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电视摄像试题集1
编辑:逝水流年 识别码:15-937340 6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06 17:10:48 来源:网络

第一篇:电视摄像试题集1

电视摄像试题集1

一、选择题

1、下面不属于摄像机的基本组成部分的是:B

A、寻像器 B、话筒 C、摄像机机身 D、镜头

2、下面说法错误的是:B

A、光圈值数字越小,光圈孔径越大,进入的光就越多。

B、光圈值数字越大,进入镜头的光越少,所以小口径镜头的光圈值数字就小。

C、f/1.4和f/2.0这两种口径的镜头,在同样的环境下使用,前者进光速度更快。

D、在对摄像机调节黑平衡时,镜头的光圈是关闭的。

3、下面有关镜头焦距与景深说法正确的是:C

A、长焦镜头景深大,容易虚焦。

B、广角镜头景深小,不容易虚焦。

C、长焦镜头压缩Z轴并使沿Z轴的活动显慢。

D、广角镜头压缩Z轴并使沿Z轴的活动显慢。

4、下面关于色温的说法正确的是:D

A、色温与物体的表面温度相等。

B、色温与温度的大小相反。

C、日出日落时的色温比中午前后的太阳色温高。

D、日光灯比白炽灯的色温要高。

5、关于突出主体的表现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A、保持主体在画面中心

B、主体应是画面特写

C、保持拍摄方向用仰角

D、依靠造型表现技巧

6、人们通过看活动画面对一具体形象的识别速度是:B

A、0.6秒 B、2.8秒 C、2.1秒 D、0.4秒

7、摄像机在光源色温3200K的基准之下,为保证正确的色彩还原,其输出的红(R)、绿(G)、蓝(B)三路电信号比例应是:C

A、1∶2∶3 B、2∶4∶6 C、1∶1∶1 D、1∶3∶5

8、黄金分割即把一条线段分为两段之后,其中一段与全长的比值应为:D

A、0.415 B、0.314 C、0.5 D、0.618

9、在实践中,摄像机的机位、光轴、焦距“三不变”的画面,为了有别于摄影照片和美术作品,应该加强:A

A、捕捉动感 B、精心构图 C、准确曝光 D、精确对焦

10、电视的画面无纯黑部分,主要是因为电视的________所导致。A

A、强光漫射 B、摄像造型 C、框架结构 D、杂波信号

11、有明显的内容中心和结构主体,重视特定范围内某一具体对象的视觉轮廓形状,能够完整地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的景别是:C

A、特写 B、近景 C、全景 D、中景

12、从本质上讲,甩镜头属于:D

A、拉镜头 B、推镜头 C、移镜头 D、摇镜头

13、电视系列片《丝绸之路》为了完整连贯地表现“敦煌彩画”的特殊画幅比例和造型效果,采用的拍摄方式是:C

A、推拉镜头 B、固定镜头 C、移动镜头 D、升降镜头

14、能把同一画面形象分解为几个相同的影像,相互重复、交叠起来的效果镜是:D

A、渐变滤光镜 B、晕化镜 C、双焦点镜 D、多棱镜

15、用焦距为10mm的广角镜头与用焦距为150mm的长焦距镜头,拍摄同样人物的近景,前者比后者:A

A、拍摄距离小 B、视场角小 C、景深小 D、场面小

16、主光一般采用:A

A、硬光 B、软光 C、柔和光 D、散射光

17、电视场面调度特别是镜头调度必须考虑________的问题。B

A、镜头相互匹配 B、镜头的焦距选择 C.镜头的曝光量 D、镜头的色温调整

18、三角形机位布局时,在三角形底边上的两台摄像机处于两个被摄人物之间,靠近关系线向外拍摄。这种方案是:B

A、外反拍三角形布局 B、内反拍三角形布局 C、平行三角形布局 D、大三角形布局

19、电视摄像师在拍摄时应寓艺术表现于技术基础之上,如在拍摄夜景或夜景昼拍时,为了获得艺术的画面,在调整白平衡时应该:C

A、准确 B、偏红 C、偏蓝 D、偏暖

20、电视画面是从一定数量的画幅,以______的连续运动中体现出来的。A

A、每秒25 帧 B、每秒30 帧 C、每秒35 帧 D、每秒40 帧

21、摄像机是根据光线色温________来规范基本光谱特性和标准工作状态的。C

A、5600K B、2600K C、3200K D、8000K

22、主导线形向画面的左右方向发展,适宜表现宏阔、宽敞的横长形大场面景物的构图形式称为:D

A、曲线构图 B、斜线构图 C、直线构图 D、水平线构图

23、有利于表现物体的立体形态和空间深度,在拍摄中应用得较多的方向是:A

A、正面方向 B、正侧方向 C、斜侧方向 D、背面方向

24、能够比较客观地记录和反映被摄主体的运动速度和节奏变化的是:

A、拉镜头 B、移镜头 C、综合运动 D、固定画面

25、电视画面很难表现极明亮物体,特别是发光物体的轮廓线,是由电视的_______所导致。A

A、强光漫射现象 B、对焦不准 C、白平衡失调 D、黑平衡失调

26、模拟画面主体的视点和视觉印象来进行拍摄的角度是:A

A、主观性角度 B、客观性角度 C、虚拟性角度 D、新闻性角度

27、下列拍摄方法中,能同时引起被摄主体背景、角度和视点变化的是:D

A、变焦推 B、跟移 C、变焦拉 D、跟摇

28、减弱或消除不必要的强光和反射光的效果镜是:D

A、雾镜 B、偏振镜 C、近摄镜 D、柔光镜

29、广角镜头拍摄的画面具有以下特点:A

A、视角宽,范围大,景深大

B、视角窄,范围大,景深大

C、视角宽,范围小,景深大

D、视角宽,范围大,景深小

30、日出、日落时的色温一般为________之间。B

A、5000~6000K B、2800~3500K C、6800~7500K D、6000~7000K

31、下列组合中,相加后产生白光的是:B

A、红与黑 B、蓝与黄 C、红与蓝 D、黄与红

32、为克服“越轴现象”下列做法正确的是:C

A、提高拍摄高度 B、改变色温 C、插入中性镜头 D、改变光圈快门

33、就电视场面调度和舞台调度相比而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A、舞台调度的空间是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

B、舞台调度在观赏时,具有较大的强制性 C、电视场面调度的视点固定、视距不变

D、电视场面调度具有复杂性、多变性

34、电视摄像师在拍摄时应寓艺术表现于技术基础之上,如在拍摄夕阳时,为了获得落日熔金的辉煌画面,在调整白平衡时应该:B

A、准确 B、偏红 C、偏蓝 D、偏绿

35、________是通过一边改变镜头焦距一边进行拍摄的方式获得的镜头。E

A、摇镜头 B、移动镜头 C、变焦距运动镜头 D、跟镜头 E、推拉镜头

36、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画面称作:D

A、远景 B、全景 C、中景 D、近景 E、特写

二、填空题

1、电视节目制作流程一般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视节目制作的方式通常分为三种,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我国,一个标准的电视帧由两个扫描场组成,每秒有_____帧。

