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音乐鉴赏
编辑:紫云飞舞 识别码:15-1052476 6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27 23:19:41 来源:网络

第一篇:音乐鉴赏

一起考教师

音乐鉴赏

音乐鉴赏是对音乐作品的具体掌握和评价的审美活动,音乐鉴赏需要根据音乐艺术的特点,以对音乐艺术语言的了解为基础,体会音乐艺术的形式美感,并将音乐作品还原到其文化背景中。

1.音乐艺术的特点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时间的艺术、表现的艺术以及再创造的艺术。音乐艺术的特点决定了音乐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段和规律,也因此形成了它有别于其他艺术的特殊魅力。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作为音乐艺术物质材料的声音,经过诸多方面的选择和加工,构成了一个超脱了自然原型的特殊的音响体系。音乐发展中,声音的优化、美化、可操作性以及表现性能不断强化。在进行音乐艺术创作时,人依照自觉的意愿和要求对它们进行控制和运用,从而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艺术要在一定的过程中展现,因此,音乐必须为它表达的内容、思想情感提供足够的展现过程,音乐也因此形成了自己特定的陈述、发展方式和技法。

音乐是表现的艺术。即音乐要将来源于客观生活的思想感情以音乐音响作为载体,直接表现出来。音乐音响作用于人的听觉,使人产生联想,从而在头脑中形成艺术的形象,即音乐形象。

音乐是再创造的艺术。将用歌谱、乐谱记载的音乐以演唱或演奏的方式变为实际音响的音乐,即为表演。表演是对作品的再创造,其中包含对作品的再理解,对作者意图的再领会和对技术、艺术的再处理、再发挥。

2.音乐艺术的语言

音乐的表情达意是在音乐音响过程中直接实现的,它需要一套特有的体系,那就是音乐语言。音乐语言是能为人们感知和理解的音乐特有的表现手段、表现手法、样式以及“规格”的统称。音乐语言包括很多要素,如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等。此外,还要考虑曲式和体裁。一首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要通过多种要素综合在一起才能表现出来。下面对这些要素予以简单介绍。

旋律是指长短、高低、强弱不同的一连串乐音有组织地进行。它是音乐的基础和灵魂。

节奏是指各音在进行时的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节奏包括节拍和速度这两个概念。节拍是指音乐规律性的强弱交替的运动,速度是指这种运动的速率。

力度是指音乐进行中的强和弱。它可以表达丰富的情感,并造成音乐的对比和发展。一般来说,力度越强,音乐越紧张、雄壮,力度越弱,音乐越缓和、委婉。

音区是指人声或乐曲在某个作品中的音域范围。通常分为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不同的音区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模仿生活和大自然中的声音。通常,高音区给人清脆、明亮和尖锐之感,而低音区则具有浑厚、深沉的特性。

音色是指不同人声或乐器在音响上的特色。通过音色的对比和变化,可以丰富和加强音乐的表现力。

和声是两个以上的音按一定规律的结合。和声直接影响到力度的强弱、节奏的松紧和动力的大小。此外,和声还具有渲染色彩的作用。

调式是指几个音按照一定的关系组成一个体系,并以其中的某个音为中心(主音),该体系即称为调式。调性是指调式所具有的特性。

一部音乐作品要在时间的延续中逐渐铺展,音乐在时间上的延续必须有一个结构框架,否则就是混沌一片。这种结构框架就是曲式。曲式是“时间上的结构”。曲式是音乐作品构成的形式,也是音乐的一种表现手段。曲式有乐段、多段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奏鸣曲式、回旋奏鸣曲式、混合曲式、套曲形式等。另外,还有中国古典和民族乐曲独特的曲式。

体裁是音乐的品种,有歌曲、舞曲、进行曲、谐谑曲、叙事曲、夜曲、序曲、交响诗、协奏曲、交响曲、组曲等等,各有其不同的特点,适合于表现不同的题材内容,这也是欣赏音乐作品时必须知道的。

3.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

音乐鉴赏需要主动地多听音乐作品,并逐渐熟悉和理解它,从而将鉴赏由悦耳、对基本情感有所体验和把握的层面上升到对作品的音响、思想感情和表现意义赏析的层面,进而对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要达到这样的层面,需要鉴赏者抓住音乐的主题,发挥艺术想象力,体味音乐所刻画的音乐形象。另外,还要熟悉一些音乐表现的手段,这意味着能更好地了解和把握音乐表达内容、抒发情感的特殊方式。还要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的时代、社会、文化等背景,以便更丰富、更准确地领会作品的底蕴和特点。

二、中国音乐发展历程

(一)远古的音乐

我国音乐有着久远的历史,在我国出土的距今9000年的笛子以及距今7000年的骨哨和陶埙,说明我们的祖先当时已经掌握了系统的乐律学知识和制作旋律性乐器的精良工艺,积累了丰富的音乐文明。

原始社会音乐的实用性是特别明显的,而到了奴隶社会,音乐的道德教化功能得到强化。周朝确立了严格的礼乐等级制度,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重大宴享活动的歌颂古代君王功绩的乐舞,是后来被儒家奉为雅乐最高典范的“六代乐舞”。春秋末期的《诗经》是一部诗歌总集,更是一部音乐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的各类音乐作品。湖北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编钟,是中国最大的编钟,音域达5个八度,每个八度内12个半音俱全,而且一个钟可以发出两个音,充分地体现了先秦时期中国的音乐成就。

