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台风名称的由来
台风名称的由来
中国大陆提供的名字:龙王,悟空,风神,海神,玉兔,海燕,杜鹃,电母,海马,海棠; 中国香港提供的名字:启德,珊珊,凤凰,欣欣,万宜,玲玲,彩云,婷婷,马鞍,榕树; 中国澳门提供的名字:珍珠,贝碧嘉,黄蜂,莲花,蝴蝶,画眉,岜玛,玛瑙,梅花,珊瑚 序号 英文名 1-1 Damrey 1-2 Haikui 1-3 Kirogi 1-4 Kai-tak 1-5 Tembin 1-6 Bolaven 1-7 Sanba 1-8 Jelawat 1-9 Ewiniar 1-10 Maliksi 1-11 Kaemi 1-12 Prapiroon 1-13 Maria 1-14 Son Tinh 2-1 Bopha 2-2 Wukong 2-3 Sonamu 2-4 Shanshan 2-5 Yagi 2-6 Leepi 2-7 Bebinca 2-8 Rumbia 2-9 Soulik 2-10 Cimaron 2-11 Chebi 2-12 Mangkhut 2-13 Utor 2-14 Trami 3-1 Kong-rey 3-2 Yutu 3-3 Toraji 3-4 Man-yi 3-5 Usagi 中文名 命名国 达维 柬埔寨 海葵 中国 鸿雁 朝鲜 启德 中国香港 天秤 日本 布拉万 老挝 三巴 中国澳门 杰拉华 马来西亚 艾云尼 密克罗尼西亚马力斯 菲律宾 格美 韩国 派比安 泰国 玛莉亚 美国 山神 越南 宝霞 柬埔寨 悟空 中国 清松 朝鲜 珊珊 中国香港 摩羯 日本 丽琵 老挝 贝碧嘉 中国澳门 温比亚 马来西亚 苏力 密克罗尼西亚西马仑 菲律宾 飞燕 韩国 山竹 泰国 尤特 美国 潭美 越南 康妮 柬埔寨 玉兔 中国 桃芝 朝鲜 万宜 中国香港 天兔
日本
意义 大象 一种海洋生物
一种侯鸟,在朝鲜秋来春去 香港旧机场名 天秤星座 高地 澳门建筑名 一种淡水鱼
传统的风暴神(Chuuk语)
澳门牛奶布丁 棕榈树
传统的Pohnpei酋长头衔 菲律宾野牛 燕子
泰国人喜爱的水果 飑线(Marshalese语)一种花
高棉传说中的可爱女孩儿 神话传说中的兔子 朝鲜深山中的一种花 海峡名,现为水库 天兔星座
3-6 Pabuk 3-7 Wutip 3-8 Sepat 3-9 Fitow 3-10 Danas 3-11 Nari 3-12 Vipa 3-13 Francisco 3-14 Lekima 序号 英文名 4-1 Krosa 4-2 Haiyan 4-3 Podul 4-4 Lingling 4-5 Kajiki 4-6 Faxai 4-7 Peipah 4-8 Tapah 4-9 Mitag 4-10 Hagibis 4-11 Noguri 4-12 Ramasoon 4-13 Matmo 4-14 Halong 5-1 Nakri 5-2 Fengshen 5-3 Kalmaegi 5-4 Fung-wong 5-5 Kammuri 5-6 Phanfone 5-7 Vongfong 5-8 Nuri 5-9 Sinlaku 5-10 Hagupit 5-11 Changmi 5-12 Megkhla 5-13 Higos 5-14 Bavi 6-1 Maysak 帕布 老挝 蝴蝶 中国澳门 圣帕 马来西亚 菲特 密克罗尼西亚 丹娜丝 菲律宾 百合 韩国 韦帕 泰国 范斯高 美国 利奇马 越南 中文名 命名国 罗莎 柬埔寨 海燕 中国 杨柳 朝鲜 玲玲 中国香港 剑鱼 日本 法茜 老挝 琵琶 中国澳门 塔巴 马来西亚 米娜 密克罗尼西亚 海贝思 菲律宾 浣熊 韩国 威马逊 泰国 麦德姆 美国 夏浪 越南 娜基莉 柬埔寨 风神 中国 海鸥 朝鲜 凤凰 中国香港 北冕 日本 巴蓬 老挝 黄蜂 中国澳门 鹦鹉 马来西亚 森拉克 密克罗尼西亚 黑格比 菲律宾 蔷薇 韩国 米克拉 泰国 海高斯 美国 巴威 越南 美莎克
柬埔寨
大淡水鱼 一种昆虫 一种淡水鱼
一种美丽芬香的花(Yapese语)经历 一种花 女士名字
男子名(Chamarro语)一种水果 含义 鹤 一种海鸟
一种在城乡均有种植的树 女孩儿名 剑鱼星座 女士名字 一种乐器 一种淡水鱼 女士名字(Yap语)褐雨燕 狗 雷神、
第二篇:台风名称的由来
台风名称的由来
台风“苏拉”还没走,台风“海葵”就追着来。听着这些台风的名字觉得有意思,特地上网查了下这些名字的由来,挺有意思的,跟大家分享下。为什么要给台风命名呢﹖
因一个热带气旋常持续一周以上,在大洋上同时可能出现几个热带气旋,有了名字,就不易混淆。据说,首次给台风命名的是20世纪早期的一个澳大利亚预报员,把热带气旋取名为他不喜欢的政治人物,借此,气象员就可以公开戏称他。你知道热带气旋的名字也可能“退休”吗﹖
一般情况下,事先制定的命名表按顺序年复一年的循环重复使用,但遇到特殊情况,某些名字有可能从名表中“退休”。原来当某个台风造成了特别重大的灾害或人员死伤后,成了公众知名的台风,为了防止它与其他台风同名,便从现行名表中将这个名字删除,以后不再使用。目前参与命名的14个国家及地区,各取了10个名字,每当西北太平洋上有热带低压形成台风,就依当初140个名字的排列顺序依序使用。下面看看中国取的名字吧:
中国大陆提供的名字:龙王,悟空,风神,海神,玉兔,海燕,杜鹃,电母,海马,海棠; 中国香港提供的名字:启德,珊珊,凤凰,欣欣,万宜,玲玲,彩云,婷婷,马鞍,榕树; 中国澳门提供的名字:珍珠,贝碧嘉,黄蜂,莲花,蝴蝶,画眉,岜玛,玛瑙,梅花,珊瑚
有趣的是,目前所使用的西太平洋台风的名称依然很少有灾难的含义,大多具有文雅、和平之意,如茉莉、玫瑰、珍珠、莲花、彩云等等,似乎与台风灾害不大协调。有关专家认为,台风不仅仅会带来狂风骤雨,有时也会造福人类。高温酷暑季节,台风的光临可解除干旱和酷热,因此起个文雅的名字也无妨。不过,台风委员会另有规定,如果某个台风确实犯下滔天大罪,有关成员可以提出换名申请。
序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0 1-11 1-12 1-13 1-14 2-1 2-2 2-3 英文名 Damrey Haikui Kirogi Kai-tak Tembin Bolaven Sanba Jelawat Ewiniar Maliksi Kaemi Prapiroon Maria Son Tinh Bopha Wukong Sonamu 中文名 达维 海葵 鸿雁 启德 天秤 布拉万 三巴 杰拉华 艾云尼 马力斯 格美 派比安 玛莉亚 山神 宝霞 悟空 清松
命名国 柬埔寨 中国 朝鲜 中国香港 日本 老挝 中国澳门 马来西亚 密克罗尼西亚 菲律宾 韩国 泰国 美国 越南 柬埔寨 中国 朝鲜
意义 大象 一种海洋生物
一种侯鸟,在朝鲜秋来春去 香港旧机场名 天秤星座 高地 澳门建筑名 一种淡水鱼
传统的风暴神(Chuuk语)
澳门牛奶布丁 棕榈树
