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赴兖矿集团东滩煤矿学习考察报告
编辑:空山幽谷 识别码:14-814035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27 17:14:42 来源:网络

第一篇:赴兖矿集团东滩煤矿学习考察报告

赴兖矿集团东滩煤矿学习考察报告

为了学习国内先进企业在安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学其之长、补己之短,推动我矿在党建和思想政治等方面工作实现新的突破。11月中旬,矿组织了部分党支部书记和政工干部,赴兖矿集团东滩煤矿进行了参观学习和考察。

兖矿集团地处孔孟之乡的山东济宁邹城,是以煤炭、煤化工、煤电铝及机电成套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的国有特大型企业,在册职工9.3万人,列中国企业500强排名121位。

东滩煤矿是兖矿集团下属的支柱矿井,于1989年12月正式建成投产,设计能力400万吨。从97年开始,原煤产量突破500万吨大关,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立井煤矿。在东滩煤矿,我们听取了该矿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对矿情和党建等方面工作情况的介绍,参观了该矿企业文化长廊、侯罐室、班组小家、职工食堂及井下采煤生产现场,还与该矿对口部门进行了座谈交流。通过参观学习考察,我们开阔了眼界,受到启发,获益匪浅。下面我代表考察组就我们本次学习考察情况,分四个部分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第一部分:安全管理

东滩煤矿立足于矿井生产实践,用“三为六重”文化夯实安全基石,从提境界、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入手,重基、重技、重防、重教、重情、重查。提高防灾、抗灾、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推动矿井安全生产工作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为塑造本质安全型矿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以人为本,重基、重技

重基:东滩煤矿以技术人员、工班长、职工和安监、群监五支队伍作为保障安全的基础,全面提升业务保安,安全监管,自主管控,现场管理,自主保安5种能力,紧抓教育培训,执行制度,落实责任,监督检查,安全奖惩,责任追究6个从严。从源头上打好安全管理的基础。

重技:坚持“重装备,高可靠性,自动化,用人少”的发展方向,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围绕制约安全生产的技术难题,持续加大安全投入,已从投产初期的每年不足300万元增加到目前的6000万元以上。积极开展安全科技攻关,通过开展降低煤尘的专项课题研究,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喷雾降尘系统及装备的“核心技术”,使井下煤尘含量降到9.3毫克/立方米以下,大大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东滩矿投入上千万元,将世界上最新的调度室模拟盘系统、多媒体光缆传输技术、微机监控技术等引进到调度室,上下井人员的名字、作业面、生产作业情况等都能在调度室看到,全面提高系统、装备、环境的本质安全程度。东滩矿在井下巷道经过的地方,都装有实时监控的传感器和色谱监控束管。通过这些监控器,井下有关瓦斯、一氧化碳、煤尘等几十个数据都可以被“全天侯”监控,只要井下发生异常,3分钟内就可以报告给当日的调度指挥中心,再汇报到当天的值班矿领导,并立即采取应急预案,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二、安全为天,重防、重教

重防:紧紧抓住人是安全生产的核心因素这一关键,坚持以“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为理念,班前对安全不放心人排查,开工前实施“三位一体”联合排查,施工过程中进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实现人与设备,人与环境的良性互动。

在东滩煤矿矿井入口处,我们看到准备下井的工人整齐列队。

“我们的安全理念是?”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

“今天大家确保工作无‘三违’,好不好?”

“好,无‘三违’!好,无‘三违’!好,无‘三违’!”

“今天大家确保安全零事故,好不好?”

“好,‘零事故’!好,‘零事故’!好‘零事故’!”

这是职工下井前以手指口述方式进行安全确认,是东滩煤矿富有创新的手指口述“胜峰管理法”,通过对职工现场操作行为中每一个细节进行规范,实现了准军事化管理与规范职工现场操作行为的有机结合,探索出了一条基层安全管理的新路子。“每个人确认,确认到每个人;每个岗点确认,确认到每个岗点;每个工序确认,确认到每个工序;每个步骤,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必须确认安全。如此细致到位的管理,极大地提高了矿山的本质化安全水平。

重教:把塑造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高素质员工作为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提升矿井安全系数的重要手段,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形成以培训中心为龙头、以实践为依托、以基层活动载体为补充的培训格局。

煤矿是高风险行业,没有高素质人员的正确操作,安全就没有保障。东滩煤矿突出“强化源头培训、强化日常培训、强化关键人物培训”的“三个强化”确保技术培训工作到位。

强化源头培训要求新入矿工人须过准军事训练关、手指口述胜峰管理法培训关和应知应会培训关后方能以导师带徒的形式上岗工作,真正让新工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自主保安和实际操作能力。

强化日常培训,按照“一月一个主题、一周一个章节、一日一个小题”的原则,矿为各区队配备了投影仪和笔记本电脑,开发了培训教材软件,建立了“四五级”联动培训新模式。培训抽查情况同工资奖金分配挂钩。

强化关键人物培训。区队长、工班组长是现场安全生产的直接管理者和执行者,是抓好现场安全生产的关键。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按照个性与共性、理论与实践、脱产与业余、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分期分批对区队长及班组长进行业务能力、管理能力、执行能力的培训。

三、预防为主,重情、重查

重情:行走在东滩煤矿的休息室,活动中心,随处可见诸如:“母心、妻心、儿女心,心心相印;瞩声、呼声、祝福声,声声入耳”、“安全是碗、效益是饭”的安全标语,处处体现了朴实而人性化的安全氛围。该矿致力于探索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的有效切入点,注重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把亲情教育融入到安全管理之中,进班组、入巷道,进社区、入家庭,使亲人之间形成最诚挚的默契——做本质安全人,用实际行动实现爱的承诺。

重查:推行个人、班组、区队、科室、矿“五级”隐患排查模式,完善定点检查与动态检查相结合的安全检查形式,从源头控制人为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该矿建立了以矿每旬,部门每周、区队每周、班组每班为主要内容的隐患排查制度,将“三位一体”检查确认制度作为班组隐患排查的重要载体,分专业、分单位制定70多个岗位工种“三位一体”检查确认表,明确现场跟班人员、工班长、安监员排查隐患、消除隐患和监督验证的职责,做到了责任明确,监督到位、落实有力,确保了班组隐患排查的实效性。将定期检查与现场监督检查结合起来确保实现管理零空档,作业零违章,现场零隐患,为矿井实现安全发展奠定和提供了可靠保障。

对我矿安全工作的启示:

1、细节制胜,体现本质化安全管理。东滩煤矿推行的手指口述“胜峰管理法“是运用眼看,手指,口述,心念等一系列行为,对工作中的每一道工序进行确认,使人的注意力和物的可靠性达到高度的统一,从而达到避免违章,消除隐患,杜绝事故。在微观层面上实现了安全生产的超前管理。我们需要借鉴的是它的核心词“细节制胜,安全第一”。

安全生产管理要强化细节实践,在生产工作中做实做细安全管理工作。需要我们在每一个环节做实做细安全管理工作,把点点滴滴抓严、抓实、抓细、抓深、抓全,把每一件事做细致、做到位。职工工作的每道工序的操作规范、具体内容和动作要领,都有标准来规范。我们在开展查“三违”、查“隐患”、查习惯性违章作业的工作时,要从细节入手,从源头上督促职工自我纠正违章操作行为。树立“工作就是责任,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和“大事皆由小事出,抓好小事防大事”的理念,对倾向性、苗头性的小问题、小事故,举轻若重,缁珠必较。不但要抓生产过程的安全,更要注重对人的思想的管理,尤其是对人的思想细微变化的重视,从一些细小的苗头,去发现人的不安全思想隐患,做好疏通工作,保证安全生产第一要素——人,从思想上打牢安全根基。

2、加大安全投入,以科技提升本质化安全水准。东滩煤矿近年来加大投入,逐步建立了井下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等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在保障安全生产和维护矿井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上发挥重要作用。我矿在提升井下安全管理上,在引进各种新技术和装备,改善通风环境、建设紧急避险所、完善人员定位和通讯系统等方面加大了安全投入,促进了安全生产形势的稳态发展。但同时对职工的素质也提出新要求,一方面加大硬件环境的改善,使职工能工作在更有安全保障的环境里工作。另一方面我们要在开展职工技能培训时,要有针对性地对职工的操作、检修和维护技能加以指导,拓宽职工安全培训的深度和广度,使职工掌握先进的科技知识,以科技进步提升矿山本质化的安全。

第二部分:党组织建设

一、东滩煤矿党建工作的基本情况

这次考察的重点是东滩煤矿。东滩煤矿是我国“七五”期间自行设计、自行建设的特大型现代化矿井,现有党总支、党支部68个,党员2253名。近年来,该矿党委以“三(三融入)四(四部曲)工程”创建为主线,念活“融”字经,谱好“党建”曲,不断推动党建工作创新发展。

二、东滩煤矿党建工作的成功经验

1、念活“融”字经,实现“三融入”

