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黔西县林泉镇韦寨村“四在农家”申报材料
编辑:落花时节 识别码:15-772535 6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27 20:34:32 来源:网络

第一篇:黔西县林泉镇韦寨村“四在农家”申报材料

黔西县林泉镇韦寨村“四在农家”示范带建设申报材料

一、韦寨村基本情况

韦寨村位于林泉镇的东南侧,全村面积4.9平方公里,现有农户563户共2221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580元,2009年1月获得 “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的荣誉称号。2009年来,我村努力巩固成果,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全面提升我村的文明程度,树立对外文明形象。目前,村干部廉洁高效、经济快速发展、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现将我村近年来的创建工作具体做法汇报如下。

二、具体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1、领导班子坚强有力

我村在中央、省、地、县的关心和支持下,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保持韦寨村党员的先进性为抓手,树立党员先锋模范形象,办让人民满意的事。加强学习培训,以创建学习型党支部为载体,努力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政治理论,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了贵州大学、农科院等专家到韦寨村开展培训,林泉镇党委、政府及韦寨村“两委”多次组织党员外出参观学习,近三年来共开展各类培训达40余次,参与学习人数达3200人次。开展了以“干群一条心、发展共打拼”、“承诺办好每桩事、干群和谐好态势”等主题活动,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目前,我村已形成党员干部团结协作、干群关系融洽和谐的良好态势。同时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每年投入2万元的工作经费。

2、思想道德风尚良好

采取书写墙体标语、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单等形式,积极开展党的基本理论、路线的宣传教育。2009年至今,共书写墙体标语2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1500份。

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依托,加强民族团结,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一是在民族团结教育方面,我们结合新形式,新任务对民族团结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丰富民族团结教育形式和内容,大力开展以关爱留守儿童及空巢老人、捐资助学等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大力弘扬各民族之间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的教育思想,先后共捐款、捐物达2万余元,帮助留守儿童42人,帮扶贫困家庭4户;二是在“五〃一”“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期间组织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片。每年年底评选好女儿10人,好婆婆10人,好媳妇10人,奖励资金达6000元。三是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成立了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协会等民间组织,积极发挥这些民间组织的作用,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遏制农村农民的不正常的消费及参与赌博、吸毒、贩毒等现象,为我村乡风文明作出了积极地贡献。四是切实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充分利用韦寨村义务宣传队,以当地学校为载体,关心、关爱青少年的成长,正面引导,防微杜渐。比如,向青少年进行学法、懂法,守法的引导,将预防和惩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政策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制知识传授给青少年,使他们在心灵上筑起一道预防犯罪的有力屏障。

3、创建活动扎实有效

为了积极开展全国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我村制定了工作规划和计划,从健全机制、抓好评选、提高素质着手,突出典型,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创建工作有序开展。镇领导经常对我村进行检查、指导创建活动的落实,每年保证2万元的经费投入。一是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文明意识。每年制定年度文明村民教育计划,开办了文明村民培训班,扩大教育面。二是开展“文明家庭”、“文明信用户”、等评选活动,整个活动以全村每一户家庭为对象,以现代文明为要求,在勤劳致富、遵纪守法、计划生育、环境卫生、家庭和睦、社会公德、移风易俗等方面进行具体量化,评出“文明家庭”20户。“文明信用户”20户。目前我村已申报了全省生

态村。

4、社会服务优质规范

在林泉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村建立了便民利民服务代办点,为农民群众提供身份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的代办服务,要求代办人员要转变工作作风,以热情的态度对待每一位群众,2009年至今,为农民群众代办事项达152次。建立了群众意见箱和镇举报电话(0857--4878003),对工作作风不正的,经查实,将作出严肃的处理。不能搞独断专行,采取大小事务要公开,实行组务公开。2009年以来,我村对12户困难群众生活用水、粮食等方面的给予了一定的补助。

