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重新出发优秀作文[共5篇]
编辑:九曲桥畔 识别码:15-958611 6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23 12:23:20 来源:网络

第一篇:重新出发优秀作文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但凡任何类型的作文题的写作都要经过审题立意这一关。本题的审题难度不算太大,细看题目,这是一个偏正结构式的短语,中心词是“出发”,限制语是“重新”。据语法结构我们可以确定本题的题眼是“重新”。弄清楚这一点之后,我们就要好好的理解题目中的各个词语的意思。“出发”是指“离开原来的地方到别的地方去”,“重新”的意思是指“再一次”,“从头另行开始(变更方式或内容)”。根据对题目各个词语词义的理解,我们可以这样立意:重新向目标出发;收拾心情,重新出发;调整心态,重新出发,等等。其中写到出发,而重点突出“重新”的为切合题意,而两方面都写到,但重点不够突出的,为符合题意,只写“出发”或“重新”的为基本符合题意。

在展开思路时,我们可以从“为什么要重新出发”,“怎样重新出发”这两个问题中选取一个问题作为展开论述的角度,把“为什么”或“怎么样”的理由想清楚,这样立论就有了方向。沿着这个方向,寻找合适的材料和结构模式,就可以写成一篇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的文章了。

重新出发

出发,是人生的启程;重新出发,是人生的不断超越。所以,我要重新出发。

到过深邃、神秘的森林,却没有见过沙漠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需要重新出发;领略了沙漠的广袤无垠,却没有见过大海的浩瀚壮阔,需要重新出发;感受过海洋的澎湃汹涌,却没有体验到高山的巍峨、挺拔,需要重新出发。

重新出发,需要顽强的毅力。林肯的一生坎坷波折,挚爱的未婚妻丧生,多次的竞选议员失败,经商破产。当他面对种种挫折与困难时,他该如何挺过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总统?因为他的顽强毅力,给与他勇气,在人生的旅途上,不断地重新出发,无论是到达人生的巅峰,抑或不如人意的低谷,他都在不停地努力,他在不断地寻求自我的超越,眼前的成败得失不过是过眼云烟。他要重新出发,以实现他生命更深沉的意义。

重新出发,需要坚韧的魄力。对于一名音乐家来说,双耳失聪是一件多么残酷的事实。然而,贝多芬给我们展示的却是一个永不言败的高大形象。他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屈服与身体的残疾,更不向命运低头。因为他有坚韧的魄力,虽然他已有许多首世界名曲,但他并不满足,他要重新出发,他要挑战人生的极限,他要领略音乐更高深的精粹,创造出人类更伟大的音乐作品,为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他重新出发,以实现他崇高的理想。

重新出发,需要远大的抱负。司马迁受宫刑后,仍坚持创作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作出重大的贡献,因为他有远大的抱负,他要重新出发。苏轼几经贬谪,几乎到了人生的绝境,他仍笑对人生,“一蓑烟雨任平生”道出了他的豪迈情怀,因为他有远大抱负,他要重新出发。

我要出新出发,我要去体会森林的沉重与稳重;还要领略穿越沙漠的的勇敢与顽强;更要感受大海的豁达与包容;我还要学习高山的不屈与正直。我需要顽强的毅力、坚韧的魄力,远大的抱负。

重新出发,是热爱生活的人对生命的不断追求。只要喜欢出发的人,他的人生不会平庸、乏味。

让我们重新出发,充实我们空虚的人生,坚定我们勇往直前的信念,让我们不断前进!

重新出发

带上一颗种子,蒲公英在遗弃迷失中重新出发,在新的土地上开始了新一轮生命的诞生。

传递一份滋润,落红在枯萎凋零后重新出发,肥沃了新生的嫩芽。

送上一丝温暖,和煦春风在冰雪消融后重新出发,在早春的来临之即铺就一片新绿。

重新出发,是人生中不怕受挫的再次挑战,是人生中不放弃不言败的又一次勇敢站立。这,让人生变得更加绚丽更加精彩。

第一次出发,踏着惊喜的的步伐;重新出发,我们发现我们多了一份坚毅,多了一份肯定。

重新出发,是美妙人生的创造。苏轼一生惨遭贬谪,一片忠心爱国之心却屡遭小人陷害,他的人生到了低谷。可是他并没有放弃,他重新出发了。横槊赋诗,醉酒山林,歌窈窕之章,这是他人生的起点。他从文字出发,洋溢了后世所敬仰的豁达乐观,创造了美丽的宋词之颠,成为了伟大的宋词之家。这,不正是他在人生道路上重新出发后的美妙创举?是的,重新出发开启了他人生的另一种美。

重新出发,是成功人生的出口。发明大王爱迪生从不言弃。第一次实验失败了重新再来,第二次失败了重新再来„„就这样不断地重新出发,他最终发明了照亮全世界的电灯,为人类开启了光明的大门。也正的这样的一次又一次的不放弃,不言败中,他发明了许多伟大的事物,丰富了今天人们的生活。这,难道不是他成功的人生吗?是的,重新出发让他看到了希望,也创造了希望。

重新出发,需要永不言弃;需要一份坚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重新出发;“江东才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是重新出发。这些都有着势不可挡的坚强于不放弃。如果人生是一次旅行,那就请背上一份坚毅,因为出发需要它,重新出发更需要它;我们同样也带上了永不放弃的心灵镇痛剂,在重新出发的道路上,勇敢地服下它。

我们快乐,因为我们选择了重新出发,而不是不再出发。

我们骄傲,因为我们敢于重新出发。

于是,让我们在每一次跌倒后,大声呼喊“重新出发啦!”

重新出发

人生路上布满荆棘,充满坎坷,难免会跌倒摔伤。在跌倒时,有人站起来重新出发,才能到达目的地,有人却坐地抱怨,结果只能在抱怨中离去。两种选择导致成败截然不同,真叫人惊叹,可见,鼓起勇气重新出发,是走向成功的拄杖。

“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此时的勾践是何等的威风啊!他为何能够创造“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奇迹呢?这在于他有勇气重新出发。在国破家亡的危难时刻,在自己从一国之君“跌”为阶下囚的潦倒时刻,他没有气馁,没有抱怨,反而卧薪尝胆,养精畜锐,默默地从不幸的旋涡中起来,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凭借着超人的勇气,他站起来了,重新出发,他越王终于破吴而归了。可见,跌倒并不可怕,只要鼓起勇气重新出发,同样可以走向成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时的陶夫子该是多么惬意啊!由于能重新出发,他赢得了宁静的潇洒。当官场使他心为形役时,当要为五斗米而折腰时,他“觉今而昨非”,知道自己迷途了,知道自己前半生已狠狠地摔了一跤,但他并不抱怨,也不恐惧。而是果断地轻装自己,重新出发,回到自己喜爱的大自然中,去体会一下“复得返自然”的轻松愉悦。是人生的最高境界。那么请不要羡慕,因为每个人都有机会到达那种境界,迷路,摔跤并不可怕,只要我们重整行装,重新出发,一样可以到达自己梦想的地方。

“洒泪后,巾帼仍然摘桂冠”,此时的杜丽该是多么激动和自豪啊!的确,能在跌倒后重新出发,杜丽真不愧是巾帼不让须眉。由于发挥失常,与冠军失之交臂的杜丽在洒泪后又轻装上阵,轻松夺得金牌,圆了自己的梦想。如果杜丽没有重新出发的勇气,那么她也许永远与金牌失之交臂,永远心留遗憾。所以,不要害怕跌倒,站起来重新出发,桂冠仍然属于我们。

跌倒摔伤是人生旅途中必定会遇到的困难,所以,我们不必去害怕,鼓起勇气,重新出发,我们也能在惊涛骇浪中向壮丽人生启航。

所以,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勇敢地重新出发吧。

重新出发

曾有人问球王贝利最喜欢的进球是哪一个,“是下一个。”他这样回答;也曾有人问我国著名导演谢晋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是哪一部,他的回答与贝利也有异曲同工之处:“下一部。”他们共同的地方是永远有追求,没有功成身退。在他们看来:人生是永无止境的奋斗舞台,不能因一时的胜利而冲昏头脑,不因一时的得意而踌躇满志、裹足不前。

是的,在成绩面前,选择重新出发,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

君不见,北京奥运会上菲尔普斯的“夺金飓风”,回想雅典奥运,他一举夺得6面金牌,这种荣耀放在任何一个国家,绝对让媒体大肆渲染,让世人歌功颂德,让其本人沾沾自喜,然而,菲尔普斯并没有满足,他甚至口出狂言:要一届夺取八金,用金牌超越前人!于是,一天游八个小时,成了他的“固定动作”,放弃哪怕是圣诞之类的节假日是他的“保留节目”。在成绩面前,菲尔普斯选择的是重新出发,让人生闪耀出更多的光彩,于是北京奥运会上他包揽8个参赛项目所有金牌的伟大梦想,并打破了7项世界纪录。菲尔普斯成为在一届奥运会上获得金牌最多的选手,同时以两届奥运会获得14枚金牌的惊人成就,成为奥运史上夺金最多的伟大运动员。

世人亦有理由相信:菲尔普斯前进的步伐必还会放慢,更不会止步不前,这个人类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定会创造更多的奇迹。因为选择重新出发,便会有更多的精彩!

选择重新出发吧,即使你正处成功之时,选择重新出发吧,哪怕你刚遭遇困顿,真正的精彩便会是下一个,也会是更多个„„

人生的路上总不可能风光明媚,因而难免遇到各种挫折、灾难。而这此灾难又会摧毁掉我们之前的努力,甚至替我们的人生重新洗牌。面对这此风雨过后的断垣残壁,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我认为,我们应该拍拍身上的灰尘,重新出发。

重新出发,是因为过去的已经是过去了。人生的挫折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甚至失败。但它既然已经过去了,我们若仍沉沦于此又有何益处?的确,我们既然对过去无能为力,那我们还执着于它干什么呢?所以,我们不应执着于过去,不应因挫折而停下脚步。还不如整装待发,把失败留给过去,留给记忆。

重新出发,是因为将来已经要降临了。人生时刻充满机遇和挑战,假如我们为路上的暴风雨所吓倒,也许下一秒机遇就会从你眼前溜走。有谁能够说,今天的失败不是为了迎接明天的成功呢?