一是思想融入——谋活一盘棋。思路决定出路,思路新则举措新,面貌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矿党委深刻把握上级加强改进党建工作的重要部署和精神指示,结合实际,创造性提出“135”(“一盘棋”,“三结合、三统一、三同步”,“坚持五个方针,发挥五个作用,做到五个对接”)新思路,赋予党委工作责任制和创新实践新内涵新要求,党建工作更加贴近生产、务求实效,党组织作用发挥实现由“围绕、服从、服务”向“思想融入、工作进入”的转变。

二是机制融入——拧成一股绳。机制带有基础性、长期性、全局性和根本性。近年来,该矿在建立健全党建工作制度、加强改进党的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党委工作制度健全,体系完备,但党委工作责任制和创新工作实践、“三四工程”和“六好区队”建设等党建一些机制制度交叉重复、系统性不强,坚持不够正常、落实不够到位。“没有机制不行,有了机制不用不行,机制多了无所适从更不行。”对此,该矿把机制建设作为党建工作“融入中心”的重要保障,围绕增强制度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大刀阔斧地删繁就简,该废止的废止,该修订的修订,该建立的建立,经过规完善,优化整合,党建机制进一步系统化、科学化、实效化,为党建工作实现全方位、高密度融合奠定扎实基础。

三是载体融入——高擎一面旗。思路确定以后,关键要有载体做支撑。能否创新活动载体,对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至关重要。该矿按照开展“三四工程”创建活动部署要求,在深入总结分析党建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五个一”领导班子创建、“安全先锋、煤海旗帜”等党建工作载体,开展丰富的主题实践活动,巩固成果,丰富内涵,拓展提高,为党建工作融入中心打造了平台。

2、谱好党建“四部曲”,融入中心显作用

一是谱好教育保证曲,促安全平稳。该矿党委把安全生产作为党委第一责任、第一任务,针对煤矿高危及操作环节复杂等特点,创造性地推行以心想、眼看、手指、口述指向性集中连动而达到强制规范的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培育出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独具特色的安全确认文化。每班进班前采用军事训练方式演示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使该确认法在职工中入脑、入心。经过三年多探索实践,职工思想和行为发生深刻变化。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获山东省版权局著作权证,获中国煤炭工业科技奖二等奖。组织群监员“五比”竞赛、青安岗集中上岗、职工代表安全巡视和女工协管等活动,党政工团各级组织作用较好发挥,矿井安全生产平稳发展。

二是谱好劳动竞赛曲,促效益提高。该矿把“十比十做”作为创先争优活动重要举措,即:比思想解放,做理论先锋;比安全预控,做安全先锋;比生产组织,做创业先锋;比科学管理,做提效先锋;比自主创新,做技术先锋;比节能减排,做低碳先锋;比爱岗敬业,做业务先锋;比作风建设,做干事先锋;比大局观念,做维稳先锋;比以人为本,做和谐先锋。把节能减排作为约束性硬指标,纳入区队(科室)目标管理“一票否决”项目,广泛开展节能减排、节约竞赛、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等创新创效活动,引导干部职工开源节流、挖潜提效。

三是谱好作风转变曲,促干事创业。该矿把作风建设作为发挥保证监督作用的重要手段,开展“强作风、提素质、促发展”主题教育,推进“和净”文化,组织反腐倡廉演讲比赛、领导干部廉洁承诺和自查自纠,严格执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等法规,加大惩治力度,狠抓纠风专项治理和案件查办,严厉打击“小金库”,矿区上下风清气顺心齐、干事创业发展。

四是谱好共建共享曲,促矿区和谐。该矿党委发挥党群组织整体优势,组织开展“听职工心声、知职工意愿、解职工忧愁,促和谐矿区”活动,推进扶贫送温暖和金秋助学活动,让职工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进“平安东滩”建设,加强特殊敏感时期信访稳定和矿区治安综合治理。实施医院、食堂、公园和单身楼改造工程,绿化美化矿区环境,职工生产生活条件不断优化。

三、对我矿下一步做好党建工作的启示

1、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思路,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新能力。新时期党建工作怎么抓、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如何同频同步同促?兖矿集团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融入中心做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是新形势下加强改进党建工作的探索和创新,是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国有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他们通过“三结合、三统一、三同步”,(即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目标相结合,统一制定,同步部署;党建工作规划与生产经营规划相结合,统一下发,同步实施;党建工作考核奖惩与生产经营考核奖惩相结合,统一进行,同步兑现),融入中心,创新实践,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两促进,双丰收”。我们要借鉴“三结合、三统一、三同步”的机制,按照公司党委提出的“三融入”工作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发展方式,紧紧围绕生产经营中心,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反腐倡廉工作,加强思想稳定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积极推进“五项改革”,团结和带领全矿职工有效应对危机,为实现全年生产经营目标提供坚强保证。

2、进一步改进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方式,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活力。一是在活动内容上要坚持有效性和现实性的统一,把党的组织生活与生产经营结合起来。要不断创新党组织的活动载体,满足党员在政治上提高、业务上进步、事业上发展的需要,增强党员组织生活的吸引力。二是在工作方法上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要逐步改变以往生硬简单的工作方法,做到潜移默化、深入细致。在工作方式上,要坚持党组织活动与经济活动相结合,开展主题活动,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做到寓教于乐。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把更多的现代化教育手段与科技手段运用到党组织活动中来,促进活动方式的现代化。

3、进一步推进党建品牌创建,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品牌的力量是巨大的。通过东滩矿对独具特色的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培育及推广,使职工的思想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极大的促进了安全生产工作。创建、培育、打造出一批具有鲜明矿山特色,知名度和美誉度较高,辐射带动和示范导向作用较强的党建品牌一直也是我矿党建工作的着力点。按照武钢党建工作“三融入”的思路,我矿大力推行党建工作“三化”,即:日常工作规范化、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成果品牌化。着力在打造党建品牌上下功夫,使传统的党建工作融入“时尚元素”,努力做到形式与品质“内外兼修”,达到提升档次、凝聚人心,传播形象的效果。年初,我矿在各基层党组织积极推行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创造并形成了许多具有较强创新性、先进性、推广性、影响力的党建工作亮点、成熟经验和优秀成果。但也存在品牌不亮、结合实际工作不实的问题。我们下一步要进一步深化党建品牌和创新工作法,对已成熟的党建品牌和创新工作法要加强检查督促,严格按制度开展工作,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4、进一步加大推进落实的力度,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执行力。这次考察所到之处,看到了纪律严明的职工队伍,感觉到的是干部职工队伍士气顺、工作热情高,一些工作在基层得到很好的落实。从党建工作这个层面上讲,我们也不要妄自菲薄,要发挥我们的优势,分阶段、分步骤加以推进落实党建各项工作,要有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把认准的事情抓好,把成型的党建载体放大,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党建工作中来,为创建国内领先水平新矿山提供组织保障。

第三部分:企业文化建设

一、东滩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

东滩煤矿地处山东邹城,与曲阜孔府为邻,是“亚圣”孟子的故乡。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中国千年的儒学文化底蕴,为兖矿集团和东滩煤矿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厚重的资源。东滩煤矿被评为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企业。其企业文化建设特点有四个:

1、传统与现代相融合,文化定位准确,内涵丰富。东滩煤矿将儒学思想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将企业文化定位为责任文化,其核心是“天地人和”。

“天地人和”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在东滩责任文化体系中,既汲取了地域传统文化,又与时俱进地贯穿了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党组织建设、思想道德教育等方方面面。

天,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即“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原句出自《周易》中的卦辞,意为: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就是说: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民国时期,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曾给当时的清华学子作了《论君子》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希望清华学子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周易》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此后,清华人便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8个字写进了清华校规,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为清华校训。

人,即万物之灵。和,即和谐。

在“天地人和”责任文化核心中,对东滩煤矿而言天就是安全生产和科学发展。包括本质安全和发展格局两个方面;地就是责任、使命以及创新、创效、创业的实绩,包括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资本运营、低碳经济、社会责任等5个方面;人就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和基础,在孔孟儒家文化滋养下,既创造丰厚的物质文明,又积淀独特的精神财富。包括文化铸魂和人才支撑两个方面;和就是和谐,天、地、人三方面共生共荣,打造魅力东滩,和谐家园。

总的来说,就是“遵”天时、“谋”地利、“得”人和。

2、企业文化体系完整。东滩煤矿责任文化体系由文化理念、支撑体系和视觉形象识别系统三部分构成。

一是责任文化理念。围绕“天地人和”这个核心,东滩煤矿进一步提炼了企业精神(博采众长,奋进升华)、价值观(立责于心,共生共荣)、企业使命(安全高效,奉献光热)、企业愿景(魅力东滩,和谐家园),构成了一套完整的责任文化理念体系。

二是责任文化支撑体系。在理念体系的发力下,东滩又进一步深化构建了“四位一体”的责任文化支撑体系。即,安全文化(三为六重)、管理文化(三自六化)、廉洁文化(三廉六端)、美德文化(三德六心),并规范了责任文化宣传用语,制定了《责任行为宣言》、《责任行为公约》、《行为准则》(分为集体和个人两类7项行为准则)、《日常行为规范》(细分为上岗工作规范、环境卫生规范、行为举止规范、家庭邻里规范、车辆管理规范、作业现场行为规范、文明生产行为规范等16类)、基本礼仪规范(细分为个人形象礼仪、办公礼仪等5类)。

