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机械原理各章小结
编辑:深巷幽兰 识别码:15-858490 6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03 11:37:26 来源:网络

第一篇:机械原理各章小结

第二章小结:

1.运动副及其分类,运动链,机构。2.机构运动简图绘制

3.(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计算自由度的三个注意事项,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4.机构的组成原理及结构分类,基本杆组条件。

第三章小结:

1.瞬心的确定,三心定理,用瞬心法对机构速度分析。2.(矢量方程)图解法对机构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1)同一构件上两点速度关系及加速度关系(随基点平动加绕基点转动),速度多边形,加速度多边形。

已知同一构件上的两个点速度﹑加速度,其它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可分别利用速度影像和加速度影像得到。

(2)两个构件重合点运动关系(绝对运动等于牵连运动加上相对运动),哥氏加速度大小及方向。

注意点:矢量有大小和方向,矢量方程可解两个未知量;牵连运动有转动角速度时,哥氏加速度一般不为零(即哥氏加速度存在);当两构件组成移动副且两构件均为运动构件时,两构件角速度相等。

3.利用解析法求位置﹑速度﹑加速度,各种解析法的共同点及不同点。矢量方程及坐标分解

第四章小结:

1.机构力分析的目的,何谓静力分析和动态静力分析? 惯性力的确定方法,动代换和静代换的条件。

2.移动副中当量摩擦系数和当量摩擦角的概念,及其在螺旋副中的应用;转动副中摩擦圆的概念,及其在考虑摩擦时机构力分析中应用。

3.构件杆组静定条件;机构动态静力分析图解法的步骤即:运动分析﹑ 确定惯性力﹑ 确定首解杆组(首解副)﹑逐一列杆组的矢量方程(包括力和力矩方程)﹑逐一用力多边形求解。4.不同解析法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5.仅考虑摩擦时的(静)力分析

第五章小结:

1.利用功﹑ 功率﹑ 力矩﹑ 力表达机械效率方式;串联﹑并联 ﹑ 混联机组的机械效率计算。

2.何谓自锁? 自锁条件的几种求解方法。自锁在工程中的应用举例。3.螺旋机构的上升和下降效率﹑自锁条件。

第六章小结:

1.静平衡和动平衡的条件及计算,适用场合。

2.机构平衡的条件,机构平衡的实质,机构平衡的不同方法(完全平衡和部分平衡中利用附加机构平衡和利用平衡质量平衡)

第七章小结:

1.本章的目的解决两个主要问题是什么?

2.利用动能原理,列出机械运动方程的一般表达式;等效构件的含义,等效转动构件的等效转动惯量﹑等效力矩的等效条件,等效移动构件的等效质量﹑等效力的等效条件;等效构件的运动方程式。

3.周期性和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飞轮的几种作用,为什么飞轮放在高速轴上?为什么飞轮只能减小而不能消除周期性速度波动?

4.最大盈亏功和飞轮转动惯量的计算。

第八章小结:

1.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基本形式,几何条件;含一个移动副四杆机构的四种形式;含两个移动副四杆机构的三种形式。极位夹角,摆角,急回作用,死点,传动角,压力角等概念。2.连杆机构演化方法

3.利用图解法,按连杆预定的位置、两连架杆预定的对应位置、行程速比系数设计四杆机构(铰链四杆机构、含一个移动副四杆机构),反转法。

4.解析法设计四杆机构的基本原理和思路 5.多杆机构的功用

第九章小结:

1.了解凸轮机构优缺点及分类。

2.一些概念(升程、回程、停程(远休及近休)、工作行程、基圆、理论廓线、实际廓线、压力角等)。

3.运动规律的动力特点及曲线画法。什么是刚性冲击,什么是柔性冲击?