4、在我国逐行扫描系统中,每一个扫描周期产生一个完整的帧,其刷新频率要求至少达到。

5、摄像机的三个主要组成部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专业摄像机的执机方式通常有三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大多数摄像机镜头都是变焦镜头,即镜头的焦距是可以变化的,如最大焦距是210mm,最小焦距是7mm,那么该镜头的变焦幅度用比率表达是________________。

8、已知一变焦镜头的最小焦距是13mm,其变焦比率为10×,那么该变焦镜头的最大焦距为___________。

9、标准电视(STV)的画幅宽高比为_________,数字高清电视(HDTV)的画幅宽高比为_____________。

10、电视摄像的拍摄要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电视画面景别一般划分为五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运动摄像的基本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镜头从焦距的角度上划分通常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拍摄方向分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电视摄像的运动造型因素可分为被摄主体的运动、摄像机的运动、各种运动的综合运动。

16、拍摄固定画面的前提条件是机位、光轴和焦距不变。

17、拉镜头画面的角度和景深是从小到大不断扩展的,使得画面构图形成多结构变化。

18、如果在同一距离上对同一被摄对象进行拍摄,镜头焦距越长,则景深越小。

19、电视用光与图片摄影用光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动态用光。

20、三角形机位布局可有三种基本变化,即外反拍、内反拍和平行三角形布局。

21、我国通行的电视技术标准为________,每帧画幅共约为________像素。

22、摄像机拍摄的心理角度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23、固定画面在拍摄时,通过摄像机的寻像器所看到的________和________是始终如一的。

24、摇镜头是________发生了以摄像机为中心的运动,观众的视点随着镜头扫描过的画面内容而相应变化。

25、镜头的光学特性由________、视场角和________三个因素组成。

26、日光的七种色光可以归纳为三种主要色光,即________、________和蓝色光。

27、机位三角形布局最突出的优点是两个被摄人物各自处于________的一侧,便于观众对________的统一认识。

28、根据电视节目内容及性质的不同,可将电视拍摄工作分为电子新闻采集制作和电子现场制作。

29、电视影像的要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0、影响画面构图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彩等。

31、光线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在摄像中,各不相同的光线效果在造型上能改变和确定对象的形状,在构图上能形成不同的________,能表现不同的景色、情调及各种气氛,形成不同的影调结构,以及组织视觉重点、表现空间、表现节奏等。

32、景别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三、名词解释

1、白平衡

2、电视画面

3、景深

4、轴线

5、电视景别

6、拍摄角度

7、主观镜头

8、客观镜头

9、空镜头

10、固定画面

11、运动摄像

12、摇镜头——在拍摄一个镜头时,摄影机的机位不动,只有机身作上下、左右的旋转等运动。

摇镜头的作用主要是:①介绍环境;②从一个被摄主体转向另一个被摄主体;③表现人物的运动;④代表剧中人物的主观视线;⑤表现剧中人物的内心感受。

13、越轴——指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条虚拟的直线。倘若摄象机越过原先的轴线一侧,到轴线的另一侧区域去进行拍摄,即称为“越轴”。“越轴”后所拍得的画面中,被摄对象与原先所拍画面中的位置和方向是不一致的。一般来说,越轴前所拍画面与越轴后所拍画面无法进行组接。如果硬行组接的话,就将发生视觉接受上的混乱

14、景别

15、相对孔径

16、电视场面调度

四、简答题

1、电视节目制作一般经过三个阶段,它们分别是哪三个个阶段,各阶段在节目制作过程中的作用和人员的任务分别是什么?

2、电视脚本在拍摄时使用通常叫做分镜头脚本,它的作用是什么?

3、请分别谈谈ENG、EFP、ESP这三种电视节目制作方式的特点。

4、简述白平衡调节的步骤。

5、简述光学变焦和数码变焦的区别。

6、电视摄像的拍摄要领是什么,并分别各要领进行解释。

7、简述推拉镜头的拍摄。

8、谈谈景别种类及其划分的依据。

9、如何做到拍摄时不越轴。

10、简述在拍摄时如何把握景别与镜头长度的关系。

11、固定画面主要有哪些拍摄要求?

答:①注意捕捉动感因素,增强画面内部活力;②要注意纵向空间和纵深方向上的调度和表现;③固定画面的拍摄与组接应注意镜头内在的连贯性;④固定画面的构图一定要注意艺术性、可视性;⑤固定画面在拍摄中有一点必须牢牢记住,那就是“稳”字当头。

12、运动画面拍摄的基本要求?

13、简述电视场面调度。

14、长焦距镜头的造型有哪些特点?

答:①视角窄;②景深小;③画面包括的景物范围小;④长焦距镜头压缩了现实的纵向空间;⑤长焦距镜头有“望远”的效果;⑥长焦距镜头在表现运动主体时,对横向运动表现动感强,对纵向运动表现动感弱。

五、综合题

1、下面是一段“南昌工程学院宣传片”的解说词,请以标准的表格式分镜头本形式写出拍摄脚本,即分镜头本。

2、论述电视是一个特写媒体。

3、结合电视摄像实践,谈谈电视画面构图的要点及作用。

4、结合电视摄像实践,谈谈电视摄像的前期准备、拍摄时和拍摄后需要注意事项。

5、请从拍摄角度上分析主观镜头与客观镜头在电视摄像实践中的拍摄意义。

6、论述各种运动摄像的运动方式及造型特点、作用、拍摄注意事项?

7、分析三角形原理在拍摄中的具体运用?