传统的Pohnpei酋长头衔 菲律宾野牛 燕子
泰国人喜爱的水果 飑线(Marshalese语)一种花
高棉传说中的可爱女孩儿 神话传说中的兔子 朝鲜深山中的一种花 海峡名,现为水库 天兔星座 大淡水鱼 一种昆虫 一种淡水鱼
一种美丽芬香的花(Yapese语)经历 一种花 女士名字
男子名(Chamarro语)一种水果 含义 鹤 一种海鸟
一种在城乡均有种植的树 女孩儿名 剑鱼星座 女士名字 一种乐器 一种淡水鱼 女士名字(Yap语)褐雨燕 狗 雷神、
第三篇:豫各县市名称由来
河南省的县名由来久远,自春秋战国至今各代都有产生和演变。市名多由县名而来,是封建帝制灭亡后的近几十年间才兴起的。县市名称的命名与变更,常常受到各个时代人为因素的影响和控制。河南现有127 个县市,从名称产生的先后顺序看:春秋战国4个、秦汉38个、三国至南北朝5个、隋唐五代25个、宋金元12个、明清11个、民国16个、新中国16个。
可以看出,河南县市名称的形成有3个高峰时期,一是封建社会初期的秦汉时期,二是隋唐盛世,三是封建社会消亡后的近现代。从名称的来历、含义和演变看,都是名之有因。或记其物,或志其位,或描其形,或寄其意,或由生产,或因生活,或用方言等。无不与河南的地理、历史、政治、军事、经济、交通等密切相关。本文仅就河南县市名称的命名及其由来、含义作以下探讨。
一、与水有关的命名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自古人们在选择定居地时,首先考虑的是接近水源。河南以水命名的县市有27个。命名的规律如下:
1、因治所与河湖等水体的相对位置,依“水北为阳,水南为阴”的原则命名。治所在河流北岸,以“水北为阳”得名的县市有:
洛阳,在洛水(今洛河)之北。
宜阳,在宜水之北。濮阳,在濮水之北。
舞阳,在舞水(今三里河)北。
汝阳,在北汝河之北。
淮阳,在淮水(今淮河)之北。
泌阳,在泌水(今泌阳河)之北。
汤阴县,得名于县城在汤水之南,“水南名内黄县”。
有些县市由于治所迁移,地理环境已经变化,但名称仍保留至今。
比如,沁阳,得名于原县治(今武陟县沁阳村)在沁河北岸,今沁阳市区却在沁河之南。
荥阳,在秦代置县时,以县城(今郑州市邙山区古荥)在荥泽之北而得名,北魏县治徙大栅城(今市区老城),荥泽已不存在,荥阳一名沿用至今。
2、因位于河流发源地或滨临河川命名。
济源,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县,以地处济水(今济河)之源命名。
栾川县,北宋置,以鸾水(今伊河)源于此,得名鸾川,后“鸾”演为“栾”。
伊川县,因县境地处伊河川地,故名。
洛宁县,隋称永宁县,1914年以地临洛水(今洛河)改称洛宁。
临颍县,西汉因地临颍河设县取名。
淮滨县,1952年得名于地处淮河之滨。
3、因河流流经县境命名。如:
浚县境内有浚水(卫河、淇水合流曰浚水);
淇县境内有淇水(今淇河);
范县境内古有范水;
睢县境内有睢水;
漯河市境内有漯河(沙、澧二河在此汇流形成河湾,内多螺坑,清代称漯河);
淅川境内有淅水;
唐河县境内唐河纵贯;
扶沟县境内有洧水沟;
潢川县境内有小潢河。
二、与山有关的命名
河南因山得名的县市有11个。
1、名称直接使用辖区内的山名:
平顶山市内有平顶山;
鲁山县内有鲁山;
确山县内有确山;
桐柏县内有桐柏山;
方城县内有方城山。
2、取境内山名的一部分:
罗山县名出自境内的小罗山;
光山县名出自境内的浮光山;
中牟县名来自境内的牟山(今已无存);
新密市,西汉置密县,因县境西南有密岵山,县名源此。1995年县改市时,因城区东移取名新密。
3、因山在县市的相对位置:
南阳,因在“南山之南”得名;
嵩县因地处嵩山之西,境内外方山传为嵩山起点,故名。、三、与地形、位置、交通有关的命名
河南地处中原,地形多样,位置重要,交通便利。这种地理形势在一些县市名称的由来及含义中也有所反映。
1、因地形、位置得名:
巩义市,原秦置巩县,因南依嵩山,北临黄河,东有虎牢关,西有黑石关,山河四塞,巩固不拔,故以巩名县,1991 年改市。
陕县,秦置,因这里四面环山,周成王时,周、召二公以陕原为界,分陕而治,故名。
夏邑县,金代改下邑县名而来,下邑因其地势洼下得名。
平舆县,西汉置,传古代这里的挚国人根据地势平坦的特点,造了四轮车,称“舆”,后人称此地为平舆,因而得县名。
鄢陵县,因城在土陵之上,故名。
西峡县,因县治位于“入秦孔道,扼楚咽喉”③的西峡口而得名。
三门峡市名,取自黄河中的峡谷三门峡。
2、因水陆交通得名:
孟津、延津二县,名称均来自黄河渡口。津即渡口。《尚书·禹贡》注,在孟置津,谓之孟津。北宋改酸枣县为延津县,因境内原有黄河渡口延津得名。
通许县,北宋以地邻东京(今开封)通往许昌的大道,取名通许。
四、与地名有关的命名
1、用古政区、古城邑等命名:
河南县市名称,源自古代的国、州、府、城邑、乡等的有21个,其中不少产生的年代久远。
(1)以古国命名:
郑州和新郑,均源于春秋之郑国;
郏县源于郏国;
封丘源于封父国;
郾城源于郾子国;
虞城源于虞国;
项城源于项国;
上蔡和新蔡,均源于蔡国; 息县源于息国;
鄢陵源于鄢国。许昌源于许国。
(2)以古州、府命名:
林州市取名自金代的林州;
禹州市取名自明代的禹州;
孟州市取名自唐代的孟州;
邓州市取名于隋代的邓州;
卫辉市取名自明代的卫辉府。
(3)以古城邑、乡命名:
叶县,汉置,因春秋为叶邑得名。
宁陵县,汉置,战国魏公子无咎封宁陵君在此,秦为宁陵城,故名;
鹿邑县,隋代因境内有春秋陈之鸣鹿邑,更武平县名为鹿邑县;
沈丘县,隋代以位于春秋楚之沈丘邑地,改褒信县为沈丘县;
新乡县,隋代析汲县地置,取境内古代的新中乡之首尾二字命名。
(4)将两政区名称,各取首字命名:
1950年撤销原武县和阳武县,合并后命名原阳县; 1954年撤销兰封县和考城县,合并后命名兰考县;
1974年析舞阳县一部分建钢铁厂,1977年各取首字命名为舞钢区,后改舞钢市。
2.用其他地名命名:
(1)县市名称来自辖地村名:
南召县,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析南阳县北部置县时,以境内的南召店之“南召”为县名;
新县,1947年改经扶县而来,因驻地在新集,故名;
鹤壁市,1957年建市时,以驻地鹤壁村命名;
台前县,1978年设置,因县政丶府驻台前村得名;
义马市,1981年设市,取驻地义马村为市名。
(2)县市名称来自古建
五、与人名有关的命名
1、用姓氏人名命名:
(1)来自人名的有:
尉氏县,秦置,因此地春秋为郑大夫“尉氏”封邑,故以名县;
太康县,隋代以夏启之子太康在此筑城,城东有太康墓,改阳夏县为太康县;
清丰县,据《旧唐书·地理志》载:“以县界有孝子张清丰门阙,魏州田承嗣请为县名;
襄城县,秦置,以春秋时周襄王避乱投郑国居于矱(音 “泛”),后楚灵王在矱西1公里处筑城,取名襄城,县以此为名。
(2)来自姓氏的有:
西华县,西汉置县,因昔为春秋宋华氏之地,此居西,称西华,据此得县名;
