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介绍
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介绍
**县诚以苍山分灵,漾水毓秀,人文辈出,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始建“**县简易师范学校”,时为培养**乡村小学教师的初级师范。民国三十二年三月,新校址落成,改名为“云南**初级中学”,1972年定名为“漾濞一中”,开始招收高中,成为全县绝无仅有的完全中学。1985年,**彝族自治县成立,**迎
来了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大好春天,**一中也时逢蓬勃发展的美好机遇,她和年轻的自治县休戚与共,共同成长壮大。
一、教育教学思想特色鲜明
正如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念一样,一所学校的成熟也是以是否铸造自己独特风格的办学理念为核心的。**一中以“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一个美丽整洁的校园和创一流的教育教学业绩”回首自己走过的20年朝晖夕霞。
自治县成立之时正值改革开放初始,**一中从“十年浩劫”的余悸中镇定下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荣。健谈博学,开朗豪爽的杜国文校长(已去逝)以“高考质量”为目标,建立教学管理制度,狠抓教师备、讲、批、辅等常规,培养师生的竞争意识,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学风校风,创造了辉煌的教育教学成果。1985年全县有140人参加高考,考取大专28人,其中重点大学6人,升学率为28,与当时县市人口相比,**的高考成绩名列全州前四位,1984年**一中学生考起清华大学,引起全州的关注,1985年的大理州语文教学研究会在**一中召开现场教学观摩会。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由于山区出现了“报考中专跳农门和早就业”的思潮,全县百分之八十的优秀初中毕业生纷纷报考中专。**一中录取的高中新生百分之八十是成绩中等偏下的初中生,高中生源质量太差,严重制约着高中教学质量。为了在极度恶劣的生源条件中冲出重围,寻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学校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加强教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热情治学、富于改革探索精神的**校长(曾任**县副县长,现为大理州民族中学校长)带领全校师生,冲破层层阻力,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的传统体制,在大理州县一中率先实施了《**一中三制改革方案》(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结构工资制),在学校内部引入竞争机制,促进校风学风的进一步改善,挖掘潜力,变生源差的压力为师生你争我赶,比贡献比进步的动力,学校的教育教学依然呈现生机活力。1997年在全州教育工作会议上,校长马琴作了题为《峥嵘岁月勤苦探,三制改革初结果》的大会交流。
90年代末,学生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有着极为鲜明的个性特征,要求教师尊重情感,实现师生人格平等,思维活跃,而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单一死板。为了使学校教育适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坚持原则,开拓创新的茶兴龙校长(现任党支部书记)提出了树立“一中人”形象的办学理念,号召全校教职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大兴教学研究之风,用“请进来”的方式与下关一中、州民族中学等强校联手,邀请名校名师到校示范指导;用“走出去”的行动,派教师到鹤庆一中、三中,祥云一中学习取经,取得了教育教学的优异成绩。2001年,学校有136人参加高考,上线率为31.5,升学率为58.37,位列全州第八位,高于当年全国高考升学率。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这种竞争在二十一世纪开始就初露端倪,**高中教育不能满足高校的一再扩招和人民要求接受优质教育的需要。2004年2月县政府召开了“高中教育发展和改革”会议,对**一中的办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的杨金华校长带领全校教职工树立了“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完善”的办学目标,提出了“创名校、出名师、育名生”的办学方针,号召全校师生“领导苦干,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奉献,科学求是,勇于争先”的一中精神,大胆改革管理机制,印制了《**一中管理制度汇编》、《**一中学生手册》,每年开学,新生员工人手一册,做到制度要求深入人心,实行教学质量目标管理和组合式分配制度,淡化管理过程,使教职工树立追求绩效的意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振兴。2004年高考上线考生为108人,上线率为58.08,位居全州县市第九名。作为全州教学质量提高速度最快的典型,杨金华校长在全州高完中校长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
二、校容校貌焕然一新
自治县走过的20年是**一中校园建设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时期,投资数量、建设规模远远超过了建校开始到八十年代初期的总和。
自治县成立之初,正值《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决定》颁布实施的时期,各级党委政府提出了“要让教师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要让校园变成乡村城镇最美丽的地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成了全县干部群众的共识,掀起了学校建设高潮。县委县政府根据**一中校园面积狭小,难以发展的状况,决定划拨土地资金,另辟校园,搬迁上街完小,把上街完小原校舍并入**一中,校园面积达19.6亩,并在1985年投资40万元,建设了内设20个教室建筑面积为2200平方米的教学大楼,为当时大理州境内规模最大,设施最
