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论非对称赶超战略
编辑:七色彩虹 识别码:15-903136 6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08 11:18:45 来源:网络

第一篇:论非对称赶超战略

论“非对称”赶超战略

牛兴振*** 刘军瑞***

一、什么是“非对称”赶超战略 1.提出背景:

第一、我国与西方在一些科技领域差距越来越大,必须从“跟踪、并行、领跑”并存、“跟踪”为主向“并行”、“领跑”为主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总体科技发展水平有了举世瞩目的提升。据科技部组织8000多位科学家对我国技术发展状况进行的一次评估表明,在13个重要技术领域的1350项技术中,有17%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有31%是并行水平,有52%是跟踪水平。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另外一些科技领域,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有扩大的趋势。第二、全球竞争和科技竞争形势越来越严峻,必须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和主动权。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布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新能源、生命科学等科技领域和相关产业,企图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

第三、实现党和国家新时期的伟大目标,必须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的速度和成效。

2.提出时间:202_年8月21日,习近平在听取科技部汇报时,首次提出非对称赶超战略。他指出,我国科技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差距,要在关键领域采取“非对称”赶超战略,特别是在到202_年都不可能赶上的核心技术领域,要研究“非对称”性赶超措施。

3.“非对称”赶超战略的定义:根据对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的学习领会,结合相关研究,可以认为,“非对称”赶超战略是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结构性优势和资源禀赋,在转型变化的重要历史时刻,准确捕捉到重大战略机遇,主动实施制度创新,形成全新的竞争规则、技术轨道、组织机制等,并逐步确立为世界所公认的标准和规范,实现对领先国家赶超的一系列战略与策略组合。

4.“非对称”赶超战略的科学内涵:

第一、“非对称”赶超战略是一种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进而实现赶超的战略。第二、“非对称”赶超战略是一种充分把握重大变革机遇进而实现赶超的战略。第三、“非对称”赶超战略是一种充分释放制度创新活力进而实现赶超的战略。

二、采取“非对称”赶超战略实现科技创新

总书记指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而实施“非对称”赶超战略则可以被认为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核心要义所在,这是借鉴发达国家崛起历史经验、总结我国近代以来从落后到追赶的经验教训,把握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要趋势、结合我国国情而形成的重要战略方针。

1、实施“非对称”赶超战略是实现中国梦和大国崛起的必然选择。近代以来,我国一直被经济规模比我们小的国家所打败,核心问题是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低下。换言之,这些国家很好地利用了“非对称”赶超战略,打败了经济总量占优的我们。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我国在互联网+、量子通信、纳米科技、生命科学等领域已经或正在形成的独特优势,不仅要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更要后来居上。未来10至20年,将可能发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唯有充分利用“非对称”赶超战略,成为“新的竞赛规则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竞赛场地的重要主导者”。

2、实施“非对称”赶超战略要有“保持战略清醒”的创新自信。科技创新不能完全跟在发达国家后面,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这样是永远不可能实现赶超的。实施“非对称”赶超战略,要有强烈的创新自信,保持战略清醒。要充分认识和发掘自身的独特优势,把创新自信锚固在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之上。要敢于坚持自己选定的突破方向和技术道路,将“市场换技术”转变为“市场育技术”。

3、实施“非对称”赶超战略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宏大魄力。

较长时期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策略进行投入和布局,这实质上就是“非对称”赶超战略的一种策略。这就需要审时度势,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上,在颠覆性创新的前沿方向上,迎难而上、敢于质疑、勇于开拓,不仅要赶上时代,更要能够引领潮流、走在时代前列。

4、实施“非对称”赶超战略要有“见事早、动作快”的先手决断。

实施“非对称”赶超战略,指望“毕其功于一役”是不现实的,而是通过快速迭代以持续累积微小优势,积小胜为大胜,这就需要在实施中“见事早、动作快”。一旦发现“赛场”转换,就要及时转移,既能敢于投入,更能勇于放弃。要适时全面扫描世界科技趋势,在实施科学展望和技术预见的基础上,找准定位、寻求机会,不断占领发展先机,将后发优势顺畅地转换为先发优势。

采用“非对称”赶超战略,成为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历史经验

纵观世界历史,16、17世纪科学革命和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国际上出现了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世界科技创新强国,而且至今保持着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地位。这些国家能够成为世界科技创新强国,采用非对称赶超战略是一个重要因素。这里以英国和德国为例加以说明。

三、对“非对称”赶超战略的理解与认识

第一,发掘独特的“非对称”赶超战略优势,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引擎”。深入发掘我国独特的“非对称”战略优势和创新资源禀赋,紧紧把握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以领先的制度创新,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的高质量供给水平,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强大新动能。例如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在利用海外投资以及对外投资方面都位居世界前列,进一步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从货物、资本的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和升级到服务和创新的全球化。

第二,深入研究世界科技创新动态,着眼长远、超前布局,掌控“非对称性”的“杀手锏”。在影响中国未来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关键部位和核心技术上,如人工智能、脑与认知、基因调控、先进能源、超材料等,实施超前部署,以突破性科技和颠覆性创新,开拓“非对称性”的蓝海市场,创造新产业、形成新供给、引领新需求、打造新经济。第三,全方位解放思想,以新体制、新组织、新机制的蓬勃发育,建构起“非对称性”的制度优势。要进一步放松管制,加快商事主体管理改革,给予各类国民企业同等待遇,培育更多的具有世界500强规模的创新型民营跨国公司,形成创新型创业者和企业家持续涌现的机制和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亟须在深刻领会总书记有关“非对称”赶超战略重要论述的基础上,盘点创新禀赋,强化创新自信,着力超前布局,累积先发优势,打造新动能,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及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2_年4月19日)

[2]刘璐璐:《中国核心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达50%》,《经济参考报》,202_年12月22日,第3版。

[3]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_.[4]吴振海.不对称创新[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_.[5]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 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 0 1 6 年6 月1日,第2版。

第二篇:非对称生存--非对称财富

非对称生存--非对称财富

(以下上市,如不做特别说明,均指股票上市,可以交易流通)

“引用所谓在新西兰滑雪的基金经理的那句话来刺激”

“如果不是签证延误的原因,我应该在新西兰滑雪, 一位中国大陆的私募基金经理(在维基 里中国私募基金并定义为中国的hedge fund)悠然的在火热深圳的一栋高楼里的明亮玻璃 办公室里说”

这在一个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不足2500美元,中位数人年可支配收入不足202_美元的国家里,普通劳动者月均工作时间创世界新高,很多三角洲的企业昼夜通明带着100分贝的噪音 24小时三班倒,无数打工男打工女的生命之花只能在年轻时绽放并将在可预见的十-二十 年内凋谢的国度里,显得非常的刺耳。

“幸福的基金经理之所以幸福是所谓赶上了大时代吗?”

又是一位用集装箱的袜子换来奢华购物袋的中国财富弄潮儿。

说说 不公平的道理。

流量和存量

英国最聪明的人的解答。好比一个浮在水面上的人。

水涨船高的道理

当然,在上涨的时候大家都涨,在下跌的时候大家都跌

为什么有人只要敲几个键盘就可以年收入亿万计,有人正日拧螺丝、插接线板却所得仅仅 分文?为什么看着国外风光的金融企业在歌舞升平中岁入亿万,为什么我美利坚的其它行 业苦苦挣扎,我中国东北的国企即使尽心尽职盈利每人也仅仅获得千百奖金?

