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凝望那道横眉
凝望那道横眉
卞毓方
一
“鲁迅是什么?在我,首先是一股扑面而来的元气。《呐喊》是元气,《仿徨》是元气,《热风》也是元气。单独跟鲁迅对话,这感受可能不怎么深刻。把他的文章和别个的放在一起比较,孰清,孰浊,孰滂沛,孰潺[氵爰],孰烈烈扬扬,孰飘飘逸逸,便泾渭分明,一清二楚。比方说吧,此刻,我就正在做这样的试验。我采风来三亚,歇脚在傍海的宾馆,晨起,一个人坐在窗前,面对了室外的竹林,花园,小溪,和远处的碧波粼粼,更远处的青山隐隐,翻阅随身携带的《今文观止》。这部书,是编选者之一缪俊杰先生送给我的。它的长处,可以用公正、全面,以及相对的权威概括。我最感兴味的,却是它既收有鲁迅的文章,也收有当年鲁迅论战对手的文章。这无疑是一场文坛的卡拉OK,各路英雄同场献技,实在是百载难得。
“陈西滢、高长虹以及苏雪林的名字,在这之前,仅仅是因为骂鲁迅或者被鲁迅骂,才走进我的记忆;他们的作品,基本上没有接触过。本书分别选了他们的《南京》、《赞美和攻击》、《扁豆》,让我一领斗士的别面风采。仔细咀嚼,三人的文字皆称得上清新自然,明白晓畅,文章也饶有风味,不像我既往以为的那样一钱不值。徐志摩、阿英、周扬、施蛰存诸位,名儿熟,文章也熟。他们入选的《泰山日出》、《翡冷翠山居闲话》、《城隍庙的书市》、《绥拉菲莫维奇》、《从比兰台罗说到文学上的悲观主义》、《驮马》,的确不愧为炉火纯青,自成一家的名篇。至于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时下他们的文章走俏,想必读者同我一样熟悉的了。本书中,他们或是吟野菜,吟苦雨,吟喝茶,吟乌篷船,或是述性灵,诉胸襟,或是咏陋室,咏鸟,剖析脸谱,都给人一种„„嗯,怎么说呢?以阳台外的景色取喻:一眼望过去,周文极像是翠竹临风,林文则像是溪清沙白,而梁文,更像了闲云出岫。郭沫若又是另一种韵致,他的《芭蕉花》、《银杏》,莫不笔酣墨饱,逸兴遄飞,宛然浪尖上高张的白帆。
“本书共收了鲁迅八篇散文,分别是《秋夜》、《雪》、《再论雷峰塔的倒掉》、《记念刘和珍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范爱农》、《拿来主义》、《从孩子的照相说起》。鲁迅的文章截然不同,读上去,你更多咀嚼的不是文字,不是技巧,而是热辣辣、响当当、火爆爆的生命。仍以眼前的景色取喻:它摧枯拉朽,像在花园外作业的那台威风凛凛的铲土机;它石破天惊,像隔着海湾传来的移山开道的隆隆巨炮;它也柔韧,是蓬勃在小溪旁的那种剑麻的柔韧;它更浩荡,是从赤道吹来的那股热风的浩荡。前面提到的诸公的大作,不客气地说,无一篇不可以克拢,事实上,我们也是经常看到大量的复制品。鲁迅的文章,仿其皮毛是可以的,却绝对不能克拢,归根结底,是你生命的水银柱无法上升到鲁迅的那种高度。”
二
上面这篇随笔,是我数月前在三亚的即兴所作,题目叫做《文坛卡拉OK》。让鲁迅和他的论敌联袂登场,一展歌喉,这事儿只能发生在今天。当年可不行。当年,这帮文坛上的豪杰,彼此水火不容;有时甚至到了拔剑相向、生死你我的地步。
我不想再在一潭死水中搅出波澜,因为生化转变,夙因已昧,又何况是非正误,社会早有定评。只是,当于夜阑人静、写作欲倦之际,偶尔翻出上述诸公的论战文章把玩,常就纳闷:这么多人骂鲁迅,那分贝一定高得吓人。鲁迅就算是铁打的,也会被震得变形吧。他怎么偏越战越精神呢?
且看陈西滢陈教授的高论。陈西滢最早向鲁迅叫板,他在一封致徐志摩的公开信中说:“鲁迅先生一下笔就想构陷人家的罪状。他不是减,就是加,不是断章取义,便是捏造些事实。”“他没有一篇文章里不放几支冷箭,但是他自己又常常的说人‘放冷箭’,并且说‘放冷箭,是卑劣的行为。”“他常常的无故骂人,要是那人生气,他就说人家没有‘幽默’。可是要是有人侵犯了他一言半语,他就跳到半天空,骂得你体无完肤——还不肯罢休。”高长虹随后出场,作为鲁迅的年轻朋友,他得过先生的很多恩惠,到头来却反戈一击,诋毁鲁迅不过是捞到了“思想界的权威者”、“青年领袖的叛徒”的“假冠”,“入于心身交病之状”的“世故老人”而已而已。成仿吾,这位创造社的大将,新潮的理论专家,把鲁迅比作中国的堂吉诃德——“堂鲁迅”,“不仅害了神经错乱与夸大妄想诸症,而且同时还在‘醉眼陶然’;不仅见了风车要疑为神鬼,而且同时自己跌坐在虚构的神殿之上,在装做鬼神而沉入了恍惚的境地。”他进而断言,“我们的英勇的骑士纵然唱得很起劲,但是,它究竟暴露了些什么呢?暴露了自己的朦胧与无知,暴露了知识阶级的厚颜,暴露了人道主义的丑恶”。成仿吾无疑认为:鲁迅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革命文化要向前推进,只有毫不犹豫地踢开他这块绊脚石!相比之下,冯乃超的《艺术与社会生活》还算讲究艺术,他说:“鲁迅这位老生——若许我用文学的表现——是常从幽暗的酒家的楼头,醉眼陶然地眺望窗外的人生,世人称许他的好处,只是圆熟的手法一点,然而,他常追怀过去的昔日,追悼没落的封建情绪,结局他反映的只是社会变革期中的落伍者的悲哀,无聊赖地跟他弟弟说几句人道主义的美丽的说话。隐遁主义!”艺术归艺术,字里行间同样杀机毕露:鲁迅老了!鲁迅必须退位!在对立派的营垒中,数钱杏[屯阝]的《死去了的阿Q时代》和《死去了的鲁迅》火力最猛。钱文说:“实在的,我们从鲁迅的创作里所能找到的,只有过去,只有过去,充其量亦不过说到现在为止,是没有将来的。”从他的文章里,“小资产阶级的任性,小资产阶级的不愿认错,小资产阶级的疑忌,我们实在在的可以看得出来。”因此,钱文断然宣布:“阿Q时代固然死亡了,其实,就是鲁迅他自己也已走到了尽头。”
这里摘录的仅是片言只语,对于我们,只要知道曾经有过这么一段“书剑恩仇录”,就行了。二十年代中至三十年代初,围剿鲁迅曾是文坛一道独特的风景。鲁迅生前曾想出一本《围剿集》,展览一下“阴面的战法的五花八门”,供读者和他的文章对照了看。由于精力不济或形势变化,始终没能完成。鲁迅生前的热望一变成了遗愿,这遗愿又一直拖到近年,拖到当事诸君大多魂归道山、化作乔木,才得以实现。出一本汇编要等一个花甲,我的天,就算五千年历史之长之久吧,又才能编出几多拷贝真实、剪辑世象的奇书?
