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孝经》 第1课时教案
编辑:紫芸轻舞 识别码:15-985300 6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03 11:20:5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孝经》 第1课时教案

《孝经》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孝经》P46-58,简介《孝经》的整体精神和文本的框架结构,初步感知教材内容。【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孝经》,读准字音,初步读通《孝经》。2.了解《孝经》的大致内容,知道上自天子下至百姓都要做到孝。3.通过学习,对“孝”文化有初步的认识和感悟。【教学重难点】

了解《孝经》的整体精神和文体的框架结构,对“孝”文化有初步的认识和感悟,知道孝顺父母是每个子女的义务和责任。【教具准备】

1.教材《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第二册》 2.幻灯片 3.公益广告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孝敬父母的公益广告视频。2.学生谈谈看完这个公益广告的感受。3.师小结,并引出课题:《孝经》

二、简介《孝经》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 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

该书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

三、学生自由读《孝经》,并思考

1.孝经怎么学更有收益?

《孝经》就是教育子女孝敬父母长辈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实际上古代圣贤和历代帝王石把它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课本来教育子弟;在今天则是“修身齐家治企和天下”的康庄大道。

2.孝经有什么作用?

孝经是人际之间相处的大道:立身相处之道,是解决现代社会三大相处困惑的法宝:

(1)如何与自己愉快相处?这本经书可以教会我们认识自己、放下自我,谦和进取、包容别人,接纳世界,最终做到立身处事的圆满,从而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

(2)如何与他人圆融相处? 经书最重要的是引领我们用心体会他人的需求,真诚的尊敬他人,从而为自己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最终走向成功。里面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我们要成功,必须要从爱、敬他人开始做起

(3)如何与环境和谐相处? 这部经典的高度还在于教育我们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实现人类的持续发展。

3.孝经讲的什么内容?

全书共分18章,1799个字,是儒家十二经中篇幅最短的一部。以孔子与其门人曾参谈话的形式,对孝的地位、含义、作用等问题加以阐述。根 2 据内容构成,十八章大致可分为四部分,各章之间的关系也在下面介绍中清楚了处理好了三种关系,也就可以做到修身、齐家、治企、和天下了。

4.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孝经》全文,教师巡视、正音。

四、整体认知《孝经》

1.你读了《孝经》全文,有什么感受? 2.你读了《孝经》全文,懂得了些什么? 3.指名汇报,教师点评。

4.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孝经》的整体精神和文体的框架结构,初步感知教材。

第一部分:1-6章,即《开宗明义章》至《庶人章》为第一部分,共6章。第一章对孝加以概括性论述,第二到第六章分别对社会上不同身份的不同地位的五类人的孝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阐述,也就是讲五类人如何行好孝道、处理好人际关系、从而成就人生事业。这是全篇的宗旨和纲领,内容重要。

第二部分:7-11章,即《三才章》至《五刑章》为第二部分,共5章。主要讲述孝与治国的关系,强调孝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其中的《纪孝行章》则专论孝子应做之事,是对一般意义上的孝的解说。

第三部分:12-14章,即《广至德章》至《广扬名章》为第三部分,共三章。是对《开宗明义章》中提到的“至德”、“要道”、“扬名”的引申和发挥。因此,这一部分可视为《开宗明义章》的继续。

第四部分:15-18章,即《谏争章》至《丧亲章》为第四部分,共4章。这部分各章之间内在联系不紧密,而是分别以不同题 目,对前三部分内容进行发挥和补充。其中,《丧亲章》可视为全篇的总结。

五、拓展

1.联系生活,谈自己对孝顺的看法或自己怎样孝顺父母的,进一步了解《孝经》的重要性。

2.师提问:你认为生命中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么?(无独有偶,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近日接受意大利《机会》杂志记者采访,在回答“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么”时说:“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 本以为满脑子都是生意经的世界首富会回答“莫错过”之类的话,可是他却语出惊人,发人深思。这就理解了比尔·盖茨,为何能成为世界首富的原因。)

六、小结

1、所谓:过去无始,未来无终。父子一体,感念祖恩。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从“安亲”开始,孝心一开,孝行起步,百善皆开,人生走向圆融智慧和欢喜。

2、百善孝为先,孝心是最美的品质,孝顺的孩子是最可爱的孩子。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第二篇:《孝经》第7课时教案

《孝经》第七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孝经》P48《卿大夫章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教学目标】

