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议论性散文写作指导
议论性散文写作指导 教学目的:
提高学生散文写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议论性散文的入格 教学难点:
如何在散文中运用议论扣题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散文这一文体在表达上比其他任何文体都要灵活的多,自由的多。可以记叙,议论,抒情综合运用,用形象化的手法寓道理于形象之中,还可以用生动优美的语言饱含富有哲理的意蕴,这是议论文中难以见到的表达方式,作者加以任意挥写,再现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客观物象。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收放自如 “形散”主要指文章内容可以广泛选材。“神不散”则指中心主旨必须一致。太过拘谨或太过松散皆不能成为好的散文。
散文可分为:叙事性散文,议论性散文,抒情性散文。
在高考中议论性散文十分沾光,一是议论便于联系话题,二是散文形式较灵活,自由,便于广泛地选取材料。二.入格(基本格式)
(一)入题:在散文化的描写中,用议论提纲挈领,引领全文,或者由新颖形象的比喻入题,直接扣题。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及情感有关。”
(江苏考生《天平和七弦琴》)
将理智和情感比作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首句入题,就形象地点出了情感和理智的内在关系——情感与理智对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这样的开头,入题迅速,闪烁着思辨的色彩,令人耳目一新。
乌云覆天,暴雨倾盆,当随着波涛飘摇于还浪上的水手看到明亮的灯塔时,是一种转折。怪石嶙峋,绿林莽莽,当青衫的骚客吟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时,又是一种转折。《转折》
“你会因喜爱北国的皑皑白雪而对南国的椰树海风不屑一顾吗?你会因沉迷于江南的小桥流水、青瓦白墙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美吗?你会介意林黛玉‘使性子’而不看经典名著《红楼梦》吗?你会钟情流行音乐而厌烦‘沉闷乏味’的古典音乐吗?——古希腊哲人曾说,人是感情的动物。因此,面对大千世界,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喜好憎恶往往会影响到对人、对事的看法。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架天平,有个自己的标准,用来衡量周遭的一切。”
(湖北考生《心中的天平》)
(二)结尾:运用名言诗句或多种修辞手法结尾,彰显文采,总结全文,达到提升文章主旨的目的。(回映开端,再次扣题)
“宠辱皆忘,看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望庭前花开花落。向太阳挥一挥手,去捕捉理性的灵光。”
《捕捉理性的灵光》 “个性的张扬,犹如大海的浪花;一滴水是成就不了汹涌的,只有千千万万的浪花聚涌在一起,才能形成钱塘江潮般的汹涌。个性的张扬犹如香山的红叶,一片两片成就不了‘红云几万重’,只有成千上万的叶片才能形成万紫千红的色彩。个性的张扬,只有融入到社会中才有风采。”
