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四化一体同步推进工作总结
编辑:紫竹清香 识别码:15-884284 6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24 00:03:4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四化一体同步推进工作总结

四化一体同步推进工作总结

朔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近年来,朔州市发改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四化一体同步推进的重大战略部署,把通过工业新型化推动市域城镇化、促进城乡生态化、实现农业现代化作为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根本举措和主要依托,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聚力推进项目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增强,工业新型化步伐不断加快。

(一)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和依托,全力推动全市工业转型发展。今年全市铺开工业建设项目163项,总投资3418.4亿元,占全年计划实施430个项目总投资4626亿元的73.9%;当年计划完成投资658.7亿元,占全年项目年度投资计划1096亿元的60.1%;1-7月份累计完成投资280.7亿元,占全年项目1-7月累计完成投资549亿元的51.1%。在这163个项目中,转型转产类项目136项,占工业项目的83.4%;总投资2824亿元,占工业项目总投资的82.6%;年度计划完成投资473.8亿元,占工业项目年度计划投资的71.9%。

(二)以八大工业园区为载体,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力以赴推进市固废综合利用工业园区、朔城区富甲循环工业园区、平鲁区北坪循环工业园区、平鲁区东露天循环工业园区、山阴县北周庄循环工业园区、怀仁县金沙滩陶瓷工业园区、应县新型产业工业园区、右玉县梁威循环工业园区等八大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建设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并力争尽早投产达效,使八大工业园区真正成为我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八大园区规划占地33.136万亩,规划入园项目256个,总投资3302.23亿元,目前建成生产项目100个,在建项目77个,所有项目建成投产达效后,预计可实现产值2668.51亿元、利税593.3亿元。我们高度重视“一市两园”建设,努力把中煤金海洋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打造成为高标准的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把朔州新型产业科技创新园打造成为高标准的全省科技创新示范园区。同时紧紧抓住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的政策机遇,加强市固废综合利用工业园区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末将其建成全国最大的粉煤灰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区和固废综合利用产学研示范中心。

重点工程建设

能源

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

二、认真抓好农业和粮食生产,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

(三)加大政策支持和项目支撑力度。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同时,市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十项强农惠农补贴政策。去年全市财政“三农”支出达到39.95亿元,比上年增长26.6%。今年市本级财政在“三农”领域安排投入4.1亿元,以培育杂粮特色产业、发展设施农业和现代畜牧业、培训推广技术、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为重点,加大农业生产补贴力度。全年全市计划实施农业项目46项,总投资176.7亿元,占全年计划实施430个项目总投资4626亿元的3.8%;当年计划完成投资53.6亿元,占全年项目年度投资计划1096亿元的4.9%;1-7月份累计完成投资36.2亿元,占全年项目1-7月累计完成投资549亿元的6.6%。

三、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市域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

(四)在新农村建设上,重点推进农村新“五个全覆盖”工程,努力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我们把实现农村新“五个全覆盖”作为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的一件大事来抓,在去年全面铺开各项工程建设,加快建设进度,其中农村文化体育场所、高等职业教育免费、新农保三项覆盖提前一年完成了省责任状既定目标。今年全市在继续抓好巩固完善提高的同时,把工作的着重点放在农村街巷硬化和便民连锁店全覆盖工程上,各项工程进展情况良好。街巷硬化全覆盖方面,截至今年7月底,两年累计完工1395村,占两年总任务1683村的82.9%;累计完工8185公里,占两年总任务9657公里的84.8%。按照目前施工进度,预计九月底可全部完工。在便民连锁店全覆盖方面,截至今年7月底,两年累计完成798个,占两年总任务798个的100%。

(五)筑牢基础,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的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城市相比是比较落后的。针对这一现状,应该把城市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盘棋”来考虑,强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形成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一要与时俱进,加强城乡道路网络建设,促进城乡各方面的全面接轨。二要加强城乡水利设施建设,鼓励和支持农民广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三要加快城乡电网改造步伐,满足城乡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四要加强城乡教育、医疗、卫生、通讯、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社会发展

