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邹碧华为什么从不退缩
编辑:深巷幽兰 识别码:14-827556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07 17:15:14 来源:网络

第一篇:邹碧华为什么从不退缩

邹碧华为什么从不退缩

2014年底,邹碧华,这位年仅47岁的上海最高法院副院长因心脏病突发,倒在了上海司法体制改革的征途中。此后半个月间,网上网下,对邹碧华的追忆怀念连绵不绝。有4万余人在网络上献花、点烛,超过10万人参与留言讨论,有关“邹碧华辞世”的新闻3000多篇,相关微博微信10万余条……形成了罕见的“邹碧华现象”。

一个法官的逝去为何能凝聚起如此强大的舆论认同?这固然与其专业学识、人格魅力有关。他那句“为什么我们自己不能成为一根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追问,诠释了他人生的追求和理想。

邹碧华短暂的47年人生和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大时代水乳交融。1984年,邹碧华从江西奉新县城考进北京大学。大学毕业后,邹碧华进入上海高院,有幸碰上了一批肯吃苦、能干事的老法官,他们长期在办案一线,积累了丰富的办案经验,悉心传授给勤奋好学的年轻人。与此同时,上海高院的几任领导皆立足长远选拔人才。1998年至2008年任上海高院院长的滕一龙,制定了两个5年培训计划,跟踪了20个年轻人,邹碧华是其中之一。后来,这批年轻人几乎都成了上海法院系统的中坚。

邹碧华也像海绵一样从前辈们身上吸收营养。这也造就了邹碧华日后的行事风格,凡事讲究理论联系实际,无论是在上海基层法院做院长,力推基层法院管理改革,还是主持设计上海法院司法体制改革方案,他都能够做到让改革“接地气”,“一点一点往前拱着改革”。

邹碧华26年法官生涯,恰逢中国法治建设求新求变年代。百余部法律起草制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被重新写入宪法。中国法治建设经历了否定肯定、再否定再肯定的曲折道路之后,终于开始加速。2000年,受组织委派,邹碧华去美国联邦司法中心担任研究员,回国后先后在上海高院民一庭、民二庭任副庭长、庭长,后到长宁法院任院长,再回上海高院任副院长,这段时期正是司法领域改革不断深入推进时期,从以审判方式改革为主导的司法改革,逐步深入到体制性的司法改革。邹碧华脚踩着中国法治进程的激越鼓点,一路向前。

这样的一个大时代,是一批与邹碧华一样,怀揣理想、执着信念的有为青年们的大时代。他们受益于这个时代,感恩这个时代,同时,又用热情、勇气和梦想,热烈地拥抱、回馈着这个时代。曾经和邹碧华在上海党校同期学习的韩华,是上海市激光研究所所长。韩华理解邹碧华,“我们觉得这个时代给个人提供了非常好的人生机遇,你不抓住它,不努力,都对不起自己。”

2012年4月10日,邹碧华曾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下《我们的慰藉在哪里》的文章,是他阅读英国作家德波顿《哲学的慰藉》的感想。邹碧华写道:书中介绍的另一位哲学家叔本华说,“倘若一个人着眼于整体而非一己之命运,他的行为就会更像一个智者而非一个受难者了。哲人之为哲人,就在于看到了整个人生的全景和限度,因而能够站在整体的高度与一切个别灾难拉开距离,达成和解”。这种情况下,我们所获得的慰藉,才是真正的慰藉。当我们能够以一种理解的宽容的眼光看待世界的时候,我们也就获得了世界的理解和宽容。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邹碧华在任何岗位上都能干得很出色。也不难理解,在司法体制改革过程中,无论遭遇什么样的挫折,面临什么样的障碍,他都从不退缩。因为,邹碧华彻底将人生小年代融入了社会发展的大时代,并在其中找到了个体的价值。如此,才成为了这个时代“自由的舞者”,也赢得了这个时代最真挚的赞美。在外界因他的不幸辞世而痛惜不止之时,又窥视到邹碧华和他周围的法官群体是多么健康向上而富有力量。

第二篇:邹碧娟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心得体会

第三小学:邹碧娟

2017年1月14日,我有幸参加了务川县教育科学技术局组织的“高效课堂”培训,在务川职中由山西省太谷县教研室主任张四保的“做智慧型教师,创建高效课堂”报告会,听了张老师一堂课,胜读十年书,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对课程改革更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基础上,创设“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参与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人人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改变学生从前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摒弃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思想,更加注重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四、把握特点,活用教材。与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相比,新课程对小学