《飘飞的叶片与大地拥抱》
(三),主体部分:多角度选材,内容丰富,思路清晰,用议论的方式画龙点睛。
与议论文一样,散文要求内容充实,选取2-3个具体事例或者描写片段体现主题,并穿插议论深化对事物的认识。
三.提升(在入格的基础上,要求艺术性)
(一),散文是“情”的艺术
记叙文侧重叙事,记人;议论文侧重说理;散文却重于抒情。让情感从笔尖流露,悲伤、愤怒、欢乐、振奋、沉郁、昂扬都要有所抒发。作者在写散文时,总是将个人的独特感受或亲情、友情、爱情和挚情毫无遮掩地和盘托出,这是其他一切文体所没有的,也是散文的特质所决定的。这种“情”的艺术带给读者的是独特的审美效果和艺术感受。如章含之的《谁说草木不通情——忆冠华》,象是自言自语,更象是与读者的亲切对话。学生阅读这一则材料,体会作者,通过文章传达出来的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作者将她对乔冠华的思念之情倾注在院子里的老梨树和柿子树上:“惊喜之余,我最关心的却是旁边小院子里不起眼的角落里那另外的两棵树„„(老梨树)仍是半边吐叶,半边毫无生气。我又去小跨院中,看到我们卧室外的柿子树,不觉惊呆了!这棵当年冠华最心爱的也是最茂盛的柿子树,自他离去之后逐渐枯萎,而今年,它伸展到卧室的屋檐下的全部枝干竟都枯死了!„„这柿树对冠华如此多情,他走了,它也逐渐失去了生命。但我不知道这柿树的一半枯死是对有情还是无情?每年我盼望它开花结果,又怕它开花结果。„„如今,他走后的第四个春天,柿花终于没有了,我连当年冠华抚摸过的枝叶也看不见了,它不再给我安慰,也不再给我悲哀,这是对我有请还是无情呢?” 作者觉得“似乎这梨树真通人性,它的兴衰也许显示着冠华的安危,老乔对梨树好,他病了,梨树也病了,他去世了,梨树也不开花了”!作者在谈她的写作体会时说:“我知道宇宙间是没有神明的,人并没有灵魂,草木也不能通情,然而我对冠华那千丝万缕的情思却使我在感情上把他生前抚摸过的,钟爱过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觉得是通着灵性的。”由此她以草木之枯荣写了他们之间的恋情和她对乔冠华的思念之情。
(二)散文是“美”的艺术
以语言取胜是散文的亮点之一,或朴素,或华丽,或简洁都能体现美感。与散文相比,小说的叙事让人感到纷繁,戏剧的语言太过口语化,诗歌的语言又太多跳跃性,只有散文的语言,恰如溪中的流水潺缓不段,句句相连,层层相接,却又句无余字,篇中没有剩言。
不同的句式也能体现语言美:长句私风行于水,舒展而流缓;短句如军号,急促而庄严。偶句,自然匀称而不失“凝重”;奇句,新颖奇崛而不失潇洒。正是这些错落有致的句式的巧妙搭配和排列便自然显示出语言流动般的美。
让学生自己去搜集好的散文句子段落,体会散文语言的美。并在班上进行交流讨论。四.品读例文 三月七日水样春愁 关灯,窗帘也合上。音乐让每一寸黑暗都有了盈动的生命,身体也蠢蠢欲动地要幻化成音符,然而音乐就是音乐,它自有它的生命,我的身体顶多是一张网,如水的音符在网眼里鱼贯穿过,抓不住时间一样的抓不住它。欢乐与忧伤原来是同样的一种东西吗?它们从身体最深处涌出来,像水漫过堤围一样,我不知道我是快乐还是忧伤,就像我不知道从指间里流走的,是沙还是疼痛。
我想写几个字,它们在我脑子里拼命地乱舞,我看不清它们是什么,然而我想写下来,看是不是音符。我摸黑寻到一个本子,拿起铅笔,好像写的是“水样的春愁”。中午看到公司楼前的树已顶出了新芽,被阳光挠得“啪——啪”地笑,它们贮存了一个冬的力量,如今开始努力探出身子。是在那一霎,我开始分不清快乐与忧伤的么?