(二)中古的音乐

乐府始于秦朝,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奏及演唱等。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音乐体裁是鼓吹乐、相和歌和歌舞百戏。清商乐是南北朝时期在南方占主导地位的音乐总称,其中的民间音乐吴歌和西曲多以爱情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后来成为隋唐宫廷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表达高远志向为主题的古琴音乐得到发展,魏晋时期的阮籍、嵇康等著名琴家创作和改编的琴曲至今仍具有重要影响。宫廷燕乐是隋唐时期音乐成就的代表,其主体部分是歌舞大曲,有机融合了中原和各周边民族的音乐元素。燕乐大曲的代表作品就是见诸许多文学作品的《霓裳羽衣曲》。

(三)近古的音乐

自宋代以说唱、戏曲和小型器乐等为主的多种民间音乐的迅速发展,宫廷歌舞大曲逐渐被戏曲取代。产生于隋唐的曲子到宋代发展成为一种广泛流传的歌曲形式——词。南宋词人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是现存的宋词歌谱。宋元时期最重要的说唱体裁是鼓子词和诸宫调,前者为后来的说唱艺术的各种形式的发展作了准备,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则为戏曲音乐打下了基础。宋元两代是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新兴戏曲形式大发展并趋于成熟的时期。杂剧在元朝达到鼎盛,南戏在北宋形成,到元末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器乐方面在宋代产生了郭沔创作的古琴曲《潇湘水云》,元代出现了反映少数民族狩猎生活的琵琶曲《海青拿天鹅》。

明代各个地方剧种兴起,昆山腔创造了被称为“水磨调”的清丽委婉的唱腔,使昆山腔脱颖而出,风靡全国。但由于昆曲过于文雅和雕琢到明末清初趋于衰落,这也为众多地方戏曲的兴起提供了机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梆子腔”和“皮黄腔”。18世纪末四大徽班艺人进京,最终促成了以皮黄腔为主的京剧的诞生。这一时期民歌小曲创作空前繁荣,其中一些至今仍然流行,部分还被吸收到歌舞、说唱和器乐之中。当代依然流行的各种传统音乐体裁大体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它们为近代中国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近代的音乐

近代新音乐产生,而且在大众的音乐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戊戌变法倡导废科举、兴学堂,导致学堂乐歌的诞生。学堂乐歌一般采用西洋曲调填配新词的方式,如《送别》《教我如何不想他》《问》《可怜的秋香》等艺术歌曲广泛流行;《光明行》等新民乐则借鉴了西洋音乐技巧。九一八事变后,涌现出一批抗日救亡歌曲,其中以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黄白的《旗正飘飘》为代表。同时艺术音乐创作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贺绿汀(主要音乐作品有《天涯歌女》、《四季歌》、《游击队之歌》、《嘉陵江上》、《牧童短笛》等)的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钢琴音乐《牧童短笛》,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革命艺术家们集体创作的歌剧《白毛女》都成为近代中国新音乐发展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五)现代的音乐 建国后我国对全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音乐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调查、挖掘和整理,成果斐然。这些工作使《二泉映月》等民乐名曲得以传世,使《碣石调·幽兰》、《广陵散》等已成为绝响的千年名曲得以复现,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和“侗族大歌”等乐种被挖掘整理,成为世界闻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创作方面,除涌现了大量优秀的群众歌曲外,还诞生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歌剧《洪湖赤卫队》《江姐》《刘三姐》,舞剧《鱼美人》《红色娘子军》,大型声乐套曲《红军不怕远征难》,管弦乐作品《瑶族舞曲》,交响诗《嘎达梅林》《长征交响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经典名作。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则集中体现了建国以来我国歌舞音乐的伟大成就。

“文革”结束后,我国音乐创作进入空前繁荣的新时期。首先是抒情歌曲的大丰收,《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我爱你,中国》《爱我中华》《长江之歌》等优秀作品传唱至今。紧随其后的是通俗音乐的蓬勃发展,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创作的《太阳岛上》《军港之夜》《小草》《让世界充满爱》、《青藏高原》等通俗歌曲风靡全国。《一无所有》的问世标志着摇滚乐在中国的崛起。随着影视艺术的飞速发展,产生了一批艺术上堪称上乘的影视歌曲。如电影歌曲《妈妈留给我一首歌》(《小街》)、《驼铃》(《戴手铐的旅客》)、《大海啊,故乡》(《大海在呼唤》)、《牧羊曲》(《少林寺》);电视歌曲《枉凝眉》(《红楼梦》)、《敢问路在何方》(《西游记》)、《少年壮志不言愁》(《便衣警察》)等。

民族器乐方面有笛子独奏《秋湖月夜》,古筝独奏《秦桑曲》,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大型民乐合奏曲《蜀宫夜宴》《达勃河随想曲》以及追求新技法的新潮民乐曲《双阙》《空谷流水》等,小型民族室内乐作品有《魂》《戏》等;西洋器乐创作方面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出现了第一个高潮,如《青年交响乐》、交响叙事曲《十面埋伏》、交响音画《云岭写生》等。80年代中期后年轻一代进入大型作品创作领域,丰富了创作技法和音乐个性,涌现了《地平线》《蜀道难》《第一交响曲》(朱践耳)等在国际音乐界有一定影响的作品。在这一时期,歌剧也得以发展,以《伤逝》为代表的作品揭开了新时期歌剧创作新的一页,随后《原野》《马可波罗》《苍原》等相继问世,90年代后《狂人日记》《夜宴》等在海外的演出受到了热烈欢迎。《丝路花雨》标志着舞剧自80年代起也进入全面繁荣的新阶段,此外集歌、舞、乐为一体的舞台艺术,如《仿唐乐舞》《编钟乐舞》《唐风宋韵》也展现出独特的风采。