焦作市,1945年置,因明代有9户焦姓在此经营煤炭作坊得名
2、因避皇帝讳改名:
开封县,原为秦置启封县,汉司马迁著《史记》时,因避景帝刘启之讳,改启封为开封。
南乐县,五代唐晋王李存勖,因避其祖李国昌之讳,以县治在旧治之南,改昌乐县为南乐县。
内乡县,隋代避文帝杨忠讳(“忠”与“中”同音),改中乡县为内乡县。
信阳市,因宋代避太宗赵匡义之讳,改义阳县为信阳县,后改市。
商水县和商城县,皆因宋代避宣祖赵弘殷讳(殷、商相通),改矲水县为商水县,改殷城县为商城县。
正阳县,因清雍正元年(1723年)避世宗胤祯之讳(“祯”与“真”同音),更名真阳县为正阳县。
六、与历史事迹有关的命名
修武县,秦置,取“武王伐纣、修兵演武于此”之意;
偃师县,汉置,取武王伐纣,于此“息偃戎师”之意,现为偃师市;
武陟县,隋置,“陟”意为兴起,取周武王兴起之意;
获嘉县,因汉武帝刘彻行至汲县新中乡,获南越相吕嘉的首级,以此置县;
遂平县,因唐元和十二年(817 年)唐将李硕平吴元济之乱,收复吴房,敕改吴房县为遂平县;
镇平县,因金正大二年(1225年),境内五朵山农民起义被镇丶压平息,次年设县称镇平;
西平县,汉代以古有西陵亭,当时已平夷,故曰西平;
登封市,由于唐代皇帝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将嵩阳县更名为登封县,1994年改市;
灵宝市,唐天宝元年(742年),因在桃林县南函谷关掘得天宝灵符,遂改桃林县为灵宝县,1993年改市。
七、以良好祝愿和吉祥之词命名
历代统治者为了表达其政权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的愿望,往往在给县市取名时,赋予其祥瑞、祈福、平安之意的词语,以求吉利。如:
许昌县,三国时以魏的业基昌盛于许,将许县更名许昌县;
新野县,西汉置,春秋战国时此地称蒸野,在蒸野新建县,取名新野,有更新之意;
洛宁县,隋代称永宁县,1914年改今名,均寓太平安宁之含义;
永城市,隋代置县,因城屡遭水击而不破,故曰永城,以示祥瑞,1996 年改市;
新安县,含义中也有祈求新的安宁之意;
新县原称经扶县,1947年建县,取“新”字,寓有中丶共新政权建立之意;
固始县,汉代取其“固久之固,当自此始”意置县,以示绵嗣吉祥之意;
社旗县,1965年设立,县城驻赊旗镇,以谐音取“高举社会主义旗帜”意改赊旗为社旗;
巩义市,1991年县改市命名
八、与其他因素有关的命名
以植物命名:
杞县,秦置,因境内古多杞柳得名; 长葛县,隋置,以古代建城邑之始,有葛条附树,故名长葛,1995 年改长葛市。
以政治主张命名:
民权县,1928年设立时,取孙中山倡导的“三民丶主义”之一的“民权”二字作县名;
博爱县,1929年置县时,依据孙中山建国大纲中的“博爱”二字取县名。
以用字读音命名:
辉县市,“辉”字来自境内百泉卫源庙清晖殿的“晖”(晖通辉)字;
郸城县的郸城来自谐音“丹成”,传说春秋时老子在此将“丹”炼成,故名;
商丘市,名称源自上古时这里地应商星,“陶唐氏火正阏伯居商丘”,以命名。
第四篇:安徽省市县名称由来
安徽十六座城市的名字由来
合肥
“合肥”之名始见史书于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合肥”一名的由来,指来自埠湖的施水至合肥后,与逍遥津、金斗河、南淝河渚水相继汇合。南朝宋置南豫州,于旧合肥县地置汝阴县。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改汝阴县为合肥县。从此,合肥之名就固定下来未再改过。
芜湖
芜湖最早见于史籍的地名是“鸠兹”,春秋时期的《左传》上有所记载。鸠兹城多湖塘沼泽地区,湖沼草丛,鸠鸟云集,因此得名。公元前109年即汉武帝元封二年,鸠兹设县,易名芜湖。在鸠兹附近有一大湖因“蓄水不深而生芜藻”,故得名芜湖。
蚌埠
蚌埠,最早见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凤阳县志》,记载:“长淮卫至蚌埠二十公里内,土人取蚌得珠”。蚌埠“古称采珠之地”,又有“真珠滩之说”。
淮南
“淮南”之名最早出现在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夏商时期,淮南属“淮夷”之地,又在淮水(也就是淮河)上游之南,故高祖大封群臣时得名“淮南”。之后淮南的名称历经反复。
马鞍山 原属当涂县地,《元和郡县志》记载当涂县:“以涂山为邑,故以名焉。”1906年起,南山、向山等地相继发现铁矿,矿石集中在马鞍山江岸装船外运。1954年置马鞍山镇,属当涂县。1956年由马鞍山矿区和采石镇设马鞍山市。因西侧沿江有马鞍山,故名。
淮北
淮北,1971年更为现名,以前称作“濉溪”。元和四年(809年)置宿州,1950年析宿县西境置濉溪县,县城设在濉溪口。《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828《凤阳府山川考》:濉溪口“汴水入睢之口”。濉溪县以濉溪而得名。
铜陵
《明一统志》中记载:铜官山“在铜陵县南一十里,又名利国山,有泉源,冬夏不竭,可以浸铁烹铜。旧尝于此置铜官场。”铜陵因铜官山而得名。东汉时期,设置铜官镇,南唐保大九年(951年),改义安县为铜陵县。1958年,撤销县建制,并入铜官山市,改名铜陵市;1972年,恢复铜陵市建制至今。
安庆
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德庆军为安庆军)“作军号名称出现,由“同安郡”和“德庆军”各取一字而命名,含“平安吉庆"意。“安庆”自此得名。今安庆城始建于公元1217年,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1760年至1937年,同时又是安徽省布政使司和安徽省会(皖省省治)所在之地。
黄山 “徽州”一名始于宋。《宋书.地理志》:“宣和三年,改歙州为徽州”,歙州改名“徽州”,是宋朝廷平定方腊后所为。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歙籍桶匠方腊在歙州毗邻的睦州建德军青溪村起兵。“徽”字,据许慎《说文》解,“纠绳也”。徽绳,同徽索,指捆绑囚犯的绳索。因此,平定方腊后,改歙为徽,有对这个“屡反之地”实行束缚、管制之意。
阜阳
阜阳在周代称为胡子国。公元前221年,秦代始置汝阴县,汉属汝南郡。三国魏置阴郡。北魏孝昌四年(公元532年)置颍州,隋设汝阴郡,唐设颍州,宋设顺昌府,元属汝宁府,明属凤阳府。清为颍州府。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颍州更名阜阳。
宿州
公元前683年,宋国借故把宿国“迁于畿内以为附庸”。从此这里便有了“宿”这个地名。唐宪宗元和4年(公元809年),置宿州以守,宿州的建制和名称一直使用到清朝。在1911年开始的中华民国时期至1999年间使用宿县的建制和名称。