全,外观最美的教学大楼。原则性强,办事认真的孔祥之校长(后调大理州工业学校教务处长)亲自设计,制作了彩色立体的“**一中发展规划模型”,从此学校建设步入了有规划有秩序的正轨。1991年,国家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一中遇上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省、州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县政府下决心解决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1987年投资35万元建盖了总面积为1125平方米的24套教师宿舍;1991年投资5万元建成使用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宽敞舒适的学生浴室;1992年建盖了投资17万元,面积为401.2平方米的办公室楼;1994年投资58万元,建盖了面积为1425平方米内设52间可供416人住宿的女生宿舍大楼;1995年投资72万元,建盖了面积为900平方米的实验室大楼;1997年投资9万元建成了24个蹲位的教学区水冲厕所;1998年投资76万元,建成了面积为1425米内设52间可供416人住宿的男生宿舍大楼;1999年投资47万元,建设面积为700平方米的学生食堂,同时投资27万元购买了老粮食局2亩房产,使校园扩大到21.6亩。集资110万元,建成16套教职工集资住宅楼;2001年投资80万元,建成1446平方米的信息综合楼;1998年投资8.7万元安装调式成功56座多媒体语言室;1997年10月投资7万元在全州县一中率先上因特网,实现了共享全国名校强校教育信息资源。1999年采用教师入股集资的办法,筹资15万元购买33台微机建成了计算机教室。2002年学校自筹投资34万元,建成200米跑道的运动场,实施了校园硬化亮化工程。2004年学校补偿25万元政府划拨检察院旧址,使校园面积扩大到24.2亩。投资35万元购买周边农户房产,投资124万元面积为1725平方米的综合楼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为了提高办学层次和质量,扩大办学规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2004年县委、县政府决定**一中实行高初中部分设,将上街镇初级中学整建制并入**一中初中部,将高中部迁至上街镇初级中学,再征地15亩,规划投资1100万元建设高中部。现投资225万元的高中部教学大楼和校园建设工程正在施工,届时漾濞一中校园占地面积将达63.5亩。同时投资13万元植树种草,新增了“字、石、树、像”,让墙壁说话、让花木劝学、让石头砺志,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处处体现育人功能。
20年弹指一挥间,**一中校园面积增加了1倍,累计投资10601万元,校园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治县成立之时,到处是建校以后建盖的低矮瓦房,光线阴暗,面积狭窄,零乱破旧。20年过去了,一幢幢现代建筑鳞次栉比,校园布局合理,草坪幽径,绿树掩映,草茂花繁,翠竹婆娑,鸟语花香。
三、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研究成果显著
如果说一个学校的基础设施是它存在空间、学校的各种机构组织是它的骨架、教职员工是它的肌体,那么教师则是一所学校的网络神经。教师强壮则学校兴盛,所谓“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一支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一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劣。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八十年代初期,**一中教师队伍中大学本科只有11人,多数是专科生,还有不少的高中、中专学历的教师。九十年代中期大批老教师退休,教师队伍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省政府学校达标晋级评语说“有一支正在成长的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1998年教育部颁布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漾濞一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千方百计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1、加强教职工师德建设,制定了《**一中反对行业不正之风的规定》。
2、由工会组织每年进行一次青年教师板书、钢笔、演讲比赛,以夯实基本功。
3、由教研组安排30岁以下的教师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4、用“以老带新”方式,由老教师负责对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进行具体辅导。
5、以报销学费的方式,鼓励教师参与函授、自学等形式的“专升本”学历培训。
6、严格组织教师全员参加履职晋级培训。
7、采用走出去的办法,选送优秀教师到师范大学、一流学校观摩学习,仅2004年就选派了32个教师,先后到北京、南京、武汉、上海、昆明等地进修学习。