答案:非对称生存。

用英国最聪明的人的话来说,一个不知名的服务生敲了键盘,偶然成交了一笔交易,而且 这个时点上只有这一笔交易,假设为100股,这个交易以高于原价(50元)10%的价格(5 5元)成交。世界上存在着总存量为10亿股的股票。请问,他是否创造了财富?创造了多 少?

按照现有游戏法则,全世界的该股票都因为这个服务生的偶然行为而升值,因此,该服务 生并非仅仅创造了5x100=500元的财富,真正的计价是:世界因此增加了50亿元财富(准 货币)。看到了没有,这个世界上被描写为最创造财富的那群人,其实连自己手指头都不用动,看 着价格上涨自己就造出财富了。

金融巨舰的最牛逼的财富创造核弹在哪里?

不是靠利息,否则汇丰银行不会被华尔街当作二等公民来对待

也不是靠帮助企业发行上市的传统投资银行业务,虽然这个已经是暴利(见下文)

真正的财富创造核弹(前提条件是股市大势向上,这在过去十年里占了七年)是:

投行自营交易部门和各类基金(尤其是操作猛烈的基金,但一样也包括那些主张所谓长期 持有的共同基金、退休基金等等)。

我留意到这样一个事实:

尽管基金经理和交易员的知识十分贫乏,在西方甚至很多人素质不高,十分粗俗,但丝毫 不影响有无数多媒体人员、传记写手去竭力美化这个群体,把他们最细微而最平凡的心理 活动描绘的惊心动魄,仿佛决定着千军万马,历史前程,这些“旷世奇才”们,引得无数 清华北大学子竟折腰。而或要装模作样,引入号称运算速度最快的电脑,用所谓的夸客(就是数量优化)交易去挖掘所谓的规律,然后得到平平的“业绩”,当然,这些都不妨碍 吹牛和神化。

正是这个原因,华为在华夏面前逊色,中兴在中金面前低头。

(以下是作为研究中国金融资产阶级的内容)

附带着享福的是一些证券研究人员。在这点上,中国的证券研究人员,虽然在吹牛上迅速 的向西方同行看齐,但还是要承认,比他们的境外同行还是要负责任一些的。

证券研究人员,拿的研究对象的信息比业内人士要晚,业务知识比业内人士要差,但却获 得了非对称、超比例的影响力和尊重度,不信,你看看任何中国的经济、科技新闻,无论 是科技进步还是政策发布,有哪篇没有附带上几位券商人士的点评的?很遗憾,新财富的 某位王牌科技行业研究人员,连无线通讯的载扇概念都说不清楚。

我们以中国移动202_年夏天以后为例子。此前业内的共识是,中国移动拿了张TD的无线牌 照,技术相对落后,资本开支巨大导致折旧支出较大,使得香港诸多欧美投行分部纷纷调 低股价,而且是十分无耻的巨幅调低,从150港元目标价腰斩到75 港元的比比皆是。然而 时隔一年,又以同样的理由,TD„„资本支出奠定基础„„纷纷上调评级。而其实同期中 国移动真正对于企业经营起到里程碑作用的举措:启动移动软件商店平台,却无人应答。可见香港这些精英们的研究水平如何了。

国企在国际市场老是出问题,关键就在这里。之所以也怪不了人家,是因为根本不在你操 控手里。这和普通的不努力经营企业的流量概念是两回事情。

那么我说我不参与,可不可以?

不可以,大概有两个原因:

原因之一是生产资料上的交易所化,不可避免的形成了暴露面,大部分国有企业的巨亏就 亏在这里,他们本身并不想参与金融赌博,但是因为环节被金融化了,没办法。

原因之二是股权路线,这就是股权转让客观上要求便利性、灵活性。换句话说,资本市场-股市和债券市场的诞生往往是资本主义的必然。自发的会形成股权转让,但这马上提供 了异化嬗变的机会,也为中信这种不从事生产但却大发其财的东西的诞生开创了条件。

另外,财富虚拟符号大肆创造的大门被打开。最后形成的是虚拟财富总量大大高于流通中 的金融符号数量(主要是货币)。

我们来比较两个情况,一个是没有上市的企业,一个是上市了的企业,后者的股票在市面 上流通。差别在哪里?差别就在于股票的流通性和股票同时作为准货币(财富符号)来对 待的双重身份,使得发行股票这个行为本身变成了虚拟符号大创造的大业。

中国的首富榜,因为长期是把股票财富作价估价,所以从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夸大财富巨大 的程度(就创业者来说一般他很少会抛光自己的股票——这也是不可能的)

我的家乡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因为紫金矿业的上市,大量的此前融资的小股东随着股 市价格的突然出现和自身股份的突然流通而一夜暴富,我的家乡染上了新世纪的“间接荷 兰病”——不是哈萨克斯坦那样直接出口的石油,而是通过股市而被再次放大的虚拟财富 ——这种虚拟财富的荷兰病恐怕将比 石油类的荷兰病更加严重,因为石油类的荷兰病毕 竟是靠作为石油销售收入的流量流入积累的资金(货币)进行运转,而股票类的荷兰病,因为其一夜之间获得的是整个虚拟符号财富,这个符号财富往往至少等值于该企业利润流 量的几十倍(乘以所谓PE值),是所谓的“未来整个现金流的贴现”(这就是所谓“未来 的钱今天花”,这是金融学家忽悠大众的似是而非的说法,其实就是人为外造出来一个“ 公认”的巨大虚拟符号价值)。如果拿矿业荷兰病来说,那么矿业收入带来的巨额收入仅 仅是流量赚得的钱,而股票体现的财富,则可能是整个矿业蕴藏的总含量所等价的货币值(NAV 净矿藏量的现价计算的算法)

而且股票荷兰病的分配不均比简单的石油荷兰病更加严重。石油荷兰病,除了像赤道几内 亚这种变态国家,石油盈利全部流入一个独裁者之手之外,其它的情况一般来说全民都会 多少分享到,如哈萨克斯坦、中东产油国,但股票荷兰病,其财富将只集中到拥有股权的 那部分人手里,如老板、原始股小股东等等。

这就是迪拜比阿布扎比的富豪奢华密集程度更加惊人的原因:阿布扎比仅仅是石油的流量,而迪拜是有意成为全中东的资本市场的核心。阿布扎比搞的是流量游戏,而迪拜玩的是 存量虚拟。

这也回答了易方达基金的叶总裁在07年股票之巅时的问题:为什么我制造业辛辛苦苦做一 年,净利润仅仅1亿,我老板(假设本企业为私企)的(货币)账户财富也仅仅多了一亿,而我一上市,我原来不能当作财富计算的各类资产统统“变现”,按照市值的准货币财 富高达30亿(假设PE=30),由于以前没有人把我的那些专用机器这样算,等于我的财富平添了近30亿。你说我是干一年划算还是较劲心思把我的企业变成上市企业划算?