滁州
隋开皇九年(589年)“滁州”之名正式出现。此后一千多年基本保持建置。滁州得名,很可能与其境内的母亲河——滁河有关。滁州城古名“涂中”,而滁河古名为“涂水”。继隋朝“南谯州”更名“滁州”后,涂水也在唐朝更名为“滁河”,沿用迄今。
六安 上古时,六安是偃姓皋陶部族活动和聚居地。故六安又称“皋城”。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置六安国,“六安”之名沿袭至今。
宣城
宣州春秋时名爰陵,秦初正式置县。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丹阳郡郡治设在宛陵,今宣州区。晋太康二年(281)析丹阳郡置宣城郡。唐初置宣州,中间一度改称宣城郡,以后复称宣州。
池州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于秋浦地始设池州,州治石城。唐天宝元年(742)改州为郡,原池州地称秋浦郡。唐永泰元年(765)复立池州,唐元和年间(806—820),改池州为池阳郡。
亳州
公元前1600年,商汤建都亳州。上古时,“亳”地属古豫州,成汤为诸侯时即居于此。“亳”当时写作“薄”。《汉书·地理志》有注云:“亳同薄”。《史记》载:“自契至成汤八迁,汤始居亳”。商曾几度迁都,人们将汤所都之地统称为“亳”。北周大象元年(579),因南兖州地处古南亳近临,故“遥取古南亳之名以名州”,改南兖州为亳州,亳州之名始于此。
安徽市县名称由来
安徽简称皖。在我国东南,长江下游。康熙六年(1667年)改江南右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以巡抚驻所安庆府(今安庆市)和所辖徽州府(今歙县)首字命名。清置安徽省。简称皖,本是安庆府的别称,系春秋时皖国和两汉皖县故址而得名。
安庆市
安庆市:在安徽省西南部。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置安庆军。庆元元年(1195年)置安庆府。1949年设安庆市。因安庆军为名。
桐城市:在合肥市南。春秋时为桐国。唐置桐城县。据《太干寰宇记》:桐城县“取桐乡为名。”1996年设市。
宿松县:在安徽省西南。隋开皇十八年(598年)设宿松县。据《太平寰宇记》:宿松县“本汉皖县地,元始中为松兹县,属庐江。晋武平吴,以荆州有松兹县,逐改为宿松县。”一说“宿,旧也;谓系旧日的松兹。”
枞阳县:在合肥市南,地处长江北岸。汉置枞阳县。因古枞阳镇为名。
太湖县:在合肥市西南。南朝宋置太湖左县。齐改太湖县。据《太平寰宇记》:太湖县在“龙山太湖水之侧,因为县名。”
怀宁县:在合肥市南,长江北岸。晋置怀宁县。据《资治通鉴》注:“盖以怀宁蛮左名也”。另据《名胜志》:“晋安帝以永嘉荒乱之后立县,以怀宁兹土也。”
岳西县:在合肥市西南。因县在潜岳之西,故名。
望江县:在安徽省西南。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置望江县。因县临长江,故名。
潜山县:在合肥市西南。元至治三年(1323年)置潜山县。因潜山在县西北,故名。
蚌埠市
蚌埠市:在合肥北。1947年设蚌埠市。据李诚《安徽省各县市名称考释》:“《尚书·禹贡》‘淮夷蠙珠’蠙系蚌的别名,此蚌出珠,淮夷贡之。相传古时曾采蚌取珠于蚌埠。船舶聚集之处曰埠头,亦曰步头,蚌埠旧属凤阳县,称蚌埠集,亦曰蚌步集。”市因蚌埠集而得名。
怀远县:在合肥市北。宋置怀远军及荆山县。据《名胜志》:宋置怀远军,取宋理宗赵昀“荆山为城,义在怀远”一语为军名。元置县。
固镇县:在安徽省北部。北魏太和中置固镇。金称西固镇。1964年设县。以县治所在地固镇为名。
五河县:在安徽省东北边缘。宋置县。以淮、浍、漴、潼、沱五河在此汇流而得名。
亳州市
亳州市:在安徽省西北。后周置毫州。据《续通典》,“遥取古南毫之名以名州”。1912年改县。据《后汉书》:“簿,汤所都”。杜豫曰:“蒙城西北有簿城,中有汤彖”。以古簿地而得名。“簿”与“亳”同音。1986年设市。
利辛县:在安徽省西北部。1964年置利辛县。因县治在利辛集,故名。
涡阳县:在安徽省北部。北魏置涡阳县。据《水经注》:涡水“又东南迳涡阳城北”。可见涡阳在设县之初即在涡水之南。应名涡阴,取名“涡阳”名实不符。
蒙城县:在安徽省北部。唐天宝元年年)置蒙城县。据《太平寰宇记》:“南蒙城、北蒙城并在县北八十里,相去四十步,皆自后魏孝文太和七年为之”。唐因以名县。
池州市
贵池市(贵池区):在合肥市南,长江南岸,五代置贵池县。贵池水在县西而得名。1988年设市。202_年改为贵池区。
东至县:在合肥市西南。地处长江南岸。1959年由东流、至德二县合并,取二县首字为名。
石台县:在合肥市南。梁大同二年置石棣县。据《元和郡县志》:“石埭在县西北一百三十里,有两横石壅江,有如埭焉,因为名”。据《太平寰宇记》:“因贵池原有两小石埭堰溪水,遂以为名。”
青阳县:在安徽省东南部。唐置青阳县。据《元和郡县志》:“以在青山之阳为名”。
滁州市
滁州市:在安徽省东部。隋开皇初置滁州。因滁水为名。1912年改县,1989年设市。明光市:在安徽省东北部。1932年置嘉山县。以境内有嘉山,故名。1994年改设明光市,寓意吉祥。
来安县:在安徽省东北。五代南唐升元二年(938年)改来安县.据《太平寰宇记》:“来安水在县东三里,源出马岑山,东流至来安村为名。”
定远县:在合肥市东北。南朝梁置定远县。据《太平寰宇记》:“梁天监三年,土人祭丰据东城,自魏归。武帝嘉之,改曰丰城,立为定远郡,又改为广安郡定远县。”县之得名以此。
天长市:在安徽省东北缘。唐天宝七年(748年)置天长县。据《太平寰宇记》:“唐玄宗开元中以诞辰为长秋节,逐改为天长县。”《舆地纪胜》:“按《会稽志》云,玄宗初以诞节为千秋节,后改天长地久节。”天长县以天长节为名。1993年设市。
全椒县:地处安徽省东部,滁州市南部。全椒县古名椒邑,西汉始称全椒,有“江淮背腹”、“吴楚冲衢”之称。
凤阳县:地处淮河中游南岸,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家乡。据《明一统志》记载,凤阳因在凤凰山之阳,故名。自洪武七年至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今凤阳县境内为凤阳府治和凤阳、临淮二县地。1992年底,滁州市(地级)成立,凤阳县改属安徽省滁州市。
阜阳市
阜阳市:在安徽省西北部。清置阜阳县。1975年设市。小山为阜,县在山南,故曰阜阳。界首市:在安徽省西北部。1948年设界首市。1953年撤,并置界首县。因西与河南省交界,而安徽省自此始,所以名界首。县因界首集而得名。1989年设市。
临泉县:在安徽省西北。1935年设临泉县。以临颍河支流泉河之上,故名。
颍上县:在安徽省西北。隋大业二年(606年)设颖上县。据《太平寰宇记》:“以地枕颖水上游为名。”
