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中国近代史材料解析题精解(5篇)
编辑:静谧旋律 识别码:14-822166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03 17:26:47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中国近代史材料解析题精解

中国近代史材料解析题精解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李鸿璋奏折:“窃自同治元年(1862年)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外洋枪炮,设局铸开花炮弹,以资攻剿,甚为得力。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仿造洋机器制作以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

引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2近日财用极绌,人所共知。„„现在厂漕课税正供之外,添出厘金、捐输上款。百万罗掘,仍不足用。捐输所得无几,流弊甚大;而内地厘金,又为半税所绌。如铜铁、羽呢、洋布等类,皆关民生日用,洋船转运迅捷,输纳又仅半税,于是奸民包揽冒编,大宗货物皆免厘金,因税则载在和约,无可议加,以至彼此轻重悬殊,商民交困,从爵渊鱼之喻,何堪设想!丁日昌拟设厂造耕织机器,曾国藩与臣叠奏开煤铁各矿,试办招商轮船,皆为内地开拓生计起见,盖既不能禁洋货之不来,又不能禁华民之不用。英国呢布运至中国,每岁售银三千余万,又铜铁铅锡售银数百万,于中国女红臣作之利,妨夺不少。曷若亦设机器自为制造,船铁路自为转运。但命名货物精华与彼相埒,彼物来自重洋,势不能与内地自产者比较,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不独有利厘饷也。„„臣迫于直之南境磁州山中议开煤铁,饬津、沪机器局委员购洋器、雇洋匠,以资倡导,因为铸造军器要需,亦欲渐开风气以利民用也。„„若南省滨江近海等能设法开办,船械制造所用煤铁,无庸向外洋购运,榷其余利,并可养船、练兵,此军国之大利也。

李鸿璋《筹议海防折》(1874年)

请回答:

(1)材料1、2体现出李鸿章的相同之处是什么?不同之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2)概括材料2并指出李鸿章创办民用企业主要是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不能摘抄原文),你如何评价? 【解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和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根据材料中出现的时间(1862年、1874年)和人物(李鸿章、丁日昌、曾国藩)和“仿造洋机器”、“试办招商轮船”等可以判断出是有关洋务运动的史事,那么应该联系教科书中的洋务运动的叙述,包括洋务运动的时间、人物、内容、评价等。第一问从材料1、2中体现出李鸿章奏折中的相同之处,可以看出他无论是创办军事工业还是民用工业都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西方机器、创办近代化的企业。材料1讲的是创办军事工业,材料2则奏请发展民用工业以辅佐军事工业,原因是军事工业发展面临资金困难等。第二问李鸿章创办民用企业基于哪些方面考虑,从材料2中可以概括出来。至于“你如何评价?”其实也可以联系教科书中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注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的观点加以评述。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南宋)赵汝适《诸番志》流求国条谓:“泉有海岛曰澎湖,隶晋江县。”„„公元1711年,泉州知州汪大猷在那里建造了房屋两百间,派水军长期驻守。„„公元1290年前,元政府在澎湖设立巡检司,“以周岁办盐课中统钱钞一十锭二十五两,另无科差。”

陈碧笙《台湾地方史》

材料2(166年)四月二十六日,(郑)成功命使者以书告曰:“„„然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珍宝)不急之物,悉听而归。执事(荷兰殖民军统帅)不听,可揭红旗请战,余亦立马经观,毋游而不决也。生殆之权,在余掌握中,见机而作,不俟终日,唯执事图之。”

连横《台湾通史》卷1《开辟纪》

材料3 台湾人民听说清政府割让台湾给日本的消息后,悲痛欲绝,写了声讨卖国贼李鸿璋的檄文,贴于彰化县署前:“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有赋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刑(兵)部尚书孙毓汶也,吏部侍朗徐用仪也。„„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海外二百余年戴天不二之台湾,列祖列宗深仁厚泽不使一夫失所之台湾,全输之倭奴!„„我台民父母妻子,田庐坟墓,生理家产,身家性命,非丧于倭奴之手,实丧于贼臣李鸿璋、孙毓汶、徐用仪之手也。”

《中日战争》第6册

材料4 德黑兰会议前,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于11月2日至26日在开罗举行会议,签署了《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期间,苏联政府对《宣言》也表示同意。《开罗宣言》于12月1日德黑兰会议结束时公布于世,庄严宣告,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州、台湾、彭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了大陆与台湾的什么关系?

(2)分析材料2和材料3,指出反映了什么共同的现象?(3)材料4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4)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解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提炼等多种能力,就台湾这一热点问题设问,引导学生注目历史,折射现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设问一要求从材料1答出大陆与台湾有什么关系,从“„„隶晋江县”、“元政府在澎湖设立巡检司”说明台湾在历史上隶属大陆,元政府在台湾正式建立行政机构,进行有效管辖。设问二就材料2、3概括出反映的共同现象,则是考查学生的分析、对比、概括能力。材料2郑成功正告荷兰殖民者“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要求荷兰殖民者撤出台湾,否则兵戎相见。材料3台湾人民得到割台湾于倭奴的消息痛不欲生,反映了无论是爱国将领还是台湾人民都把台湾看成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反对外敌侵占台湾。设问三就材料4反映出什么实质问题,材料4反映二战期间世界主要大国发表《开罗宣言》,庄严宣告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满洲、台湾、澎湖”等地归还中国,说明国际社会公认中国对台湾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设问四要求综合上述四则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也就是从四则材料中隐含的对台湾问题的认识,即从主权、台湾与大陆关系、国际认同等角度作结论。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通州)产之棉,力耕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于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下走(我)寸心不死,„„今厂工已毕,纱机已开,凡我共事之人,既各任一事以专责成。

摘自张謇《大生纱厂厂约》

材料2 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指农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唯择一、二大宗实业,„„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而确有关于社会农、工、商之进者,酌量财力,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兴趣,余悉听民办。謇对于官业之主张,至扩张民业之方针,则当此各业幼稚之时,舍助长外,别无他策。

摘自张謇《宣言就部任时之政策》(1913年10月)材料3 中国内地风气尚未尽开,资本又不充裕,试问舍世界各国经济互助,有何别法?互助之道无他,即合各国之利病共同,视线一致者,集一银公司,棉铁为主要,„„凡有一地一矿一事视为可经营者,„„详确其预算,等差其年度,支配其用数,程序其设施,检核其成绩,而又势以平等资本,公开昭布其条件,而互输产品保公司之利,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如是十五年小效,三十年大效,可以预言。

摘自《张季子九录?实业录》卷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说明张謇兴办实业的主要动机。