5、科教文卫体稳步发展

开展科普活动,建立了韦寨村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站1个,积极帮助农民群众查阅信息和发布信息,引导农民群众使用科学。重视教育,积极发展教育事业,韦寨村有完小一所(韦寨小学),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100%,建立了“计卫整合”(计生、卫生资源整合)服务站,让韦寨村群众小病不出村,育龄妇女普查普治不出村,韦寨村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2%,目前韦寨村孕检率达到100%,计划生育率100%。2010年,我村组建了20人的文艺宣传队一支,建了农民体育活动场所一个、农民休闲活动中心一个、老年人活动场所一个,虎山公园一个。每年利用端午、春节等节日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花灯比赛、对对子、篮球比赛等活动,丰富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6、社会治安秩序安定

韦寨村严格按照“五个一”(即有一块法制宣传园地、有一支义务普法队伍、有一套法律书籍、有一套法律光碟、每户一本农村适用法律小册子)的标准和“五结合、一推进”(即:把民主法治建设与提高群众素质相结合、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相结合、与当地的社会发展相结合、与创建平安村寨相结

合,推进新农村的建设工作)来开展工作,始终以牢固树立“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民主法治建设,坚持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思想开展工作,通过扎实开展依法治理工作、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加强民主监督等多种有效途径,形成了村各项工作民主化、法治法和规范化的良好局面。3年来我村未出现一桩刑事案件或群体上访事件。

7、环境面貌整洁优美

2009年至今,韦寨村得到上级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房屋新(改)建210户,完成连户路建设39650平方米,院坝硬化25000平方米,完成了沼气池建设245口,改厕、改厨、改圈254户,自来水普及率达95.2%,森林覆盖率达39.5%。另外,我村每年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脏治乱工作方案,重点对公共路段、农户庭院进行整治,目前,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极大的改观。

8、基层民主健全有效

扎实开展依法治理工作、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加强民主监督等多种有效途径,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村民议事制,凡涉及村民大事,召开“两委”班子商议,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再召开群众大会或者群众代表大会。搞好村务组务公开工作,定期把村务组务、项目实施、计划生育、低保发放等情况定期公开。

9、村级经济发展壮大

韦寨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尽管传统农业种植水平较高,但增产不增收状况实际存在,为此规划350亩的黑糯米50亩的红稗、2009年400亩,2010年510亩的经果林种植等,2010年累计种植错季节蔬菜650亩。有年出栏上万头的现代化养猪场一个,年出栏百头的18个;特种香猪养殖场一个,辣椒厂一个,大棚草莓19个,2600米葡萄长廊,910亩经果林基地,品种有玛瑙樱桃,冬桃、黄金梨、中华寿桃,有36个大棚的花卉基地一个,八个大棚的反季节蔬菜基地,800亩的优质米基地,发展了草莓种植基地3个,草莓大棚19个,香猪养殖基地一个,年出栏200余头,现有的农

家乐带动100余户为农家乐而专门种养、殖业的发展,每月有上1000余元的收入,各项基地解决农民务工200余人,有效地调整了过去单一的种植模式。通过近两年的奋斗,现韦寨村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的2200元上升到2011年的5580元。

10、志愿服务广泛深入

目前,韦寨村已成立了义务消防队、义务宣传队、义务治安巡逻队、义务科技信息服务队等志愿服务队伍,人员达85人。服务范围为宣传法律、消防等知识,组织开展治安巡逻,帮助群众查阅信息和发布信息、带领农民群众搞发展、带领农民群众开展体育健身和文化学习等服务。今年,面对长期的干旱,我村的人畜饮水面临极大的困难,为此,我村成立了一支15人的义务送水队,为我村的105位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送去了温暖。

三、“四在农家”建设规划1、2012年,继续巩固韦寨村建设成果,完成韦寨村示范景点的建设及葡萄长廊扩建项目,完善村级进组路、机耕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2、2013年,继续加强党员村民的法律知识、种养殖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完善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等的服务体系。扩大我村的特种养殖的规模,成立香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香猪示范养殖10户,以香猪养殖及草莓种植作为我村的支柱产业进行发展,完成特色农家乐建设2个。

3、2014年,完成韦寨村香猪腊肉加工企业,抓好“科技网络进农户”工程,加大劳务输出力度,蔬菜种植达1000余亩。

4、2015年,计划完成中小学生农业实践示范园一个,建立高效农业科技园一个,引资一个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500元。