有三十年的,厚厚一摞的东西,它好像已变成了眼角的皱纹,不要紧,除了眼角,我还有脸颊,还有嘴角,还有颈脖可以让它们安住。我还有一生,还有许许多多的那么多的生。我记得我曾经很穷,我们家都很穷。早早学会骑单车是好帮家里去十里外的镇上买肉,一星期一次,拿草绳吊着,一路灰扑扑地来回,人与肉都已看不清颜色。我妈的手艺好,能把补丁打得一米外看不清。记得十岁的时候第一次吃面包,激动得躲在床后的角落,哭了。我以为我会一直穷下去,果然,我也一直穷了下来。我以为我会一直没出息,果然,我也一直没出息。可是,我已经主动地放过了,放过自己。告诉自己,我已经有了很多很多。生活有了已有的该有的样子了。放过自己,今晚黑暗里的音乐就变成了一场奢侈盛宴,我站在黑暗里,挪不动脚,欢欣与忧伤如潮水一样席卷了我,它们如此丰饶如此汹涌,几乎就像了眼泪了。
记下音乐,记下阳光,记下这一刻的放任。如同这曲我反复播放的,《少女的祈祷》,是刻录的。刻录。明天该是明天了。五.小结
我们对散文写作从内容到形式的训练都离不开高考作文的要求,首先要审题准,并且在文章中要处处扣题,否则再美的散文也是失败之作,让人叹息。其次力求做到美,从情感到语言均能成为得分的亮点。五.布置作业
随着时间的流逝,昔日的欢乐和苦恼都渐渐远去,这是一种情愫在潜滋暗长,它就是怀念。请以“怀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限定为议论性散文,不少于800字。
第二篇:议论性散文写作指导(二)
议论性散文写作指导
【教学目的】
提高学生议论性散文写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议论性散文的入格
【教学难点】
如何指导学生在散文中运用议论扣题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高考中议论性散文十分沾光,一是议论便于联系话题,二是散文形式较灵活,自由,便于广泛地选取材料。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它属于散文,而不是议论文。但是,它和一般性的散文如叙事性散文、写景性散文、抒情性散文有所不同,它的思想内涵是理,是对关于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其目的在于启发人、教育人,散文只是它的写作笔法。
还有两点特别值得同学们注意,那就是:1议论性散文在说理时常常是运用文学语言来表达,有时说得很委婉、含蓄。2这种散文在说理时还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个性色彩。
二、品味感知
感恩鲁迅
即使我只能做一朵开放在阴湿泥地上的苔花,也要把苦涩的香味献给那寂寞的勇士;即使我只能做一只朝生暮死寄生在水面上的蜉蝣,也要把我短暂的微热温暖他那支冷硬的笔管。感恩鲁迅,感恩他的清醒。
我曾幼稚地以为,故事情节曲折生动的小说才是好小说。读小学时,我就爱读课外读物,尤其是读中国通俗演义类的,如《杨家将》、《封神榜》、《三侠五义》等,沉迷到那一个个紧张曲折、环环相扣的故事里去。太阳西斜,夜色渐起,仍然不舍得丢下。总要在父母一遍遍的催促甚至骂声里才恋恋不舍地合上书,胡乱扒拉几口,又继续去会我的杨六郎、锦毛鼠去了。当时也颇是骄傲,小小年纪竟啃起了一本本又厚又大的书,比同龄人成熟得多呢!直到上初三,语文老师给我们讲起了《孔乙己》,才发现原来还有一个压抑沉闷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也许你没有明确的敌人,也许生活有条不紊,但你同时也缺乏朋友和轻松真诚的笑。小说出现14次笑,但哪一次是孔乙己自己轻松地笑出来的呢?笑成了一把并不锐利的刀,在他并不敏感的心灵上来回刺穿。有几位作家能如此清醒地告诉我们:生活并不总是充满阳光?只有鲁迅,清醒着,并清醒地说着他的痛,甚至恨。
感恩他的清醒,尽管他的这种清醒让我如坐针毡。但毕竟这是最真的声音。我们毕竟要长大,十里花海和绿麦青青固然可以伴随我们长大,只是这样长大的一代是否会觉得什么都来之太易,反而不去珍惜了呢?我还渴望闻到那充满生命气息带着原始芬芳的泥土香味,我还渴望体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和苦难。这样成长起来的人才不会浮躁偏执,才会懂得尊重和坚韧。而这些,只有鲁迅最真诚地给了我。
感恩鲁迅,感恩他的绝望中的希望。
谁都知道鲁迅是辛辣痛苦的,他的杂文如匕首刺破黑暗的夜空。他的生命也因此时刻受到威胁。长夜漫漫,黑暗如磐。鲁迅孤独地站在客栈的院子里,一钩残月从浓浓密密的乌云里偶尔露出来,又很快被遮蔽了。鲁迅背着手,来回沉重地走着。终于吟道:“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鲁迅绝望了吗?不,他坚信“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是的,烈士的鲜血不已换成那喷薄而出的红日了么?鲁迅从绝望中看到了希望,那渺茫的希望即使如荒岛上偶尔看到的一页风帆,纵然这次错过,也会有下次出现的时候的。感恩鲁迅,感恩他犀利批判中的自省。
“严于律人,宽以待己”者比比皆是,但批判到最后算到自己头上,在现代文人中,鲁迅即便不是第一人,也是最彻底的吧!在漫长的思考中,鲁迅痛苦地发现:改造国民性,首先要改造自己。文章写到这种程度,存心不佩服也难了啊!