(2)根据材料2、3说明为发展中国幼稚的民族工业,张謇提出的重要经济主张和政策。

(3)根据材料2简说张謇在哪一个政府中担任重要职务?以上思想主张说明了什么? 【解题分析】

根据引注上的时间和人物可以作出时空判断:是几则关于20世纪初实业救国思潮下办企业的史料。设问一要求根据材料1说明张謇兴办实业的主要动机,可以回忆课文中对张謇的介绍,他是辛亥革命后最有名的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而当时中国社会的两大思潮是“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根据材料1张謇办厂“为中国利源计”可以得出他办厂的动机为实业救国。设问二要求根据材料2、3说明为发展中国幼稚的民族工业,张謇提出的重要经济主张和政策。回忆教科书也可以得知张謇认为办实业要“听之民办”、“棉铁主义”等,如果从材料中剔除无效信息,提炼有效信息,如“官业„„概行停罢”,“扩张民业之方针”等可以看出张謇主张停办“官业”,发展民办实业。根据材料3可以知道张謇经济主张的核心内容。根据“中国内地„„资本又不充裕„„舍各国经济互助,有何别法?”等语,说明主张引进外资发展中国内地经济,但必须“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设问三据材料2判断张謇在哪一个政府中担任重要职务,可根据引注标明的时间(1913年10月)可以判断为在北洋政府中任要职。“以上思想说明了什么?”根据张謇主张“实业救国”、“维护主权”等,说明他是一位爱国的民族资本家。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中国留学生在日本横滨出版的杂志《开智录》发表„„文章(认为)“压之愈力,则起之愈骤,自然之理。故北部山东、直隶之人民,日唱外人之侮我,上天亦代为不平,当联络民气,共竭腕力,顺天之命,尽人之责,幸则杜绝列强,不幸亦振起国民排外之思想,此义和团之所由作也。”

材料2(孙中山)认为,在义和团的排外主义中表现了“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以上材料均摘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有何共同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的观点进行评论。(本设问旨在考查独立思考能力。不论持何种看法,只要有理有据,均同等评分。)【解题分析】

此题的评分有较强的开放性特征,注重思维的创新与求异,答案不必拘泥于一种,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只要提出言之成理的看法,均同等评分。此种形式考虑到学生思维的多维性,对教学无疑会产生良好的影响。设问一要求归纳出两则材料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有何共同之处,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比较、提炼等多种能力。也可以回忆教科书上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同时注意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加以评论,可得知两则材料既指出其有“盲目排外”的一面,又肯定其有反侵略的民族精神和勇气。设问二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的观点进行评论。可以是肯定上述材料观点,也可以是否定,也可以肯定正确之处,又指出不足之处。无论作何种评论,都要结合义和团运动历史背景、斗争目标、历史意义、局限性等角度,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我们对袁世凯有很友好的感情和敬意,我们希望看到,作为革命的一个结果,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能够与各国公正交往,„„使在中国建立起来的贸易获得进展。这样一个政府将得到我们能够提供的一切外交上的支持。摘自《英国外交部长格雷致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的电报》

材料2 在一座已辟为条约口岸的城市,行政管理权一旦由清政府手中转入革命军手中,所征收的税款有被用来支持起义军政府的军事行动或满足其他紧急需求的严重危险,„„作为一项临时措施,必须扣留该项收入,听候海关总税务司或领事团的命令。

摘自《英国公使朱尔典致英国外交部长格雷的信》

材料3 各国分遣部队共有45门野战炮和60门机关炮,„„他们驻在天津起了稳定形势的作用。

摘自《英国公使馆陆军武官韦乐沛中校的报告》

材料4 本国政府在继承采取它迄今所采取的绝对中立态度的同时,认为有责任正式地呼吁双方代表注意,需要尽快达成一项旨在结束目前冲突的协议。

摘自《六国领事分别递交给南北议和代表的同文照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指出当时英国政府对华政策的中心是什么?

(2)材料2所说的“临时措施”的实质是什么?

(3)材料3所说的“稳定形势的作用”,其目的是什么?

(4)材料4中表达了各国一致的态度怎样?

(5)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历史问题? 【解题分析】

此题的时空判断较为容易。不难看出这是几则关于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篡夺革命胜利果实导致辛亥革命失败的史料。设问一要求根据材料1指出英国政府对华政策的中心是什么?根据“„„对袁世凯很友好„„使在中国建立起来的贸易获得进展„„”等语,可以看出英国要保护和扩大在华的经济、政治特权,扶植新的代理人。设问二要求就材料2所说的“临时措施”的实质是什么?从材料2中得知的“临时措施”是指截留海关关税,以防落入革命党人手中,实质是要从经济上扼杀革命的发展。设问三就材料3所说的“稳定形势作用”,其目的是什么?从材料中不难看出列强以武力威胁来干涉中国革命,目的是保护列强在华利益。设问四就材料4中表达了各国一致的态度怎样?列强以“中立”为幌子,干涉中国内政,制止革命进一步发展,对革命党人施加压力。设问五要求概括出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历史问题,难度加大,要求提高到理论的层面,对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的后果和革命的任务的双重性作出说明。

2.(1)相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西方机器,创办近代企业。

不同:由创办军事工业,发展到创办民用企业。

原因:军事工业发展中面临资金等困难以及对西方认识的加深。(2)一是不平等条约规定了对外国商品的低税率,便利了外国商品在中国的倾销,冲击中国传统手工业,导致政府各种税收减少。“财用极绌”。

二是应利用中国的地利,自己创办工矿企业,与洋货争夺市场。“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

三是主要目的是满足军事工业所需经费的资源等。

评价:有进步性,有利于抵制外国经济实力扩张,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但未从根本上触及封建生产关系且对外国侵略势力也有依赖性,所以不能使中国真正富强。

3.①在南宋时台湾与大陆就有了隶属关系。元朝时中央政府在台湾正式建立行政机构,进行管辖,台湾正式归属中央。②无论是爱国将领还是台湾人民都把台湾看做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反对外敌对台湾的侵占。③反映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④台湾的主权属于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不但被历史所证明,而且也为世界所公认。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有深厚的骨肉情义。

4.(1)主要动机是实业救国。(2)材料2、3中主张:基本停办“官业”(官办商业),大力发展民办实业。引进外资,成立合资公司。(3)在尊重中国主权的条件下,引进外资,发展中国经济,特别是内地经济。(4)据材料2,张謇在北洋军阀政府里任要职。说明张謇是中国近代的爱国的民族资本家。

5.(1)共同之处:都指出义和团的“排外主义”,都肯定其反帝的民族精神和勇气。(2)评论:第一种观点。在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义和团举起反帝斗争的旗帜,是爱国的。它虽然失败,但打击了清朝统治,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精神。材料既指出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的局限性,又肯定其历史作用,评价是公允和客观的。

第二种观点。在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义和团虽举起反帝旗帜,但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反映了农民阶级笼统的排外性及对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模糊认识。义和团运动未能挽救民族危亡,也未能阻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上述材料过高评价了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地位,没有揭示农民的阶级局恨性。其评价不够客观,不合乎实际。

第三种观点。在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打击了清朝统治,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精神,是爱国的。但它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反映了农民阶级笼统的排外性及对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模糊认识。上述材料肯定了义和团反帝爱国精神,但未能从根本上揭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评价既有合理之处,又有不足之处。

6.(1)保护和扩大英国在华的经济、政治特权。(2)截留关税,从经济上制止革命的发展。(3)以武力威胁,保护列强在华利益。(4)干涉中国内政,制止革命进一步发展,对湖北军政府施加压力。(5)帝国主义干涉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第二篇:中国近代史材料解析题精解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1831年刑部奏称:“现今直省地方,俱有食鸦片烟之人,而各衙门尤甚,约计督抚以下,文武衙门上下人等,绝无食鸦片烟者,甚属寥寥。”

《鸦片战争》资料

材料2 1840年1月18日,澳门新闻报纸报道:“议定规银每箱若干,这些规银,系与总督衙门,以及水路文武官员。唯口所得最多„„或在船上来取,或在省城交收,然亦有将鸦片准折,每次自一箱以至一百五十箱为止,却无定数。

《鸦片战争》资料

材料3 “中国人在道义上抵制的直接后果是英国人腐蚀中国当局、海关职员和一般的官员。渗透了天朝的整个官僚体系和破坏了宗法制度支柱的营私舞弊行为,同鸦片箱一起从停泊在黄浦的英国趸船上偷偷运进了天朝。”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请回答:

(1)材料1、2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2)材料1和材料2是何关系?简要说明之。

(3)材料3反映了什么问题?