四、下一步打算

1、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村级的管理,继续发挥志愿服务队的作用,加大

对理论、技能等方面的学习培训,理清思路,并认真抓好落实。

2、发挥能人效应创建农村发展型党组织,重点发挥那些学习、发展、能力强的党员带头人的表率作用,在能人的带动下,让党员群众经济协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3、高度重视,抓紧工作,制定我村扶贫开发的工作目标,强化措施,不断争取扶贫开发的项目资金。并完善机制,加强监管,用好各类扶贫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4、加强对农民群众的培训力度。

5、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近年来,我村始终坚持按照“四在农家”的标准及要求认真开展工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不断总结,积极探索思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特申报省级“四在农家”创建示范带,敬请各位领导给予批准。

韦寨村村民委员会

2012年3月26日

第二篇:林泉镇韦寨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简介

林泉镇韦寨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简介

黔西县林泉镇韦寨村2006年有幸定为贵州省新农村百村试点村以来,村党支部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方针和省委石宗源书记提出的“出精神、出经验、出结果”的要求及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扶贫开发、生态建设、人口控制),扎实开展本村工作。通过近五年的努力和奋斗,韦寨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

韦寨村位于黔西县林泉镇东南侧,西距镇政府驻地13公里,东距县城3.5公里,全村面积4.9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组,548户,1963人,有共产党员46名,其中预备党员2名。2010年“黔西北民居”建设任务96户。现有耕地2490亩(其中田930亩),有沼气池341口。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800元,人均占有粮食530公斤。累计有经果林910亩,发展的反季节蔬菜320亩。全村有连户路39500米。现有农家乐8家,月接待量达5000余人次,月收入达5万元。目前主要支柱产业为种养业,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村内水、电、路、讯、闭路电视全通,贵毕路穿村而过,6.84公里进村主干道及环村路油化工程已完工,4公里整修一新的排洪引水渠蜿蜒穿坝而过,沿渠建有葡萄休闲长廊,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具有居城郊但不繁杂,处乡村又不落后,“贵在城郊,美在田园”的城郊田园休闲旅游优势。春天油菜花香,沁人心脾;夏天稻田绿浪波连,心旷神怡;秋天金黄一片,硕果累累;冬天静谥安祥,宜于养心。

二、取得的成果

通过近几年的奋斗,现韦寨村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的2200元上升到4800元,现有年出栏上万头的现代化养猪场一个,年出栏千头的10个;年出栏上万头的养兔场一个,特种养殖场一个,品种有叮铛鸡、野鸡、珍珠鸡、乌骨鸡等,分散养殖覆盖全村,有渔塘三个,2600米葡萄长廊,910亩经果林基地,品种有玛瑙樱桃,冬桃、黄金梨、中华寿桃,有36个大棚的花卉基地一个,八个大棚的反季节蔬菜芽菜基地,55亩糯玉米基地,800亩的优质米基地,有一次性接待能力400人的度假村一个,小型农家乐8家,月接待量超5000人,月收入达5万余元,带动100余户为农家乐而专门种养、殖业的发展,每月有上1000余元的收入,各项基地解决农民务工200余人。建立了韦寨村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站,服务站面积32平方米,配有液晶电视1台,多功能打印机1台,电脑4台。通过网络为农户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及农产品供求信息。2006年以来,得到上级的大力支持,在韦寨村“两委”的努力和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完成了黔西北民居建设任务,新建房屋24户,改造房屋31户。2010年韦寨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任务96户,现已启动93户,其中新建14户,改建82户,新建已竣工5户,9户正在实施中,改建已竣工51户,新建改建共计竣工56户,改建附属设施17户,全村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观。

三、做法及经验

(一)、理清思路,科学定位。思路决定出路,针对韦寨村贵在城郊,美在田园,民风淳朴,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交通便利的条件,确定韦寨村的发展思路为一个定位两个主抓,即定位为城郊农业综合开发型新农村,一是主抓特色种养殖,二是主抓田园休闲观光旅游。