美国总统林肯年轻时做过很多职业,竞选州议员也多次失败;海伦,海勒在推失去光明和声音后曾自暴自弃;苏秦在游说赵国等国的国君失败后遭人冷嘲热讽。请想想,假如这些人在挫折前停下了脚步,不再寻找将来,那美国南北战争是否会是南方胜利?世界上是否会少一个伟大的残疾人,为我们作榜样?秦国又是否能扫六合,统一中原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时间是不会等人的,一旦错过就没有了。也许挫折是痛苦的,但谁能保证今日的痛苦不正是将来的机遇,将来的成功的垫脚石呢?谁也不能。所以我们要去探索,去寻找将来的可能性。

所以,朋友啊,在挫折、失败,甚至灾难面前请不要灰心丧气,让我们一起拍拍身上的尘土,重新向前出发吧!前路的不可知,是我们前进的原动力!

第二篇:重新出发

一、关于审题: A.何为重新出发:

1.经历失败、挫折、不幸等遭遇后再一次站起来。2.面临新的环境,以新的精神面貌出发。3.事业顺遂时,不满足现状的再出发。

4.知识更新,状态调整,认识角度变化,主观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改变引起的“觉今是而昨非”式的重新出发。B.为何重新出发: 1.最终实现自我价值。2.人生要活得有意义。3.自我挑战。

C.能够重新出发的先决条件:

信心、决心、坚强、不屈、勇敢、智慧、良好的心态等。D.如何重新出发:

吸取经验教训、能够忍受屈辱嘲讽、脚踏实地、永不自满等。

二、关于题意

A.切合题意:(21-25分)

能够对A作以恰当解释并能较好结合B、C、D中一项或几项展开。B.符合题意:(16-20分)

能够对A作以一定解释并结合B、C、D中一项或几项展开。C.基本符合题意:(11-15分)

只提到B、C、D中一项。D.偏离题意:(10分以下)

和“重新”没有任何关联,仅谈“出发”。

三、评卷方法

采用分类定档,综合给总分的方法。在给分时必须考虑扣分因素。作文综合评分标准:

一类卷:50—60分;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二类卷,40—49分;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层意清晰、语言通顺 三类卷,30—39分;基本符合题意、内容散乱单薄、语言低幼化 四类卷,29— 0分:偏离题意、残篇

四、评卷概况:

文章大部分写得比较规范,内容较为充实。但让人感动、构思巧妙、立意深刻、语言生动的作文也少见。这反映了作文题的局限,也反映了同学的思路可能也不够开阔,特别是语言的生动性、丰富性及文章的个性色彩不足,需要往后继续努力。若为网上改卷,对于作文书写的要求如下:

1、所用笔的笔头应当注意粗细合适,2、书写不可太重,防止“力透纸背”,扫描可能把透过来的笔迹扫描进去,卷面会有麻麻点点的痕迹,类似涂改,影响卷面;

3、字体不可太小,也不可太大,一般字应占格子的3/4,4、应黑色墨水的笔;

5、保持整洁。字迹潦草评分会大打折扣。

6、不可超出书写范围。

五、作文点评:构思与语言

1、重新出发 高三17班 尹丽君

天空静静地蓝着,小草悄悄地绿着。一群俊朗的男生在球场上奔跑着,几个穿着花裙子的女孩相邀去逛街,网吧里的音乐激动地响着,舞厅里面的年轻人在快乐地笑着„„只是,这些快乐都不属于我。[开头用别人的快乐反衬自己的不快乐]

我倚在寂寞的窗台上剪纸,不断剪碎我悲伤的思绪,可是越剪越多,越剪越乱。原来我的梦想离我真的很远,原来我并不是坚不可摧的。成年人有成年人的烦恼,学生也有学生的痛苦,成绩的失意为什么会使我这么的难过呢?难过得让我让我喘不过气来。我的翅膀已经累了,没有抬起的勇气了。[用“剪”的细节来表现自己烦恼的心境]

不知不觉地,我来到了电话亭,拨下熟悉的号码,“嘟,嘟,嘟„„”“喂,啊,是我家的宝贝女儿呀!咦,怎么不说话啊?”听到了久违的声音,我的眼泪忍不住掉下来了,迷迷糊糊地,我只喊了一句:“妈„„”我的泪水像一场雨一样,洗涤着内心的忧伤。妈妈好像听出了我的心思,用更加温柔的声音对我说:“孩子,什么都不用说了,妈妈都懂,你很努力,也很用心,我相信你的付出一定有回报的,记住,上天总会把最好的最后留给你!加油!” 我依依不舍地挂上电话,抬头看着蓝蓝的天空。太阳公公把阳光照到我身上,好温暖,仿佛妈妈给我的爱一样,每一丝每一缕都带着支持和理解。

该重新出发了,我的内心呼喊着![自己重新出发的动力来自母亲,通话是一个转折,扣题]

我需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精神。我不再是“举杯消愁愁更愁了。” 此时此刻的我,重新出发,带着感动出发。天空的蓝,小草的绿都属于我,在球场上奔跑,激动人心的音乐也都属于我。可是现在,我不会停下我的脚步去享受这些短暂的快乐。我需要的是高三永无止境的拼搏。跌倒了,有什么可怕的呢?妈妈的爱一直陪伴着我重新振作,重新出发。重新出发,需要更加刻苦地拼搏,我相信我一定能做到。[心情转变,照应] 一位革命家曾经说过;“在哪里跌倒,就在那里爬起来!”一位诗人曾经说过:“再给自己一次机会,无论你是否已经失败过很多次。”重新出发,带着勇气出发,收藏这奋斗的点点滴滴,感动自己,上天也一定会被我感动的。重新出发,挥舞着我那洁白的翅膀,在所有的可能与不可能之间飞翔![重新出发的感悟,点明题意]

【点评】考场作文首先要达到得基本分(42-45分)的要求,即扣题、清晰、充实、整洁。提高一步的要求是:构思与语言。本文构思以“我”的心境(心情)变化为主线,串起各段内容:别人快乐的细节(衬托)—自己烦恼细节(描写)—寻求解脱的电话情节(叙述)—豁然开朗的心境(抒情与议论)—带着勇气重新出发(议论点题)。如此构思,文章流畅自然。变化、衬托、细节、照应、感悟,是本文构思巧妙的有效元素。从构思角度看,本文特别适于写自己心路历程的内容,大家还可以参考《北大是我美丽而羞涩的梦》。

语言优胜之处在于:细节描绘与名句引用。细节是语言生动形象的重要元素,不可忽略,本文开头几个年轻人快乐的镜头以及自己烦恼“剪纸”的细节,最值得大家效仿;引用名句也可丰厚文章内容。有细节和名句的点缀,文章定能具体而丰厚起来。

2、重新出发

高三(18)班 周宝君

戛然而止的歌声打断了你的思绪,你再次按回重听键;厚厚的一本小说终于见底了,你再次翻回第一页回味„„很多动作都可以重复,其实只要你想,很多事情也可以重新开始,让你在人生路途上重新出发„„ [用类比手法开头,引出命题,巧妙。]

被你紧捏着的卷子上,惨红的分数深深刺痛了你的眼睛,你强忍着泪水,却没有掉眼泪,是因为你不想在同学面前示弱。但过后的你,经过一番努力的血拼,蓦然地成功的惊人。其实,成功的女神并不是对每个人都是随机的,她总是垂青于“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奋斗者。在你失败之后,不要问自己得到什么,要问自己付出过什么。这样的你,在整理思绪后,依然可以重新出发,继续自信地去完你的大学梦。[考试失败后要这里思绪尝新出发,细节与感悟]

试问“叛逆在社会中会产生什么影响呢?”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它是苍白无力的,然而,一旦你付诸行动,就会发现,每当你挥起叛逆的利刃,你的父母都会被你刺得遍体鳞伤。每个叛逆的举动,都会让父母眼流泪心滴血。回头看看他们吧,你会看到他们日渐衰老的背影,会看到他们脸上被岁月刻下的皱纹,会看到他们鬓角悄然斑白的头发„„尽管你不喜欢一出生就有老师在你耳边聒噪,但你会发现,最终无声接纳你所有情绪,只有他们——自始至终深爱着你的父母。在你懂得这个道理后,不要害羞,给他们一个拥抱吧,他们一定会给你改过的机会,让你重新踏上自己的人生之路,在人生的旅途中重新出发„„ [叛逆中应反思,重回正途。细节,动情]

跟朋友产生误会,他们脸上冷淡的表情令周围的空气散发出凝结的味道。不要着急,敞开你的心扉,用诚挚的心,告诉他们你的想法,相信他们,也相信自己,你们之间一定能够重新开始,继续搭筑你们的友谊之桥,在上面重新出发„„ [误会朋友要重建友谊,略写]

是的,在流淌着旋律的青春中,偶尔会有沙哑的轻音,但只要相信自己,你就会跟随旋律舞出动人的舞姿;只要相信自己,付出的努力,就会让你找回人生的方向,让你重新在青春的扉页上印下流光溢彩。[人总不免犯错,用音乐旋律作比,感悟,闪光的语言] 生命就是一个圆圈,或许俯瞰还是个圆,但从侧面上看,也许就是盘旋上升。相信自己,努力后,心不悔,带着那份执著抛弃累赘,无论在哪一点上重新出发,我们都能盘旋着攀上生命的高峰。[表达自己对重新出发的理解,点明题意]

【点评】与第1篇用“我”来串联全文不同,本文用“你”来串联全文;第1篇写“我”的心境变化与人生感悟,本文则写“你”的考试红灯,叛逆父母,误会朋友,以及相关的感悟,可为异同互显。因内容有所不同,所以构思出现差别。如果说第1篇像一条蜿蜒的小河,那么本篇就像一座富有不同景致的小山,你站在小山顶上可以鸟瞰全景,你下到不同侧面可以领略不同风景。这是本文构思上的特点,明白一点说就是,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它更像一篇散文。如果中间几段有明确一些的概括性语句,层意会更清晰。

语言上值得一提的是细节描写与富有哲理的句子(划线的句子)。“在流淌着旋律的青春中,偶尔会有沙哑的轻音。”这样的句子让人回味无穷,赚分不少。

3、重新出发 高三15班 黄晓虹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应该风雨兼程地走下去。

——题记 那崎岖的山路,陡峭的石阶,坎坷的泥淖之路,总是绊倒旅者的脚步。手中的道道血痕,脚下污秽的泥巴道明了一路的艰苦、辛酸。那么,请眺望天边朝阳,南飞的大雁,倾听地平线的召唤,然后背起你的行装,重新出发。[用题记和比喻开头,有抒情色彩]