甚至在他人上市,增发股份时抽头的券商投行部门一样享受了虚拟资本带来的暴利。增发 的主体本身获得的资金,这笔资金按常理都要进入经营领域,形成各种固定的资产。但创 造的可流动股票却在世界上流动,以等值或者更高值计价,而券商的投行部即使抽个1.5-3%的头,也已经是分享了巨大的财富创造机器带来的佳肴(想一想这笔上千万上亿的羹 是由几个写文书的家伙弄出来得就明白这是什么概念)

VC投资和PE投资的所谓上市退出机制其实一样是利用了股票财富创造机制的一个变种,只 不过收获的是VC PE投资者,厚礼的机制一样是通过存量财富符号的创造。后来美国流行 的所谓不上市,只吃现金牛,保持企业私有而非上市的做法,其实是从存量财富变现回归 到流量货币分红,这其实是一种回归本原的做法,有点类似于过去19世纪英国纯私人企业 高分红的做法。但这对于现今贪婪的资本家来说,恐怕普通的企业的分红已经无法满足,所以一定要强调是现金牛,而这样的企业低价的机会恐怕不多。

这就是温州人的资本主义进化路线图,从几分几角钱的小生意,迅速发展成为小商品的规 模巨大的产业,再进入商品城的收租地主领域,再进入股市和房市的投机领域,一步一步 与生产分离,一步一步走向虚拟化。当然,经济学家继续赞美的是那个贪早摸黑的温州人,哪管人家这个资本主义动物已经从原生动物进化入宇宙飞船时代。不过,在整个进化 的过程中,仍然有无数作为奠基石的无产阶级——只不过可能他们不再是温州人或温州人 的后代,而是千千万万的外来打工者。

资本主义进化后,虚拟资本的数量可以无限大,大的吓人,但是,无论虚拟资本在何时何 地,有多么巨大,他必须有一个在下面盘转、流转生产的“实体经济”作为基础。这种基 础并不是说什么实体经济要生产出“价值”被剥削者吸入上层的虚拟资本世界去流转,真 正的过程是,上层的虚拟资本世界可以自我创造出财富符号,并用其中的一部分轻而易举 的作为货币与下层生产者相交换,而获取下层生产者的物质生产果实(无论是通过美味佳 肴和豪华别墅这些生活资料形态(金融资产阶级的奢华生活),还是通过收购你的生产设 备、矿山等生产资料形态(LBO)),并给下层生产者(他们通常因为贫困而“有效需求 不足”)造成你的生活必须依靠他们才能过活的一种无奈的印象。(因为下层生产者通常 是专业性生产者,必须将其专业性产品销售出才能获得足够的进行再生产和本行业成员发 放货币购买生活物品)。所以,虚拟财富不仅仅需要底层的生产经济给他提供享乐材料和 操作材料,同时还需要底层生产经济的存在给他提供各种自己存在的理由——很简单,如 果底层生产经济彻底消亡,如果大家都不干实业而开始玩弄金融符号,那么金融符号的意 义顿时完全消失。这就形成了一种矛盾而颇具讽刺的现象:虚拟资本的存在必须以底层的 存在为基础,尽管它的数额可以大大的超过底层经济。但是,这个社会上的大多数人必须 生存在底层经济中,来供养少量操控虚拟上层经济的人。

(为什么虚拟资本财富可以大的吓人,主要是两个原因:1 虚拟资本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债 务或发行股份进行繁殖——只要你把借债再存入而生成的货币记作货币,把股票记作准货 币,那么这可以无限发行下去。这首先决定了货币符号的制造是完全无止境的(只要有足 够多的底层经济的“理由”来支撑它存在的意义),至于股票,由于其升值的理论是无止 境的,所以其代表的货币量值也是无止境的,其他金融化的物品如房地产道理相同,)

那么你是否能够抑制他呢?说xx叫好资本,xx是坏资本,我只要好资本,不要坏资本。

这也很难作到。因为难以辨别,钱的味道都是一样的。你可以说坏资本(虚拟资本)都是 符号,只是有一批货币在其中窜动。但是其实对于好资本来说,每个“实体经济”企业在 每个时点上的大部分资产,也不是货币,而是形形色色的固定资产物、原料、存货和债权 ——实体经济里一样也是只有一撮货币在流动,只不过这个流动相对有序,而且带来了生 产和消费而不仅仅是数字游戏。

说到底,钱本身一样也是虚幻的符号,因为它可以随时被发行(当然这个过程其实比较间 接、复杂,一般老百姓看不清楚)。现代货币都是债务作为基础的货币。

货币的同质性——在股市里转悠的钱和在生产循环中转悠的钱都是钱,债务的同质性—— 作投机生意的企业实体和作实事的企业实体同样可以借钱,形成同为索取权的债权,增大 了复杂性。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做了很多实事,在之前搞了很多实业生产就同情你,如日 本,并不会你过去的勤劳而饶过你在美国乱收购炒卖艺术品的投机行为——只要你半路出 家参与投机,那么你就必须为此承担可能发生巨额代价的风险。相反,这个世界也不会因 为你这个投机分子做了无数伤天害理的丑事而记住你,让你不顺,你如果有能力借到钱— —得到那凭空“造出”的货币,就可以从事巨赌——甚至这个巨赌以其他企业成员的巨大 伤害为代价,你仍然有获得成功和巨利的机会,例如美国制造业毁灭器的KKR。

这就涉及了资本主义的根本属性了。你的生产是为了什么?如果说是为了钱,为了财富,那么根据对财富是什么的追索,可以分为几个梯度,很糟糕这些梯度都是说不清楚的。如 果你认为凡是社会公认的财富就是目的,那么你就要承认中信这种寄生者是合理的,为社 会创造财富而非分食财富。再如江平的外汇利用观也要承认是对的。可是江平的的“外汇 买楼观”有什么用呢?你出口劳动产品积累下来的外汇储备,拿去获得纽约几栋大厦的产 权,对于该国的居民又有什么好处?你也许说过几十年可以增殖到若干数额,可是几十年 后要么我已经死去,而我的儿孙也未必能够有任何有意义的享受(因为几十年后的统治者 同样会重复我这一代的逻辑继续把资产保持在纽约的大厦的形态);假设你说那么我们就 持有货币好了,那么这些美圆又有什么意义呢?像韩国那样,日子过的苦哈哈的,要紧牙 关“出口第一”,以强力镇压工人来维持所谓民族“发展”,其实没有任何意义。

引用基金经理门的生活描述

特别让人气愤。但这就形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价值判断。不过永远

掠食人类,掠食社会。

现实职场中经常有一个各行业职业收入排行榜。

如果你把医药行业和采矿行业放在一起,我绝对不会有意见,这是社会各部门之间的排行 榜。

可是我看到时髦的排名,里面赫然写着 对冲基金行业

谢谢!这不是社会部门的排行榜,这是社会各部门和社会掠食者之间的对比榜!

