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关于孤独症的英语演讲
编辑:寂静之音 识别码:15-778965 6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01 17:47:44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关于孤独症的英语演讲

The Children Of the Stars: The Autistic And Us

He is a talent.At seven, he can solve math problems that we university students are confused about.He has a spectacular memory, an amazing gift for music, and a special interest to sequence and machines.He seldom lies and is really strong-minded.Now you may think the god has given him the best gift.However, the cost is, he was born to be lonely, disabled to fit into the normal society.In fact, there is one “him” or “her” in 110 children.They stay with their parents, but their souls seem to wander on another planet.They are called the autistics, or, the children of the stars.Autism is a rather new-discovered disease which is not so familiar to us.The symptoms of the autistics differ from each other, but they have something in common.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autism are social communication disorder and restricted and repetitive behavior.Autistics pay little attention to social relationship, so it is really hard for them to understand the logic of the normal people and the social rules.According to the book Taking The Mystery Out Of Autism, we can classify autism into 3 types: Asperger Syndrome, Rett Syndrome and atypical Autism.People with Asperger syndrome have a higher intelligence and linguistic ability.They are most likely to acquire special talents I mentioned in the beginning.However, they are still clumsy when dealing with social activities, being regarded as “rude” “weird” or “arrogant”.For those with Rett syndrome, life will be much harder.They typically have no verbal skills, half of them not able to walk.And Atypical autism refers to autism with other various symptoms.What causes autism? Researches prove that autism comes from brain biology problem.Most of these diseases are believed to be congenital, which means the baby gains that disease before it is born.Researches also discover that boys are four times more likely to be autistic than girls, and less likely to get better.But things are not that pessimistic.According to Dr.Volkmar, the director of the Yale Child Study Center, there is no cure for autism, but people have found various ways to provide the autistics with a better life.For those with serious autism, special rehabilitation centers can offer lifetime care.For those whose symptoms are mild, it is possible for them to develop into society after some specific training.However, in regard of how to treat the adult autistics, people hold two different attitudes.Some think we normal people should show sympathy to them, and shoulder the burden of meeting their basic needs.However, the latest ideas toward the autistics are to respect their living style and uncover their abilities, instead of feeling pity for them.Gareth Nelson, the leader of the UK's autism rights movement, stated that autistic people have their own value, their own shining point, which cannot be judged by normal criteria.Maybe we can put forward more theories on autism, but what I want to state is, they, the autistic, are part of us.Two weeks ago, on April 2nd , the fifth World Autism Awareness Day, a few paintings of autistic children were exhibited in Beijing.They are beautiful, they need our attention and respect.So, let’s convey our love to them, to the “children of the stars”.

第二篇:孤独症ABA

孤独症aba 第一节:ABA简介

一、应用分析行为疗法概述

由于孤独症是一种广发性发育障碍,致残率很高,而且病因至今仍不明确,因此目前没有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只能够针对患儿的症状变现进行对症治疗,从而减轻患儿的症状,提高患儿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争取其尽量能回归主流社会。

20世纪70年代,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Lavas创立少年孤独症训练项目,该项目运用零散单元教学法(又称离散单元教学法),强化理论和简单祈使句对孤独症患儿进行密集的行为训练,后来发展成为应用行为分析教学法。它强调运用功能分析法,从个体的需要出发,采用“A-B-C”模式,即“前因(需要)--行为—结果”来塑造正性行为,该方法是目前孤独症患儿早期教育训练最有效的操作性方法之一,具有可操作性强,方法较简单的特点。

Lavas曾在1987年报道过其纵向研究的成果,将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运用ABA技术训练两三年,训练时间每周超过40小时的实验组有47%智商超过100,每周训练10小时左右的实验组只有2%智商超过100,而没有任何训练的对照组智商没有明显变化。后继的研究表明,有90%的孤独症儿童经过训练有显著效果,而1岁2个月是孤独症儿童应用分析疗法进行行为训练的最佳开始期。后来McClannahan等的研究认为,该方法也同样适用于成年孤独症患者。

二、ABA的优点

1,该方法把所有个体的复杂行为都分解成小单元行为,也就是简单行为,通过回合式教学的方法教会小单元行为,然后再通过训练慢慢把复杂的行为复原出来。例如:洗手,扣扣子等复杂的生活自理行为即是通过这种程序进行训练。

2,个体化明显。使用应用行为分析法时,程度不同德孤独症患儿,从哪个小单元开始将行教授,从哪个起点开始也不同。

3,教授的是功能性的课。也就是在课程的选择上选取在患儿社交上的“重要”的行为。

4,正面性干预的方法。在教学中注重较正确的行为而不是进行纠正错误的行为。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尽量不让患儿有出错的机会,可能通过及时给予提示的方法实现。

三、ABA产生的影响:

1.干预的场所从养护机构转变到儿童的自然,及日常社区环境中; 2.干预的焦点从治疗改变为教学;

3.教学的主要角色交给家长和老师们(而不是专

业人员);

4.我们把在诊断性分类中划分的孤独症、弱智大脑损伤及其它疾病分解成比较小,比较容易处理的行为单元,包括语言、游戏和自理能力等,且这些行为都是跨诊断分类的;

5.诊断评定的重要性降低了。

第二节:ABA的基本概念

1.ABA是英文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的缩写,也被称作

应用行为分析法、行为训练、行为技术、行为改变技术,是一种常被用来对有发育障碍的儿童进行早期行为干预与训练的操作性方法体系

第三节:基本原理和特点 1.原理:

2.ABA的基本特点:

(1)将人的社会交往活动和行为进行分解,知道最小的但可以观测的行为单元(如:“吃饭”可以分解为:走到餐桌旁、坐到椅子上、打自己的餐具、用勺子舀东西„„)通过有系统的训练,帮助孩子学会有社会适应性的行为和活动。每一种孤独症儿童不能表现出来的行为:从简单的“看”别人,到复杂的如主动的交流和社会活动,到可以被分解成许多步骤。(2)要求每个孩子必须对每个指令做出反应

每个行为单元的教学(从一对一开始)都是通过:发出特定的指令—要求孩子对每个指令做出正确反映—对每个孩子的正确反映给予强化(奖励),这样一系列元素的操作来进行的。必要时给予一些辅助放孩子完成正确反应,但辅助的最终要消失掉,目的是让孩子能够独立的做出正确反映。(3)孩子的错误反应肯定不能得到奖励,即不被强化

例如:发脾气、刻板行为、自伤等,同时对这类行为进行系统地分析,确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些行为的出现。(4)同一课题的训练要重复很多次

(5)教学计划是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而个别化设计的(IEP)(6)从“一对一”开始逐渐扩展到“小组”和“集体课”(7)辅助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加以运用 3.行为改变技术 行为改变公式:

MO(动机导向)--→S(刺激)--→R(反应)←--C(结果)

可控制的可改变的 可控制的

第四节:ABA与孤独症

1、为什么ABA适合孤独症?