(二)、科学制定规划。韦寨村把科学制定规划作为2006年到2010的头等大事来抓,抓住作为省新村点的机遇,结合村情,根据民意,邀请专家为韦寨村五年的发展作了科学的总规和五年分期实施的详规。总目标2010达到人均5500元,目标有具体措施和方案。

(三)、认真做好宣传发动。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要将新农村建设工作抓好,必须得到农民积极的参与。因此韦寨村多次组织召开了党员和村民大会,向群众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方针和政策,让群众明白新农村建设是为老百姓谋利益找出路,能有效改善老百姓的生活、生产条件。韦寨村还利用标语,通俗易懂的宣传画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极大地提高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另外,韦寨村还成立了以老支书张世昌为会长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把威望高,能力强的老党员、老教师等纳入理事会,依托理事会发动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让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和理解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大意义。

(四)、认真抓好工作的落实。每一项工作有一名村干部专人牵头,有一名驻村镇干部专人协调负责落实,每天一“碰头”,每周一安排,每月一调度,每季度一总结,半年一回查,年终做好工作总结。镇村主要领导挂帅指挥、协调县镇有关部门,定期、限期完成各项工作进度,确保落实。

(五)、认真培育产业。首抓产业结构调整,解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问题。韦寨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尽管传统农业种植水平较高,但增产不增收,状况实际存在,所以规划350亩的黑糯米50亩的红稗、2007年400亩,2008年510亩的经果林种植等,2008年种植杂交玉米1000亩、杂交水稻850亩、西瓜250亩;2007年建成花卉大棚36个,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出租土地农户在里面务工,既增加农民的收入,又学到了技术;种植莲藕25亩并放入鱼苗1000尾。2008年累计种植错季节蔬菜320亩,种植糯玉米55亩。目前,为极高水准打造韦寨村的品牌产业,我村建起了芽苗种植基地,主要使用无土栽培技术,不用任何化学药品,于2008年7月投产以来,有效地调整了过去单一的种植模式。

(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人居环境。一是通过统一规划,认真做好民居建设,改变人畜共处、房屋破旧的现状。二是强化日常管理,随时清除垃圾,坚决拆除乱搭乱建,有效遏制乱涂画、乱张挂的现象。塑造韦寨村的景观与乡村风貌,建成具有韦寨特色的乡村景观。三是在建筑材料上充分体现自然、休闲、朴素、简洁的风格,用料突出环保化和生态化。通过完善基础实施建设,进一步打造舒适的乡村旅游环境,为游客提供方便。为了实现旅客能够“吃在农家、玩在农家、体验在农家”,目前我村发展农家乐8家,据统计,农家乐平均月接待量达5000余人,月收入5余元,农家乐发展起来后,带动了我村100余户老百姓的发展,每月为8家农家乐提供农产品平均每户就有1000余元的收入。

(七)、整合项目资金,发挥资源优势。一是实现民间资本对旅游资源的整合,使招商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通过招商,本,实现了渡假村、冬桃林、养殖场的项目招商,解决了当地老百姓100余人的就业问题,每年为农民增加了近80万元的收入,变韦寨村的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二是着力抓好劳务输出和技术培训。今年,韦寨村组织村民培训10余次,1000多人次,解决了部分劳动力转移,实现劳务收入30万元以上。三是按“支部+协会,公司+农户”的模式引进花卉公司到韦寨发展,对农民的土地倒包返租,每年每亩500元,农民种自己的土地每年600元的保底工资,且天干水旱无优,净争每亩500元的租金,这样的模式解决50户农

民的增收打工问题,同时建立了畜禽养殖协会、果蔬协会、农机协会、科普协会、乡村旅游会,让协会把弱势的农民团结起来,争取到更大的利益,党支部当然随时成为协会的娘家人、撑腰人,这一做法使韦寨村50%的农民人均增收500元。

