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教育随笔~用爱走进孩子的内心(精选五篇)
编辑:静谧旋律 识别码:15-1102225 6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13 12:18:10 来源:网络

第一篇:教育随笔~用爱走进孩子的内心

用爱走进孩子的心

“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是由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是其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为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这是陶行知的人生信条。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多起由于幼儿教师缺乏爱心和责任心而造成的恶性事件。这些事情对幼儿教师的形象产生了极坏的影响。严重伤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从事幼儿教师这份工作一个学期以来,虽然带班经验不多,但坚持尝试使用陶行知先生的的爱满天下教育理念,对面对那些可爱的孩子,我深刻地知道爱心是多么重要。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人间任何一种爱都无法比拟的,因为这种爱是一种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是无比神圣的,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良好的道德感化和心灵熏陶,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我们面对的是3-6岁的孩子,他们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我们的爱护,似春阳般的去熏陶,这对正处于个性和道德品质形成的萌芽时期的幼儿来说,是进行良好品德教育的最佳途径。由此看来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应该让幼儿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中时时感受爱,认识爱,学会爱。因此,我认为幼儿的品德教育。爱,是永恒的主题。

用语言来交流,用汗水来培育 用爱来传递,让孩子感受爱、接受爱,正是因为爱仿佛给孩子绘画出了斑斓的世界,并且让孩子感受老师的爱心以及博大的胸怀,那张开的双臂给孩子的是温暖,是鼓励、是信心。使孩子觉得老师是可以信赖和依赖的,这样的教育才会为成功迈出第一步。记得又一次,高子辰小朋友一个人躲在角落里抹眼泪,老师和阿姨都问他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可是他只是一味地抹眼泪,并不讲话。我看到情况,走过去把他抱在腿上,拿纸巾帮他擦干眼泪,轻轻的问他:“宝贝,给白老师讲一讲发生了什么事好吗?”他这才拿开一直揉眼睛的小手,羞涩地看了我一眼,告诉了我他不开心的事。其实并没有的什么大事,只是高子辰小朋友是一个年龄小,语言发展相对较弱,又比较腼腆的小男孩,平时家里照顾的比较细致,在幼儿园难免会有些不适应,不过,孩子虽然年龄小,他仍然能感受到谁是可以信赖的人,只要你用真诚的爱心来对待他,让他感受到家人的感觉,他就会很信赖你。从那以后,这位腼腆的小男生早上来园时会大声和老师打招呼了,笑容也多了—虽然是很腼腆的笑。

正如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所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这应该是我们所有教师的共识。愿所有的教师心中都充满真爱,把不同的爱献给不同的孩子,让我们把真爱的种子种进孩子的心里,相信它能生根、发芽,并结出喜人的硕果。

第二篇:家长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

家长如何走进孩子内心

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他会折射出你教育成功的一面,也能折射出你教育失败的一面。所以家长要重视与孩子的沟通,而且,沟通要无形地在每天的点点滴滴中完成。

孩子是大人的一本书,也是一面镜子

家长总是期待假期能与孩子更好地沟通一下,对于孩子来说。这可行吗?

甄中科:孩子是大人的一本书,永远读不完。家长应该是随着孩子一起同步成长,不应仅仅停留在对假期的期待上。一个家庭搞好沟通、和谐,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不是拥有多少财富,物质条件的良好是远远不够的,良好的心里环境才是重要的。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孩子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的摇篮,也是孩子一生的幸福,恐怕是一本书也说不完。

做到经常与孩子沟通,这可能吗?甄中科:随着孩子成长的不圊年龄阶段,其特征、需求不同,所以家长与孩子的接触方式、沟通语言都会不同。要根据孩子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时期感兴趣的事情来沟通。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所提问题有些幼稚,脱离实际。其实,孩子不能区分真实与想象、理想与幻想的不同,心理学研究发现,只有18%的6岁儿童能区别真实与幻想;有90%的9岁儿童能够理解故事是编造的还是真实的;11岁的儿童开始能从新的角度理解诚实的问题。

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他会折射出你教育成功的一面,也能折射出你教育失败的一面。所以家长要重视与孩子的沟通,而且,沟通要无形地在每天的点点滴滴中完成。

学龄前孩子主要培养合群性

与学龄前孩子沟通要注意什么?