三、西方音乐发展历程

(一)古代与中世纪的音乐

古希腊罗马的音乐比较简单,主要是单声部形态,基本上属于民间艺术的风格;相形之下,其音乐理论更为发达,历史影响更大。5世纪至14世纪,西方中世纪音乐主要是基督教宗教礼拜音乐,广为传播的是教堂礼拜歌唱的格里高利圣咏、赞美诗等。这种音乐虽然很单调,却是西方音乐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出发点。12世纪左右,复调音乐开始广泛传播,记谱法、唱名法以及调式体系也逐渐成熟,音乐逐渐脱离宗教礼拜仪式走向艺术化发展道路。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 音乐文艺复兴源于15世纪的英国和欧洲大陆偏北地区,声乐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是声乐复调,以无伴奏的多声部歌唱为主要风格样式。重要的音乐流派有布艮第乐派以及更加重要的佛兰德乐派。后者盛行于15世纪下半叶和16世纪上半叶,成员多来自尼德兰地区和法国北部,主要代表有约翰·奥克冈、约斯堪等,成就集中在弥撒曲、经文歌和世俗复调歌曲,佛兰德作曲家高超的复调技巧在这一时期名扬整个欧洲。

16世纪是文艺复兴音乐成就最高的时期,除了宗教音乐外,世俗音乐也得到很好的发展。16世纪法国尚松(即歌曲)和意大利牧歌就是这种音乐的典范。两者虽是世俗体裁,但已经高度艺术化,都是具有一定写作技巧的复调音乐。文艺复兴晚期,音乐的中心逐渐转向意大利,罗马乐派的帕勒斯特里那的无伴奏声乐复调将文艺复兴宗教音乐推向顶峰,而威尼斯以圣马可教堂为中心的宗教音乐则发展了庄严宏大的、带有器乐伴奏的合唱音乐,它预示着欧洲音乐在未来阶段发展的趋势。

(三)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从1600到1750年是西方音乐史上著名的“巴洛克时代”。在这一音乐历史上非常重要的转折时期,欧洲音乐的记谱法已经成熟,调性体系得到确立;复调音乐达到巅峰,代表新趋势的主调音乐正在兴起,各种重要的音乐体裁诞生于这一时期,歌剧、清唱剧、康塔塔这些完全不同于文艺复兴的声乐体裁是巴洛克风格的标志。源于佛罗伦萨的意大利歌剧于18世纪前后发展成型,并传播到整个欧洲,成为欧洲音乐的一个的极为重要的艺术体裁。

巴洛克时期,器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以前受压制的器乐在18世纪第一次与声乐平起平坐。以提琴为代表的拉弦乐器取代了文艺复兴时期弹拨乐器的地位,成为主导乐器,这一时期的重要体裁如奏鸣曲、协奏曲基本是以弦乐为中心,意大利是巴洛克弦乐艺术的中心。键盘乐器也有长足进展,管风琴、古钢琴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其中以德国的管风琴和法国的古钢琴最为著名。

巴洛克晚期,音乐逐渐从意大利向德、奥转移,随着晚期巴洛克的两个重要的人物——德国作曲家巴赫和亨德尔在1750年左右的先后离世,巴洛克时代结束。

(四)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 18世纪下半叶,西方音乐进人了古典主义时期。古典主义音乐以理智和情感的高度统一、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为特点,海顿(被尊称为“交响乐之父,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莫扎特(莫扎特是钢琴协奏曲的奠基人,幼年时被称为“音乐神童”)、贝多芬(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伟大音乐家,他创作的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由此被尊称为乐圣,代表作《欢乐颂》、《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为其代表,此三人为奥地利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古典时期最重要的成果体现在主调化风格的、大型的多乐章器乐套曲体裁上,如交响曲、奏鸣曲、室内乐等,其中奏鸣曲式在这一时期达到空前成熟。声乐方面,莫扎特的歌剧(其中最出名的歌剧是:《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和海顿的清唱剧是古典主义声乐的最成功作品。但在贝多芬时期,音乐的风格酝酿着转变,贝多芬在古典主义的背景下实现了最大的突破,他把音乐引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与古典时代音乐的客观、含蓄、节制相比,浪漫主义时代的音乐富于激情,充满主观和想象。19世纪的浪漫主义音乐热衷于音乐与音乐之外的事物,如文学、戏剧、美术、哲学以及宗教等发生关系,因此,所谓的“标题音乐”风行一时。浪漫主义音乐贯穿了整个19世纪,初期,舒伯特(被称之为“歌曲之王”)和柏辽兹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后经过门德尔松、舒曼、肖邦(被称为“钢琴诗人”)和威尔第等人的进一步完善,浪漫主义音乐在柴科夫斯基、李斯特(被称之为“钢琴之王”,创立了李斯特创立了“交响诗”这种体裁)和瓦格纳(德国作曲家,承接莫扎特、贝多芬的歌剧传统,并开启了后浪漫主义歌剧作曲潮流)的时代达到了巅峰。马勒、理查德·施特劳斯则是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人物。这一时期人才辈出,作品繁多,在当今的音乐会曲目中19世纪音乐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19世纪下半叶起,东欧和北欧一些国家的“民族乐派”的兴起为欧洲音乐注入了新的气息。民族乐派的音乐家致力于振兴本民族音乐,主张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特性的新音乐,他们经常采用本国优秀的民间音乐素材去反映本民族的历史和人民生活,表现爱国主义的主题。