阜南县:在安徽省西部。1950年由阜阳县南部地区析置阜南县,因在阜阳之南,故名。
太和县:在安徽省西北。金章宗泰和年间改陈留县为泰和县,以年号命名。元改为太和县。
合肥市
合肥市:在安徽省中部。汉置合肥县。应劭曰:夏水出城文东南,至此与淮合,故曰合肥。郦道元云:按水派别无合注之理,“盖夏水暴长,施合于肥,故曰合肥。”据《通鉴地理通释》:淮水与肥水合,故曰合肥。案《尔雅》:“归异出同为肥。”谓所出同所归异也,肥水出县西南,紫蓬山、施水在县东,夏肥水亦名西肥河,在风台县西北。1949年设市。
长丰县:在合肥市北。1964年置长丰县,因此县大部分原系寿县东部地区,历史上曾是寿县的长丰乡,故名。
肥东县:在合肥市东部。1949年以原合肥县东部地区置肥东县。因在合肥之东,故名。
肥西县:在合肥市西南。1948年析合肥县地置肥西县,因位于合肥之西而得名。
庐江县:在合肥市南。隋置庐江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庐江盖因旧郡而名。”
巢湖市:在合肥市东南。唐置巢县。因古巢国为名。1983年改为巢湖市,因巢湖得名。
淮北市
淮北市:在安徽北部,1971年改濉溪市为淮北市。因地处淮河北,与淮南相对,故名。
濉溪县:在安徽北部。1950年置濉溪县,以濉溪而得名。淮南市
淮南市:在安徽省中北部。1951年设淮南市。因在淮河南岸,故名。
凤台县:在安徽西北部,清雍正11年(1733年)设县。据《凤台县志》:“以县北之凤凰山,名县曰风台。”据《清一统志》:凤凰台“在寿州城南门之左,相传尝有凤凰至,因名”。
黄山市
黄山市:在合肥市东南。唐天宝年间设太平县。1983年改黄山市,因在黄山之北,故名。1987年屯溪市并入,市府迁驻屯溪。据《方舆胜览》:黄山“在太平县南三十里。旧经:黄帝栖真之地。”
休宁县:在合肥市南。东汉末置休阳县。晋改海宁县。隋改休宁县。休宁,乃合休阳、海宁为名。
歙县:在合肥市东南。秦置歙县。据《旧唐书·地理志》:“县南有歙浦,因为名。”《新安志》:“或曰歙者翕也,谓山水翕聚也”。因境内高山环抱,峰峦起伏,河流纵横,萦回曲折,故以为名。
祁门县:在合肥市南。唐永泰二年(766年)置祁门县。据《续文献通考》:唐永泰初,方清伪置阊门县,后因其垒置县,以其县东北有祁山,西南有阊门,乃合名祁门。”
黟县:在安徽省合肥市东南。秦置黟县。据《水经注》:“浙江又北历黟山。县居山之阳,故县氏之。”据《清史稿》:“县以黟山名,即今黄山也。”
六安市
六安市:在安徽省西部,奉置六县。西汉置六安国,东汉置六安县。以古六国为名。六安之名始于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置六安国,历史悠久。因舜封陶于皋,故后世称六安为皋城。1979年设市。
寿县:在合肥市西北。战国时为寿春邑,秦置寿春县。晋武帝时以避郑后讳改为寿阳县。隋开皇九年(589年)置寿州。1912年改寿县。一说据《新唐书》:“郑、汴,陈、蔡、颖为寿星分”。因系寿星分野,故曰寿县。一说到“长寿”意命名。
霍山县:在合肥市西南。南朝梁置霍州,又置岳安县。隋改岳安县为霍山县。按《安徽通志》:霍山在“霍山县西北五里,县以此名”。按,霍山“在县西北”误。据《读史方舆纪要》:霍山在“县南五里,本名天柱山,亦曰南岳山,又名衡山。”
霍邱县:在安徽省西部。南朝梁置霍邱戌。隋开皇十九年(599年)置霍邱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志云:周成王时,霍叔迁于此,县因以名。”
舒城县:在合肥市西南。春秋时为群舒地,汉置龙舒县。唐改舒城县,据《旧唐书·地理志》:“取古龙舒县为名。”
金寨县:在合肥市西。1949年设金寨县,以县治金家寨为名。
马鞍山市
马鞍山市:在安徽省东缘。1956年设市,因西侧沿江有马鞍山,故名。
当涂县:在安徽省东部,长江南岸。本汉县,属九江郡,故城在今蚌埠市西郊涂山。据《元和郡县志》:“以涂山为邑,故以名焉。”晋成帝时,以江北当涂流民纷纷渡江南下,乃于江南侨立当涂县。隋移今治,沿用侨置县名。
含山县:在安徽省合肥市东。唐武德六年置含山县。据《清一统志》:含山“在含山县西三十里,崔嵬雄峻,群山列峙,势若吞食。唐因以名县。”
和县:在安徽省东部,长江西岸。北齐天保六年(555年)置和州,明置和县。据《舆地纪胜》:“北齐图霸功,拥正阳侯渊明以归,王僧辩来迎,会于兹地,二国协和,故更名为和州”。
宿州市
宿州市:在安徽省北部。唐置宿州。据《史记》:“殇公秋立,封孙文子林父于宿。”据《元和郡县志》:宿州“取古宿国为名”。1979年设市。
宿县(埇桥区):在安徽省北部。1912年设县。因宿州得名。州因古国为名。
萧县:在合肥市北。春秋时为萧国地。秦置萧县。以古萧国为名。泗县:在安徽省东北部。北周设泗州。因洒水得名。1912年改泗县。
砀山县:在安徽省北端。秦置砀县,隋置砀山县。据《水经注》:“应劭曰,县有砀山,山在东,出文石。秦立砀郡,盖取山之名也。”
灵壁县:在安徽省合肥市北。宋元祐元二年(938年)以零璧镇置零壁县。据《名胜志》:“以县产磐石,珍之如壁,故名。”宋政和七年(1117年)改为灵壁县。
铜陵市
铜陵市、县:在安徽中南部。南唐保大九年(951年)置铜陵县。因铜官山为名。1956年设铜官山市,1958年改铜陵市。说因县境有山产铜,故名铜陵。
芜湖市
芜湖市、县:在合肥东南。汉初置芜湖县。1949年设芜湖市。据《太平寰宇记》:芜湖:“在芜湖侧,以其地卑,蓄水泞深,而生芜藻,故曰芜湖,因此名县。”
南陵县:在安徽东南。晋置南陵戍,南朝梁置南陵县。南陵,本汉县名,在关中,属京兆尹。东晋侨置于江南。隋统一后,沿用侨置县名。
繁昌县:在合肥东南。东晋侨置繁昌县于此。县因繁阳亭而得名。无为县:在合肥市东南。宋淳化初年建无为军,熙宁三年(1070年)置无为县。据《太平寰宇记》:“无为军本庐州巢县之无为镇,曹操征孙权,筑城于此。攻吴无功,因号无为”。
宣城市
宣州市(宣州区):在合肥市东南。晋置宣城郡。隋置宣城县,为宣州治。1987年改为宣州市。202_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宣城地区和县级宣州市,设立地级宣城市。
广德县:在合肥市东南。东汉中平二年(185年)置广德县。据《旧唐书·地理志》:“至德二年九月,(绥安县)改为广德,以县界广德故城为名”。
宁国县:在合肥市东南。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置宁国县。取安宁定国之意。
郎溪县:在合肥市东南。1914年置郎溪县。据《桐川志》:“建平县前有郎溪,以居民郎姓得名。其地为郎埠镇。”“郎埠”,又作“郎步”。
泾县:在合肥市东南。汉置泾县。据《后汉书·明帝纪》:泾县“有泾水,出芜湖,因水立名。”
旌德县:在合肥市东南。唐永泰中置旌德县。据《元和郡县志》:旌德县“本太平之地,以县界阔远,永泰初‘土贼’王方据险作叛,诏讨平之,奏分太平置旌德县”。据《太平寰宇记》:“冀其邑人从此被化,故以旌德为县名。”