如今才得以对照了看。也正由于当事人纷纷仙去,我们才能平心静气,不带一丝感情色彩。然而,我左看,右看,正看,反看,还是觉得鲁迅的文章最具时代光彩。这是因为——我武断地认为——他们,至少是他们中的多数,既没有像鲁迅那样,从异域盗来火种煮自己的肉,也没有像他那样,反复拷打自家心中的鬼魂;既没有鲁迅那种决绝的怀疑精神,也缺乏鲁迅那种心寒入骨的忧患意识。因此,就难以接受鲁迅的歌,哭,怒,骂,更无法吃透他那充满血腥的歌声:血和铁,火焰和毒,恢复和复仇。这就自然分出了高下轩轾。我们说,元气就是元气,虚火就是虚火,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如潮的咒骂,充其量只是泼墨于码头,水一冲便净光;倒是因此而引发的鲁迅的驳诘,却如同刻刀于石,任怎么刮也去不掉。
镜头闪跃。复兴门外大街,鲁迅先生之子周海婴的客厅。对面墙上是一幅油画肖像:鲁迅一手夹烟,一边眯眼盯着前方出神;顺着他的视线,是那首“灵台无计逃神矢”的小诗。油画下方,搁着许广平和海婴的照片;海婴的那道横眉,看上去,和鲁迅的一模一样。往事如海,涌动着跨岁月的波浪,倏忽在我的心头弥漫开一片片烟波。我突然想到:在这世界上,谁最了解鲁迅?
海婴吗?许广平吗?周作人吗?瞿秋白吗?毛泽东吗?不是,统统不是。“对于某些超凡卓绝的人物,真正了解他的,不是他的门生,不是他的亲友,也不是他的追随者,崇拜者,而是他的对手。”凝望着对面墙上鲁迅先生的画像,我想到了十年前写下的这段札记。
而谁又是鲁迅先生的真正对手呢?鲁迅直接的有形的对手,固然包括上述论敌,进而言之,还包括清朝政府,北洋军阀,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以及国民党右派。有谁在角斗场上血战过的,当能体会,常常是对手有多强大,逼得你也才有多强大。鲁迅卓荦的文化品格和人格力量,正是在与他们的搏杀中脱颖而出。但人们一般还是误读,或者片面理解了鲁迅。鲁迅毕生仇恨最烈、用力最专、下手最辣的,却是绵亘数千年的黑暗,是被黑暗同化了的“奴性集体无意识”,以及麻木怯懦的“看客”心理,是在黑暗中以疯狂滋生的,仇“新”戮“异”的全社会排他力量,是混沌一团的国民性„„假若“黑暗”会说话,当会告诉你,它非常非常地痛恨鲁迅,比那些有形对手的痛恨要强过百倍,千倍!那些有形的对手,莫不祈祷鲁迅的文章速朽,以为那样一来,旧账全部勾销,怨鬼销声匿迹,世事从此归于太平。他们毕竟还懵懂了的。唯“黑暗”心知肚明,天下最希望鲁迅文章速朽的,不是别个,正是鲁迅他自己;因为速朽的前提,必定是“光明”遍布尘寰,“黑暗”遁入地狱,万劫不复。鲁夫子真是何其毒也!
眼前金光一闪——是同来的顾建平先生在拍照——急速把我从遐想拉回到现实。我向墙上的鲁迅画像报以莞尔,谢谢他赐予我片刻的灵感。而当我掉过头来,看到的又是一幅国画肖像。那是取材于冯雪峰的一篇回忆录,大意是:鲁迅先生一手横在胸前,托着另一只拿着纸烟的手,依旧那么柔和地默默地微笑着,仿佛怡然自得,又好像平静地望着画外,说:“我想,我做一个小兵是还胜任的,用笔„„”三鲁迅死后,一变而为民族魂,旗手,圣人,至圣;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地位,是毛泽东一手奠定的。
纵观二十世纪的文化星阵,毛泽东终生只捧了一个鲁迅,而且捧得是那么之高,历时又是那么之久,这是很值得深长思之的。
考证鲁迅生前,并没有见过毛泽东。鲁迅和毛泽东的联系,纯粹在于精神领域。他读过毛泽东的诗词,曾当着冯雪峰的面,对《西江月·井冈山》诸篇作过评论,认为有“山大王”的气概。一九三四年春,冯雪峰去了江西瑞金,把鲁迅的意见转告毛泽东,毛听罢哈哈大笑。两颗伟大的心灵,也许在那时就已产生诗意的碰撞。寻路者仰望暗夜的星辰,总是一眼就能瞧出哪是启明,哪是北斗;鲁迅对这位“山大王”的前景,颇为关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鲁迅借《答托洛斯基派的信》,对毛泽东的奋斗作了明确的表态。鲁迅说:“你们的‘理论’确比毛泽东先生们高超得多,岂但得多,简直一是在天上,一是在地下。但高超固然是可敬佩的,无奈这高超又恰恰为日本侵略者所欢迎,则这高超仍不免要从天上掉下来,掉到地上最不干净的地方去„„你们的高超的理论,将不受中国大众所欢迎。”至于“那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着现在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我得引为同志,是自以为光荣的。”
正是在瑞金,隔着千山万水,毛泽东相中了鲁迅,认为他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在对敌斗争的方阵。毛泽东以前有没有读过鲁迅呢?我想是有的,尤其是在五四前后。那时,有几个向往变革的青年,没读过《狂人日记》、《阿Q正传》的呢?毛泽东对《阿Q正传》特别喜爱,他历来的文章、讲话,提到“阿Q”的次数,仅次于提到孔夫子,这也许同他青年时代的接受印象有关吧。三六年十月,鲁迅在上海逝世,毛泽东在延安发表了纪念讲话,称他是现代中国的孔夫子。尔后,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他更毫不吝啬地抛出三个“家”字和五个“最”字——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令鲁迅登高凌绝,俯视尘寰。
毛泽东表现出大谦逊,面对鲁迅;这谦逊让人感到一种孤寂而悲凉的咏叹。毛泽东竟然直白,中国的第一等圣人不是孔夫子,也不是他,而是鲁迅;他自己只是个贤人,是圣人——也就是鲁迅——的学生。
毛泽东坦言,他的心与鲁迅是相通的。若问,毛泽东究竟在哪一点上与鲁迅是相通的呢?答案可以有多种,比如天马行空的自由意志和义无反顾的战斗精神,等等。这里,我想来想去,决定特别强调一点,就是“高处不胜寒”的大孤独。
鲁迅是大孤独者。他是封建、中庸的古国分裂出的一个罕有的异端。他向非人间的黑暗社会开战,也向一切向往光明之士骨髓里的黑暗因子开战。他的目光太犀利,足以刺穿十八层地狱,令鬼魅魍魉望而生畏。他对黑暗的仇恨太强烈了,以至凡与黑暗沾边的物事,都要被他揭去一层皮。既为异端,他就只能孤军作战;既为孤军作战,便免不了“风号大树中天立,日薄西山四海孤”的悲愤,以及“荷戟独彷徨”的激楚。