蓝领和投资家之间的对立,在今天这个把生产分布到全球的时代表现的如此刺眼,以至于 让人侧目。其实这种尖锐对立,几百年前,甚至在工业革命以前就已经开始。只不过最开 始的投资家们关注的是皇室战争、财政借款,数量上也相对较小,人数也只有寥寥几个,后来他们把投机的对象瞄准了探险、海外市场的美好传说,然后进入工业革命,特别是北 美的大开发以后,才启动了大规模的让英国人投资的(美国)股票和债券市场。这种尖锐 对立,只能用两种办法来作为(阶段性)故事的终结,一种是不断的通过更好的扩张,更 好的作为信心支撑的故事来不断展期,延缓矛盾的总爆发,19世纪后半期的美国,历经金 融风暴还能趴下去再站起来拍拍灰尘继续走,北美广袤无边的资源、19世纪不断发现的金 矿(作为基础货币的总支撑)是信心的支撑。另一种,就是社会的彻底重构,财富因为 跌价或没收而消亡,这种重构可以是温和的,也可以是剧烈的,罗斯福新政和十月革命就 是不同的例子。今天又到了这个转折点,中国并不存在广袤的资源来满足展期,那么必然 将走向改革,奥巴马则想学罗斯福,但底气不足。无论具体表现如何,一句话:good ol d days never come back.

第三篇:论个人所得税征管中的信息非对称问题

百有论文网()

论个人所得税征管中的信息非对称问题

百有免费在线资料库()收集

内容提要: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中的信息非对称问题十分突出,如果得以解决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效率,而且对缓解当前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税负公平意义重大。本文提出了消除或缓解信息非对称的可能途径,并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征管非对称信息激励与约束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经济中广泛存在着信息非对称的情形,比较典型的例子如:保险市场上保单持有人比保险公司更了解自己的财产和健康状况,旧车市场上车主对所交易的旧车比购车人知道更多的信息。如果借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表达,就是“买的不如卖的精”,即市场经济主体的一方总是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这就是所谓的信息非对称。在征税与纳税关系中,征税人与纳税人之间同样存在着十分典型的信息非对称:只有纳税人自己才清楚地知晓个人收入的真实情况,而负责征税的税务人员很难准确掌握这一信息。在理论上有内生信息非对称与外生信息非对称之分,本文不涉及税务部门内部上级与下属之间的内生信息非对称(如税务所长对征管人员工作的实际努力程度如何并不能完全掌握),而仅对涉及征税人与纳税人的外生信息非对称予以探讨。

个人所得税以个人收入为课税对象,但如何识别“收入”是一件颇费脑筋的事。理论上的标准是所谓黑格——西蒙斯(以下简称H——S)准则,即一定时期内的收入是个人消费能力的净增长,换句话说,收入是当期实际消费加上潜在消费(即当期的储蓄)。H——S观点认为,个人收入不仅包括以货币形式取得的,还包括以商品和劳务形式取得的。显而易见,H——S收入概念在实际征管中难以完全付诸实施,因为与货币化收入相比,非货币化收入存在更为严重的信息非对称,但是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税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H——S思想,这主要是由于H——S准则能够较好地实现税收公平和效率。

在我国个人所得税被称为“征税第一难”,目前对它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它不能较好地发挥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功能,出现所谓“管住了工薪阶层,却管不住新生贵族”的尴尬。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征管中的信息非对称是产生尴尬局面的关键性原因。税务部门不掌握纳税人收入的真实信息,而纳税人倾向于将个人收入的真实信息隐蔽化、私有化,以达到规避税收甚或逃税的目的。信息不易获取的根本原因是纳税人对个人收益最大化的追求。因为与税负易于转嫁的流转税不同,所得税是直接税,纳税将直接减少纳税人的个人收益,因此理性的纳税人为尽可能增加收益首先选择合理避税,其次在特定条件下亦不排除有选择逃税的可能。在这里个人收入信息公开的程度是征纳双方博弈的关键,信息非对称的实际程度直接影响纳税人的纳税选择和最终收益。如果信息非对称的实际程度强,纳税人更倾向于选择不纳税,相反则更倾向于选择纳税。同时对风险的预期也是纳税人选择纳税还是逃税时的重要因素(即成本收益权衡)。若预期收益大于风险(成本),偷逃税款的可能性就增加;如果预期逃税的风险(成本)小而收益大,例如被税务部门稽查和检查的概率小、遭受惩罚的程度轻微、边际税率较高等情况,则会诱使原来的风险厌恶者和风险中性者变为风险爱好者,由纳税转而选择逃税。如果征税一方不能有效传递类似稽查、惩罚的信息给纳税人,让纳税人切实感受到法律的威慑和逃税的巨大成本,甚至反而受到负向的激励,比如某大腕偷逃巨额税款还依然频频登台演出,那么纳税人就可能受到强烈的暗示而效仿逃税。

由此看来,征管中的信息非对称问题如果能够得到较好的解决,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效率,而且对缩小当前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税负公平意义重大。

二、消除或缓解非对称信息的可能途径

激励与信息非对称问题密切相关。解决信息非对称实质上是一个提供适当激励的问题。税务部门要求获取充分信息,纳税人被要求转移私有信息所有权,实际这是信息交易的一个过程。税务部门是信息的需求者,它作为激励一方,考虑如何确保以较小的成本获取最充分的信息,减弱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而纳税人是信息的供给者,它作为被激励一方(或称激励对象),在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的条件下受到激励愿意提供私有信息。

由此需要设计一种激励契约,鼓励纳税人向税务部门提供信息,即纳税人获得激励愿意透露真实的收入信息。而这种制度安排或政策设计,只有满足个人的“激励相容约束”才是可行的。所谓激励相容约束,简言之就是说真话比说假话有好处。要确保纳税人说真话、申报收入时有收益或者说真话多时的收益优于说真话少时的收益。这里的收益既有有形收益也有无形收益,比如未来消费公共物品的间接收益、信誉收益以及作为纳税人的自豪感等。成本也包括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两部分,如纳税的直接收入损失、罚款和滞纳金、逃税付出的精神代价以及心理成本等。笔者认为,激励与约束的设计可着眼于以下几方面:

(一)税制公平

①显而易见,这有失横向公平。其次根据纵向公平原则,低收入者应不纳或者少纳税,高收入者应多纳税,量能负担,随着纳税人收入递增而逐渐累进,而实践中存在的所谓个人所得税“只管住工薪阶层却管不住新生贵族”反映的即是与税制设计初衷相反的情形。有悖税收公平原则的税制必然引起纳税人的心理不平衡,进而可能产生对纳税的抵触情绪,因此激励纳税人依法纳税必须确保有一个公平的税制。

(二)惩罚力度

②可见极富威慑力的惩罚对纳税服从的影响十分显著。

(三)检查概率

③以此为依据可以确定我们进行重点检查的对象。

(四)精神与心理因素

纳税人不仅是一个微观经济主体,而且还是一个社会人,受道德、法律以及社会舆论的约束。因此在利益之外,他还有精神需求,重视个人信誉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遵守法律规定照章纳税会给个人带来精神愉悦、确立个人信誉等无形的、间接的收益(信誉可能带来收益,如订单的增加或好的工作机会等),而违犯法律铤而走险要付出沉重的精神负担和心理成本,乃至失去融入社会生活的基本权利和机会。