绩溪县:在合肥市东南。唐大历元年(766年)置绩溪县。据《元和郡县志》:“此县北有乳溪,与徽溪相去一里,并流离而复合,有如绩焉,因以为名。”
第五篇:元素名称的由来
元素名称的由来
1.氢,H(Hydrogenium, [En]Hydrogen),即形成水的元素,由希腊语Ydor(意思是水,演变为拉丁语就是Hydra)和Gennao(我产生)构成。
2.氦,He(Helium),这是从日光光谱中发现的元素,所以用希腊语Helios(太阳)命名。
3.锂,Li(Lithium),因从叶石中发现而得名,希腊语Lithos意思是石头。4.铍,Be(Beryllium),因从绿宝石(Beryl)中发现而得名。
5.硼,B(Borum, [En]Boron),得名于硼砂,硼砂的拉丁语是Boron,因为它可以熔融金属,阿拉伯语Boron的意思是焊接。
6.碳,C(Carboneum, [En]Carbon),古代就已发现,得名于炭(Carbon)。
7.氮,N(Nitrogenium, [En]Nitrogen),即形成硝石的元素,由希腊语Nitron(意思是硝石,演变为拉丁语就是Nitre)得名,后缀-gen参见氢(1)。
8.氧,O(Oxygenium, [En]Oxygen),即形成酸的元素,希腊语Oxys(酸),后缀-gen参见氢(1)。
9.氟,F(Fluorum, [En]Fluorine),得名于萤石(拉丁语Fluor,原意是熔剂),化学成分是氟化钙。
10.氖,Ne(Neon),来自希腊语Neon(新的)。
11.钠,Na(Natrium),英语为Sodium,因电解苏打(Soda,化学成分是碳酸钠)制得而得名。拉丁语Natrium意思也是苏打。
12.镁,Mg(Magnesium),得名于苦土(Magnesia,希腊一个盛产苦土的地方)。
13.铝,Al(Aluminium),得名于明矾(拉丁语Alumen,原意是具有收敛性的矾),化学成分是硫酸铝钾。
14.硅,Si(Silicium, [En]Silicon),得名于石英玻璃(Silex)。15.磷,P(Phosphorus),因会发出冷光而得名,由希腊语Phos(光)和Phoros(带来)构成。
16.硫,S(Sulfur),古代就已发现,因其晶体程黄色而得名(梵语Sulvere,意思是鲜黄色)。
17.氯,Cl(Chlorum, [En]Chlorine),以氯气的颜色绿色而得名,希腊语Chloros 意思是绿色。
18.氩,Ar(Argon),来自希腊语Argon(懒惰)。
19.钾,K(Kalium),英语为Potassium,因电解木灰碱(Potash,化学成分是碳酸钾)制得而得名。拉丁语Kalium意思也是木灰碱。
20.钙,Ca(Calcium),得名于石灰(Calx)。
21.钪,Sc(Scandium),因其发现者是瑞典人,为纪念他的祖国(Scandinavia,斯堪的纳维亚)而得名。
22.钛,Ti(Titanium),以希腊神话人物Titan命名。
23.钒,V(Vanadium),以北欧女神Vanadis命名。
24.铬,Cr(Chromium),因其化合物具有多种颜色而得名,希腊语Chroma意
/ 7
思是“美丽的颜色”。
25.锰,Mn(Manganum, [En]Manganese),因该矿产的产地Manganesia(位于土耳其)
而得名。
26.铁,Fe(Ferrum),古代就已发现,英语为Iron(从Iren演变过来),德语为Eisen。
27.钴,Co(Cobaltum, [En]Cobalt),意思是“地下小魔”(德语Kabalt),因为它能使玻璃变成蓝色。
28.镍,Ni(Niccolum, [En]Nickel),意思是“骗人的小鬼”(德语为Nickle),因为它和钴(27)有同样的性质,能使玻璃变成绿色。
29.铜,Cu(Cuprum, [En]Copper),古代就已发现,因首次从塞浦路斯岛(Aes Cyprium)获得该金属而得名。
30.锌,Zn(Zincum, [En]Zinc),古代就已发现,名称起源尚不清楚,可能来自德语Zinke(穗状或锯齿状物)。
31.镓,Ga(Gallium),因其发现者是法国人,为纪念他的祖国(Gallo,高卢,法国的古称)而得名。
32.锗,Ge(Germanium),因其发现者是德国人,为纪念他的祖国(German,日耳曼,一般就指德国)而得名。
33.砷,As(Arsenicum, [En]Arsenic),希腊语是Arsenikon。关于它的词源,一种说法是出自Arsen(Arsen,意思是强烈),因为砒霜(砷的氧化物)是一种烈性毒药;另一种说法是由波斯语Az-Zarnikh(雌黄,Az是阴性冠词,Zar意思是黄金)演变而来。
34.硒,Se(Selenium),意思是月亮的元素(Selene,希腊神话中的月亮女神)。
35.溴,Br(Bromum, [En]Bromine),因恶臭的特性而得名,希腊语Bromos意思是恶臭。
36.氪,Kr(Krypton),来自希腊语Krypton(隐藏)。
37.铷,Rb(Rubidium),因其光谱是红色(Rubidus,拉丁语深红色)而得名。
38.锶,Sr(Strontium),据说这种元素来自于苏格兰的Strontian铅矿,所以得名Strontia(锶土)。
39.钇,Y(Yttrium),因钇土原产于瑞典的Ytterby而得名。
40.锆,Zr(Zirconium),得名于锆矿(Zircon),阿拉伯语意思是朱砂,波斯语意思是金色。
41.铌,Nb(Niobium),旧称Cb(Columbium,钶),因首先在北美的钶矿石中发现这种元素,而以哥伦布(Columbus)的名字命名。后来从钶矿中分离出钽(73),才真正得到该元素,遂用Tantalus的女儿Niobe命名之。
42.钼,Mo(Molybdaenum, [En]Molybdenum),其硫化物和石墨一样都是黑色矿物,德语通称为Molybdon,由此得名。
43.锝,Tc(Technetium),它是人造元素,所以用希腊语Technetos(人工制造)。
/ 7
44.钌,Ru(Ruthenium),因其发现者是两名俄国化学家,为纪念他们的祖国(Russi a,俄罗斯)而得名。
45.铑,Rh(Rhodium),因其化合物呈玫瑰红色而得名,希腊语Rodon意思是玫瑰花。
46.钯,Pd(Palladium),为纪念不久前发现的武女星Pallas而得名。
47.银,Ag(Argentum),古代就已发现,来源于希腊语Argyros(词头Argos意思是光泽或白色)来的,英语为Silver。
48.镉,Cd(Cadmium),得名于水锌矿Calamine,希腊语是Cadmein(可能是以希腊神话人物Cadmus命名的)。
49.铟,In(Indium),因其光谱是靛蓝色(Indigo)而得名。
50.锡,Sn(Stannum),古代就已发现,原意是坚硬,因为铜被掺入锡后会得到更加坚硬的青铜,英语为Tin。