(五)20世纪的西方音乐

20世纪西方社会反传统的思潮导致19世纪的音乐成为首当其冲的批评对象,这也标志着西方音乐进入20世纪现代音乐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音乐的发展还相对简单,重要流派有法国印象主义、德奥表现主义、泛欧洲的新古典主义和新民族主义。50年代以后情况就复杂些,当英美地区和俄罗斯音乐仍旧相对温和地沿着传统的道路向前发展时,西欧却产生了非常激进的先锋派音乐,如序列音乐、偶然音乐、电子音乐和简约派音乐等,呈现出很强的试验性。西方现代音乐多元化发展的态势,改变了人们习惯了的优美的旋律、和谐的和声以及稳定的节奏等等,特别是以试验性、探索性为动力的先锋派音乐等,从根本上改变了音乐的概念,使西方现代音乐与传统的音乐观念相去甚远。

第二篇:音乐鉴赏

经过一学期的相处和学习,在音乐方面 我也略有所知,了解了不同音乐的发展史。无论是古代音乐,还是流行音乐,以及中外艺术 歌曲,经过老师的介绍,我们也了解了很多。同时知道了许多音乐方面伟大的作曲家,钢琴 家,以及他们不为人知的艰难创作历程。当老师给我们详细介绍每一个作品后,在我们了解 了一首歌或者一首曲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思想之后再去听每一首歌,感觉真的 很不一样。不像以前总是很盲目的去听歌,根本什么都不了解,一味地追求流行音乐,把很 多经典的音乐遗忘了。音乐鉴赏课,一堂可以让自己完全放松的课,很喜欢老师的讲课方式,喜欢老师的平易近人以及温柔,对我们的理解,最重要的是老师有一颗年轻的心,和愉悦的生活态度。让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班上有学生违反纪律打扰到老师上课了,老师的处理方式,我觉得很容 易接受,而且老师同样保持很投入地讲课。一堂 90 分钟的课,老师总能带动大家的听课兴 趣,每堂课给我们讲许多有意义的内容。这也是唯一一门可以让我聚精会神连续听两节的课。第一次去听课的时候,就喜欢听老师唱歌,很动听。在老师的推荐下,我们也欣赏到了许多 著名的曲目。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梁祝》赏析。“指点梅花曲皆无,扶醉且听梁祝。”当拨起《梁祝》这断魂的琴弦,心从来没有过的 感动、悲凄、落泪、无奈„„唯有这凄凉的琴声还能告诉现世的世界,爱情是存在的。毋庸 怀疑,在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永挥不去的影子,即使点点的怀念也是爱的心情。老师给 我们播放《梁祝》的时候,只感觉心随弦在拨动,爱与誓言在交汇。《梁祝》吸取了越剧中 的曲调因素,是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作者将故事的主要情节概括为乐曲三个部分音乐表现的 内容,将这三个部分融于欧洲传统奏鸣曲式的结构框架之中: 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 蝶分别作为乐曲的显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表现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忠诚和对封建礼 教的控诉。最后化蝶的描写,极富于浪漫色彩,可谓全曲的点睛之笔并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 素材,成功地将我国民族音乐与西方作曲技法融为一体,用音乐的形式艺术地再现这一动人 的故事。爱情主题:在轻澈的竖琴伴奏下,由独奏小提琴奏出“爱情主题”,它由越剧唱腔的典 型音调演化而来,纯朴、优美、动情,表现梁山伯与祝英台甜蜜而美好的爱情。草桥结拜: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情意融融,比拟主人公漫步于草桥亭畔,结拜手足 的情景。主题再现:乐队全奏的爱情主题,进一步表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真挚友谊和深 厚情意。202_细分行业报告汇集 制造行业报告互联网行业报告农林牧渔行业报告 连接部:这是在钢琴衬托下小提琴演奏的华彩段,表现人物内心的喜悦和爱慕之情。抗婚: 沉重的大管和大提琴齐奏及低沉的大锣作为悲剧的预示,造成惶惶不安的气氛。象征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以中低音铜管齐奏为主体的低音线条,用粗暴的音色奏出,威 严、冷峻而凶狠。接着是小提琴用散板双弦演奏的激昂音调,表现出祝英台的痛苦与激愤; 象征祝英台抗婚的主题由小提琴演奏,作曲家借鉴中国乐器琵琶的扫弦技巧,用强烈的切分 节奏,生动地表现了反抗者的精神和形象。接着,“抗婚主题”与“封建势力主题”交替出 现,将音乐推向第一个矛盾冲突的高潮,描述祝英台激烈的抗婚场面。楼台会:由小提琴及长笛奏出梁、祝“楼台相会”,互诉衷肠的哀伤的慢板主题。接着 是独奏大提琴和小提琴的对答,动情的复调旋律表现一对深爱的主人公生离死别的伤感,如 泣如诉、感人挚深。哭灵投坟:音乐转为急板,情绪急骤变化,悲愤的音调、紧张的节奏,形成了展开部 的第二个音乐高潮。化蝶:在宁静的音乐气氛中,飘逸的长笛旋律和竖琴的刮奏创造了一个幻想的仙境。加弱 音器的小提琴再现了爱情主题,钢琴奏出流水般的晶莹音响,弦乐群轻盈的拨奏扑朔迷离,象征梁、祝死后化成一对蝴蝶,在天堂翻飞起舞,永不分离。1234567890ABCDEFGHIJKLMNabcdefghijklmn!@#$%^&&*()_+.一三五七九贰肆陆扒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分享到: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复制预览 普通尺寸(450*500pix)较大尺寸(630*500pix)你可能喜欢 今日推荐 60份文档 注册建筑师建造师考试 注册建筑师综合测试题 一级建造师历年真题 二级建造师考试攻略 104份文档 202_年驾照交规 202_年1月1日起“驾照新规”出炉 科目三实际道路驾驶考试注意事项 驾考新题抢先版 66份文档 职场生存攻略 思维导图经典案例 Excel键盘快捷键 Photoshop的抠图技巧分析 您的评论 发布评论 写点评论支持下文档贡献者~ 240 用户评价 暂无评论 ©202_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议 关闭 音乐鉴赏心得体会word文档 音乐鉴赏心得体会1500 音乐鉴赏心得体会1500字 分享到: 扫二维码,快速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加入会员!送免财富值下载特权 1 下载券 /2