学习《孝经》中文句的朗读,明白不合乎礼法的话不说,不合乎礼法道德的行为不做的道理;熟读成诵。【教学重难点】

明白文句的浅显道理,熟读成诵。【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教材《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第三册》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诸侯章第三》

1.吟诵《孝经》诸侯章第三 2.指名用自己的话文句的意思。3.指明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学习新知

幻灯片出示: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带拼音)

1.四人小组自由朗读,组内正音。2.指名朗读,师正音。3.强调难读字词读音:德行 4.各种方式朗读。

(1)全班齐读,读准字音。(2)听录音范读,划分节奏。

(3)全班齐读,读出节奏、韵味。

(三)整体认知

1.结合注释,说说你对文句的理解。

(1)卿大夫:卿是王朝和诸侯国中的高级官员,又称「上大夫」,地位比大夫略高。

(2)法服:按照礼法制定的服装。古代服装的式样、着色、花纹、质料等,不同的等级,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规定。

(3)法言:合乎礼法的言论。(4)德行: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

2.师简单解释文句意思:不是先代圣明君王所制定的合乎礼法的衣服不敢穿戴,不是先代圣明君王所说的合乎礼法的言语,不敢说;不是先代圣明君王实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不敢去做。

3.说说:读了文句,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指名汇报。)

4.师小结道理:不合乎礼法的话不说,不合乎礼法道德的行为不做。5.在理解文句基础上,各种方式读:(1)师范读(吟读),生学习吟读。

(2)各种方式吟读:分组读、男女读、分列读、四人小组读等。(3)全班配乐吟读。

(四)拓展。

1.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我们有哪些说话、行为不合礼法规范? 2.自己有这样的行为或者看见别人有这样的不良行为,你会怎样做?(五)小结: 我们要做个遵纪守法、懂文明、知礼仪的好孩子。(六)熟读成诵:在读诗文,尝试背诵。(七)板书:

卿大夫章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

不敢服 非先王之法言

不敢道 非先王之德行

不敢行

第三篇:《论语》第1课时教案

《论语》第一课时教案

【教材内容】

走近孔子,走进《论语》 【教学目标】

1、认识孔子的生平和主要成就。

2、了解《论语》的作者和主要内容及文体的特点。

3、学生自我浏览教材内容,初步感知教材的特点。

4、通过听范读,感受古文的节奏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

1、认识孔子的主要思想及主要贡献。

2、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准备】

1、本节课的课件。

2、《论语》前三篇的朗读视频。【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历史的长河中,诞生了无数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在这些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当中,有这么一个人和这么一本书,它照耀着、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这个人就是(课件出示孔子图像)说出他的名字?对,这个人就是孔子(板书:孔子),被 人们尊称为“圣人”(板书:圣人)的孔子。

二、走近“圣人”

(1)生平经历

孔丘,孔氏,子姓,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板书:万世师表)”。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和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被后世称为“孔孟”。孔孟两者思想的结合,形成了儒家思想中的“孔孟之道”。(2)政治才华

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身处乱世,孔子的政治主张是“礼”和“仁”(板书:礼、仁)的学说没有施展的空间,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使强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3)对世界的影响

孔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出示课件)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孔子的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曾经有人用这样的一句话概括了孔子的一生。(出示课件)孔子是一位有才而得不到重用的闲人,是一位周游列国、四方游学的忙人,是一位为理想奋斗了一生的强人。

三、走进《论语》

1、《论语》的作者及内容

(出示课件)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享年72岁。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辑录了孔子的一些言论,编成《论语》(板书)一书,共20篇,分别是《学而篇》、《为政篇》、《八佾篇》、《里仁篇》、《公冶长篇》、《雍也篇》、《述而篇》、《泰伯篇》、《子罕篇》、《乡党篇》、《先进篇》、《颜渊篇》、《子路篇》、《宪问篇》、《卫灵公篇》、《季氏篇》、《阳货篇》、《微子篇》、《子张篇》、《尧曰篇》。每篇的题目都是以开头的前两三个字而命名的。

(出示课件)《论语》的“论”是伦理的意思,所以读作“lún”。它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二是关于思德修养方面的。

2、《论语》的体裁(出示课件)(1)语录体

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句中的“子曰”的“子”是指孔子。

(2)对话体

如: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3)记叙体

如: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3、《论语》在中国地位

A、宋代的朱熹把《论语》列入“四书”(板书:“四书”之一)之中,是封建社会读书人必读之书,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书。