8、用肩扛方式拍摄的综合运动镜头有哪些优点?请结合实例分析说明。

第二篇:电视摄像技术讲稿

电视摄像技术讲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在一起学习有关电视摄像方面的一些知识。大家都知道,现在家用摄像机、小DV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我们许多学校也都已购买了摄像机,有不少学校的老师已成为我台的通讯员,这无疑大大提高了我台的新闻源,保障了我台《教育新闻》栏目的按时按量播出。优秀代表有迪沟中心校的汤少雪校长、陈桥中心校的刘兆礼主任、新集中学的徐永峰老师等。

我从事电视摄像这些年,在平时的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有些通讯员投稿时,往往一条分把钟的新闻稿,所拍摄的画面有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但采集到非线性编辑机里进行制作时,却很难找到可以用的画面,分析一下原因,就是因为有些通讯员可能是还不了解电视摄像的一些知识造成的。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大家共同来简单地学习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一、电视画面的构图

我们知道,电视摄像和摄影的构图原理及用光基本上是一样的,只不过摄影记录的是一个瞬间,而我们的电视镜头记录的是一个过程。就画面而言,基本上都有五个元素构成,那就是主体、陪体、前景、背景,注意还有空白。主体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一般前景虚,背景实,空白可以是蓝天白云,也可以是碧波荡漾的水面,也可以是草原绿地等等,也就是主体附近的空白部分。画面一定要有主体,更要突出主体。前景、背景、陪体还有空白都是用来烘托主体、渲染主体的,俗话说“红花还需绿叶配”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可以用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的不同、与陪体及环境颜色的不同、动作姿势的不同等来突出主体。人的视觉注意点—九宫格)。一般情况下,我们不能忽视画面中的空白,若无空白,往往会给人造成拥挤感,心里会感到不开阔、不干净。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主体是瀑布,既无前景也无背景,整个画面就是一个大瀑布,那就会让人感到很拥挤,很涨眼。如果让瀑布小一点,用垂柳或花草做前景,用远山做背景,在一角又有一片蓝天和白云,那么这幅山水画就会更美(空白如何留?)。电视新闻画面的构图一般常见的有金字塔形、直线形、对角线形、S形等。

二、电视画面的镜头和景别

下面讲一下镜头和景别,镜头指的是摄象机由启动到关闭之中不断拍摄下来的一个一个的片断,即画面从“起点”到“落点”之间的那段内容。马上我还要讲到画面的起点和落点。所谓景别就是指被拍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一般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和大特写等。景别不同,其功能和作用也就不同。

远景是视距最远、表现空间最大的画面,主要用来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战争场面、大型群众集会等。在很多情况下,电视新闻也以远景镜头作为开头或结尾的画面,或作为过度画面。例如央视关于青藏铁路修建的报道,就多次用了远景画面来展示铁路在大山之下、大河之上、大漠之中的位置,画面大气磅礴,气势恢弘,让人一目了然。

全景是表现被摄物体全局和人物全身的镜头。大型会议、大型体育赛事的开幕式与闭幕式,大都用全景。新闻中间一些内容的转接也往往以全景进行过度。全景可以完整地展现人物的形体与动作,也可以表现事物或场景全貌,还可以展示新闻主体在拍摄空间的具体位置,揭示新闻主体的结构特点。不知大家注意没有,央视今年的“两会”报道中就用了很多全景镜头。中景表现的是物体局部或人的膝盖以上部分。它往往以情节取胜,既能表现一定的环境气氛,又能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在电视画面景别中是最常见的,如我们县领导、教育局领导到学校检查指导工作,就可以多用一些中景镜头来拍摄。

近景是用来表现物体小块局部或人的腰部以上部分。它主要以人物表情、物体质地为表现对象,细致地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物体的主要特征。如会议新闻中主席台上讲话的领导,一般多用近景来拍摄。

特写是视距最近的画面,如人的头部。其表现力极为丰富、强烈,它以放大细微表情和细小特征的手法,可以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还有大特写,如人的一双眼睛、一个手指等,它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引起观众的注意。

在拍摄人物景别时还要特别注意:不要正好在关节部位截断,也就是特写不要从颈部截断,近景不要从腰部截断,中景不要从膝盖部位截断,全景不要从脚踝部截断,那样会给人一种残缺感,画面也不美观。

三、电视画面的拍摄角度

下面再讲一下镜头拍摄的角度,一般根据摄像高度的不同,拍摄的角度可分为俯拍、平拍和仰拍。俯拍是镜头向下倾斜的拍摄,适宜于展示宏大场面,也可表现居高临下的视角,有利于表现景物的层次,具有交代环境位置的特点。但在拍摄人物时容易使观众产生藐视、贬低、压抑、阴森的感觉。平拍是指镜头处于水平状态下的拍摄,被摄对象不易变形,比较自然、亲切,一般比较常用,其缺点是画面容易流于平淡。仰拍是指镜头向上倾斜拍摄,正好与俯拍相反,常用来表现崇高、庄严、伟大、敬仰和憧憬等。

根据摄像方向的不同,拍摄的角度可分为正面、侧面、斜面和背面。正面镜头,具有端庄稳重的视觉效果,能准确地表达被摄物体的特征,但画面容易显得呆板。侧面镜头,具有明显的透视效果。斜面镜头既能表现被摄物体的全貌,又有一定的空间感和纵深感,符合观众的视觉习惯,也容易引起观众的注意。背面镜头由于所表现的视向与观众的视向一致,往往能让观众产生强烈的主观参与感。经常用来表现追踪式采访。总之,用什么角度拍摄,要根据当时的情况而定。

四、操机的基本动作和要领

下面我要重点讲一下操机,操机的基本动作一般有:推、拉、摇、移、跟、甩、升、降等。“推”是摄像镜头从广角到摄远,也就是从全景到特写;“拉”正好和“推”相反,是从摄远到广角,也就是从特写到全景;“摇”是被拍摄物体是静止不动的,固定机位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或上下摇动摄像机画弧线,来交代人物和场景;“移”是被拍摄物体静止不动,用移动机位的方式来交代人物和环境。一般省市级电视台都有走轨和升降机等;“跟”是被拍摄主体是移动的,机位也跟着移动拍摄;“甩”是正在拍摄一个画面时,附近又有一个更好、更重要的画面要拍摄,这时就不要关机,直接把镜头甩过来继续拍摄。升降就是上下移动机位来拍摄。

我们在操机摄像时,必须严格做到四个字:那就是“平”、“准”、“稳”、“匀”,即:画面要平、摄像要准、画面要稳、摄速要匀,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画面的完美性。这四个字,说着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

“平”,画面的水平与否,会直接影响观众的视觉效果。画面的地平线要保持水平,不能倾斜,这是最起码的要求。用具有水平仪的三脚架摄像时,要借助水平仪上的汽泡校准三角架的水平;用肩扛式、手持式或没有水平仪的三脚架摄像时,要借助于寻像器,让寻像器的横边与景物的地平线平行,其纵边与垂直线平行,可以找一些参照物,如会标、建筑物、大树等等。总之,做到“横平竖直”,就能基本上保证画面水平,这点我们经常摄影的人都知道。

“准”,拍摄的对象(主体)、范围(画面景别)的大小,镜头运动的起点和落点,焦点的变化等都要准确。摄像镜头从甲处开始到乙处结束,画面一定要有起点和落点。起点是指镜头运动开始时的静止画面,落点是指镜头运动结束的时静止画面。使用推、拉镜头拍摄不同距离的景物时,要提前“送焦点”校准被摄物的焦距。也就是拍摄前先推上去聚焦,然后拉回来再开机重新推拉,而不是到达某一距离之后才聚焦,那样画面就会有一个虚的过程。但在专题片里,有时也需要由虚到实,或由实到虚的效果。