父母老师的恩情如山如海,一个人即使别的什么都不做,只是一一去报恩,他的情感债也不一定还得清的。关键的是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时时擦拭着,让它保持初到人世的淳朴和清洁,大概就够了。但有另外一种恩,却更要感激:那就是对民族对国家甚至对全人类都有醍醐灌顶似的点拨、呐喊的。鲁迅正是这其中的一员,读读他的这段话吧:“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难道不催人泪下吗?
他冷峻的背后深藏着火山似的热情,犀利的批判里包含着可以融化冰雪的爱。
感恩鲁迅,只是祝愿他不要在另一世界里再悲愤地呐喊,痛苦地彷徨。如果可能,我愿做一片护卫他心口的铁片,尽可能遮挡住几支射向他的暗枪冷箭。假如这也不能够,那就让我化做他墓前那一片青葱的草地吧,春风吹来的时候,我至少可以送上一席绿色,就算是他最渴望得到的希望吧!
感悟:读完了此文,你有何感想,和你刚刚写完的叙事抒情散文有何不同?请你概括下来。
三、引导入格(基本格式)
(一)入题:在散文化的描写中,用议论提纲挈领,引领全文,或者由新颖形象的比喻入题,直接扣题。
例一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及情感有关。”(《天平和七弦琴》)
解析:将理智和情感比作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首句入题,就形象地点出了情感和理智的内在关系——情感与理智对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这样的开头,入题迅速,闪烁着思辨的色彩,令人耳目一新。
例二 乌云覆天,暴雨倾盆,当随着波涛飘摇于海浪上的水手看到明亮的灯塔时,是一种转折;怪石嶙峋,绿林莽莽,当青衫的骚客吟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时,又是一种转折。《转折》
解析:整齐的句式,散文化的语言,再加上恰如其分的引用,既突出了主题,又富有韵味,使人余味无穷。
例三“你会因喜爱北国的皑皑白雪而对南国的椰树海风不屑一顾吗?你会因沉迷于江南的小桥流水、青瓦白墙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美吗?你会介意林黛玉‘使性子’而不看经典名著《红楼梦》吗?你会钟情流行音乐而厌烦‘沉闷乏味’的古典音乐吗?——古希腊哲人曾说,人是感情的动物。因此,面对大千世界,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喜好憎恶往往会影响到对人、对事的看法。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架天平,有个自己的标准,用来衡量周遭的一切。”(《心中的天平》)
解析:优雅的语言、和谐的音节、丰富的形象还不足以触动你的情感吗?还不足以让你在美的品味中恍然大悟“原来对美的感知,对人对事的看法,都是要受到心中那架天平的影响”吗?