在提供适当的激励与约束之外,还可能采取以下两种方法获得信息:1.发展市场机构。202_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阿克洛夫(GeorgeAkerlof)1970年在其《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一文中指出,经济主体有强烈的激励去消除信息问题对市场效率的不利影响,进而,他认为许多市场机构可被视作是为解决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所以市场机构可在其中消除信息屏障,发挥沟通信息的功能。若这些中介机构和力量得以发展壮大,则对征纳双方沟通信息必有裨益。2.设置信息通道。通过不同的途径,多渠道、多角度获取信息,虽然不能直接从纳税人那里获得信息,但信息传播的渠道和途径不是单一的,在现代社会计算机和通讯手段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完全有可能从纳税人之外寻找突破口获取需要的信息,为此可增设信息通道确保信息通达。

三、结论和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克服征管困难的关键是尽可能减弱信息非对称分布的程度,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具体建议如下:

(一)与激励约束相关的改革和政策建议

1.公平税负,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

⑴ 确定合理的个人所得税率。与国际水平相对照,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不算低,税

制改革过程中应尽可能把税率设置在较低的水平上。因为过高的税率强化纳税人的收益动机,容易造成税收收入流失,正如拉弗曲线所表明的,高税率不一定产生高收入;同时对于征税过重引起的效率损失,发展中国家尤需顾及。因此有必要借鉴米尔利斯的倒“U”理论,对中等收入者适用相对较高的税率,对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适用相对较低的税率,甚至由于信息非对称的存在,对最高所得的边际税率应当为零。

⑵ 改革分项征收办法。单纯的分项征收人为地形成了不同类别收入之间的不公平税收待遇。今后可考虑分项综合相结合的征收办法,可在年内分项预缴,终了汇算清缴。⑶ 确定合理的扣除标准。按照现行物价水平和一般生活标准,考虑不同纳税人的家庭构成、收入水平和赡养负担情况,规定合理的扣除标准。

2.加大惩罚和检查力度。

严厉惩处逃税者,增大逃税者的预期风险和机会成本,以儆效尤,形成强大的威慑。制定惩罚的实施细则,对逃税者的惩处制度化、规范化,减少人为因素和随意性。其中简便易行而卓有成效的惩罚手段是建立记录并予以公告。加大税务检查概率,尤其要重点检查那些纳税不良记录者。对数额巨大、情节严重的偷逃税案件,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移送司法机关立案审查。

3.完善代扣代缴制度。

代扣代缴便于实现从源头上对税款的计征,是个人所得税征收的有效方法。即便是在公民纳税意识较强的美国,雇主代扣代缴仍是个人所得税征收的主要形式。在我国要明确规定扣缴义务人的法律义务和法律责任。若扣缴义务人不履行义务,应给予严厉处罚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4.奖励诚信纳税。

对依法诚信纳税的公民,根据建立的信用记录,确立相应的奖励制度。借鉴税收法制较为健全的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将公民纳税与个人利益相联系,比如依法纳税的公民,在养老和医疗等方面享受不同程度的优惠待遇。

(二)规范发展税务代理中介机构

税务代理以中介的立场,依照税法规定,客观公正地计算应税所得,确保纳税人诚实纳税,保护国家利益不受侵害,同时还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帮助纳税人尽可能少纳税款。因此作为独立的社会服务机构,税务代理受到征纳双方的欢迎,能够发挥沟通信息和协调双方关系的作用。今后要规范税务中介机构的业务范围、服务标准和收费标准,真正实现税务中介机构社会化,成为独立的专业化社会服务机构,更好地服务于双方的信息交流。

(三)与设置信息通道相关的具体措施

1.启动现代化征管手段。

多渠道获取信息,利用计算机网络对税源进行监控。在财政、工商、银行、保险、海关、企业和税务等部门之间设立计算机联网,便于信息共享和进行交叉稽核。

2.限制现金结算的范围,严格推行存款实名制。

限制现金结算,对应该采用转账支付结算而不采用的,制定惩罚措施。严格推行存款实名制,居民凭身份证(非居民凭护照)办理存款账户。税务编码和存款账户一一对应,通过银行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对纳税人的税源情况进行有效监控。

3.建立群众举报奖励制度。

鼓励群众提供信息,举报逃税事实,根据实际贡献给予奖励,并保证为举报者保密,形成协税护税的良好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哈维·罗森《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_年版。

(3)钱 晟 《我国税收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累退倾向及其对策》《税务研究》202_年第8期。

第四篇:论比学赶超抓发展

认清形势 坚定信心 ——一论“比学赶超”抓发展

比发展,首先是比信心。信心来自我们对国内外形势的准确认识,来自我们对自身基础、实力、优势的正确评估。

去年以来,世界经济进入了艰难复苏的“后金融危机时期”。面对国际环境新变化和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加大转型升级力度,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并且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同时,由于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凸显经济复苏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由于我国经济运行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中央正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并积极谋划应对之策,“稳”字当头,卓有成效。现在,虽然全球市场需求低迷可能成为常态,国际产业竞争态势更加复杂,国际经济短期内难以明显好转,但全球化的浪潮、科技革命的浪潮、发展中国家加速崛起的总趋势没有变,总体上有利于我们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经济竞争与合作。我们进入了科学发展的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长期向好,各个区域依托自身优势,抢占发展先机,加快转型升级,差异化竞争态势更加明显。尤其是沿海地区,致力于发展海洋经济,有望继续在发展中领跑。可以说,我们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外部环境既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又为我们继续前进创造了重要条件。

当前台州,经济的基本面也是好的,经济运行平稳,就业形势较好,金融体系保持稳定,项目与平台齐头并进,省委省政府对台州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从台州的基础条件看,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们基础越来越扎实,发展的条件越来越好,企业总体实力越来越强,新的优势不断形成,台州已经具备推进大发展、实现大跨越的坚实基础和良好条件;从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看,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士气高、信心足、干劲大,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强大的工作合力。全市上下都期待着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富裕生活,更期盼着台州能够重振雄风,再次崛起,在全省乃至全国赢得应有地位。各级党委政府正积极回应群众的新期待,努力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台州在新一轮发展中争先进位。市领导集体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周密思考、科学判断,及时、果断作出正确的政策选择,既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又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牢牢把握住经济工作的主动权,竭力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

更重要的是,推进台州科学发展的路径非常明确、可行,并得到全市上下的赞同,它就是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四大战略”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台州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台州实现新跨越的希望所在。主攻沿海是方向,是发展的新平台;自主创新是核心,是内在优势;城市群是系统平台,是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民生优先是实质,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动力。几年来的实践充分说明,“四大战略”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和台州实际,只要一以贯之地加以坚持,台州必有大作为。

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市一批重大项目突破之年。市党代会和两会报告让我们看到,各级领导已切实担当起推动台州科学发展的使命和责任,知难而进,自加压力,敢与标兵比速度,敢和先进争高低;而且思路清晰,重点突出,举措有力。全市上下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鼓足干劲,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赶超。

稳中求进 力保增长

——二论“比学赶超”抓发展

稳中求进,是党中央确定的今年工作的总基调。

“稳”,既为当前攻坚克难提供基础,更为长远乘势而上创造条件。而“进”是永恒的主旋律,与时俱进,不进则退。“发展中的问题要靠进一步的发展来解决”,显示了“进”(发展、增长)反过来也会对“稳”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稳中求进,包括经济、社会两方面。社会稳定多年来一直强调,要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积极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隐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而经济方面稳定着重在宏观层面、政策层面,正如温总理所说,“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密切关注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实行灵活审慎的宏观政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稳中求进”的着力点在“求进”,目标是“增长”。要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始终贯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既立足当前,稳增长、控物价、促和谐,又着眼长远,把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更好地结合起来,促进台州科学发展。