51.锑,Sb(Stibium),古代就已发现,英语为Antimony,词头Anti-意思是反对,词尾是从Monk(僧侣)变化而来的,传说辉锑矿可以治疗僧侣的常见病癞病,但是很多僧侣服用后病情反而恶化,故被认为是僧侣的客星。
52.碲,Te(Tellurium),按照同族元素硒(34)的命名方法,称其为地球的元素(Tel lus,罗马神话中的大地女神特勒斯)。
53.碘,I(Iodum, [En]Iodine),以碘的颜色紫色而得名,希腊语Iodhs意思是紫色。
54.氙,Xe(Xenon),来自希腊语Xenon(奇异)。
55.铯,Cs(Cesium),因其光谱是蓝色(Caesius,拉丁语天蓝色)而得名。
56.钡,Ba(Barium),来源于重晶石(Baryta),因该矿石产于意大利的博罗尼亚(Bologna)而得名。
57.镧,La(Lanthanum),因其隐藏在稀土中而得名,希腊语Lanthanein意思是隐藏。
58.铈,Ce(Cerium),为纪念第一颗刚发现的小行星Ceres(罗马神话中谷类的女神)的发现而得名。
59.镨,Pr(Praseodymium),来自镨土(Praseodymia),是由希腊语Pratos(葱绿)和Didymos(孪晶)构成的,意思是绿色的孪晶。
60.钕,Nd(Neodymium),来自钕土(Neodymia),意思是新的孪晶,参见氖(10)和镨(59)。
61.钷,Pm(Promethium),得名于希腊神话人物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
62.钐,Sm(Samrium),得名于钐土(Samaria),是俄国矿物学家В.Е.Самарский(V.E.Samarskii)发现的。
63.铓,Eu(Europium),用来纪念欧洲(Europa)。
64.钆,Gd(Gadolinium),得名于钆土(Gadoina),为了纪念芬兰化学家加多林(J.Gadolin),他发现了第一个稀土元素钇(39)。
65.铽,Tb(Terbium),得名于瑞典的Ytterby,参见钇(39)。
/ 7
66.镝,Dy(Dysprosium),得名于希腊语Dysprositos,意思是难以获得的。
67.钬,Ho(Holmium),因其发现者是瑞典人,为纪念他的故乡斯德哥尔摩(Stockholm)而得名。
68.铒,Er(Erbium),得名于瑞典的Ytterby,参见钇(39)。
69.铥,Tm(Thulium),因其发现者是瑞典人,就以斯堪的纳维亚的古名Thule(北极的陆地)命名。
70.镱,Yb(Ytterbium),得名于瑞典的Ytterby,参见钇(39)。
71.镥,Lu(Lutetium),其发现者是法国人,为纪念他的故乡巴黎(Lutetia,巴黎的旧称)而得名。
72.铪,Hf(Hafnium),因其发现者在哥本哈根(Kobenhavn,也称Hafnia)取得的成就而得名。
73.钽,Ta(Tantalum),因其不被酸腐蚀的性质而和希腊神话中宙斯之子Tantalus(因受罚而浸在水中,但不能吸收水分)相提并论。
74.钨,W(Wolframium),得名于德国的黑钨矿(Wolframite),所以德语称其为Wolfram。其英语名称Tungsten原意是重石,主要成分是钨酸钙。
75.铼,Re(Rhenium),为纪念莱茵河(Rhine)而得名。
76.锇,Os(Osmium),因其化合物带有臭味而得名,希腊语Osme意思是臭味。
77.铱,Ir(Iridium),因其化合物呈彩色而得名,希腊语Iris意思是虹。
78.铂,Pt(Platinum),得名于Platina Del Pinto的金属,当铂的价值未被发现时,它常被奸商掺在黄金中。
79.金,Au(Aurum),古代就已发现,英语为Gold。
80.汞,Hg(Hydrargyrum),是由拉丁语Hydra(水)和Argyrum(银)组成的,参见氢(1)和银(47)。英语为Mercury,是罗马神话中众神的信使,说明该金属有流动性,古代就已发现。
81.铊,Tl(Thallium),因其光谱是绿色而得名(Thallium,拉丁语绿枝的意思)。
82.铅,Pb(Plumbum),原指铅(Plumbum Nigrum,黑铅)和锡(Plumbum Album,白铅),古代就已发现。英语为Lead,原意为领导,可能逐步引申为导线和铅锤。
83.铋,Bi(Bismuthum, [En]Bismuth),是从德语Wismut(可能得名于白色金属,或是褐铁矿石)翻译过来的。
84.针,Po(Polonium),这是居里夫人为纪念她的祖国波兰(拉丁语为Polonia)而起的名字。
85.砹,At(Astatium, [En]Astatine),来自希腊语Astatos,意思是不稳定。
86.氡,Rn(Radon),也称镭射气,这是由镭(88)衰变而来的元素,后缀-on表示惰性气体。
87.钫,Fr(Francium),因发现者是法国人,为纪念自己的祖国(France,法兰西)而命名。
88.镭,Ra(Radium),意思是射线(Radiation)的给予者。
/ 7
89.锕,Ac(Actinum),因为放射性衰变而得名,Active是活动的意思。
90.钍,Th(Thorium),以北欧神话中的雷神(Thor)命名。
91.镤,Pa(Protactinium),意思是原始的(前缀Proto-)锕(Actinum),因为镤可以衰变为锕(89)。
92.铀,U(Uranium),为纪念不久前发现的天王星(Uranus,希腊神话人物)而得名。
93.镎,Np(Neptunium),按照铀(92)的命名方法,用海王星(Neptune,罗马神话中的海神)命名。
94.钚,Pu(Plutonium),按照铀(92)和镎(93)的命名方法,用冥王星(Pluto,冥王)命名。
95.镅,Am(Americium),因发现者是美国人,为纪念他的国家(America,美洲)而得名。
96.锔,Cm(Curium),以纪念法籍波兰科学家居里夫人(Marie Curie, 1867-1934),她发现了针(84)和镭(88),是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97.锫,Bk(Berkelium),因该元素发现于伯克利大学(Berkeley)而得名。
98.锎,Cf(Californium),得名于发现该元素的伯克利大学的所在地加利福尼亚(C alifornia)。
