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做人要知足
编辑:落霞与孤鹜齐 识别码:15-1037029 6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15 23:25:59 来源:网络

第一篇:做人要知足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外科医学奠基人裘法祖老先生有这样一个座右铭:“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裘老这句话可谓朴实无华、却又发人深省。每每听到、想到,就都能从中悟出许多道理来。裘老曾经提过早年读《左传》时中的一句话:“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他认为:立德就是做人,立功就是做事,立言就是做学问。做医生的,是做学问的,但是做人是最起码的要求。因此裘老常常思索如何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的道理。而在我看来,不仅是做医生的,从事其他工作的人也应当从做人、做事、做学问这三个角度来好好思度一下自己的作为。

正如裘老所言,做事、做学问之前,首先要学会做人。古人云: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人之所以会有圣贤与庸碌之分,其最本质的原因就在于欲望的牵制。人的性格弱点按照人类学的角度来说都是进化的后遗症,只有正视这些性格弱点才能不被其所影响。这些性格弱点,例如贪吃、懒惰等就是欲望。完全没有欲望其实是很难做到的,如果真的能做到无欲,那也就必然成为我们所说的圣人了。事实上,我们很多人都无法成为圣人,但最起码也要能够在为人做事上要干出点成绩来,这样也不枉费这弥足珍贵的生命之旅啊。这时不求完全清心寡欲,起码要适当的克制。尤其不能在不应该的时候做不应该的事情。例如,现在很多大学生吵嚷说找不到工作,抱怨社会对自己不公。那就不得不问问自己这大学五年是怎么度过的了。迷恋网游不能自拔、为爱所困以至轻生、逃课旷课荒度光阴,所有的这些难道不都是在为自己未来的不幸命运埋下伏笔吗?

“做人要知足”。知足一方面是要求人们在在物质条件、名利地位上,要知足。适可而止,过犹不及。俗话说:知足常乐。仍以裘法祖院士为例。裘法祖曾经是同济医科大学校长,又是科学院院士,却一直和德国妻子挤在50多平方米的房子,家里用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旧家具,过着很俭朴的生活。其实裘法祖不是没有过大房子,组织上曾经分配给他一套非常宽敞的大房子,但却被他主动退回。他觉得现在的条件已经很不错了,何必在去贪图浮华呢。诸葛亮在他的名篇《诫子书》中也曾经写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从中不难发现,在物质追求上有所克制是保证自己不会丧失前进动力的重要保证。关于这个问题我再举一例,最近看央视《面对面》节目采访著名作家,明史学者“当年明月”。当年明月所著的《明朝那些事儿》号称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历史读物,到目前为止已狂销超过500万册。自改革开发30年以来,无人能望其项背。然而他依然每天笔耕不辍,过着与以往相同的生活。主持人问他既然已经功成名就,名利双收,为何还要坚持每天都写呢?当年明月只是淡淡的答道:这样,我才不至于忘记我是谁。

另一方面知足也是告诫那些还在奋斗的路上奔跑的人,不要懈怠,不要为各种欲望所牵制。因为你对网游过分迷恋,不知满足,所以就会迷足深陷;因为你对不属于你的感情恋恋不舍,无以自拔,所以才会误入歧途;因为你对于舒适安逸没有节制,贪图享乐,不知满足,所以才会任光阴虚度。对于自己的欲望不加克制,不知满足,轻则一败涂地,一事无成,重则亡身灭己,身败名裂。这种例子实在太多了,历朝历代被法办的贪官无不如此。

只有做人知足,做事才能有动力。这样生活的安逸才不会分散你的注意力。试问你每天都想着如何穿锦衣、吃玉食,又有多少心思能花在做事上呢。“做事要知不足”。古语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可见时刻发现做事中的不足是多么的重要。现在社会