稳中求进,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硬约束日趋突出,依靠资源要素大规模、高强度投入支撑经济快速增长的局面已经难以为继,必须把资源环境压力转化为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动力。转型升级,需要通过创新企业盈利模式来启动需求,拓展市场空间;通过“创造性破坏”建立新的技术和生产体系,以生产效率的提高抵消和对冲成本上升压力。应利用当前有利时机,培育和健全创新驱动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储备,提升创新能力,重点突破制约产业价值链提升的关键环节,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标准、物流、营销、品牌和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环节,促进制造服务化和服务知识化。

稳中求进,要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一段时间以来,我市积极推动经济转型,但总体上成效还不明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现阶段传统发展方式仍有发展空间,但更重要的方面是现有利益格局和体制机制不足以推动经济摆脱原有路径转向新的发展轨道。因而,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是加快经济转型的根本途径,也是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关键。当前,深化经济改革的空间依然很大。比如,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可以促使企业节能降耗,开发节约资源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放宽金融、电信等行业的市场准入,让更多的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进入,可以降低社会经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可见,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就可以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推动经济转型取得新进展。

稳中求进,还要在干部队伍中确保“军心稳定”,不能浮华、不能浮躁。要安下心来,一心一意抓落实,凝心聚力促发展。围绕项目 狠抓落实——三论“比学赶超”抓发展

项目是集聚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载体,是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的具体手段,项目建设的速度将决定发展的速度。可以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以抓项目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就是以抓项目建设为第一要务。台州要发展,关键也是抓好项目。

今年是我市一批重大项目的突破之年,将实施“三大千亿”工程和“十大领域”建设,狠抓工业性投资、重大基础设施、城市综合体、现代服务业等一批对发展起支撑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促进投资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实现较快增长。随着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战略性产业项目的突破,台州将获得跨越发展新的动力支撑。各地要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抓手,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经济、抓有效投资就是促科学发展的理念,千方百计谋项目,一心一意抓投资,全力推动台州科学发展、创新转型。

抓项目要抓落实。抓不好落实,项目即使招来了,不是成为“半拉子”工程,也会成为“马拉松”工程。要把工作重心放在项目落实上,把优质资源配置给好项目,把更多的优秀干部推向项目建设的主阵地,力促项目早落户、早开工、早投产。

抓项目落实,首先要抓进度。要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发扬只争朝夕的精神,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的进度。各级各部门对今年安排的重点建设项目,要逐个进行梳理,逐项进行落实。深化项目前期,加强项目攻坚,切实解决项目审批、政策处理等突出问题。各部门要密切配合,提速、限时完成重大项目选址、土地预审、环评、能评、立项等工作,同时,对口衔接,全程跟踪。特别是炼化一体化、甬台温高速复线、新机场、金台铁路等重大项目,一定要按照目标力争在二季度有新的进展。

抓项目落实,要抓难题破解。要着力破解制约项目落地的突出问题,不能因为我们自己的原因耽误项目。目前基层和企业要求最多的是加大项目用地保障力度,包括土地指标、土地审批等,要采取措施予以保障。加快利用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要加大征地拆迁政策处理力度,严厉打击地痞地霸,为项目的落地开工和加快建设创造一切必要条件。对竞争性项目要按项目前期工作的要求,落实专人负责,积极沟通衔接,突破各种障碍,切实把投资意愿转化为投资项目。

抓项目落实,要抓推进机制。要严格推行项目建设的“领导包点制、定期督查制、现场督办制、考核奖励制”四大制度,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要明确目标责任,立下军令状,算清明细账,一切按规矩办,切实做到履职有责、失职必究。要深化领导联系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制度,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项目推进制度,全程服务。要建立公开评议制度,做到“半月一跟踪、一月一通报、一季一点评”,全力提升项目建设成效。要加强宣传、引导和监督,形成人人支持项目建设的强大声势和浓厚氛围。

夯实平台 优化环境

——四论“比学赶超”抓发展

种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吸引投资促发展,硬环境和软环境都要好。环境是生产力,是竞争力,是吸引力。台州尤其要注重投资环境,以弥补区位优势不足、资源贫乏等缺陷。

硬环境包括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对台州当前来说,重在大平台建设,这是培育大企业、承接大项目、发展大产业的重要载体,是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沿海产业带和城市群是台州转型升级的两大平台,是我市谋求跨越发展的潜力之所在,要全力推进,掀起新的开发建设热潮。

沿海产业带平台建设方面,打基础仍然是重心。我们的沿海港口、滩涂、口岸等资源丰富,规划的面积也很大,但真正有好的项目来,还是落不了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础设施配套差距还很大。我们一定要有紧迫感,要努力把已围好的滩涂建设成为真正可以接纳各类优质项目的宝地,否则就会在全省海洋经济发展格局中失去地位。重点是加快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要着力推进头门港开发和甬台温高速复线建设,完善路网、水网、电网、绿网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没有强大的中心城市,就没有台州城市群的构建。城市大平台建设,要盯住省域中心城市目标不放松,加快实施以“十大城建项目”为重点的重大项目、城市综合体、重要区块建设,努力形成网络型城市群空间结构。重点抓好“一心二廊三湖四园”建设,推进三区融合发展,构建城市功能区和城市交通圈、完善市区发展机制。要壮大城市经济,突出现代服务业发展,积极发展金融、现代商贸、物流、总部经济、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及技术研发等行业,建设城市经济体。

我们讲优化环境,通常是指软环境。改善软环境,是顺应基层和企业需求、再创发展新优势的关键所在,必须大力推进改革,采取切实措施让软环境“硬”起来。

要以“四减少”为核心,着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四放权”为手段,着力增强全社会的发展活力和创造力;以“解四难”为目标,着力提升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质量和效果。“四减少”即减少审批部门、减少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减少审批时间,深化审批效能最优化比对制度。要推进行政权力规范化建设,清理和规范各项权力。“四放权”即坚持市场优先和社会自治的原则,真正放权于基层、放权于企业、放权于市场、放权于社会。在这方面,各部门绝不能搞部门利益主义,抓权不放。凡是外地先进的做法和经验,我们都可以借鉴运用;凡是政策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我们都可以大胆地探索试行;凡是上级政策规定有一定弹性幅度的,我们都要千方百计用足、用活、用好。“解四难”即积极破解中小企业发展长期存在的融资难、投资难、创新难、盈利难等问题。要真正把企业的难点变成政府工作的重点,深化“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着力在要素保障、企业减负、强化服务等方面出实招、见实效。要更加重视制度建设,促进“双服务”工作常态化。五论“比学赶超”抓发展:招商引资借力发展

招商引资工作一直是台州的软肋,但基础设施等硬环境的改善、沿海开发等战略的推进,将为招商引资提供广阔的空间。在新的竞争态势下,各级要加强领导,把招商引资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招商引资格局;要集中精力,及时调整招商思路,谋求招商策略,创新招商方法,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