孤独症儿童的障碍最终体现在行为上; 他们有严重的信息输入障碍;

医学上因病因不明而无法对症,行为改变则为矫治孤独症儿童提供了切入点。

2、ABA的四大设计特点

孤独症人的人际关系障碍是因感知觉障碍导致;

行为训练从障碍结果入手;

非专业人员也可以操作; 训练的效果可以预测和量化。

3、ABA的四个操作特点

对行为进行分解,在DTT中操作;

操作中伴随指令和辅助,对孩子的反应有预期的行为标准(目标行为);

反复教,注重巩固和泛化;

从“一对一”开始,逐步进展到“小组”和“集体课”。4.传统教学和ABA教学的区别:

(1)教学计划的不同:ABA教学计划是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而设计的。而传统教学设计是针对的一个集体的学生。

(2)教学过程不同:ABA是一个一个回合的实施教学的,而传统教学却没经过那么细的分解。

(3)目标大小不同:在ABA的教学中,每个回合都有一个微小的教学目标。而传统教学却对小目标要求没有那么高。(4)结果的展示不同:在ABA中要求每个回合孩子都做出反应,即使是错误的。但是传统教学却只是鼓励正确的反应,对错误的反应往往忽视。(5)教学模式不同: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室里被动的听老师讲课,孤独症儿童因为其在注意力、理解力、思维等方面的特点需要更积极的教学方法。

第三篇:孤独症散文

窗外的路灯光线打入屋子,占据了我一半的桌面。当我望向有光的一面就看到了孤独,而当我望向黑暗的一面,就看到了自己。

零下的温度再配上冷风,即使裹紧大衣也抑制不住颤抖。路灯垂直打在我的身上,对面的窗户里就只剩下黑暗。当我望向黑暗的一面就看到了孤独,而当我望向路灯下的影子,就看到了自己。

我理解的孤独,是变换不同的场景尝尽孤身凄凉,即使深处闹市,也只能看到自己。

聊天记录停留在两天前你的客套回复,打字删除重复的问候终究没有发送,找不到话题的聊天就像是写一篇没有大纲的长篇小说突然断了思路,绝望与不甘交织缠绕。

阴天,书本,昏睡的课堂,斜对角的姑娘,下课后的释然和回家路上的安逸。这是你回不去的过去和跨不过的未来。

能拒绝一切主观臆想,也能接受一切闲言碎语。

你们现在都如鱼得水。

孤独症患者,拿起笔,只写下自己的名字。

第四篇:孤独症儿童

“走进心灵,启发智慧”——关爱“星星儿童”

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政法学院

根据2010年团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和《关于开展湖北省青少年思想文化建设调研督办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我院就开展共青团思想文化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背景意义: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关爱儿童,是青少年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可以从中体会到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性以及培养“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思想观念。

二、活动内容及流程:

㈠ 2010年9月,与相关机构(如启明儿童之家自闭症训练机构、武汉梨园医院幼儿园、武汉市妇幼保健院等)进行联系,最后确定与启明儿童之家自闭症训练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并进一步了解孩子们的情况,规划相关活动。

㈡ 2010年10月进行宣传,在学校招募志愿者,确定活动参与人员名单。㈢ 2010年11月上旬聘请启明儿童之家的心理教育学家为我院同学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让大学生了解相关心理专业知识,提高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

㈣ 2010年11月中旬,带领志愿者队去启明儿童之家,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表演。并取得该单位工作人员的集体好评,并与之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去喂孩子们无偿提供服务,如协助老师教导孩子们学习、做游戏、进行户外运动练习。

㈤ 2010年11月下旬,派志愿者代表将活动照片送给儿童,留作纪念。㈥ 2010年12,根据组织相关材料进行大力宣传,校内以宣传板和宣传单为主,主要在于引起大嘘声对自身心理的关注,健康成长,同时唤起大学生对孤独症儿童的关爱,倡议大学生奉献爱心,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奉献自己的爱心。

㈦ 安排活动参与这些的文章,择优投稿,借助报纸媒体进行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力,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注】⑷中活动具体安排:

(1)启明之家老师代表给大学生志愿者讲解有关心理学知识,以了 自闭症相关知识为主。(30分钟——60分钟)

(2)带领儿童玩简单的游戏,放松心情(120分钟——150分钟)

① 寻宝游戏:每个志愿者带领一个小朋友寻找我们事先准备好的礼物,找到的礼物归该小朋友所有

② 画我的脸,认我的五官,增强小朋友的自我认识能力

③ 气球爆炸:首先由志愿者示范吹气球,爆破气球,然后引导小朋友一起玩(气球吹的不宜过大,以免吓到小朋友)④ 吹泡泡、玩橡皮泥、丢手绢、捉迷藏

(3)拍照留念:活动完成后,将照片洗出来寄给小朋友做纪念(4)进行广大宣传,宣传形式以校内宣传为主。

三、活动效果:

本次活动取得很好的效果,一方面从理论上教导了大学生对于自身心理卫生的关注,树立关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生观;另一方面在同孤独症儿童接触的过程中,培养助人为乐的无私奉献精神,领悟到“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真谛。此次活动参与人数约70人,辐射青年人数约2000人,社会影响主要通过报纸宣传。

四、活动创新

星星儿童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群体,我们希望用我们的行动引起更多的人的关注,为孩子们构建一片爱的天空,帮助他们早日康复,回归社会。大学生在关爱这些孩子的同时也加强了自身道德素质修养。真正做到“一起快乐,共同成长”。

五、活动评价:

第五篇:孤独症诊断培训培训

第一节 孤独症和其他广泛性发育障碍

诊 断

学习目标:

掌握孤独症概念、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相关常用量表的操作使用。

孤独症又名儿童孤独症childhood autism)、婴儿孤独症(infantile autism),在我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及日本又常称之为自闭症。根据现代研究将其归类为的广泛性身心发育障碍性疾病,临床上以社交功能障碍、言语障碍以及刻板行为和(或)兴趣为主要特征。约70%的患儿同时伴有精神发育迟滞。

流行病学资料

国外对本病的认识始于1943年,Kanner最早对孤独症作了描述。据北美、欧洲和亚洲学者的流行病学研究,估计孤独症患病率为0.02%~0.13%。

国内是在1984年由陶国泰首次报道4例儿童孤独症。最近几年各地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不一,概率也相差甚远:福建省在10802名14岁以下儿童中,确诊患儿3人,时点患病率0.28‰;天津市和平区2001年6月1日零时作为调查时点,调查全区现住人口中0—6岁儿童5000人,最后确诊为孤独症的患儿5名,时点患病率为1‰。