“稳”,电视画面一定要稳定,这一点非常重要。要保持画面的稳定,我们还必须练习臂力,要能托得住、托得稳摄像机,使用摇镜头时,其运动轨迹应是水平弧线而不是水平波浪线。在摄像时,尽可能使用三脚架拍摄。如果摄像时不用三脚架,或者是没办法使用三脚架时,要注意保持摄像机的稳定性。摄像时应双手持机,肘曲起紧靠胸前形成固定支架,这样可以让机身更稳定。站立时,保持两腿分开与肩同宽,可能的话可以将背靠在墙或柱子等结实物体上,以保持平衡与稳定。摄像时,呼吸要轻、要匀,不要憋气。初学者提倡多用广角镜头、多角度的固定镜头来拍摄。这样可提高画面的稳定性,在后期剪辑制作时,画面也好用些。

“匀”,在拍摄运动镜头时,或者是运用推拉摇移镜头时,摄像机镜头运动的速度一定要保持匀速,不要时快时慢、断断续续,其运动速度要符合人的正常视觉规律。例如,使用摇镜头时,要先想好开始和结束时的画面,然后以弧形旋转摄像机,均匀地带动它由起点至落点。拍摄前可先试一试,找准起点和落点,然后才开始拍摄。摇动摄像机时,要尽量缓慢、匀速、水平运动。如果摇快了,容易使画面发虚和模糊,观众看不清,会头晕眼花,不能突出拍摄的对象。但也不要摇太慢,太慢容易使观众着急,产生厌烦感。一般情况下,由一个画面摇到另一个画面,也就是从起点到落点约为5秒钟,同时摇镜的角度也不要太大,一般90°的弧是最实用的摄像范围,摇的角度越大,所需时间也就越长。在拍摄变焦镜头,也就是推拉镜头时,要多使用电动变焦钮,慎用手动变焦钮,无论是“推拉”还是“摇移”,都要尽量缓慢、均匀,以保证画面的流畅和稳定,否则也会使观众产生厌烦感。

总之,不管是推拉还是摇移,操机既要稳,不晃动,速度还要均匀,这是专业摄像师最起码的要求。推拉摇移,从起点到落点都不能过了再回来,也就是要一步到位,中间也不能打咯噔,不能摇摇停停,停停摇摇,否则所拍的画面都是废画面。在拍摄人物时,切忌推到特写上去摇,那样的画面,观众看了也会头昏眼花。为什么镜头要摇,就是因为广角固定画面交代不完场景才采用摇的,所以推上去摇没什么意义。除非是在特出情况下,不知大家看过电影《高山下的花环》没有,那上面就有一组镜头,好像是十六勇士攻打无名高地临行前的场景,那组镜头就是推到特写上来摇的,勇士们上去后就不一定能活着回来,所以用特写、眼神来逐个表现勇士们的勇敢和坚毅,让观众产生共鸣。

五、电视画面的编辑与后期制作

我们通讯员可能还不清楚电视画面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的关系,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有利于大家以后的拍摄。前期拍摄的画面只是素材,要通过后期制作才能变成题材,后期制作就是一个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艺术加工过程,文学上叫写作,我们电视编辑就叫蒙太奇艺术。“蒙太奇”是法国建筑学里的一个专业术语,原意是构筑、堆砌等。我们在前期拍摄素材时,不能漫无边际,不分主次,不问景别和角度,不讲画面构图,随意乱拍,那样的画面基本上都不能用。一定要抓住主体,要胸有成竹,要做到有的放矢,做到意在笔先。电视新闻是画面和声音的有机结合,也就是“视”与“听”的统一体。一条新闻如何写,画面如何用,事先就要有一个很好的策划,这样才会避免拍摄时的盲目性。如有人把一些会议新闻的拍摄,编成了顺口溜,虽不全面,但也很形象:那就是“一会标、二领导、对着观众绕一绕”。当然也不能光是绕一绕,还要考虑到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景别等,这样可以使画面活一些。在拍摄画面时还要注意,推拉摇移都要有充分的理由,无目的的推拉摇移是毫无意义的废画面,有人把它比喻成“风箱镜”和“摇头丸”。镜头又有长镜头和分镜头之别,长镜头就是从起点到落点有很长一段纪实画面,中间不停机,后期不剪辑(如电影《地道战》里就用了一组长镜头)。我们拍摄新闻一般多采用分镜头,文章是一个句子一个句子而构成的,电视新闻则是由一组一组的画面而组成的,也就是由分镜头组成的。每一个分镜头都要有起点和落点,这在我们后期制作中又叫剪辑点,这一点非常重要,不管是推拉还是摇移都要有起点和落点,一般起点为5秒钟,落点为5秒钟,那么一个固定画面加上起点和落点,就是10秒钟。足够的起点和落点在后期的剪辑制作中,还可以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例如一句话的配音,只需要一组画面,那么配音短了,我们可以把起点落、点留少些,配音长了我们可以把起点、落点留多些。

还要讲一点,大家在使用摄像机前,要看透说明书,要了解并掌握每一个功能键的功能和作用,这就和战士必须了解掌握自己手中的武器是一个道理。况且说明书中也涉及一些有关摄像的基础知识,包括光线的运用等。比如用光,一般可分为顺光、逆光、侧逆光、顶光等,如果在拍摄带有波浪的水面时,就不能顺光拍摄,那样就会出现一片白,因为每一个波浪都是一面反光镜,光线的运用也十分主要,这里就不多讲了。

总之,要想成为一个好摄像师,首先你要热爱这项工作,只有热爱它,才能对它产生兴趣,才会不断地去钻研它。可以买一些这方面的书籍来认真、系统地学习、研究,使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平时还要做一个有心人,多留意,善观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同平时的工作实际相结合,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专业摄像师。

以上讲了这些,只是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简单地和大家在一起学习了一些电视摄像方面的基础知识。由于准备仓促,水平有限,不足或错误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下面让大家看一看我去年给一中拍摄的专题片《规范语言文字,提高应用水平》,好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第三篇:电视摄像实习报告

