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乡村振兴战略下县域生态旅游发展思考
摘要:十九大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表明农村发展问题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在这个战略实施背景下,梳理乡村旅游的相关研究,分析XX县生态旅游的现实条件、现实困境及其发展生态旅游的现实路径,希望能为乡村农业生态发展提供思路。乡村•农业生态旅游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贫困农民摆脱贫困,更能进一步使我国农业健康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向前推进,并为此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生态旅游;XX县;发展研究
1、研究背景及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还对此写进宪法,而乡村农业生态旅游又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发展方向和路径。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通过旅游业来促进发展,不仅生态环保,而且节约资源,可以有效提高农民收益,实现多产业共同发展。想要发展乡村旅游项目,不仅要依赖农村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因素,还要在现有的农家乐和一些乡村旅游体验项目的前提下,积极开发观光农业,以及具有养生、休闲功效的旅游项目,开拓一些具有代表性、可推广性的特殊服务,打造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和特定路线,并建立一个绿色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从而达到有效促进农村农业旅游发展,帮助当地贫困居民脱贫,进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2、XX县发展生态旅游的现实条件
2.1区位优势明显。XX县位于XX市的东北部,地处长江国际旅游黄金水道的上游,是长江经济带中下游和上游的衔接部分;其是陕、渝、川、鄂几个地区的交接地带,南北位置合适,东可到大三峡,南可至张家界,西可达大巴山、黄龙,北可抵西安;与开州、巫溪、四川万源等地区接壤,这些旅游资源都特别有利于特色环线旅游的设计。不仅如此,XX县还是长江库区重要的生态保障,是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这对于XX县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极其有利。
2.2丰富的旅游资源。XX县有着丰富的自然、生物和人文景观,资源主类高达8个,资源亚类有27个,资源基本类型有155个,这足以说明资源种类多。XX县有山脉河流、森林、民俗风情,是观光、游玩和避暑的完美住所,旅游景点也多达20个,其中,国家级旅游景点有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重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巴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同时,九重山也被命名为XX自然风景区,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黄安坝生态旅游度假区被列为XX市“十大旅游项目”和XX市“十大凉爽胜地”。以崖柏为代表的珍稀动植物品种多,有古生物化石、山神漆器、鸡鸣茶、名贵药材、XX县老腊肉、野生菌、海宝玉等极具特色的旅游产品。这些旅游资源为发展XX县生态旅游产业提供了坚实的现实基础。
2.3丰富的文化素养。XX县历史悠久,位于四川、湖北和XX(城市)的交界处,秉承巴蜀文化的传统,并受到三秦文化和楚天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XX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富有乡村气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人民口中广泛流传,已经成为XX人民休闲娱乐和群众文化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歌曲、民间故事、花鼓、舞狮、摇钱树舞蹈、彩船舞、锣鼓、孝子歌等是迄今为止使用最广泛的。XX县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利于XX县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
3、XX县发展生态旅游的现实困境
3.1专业性人才不足,管理机制有漏洞。由于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乡村社会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越来越多的乡村精英人才开始流入城市,导致乡村人才流失严重,出现了乡村人才空心化的现象,农村多为老人和小孩,乡村从业青壮年参与度低下,不能带动其经济发展。且教育投入力度不够,乡村旅游从业者未得到专业系统的培训,文化素质低下,基本的管理机制不完善,这些都是乡村旅游扶贫的困难点。
3.2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薄弱。XX县旅游资源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大巴山森林人家数量不多,且分布参差不齐,乡村旅游的公共设施(公共卫生间、路标牌、休息停靠区、停车场等)设备不完善,道路的路况差,通行困难,乡村道路急需升级,卫生环境没有得到重视,乱扔乱倒现象频繁,缺乏专人规划管理。而且XX县乡村旅游文化不突出,未能形成地方特色,导致旅游定位不准确,没有很好地挖掘出其乡村旅游文化,目前XX县的乡村旅游停留在休憩、打牌、吃农家乐、住农家乐等层面上,这样的乡村旅游不能满足绝大多数游客的精神需求,市场影响力太小,人气聚集困难。因此,如何打造有特色、有文化气息的乡村旅游是XX县乡村旅游值得考虑的问题。
3.3注重利益、忽视保护问题严重。乡村农业生态旅游与一般传统农业、旅游业的发展不同,具有一定特殊性。总的来说,生态旅游可以看作是旅游业和农业的结合体,其在科研、环境保护、教育等方面对旅游观光区管理者和经营者要求更加严格,但因为现阶段的部分负责人对环保认知度很低,从而导致过分注重利益而忽视了生态环保问题,这成为了生态旅游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4、XX县发展生态旅游的现实路径
4.1加大引进专业性人才力度,加快专业性人才建设,完善管理机制。乡村社会结构的变化使乡村精英人才流入城市,导致乡村专业性人才紧缺。而专业性人才是乡村旅游发展壮大的核心关键,所以首要任务是制定多种多样的人才优惠政策,开展对外对内鼓励机制,对外开展人才招聘会,引进更多的专业性人才,对内开展激励培训机构,让乡村精英人才自发自愿地留在乡村;要加快乡村贫困群众转变成专业性人才的建设步伐,定期邀请专家开展旅游扶贫相关知识、技能的职业培训,对XX县的贫困群众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加强其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同时对当地所有的专业性从业工作者进行专家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提高其文化素质水平、专业技能素养、领导管理能力、服务专业水平;要完善健全基本管理机制,制定好相应管理制度,管理分配各个部门的合作运作,相互合作共同发展,加快推进XX县生态旅游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的步伐。
4.2增大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强度,加快其开发建设。XX县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要加大加快XX县品牌特色产品和地区建设,增大XX县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力度,如路标牌、通信、休闲娱乐区、交通、排水、供水供电、公共服务设施(停车场、公共厕所)、社会保障机构(医疗、教育、卫生、治安)等,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要有创新营销新方式,公路边设立广告牌,吸引游客关注,或邀请新闻电视台专题报道播放,扩大XX县的知名度。开发建设必须由政府主导进行,占据市场的先机是生态旅游开发的关键,要有专业人员来规划开发资源项目,合理有序地开展、开设通畅的旅游路线,并对环境资源实行保护政策。
4.3挖掘乡村旅游文化,突出文化特色。特色是旅游产品发展的基石,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生命线。针对XX县生态旅游特色文化不突出的问题,应该挖掘其乡村文化内涵,突出乡村特有的文化,打造乡村文化特色旅游产品,如农耕文化,让其乡村性成为乡村旅游特有的标志。中国的农业文化、乡村文化是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发展最成熟的乡村文明。因此,要挖掘乡村文化,做好传承与保护工作,在保护的基础上加以利用,将其开发成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乡村文化应走向产业化道路,促使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4.4注重利益和保护观念的平衡,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在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时,必须注意利益和保护观念之间的平衡。有必要对游客数量、生态旅游质量和环境承受能力提出要求。这些领域的工作不仅要停留在概念和理论上,还需要建立与生态旅游内容相适应的完整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在这种评价机制中,必须以提高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提高游客满意度为核心指标,同时要考虑到负责经营和保护农业生态风景区的开发商和管理人员的利益。进行持续有效地评价,有效执行环境保护监督措施,减少生态失衡的发生。
4.5增强游客的整体素质,提高其环保意识。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是人与自然之间紧密联系交互的过程。生态系统的循环过程与人的行为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作用。游客是否具有适当的生态和环境意识,是生态农业旅游最终发展的关键。
5、结论
综上所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后,为了实现农业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XX县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其核心战略,并从多个方面入手,实现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同时帮助当地贫困居民脱贫,进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