(4)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李鸿璋奏折:“窃自同治元年(1862年)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外洋枪炮,设局铸开花炮弹,以资攻剿,甚为得力。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仿造洋机器制作以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

引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2近日财用极绌,人所共知。„„现在厂漕课税正供之外,添出厘金、捐输上款。百万罗掘,仍不足用。捐输所得无几,流弊甚大;而内地厘金,又为半税所绌。如铜铁、羽呢、洋布等类,皆关民生日用,洋船转运迅捷,输纳又仅半税,于是奸民包揽冒编,大宗货物皆免厘金,因税则载在和约,无可议加,以至彼此轻重悬殊,商民交困,从爵渊鱼之喻,何堪设想!丁日昌拟设厂造耕织机器,曾国藩与臣叠奏开煤铁各矿,试办招商轮船,皆为内地开拓生计起见,盖既不能禁洋货之不来,又不能禁华民之不用。英国呢布运至中国,每岁售银三千余万,又铜铁铅锡售银数百万,于中国女红臣作之利,妨夺不少。曷若亦设机器自为制造,船铁路自为转运。但命名货物精华与彼相埒,彼物来自重洋,势不能与内地自产者比较,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不独有利厘饷也。„„臣迫于直之南境磁州山中议开煤铁,饬津、沪机器局委员购洋器、雇洋匠,以资倡导,因为铸造军器要需,亦欲渐开风气以利民用也。„„若南省滨江近海等能设法开办,船械制造所用煤铁,无庸向外洋购运,榷其余利,并可养船、练兵,此军国之大利也。

李鸿璋《筹议海防折》(1874年)请回答:

(1)材料1、2体现出李鸿章的相同之处是什么?不同之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2)概括材料2并指出李鸿章创办民用企业主要是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不能摘抄原文),你如何评价?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南宋)赵汝适《诸番志》流求国条谓:“泉有海岛曰澎湖,隶晋江县。”„„公元1711年,泉州知州汪大猷在那里建造了房屋两百间,派水军长期驻守。„„公元1290年前,元政府在澎湖设立巡检司,“以周岁办盐课中统钱钞一十锭二十五两,另无科差。” 陈碧笙《台湾地方史》

材料2(166年)四月二十六日,(郑)成功命使者以书告曰:“„„然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珍宝)不急之物,悉听而归。执事(荷兰殖民军统帅)不听,可揭红旗请战,余亦立马经观,毋游而不决也。生殆之权,在余掌握中,见机而作,不俟终日,唯执事图之。”

连横《台湾通史》卷1《开辟纪》

材料3 台湾人民听说清政府割让台湾给日本的消息后,悲痛欲绝,写了声讨卖国贼李鸿璋的檄文,贴于彰化县署前:“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有赋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刑(兵)部尚书孙毓汶也,吏部侍朗徐用仪也。„„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海外二百余年戴天不二之台湾,列祖列宗深仁厚泽不使一夫失所之台湾,全输之倭奴!„„我台民父母妻子,田庐坟墓,生理家产,身家性命,非丧于倭奴之手,实丧于贼臣李鸿璋、孙毓汶、徐用仪之手也。”

《中日战争》第6册

材料4 德黑兰会议前,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于11月2日至26日在开罗举行会议,签署了《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期间,苏联政府对《宣言》也表示同意。《开罗宣言》于12月1日德黑兰会议结束时公布于世,庄严宣告,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州、台湾、彭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了大陆与台湾的什么关系?

(2)分析材料2和材料3,指出反映了什么共同的现象?(3)材料4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4)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通州)产之棉,力耕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于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下走(我)寸心不死,„„今厂工已毕,纱机已开,凡我共事之人,既各任一事以专责成。

摘自张謇《大生纱厂厂约》

材料2 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指农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唯择一、二大宗实业,„„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而确有关于社会农、工、商之进者,酌量财力,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兴趣,余悉听民办。謇对于官业之主张,至扩张民业之方针,则当此各业幼稚之时,舍助长外,别无他策。

摘自张謇《宣言就部任时之政策》(1913年10月)

材料3 中国内地风气尚未尽开,资本又不充裕,试问舍世界各国经济互助,有何别法?互助之道无他,即合各国之利病共同,视线一致者,集一银公司,棉铁为主要,„„凡有一地一矿一事视为可经营者,„„详确其预算,等差其,支配其用数,程序其设施,检核其成绩,而又势以平等资本,公开昭布其条件,而互输产品保公司之利,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如是十五年小效,三十年大效,可以预言。

摘自《张季子九录?实业录》卷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说明张謇兴办实业的主要动机。

(2)根据材料2、3说明为发展中国幼稚的民族工业,张謇提出的重要经济主张和政策。

(3)根据材料2简说张謇在哪一个政府中担任重要职务?以上思想主张说明了什么?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中国留学生在日本横滨出版的杂志《开智录》发表„„文章(认为)“压之愈力,则起之愈骤,自然之理。故北部山东、直隶之人民,日唱外人之侮我,上天亦代为不平,当联络民气,共竭腕力,顺天之命,尽人之责,幸则杜绝列强,不幸亦振起国民排外之思想,此义和团之所由作也。” 材料2(孙中山)认为,在义和团的排外主义中表现了“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以上材料均摘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有何共同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的观点进行评论。(本设问旨在考查独立思考能力。不论持何种看法,只要有理有据,均同等评分。)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我们对袁世凯有很友好的感情和敬意,我们希望看到,作为革命的一个结果,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能够与各国公正交往,„„使在中国建立起来的贸易获得进展。这样一个政府将得到我们能够提供的一切外交上的支持。

摘自《英国外交部长格雷致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的电报》

材料2 在一座已辟为条约口岸的城市,行政管理权一旦由清政府手中转入革命军手中,所征收的税款有被用来支持起义军政府的军事行动或满足其他紧急需求的严重危险,„„作为一项临时措施,必须扣留该项收入,听候海关总税务司或领事团的命令。

摘自《英国公使朱尔典致英国外交部长格雷的信》

材料3 各国分遣部队共有45门野战炮和60门机关炮,„„他们驻在天津起了稳定形势的作用。摘自《英国公使馆陆军武官韦乐沛中校的报告》

材料4 本国政府在继承采取它迄今所采取的绝对中立态度的同时,认为有责任正式地呼吁双方代表注意,需要尽快达成一项旨在结束目前冲突的协议。

摘自《六国领事分别递交给南北议和代表的同文照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指出当时英国政府对华政策的中心是什么?