实习要点:构图(主体、陪体、前景和后景)、景别、拍摄角度、运动镜头 和固定镜头(推、拉、摇、移、跟)实习目的:更好的掌握电视摄像的基础,进一步了解电视摄像的特点和规律 由于电视摄像实习是综合实习,运用各种的拍摄手法拍摄一部10分钟的短片。我们先将故事大纲写好并写成11场84个分镜头,然后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将84个分镜头中的部分镜头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更改,并在实地拍摄过程中将部分分镜头更具具体情况加以改动。在拍摄过程中我们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构图、拍摄角度、景别的变化和镜头的运动以及轴线问题。电视画面具有平面造型的特性,即在两度空间的平面上再现或表现三度空间。其表现有手法有:利用人的视觉经验在平面上创造出具有纵深感的立体空间;利用画面中的运动的物体显现画面空间的深度和立体感;利用摄像机的运动,突破换面的平面造型。要显现出电视画面的平面造型特性,就要注意构图、拍摄角度、景别变化和镜头的运动的综合运用。构图、拍摄角度和景别变化是显现电视画面平面造型特性的最主要的有手法,其利用的是人的视觉经验在平面上创造出具有纵深感的立体空间。形成构图的主要元素为:光线、色彩、影调和线条。结构成分分别是:主体、陪体、前景、后景和环境。在拍摄前的画面设计中我们注意的是主体、陪体、前景和后景搭配和构成用固定镜头拍摄。环境我们用运动镜头和景别的变化予以表示。在具体的画面构图中我们注意的是陪体、前景和后景与主体的搭配和调配。使陪体对主体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帮助主体说明画面内涵;使前景和后景渲染、拱托画面主体形象,发挥其“陪衬”的作用,让主体的变现后更为鲜明充分;共同均衡构图和美化画面。在拍摄第五场的时候,全境交待出女主角小茹所处的环境,以水槽、灶台和正在烧水的水壶分别构成后景、陪体和前景。突出女主角小茹的身份也显示这些与小茹的特定关系,同时也为故事的发展起到了说明的作用。第八场,1——4分镜头拍摄的内容是打电话,出现在画面内的只有男主角利朗,所以构图就显得尤为重要,出来要起到补充、说明;渲染、拱托主体外,还要丰富和均衡画面内容的作用。我们以校门、石碑和延伸的马路分别作为后景、陪体和前景,均衡和丰富画面。同时也有利于4分镜头后的镜头的拍摄。用画面中的运动的物体显现画面空间的深度和立体感利用画面中的运动的物体显现画面空间的深度和立体感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叫景别,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景别的选择是摄像者对画面叙述方式和故事结构方式的选择,是摄像者创作思维活动的最直接表现。景别的变化是实现造型意图、形成节奏变化的因素之一;景别的变化使画面被摄主体的范围变化具有更加明确的指向性,从而形成画面内容表达、主题诉求和信息传递的不同侧重点和各自意蕴。第二场,先用移镜头、大全境交待出环境,然后定在女主角身上,从大全境推倒近景。用固定镜头和近景拍摄2-8分镜头。这样使主体更加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拍摄角度是指被摄主体和摄像机形成的几何角度和心理角度。几何角度包括:拍摄高度(俯角、仰角、平角)和拍摄方向(正面、侧面、背面)。心理角度包括:主观性角度(模拟被摄主体的视线和视角进行拍摄)即主观镜头和客观性角度即客观镜头。第六场的时候我们用主观性角度、平角拍摄男主角的看见的内容,避免越皱。第二场2-14分镜头和第三场、第一场都是以对话为主,我们用客观性角度拍摄。第四场、第七场和第市场是男、女主角用网络进行联系我们也用客观角度拍摄,聊天记录让观众自己去感受和想象当时两人的心情和表情。利用摄像机的运动,突破换面的平面造型最主要的手段是运动镜头。运动镜头就是在一个镜头中通过移动摄像机机位或者改动镜头光轴或者变化镜头焦距所进行的拍摄。这样拍摄出来的画面即运动画面。第二场的9——14分镜头就是运用运动镜头拍摄,先是前跟男、女主角,然后是推进到女主角的眼睛的特写。推倒 特写使画面形成视觉前移的效果;有明确的主题目标。跟摄使画面内外运动突破了画面的两度空间。在拍摄第八场在试拍中我们犯了越轴的错误。轴线: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条虚拟的直线。然后我们改变拍摄方法和方式用男主角的主观角度镜头进行拍摄,避免了越轴。第九场和第二场的2——6分镜头我们用固定画面拍摄。利用画面中的运动的物体显现画面空间的深度和立体感 固定画面是是指摄像机的机位不动,镜头光轴不变、焦距固定的情况下拍摄的电视画面。固定镜头能够比较客观的记录和反映被摄主体的运动和节奏变化;与运动画面像比较少主观因素,镜头表现出一定的客观性,特别是较少运动摄像所带来的指向性。因为这两场戏多以对话为主,所以用固定镜头拍摄。通过一星期的实习我进一步了解了电视摄像的特点和技巧。在这次实习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构图、越轴。我会在以后的实习和工作中加以改正。这次实习交给我了很多的东西,让我受益匪浅,对我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篇:电视摄像注意事项20条

电视摄像注意事项20条

电视摄像有着自身的基本规律,如果违背了电视摄像的一般规律,拍出来的画面和图像就使人看了很不舒服,留下遗憾。下面是电视摄像注意事项,共20条,供参考。

一忌“七扭八歪”。如果我们拍出来的画面水平线不水平,垂直线不垂直,画面中的人或物向一边倾倒,这种“七扭八歪”的画面,非常难看。

有些记者习惯于用肩膀作摄像机的水平线,因为人的肩膀是大约15°的斜面而不是平面,所以靠肩膀找水平的办法是不可靠的,必须要用寻像器的边框来找水平。需要注意的是,采用正面构图时,大部分景物的水平线可以和寻像器的横框平行;但采用斜侧面构图时,物体水平线往往与寻像器的边框形成“夹角”,这时,就不能依靠物体自身的水平线,而要借助于物体的垂直线来与寻像器的竖边框平行,从而获得水平的效果。

二忌“面壁思过”。当对画面中的人物采用侧面构图或斜侧面构图时,人物就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性——或者面向左边画框边缘,或者面向右边画框边缘。如果人物目光向右,而头部的位置又贴近右边画框,空白留在左方,就好象是一个人正在“面壁思过”。

当画面中的人物目光面向一侧时,把画面中较大的空白安排在人物目光的前方,视觉上就比较舒服,相反把较大的空白留在人物脑后,把人物的视线堵死了,使人感到难受。

三忌“横线切脖”。拍摄人物时,不注意处理背景中的横线——如地平线、水平面、电线、墙裙线、物品横向的轮廊线,往往会使背景中的横线处于人物脖子的位置,造成“横线切脖”。避免“横线切脖”的办法是改变机位高度。一般是把横线安排在人物肩膀以下,如果把横线安排在人物头部或头部之上,看起来也不太舒服。

四忌“顶天立地”。有些电视画面中的人物全景,头部紧顶着画框上沿,脚紧蹬着画框下沿;有些建筑物上下两条轮廊线紧挨着画框上下沿,挤得满满实实,这就是所谓的“顶天立地”。在拍摄全景时要考虑在主体的四周留有适当的空白,避免“顶天立地”,以适应观众的欣赏习惯。

