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肿瘤登记培训工作小结
肿瘤登记、死因监测培训小结
为做好肿瘤、死亡登记、报告工作,加强基层卫生人员业务素质,确保资料的收集、报告工作的顺利开展,我院年肿瘤登记、死因监测培训班举行。全院医生20余人参加了培训。
医务科赵科长强调了肿瘤登记、死因监测及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等工作的重要性,并指出肿瘤登记、再接再厉,做好慢性病防控工作,分别对《肿瘤登记及死因监测方案》、进行了培训。
通过培训,医生及网报人员对相关工作方案、报告卡的填写等内容有了进一步了解,为今后做好肿瘤登记、死亡事件报告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二0一六年9月1日
第二篇:肿瘤登记培训工作小结
肿瘤登记、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培训工作小结
为做好肿瘤登记、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加强基层卫生人员业务素质,确保资料的收集、报告工作的顺利开展,新密市疾控中心举办2014年肿瘤登记、死因监测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培训班举行。来自全市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市直医院、民营医院和保健院20余人参加了培训。
市疾控中心慢病科负责人强调了肿瘤登记、死因监测及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等工作的重要性,并指出肿瘤登记、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已列入全市疾控工作的重点,希望各单位再接再厉,做好慢性病防控工作,分别对《肿瘤病例报告》《脑卒中及心肌梗死报告》进行了授课,区控中心对《肿瘤登记及死因监测方案》、《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登记报告实施方案》,因慢病信息系统进行了升级,进行了授课。
本次培训采取边讲解边互动的方式,学员们对讲授的内容进行了提问和热烈讨论,授课老师一一进行解答。通过培训,学员们对相关工作方案、报告卡的填写等内容有了进一步了解,为今后做好肿瘤登记、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二0一四年五月二十二日
第三篇:肿瘤发病登记报告工作培训材料
抚顺县肿瘤发病登记报告工作培训材料
恶性肿瘤报告是一个经常、系统、收集、保存、整理、统计和分析的一项常规工作,肿瘤登记报告的发展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195个登记点被纳入国家肿瘤随访登记项目,肿瘤登记报告的发展 ,近年,国家肿瘤防治办将每年各省市上报的数据进行汇总、评价、分析,并出版《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目前国家肿瘤防治办对各个肿瘤登记点的数据审核标准与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基本一致。
一、肿瘤发病登记报告工作主要包括
肿瘤发病登记报告卡的填报肿瘤编码ICD-O-3 肿瘤发病登记数据录入、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开展肿瘤登记报告的基本条件,建立肿瘤登记报告制度,要有卫生行政领导的重视,健全和有效的基层医疗保健网,有健全的死亡统计制度可靠的人口学资料
二、肿瘤发病数据收集的基本要求
必须是在某一限定人群中收集全部肿瘤新发病例资料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O-3,有健全的死亡统计制度 对农村登记点要有新农合报销数据库,肿瘤发病登记资料的收集,按恶性肿瘤原发部位编码分类统计 包括各种白血病及红白血病)继发癌不报,中枢神经系统的良性肿瘤也要登记, 同一患者先后出现两处或多处原发癌,则应分别填写两张或多张恶性肿瘤发病登记报告卡, 原位癌也要登记上报 ,肿瘤发病登记资料的收集,对确定为同一个患者,但病种报告不同(非多原发癌症)者,以诊断医院级别高者为准,凡在本市、县有诊断、治疗癌瘤条件的医院均应报卡 ,(包括医学院附属医院、部队医院、厂矿医院),凡经门诊,住院部(包括通过尸检、病理、CT、X线及检验等方法)首次确诊的肿瘤病例,均应报卡 ,肿瘤发病登记资料的收集,凡在外省市医疗单位确诊而首次来本市、县医院就医的肿瘤病例也需报卡,各医院应建立肿瘤登记簿,报卡由诊断或治疗医生填写,对诊断有更正,应按更改后的诊断做出更改报告, 在报告卡的更正栏内填上原报病名与原报日期,并在病痣首页右上角加盖“更报”印章。肿瘤登记资料收集的基本要求,疾控中心或防疫站汇 总报告卡,应以本市、区、县户口为准,逐卡核对。对有漏项或有误者应要求原填报单位更正或补报。将核准的报告卡报到市、县疾控中心。遇有重报时,将重报卡合订保存。市、县疾控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数据录入工作的承担单位。最后供分析核对用。肿瘤发病登记工作分工,省疾控中心负责汇总全省肿瘤发病情况,制成年报,分析发病动态,上报国家肿瘤防治办或省卫生厅。市、县(区)疾控中心负责审核、汇总全市、县(区)肿瘤新发病数据,制成年报,上报省疾控中心。各个报卡医生要规范的填写卡片,尽可能的详尽、全面。