追随足迹至繁华的宋代,赤壁之下摇曳着一叶扁舟。东波居士手抚早生的花须,目光炯炯,凝望远方的一线接天水光。横槊赋诗“大江东去”,官场上的失意让你一步一步退至江南,退至这周郎曾经弹指一挥间,强虏灰飞烟灭的赤壁。酾酒临江,你高举的酒杯让我相信你的旅程不会就此却步,总有那渔岸明亮的烛光引你走向另一条人生之道。你带着你的豪情壮志重新出发了。越过元明,跨历千古,泛黄的词册上终有你亘古的足迹,枯盈的笔墨挥毫出了你在历史上重新出发的道路。[从历史的高度看待苏轼的重新出发]

出发,也可以带着伤痛。张海迪的双腿被永远地定格在轮椅上,足不触地何以起步?海伦·凯勒的双目被永远地封锁在黑暗里,目不及光何以寻路?她们从字母的拼凑中,在夜以继日的训练里,用口说,用手摸,在语言的殿堂重新出发。[用例简洁,疑问句引人思考] 其实,生命是一场轮回,生命之路永远不断。曾经有一个女孩,她叫佘艳。她只经历了人世间的的8个春秋,在世上留下了最后一句话“我来过,我很乖。”她希望死在秋天,纤弱的身体就像花朵的自然凋谢一般,伴着空中飞旋的落叶和南飞的大雁在生命的一站暂停她的脚步。她很乖,乖得把全球华人送给她治疗的54万元分成了7份,把希望的蛋糕分给了7个徘徊在生死线上的孩子。佘艳的生命之旅又从7个小站开始,她带着希望重新出发了。[用例较详,视角独到,回应命题,不无道理,朴实的笔调,饱含情怀。]

行囊也许很重,脚步也许艰难,海子也说: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但是海子错了,人生的旅程绝对不会停息,总有勇者破浪前行,带着他们心中的美好,追求远方那一道独特的靓丽的风景,在人生跌倒的地方爬起,重新出发。[引诗人海子的话,有自己的阐释,点明题意]

【点评】用题记方式开头,也是一种构思方式。题记相当于提示文章主旨或观点。为了阐释观点,文章采用并列方式,取材古今人物,无论是苏轼、海伦还是佘艳,文章均能围绕“重新出发”表述。需要指出的是,取材如果能一致一些,又能从一致中捕捉不同的观察点,方能称为最佳选材。而这需要在平时的选材训练中加强一致性选材的意识,考场中差异大的选材也能是无奈的应急的折中选择。

本文语言表述有亮色,观察点比较独到。开头的比喻到位,结尾引用而不盲从,君体现了作者良好的语言功底和独立思考能力。

4、重新出发 高三5班 钟沛民

白驹过隙,花开花落,人生稍瞬便半载。人生弯弯曲曲水,世事重重叠叠山,君曰:“人生数载,皆成定局,重新出发,已成不能。”实则不然。走入泛黄卷帙,面迎历史之风,将思维揉进那些或厚重或或轻灵的字里行间,且让我叙来。[比喻、对仗、叠词,摄人眼球]

酿酒为浪,挥毫成帆,重新出发,乘风破浪寻轩辕。

一滴泪,划破幽静长夜,坠落在冰冷的夜光杯中,泛起无边的涟漪。曾几何时,他“仰天大笑出门去”,高吟“我辈岂是蓬蒿人”。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然,无情的事实冷却了一腔热血,你的心更是黯然飘零,随风飘散。然而,“御用文人”的金愰又怎能罩住你那放荡不羁的心!你宁愿千金散尽,重新出发,只求一醉,也不做大唐的“御用文人”!于是,你弃峨冠博带,披素衣草履,重新出发,临风而去。

重返鲁地,寻幽豪饮,同销万古情愁;重游天姥,驻鹿悬崖,齐叙难酬鸿志!青莲居士,数载官宦浮沉。悲哉!痛哉!重新洒脱出发,乐矣!幸矣!

[化用《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意,由峨冠博带到素衣草履,由伴君朝廷到驻鹿悬崖,人生一新境界]

琴声为翅,飞沙成风,重新出发,化作春雨润汉匈。

一个个幽静长夜,一朵朵残花败红,无情地等待,荒唐地等待,无望地等待。一纸诏书,汉匈和亲,令多少后宫佳丽听此调朱颜,只有你,美丽的昭君,担此重任。宫女的生活,以泪洗脸,无尽等待,一寸寸年华消磨成一寸寸青丝。你不愿以此终生,你宁愿重新出发,化作青冢,也不愿把青春铸成帝王的祭坛!于是,你脱锦绣玉镯,戴毡裘粗衣,重新出发,伴雁而去。

手起,琴响。那绕哉指间的琵琶,跳动着百灵之音,狂风停止呼号,天上彩云横天,地下冰雪消融,天地万物复苏。你参与政事,帮单于清君侧,明廷纲,劝单于善行明政,举贤授能,以得民心。在春日之际,管理草原,植树栽花,传授匈奴女子挑花绣朵的技巧,讲解纺纱织布的工艺。你的背后,生起一片崭新天地。

你重新出发,取汉朝半世平安;你重新出发,予匈奴国富民安。

[昭君毅然出赛、相夫理政,俨然一个北方大气女子,阐释“重新”,切题。] 重新出发,牵一白鹿,向心中本真;重新出发,伴一大雁,向远方皓月。曰:“重新出发,非难也!”

【点评】读完本文,有一个强烈的感受:浓烈的书卷气。李白与昭君,我们都不陌生,但看了本文,我们又都很陌生。因为文章触及到了我们大多数学生的阅读极限和表达极限。文章借助李白和昭君的人生重大选择,一个选择青崖,一个选择浩漠,用他们的人生经历阐释重新出发对人的意义:如果你的重新出发合乎人性,那么就不是难事!

用文言表达是本文的语言特色。从全文来看,文言成分十分浓厚,言简意丰,那种古朴的书卷气扑面而来,让人为之一爽。用文言全文写作要冒一定风险,但偶尔为之,适当采用,则又是富有文采的表现,大家不妨适当用一用。

5、重新出发 高三(6)刘敏莹

爬不上阿尔卑斯山,不必灰心,我们重新出发,可以登上黄山尽赏奇峰怪石;走不完撒哈拉沙漠,不必灰心,我们重新出发,可以漫步黄金海岸尽情玩乐;越不过大西洋,不必灰心,我们重新出发,可以在漓江畅游山水。如果我们一步达不到我们的目标时,不必灰心,因为我们有足够的青春与勇气,选择重新出发。[排比、对照开头,扣题紧] 路上的荆棘丛林难免使我们受伤,不怕!我们重新出发!有一位21岁的美国青年,生意失败完全破产,22岁,他竞选州议员落选,24岁生意再次失败,26岁又遭遇爱侣去世之痛,30岁,42岁,46岁,无数次的竞选失败。途中一路心酸苦楚,没有让他放弃自己,他停下脚步,选择重新出发,执着地坚信“没有人是天生的失败者”这一观念,在他52岁那年,当选美国第16届总统,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美国总统林肯。是的,无论路有多么崎岖,我们都可以重新出发,终有一天,我们到达成功。[用叙议结合的方式表述林肯的例子] 或许并不是每一条路都一帆风顺,不怕!我们重新出发!鲁迅在日本学医期间,目睹电影中日本人活活杀害中国人的画面,心中不禁暗暗发誓,一定要救中国!在行医道路上,鲁迅并不能发展中国,使祖国繁荣富强,他选择了重新出发,不怕浪费之前的心思,他毅然选择了弃医从文,用文字揭露社会的黑暗,用一只笔,一张纸,写出中国的革命改变,写出中国人的精神唤醒。是的,我们在路途中发现此路并非理想之地,我们都可以重新出发,找寻正确的道路,创造人生的精彩。[用叙议结合的方式表述鲁迅的例子] 如果现在的路并不是我们所想要的,不怕!我们重新出发!1976年百年一见的唐山大地震,震裂了中国山河大地,震碎了无数中国人的梦。中国人并不惧怕,并不逃避,我们选择了重新出发,一颗爱心不多,乘以13亿就会变成爱的海洋,巨大的苦难沉重,除以13亿以后,我们都可以承担,重新启程,我们尽最大努力建设唐山,不仅让它恢复原来的面貌,而且让它更强大。是的,我们重新出发,不怕!唐山的今天便是汶川的明天,我们都会过得一样美好。[用议论的方式表达:震后需要重新出发,重建家园]

当叶子落下时,不是逝去,是重新出发,化作肥料滋润大树成长;当小鸟碰到石头停下,不是停止,而是重新出发,让梦想再次飞翔;我们有信心勇气,每次失败都可以重新出发![用比喻点明题意]

【点评】本文的构思是大家熟悉的,要特别指出的是开头与结尾,开头用排比的方式进行比照,鼓励人们重新出发;结尾用叶子、小鸟比喻,启发我们不要畏惧挫折和失败,要勇于重新出发。加上中间三段内容充实的例证,全文规范、充实,扣题紧密。从中可看到作者考场作文训练富有成效。本文可供大家借鉴。

优秀作文都有流畅的语言,在流畅中要讲究一点灵动,本文“不怕”一词,就富有灵动的特性,全文因之而生动起来、亲切起来、俏皮起来。

在适当的地方来点“灵动”,如一句俏皮的话,一句改写的诗词,或者来一句广告词,来两句歌词,来两句平平仄仄的对仗的句子,或者是如“寻寻觅觅”“重重叠叠”的词语等等。为你的文章润色吧,相信你也会做得更好。

6.重新出发 高三(13)班 陈东瑜

我从霞光之树上摘下颗颗露珠,我从神灵的目光中偷来句句祝福,我把流浪的记忆剪成幅幅窗花,一一收入行囊之中。站在十八岁的成长交叉口,来一个深呼吸:我要重新出发!把往日的药罐子扔进旧时光中,然后,重新出发。曾愤懑上帝的不公,赐予我羸弱的身躯;曾歆羡他人的红靥如玉;曾暗忖岁月会否把我加速消磨。如今的我,不要你再叫我病殃子,不要再向老师告病假,不要再奔医院打点滴!望着前路,我迈大步。全新的旅程,也有全新的我。我重拾对健康的信心,拿起十八岁的朝气,把过去的阴霾一一抹去,我攥紧了一份力量,站在十八岁这个新起点重新出发。