三是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厂标、厂旗、铭牌、证件、名片及组合规范等。

3、传承集团文化个性鲜明。企业文化分为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层面。在东滩煤矿责任文化体系中,“天地人和”文化核心以及企业精神、价值观、企业使命、企业愿景等文化理念和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属于精神文化范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责任文化支撑体系属于行为文化范畴。在这四个层面上必须遵循“精神文化统一、行为文化融合、制度文化创新、物质文化发展”这个原则。东滩煤矿隶属于兖矿集团,属二级单位。因而,东滩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必须与集团文化保持统一,只能在延伸和嫁接上下功夫,以确保集团文化的有效落地。据兖矿集团宣传部长程秀恩透露:之前,东滩煤矿有独立的视觉形象识别系统。但是,在精神文化必须统一的原则下,东滩放弃了原有的标识系统,采用了兖矿集团的统一标识和规范组合。

从中可以窥见,“天地人和”这个核心,很可能是东滩文化的原创,得到集团的认同,并经过兖矿集团上下的丰富和完善,责任文化体系就成为了兖矿集团的企业文化,在集团范围内落地。这是一个文化反哺的过程。

4、传播方式灵活多样,企业文化宣贯落地。东滩文化传播落地的载体很丰富,手段和方式、方法有很多,归纳起来,有四点值得学习:第一,文字传播。编纂《东滩煤矿责任文化手册》,职工人手一册,组织学习和讨论。第二,阵地传播。建立企业文化长廊,安排专职讲解员,讲述责任文化的由来、体系框架和内涵以及未来展望,成为企业文化宣传和培训教育的基地。第三,仪式传播。举办了许多学习责任文化、宣传责任文化、践行责任文化的签名、宣誓、承诺、新闻发布等仪式和活动。第四,视频传播。兖矿集团及东滩煤矿电视台制作了大量的丰富多彩的DV短片、专题宣传片和公益广告片,从不同角度推广文化理念,培育价值取向。通过视觉的冲击力,收到较好的宣传效果。这也是东滩文化传播和对外塑形的最重要途径和手段。

二、我矿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在程潮铁矿的创业历程中,曾形成了“三点”、“三无”精神,并开展过大规模的“程潮铁矿塑形大讨论”活动。但真正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体系是“十一五”期间。从2005年开始,我矿先后提炼了企业精神(艰苦奋斗、求实创新、团结拼搏、争创一流)、价值观(卓越的产品、和谐的矿山)、经营理念(以人为本、精品强矿、和谐发展、创建一流)、社会主义新矿山表述语(生产安全发展、矿区文明整洁、管理科学民主、生活宽裕和谐),制定了程潮铁矿《文明公约》、《职业道德规范》和《职工(居民)“十不”行为规范》,近年了又开始打造“争先”文化。企业文化建设虽然没有东滩文化丰富,但已逐步形成体系。

需要注意的是,2008年开始,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武钢集团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并进行整顿,重新提炼形成了武钢的核心价值理念、企业使命、战略愿景、企业精神和价值观。严格要求各二级单位的精神文化系统必须与集团保持一致,并推广落地。在“精神文化统一、行为文化融合、制度文化创新、物质文化发展”这个原则下,我矿企业文化建设该如何创新发展?

三、对我矿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是要准确定位。精神文化统一是指在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上必须与集团保持一致,并推广落地。但并不是否定我矿提炼形成的企业精神、价值观与经营理念,而重要的是在传承武钢企业文化理念的过程中,以新的的形式和载体嫁接落地。在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两个层面,百花齐放,彰显特色,既符合武钢发展的需求,又符合矿山发展的实际。因而,我矿企业文化建设的突破口还在于丰富行为文化建设上。近年来,我矿提出建设国内领先矿山,积极打造“争先”文化,其核心是敢为人先、奋勇争先和全面领先,这与武钢当前跨越式发展战略是一致的。我矿积极“争先”就是以实际行动为武钢分忧,为武钢推进第三次创业作表率当先锋。所以,我矿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定位在“争先”二字上,属于行为文化范畴,很好地与武钢企业文化融合,同时更能彰显我矿的精神和责任形象。

二是要健全完善企业文化体系。近年来,我矿打造“争先”文化取得一定成绩,在公司内外也打响了品牌。但实事求是地讲,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下一步,要对我矿“十一五”期间企业文化建设的成绩与经验进行总结,归并、扬弃,结合“十二五”战略思路和目标,借鉴东滩构建责任文化体系的方式和方法,围绕“敢为人先、奋勇争先和全面领先”核心,制定新的框架,区分层次性和针对性,确立形象标准、表述语言和行为规范,积极构建立体、全面、完整的“争先”文化体系。

三是要传播落地。我矿企业文化传播在学习借鉴东滩经验的同时,要围绕8个方面开展工作:

1)、图画系列传播。采用职工喜闻乐见的图画、漫画、摄影等艺术表现形式体现文化要求,增强职工的文化参与兴趣。

2)、文字图书传播。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图书等方式反应文化规范。如文化手册、故事宣传册等。

3)、组织培训传播。开办企业文化讲坛,通过培训教育使文化规范深入人心。

4)、矿史教育传播。高标准建好矿史陈列馆,建立企业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5)、典型带动传播。先进群体及典型宣传一直是我矿的优势,要充分挖掘这一文化资源的潜力,营造浓厚氛围和宽松环境。

6)、便携方式传播。开发各类便于携带的传播产品,如文化礼品、微型图书、文化型办公用品等。

7)、娱乐工具传播。充分利用娱乐工具进行文化传道,这也是职工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如文艺活动、选“秀”(企业文化践行之星、形象使者)活动等。

8)、多媒体传播。我矿电视制作设备在武钢矿山属于领先水平,要加强栏目策划意识,丰富内容,提高制作水平,并借助网络这个平台,提高收视率,开辟电视宣传新的天地。

第四部分: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改革发展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走进兖矿集团最大,也是全国最大的立井煤矿——东滩煤矿,这个观点再次被印证。这个不满21岁的年轻二级国有煤矿能够在百里煤海中一次又一次创造了中国煤矿新纪录;这个拥有万余名职工的企业得以在商海搏击中一次又一次囊括了全国煤炭行业的至高荣誉,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不可小觑。

通过学习考察,我们欣喜地发现东滩煤矿的思想政治工作与我矿有着许多共通之处。

一、机构健全。该矿在2000年就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08年3月进行了一次修改。思想政治工作“一岗两责”制度、包保制度、走访制度、谈心制度健全。设有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逐级建立了以党支部为核心,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横到边、竖到底的组织和信息网络,有明确的工作职责、目标要求和奖惩制度。

二、措施得力。该矿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把握“三个原则”:一是坚持融入中心做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二是坚持思想教育与从严管理两措并举;三是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双管齐下。在具体工作中,该矿注重抓好“六个环节”:一是宣传教育统一思想,该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四大媒体”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和读书活动,引导干部职工认清形势,鼓足干劲。同时,通过提炼推广以“手指口述”为核心的安全文化、以责任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以精细化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文化,为和净东滩为核心的廉政文化等,统一了职工思想,规范了职工言行。二是积极沟通增进理解,该矿注重民主管理,定期召开“双代会”,对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事项进行审议,定期组织矿领导和职工代表信访联合接访,专门解答职工思想问题和疑惑。开展职代会星级创建和民主管理星级竞赛,组织职工代表巡视和专题调研,保障职工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三是超前疏导化解矛盾,对职工家属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问题,该矿各级管理人员及时进行沟通交流,做到了“四必访”、“三必谈”(即:职工个人生病必访、直系亲属生病必访、家庭出现特殊困难必访、家庭发生矛盾纠纷必访,职工晋升、奖励必谈;情绪波动出现思想问题必谈;工作出现失误必谈)。通过主动访谈,拉近了领导干部与职工间的距离,增进了理解,扫清了障碍。四是关爱职工以人为本,该矿将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职工实际困难相结合,建立了困难职工档案,开展领导干部与困难职工家庭结对帮扶、大病救助和金秋助学活动。20年来,该矿累计发放大病互助金、送温暖扶贫基金和困难救助金1000多万元;7年发放助学金108万元,帮助360名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组织1260名一线患病职工带薪康复疗养;9800名生产骨干分赴北京、桂林等地荣誉疗养;260名“十佳”工班长、优秀安全质量验收员、优秀安监员出国到日本、韩国考察。定期为全矿40岁以上职工和女职工安排免费体检。五是典型引路形成氛围,该矿也定期开展“创先争优”、“党员奉献在岗位”、“一个党员一面旗”等专题活动和明星班组、明星职工等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职工中的带动作用。先后培养出全国煤炭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十佳青年岗位能手、山东省“十佳”职工、省科技拔尖人才等一批先进职工,在矿区内形成了学、比、赶、超的浓厚氛围。六是文体活动陶冶情操,该矿建起了一流的活动中心,设置了健身房、理疗室、乒乓球室、羽毛球室、台球室等体育健身项目;配有书画室、创作室、阅览室等文化活动项目,丰富了职工家属八小时以外的文化生活,使职工增长了知识、提升了品味。这些看似简单却又实在的做法,使思想政治工作达到了良好效果。