8、采用“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的办法吸纳优秀大学生到校任教。通过这些措施教师教育观念得到更新,素质教育实践能力和信息技术的能力得到提高,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改善,全体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八十年代有闻名大理的名师**、**、**、**、**。近20年来,荣获国家奖励的教师1人;省级奖励的教师有12人,州级奖励的教师有8人,县级奖励的教师有21人。其中孔祥之在1983年评为国家级“优秀班主任”;**在1994年评为州级“巾帼建功”标兵,1997年评为“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老师分别于1991年、1993年、1995年1998年、2002年、2004年评为“云南省优秀教师”;金松于1997年评为“省级德育先进工作者”;赵志雄于1996年评为大理州“山区民族教育先进工作者”;张燚龄于1999年评为“大理州优秀青年教师”。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茁壮成长,出现了一批出类拔萃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其中有“国家级中学语文骨干教师”罗建学(现已调教育局工作);“省级中学数学骨干教师”陈岱(现已调大理州民族中学工作)。
教学研究是教学质量腾飞的翅膀,是激活教师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探索教学规律的途径。**一中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断完善教学研究机构,努力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八十年代初期学校只有文科教研组和理科教研组,随着教学科目的日趋细化,这种多学科综合的教研显得粗放肤浅,于是八十年代中期学校分设了语文、数学、外语、理化生、政史地、音体美等教研组,以学科为主的教研活动方兴未艾,经常开展作文竞赛、数学竞赛、外语竞赛,各种组织诸如美术兴趣小组,校园文学社、校园英语一角、篮排球队、田径队等百花齐放,把学生的各种健康的兴趣爱好纳入学校教师的有效指导当中,语文组还尝试了“作文教学”、“说明文教学”、“中考作文指导”等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但学科教研组年级跨度大,对年级教学问题针对性差,显得空泛,因此2003年学校建立了学科教研与年级组交织的教研网络,成立了教科室,提出了“教研兴校”,不同学科教师根据年级特点,互通信息,共同关注每一个学生,根据年级目标任务进行教学研究。学校建立了教研激励机制,设立“论文奖”,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育科学研究,近年来共发表论文79篇,其中国家级18篇,省级33篇,州级28篇;获奖论文71篇,其中国家级15篇,省级33篇,州级23篇。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州组织的各种学科竞赛,荣获了各种不同层次的表彰,数学获奖9人次,其中国家级5人,州级4人;语文获奖19人次,其中省级4人,州级15人;英语获奖5人次,其中国家级5人,物理获奖12人次,其中国家级5人,省级1人,州级6人;化学获奖12人次,其中国家级4人,省级8人。培养出全国“十佳文学少年”张金荣,云南残疾人运动会冠军李春梅。好范文版权所有
巍巍苍山绵延时空车轮轨迹,滔滔漾水映照蓝天广袤苍穹。漾濞一中全体师生以聪明智慧铸造着民族教育永恒的丰碑。现在学校占地面积为24.5亩,设有校长室、党支部、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教科室、团委、保卫股、工会等党政群团组织。有在职职工100人,其中专任教师有76人,教辅人员9人,工勤15人,包括高级教师17人、一级教师39人,现有教学班级28个,在校学生1420人,其中高中15个班,学生700人;初中13个班,学生720人,是“云南省二级完全中学”。20年来共培养初中毕业生3650人,高中毕业生3250人,向高校输送大学生535人,这些大学生中不乏清华北大的学子精英,也出现了许多硕士、博士等研究生。学校的办学成果得到了党和政府的肯定褒奖,荣获了多项各类奖励:1994年评为“大理州体育先进单位”;1995年12月评为“大理州卫生先进学校”;1996年评为“大理州普法先进单位”和“大理州德育先进学校”;1997年评为“大理州完中实验建设先进学校”;1998年评为“大理州中考体育先进学校”,学校还是“县级文明单位”、“云南省排球传统学校”和“甲级绿化学校”。
第二篇: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介绍
***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介绍**县诚以苍山分灵,漾水毓秀,人文辈出,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始建“**县简易师范学校”,时为培养**乡村小学教师的初级师范。民国三十二年三月,新校址落成,改名为“云南**初级中学”,1972年定名为“漾濞一中”,开始招收高中,成为全县绝无仅有的完全中学。1985年,**彝族自治县成立,**迎来
了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大好春天,**一中也时逢蓬勃发展的美好机遇,她和年轻的自治县休戚与共,共同成长壮大。
一、教育教学思想特色鲜明正如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念一样,一所学校的成熟也是以是否铸造自己独特风格的办学理念为核心的。**一中以“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一个美丽整洁的校园和创一流的教育教学业绩”回首自己走过的20年朝晖夕霞。自治县成立之时正值改革开放初始,**一中从“十年浩劫”的余悸中镇定下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荣。健谈博学,开朗豪爽的杜国文校长(已去逝)以“高考质量”为目标,建立教学管理制度,狠抓教师备、讲、批、辅等常规,培养师生的竞争意识,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学风校风,创造了辉煌的教育教学成果。1985年全县有140人参加高考,考取大专28人,其中重点大学6人,升学率为28,与当时县市人口相比,**的高考成绩名列全州前四位,1984年**一中学生考起清华大学,引起全州的关注,1985年的大理州语文教学研究会在**一中召开现场教学观摩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由于山区出现了“报考中专跳农门和早就业”的思潮,全县百分之八十的优秀初中毕业生纷纷报考中专。**一中录取的高中新生百分之八十是成绩中等偏下的初中生,高中生源质量太差,严重制约着高中教学质量。