把往昔的反叛埋在岁月的深处,然后,重新出发。我从不是一个本分的乖孩子,犯过大大小小的错,捅过几多几多的娄子,也曾伤过爱我的人的心。以往的我总有那么多堂而皇之的理由;我贪玩,我任性,我还不懂事,站在十八岁,这些幼稚的理由羞于出口。懂得了在沉默中承载希冀的重量,懂得了靠红肿的肩头去拉岁月的纤绳,懂得了去承担成长的责任。少了那份不可一世,多了一份安分守己,懂得去呵护爱我之人的心。我添加了一份成熟,站在十八岁的新起点重新出发。

把朦胧的情愫放进昨天的栀子花中,然后,重新出发。少女情怀总是诗,春日香风,转瞬即随落花流水去,羞红了一丛野花,染绿了一帘烟雨。是否每个女孩都有一本满藏秘密的日记?是否每个女孩都曾为某个他流过泪?站在十八岁的起点,告别多梦的季节,明白自己的手还太小,捉不住飘渺的爱情。放下了说不出口的爱慕,放下了抽解不尽的缱绻qiǎnquǎn,也放下了那颗悸动不安的心。我往行装中加了一份理智,站在十八岁的新起点重新出发。成长,是一段那么那么长的旅途。在这之间,我学会了舍弃,也学会了珍惜。回首望望走过的路,总会暗觉可笑。望着前方还很远的路,我明白了每添加一份稳重便是一次新的出发。一轮明月反复圆过才知道缺憾,一段路反复走过才知道艰辛,一次旅途重新出发才知道得失。而我立于十八岁的起跑线上,带上我成长的得失,坚定地迈出了脚步,选择重新出发。【点评】如果你对自己的成长确实有过反思,如果你对自己过往的行为确实有过检讨,那么,别说得太直白。你可以抒情一些,你可以诗意一些,你还可以坦诚一些、细腻一些、理智一些、成熟一些。把这“一些”定格在“18岁”的梦幻般的岁月的起点上,你将会有从心灵深处涓涓流动的美妙文字!本文的构思是否可以给你某种启示呢?

语言的精美往往缘于感情的细腻和思维的精细,更得益于细心的阅读和反复练写。本文写得十分细腻,许多地方都值得品读。如首段中“摘下”“偷来”“剪成”等动词的运用就极富感情色彩,移用手法的运用,很有情趣,把18岁的我的梦幻心理刻画透彻。

【语言练习】请自选角度,仿照第6篇作文中2、3、4段的写法,写一段文字,尽可能写得具体细腻,有感悟。答:

7、重新出发 高三5班 张嘉欣

重新出发,舍弃昨天的烦忧,不带任何包袱;重新出发,忘记往昔的辉煌,不带任何昨日成就;重新出发,带上新的目光,带上新的希望。

众所周知鲁迅的弃医从文。他本以为医术能活人,便刻苦学习,又长途跋涉赴日学医,然而一刻的影片敲醒了他,“只有唤醒国民麻木的心才能救国!”他心中响起这样一个声音。于是重新出发,他毅然舍下学习多年的医术,从此以笔代枪,拯救世人。学医之路艰苦啊,可是,又有什么比得上下舍弃一直以来的努力,去走另一条陌生的路的决定艰苦? “重新出发”需要勇气和坚定,试想舍弃昨日成就时,是如何的心痛和难过?但为救国民,又有什么不可以呢?鲁迅正如一只吞下了石块的蚌,在漫漫长路中糅进了血,和进了肉,最终成一珍珠,也正是他从选择做一颗珍珠而舍弃做蚌这一重新出发的旅途所至。在人生道路中,秋瑾重新出发,解放妇女思想。本来她可以默默无闻,继续遵守她的三从四德;本来她可以熟视无睹,任人摆布;本来她不必金戈铁马,吟下“秋风秋雨愁煞人”这样的诗句。然而,她在学做传统女子的道路上,选择了重新出发。有人说,那时的秋瑾,那时的鉴湖女侠,是东方大陆上一个很西方的女子。也许她的确是这样。她倡导女性思想解放,她为女性权利作斗争,她希望女性在这片土地上拥有同等的自由。任由自己一生在刀剑中劳碌,难道这是一个旧式的娴静温顺女性所拥有? 她丢弃了旧名,究其原因,也只为了重新出发,她有她的目标,而不是任人驱使,她有自己的道路,决定了她必须在十字路口作出决定,重新出发吧,去做一个新女性。她不再是一朵让人观赏的花,从重新出发那一刻起,她已有权选择做怎样的花,甚至帮忙别人,走出这传统的枷锁。

重新出发,别留恋昔日的辉煌;重新出发,纵使你之前走了一条“错路”,你还可以用余下的体力和勇气,到达真正成功的彼岸。

【点评】本文的构思比较简洁,围绕命题,文章主题段落采用先叙述后议论的方式,并独立成段,在考场中便于快速成文,中间两层可并列,可递进,还可对照,临时变化的空间大。本文采用的是并列的方式,分叙分论鲁迅、秋瑾。

本文开头一段语言比较出采,第三、第六段的议论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但与其它选文相比,似乎还不够“语文味”,需要进一步提升。

【总评】文章的构思与语言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也将成为下一阶段我们作文训练的重点。构思是文章全局的问题,应宏观把握,语言是局部的问题,应微观处理。处理好这两方面问题,将极大提升文章品位。以上7篇选文可供大家品味模仿,争取学它几招,或构思,或语言。我们感谢以上同学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范本(尽管还有不足),更希望大家从我们身边的优秀作文中汲取营养,在与自己的作文比较中,懂得优劣,懂得取舍。

优秀范文:

重新出发

太阳在一次又一次的日出日落后又重新出发,却不知疲倦,因为它能带给人们光明和热情;地铁一次又一次在起点重新出发,却无怨无悔,因为它接载的是人们归家的喜乐。每一件事都可能有重新出发的机会,但每一次的出发都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重新出发,让我们懂得爱。在地震中,一对夫妻由于工作地点不同所以在地震时失去了联系。女子从废墟中逃出来了,此时她的心中牵挂的是自己的丈夫,她奋不顾身的向丈夫的单位所在地出发,她不知如何到达,只是随着部队出发,官兵们每一次都劝她不要跟下去了,但她不听劝告,在军队一次又一次的重新出发时,人们总发现有一个弱小的女子跟随其后,虽然每到一处都没有丈夫的消息,但她从不放弃,因为她知道自己的丈夫一定在等着她。就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出席出发,女子在一堆瓦砾中找到了丈夫并且丈夫也在顽强的生存着。此时在一路上都很顽强的女子终于忍不住失声痛苦起来,劫后余生的丈夫为她抹去了泪水相拥在一起,在场的官兵无不为之感动。

虽然每一次的重新出发都很艰苦的,但为了爱,我们都会毅然选择坚持下去。重新出发,我们懂得成功。昔日刘邦为求取生存,哀求项羽到蜀地做汉王,所有都认为刘邦这是自寻死路,因为蜀地是一片荒芜之地。刘邦毅然进入蜀地,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有一天可以重新带领自己的军队打败项羽,做真正的汉王。

在蜀地,刘邦日日夜夜苦心操兵,在困境中能排除万难,他认为天下终有一天会属于他,他的洒脱,让他得到了许多良师益将。在重新出发之日,刘邦大破项羽的军队,使得项羽兵败自杀,造就了汉朝大业。

一时的退让不是因为懦弱,而是为了贮备力量方可在重新出发之际,取得成功。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会遇到无数的困难,家长的责骂,老师的批评,朋友的误解,甚至是背叛而使我们处于谷底之中。此时的我们须抱着一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决心来重新看新的事物,也许你会明白家长和老师的爱,朋友之间真正的友谊。重新出发,会使我们一次次懂得更多,看得更多。

每一颗种子都要在污泥里破土而出重获新生;而我们也要懂得在遇到困难后重新出发,去收获成功的果实。

点评:写好考场作文首先是要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就议论文来说就是要明确自己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当然这还不够,你还必须明白其中蕴含着怎样的道理,即使不能上升到哲理的高度,也需要有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作者在文中所表述的理由就是“重新出发,让我们懂得爱”,“重新出发,让我们懂得成功”,虽说道理还不算很充分,但是选择的材料却是新鲜的,对材料的分析是中肯的,语言是流畅的,所以也是一篇成功之作。

重新出发

出发,是人生的启程;重新出发,是人生的不断超越。所以,我要重新出发。到过深邃,神秘的森林,却没有见过沙漠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需要重新出发;领略了沙漠的广袤无垠,却没有见过大海的浩瀚壮阔,需要重新出发;感受过海洋的澎湃汹涌,却没有体验到高山的巍峨、挺拔,需要重新出发。

重新出发,需要顽强的毅力。林肯的一生坎坷波折,挚爱的未婚妻丧生,多次的竞选议员失败,经商破产,为了道义娶了爱慕虚荣的玛丽……当他面对种种挫折与困难时,他该如何挺过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总统?因为他的顽强毅力,给与他勇气,在人生的旅途上,不断地重新出发,无论是到达人生的巅峰,抑或不如人意的低谷,他都在不停地努力,他在不断地寻求自我的超越,眼前的成败得失不过是过眼云烟。他要重新出发,议实现他生命更深沉的意义。重新出发,需要坚韧的魄力。对于一名音乐家来说,双耳失聪是一件多麽残酷的事实。然而,贝多芬给我们展示的却是一个永不言败的高达形象。他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屈服与身体的残疾,更不向命运低头。因为他有坚韧的魄力,虽然他已有许多首世界名曲,但他并不满足,他要重新出发,他要挑战人生的极限,他要领略音乐更高深的精粹,创造出人类更伟大的音乐作品,为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他要重新出发,以实现他崇高的理想。

重新出发,需要远大的抱负。司马迁受宫刑后,仍坚持创作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作出重大的贡献,因为他有远大的抱负,他要重新出发。苏轼几经贬谪,几乎到了人生的绝境,他仍笑对人生,“一蓑烟雨任平生”道出了他的豪迈情怀,因为他有远大抱负,他要重新出发。

我要出新出发,我要去体会森林的沉重与稳重;还要领略穿越沙漠的的勇敢与顽强;更要感受大海的豁达与包容;我还要学习高山的不屈与正直。我需要顽强的毅力、坚韧的魄力,远大的抱负。

重新出发,是热爱生活的人对生命的不断追求。只要喜欢出发的人,他的人生不会平庸、乏味。

让我们重新出发,充实我们空虚的人生,坚定我们勇往直前的信念,让我们不断前进!