毛泽东也是一个大孤独者。战争年代,史沫特莱第一次和他见面,就直觉出:“在毛的意识深处,有一扇门,一直没有向其他人打开。”文化革命,大革命,大大革命,“毛主席万岁!”的呼声震耳欲聋;而毛泽东却在“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哀叹中低徊,孤苦、无奈之状,苍天可鉴。七零年底,毛泽东会见斯诺,自我表白说,他只是这个世界上打着一把破伞的独行僧罢了。老僧而兼独行,更兼打的又是一把破伞,谁能相慰?谁个堪与倾诉衷肠?难怪毛泽东晚年常沉缅于悲辛、忧伤的诗词。“凭阑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如果说六六年六月,他写下这首七律,更多想到的还是如何打击“走资派”,进入七十年代,则明显意识到人民已和他拉开了距离,而且距离愈来愈大。有所思啊,有所思!七五年夏,毛泽东切除白内障,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他反复聆听的,就是一曲岳飞的《满江红》;英雄暮年,又值老病,能够予他慰藉的,不是亲人,不是朋友,不是同志,而是古人“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悲沧心绪,和“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苍凉情致。
理解鲁迅是困难的;举世嚣嚣,究竟有几人曾走进他的内心?理解毛泽东也是很困难的;他的追随者,包括主要助手,不是常常弄不清他脑海里到底翻卷的是什么浪花?正是巨人的禀性,铸就并强化了他们孤独。深邃邃的灵魂;正是孤独。深邃的灵魂,使他们得以惺惺相惜,互引为知音,同调。
三
自从鲁迅出任左翼文坛盟主,世人对他的态度就发生了剧变。
在历史冷藏的具有经典价值的时髦派大师中,我特别挑出两位:郭沫若和苏雪林。
先说郭沫若。在鲁迅没有确定地位之前,郭对之是没有几分好感的。传说他找《呐喊》,翻了三分之一就扔下不看。话说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就此葬于血泊。年底,郭沫若脱去戎装,遵照组织的指示,由上海而神户而东京而千叶,踏上了隐姓埋名的流亡之路。鲁迅的轨迹恰恰相反,他是一九二六年八月离开北京,出于个人的意志,先厦门后广州后又到了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时间是一九二七年十月,与郭沫若几乎是前脚挨后脚。滑稽的是,郭沫若在异域埋首考古,还念念不忘率领创造社的同人,向屹立在上海滩的鲁迅发起灭此朝食的总攻。
郭这次用的是化名“杜荃”。这也是他唯一只使用过一次的笔名。文章的标题叫《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从心理状态来说,他是恨不得把鲁迅一口吞掉的。郭沫若历数鲁迅的罪状,最后操刀定调:他是资本主义以前的一个封建余孽。
资本主义对于社会主义是反革命,封建余孽对于社会主义是二重的反革命。
鲁迅是二重性的反革命人物。
以前说鲁迅是新新过渡期的游移分子。说他是人道主义者,这完全错了。
他是一位不得志的Fascist(法西斯蒂)!
随着政情舆情的演化,郭的态度也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三七年七月,卢沟桥事变爆发,不久,郭沫若别妇抛雏,返归神州大陆。他那首“哭吐精诚”的《又当投笔请缨时》,步的就是鲁迅《惯于长夜过春时》一诗的原韵。郭此后成了鲁迅坚定的拥戴者,所作演讲、诗文和有关的社会活动甚多;这里,单举我采访得来的一个小例:据和郭沫若时相过从的文怀沙老先生讲,五十年代末,郭老有一次发烧卧床,恰逢厦门大学来人,请郭老为校内的鲁迅纪念室(?)题写牌匾。王秘书以生病情由婉拒。郭老双耳失聪,一向戴着助听器,他听得外屋有人讲话,便问坐在一旁的文怀沙是怎么回事。文讲了原委,郭老连忙起床,说:“我题,我题。鲁迅骂了我一辈子,我要赞美鲁迅一辈子!”
再说苏雪林。苏雪林和鲁迅是同代人,小个十几岁,属于鲁迅先生的学生辈。她老人家长寿,至今健在,因此又是当代人。苏女士的散文,从海南回京后,我搜罗了十来篇,拜读之下,觉得柔中潜雄,朴里藏媚,水平在中人之上。但她的出名,恐怕更得力于骂鲁迅。捧和骂,历来是文坛高挑的两面酒旗,鲁迅生前,她有没有骂,甚或有没有胆量骂,值得存疑。鲁迅死后,她可是大骂特骂,一骂惊人。反正,鲁迅是已成了偶像,他是不会再从画面上走下来的了。那就放心地骂,大胆地骂。越骂就越有人注意,越骂胆儿也越壮。苏女士的骂文很多,我们只能跳跃式地抽看几段。
三六年十一月,鲁迅辞世不久,苏女士就向国人宣布:鲁迅“诚玷辱士林之衣冠败类,二十五史儒林传所无之好恶小人”,“心理完全病态,人格的卑污,尤出人意料之外,简直连起码的‘人’的资格还够不着。”
三十年后,定居台湾的苏女士又指出:“鲁迅的性格„„大家公认是阴贼、刻雹气量偏狭、多疑善妒、复仇心坚韧强烈、领袖欲旺盛”;“他不但对中华民族鄙视,并且还有点仇视”;“鲁迅这条毒蛇,腔子里充满毒液,不向人发泄,则奇毒攻心,势将自毙”;“共匪霸占整个文坛及整个思想界„„不得不归功于鲁迅,他是靠着强劫硬抢,蛮打狠杀的手段来干的。我们喊鲁迅做‘流氓’、做‘土匪’丝毫没有冤屈他吧?”
又二十二年后,九十三岁的苏女士在《香港月刊》旧业重操,继续她的“骂鲁工程”。以时间之长,年龄之高,堪谓创《吉尼斯大全》世界之最。
今年五月,一百零三岁的苏老先生,飞越台湾海峡,回归阔别多年的安徽故里。传媒显示:苏女士顶满头霜发,携一片冰心,借索道登上黄山。白发飘散在春风里,风儿嬉戏在黄山之巅,黄山烙在儿时的歌头,他乡的梦尾;漫山的云涛送上无言的祝福。我还注意到,她一路多次谈到专著《屈赋新探》,绝无一字触及鲁迅。过分的回避,反而令知情者有些不大自在。有时也想找一部她的《屈赋新探》,随便翻翻;但愿她能在屈子的行吟里,安妥自家飘泊无依的灵魂,但愿。
写到这儿,我不禁长嘘了一口气,抬头默默地望着窗外。自马路对面,有鲜衣靓服的母女,款款进入我的视线。我无心中朝她俩多瞅了几眼,从审美的角度看,女儿无疑是优点的放大,母亲则是优点的缩小;从审丑的角度看,女儿显然是缺点的缩小,母亲则是缺点的放大。——年龄的差异竟有这般敏感,世界不也正是如此吗?