(2)材料2所说的“临时措施”的实质是什么?

(3)材料3所说的“稳定形势的作用”,其目的是什么?

(4)材料4中表达了各国一致的态度怎样?

(5)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历史问题? 【参考答案】

1.(1)材料1反映清政府的各级官员吸食鸦片情况严重,材料2反映鸦片贩子贿赂清政府各级官员,以利于走私和倾销鸦片。(2)互为因果关系。由于大部分官员吸食鸦片,导致政治腐败,贪污受贿泛滥;同时官员受贿又反过来为鸦片走私大开方便之门。(3)清政府在道义上对鸦片走私进行禁止,但措施不力,反而滋长了贪污受贿之类腐败现象。(4)鸦片走私,官员吸食,贪污受贿泛滥,使晚清的政治更加腐败。

2.(1)相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西方机器,创办近代企业。不同:由创办军事工业,发展到创办民用企业。

原因:军事工业发展中面临资金等困难以及对西方认识的加深。

(2)一是不平等条约规定了对外国商品的低税率,便利了外国商品在中国的倾销,冲击中国传统手工业,导致政府各种税收减少。“财用极绌”。

二是应利用中国的地利,自己创办工矿企业,与洋货争夺市场。“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

三是主要目的是满足军事工业所需经费的资源等。

评价:有进步性,有利于抵制外国经济实力扩张,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但未从根本上触及封建生产关系且对外国侵略势力也有依赖性,所以不能使中国真正富强。3.①在南宋时台湾与大陆就有了隶属关系。元朝时中央政府在台湾正式建立行政机构,进行管辖,台湾正式归属中央。②无论是爱国将领还是台湾人民都把台湾看做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反对外敌对台湾的侵占。③反映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④台湾的主权属于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不但被历史所证明,而且也为世界所公认。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有深厚的骨肉情义。

4.(1)主要动机是实业救国。(2)材料2、3中主张:基本停办“官业”(官办商业),大力发展民办实业。引进外资,成立合资公司。(3)在尊重中国主权的条件下,引进外资,发展中国经济,特别是内地经济。(4)据材料2,张謇在北洋军阀政府里任要职。说明张謇是中国近代的爱国的民族资本家。

5.(1)共同之处:都指出义和团的“排外主义”,都肯定其反帝的民族精神和勇气。(2)评论:第一种观点。在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义和团举起反帝斗争的旗帜,是爱国的。它虽然失败,但打击了清朝统治,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精神。材料既指出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的局限性,又肯定其历史作用,评价是公允和客观的。

第二种观点。在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义和团虽举起反帝旗帜,但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反映了农民阶级笼统的排外性及对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模糊认识。义和团运动未能挽救民族危亡,也未能阻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上述材料过高评价了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地位,没有揭示农民的阶级局恨性。其评价不够客观,不合乎实际。

第三种观点。在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打击了清朝统治,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精神,是爱国的。但它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反映了农民阶级笼统的排外性及对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模糊认识。上述材料肯定了义和团反帝爱国精神,但未能从根本上揭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评价既有合理之处,又有不足之处。

6.(1)保护和扩大英国在华的经济、政治特权。(2)截留关税,从经济上制止革命的发展。(3)以武力威胁,保护列强在华利益。(4)干涉中国内政,制止革命进一步发展,对湖北军政府施加压力。(5)帝国主义干涉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一.辨析题

1.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答:错误。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迷住革命,它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条件;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根本目的。

2.近代中国社会贫穷落后的根源是中国资本主义未能得到充分发展。

答:错误。因为近代中国社会贫穷落后的根源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相互勾结,残酷地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完全剥夺了中国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阻碍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中国未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也阻止了人民发展生产的可能性。3.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与封建主义在思想上的首次正面交锋时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

答:错误。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与封建主义在思想上的首次交锋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守旧派的论战。论战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要不要废除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通过论战,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得到进一步的传播,维新变法运动的帷幕随之拉开。4.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答: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卡了思想进步的闸门;祖师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5.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历史选择。

答:正确。在中国共产党产生以后,中国存在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地主、买办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操刀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唾弃。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的拥护。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地获得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历史选择。

6.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了中国先进分子在思想上转向社会主义。

答:正确。第一。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第二,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第三,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7.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答:正确。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会议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后不久,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8.在抗战胜利后,中国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是毫无意义的。

答:错误。在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尽管最终未能阻止全面内战的爆发,但是,它使得各界群众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懂得了什么人应当对这场战争承担责任这在政治上是一个重大的胜利。与此同时,在中国共产党积极争取下,中国人民毕竟得到了将近一年的和平的赞息时期,这也为扩大和巩固解放区、做好自卫战争的准备,提供了有利的条件。9.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实现三大改造。

答:错误。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一条“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即社会主义建设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第三篇:近代史材料解析题

一、材料一: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中,封建统治阶级从皇帝、贵族、官僚到一般地主拥有最大部分的土地,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则很少或没有土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一家一户的经济模式风行,并占有一定的地位。

材料二:秦始皇创帝制,以维护“家天下”的统治秩序,以后历朝历代都这样仿效。

材料三:19世纪初,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大的国家,19世纪中叶,这个只占世界人口2%的岛国生产的工业品约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45%,并占有世界商船舰队数量的1/3,拥有全世界国际贸易总量的1/5,先后挫败西、荷、法等国,占领了印度,侵入阿富汗、新加坡和缅甸,在美洲、亚洲、大洋洲建立了“日不落”殖民帝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发展。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实质?

(2)从本质上讲,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的关系?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19世纪英国的强大又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体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小农经济(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

(2)材料二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中国政治体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而且,从材料一、二可看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3)材料三反映了19世纪资本主义在英国兴起并发展,19世纪英国的强大,从本质上说是制度的先进,使其能够适应资本经济的发展。

二、材料一:林则徐上道光帝折中指出:鸦片“流毒与天下。则为害甚臣,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卸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材料二:洋棉每斤需洋三十三元,印度棉亦在三十元内外,而华棉每百斤仅需十二三元为止。故近洋船回国,多购中国棉花,压载出口。---《续富国策》 问题: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材料一反映了鸦片战争前,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而向中国走私鸦片,掠夺中国的白银,毒害中国人民身心,民族英雄林则徐洞察英国用心之险恶,主张开展焚烟运动。

材料二反映了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主权的丧失,资本主义国家商人操作市场,压低价格,把中国变成了其倾销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中国已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中国的经济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

三、材料一: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泽喻吉在《脱亚论》一文中说:“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在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支那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方人的方式处理。”

材料二:中国不断的起义已经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如何,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的是英国的大炮。