流行浮夸的风气,有些人非但不知道找不足,甚至挖空心思造假来掩盖不足。真可谓是花样翻新,心思挖空。这样的后果不仅自己的前途禁毁,而且还给国家造成了重大的损失。近日《中国青年报》报道称西安交通大学长江学者李连生涉嫌学术造假。而举报他的六名教授中有五人曾担任李连生所在本科班教学或毕业设计指导的经历,另外一名则是李连生博士生导师的老师。更为例外的其中一名教授还是李连生硕士、博士期间的指导老师。真是有点大义灭亲、清理门户的意思啊!可见李连生学术造假一事有点做得太过分了。堂堂一个长江学者不思怎么改进技术,研发创新,竟琢磨着如何造假,谎报成绩。据报道称在一份提供给教育部报奖的申报推荐书中,李竟然把上海压缩机厂1965年的大型机身整体铸造技术,说成是他开发的;还厚颜无耻的从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网页上摘录了一幅LHC螺杆活塞串联压缩机的图片,贴在推荐书上,并称之是他们研究团队为我国海军舰船开发的高性能空气压缩机,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军事封锁。但实际上,这个机器并非由他们开发,且根本不能用于海军舰船。面对国家的巨额投资几乎损失殆尽的事实,他竟然谎称自己的技术已经帮助企业盈利超过千万。真是倒行逆施、可笑之极!做事要知不足,唯有知不足,才能明确下一步的前进方向。才能有继续进步的动力。你可能在某一时刻骗过某一些人,但你绝对无法在所有时刻骗过所有的人,一旦你为了掩盖一个事实而放出一个谎言,你就不得不用无数个谎言来填充自己凿开的无底洞。知不足而后进,千万不可再重蹈讳疾忌医的覆辙啊。

最后一点,“做学问要不知足”。青年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是在做学问,医生探求新的治病救人的方法是在做学问,工程师研究解决新的生产问题也是在做学问。但凡有一定成就的大家、学者对于学问都是永不知足的。大科学家笛卡尔就曾经说过:我努力的探索和学习,却只是越发地发现自己的无知。这一点上,国际数学大师,微分几何之父陈省身给我们做出了表率。陈老九十多岁高龄,著作等身、成绩斐然,却依然能够不断求索,一边坐着轮椅给本科生上课,一边从事科学研究,在93高龄之际还解决了一个世界数学难题。想想身边的那些所谓教授、博导,有几人能够有陈老这番境界。一旦获得教授职称,就满以为事业到达了顶峰,连实验室都少进了,整天不过是调动管理自己的学生去做事。自己却满心得意,以为功德圆满了。殊不知,在做学问的路上是永远没有终点的。要知道,做学问最忌自满自足,须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且也无捷径可走。浮躁浅薄,不学无术;好逸恶劳,浅尝辄止。东拼西凑弄几篇文章,便俨然以权威自居,到处招摇撞骗,试问其是否还知世间尚有羞耻在。

裘法祖老先生做人、做事、做学问的言论是其一生为人行事的真实写照,更是我们这些后生晚辈学习参考的光辉典范。人生纷乱,万绪千头,尽管你所遇到人林林总总,你做面对的事形形色色,但都跳不出做人、做事、做学问这三种情况。无论你是学生、医生、学者或者工人、农民、企业家,我想立德、立功、立言这三重问题都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仔细思考的。唯有想明白这三重问题,并切实的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做到知足、知不足和不知足,方能奏出无愧于我心的人生华章!

第二篇:做人要知足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人生在世,不外乎做人、做事、做学问这三件大事。如何把握这三件事的尺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外科医学奠基人裘法祖的座右铭“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

“做人要知足”,就是说一个人在物质条件、名利地位、生活待遇上要知足。《菜根谭》的作者洪应明曾说:“贪得的人,身上富有了,但内心却一贫如洗;知足的人,身上虽然贫穷,但内心却很知足。人只要有一点贪恋私利,就会销熔刚强变为软弱,阻塞智慧,变得昏聩;仁惠变为狠毒,高洁变为污浊,败坏一生的品行。”裘老曾担任同济医科大学校长,又是科学院院士,却一直住着50多平方米的房子,家里用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旧家具,过着很俭朴的生活,他觉得这就很不错了。这位当代名医大师,在生活上从不攀比,心静如水,心宽似海,知足常乐。做人要知足,但绝不是满足。知足是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而满足则是不思进取。不满足才能永远追求,不断前进;而知足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美丽。