四
镜头再次闪跃。夏日的雨后,西三条鲁迅故居。还是那小院。还是那截凸出去的“老虎尾巴”。鲁迅又叫它做“绿林书屋”,群盗股匪的书房,多有意思!正房的前门上了锁,进不去。我绕到后园,隔着玻璃向内看,但见一张木床,一张条桌,一把藤椅,一盏油灯,一座笔架,一只闹钟,一只烟缸;墙上挂了一幅画,灰蒙蒙的,瞧不清爽;画旁钉了一个镜框,猜想是藤野先生的照片吧,可惜尺寸大小,辨不清形象。回望后园,枯井外,围墙里,那株挂着一块木牌,标明是鲁迅当年手植的黄刺玫,在阳光下开得正欢;而前院,两株也是鲁迅亲植的白丁香,隔着一座百年老屋,和积久空旷,兀自飘过来沁人心脾的芬芳。
一旁先我而来的某老年游客,这时,像是对了我,也像是自言自语,说:“鲁迅如果不死,到了五七年,肯定是右派。”
心头一震,懔然回到书桌。“鲁迅如果活着„„肯定„„”,类似的假设,我听过不下百十次了。假设的理由是充足的,充足到几乎不要举证,每个过来人都会明白,就冲他那满腹的狐疑、孤愤,那支见谁也要刺三枪的笔,打他十次右派,绝不冤枉。
何况他是性情中人,那些疾如烈火的言辞,有些难免片面、偏激、形而上学。就是说,抓他七条八条,乃至十条二十条的小辫子,易如反掌。
又何况他开罪过的许多好汉,如被他戟指为“奴隶总管”、“文坛皇帝”,“轻易诬陷别人为内奸、为反革命”的周扬,就正坐在整人的交椅上。
事实上他的一些亲密朋友,得意学生,比如说胡风,还没等到反右,就已被打翻在地,并重重地踏上一只脚了;侥幸逃过那一劫的,比如说冯雪峰,也是躲过初一,躲不了十五,最终被反右的漩涡吞没。
鲁迅仿佛已预见到意识形态领域将越来越险恶,所以他在遗嘱中交代:“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海婴日后进的是北大物理系,端的是技术饭碗,他的相对平静安稳的道路,完全是鲁迅预先铺设。
五十年代初,一位可爱的读者投书《人民日报》,问假如鲁迅活着的话,党对他怎么安排?编辑部难以作答,把信转给了当时的文委主任郭沫若。郭沫若答复说,鲁迅如果活着,也要看他的表现,再适当分配工作。
不必苛责郭沫若,他的答复绝对符合当时的“口径”。这里,我想起最近听到的一则传闻,是对“鲁迅如果活着„„肯定„„”这一假设所作的聊斋志异式的诠释。传闻说,大概五十年代未,毛泽东去上海。学者、翻译家罗某拜谒毛主席,偶然问起:“鲁迅如果现在活着,会怎么样?”
毛泽东说:“„„”关于毛泽东这里所说的一番话,原谅我不再转述。因为传闻毕竟是传闻,当不得真。总之,它的大意是说,鲁迅如果活着,也要过好社会主义这一关。
文章写到这里,本来可以结束。想了想,又觉得如此结尾,对历史未免不忠,对鲁迅也未免不恭。这是因为,上帝不会让位,历史无法假设,一切已成铁案,万事自有定数。在文学家的笔下,西施无妨客串二十世纪的歌星,项羽尽可成为奥运会的举重冠军。然而,历史不同于文学,文学可以假设,而历史只承认实录。历史的真相曾经是,现在是,永远是:鲁迅死在三六年十月十九日,所以他是鲁迅;所以他是民族魂;所以举世凝望他那道横眉;所以从三八年起,毛泽东就和鲁迅的著作形影不离。毛泽东对鲁夫子的书可谓情有独钟,延安时期是千方百计找来读,进中南海后是朝夕作伴想起来就读,访问苏联是带了在身边读,晚年老眼昏花,看不清字体了,便让人排了大字线装本来读。七五年治疗眼疾——是否就是躺在手术台上聆听岳飞《满江红》的那一次,我没有考证——因为主治医师叫唐由之,手术刚完,他便情不自禁地吟道:“由之,由之,花开花落两由之。”随即默书了鲁迅《悼杨铨》一诗全文:“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签名后送给唐由之。数月前,我在鲁迅博物馆见到毛泽东手书的复制件,那苍老而颤抖的笔迹,至今想起,还令我的心弦禁不住异样地抽紧。
[《十月》1999第六期]
第二篇:那道风景
那道风景
那道风景1清晨,一轮红日徐徐升起,枝头的鸟儿在歌唱,歌唱着这一天的美好。太阳映照着东半边的天空,西半边的还没有被叫醒,几点星光在眨着眼睛。
渐渐红色消失,伴随着几朵白云在天空自由自在的游走。不远处几缕炊烟冉冉飘起,给村庄蒙上了一层薄而透明的纱。童话般的生活从这开始,远处传来鸡犬的叫声与鸟儿的歌声附和着,谱写出一章美妙的乐曲。这是城市人所向往的生活,没有污染的空气,没有喧嚣,远离疲惫的生活。走在林间的小路上,那弯弯曲曲的小路如同丝带,两旁的大树衬托出它的飘逸。风儿与树梢嬉戏着,唱出轻松而美妙的歌声。
天色渐渐朦胧,太阳金黄色的光辉又映出不同的景色,晚霞由金黄色的帛锦变为红红的绸,不断变化出各种各样的形状。
傍晚,在路边散步,不远处的路灯,井然有序,像一串串闪烁的夜明珠。远处的山时不时发出灯光,那是猎人在寻找猎物。小广场上一群人在跳舞,不是发出愉悦的笑声。灯。山。还有人群绘画出一幅夜景图。
不知这样的和谐还能维持多久,也许在十几年,几十年后这里已是物是人非,但有些东西是一直不变的。
那道风景2曾几何时,那道美丽的风景深藏在我心里,每当我回想起来,便多了一份深沉,一份感动,一份信心。
大家还记得06年春晚那个扣人心弦,赢得观众赞不绝口的节目千手观音吗?那舞蹈唯妙唯肖,婀娜多姿,那动作整齐划一,那音乐悠然典雅。那些舞者用心舞蹈,看了使人荡气回肠。谁能想到这些舞精灵们是弄哑人呢?他们伴随着音乐偏偏起舞,用舞蹈来编织梦想。她们无法听到音乐,但却用心去感受音乐,音乐已经深深镶嵌在她们灵魂里,她们用心感受声音,感受美,表演的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她们全身心地投入舞蹈,在那个无声世界里感受另一种美好的境界,灯与影的交错使她们分外妖娆。是什么,让她们拥有如此美好的布翼?是什么,让她们如此执着执著?是什么,让她们配合的如此完美?是心中那份炽热的感情,是他们对音乐对艺术如痴如醉的热爱,是他们对音乐对美好世界的渴望与追求。虽处于无声世界,但却无声胜有声,只因为心中最美的念想。这个节目虽早已过去,甚至与淡出人们的视野。
但那一个个自信灿烂的面容却成为了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那道风景3在大自然中,山水是一道美丽的风景,风吹到的地方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可在我的脑海中,那件事才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那是一个骄阳似火的早晨,天气炎热,热得就连小狗也吐出舌头来乘凉,我们一家四口正快步朝奶奶家走去,因为奶奶家要拆迁了,所以获得了一大笔钱,我们用这一笔钱买了一套房子,今天是奶奶搬进新房的日子,我们就过来帮忙了。
到了奶奶家,我发现搬东西的人很少,就好奇地问:“奶奶,为什么不叫邻居也过来帮忙呢?”