为了在极度恶劣的生源条件中冲出重围,寻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学校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加强教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热情治学、富于改革探索精神的**校长(曾任**县副县长,现为大理州民族中学校长)带领全校师生,冲破层层阻力,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的传统体制,在大理州县一中率先实施了《**一中三制改革方案》(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结构工资制),在学校内部引入竞争机制,促进校风学风的进一步改善,挖掘潜力,变生源差的压力为师生你争我赶,比贡献比进步的动力,学校的教育教学依然呈现生机活力。1997年在全州教育工作会议上,校长马琴作了题为《峥嵘岁月勤苦探,三制改革初结果》的大会交流。90年代末,学生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有着极为鲜明的个性特征,要求教师尊重情感,实现师生人格平等,思维活跃,而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单一死板。为了使学校教育适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坚持原则,开拓创新的茶兴龙校长(现任党支部书记)提出了树立“一中人”形象的办学理念,号召全校教职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大兴教学研究之风,用“请进来”的方式与下关一中、州民族中学等强校联手,邀请名校名师到校示范指导;用“走出去”的行动,派教师到鹤庆一中、三中,祥云一中学习取经,取得了教育教学的优异成绩。2001年,学校有136人参加高考,上线率为31.5,升学率为58.37,位列全州第八位,高于当年全国高考升学率。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这种竞争在二十一世纪开始就初露端倪,**高中教育不能满足高校的一再扩招和人民要求接受优质教育的需要。2004年2月县政府召开了“高中教育发展和改革”会议,对**一中的办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的杨金华校长带领全校教职工树立了“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完善”的办学目标,提出了“创名校、出名师、育名生”的办学方针,号召全校师生“领导苦干,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奉献,科学求是,勇于争先”的一中精神,大胆改革管理机制,印制了《**一中管理制度汇编》、《**一中学生手册》,每年开学,新生员工人手一册,做到制度要求深入人心,实行教学质量目标管理和组合式分配制度,淡化管理过程,使教职工树立追求绩效的意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振兴。2004年高考上线考生为108人,上线率为58.08,位居全州县市第九名。作为全州教学质量提高速度最快的典型,杨金华校长在全州高完中校长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
二、校容校貌焕然一新自治县走过的20年是**一中校园建设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时期,投资数量、建设规模远远超过了建校开始到八十年代初期的总和。自治县成立之初,正值《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决定》颁布实施的时期,各级党委政府提出了“要让教师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要让校园变成乡村城镇最美丽的地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成了全县干部群众的共识,掀起了学校建设高潮。县委县政府根据**一中校园面积狭小,难以发展的状况
第三篇: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介绍
立足实际,改良传统,扎实求真促教改
莘县国棉小学
课堂教学改革在我县的中小学已全面铺开且已取得阶段性的成绩。莘县国棉小学积极贯彻落实上级课改精神,深入学习、领悟课改的精髓,走出了一条立足本校教学实际,坚守与改良传统课堂教学,向教改要质量的扎实求真的教改之路。
一、坚守正确而明晰的教改方向。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这是国棉学校多年来坚守不变的治校方略。面对此次政府行为、行政推进的课堂教学改革,国棉学校积极贯彻,但保持了足够的理智与清醒:那就是:教改的终极目的是优化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所以,该校自教改伊始就树立起“以课堂为阵地,向教改要质量”的教改理念,制定并实施了不盲从、不照搬、重实效、求高效、立足实际、改良传统、保持本色“的教改策略,确保了学校在稳妥、求真的教改实践中提升教学质量。
该校坚持了如下的教改理念:
1.质量是生命的教改理念。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课堂教学改革的要义就是提升教学质量。所以,教改的一些行为都要遵循提升教学质量,而不是伤害教学质量,学校的一切教改行为都要围绕“提升质量”做文章。
2.立足学校教学实际,保持本色、改良传统教学的教改 理念。教改的实施者是教师,一切教改行为都离不开教师,这就要求实施教改务必立足本校教师群体的实际,选取本校教师群体能接受的、适合的理念、路径、形式来进行。绝不不顾“教”与“学”的实际,搞行政化的“一刀切”:灌输理念、照搬模式;坚守本色,改良传统课堂教学。做任何事情,传统是基础,是发展的基石。国棉小学坚守传统课堂教学的本色,立足本校的传统教学,适当的借鉴、吸收外校成功的教改经验,优化、改良本校的教学流程。
3.下气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教改理念。在启动教改、深化教改的过程中,国棉小学坚持更新教学理念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并重!该校领导层与教师群体认识到:更新教改理念非常重要,先进的理念是行动的方向;但提升教师群体的专业素养更为重要,因为教师素养影响乃至决定着教改最后的成功与否!所以,该校实施教改注重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是下功夫!花气力下大功夫!