甄中科:0-6岁的孩子,其安全的需要是主要的。孩子需要家长的温暖,在这一年龄段家长主要对孩子进行生活方面的照顾、健康方面的关注。如果一个孩子在幼小的时候有过脑外伤、出现营养不良等问题,对他_生都会留下影响。

但是,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又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些上面,3岁前是孩子和谐的心理态度、健康人格形成的黄金期。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教育着孩子,譬如,家长对于不喜欢的来访者或电话,即使在家也随便说“告诉他我不在家”,无形中教会了孩子说谎,但是你认识不到这一点;又如看电视过程中,对内容的评价不回避孩子,这些是不应该的,孩子应该看孩子的频道,家长与孩子应该有所区别。

在1岁前(特别是7-9个月),家长需要对孩子进行爬行训练。这对孩子的感觉统和能力有锻炼作用,感觉教育不好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有多动的表现,甚至影响孩子的形象,产生自卑感。

在德育方面,幼儿园的小朋友主要培养的是合群性,与小朋友一起分享游戏的愉快、分享食物。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缺少独立性、任性,但家长常常这样教孩子一“他打你,你就打他,我们的孩子不能吃亏”。其实,幼儿阶段合作能力的培养比竞争能力更重要,对孩子以后事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小学生主要培养是与非

孩子上了小学,沟通时又要注意什么呢?

甄中科:名正言顺,这时家长酋先要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但是有些家长以为这样会造成孩子的依赖性。其实,中国的文化教育底蕴是很深厚的,“最难的难

不过中国的方块字”,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对学习的概念是比较陌生的,所以,家长要陪读,要一笔一划帮着写作业。而且,学问不仅仅是老师教的,还要鼓励孩子问同学,与小朋友交换不同看法。同年龄段的几个孩子放学以后在~起做作业,这种小组学习很值得提倡。

其次,还要关心孩子的在校情况(与老师、与同学的关系),培养孩子落落大方、积极、快乐的惰绪,不要斤斤计较,这就得从自己做起,譬如丢了一块橡皮,裤子屁股磨破了口,不要喋喋不休。多和孩子聊聊在学校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多和孩子做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如带孩子去参观科技展、看儿童剧,而不是去逛商场买衣服、去证券市场做股票生意。在德育方面,小学生主要培养是与非。家长要做表率,要有耐心,更不能糊涂,举个例子,孩子不小心摔倒了,有的家长就揣地一脚,说都是这地的错。这明显不对,会养成孩子委过于人的毛病。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要循循善诱,不能以粗暴态度对待,也不要~味迁就。

在是非教育过程中,有些事情家长确实说得对而且很有道理,但孩子不服气,怎么办?

甄中科:口服就行了,不要强求孩子灵魂深处的东西;要允许孩子有疑问,有不同看法。有些家长就犯这样的错误--“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你怎么又犯了”,孩子毕竟是孩子,不是大人,什么话不是说过一次就行了,况且大人也不是圣人,也不会被“教育”过一次就记住了。

家长可能假期把小学生交给老人,这时应该注意什么?

甄中科:从中国总体情况来看,年轻的父母因为工作忙,老人带孩子是有正面意义的。老人带孩子有一定的经验,而且老人心细、有耐心,但是因为老人体质方面变弱,无法满足孩子好动的天性,不能跟孩子一起运动做游戏。有条件的话,夏天应该多带孩子去游泳,冬天溜冰,而不仅仅是坐在家里看电视,然后给孩子准备一顿丰盛的饭菜。

在监督孩子作业方面,老人虽然无法辅导孩子了,但是家长可以给孩子买一些假期同步作业。

最让家长不放心的是,老人比较娇惯孩子,其实,不管是年轻的家长,还是爷爷奶奶们,要改变一个观念--那就是,挫折教育是孩子一生成长中的维生素,如果孩子有理性的家庭成员、爱他的老师们,这个孩子的童年是最幸福的。

青春期主要是道德教育

孩子大了,到中学时代沟通要注意什么?