教育、卫生、医疗改革

四、坚持生态发展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城乡生态化建设重点突出

(六)我市始终坚持植绿与兴水、开发与保护、治污与节能三个同步,扎实推进了造林绿化、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工作。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造林绿化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林业改革发展、推进生态市建设的意见》,全市植树造林以每年33万亩的速度推进。截至202_年底,全市营造林面积达到458万亩,占国土面积的28.6%。其中, 森林面积为287.4万亩,森林蓄积量为44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202_年的13.1%提高到202_年的18.02%。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十大连片造林为框架,以矿区植被恢复和通道绿化为连接,绿色生态网络纵横交错的格局。国家园林城市创建迈出了新的步伐,202_年全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8%,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污水处理率达到97.5%,提高0.4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集中供热面积1352.2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9.0%,提高7.5个百分点。市区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49天,空气质量持续好转。经过积极努力,我市争取到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100万亩樟子松加大建设项目,正在争取将平鲁区和右玉县纳入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在投入上,今年全市生态建设总投资64.2亿元,计划实施生态建设项目31项,将有力推动我市城乡生态化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七)坚持生态立市、生态优先,凸显“北欧风光、塞外风情”。注重植绿与兴水同步,坚持不懈地推进生态治理。按照科学规划、综合治理、规模造林、造管并举的基本思路,紧紧围绕国家和省级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加快建设西北部生态防护林建设区、中部平原农田防护林区、洪涛山百万亩防风固沙综合治理带和南山自然生态植被恢复治理带,以及20个万亩以上生态景观园区和百万亩樟子松防护林基地,大力实施荒山、平原、厂矿、城乡、通道、环城等绿化工程,逐步建立健全造林绿化长效投入机制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全面拓展造林绿化空间。坚持以立体思维研究解决水源问题,扎实推进新水源开发、水保生态建设、地下水资源保护等水利工程,切实抓好生态环境治理。

注重开发与保护同步,持之以恒地抓好生态修复。统筹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推行绿色开采,建设生态矿山。加快实施废弃工矿地整理后等量转换,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修复,认真抓好矸石山治理、采空沉陷区治理、矿井水净化利用等各项工作,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继续加强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加大环境监管力度,突出抓好工业污染防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完成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以及烟尘、粉尘等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建立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工程,让绿色覆盖大地、碧水环绕城市。