(八)、抓乡风文明,促社会稳定。全面落实治安的各项措施,有力地维护了我村政治和社会稳定。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高度重视,把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近年来,我村干部高度重视治安工作,依照镇综治工作目标,统一思想,要把村里的工作做好,首先就必须抓好全村社会稳定工作。年初,我村召开了村干部、村民小组长调解员、党员等大会,会上强调“稳定是发展的基础,我们要致富,要把经济建设搞好,首先就必须抓好我村的社会稳定”。村党支部、村委会要求发生纠纷要及时上报,发现重大的不稳定因素必须及时报告并及时处理。要依法办事,搞好村民自治,把矛盾和纠纷尽量消除在萌芽状态。

(九)、强化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抓好民主管理,促进韦寨村长足发展。韦寨村严格按照“五个一”(即有一块法制宣传园地、有一支义务普法队伍、有一套法律书籍、有一套法律光碟、每户一本农村适用法律小册子)的标准和“五结合、一推进”(即:把民主法治建设与提高群众素质相结合、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相结合、与当地的社会发展相结合、与创建平安村寨相结合,推进新农村的建设工作)来开展工作,始终以牢固树立“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民主法治建设,坚持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思想开展工作,通过扎实开展依法治理工作、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加强民主监督等多种有效途径,极大地增强了村干部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形成了村各项工作民主化、法治法和规范化的良好局面。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近年来,我村新农村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省、地、县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当前仍存在资金紧张,力量不足,各项工作进展不平衡等问题,下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领导、集中力量,加大投入、精心组织、高标准,严要求,把我村新农村建设推向新的高潮,全面按时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

韦寨村党支部 韦寨村村委会 2010年8月4日

第三篇:锦屏县敦寨镇雷屯村雷屯村“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情况汇报

锦屏县敦寨镇雷屯村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情况汇报

中共敦寨镇委员会敦寨镇人民政府

2014年3月日

一、基本情况近年来,雷屯村因地制宜,抢抓机遇,精心谋划,认真组织,迅速行动,全力加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先后荣获“国家生态家园示范村”、全省新农村建设“十佳乡村”、全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以及省、州、县“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基层党组织等表彰,是全县“美丽乡村”、小康社会建设示范村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精品示范点。

雷屯村位于锦屏县敦寨镇南部,距镇政府驻地10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195户857人,全村居民以苗、汉族为主,主要为朱姓,占80%以上,党员22名(并村后辖6个自然寨、10个村民小组550户2480人,党员65名)。雷屯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自然风光秀丽,流经黎平、锦屏两县的亮江将其三面环抱,全村总面积1942亩,其中耕地648亩,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680元。

二、主要做法

(一)抓规划,绘就蓝图振精神。以新农村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科学研究村情、认真谋划发展思路,编制了完成村庄规划、旅游文化村寨修建性规划和雷屯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库,收录项目60个,已实施或正在实施23个,正在编制“美丽乡村”规划,对全村产业

发展、村庄布局、民居建设等多方面内容形成规划文本,指导全村今后发展,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根据雷屯村特点和生态自然等优势,确立了:以生态资源为主体,以农业观光、生态休闲旅游为目标,通过农业、生态、人文、自然及民俗文化等资源的有机结合,突出乡村游乐、产业基地、民俗风情,逐步形成融自然风光和乡村农业为一体的生态通道,建成一个集休闲、观光、游览、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到2015年前全面实现小康,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通过5年左右努力,将雷屯打造成州县“美丽乡村”建设精品示范村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精品示范点。

(二)抓班子,强基固本夯基础。严格执行“两委”班子海选机制,选好“一好双强”型班子,现任村“两委”班子全部为致富带头人、平均年龄45岁,村支书龙相远被省委表彰为“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被州委表彰为“十佳村党组织书记”。在抓好现代远程教育、科技培训等党员素质提升工程的基础上,由支部牵头,采取个人出资、“两委”补贴的方式,组织村干部、党员、致富能手等16批次220余人次,赴长沙、怀化、桂林、黎平、榕江、黄平等地考察学习,引进先进种养殖技术3项,新增带富项目5个,带动农户脱贫41户。创新党员培养机制,抓好党员队伍建设。3年来发展党员6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2名,村级后备干部26名。