第三篇:音乐鉴赏(本站推荐)

151220205

李欢

越剧之美

记忆中,童年时陪着外公听了不少京剧、黄梅戏,对越剧、昆曲艺术的感知却很少,几乎是从未接触过。直到高中语文课上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语文老师让我们欣赏越剧《红楼梦》中的一个唱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我才首次接触到了越剧这个剧种。由于特别喜欢林黛玉这个人物,对各个剧种并不感兴趣的我竟然耐着性子听完了这一唱段。在对流行音乐开始失望的情形下,竟然觉得越剧是那么的动听。

这是我对越剧的第一印象,当时的我只是觉得曲调、唱腔还蛮吸引人的,但是,对越剧的理解并不深刻,只是浮于表面。之后也再也没有接触过其他越剧唱段,当时的喜爱也就这样搁浅了下来。直到这学期选修了音乐鉴赏,并有幸去听了两位越剧艺术家的讲座,时隔两年,我又再一次听到了那熟悉的曲调,熟悉的唱段,对,没错,正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而且这一次,我对越剧开始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想主要通过《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这一唱段来谈谈我对越剧的理解。

首先我想先简要介绍一下越剧,当然这些都是通过两位老师的讲座知道的。越剧起源于浙江绍兴,因此又称绍兴戏,是全国五大剧种之一。以《梁祝》、《红楼梦》、《西厢记》为代表作品,而这些都以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因此可以说越剧多以才子佳人为主题。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这一唱段演绎的是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第一次见到贾宝玉,两人对对方各自不同的印象。我觉得越剧艺术之美重在优美抒情的曲调和动人的面部表情,演员通过对角色当时的心理的揣摩,再把角色的心理想法化为自己的面部表情展现在观众面前。比如《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中林黛玉的第一句唱词是“只道他腹内草莽人轻浮,却原来骨格清奇非俗流”,唱腔委婉含蓄,有女子的羞涩之意,语调中带有浅浅的怯意。另一方面,由于林黛玉初进贾府,而且心思很细,总归有寄人篱下的感觉,更早在进府之前就得知家里有个“混世魔王”,不爱念书却喜欢在后厢与女子厮混,因而总觉得他是轻浮之人。但是在见到他之后,却觉得他与众不同,这里的语调有那种瞬间转而惊喜的变化。面部表情方面,黛玉只是害羞地用眼角的余光偷偷地瞟宝玉,不经意间和他的眼神对视又匆忙地收回,想要看他却又不敢的那种小女子的含蓄内敛尽表现在演员的表情中。对于演员来说,要做到在短短的时间内反映出角色心里的变化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她必须要足够理解角色。因此我很佩服两位老师,她们不仅每天坚持吊嗓子,还要对着镜子不断变换表情,要找出最适合角色的。而宝玉看见黛玉自然是欣喜无比的,觉得这个林妹妹如轻云出岫,“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让人看了顿生怜意,无比欢喜。而宝玉看黛玉自然是直勾勾的盯着她瞧,并且带着喜爱之情。神色自然,带有欣喜之情,似乎在欣赏一枚稀世珍宝。越剧在江浙一带广受欢迎,甚至连几岁的小孩子也会哼上几句,可见其广泛性。越剧有自己独特的美,虽比不上京剧是国剧,却也是最受欢迎的地方剧种。

越剧之美,美在婉约的唱腔,优美抒情,令人动容,极具江南秀美之气。它的唱腔属于板式变化体音乐,唱词多为七字句、带冠七字句、十字句。如《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中的七字句有“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十字句比如“只道他腹内草莽人轻浮,却原来骨格清奇非俗流”。而带冠七字句是指在七字句之前加三个字,一般混合在七字句中,很少成为单独的一段。

越剧之美,美在动人的故事情节。凄美的爱情,感天动地,哪一部不让人潸然泪下?虽然是已有的故事,在艺术家的演绎下,却让人有不同的感触,这就是越剧的独到之处。就算是耳熟能详的故事,经那优美的唱腔唱出却又别有一番风味。它旨在追求真善美的人间真谛,虽是凄美的爱情故事,却能从中体会到人间真情留给我们的深沉绝伦的享受!越剧之美,美在唯美的服饰装扮,舞美设计,动作表情及伴奏的恰到好处。水袖飞舞,声中带情,处处引人入胜。

在当今戏曲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中,越剧凭借它字正腔圆的唱腔,优美动人的水袖,声情并茂的表演,声声含情的唱词,引人入胜的故事开辟出了一片独属自己的天地,成为全国第二大戏种!希望未来越剧的发展更上一层楼,继续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音乐鉴赏