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福泽喻吉对亚洲邻国持何种态度,主张对他们采取何种政策?(2)在材料二中反映的中国的革命是什么?引起这个革命的内外部原因各是什么?对英国的市场产生了什么影响?(3)请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列强是从哪几个方面侵略中国的?并说明当时的通商口岸开放与今日的对外开放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1)答:对亚洲各国持轻蔑态度,主张模仿欧美列强侵略亚洲邻国。

(2)答: 指太平天国运动。内因是清朝专制统治腐朽激化了阶级矛盾;外因是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英国在华市场缩小。(3)答: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四个方面来侵略中国。区别:1)开放通商口岸是独立自主还是受制于人,是平等还是不平等的,当时的开放是受制于人的,不平等的,今日的开放是独立自主而且平等的。

2)背景不同:今日的开放民族工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当时的开放民族工业根本无力抗衡。

四、材料一:《厅大洪告示》:“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污吏,何异虎狼,民之财尽矣,心之苦极矣!”老百姓“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条;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材料二:“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圣库”,“凡麦、豆、芝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锟钱亦然。”“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鳏寡孤独废疾者“皆国库以养”。

材料三: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订法律、制度;主张发展近代戒严,对穷人“宜令作工,以受所值”„„

问题:(1)造成材料一的社会背景是什么?并造成了怎样的结果?(2)材料二出自哪部纲领?何时颁发,主要内容是什么?(3)材料三出自何处,有何积极意义?

参考答案:

(1)答:1)清政府为了支持赔款拼命搜刮百姓;2)鸦片贸易泛滥,白银大量外流,导致银贵钱贱;3)工地兼并加剧,地租剥削率日高。结果:通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道路。

(2)答:1853《天朝田亩制度》:1)把土地平均分给农民;2)建立基层政权组织“两”;3)设立“圣库”制度。

(3)答:《资政新篇》是中国第一部以纲领形式颁发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体现当时的时代性,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崛起和发展。

五、材料一:奕忻认为强国灭敌之策:“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 材料二:李鸿章:但求外敦和好,内要自强,而中国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材料三:冯桂芬在《校郡庐抗议》中指出:以中国六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问题:简述洋务派为富国强兵都采取了哪些措施?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答:洋务派为富国强兵都采取了以下措施: 1)兴办近代企业,包括军用工业,民用企业,如1865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轮船招商局。2)建立新式海陆军,如北洋、南洋、福建水师。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如京师同文馆,培养翻译人才。

六、材料:“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起义,他们冲出营房,奔向楚望台军械库,守卫军械库的新军打开库门回应„„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二镇首先取得胜利。”

问题:(1)上述起义是什么事件?

(2)关于辛亥革命成功与否历来说法不一,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答:(1)武昌起义。

(2)辛亥革命成功地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推翻了洋人的统治工具清王朝,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对近代亚洲民族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的失败,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篡夺,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的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七、材料:临时约法体现了民主主义精神,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和信教的自由;规定全国的立法权属于临时参议院,参议院有权议决一切法律、预算、决算、税法、币制及度量衡准则,募集公债,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对临时大总统行使的重要权力,具有同意权和最后决定权。

问题:(1)上述法案的颁布者是谁?(2)谈谈你对上述法案的认识。

参考答案:

答:(1)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2)规定了主权在民天赋人权等内容,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共和制度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里程碑,但是其中没有涉及土地问题,也没有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八、材料:1944年7月,毛泽东在延安同英国记者斯坦因谈到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政策的问题时指出:“任何地方的共产党必须将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另一件全然不同的事物即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区分开来,因为后者是这个思想体系的最终目标。”“特别是在中国,我们必须严格地将观察、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共产主义方法,同我们实际采用的新民主主义政策加以区别。”“没有共产主义的思想方法,就不能正确地指导我们现在的社会革命的民主阶段;而没有新民主主义政治制度,我们就不能将共产主义哲学正确地运用于中国的实际。” 问题:请依据毛泽东的论述,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同实现共产主义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

 答案要点:

答:1)毛泽东科学阐述了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与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共产主义的思想方法在一定历史阶段实际采用的现行政策的辩证关系。

2)人类社会必将走向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历史发展规律,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但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将经历许多不同的发展阶段。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制定了不同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中国共产党人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3)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党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并为之努力奋斗,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4)共产主义社会只有在社会主义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并脚踏实地地实践这个纲领。将来条件具备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会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最终走向共产主义。

九、材料: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与动力,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上,曾经出现以下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每个阶级的革命,都要建立在每个阶级的力量上面;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如果没有资产阶级的有力参加,便会失去革命的阶级意义和社会基础。另一种认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有在坚决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才能得到彻底的胜利。

问题:(1)上述两种观点分别存在什么错误倾向?

(2)毛泽东在1948年明确指出:“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请依据这一观点分析建国前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的性质。 答案要点:

答:(1)第一种观点视资产阶级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体和阶级基础,夸大资产阶级的力量和作用,忽视无产阶级,特别是农民阶级的革命主力军地位,在指导革命实践过程中容易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犯“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第二种观点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无视民族资产阶级有参加民主革命的可能性,在指导革命实践过程中容易排斥和打击民族资产阶级,犯“左倾”教条主义和关门主义的错误。

(2)因为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所以中国革命的性质不会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只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由于主要的革命者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等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其中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者,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又不同于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材料一: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材料二:1933年美国国务院负责远东事务的官员项白克说:“美国十分同情中国的遭遇,反对日本的军事扩张,但美国援助中国和在亚洲扮演圣诞老人是没有好处的„„维护同各国的友好关系,是美国的一贯政策。”

问题:上述材料表明中国政府与美国政府在对待日寇侵华的态度上有何不同?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答:l)中国政府表示要抵抗日本侵略,保卫领土完整。美国表面上同情中 国,实际是为美国采取不干涉政策加以粉饰。

2)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矛头直指国民政府。国民政府原想通过一些国 际条约来抑制日本的侵略,现在不起作用了,唯有奋起抵抗才能生存。美日虽在 中国有利益上的冲突,但在七七事变前,美国一方面继续推行“门户开放”政策,放弃在中国东北、华北的一些局部利益,继续其经济侵略,另一方面向交战各国 做生意,大发战争财,推行中立政策从暂时来看对美国有利。

一、材料一:“在1843、1844、1845年北方各商埠刚开放时,英国人兴奋若狂。舍菲尔德的一家有名商行向中国输出了大批刀叉,并声明它准备把刀叉供给全中国。但中国人不懂得刀叉的用途,而是用筷子扒饭,他们对这些器物连看也不看„„一家著名的伦敦商行向中国输出了大批钢琴,但是中国人仍然热爱自己的锣鼓,不能接受这种“美意”。

材料二:1852年英国驻广州的代办密切尔曾经这样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十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占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也不及我们那人口稀少的北美或澳大利亚殖民地的一半,赶不上法国或巴西,赶不上我们自己,不在西印度之上,只比欧洲大陆上某些小王国如比利时、葡萄牙或那不勒斯稍多一点点,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材料三 英国对华输入鸦片表:

问题:(1)概括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2)1843-1845年,英国人为何对中国开放北方商埠“兴奋若狂”?(3)分析材料三所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4)根据中国当时的经济结构,分析材料二中“奇怪的结局”出现的原因。为改变这种“奇怪的结局”,英国又采取了怎样的对策。

参考答案:

(1)材料一、二反映了五口通商后,英国的某些工业品没有占据中国市场。材料三反映了鸦片战争后,英国向中国输入的鸦片比战前更多。

(2)英国完成工业革命,需求更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后,英国资产阶级认为中国地广人多,是一个落后的大国,是英国商品侵略的理想对象。

(3)开放五口便利了鸦片走私;鸦片走私比正当贸易更易获得暴利;清朝统治阶级生活腐朽,吸食鸦片成风。

(4)当时中国的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几乎完全自给自足,对市场需求十分有限,购买力低下。借口“亚罗号”事件,伙同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不过铜钱火器之类,仍照向例设禁,其善造枪炮在盲人役,当随时设法羁縻耳。 材料二: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原其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倍徙。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利权。„„臣拟遴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

材料三: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资于铁。„„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问题:(1)据材料一,归纳李鸿章在采用大机器生产问题上的态度和主张。(2)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面临着什么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李鸿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3)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洋务派如何看待“求强”与“求富”的关系?

参考答案:

答:(1)创办采用大机器生产的军事工业,是抵抗外来侵略的根本措施;采用大机器生产也有利于发展民用工业;应禁止民间采用机器铸币和生产军火等,以免危及清朝统治。

(2)严重入超。中国的手工产品成本高,无法与外国的机器产品竞争。在中国创办采用机器生产的民用企业。

(3)“求富”是“求强”的基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有助于抵制外国的经济扩张;民用工业的发展对军事工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

三、材料:张之洞在初办冶铁厂时,委托驻英公使薛福成购买国外的新式设备。薛告诉他,冶炼设备有用于酸性的,有用于碱性的,应先将冶铁厂所用铁矿和焦炭样品寄给制造设备的厂家化验,然后才能定样品,只管买一套来,结果薛所定的设备与办厂用矿的矿质不符。选厂址时,张为了能在自己的总督衙门就能看到工厂的烟囱冒烟,硬将厂子选在远离铁矿、煤矿的汉山脚下,为此,不仅大大增加了煤铁运转的开销,还为选厂址多耗白银100多万两。 问题:(1)张之洞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创办汉阳铁厂的?

(2)张之洞对厂址的选择违背了工业布局的哪些原则?(3)以上材料及其反映的情况在哲学上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答:(1)洋务运动后期,随着军事工业的的创办,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出现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洋务派开始创办民用工业。

(2)从减少生产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着眼,工业布局要考虑到如何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和消费市场,以节省运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对于钢铁工业尤其要考虑上述因素,张之洞违背了这一原则,造成了巨大浪费。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否则就是唯心主义,张之洞不考虑矿质,结果盲目购买设备,不能使用,在选地时,无视铁矿和煤矿之间的联系,导致办厂费用和生产成本增加。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主观主义。

四、材料一:庚子京拳祸,其始由二三愚妄大臣逢迎亲贵(指慈太后),以攘除夷患为名,将欲撼动神器(动摇光绪帝的皇位),邀非常之利,遂致乘舆远播(皇室离京外逃),生灵涂炭,款议屈就,岁币(赔款)无厌。

材料二:在1900年6月下旬,慈禧太后看到一份伪造的外国“照会”。该“照会”要求慈禧把政权交还给光绪,慈禧阀后,益怒曰:“彼族竟敢干预我家事,此能忍孰不能忍!外人无理至此,予誓必报之!”

材料三:朝廷非不欲将此种乱民下令痛剿,而肚脐之间,操之太蹙,深恐各使(外国使馆)保护不及,激成大祸。

材料四:下文出自义和团运动期间《中外日报》上的一篇文章:“夫中国外交之起,出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其间丧师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其时通国臣民上下,得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报怨;以下令逐客为最快人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宝,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

问题:(1)根据材料一、二回答,清朝统治者中的一部分人支持义和团出于什么目的?

(2)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清统治集团对义和团的真实态度是什么?为什么?

(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四关于义和团在京津地区发展的原因和认识有何不同?哪一个比较正确?(4)材料四是如何评价义和团的?你怎样看这种评价?

参考答案:

答:(1)利用义和团进行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应付与外国反动势力的 矛盾。

(2)进行剿灭。迫于义和团的声势而不敢公开镇压。

(3)材料一认为是由几个大臣的支持而引起的,材料四认为是由于外国侵略 不断深入,人民仇视侵略而发生的。材料四的见解正确。

(4)认为义和团在斗争方式上不正确,但其反抗侵略的精神是可取的。基本 正确。义和因盲目排外,又被统治者利用,有其明显缺陷之处,但其斗争沉重打 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五、材料一:我们对袁世凯有友好的感情和敬意,我们希望看到,作为革命的一 个结果,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能够与各国公正交住„„使在中国建立起来的贸 易获得发展。这样一个政府将得到我们能够提供的一切外交上的支持。 材料二:由清政府手中转入革命军手中,所征收的税款有被用来支持起义军 政府的军事行动或满足其他紧急需要的重要危险„„作为一项临时措施,必须扣 留该项收入,所候海关总税务司或领事团的命令。

材料三:各国分遣部队共有45门野战炮和60门机关枪„„他们驻在天津起 了稳定形势的作用。

材料四:本国政府在继承采取它迄今所采取的绝对中立态度的同时,认为有 责任正式地呼吁双方代表注意,需要尽快达成一项旨在结束目前冲突的协议。问题:(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英国政府对华政策的基本点是什么?(2)材料二所说的“临时措施”的实质是什么?

(3)材料三所说的“稳定形势的作用”,其目的是什么?(4)材料四中表达了各国一致的什么态度?(5)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历史问题?

参考答案:

答:(1)保护和扩大在华的政治经济特权。(2)截留关税从经济上抗杀革命。(3)以武力威胁保护列强在华利益。(4)干涉中国内政,对湖北军政府施加压力。

(5)帝国主义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中国民主革命必须彻底反对帝国主义。

六、材料一:陈独秀在《新青年》上著文宣告:“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 生(即“得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材料二: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一文中写道“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是进化途中所必须经过的,不要恐怕,不要逃避的。„„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问题:(1)材料一中的这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新纪元“、“这种潮流”各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两位作者什么性质的政治主张?促使前者的政治主张发展成后者的政治主张的国际因素是什么?

参考答案:

答:(1)指民主和科学。

(2)“新纪元“指的是社会主义革命时代。“新潮流”是指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革命。

(3)材料一中陈独秀的政治主张还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材料二中李 大钊的政治主张已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促使前后变化的国际因素是俄国十月革命

第四篇:中国近代史100题

中国历史近现代史部分(100道简答题)

1.中国近代史包含哪些主要内容?分几个阶段?

2.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偷运鸦片?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危害?

3.人民群众在禁烟斗争中起了什么作用?林则徐的禁烟活动起了什么作用?简述虎门销烟。4.简述鸦片战争的经过。爱国官兵是怎样英勇抗击英国侵略军的? 5.三元里人民是怎样狠狠打击英国侵略军的?