二、不跟风,科学地界定教改重要元素的关系 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教改蜕变中,国棉小学保持清醒,不赶时髦、不跟风,冷静、理智、科学地界定了教改重要元素的关系。引领教改趋于实效、高效。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指导者,教师服务于学生!2.“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我们这样认为:“教”服务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科学而正确的。
3.教师的“讲”学生“自学”的关系。教师的“讲”学生“自学”的关系。我们这样坚持认为:教师的“讲”是必须的!是课堂教学活动中为理想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不可缺少的!但我们认为,教师的“讲”要精当、简捷,要把握好“讲”的时机与深度;教师的“讲”更是“引领”,要适时、适度,极富时机性、针对性、启迪性、拔高性。课堂上教师非讲不可!但一定要精讲!
对于学生的“自学”问题。我们认可与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我们鼓励学生凡是能自主学习解决的问题都要自主学习解决!但我们也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是不能完全、独立的解决所有学习任务的!学习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学生自主学习是难以解决的,这就必须依靠教师的帮助,教师的“引领”:启发、诱导,乃至一语破的!我们坚持认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精当的“教学引领”是必须的、不可缺少的!教师的“教学引领”是构成和实现课堂是否实效、高效的决定因素、核心因素!课堂上,教师隐身、无作为、放任学生主宰课堂的行为是极端错误的!是极端贻害学生的!
4.“零作业”与学业检测的关系。我们认可“洋思模式” 中的“堂堂清”,我们理解这也是高效课堂的一种行为与绩效。但我们不认可并极度否认“零作业”!因为我们认为:无论课堂教学绩效多么地实效、高效,适度的课下作业任何时候都是必不可少的!适度的作业练习与学业检测一样都是通过学习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学习行为中完整的、必备的的一环。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测与巩固。“零作业”是万万不可提倡的!
三、构建保持自身底色、富有自身特色实用而高效的课堂流程。
国棉小学对课堂教学改革拥护但不盲从,对时下前沿的教改理念学习、借鉴但不迷信,对行政推行的“教改模式”观照、学习但不照搬!立足实际、坚守底色、改良传统、吸纳他人先进做法,在务实、求真、稳妥的教改实践活动中构建起保持自身底色、富有自身特色,适合本校教与学实际、实用而高效的课堂教学理念与教学流程。
1.课堂教改理念: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的生命;在教师精当的教学引领下,学生简捷、实用、高效的自主学习。
2.课堂教学流程:“高效课堂八环节”。“八环节”是:(1)目标导航;(2)教师引领;(3)自主学习;(4)、小组交流;(5)小组展示;(6)教师点评;(7)达标验收;(8)教师小结。
3.对高效课堂八环节的简单解读
4(1)目标导航(约1分钟)。每节课上课前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内容制定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该环节要求教师所制定的学习目标必须明确、准确、可行。
(2)教师引领(约2分钟)。教师要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设计若干问题引领学生读书、探究。教师设计问题要注意三点:①问题要有层次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概括;②问题要有导向性,能够“引领”学生直达目标,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就是对目标的达成;③问题要起到激发兴趣,活跃思维,丰富情感的作用。
(3)自主学习(约15—18分钟)。自主学习求实效。教师要给学生留出适量的时间去阅读文本,围绕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探究;教师尽量不去打扰学生,但需巡视于教室,洞察学情,尤其关注学困生。
(4)小组交流(约3—5分钟)。小组交流有生成。组长组织本组学生把各自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探究发现及疑难问题提交小组予以讨论解决,达成共识,实现生生互动。小组交流要做到:动而不乱,动静结合,研而有序,研而有效。
(5)小组展示(小组展示与教师点评是交叉进行的,共约5—8分钟)。小组展示有亮点。小组选派代表,把组内研讨交流的发现、成果或观点展示给全班同学及老师,让不 同的意见、观点予以交锋,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生成正确的、全面的、系统的认识的目的。
(6)教师点评。教师点评有深度。由于学生对问题的展示可能是片面的、肤浅的、零散的、甚至是错误的,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有针对性的把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变片面为全面,变肤浅为深入,变零散为系统。是对学生展示的优化和升级。
(7)达标验收(约5分钟)。达标验收要准确。达标验收的作用是对学习目标的回归性检测。教师设计出适量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训练题目,来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达到及时、客观反馈的目的。
(8)教师小结(约2—3分钟)。教师小结要高效。教师小结的内容包括: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梳理;对重点、难点的强调;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拓展延伸;对学生学习技能的客观评估;对学生情感态度的适度激励。教师小结要简而精,有概括性、有针对性、有启迪性,要言简意赅。
4.构建高效课堂八环节的五点要求
(1)在构建高效课堂流程的初始阶段,教师应严格按照课改模式八步进行教学。
(2)在“流程八环节”的每一环节实施过程中要合理分配时间。(3)老师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地起到“引领”作用。
(4)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始终围绕着《新课程标准》的三维教学目标进行。