B、《论语》阐述了孔子的全部思想,它代表了中国几千年的思想源头。C、宋初宰相赵普曾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板书)

4、《论语》对世界的影响

(1)1793年,法国将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写入了《法国人权宣言》第四条。

(2)日本战后几十年的经济腾飞有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全面质量管理,一个就是以中国儒家文化的经典(主要是《论语》),对全体员工和广大国民所进行的企业文化管理和广义的文化教育。

(3)《论语》中的许多话都已成为格言而流传于世。联合国甚至将“四海之内皆兄弟”作为联合国总部大堂的标语。

四、亲近《论语》

1、学生自我浏览《论语》的前三篇,初步感知教材,找一找哪些是语录体、哪些是对话体。

2、学生提出疑问。

3、欣赏1——3篇范读,初步感知朗读特点。(播放视频)

4、教师交给学生学习的一些方法:(出示课件)(1)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解:了解大意

(3)行:把学到的学习方法和做人道理运用到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来。

五、结束语

同学们,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一个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即将到来,中华传统文化将在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担当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代表和孔子思想学说的重要载体,《论语》必定为知识经济熏染的时人含英咀华,就让我们静下心来学《论语》,用《论语》中的智慧指导自己的人生吧!

六、板书

走近孔子,走进《论语》

孔子: “圣人、万世师表” “礼” “仁”

《论语》: “四书”之一 半部《论语》治天下

第四篇:《宝剑锋从磨砺出》教案——第1课时

《宝剑锋从磨砺出》教案

教学目标

1.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2.能具体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磨砺意志的计划。3.了解坚强意志的主要表现。

教学重点

坚强意志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坚强意志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合作讨论法、探究性学习法等。

课前准备

搜集材料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人生难免有挫折,要想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就必须具备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坚强的意志。狄更斯说过:“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山峰”。

二、新授

(一)个人自主学习

阅读P104-P107 “坚强意志是成功的保证”部分,讨论解决下面的问题: 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问题?请自己设计问题和题目并组织答案。(通过“学乐师生”APP录音、照相,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小组合作探究 1.走进名人

许光达19岁时带领几位共产党员到南昌参加起义军,可当时南浔铁路中断,无法乘火车前往,许光达斩钉截铁的说:“走,用腿,用两条腿追上革命。”最后终于成功追上革命队伍。

思考:看完许光达的事迹,你有什么感悟?

点拨:一个人的意志品质主要表现为独立性、果断性、自制力、坚定性等几个方面。2.考考你

(1)坚持把重要的事情先做完,然后做其他事情。

(2)明明知道写日记对提高写作能力有好处,但坚持不了几天,就不想写了。(3)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半途而废。

(4)在生活中遇到复杂情况时,常常举棋不定,总是怀疑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5)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不沮丧,不气馁,努力克服。说一说:上述行为中那些是坚强意志的表现? 点拨:

独立性不随波逐流,能独立地做出决定。

果断性善于对问题情境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在复杂情况下迅速做出决定,并付诸行动。

自制力行为不易受外界影响,能自己管住自己。坚定性在行动过程中,不怕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3.我思我悟

说一说,这组数字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坚强的意志是坚定人生目标的保障。4.各抒己见: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立志走遍祖国名山大川,边防要塞。研究中国地理30余年,历尽艰险雄心大志不动摇。为了寻求长江源流,他在51岁时,登上旅途。先后克服重病、粮绝等困难,终于完成考察,确认金沙江是长江源流,纠正了当时人们以岷江或嘉陵江作为长江之源的错误认识。

徐霞客的事迹告诉我们坚强的意志有何作用?

提示:坚强的意志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5.名人故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篇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一次,保尔对朋友说:“人应该支配习惯,而不是习惯支配人。”当时就有人嘲笑他爱说漂亮话,说保尔明知抽烟不好,但还是戒不掉,保尔听了当即把口中的烟卷拿了下来说:“从今天起,我决不再抽烟。”保尔说到做到,从此,戒掉了几乎在孩童时代就养成的抽烟习惯。

保尔是如何戒掉自己吸烟的坏习惯的?你在生活中有哪些好习惯,又是怎样养成的?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坚强的意志。

教师补充:良好习惯的养成又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最大的敌人是我自己”;日本著名的教练大松博文也说过:“对于人来说,最苦的莫过于自己战胜自己。”战胜自己指的是什么?就是战胜自己的惰性,战胜自己的不良习惯。