4.凸轮轮廓的设计的图解法(相对运动原理或反转法),解析法求解凸轮廓线。

5.设计凸轮注意事项(基圆半径、结构尺寸、压力角、受力、廓线变尖交叉运动失真之间关系)。

第十章小结: 本章小结 直齿圆柱齿轮五圆两角一中心矩五个基本参数;斜齿圆柱齿轮五圆两角一中心距计算(在端面上的公式形式与直齿圆柱齿轮一样)。概念:(1)啮合基本定律;(2)渐开线的5条特性、渐开线函数、渐开线齿廓啮合特点;(3)各种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4)各种齿轮中哪个面内的模数和压力角为标准值;(5)标准齿轮标准安装和非标准安装时分度圆与节圆、压力角与啮合角关系;(6)重合度的含义(连续运动的条件)及实际啮合线端点B1和B2的确定;(7)根切的原因、危害、避免方法、变位目的、变位类型、变位齿轮尺寸和中心距变化(表10-4)、变位齿轮的正确结合条件和重合度;(8)当量齿轮含义及当量齿数(最小根切齿数);(9)为什么蜗杆传动的传动比大而效率低?为什么规定蜗杆直径系列?

第十一章小结:

1.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复合轮系传动比及转速计算。

计算周转轮系传动比要借助于转化轮系计算;计算复合轮系传动比的步骤,复合轮系正确划分关键在于找行星轮;注意计算中的正负号。

轮系的串联,轮系的并联(封闭式行星轮系)。2.轮系的7条功用。

3.行星轮系效率的理论基础:转化轮系法,摩擦损失功率

。负号机构效率比正号机构效率高。4。行星轮系选择考虑4点(传动比范围、效率、封闭功率流、及尺寸重量);行星轮系各轮齿数满足的4个条件(传动比条件、同心条件、均布条件、邻接条件);浮动装置。

第十二章小结:

1.本章能够实现间歇运动的机构,他们的运动和动力特性及应用场合;除本章外,还有哪些机构能够实现间歇运动。

2.槽轮机构的运动系数、运动时间、停歇时间、圆销盘转速之间关系。

3.双万向联轴节输入输出轴等速条件;复式螺旋机构调微。4.组合机构的组合方式,何谓封闭式传动机构?组合机构类型。5.举例说明变转动为直动的机构,注意运动形式转换时机构的选型。

第二篇:编译原理各章小结

1.编译程序是一个翻译程序,将高级语言的源程序翻译成低级语言的程序。

2.整个编译过程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以及编译各阶段的任务;另外还有两个处理过程。

3.不会有很多人会从事设计和编写编译程序的工作的,但编译技术会应用在很多领域。

1.已知文法G,判断VN=?,VT=?,判断某个符号串是否为该文法描述的句子。

2.已知文法G,写出它定义的语言描述;

3.已知文法G,给出其句子的各种形式的推导,会画出语法树;

4.文法二义性的判断——利用语法树:在文法G中去寻找某一个句子,能够给它画出两个不同的语法树。

1.词法分析的任务。

2.单词的概念与单词的分类以及输出方式。

3.弄懂一些重要的概念:

正规文法G、正规式r和确定有限自动机DFA和不确定有限自动机NFA。

4.会画出FA对应的状态转换图。

5.弄懂词法分析器的自动生成原理:

1.语法分析的任务;

2.确定的自顶向下语法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存在的问题是:左递归和回溯;

3.分析方法:预测分析法。

1.自底向上语法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

2.短语、直接短语和句柄底定义,以及如何利用语法树来寻找某个句型的所有的短语、直接短语和句柄;

3.自底向上语法分析方法:

①算符优先分析法:基本原理,识别句柄的方法,最左素短语。

②LR分析法:活前缀,LR(0)项目,LR(0)分析法,SLR(1)分析法。

语义分析与中间代码生成的任务。

弄清属性文法的概念。

弄清语法制导翻译的概念。

掌握常用的中间代码形式:逆波兰式和四元式。

掌握一般语法成分,如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和简单说明语句等结构的翻译。

数据空间的内容;

数据空间的三种分配策略;

临时变量的存储分配。

优化的分类;

常用的代码优化技术;

局部优化。

1.目标代码的形式 ;

2.目标机的指令系统;

3.代码生成算法。

第三篇: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小结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小结

经过四天的奋战,我们小组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总算告一段落。在这五天内,我们小组共同努力,集思广益,虽然时间很短,但在这段时间内我个人学到了不少东西,也第一次把课上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了实际应用中。