三、成效显著

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各级组织的真情关爱在举手投足间转化成绵绵不绝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该矿现已拥有职工专利36项,189个科研项目获得了国家级、省部级的科技进步奖,部分科研项目填补了国家空白。该矿先后荣获“中国煤炭工业科技创新示范矿井”、“特级质量标准化矿井”、“行业特级高产高效矿井”、“省级文明单位”、“全国煤炭工业‘双十佳’矿井”等荣誉称号。

在细细品味东滩煤矿思想政治工作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它潜在的闪光点。

一是盘活人头添劲头。用东滩人的话讲:“采场和设备不可能再有多大改变,煤价我们也无法控制,能改变的只有人。只有把人的文章做好了,企业才能充满活力,发展才能积蓄后劲。”东滩煤矿十分注重人才的储备和培养。自2005年以来,累计投入教育培训经费434万元,通过采取外派进修学习、业务自学、聘请专家教授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充分调动职工学业务、钻技术的积极性。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该矿加大了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工作力度,全日制大学生要从生产一线转岗到管理岗位也须参加公开竞聘。该矿还修订完善了《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办法》,实施工作日写实制度,注重优先选用肯实干、有实绩、职工公认的干部,把最优秀的人用在最关键的岗位上,形成了人人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二是办好实事出矿石。“职工的问题是最大的政治,职工的满意是最大的和谐,只有把职工心气儿捋顺了,才能多出矿,出好矿”。该矿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建起了高标准的职工俱乐部、图书馆、文工团、盘鼓队,为5000多户职工安装了程控电话、闭路电视。工区、办公室全部使用中央空调,单身宿舍设立亲情驿站。装修后的职工食堂每天供应百余种菜肴,为5000名职工家属零利润服务。该矿还在井下安装快速乘人装置,为采掘一线职工增设搓澡和敲背洗浴服务,在家属区设立锅炉房为职工家属供应热水,增设通勤车城区停车点,让职工更方便、更舒心„„职工家属的心齐了,安全生产工作也就更顺了,该矿已经连续42个月未发生安全事故,在千尺井下,东滩的采煤工分别以642万吨、658万吨的综采队单产水平,连续夺得世界综采放顶煤单产冠军,总产量9年保持全国同类型立井开采第一名。

三是关注细节促和谐。东滩煤矿在干部职工中大力倡导“团结一家亲、亲如一家人”的工作理念,建立了为职工送“生日贺卡”、“生日午餐”的工作机制,即使在井下深处,也能让职工感受到“充裕阳光”。在东滩,有专门的部门牵头负责利用博客和QQ聊天群,做好“网虫”青工群体的思想引导工作。有专门的管理人员结合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发送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和格言警句;职工通勤车也被充分利用成为了职工的移动课堂。各种灵活的方式,主动引导正面舆论,形成了宣教强势,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增进了和谐。

尽管,在思想政治工作上,我矿和东滩煤矿都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和尝试,一些创新做法也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但新形势下,部分职工观念更新不快,改革意识不强,参与意识不够,承受能力不足仍然是我们当前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面临的共性问题,要突破这些瓶颈,还需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努力。

1、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务虚与务实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融入企业生产经营中心才能保证旺盛的生命力。要坚持结合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难点在职工中开展主题鲜明的形势任务教育,让思想政治工作下车间、进班组、到人头,确保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到人,目标到位,覆盖全员,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将全矿干部职工的主要精力集中到矿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上来,激发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发动职工克难攻坚的“动力源”和实现生产经营目标的“助推器”。

2、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要解决企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就必须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但同时也不能认为老办法解决不了新问题,而片面地废旧立新,只有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实践中发展,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充满活力。因此,在今后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仍然要把握好以下三个途径:一是坚持以党建创新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以“创先争优”和“四强四优”活动为平台,扎实开展创建党员“安全堡垒”、“降本增效先锋行”、党建创品牌等特色活动,加强党建工作厂际间的交流,把党建工作的着力点融入到安全、生产、经营和现场管理的不同层面,促进党员围绕生产经营和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作用。二是坚持以民主办矿促进思想政治工作。针对矿生产经营活动、改革发展决策和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召开矿情通报会和民主对话会,矿领导及各科室负责人与职工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发布矿情,答疑解惑。同时,对矿“领导热线”上职工所提问题及时给予回复,加强沟通,增进信任,使误解在对话中消失,怨气在笑声中消化,认识在讨论中提高,在平等交流中营造“和谐矿山”氛围。三是坚持以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促进思想政治工作。要大力选树先进典型,发挥“品牌”职工的带动效应。要健全完善“争先”文化体系,促进传播落地。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强企业凝聚力。要坚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引导职工在养成教育上下功夫,强化职工的文明意识,规范职工的行为,提升职工队伍素质和企业文明形象。

3、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一般与个别相结合。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带着感情去做,对职工在心灵上加强联系和沟通,在情感上尊重和理解,在行动上关心和帮助,才能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我们要始终坚持“职工的利益无小事”,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依托“有困难找工会”的长效帮扶机制,采取重大疾病救助、金秋助学、节日专访慰问、对口帮扶等方式把扶贫帮困落到实处。要注重从职工的心理愿望出发,在做好大多数人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个别人的工作,坚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每年在全矿范围内开展一至两次“职工问卷调查”活动,通过问卷调查掌握职工的思想“脉搏”,对症下药。要落实好思想政治工作包保、谈心、走访等工作制度,加深了解、加强沟通,使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有的放矢、迅速及时,不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

3、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言教与身教相结合。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是最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坚持在领导干部倡导“责任面前上一步、原则界限停一步、荣誉利益让一步、无谓分歧退一步”、“像抓安全生产一样抓党风廉政建设”的理念,减少和预防了因管理缺陷和干部作风而带来的经济损失与职工不稳定情绪,用人格的力量托起领导干部形象,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同时,要将“干部读书”、干部责任追究、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落到实处,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责任考核,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多下基层,多进一线,坚持“心放在基层,劲使在基层,工作做在基层”,将思想政治工作有力地贯穿到生产经营工作的全过程,强力推进矿山、矿业高速、健康、和谐、持续发展。

总之,通过考察学习,让我们学到了真经、找到了差距,增强了紧迫感。它山之石可攻玉,我们要借鉴东滩矿的经验,结合我矿实际,用新思路、新机制、新办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各项工作上新的台阶,为建设国内领先矿山作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赴兖矿集团调研学习体会

赴兖矿集团调研学习体会

在煤炭价格下滑、国际煤炭大量涌入山东半岛,致使兖 矿区位优势尽失的双重影响下,兖矿集团下属东滩煤矿和兴隆庄煤矿两座年核定生产能力仅800多万吨,煤炭发热量不足3000大卡的矿井上半年却分别实现了3269.74万元、2754万元的利润。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带着这些疑问,8月3日-5日,跟随公司第二批学习调研组到兖矿集团学习考察。通过赴兖矿集团调研学习,本人认为,兖矿集团在严峻经济形势下能够逆势前行,除了自强不息、攻坚克难、艰苦奋斗的精神之外,其真经就在于“战略引领、深化改革、创新驱动、真抓实干”这十六个字。

战略引领,增强职工信心。兖矿集团制定“三年扭亏、五年制胜、百年兖矿”的规划愿景,实施以“救命、反哺、希望”为主攻方向的“三大工程”,打造以“三大基地”为支撑的产业布局,开拓未来发展新空间,以共同愿景激励职工,让大家看到希望、看到奔头,提振全员度危求进、共克时艰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强化形势任务教育,坚持正确方向,细微细致地把工作做到点上,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看到困难,增强危机意识,看到希望,坚定“不靠天不靠地,认认真真靠自己”的信念,破除各方面思想障碍,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人人付出正能量,同舟共济渡难关,助推企业转型发展。深化改革,激发内部活力。兖矿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更加注重改革创新。管理体制采取以上率下、纲举目张,“精用工”。围绕精简化、高效化目标,完成总部机关部门的整合调整,由18个部室,减到12个,减少各级管理人员107人,年节约管理费用650多万元;矿井实施“大部室、大区队”改革,北宿煤矿将原有机构31个精简合并至19个,后勤服务实现社会化;济二矿机构设置为“三部两室”、六个采掘单位、六个辅助单位。省外开发单位全力实施“五个三”机构改革,即:300人、300万吨、3个科室、3个区队、将来班子成员3个人,全面提升管理效能。实施富余人员“走出去”创业战略,南屯、北宿两矿已有800人“走出去”创业。干部管理推行全员岗位“契约化”,打破级别、干部、身份观念,易岗易薪,上什么岗,拿什么钱,有多大能力给你多大舞台。同时,他们还为员工搭建创业平台,畅通自主创业渠道,鼓励员工自主创业,上半年济三煤矿就有16名员工与矿井签订了自主创业协议。运作机制实施市场化管理,按照“简单、使用,易操作”原则,深化市场化运作,将“工资=收入-支出”的理念深入人心,干什么活有什么价,干多少拿多少,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原则,充分调动了员工工作积极性。