教师小结:坚强的意志品质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是坚定人生目标的保证;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坚强的意志。

6.名人名言: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

一个人必须经过一番刻苦奋斗的生活,才会有些成就。---安徒生

请记住,环境越艰难困苦,就越需要坚定的毅力和决心,而且懈怠的害处也就越大。---列夫·托尔斯泰

勇敢产生在斗争中,勇气是在每天对困难的顽强抵抗中养成的,我们青年的格言就是:勇敢、顽强、坚定,就是排除一切障碍。-- 奥斯特洛夫斯基

三、练习

漫画“此处没水”批评的是一种什么现象?

四、总结

坚强意志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它是坚定人生目标的保障;它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它是形成良好的习惯需要;踏上成功之路,要从磨练坚强意志开始。同学们要深刻理解坚强意志的重大作用,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自觉、严格地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意志。

五、作业

请举出自己靠坚强意志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事例。

六、板书

坚强意志是成功的保证

1.坚强意志是重要的心理品质:独立性、果断性、自制力、坚定性等 2.我们选择坚强

(1)坚定人生目标的保障;

(2)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3)形成良好的习惯需要坚强的意志

第五篇:《狼》精品教案(第1课时)

《狼》精品教案(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借助白文点断,初步理解文章内容,结合具体语境能猜出“前、洞、犬坐、隧”等词义。

2.默读课文,通过补白,发挥想象,将本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初步理解作者笔下的狼凶残、贪婪和狡诈的本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改写白话故事,体会作者笔下狼的特点。教学难点:

1.结合语境,猜读“前、洞、犬坐、隧”等重点词义。2.找准补白位置,使扩写更具体。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猜读法、朗读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猜读、朗读来完成。

2.猜读中,将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书下注释、师生间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讲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导语:提到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不少同学都会觉得书中内容描写的是妖魔鬼怪,其实作者的笔下还刻画了不少动物的形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蒲松龄的一篇文章《狼》。

展示课件并出示作者及《聊斋志异》介绍。

【设计意图】了解蒲松龄及其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猜读课文 1.分发白文。

(放声朗读《狼》白文,标出生字、不理解的词、不明白的句子和描写狼的句子,填入到表格中。)

/ 3

教师预设:不会读的字可能有“缀”“苫”“眈”“尻”“黠”。教师引导学生查阅书下注释、查字典掌握字音。

不理解的词可能有“止有”“缀行”“大窘”“顾”“苫蔽”“瞑”“尻”“黠”。教师引导学生归纳重点词语的方法:通过查阅书下注释;名词作状语,如“隧”“犬”;名词作动词:如“前”“洞”。

不明白的句子可能有“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其一犬坐于前”“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教师指导学生查阅书下注释、猜读词义的方法理解句意。

描写狼的句子有“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两狼之并驱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2.白文点断。

(尝试着用/给白文画出停顿。)(1)学生自主阅读,凭借语感断句。

(2)根据中等生的作业集体讲评,归纳断句方法及规律。

【设计意图】能够通过查注释、猜读等方法正确掌握字音、词义、句意。通过白文点断疏通文意。

(三)补白课文

1.根据点断好的文章,默读思考,同桌讲述狼的故事。

2.全班交流展示,讲述精彩的故事片段,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精彩的方法。教师适时出示“补白”的概念。

3.同桌探究,寻找补白点。

教师预设:“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中主语是谁?它在“如故”的时候想些什么?“屠乃奔倚其下”中屠户是怎样奔跑过去的?靠在柴草垛的时候想些什么?“又数刀毙之”中的连砍数刀是个什么样子?“乃悟前狼假寐”中恍然大悟的语气和神态是什么样子? 4.根据补白结果,再次讲述精彩故事。

/ 3

【设计意图】借助补白,发挥学生想象力,让故事更形象、更具体。讲故事,深入理解文意。通过默读课文,进行补白、讲故事等活动,让学生更深一步地感受狼的形象,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四)布置作业

1.将此文改成一则白话故事,写在作文本上。

2.阅读《狼》三则中的第一则,利用白文点断,猜读故事内容,概括出作者笔下狼的特点。

3.课外阅读毕淑敏《母狼的智慧》,做好读书笔记。【设计意图】迁移猜读的方法,学会阅读课外文言文。

/ 3

《孝经》 第1课时教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