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对儿童孤独症的患病率报道大致每万名儿童2-13人。

男女发病有明显差异,多数报道为(4~5):1,我国报道为(6.5~9):1。近有证据表明本病对女孩的影响较为严重,且有认知障碍家族史者也较多。性别差异在正常IQ的孤独症中最为明显。但是,在极重度智力低下的孤独症患者中,男女比例相近。

二 致病因素

本病的病因至今不明,国外不少学者从家庭特征、社会心理、生理解剖、生物化学、遗传等诸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均无肯定结果。目前对该病病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心理因素

儿童发育和成长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儿童的言语、社会技能的获得和发展。不良的家庭环境,如父母不和、分居、离异,以及教养方式不当,如过分保护、溺爱、惩罚及母爱剥夺等,都会使情绪和行为障碍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使孤独症患儿的沟通与交往障碍更加突出,预后亦受到影响。

早先认为孤独症患儿的父母享受高等教育者多,经济条件较好,从事科技、行政、工商企业、教师等方面的职业,但此说尚无足够证据。现代研究认为这可能与父母知识水平较高、经济条件好者能较早识别患儿的问题并能及时求医有关。

2、生物学因素

本症儿童脑电图异常者亦较多,据报道,异常率为10%~83%,大多数表现为广泛性异常,表现为慢波增多,无特殊性。舒明跃(2001)研究发现,孤独症患儿存在局部脑血流灌注和(或)细胞功能障碍,主要集中在额叶、颞叶的皮质,以左侧额叶最为常见。它们在临床上表现出的认知、言语和情感障碍在大体解剖的功能定位上是一致的,其病理意义及诊疗价值值得进一步探讨。

3、生化因素

5-羟色胺系统异常是解释儿童孤独症病因的主要神经生化假说之一。过去不少研究一致提出约1/3孤独症患者有高5-HT血症。但有些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患儿也存在这种现象,故缺乏特异性。

4、遗传因素。

有研究发现,患者家中孤独症患者较一般家庭中多。有人证实,单卵孪生子的同病率高于双卵孪生子,说明部分患儿有遗传倾向,但也有同病率均较低的报告,因此遗传学根据也不充分。

5围产期因素

在围产期内,胎儿宫内窒息、婴儿出生窒息和新生儿在出生7天内出现一些疾病都有可能造成儿童智力残疾。另外,在婴儿出生时,由于孕妇难产、婴儿受到脐带影响缺氧缺血,也可能造成儿童今后的智力问题。而新生儿刚出生的几天里患了脑膜炎等其他脑部疾病,或者是营养性疾病,也都有可能造成智力残疾。

此外,还有报道产妇异常分娩及儿童的父母一方有精神病史,会增加儿童患孤独症的发病风险。孕育不足35周出生的早产儿,且出生时体重很轻,属于臀位分娩(即胎儿臀部先娩出)。部分调查对象在被诊断患有孤独症前,其父母中有一方被确诊患有精神分裂症。

三 临床表现

一般来说,儿童孤独症通常在三岁以前起病,社会交往障碍、语言障碍、刻板行为和兴趣是孤独症的三个主要症状,也称作是Kanner三联征,同时在感知觉、智能和情绪等方面也有相应的特征。发病年龄一般在1岁半左右,家长会逐渐发现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儿童存在不同。

(一)社会交往障碍

社会交往障碍是孤独症患儿的核心症状。正常婴儿出生后,通过条件反射、学习、模仿,逐渐接受社会规范、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逐渐实现社会化,从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正常个体在完成社会化的过程后,其多数行为能够适应社会规范,即达到适应社会。孤独症患儿却不能全部完成这些,社会交往障碍主要有以下表现:

1.缺乏社交凝视、微笑和依恋

孤独症患儿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缺乏眼对眼的凝视。他们的目光不注视对方甚至回避对方的目光,平时活动时目光也游移不定,看人时常眯着眼,斜视或余光等,很少正视。

出生后4~6周的婴儿对人脸作出微笑反映,这是最初形成的“社交性微笑”。孤独症患儿在婴儿早期就表现出一些特别:如对人脸缺乏兴趣,而更多的注意一些无生命的小物品;当母亲抱起他和哺乳时不会出现期待性兴奋,极少以笑容来应答别人的笑容,亲吻他们时不会引起快乐的情绪反应。

6个月是婴儿对亲人依恋的形成期,母亲的离去会使他们非常伤心、尖叫、大哭及搜寻行为等分离性焦虑的表现。同时,对陌生人表现出警觉、恐惧和躲避行为。孤独症患儿难以形成正常的依恋关系,他们对母亲的离去没有表示,当母亲回来时,也不会要求拥抱,没有亲昵的行为和要求,出现“亲人不亲”的表现。而对陌生人却没有明显的“陌生人焦虑”,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抱走他。也有的孤独症患儿并不是十分冷漠的,能够和母亲有一定程度的亲昵行为,甚至出现夸张的、排他性的对母亲的依恋。如有的患儿要母亲时时刻刻背着他,有的不分场合、地点地要抚摸妈妈的背、耳垂,有的不停地和母亲贴脸等。与其说是对母亲的依恋,不如说是把母亲的身体当作特殊物品的依恋行为。

2.交会性注意缺陷:

交会性注意是近来年这一方面研究的重点之一。所谓交会性注意,是指对周围人、物、事注意的协调分配,儿童调整注视点,并和成人的注意力的会聚在同一个注意对象上,其实质是和成人共享周围信息,即相依性认知。孤独症患儿无法自主完成这一注意。

3.不能进行正常游戏:

正常儿童在头1~2年为练习性游戏,是对各种动作的简单重复出现。1岁半左右出现了象征性游戏,又称想象性游戏。孤独症患儿的游戏一般停留在练习性游戏阶段。学龄前期儿童的游戏进入社会戏剧性游戏阶段,这种游戏完全出自想象,而且可以由几个游戏者共同完成。孤独症患儿对合作性游戏缺乏兴趣,他们往往拒绝玩集体游戏,亦不懂得在游戏规则,往往不能融入其它儿童。

4.不能遵守社会规则:

患儿没有规则的意识,游戏时随心所欲,不根据游戏的规则来进行。过马路不知道“红灯停、绿灯行”这一交通规则,会旁若无人穿越马路。不能遵守课堂纪律,上课时会大喊大叫,我行我素等等。集体游戏时,孤独症儿童常常只能跟着跑,只有高功能的孤独症才可能进行按规则的复杂游戏。

5.不能建立伙伴关系:

孤独症儿童几乎从不主动找小朋友玩,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对别的小伙伴的邀请置若罔闻。有的患儿虽然表现不拒绝别人,但不会与小朋友进行交往,即缺乏社会交往技巧,通常他的动作只是一个动作,好像不是为了找人联系而发出,或者说只存在一个接触的形式,而无接触人的内容和目的。

若在18个月时还不能指点东西、用视线来表达信息、想象性游戏可能是诊断孤独症最早期的指征。

(二)语言交流障碍

这是大多数孤独症病儿就诊的主要原因,语言障碍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

1.语言表达障碍

约25%~50%的儿童孤独症可能终身失语或只能说极有限的字词。约25%的儿童孤独症有正常的语言发展阶段,然后慢慢出现语言功能倒退,甚至失语。当他们有所需求时,一般不用言语,而是倾向以手势或其他动作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约有一半患儿终身保持缄默。即使有语言的患儿,可见到将语言用于许多和正常儿童不同的途径。

(1)刻板、重复及模仿语言

孤独症常见模仿语言,仅仅是模仿,没有实质性的意义或表达性的内容,言语十分机械、刻板,总是重复固定的几个单词,对别人的问题一律做简单的是或否的反应,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交谈,一般不会提问。可表现为即刻模仿或延迟模仿。

(2)代词错用

孤独症儿童语言的交流上还常常表现在代词运用的混淆颠倒,如常用“你”和“他”来代替他自己,不理解代词究竟是代指谁。

(3)不善于描述和表达:在描述事情的时候,比较简单,甚至是一些个别词语的重复,多为名词,几乎没有形容词等,特别是那些能够表达情感、烘托烘托气氛的词语。

(4)语音、语调、语速的异常:孤独症患儿在说话的时候也很少有语调的变化,通常是一个语调、语速说到底,声音高低不变。

2.语言理解障碍

孤独症患儿在陌生环境中,未辅以手势时则理解困难。他们不能同时执行两个以上方位的指令,也很难理解一些含义微妙的语言,如幽默语或双关语。

3.缺乏实际意义的语言交流

他们的语言缺乏意义,不能正确运用语言进行需求等的表达,因此也不能理解他人的语言表述,只是简单地重复等,缺乏沟通。

4.自语乱语:

常见一个人在自言自语,声音一般不高,见人也不有时候不停止,但他人清不清或听不懂。

5.非语言交流障碍:

孤独症病儿常有手势、姿势等非语言交流发展的延迟或缺乏,患儿很少用点头或摇头表达某种需要和要求,其他面部表情也较同龄儿童简单机械。

(三)兴趣范围狭窄、刻板的行为方式(刻板行为)孤独症儿童常表现兴趣狭窄,此外也表现出重复行为。

1.兴趣范围狭窄或非同一般

病儿常常对一般儿童所感兴趣的玩具、游戏缺乏兴趣,而对某些特殊的物品特别感兴趣甚至迷恋,如喜欢玩所有圆的会旋转的东西。

2.刻板重复的动作

活动量特别大或特别安静,喜欢反复来回跑、转圈、踮着脚尖走,反复看手或摆出特殊的姿势等。

3.强迫、固定的行为或仪式

有的病儿不能接受日常生活的形式或环境中的细微改变,有的对饮食的内容十分挑剔,只吃固定的食物。

(四)感知觉的异常

孤独症儿童表现为各种感知觉过弱、过强或不寻常。如:对痛觉的感受迟钝;触觉的敏感和异常,不愿意用手或脚接触到砂子、泥土或水,反复触摸光滑的物体;听觉上对很强烈的声音感觉迟钝,但对某些特定的声音却很敏感;视觉上喜欢看光亮的或旋转的物体;味觉上经常用舌去舔某些物品,偏食明显;有的喜欢用鼻子来探索周围的世界,不论给他们什么东西都要先闻一闻;有的病儿平衡能力特强,怎么转也不晕。

(五)智能

约3/4的孤独症病儿智力落后。50%以上IQ低于50,边缘智商和正常智商仅占10%~20%,其中,操作性智商较语言性智商高。机械记忆和空间视觉能力较好,甚至由于代偿的原因,其发育特别好,例如:某些孤独症儿童对日历、地图的记忆力十分好。

(六)其他

多动和注意力分散行为在大多数孤独症患儿较为明显,常常被误诊为儿童多动症。此外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行为在孤独症儿童中均可以看到。

四 辅助检查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确诊孤独症的诊断工具。对于孤独症的诊查来说,常用的是一些相关量表,主要有:有孤独症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Autism Diagnostic Observation Schedule Generic,ADOS—G)和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修订版Autism Diagnostic Interview —Revised,ADI—R)等等。量表仅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五 诊断标准

儿童孤独症诊断主要通过病史询问、精神检查、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依据诊断标准做出诊断。对可疑患儿,病史询问和行为观察可根据有关的量表。诊断要点为:①三岁以前起病;②社会交往质的损害;③语言交流质的损害;④狭窄、反复、固定僵化的行为、兴趣和活动。

在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1994年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孤独症诊断标准,或者是孤独症诊断标准中国的标准(CCMD-3)。见附录。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孤独症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尤其在两岁以前,其原因主要有:患儿的表现在两岁以前可能尚不明显,不能支持孤独症的诊断;多数家长认为孩子的行为异常和语言落后会随着年龄增大而好转而忽视;非儿童精神专业的医务人员对本病认识不足。

第二节

阿斯伯格综合症

阿斯伯格综合症(Asperger syndrome,AS)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综合症,有类似儿童孤独症的某些特征,男孩多见,一般到学龄期7岁左右症状才明显,主要以社会交往困难,局限、刻板、重复的兴趣行为方式为特征,无明显的语言和智能障碍。该病系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Asperger 1944年首先提出。AS究竟是一种高功能孤独症还是另外一类疾病?目前还没有定论。

该病病因不明。

有研究报告指出,发病率可能明显高于儿童孤独症,对儿童精神健康危害甚大。1993年Ehlers和Gillberg对7~16岁学龄期儿童筛查,发病率0.36%,男女约4:1。有学者认为女性症状比男性症状轻,特别是社会交往方面,具体原因不明。确诊的年龄一般较晚,我国有报道在2~14岁之间,平均为7.8岁。

临床表现

1.狭隘的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

AS的儿童是离群的、孤立的,最特别之处是他们有“特殊的爱好”。他们的兴趣大部分是与一些特殊的才能有关。当他们处于学龄前期或学龄期时,就会表现出对某些方面的过分的兴趣,例如算术、科学知识、阅读、历史、地理。他们知道别人的存在,但是以自我为中心,沉迷于此,在谈话和活动时都围绕着这个题目。他们能说出非常丰富的有关的知识,例如地图、天气、天文、各种型号的机械、各种牌子的汽车,还有列车时间表、飞机航班等。大约每过一两年,他们的兴趣就会发生变化,从某个方面转换到另一个方面,然而也有一些儿童的爱好一直坚持至成年。拥有笨拙的交往技巧,不能明白他人的感受和愿望。或许儿童时期的爱好成就他的终身职业。