——赏析越剧之美

151220205

李欢

第四篇:音乐鉴赏

音乐鉴赏.txt不要放弃自己!-------(妈妈曾经这样对我说,转身出门的一刹那,我泪流满面,却不想让任何人看见!)看到这一句 小编也心有感触,想起当初离家前往几千里外的地方的时候,妈妈也说过类似的话,但是身为男儿,必须创出一片天,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音乐鉴赏之民族乐器鉴赏

我国民族乐器有着悠久深远的历史传统。我们的先人经过长期的创造,为我们留下了多种多样富有特色的民族乐器。我国的民族乐器按照其性能的不同,可分为吹、拉、弹、打四类。

我要介绍的便是弹拨乐器中的一种。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是大家都知道的诗句,由此大家知道这是琵琶。

琵琶,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时期出现的。“琵琶”这个名称来自所谓“推手为枇,引手为杷”(最基本的弹拨技巧)所以名为“枇杷”(琵琶)。

南北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进行文化交流,曲项琵琶由波斯经今新疆传入我国。曲项琵琶为四弦、四相(无柱)梨形,横抱用拨子弹奏。它盛行于北朝,并在公元6世纪上半叶传到南方长江流域一带。从北齐到唐代,是琵琶发展史的第一个高峰,原籍曹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东北一带)的曹氏琵琶家族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如北齐至隋代的曹妙达,因善琵琶在北齐时即被封王,入隋后又被任为宫中乐官,于太乐教习琵琶技艺。在隋唐九、十部乐中,曲项琵琶已成为主要乐器,对盛唐歌舞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从敦煌壁画和云冈石刻中,仍能见到它在当时乐队中的地位。

唐代更是是琵琶发展的高峰,涌出了大量的琵琶演奏者和乐曲,如唐代世居长安的曹保,其子曹善才,其孙曹纲,都是著名的琵琶演奏家,为世人所推崇,诗人对其高超技艺亦多有诗作赞颂,曹纲的演奏,右手刚劲有力,“拨若风雨”,另与之齐名的裴兴奴则左手按弦微妙,“善于拢捻”,故当时乐坛有“曹纲有右手,兴奴有左手”之誉。来自西域疏勒的“五弦”名手裴神符是唐太宗最看重为宫廷乐师之一,他首创了琵琶手指弹法;康昆仑号称琵琶第一手,段善本则是有名的佛殿乐师,后与康昆仑琵琶比赛后,进入宫廷成为皇家乐师。唐社佑《通典》云:“坐部伎即燕乐,以琵琶为主,故谓之琵琶曲。”在唐代的文献记载和诗词中,有许多描述琵琶音乐的精采篇章,说明那时的琵琶演奏技巧已有高度发展,表现力十分丰富。现代的琵琶安装四根琴弦,一般定弦为A-d-e-a,特殊的乐种、乐曲也有采用别的规格定弦的。琵琶的音域宽广,音色清脆明亮又不失柔美浑厚,演奏时左右手的技巧都很丰富,能够多弦同时发音演奏和音与和弦,能够演奏全部半音,表现力异常丰富。历史上琵琶与古琴同为文人音乐的代表,留下丰富音乐文献,自清末以来,无论作为乐队乐器、伴奏乐器还是独奏乐器,都已经成为我国传统乐器中不可缺少的代表性乐器。

琵琶是由“头”与“身”构成,头部包括弦槽、弦轴、山口等。身部包括相位、品位、音箱、覆手等部分。琵琶的头部,由“弦槽”、四只“轸子(弦轴)”、“山口”等组成。琵琶的身部,上端又称“颈”部,即“相位”之处,颈的上端叠出部称“枕”中与中下部是“品位”,相与品古代都称作“柱”,是一种音位装置。身部的中下部分呈上狭下阔,底呈半圆,中空,即音箱; 品位粘在用梧桐板制成的“面板”上,四条弦系在下端“覆手”的四个小孔内,在覆手中央处的面板上,开有一个小孔,称作“纳音”或“出音孔”。身部背面,称作“琵琶背”,背的上端与头相接,背的中下部与面板相粘接,腹内另有二条横档和几个音柱,安置在一定的部位处; 背料用紫檀、黑料、老红木、花梨木、香红木等制成的是上品,用白木制成的是普及品,因为紫檀、红木等木料善于在弹奏中发出自然泛音来。琵琶由六个相、二十四个品构成了音域宽广的十二平均律。其一弦为钢丝,二三、四弦为钢绳尼龙缠弦。琵琶发声十分特殊,它的泛音在古今中外的各类乐器中居首位,不但音量大,而且音质清脆明

亮。同时,琵琶发出的基音中又伴有丰富的泛音,这种泛音能使琴声在传播中衰减小,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在平静的空旷地弹奏时,用它演奏重强音时的琴声能传到二、三里地以外。优质琵琶的发音特点是:穿透力强(衰减小,传得远)。高音区明亮而富有刚性,中音区柔和而有润音,低音区音质淳厚。《琵琶行》所描绘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已不再是诗人的艺术夸张,而是当代琵琶名副其实的演奏效果。