五忌“缺边少沿”。“缺边少沿”是指拍摄中景和全景时,主体应该保留的轮廊线被挤出画面之外。有的会场全景,会标两头各挤出一两个字;有的人物不是缺一只耳朵就是没有额头;有的建筑物本来是按全景景别取景,却是“缺边少沿”,全景不全。

拍摄中景和全景“缺边少沿”与近景、特写只反映人物或景物的局部有着本质的区别。特别是全景,“缺边少沿”就不成其为全景。因此,构图应充分注意主体在画面中的外轮廊线,以防止“缺边少沿”。

六忌“顾此失彼”。我们常常可以在屏幕上见到这样的中、近景画面:会议主席台上的三、四位领导同志,靠画框左右边的两个人往往是“半拉身子半拉脸”。这种“顾此失彼”的画面,是由于记者在摄影构图时只顾了中间的拍摄对象,忽视了旁边的人物。

克服“顾此失彼”,要求记者在构图时应恰当安排好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同时兼顾两旁的人物,把他(她)们或是安排在画内,或是安排在画外,绝不能把两旁的人物都“劈开对半”。七忌“头重脚轻”。有些摄像记者在画面构图时有“头重脚轻”的习惯,往往是把人物、景物都挤在画面的上半部,而画面的下半部却闲置不用。

克服“头重脚轻”的缺点,要求记者扛起摄像机,首先安排好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一般来说,主体上方留的空白应比主体下方留的空白稍大一些,这样,给人的感觉就不再是“头重脚轻”而是“脚踏实地”。

八忌“刀光剑影”。我们有时可以在屏幕上见到这样的画面:人物靠近门窗,由于门窗框产生暗影,阳光射到人物脸上,使人物的脸部黑一块、白一块。这就是拍摄人物应避免的“刀光剑影”。

门窗框暗影导致人物脸部的“刀光剑影”,与人物在树荫下散步、劳作时脸上的树影不同,这种树影是无法避开,也无须避开的生活中自然景象的必然反映,观众当然能够接受,而门

窗框产生的“刀光剑影”则是要设法避开的。

九忌“杂草从生”。当画面中的主要人物与背景中的枝干状物体重叠时,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人物的头顶上长出“一棵树”——人物头部恰好与背景中的树干在一条垂直线上;或者人物头上支出一根电线杆——人物头部与背景中的电线杆在一条垂直线上。这就是电视摄像中所忌讳的“杂草从生”。

我们在安排主体枝干状背景物的位置时,应善于变换机位角度,避免把主要人物与枝干状背景物安排在一条垂直线上,从而克服“杂草从生”。

十忌“哆哆嗦嗦”。有的记者使用摄像机上的自动变焦开关或手动变焦杆时,主意不定,在拍摄推镜头或拉镜头时,由于用力不匀,拍出来的画面“哆哆嗦嗦”——推拉过程不是平稳的“匀速运动”,而是忽动忽停,煞是难看。

克服“哆哆嗦嗦”的毛病,我们在拍摄时尽可能选择自动变焦方式,保持用力均匀。必须使用手动变焦时,就应特别静心掌握好手推拉变焦杆,使其始终保持匀速运动。十一忌“空洞无物”。“空洞无物”是指记者在运用摇摄和移摄技巧时,起幅和落幅画面内容是充实的,但摇移运动过程中画面却缺乏实在的内容,甚至是空白,根本没有表现主题的画面内容。造成摇移运动过程中画面“空洞无物”的原因,是记者违背了摇摄、移摄的基本规律,把两个互相之间缺乏必然联系、本来应该分别拍摄的画面,硬要用摇、移手法连在一起。如果摇、移镜头的中间部分没有实在的内容,这样的摇、移又有何必要呢?

十二忌“起落不稳”。有的记者在运用运动摄像技巧时,没有起幅固定画面,开机就是推、拉、摇、移;或者没有落幅固定画面,推、拉、摇、移尚未到位就戛然关机。这样“起落不稳”的运动摄像给后期画面剪辑带来很大困难——运动镜头与固定画面无法合理剪接在一起。剪辑理论上要求“动接动”、“静接静”,而在实际操作上,绝大多数是固定画面与固定画面的剪接,运动镜头的剪接也大都是运动镜头首尾固定一两秒长度的起幅、落幅的相剪接,纯粹的运动镜头在运动过程当中作剪接点的情况是极少的。起落不稳的画面会给剪辑造成很大困难。

十三忌“运动随意”。有的记者在使用运动摄像技巧时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面对拍摄对象,采用固定摄像还是运动摄像,要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决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扛起摄像机就是推、拉、摇、移,画面没有稳当的时候。特别是电视新闻片,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反映较多的画面信息,要求每个画面的长度稍短一些,老是推、拉、摇、移,每个画面长度相对较长,既不适应新闻片在短时间内容纳较多画面的需要,又使人看起来眼花缭乱,有拖泥带水的感觉。拍摄新闻提倡多用固定画面。

十四忌“犹豫不定”。“犹豫不定”是指在运动摄像时,推、拉、摇、移的落幅位置不准确,有的未运动到位就落幅,当感觉到落幅未到位,就接着再往前运动一点;有的拍摄摇镜头落幅过了头。一发现过了头,就赶紧往回摇一点。这种情形,反映了某些记者在运动摄像寻找落幅位置时,“犹豫不定”的心理状态。

防止运动摄像落幅的“犹豫不定”,最好是开机录像之前先用演习方法来找准落幅的位置,找准落幅之后,再正式开机录像。

十五忌“或快或慢”。有的记者在运动摄像时,运动速度太快,使人目不暇接,根本看不清运动过程中的画面内容;有的又太慢,看起来磨磨蹭蹭,拖泥带水,使人看了很不舒服。拍摄出的运动画面,看起来和人的视线移动速度相近,那么,这样的运动速度就比较合适。让摄像机的运动速度符合人的视觉习惯,是运动摄像的一条基本原则。

十六忌“主体游移”。拍摄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忽左忽右,忽上忽下,游移不定,甚至出画,有以下两种情况:

1、对处于运动中的拍摄主体取景范围过小,致使运动主体的局部出画——如人物正在动作的胳膊或手拿的物品挤出画外,或人物由坐而站时,头部出了画面。克服这种毛病,要求

记者对运动主体的取景宜大不宜小。

2、用跟摇、跟移手法跟摄运动主体,由于摄像机的运动速度快于或慢于主体的运动速度,致使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游移不定,甚至出画。克服这种毛病,除了取景范围不要太小以外,还要注意使摄像机运动速度与拍摄主体的运动速度大体一致,同时注意掌握运动主体速度的变化,以把握好改变摄像运动速度的“提前量”。拍摄体育新闻时就要注意避免这种毛病。十七忌“长焦摇晃”。有的记者经常肩扛摄像机,在远距离用长焦镜头拍摄物体。由于长焦镜头容易使画面晃动的自身特点,即使摄像机扛得再稳,也免不了画面摇晃。