循环经济

第二篇:四化一体

我们一直再说朔州市要打造四化一体东部新区,那么四化一体东部新区究竟是个什么概念,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工业新型化带动市域城镇化、促进城乡生态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具有朔州特色的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路子。建设“四化一体东部新区”是指依托朔州市东部区域(以大运高速路和北同蒲铁路为纽带,北起怀仁县毛家皂镇、南至朔城区窑子头乡,涉及怀仁、应县、山阴、朔城区4个县区、33个乡镇、550个行政村、区域面积4000平方公里、人口90多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到全市的8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或超过7600元。)规划区内要实现工业布局相对集中、城镇化条件较为成熟、生态建设初具规模、农业基础相对优越的发展基础,先行先试,整合提升,在全省率先走出一条通过工业新型化带动市域城镇化、促进城乡生态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具有朔州特色的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路子。四化概念最早是由袁纯清书记提出的,他曾就山西如何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目标时提出四化即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他还指出 “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是转型发展的根本举措,是跨越发展的主要依托,也是统筹兼顾、互促互动、有机统一的发展战略”。而朔州正是在这一重要论断的指引下,进一步理清了“四化”推进关系,延伸了“四化”同步内涵,构建了“四化”一体设想。朔州市四化一体规划的产生最早来源于市委书记王茂设在山阴县金海洋工业园区调研时,针对企业发展与城镇建设发生脱节等问题,萌发了城企共建、城企融合,以企业实力支持、带动小城镇建设,同时加快推动生态建设的构想。之后王茂设在怀仁县洪涛山区农村调研时,立足这一带所涉山阴、怀仁、朔城区三县区工业布局相对集中、城镇化条件较为成熟、生态建设初具规模、农业基础相对优越,而且工业发展、城镇建设、生态建设和农民增收四者结合比较紧密的情况,认为初步具备了“四化”同步推进的基础条件;继而,通过对各种思路的逐步条理和归纳,初步形成了“四化一体”同步推进的基本思路。构想初具轮廓后,市委、市政府召集市直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对这个思路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广泛讨论。在大家在一致认可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补充、完善,把应县部分区域也纳入新区规划之中,进而首先在领导层面取得了共识。思路形成之后,首次在市委四届八次全会上提出并通过,把“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上升到市委决策的层面。紧接着,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了专家论证,并委托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就我市“四化一体”东部新区的总体规划拿出了具体方案。全市“两会”期间,市政府在提交代表和委员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朔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对市委的这一战略决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受到全市人民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进而把市委的主张转化成了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成为全市上下同步推进“四化”的行动纲领。这样“四化一体”,就成为朔州市东部新区的核心方法。“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的宏伟构想,体现了朔州市委、市政府尊重科学、尊重发展方式的科学精神,兼顾了全市较大的区域和众多的百姓,符合朔州市的客观实际,既是一个科学的决断,更是历史赋予朔州的一个黄金发展机遇。它承载着全市“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新路,也承载着在全省率先走出一条转型跨越发展新路子的使命。朔州市人大五届三次会议胜利闭幕的当天下午,朔州市专题听取了“四化一体东部新区”规划汇报,标志着此项建设全面启动,并进入了实质性推进阶段。关于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的具体实施情况,市长冯改朵在202_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是十二五时期重点打造的品牌:一全力推进“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打造转型跨越发展的先行示范区。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和空间结构。以大运高速公路和北同蒲铁路为轴线,怀仁、应县、山阴、城区四县区32个乡镇,工业布局相对集中,城镇化条件较为成熟,生态建设初具规模,农业基础相对优越,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黄金带。要以产业项目为支撑,以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坚持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化、农业现代化统筹考虑,同步推进,使东部区域率先发展、加快发展,成为引领和带动全市转型跨越发展的示范区。二强力推进“四化”建设,构建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基础。加快工业新型化,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以循环经济为主要路径,以大项目、大企业、大园区为载体,以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以建设立体能源基地和新兴产业基地为目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构建具有朔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到“十二五”末,全市煤炭生产能力达到2.5亿吨,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600万千瓦,同时,努力建设1000万吨粉煤灰综合利用基地、百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基地、百万吨级新材料基地,真正形成多联产、全循环、高端化的发展局面。加快农业现代化,以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畜牧基地为目标,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水利“双百”工程,投资100亿元,建设100万亩连片灌区。实施“双五十万亩”工程,治理50万亩盐碱地,建设50万亩节水改造农田。实施“三个20”工程,设施农业面积达到20万亩,新增水浇地20万亩,粮食产能达到20亿斤。继续抓好奶牛和肉羊两大优势产业,推进规模健康养殖,奶牛存栏达到25万头,年出栏肉羊达到300万只。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全市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进一步深化新农村建设,高标准实施新的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加快市域城镇化,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省环保模范城市、省双拥模范城市“五城联创”为目标,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新农村一体化发展战略,重点建设好一个中心城市,全面加强5个县城的特色城镇建设,规划建设好50个集镇、500个中心村。“十二五”末,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5%。扎实推进朔州机场等重点工程建设,提高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城乡生态化,坚持绿色发展,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大力推进造林绿化、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科学规划林业生态建设“两带、两区、二十园”的总体布局。“十二五”末,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4%以上,市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0%以上,县城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0%以上。到那时,朔州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一个具有“北欧风光、塞北风情”的新朔州一定会展现在世人面前!

第三篇:四化一体

我们一直再说朔州市要打造四化一体东部新区,那么四化一体东部新区究竟是个什么概念,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工业新型化带动市域城镇化、促进城乡生态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具有朔州特色的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路子。建设“四化一体东部新区”是指依托朔州市东部区域(以大运高速路和北同蒲铁路为纽带,北起怀仁县毛家皂镇、南至朔城区窑子头乡,涉及怀仁、应县、山阴、朔城区4个县区、33个乡镇、550个行政村、区域面积4000平方公里、人口90多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到全市的8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或超过7600元。)规划区内要实现工业布局相对集中、城镇化条件较为成熟、生态建设初具规模、农业基础相对优越的发展基础,先行先试,整合提升,在全省率先走出一条通过工业新型化带动市域城镇化、促进城乡生态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具有朔州特色的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路子。四化概念最早是由袁纯清书记提出的,他曾就山西如何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目标时提出四化即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他还指出 “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是转型发展的根本举措,是跨越发展的主要依托,也是统筹兼顾、互促互动、有机统一的发展战略”。而朔州正是在这一重要论断的指引下,进一步理清了“四化”推进关系,延伸了“四化”同步内涵,构建了“四化”一体设想。朔州市四化一体规划的产生最早来源于市委书记王茂设在山阴县金海洋工业园区调研时,针对企业发展与城镇建设发生脱节等问题,萌发了城企共建、城企融合,以企业实力支持、带动小城镇建设,同时加快推动生态建