五弦琵琶

二、南音琵琶

三、响琶、月琶、高音琵琶、电琵琶

四、水晶琵琶

“华氏谱”对后世具有很大的影响,著名琵琶曲《又称《淮平楚》,在“华氏谱”中名为《十面》)的完整乐谱最早就见于此;无锡著名琵琶艺术家杨廷果唯一存世的作品《普庵咒》也见于此;其他各派或多或少地采用了“华氏谱”中的部分乐曲,并且陆续整理成为现在流行的演奏曲;无锡派也因此而名声鹊起。《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前后出版三次,为研究琵琶古谱,提供了宝贵资料,对后世学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无锡派的嫡派传人不多,而如今能解读、应用工尺谱的人就更成了凤毛麟角。但无论如何,无锡派在清代中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琵琶艺术的发展作出的贡献,确是历史性的。现代的琵琶乐曲欣赏:音乐名称 演奏(唱)或作曲霸王卸甲 琵琶武曲 塞上曲 琵琶文曲 章红艳月儿高 琵琶音乐 章红艳十面埋伏 琵琶武曲 章红艳大浪淘沙 琵琶曲欣赏 章红艳阳春白雪 琵琶乐曲 章红艳春江花月夜 琵琶独奏 章红艳飞花点翠 琵琶名曲 章红艳龙船 琵琶音乐 章红艳

在中国传统琵琶乐曲中,文曲和武曲重要的组成部分,文曲凭借它优美抒情的旋律,,深刻的内心思想感情的表达和身临其境的艺术境界,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清朝乾嘉时期,尽管流派众多,但中国琵琶大体分为南北两系,南以浙江陈牧夫为代表,北则以直隶王君锡为翘首。华秋苹往南趋北,向当时的两位大家陈牧夫和王锡君学习两派的秘谱,学成回到无锡后,他与同人华映山、同、朱右泉、薛愚泉等一起合作,在虚心听取裘晋声、陈梅樽、蔡开基等无锡派前辈意见的基础上,采集考订辑成了《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简称“华氏谱”)三卷,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初刻刊印,是我国第一部印行的琵琶曲谱。

“华氏谱”共收录有北派14曲、南派54曲,用工尺谱点板记写,旁注指法。华秋苹参照琴用减字谱法,规范并制定了琵琶比较完整的指法符号(左手指法

16、右手指法8),对后世琵琶曲谱的记录、编订奠定了基础。

第五篇:音乐鉴赏

音乐剧《猫》赏析

摘要:英国音乐剧《猫》被誉为当代四大经典音乐剧之一,故事通俗易懂但戏剧结构逻辑严密,多元化的音乐风格作为多层次的线索,在给观众带去审美感受的同时增强全剧的逻辑性。本文通过对它歌词、人物风格与声乐表演等方面进行赏析。

关键词:音乐剧 猫 声乐 赏析

《猫》的剧本取材于英国诗人T·S·艾略特的诗作《擅长装扮的老猫精》,由著名音乐剧大师、作曲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作曲,其后请来了导演特雷沃尔·努恩,舞蹈设计师吉莉安·莱尼,著名服装设计师约翰·纳皮埃等人加盟《猫》的创作工作。该剧创作是在伦敦上演时间最长、美国戏剧史上持续巡回演出时间最长的音乐剧,1981 年5 月11 日在新伦敦剧院正式首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次年10 月7 日在美国百老汇的冬日花园剧场进行了首演,又获得成功。1983年《猫》获得最佳音乐剧奖等7项托尼奖.。该剧创作精良,表演水平精湛,36位出场演员各有各的绝活,片中的老猫格里泽贝拉由大家熟悉的依莲·佩姬扮演,她被一些媒体称为英国音乐剧“第一夫人”。如今,《猫》与《悲惨世界》、《西贡小姐》、《歌剧魅影》共同跻身于“四大音乐剧”之列.一、音乐剧《猫》简介

本剧由原诗的15段改为19段,共分为两幕,以杰里科猫们一年一度的月圆之夜升天大会为故事背景, 讲述形形色色的猫纷纷登场, 聚集在垃圾场内, 等待着百岁高龄的首领老杜特洛诺米的到来。它们尽情地用歌声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 希望能够被选中升入天堂后重获新生。一直厌倦猫族生活到外面闯荡的“魅力猫”格瑞泽贝拉也来到了聚会中, 她此时已尝尽了世态炎凉, 失去了当年光彩照人的容颜, 而且变得蓬头垢面、无比邋遢, 她渴望重新回归到猫族中, 但猫儿们不愿接受这只背叛猫族的流浪者, 对她非常敌视。最终,她以一曲《回忆》追忆往事,平息了所有猫们对她的敌意, 唤起了对她的深深同情和怜悯。也因这曲《回忆》她被选为上天堂重获新生的幸运猫。

此剧是以简单的戏剧结构来承载舞蹈、音乐及舞美等元素来展现百老汇式的音乐剧。在整体音乐展现上它沿用以节奏多变的爵士音乐风格来贯穿全剧, 再配以多种元素的电子音乐作为辅助勾勒, 描绘出一台梦幻般的音乐诗剧。

整部音乐剧的乐曲尤其非常优美动人, 除去欢快的爵士型音乐, 还有激烈的摇滚、幽怨的布鲁斯以及高贵典雅且带古典风味的古典流行乐, 在将近三小时的演出中, 共容纳了二十三首独创乐曲, 随着剧情的推进, 曲式氛围由主线爵士音乐转接各种类型音乐元素, 形成主曲副曲相互呼应的流畅式倾泻,带给观众无尽的审美享受。