重新出发

带上一颗种子,蒲公英在遗弃迷失中重新出发,在新的土地上开始了新一轮生命的诞生。传递一份滋润,落红在枯萎凋零后重新出发,肥沃了新生的嫩芽。

送上一丝温暖,和煦春风在冰雪消融后重新出发,在早春的来临之际铺就一片新绿。重新出发,是人生中不怕受挫的再次挑战,是人生中不放弃不言败的又一次勇敢站立。这,让人生变得更加绚丽更加精彩。

第一次出发,踏着惊喜的的步伐;重新出发,我们发现我们多了一份坚毅,多了一份肯定。

重新出发,是美妙人生的创造。苏轼一生惨遭贬谪,一片忠心爱国之心却屡遭小人陷害,他的人生到了低谷。可是他并没有放弃,他重新出发了。横槊赋诗,醉酒山林,歌窈窕之章,这是他人生的起点。他从文字出发,洋溢了后世所敬仰的豁达乐观,创造了美丽的宋词之颠,成为了伟大的宋词之家。这,不正是他在人生道路上重新出发后的美妙创举?是的,重新出发开启了他人生的另一种美。重新出发,是成功人生的出口。发明大王爱迪生从不言弃。第一次实验失败了重新再来,第二次失败了重新再来……就这样不断地重新出发,他最终发明了照亮全世界的电灯,为人类开启了光明的大门。也正的这样的一次又一次的不放弃,不言败中,他发明了许多伟大的事物,丰富了今天人们的生活。这,难道不是他成功的人生吗?是的,重新出发让他看到了希望,也创造了希望。

重新出发,需要永不言弃;需要一份坚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重新出发:“江东才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是重新出发。这些都有着势不可挡的坚强与不放弃。如果人生是一次旅行,那就请背上一份坚毅,因为出发需要它,重新出发更需要它;我们同样也带上了永不放弃的心灵镇痛剂,在重新出发的道路上,勇敢地服下它。

我们快乐,因为我们选择了重新出发,而不是不再出发。我们骄傲,因为我们敢于重新出发。

于是,让我们在每一次跌倒后,大声呼喊“重新出发啦!”

第三篇:辞职了,我该如何重新出发(本站推荐)

辞职了,我该如何重新出发

安稳的工作,波澜不惊的收入,单调的朋友群,平淡无奇的日子……仿佛再过一百年也不会有什么变化,不巧的是,这些正是包括你在内的某些职业人必须每日面对的工作元素。如果你是一个上了年纪,对于周遭的人和事已经没有太多的想法,心如止水的人,那么这样的生活也许很适合你,可能还会给你带来一点满足。

很遗憾,你不是!对于生活你恰还存着一点点梦想,对于工作你还保留一点点期待,因此失落和希望就会在你的心理展开拉锯战,让不甘平庸的你不时的感到痛苦。是继续忍受痛苦呢,还是做点什么让你自己好过一点呢?不用说,聪明如你,想必已经有了答案吧。

独之秀职业案例

爱吃辣的衢州女孩徐慧一直自认为是过着表里不一的生活,徐慧是个性子里带点野性,喜欢生活多些挑战性多些成就感的,但是偏偏她的生活经历出奇得简单:在一个小县城出生,长大,20岁的时候第一次离开家,在金华呆了四年,师大毕业后又回到原籍,学中文的她在亲戚的帮助下顺利地进了当地一家颇有名气的重点高中当老师,一切又仿佛回到了原点。工作轻松体面,收入稳定,人际关系单纯,徐慧的双亲都觉得比较满意,但是徐慧就是喜欢不起来。刚开始她以为是自己不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的缘故,但是,一晃三年过去了,一尘不变的教师生活让大学里习惯了信息交流的徐慧感到厌烦透了。终于,在家人担心的目光下,徐慧向学校递交了辞呈。

不做老师,能做什么呢?徐慧心里并没有仔细考虑过,递交辞呈后冷静想想,越想越怕。不过,怕有什么用呢,最重要的是先找份工作定下来。简单的收拾了下行李,徐慧就踏上了去杭州找工作的历程。

初到杭州,求职老是碰壁,后来还是通过老同学帮忙,徐慧才获得了一家民营电子商务公司做销售的机会。工作很有挑战性,还可以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企业客户,徐慧对此很满意,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巧的是,不久公司推行战略性调整,徐慧所在的小组刚好负责一个重要的项目。喜出望外的徐慧认为这是天赐良机,她竭尽全力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外,还主动跑市场做调查,提出了不少新点子,公司高层反应很好。徐慧也自认为可以顺利转正。然而,意想不到的是,三个月的试用期结束时,人事部却通知她说由于部门评定不合格因此不能转正。徐慧一下子就懵了,经同事指点才知道原委。原来在一次工作会议上,部门经理当着众多组长的面夸奖徐慧值得重用,让组长们有些不是滋味,当然徐慧的转正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了问题。知道真相后的徐慧,一气之下又辞职了。

接连的打击,让曾经豪情满怀的徐慧倍感失落。外面的世界比当教师时想的复杂多了,前路茫茫,徐慧真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如何走。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报纸上看到了独之秀职业顾问的介绍,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徐慧走进了独之秀职业顾问的办公室。

独之秀职业顾问分析

对于职业人来说,工作性质与个人职业倾向不匹配,被动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不仅无法真正的获得工作满足感,反而会因为需要不断自我斗争而感到压抑。根据职业测评报告显示,徐慧是一个外向感性,追求工作品质,注重个人发展的人,教师职业对于追求职业满足感的徐慧显得缺乏挑战。事实证明,与人交互频繁,需要花费一番心力才能做好的工作比较符合徐慧的职业理想。独之秀职业顾问指出,明确职业定位,有助于降低择业成本。大学毕业就直接进了学校,三年的教师生活让徐慧个人职业发展长期处于停

滞状态,以至于她重新进入职场之后,由于缺乏必要的职业准备显得束手无策。求职碰壁也罢,在商务公司适应不良也罢,都说明了她在职场谋生能力方面的欠缺。职场如战场,人都有私心,特别是潜在对手就在自己面前时,保护自己是一种本能反应。做为一个新人,哪怕你已经对目前的工作了如指掌,也不要急着在前辈面前尽数表现出来,认真负责就可以了。针对徐慧的情况,独之秀职业顾问建议她不妨继续从事市场、营销企划类的工作,慢慢积累个人的职场经验,熟悉职场规律,提高个人职业竞争力,以图进一步的发展。

文章来源:独之秀职业规划

第四篇:冯象——法学三十年:重新出发

文革落幕,法学重生,不知不觉已逾 “而立”。三十年于人生、于学术积累与变革,不算短了。今天我们来回顾和展望,我首先想到两点常见的误会,可以敲敲,做个引子。第一,是说法学是“经世致用”的,法学院应当偏重职业技能训练。因此就拿实务部门的一些指标来衡量,结果如何可想而知;课本上的概念定义学理分析,也仿佛仅仅是纸上谈兵、教条主义了。其实职业技能,例如博大精深的“关系学”,哪里是纸上谈得清楚的?所以叫作“实践理性”,要人去实践中摸索、掌握。再如律师接案子办案子的手段、法官 “背对背”调解纠纷的分寸,只能让学生跟着实习,见识见识,谁会课堂传授?

第二,也是出于“经世致用”的迷思,好些人把法学看作替政府出主意、给立法者当幕僚之类的光荣业绩。但是,学问与官僚政治最好隔开一段距离。政治是摆弄人、与人斗的智慧,有人生来就会,不用学。还有的像拿破仑,雄才大略,一尊尊大炮做他立法的资本,《民法典》服从的“硬道理”。法学一旦“经世致用”,就跟法律这件“政治的晚礼服”闹混淆了——闹得神州大地法学院星罗棋布,硕博人口世界第一,作弊抄袭家常便饭,法治话语充斥媒体,终于成全新法治的一翼。这倒提醒了我们,若想总结三十年法学的得失教训,看清前进方向,不妨从新法治的基本策略入手,细加考察;或可推动中国法学反思并抵制受法律保护的学术/教育腐败,摆脱羁绊,重新出发。

下面我就抛砖引玉,分三题谈谈想法。

一、王元化先生的思考

王元化先生晚年,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曾与林毓生教授讨论,引一句诗概括:“世界不再令人着迷”,指的是“文明的物质化、庸俗化与异化”,并为之感到 “深深的忧虑和悲观”。“文明”大约是委婉的讲法,实指现代资本主义。自从资本主义建成“消费社会”,它所固有的种种病症,如物欲横流、极端个人中心、好莱坞式的愚昧和低级趣味,就开始加速向全球输出。冷战一停,更是变本加厉。西方哲人多有阐述,并成为“西马”与后现代主义思潮进入人文社科各个领域的一大话题。因此就理论而言,似乎纯是西学上的问题。但是,王先生的出发点不同。他关注的,不是将那“文明”的百态或变态以中国为例,再添一段注释,而是异化背后的现实,转型中国同那“文明”接轨的困境:曲曲折折,好不容易一只脚踏进“文明”的边陲,却立即受到它许多伤害,究竟出路何在?