设的构想。之后王茂设在怀仁县洪涛山区农村调研时,立足这一带所涉山阴、怀仁、朔城区三县区工业布局相对集中、城镇化条件较为成熟、生态建设初具规模、农业基础相对优越,而且工业发展、城镇建设、生态建设和农民增收四者结合比较紧密的情况,认为初步具备了“四化”同步推进的基础条件;继而,通过对各种思路的逐步条理和归纳,初步形成了“四化一体”同步推进的基本思路。构想初具轮廓后,市委、市政府召集市直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对这个思路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广泛讨论。在大家在一致认可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补充、完善,把应县部分区域也纳入新区规划之中,进而首先在领导层面取得了共识。思路形成之后,首次在市委四届八次全会上提出并通过,把“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上升到市委决策的层面。紧接着,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了专家论证,并委托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就我市“四化一体”东部新区的总体规划拿出了具体方案。全市“两会”期间,市政府在提交代表和委员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朔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对市委的这一战略决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受到全市人民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进而把市委的主张转化成了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成为全市上下同步推进“四化”的行动纲领。这样“四化一体”,就成为朔州市东部新区的核心方法。“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的宏伟构想,体现了朔州市委、市政府尊重科学、尊重发展方式的科学精神,兼顾了全市较大的区域和众多的百姓,符合朔州市的客观实际,既是一个科学的决断,更是历史赋予朔州的一个黄金发展机遇。它承载着全市“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新路,也承载

着在全省率先走出一条转型跨越发展新路子的使命。朔州市人大五届三次会议胜利闭幕的当天下午,朔州市专题听取了“四化一体东部新区”规划汇报,标志着此项建设全面启动,并进入了实质性推进阶段。关于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的具体实施情况,市长冯改朵在202_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是十二五时期重点打造的品牌:一全力推进“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打造转型跨越发展的先行示范区。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和空间结构。以大运高速公路和北同蒲铁路为轴线,怀仁、应县、山阴、城区四县区32个乡镇,工业布局相对集中,城镇化条件较为成熟,生态建设初具规模,农业基础相对优越,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黄金带。要以产业项目为支撑,以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坚持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化、农业现代化统筹考虑,同步推进,使东部区域率先发展、加快发展,成为引领和带动全市转型跨越发展的示范区。二强力推进“四化”建设,构建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基础。加快工业新型化,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以循环经济为主要路径,以大项目、大企业、大园区为载体,以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以建设立体能源基地和新兴产业基地为目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构建具有朔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到“十二五”末,全市煤炭生产能力达到2.5亿吨,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600万千瓦,同时,努力建设1000万吨粉煤灰综合利用基地、百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基地、百万吨级新材料基地,真正形成多联产、全循环、高端化的发展局面。加快农业现代化,以

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畜牧基地为目标,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水利“双百”工程,投资100亿元,建设100万亩连片灌区。实施“双五十万亩”工程,治理50万亩盐碱地,建设50万亩节水改造农田。实施“三个20”工程,设施农业面积达到20万亩,新增水浇地20万亩,粮食产能达到20亿斤。继续抓好奶牛和肉羊两大优势产业,推进规模健康养殖,奶牛存栏达到25万头,年出栏肉羊达到300万只。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全市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进一步深化新农村建设,高标准实施新的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加快市域城镇化,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省环保模范城市、省双拥模范城市“五城联创”为目标,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新农村一体化发展战略,重点建设好一个中心城市,全面加强5个县城的特色城镇建设,规划建设好50个集镇、500个中心村。“十二五”末,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5%。扎实推进朔州机场等重点工程建设,提高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城乡生态化,坚持绿色发展,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大力推进造林绿化、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科学规划林业生态建设“两带、两区、二十园”的总体布局。“十二五”末,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4%以上,市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0%以上,县城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0%以上。到那时,朔州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一个具有“北欧风光、塞北风情”的新朔州一

定会展现在世人面前!