AS儿童常常对周围的某些事物或常规很固执,坚持用同一种方法去做某事,不容许有任何改变,并且不断地这样重复下去。因此,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较正常的儿童差,他们的新想法都是有现实基础的,很少是凭空想象出来的。2.社会交往困难

AS患儿的另一个特征就是社交困难, 这也是孤独症的核心特征,但两者有些差别。虽然AS患儿经常被老师和父母评价为“在自我的世界中、我行我素”,但其实他们不像孤独症儿童那么冷漠。AS儿童可以和父母进行情感交流,并共同分享乐趣。实际上,大部分AS儿童,一旦进入学龄期,就会表现出融入社会和交朋友的愿望,但缺乏交往的技巧。只是他们似乎不知道如何去沟通,不懂得了解别人的需要和愿望,更不会作出正确的反应,因此常常感到困扰和失望,有挫败感。结果,总被别人看作“怪人”,得不到接受和理解。

3.语言沟通障碍

尽管有“正常”的语言是AS与孤独症鉴别的一个要点,但AS儿童在使用语言上还是显得与众不同。他们说话的技巧是非常机械性的,说话的音量、语调、变化和速度都是单一和刻板的,缺乏抑扬顿挫,口语表达书面化。他们语言的理解能力有限,经常离题,言语表达冗长,语言越复杂,就越会出现更多的问题。因为缺乏谈话技巧,他们倾向于把话题转向于他们感兴趣的题目,如他们的特殊爱好,并且不容许别人插话或换话题,使谈话变得以自我为中心。AS儿童往往缺乏幽默感,不明白别人的笑话或双关语,因此使谈话显得很乏味。

4.动作笨拙

AS患儿多伴有运动发育延迟,有显著的动作笨拙,包括大肌肉和小肌肉的运动。在做一些复杂动作(如骑自行车、接球、攀爬等活动)的时候,与同龄儿相比显得笨手笨脚。他们的步态、姿势古怪,操作、手眼协调能力较差,有的甚至写字、画画都受到影响。但是,动作笨拙在AS中的特异性仍存在争议。因此,在ICD-10和DSM-IV关于AS的诊断标准中,动作笨拙均不是诊断所必需的。

5.不同年龄阶段的AS儿童表现有所不同:

学龄前期

(1)在陌生环境中避免主动的交流,缺乏交流技巧,常常长时间地谈论一个题目(2)手脚笨拙

(3)对一些常规比较固执,不易接受改变(4)不善于克制情绪,如愤怒、焦虑、兴奋等(5)过分沉迷于某个事物 学龄期

(1)出现一些行为问题,如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打架等(2)在学习上可能有某一方面比较突出,如认字、背诵、算术等(3)写字欠工整,字迹歪歪扭扭

(4)沉迷于其特殊爱好,在课堂上也不例外(5)能结交一两个朋友,但非深交 青少年期

(1)在一些不熟悉的环境里,容易与一些不了解他们的人发生争执、冲突,甚至斗殴(2)有交朋友的愿望,但被同学误解、嘲笑、戏弄,以致变得更退缩(3)部分会出现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组织能力差

(4)没有出现学习困难的患儿学习成绩优秀,尤其是在与其“特殊爱好”有关的科目 成人期

(1)能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

(2)能够与一些有共同兴趣的人建立友谊(3)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但语言仍欠缺生动有趣(4)步态、姿势欠自然

(5)表面上能融入社会,但与他人一起工作、生活时仍出现不少矛盾和问题 6.合并症

AS往往合并有一些其他的障碍,如抽动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对立违拗障碍和情绪障碍,给诊断增加了难度,若遇教育不得当,更有可能出现严重的攻击行为、品行障碍、反社会行为甚至精神分裂。Volkmar和Klin指出AS合并有强迫症状的有19%,抑郁症状的有15%,注意多动缺陷障碍(ADHD)的有28%。不同的发育时期可出现不同的合并症。如ADHD多见于年幼的AS患儿,而抑郁症状多见于青少年或成年的AS患者。

7.智力水平

不少报道认为,AS儿童的智力在正常范围或甚至高于正常,且高于高功能的孤独症。其中言语智商一般高于操作智商。AS患者的记忆功能基本完整,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在其感兴趣的方面,甚至能表现出极佳的机械记忆能力。

总的来说,上述表现在每一个AS儿童身上不尽相同,程度也各不一样。更多地他们给人的感觉是:自我中心、行为幼稚、情绪波动、聪明奇怪。

诊断:

DSM-IV中AS的诊断标准

1.在社交方面存在障碍,表现出至少以下两种情况:

(1)在使用一些非言语性的行为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上有显著的损害,如目光对视,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手势

(2)不能建立与其年龄相称的适当的伙伴关系

(3)缺乏自发地寻找其他人分享快乐、喜好或者成功的欲望(4)缺少交际性的和情感性的互惠行为

2.在行为、喜好和活动方面固执地坚持重复和不变的模式,表现出至少以下一种情况:(1)总是处于一种或以上的不变的局限的兴趣模式中,而其强烈程度和兴趣集中之处都是不寻常的

(2)显著地顽固地坚持一些特殊的、无意义的程序和仪式(3)重复地不变地维持一些自己形成的特殊的习惯(4)长时间地注意物体的一部分

3.上述障碍严重损害了儿童在交往、职业或其它重要领域的功能

4.在语言发育上没以明显的具临床意义的全面迟滞(比如在2岁以前会讲单个词,3岁以前懂得使用交谈性的短语)5.在认知能力的发育或者自理能力、适应行为(社交方面的除外)和儿童时期对外界环境的好奇心等方面的发育不存在明显的具临床意义的迟滞。

6.不符合其它PPD和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第三节 CCMD-Ⅳ、DSM-IV等诊断标准

一、孤独症诊断标准

(一)1994年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1.在以下1)、2)、(3)三个项目中符合6条,其中在(1)项符合至少2条,在(2)和(3)项中至少符合1条。

(1)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损,表现为下列中的至少两条:

①在诸如目光对视、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社交姿势等多种非语言交流行为方面存在显著缺损。

②不能建立适合其年龄水平的的伙伴关系。

③缺乏自发性地寻求与他人共享快乐、兴趣和成就的表现,例如不会向他人显示、携带或指向感兴趣的物品。④与人的社会或感情交往缺乏,例如不会主动参与游戏活动,喜欢独自嬉玩。(2)在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表现为以下至少1条:

①口头语言发育延迟或完全缺乏,且并没有用其他交流形式例如身体姿势和哑语来代替的企图。

②在拥有充分语言能力的患者表现为缺乏主动发起或维持与他人对话的能力。③语言刻板和重复或古怪语言。

④缺乏适合其年龄水平的装扮性游戏或模仿性游戏。

(3)行为方式、兴趣和活动内容狭隘、重复和刻板,表现为以下至少1条:

①沉湎于一种或多种狭隘和刻板的兴趣中,在兴趣的强度或注意集中程度上是异常的。②固执地执行某些特别的无意义的常规行为或仪式行为。

③刻板重复的装相行为,例如手的挥动、手指扑动或复杂的全身动作。④持久地沉湎于物体的部件。

2. 在以下三个方面至少有一方面的功能发育迟滞或异常,而且起病在三岁以前。(1)社会交往

(2)社交语言的运用(3)象征性或想象性游戏

3. 无法用Rett障碍或儿童瓦解性精神病解释。

(二)、孤独症诊断标准:中国的标准(CCMD-3)1.症状标准:

在下列(1)、(2)、(3)项中,至少有 7条,且(1)至少有 2条,(2)、(3)项至少各有 1条:(1)人际交往存在质的损害,至少 2条:

①对集体游戏缺乏兴趣,孤独,不能对集体的欢乐产生共鸣;

②缺乏与他人进行交往的技巧,不能以适合其智龄的方式与同龄人建立伙伴关系,如仅以拉人、推人、搂抱作为与同伴的交往方式;

③自娱自乐,与周围环境缺少交往,缺乏相应的观察和应有的情感反应(包括对父母的存在与否亦无相应反应);

④不会恰当地运用眼对眼的注视、以及用面部表情,手势、姿势与他人交流; ⑤不会做扮演性游戏和模仿社会的游戏(如:不会玩过家家等);

⑥当身体不适或不愉快时,不会寻求同情和安慰;对别人的身体不适或不愉快也不会表示关心和安慰;(2)言语交流存在质的损害,主要为语言运用功能的损害:

①口语发育延迟或不会使用语言表达,也不会用手势、模仿等与他人沟通;

②语言理解能力明显受损,常听不懂指令,不会表达自己的需要和痛苦,很少提问,对别人的话也缺乏反应;

③拒绝改变刻板重复的动作或姿势,否则会出现明显的烦躁和不安;

④过分依恋某些气味、物品或玩具的一部分,如特殊的气味、一张纸片、光滑的衣料、汽车玩具的轮子等,并从中得到极大的满足;

⑤强迫性地固着于特殊而无用的常规或仪式性动作或活动。2.严重标准:社会交往功能受损。3.病程标准:通常起病于 3岁以内。

4.排除标准:排除Asperger综合征、Heller综合征、Rett综合征、特定感受性语言障碍、儿童分裂症。

二 阿斯伯格综合征

诊断标准可参阅《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指南》第4版(DSM-IV):

DSM-IV中AS的诊断标准

1.在社交方面存在障碍,表现出至少以下两种情况:

(1)在使用一些非言语性的行为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上有显著的损害,如目光对视,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手势

(2)不能建立与其年龄相称的适当的伙伴关系

(3)缺乏自发地寻找其他人分享快乐、喜好或者成功的欲望(4)缺少交际性的和情感性的互惠行为

2.在行为、喜好和活动方面固执地坚持重复和不变的模式,表现出至少以下一种情况:(1)总是处于一种或以上的不变的局限的兴趣模式中,而其强烈程度和兴趣集中之处都是不寻常的

(2)显著地顽固地坚持一些特殊的、无意义的程序和仪式(3)重复地不变地维持一些自己形成的特殊的习惯(4)长时间地注意物体的一部分 3.上述障碍严重损害了儿童在交往、职业或其它重要领域的功能

4.在语言发育上没以明显的具临床意义的全面迟滞(比如在2岁以前会讲单个词,3岁以前懂得使用交谈性的短语)5.在认知能力的发育或者自理能力、适应行为(社交方面的除外)和儿童时期对外界环境的好奇心等方面的发育不存在明显的具临床意义的迟滞。

6.不符合其它PPD和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第四节

相关检查量表及使用

量表一:ABC量表 喜欢长时间自身旋转 4 2 学会做一件简单的事,但很快就忘记。2 3 经常没有接触环境或进行交往的要求。4 4 往往不能接受简单的指令(如坐下、过来等)1 5 不会玩玩具(如没完没了地转动、乱扔、揉等)2 6 视觉辨别能力差(如对一种物体的特征、大小、颜色、位置等辨别能力差)。2 7 无交往性微笑(即不会与人点头、招呼、微笑)2 8 代词运用颠倒或混乱(你、我分不清)3 9 长时间总拿着某种东西。3 10 似乎不在听人说话,以至让人怀疑他有听力问题 3 11 说话不合音调、无节奏 4 12 长时间摇摆身体 4 13 要去拿什么东西,但又不是身体所能达到的地方(即对自身与物体的距离估计不足。2 14 对环境和日常生活规律的改变产生强烈反应 3 15 当与其他人在一起时,呼唤他的名字,他没有反应 2 16 经常做出前冲、旋转、脚尖行走、手指轻掐轻弹等动作 4 17 对其他人的面部表情或感情没有反应 3 18 说话时很少用“是”或“我”等词 2 19 有某一方面的特殊能力,似乎与智力低下不相符合 4 20 不能执行简单的含有介词语句的指令(如把球放在盒子上或放在盒子里)1 21 有时对很大的声音不产生吃惊反应(可能让人想到他是聋子)3 22 经常拍打手 4 23 大发脾气或经常发点脾气 3 24 主动回避与别人的眼光接触 4 25 拒绝别人的接触或拥抱 4 26 有时对很痛苦的刺激如摔伤、割破或注射不引起反应 3 27 身体表现很僵硬、很难抱住 3 28 当抱看他时,感到他的肌肉松驰(即他不紧贴抱他的人)2 29 以姿势、手势表示所渴望得到的东西(而不倾向于语言表示)2 30 常用脚尖走路 2 31 用咬人、撞人、踢人等行为伤害他人 2 32 不断地重复短句 3 33 游戏时不模仿其他儿童 3 34 当强光直接照射眼睛时常常不眨眼 1 35 以撞头、咬手等行为自伤 2 36 想要什么东西不能等待(一想要什么,就马上要得到)2 37 不能指出5个以上物体的名称 1 38 不能发展任何友谊(不会和小朋友来往交朋友)4 39 有许多声音的时候,常常捂着耳朵 4 40 经常旋转碰撞物体 4 41 在训练大小便方面有困难(不会控制大小便)1 42 一天只能提出5个以内的要求 2 43 经常受到惊吓或非常焦虑不安 3 44 在正常光线下斜眼、闭眼、皱眉 3 45 不是经常被帮助的话,不会自己给自己穿衣 1 46 一遍遍重复一些声音或词 3 47 瞪着眼看人,好像要看穿似的 4 48 重复别人的问话或回答 4 49 经常不能意识所处的环境,并且可能对危险的环境不在意 2 50 特别喜欢摆弄、着迷于单调的东西或游戏、活动等(如来回地走或跑,没完没了地蹦、跳、拍、敲)4 51 对周围东西喜欢嗅、摸或尝 3 52 对生人常无视觉反应(对来人不看)3 53 纠缠在一些复杂的仪式行为上,就像缠在魔圈里(如走路要走一定的路线,饭前或做什么事前一定要把什么东西摆在什么位置,或做什么动作,否则就不睡不吃。4 54 经常毁坏东西(如玩具、家里的一切用具很快就给弄坏了)2 55 在2岁半以前就发现孩子发育延迟 1 56 在日常生活中至少用15个但不超过30个短句进行交流(不到15句也打“∨”)3 57 长时间疑视一个地方(呆呆地看一处)4 《自闭症行为量表》——ABC量表,由KRUG于1978年编制,表中列出57项自闭症儿童的行为特征,包括感觉能力(S)、交往能力(R)、运动能力(B)、语言能力(L)和自我照顾能力(S)五个方面。要求评定者与儿童至少共同生活3-6周,填写者与儿童生活至少半年以上的教师。评分时,对每一项作“是”与“否”的判断。“是”评记“∨”符号,“否”不打号。把“是”的项目合计累分,总分≥31分为自闭症筛查界限分;总分>53分作为自闭症诊断界限分(参考值)