甄中科:孩子小的时候,可能会把家长、老师的话当成圣旨,但是到了青春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向来很听话的孩子一下子变得不可理喻了,原来很乖巧的孩子经常打架斗殴。这是人生的第二个反抗期,而且,青春的暴风雨时期是多事之秋.这些变化使孩子不假思索地反抗如变天了,母亲要求孩子添件衣服可孩子马上一摆手说:“不用!不用!”相反,这进来了个伙伴说“加件外套走吧”,马上照办就走。

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比文化知识教育更重要,因为此时的孩子,心理的成长落后于生理方面的发展,其逻辑、判断、忍受挫折、自我调节、自控等能力远远不足,而且,此时的孩子更愿意与社会接近,有时一时的冲动会酿成一生的悲痛。举个例子,中学生甲坐在桥边,这时走过来中学生乙,互不认识,甲看了乙上眼,乙看了甲一眼,“不服气,跟我来”,于是乙就跟着甲进了一条胡同,这时走出来4个男孩把乙围住,乙见势不妙,随手抽出一把小刀,扎了其中一个就逃走。不巧的是,刚好扎在心脏位置,后来这孩子死了。事后调查原因,就是因为你看了我一眼,我看了你一眼。

孩子拒绝与家长谈心,怎么办?.甄中科: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家长正儿八经地说“找你谈谈心”,那是不可能的。家长要付出加倍的关心,要学会“在动中交流”,此时的孩子都喜欢游戏、旅游,要与孩子走出去,看看大自然,在这些动态过程中旁敲侧击地了解孩子所思所想。.青春期孩子对家长的话听不进去,怎么办?

甄中科:在德育方面,青春期主要是社会伦理道德教育。这时的家长就需要出更深层次的亲情、爱护,更深层的爱与关怀,比简单的谴责、给零花钱复杂多了。

家长不可能整天跟着孩子、盯着孩。给孩子自我管理的尺度,就是道德教育。这在我们中国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如岳母刺字,教的是精忠报国。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交友问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交得是不三不四的朋友,拒绝孩子的朋友于门外,以为这样就可以杜绝孩子与不良少年的交往。其实,把孩子的朋友请进来,可以在自己的视野范围里观察孩子,就可以更多地了解孩子的朋友的家庭成员、特长爱好;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心理世界、他的审美观,甚至他的不良习惯的蔓延,否则两眼一摸黑黑,鞭长莫及。

如何把孩子的朋友更好地请进来?

甄中科:请进来的方式很多。举个常见的例子,现在的孩子喜欢下馆子过生日聚会,几个要好的伙伴、一些啤酒甚至白酒,常常喝得一醉方休。这时,家长可以为他们开启方便之门,做一桌的饭菜,买好适量的饮料与啤酒,让孩子自己邀请好伙伴到家里来,家长做好饭菜后再出去,这样,孩子的伙伴会来,所喝的啤酒数量可以预见,聚会的结束时间可以控制,孩子的好伙伴都有谁一目了然。何乐而不为

第三篇:用爱感化我们的孩子教育随笔

一个班里,总有比较特殊的孩子。在我们班,朱周翔算一个。

朱周翔小朋友在班里是“老大”,因为他囊括了好几个“第一”:年龄第一,学龄第一(因为上了两年大班),个头第一,当然“调皮捣蛋”也是第一。总之,除了学习不是第一,其他各项都是第一。

记得刚开学的那一天,归老师打电话叫和我搭班的张老师去抽签,说是上一届有几个孩子没达到年龄被退回幼儿园的。我当时觉得好笑,干嘛要抽签,后来才知道,因为退下来的几个孩子中有几个特别调皮,没有老师肯要,所以要抽签。很不幸运,张老师抽中了朱周翔这个小朋友,他在上一届大班里就曾是一个很令老师头大的孩子。

在和他接触的日子里,更是让我见识了他的“与众不同”,不知道什么叫坐,也不知道什么是站,睡觉跟刺猬一个形式,蜷缩着身子,吃饭偏食,所有常规一塌糊涂,最严重的嘴巴特老,不管上课还是下课,时常听到他喊着告状,谁、谁、谁不乖了。你对他严厉一点吧,他就在那边哇哇哭个不停,真拿他没有办法。我也想过对他和蔼一点,试图跟他做朋友,他不理你,冷处理吧,他调皮得更加厉害。而让我意想不到的,也是改变朱周翔的竟然源于我跟他的“悄悄话”。