第四篇:四化同步考察报告

“四化同步”发展考察报告

(202_年10月)

根据县委10月份工作安排,围绕“深入解放思想、加快转型发展、实现临江崛起”主题,我们“四化同步”发展考察组在县人大主任李鹏谋、县委常委、统战部长李新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袁秋明的带领下,赴监利县新沟镇、远安县荷花镇(嫘祖镇)、夷陵区龙泉镇、仙桃市彭场镇、汉川市沉湖镇、黄梅县小池镇、江夏区五里界街等7个全省“四化同步”示范试点镇和新农村建设暨城乡一体化发展先进专区学习考察,前后历时四天,行程1800多公里。这次活动安排紧凑、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我们一行人边走边看,边学边议,受益匪浅。

一、几点感受

新沟镇等七个乡镇的变化和新面貌让我们耳目一新,感慨颇多。

一是高度重视,发展红火。监利县、新沟镇县乡两级因此制宜,充分挖掘全国粮食生产大县、湖北省粮食生产第一县的优势,全力支持龙头企业福娃集团做大做强,发挥“一轮明月”效应,做亮“湖北省粮食深加工产业园”金字招牌,推进工厂化育秧、全程机械化操作、全省首个物联网系统建设,以“粮”为纲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省、市领导和农业厅多次到监利考察,给予了大力支持,监利县粮食生产实现“十连丰”,产值过百亿元。

二是产业支撑,带动发展。仙桃市彭场镇既打造“一轮明月”,又铺就“满天繁星”。通过设备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无纺布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年出口份额占全国40%,带动周围农户和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就业中老年人月平均收入达202_元以上,促进了新型社区发展,农民顺利实现市民化身份转变。汉川市沉湖镇市镇累计投入近10亿元,按照“产城一体,联动发展”的模式,不断做大福星集团龙头企业效益,先后新建福星广场、王家河景观带、福星中小学、汉川市第三人民医院等一批民生工程和市政工程,将产业集聚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实现区域产城融合,村民就近城镇化。

三、聚集资源,大手笔起步。黄梅县小池镇按照省委“一堡三区一城”的战略定位,实施市县共建,建立省市县镇四级联动机制,规划小池滨江新区建设。坚持以点带面,高位推进,重点把妙乐、河桥、水月、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全省一流的农村新型示范社区,打造全省“四化同步”的典范。在建好农村新型示范社区的同时,强力推进“产业招商、配套建设、拆迁安置、环境整治”四大行动,小池开放开发呈现

出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和良好的发展态势。

四、创造优势,特色突破。山区县远安县利用绿色优势,做精生态农业。县乡两级按照“全域景区化”,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全县规模种植紫薇、五角枫、红叶石楠等适宜本地生长的景观植物超1万亩,嫘祖镇广坪村3000亩紫薇园为中心的“二十里紫薇画廊”初具规模。以“嫘祖故里、村村诗画”为主题,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嫘祖镇大力推进农家乐、农耕体验项目,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农民摇身一变成为景区老板,202_年,嫘祖镇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16万元。

五、抢抓机遇,做大文章。江夏区五里界街抢抓武汉市小城镇建设的机遇,与武汉市整体规划相对接,大力推进“四化同步”建设。按照城乡一体化、产业高端化、生态优良化的发展要求,发挥特有的自然禀赋和交通区位优势,大力推进旧城改造和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赏花、休闲农庄等观光休闲农业和高端物联、文化创意等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承接武汉产业转移,打造武汉市后花园,建设生态、低碳、智慧之城。

二、几点启示

通过四天七地的考察,我们认真总结各地的成功经验,学思并进,取得不少真经。

(一)“四化同步”必须坚持顶层设计,作好全域谋划。3

“四化同步”发展,要坚持一张蓝图设计,全域规划,使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全面协调发展。七个试点示范地区都突出了规划先行,推动“四化同步”发展。如夷陵区龙泉镇立足“山水酒城、田园龙泉”总定位,确立了“一核两轴三园四区”的镇域空间发展结构,建设宜昌现代化特大城市的重要组团、夷陵区域副中心和“中国白酒名城”,争当全省四化同步标杆。

(二)“四化同步”必须坚持产城互动,实现良性发展。产业兴城、产城互动实现了城市的良性发展。通过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加快城镇化进程,农民向市民化转变,产城融为一体,城镇功能布局日趋完善。七个示范试点镇(街)围绕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做好城镇化文章。如远安县全域景区化带来旅游产业的大发展,农村新社区和集镇配套功能的完善,很多农民愿意住进新社区,工作、生活在城里;福娃集团、福星集团、稻花香集团三个大企业,引领地方产业发展,带动城镇化建设,体现了产城一体化发展的良性循环局面。