在没有三角架,用肩扛机方式操作时,除了必须要追求长焦特殊效果的以外,应该优先选用标准镜头或广角镜头,尽量少用长焦镜头。这就要求记者克服懒惰心理,宁可多往前走一段路,把摄像机靠近被摄物体进行拍摄,以避免“长焦摇晃”,获得稳定的图像。

另外,由于空气中介质的作用,长焦镜头拍摄的画面清晰度也不好,选用标准镜头特别是广角镜头,还有提高画面清晰度的作用。

十八忌“越过轴线”。轴线规律要求电视记者在拍摄带有明显方向性的物体,特别是运动物体时,摄像机机位不能越过假想轴线180°范围,否则,就是“越轴”。

越轴拍摄再加上越轴剪辑,会给观众造成视觉上的混乱。例如,第一个画面是一辆汽车往右开,紧接着的第二个画面是这辆车又往左开,使观众弄不明白这辆车究竟是往哪边开。这就是由于越轴拍摄和越轴剪辑造成的。假设拍摄一辆行进中的汽车,后期剪辑长度要求至少有两个画面,那么,我们只拍摄了两个画面,而且是在汽车进行轴线180°内外分别拍摄的,剪辑时就麻烦了,——无论如何也无法将这两个画面合理地组接在一起。且在特殊情况下越轴拍摄,我们可以另外拍摄几个处理越轴的专用镜头,比如,拍摄一个远景或全景反映一辆汽车在变道上转弯后改变了行驶方向;拍摄一个汽车正面开来或背面离去的镜头,景别最好是特写,后期剪辑时,把这种专用镜头插在两个越轴的画面中间,从而缓解越轴给观众造成的视觉上主体方向不明的混乱。

十九忌“没有主题”。记者在拍摄时要充分运用画面语言。画面语言就是这幅画面所要表达的主题,告诉观众什么。这就要求记者在拍摄时要熟练地掌握摄像技巧,注重特写、近景、中景的拍摄,处理好主体与陪体的关系,做到主题突出,使人一目了然。如拍摄领导视察的镜头,就要有主要领导的特写或近景。有的记者为了图方便,全用中景或全景拍摄,又没处理好主体与陪体的关系,使观众一条新闻看下来,还不知哪一个是主要领导。

二十忌“背影重重”。有的记者在拍摄领导慰问、视察等新闻时,由于跟在领导后面拍摄,拍回的画面全是背影。当然,不是说不能拍摄背影,有些画面是需要背影的。但是领导视察等画面,用背影镜头就不理想。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中不仅要做到眼明手快,还要练好腿功,快速跑到领导前面去,多拍正面镜头。

摄像艺术,博大精深;钻研业务,其乐无穷。

电视摄像基本功掌握四字要决:::平、稳、匀、准!!

平:::也就是中心要平,把握好平衡,尽量找水平或垂直的参考线!(特殊效果除外)

稳:::也就是摄象机一定要扛稳,尽量找依托物,启动到停止之间尽量摒住呼吸!

匀:::也就是运动镜头一定要均匀,速度均匀,运动平滑!

准:::也就是画面主体要准,准确表达该镜头所要表现的内容,运动的起幅、落幅一定要准,不能 出现,摇过了又摇回来,或是拉过了又推上去的镜头!!

只要掌握了这4点就能拍出好的片子!!

初学者要记住能不动则不动!尽量拍固定镜头!(镜头:::摄象机从启动拍摄到停止拍摄的过程为一个镜头!)

五种运动方式:::推、拉、摇、移、跟!从字面就可以理解!!

五种景别拍摄时值:::

远景:::8---10秒全景:::6---8秒中景:::5---6秒近景:::4---5秒特写:::3---4秒

第五篇:电视摄像基础

浙江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电视摄像基础》课程期末复习要点

一、填空题(摄像机的操作与使用,景别)

二、名词解释:

1.电子快门:是用电路控制快门线圈磁铁的原理来控制快门时间的,齿轮与连动零件大多为塑料材质。电子快门结

构简单,成本也要低得多。所以,袖珍卡片数码相机和其它中、低档数码相机基本上都是采用电子快门。

2.白平衡:物体颜色会因投射光线颜色产生改变,在不同光线的场合下拍摄出的照片会有不同的色温。通过白平衡的修正,它会按目前画像中图像特质,立即调整整个图像红绿蓝三色的强度,以修正外部光线所造成的误差。

3.光圈: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对于已经制造好的镜头,我们不可能随意改变镜头的直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在镜头内部加入多边形或者圆型,并且面积可变的孔状光栅来达到控制镜头通光量,这个装置就叫做光圈。

4.运动镜头:是在运动摄像中,通过推摄、拉摄、摇摄、移摄、跟摄、升降摄像和综合运动摄像所形成的推镜头、拉

镜头、摇镜头、移镜头、跟镜头、升降镜头和综合运动镜头等。

5.固定画面:指摄像机在机位不动、镜头光轴不变、镜头焦距固定的情况下拍摄的电视画面。机位、光轴、焦距“三

不变”是前提。

6.广角:又称短焦距镜头,是视场角大于60°的镜头。对于摄像机的变焦镜头而言,是指焦距小于25mm以下的那一

段镜头。视角宽,包括的景物范围大。景深大,透视效果好。焦距很短的广角镜头近距离拍摄时,线条产生倾斜、变形,有曲像畸变现象。

7.长焦:视场角小于40 °、焦距大于25mm的镜头;对于摄像机的变焦镜头而言,是指焦距调至大于25mm的状态

下的镜头。

8.标准镜头:焦距与像平面对角线接近或者相等的镜头称为标准镜头。摄像管面积大小不同,摄像机标准镜头的焦距

也不一样。

9.影调:是指画面中的影像所表现出的明暗层次和明暗关系。从画面明暗分布的倾向分:有亮调、暗调、中间调。从

画面明暗对比的倾向上,有硬调、软调、中间调。

10.推摄:是指根据拍摄需要,摄像机逐渐接近被摄主体,或者利用镜头变焦。使画面框架由远而近、不间断地缩小与

被摄主体之间的距离的一种拍摄方式。用这种方式拍摄的画面称为推镜头。

11.拉摄:摄像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或者利用镜头从长焦到广角的变化使画面框架由近及远、不间断拉开与被摄主体

距离的一种拍摄方式。用这种方式拍摄的镜头叫拉镜头。

12.增益:所有摄像机都有一个将来自CCD的信号放大到可以使用水准的视频放大器,其放大的量即增益,等效于有较

高的灵敏度,可使其在微光下灵敏,然而在亮光照的环境中放大器将过载,使视频信号畸变。

13.拐点:是摄像机在拍摄时,为了避免高亮部分对画面的影响而设置的一个参数。是设定所拍摄电视图像的影调反差的项目,是常用菜单项目之一。

(取4至5题)