(5)教师应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一个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每一个学生都形成一定的技能。
四、实践与改进“高效课堂八环节”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高效课堂八环节”,理解要旨、按照“八环节”实施课堂教学。我们印发了“高效课堂八环节”专题解读材料,一线教师人手一份;举办了“高效课堂八环节”专题解读与教师大讨论活动,校长马啸亲自主讲并与一线教师谈学习体会与感悟;举办“高效课堂八环节”说课大赛,促使教师从理念与教学设计上有所突破与提升;举办“高效课堂八环节”实践课、过关课、观摩课、校级优质课与教学能手评选活动,督促教师人人上“实践课”,在教改实作中体会、矫正课堂教学行为;督促教师人人上“过关课”,力促教师人人把握与运用“高效课堂八环节”,优化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效益;选拔教师出示“观摩课”举办“优质课”,展示课堂教改的样式与成果,促进一线教师群体的课堂教学技能,整体提升学校教改的效益;举办“高效课堂八环节”教 学反思评选活动,激励教师观照、总结教改中的得失体验,在理论的层面上改善、优化““高效课堂八环节”,立足教改走向深入;选拔优秀教师参与市县优质课、教学能手的评选活动,在更高一级的平台上检验我校教改的成果。
五、教改绩效
稳妥、求真的教改活动的实施,我校取得了显著绩效:1.教师教学理念得以更新;2.教师教学行为得以磨砺与优化;3.教师专业素养(教学反思意识与行为、读书行为、教科研技能)得以提升,打造出一批市县优质课、教学能手;4.教学质量有显著提高。5.学校管理更规范、科学。
六、存在的问题
我校教师群体年龄偏大,影响与制约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影响与制约着教师专业素养的大幅度提升。学校班额偏大,影响与制约着教改的绩效。
七、对教改前景的展望
国棉小学的教改获取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领导与学生及学生家长的要求与期盼还相差很远,我们的教改之路还很漫长而崎岖!但我们坚信:我们有着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强有力的领导与支持,有着明晰而正确的教改方向,有着勤勉、努力、志向同心的教师群体,有着足够的信心与能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的教改一定会取得沉甸甸的新成绩。
二〇一二年九月
第四篇:145中学书法经验介绍材料
墨香育特色 扬长伴高飞
——沈阳市第一四五中学书法特色创建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与大家交流我校在创建书法特色过程中的点滴做法。
沈阳市第一四五中学于1985年建校。自2011年确立以书法为切入点创建书法特色以来,我校在全区兴办“适合的教育”的大背景下,坚持“优化办学资源,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挖掘书法教育价值,极力打造书法特色。
一、书法特色创建背景
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最首要的就是特色项目的选择问题。我校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思考:
(一)学生需要什么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学生总数的35%,家长及子女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分析了校情学情后,我们一致认为,最最首要的,就是让这些躁动的孩子们先静下来。只有先静下来,我们所有的教育才有可能得以实施和实现。
(二)我们有什么
虽然我们并不是一所具有很长办学历史的学校,但在选择特色项目的时候,我们还是考虑了学校的文化积淀。我校体育教师刘宏卫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侨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沈阳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沈阳市十佳青 1
年书法家。刘宏卫老师不仅热爱书法,而且非常热衷于书法艺术的教育和传播。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确定以书法这一项目为切入点,依托我校自身优势资源,创建学校特色文化。
二、特色创建具体做法
2011年10月,我校出台了《书法特色创建三年规划》,明确了打造“书法教育人、书法规范人、书法成长人”的特色育人模式和“三全四重”目标,即:
三全: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面提高。四重:目标定位与领导管理并重; 技能训练与综合素养并重;
全体普及与部分提高并重;
学生提升与师资打造并重。我们具体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为特色创建提供硬件保障
在创建书法特色之初,我们克服了教室紧张、资金不足等困难,想方设法开辟出了一间专用的书法练习室。虽然只是几张桌子拼在一起而已,却极大地鼓舞了师生们练习书法的热情,也证明了我校打造书法特色的决心。
沈河区教育局领导到我校视察时,看到专用书法练习室和师生们的书法习作,对我校的书法特色创建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的支持。2012年初,沈河区教育局投资70余万元,完成了我校综合楼书法专用教室的建设;2013年初,2
支持我校在教学楼开辟了书法活动中心。目前,我校正在积极筹划辽砚文化展厅,力图通过展示辽砚文化和名家作品,展现历代书法家风采,逐步打造以辽砚为核心的书法校园。
(二)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1.专业书法教师团队的打造
首先,充分发挥书法骨干教师的模范引领作用。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刘宏卫老师的辅导和带动下,我校美术教师樊荣、汪伦迅速成长起来,并分别成为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和辽宁省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会员。
其次,我校还极力为教师创造和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鼓励教师走出去。这些珍贵的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不仅使书法教师的业务水平得以提升,同时也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培养奠定了高水准的专业基础。
第三,促进书法教师专业化角色转换。随着书法特色创建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学校根据书法教学的需要,分别调整了刘宏卫、樊荣和汪伦三位老师的工作,完成了从体育、美术教师到书法教师的角色转换,并成长为市区书法骨干教师。