一次户外活动的时间,所有的孩子都兴致很高、三五成群地玩着,只有他,因为捣蛋,没有合怍的伙伴。我便悄悄地过去拉起他的手,他没有拒绝我,我跟他说:”朱周翔,你跟老师一块玩吧。”他生硬地回了我一句:“为什么?”我蹲下来,俯在他耳边,对他说:“因为我喜欢你啊!”然后,我俩便疯狂地玩了起来,没想到,却把其他所有孩子都吸引了过来。等我悄然退出他门的游戏后,朱周翔很自然地成了孩子们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就这样,朱周翔融入到了孩子们中去,有了自己的好朋友,有了自己的小天地,他的转变让我的期待也终于变成了现实。

孩子终究是孩子,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和观点去要求他们,但孩子又不是孩子,他们同成人一样,有自己的思想,同样想得到应有的尊重。

往往听到教师和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这样不行,那样不行。其实,不是孩子不行,是我们大人不行,是我们急于求成和拔苗助长的心态在作怪,总是用放大镜去看孩子的缺点,用显微镜对待孩子的优点。

对于班里的“特殊孩子”,有人给他们冠予了“坏孩子”的称号,因为别人说他们坏,他们也“一坏再坏”。其实,我更喜欢把他们叫做“与众不同”的孩子。“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本质都是好的,没有好坏之分,只是有些孩子的精力更加旺盛,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他们更加有个性,所以说他们是“与众不同”的,我想,这样称呼对他们更公平。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所以也不可能有一样的孩子,这就要求我们要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幼儿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从而让每个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想,无论是怎样的孩子,总有一种教育方法适合他。教育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种艺术。

跟朱周翔相处的过程中,没有刻意的教育方法,只是一句俯在他耳边的悄悄话,只是一个大手拉小手的小游戏,我们也许只是转变了一个孩子,而孩子赢得的却是他的一生。

放下老师的架子吧,要想教育好祖国的下一代,就赶快用我们博大无私的爱教会孩子们如何做人,学会感恩,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吧。要想成为孩子们的好老师,就要首先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允许他们的“没大没小”,允许他们对你“直呼其名”,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去拥抱他们,亲吻他们,敞开心扉容纳他们的同时,你也已经走入了他们的心中。

“适度的爱”是教育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请用爱感化祖国的下一代吧!

第四篇:家长如何走进孩子内心(小文档网整理)

家长如何走进孩子内心

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他会折射出你教育成功的一面,也能折射出你教育失败的一面。所以家长要重视与孩子的沟通,而且,沟通要无形地在每天的点点滴滴中完成。

孩子是大人的一本书,也是一面镜子

家长总是期待假期能与孩子更好地沟通一下,对于孩子来说。这可行吗?

孩子是大人的一本书,永远读不完。家长应该是随着孩子一起同步成长,不应仅仅停留在对假期的期待上。一个家庭搞好沟通、和谐,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不是拥有多少财富,物质条件的良好是远远不够的,良好的心里环境才是重要的。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孩子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的摇篮,也是孩子一生的幸福,恐怕是一本书也说不完。

做到经常与孩子沟通,这可能吗? 随着孩子成长的不圊年龄阶段,其特征、需求不同,所以家长与孩子的接触方式、沟通语言都会不同。要根据孩子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时期感兴趣的事情来沟通。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所提问题有些幼稚,脱离实际。其实,孩子不能区分真实与想象、理想与幻想的不同,心理学研究发现,只有18%的6岁儿童能区别真实与幻想;有90%的9岁儿童能够理解故事是编造的还是真实的;11岁的儿童开始能从新的角度理解诚实的问题。

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他会折射出你教育成功的一面,也能折射出你教育失败的一面。所以家长要重视与孩子的沟通,而且,沟通要无形地在每天的点点滴滴中完成。

学龄前孩子主要培养合群性

与学龄前孩子沟通要注意什么?