一《猫》的旋律风格迥异,音色变化多样

音乐风格上来说,该剧的音乐无疑成为本剧最大的亮点,它在音乐与舞蹈的创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流行音乐的元素,并将观赏性放在首位,使戏剧表演更加通俗化、大众化、现代化。在猫这部音乐剧中,多采用渐进式与突变式的音乐风格。开始的舞台是昏暗而安静的,而音乐是随着神秘而幽缓渐渐过度到欢快与激昂的,之中灯光与舞蹈也都随着音乐的渐变而起着微妙的变化,在开始之时音乐的渐变让整个舞台很好的完成了剧情背景的传递与表达,让观众在理解故事发生场景的过程中觉得自然与舒服。之后整部舞台剧中出现了,多次的音乐骤变,整个舞台多次从万猫欢腾的氛围中一下被抽离,进入了另外一个亦或是安静亦或是悲苦亦或是紧张恐怖的气氛,一次音乐骤变是发生在魅力猫的出现,音乐的突变似乎让我们在进入了魅力猫悲惨的回忆,这时响起的是之后被世传为经典的“回忆”,该曲以一种缓慢的节奏与哀伤的旋律,表达出了格里泽贝拉回忆她离开杰里科猫族在外闯荡所经历的各种悲苦,从前的光芒与美好就恍如一梦,现在就只剩下孤独与凄苦。她是如此的想念家乡与亲人,整首歌中将她如今的悔恨与对关怀的渴望展现的淋漓尽致。之后的剧中也多次出现诸如此类的变化,而这种音乐的变化更加完美与强烈的表达出了角色各自想要表达的感情,展现出了故事的各种矛盾与变化,使得每只猫儿更加的富有灵气与个性,令每个角色更加鲜明与丰满。

二.歌剧《猫》歌词的隐喻性让人回味无穷

。作者把本该聚集到人身上的特质回复到我们身边的一种可爱的动物身上, 而韦伯通过音乐剧又清晰化了拟人的猫, 并把所有内容返回到观众。杰米玛的每次出场几乎都与格瑞泽贝拉有关, 唱出的旋律也与格瑞泽贝拉相同。一个是天真无邪、拥有令人羡慕的青春年华, 生命旅途才刚刚开始, 另一个则饱经风霜、已近风烛残年, 使人不禁联想到杰米玛就是年轻时的格瑞泽贝拉, 看到杰米玛就不难理解格瑞泽贝拉对过去快乐时光留恋。她们一个面朝月落, 一个面朝日出;一个在痛苦地回忆, 一个在天真地憧憬;一个饱经沧桑, 一个天真无邪, 这也暗示着生命的轮回。三.剧中人物的风格 , 实际是以猫喻人, 正如猫首领所唱“猫很象你们”。杰利科猫都有三个名字, 第一个是日常居家的名字, 第二个是奇特而更加尊贵的名字, 第三个是人类无法发现也永远猜不到的名字。所谓猫的几种名字, 实际上就是人性的各个方面。每个人的人性都是多面的, 既有日常生活中普通的一面,也有附庸风雅、装模做样的一面, 第三个名字则恰似人性中欲望的一面, 因为它们复杂、隐晦却又是绝不可缺少的, 属于每个人心灵深处的秘密。观众在接受了这样的暗示后, 就会明白后面各种猫的表演其实就是在表现各种不同的人性。舞台上每只猫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 都代表着现实生活中的每一类人,让每个观众感同身受。

四、《猫》是社会世相的缩影

《猫》看似一场时尚的狂欢Party,但有它精神升华的东西在里面。它是拟猫而不是拟人,但是又是按人类社会来描写猫族的。从音乐一开始就是族群仪式的场面,而到最后格雷兹·贝拉升入九重天,每一只猫都接纳了它,这也是人类社会惯用的,很像早期的宗教仪式,很神圣,可能感觉比人类社会的宗教感还强烈,甚至会让人类觉得惭愧,但同时又带着一种欢愉的东西,一种神秘的东西,它也来自于几千年来人们对猫的揣测、认识,神秘、信仰的东西都在里面了,看的时候会觉得很真切,但又不会太直白。所以,一场戏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一个猫群就是一个人类的缩影。五。《猫》给我们的启迪

其实,有很多音乐剧观众都不甚了然,真所谓“外行看热闹”。而《猫》则不然,没有太深奥的东西。这主要得益于他的剧情简单,表演生动,很人性化,很社会化,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尤其是其中融入了很多现代的元素和风格,从猫儿们身上折射出理趣,不难给人启发和触动。譬如幸福,我们无法赋予它更多的意义,而它却实实在在存在于每个人心中,待在不同的位置,有不一样的标准,也是变化无常的。有些幸福在一瞬间就能得到,而有些幸福是靠岁月慢慢累积起来的。正如剧中所说:“我们有了经验,但失去了意义,重温的意义,给幸福赋予的意义。”在没有Demeter的悲惨遭遇下、也没有Bombalurina的魅力四射中长大。我们学会了承担责任,虽然也许不像Munk在某个领域做领导者,却也像Alonzo一样负担自己的一份事。一如人们,只有在岁月的历练下,才明白人生的含义。迷失了,但永远在寻找。喜欢这部音乐剧,迷失者在《猫》剧中被艺术地宽容和谅解了,这种宽容与爱深深打动了我,让我浮躁的心得以平静下来重新思考:关于追求,关于自由,关于真正的幸福。

六.结束语

音乐剧是以戏剧为基石,以音乐为灵魂,以舞蹈为重要表现形式,将舞台美术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音乐剧猫上演了一出荡气回肠的“人间悲喜 剧”,诉说着爱与宽容的主题。

1.猫(音乐剧歌曲集)(美)安德鲁·劳埃德·韦伯|译者:王浩 202_-06-01 2.音乐剧《猫》赏析 202_年10月

音乐鉴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