奶奶笑着说:“人家平时已经帮了我们很多了,如果因为这点小事就去耽误人家工作,这太不像话了。”
话音刚落,只听见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奶奶大声问道:“谁啊?”门外的人说道:“是我们这些邻居,张奶奶。”
打开门一看,原来是开汽车厂的毛叔叔,居委会主任李奶奶等邻居,他们一进屋,就帮忙把家里的东西往车上抬,奶奶想阻止他们,可是他们执意要这样做,奶奶只好答应了。
这时,天气应该都有三十多度,每位邻居的头上都挂着豆大般的汗珠,衣服都湿透了,可是他们就像无所谓一样,继续帮奶奶搬着东西。
这是一道美景,融入了每位邻居的真情……
那道风景4夕阳西下,太阳的余晖洒在白云、湖水和画家的笑脸上。火烧云映在湖水里,又增添了一份生机。
夕阳洒在花儿身上,花儿变得金灿灿的,仿佛在宣告:“我是最美的。”在一旁的小草舞动着身体,仿佛要和花儿比美呢!挺立着的老树生气了:“你们不要吵了,学着点!”
老树将身子挺得老高了,它们各自展示着自己的美丽,构成了一幅别有风趣的背景,这时,在它们身后的湖水露出了笑容。
湖水红着脸,像个顽皮的小孩做错了事刚被家人教训了一顿似的,又像一个多姿多彩的少女羞涩地笑着。湖中的鱼儿欢乐地跳跃着,可湖水却毫不介意,笑望着它们在水中欢乐地嬉闹。
夕阳、霞光、鱼儿、花儿……又为小湖增添了几份光彩,可小湖却毫不张扬,只是静静地“坐”在他的位置上,又像一位沉着冷静的老者。
“轰隆隆——”大雨说下就下,让人躲闪不及,花儿、小草……都不得不低下头来,可小湖却容纳了它们,让它们有了栖身之处。
不一会儿,雨停了,天空中划过一道彩虹,映在湖面上,这时的小湖像是一位和蔼可亲的母亲,绽放出了笑脸。
画家默默地收起画笔、画架,哼着小曲,扛着那副美丽的风景,踏一条小径悄悄地回家了……
那道风景5说起风景,大家一定都很熟悉,一朵朵摇曳的野花,一朵朵变化多端的云彩,一张张幸福的笑脸,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可我的眼中,最美的风景只有那每天清晨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
平时我总是要睡到六点半才醒来,等我起来时,外婆总是早早地把早餐放在桌子上,等着我来吃。有一天,我醒得特别早,我便悄悄地穿好衣服,来到客厅,只见外婆已经在做早饭了。我看到的是一个忙碌的背影在白雾笼罩的厨房里来来回回地移动着,我揉了揉眼睛,才发现一颗颗豆大的汗珠从她的脸上滚落下来,可她却置之不理。“滋——”一颗油珠从锅里蹦了出来,跳到了外婆手上,瞬间红了起来,还鼓起了一个大大的水泡,可外婆只是微微皱了下眉,用冷水冲了一下,又继续工作了,我见了心疼极了,赶紧跑过去,难过地说:“外婆,别烧了,这水泡一定很疼,随便吃点就行了。”外婆却说:“乖乖,没事的,新鲜烧的对身体有好处,只要你健健康康,外婆吃点苦怕什么,外婆高兴!”我听了以后非常感动,心想待会儿我一定得多吃点!
不一会儿,一阵香气飘来,啊!早饭烧好了!外婆把它们摆在桌上。我吃着这充满爱的早餐,心里甜滋滋的,因为它饱含着外婆对我的浓浓的爱。她是早晨一道最美的风景。
那道风景6天空中的乌云,是用湛蓝来描绘的;地面上的风景,是用七彩来镀上的;海底的风景,是用幽深来勾勒的;可唯独心中的风景,是用感悟,去画的。
题记
夜色朦胧,蝉儿鸣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诗句,随着那皎洁的月光洒进了人们的心头。
又是一年中秋夜,与平常一般,会有一全盛大的晚会。但今年,我似乎厌倦了那闪烁的灯火,轻雅的乐声。一个人站在阳台,把半个身子探出窗户,看每年人们心中的秋思月。
圆月,依旧在。但周围本应蜂围蝶的点点繁星呢?答案是:被乌云代替了。
在乌云的淡淡笼罩之下,月色显然不如夕日那般明媚动人。散去了不少亮光的月儿,失去了繁星的围簇,也许在许多人的心中,不再美丽。
可是,它在我的心中,似乎变了,变成了一道清雅动人的风景。
洁白的月儿,像悬在空中孤独一人隐隐叹息;又像一只停在乌云端的蝴蝶,扇动着它轻巧的灵翅为人们飘去佳节的祝福。
这时,我的心灵轻轻的一颤,那道风景,变了。
它像被困在乌云中,怎么走,也走不出这无尽的迷宫。它原本是一盏十分明亮的灯,但被乌云一困,亮光就暗然熄失。可是,它在努力,它在拼力,它在努力拼力的发光。它也许在想:无论怎样,都要发出能冲破乌云的光,无论怎么样,都要冲出乌云,发出照亮夜空的光!
这时,我震撼了。
对呀!要和月儿一样!无论怎么样,再苦、再累、再痛,我都要把面对的困难解决。也无论怎么样,我都要尽力,尽心的去做好一件事。无论成功于否,可曾失败,只有尽力、尽心的去做一件事,不怕苦、痛、累的去解决困难,总有一个时刻,成功的花,将绽放在你的眼前。
想到这,我停下了。睁大的眼睛,对着这轮在乌云中悬挂的月儿,闭上了双眼。
我想,我应该把这轮淡月,映在我的心中,让它作为我前进的动力吧。
风儿吹,虫儿飞。来年的这时,不知即将结束生命的蝉儿是否还在鸣唱;高挂的月儿;你是否,还在乌云中?
那道风景7清晨,太阳公公才刚刚起床,我就被一阵“刷刷”声和“当当”声吵醒,我以为过一会就会没有声音了呢,谁知这声音持续不断,我可急了,想好好骂这个人一顿。当我跑到窗前,看到清洁工一丝不苟地扫着大街时,又情不自禁地把嘴闭上了。
清洁工身穿橘黄色工作服,头戴一顶橘红色小帽,手拿一把大扫帚,一步一步地挪动,一点一点地清扫着,一次次地把垃圾放入车内,是那样地一丝不苟,是那样地专注,清洁工所过之处,一尘不染。我忽然想起昨天和小伙伴玩纸团大战时扔的`大量纸团,不由得甚是惭愧。看着清洁工那忙碌的身影,我真想上前说上一声“谢谢,您辛苦了。”
今天的泗水绿草茵茵,鲜花簇簇,街道整洁,环境优雅,清洁工的功劳是功不可没的,他们干的是平常人们最不愿意做的又脏又累的工作,可是他们奉献的是自己,美化的是世界。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吗?刷刷刷“”,又是这有节奏的声音,把我从沉思中唤醒,不远处,橘红色的身影成了我眼中最亮丽的风景线。
那道风景8“呼呼——呼呼——”天空阴沉沉的,屋外狂风大作,树叶沙沙地响着,几片树叶随着风飘来飘去。我和小梦一起在我家写作业,妈妈还没回来。
小梦很快就写完了作业,我看她写完了,我也加快了速度。写完后,我让小梦帮我看一下英语试卷,她一下子就发现了很多错误。我失望地看着这张英语试卷,哎!又错了这么多,我很难过地对小梦说:“我英语是不是很差?”