原作者提出该量表的筛查界限分为57分,而诊断分为67分。

量表二:CARS量表 CARS量表是一个具有诊断意义的经标准化了的量表,是由E.Schopler、R.J.Reichler和B.R.Renner于1980年所编制的,评分标准如下:总分低于30分:无孤独症;30-60分:有孤独症;其中30-37分:为轻到中度孤独症;37-60分:重度孤独症

注:可有1.5、2.5等分数。介于1和2之间的症状评为1.5分,依此类推。

一.人际关系

1分

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符的害羞、自卫及表示不同意或家人诉说的或观察到的一些轻微的害羞、烦躁、困扰,但与同龄孩子相比程度并不严重。

2分

轻度异常:缺乏一些眼光接触,不愿意、回避、过分害羞,对检查者反应有轻度缺陷,有时过度依赖父母。

3分

中度异常:有时儿童表现出孤独冷漠,引起儿童注意要花费较长时间和较大的努力,极少主动接触他人,常回避人,要使劲打扰他才能得到反应

4分

严重异常:强烈地回避,总是显得孤独冷漠,毫不理会成人所作所为,儿童对检查者很少反应,只有检查者强烈地干扰,才能产生反应

二.模仿(词和动作)1分

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符的模仿

2分

轻度异常:大多数时间内能模仿简单的行为,偶尔在督促下或延迟一会能模仿。3分

中度异常:部分时间能模仿,但常在检查者极大的要求下才模仿 4分

严重异常:很少用语言或运动模仿别人 三.情感反应

1分

与年龄相当:与年龄、情境相适应的情感反应(愉快、不愉快)和兴趣,通过面部表情姿势的变化来表达

2分

轻度异常:偶尔表现出某种不恰当的情绪类型和程度,有时反应与客观环境或事物毫无联系

3分

中度异常:不适当的情感的示意,反应相当受限或过分,或往往与刺激无关 4分

严重异常:对环境极少有情绪反应,或反应极不恰当。四.躯体运用能力

1分

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适应的利用和意识

2分

轻度异常:可见一些轻微异常,诸如笨拙、重复动作、协调性差等情况

3分

中度异常:有中度特殊的手指或身体姿势功能失调的征象,摇动旋转,手指摆动,脚尖行走

4分

严重异常:出现于3分的一些异常运动,但强度更高、频率更多,即使受到别人制止,或儿童在从事另外的活动时均持续出现

五.与非生命物体的关系

1分

与年龄相当:适合年龄的兴趣运用和探索

2分

轻度异常:轻度的对东西缺乏兴趣或不适当地使用物体,象婴儿一样咬东西,猛敲东西,或者迷恋于物体发出的吱吱叫声或不停地开灯、关灯

3分

中度异常:对多数物体缺乏兴趣或表现有些特别,如重复转动某件物体,反复用手指尖捏起东西,旋转轮子或对某部分着迷,这些行为可部分地或暂时地纠正。

4分

严重异常:严重的对物体的不适当的兴趣、使用和探究,如上边发生的情况频繁的发生,很难转移其注意力。

六.对环境变化的适应

1分

与年龄相当:对环境改变产生与年龄相适应的反应。

2分

轻度异常:对环境改变产生某些改变,倾向维持某一物体活动或坚持相同的反应形式,但很快能改变过来。

3分

中度异常:儿童拒绝改变日常程序,对环境改变出现烦躁、沮丧的征象,当干扰他时很难被吸引过来。

4分

严重异常:对改变产生严重的反应,假如坚持把环境的变化强加给他,该儿童可能生气或极不合作,以暴怒作为反应。

七.视觉反应

1分

与年龄相当:适合年龄的视觉反应,可与其他感觉系统反应整合

2分

轻度异常:有时必须提醒儿童去注意物体,有时全神贯注于“镜像”,有时回避眼光接触,有时凝视空间,有时着迷于灯光

3分

中度异常:经常要提醒正在干什么,喜欢观看光亮的物体即使强迫他也只有很少的眼光接触,盯着看人或凝视空间

4分

严重异常:对物体和人存在广泛严重的视觉回避,也可能表现出上面描述的特异性视觉模式,着迷于使用“余光”。

八.听觉反应

1分

与年龄相当:适合年龄的听觉反应

2分

轻度异常:对听觉刺激或某些特殊声音缺乏一些反应,反应可能延迟,有时必须重复声音刺激,有时对大的声音敏感或对此声音分心,有时会被无关的声音搞得心烦意乱。

3分

中度异常:对声音的反应常出现变化,往往必须重复数次刺激才产生反应,或对某些声音敏感(如很容易受惊、捂上耳朵等)