刚开始接到老师布置的课题,以及听了老师对于这次课设的要求,觉得这次课程设计也许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老师要求我们不能用已经被别人用过的机构方案,这一点让我们有点一时找不到方向,因为凭我们有限的知识,是想不出那么多种机构的,即使想出来一种,也不一定符合要求。所以我们就只能求助图书馆了,我们去图书馆借了三本厚厚的机械设计手册,经过翻阅与自己理解,总算确定了我们的方案,当方案得到老师肯定之后,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愉悦的感觉。这个过程让我了解到了学会运用知识是多么的重要。

其实这次课程设计的每个步骤都能让我们学到很多东西,领悟很多道理,能发现自己光是能解决课本上的死题目是远远不够的。就拿确定机构形式后的计算来说,就需要我们对机械结构分析方面的知识的融会贯通,知道要在什么时候用什么知识点来解决问题。而且,有些计算光靠一个人是不够的,需要全组成员的一起计算并且验证等等,是一个工作量浩大的工程。

1x6>6,这是课程设计中的另一体会,六个人的团结协作肯定比六个人各干各的来的效率高,而且质量好。在团结协作的同时,我也从其他小组成员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他们的一丝不苟,他们的不怕辛苦,他们的做工细腻等等,这都是对于我以后的学习工作很重要的。在合作的时候,难免成员之间会出现意见分歧,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好好分析,最终确定一个最合适的方案,不能因为自己的一己之见而使整个小组的设计做出问题。课程设计之前,我以为一切都是那么的理所当然,生活中看见的基本机构也不屑一顾,现在经过课程设计之后才知道,不管多么简单的东西都是要经过工程师们的精心计算的,这让我感到以后的学习道路还很漫长,要学的东西还是非常多的。

在设计结束后,再回过头来看,发现一开始感到的困难现在想想也没有当初那么的恐怖。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只要一开始抱着克服重重困难的决心,一切都会迎刃而解的。

本人的心得小结就差不多这么多了,从今以后,要多思考多学习,争取以后做一个卓越的工程师。

第四篇:微机原理各章知识要点、小结

各章知识要点、小结

第一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

本章知识要点:

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微型计算机的特点。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本章小结:本章首先介绍了微型计算机的发展、组成。然后对计算机的结构进行了简单介绍,并介绍了微型计算机的3种不同的总线结构。最后,介绍了计算机的软、硬件的概念,区别和联系以及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在学习完本章内容之后,需要掌握如下内容。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 微型计算机属于第四代计算机,为冯〃诺伊曼结构。

 微型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由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运算器、存储器和控制器等5部分组成。

 微型计算机中的软硬件概念、分类、联系以及区别。

 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字长、存储器容量、运算速度、外部设备配置、系统软件配置、性价比等。

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第二章 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

本章知识要点:

 进位计数制及其相互转换。 二进制数的运算规则。

 计算机中带符号数与小数点的表示方法。 计算机中的常用码制。本章小结:

本章着重介绍了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方法,重点讲述了二、八、十、十六进制数的相关概念及各类进制数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无符号数和带符号数的机器内部表示以及字符编码和汉字编码等内容。

在学习完本章内容之后,需要掌握如下内容。 掌握计算机内部的信息处理方法和特点。

 熟悉原码、反码、补码等各类数制之间的相互转换。 理解无符号数和带符号数的表示方法。

 掌握各种BCD码的特点及其之间的相互转换。 了解循环码和余3码的表示方法。

1/7  掌握在计算机中如何运用字符的ASCII码表示非数字信息的。 了解汉字编码以及在计算机中对汉字的表示方法。

第三章 微处理器

本章知识要点:

 CPU的发展过程。

 80486的内部基本结构。 80486的外部基本引脚。 CPU的内部寄存器。 CPU的流水线操作过程。

 Pentium CPU的简介和CPU的发展趋势。本章小结:

本章首先简单介绍了CPU的发展历史,然后以80486为例着重讲解了32位CPU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引脚。同时介绍了CPU的3种工作方式。对80486的内部寄存器,本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讲述。接着介绍了CPU时序的概念和CPU采用的指令流水线技术。在本章的最后,介绍了Pentium CPU的发展和它所采用的新技术,并对CPU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了一个展望。