创新驱动,激活内生动力。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兖矿更加注重创新驱动,突破传统思维,把干惯、习惯、看似不可能的问题变成改革的课题,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扭亏解困、度危求进的强大引擎,以创新打开成本管控、效益提升的“天花板”。针对“三软”岩层带来的支护老大难问题,开展了以锚索为主的支护改革,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不仅节约了直接成本,还减少了二次返修,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仅本部就减少支撑钢采购量6500多吨,降幅达90%,全公司支护改革降本过亿元。他们提出“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观念,借脑借智,技术嫁接,做到1+1>2,围绕科技创新、节能环保等关键环节,积极与有技术的单位合作,实现了“小投入”带来“大产出”,“微创新”撬动“大效益”。他们坚持借势发力,借风扬帆,借船出海,以“轻资产带动大运营”,积极开展商业模式创新,探讨实施带资建设、合作共赢、第三方治理等商业创新模式,实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真抓实干,倒逼任务完成。兖矿集团抓工作掷地有声,突出“四个倒逼”:一是放权倒逼。实行经营风险保证金制度,下放考核权限与工资指标,严格效益决定工资,集团公司只考核一个人、两项指标。即:考核单位行政一把手、经营和安全指标。行政主要负责人负责对其他班子成员考核,扩大基层单位创效自主权,有效调动了各层面的积极性。二是考核倒逼。对机关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及有关产业的行政管理人员等,进行半年书面述职评议,年终电视口头述职,并接受职工代表质询。今年已对2人实施了末位诫勉谈话,对3个指标完成较差的单位负责人进行组织约谈,对4名工作履职不到位的中层干部给予了免职或调整。三是时间倒逼。实行项目负责制,签订“军令状”,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完成时间,明确责任人员,按照时间节点进行严格考核,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四是市场倒逼。坚持“单位账户有钱,并且现金流是正数才能支”的原则,倒逼各单位“为谁干活,向谁要钱”,面向市场增盈创效,全面增强了员工由“要工资”到“挣工资”的意识。同时,兖矿还要求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每年完成1—2项技术降本项目,年底进行考核,并纳入专业技术职称续聘、晋级考评内,连续三年完不成的,不许续聘、晋级。

对标兖矿,反思自己。对比兖矿集团,我们的资源条件、技术条件、设备条件、区域条件都要好于他们,但是对比他们的理念、他们的思路和他们的工作方式方法,我们确确实实存在着很大差距。对标兖矿,我们要在担当境界差在哪儿、理念思路差在哪儿、创新创效差在哪儿、务实落实差在哪儿等多个方面深入思考,找差距、找不足、找潜力,找出学习借鉴、融合创新的关键点、着力点和突破点,找出破解企业减亏增效、突围解困的思路办法和有效途径,真正做到学深、吃透、用好、有效。在公司下半年工作暨“双创”活动推进会上,总经理在深入推进“双创”活动、内部市场化建设、“三减三提”、百项重点工作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实施10个对标、10个严控、10个创效“3个10”措施。在应对危机上,相比兖 矿集团我们不缺少机制制度,不缺少方法举措,我们缺少的是敢想敢干、真抓实干、务实作为的工作作风,缺少的是充分的授权放权机制,缺少的是思想的真正大解放。只要我们能够切切实实地把各项机制办法落实到位、各项方法举措实施到位,真正能够把各级组织、领导干部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危机,实现逆势发展,开创美好的明天!

第三篇:赴兖矿集团考察煤化工调研报告

赴兖矿集团考察煤化工调研报告

2006年8月2日至8月5日,铁煤集团公司董事长朱发国、副总经理张福棠等一行4人到兖矿集团进行了考察学习。重点考察和学习该公司煤化工的发展现状及好的经验和做法。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兖矿集团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是一个以煤炭、煤化工、煤电铝为主导产业的综合性企业。其前身是兖州矿务局,1976年成立,1996年整体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1999年成立兖矿集团。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260亿元,利润总额31.07亿元,上缴税金31亿元。

兖矿集团本部拥有兖州和济东两块煤田,煤炭剩余可采储量为18.2亿吨。其中,硫含量大于3%的高硫煤为7.87亿吨。周边地方煤矿可采储量为3.589亿吨。其中,硫含量大于3%的高硫煤为2.553亿吨。这些高硫煤如果不采用洁净技术加以利用,矿区服务年限将减少20年以上。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保证矿区煤炭资源的充分利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兖矿在做强煤炭主业的现时,开始进入煤化工领域,探索采用洁净煤技术利用矿区高硫煤的路子。1999年底兼并山东鲁南化肥厂后,以鲁化为基础,坚持走自主创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先后拥有了煤炭气化、液化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2002年6月,成立了兖矿集团有限公司煤化分公司。近年来兖矿集团以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依托,建设了20万吨醋酸和1000吨新型气化炉及其配套工程、50万吨甲醇、200万吨焦炭和24万吨甲醇、60万吨甲醇、50万吨合成氨等项目,煤化工产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其项目的具体概况如下:

(一)鲁南化肥厂

鲁南化肥厂1967年建厂,是当时同时建设的八家氮肥企业之一,依靠技术攻关、科技创新,在全国同类型企业中率先建成、率先达产。

兖矿鲁南化肥厂1999年12月30日挂牌成立,隶属于国家特大型企业兖矿集团有限公司。现资产总额为19亿元,主导产品年生产能力为合成氨25万吨、尿素35万吨、甲醇15万吨,碳酸钾2.5万吨。

依托企业建有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00年,该中心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研发了德士古水煤浆多喷嘴对置式新型气化炉,并取得了10项专利,多项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现在,在兖矿国泰公司正在用该气化炉,而该中心的粉煤气化及煤制油技术均被列入国家“863”计划,达到了世界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兖矿集团公司对该厂的定位是煤化工生产、研发和人才培养的“三大基地”。其中最主要的是人才的培养体现了其在兖矿煤化工上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采用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建设适应煤化工产业发展的人才队伍。

一是依托化肥厂,优化人才结构,强化人才培养。发挥该企业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制定激励政策,积极培养高素质技术工人。着眼于培养高层次管理和技术人才,与大专院校合作,实施在岗培训。聘请清华大学教授,举办经营管理和卫星远程教育培训班。到目前为止,该企业先后为新上项目输送各类人才1257名。

二是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按照市场化原则,制定大学生招聘政策,成立专门班子,由公司领导带队,先后到全国60多所高等院校举办招聘会,对大学毕业生月薪待遇、安家费、后备岗位设置给予明确承诺。自2003年以来先后招聘本科生975名。同时,根据煤化工产业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的实际,对外部人才实施高薪聘用,先后聘用了1名高级技术人才,1名高级管理人才,12名硕士以上高层次技术研发人员。目前,煤化工公司拥有中级职称以上专业人员759名,其中,高级职称146名、中级职称613名;本科生以上各类专业人员1229名,其中,博士5名、硕士124名、本科生1100名,基本形成了一支适应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多层次专业人才队伍。

(二)兖矿国泰公司

国泰公司2003年开始开工建设,2005年末建成投产,建设周期为23个月,总投资为27亿元人民币(其中醋酸部分投资为12亿)。现有职工849人,有原料、热电、空分、气化、供水、甲醇、醋酸、CO制备等八个车间,是现在国内比较大的煤化工企业之

一。其中,煤炭气化采用自主研发的德士古水煤浆多喷嘴对置式气化技术;原料煤使用的是兖矿提供的高硫煤(灰份:

8、灰融点:1200℃、硫份:3-4),价格在600元人民币左右;空分使用的是引进法国的6.8万立方米空分装置;供水:引用10公里以外的地下水;甲醇合成:华东理工大学的技术;醋酸合成采用华东理工大学和兖矿集团共有技术;人员大部分来自鲁化的技术人员。

国泰公司的建设规模为年产24万吨甲醇,20万吨醋酸,也就是说24万吨甲醇中的11万吨用来深加工生产醋酸,现在准备扩建到30万吨醋酸。据有关人员介绍,其中甲醇的成本为1700元左右,现在的市场价格为2300元人民币左右。现在醋酸的成本为3000元左右,市场价格为4000元左右。去年只生产2个月就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利润达到5000万元。

(三)国宏有限责任公司

国宏公司50万吨甲醇项目是以高硫煤为原料,采用引进的水煤浆加压气化、低温甲醇洗等一系列世界先进的技术工艺,符合国家化工能源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规划,属于国家鼓励发展和山东省重点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工期为20个月,2005年5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计划明年5月份建成投产。

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两套生产氧气量30000m3的空分装置;三台引进美国GE公司技术制造的水煤浆加压气化装置;一氧化碳耐硫部分变换及热回收装置;引进德国鲁奇公司的低温甲醇洗脱硫脱碳装置;克劳斯法硫回收装置;低压甲醇合成装置;三塔粗甲醇精馏装置;24MW发电装置;配套建设完善的的环保设施;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宝贵的煤炭资源,配套建设了相应能力的选煤装置。同时还配套扩建了12股道的跃进河车站,以解决煤炭和甲醇的运输问题。