“做事要知不足”,就是说做任何事来不得半点“自满”和“知足”,相反,要时时“知不足”。裘老是中国腹部外科和普通外科的开拓者,中国器官移植的先行者和权威。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名满天下,但他仍不断进取,先后改进了20多种普通外科手术,直到91岁高龄,还在不懈工作、带研究生。俗话说“知足”难,“知不足”更难,难在既要勇于“知不足”,又要善于“知不足”。“知不足”是以全面认识自我为前提的,肯定自己、表扬自己容易,否定自己、批评自己则难,而要全面认识自己更难。不能全面认识自我,就会使自己陶然于“自我中心化”的思维方式中固步自封。因此要知己不足,必须下功夫,冷静、全面、客观地分析自我、研究自我,获得自我求发展、求进步、求完善的内在动力。只有“知不足”,才有可能真正超越自我,实现进步发展。只有“知不足”,才能准确发现自己的错误是什么,根源是什么,才能主动寻求超越自我的理想目标,找准自我发展的参照系,才能突破自我狭隘眼界,把自己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做学问要不知足”,就是说对待学问要抱着学无止境的态度,在有限的生命里,尽可能地获取无限有益的知识。裘老认为“做一名医生不难,做一名好医生很难,永远做一名好医生更难!”基于此,他孜孜不倦地追求,每天坚持读书看报,改稿写作,时时关注着国内外医学领域的新进展、新成就。正是凭着这股永不知足的进取精神,裘老在医学生涯里才能不断攀越医学高峰,取得一项又一项骄人的成就。高尔基说过:“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宝贵。人缺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知识,头脑就要枯竭”。认知了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就要以一个积极的心态去实现它。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个不断进取、忘我学习的人只有永远知不足,才能不断进步有所成就,才能真正成为个对社会有益的人。而这些,不正是一个在学问上“不知足”的人真正快乐的基本条件吗?

第三篇:做人要简单

做人要简单。不沉迷幻想,不茫然未来,走今天的路,赏身边的景;不羡慕繁华,不追逐名利,做好当下的事,珍惜身边的人。不要太吝啬,不要太固守,要懂得取舍,要学会付出;不负重心灵,不伪装精神,让脚步轻盈,让快乐常在。简单做人,除去心灵的杂草,让幸福蔓延。

人,一生在追求,辛苦劳累了一生,心高气傲了一生,最后不过是抱恨终生。人本是人,无需刻意去做人,世间世俗之事,不妨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心情好时懂得听风、赏雨、看雪,雨露风霜本是美景,不美的是自己的心。接受承认生活的缺陷和遗憾,生活才会完美,快乐才会与你拥抱。

你一定要快乐。哭也一天,笑也一天,不如快快乐乐地过一天。人生,多一分欢乐,就会少一分悲苦。当不幸找上门的时候,何不置之一笑:它就那样,谁还没见过。一定要试着自己找自己的快乐,守着痛苦过日子,不是你的人生。“生年不过百,常怀千岁忧;百事从心起,一笑解千愁!”笑一笑,天就晴了。

第四篇:凡事当有度,做人应知足

人生有度,过则为灾,做人不必刻意,做事不求完美。功不求盈,业不求满,花看半开时,酒饮微醉处。可以清高,但要有宽容之心,否则就是孤傲。可以仁慈,但要有果断之举,否则就是软弱。可以强势,但要有所敬畏,否则就是暴戾。有财,要懂得节俭,否则就会奢侈。有识,要懂得谦虚,否则就是骄傲。尊贵,要懂得谦卑,否则就是刁蛮。凡事有度,话不可以说尽,要把握分寸,事不可以做绝,要留有余地。

人生无完满,缺憾亦是美,优雅的人生,是阅尽世事的坦然,是沧桑饱尝的睿智,是过尽千帆的淡泊。聪明的人懂得,该说的时候要说,该哑的时候要哑。睿智的人懂得,该进的时候要进,该退的时候要退。智慧的人懂得,该显的时候要显,该藏的时候要藏。于事,要三思而行,勿乱,于情,要痛后而放,莫恨。于欲,要持中有弃,勿执,于求,要尘中不染,勿贪,凡事当有度,做人应知足。

生活没有绝望,只有想不通,人生没有尽头,只有看不透。快乐是心的愉悦,幸福是心的满足,不和别人比较,不和自己计较,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次灵魂的修炼。完美是一种追求,追求完美的同时,要把握做人的尺度。快乐是生活的必需,追求快乐的同时,要守住善良的底线。