2.整体教师队伍书法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我校书法特色创建的目标之一是全员参与,这种全员参与,既体现在学生参与层面,更体现在全体教师参与层面。因此,我校高度重视全体教师书法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专门设置了教师书法练习室和书法创作室,免费提供笔墨纸砚,3
鼓励教师们练习书法。现在,经常参加活动的就有30余名教师。很多零起点的教师,如今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校教师软笔、硬笔书法大赛,充分展示了我校教师书法的造诣和功底。
(三)建立与完善特色课程实施途径
书法特色的创建,不仅需要有一个好的载体,更需要落实这一载体的实施途径。依据《书法特色创建三年规划》,我们确定了小范围起步——大面积普及——选择性培优的渐进式特色课程实施途径。
1.小范围起步——组建兴趣小组
在书法特色创建的宣传实验阶段,我们以组建书法兴趣小组的方式小范围起步,力求以星星之火,造燎原之势。虽然最初的小组成员不足十人,我们依然对这珍贵的火种充满期待。每周三下午七八节课,书法老师们带领兴趣小组的同学讲述名家轶事、欣赏古今碑帖、学习书法技巧、交流练习体会,定期展出师生们的书法习作。
2.大面积普及——书法进课堂
随着书法兴趣小组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以及书法带来的越来越积极的影响,我们觉得,该到了书法大面积普及的时候了。
书法进课堂,是书法大面积普及的最佳方式。为了确保书法进课堂顺利进行,我们研制了第一阶段书法校本教材,4
并反复研究相关细节,明确了书法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应该说,书法进课堂是书法特色创建最为关键的一步。
3.选择性培优——优化兴趣小组
普及基础上的提高,是评价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我们在踏实做好大面积普及的同时,将原来的书法兴趣小组加以优化,吸收书法基础好、悟性高、练习刻苦的学生作为兴趣小组的骨干成员,并利用每周三下午的活动时间,对兴趣小组进行更进一步的培优辅导。虽然学生在校周期较短,但是每一年每一届,我们都会培养出一批书法尖子生,并在各类比赛中获奖。
三、特色创建取得的阶段成果
经过三年的探索实践,我校书法特色创建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校全方位的可喜变化 1.营造了有品位的环境氛围
校园环境氛围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一本无字的教科书,它能潜移默化地浸染师生的思想与心灵。在书法特色创建过程中,我们积极争取上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加大投入力度,营造了有品位的校园环境氛围。
2.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书法特色教育,一方面使学生们的书法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书写普遍规范、工整,更有不少学生的书写漂亮、潇洒、赏心悦目。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们从外到内产生了极大的变 5
化。学生们不仅人安静了,心也安静了,坐立行走稳重了,言谈举止文雅了……综合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3.激活了极具内涵的校园文化
通过活动来推进学校特色创建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开展了以书法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激活了校园文化,丰富了学生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尤其是在校园艺术节上,伴着悠扬的古筝独奏曲,师生们挥毫泼墨进行现场书法表演,充分展示了书法特色创建过程中,我校为实现“全体普及与部分提高并重”这一目标所做出的努力。
4.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我校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书法展示的舞台,更在书法主题活动的带动下,围绕 “健康发展、扬长发展、和谐发展”的育人目标,充分利用我校优势资源,开设了涵盖文化、体育、艺术、科技、健康等多领域的校本课程,每周三下午活动时间,学生自主选择,扬长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二)意想不到的社会影响
我校一直以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创建书法特色,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我们也没有做过多的宣传,但是,因为我们书法特色的创建起步较早且略有成效,依然为我校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社会影响。
1.刘宏卫老师的社会知名度和个人影响力
《书法导报》、《中国书画》等专业报刊都对刘宏卫老师 6
做过专题介绍。刘宏卫老师作为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团代表之一,拜访全国劳模郭明义,并做书法交流,《辽宁日报》做了报道。刘宏卫老师还多次代表学校,为省市区各级学校做专业的书法辅导。
刘老师不仅对我校特色创建工作起到了巨大的宣传、推动和引领作用,扩大了我校的社会影响力,也对省市区各级学校书法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多位书法名家的辅导讲座
多位书法名家获悉了我校在创建书法特色方面做出的努力及所取得的成绩后,深受感动,多次走进我校,举办讲座和辅导,为我校的特色发展提供了高水准、专业的指导和引领。
3.受邀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我校师生多次受邀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这些社会活动的参与,既展示了我校的书法教育成果,调动了师生们练习书法的积极性,又扩大了我校的社会知名度,推动和促进了书法特色的创建。
(三)目不暇接的各类奖项
创建书法特色以来,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和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师生们收获了丰硕的成果。
我校刘宏卫老师、樊荣老师、汪伦老师都曾获得多个全国、省市各级各类奖项。
在沈阳市教育局组织的书法展上,我校九名学生作品全 7