三、肿瘤登记资料收集的内容
肿瘤新发病例,每一年肿瘤发病登记覆盖地区人群中,全部的肿瘤新发病例。也就是首次去医院就诊,被医生确诊为肿瘤的患者。人口资料,每一年肿瘤登记覆盖地区总人数,按年份、性别、年龄组进行填写。也就是常说的人口百岁表。肿瘤登记资料的收集方法,对每一年肿瘤发病报告卡进行核查,补齐漏报数椐或相关信息,剔除已报数据,建立完整的 数据资料。建立肿瘤发病、人口资料数据库。在录入肿瘤发病报告数据过程中,审核资料质量。肿瘤登记的质量控制指标,肿瘤登记的“质量控制”,要结合日常的登记工作,经常核查报告的质量,了解是否存在漏报、重报和不属于登记范围的报告,报告填写是否正确等。基础的评价发病数据质量包括二方面:
1.数据的全面性;
2.资料的可靠性;
四、肿瘤登记评价指标
完整的恶性肿瘤发病、死亡数据和性别年龄别人口资料 ,各类诊断依据所占百分比 ,数据的死亡补发病工作 ,同期登记的肿瘤死亡病例数与肿瘤发病的病例数之比 ,未指明部位肿瘤新病例所占的比例 ,趋势的稳定,不应出现骤升或骤降,人口资料要求,肿瘤发病报告所覆盖区域的全部人口 ,短期内人口数据的相对稳定,性别:男
女 ,年龄组(结构)0, 1-4, 5-9, 10-14,…
75-79, 80-84, 85+.统计指标和方法,统计指标: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 ,年龄别发病率、年 龄别死亡率,年龄调整发病率、年龄调整死亡率,累积发病率、累积死亡率,发病构成比、死亡构成比,发病和死亡比例等.五、填卡要点
1.由诊断医生填写,书写工整,易辨认
2.年龄;周岁
3.身份证号码、电话、职业、住址、工作单位等尽量填写。
4.诊断疾病、病理学类型填写详细、准确。
5.诊断依据;单选,以准确性高为首选。
六、报卡及录入要点
1.各地区肿瘤卡片编码规则一致,共计8位编码:
市码(字母)+区县码(字母)+年份(数字)+流水号(数字),1位
1位
2位
4位,例如:AA120001 沈阳市沈河区2012年第1条记录。
2.报重的卡片钉在一起保存,第一选择信息卡片放在第一张。
3.不合格卡片需要返卡核实,不得随意更改。
4.所有卡片永久保存以备核查。
七、数据统计分析要点
1.数据库要跨年剔重。
2.发病数据库是动态数据,数据库需要长时间多次完善、补充、整理。
3.人口数据准确可靠。
4.发病数据(分子)与人口数据(分母)相匹配。
5.死亡补发病除补充漏报的发病病例外,要将发病数据库中已有的数据信息补充完整。
抚顺县疾控中心
第四篇:肿瘤培训小结 (2500字)
肿瘤发病登记培训小结
2011年1月18日上午9:00在青山泉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楼会议室进行了死因、肿瘤规范填写培训,参加培训的有内科、外科、妇产科、中医科及16个乡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计40多人,现对这次培训总结如下:
1、思想重视,学习自觉性高。
院内医师及乡村医生对这次培训,思想上高度重视,把培训当作提高自身素质重要机会来看待,参加踊跃。这次培训将对我们的死因、肿瘤登记报告工作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联系实际,培训针对性强。
这次培训针对性强,目标明确。就是围绕我镇的死因、肿瘤登记任务而设置。王广顺院长的讲课,使我们明确了死因、肿瘤规范填写登记的重要性。这次讲课的主要内容是徐州户籍人口中发生的所有(icd-10)所规定的全部恶性肿瘤(icd-10:c00.0-c97)和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d32.0-d33.9)。
3、教学互动,思想触动大。
这次培训,大家学习热情,听课专心,笔记认真,讨论热烈。王广顺院长的讲课,已经融入了我们的实际工作之中。展现了我院医生及16个乡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不断学习、不断提升,也说明了我们的培训是必须的,也是成功的。收获:
1、对死因、肿瘤登记报告规范填写得到理解。
2、死因、肿瘤登记报告规范填写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
3、现代化管理的理念有所提升
4、慢性病服务质量的意识明显增强。
这次培训,使我们认识到,肿瘤登记报告是我镇慢病工作的核心,是衡量慢病工作的最重要标准。不断提高慢病服务质量也是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青山泉镇防保站 2011年1月19日