第三篇:退缩的反义词

导语:退缩是指向后退,向后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退缩的反义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退缩

【读音】:[tuì suō]

【释义】:1.向后退;向后缩。2.畏难不前;畏缩。3.退隐;退休。

【反义词】:进展、前进、进取、扩张

退缩造句

1.敌人退缩到几个据点里。

2.他事到临头却退缩了。

3.有的人害怕,退缩了。

4.经济由退缩进入萧条。

5.他看上去好象在退缩。

6.他打算参加过去,但后来临阵退缩了。

7.这会迫使潜在的敌人在挑战面前退缩。

8.那冲向河口的滔滔浪潮也在慢慢地退缩。

9.在这一重任面前,我决不退缩,我欢迎它。

10.他捉住她的两只手,但是,她往后退缩着。

第四篇:退缩?亮剑!

退缩?亮剑!

“面对强大的对手,即使不敌也要亮剑!就算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

李云龙在《亮剑》中如是说,他掷地有声的宣言曾令无数人热血沸腾。而我要说:亮剑精神,不只需要存在硝烟四起的战场上。在现实中,面对难以战胜的困难,我们决不能轻易退缩。要知不可为而为之,毫不犹豫地亮出宝剑。

亮剑,不一定会成功;但如果选择退缩,就永远不会成功。

他,面对天主教会势力的阻挠,面对人们的不解与奚落,毅然选择了亮剑。三艘帆船载着他和他对到达新大陆的执著,经历了无数令人闻之色变的困难,最终到达了大洋彼岸。面对充满未知的大海,或许他也曾绝望过,想要放弃,但他仍然向困难亮出了宝剑。正是这无所畏惧的亮剑精神,这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让哥伦布的姓名永载史册。

她,面对肢体残缺的残酷事实,也毅然选择了亮剑。汶川大地震无情地打碎了她翩跹于舞台的梦想,但却决不言弃,毅然重返练功房,用旧梦的碎片重新融合成新的梦想。若她没有选择对困难亮剑,又怎会有日后残奥会开幕式上万众瞩目的那一刻?正是这无所畏惧的亮剑精神,让李月碎梦重圆,让那个坚强美丽的身影永远印在人们的心中。

确实,亮剑一战,必然存在风险。但在困难面前,我们亮剑,在不可面前,我们为之,虽败犹荣!

项羽知气数已尽而鏖战乌江,虽最终重伤自尽,但其勇烈万古传颂;《老人与海》中,老人明知与鲨鱼争夺猎物并无胜算,但仍就拼死一搏,虽没能保住猎物,但其执著却鼓舞了无数人。虽然败了,但我们为理想奋斗过,我们会获得心灵的充实,我们已用行动告诉世人,面对困难我们亮剑了,我们不是懦夫!“尽吾光也不能主者,其孰能诉之乎?”

此亦似人,此亦似国。哪个国空用退缩赢得了自身的独立,没有哪个民族用放弃换来了自身的富强。七十四年前,中华民族毅然亮剑,把侵略者彻底埋葬在神州大地上;而在当今风云变幻、群雄竞起的国际社会中,永怀亮剑精神,中华民族将再度令神州大地焕发出使世界惊叹的耀眼光芒!

当再次面对难以战胜的困难,我们仍要选择退缩么?

不,亮出我们的剑来!

刘世元

第五篇:我没有退缩

我没有退缩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经历过挫折,一步一步走,脚踏实地,才会成功,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坚持到底,决不退缩,所以我没有遗憾!

从来都没想过自己会学书法,又因为看到表姐写了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让人赞不绝口,妈妈又希望我的字写得工整、漂亮,顺便训练我的定性,所以我便一头栽入书法的课程中。学书法前,我认为它应该像写铅笔字一样轻而易举,没想到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书法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还记得第一天上课时,我连毛笔都握不好,写的字像蚯蚓一般歪歪扭扭的,当时好想放弃不学了,但是在老师耐心的指导,我才稍稍有一个样子,经过老师一笔一画的指导,加上我多次的练习,在运笔中,我渐渐领悟了写毛笔字的的乐趣。不过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遇到许多挫折,曾因为一直写得不好看而有放弃的念头,在妈妈不断的鼓励下,我没有退缩,又振作起来,重新出发,突破了瓶颈,现在写书法已经变成我的休闲活动之一了。

遇到困难也要坚持到底,心平气和的思考,不要退缩,才能想出解决的方法,相信持之以恒,我一定可以得到更多的收获,享受甜美的果实。

平洲中心小学 六一班江俊熙

邹碧华为什么从不退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