(三)抓产业,创业致富美生活。结合村情,探索提出了“抓蔬、稳粮、兴果”发展思路,并实行“超市+基地+农户、公司+支部+基地+农户”订单式产销。目前,全村种植蔬菜540亩,其中大棚蔬菜350亩,建成标准钢架大棚48个,竹架大棚640个,蔬菜种植覆盖全部农户;种植油菜400

亩,实施杂交水稻制种200亩;种植果树265亩,年产量40万公斤;种植早熟西瓜120亩,年产量30万公斤。2013年全村种植业收入超400万元,户均收益2万余元。大力发展农家乐、家庭养殖等产业,2013年全村外出务工人员138人,创造劳务收入207万元;发展农家乐3家;出栏牲畜400头,出产家禽6000余只。建立蔬菜、农机、沼气、棉花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300余人。全村年收入10万元以上农户86户。

(四)抓投入,村容整治靓环境。一是实施道路硬化。新建通村公路5公里,完成1000米进村公路硬化,实施3000余米通组通户道路硬化,实施2.5公里机耕道硬化,实施1500米沿河步道硬化,正在实施3公里沿河步道建设,铺设青石板1800平方米。二是实施村庄美化。新建大明楼和进村牌坊,整合危房改造和新农村建设资金实施全村风貌恢复整治工程,现已完工房屋整治45栋,实施破旧土、石墙、砖墙拆除改造6000余平方米。实施进村主干路、河边造林植树20000余株。修建村内公共厕所,实施污水处理工程,完成村寨内760米排污沟建设,完成沼气池建设及配套“三改”158户,完成“三格式”卫生厕所改造30口,配置青石垃圾箱40个。新建1个2000平方米文化广场、1座议事长廊和1个农民健身场。三是实施街路亮化。实施农村房屋电线改造106户;依托一事一议惠民项目,在进村主干路两侧、村寨内及沿河步道旁安装太阳能路灯104盏。

(五)抓管理,乡风文明促和谐。立足自身建设,立权责、建规范,建立健全村民议事、党务政务公开、党员承诺、设岗定责等系列规章制度,推行“四议两公开”,落实“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等制度。结合创先争优等活

动,深入开展“十好村、十好家庭”“双十”联创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农民素质培训,开展卫生家庭、致富家庭评比等活动,提升群众的文明素养,调动广大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朱”姓家族开展“正家风、淳民风、构和谐、促发展”活动,以家风带动民风转变,促进村级各项事业发展。村级组建1支群众文艺队和男女各1支舞龙队,定期举办扭秧歌、舞龙、健身操、花灯节等文化活动,进行宣民策、讲民事、树新风,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引导村民自觉学法、用法、遵法、守法。全村村民精神面貌饱满、生活态度积极乐观、邻里和睦相处,乡风敦厚质朴,连续5年没有发生上访事件和刑事案件。

三、下步工作要点

(一)进一步完善规划。结合撤并村实际,将看寨、帮寨融入雷屯“美丽乡村”和乡村旅游规划范畴,全力打造我县名副其实的乡村旅游精品村寨;

(二)进一步壮大产业。巩固水稻制种,蔬菜、黄瓜等传统产业,做大做强脱毒马铃薯等新兴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主渠道;

(三)进一步加大投入。针对新农村基础设置滞后实际,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开展招商引资,建设停车场、蔬菜交易市场(基地)、农产品研发中心等一批基础设施;

(四)进一步强化管理。借助“华寨经验”的理念,深入推进“双十联创”等管理模式,探索寨老协会、族长议事等民主管理新模式,促进乡风文明、和谐发展。

第四篇:XX村四在农家工作规划

XX村 “四在农家”创建工作规划

Xx街道XX村于2008年由原大山村、锅底塘村整合而成,位于XX街道办东面,距XX街道办事处驻地5.2公里,紧邻马岭河XX风景区,国土面积8.17平方公里,辖15个自然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028户,总人口4503人。成立有关工委小组1个,有关工委成员19人,成立有村支部、村民委员会各1个,两委班子成员7人,有党员71名,预备党员14名,入党积极分子6个,有村活动室一间50平方米,办公室一间50平方米,有中学一所,有村民办小学两所。