第五篇:2014肿瘤登记工作计划
X卫字〔2014〕X号
XX镇卫生院
2014年肿瘤登记工作计划
肿瘤发病和死亡登记是慢性病监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制定肿瘤防治策略规划,开展癌症防治工作的基础依据。为适应恶性肿瘤防治工作的需要,根据卫生部《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和《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实施方案(2009)》的总体要求,按照市疾控中心和市卫生局的要求,特制定我镇20XX年肿瘤登记项目工作计划。
一、肿瘤登记工作管理
根据《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实施方案》,开展XX镇各村卫生所恶性肿瘤新病例登记报告工作,不断提高肿瘤登记报告数据质量。各村按时填报恶性肿瘤病例报告卡和恶性肿瘤病
例死亡报告卡。
二、肿瘤登记工作监测
XX镇卫生院防保科根据县疾控中心的统一要求并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订20XX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实施方案,以保证此项工作的正常运行。
1、健全村级医疗保健网、死亡统计制度和可靠的人口学资料
完善肿瘤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发现途径,开展病例核实和随访工作,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以死亡统计资料为基础开展发病补充登记工作,并定期从村部取得人口数据。
2、开展人员培训
积极参加上级培训,并对辖区内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肿瘤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的报告程序、人口资料的收集技术与方法、肿瘤命名、登记资料的统计等。
三、登记资料的收集
1、人口资料
人口资料的收集是肿瘤登记的基本内容之一。人口资料的来源主要是两个渠道:一是利用人口普查资料,推荐使用人口普查的人口资料;二是由公安、统计部门逐年提供相应的人口资料。
人口资料应包括居民人口总数及其性别、年龄构成。每年的居民人口总数通常采用年平均人口数。从人口普查或公
安、统计部门获得的人口报表一般只提供间隔一定年限的分性别、年龄组的人口数,每年的年龄别人口资料。
2、新发病例资料
肿瘤新病例的报告范围是全部恶性肿瘤(ICD-10:C00.0-C97)和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D32.0-D33.9)。肿瘤登记收集资料的基本方法是由村卫生所中诊治肿瘤病例的医务人员填写肿瘤登记报告卡,经医院汇总后统一报送至防保科。
基本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居住地址、肿瘤名称、肿瘤部位(亚部位)、诊断日期、诊断单位、诊断依据、死亡日期;如有条件时还要求填报组织(细胞)学类型、诊断时分期等。
四、肿瘤登记资料的整理
1、报告卡验收
医院防保科工作人员收到各报告单位上报的肿瘤报告卡后,检查卡面书写情况,发现漏填、项目不完整或内容可疑,应退回报告单位重新填写。
2、死亡补充发病
为减少漏报例数,防保科应每年将收集的肿瘤死亡资料与肿瘤报告资料进行核对,对只有死亡卡而没有病例报告卡(即发病漏报)的病例应进行追溯调查,获得相关诊断信息(肿瘤的部位、病理学类型诊断日期等),补充填写肿瘤发
病卡。
4、剔除重复卡
5、报告卡的存放
报告卡完成统计后,应按照一定的规则存放,以备核查。
6、肿瘤病例的随访
访视的方式一般为上门访视,时间间隔可根据病人的生存状况确定,但至少1年一次。通过访视可了解病人的生存状况、居住地址和户口地址变迁等状况,还可收集病人进一步诊断、治疗、转移、复发等情况,并可为病人提供生活起居指导、定期医学监护提醒等基本卫生服务。
五、工作方法、基础和流程
1、组织和指导辖区各村卫生所开展肿瘤登记报告工作;每月汇总、审核上报的肿瘤卡;每季度第一个月15日前上报上一季度肿瘤卡。
2、每季度开展1次督导,撰写工作督导报告,及时反馈督导/评估结果。
3、定期对各类有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4、定期与当地村卫生所联系,获取人口资料。
5、收集辖区医疗机构报告的新发病例,负责审核、整理、填报,并按要求上报各类统计报表;逐张核对报告卡,登记《登记册》;每月10日前上报上月的肿瘤卡;
7、死亡补报:定期从死因登记报告册获取肿瘤死亡病例信息,补充遗漏的肿瘤死亡病例,做好死亡补发病报告工作。
8、定期开展新发病例核实,对病例进行追踪随访工作并及时更新随访信息;至少每年一次。
9、管理与保存各种新发病例原始资料、统计数据等相关资料。
20XX年X月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