在学习完本章内容之后,需要掌握如下内容。 CPU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 80486内部的8个部件以及它们的功能。

 80486外部的每个引脚的定义及它们可以实现的功能。 CPU的3种工作方式和为什么要采用不同工作方式。 CPU内部9组寄存器,每个寄存器的功能。

 时序的定义,能够区分3种周期,即指令周期、总线周期和时钟周期。 CPU的指令流水线操作和它的5个步骤。 对CPU的最新发展要有所了解。

第四章 指令系统

本章知识要点:

 80x86指令的基本格式。 80x86常见的寻址方式。 80x86的指令系统。本章小结:

指令系统是表征一台计算机性能的重要因素,它决定了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指令系统的格式和功能不仅直接影响到机器的硬件结构,而且也直接影响到系统软件和机器的适用范围。因此,学习指令系统不仅是学习汇编语言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理解机器基本功能以及进行接口程序设计的重要基础。

本章全面系统地介绍了80x86指令系统的寻址方式、指令格式和各类指令的功能及应2/7 用。该指令系统的特点是:指令格式灵活,采用可变长度指令格式,指令长度可在1~6个字节之间变化;寻址能力强,对操作数的寻址有7种不同的寻址方式,这不仅为程序设计提供方便而且有利于提高程序运行效率;具有处理多种数据类型的能力,可以对8位/16位数,带符号数和不带符号数,压缩的和非压缩的BCD码十进制数进行处理;还提供了字符串操作指令;为支持构成多处理器系统,还专门提供了一组指令(WAIT、ESC)。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 理解指令、指令系统、寻址方式及有效地址EA、物理地址PA、逻辑地址、位移量等基本概念。

 了解80x86指令的基本格式,包括指令的机器码表示和各种指令的汇编格式,并区分二者的异同。

 熟悉80x86指令系统按功能分类及各类指令的持点和常用指令的基本使用方法。重点是数据传送指令、逻辑运算指令和条件转移指令的用法。

 熟悉那些与CPU引脚信号有关的指令及其使用方法,如IN、OUT、LOCK、WAIT、ESC指令。

 熟悉各种寻址方式的含义及指令的汇编格式,了解常用指令(如ADD、SUB、DIV、IMUL、逻辑指令、移位指今、条件转移指令等)执行后对标志位产生的影响以及根据状态标志位的设置,正确且灵活地运用条件转移指令和循环控制指令,因为这对程序设计特别是对编制实时控制程序具有重要作用。

第五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本章知识要点:

 汇编语言基本知识。 分支程序设计。 顺序程序设计。 循环程序设计。 子程序设计。

本章小结:在汇编语言的学习中,程序设计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是一个倍感棘手的问题。当学习了相关的原理知识及指令系统后,就希望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这就需要通过程序设计来完成。

学习程序设计应从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入手,逐步深入。本章中讲述了伪指令,汇编语言源程序格式,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基本方法,程序设计举例等内容。使大家能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提高对汇编语言的运用能力,并掌握相关的一些重要算法,为将来灵活地运用汇编语言解决更实用、更复杂的问题做好必要的准备。

本章要求掌握的内容如下。 熟记汇编语句的一般格式。 掌握伪指令的用法。

 会运用顺序程序设计、分支程序设计、循环程序设计和子程序设计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汇编程序的设计。

3/7  理解DOS系统功能调用的过程,并能运用简单的DOS功能调用对计算机设备进行操作。

第六章 存储器

本章知识要点:

 存储器的分类,半导体存储器的性能指标。 内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和地址译码。

 存储器的组成方式和存储器的3级结构。 存储器的读周期和写周期对时序的要求。 内存储器的分段管理。 内存储器的分页管理。本章小结:

本章首先介绍了存储器的概念及其分类,介绍了内存、硬盘存储器和光盘存储器。又介绍了采用32位CPU的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内存结构和典型的内存设计模式,这部分的内容较难理解,不要求掌握,只要对此有所了解就可以了。半导体存储器的性能指标是选择存储器的主要依据,所以介绍了几个选择存储器需要注意的问题。接着是有关内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和地址译码的内容,其中包括静态存储器和动态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单译码结构和双译码结构。然后是微型计算机存储器的组成和存储器的多级结构以及有关存储器的工作时序。最后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分段管理和分页管理,介绍了分段管理和分页管理的基本思想、工作过程及段间保护和页间保护的实现方法。

学习完本章之后,应达到以下要求。 知道存储器的概念及其分类。

 了解CPU的内存结构和内存设计模式,掌握半导体存储器的性能指标。 了解内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和存储器的地址译码。

 掌握存储器在微型计算机中的组成和存储器的多级结构。 了解存储器读写的工作时序。

 理解分段管理和分页管理的基本思想。

 理解分段管理和分页管理的过程和线性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的过程。

第七章 微型计算机的输入/输出及DMA 本章知识要点:

 采用I/O接口的必要性,I/O接口传送的信息。 I/O接口的基本功能和基本组成部件。 I/O端口地址及编址方式。 CPU与外设的输入输出方式。

 DMA传送方式及DMA控制器8237A。本章小结:

微型计算机不论是作为科学计算还是用于实时过程控制,都必须通过I/O设备与外界交4/7 换信息,因此,输入/输出操作是微机原理和微机应用的重要内容。由于外部设备的多样性,在与微机相连时都必须通过I/O接口电路连接,因此微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研制和开发实际上就是I/O接口电路的研制和开发。本章正是遵循这样一种观点,重点介绍了微型机输入、输出、I/O接口方面的一些基本概念。这些内容都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 I/O接口、I/O端口、端口地址、I/O端口地址的编址方式及特点。 微型计算机中采用I/O接口的必要性。

 I/O接口中3个重要端口(数据端口、控制端口、状态端口)的各自定义、作用及特点。

 I/O接口的功能、基本组成。

 CPU与I/O设备间的数据传送方式(即程序控制方式、中断方式、DMA方式)的各自含义,工作过程,适用场合、特点,特别是DMA方式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八章 中断系统

本章知识要点:

 中断系统、中断请求、中断源、中断判优等概念。 中断向量与中断类型码。 中断调用的实现过程。

 中断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

 可编程中断控制器8259A的工作方式与应用。本章小结:

中断是为解决快速的CPU与慢速的I/O设备之间的矛盾而引入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中断概念的内涵和功能大大地延伸和发展了。中断系统不仅能解决上述矛盾成为主机与外设间数据传送控制的有效方式,而且还可以用于故障自动处理,内部软件中断,实现分时操作,实时控制,多道程序等,成为提高计算机系统可靠性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技术,是衡量机器性能的重要因素。

本章在介绍了中断的基本概念基础上着重介绍了中断系统和可编程中断控制器8259A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编程命令及简单应用等内容。

一个完整的中断过程应该包括:中断请求、中断判优、中断响应、中断处理和中断返回5个阶段,而在每一阶段中中断系统又有许多具体的操作。不同的微机系统的中断系统的结构可能不同,但所完成的基本功能是相同的,中断处理的过程也是相同的。

中断功能是靠可编程中断控制器8259A配合CPU完成的。一片8259A可以管理8级硬件中断,配合CPU可以完成优先级排队管理,接受外设中断请求,提供中断类型码。8259A有多种工作方式(优先级管理方式、中断结束方式、屏蔽方式、中断申请信号的触发方式等),这些方式都可由初始化命令字和操作命令字来设置或动态改变。在具体使用8259A时要按规定的次序进行初始化,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操作命令字对其工作方式进行动态改变。中断服务程序是8259A应用的体现,编写中断服务程序是应用8259A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5/7 中断服务程序的功能与中断源的期望相一致。不同的中断源,中断服务程序的处理内容不同,但中断服务程序的基本结构模式是一样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 掌据有关中断的基本概念,包括一个完整中断的5个阶段以及各阶段的操作内容,CPU响应中断的条件。

 理解中断优先级、中断嵌套、中断屏蔽、中断向量等基本概念。

 了解8086/8088中断系统中的中断源分类,内部中断、外部中断的定义,特点、响应和处理过程。特别是要了解可屏蔽中断的处理过程,中断向量表以及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的形成方法(过程)。