6.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7.太平天国杰出的领袖是谁?金田起义是怎样发动起来的? 8.简述太平军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胜利进军的过程。9.太平军为什么要举行北伐和西征?简述经过。

10.太平天国时期,在全国各地还爆发了哪些著名的反清起义?上海小刀会是怎样英勇抗击中外反动派的?

11.《天朝田亩制度》关于土地问题作了怎样的具体规定?为什么说它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性质?

12.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分裂是怎么回事? 13.简要介绍太平天国杰出的年轻将领陈玉成。14.简要介绍曾国藩其人。

15.中外反动势力是如何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 16.太平军是怎样英勇保卫天京的?

17.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有哪些历史教训? 18.简要介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19.沙俄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哪些不平等条约?侵占了我国多少领土? 20.简要介绍洋务运动。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21.我国民族资本主义是怎样兴起的?为什么说我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重性? 22.中国无产阶级是怎样出现的?它有哪些突出的优点?

23.中法战争中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是怎样英勇抗击法国侵略军的?简述镇南关、谅山大捷,并说明为什么“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24.中日甲午战争中有哪些重要战役?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著名将领有哪些人?简述他们的事迹。

25.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中国有什么严重危害? 26.中国军民是怎样反抗日本侵占台湾的?

27.帝国主义国家是怎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28.简要介绍“戊戌变法”的经过。参加“戊戌变法”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

29.义和团运动是怎样兴起的?

30.义和团运动是怎样迅速发展到京津一带的?

31.义和团是怎样英勇抗击八国联军的?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2.为什么说慈禧太后是勾结帝国主义镇压义和团的罪魁祸首,是卖过殃民的反动头子? 33.《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中国有什么严重危害? 34.孙中山早期进行了哪些革命活动?

35.辛亥革命前,有哪些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他们有什么重要著作?在传播革命思想方面起了什么作用? 36.中国同盟会是怎样成立的?它的纲领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不是一个彻底的民族民主革命的纲领?

37.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在哪些问题上同保皇派进行了论战?论战的实质是什么?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论战中有哪些弱点?

38.武昌起义以前,在同盟会领导和影响下,爆发了哪些武装起义?为什么都失败了?起了什么作用?

39.武昌起义是怎么爆发的?为什么叫“辛亥革命”?简述中华民国的成立。40.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 41.袁世凯是什么人?他是怎样上台和垮台的? 42.简要介绍张勋复辟的经过。

43.军阀割据的局面是怎样出现的?北洋军阀有哪几个主要派系?

44.辛亥革命以后中国资本主义如何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又受到什么严峻阻碍?

4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鲁迅对新文化运动有什么伟大贡献?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历史局限是什么?

46.我国近代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铁路工程师和飞机设计师?简述他们的成就。47.中国现代史包含哪些主要内容?分哪几个时期?

48.“五四”运动是怎样爆发的?经过怎样?历史意义是什么?

49.“五四”运动前后,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怎样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早期进行了哪些革命活动?

50.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经过怎样?伟大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51.香港海员和安源路矿工人怎样取得了罢工的胜利? 52.试述“二七”大罢工的经过和意义。有些什么教训?

5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它对中国革命起了什么作用? 54.“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的情况怎样?对革命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55.蒋介石制造的“中山舰事件”和他提出的“整理党务案”是怎么一回事?他的目的何在? 56.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里,毛泽东怎样奠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思想?

57.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经过怎样?主要原因是什么?

58.简述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经过。第三次起义是怎样取得胜利的?

59.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毛泽东是怎样领导农民运动的?他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里提出了怎样的革命思想?

60.“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是怎么回事?

61.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主要错误是什么?它给中国革命造成什么严重危害?

6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这次革命战争有什么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 63.“八一”南昌起义是怎样爆发的?

64.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有哪些?经过怎样?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65.简要介绍“八七”会议。

66.“秋收起义”是怎样爆发的?什么叫“三湾改编”? 67.简述广州起义的经过和意义。

68.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井冈山会师是怎么回事? 69.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70.简述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党怎样纠正了李立三的左倾错误?怎样同罗章龙分裂党的罪恶活动进行斗争的?

71.红军三次反“围剿”是怎样取得胜利的? 72.简述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的建立。革命根据地的经济文化建设取得了什么成就? 73.简要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74.“一?二八”事变中上海军民怎样抵抗日本侵略者?

75.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主要错误是什么?它给中国革命造成了什么严重危害? 76.遵义会议是在什么情况下召开的?会议的主要内容和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77.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经过和艰苦情况怎样?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78.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的主要错误是什么?它是怎样被粉碎的? 79.“一?二九”运动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经过怎样?意义怎样? 80.党为什么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81.“西安事变”是怎样发生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82.简要介绍“七七”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么形成的? 83.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哪些敌后抗日根据地? 84.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是怎样批判“亡国论”、“速胜论”的?

85.王明怎样从极左跳到极右?毛泽东是怎样批判王明右倾投降主义的?

86.中国共产党怎样击退了国民党三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是怎样发生的? 87.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怎样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

88.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开展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有什么收获? 89.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展开全党整风运动?它有什么历史意义? 90.四大家族的黑暗统治怎样激起了国民党统治区民主运动的高涨?

9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政治路线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92.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什么伟大意义?

93.简述重庆谈判的前后经过。它起了什么作用? 94.解放军怎样打退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95.简述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民主运动。台湾人民的“二?二八”起义是怎么回事?它们起了什么作用?

96.解放区是怎样实行土地改革的?它对解放战争起了什么作用?

97.在解放战争中,毛泽东怎样部署和指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的意义怎样?

98.蒋家王朝是怎样覆灭的?

99.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了哪些方针、任务和基本政策? 100.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怎样建立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有什么伟大的历史意义?

答案请自行整理

第五篇:世界近代史材料解析题总结

世界近代史材料解析题总结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自由而战,寻求正真的的解放。女王的荣光、查理的断首,都刻着“王在议会,法在习惯”的字样。

材料二

独立与自由根植于美利坚民主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南北对峙,国家面临分裂,一位伟大的总统将它从危机中拯救出来。

材料三

革命的烈焰将国王推上了断头台,巍峨的凯旋门见证了拿破仑创造的奇迹……这个民族从不畏惧硝烟和战火的洗礼,因为他们更爱自由与真理。

(1)材料一中“查理的断首”发生在哪场革命中?“王在议会,法在习惯”,把国家的权利关进法律的笼子是该国颁布的什么文件?

(2)材料二中“与母邦兵戎相见”是指哪一历史事件?为什么要“与母邦兵戎相见”?该事件中具有决定性的战役是什么?

美利坚的民众为争取民族独立发表了什么文件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党的诞生?材料中“伟大的总统”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3)材料三中“革命的烈焰”发生在哪个国家?该国革命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材料中三中“推上断头台”的国王是谁?