小梦停顿了一下,说:“没关系,我会帮你的,我现在来帮你补习英语吧!”
我点了点头,但还是没什么信心。小梦却很热情地帮助我,她把我以前所有的错题都给我讲了一遍,还给我出了很多练习题让我做,再加上快要期中考试了,她又帮我复习了很多语法。
有一道题小梦讲了很多遍,我还是没有听懂,我自己都有点不耐烦了,可小梦还是很耐心地帮我讲解。那时,天已经渐渐变暗了,我劝小梦先回家,下次再来。
小梦说:“如果我今天不给你讲解完的话,那你卷子上的错题就不会改了呀!”
就这样,小梦帮我补习,一直到傍晚妈妈回来。虽然,我还是有很多不懂,但,我渐渐地有了信心。
我明显地感受到小梦对我的热情,是她给了我信心,她就是我记忆里那道美丽的风景……
那道风景9四季是风景线。有美丽的春天、炎热的夏天、丰收的秋天、寒冷的冬天。
春天有绿绿的柳条随风飘扬,有美丽的花朵香气扑鼻,有探出了绿绿的头的小草,冻成冰的小河也融化了。春天变暖和了,冬眠的动物都开始苏醒了。
夏天热极了。很多人都在中暑,不过夏天也有好的地方。比如:可以吃冰淇淋、可以喝汽水、可以游泳等各种好好处。而且夏天树木越长越茂盛了,越变越漂亮了!
秋天果实累累,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但天气慢慢的变凉了,树叶也慢慢的变黄了,飘落了下来,农民伯伯可忙啦!
冬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因为可以滑雪、可以做冰雕、可以堆雪人,好玩极了!但冬天很冷哦,要记住保暖。
有一天,下了一场鹅毛大雪,地上铺着厚厚的雪,小朋友都出来堆雪人了。小朋友们用胡萝卜做雪人的鼻子,用黑色的圆点做雪人的扣子和眼睛,用辣椒做雪人的嘴巴,开心极了!
四季太美了!它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啊!
那道风景10我的家乡在章水镇,那儿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每当晚饭过后,村口的大桥上便涌现了许多来往散步的人,那里已经变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们家最先开始散步的是爷爷,别看他身高马大,可是身上还背着“糖尿病”、“尿结石”两座“山”,经常为了上医院的事烦心。他最先的活动范围呢,是我家后边的那个小院子里。
一段时间过去了,我替爷爷着急,这样下去,那“两座山”还怎么摆脱呢?于是,我像个小老师,把在体育课上教会的倒走、绕圈跑步、小碎步、疾走等方法教给了他。他呢,越学越有劲,在门口还打一些什么太极、扭腰操等。
在我的发动下,好打麻将的奶奶也加入了。他们的活动范围也随之扩大了,经常和亲朋好友一起去大桥那边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还引来了附近邻居的好奇心呢!爷爷呢,俨然应经成了一名小队长,还自发组织了一批同龄人,每天散步走。细心的我也发现,他上医院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而奶奶呢,吃饭时再也听不到她议论麻将的话题了。
好美啊,那道亮丽的风景线!
那道风景11车上突然爆发一阵吵闹声,如同乌鸦的聒噪一般刺耳,我好奇地探出头来,原来是一位司机和一位老太太吵了起来。
司机指着一位老太太,吼着:“给钱呀!上公交车是要给钱的,你不知道吗!快交钱!”
“我的女儿刚刚不是给了吗?”老太太擦了擦头上的汗,身穿单薄衣衫的她在这时让人觉得有些可怜,“我女儿刚刚就给了钱。因为这一站下了车就到家了,所以我身上真的没有零钱了。现在我的女儿也走远了,你就不能让我在这一站下车吗?再说我女儿真给钱了!”
“什么?你给了钱!”司机怒目圆睁,“我刚刚根本就没看见你给了钱,不给钱就别下车!”
我心里虽然明白这分明是司机强词夺理。但理智告诉我不要多管闲事。当老太太马上要被赶下车时,我只是若无其事地望着。多么麻木绝情的人心呀!但又有什么办法呢?
正在这时,一道身影闪过。“我帮她给钱。”这句简单有力,苍劲温暖的声音响起,犹如一把剑,刺散了乌云,让阳光重新照耀大地。一个年轻人走过来帮了那个老太太交了钱。也许那只是几块钱,却能解人之危,温暖人心。
那个年轻人构成了一道风景,像一把手术刀,让冰冷麻木绝情的人心在痛苦中苏醒。
那道美丽的风景……
那道风景12洱海清晨的美是不为人知的。
早早的,一缕霞扑上来,天的底色如同泼了一桶水,结了冰,蓝得透亮。那霞似乎也觉得原本红得太单调了,如玫瑰般把云彩裹成粉色。撞在一起,缠绵着,扯出几缕丝来,不忍分离。
太阳怎肯失去自己的颜色,如同一颗白荔枝滚了出来,在天边镶出一道丝绸般的金带。若不是天边的山如同泼了黑墨一般,这水和天也是难以分辨的。
眼看这边的水清粼粼的,几株芦苇无力地垂在水边,一片清寂。这边却又热闹起来——半片海像铺了一层金箔,一叶扁舟缓缓驶来,搅乱了水的宁静,是在追随太阳吧!也固然不肯太单调的,十几米之内几种颜色聚集在一起,太阳向水中砸下一个火团,水却哪里肯丧失了本色,那片让人心醉的蓝匆匆赶上,硬将附近搅成了几朵粉嫩的鲜花。一只鸟冲破天空,没留下一丝痕迹,却让岸边的水草兀自随风摇曳着。
或许你无法欣赏这不为人知的美,但天边的洱海却自有这另人流连忘返的美。
那道风景13夏天是个炎热的季节,每个人都很害怕火辣辣的太阳光和热乎乎的空气,在家里吹着空调,吃着冰淇淋。大家一定都不喜欢夏天。但是,夏天还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呢!
我先说花草:粉嫩的荷花从荷叶中小心翼翼、颤颤悠悠的探出头来,从囊中羞涩的“小姑娘”变成了婷婷玉立的“大姑娘”;怕痒的紫薇花,也就是痒痒树也开花了,有粉、有白,还有蓝,美丽的紫薇花盛开了;还有合欢树,它那像小绒球一样的花朵在众多绿叶的簇拥下绽放了,美不胜收。
然后,我再说一说农作物:圆滚滚、绿油油、甜滋滋的西瓜成熟了,用手使劲拍一下,它就咧开嘴笑了;金灿灿的麦子成熟了,麦地就像倒进一桶黄颜料的大海,一阵风吹来,就有黄色的波浪;还有紫色的葡萄、红色的荔枝和火龙果,还有一咬就出水的水蜜桃……
夏天带给我们的不是只有炎热、蚊虫叮咬、炽热的阳光,还有五彩缤纷的风景!