王先生的忧思,大概从九十年代中就开始了。九六年汪丁丁先生离开港大,在《读书》杂志著文,分析当时香港大学教育的殖民地心态和商业价值取向,如何阻碍了学术进步。文章真知灼见,王先生读了,却想到更大一个问题。他担心,就其“负面部分”而论,“香港教育的今天恐怕将会成为中国教育的明天”(王元化,页 281)。不幸言中了。十多年来,中国的大学教育“香港化”“产业化”不算,还陷入了香港早已铲除的大面积腐败,开足了历史倒车。王先生还想到年青的深圳大学。深大号称“按照香港模式建立”,一切以实用为先,故不设历史系,因为“历史专业对深圳毫无用处”。王先生引龚自珍语,叹道,“灭人之国去人之史。如果自己先把自己的历史去掉了,那才是可怕的事”(同上)。可知他的理论探索,绝非钻象牙塔的兴趣,而是针对时弊而起的。

“去人之史”,在今日中国,实际是“文明”得以输入、建设而异化的一项先决条件。因为那建设/异化不是凭空发生的,它需要友善的“投资”环境,包括逐步开放的市场和各样优惠特权,以及与之匹配的立法。除了进口一个叫人羡慕攀比即摹仿复制的对象(“文明”),它还营造了一个剥离出历史,只存在于意识形态的虚构的主体,即法律程序意义上的“公民”,又名“理性人”,来遮蔽社会生活中分属不同阶级的一个个的人。而我们知道,以“程序正义”掩饰腐败、消弭抗争,用私有产权的回溯实施改写历史,不是别的,正是新法治的基本策略(详见拙著《政法笔记》)。

所以,王先生晚年对“文明”异化的反思,跟八十年代知识界关于“人性”异化或人道主义的讨论,方向正好相反。他抛弃了后者天真的自信与乐观情绪,把改革的成败、几代人的强国梦,放在了产权复辟于“文明”边陲的历史大视野中,从而间接触及了二十世纪中国革命所未能解决的核心问题。而反抗“去人之史”,归根结蒂,乃是反抗对那核心问题的遮掩、改写和遗忘。又因为这反抗在现时必然是弱势的、孤独的甚而充满了绝望,王先生的“深深的忧虑和悲观”,在文化意义上,便接近了鲁迅先生的精神,尽管他对“五四”先驱的“思想片面性”是持批评态度的。

二、新法治话语的寄生

法制改革最初的动力,来自对“十年浩劫”纲纪废弛的反拨,故谓“拨乱反正”。具体做法,是粗线条“原则性”的立法,重建司法机关,恢复律师制度和政法院系。在话语层面,则以“人治”象征必须根除的极左路线,代之以一种灵活的工具主义“法治”。为夺取“政治正确”的高地,这新法治的学理化的第一步,便是小心翼翼地重新解释马列经典中的片言只语。通过一系列微言大义的“论战”,从区分“人治/法治”、争辩国家法的“阶级性/社会性”,直至“权利本位”替换 “义务本位”写进教科书,“公民”成为法定人格、私有产权和缔约自由的主体,渐渐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宪法》第三十三条)才失去了实质意义,蜕变作形式平等的“程序正义”。同时,随着《民法通则》(1986)颁布实施,开始大量输入(即复活)解放前旧法治的术语和法条解释技术,形成了中国法学与法律教育的法条主义主流。

新法治之强调权利法定、私有产权和程序正义,好处是明显的。它可以帮助压抑或消解政治意识,放逐道德理想,从而模糊关于改革的方向与步骤的争议,绕开官方理论一时不便触碰的难题。所谓“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说的便是这一件为产权复辟 “护航”的历史任务。这忙于护航的新体制,虽然在“学理”上划归了大陆法系(相对于英美普通法),其政法架构和实际操作却完全是“中国特色”或“人治”传统的。只是在立法技术、表层分类和一般法律术语上借鉴了外国:起初是苏联、德、日,现在是美、英。

“学理”同架构、操作脱节,意味着新法治只能侧重于立法、法条诠释与宣传教育,即建构意识形态,而非解决具体问题。本本上写着的那些个公民权利、诉讼程序、举证规则,也就往往难以落实,取代不了“人治”时代“遗留”的做法,更不消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了。几乎每一场改革措施的出台,试点铺开,乃至大案要案“严打”“双规”,都不属新法治管辖。立法,只是事后追加的一个正当化程序,普法宣传的频道节目。追加既是惯例,“摸着石头过河”打政策“擦边球”,就绝无违法违宪之虞。

在此意义上,新法治可说是现行政法体制内的一种寄生性话语;是专门用于淡化意识形态色彩、掩饰社会矛盾、输入“文明”的精巧设计。表面看来,中国教育的“香港化”——其实远甚于香港的功利主义,却没有其教职员廉洁敬业的道德自律——是转型社会的局部病症:某些政策制定者的疏忽,改革家经验不足,未能预见或制止“产业化”的危害,等等。故而只消提高认识吸取教训,即可踏上正轨,直奔“世界一流”。但问题远非那么简单。教育,尤其大学教育,是精英话语和人才规训的主要阵地。这阵地若要由新法治来占领,就必须重构意识形态,排挤不同价值。因此“去人之史”的第一步,便是将受教育者改造成“公民”,给他灌输个人中心、权利至上、贪图享乐、锱铢必较的资本“理性”。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则必须屏蔽政治意识、贬低道德立场、取消学术与职业的伦理标准。其结果,便是今日大学腐败丛生,半是商场半是官场的“物质化、庸俗化与异化”。

我说“寄生”,是借用卡夫卡关于依地语的一个比喻。

依地语也叫意第绪语,是从前东欧犹太人的社区日常语言,犹太民间文学和大众戏剧的载体。它其实是德语的一门方言,中世纪犹太人的发明;他们往中古高地德语掺进希伯来词汇和表达法,用希伯来字母书写,犹太拉比称之为“德国话”(loshen Ashkenaz)。在卡夫卡时代,布拉格的中产阶级犹太人爱说德语,看不起依地语。卡夫卡讽刺道:依地语最让中产阶级厌恶了,因为它“没有语法”、野蛮;竟然“寄生”于一位高尚的“宿主”即德语,靠着“偷盗、征用、移入[希伯来]语汇”而存活,以至不破坏宿主的语法,就无法译成德语。而要真正懂得依地语,却只能靠犹太人寄居他乡的感觉与心灵(德勒兹/迦塔利,页56以下)。

新法治在政法体制中的运作“存活”,很像是依地语的寄生。它通过输入“文明”的术语口号,如物权、名誉权、知识产权,还有法治、人权、宪政,让宿主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逐步接纳“普世价值”,产生一种混合话语,以应付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局势。而且,同依地语一样,这寄生话语每一次“译成”宿主话语,宣传实施,都免不了破坏后者的“语法”规则。但新法治既是“文明”的输入与寄生,它同宿主话语所依托的价值理想就随时可能发生冲突。故而政法体制的有效运作,须取决于两者维持动态的平衡。若以法国社会语言学家高拔尔(Henri Gobard)的功能分类理论观之,就是各守各的“领地”:宿主话语负责维持官僚体系运转、招商引资、处理纠纷等具体问题,领地极广,称为“媒介型”(vehiculaire)语言,即全社会通行的官话。寄生其中的新法治话语,则是统编教材和主流媒体的宠儿,主要用来掩饰社会矛盾,安抚居住在大中城市的“白领”人口,传播他们的信念趣味,描绘他们的利益立场,称为“所指对象型”(referentiaire)或专事意识形态生产的话语(同上,页 51)。

明白了这一层关系,一些困扰法学和法律教育的老大难问题,就不难揭露病根了。比如为什么主流法学几乎是清一色的教科书编写法,面目雷同,概论加法条诠释和比较,基本不发掘回应学术问题。再如博导教授抄袭论文,单位极少惩处;歪风猖獗之下,只能由受害人出面,追究肇事者的法律责任,将后者的腐败行为(即对学术共同体与公共利益的侵犯)变成公民之间的民事纠纷,著作权名誉权官司:不仅让大学和主事者脱卸责任,还给司法腐败以可乘之机。这些灾害,原因很多,归咎于行政部门“养鸡场”式的管理,也没错。但如果从“所指对象型”话语生产的角度考察,则以编写教科书充当学术、鼓励抄袭、容忍腐败、回避问题,诸如此类,实为灌输与巩固新法治意识形态的成功策略,现阶段产权复辟输入“普世价值”的不二法门。

这意味着什么呢?我想可以作这么几点观察。

首先,因为新法治的寄生仰赖“普世价值”的宣传,而非具体问题的解决,为了遮掩这一窘境,它只有不断把具体问题转化为意识形态说教,才能保持并扩张自己的领地。所以,主流法学作为新法治的话语产物,就特别强调言说者的意识形态立场,而不愿关心事实的真相和细节;其法条主义论述便有“很强的教义倾向”(苏力,页125),总是把问题说成是立法的不足或体制的滞后,却懒得下功夫调查研究。

其次,这教义与实践的分裂,又不免削弱了“普世价值”的感召力和工具价值。而且随着腐败愈演愈烈(学术与教育领域亦不例外),新法治就很难继续把责任推给宿主,而不独立承担责任。毕竟,腐败者大多享有完备的法律保护,包括利用法律“漏洞”和繁复的程序障碍;法治“跛足”,只会促使更多的老百姓喊冤上访,转向传统“人治”的渠道。结果,每逢宝马霸道名车撞人,专家意见开脱罪犯,《物权法》草案争议不休,《劳动合同法》变成具文,都引发了政治意识、阶级觉悟的复苏,法律丧尽尊严。

最后,由于寄生“文明”的先天不足并陷于腐败,政法体制的实际运作或话语实践,便形成了一个多元的、多方利益驱动、各个阶级不断谈判的局面。并且,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谈判者(包括新法治的受益人和从业者们)无须也从来没有依循那“文明”的“普世价值”的规则。换言之,“皇帝的新衣”之所以还好好披着,天天赞赏,正因为它从根本上说是不碍事、无大用、“漂亮”而已,而未必是它骗得过大人。这多元话语的建立和实践,便是三十年改革的一大成就。如果妥善运用,应对“文明”的挑战,则转型中国就得了机遇:她不必注定了沦为新法治的独占领地,如王先生担心的,一条道走到黑,异化、庸俗、物质主义;她有可能拒绝“香港化”而重新出发——“多难兴邦”,跨越那“文明”的边陲。

三、如何反抗“去人之史”

以上我们讨论了新法治的寄生策略,它同高度“产业化”、意识形态化的法律教育,及彻底官僚化而滋生腐败的学术体制的关系。我这么观察,仿佛法学的前景很悲观了,其实不然。学术体制跟随政法体制,也在形成多元话语的互动。新法治在大学的行政规划、基金收买和山头权威时时陷入腐败丑闻,正好给中国法学的重新出发,开拓社会批判,留下了空间并刺激理论想象与创新。所以展望未来,并非一团乌云而不透阳光。学术前沿和进步,首先是少数人的事业。

近年来一个显著的进步,就是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加盟法学,受到年轻一代精英学者的欢迎。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进路,相对于教科书“概念法学”有个明显的优势:便于国际交流,提出有学术意义的问题,立足学术前沿。更重要的是,从现实问题和社会矛盾(而非法条术语或立法者的意愿)出发,选题研究,可以展开对法治话语各个侧面的批判,既推动改革,又提升学术。