(4)上述材料中,三国人民的共同追求是什么?所反映的重大事件有什么共同作用?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政变是辉格党和托利党的联合行动,是资产阶级和地主贵族之间的一场妥协。由于没有经过答得流血冲突取得了成功,这场政变为英国人所津津乐道。材料二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利,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的选举应该是自由的”。“议会内的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的自由,不应在议会之外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和询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政变推翻的人物是谁?为什么这场政变为英国人所津津乐道?

(2)材料二是哪部文献的内容?他的颁发有什么重大意义?

殖民扩张和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列三位人物的图片,回答问题。

A

B

C(1)根据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三幅图片对应的人物的名字。(2)写出他们各自领导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以及结果。(3)从他们身上,体现了怎样的高贵品质?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4.(2017年河南卷)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美国在近代化的道路上,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它们以不同的姿态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0年的美国,人口只有俄国的40%,其城市人口却比俄国多一倍;年产铁83万吨(俄国年产35万吨),消耗现代燃料的能源是俄国的15倍,铁路长度是俄国的30位。

材料二

1861年以后,俄国外出谋生的农民数量逐渐增多。19世纪90年代末,俄国矿山和铁路等部门的工人人数增加到279.2万人。这些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材料三

美国南北战争开始时,南方人口900万,其中黑奴占400万。《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成为战争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等于把南方的数百万黑人奴隶变成立北方的同盟军。这场战争,不仅使黑奴成为自由人,而且维护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扫除了障碍。

(1)材料一反映了1860年俄国和美国的近代化过程中存在哪些不同?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美国推进近代化的方式有何不同?不同的方式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哪些相同的条件?(3)综上所述,依据俄美的近代化历程,写出你汲取到的关于社会发展的一条经验。

5.列举美国历史上爆发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这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分别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解决问题的方式(途径)有什么相同之处?请说明两次革命取得胜利的共同原因。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打破藩界,重划全国行政区,共计三府七十二县,由中央政府——求知于世界,大振皇国之基础。

(1)材料反映了哪一重大的历史事件?(2)试论这一历史时间的性质和目的?

(3)这一事件对该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从国家发展的角度看,这个重大历史事件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7.(2017年山东聊城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六十年代、19世纪七十年代,人类历史上先后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在动力方面,出现了改良蒸汽机、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等;在交通运输方面,创制了蒸汽轮船、蒸汽机车、汽车、飞机等;在通讯方面,发明了电报、电话等;在经济结构方面,重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在世界贸易方面,1870年以后的三十多间,贸易额增长了约三倍。

——改编自《历史》

材料二

一些工业发达的城市和工矿区,人口密集、物流量大,煤的燃烧量急剧增加,以大气污染为主的环境问题不断发生,如1873年、1880年、1882年、1891年、1892年,英国伦敦多次发生可怕的有毒烟雾事件。

——摘自刘少豪《环境与环境保护导论》(1)根据材料一,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上述两则材料为我国进行社会经济建设带来了哪些重要启迪?

8.情景分析:分析下列情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情景 1913年,亨利.福特进一步发展了制造技术……福特的设计是,一个载着零件的传送带在一个适当的高度上以一定的速度经过工人。每个工人在传送带旁边的固定位置上从事特定的工作,这样,每93分钟即可装配出一个汽车底盘,而从前需要728分钟……在20世纪早期,世界上一半的汽车是由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随着生产的提高,汽车价格急转直下,成千上万的普通人也能够买得起汽车了。

——摘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情境中亨利.福特发展的“制造技术”是什么?它属于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哪项发明为“汽车”的诞生提供了条件?

(2)根据情景概括“福特的设计”带来的影响。福特成功对你有何启示?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来说具有同等重要性,因为它不但为20世纪的不发达世界提供了主要目标,而且为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提供了经济基础。

材料二

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中: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的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诿,人们不自在地隐居在高大公寓的小房间内沉思或空想。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和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1)上述材料涉及了哪两次工业革命?

(2)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生产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3)科技革命给人们出行带来了很大方便,请分别列举两次工业革命期间在交通运输领域的重大发明。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法国经济学家保罗.德.卢西埃1892年出版的《美国生活》一书中写到“法国士兵的背包里装的都是芝加哥生产的牛肉罐头”,“美国已从一个令人好奇的东西变成了一个令人恐怖的东西”。

材料二

„„欧洲对美国的担忧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然而长期以来,美国并未对欧洲发动进攻,也没有在经济上将欧洲挤垮,是欧洲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取得的令欧洲人“好奇”的发明。

(2)材料二中欧洲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3)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错综复杂,请你分析说明一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科技与思想文化

11.(2017海南卷)阅读下列材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下)》(北京大学出版社)目录节选:

第七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

第26章 欧洲的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 第27章 政治革命

一、科学革命的根源

一、政治革命的格局

二、科学革命的进程

二、英国革命

三、科学革命的意义

三、启蒙运动

四、工业革命的根源

四、美国革命

五、工业革命的进程

五、法国革命

六、工业革命对欧洲的影响 ……

七、工业革命对非欧洲世界的影响 请回答:

(1)以上目录材料中,作者认为西方占优势地位的三大要素是什么?

(2)说到西方近代科学革命,作者不得不提及两位伟大的科学家,根据提示写出他们的名字:

①“发现支配宇宙中的物体的定律”的近代物理学奠基人。②“发现支配人类本身进化的规律”的进化论者。

(3)工业革命的最主要标志是什么?工业革命分别对“欧洲”和“非欧洲世界”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法三国革命对西方占据优势地位所起的共同作用。

12.人类文明的历史上,理论常常是行动的先导,历史的发展正是建筑在先进的思想理论基础之上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列举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著名代表人物。

(2)请举出两例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之下发生在欧美的革命运动。

13.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法国曾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运动对欧洲政治革命的意义„„“砸烂可耻的东西”“自由放任”和“社会契约”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它们不仅法国的现状,而且对整个欧洲甚至海外地区的现状,也是一个挑战。——《全球通史》 材料二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三条:国家主权属于人民。

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第十七条: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请说出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名字及主要思想。

(2)材料二出自哪一部法律文献?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思想解放与政治变革的关系。

近代史测试卷

14.实现政治民主化是世界历史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法律的权利高于国王的权利;过去国王拥有的“搁置”法律的权利是非法的;国王未经议会同意无权征税;在和平时期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招募和维持常备军;议会选举必须自由;议会议员拥有言论自由;议会应经常集会„„

——《权利法案》 材料二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变成损害者些目的,那么,人民就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独立宣言》 材料三 第二条 任何政府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第三条 整个个人都不得行使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利。„„任何团体、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利。„„ 第六条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人权宣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权利法案》的核心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独立宣言》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表?

(3)《人权宣言》被称为“旧制度的死亡证书”和“新制度的诞生证书”,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它对法国大革命的作用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上述文献对欧美社会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15.简答题

公元1500年前后,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已经揭开„„ 从那时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指出“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是以哪一历史世界为标志?

(2)轮船和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发明使“世界的连接”更加紧密。请问它们使用的动力分别得益于哪种机器的发明?

(3)在促进“世界的连接”中各种通讯工具的问世功不可没。请列举这方面的科技成果两例。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中国近代史材料解析题精解(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