 了解几种常见的BIOS中断调用的应用以及中断服务程序的编写。

 掌握可编程中断控制器8259A的功能,内部结构,工作方式以及初始化命令和操作命令的定义及使用方法。

第九章 总线

本章知识要点:

 总线的简单介绍和分类。 总线的通信方式。 总线的仲裁方式。

 实际中使用的几种总线,包括局部总线、系统总线和通信总线。本章小结:

本章介绍了总线的基本概念。包括总线分类,总线通信方式,总线仲裁方法,总线标准以及微机常用系统总线的主要特点和体系结构。总线是微型计算机系统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技术,是计算机系统中各功能部件间进行信息传送的公共通道,是计算机体系结构的骨架。为使系统结构简单,功能扩充和更新容易,可靠性高,微型计算机系统中大都采用总线结构。

按照总线所处位置和功能,微机系统中的总线可分为4级(4个层次):片内总线、片总线、系统总线和外总线,其中片总线(局部总线)和系统总线(也叫内总线)是学习的重点。片总线,也叫局部总线,是构成系统主板、各种功能板卡使用的总线,与CPU密切相关。在将I/O接口与CPU连接时就要与片总线打交道,是接口设计的重要内容。局部总线概念在多处理器系统中特别重要,不仅可为子系统间的工作并行性提供条件,而且是提高系统传输速率的有效措施,是微机系统结构中采用多总线结构的基础。系统总线是微机系统中各功能部件互相连接和通信的公共通道,是决定微机系统整体性能的关键,微处理器的不断发展实际上也就是系统总线在不断发展。其发展的宗旨是为了提高系统总线的数据传输率,进而提高微机的整体性能。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 总线的基本概念,包括总线定义、总线分类、总线通信方式、总线仲裁方式。 总线标准化的目的、意义及其对微机系统的组成、生产、维护的影响,总线标准化涉及的内容。

6/7  总线分类,各类总线的含义、特点。特别是片总线、内总线、外总线的含义、特点和表现形态。

 常用微机系统总线中应熟悉PC总线、ISA总线和通用串行总线USB,对其他总线(EISA,VESA,PCI)的特点应了解。

第十章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及其应用

本章知识要点:

 并行接口芯片8255A的结构。 8255A的工作方式以及编程应用。 定时器/计数器8253的结构。 8253的工作方式以及编程应用。

本章小结:I/O接口的基本任务是要把CPU与外设及各种控制对象连接起来,并使二者之间正确的交换传送信息。因此,I/O接口是任何微机应用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微机接口技术是人们深入学习和利用计算机,设计和开发微机应用系统的基础,也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I/O接口芯片按功能可分为3种类型。一种是简单的不可编程的输入/输出接口芯片,这种芯片的输入/输出工作模式由硬件逻辑电路决定,是固定的,不可以通过编程来改变;另一种是专用可编程接口芯片,这类芯片只能用作微处理器同指定类型外设的接口;第三种是通用可编程接口芯片,它可用作微处理器与多种类型的外设接口,而且其工作方式、状态等可通过编程来改变,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接口芯片。

本章重点讲述了微型计算机中常用的几种可编程接口芯片,包括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8253、并行接口芯片8255A及其接口。重点介绍了这两种可编程接口芯片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编程方法和典型应用。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能掌握上述接口的基本特性(包括内部结构、外部引脚、特点),初始化编程方法和典型应用(包括硬件连接和应用程序的编写)。具体需要掌握以下几点。