99.锿,Es(Einsteinium),以纪念犹太裔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他创立了相对论,是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100.镄,Fm(Fermium),以纪念美籍意大利核物理学家费米(Enrico Fermi),他是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101.钔,Md(Mendelevium),以纪念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Д.И.Менделеев, D.I.Mendeleev),他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102.锘,No(Nobelium),以纪念瑞典化学家诺贝尔(Alfred Bernard Nobel),他被誉为炸药之父,是诺贝尔奖的创立者。
103.铹,Lr(Lawrencium),以纪念美国核物理学家劳伦斯(Ernest Orlando Lawrence),他是193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103号以后的元素都根据原子序号命名。数字 0 1 2 3 4 5 6 7 8 9 字头 Nil Un Bi Tri Quad Pent Hex Sept Oct Enn
104.Unq(Unnilquadium),也称Rf(Rutherfordium),以纪念英国核物理学家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他获得过1909年诺贝尔化学奖,还发现了原子核和质子(获奖后的贡献)。
105.Unp(Unnilpentium),过去称Ha(Hahnium),以纪念犹太裔德国核物理学家哈恩(Otto Harn),他发现了铀原子的核裂变反应,是1944年诺贝尔化学奖奖获得者,现在称Db(Dubnium),是以莫斯科杜布纳(Dubna)核研究中心命名的。
106.Unh(Unnilhexium),也称Sg(Seaborgium),以纪念美国核物理学家西伯格
/ 7
(Glenn Theodore Sea-borg, 1912-1999),他发现了镎(93),是195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107.Uns(Unnilseptium),也称Bh(Bohrium),以纪念丹麦物理学家玻尔(NielsHenrik David Bohr, 1885-1962),他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108.Uno(Unniloctium),也称Hs(Hassium),该原子由德国达姆施塔特(Darmstardt)重离子研究中心获得,用该实验室的所在地黑森州(Hessen)命名。
109.Une(Unnilenntium),也称Mt(Meitnerium),以纪念犹太裔瑞典核物理学家麦特纳(Lise Meitner, 1878-1968),他和哈恩(参见第105号元素)共同发现了铀原子的核裂变反应。
104.钅卢 Unq(Unnilquadium),也称Rf(Rutherfordium),以纪念英国核物理学家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他获得过1909年诺贝尔化学奖,还发现了原子核和质子(获奖后的贡献)。
105.钅杜 Unp(Unnilpentium),过去称Ha(Hahnium),以纪念犹太裔德国核物理学家哈恩(Otto Harn),他发现了铀原子的核裂变反应,是1944年诺贝尔化学奖奖获得者,现在称Db(Dubnium),是以莫斯科杜布纳(Dubna)核研究中心命名的。
106.钅喜 Unh(Unnilhexium),也称Sg(Seaborgium),以纪念美国核物理学家西伯格(Glenn Theodore Sea-borg, 1912-1999),他发现了镎(93),是195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107.钅波 Uns(Unnilseptium),也称Bh(Bohrium),以纪念丹麦物理学家玻尔(Niels Henrik David Bohr, 1885-1962),他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108.钅黑 Uno(Unniloctium),也称Hs(Hassium),该原子由德国达姆施塔特(Darmstardt)重离子研究中心获得,用该实验室的所在地黑森州(Hessen)命名。
109.钅麦 Une(Unnilenntium),也称Mt(Meitnerium),以纪念犹太裔瑞典核物理学家麦特纳(Lise Meitner, 1878-1968),他和哈恩(参见第105号元素)共同发现了铀原子的核裂变反应。
109号以后的元素不再用科学家的名字命名。(呵呵,可是后面还是有了伦琴哥白尼)
110元素“钅达” 鐽的旧称是Ununnilium,也即1-1-0-ium,乃系根据IUPAC的系统化命名规则而命名。这个规则消除了新元素发现者对新元素拥有的命名权而引起的争议。202_年8月,IUPAC才正式将Ununnilium命名为Darmstadtium,以纪念发现这元素的GSI所在地达姆施塔特(Darmstadt)(但其实GSI位于达姆施塔特以北的一个叫Wixhausen的小区)。此外,由于110也是德国报警时所拨的号码,110又有另外一个外号叫policium(警察元素)。
111号“钅仑” 元素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202_年颁布第111号化学元素符号为Rg,名称为roentgenium。命名理据是为纪念发现X射线(亦
/ 7
称“伦琴射线”)的科学家Wilhelm Conrad Roentgen。全国科技名词委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第111号化学元素的中文定名草案:读音为lún;字形采用“钅仑”。
112号“鎶?”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202_年2月19日宣布,第112号化学元素已获正式名称“Copernicium”,相应元素符号为“Cn”,以纪念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NicolausCopernicus)。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又添新成员。新元素原子质量约为氢原子质量的277倍,是得到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正式承认的最重的元素。/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