建立工作网络,强化协调。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招商引资既要抓实干部队伍,又要激活民间队伍,调动客商队伍,让他们各展优势,多头并进,多措并举;要充分调动各部门、企业、个人、公众传媒等方面的积极性,加强相互协作配合,上下联动,形成合力;要建立一个覆盖面广、关联度高、反馈性强的项目工作网络,高效有力,确保有前景的项目一个不能跑。

打造专业队伍,增进交流。刚开放那些年月,招商急不可待,捡到篮里都是菜,但现在否定粗放型增长,“低地价、高污染”之类蠢事不做了,要强调绿色优先,好中选优。而离开资源、技术和市场等因素空谈优惠政策是不行的,只有用科学的方法来论证有关项目在我市投资的优势和效益所在,才能说服和吸引投资者。因此招商队伍也要转型升级,强化专业素养,关键时候要靠专业队伍出击,话语投机,牵手有缘。拓宽招商思路,以外引外。增强投资者的信任感是招商引资成功的关键。要用真诚的态度打动投资者,借助在台外商的“现身说法”吸引更多的外商。要充分利用在外台州商人资源,大力实施“回归工程”,积极支持他们创业创新。要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加强与央企、世界500强等大型企业战略合作,以优质项目引进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注重收集信息,有的放矢。信息是牵线搭桥的基础工作,是招商引资的前提。信息对称,事半功倍。要放下架子,多跑、多联络、多串门、多搜索,全面掌握经济信息、客商信息、企业(产业)信息、资源信息,并建档共享、跟踪更新。继而有的放矢,荐他所求、引我所需,实现项目“速配”,持续双赢。

精心包装品牌,科学宣传。品牌营销是时代必然;招商引资作为系统工程,要策划在前,把区域优势和具体项目优势梳理盘点,精心包装,让有限资源创意无边。要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和宣传推介,广泛开展多批次、高频率的招商活动,既“请进来”又“走出去”,把品牌做活,把宣传做大,把氛围做浓,整合营销,激发外地客商到我市投资的热情和信心。振奋精神 克难攻坚——六论“比学赶超”抓发展

当前,台州发展已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这是机遇很好但挑战也很大的非常时期。市委、市政府提出:二季度,我们工作的主题词就是“大干”。只有振奋精神大干,满怀豪情大干,才能牢牢抓住工作的主动权,才能创造跨越发展的新业绩。全市上下一定要振奋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上来,以坚定的意志、空前的速度、过硬的措施,实现各项工作的新突破。

一要解放思想、超越自我。形势越是复杂,我们越要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不断超越自我,始终保持一颗不断进取之心、一股激情勃发之气。当前,区域竞争比拼的就是精神意志,比拼的就是能力智慧。要在别人只看到困难的时候,你能看到机遇;在别人束手无策的时候,你能应对有效。要把思想集中到立大志上、把本领体现在干大事上、把目标锁定在创大业上,大智慧用活政策法规,大气魄整合要素资源,做到有效益的速度一点不能慢,有竞争的投入一刻不能停;做到压力大、激情更大,挑战多、办法更多,竞争强、意志更强。

二要锤炼队伍,真抓实干。各级干部队伍是应对挑战、引领跨越的中坚力量,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各级干部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市干部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敢于担当,争创一流。各级组织要锻造干事成事的干部队伍,坚持“在一线锤炼干部,在一线培养干部,为一线选配优秀干部”的导向,把更多的优秀干部推向项目建设的主阵地、推向招商引资的最前沿、推向沿海开发的主战场,在竞争中比较,在竞争中取舍;要以抓落实的硬本领、解决问题的硬功夫、完成任务的硬实绩来考察干部的执行力,让工作成效突出的干部有位置,把不适应比赛的干部清退出场,真正让“豪迈创业”成为台州每一个干部的特有风采。

三要抢抓机遇,团结协作。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仍较复杂,国内外环境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只有抓住当前经济企稳向上的有利时机,在大干中抢抓机遇,在大干中加快发展,才能实现率先突围,才能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先机、争得主动。因此,干部不仅要干好,而且要干得快。要树立争分夺秒、紧张快干的时效观念,努力激发加快发展的新动力,以更快的节奏、更高的效率抓好工作。速度快了,可能矛盾就越集中,而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大力弘扬“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用勇气和韧劲开辟新路径。要营造团结协作的干事氛围,做到目标同向、工作同步,落实同力,特别是在重点工作和项目推进中,要坚决避免地方主义、本位主义,顾大局,识大体,做到“接受任务不讲条件,执行任务不找借口,落实任务不打折扣”,集中力量攻坚克难,交一份让组织和群众满意的答卷。

第五篇:论中小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精选)

论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

[摘要] 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市场适应性强、市场反应快捷、富有创新精神等优势,但存在着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水平落后、竞争能力差、经济效益低下、资金人才缺乏等重要缺陷。但是中小企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保持市场繁荣、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劳动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中小企业营销战略制定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据自身的特点应扬长避短地制定出适合自身长期发展的经营战略。

[关键词] 中小企业市场营销营销战略

企业除具有规模小、市场适应性强、市场反应快捷、富有创新精神等优势,但还存在着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水平落后、竞争能力差、经济效益低下、资金人才缺乏等重要缺陷。面对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小企业能否立足内外环境、结合其组织特点、扬长避短地制定出适合自身长期发展的经营战略,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自机器大工业在世界上出现以来,每年有大量的中小企业诞生,又有很多中小企业破产。在历经各种挫折与困难之后仍能坚持下来,很多中小企业继续成长和走向成熟,不少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大企业、大公司。据有关资料显示,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占现有企业总数的比例普遍都达到90%以上,甚至在“大企业王国”之称的美国已超过了95%以上。中小企业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是功不可没的,中小企业比大企业单位资金安置劳动人数要高,有的要高出一倍,正因为如此,在前10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没有出现严重的社会就业问题。中小企业之所以能在激烈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究其原因,除了外部提供的有利条件之外,主要还有赖于自身的特殊性及其相应优势。

市场营销战略,指企业为适应环境、市场变化而站在战略的高度,以长远的观点,从全局出发来研究市场营销问题,策划新的整体市场营销活动。中小企业营销战略制定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如何培育和创造新的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加速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的发展态势

1.现状分析

一般来看,中小企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保持市场繁荣、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劳动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国民经济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经济效益差,技术力量不足,水平较低,难以和大企业进行正面的直接竞争和抗衡;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有其优势的一面,即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进入或退出市场动作迅速。因此,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想立足市场,发挥优势,必须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经营对策和竞争战略,扬长避短。

2.存在的问题

(1)经营管理思想保守落后。中小企业领导人的市场经济意识较弱,市场营销或不被他们认识和接受,或被他们错误地将营销等同于推销或销售,仍然习惯于接受行政管理的旧体制,对现代企业营销的运作了解不多。

(2)市场营销战略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营销战略的重要,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无法形成适应市场的策划和决策,集中表现在:在重大经营战略、生产项目上,不做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和科学的市场预测和可行性分析,只凭某种经验、感觉和判断就做出决定,结果造成战略上的重大失误,使企业陷入困境。

(3)市场营销人员素质不高,专业技术水平低。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人员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也没有系统接受市场营销方面的专业教育,对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和营销知识理解不深,无法适应目前市场多变的环境。