近年来,村支两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党的富民政策,紧密团结全村干部群众,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大力发展民族旅游,使村级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村容村貌得到很大的改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会治安稳定,下一步的发展主要围绕“四在农家”创建活动有序推进。

“富”在农家:

1、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村内通道已基本全部实现水泥硬化;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通移动通信、通有线电话。

2、致富产业情况:(1)在马家河组片区发展1000亩大蒜和1500亩苗圃基地,此两基地都位于XX大道旁,交通十分便利。

(2)XX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著名的国家4A级马岭河

XX风景名胜区就在这里。

“学”在农家:

1、农村义务教育情况:XX小学位于XX村中寨组。自实施“两基”以来,本村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全村7-12周岁适龄儿童入学率100%;13-15周岁少年入学率98.25%;达到“两基”验收标准。

2、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情况:中寨组有村办公室一套,面积60平方米,属一室多用办公室,这里设有农家书屋、农村远程教育接收点,办公条件拥挤。准备建一套90平方米的用房。

“乐”在农家:

1、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情况:2009年,实施了“农家书屋”工程,1000余册图书虽已全部上架。

2、农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中寨组远程教育站点目前连接Internet网,但用房有限,拟建电脑活动室两间,拓展农村信息交流平台。

3、XX村有占地2000亩的民族风情街,由于村人口以布依人口居多,民族文化传承在农民精神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拟组建一支80人的民族文化专业队伍。

“美”在农家:目前,XX村内道路已全部硬化,通过农村沼气池建设实施了沼气池建设、改厕、改厨、改圈工程。由于XX村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兴义城建设的重点,拟建大XX国际渡假社区,它将是旅游、休闲、娱乐、食宿的一体化基地。

第五篇:黔西县林泉镇韦寨村省级党员教育短期实践培训基教学计划

黔西县林泉镇韦寨村

省级党员教育短期实践培训基地教学计划

为做好林泉镇韦寨村省级党员教育短期实践培训基地2010年教学工作,特制定本教学计划:

一、教学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以提升党员干部实践能力为目标,建立学习和实践功能兼备的党员教育短期实践培训基地,分层次开展党员、实用人才和农民的大规模培训,着力打造一支思想素质高、工作作风好、双带能力强的党员队伍和新型农民。

二、教学目标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多层面、多角度探索发挥实践培训基地的作用。通过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实践培训基地凝聚、教育、服务党员群众的功能。采取组织党员分批驻点学习、课堂讲授、现场演示、实践操作等方式,帮助党员增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积极引导党员学习本地和身边的先进典型,探索切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子。力争通过对党员进行普遍轮训,不断提高其发展产业的能力、市场竞争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成为带头致富和带民致富的先锋;对农村各类实用人才、有能力的农民进行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更多的致富本领,成为有知识的文化人、讲道德的文明人、懂技术的内行人、会经营的明白人。

通过培训,使培训基地所在村90%的农民掌握1—2门实用技能,所在镇50%的农民掌握1—2门实用技能。全年培训基地计划举办各类培训10场次以上,培训党员干部群众500人次以上,参观学习达1000人次以上。

三、具体教学模式

1、看教育片。组织党员、干部群众集中收看爱国教育片,党员致富典型等。每次集中收看1小时以上。播放地点为村远程教育播放站点。

2、聘请专家授课。聘请党校、农业、农办、畜牧、科协等部门理论、技术骨干兼任培训教师,并对担任示范基地培训教师的“乡土人才”进行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同时发挥“乡土人才”的示范带学作用。

3、过一次组织生活。在党员教育培训基地,使参加教育培训的党员过一次有意义的、特殊的组织生活。

4、体验一次农家生活。利用村“农家乐”和绿色生态自然环境等资源,使受培训的广大党员通过吃一顿农家饭,干一件农家活,办一件农家事,采一次农家果,走一次农家路等形式,充分体验农家生活,接受新农村建设教育。

中共黔西县委组织部

2010年2月17日

黔西县林泉镇韦寨村“四在农家”申报材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