然而最大的挑战,不在体制内的腐败和控制(如买卖学位、竞贿评估、大小山头争夺资源),而是全球化即全球美国化的形势下,中国法学整体上的边缘化、殖民地化,或王先生预见的“香港化”。由于新法治处于寄生状态,意识形态领地有限,依靠“普世价值”维生,无鉴别无批判地输入美国的法律学说和视角立场,就极易蔚成潮流。于是,跟商贸投资金融等领域的立法一样,主流法学在话语层面已广泛接受美国的影响,跨入了“美国时代”。需要指出的是,这并非中国独有的困境。欧洲和日本早已经历了美国法律学说和问题视角的全面“入侵”。何美欢教授曾有详尽的介绍,并引述欧洲法学家的评论:“二战后,欧洲法律以及对法律的理解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几乎全部是从美国开始的”;“几乎所有新问题都是先在美国被发现和讨论后”才传到欧洲(何美欢,页23,25)。只不过,欧洲和日本的地缘位置,不在那“文明”的边陲;美国化的学术与“国际规范”,其利弊取舍,对于它们,和中国是大不一样的。

有鉴于此,中国法学,至少其前沿精英,就应当在拒绝学术腐败的同时,培育强烈的政治意识,关注民族利益,敢于担当历史责任。像王先生一样,把理论探讨的出发点放在中国的现实,而非任何“国际规范”或“普世价值”。如此,法学才能够触及历史真理,即上升为史学而承载民族精神,加入一个伟大的学术传统。

这后一点,或许会引起一些迷惘跟抗议:法学怎么成了史学?是这样的。法学的根基,不在法条学理、办案审判等“经世致用”技术性知识。这些知识当然有用,应该研究;事实上,也是法学家日常的工作,政府和基金会支助的项目。但是不出十年二十年,今天我们阅读参考的那些立法原理、司法学说、案例分析,甚至大部头多卷本的权威著作,无一例外,都会过时,被后人重写或遗忘。道理很简单,法律永远在变动之中,是一个新陈代谢的系统,时时在修订、增删、废止。这在转型社会,新法治寄生的中国,就更明显了。所以无论中外,称得上法学的传世之作,历来只有两类:一类有点勉强,就是选入课本逼着学生啃的那些哲人的片段论述(商鞅、韩非、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阿奎纳、霍布斯、洛克、康德、黑格尔等等);另一类研究法律制度和思想的演变,则属于广义的史学,即优秀的法制史和法律思想史著作。而改革开放这三十年,恰是新法治的开端,其寄生之曲折、影响之复杂、掩饰的策略、面临的困境,连同职业道德伦理责任的崩溃和腐败化为权利之崛起,正是一流法史的素材与课题。

我希望,将来能有幸读到一部或两部这样的历史——给人以睿智、洞见和悲剧意识的历史。这任务原本是属于我这一代的,然而亲历者未必眼明,且“伤亡”如此惨重,委实不敢乐观。现在,当法学重新出发之际,或许可以寄希望于来者中的俊杰,愿他们“有一双治史的眼睛”,“不为历史的现象所迷惑,不为议论家捉弄”(陈旭麓先生语)。因为,中国法学和法律教育须具备起码的史识,才能走出新法治话语的寄生领地,抗拒“灭人之史”;才能使受教育者如自由的雅典人那样,获得为有效履行公民义务、投身公共政治而必需的美德和智慧。否则,当“文明”建成异化之日,凡自称其公民者,必再一次受到立法者梭伦的谴责(《残篇》之十一):

将来你们感到悲伤,做错了事,不要把责任推给众神;

是你们自己把力量交给了[僭主]……

人人跟随这狐狸的脚印,大家脑子空空,只晓得听他摇舌,花言巧语,从来不看他实际的行动。

附识

王元化先生我只见过一面,十三年前,在先父的追悼会上。记得他深情地回忆了“一二九”运动和三十年代清华园的生活。还谈到解放前夕,他在上海地下党文委编《展望》周刊,先父在同济的文法学院执教,是撰稿人,但因为“地下环境”,并无往来;其后岁月颠扑,直至文革结束方才相见,等等。之后,又寄来他同先父的合影。从此,王先生的《文心雕龙》,他的思想文字和道德风范,于我便有一种特殊的亲切。前年,友人彭伦君策划,为王先生出一文集《人物.书话.纪事》,因书中收有他怀念先父的短文(即当年的悼词),特意寄赠一册。展读之后,对于他的坎坷身世、高洁的人品和治学的渊源,多了一分了解和体会,更觉得敬佩了。

王先生生前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教授,曾做过几年市委宣传部长。这后一个头衔,在异化了的世界,是庸人们仰视而趋奉不迭的;那惺惺作态常使他难堪,令他悲哀,激他思辨。作为学者和思想家,他期许后人的,一定是继续他的索求,加入他的究问、怀疑与批判,并且“根底无易其故,而裁断必出于己”。

谨以这篇短文遥寄哀思,纪念王先生。

二零零八年五月于铁盆斋,原载《读书》9/202_

*本文是作者提交第四届中国文化论坛年会的发言稿。

德勒兹/迦塔利(Gilles Deleuze & F.Guattari):《什么是哲学》(Qu’est-ce que la philosophie),张祖建译,湖南文艺出版社,202_。

何美欢:《论当代中国的普通法教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_。

苏力:《也许正在发生:转型中国的法学》,法律出版社,202_。

王元化:《人物.书话.纪事》,人民文学出版社,202_。

第五篇:带着----出发(优秀作文)

《带着-----出发》优秀作文:

带着自信出发

李星辉

去经历一件事,去走过一段路,面对未知的挑战,遇见巨大的困难,我们都应该拿着自信去应答,没有自信,你凭什么成功?

炎炎夏日,太阳高挂天空,空气闷热至极。去游泳池的路上,听见莫名的异叫都令人有股气愤。

我下了水,好清凉。那种全身肌肤触水后的清凉掠过,身体得到舒展,不再紧凑,头发挥入水中后脑中一片空白的滋味真棒!

我闲适地呆在泳池角落,惬意地看着来来往往的泳客。我总是爱看那几个跟我一样大的男孩,他们一口气能从一头游到泳池对岸。看到他们抵达终点时,我总莫名感到喜悦并不自觉地发出赞贪,那确实令人佩服。

一百米远并不是件小事,我很想像他们一样。我跃跃欲试。

我深吸口气,跳入水中,拼命往前划。耳边水流声,旁人的喧闹声在我的世界里静了下来。我忘我地游着,但不出四十米,我就感到了吃力,便心生恐慌,只好掉头游向岸边。

这样的情景不断重复。每次我都跃跃欲试,然而每一次后都只能垂头丧气地哀叹,心中暗暗骂着自己一句“真没用”。

我又躲在角落。泳池外有几只小鸟在大树上唧唧喳喳,我想它们是不是在嘲笑我?

我又望着那一群游刃有余的少年,我究竟哪里输给了他们?泳技?体力?但我想这不是最重要的,毕竟只是一百米。那么是什么?我苦苦思索。

“加油,拿出你的自信来!”旁边的一位父亲,正在鼓励着他的女儿游泳,三十米,五十米„„女孩在他父亲的鼓励下终于游到了终点。我一下子如醍醐灌顶,对,自信,我缺少的是一颗相信自己的心!

我再次来到跳台,纵身一跃,我挥动手臂奋力向前,如一条快速绕动的水蛇,快速向前游着。

到了大约40米的时候,我感觉到很吃力,又想掉头向岸边游去,但我一遍一遍告诉自己“你能行,相信自己,你一定可以做到!”自信让我选择了坚持。我调整呼吸,减慢了速度,继续前行着。五十米,六十米,七十米„„终点就在眼前了!

不过我在此刻没了力气,可我想回头已经不可能了,我嚎叫了一声坠入水中。身躯无力垂下,我甚至连向上跃动的力气都没!鼻孔进了水,难受却无力。我的头一抬,眼前我上方,刚才那位女孩,从我身旁的水面上,游了过去,我惊讶极了!

一股莫名的力气涌动着,我浮了上去,我没有向岸边扑去,我毅然划想对面的跳台,我用尽吃奶的力气,在最后滑向了终点。

一百米,我成功了。事后,我趴在地面半个小时没动。

如果当初我没拿出自信便不会坚持,更不可能成功,不拿出自信怎么会去完成一件事?一个人,只有从自信开始,才会有成功的结局。出发吧,带上自信!

带着梦想出发(黄雅琳)

曾经,我们带着好奇走进幼儿园;曾经,我们带着期待跨入小学大门;曾经,我们用活泼好动填充着我们的小世界。现在,站在初二的门口,怀着青春特有的懵懂与不安,我决定带着梦想出发„„

蝉在树上不知疲倦地叫着,马路上,一辆辆汽车疾驰而过,风吹动窗帘,满是夏天的气息,热烈而干燥。“沙沙沙„沙沙沙„„”一阵轻微的声响传入我的耳朵。好奇心使我不由自主地移动了脚步。哦!是一只蜗牛!我趴在窗台前,仔细地打量着它:背着重重的壳,探出两条触须,正努力地缓慢挪动着笨重的身躯。我瞥了一眼它前进的方向,看到了我种的一盆芦荟。

“小家伙,你是想爬到那儿去吗?”我暗笑它的不自量力。“怎么可能?从这儿到芦荟那儿,有好几米的,以你这种速度,太阳下山也不可能到达吧。”我失了观望的兴致。

“啪!”房间的门被关上了,里面有一只蜗牛在努力前进着。

天空是美丽的金黄色,夕阳勾勒着这座烦躁喧嚣的城市,描绘出一幅孤独的彩色画。“啊!好累!”我跑进房间,一头就栽在床上,“好久都没有这样放松过了!”我闭上眼睛,浑身像散架了一样。正当我在闭目养神的时候,脑海中闪过了一道细小的身影„„蜗牛!