二、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模式分析

营销活动是驱动企业运作和发展的引擎,营销活动中最重要部分是制定营销战略。营销战略的核心包括: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定位。企业在对市场进行细分的基础上,确定合适的目标市场,然后进行正确的市场定位,这是企业进行营销活动的一般战略原则。

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其可以选择的目标市场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选择较分散的目标市场。分散的目标市场,顾客对商品的需求是小数量、多样化,而且售后服务要求较高、交货速度要快。大企业生产时一般以产生规模经济的市场规模为主,它难以适应小数量、多样化的要求。小企业可发挥自己灵活性的优势,抓住这些发散的目标市场。第二,选择产品生产周期相对较短、更新速度快、顾客需求地域性较强的目标市场。同样,这些目标市场是大企业进行规模生产所无暇顾及的,同样大企业选择这部分目标市场时,付出的成本较高,远不及小企业有优势。

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模式包括以下四种:

1.市场渗透战略

它是指一个经营单位试图在其现有产品或服务市场上获得更大的控制权。在应用市场渗透战略时,管理者必须仔细考虑下列几种因素。

(1)竞争对手的反应。(2)市场增加用途或消费的容量以及是否存在新的顾客。(3)在从竞争对手手中争取顾客,刺激更多的使用和消费,吸引新顾客等方面所支出的费用

2.市场开发战略

它是指经营单位将自己现有产品或服务介绍给新的顾客。在采用这一战略时所考虑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几项。

(1)竞争对手的反应。(2)需了解新客户的数量,需求以及购买方式等。(3)经营单位适应新市场的能力。

3.产品开发的战略

它是指经营单位为现有顾客开发新的产品或新的服务内容。运用这种战略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以下几项。

(1)竞争对手的反应。(2)新的产品或新的服务对现有的产品或服务的影响。(3)经营单位提供新产品或服务的能力。

4.多样化市场战略

它是指经营单位为新顾客提供新产品或新的服务。应用这一战略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1)对新顾客的需求要有深入的了解。(2)保证新产品或服务满足上述需求(3)确保经营单位具有为新顾客服务的人才。

三、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的选择

1.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战略,又称互联网营销战略或E-Marketing营销战略,是指中小企业利用互联网有效开展营销。选择理由在于:

(1)使中小企业实现快速、高效地促销,消除与大企业等竞争强手在渠道资源上明显的差距。

(2)实现与顾客的双向互动,更贴切地了解顾客的特定需求,发现潜在市场,从而发挥自身机制灵活的优势,满足不同顾客个性化和多样性的需求。

(3)使中小企业将有关企业、产品和专长等信息进行快速、全面、多媒体的有效传播,增进顾客对产品与产品价值的了解,促进顾客对企业与产品忠诚度的提升。

2.品牌营销

品牌营销是现代营销的高级形态,品牌、产品与企业是紧密相连的统一体,好的企业必定有好品牌和好产品;好的品牌必须以好的企业和产品为生命根基;而好的产品也需要好企业来生产,并通过好的品牌来获得强化,并赢得优势市场竞争地位。这并不意味着存在一个产品经营阶段或品牌经营阶段,而是产品经营与品牌经营同时进行的市场竞争力培育与强化过程,即包括:

(1)同步化。要在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等环节与品牌的规划和塑造保持同步。

(2)多元化。企业可以自创品牌,也可根据实际“借用”国内外采购商、代理商的品牌,还可采用与采购商、代理商共同创立“联合品牌”,以及收购其他知名品牌。

(3)标准化。企业在品牌塑造中,要坚持产品标准化和品牌运作管理的标准化,即按市场的标准化要求进行产品设计、制造和管理。

中小企业在实施品牌战略时应注意将生产产品与创品牌融为一体,通过高质量的产品及其他综合手段,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品牌建立的过程是十分漫长的,而过硬的产品和服务则是品牌长期成功的真正关键。

3.创新营销

创新营销是企业为寻求新的实现营销效能最大化相关要素组合的活动过程。为了赢得“缝隙营销”的竞争优势,中小企业必须继续实施和提升创新营销战略。面对新的营销环境和发展目标,中小企业必须培育和创造新的竞争优势。中小企业创新营销的内容包括:

(1)营销观念创新。随时捕捉市场信息,更新观念,改进营销战略。

(2)技术和产品创新。根据市场的变化趋势,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把开拓市场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结合起来,创造和引领市场,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带动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产品结构的优化,抢占市场先机。

(3)机制创新。以市场为导向,改革企业管理体制,提高营销效益。

(4)管理创新。推广信息化,利用市场公共资源、企业专长和先进管理工具等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5)人才创新。注重引进高技人才,重视人才,培育人才,形成一支有较高素质的企业技术力量。

四、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具体实施

1.运用正确的产品策略、当前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环境中,企业为了生存必须满足消费者对新产品或改良产品的源源不断的需求。这就要求企业要不断的开发新产品。而开发新产品需要有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支持,中小企业远远无法与大企业抗衡。在这方面,中小企业可借鉴香港的企业的明智选择。香港的企业,一般规模都不大,以中小企业居多,缺乏独立研制产品的条件。他们的产品策略主要是紧跟国际市场潮流,充分利用国际上的最新技术,研制仿制产品。

2.选择正确的销售渠道、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与制度下,绝大多数国际企业都未能将产品直接售于消费者,在他们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一些中间媒介,这些媒介各自起着不同的作用。有些中间媒介如批发商、零售商,在取得产品合法所有权之后,再转售出去;另外如经纪人,企业代表,销售代理人,负责寻找顾客,代表企业与人洽商,但他们并没有取得产品所有权。

3.采取适当的价格策略

国际企业常用的产品价格策略有:产品寿命周期各阶段的产品价格策略、产品线定价策略、差别定价策略等。而对于中小企业一般采用低价法策略,满足顾客追求物美价廉的的动机,赢得市场优势。香港的产品常以物美价廉的姿态出现在国际市场上,这归功于香港的中小企业的价格策略,他们以微利低价全力推出新产品,争取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市场,进而占领市场。由此可见,成功的价格策略,是中小企业营销成功的又一关键因素。

4.选择正确的促销策略

产品的促销就是人们通过一些有意识的活动手段和媒介等来宣传、介绍产品,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达到销售的目的。促销活动主要有广告、人员推销、公共关系、营业推广等方式。中小企业要通过一系列的宣传促销活动,将其获得的竞争优势准确地传播给消费者,并得到目标顾客的认同理解。但中小企业由于受资金的限制,在促销方式的选择上,应注重区域广告和公共关系的方式,或直接让利,把促销交给有实力的经销商。

总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中小企业实施市场营销战略计划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善于找先机和制度创新,发挥先行优势,并扬“船小好调头”之长,打主动战。

参考文献:

[1]刘克宇:论中小企业的营销战略[J].希望月报202_(1):31

[2]颜德贵: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营销战略分析[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_(11):88-89

[3]夏达福:中小企业的两种营销战略[J].中外企业家,202_(10):50-52

[4]吴跃进:基于市场国际化的中小企业营销战略——以浙江省中小企业为例[J].经济问题,202_(7):33-35

[5]杨锡怀,王江: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第三版)

论非对称赶超战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