项目的主要产品为年产50万吨甲醇,副产品为硫磺2.1万吨/年、氩气936万立/年、液氧2万立/年、液氮1万立/年。

项目投资概算22.17亿元,建成投产后,年均销售收入10.90亿元,利润总额

2.22亿元,税后利润1.48亿元,税金合计1.88亿元(销售税金及附加增值税为1.15亿元,所得税为0.73亿元)全投资内部收益率(税前)为14.48%,投资利税率为14.73%,税后投资回收期为8.12年。

到目前为止长线设备和全部建筑安装工程已经完成招标,主要装备和施工队伍均已落实。厂区工程的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正在进行装修;各生产装置区土建工程已全部开工。

国宏公司作为构成鲁南煤化工基地的三大园区之一,现在承担的是一期50万吨甲醇项目的建设工程,“十一五”期间规划二期100万吨甲醇项目、60万吨甲醇制烯烃项目、40万吨醋酸乙烯项目和36万吨聚丙烯项目。

(四)国际焦化有限公司

山东兖矿国际焦化有限公司是由兖矿集团与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巴西CVRD公司和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共同出资成立,注册资本88000万元,其中兖矿集团出资61600万元人民币,占70%的股份;巴西CVRD公司出资22000万元人民币,占25%的股份;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出资4400万元人民币,占5%的股份。年产200万吨焦

炭及20万吨甲醇,项目总投资22.84亿元。

公司焦化工程项目是由德国恺撒斯图尔焦化厂拆迁国内重建工程,该项目采用代表世界先进焦化水平的7.63米焦炉,焦炉具有生产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结构严密、合理、加热均匀、热功效率高、焦炉烟尘治理系统完善等特点,是目前国内最大,也是亚洲最大的现代化焦炉,先进的焦炉炉体及工艺设备代表了当今世界先进的焦化技术水平。

同时该项目的20万吨甲醇项目运用国内最大最先进的焦炉煤气制甲醇装置,采用部分纯氧转化工艺制取甲醇,不需外部加热,具有热效率高,工艺流程和设备结构简单、预热反应过程不易析出炭黑、蒸汽用量少、无环境污染等特点,是一项节能环保型的新技术,该技术的大工业运用为碳一化工的发展和煤炭综合利用开辟了新的领域。

该项目2004年6月26日开工建设,于2006年3月26日焦炉出焦,甲醇项目目前正在抓紧施工,预计年末即可全面投产。

山东兖矿国际焦化有限公司项目建成后不仅能将当地的优质煤炭资源转化为优质焦炭,而且利用富余焦炉煤气生产市场上紧俏的甲醇产品。通过该项目的建设、消化、吸收、掌握了世界上先进的焦化技术,能将我国的炼焦工业技术水平向前推进了20年,缩短了我国焦化工业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巨,成为国内焦化行业技术水平和工艺转折的标志性工程。

二、兖矿煤化工成功的经验

1、拥有大批的专业人才是发展煤化工的基础。煤化工是资金与技术密集型产业,拥有大批的煤化工专业技术人才是从事煤化工项目的前提和基础。而同样作为煤炭企业的兖矿集团,其煤化工产业的起步,就是在收购了鲁南化肥厂后,把鲁南化肥厂作为了兖矿集团发展煤化工产业的立足点,才使兖矿煤化工的发展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鲁化一大批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为兖矿所用,为兖矿的煤化工成功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化工基地的孵化器作用是煤化工快速而稳健发展的保证。兖矿集团把鲁南化肥厂作为兖矿煤化工人才的孵化器,每年招收的大学生及技术工人都送到鲁南化肥厂上岗培训,从这里培养和输送出了一大批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技术人才,累计已达到1257人,这批人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使兖矿集团占领了煤化工发展的制高点。兖矿集团在科研和新技术开发方面舍得投入,几年来共承担了三项国家“863”计划项目,获得了多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及成果,并积极推进技术工业化,解决了技术工艺受制于人的局面,不但节省大量资金,而且为企业煤化工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4、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使用制度是稳定科技人才队伍的重要条件。近几年由于煤化工热,各地都在上马煤化工项目,都在招聘人才,许多化工企业的人才都流失了,而兖矿集团由于有一套人才使用制度,新开工的煤化工项目为那些有真才实学的技术人员提供了施展的广阔天地,因此,技术人员的思想非常稳定,并且每年还吸引和招聘300多名煤化工专业的大学生到兖矿集团工作,为兖矿集团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证。

5、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是煤化工项目成功的保证。现在人们看到的都是兖矿集团煤化工成功后的荣誉和光环,殊不知他们也是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艰难和挫折,克服了无数的困难和压力才取得的今天的成绩,正如兖矿集团煤化工分公司韩总所言,在运做国宏50万吨甲醇项目过程中,他们遇到了无法想象的困难,几次想过放弃,但最后都是咬咬牙挺了过来。失败是成功之母,他们在煤化工上受了很多的挫折,也正是这么多的挫折和失败让他们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也使他们形成了一支即有工作经验、又有顽强意志的工作团队。正是这支团队创造了兖矿煤化工的今天。

三、铁煤集团发展煤化工的思考与启示:

(一)发展煤化工,市场是前提。

一个产品要生存,一个产业要发展,有没有市场,能不能占领市场是必须要考虑和解决的前提条件。就我公司来说,发展煤化工,首先要对市场有一个准确的了解。我公司地处辽宁北部,市场定位应该是面向东北市场。那么,东北市场甲醇的生产能力和需求情况怎样呢?据我们调查,目前东北三省生产甲醇的厂家共有8家,生产能力为52.5万吨,其中辽宁3家,生产能力为10.5万吨,吉林2家,能力为3万吨,黑龙江3家,生产能力39万吨。而东三省甲醇的消耗量是80-90万吨,尚有30-40万吨的缺口从外省调入。但东北三省在建的甲醇项目有大连大化集团的30万吨甲醇及阜新已获省发改委批复的60万吨甲醇拟建项目,共计有90万吨的甲醇新增生产能力。如果这些新建拟建的甲醇装置都能如期的建成投产,则东北市场将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甲醇市场将会面临非常激烈的竞争。但甲醇市场一个另人鼓舞的消息是,随着石油价格的节节攀升,国家已经启动了替代能源战略,醇醚燃料(甲醇、乙醇、二甲醚)即将以替代能源的身份走向舞台中央,届时,甲醇的需求就会大量增加。但不管甲醇市场的需求如何变化,甲醇生产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有较低的成本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我公司要发展煤化工产业,最优方案就是与台湾李长荣化工公司合作,一是发挥其专业化工公司的技术、人才与经验优势,努力减少项目建设投入,降低投资成本和企业管理及运行成本;二是发挥其国际化化工公司现有的市场销售渠道优势,扩大甲醇的销售市场。我公司与李长荣公司合作,既可以采取股权对等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少量参股的方式,但与李长荣公司合作有一个前提条件是,煤炭价格要实行市场定价的原则,决不能为降低煤化工企业的成本而损害煤矿企业的利益。

(二)发展煤化工,人才是保证。

没有人才,发展煤化工只能是一句空话。而制约我公司煤化工发展的却又恰恰是人才问题。我公司目前非常缺少煤化工方面的人才,全公司煤化工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不足10人。因此,解决人才匮乏问题是我们发展煤化工绕不过去的一个坎,必须解决。借鉴兖矿集团成功的经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弥补我集团公司人才的不足。

1、最好的办法是像兖矿集团一样收购一家辽宁省内的化工厂,以该化工企业作为我们集团发展煤化工的基地和人才培养的孵化器。

2、可以寻找一家化工企业作为我们煤化工的合作伙伴,这样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缓解我们对化工人才及技术的匮乏。

3、寻找在煤化工企业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高薪聘过来作为我们的技术、管理骨干。

4、面向全国招收煤化工,精细化工方面的毕业生,有可能的话送到相应的煤化工基地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丰富他们的实际工作经验,以适应将来不同岗位的需要

5、在我们的技工学校开设设备、电器仪表等专业班,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可以送到鲁化去实习,可以充份借助其人才孵化器的作用

(三)发展煤化工,技术工艺选择是关键。

煤化工产业是技术密集、投资密集的产业,兖矿通过和相关科研单位合作自主研发新技术,但这条路并不适合我们。我们如果走兖矿的道路,不但浪费时间和金钱,而且我们也没有那么强的技术力量。所以,我们选择技术要采取的原则是:认真借鉴兖矿发展煤化工的经验,从我公司实际出发,选择最先进,最成熟可靠的技术工艺,以节省时间和金钱。制造甲醇的工艺过程主要有:备煤、气化、空分、变换、低温甲醇洗、甲醇合成、甲醇精馏等。其中气化和空分是最关键的环节,也占总投资的主要部分。气化技术工艺主要有:美国GE公司的水煤浆加压气化装置;兖矿拥有知识产权的水煤浆多喷嘴对置式新型气化炉;未来能源公司的GSP气化炉;荷兰壳牌公司的SHELL气化炉等。针对我公司煤炭灰份高、灰熔点高的情况,水煤浆气化炉不适合我们,只有在GSP气化炉和SHELL气化炉之间选择,从技术、价格、操作等方面综合情况分析,我们认为还是GSP气化炉比较适合我公司煤炭气化的需要。至于其它环节技术工艺的选择,只有待我们确定甲醇生产规模后根据情况进行决策。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制造甲醇的各个环节都有成熟而可靠的技术和工艺,在这里不再赘述。