我从床上跳下来,跑到窗台前。咦?蜗牛呢?怎么不见了?我四处张望了一下,依旧不见蜗牛的踪影。“哈,该不会是被风吹跑了吧?真无趣!”我不满地撇撇嘴。

正准备离开时,“沙沙沙„沙沙沙„„”一阵细微的声响重新引起了我的注意。是在芦荟的方向。我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向芦荟靠近,生怕惊动了这个小东西。

走到芦荟旁,我低下头一看,差点叫出声来,“是你?那只蜗牛!”我惊讶地看着眼前的这只蜗牛,心里是热血澎湃。

夕阳倾泻在窗台,映出一条闪闪发亮的痕迹。很浅,却深深地烙在我心中;很淡,却让我的心掀起万丈狂澜!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第一次走进幼儿园的好奇,第一次尝试走路上小学的欣喜,第一次刷碗打碎了碟子挨骂,第一次洗衣服把全身弄湿,第一次从自行车上摔下来,第一次拿到梦寐以求的奖品„„无数的成功、失败,无数的困难、挫折,无数的期待、失望填充过去,那是我走过的路,跌跌撞撞,步履蹒跚。

天空飞过几只鸟儿,窗外传来“沙沙”的树叶摩擦的声音。忽然想起萨比尼说过的一句话:“出发之前永远只是梦想,上路了才是挑战。”

我们该出发了,带着梦想。

带着阳光出发(欧阳佩肖)

又是梅雨季节,一连几天的阴霾天气,空气潮湿而粘腻。“这鬼天气,晾了好几天的衣服都不干,还透着股霉味。”一位妇人一边抱怨着一边摆弄衣架上的衣物,一脸无奈。

“叮咚!叮咚!„„”一阵急切的门铃响起,妇人本以为是隔壁家的孩子又在闹恶作剧,便不去理会。不一会儿,急切的门铃又再次响起,妇人心头正郁闷着,门铃一响便兴冲冲地去开门。

门一开,迎面而来的是一张如阳光般灿烂的笑脸,这一脸的灿烂光彩驱散了屋子里的阴霾,立刻使得整个屋子明亮起来。妇人一见,脸上的烦闷便一扫而空,开心地笑了—— 她可爱的女儿回来了。

女儿一坐下便迫不及待地问她的近况,听到她一切安好,才暗地里松了一口气。“妈,最近天气不好,衣服难干,我特意买了几套衣服给你,你看看喜不喜欢吧。”“这多浪费钱啊„„”妇人这才注意到女儿手中一直拎着的袋子。女儿看着母亲拿出一件件的衣服在身前比划,光滑的料子仿佛隐隐透着光,看着母亲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大,她的心底一片柔软。

每年梅雨季节,母亲总是愁眉苦脸的,每天抱怨不断,因为房子小,位置又不好,阴沉潮湿,但她却无法为母亲做些什么。现在她虽然工作了,有自己的经济来源,但压力却跟着上来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母亲的问题,而且每年回家的次数也屈指可数。母亲便把这一切都藏了起来,不让她担心,而她现在唯一能做的,就只有多买几套衣服孝敬一下她的母亲,尽绵薄之力为母亲分忧,还有尽可能抽更多的时间来陪她。

妇人比划完后,眼睛闪闪发亮,脸上神情柔和安详,看上去年轻了许多。嘴上却埋怨道:“才刚开始挣钱,就不知道节制,看你以后„„”女儿无疑是了解她的,马上“不客气”地打断她的话,笑眯眯地说:“我知道的,你不用在我每次回来都唠叨,而且这些衣服不贵,贵的我也买不起呀„„对了天气预报说,下午会出太阳呢。”

果不其然,午饭过后,连续下了几天的牛毛细雨终于停了,太阳也从厚厚的云层中探出头来。妇人在女儿的帮助下赶紧把衣服拿到太阳底下晾开,母女两一边晾晒衣服一边闲话家常,满满的笑意从他们的眼角嘴角溢出来。

云层慢慢地散去,柔和的阳光照在她们的身上,映出一片暖融融的幸福。无论何时无论何事,只要心中有阳光,再厚的云层也遮不住太阳的光华。

中考满分作文:

带着微笑出发

清风,穿过花香,掠过竹林,渐行,渐远; 骄阳,漫过青山,跨过沧海,隐约,流逝; 岁月,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转瞬,即逝。

既然世事沧桑难料,何必事事苛求完美、尽遂人意?只需带着微笑出发,相信做最好的自己,我能!

——题记 或许风儿太伤感,吹得白云噙着泪花;或许阳光太张扬,晒得小草蔫了叶儿;或许鱼儿太郁闷,搅得河水起浪花„„我只觉得喘不过气来,也许缘于升学的压力太大吧。

倦倚窗前,我眼前的景色幻成一片模糊„„

天天有做不完的作业,天天有背不完的重点;天天感到双目酸涩,天天觉得心事重重。教室里,黑板右侧那醒目的倒计时牌,让我片刻轻松不起、活泼不得,只因我要考上重点中学。家长翘首,老师期盼。谁叫我是个成绩好的学生呢?

“吧嗒,吧嗒”,妈妈上楼的脚步声近了,我赶紧收拾起纷杂的思绪,胡乱翻开一本书“看”了起来。妈妈的脚步声放心地渐行渐远,可我的头脑里依然一片空白。难道就这样混下去,胡乱应付即将到来的中考吗?我使劲儿地揉着眼睛。

“纵使你没有爬上月亮的云梯,却不能失去拥抱月亮的臂膀!”刘墉一语惊醒梦中人。还没有走上战场,我怎么可以轻言放弃?荒野里的一朵小花尚能独自摇曳着每一个清晨与黄昏,将卑微站成高贵;沙漠里的一头骆驼尚能独自穿越茫茫旅途,将寂寞走成颂歌。而我,一个人,为什么竟这般脆弱?苦也罢,累也好,快接近终点了,只有奋起直追,才是勇者。于是,我嘴角微抿,画出一道温柔甜美的弧线。我要将希望平方,将失望开根号;乘一个开心,除一个灰心;加一个拼搏,减一个绝望。让这个运算法则伴我走过九年级这段美好的时光,进而走出精彩的人生之路。

带着微笑出发吧!为什么不呢?微笑是金色的羽翼,能抚平内心的焦虑;微笑是枝头的鲜花,昭示着生命的绚烂;微笑是和谐的音符,能汇成生活美好的旋律;微笑是扑面的春风,能使我们的心灵绽放美丽的花朵。带着微笑出发吧!让每天日出时,总有一个崭新的自己;让花开花落时,总有不悔的心同行;让我们的学习生活如饴之甘,如水之润。

带着微笑出发

风面对层层山峦的阻隔,依旧带着微笑是他积极乐观的态度;嫩牙面对重重泥土的阻击,依旧带着微笑是他心中闲适恬淡的体现;人面对他人的冒失,依旧带着微笑是他高尚情操和社会和谐的表现。

盲人歌手杨光,别人给了他这样的评价“看不见阳光,却仿佛阳光”。他纵然出生仅八个月就失去视力,纵然要面对摆在眼前坎坷的路,他依旧面对黑暗,带着微笑出发了。他那真诚、会心的笑容感动着你我他。也正因为这样,他一步步走向了春晚,在无色彩的世界创造了属于他的色彩斑斓的人生。他用阳光般的心情诠释着人生重要态度,杨光将自己的阳光带到了每一个人的身旁。

“五柳居士”陶渊明,他是一个黑暗王朝中的闪光者,是田间最美的一朵菊花,是世外最飘逸的一位仙人。面对晋朝的“五斗米”,他微微一笑,去追求心中那神圣的理想。那一笑是他不同流合污的愿望体现,是他闲适恬淡的心境情怀。这一笑使无数后人为之景仰,也造就了无数个陶潜似的高风亮节的人,用自己一笑,照耀出那个王朝的丑陋,照亮无数人的心灵,陶渊明用微笑向世人传递了那超然脱俗的心境。

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小摩摖,但只要我们敞开心胸,淡然处之,摩摖终会灰飞烟灭。多一些微笑会活跃空气的温度,多一些微笑能拉近人们的心灵,多一些微笑能使社会更加和谐。

微笑似一缕阳光,激励人乐观向上,微笑如一篇诗文,带领人进入美好境界,微笑像一剂润滑剂,使社会更加和谐。让我们共同带着微笑,现在就出发吧!

带着微笑出发

带着母亲的微笑出发

每天清晨,我去上学,母亲总是用期待的微笑送我出门,直到我消失在村头的拐弯处„„夕阳西下,百鸟归巢,我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满载而归,母亲仍在家门口微笑着迎我。

母亲的微笑是最自然、最纯朴的。母亲的微笑,是理解,是期待。带着母亲的微笑出发,前进的路上将永远充满温情„„

带着老师的微笑出发

老师宣布考试成绩了,而我这个一向不怕考试的所谓高手,却只得了68分。当老师念到我的分数时,我的脸热辣辣的,眼泪都快流出来了。这样的超低水平发挥,令我自尊全无,往日的自信更是跑得无影无踪。我感到全班同学都在用异样的眼光盯着我,我把头埋得很低,更不敢看老师。

老师走到我身边,我用眼角的余光偷偷地瞟了一眼,没想到,他的脸上竟然挂满了微笑,是老师对学生常有的那种微笑!老师虽然没说一句话,可我读懂了。老师的微笑是对我的默默鼓励,是对我心灵的慰藉。带着老师的微笑出发,求学路上将永远充满希望„„

带着同学的微笑出发

一道数学题难住了我,我向同桌请教。当时同桌要去参加一场球赛,就微笑着对我说:“这道题一时半会儿讲不清楚。你先自己想想,如果想不出,等我比完赛,回头再告诉你。”说完,同桌就走了。我当时很生气,只好一个人苦思冥想。经过认真思考,我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但对同桌却产生了误解,我怪他不帮助我,太自私。好长时间,我对同桌不冷不热,遇到难题,再也不向他请教,常独自埋头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同桌知道我在怪他,却毫不在意我对他的态度,每天仍然微笑着跟我打招呼。面对同桌真诚的微笑,我不得不检讨自己:反过来一想,明白了,同桌这样做其实是在帮我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我错怪了他。带着同学的微笑出发,理想的路上将永远充满友爱„„

带着邻居的微笑出发

暑假里,我家对面搬来了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平时,我见她生活起居极不方便,就每隔一天帮她买一次菜,一周帮她做一次大扫除。每次干完活,老奶奶都还我以微笑,我知道,那是老奶奶对我的感谢和夸奖。带着邻居的微笑出发,未来的路上将永远充满温馨„„

微笑真好!愿生活中时时有微笑,处处有微笑!

朋友,请带着微笑出发!

重新出发优秀作文[共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