(三)“四化同步”必须坚持龙头带动,助推转型升级。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要看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满天繁星不如一轮明月”。地方实现经济转型,必须借助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监利县发挥福娃集团在农产品深加工业上的优势,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不仅加速了土地流转,培育壮大了新型经营主体,还促进福娃集团做大做强自身产业链,打造稻米全产业链,力求将稻米“吃干榨净”。福星集团全方

位引领当地经济发展,实现从工业到农业、旅游业、房地产、金融业、商贸物流业的全面发展,完成从一个金属制品企业到多向发展的大集团公司的蜕变。

(四)“四化同步”必须坚持资金整合,建立机制保障。“四化同步”最大的问题是资金问题。从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来看,最缺的也是资金。龙泉镇推进新型社区建设,以行风评议触动部门改进作风,充分整合电力、通信、交通、园林等部门涉农资金,同时村集体投资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突破新社区配套设施建设项目资金不足的瓶颈,实现通村道路硬化、社区绿化、亮化、美化、信息化、商务化,使雷家畈社区成为一个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时尚先进、生活幸福的“四化同步”新社区。

三、几点思考

这次考察之行,为我县潘家湾镇“四化同步”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扎实推进潘家湾镇“四化同步”建设,要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做强优势,激活亮点,补齐短板,为全县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作出示范。

(一)弄清镇情,正确分析潘家湾镇“四化同步”工作的优劣势。劣势主要体现在:

1、缺乏大企业支撑,监利新沟镇有福娃集团、夷陵区龙泉镇有稻花香集团、汉川市沉湖镇有福星集团,而嘉鱼县缺乏这样的龙头企业带动;

2、缺乏大资金投入,彭场镇、沉湖镇等发达乡镇基础配套资金投 5

入上亿元甚至超10亿元,与之相比,潘家湾镇每年财力投入不足1000万元,财力支撑明显不足;

3、缺乏老城镇基础,龙泉镇、五里界街老城镇基础雄厚,商贸业繁荣,发展较快,而潘家湾镇是农业大镇,工业起步较晚,城镇化基础薄弱,商贸业不活跃。我们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1、具有特色鲜明的农业基础,潘家湾镇正大力建设万亩蔬菜标准园、万亩优质稻基地等“五大特色农业板块”,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建有鄂南地区最大的蔬菜专业交易市场,全力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2、具有紧靠武汉的区位优势,毗邻武汉市江夏区,武嘉一级公路贯穿全境,距离江夏通用汽车产业园18公里,武汉中心城区仅40多公里,是咸宁与武汉产业发展对接的桥头堡;

3、具有长江新港建设的开发机遇,潘家湾镇中心与长江码头直线距离不足500米,拥有20多公里的优质港区资源,建有大中型码头4座,其中5000吨级重件码头1座,港口经济发展潜力大;

4、具有初具规模的园区工业。畈湖工业园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已形成“七纵三横”的主框架和“一园两区”的产业格局,入园企业70余家,引进了三木化工、武昌南化工城、三三重工等投资过亿元超10亿元项目,“已建成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天然气等配套设施,园区规模不断壮大,工业经济不断增强。

(二)聚集共识,全方位整治资源支持潘家湾镇“四化同步”建设。建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四化同步”示范试

点工作,1、时间多花一点,县级领导干部平时抽出时间多下基层调研,多到现场办公,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对策。

2、精力多用一点,“四化同步”专班人员要专下心来,经常沉下来,将责任落实到位,对每个重点项目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紧盯进度、加紧推进;招商组要针对潘湾多引进一些龙头企业、大企业,引领地方经济发展。

3、资源多聚一点,整合国土、住建、交通、水利等部门资源和涉农资金,多向潘家湾镇和畈湖工业园倾斜,凡涉及小城镇建设的项目资金和政策向潘家湾镇集中,全力以赴给予支持潘家湾镇做强做大,形成整体推进潘家湾镇“四化同步”试点工作的合力。