 掌握并行接口的特点及应用场合。

 掌握8255A与外设连接的3个端口(PA,PB,PC)的特点及使用上的差别,接口信号的分类及使用。

 熟悉8255A的方式控制字和3种工作方式及其主要特点、差别,实际应用时的连接方法、初始化编程方法。

 熟悉C口置位/复位控制字的作用及写入方法。

 能够应用8255A芯片进行简单的并行接口电路的设计和分析。 掌握定时的基本方法。

 了解8253的组成、功能,熟悉8253的接口信号和功能。

 掌握8253的6种工作方式及其特点,特别是方式0、方式

2、方式3及其与其他方式的区别。

 能读懂方式波形图,熟悉8253的方式控制字各位的含义及初始化编程。 能分析和设计以8253作为定时和计数器的简单应用问题。

7/7

第五篇: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小结

这次课程设计,由于理论知识的不足,再加上平时没有什么设计经验,一开始的时候有些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入手。在老师的谆谆教导,和同学们的热情帮助下,使我找到了信心。现在想想其实课程设计当中的每一天都是很累的,其实正向老师说得一样,机械设计的课程设计没有那么简单,你想copy或者你想自己胡乱蒙两个数据上去来骗骗老师都不行,因为你的每一个数据都要从机械设计书上或者机械设计手册上找到出处。虽然种种困难我都已经克服,但是还是难免我有些疏忽和遗漏的地方。完美总是可望而不可求的,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才是最重要的。抱着这个心理我一步步走了过来,最终完成了我的任务。十几天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实践的过程中学到了一些除技能以外的其他东西,领略到了别人在处理专业技能问题时显示出的优秀品质,更深切的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相互协调合作的机制,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产生了良性的变化.在社会这样一个大群体里面,沟通自然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如何协调彼此的关系值得我们去深思和体会.在实习设计当中依靠与被依靠对我的触及很大,有些人很有责任感,把这样一种事情当成是自己的重要任务,并为之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不断的思考自己所遇到的问题.而有些人则不以为然,总觉得自己的弱势…..其实在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也是很多的,当我们面对很多问题的时候所采取的具体行动也是不同的,这当然也会影响我们的结果.很多时候问题的出现所期待我们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心态,而不是看我们过去的能力到底有多强,那是一种态度的端正和目的的明确,只有这样把自己身置于具体的问题之中,我们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在这种相互协调合作的过程中,口角的斗争在所难免,关键是我们如何的处理遇到的分歧,而不是一味的计较和埋怨.这不仅仅是在类似于这样的协调当中,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有这样的处理能力,面对分歧大家要消除误解,相互理解,增进了解,达到谅解…..也许很多问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关键还是看我们的心态,那种处理和解决分歧的心态,因为毕竟我们的出发点都是很好的.课程设计也是一种学习同事优秀品质的过程,比如我组的纪超同学,人家的确有种耐得住寂寞的心态.确实他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多傲人的成绩,但是我所赞赏的还是他追求的过程,当遇到问题的时候,那种斟酌的态度就值得我们每一位学习,人家是在用心造就自己的任务,而且孜孜不倦,追求卓越.我们过去有位老师说得好,有有些事情的产生只是有原因的,别人能在诸如学习上取得了不一般的成绩,那绝对不是侥幸或者巧合,那是自己付出劳动的成果的彰显,那是自己辛苦过程的体现.这种不断上进,认真一致的心态也必将导致一个人在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做的很完美,有位那种追求的锲而不舍的过程是相同的,这就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它将指引着一个人意气风发,更好走好自己的每一步.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戒骄戒躁,态度端正,虚心认真….要永远的记住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随着毕业日子的到来,课程设计也接近了尾声。经过几周的奋战我的课程设计终于完成了。在没有做课程设计以前觉得课程设计只是对这几年来所学知识的单纯总结,但是通过这次做课程设计发现自己的看法有点太片面。课程设计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而且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高。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明白了自己原来知识还比较欠缺。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太多,以前老是觉得自己什么东西都会,什么东西都懂,有点眼高手低。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才明白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应该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知识和综合素质。在这次课程设计中也使我们的同学关系更进一步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有什么不懂的大家在一起商量,听听不同的看法对我们更好的理解知识,所以在这里非常感谢帮助我的同学。我的心得也就这么多了,总之,不管学会的还是学不会的的确觉得困难比较多,真是万事开头难,不知道如何入手。最后终于做完了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此外,还得出一个结论:知识必须通过应用才能实现其价值!有些东西以为学会了,但真正到用的时候才发现是两回事,所以我认为只有到真正会用的时候才是真的学会了。

机械原理各章小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