那道风景14天空是如此的清澈,万里无云,碧空如洗;花朵是如此娇艳,亭亭玉立,美不胜收;大海还是如此蔚蓝,水天一色,波光粼粼。而我却只对那落日情有独钟。
夕阳西下,天空中点缀了似火的彩霞,整个校园都沐浴在一片霞光之中。微风徐徐,送来了百花的清香,这扑鼻的香气让我陶醉,朦胧中,我被她们带入了一个芬芳的梦境。突然,太阳含羞地遮住了半边脸,它依依不舍地抚摸着大地,用尽全身力气送来一片霞光,这光,让人陶醉……
这时候的云层,颜色极为丰富多彩,就像一个爱打扮的漂亮小姑娘,她们有的穿着镶着蓝色蕾丝花边的金色小礼服,像是准备参加一场盛大的舞会一样。一群群、一簇簇地倚在夕阳的身旁,腼腆地羞红了脸,真迷人!
渐渐地,剩下的光越发柔和了,只剩下小半边红红的脸蛋,真似个大大的灯笼,红得耀眼,红得透亮。忽的一下,她似个怕生的小孩,躲到云层里面了,嘿!跟我玩捉迷藏呢!看我怎么抓住你,我在校园里狂奔,终于,找到了微微泛红的天。哦!原来,她是在和我说再见啊!
一瞬间,红云没有了,被黑夜吞了下去,慢慢地,夜幕降临了。
啊!落日,你明天是否还会与我相见?明天是否还能看见在黑夜中遨游的小小的我……
那道风景15夕阳西下,太阳的余晖洒在了白云、湖水和我们的脸上。不起眼的生物此时也只是背景,被染红的湖水才是这幅画的主角……
夕阳抚摸着花儿,花儿变得金灿灿的,好像是在向大自然的每一颗植物喊:“我是最美的。”应该吧!可是一旁的小草就不服气了,在风中跳起了探戈,似乎在说:“不,我才是最美的。”他们争吵着,在他们身边的老鼠窜来窜去的,好像生气了:“我比你们都灵巧,我才是最美的那个……”
他们舞动着自己的身体,构成了一幅颇有风趣的背景,可是他们都没发现湖水在后面静静等着……
霞光照在湖水上,像一个顽皮的小孩正被家人训得满脸通红一样,她静静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毫不张扬。
霞光来到了湖水身旁,显得她更加不同凡响。果然,不一会儿,她就“浪”了起来,水中的鱼儿们欢快地游着,可她丝毫不惧,又像一味沉着、冷静的老者……
最后,她终于也随着鱼群欢乐了起来,因为夕阳的余晖使她更加俏丽了。
大自然画家默默地收起了画笔,把架子叠好,带着这一道美丽的风景默默地走了。
第三篇:迈过那道坎
迈过那道坎
记得是小的时候我很害怕在夜间出门。每当太阳的最后一线光明被黑暗吞噬的时候就一味着我噩梦的开始,因为母亲知道我怕黑夜,所以母亲要帮我跨过惧怕黑夜这道坎。一天夜里母亲让我去倒垃圾,我偷偷的望了望窗外向母亲说了不字,尽管我看窗外的动作是那样的小,却还是让细心的母亲看到了,母亲看了看漆黑的夜用命令的口吻说:“你去倒垃圾!”我听出了母亲今天是铁了心要让我去倒那“该死的”垃圾,于是我极不情愿的拎着垃圾袋慢吞吞的走到玄关去换鞋,平时30秒就可以系好的鞋带,我几乎用了一个多世纪才将它系好,在穿上最后一只鞋的时候我幻想母亲可以收回成命,但在系好最后一支鞋带时我知道我必须去面对黑夜了,就像太阳每天都必须升起一样。
我终于出了家门,向垃圾箱走去。二三十米的路程好像没有了尽头,白天看上去美丽的花花草草此时显得如此狰狞,平日里看上去高大的树木此时就像长着很多手的妖魔鬼怪。我试着唱歌给自己壮胆,可是听到自己颤抖的声音却更加害怕了,步子越来越小,几乎那二三十米的路程是我一步步挪过去的。
终于把垃圾送进了垃圾箱,我轻轻地呼了一口气,然后转身回家。突然听到了一声奇怪的声音,我不禁停住了脚步,身上的汗毛都竖了起来,身上的冷汗没完没了的冒,就像是趵突泉一样,脑子了的每一根神经都绷的紧紧上的。
寂静,死一般的寂静。
不一会那个声音再一次响起,我什么都不管了,疯了一般向家里跑去,终于看到了路口那盏昏黄的路灯,但对于那时的我来说它的光与太阳所发出的光不差上下,我站在路灯下看着自己刚才所走的那段路,轻轻的笑了,我对自己说“都已经走过来了,不是吗?”整理好自己的情绪向家里走去。
再看看刚才让我感到恐惧的东西,现在开来也没有那么恐怖了,甚至觉得天上的星星更加明亮了,脚步也随之轻快了,终于回到了家。
母亲说:“丫头。黑夜并不像你想象中的那么可怕,白天五光十色的世界固然美丽,但酝酿新生的黑夜也毫不逊色。知道吗?太阳它很孤单的,而夜空有月亮和那么多的星星陪着,夜空也有光啊,只是不像白天的那么强烈,夜晚的很柔和。也有很多人喜欢研究夜空,你不是喜欢星星吗?既然喜欢星星那就更不应害怕黑夜啊,要跨过惧怕黑夜这道坎你才能说自己喜欢星星懂吗?......”
我郑重的点点头,其实我早就明白了,就在那盏路灯下,我知道了自己已经跨过了恐惧黑夜这道坎,也知道我已经学会了战胜自己,更加明白以后的人生中将会有许许多多的坎等待着我去跨越,只要拿出战胜自己的勇气,无论多大的坎我都能跨越。我期待着。
迈过那道坎
急流跌宕险滩,潮汐遭遇暗礁,雄鹰卷进长风„„造化注定给生命以劫难,没有坎坷崎岖的人生不能谓之完美充实的人生,而饱经磨炼愈挫愈勇的人才有机会飞上天空,拥抱云蒸霞蔚或是电闪雷鸣。
选择跨过人生的门坎,也就选择了一条勇敢无畏又充满挑战的人生之路。当我们面对人生的劫难时,应握紧拳头,对自己说:“我必须要跨过这道坎,一定能。”
挚爱的丈夫不幸死去,这无异于晴天霹雳在李易安的头上炸响。从此再没有夫妻比翼双飞共修《金石录》,新婚时娇问丈夫画眉深浅的幸福时刻也一去不复返。面对人生这一道门
坎,李清照没有化作明日黄花在西风中凄凄惨惨戚戚,而是凭着对另一扇翅膀的美好回忆,在人世间单翅飞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李清照勇敢地跨过了这道坎,在飘零的南宋活出了一个顽强美丽的易安居士。
“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每当读到这里,眼前总会浮现出一个目光炯炯坚毅果敢的伟男子形象。是放弃尊严还是放弃先父遗愿,在这个人生的门坎上,司马迁明白他必须勇敢跨过。他跨过了宫刑之痛,跨过了君王之恨,跨过了亲人之怨,用带着血的双手捧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面对人生的门坎,李清照和司马迁都勇敢地跨过。无论是夫君离去,国破家亡,还是尊严受辱,事业遇阻,他们都明白必须跨过这道坎,最后迎接他们的是人生的高峰。作为新时代的我们,面对人生的坎坷,难道不应该从古人身上汲取到奋斗的力量吗?“必须跨过这道坎”应是我们永远铭记在心的誓言,成为人生永远不变的坐标。
跌落险滩,让我们在险滩后激起更绚丽的浪花;遭遇暗礁不要怕,让我们仍奔腾着流向大海;卷进长风不要怕,让我们在旋涡中奋勇挣扎,一定能重新翱翔在蔚蓝的天。那么,面对人生的坎,让我们握紧拳头,笑着对天空说:“必须跨过这道坎,才是真正的强者!”