(三)做强优势,大面积升级促进潘家湾镇蔬菜产业转型发展。做强蔬菜产业,打造蔬菜强镇。

1、露地蔬菜要创品牌,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严格按绿色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两瓜两菜”,大力推进蔬菜产品质量认证,实施品牌战略,推行“南有嘉鱼”贴标销售,着力打造“嘉鱼蔬菜”公共品牌,以高质量的产品扩大市场份额和“嘉鱼蔬菜”品牌知名度。

2、大力推广设施蔬菜,在全面提升经济效益上做文章。在加快推进“五大特色农业板块”基地建设上,重点扶持新农果蔬合作社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园,通过设施蔬菜的高效益示范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幅推广设施蔬菜,增加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提升设施农业的

质效。

3、高标准建设交易平台和网络,提升现代流通交易形式。扶持湖北金润农业加快潘家湾蔬菜交易大市场二期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和商贸洽谈力度,完善市场功能。积极培养经纪人队伍,调整零散交易模式,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同时借助媒体、网络平台,加强市场信息沟通,积极开拓市场,解决“卖菜难”。大力发展冷链物流业,做大做活蔬菜冷链物流、储备运输交易等产业。

4、努力实现蔬菜深加工转化零突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组织招商组前往国内蔬菜深加工发达的地区开展有针对性招商,大力培育蔬菜深加工企业,提高深加工企业扶持力度,早日实现蔬菜深加工零突破。

(四)激活亮点,举全力做大做强潘家湾镇畈湖工业园。经济要发展,工业需先行。实施“兴工强镇”战略,1、用深入武汉的思路,高起点规划园区。积极对接武汉新港、咸嘉新城等规划,聘请专家和设计院做好工业园生产区、居住区、酒店、娱乐设施等配套规划,承接好武汉产业转移,对接大武汉市场。

2、加强力量,升级园区规格。按照省级工业园的标准,科学调整、完善精细化工、装备制造“一园两区”发展规划,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力量和资金努力做好污水处理厂和自来水厂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做好管理服务工作,力争以最好的状态,最佳的环境、最优的服务冲刺省级工业园。

3、主动对接,让园区成为武汉“工业倍增计划”的一块飞地、一个特区。组织专班人员常驻武汉,搞好招商引资,承接武汉产业转移,8

打地“飞地”经济,引进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积极与通用汽车产业园配套,打造嘉鱼和咸宁的“经济特区”。

4、加大投入,尽快建设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克服资金投入不足的瓶颈,一方面县乡两级要加大园区财政投入,每年不少于1000万元。另一方面,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支持,整合多方资金、政策投入园区建设,突出抓好园区二期路网、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园区发展基础,拓展园区承载力。

(五)补齐短板,尽快完善关键城镇建设关键项目。补短板,抓紧镇区改造升级,要做好关键工作。

1、“三线一点”建设,对咸潘公路两边沿线近2.5万平方米范围的房屋建筑、镇区武嘉一级公路沿线1.8万平方米的房屋建筑进行立面改造,加快百里长渠景观带建设,抓好头墩社区改造项目,对社区内新建改建房屋建筑配套市政工程,改善人居环境。

2、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全域覆盖、重点突破、整镇推进”的思路,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文化氛围和公共服务为抓手,抓好四邑新村二期和老官中心新社区建设,重点改造武嘉一级公路沿线和金水河沿线,力争2年内将潘家湾镇创建成为全省绿化生态示范镇。

3、公租房建设,督促施工方加快头墩农场、畈湖村、苍梧岭村3个地段1000套公租房建设,探索与企业共建的模式,来弥补潘家湾镇公租房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4、引导激活房地产,通过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镇综合开发,加快农

村新型社区和集镇建设,不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以房地产的发展聚集资源,激活商贸物流业,提高乡镇财政收入。

5、择机修建环镇公路,提前作好环镇公路建设规划,条件允许下争取环镇公路项目资金,围绕镇域周围建设环状路网,打造村镇沟通的便捷通道,进一步缓解群众生产、生活出行难题,激活乡村旅游,带动乡镇经济发展;

6、狠抓城镇绿化、净化、亮化、美化工程。城镇街道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是城镇的脸面,要抓好集镇“三线一点”和金水河沿线绿化、净化、亮化、美化工作,通过多种投融资方式,加大资金投入,对镇容镇貌进行大幅改造升级。