(四)借鉴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以期达到事半而功倍。

要借鉴兖矿集团发展煤化工好的经验及做法。一是在在项目设计及施工中,要对项目进行优化,煤化工项目不能迷信设计单位,要对技术工艺及施工方案进行反复的优化,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二是在项目管理劳动组织上,兖矿集团国宏公司的按界区划分责任人的做法值得借鉴;三是在跑项目过程中要学习兖矿的“三皮”精神,即:头皮要硬、脸皮要厚、嘴皮要薄;四是要有坚定的信心和决心,一旦决定上马煤化工项目,就要摒弃一切犹豫和不决,用兖矿集团董事局主席耿加怀的话说:只要坚定信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第四篇:关于赴孙村煤矿的学习考察报告(精选)

关于赴孙村煤矿的学习考察报告

董事长:

6月13日,我们鄂庄煤矿按照董事长指示,由矿长靳锋带领生产矿长赵清营、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卓正玉、总会计师宋洪军、办公室主任魏常伟一行5人赴孙村煤矿实地学习,通过座谈交流、现场参观、对标先进,受益匪浅,启发很大。

一、学习体会及启发

通过学习,孙村矿大大阔斧的改革带给我们的触动很大,我们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感受很深。有以下几点体会和启发。

(一)早改革,早行动,才能早主动。孙村煤矿4-5月份经济运行指标取得的成绩非常瞩目。先行即是先机。改革是大势所趋,早改早主动,越拖越被动。孙煤煤矿抓住集团公司改革脱困集中宣传教育的有力时机,及时出手,迅速行动,借鉴外包队管理模式,把民营企业的机制引入国有企业的体制,打破职级身份概念,探索形成了国有企业体制+民营企业机制+外包队管理的“三合一”管理模式。通过机构瘦身做减法,放出了活力。通过目标管控做加法,管出了效率。通过“三个优化”,奠定了矿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三工创新”,打开了成本管控、效益提升的“天花板”。

(二)思想有多解放,步子就有多大。治亏先治思想亏,脱困先脱思想困。孙村煤矿一班人敢于叫板固有思维、破除陈旧束缚、突破传统局限,靠颠覆性的改革创新破解难题,以“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没困难”的勇气和“干毛巾也要拧出水”的韧劲,变“等靠要”为“闯敢创”,变不可能为可能。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节约,叫响“成本跑赢煤价”的口号。以改革为突破口,以创新为着力点,提出了“优化生产系统、优化劳动组织、优化管理框架,创新工艺、创新工序、创新工具”的“三优三创”改革脱困思路,并通过实际行动交上了一份出彩的答卷。

(三)不靠天不靠地,只能靠自己。孙村煤矿通过狠逼成本,率先向管理开刀,下大力气治理阻碍长远发展的病根病灶,面对全年减亏3000万元的指标任务,倡树“军令状不是随便立的,说道就要做到”的理念,深挖内潜,苦练内功,过好紧日子,穷日子,千方百计计算细账,一点一滴降成本。通过改革,矿井综合单位成本同比下降58.13元/吨,同比减亏2348万元,效果非常明显。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孙村煤矿的干劲、闯劲和韧劲让我们深感。

我们鄂庄煤矿将严格按照董事长“六为、六不、一落实” 要求,积极对标先进单位,突出“安全、生产、稳定”三项重点,严措施、严落实、严考核,保安全、保工资、保稳定,坚定信心,提振精神,创新突破,全力争取完成不亏损目标,全力以赴推动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全年任务指标:商品煤产量完成120万吨;掘进进尺完成12000米;销售收入实现27003万元;综合成本控制在225元/吨以内;利润100元。为保证以上指标完成,我们将在保证安全和稳定基础上全力做好“发展、节支、增量、创收”四篇文章。

(一)发展。坚持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看待企业当前面临的困难,不断创新突破,积极探索外出创业路径,靠自身的发展来解决当前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以“我们面前没困难,困难面前有我们”决心和信心,提振全员精气神,提升思想境界,积极担当作为,力争最短时间,解决企业冗余人员多,经营效益差、管理粗放、管理层级、机构和岗位设置大而全、生产经营系统环节架构低效等问题,大幅降低管理成本、生产运营成本,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大面积推进单位、科室创效、创收行动,打造一支优胜劣汰,勇闯市场,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干部职工队伍,全力冲刺矿井不亏损任务目标。

(二)节支。千方百计压缩各类费用,将指标层层分解到专业、区队,实施“分片承包、超支自付”链式考核,保证各单位节支降耗能动性。重点抓好“六个降本”:

一是控员降本。按照集团公司《关于深化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我们已草拟完成《鄂庄煤矿关于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将严格按照集团公司规定,进一步优化组织机构,实行大部室、工区制,压缩管理层级。实行干部聘任制,打破干部终身制。在岗位设置上,大力推广“多岗并一岗”、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无人值守”等办法,解放部分岗位人员。

二是制度降本。建立成本分析制度,定期对各成本要素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有效降低成本。全面加强修旧利废、回收复用工作,完善措施,规范流程,切实提高全员勤俭节约意识;加强设备管理,做好维护维修,加大设备自修力度,能自修决不外委。

三是科技降本。重点在系统优化、巷道优化、支护优化上下功夫,从组织、系统、技术等层面进行全面分析,保证系统设计符合实际,巷道布局合理,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掘进上通过巷道支护优化,优化锚杆支护密度、支护强度,优化网子强度,优化巷道断面等,合计节约160余万元。6-12月份预计节约费用161.04万元。

四是创新降本。打造“小改小革”创新平台,创建激励机制,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通过小创新、小发明,创造大效益。用好“程万领工作室”,加大特有人才培养力度。

五是管理降本。强化专业、区队成本管理,精打细算,减少支出;狠抓煤质管理,坚持源头控制,实现提质增效;最大化降低各单位费用,从细处着手,坚持无纸化办公,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

六是政策降本。对国家政策做好跟踪,及时了解吃透最新政策,特别是税收、退休及保险、以矸换煤等方面,将该得的权益全部争取到,努力减少企业负担。加强财务管理,对各项税费进一步梳理,堵塞漏洞。做好省政府新下发文件《关于减轻企业税费负担降低财务支出成本的意见》鲁政发(2016)10号研究,用好最新政策。

通过以上降本措施,材料费力争控制在2320万元,比去年下降1825万元;电费力争控制在1924万元,比去年下降667万元;修理费力争控制在400万元,比去年下降568万元;努力将综合成本控制到225元/吨以内,较年初集团公司下达指标再降75元。

(三)增量。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着重在提升原煤产量和提高商品煤质量上下功夫。

一是提升产量。围绕“生产提速”核心,采煤机速度考核目标为3.5米/分钟。对生产系统全面研究,进行颠覆式创新,做到系统最优化、最简单、最有效率。突出“预”、“算”两个重点。强化“预”,在编制采区和头面设计的同时,做到系统分析、精准预测、科学编制,杜绝盲目投产,控制因低效、无效工作面长期存在造成的系统、资源占用浪费;强化“算”,统筹投入与产出关系,先算后干,精确找出工作面各系统、程序中高耗低效环节加以优化,提高工作面效益。

二是提高煤质。不断完善煤质管理制度,将煤质指标与单位主要领导、职工工资挂钩考核,增强全员煤质意识。加强源头控制、过程控制、水分控制,从产、储、运各环节加强管理,采煤工作面由调度人员不定期测量采高,并当天落实奖罚,严禁超正常采高割顶、割底,过断层时严格执行煤矸分运制度;运输环节严格执行分采分运制度,严格控制出煤、出矸时间,有水炭决不开皮带;采掘工作面加强原煤水分控制,通过完善排水系统,确保煤水分离。通过以上措施,确保将电煤发热量提升到4000大卡以上。

三是提升管理。在劳动组织上,创新用好“小时制”工作模式,在掘进专业推行周六工作制(隔一周集中休班两天),集中生产、集中休班、集中安装、集中检修,弥补人员不足,集中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做到不降低进尺,最大化提高劳动效率。在考核上,从严考核,打破固有比例系数局限,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奖惩,最大化提效增量。

(四)创收。在全矿开展“对外创收”行动,让全矿干部职工都动起来、走出去,变“企业开工资”为“自己挣工资”,最大化提高企业效益。盘活闲置资产,对于闲置的厂房、楼房、土地、设备、车辆等低效、无效资产,通过出售、出租、承包、对外引资等方式,培育新的创收增长点。千难万难,只要重视就不难;大路小路,只有行动才有出路。总之,我们将紧紧围绕集团公司决策部署,加快节奏,加快步伐,牢牢把握“安全、生产、稳定”三个重点,以“六为、六不、一落实”的工作标准,加快推进“治亏创效、改革脱困”各项工作向深入开展,以“两学一做”为契机,以较强的政治敏锐度,做到主动靠前,主动担当,主动作为,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确保企业增量止亏,确保矿区和谐稳定,为集团公司改革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五篇:赴云南学习考察报告