0-6岁的孩子,其安全的需要是主要的。孩子需要家长的温暖,在这一年龄段家长主要对孩子进行生活方面的照顾、健康方面的关注。如果一个孩子在幼小的时候有过脑外伤、出现营养不良等问题,对他_生都会留下影响。

但是,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又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些上面,3岁前是孩子和谐的心理态度、健康人格形成的黄金期。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教育着孩子,譬如,家长对于不喜欢的来访者或电话,即使在家也随便说告诉他我不在家,无形中教会了孩子说谎,但是你认识不到这一点;又如看电视过程中,对内容的评价不回避孩子,这些是不应该的,孩子应该看孩子的频道,家长与孩子应该有所区别。

在1岁前(特别是7-9个月),家长需要对孩子进行爬行训练。这对孩子的感觉统和能力有锻炼作用,感觉教育不好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有多动的表现,甚至影响孩子的形象,产生自卑感。

在德育方面,幼儿园的小朋友主要培养的是合群性,与小朋友一起分享游戏的愉快、分享食物。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缺少独立性、任性,但家长常常这样教孩子一他打你,你就打他,我们的孩子不能吃亏。其实,幼儿阶段合作能力的培养比竞争能力更重要,对孩子以后事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小学生主要培养是与非

孩子上了小学,沟通时又要注意什么呢?

名正言顺,这时家长酋先要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但是有些家长以为这样会造成孩子的依赖性。其实,中国的文化教育底蕴是很深厚的,最难的难不过中国的方块字,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对学习的概念是比较陌生的,所以,家长要陪读,要一笔一划帮着写作业。而且,学问不仅仅是老师教的,还要鼓励孩子问同学,与小朋友交换不同看法。同年龄段的几个孩子放学以后在~起做作业,这种小组学习很值得提倡。

其次,还要关心孩子的在校情况(与老师、与同学的关系),培养孩子落落大方、积极、快乐的惰绪,不要斤斤计较,这就得从自己做起,譬如丢了一块橡皮,裤子屁股磨破了口,不要喋喋不休。多和孩子聊聊在学校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多和孩子做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如带孩子去参观科技展、看儿童剧,而不是去逛商场买衣服、去证券市场做股票生意。在德育方面,小学生主要培养是与非。家长要做表率,要有耐心,更不能糊涂,举个例子,孩子不小心摔倒了,有的家长就揣地一脚,说都是这地的错。这明显不对,会养成孩子委过于人的毛病。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要循循善诱,不能以粗暴态度对待,也不要一味迁就。

在是非教育过程中,有些事情家长确实说得对而且很有道理,但孩子不服气,怎么办?

口服就行了,不要强求孩子灵魂深处的东西;要允许孩子有疑问,有不同看法。有些家长就犯这样的错误--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你怎么又犯了,孩子毕竟是孩子,不是大人,什么话不是说过一次就行了,况且大人也不是圣人,也不会被教育过一次就记住了。

家长可能假期把小学生交给老人,这时应该注意什么?

从中国总体情况来看,年轻的父母因为工作忙,老人带孩子是有正面意义的。老人带孩子有一定的经验,而且老人心细、有耐心,但是因为老人体质方面变弱,无法满足孩子好动的天性,不能跟孩子一起运动做游戏。有条件的话,夏天应该多带孩子去游泳,冬天溜冰,而不仅仅是坐在家里看电视,然后给孩子准备一顿丰盛的饭菜。

在监督孩子作业方面,老人虽然无法辅导孩子了,但是家长可以给孩子买一些假期同步作业。

最让家长不放心的是,老人比较娇惯孩子,其实,不管是年轻的家长,还是爷爷奶奶们,要改变一个观念--那就是,挫折教育是孩子一生成长中的维生素,如果孩子有理性的家庭成员、爱他的老师们,这个孩孑的童年是最幸福的。

青春期主要是道德教育

孩子大了,到中学时代沟通要注意什么?