(六)以点带面,带动全县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做到以点带面,带动全县发展。

1、每个镇拟建1-2个新农村示范点。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立足实际,科学开展新农村建设。各镇由乡镇党委牵头,组织申报1-2个新农村示范点,负责做好示范点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和检查工作。在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上,要因地制宜科学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不搞一刀切、形象工程,要统筹城乡发展,突出新居、产业、文化、环境同步推进,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2、持之以恒开展净化美化亮化家园行动。城乡环境的改善不是一朝一日之功,要建立长效机制,由各镇党委政府牵头,联

合环卫、园林、电力、城管、城建、交通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要抓住重点,持之以恒开展净化美化亮化家园活动,在中心社区和集镇建立保洁队伍,加大环境卫生整治,铲除“脏乱差”,扮靓生活家园。乡镇党委和政府要号召干部群众以及社会各界自觉加入到净化美化亮化家园行动中,每年定期、不定期开展植树护绿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到街道社区和村组植树造林,不断增加绿地面积,创造绿色健康生活家园。组织号召各有关部门、临街单位积极参与亮化家园建设,在主要街道和居民社区要逐步健全路灯等照明设施,便捷出行,扮亮城乡的夜生活。

3、逐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幸福新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政府应逐年加大财力投入,同时积极整合涉农资金,以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为契机,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危房改造、饮用水工程、道路交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支持力度,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要突出规划先行,结合城镇化建设,大力扶持二、三产业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促进稳步持续增收,引导农户自愿上楼进社区进集镇。优先支持产业基础好、农民素质高、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加快新农村社区建设,做好示范引领。

第五篇:何谓四化一体东部新区

何谓“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呢?

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工业新型化带动市域城镇化、促进城乡生态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具有朔州特色的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路子。规划涉及朔州市怀仁县、应县、山阴县、朔城区4个县区,共33个乡镇,550个行政村,区域面积4000平方公里,人口90多万。规划区内,城镇布局相对集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到全市的8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或超过7600元。

这是一幅规模宏大的发展蓝图,也是朔州历史上气势空前的大胆构想,更是朔州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朔州客观实际,谋求科学发展的具体体现。

十一五时期,朔州市各项工作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是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去衡量,则存在许多不足。在新形势下,要摆脱单一的仅仅依靠资源开发的经济增长模式,进行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是朔州市面临的首要问题。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上任以来,不仅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而且在寻找新出路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3月30日,朔州市委书记王茂设在山阴县金海洋工业园区调研时,针对企业发展与城镇建设发生脱节等问题,萌发了城企共建、城企融合,以企业实力支持、带动小城镇建设,同时加快推动生态建设的构想。4月13日和26日,王茂设在怀仁县洪涛山区农村调研时,立足这一带所涉山阴、怀仁、朔城区三县区工业布局相对集中、城镇化条件较为成熟、生态建设初具规模、农业基础相对优越,而且工业发展、城镇建设、生态建设和农民增收四者结合比较紧密的情况,认为初步具备了“四化”同步推进的基础条件;继而,通过对各种思路的逐步条理和归纳,初步形成了“四化一体”同步推进的基本思路。4月27日,市委、市政府召集市直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对这个思路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广泛讨论。在大家在一致认可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补充、完善,把应县部分区域也纳入新区规划之中,进而首先在领导层面取得了共识。思路形成之后,首次在市委四届八次全会上提出并通过,把“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上升到市委决策的层面。紧接着,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了专家论证,并委托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就我市“四化一体”东部新区的总体规划拿出了具体方案。全市“两会”期间,市政府在提交代表和委员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朔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对市委的这一战略决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受到全市人民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进而把市委的主张转化成了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成为全市上下同步推进“四化”的行动纲领。

“四化一体”,是朔州市东部新区建设的核心方法。“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的宏伟构想,体现了朔州市委、市政府尊重科学、尊重发展方式的科学精神,兼顾了全市较大的区域和众多的百姓,符合朔州市的客观实际,既是一个科学的决断,更是历史赋予朔州的一个黄金发展机遇。它承载着全市“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新路,也承载着在全省率先走出一条转型跨越发展新路子的使命。

如今,蓝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全市上下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同心同德,奋发图强,使朔州的经济在转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跨越发展!

走出一条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路子——二论朔州市全力推进“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 再造一个新朔州的伟大实践———三论朔州市全力推进“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 全力以赴 真抓实干————四论朔州市全力推进“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

四化一体同步推进工作总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