部获得一等奖。在2012年、2013年区书法比赛中获奖总数及一等奖总数均为第一名,多名同学在全国省市级书法展中获奖。2013年6月沈阳市中小学生书法笔会上, 我校有多名学生书法作品获奖,我校书法长卷作品得到市专家组一致好评。2013年8月,沈阳市师生书法展中,我校原七年五班学生关凯骞获得学生组特等奖。
墨香育特色,扬长伴高飞。我校的书法特色创建工作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还有很多具体的工作要做。我校将继续秉承“优化办学资源,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务实进取,努力向创建书法特色品牌学校的目标迈进。
沈阳市第一四五中学
2013年9月24日
第五篇:教学改革经验材料
教 学 改 革 经 验 材 料
三屯乡南保小学
孙梅灵
教学改革经验材料
我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已经十几年了,曾经尝试过很多种教学方法,但是教学效果一直不很理想,唯有尝试教学法我认为比较适合小学生,现将这种教学法介绍给大家。
尝试教学法是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中一种影响比较大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是由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邱学华老师最早设计和提出的,经过在一些地区和全国逐步推广,到现在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甚至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
1、尝试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什么是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不是先由教师讲,而是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指导学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尝试教学法的基本程序分为五个步骤: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尝试教学法与普通的教学方法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改变教学过程中“先讲后练”的方式,以“先练后讲”的方式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
2、尝试教学法的步骤和课堂教学结构 尝试教学法一般分为五个步骤:(1)出示尝试题
我出示的尝试题一般是与课本上的例题相仿的题目,是课本上问题的变形。
如书上例题:645÷3 尝试题:615÷3 出示尝试题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确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2)自学课本
在学生尝试练习,对这个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之后,我会引导学生看一看书上对这个题目是怎样讲的。提出一些与解题思路有关的问题:如上题,“除到被除数的十位不够商1怎么办?”“为什么要在商的十位上写0?”
通过自学课本,学生可以知道自己对这个问题认识的情况,我也可以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是什么。(3)尝试练习
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对所学的内容有了一个基本了解,并且大部分学生对解答尝试题有了办法,这时,我就再出一些尝试题让学生试一试。一般采取让好、中、差三类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同时在练习本上练习。(4)学生讨论
在尝试练习过程中时,可能有的同学做得不对,也可能出现不同的做法。这时,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进行讨论交流。(5)教师讲解
学生会做题,并不等于掌握了知识。我会向学生讲解所学的内容。这种讲解是有针对性的,是在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在学生已经通过某种方式学会了或部分学会了解题方法时进行的讲解,更能够突出重点。
以上五个步骤是我运用尝试教学法在进行新课时所用的,作为一节完整的课,尝试教学法的课堂教学结构包括以下六个环节:(1)基本训练(5分钟);(2)导入新课(2分钟);(3)进行新课(15分钟);(4)巩固练习(6分钟);(5)课堂作业(10分钟);(6)课堂小结(2分钟)。
这一教学结构的优点在于:突出了教学重点;增加了练习时间;改变了满堂灌的做法。
3、尝试教学法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通过一段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想自己试一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它还可以充分利用教学中的最佳时间,使学生尽快地进入新内容的学习,并以较多的时间进行尝试性和巩固性的练习,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对年龄较小的学生不适合用这种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自学能力,适合于后继课的教学,4、尝试教学法应用举例 尝试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适用于许多内容的教学。下面是我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实例。(梗概)
(1)基本训练(略)口算:24×12 板演:24×12(2)导入新课
把练习题中的12改成19,来继续学习。(3)进行新课 ①出示尝试题:24×19 ②尝试练习
试试看,这道题和以前的题有些不同,能做出这道题吗? ③自学课本 ④学生讨论
针对学生的两种算法进行讨论,使学生明确哪一位的数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⑤教师讲解(4)巩固练习(5)课堂作业(6)课堂小结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尝试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发现新知识,学习新知识,在学习的道路上做一个研究者,探索者,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尝试去学习去掌握新知识。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进一步完善尝试教学法,做一名符合新课改潮流的新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