三、简答题:

1.轴线和合理越轴的方式:轴线,是指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条虚拟直线。

合理“越轴”的常用办法:1)利用被摄对象的运动变化改变原有轴线;2)利用摄像机的运动来越过原先的轴线;3)利用中性镜头间隔轴线两边的镜头,缓和越轴给观众造成的视觉上的跳跃;4)利用插入镜头改变方向,越过轴线;

5)利用双轴线,越过一个轴线,由另一个轴线去完成画面空间的统一。

2.图示大小三角、内外三角,并简要说明他们的作用:(图示在书本362页)

作用:镜头调度的三角形原理可以经济实用地拍摄出不同视点的画面,有利于后期编辑组接出整个场面的视觉印象。同时,可以展现两个或多个人的静态对话,而且还能表现他们在画面中的运动。

3.手动调整白平衡的要点:①选择合适的调白点。②将白板放在调白点上,确定白点无反光。③选择B档成A档,并

将光圈打到自动。④推上去将调白板充满整个屏幕。⑤按住AWB不放,直到出现WBOK、WBOP,再过5秒放松AWB 按钮。

4.图示并简要说明线行与节奏的关系:82页

5.前景的作用:

1、帮助主体表达主题、说明内容。

2、表现时间、季节、地方色彩等。

3、强化画面的纵深感和空间

感。

4、均衡构图和美化画面。

5、与主体形成某种有特定含义的对应关系。

6、在运动摄像中,增强节奏感和韵律感。

6.电视画面的取材要求:

1、电视画面的时空信息应清晰准确,简明集中。每个画面的中心内容和形象主体必须醒目

和突出,画面造型表现和结构安排应力求简洁、明确。

2、电视画面的光色还原要力求真实、准确(特殊艺术性创作除外)。

3、镜头运动时力求稳定、流畅、到位,避免镜头产生不必要的晃动。

4、注意同期声的采录。同期声能够起到传递和增加画面信息量、烘托气氛、表现环境特点等重要作用,是电视摄像中需要认真处理的工作环节。

7.变焦距推拉与移动推拉的区别:

1、视角方面,变焦距推镜头的视角变化了,移动推的视角没有变化。

2、视距方面,变焦距镜头的视距没有变化,移动推镜头的视距变化。

3、景深方面,变焦距推镜头由于焦距的变化画面景深发生了变化,移动推镜头的焦距固定,景深没有明显的变化。

4、变焦距推镜头是通过视角的收缩达到画面景别的变化,其落幅画面仅仅是起幅画面中某个局部的放大,没有新的画面形象和内容;移动机位推拉镜头则是通过机位向前运动形成画面景别的变化,随着机位的向前,视觉空间会出现新的形象和内容。

5、变焦距推镜头很难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而移动机位的推镜头,观众可以有一点身临其境的感觉。

8.移拍的作用和画面表现:

1、展示环境、表现宏大场面。可以突破画面框架两边的限制,开拓画面的空间。

2、表现

完整、复杂的景物关系。可以避免画面内各物体的互相遮挡,也可以有意形成遮挡,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叙事效果。

3、表现被摄主体的运动可以与被摄主体有同样的运动轨迹,表现被摄主体在运动状态下的各种姿态和局部细节。

4、引导观众的视线方向。摄像师可以通过移动镜头在更大程度上有效的引导观众按照什么顺序,从什么角度观察,观察画面内的哪些物体。

5、产生视觉冲击力。画面外部的景物随着镜头的移动不断划出和进入画面框架,画面内部物体在视觉上始终处于运动状态,可以引起比较强烈的视觉感受的变化,达到吸引观众观看注意力的效果。

6、影响节奏。移动镜头可以通过移动路线和移动速度快慢的变化,对影片的节奏产生明显的影响。

(取3题)

四、论述题

1.景深与景深的作用,景别与景别的作用?

景别:是指被摄物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作用: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距离;表现出不同的主次关系;对观众的视线产生不同的约束力;在叙事段落中通常决定镜头时间的长短;形成电视节目的整体风格,体现摄像师的个人风格;强化或者弱化被摄主体的活动;影响画面视觉节奏。

景深:焦点和焦点前后清晰的范围叫做景深。清晰的范围越大,焦距越短,我们就说景深越大;清晰的范围越小,焦距越长,我们就说景深越小。影响景深的因素主要有:焦距、光圈和物距。作用:小景深突出主体,大景深一般适合拍摄城市建筑等冲击力较强的景物,自然风景和人多的大场面。

2.推拉控制的使用要领?

推:应该有明确的表现意义;推镜头的重点在落幅,落幅画面应根据节目的内容对造型的要求停止在适当的景别;推镜头的过程中,画面构图应始终注意保持主体在画面结构中心的位置;推进速度要与画面内的情绪和节奏保持一致;在移动机位的推镜头中,画面焦点要跟随机位与被摄主体之间的距离变化而变化。

拉:在镜头拉开的过程中注意保持主体在画面结构的中心位置;对画面拉开后视域范围的控制;拉镜头速度的把握、节奏的控制。

3.固定与运动拍摄的确立?

以摄像机来界定拍摄画面的不同类型,分为固定画面和运动画面。摄像机在拍摄过程中发生变化所拍的的画面是运动画面,而机位、光轴、焦距“三不变”的情况下,不论被摄对象是运动还是静止的状态,统称为固定画面。诸如推、拉、摇、移等运动摄像的起幅画面和落幅画面实质上都是固定画面。

4.摄像机快门、光圈的特点和它的操作要领?

快门特点:①控制进光亮:快门速度越快,光线通过时间越短,画面越暗;快门速度越慢,光线通过时间越长,画面越亮。②产生不同的拍摄效果:快门速度越快,越能抓拍瞬间,表现瞬间美;快门速度越慢,越能捕捉过程,表现过程美。

光圈特点:①控制进光量:光圈 f 值越小,通光孔径越大,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越多。②控制景深:光圈越小(即F数值越大),景深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操作要领:①当拍摄有一定速度的动体时,应首先确定快门速度,然后再按曝光量调节适当大小的光圈。②若要使远近景物都呈现清晰的影象,则先定光圈大小、后调快门速度。

5.亮度、暗度在画面中表现的作用?

亮度:画面的明暗比例是明多暗少,以明为主,给人以明快、纯洁的感觉。亮调画面也需要有丰富的层次,并需要少量的深色调或暗景物,这小部分的深色调和暗景物往往能成为视觉中心,在对比的作用下更能加强亮度的效果。暗度:画面暗多明少,以暗为主,给人以凝重、肃穆之感。暗调画面虽然大部为深暗色的影调,但也应该有少量的亮色调,以使得画面富有生气,并有反衬暗调的效果。

(取2题)

电视摄像试题集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