得失看淡,尽心随缘,过去放下,现在珍惜,未来希望。逆境时忍耐,顺境时收敛,得意时看淡,失意时随缘。一种洒脱,看人间冷暖,一种恬淡,赏天高云淡。深深明白,岁月走过,留下斑驳无数,是愁,是叹,终不过一纸繁华。简单才是享受生活的最高境界,是看透人生的智慧结晶。人生窄的不是路,深的不是苦,累的不是身,是思想、是感受、是心情。路边有路,悲中有欢,忙可偷闲,就看自己如何领悟。

我们的一生,究竟有多少沟坎要独自跨越,又有多少遗憾留给岁月。一路奔波追求,忙忙碌碌,相聚分离,过客匆匆;偶遇邂逅,进进出出,苦辣酸甜,喜喜忧忧。绚烂的花朵,成熟的身心,来自多年的磨砺,人放松,心放平,让生活轻松,让生命丰厚。其实,人活着就是一种情怀,要的就是一种心情。

你若耕耘,就有收获,你若努力,就有希望;你若自信,就有微笑,你若看开,就有快乐。用纯净的眼光看世界,世界就是精彩的,用淡然的方式去生活,生活就是美好的,用平常的心态看得失,人生就是轻松的。岁月蹉跎,苦倦无果,不言心累,不诉烦恼。不为风光,不为炫耀,只为心底那份执着,只为找回自己。其实,人活着就是一种心情,心中有份惦念,是一种充实,心中有份坚持,是一种富足。

心中有份守候,是一种温暖,心中有道风景,是一种美好。人活着就是一种修行,看开处处充满生机,看透天天都是春季。人生没有假设,没有如果,过去的是永远,当下才是全部。用一颗平常心,平凡的活着,梦自己所梦,想自己所想,爱自己所爱。珍惜身边的幸福,欣赏自己的拥有,背不动的就放下,伤不起的就看淡,想不通的就丢开,恨不过的就抚平。人生本来就不易,生命本来就不长,何必用无谓的烦恼,作践自己,伤害岁月。从容达观一些,轻松自在一些,豁达随意一些。

我们总有所期待,寄托于明天,总有所梦想,放飞在未来。正是因为这些,支配着我们的身心,操纵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品尝了苦涩,坚定了信心,珍惜了经历,懂得了追逐的意义,理解了忙碌的真谛。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得失成败中才得以成长,才学会生活。生活是一盘棋,需要用心去下,当你有资本的时候才能赢。

第五篇:做人要守信用

做人要守信用

中国古代齐国,有位姓全的人。他和儿子一起到越国去做生意,用绸缎换米。他找到跟他长期交易的蔡先生,对他说:“我想用绸缎换您的米。

“您的东西质料是最好的,而现在本地绸缎的价格是每匹5 两白银。”

“嗯,可以。那米的价格怎样?我打算秋天要。”

“1石2两白银。”

“好吧。”

全先生做完生意后回到家中,这时一位商人找上门来,表明自己将用高于蔡先生2 倍的价钱买他的绸缎,但是全先生礼貌地拒绝了。

“不好意思,那些绸缎我已经卖掉了。”

商人走后,一旁的儿子忍不住问道:“爸爸,现在我们不是还没拿到钱吗?那么卖给刚才那个人岂不是更好?”

“既然我们答应了人家,就一定要遵守约定。”

2天后,蔡先生如约拿走了全部绸缎。

到了粮食丰收的季节,米的价格一路疯狂飙涨。但蔡先生也遵守当初的约定,如数将米卖给了全先生。这次,轮到蔡先生的儿子不乐意了。“现在的米价比春天时涨了10倍,既然我们不能卖10 倍的价钱,那么卖5倍的价钱也好啊!”

听到这话,蔡先生回答道:“在整个交易过程,我都让你跟着我的目的就是要教你认识到守信的重要性。对于商人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 ‘信用’二字,不讲信用的人做不成生意。全先生上次不也放弃了可以多赚1 倍的机会,如约把东西卖给了我们吗?”

全先生和蔡先生遵守约定,不仅彼此都获得了经济上的利润,而且还以身作则,让孩子们看到了遵守信用的必要性。

做人要知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