点评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以情动人,观点新颖。作者在文章中暗含了只有跨过狭隘的个人感情之坎,才能“面对人生的坎坷”,“才是真正的强者”的观点。这也符合民族文化的审美心理。作者在文中用李清照与赵明诚、司马迁与遭受宫刑等冲破个人私情的人生坎坷,成就了一代历史文化的事实,告诫读者面对人生的坎,我们要握紧拳头,笑对天空,去跨越人生的遭遇的“坎”。情中寓理,理中寄情,情理交融。
第四篇:天边那道彩虹
天边那道彩虹
城关中学 七(4)班 张雅钧 指导老师 张瑞琴
呜呜,头好疼,这是哪儿?
我想活动活动身子,但却好像被定在那里一般,动也动了;似乎身子已经与身旁的铁壁变为一个整体。
我只记得,我和同伴们玩得正欢,突然,一股强大的气流将我们吸进一个“黑洞”,接着我随着许多同伴顺着一条细长的管道跳出。然后,感觉一阵头晕目眩,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我使劲摇了摇头,希望甩去这些可怕的回忆。我抬眼望了望周围,除了闭目养神的同伴外,还有一些乳白色的颗粒,我仔细看了看这些怪东西:它的头尖尖的,屁股却又是圆的,真好笑。我没忍住,“扑哧”一下笑出了声儿,谁知,一个尖脑袋圆屁股的竟怒目圆睁:“小不点,笑什么,我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大米,你只不过是用来冲洗我身上灰尘的流水,尽敢再次造次!”我赶紧乖乖的闭上了嘴巴!
我叫淼淼,今年1岁。
听我的名字就知道,我是一滴小水珠,我才来到这个世界。云是我的母亲,是她养育了我们这些纯洁的水滴。但她还有另一些作恶多端的孩子,就是我的哥哥们——酸雨珠。他们落在地上,不为人们造福,却抑制土壤微生物的繁殖;使儿童免疫功能下降,慢性咽炎、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增加;使老人眼部、呼吸道患病率增加;还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特别是小麦姐姐,在酸雨影响下,可减产 13% 至 34%。蔬菜们也容易受酸雨哥哥们的危害,导致蛋白质含量和产量下降。森林伯伯和植物弟弟也没幸免,叶子枯黄、病虫害加重,大面积死亡。母亲常常痛心地说,酸雨珠本是一个和我们一样的小水珠,但是人类烟囱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和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空中与水蒸气相遇时,形成硫酸和硝酸小滴,使水珠酸化,所以我那不幸的哥哥们才变成了无恶不作的酸雨珠。
我和我的哥哥们正好相反,我为人类造福,巴不得学古时候的名人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我来到这个怪地方之前,我在水处理工厂还待过好一段时间,经过一道道检查和消毒,才屹立在这儿。
水处理工厂可有趣了,有许多和我一样的水珠,当然,像我这样合格的可却没有几个。“百里挑一”,说的可就是咱!
咦?怎么了,我所处的地方忽然开始剧烈摇动起来。“妈妈,淘米水要倒掉吗?”耳畔传来一个小女孩稚嫩的声音。“倒掉吧,顺便再另接一盆水来拖地!”一个又细又尖的声音响起,像划破的老唱片一样,及其刺耳。
什么?我还什么都没有干,就要被倒掉!我委屈极了,犹如一座爆发的火山,咆哮起来。你虽然听不到我的愤怒的叫喊声,但我要你看到!我使出全身力气动荡起来,顿时水花四溅,无数水珠同那些乳白色的颗粒一起滑了出来,惊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
我什么都不管不顾,仿佛已经走火入魔。我只知道,我才只有1岁,我不可以什么事情都不做就从这个世上消失,不可以!
然而,我的努力与疯狂已经改变不了什么,我身边的水珠越来越少,乳白色的颗粒也越来越少。这个世界已经只剩下我——一个什么也不管不顾的水珠,疯狂地翻滚着。小女孩的哭声,刺耳的尖叫声,水珠落地发出的滴答声„„交织在一起,奏成了一曲哀乐,为我生命的最后一刻哀悼。
时间好像突然静止了一样,周围什么也听不到,我纵身一跃,落入地下,为自己的葬礼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阳光暖暖地照在我的身上,好暖和,我好想沐浴在时光里,无痛地悄然离去„„
睁开睡意朦胧的双眼,我好像恍恍惚惚地看见了我的母亲,她温柔地看着我,张开她的双臂轻轻地抱住我。
我惬意地闭上了双眼,看到了天边一道美丽的彩虹。
第五篇:难忘那道风景线
难忘那道风景线
结束了国庆长假,我搭乘火车返校。
安放好行李,我坐在座位上等待着火车启程。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位年轻时尚的姐姐,此刻也正忙着整理行李。这时,窗外有人叫她。
应该是她母亲吧。我心想着向窗外看去。短发,中等个子,一件印花衬衫,一条深褐色长裤,很朴素的一位中年妇女。这位母亲在窗外对女儿进行各种嘱咐,似乎想起了很多未说完的话。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而这位姐姐却只顾着整理行李,对那番嘱咐也只是应付性的点了点头,不耐烦的向窗外瞟了几眼。过了会,姐姐终于对母亲的喋喋不休忍不下去了,她厌烦的向窗外喊道:好了,不要你管,走啦1见女儿发脾气,母亲猛的住了口,竟像个犯错的小孩显得手足无措,恋恋不舍地走了。
可过了一会儿,这位母亲又急急忙忙的折回来,满脸笑容的告诉女儿,袋子里有鸡蛋。女儿问是哪个袋子,母亲忙向女儿描述,但随即就被打断了;好了,我知道了,你快走!说完,向窗外挥挥手,转身忙活自己的东西了。可这回母亲站在窗外,并未离去,只是静静的看着女儿的背影,双眉紧蹙。成为人潮拥挤的火车站的一道独特风景线。我望着这位母亲,她的眼睛里盛满了爱怜与担忧。此刻,她是想起了女儿幼时的乖巧,还是为女儿此行感到担忧?我不得而知。
时至今日,那位母亲在人潮涌动中孤单的身影仍会清晰的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儿行千里母担忧,那是一道最美的风景线,也是一道最让我难忘的风景线
湖南广益实验学校初一:李晶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