4分

严重异常:对声音全面回避,对声音类型不加注意或极度敏感 九.近处感觉反应

1分

与年龄相当:对疼痛产生适当强度的反应,正常触觉和嗅觉。

2分

轻度异常:儿童可能不停地将一些东西塞入口重,也许一次又一次地闻、尝不能吃的东西,对捏或其他轻微痛刺激出现忽视或过度反应。

3分

中度异常:儿童可能比较迷恋触、闻、舔物品或人。对痛觉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异常反应,过度敏感或迟钝。

4分

严重异常:儿童迷恋嗅、舔物品,而很少用正常的方式去感觉、探索物品,对痛觉可能过分敏感或迟钝。

十.焦虑反应

1分

与年龄相当:对情境产生与年龄相适应的反应,并且反应无延长。2分

轻度异常:轻度焦虑反应。3分

中度异常:中度焦虑反应。

4分

严重异常:严重的焦虑反应,儿童在会见的一段时间内可能不能坐下,或很害怕,或退缩,且安抚他们是极端困难的,有时又会不辨危险。

十一.语言交流

1分

与年龄相当:适合年龄的语言

2分

轻度异常:语言迟钝,多数语言有意义,但有一点模仿语言或代词错用。3分

中度异常:缺乏语言,或有意义的语言与不适当的语言相混淆(模仿言语或莫名其妙的话)

4分

严重异常:不能应用有意义的语言,而且儿童可能出现幼稚性尖叫或怪异的、动物样声音、或者是类似言语的噪音。

十二.非语言交流

1分

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符的非语言性交流

2分

轻度异常:非语言交流迟钝,交往仅为简单的或含糊的反应,如指出或去取他想要的东西

3分

中度异常:缺乏非语言交往,不会利用非语言交往,或不会对非语言交往作出反应,也许拉着成人的手走向自己所想要的东西,但不能用姿势来表明自己的愿望,或不能用手指向要的东西

4分

严重异常:特别古怪的和不可理解的非语言的交往 十三.活动水平

1分

与年龄相当:指出活动水平,不多动亦不少动

2分

轻度异常:轻度不安静,或有轻度活动缓慢,但一般可控制

3分

中度异常:活动相当多,并且控制其活动量有困难,或者相当不活动或运动缓慢,检查者很频繁地控制或以极大努力才能得到反应

4分

严重异常:极不正常的活动水平要么是不停,要么是冷淡的,对任何事件很难有反应,差不多不断地需要大人控制

十四.智力功能

1分

与年龄相当:正常智力功能,无迟钝的证据 2分

轻度异常:轻度智力低下,技能低下表现在各个领域

3分

中度异常:中度智力低下,某些技能明显迟钝,其他的接近年龄水平

4分

严重异常:智力功能严重障碍,某些技能表现迟钝,另外一些在年龄水平以上或不寻常

十五.总的印象 1分

与年龄相当:不是孤独症 2分

轻度异常:轻微的或轻度孤独症 3分

中度异常:孤独症的中度征象 4分

严重异常:非常多的孤独症征象

量表三: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CHAT)

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CHAT)是适合18个月以前孩子筛查的量表,其特异性尚可,但阳性率相对稍低,即高危儿童被诊断的可能性大,但非高危儿童尚不能排除孤独症的诊断。

A:询问父母:

1. 您的孩子喜欢坐在你的膝盖上被摇晃、跳动吗?

2. 您的孩子对别的孩子感兴趣吗?

3. 您的孩子喜欢爬高比如上楼梯吗?

4. 您的孩子喜欢玩“躲猫猫”游戏吗?

5. 你孩子曾经玩过“假扮”游戏吗?如假装打电话、照顾玩具娃娃或假装其他事情

6.您的孩子曾经用过食指去指,去要某件东西吗?

7.您的孩子曾经用过食指去指,去表明对某件东西感兴趣吗?

8.您的孩子会恰当地玩玩具(如小汽车、积木)吗?而不是只是放在嘴里、乱拨或乱率

9.您的孩子曾经拿过什么东西给你(们)看吗?

B:评定者观察:

1. 在诊室里,孩子与您有目光接触吗?

2. 吸引孩子的注意,然后指向房间对侧的一个有趣的玩具,说:“看,那里有一个(玩具名)”,观察孩子有没有看你所指的玩具?

3. 吸引孩子的注意,然后给孩子一个玩具小茶杯和茶壶,对孩子说:“你能倒一杯茶吗?”。观察孩子,看他有无假装倒茶、喝茶等等。

4. 问孩子:“灯在哪里?”或问:“用手指灯给我看”,孩子会用他的食指指灯吗?

5. 孩子会用积木搭塔吗?(如果会,多少?)(积木的数量:)说明:孩子在你指的时候必须看着你的眼睛。

B2确信孩子没有看你的手,但是看你指的物品,这个项目记录“是”

B3在其他一些游戏中能诱发假装的例子,这个项目记录“是”

B4 如果孩子没有理解“电灯”这个词,重复说“玩具熊在哪里”或其他一些拿不到的物体。孩子能做到,这个项目记录“是”。评分标准:

1.明显高危儿童的标准:

5个关键项目不能通过:包括有意向性用手指:A7和B4,眼凝视:B2,玩的意向:A5和B3 2.一般高危儿童的标准:

5个关键项目不能通过:包括有意向性用手指:A7和B4,不满足明显高危儿童的标准。

量表四:孤独症婴幼儿早期行为表

山崎设计出24 个项目构成的“孤独症婴幼儿早期行为量表”。内容如下:

1、被逗惹时不看逗惹者, 也不笑

2、对轻微的声响很敏感

3、听到很强的声响也无惊吓反应

4、喃喃自语少

5、不认识经常接触的人

6、即使无亲人在身边, 一人独处也不在乎

7、不追逐亲人

8、呼唤其名字时, 只是答应, 却不回头

9、面部表情不丰富

10、很热情地被逗惹时也不发笑, 或无愉快的表情

11、被拥抱时无相应的姿势

12、无视线交流

13、不会用手指着某物来表达自己的要求 14、2岁后还不会说话, 或者即使会说话, 也无交际性言语15、1岁前就已会说的有意义言语又逐渐消失

16、不会模仿电视节目中的人物或他人的动作

17、长时间地盯着自己手指的动作或手的晃动

18、对周围发生的事一点不感兴趣, 一人玩耍

19、不愿加入其他人的游戏活动中去

20、不会做模仿性游戏

21、反复地做某种动作或游戏

22、与大人牵手一起外出时, 放手后便不知道将去哪里

23、无故大笑或突然发笑

24、入睡和觉醒时间无规律

山崎用此表对孤独症、其他发育障碍和正常儿童进行了比较, 发现第8, 10, 11, 12, 15, 23 这六项行为在其他发育障碍和正常儿童中的出现率均低于10% , 提示这六项行为可能是孤独症早期的行为特征。

关于孤独症的英语演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