄙夷;自己偏离正确轨道行进时,却赢得父亲的赞许。三则事例选材真实而精当,发人深省。小作者感情丰富,惊愕、心酸、激愤之情溢于文字之间。叙事与感触相得益彰,既表达作者真实的感受,又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再加上题记、日记体等外在的包装,使得文章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本文不失为一篇佳作。

模拟评分:48分(满分50分)

[佳作展示]

一颗沙砾的自述

湖北汉川市韩集中学《凤凰岭》〉文学社九(7)班

祁小翠

我是沙族中的成员——沙砾。自古以来,我们沙族的成员都是跟着别人的轨迹前进。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风儿吹吹,沙儿飞飞,风儿吹过天山去,沙儿跟过天山去。这句歌词很清楚地描摹出我们沙砾的轨迹。

自上天造就了我这颗沙砾以来,我便知道今后的人生轨迹。我不想去思考,也不想去抵抗,我只是认识到,风吹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

一天,我照旧在沙地上晒太阳,阳光暖烘烘的,照在身上舒服极了。这时,一阵劲风从山头那边袭卷过来,我被卷了起来,随风飘荡着。

模模糊糊中,我听见了一个声音:“喂,可怜的小家伙,醒醒。”原来是风在呼唤着我,“有什么事吗?”我礼貌地问道。“小家伙,难道你一点儿也不觉得你们沙砾很可怜吗?”风一脸的狡黠。

“可怜?我不明白。”

“生存在世间的万物都有自己的轨道,唯独你们没有,你们永远只能跟在我身后,做我的奴隶。噢,多么可怜的小家伙。”风似乎有点同情。

我被风的话惊醒。“自己的轨道”,这个问题我从没考虑过。

这时风歇了下来,我们也停在了山头。我看着周围的一切,确实万物都有自己的轨迹。鸟儿飞翔在天空,行人行走在地上,鱼儿潜游在水里,他们都有自己的轨迹,然而唯独我没有,我总跟着别人的轨迹前进,我又开始陷入了沉思。

风又吹了过来,我咬紧了牙,闭上了眼,用尽浑身的力气来抵抗,最终我站住了脚跟,我没有被风折服。

我始终坚持按照自己的轨道去生存,决定不再依靠风。这样的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我立在山头,身体也一天天强壮起来,经过风吹雨打之后,我成了一块光滑耀眼的鹅卵石。

一次一群游人经过这儿,将我拾了去,然后摆在纪念馆的橱窗中,我成了一件受保护的纪念品。每当透过橱窗看见游人赞赏的目光,我心里便不由得沾沾自喜起来。

这就是一粒沙砾的人生轨迹。虽然它曾经随风逐流,跟着别人的轨迹走,但最终它还是寻找到自己的轨道,实现了它自己的人生价值。

[点评]

文章视角独特,构思新颖。以童话的形式、拟人化的写法记叙一颗沙砾由嘲笑对象变成受保护的纪念品的过程,显得生动形象。丰富的对话、动作、心理、神态描写让人身临其境。也深受启迪。但沙砾如何坚持按照自己的轨道去生存这一方面内容写得较为简略。

模拟评分:44分(满分50分)

第五篇:导学议练文档

语文“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八年级 语文组 司环萍

年级主任薛老师捧着一颗对语文、对教育的热爱之心,带来了《兑镇初中语文学科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材料,为我们指点迷津,让我们如沐春风。使我对“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有了更加清晰与深刻的认识。那么,如何立足本班的实际情况践行“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谈谈自己在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运用之下自己的点滴收获。

在“导”这一教学实践中,要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用最简练的语言、最短的时间使学生进入到最佳的学习情境,不可喧宾夺主,真正做到合情合理、简洁明快、因文制宜、新颖别致;要全面理解自已所处的地位、作用,正确认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引导、指导的作用。

作为学生,在“学”这一环节中,显得尤为重要。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在实际教学中,要教学生用多种学习方式沉浸文本,带着这些问题去品读语言文字,一一去寻求自己想解决的问题答案。教给了学生学习方法,开放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了,教师也乐在其中。

在“议”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构建自主和谐的探究式课堂模式。在给予学生自主学习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一同交流分享,在交流中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真正做到课堂学习的主人;同时,要注重生生之间的交流探究,让他们在学习中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不仅需要书声琅琅,同时还需要动手练习、动笔积累。在“练”这一环节中,我们要重视基础性练习设计,《语文问题解决导学方案》就是我们课堂基础练习的好伙伴,我们可以边讲读边及时完成练习;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具体学情设计出多梯级的练习,让学生获得自我发展;我们还可把新旧知识放在一起,或把相关的不同知识放在一起而进行的练习,以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我们潜心研究“导学议练”这一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灵活掌握、灵活运用,多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去思考,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到关注学生的“学”,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我要更加努力学习,积极参与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让“导学议练”教学模式思想永远在我的课堂教学中生根、发芽!

写作导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