赴云南学习考察报告

沐抚办事处木贡村大学生村官谭大勇

12月21日至12月27日,沐抚办事处党委、办事处组织2011年秋冬季全办在编在岗(包括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职工对云南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为期7天的考察学习。在整个考察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阅览和朋友介绍,自身饱览了云南的大好风光和民族风情,心灵得到了升华同时结合自己所处大峡谷旅游风景区也有所体会。现将具体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云南考察基本情况:

此次考察先后赴昆明市、石林、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市等4个州市。实地考察了云南民族村、园艺博览园、花卉市场、石林风景区、丽江古城、大理古城、天龙八部影视城、苍山洱海、玉龙雪山等十余个景区景点,期间分别在天龙八部影视城和云南民族村观看了天龙八部影视节目和云南民族风情歌舞表演等旅游文化精品节目。从中领略到这一片西南边陲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民族文化的挖掘利用、文化旅游产业的培育发展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值得恩施州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学习,深刻感受到云南这一片古老、壮丽的红土高原的崇山峻岭之间江河纵横和物种的丰富。直观的感受到云南作为祖国的边疆省份在立足省情,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加快发展中呈现出的创新与进取,感触颇深,启发良多。

(一)得天独厚的旅游民族文化资源

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数目最多的省份,全省共有25个少数民族。汉族人口为3062.9万人,占总人口的66.63%;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533.7万人,占总人口的33.37%。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其中云南的世居民族有16个:彝、白、哈尼、傣族、傈僳、拉祜、佤、纳西、景颇、布朗、普米、阿昌、怒族、基诺、德昂、独龙。在云南各族人民都有自己的旅游文化民族特色,有自己的风俗文化经典,比如有彝、白、傣、哈尼、壮、苗、傈僳、佤、回、纳西、拉祜、景颇、瑶、藏、布朗、阿昌、蒙古、崩龙、独龙、普米等族的云南民歌,白族的“三月街”,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纳西族的东巴文化等。

(二)闻名世界的历史名号——春城

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所以气候也很复杂。主要受南孟加拉高压气流影响形成的高原季风气候,全省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昆明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亦是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圈!此外,它还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枢纽,是中国唯一面向东盟的大都市。因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城区温度在0—29℃之间,年温差为全国最小,这样在全球亦少有的气候特征使昆明以“春城”而享誉中外!

(三)丽江古城,古韵与现代——完美的交响曲

走进丽江古城,束河依山傍水,民居房舍错落有致。街头有一潭泉水,称为“九鼎龙潭”,又称“龙泉”。不论是古城的街道、广场牌坊、水系、桥梁还是民居装饰、庭院小品、槛联匾额、碑刻条石,无不渗透纳西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无不充分体现地方民族宗教、美学、文学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意境和神韵,展现历史文化的深厚和丰富内容。在古城中酒吧淋漓,在柳荫下,柔风中,看着清清的水静静地流淌,品着各色菜肴,饮着啤酒,和朋友聊聊天,抑或一个人喝着咖啡发呆,尽情享受在都市中所未有的闲静,有兴趣,还可请那些流浪的艺人坐下,给自己画个肖像或者是漫画,当作一份在古城特别的珍藏。古城的古韵与现代表现得淋漓尽致,能让人忘却都市的烦恼,回到久违的闲适,却又能品味到都市的繁华,让人留恋往返。

二、云南旅游发展的先进经验

(一)政府主导,文化旅游成为云南旅游的亮点

在20世纪80年代,云南省政府意识到主要靠“烟经济”为主

导的单一结构性经济的风险性,提出要依托云南资源优势,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做出了依托云南神奇的自然景观、独特的立体气候、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绚丽的民族风情,把旅游业作为云南重要的经济产业来发展,使云南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和潜力。其中“云南民族村”是云南文化旅游产品的巅峰之作。云南民族村位于滇池北岸的海埂,是一条由东向西仲入滇池的狭长的半岛沙滩,俗称“海埂”。其占地面积2万亩,有天然的游浴场和体育训练基地,为娱乐度假的好地方,集云南主要的彝、白、傣、苗、景颇、佤、哈尼、纳西、傈僳、独龙等25个少数民族的村寨、民族歌舞厅、民族广场以及激光喷泉、水幕电影等旅游设施。民族村寨采用复原陈列的手法展示云南的民族风情。走进村里只见不同风格的民族村寨分布其间,错落有致,各展风姿,各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村舍建筑、生产、生活、宗教习俗均如实地展示出来,是云南民族文化的缩影。游客在村寨里,除可了解云南各民族的建筑风格、民族服饰、民族风俗外,还可以观赏激光喷泉、水幕电影、民族歌舞、大象表演;品尝民族风味小吃,购买民族工艺品。身着民族服饰的导游小姐为游客提供导游服务,讲解各少数民族的习俗。结合各少数民族节日,在村里还举行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僳僳族的“刀杆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纳西族的“三朵节”等独具民族特色的民族节日活动,让人们尽兴观赏,沉浸在各民族的海洋里,是云南旅游的重要旅游景区。

(二)旅游与休闲购物的完美结合,丰富旅游文化产品

云南省通过长期的努力已经完善了整个旅游产业链的建设,实现了旅游业的第二次创业,精品景点的完善,休闲娱乐品牌的打造,使得云南旅游业发展呈现兴兴向荣的局势。“七彩云南”购物商城的打造,成为云南省旅游产业二次创业的精品工程,它位于昆明至石林公路旁,距昆明12公里,集旅游、休闲、观光、餐饮和购物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旅游品牌。来自全国各地的旅行团,几乎都会被导游带到“七彩云南”,那里有百年老店“庆沣祥”茶庄,还有各类购物馆:

银饰、玉器、土特产、中药材等。除此之外,丽江古城——酒吧一条街、大理三月街、云南民族村等著名休闲娱乐旅游景点,都是政府打造的一流的旅游名片。

(三)产业体系完善,全民共同服务旅游大业。

云南旅游产业化已具规模,吃、住、行、游、购、娱、信息等产业要素完备,功能健全,完全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游客的需求。重点旅游城市功能综合配套,旅游基础设施健全,高效便捷;旅游重点区域的航空、铁路、公路四通八达,畅通无阻,大理至昆明有旅游专线铁路;景区功能配套较为完善,绿化、净化、美化到位。如丽江有5A级景区两个,古城区辖区内就有星级宾馆酒店146家,其中五星级4家,四星级16家,三星级46家,二星级62家,一星级18家;非星级宾馆、酒店、客栈、招待所953家,其中特色等级50家;旅游购物店30家;旅行社27家;导游3000多名。云南的旅游业不仅仅成为政府主导的支柱产业,同时全民参与旅游建设服务旅游大局的意识深入人心。

三、云南考察的几点启示

经过几日云南的考察,回到自己的家乡——大峡谷,几经思考,我们此行在云南进行旅游考察,我们了解了它当前的旅游状况和建设旅游的先进经验,而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赶上它,如何做到取其长而补己短,如何才能让恩施大峡谷风景区成为海外知名景区,能够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影响,下面将自己的几点拙劣观点展示如下。

(一)完善旅游风景区建设,确定大峡谷旅游风景区科学的建设目标。恩施大峡谷是新兴的旅游景区,目前还处于建设初期,旅游风景区的各大功能区建设还很不完善,风景区的发展目标还不够科学。通过在云南进行旅游考察,云南知名风景区建设无不体现了几大特点:一是旅游功能区建设完善;二是旅游文化特色鲜明;三是各景点人民群众齐心协力搞旅游。所以,恩施大峡谷下一步的建设目标要做到:政府主导,完善旅游功能区,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发动群众齐心协力建设风景区。

(二)打造恩施大峡谷特色旅游文化。旅游文化是旅游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云南正是做好了这一点,才实现了云南旅游产业的二次创业,成效明显。对于恩施大峡谷来说,创世神话传说,土家民族风情与巴文化,马帮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去开发与利用。恩施大峡谷的旅游不仅仅只是看看风景,而是要让游客能够在观看景观的同时感受文化,愿意留下来进一步观光学习,让文化的魅力得以发挥,留住游客,感动游客。

(三)发动群众,全民参与服务旅游大业。云南旅游之所以蒸蒸日上,离不开人民群众参与旅游建设的积极性,正因为有了全民参与服务旅游大局的意识,才会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文化,让游客被当地人民的盛情所感动。恩施大峡谷人民在建设旅游的意识上还不够强,小农意识、传统观念还比较深厚,这就需要我们政府通过正面引导发动、宣传、教育,来改善整个地区的旅游服务意识,真正实现全民参与旅游建设,用友善、热情、纯洁、坚韧、希望的民族精神去留住游客、感动游客。

恩施大峡谷的旅游服务功能区建设正日趋完善,大峡谷的知名度日益提高,但是大峡谷旅游建设还有很多缺陷,旅游文化还没有特色,人民参与服务旅游的意识还不强,大峡谷风景区建设“任重而道远”,还需在建设特色鲜明的旅游风景区上下功夫,利用全省打造“鄂西生态旅游文化圈”、建设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区、“仙居恩施”建设大势,顺势而上把握机遇,大胆创新,将恩施大峡谷建设成为“鄂西旅游文化圈”的典型亮点工程,真正实现旅游增收富民的理想。

赴兖矿集团东滩煤矿学习考察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