孩子小的时候,可能会把家长、老师的话当成圣旨,但是到了青春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历来来很听话的孩子一下子变得不可理喻了,原来很乖巧的孩子经常打架斗殴。这是人生的第二个反抗期,而且,青春的暴风雨时期是多事之秋.这些变化使孩子不假思索地反抗如变天了,母亲要求孩子添件衣服可孩子马上一摆手说:不用!不用!相反,这进来了个伙伴说加件外套走吧,马上照办就走。

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比文化知识教育更重要,因为此时的孩子,心理的成长落后于生理方面的发展,其逻辑、判断、忍受挫折、自我调节、自控等能力远远不足,而且,此时的孩子更愿意与社会接近,有时一时的冲动会酿成一生的悲痛。举个例子,中学生甲坐在桥边,这时走过来中学生乙,互不认识,甲看了乙上眼,乙看了甲一眼,不服气,跟我来,于是乙就跟着甲进了一条胡同,这时走出来4个男孩把乙围住,乙见势不妙,随手抽出一把小刀,扎了其中一个就逃走。不巧的是,刚好扎在心脏位置,后来这孩子死了。事后调查原因,就是因为你看了我一眼,我看了你一眼。

孩子拒绝与家长谈心,怎么办?.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家长正儿八经地说找你谈谈心,那是不可能的。家长要付出加倍的关心,要学会在动中交流,此时的孩子都喜欢游戏、旅游,要与孩子走出去,看看大自然,在这些动态过程中旁敲侧击地了解孩子所思所想。.青春期孩子对家长的话听不进去,怎么办?

甄中科:在德育方面,青春期主要是社会伦理道德教育。这时的家长就需要出更深层次的亲情、爱护,更深层的爱与关怀,比简单的谴责、给零花钱复杂多了。

家长不可能整天跟着孩子、盯着孩。给孩子自我管理的尺度,就是道德教育。这在我们中国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如岳母刺字,教的是精忠报国。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交友问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交得是不三不四的朋友,拒绝孩子的朋友于门外,以为这样就可以杜绝孩子与不良少年的交往。其实,把孩子的朋友请进来,可以在自己的视野范围里观察孩子,就可以更多地了解孩子的朋友的家庭成员、特长爱好;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心理世界、他的审美观,甚至他的不良习惯的蔓延,否则两眼一摸黑黑,鞭长莫及。

如何把孩子的朋友更好地请进来?

请进来的方式很多。举个常见的例子,现在的孩子喜欢下馆子过生日聚会,几个要好的伙伴、一些啤酒甚至白酒,常常喝得一醉方休。这时,家长可以为他们开启方便之门,做一桌的饭菜,买好适量的饮料与啤酒,让孩子自己邀请好伙伴到家里来,家长做好饭菜后再出去,这样,孩子的伙伴会来,所喝的啤酒数量可以预见,聚会的结束时间可以控制,孩子的好伙伴都有谁一目了然。何乐而不为?

第五篇: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教育随笔

今天,我和往常一样怀着一份好心情走近了教室,准备开始着一天的工作。看见蒋涵钰一脸苦恼地坐在角落,我忙问:“涵钰,你为什么不高兴啊?”她不理睬我。我拉拉她的小手对她说:“告诉老师,或许我可以帮助你,你不告诉老师,那你会一直不开心下去的。”可她还是无动于衷。后来我向另一位老师了解到蒋涵钰是因为玩桌面游戏时没有找到积木里的轮子才不开心的,其实她因这种情况而不开心也不是一次了。

还记得有次晨间活动:玩沙包。就因为奶奶给她缝的沙包破了而不开心许久,不管老师怎么劝都不愿用被人的沙包进行游戏。孩子往往会认准一样东西或意见事情而不愿妥协,这也是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具有固定性等特点决定的,但有时对她的过于执著而感到束手无策。她就像一只小乌龟,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学习用“缩头”的方式来逃避,她不予反抗,只是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这样的性格更是我一直最为担心的地方,因为我明白这样的性格不利于孩子健康,主要是心理健康的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太重要了。”是的,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了解孩子的需要。我一直在反思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为什么不理我呢?”是我缺少亲和力吗?也不会啊,其他孩子和我还是比较亲热的。也许是我仍缺乏关注孩子个体发展、态度、情感上的发展需要。也许是我在引导其对待事物的态度的方式、方法不能再其身上产生作用,只是一方一位地在灌输,却没有考虑到孩子是否理解、接受、认同。看来要建立一种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还路漫漫其修远,需要时刻提醒我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做一名有思想的智慧型教师。


教育随笔~用爱走进孩子的内心(精选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