(二)结尾:运用名言诗句或多种修辞手法结尾,彰显文采,总结全文,达到提升文章主旨的目的。(回映开端,再次扣题)
例一 “宠辱皆忘,看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望庭前花开花落。向太阳挥一挥手,去捕捉理性的灵光。” 《捕捉理性的灵光》
例二 “个性的张扬,犹如大海的浪花;一滴水是成就不了汹涌的,只有千千万万的浪花聚涌在一起,才能形成钱塘江潮的汹涌。个性的张扬犹如香山的红叶,一片两片成就不了‘红云几万重’,只有成千上万的叶片才能形成万紫千红的色彩。个性的张扬,只有融入到社会中才有风采。”《飘飞的叶片与大地拥抱》
(三)主体部分:多角度选材,内容丰富,思路清晰,用议论的方式画龙点睛。
与议论文一样,散文要求内容充实,选取2-3个具体事例或者描写片段体现主题,并穿插议论深化对事物的认识。即一边对自己选用的材料进行简要的概括叙述,一边根据材料的内容进行议论,议论应力求简洁、精要,能够画龙点睛。
(1)读下面这段文字,在文中划出表议论的语句:
高尚的思维造就永恒的幸福。纵观古今,历览中外,楚之屈原,于“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中不同流合污而投身汨罗江,死亡的虽然是血肉的身躯,而升华的却是永恒的幸福。毛泽东在敌人的围剿之下,最后毅然决定长征,一个高尚清晰的思维造就了新中国十几亿人的幸福。被下放的邓小平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然而思维的火花却在他的脑中飞扬——改革开放,一个让亿万中国人富起来的制度就这样产生了。至此,我们不得不说,思维的方式决定了人类文明的幸福,幸福需要思维的解读。
(2)请你结合《感恩鲁迅》一文,具体谈一谈它的主体部分是如何布局的。
四、能力提升(在入格的基础上综合应有)
气节是一种人生准则,一种道德修养,体现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和人生的各个方面。
守节者,诚信无欺,见利思义,将节操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更不要说生命之外的金钱、财富与虚名了。“富贵不淫,贫賤不移,威武不屈”是守节者的行为标准。
有一种人,见利忘义,先已后人,凡事首先考虑的是个人的得失,考虑的是生命的保全。只要生命不受危害,只要个人能捞取好处,灵魂就可以出卖,至于气节,他们往往看得很淡很轻,这种人我们称之为失节者。
平常的日子,也许不易区分出气节的高下,然而在逆境中,在危难中,在权钱的诱惑面前,一个人的气节就高低分明了。刘胡兰宁可死在敌人的铡刀下,也不背判革命,也不出卖同志,受到世人永远的景仰;汪精卫卖国求荣,甘心做日本人的走狗、汉奸,则受到世人永远的唾弃。
读完材料,请以“气节”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性散文。不少于800字。
五、素材积累:
1、格言名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
良将不怯死以荀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三国志》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 坚心如铁石,不谄亦欺。————孟郊
贞松标于岁寒,忠臣亮于国危。————房玄龄 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苏轼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頣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海瑞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一个读书人最珍贵的东西是他的一点气节。————老舍
2、节操颂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歌颂节操的诗句,仅明代以来,就有于谦的诗句:“在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谒先师顾洞阳公祠》);“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无题》;“壮怀不逐秋容变,一任潇潇雨满帘”(《静夜思》);“珍重晚来风景好,黄花老圃殿高秋”(《遣怀》);“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北风吹》);“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咏石灰》)冯梦龙的诗句:“不共春风斗百芳,自甘篱落傲秋霜”(《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候》)瞿式耜的诗句:“冰炭凉转瞚换,但期长保凌寒节”(《园中见雪援笔志感》);“迎风桃李颜难驻,耐雪松篁味转长”(《咏梅呈牧师》);“莫笑老夫轻一死,汗青留取姓名香”(《庚寅十一月初五日》诗之三)这些诗句都构成了歌颂节操的基本音调。完整的诗篇比如,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乌江》诗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再比如清代郑板桥的《竹石》诗说: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守节事例
不食嗟来之食
春秋时齐国连年灾荒。有个姓黔敖的富户在路边设了一个粥摊来周济逃荒的穷人。一天,黔敖看见一个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没精打采地走过来,就高声喊道:“喂,来吃粥。”来人抬眼看着黔敖说:“我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样的地步。”说完他辞谢了黔敖又向前走了,终于饿死在路边。
子罕辞宝不失节
春秋时宋国有人获得一块美玉,奉献给大夫子罕。子罕不受。献玉的人说:“这块玉拿给玉匠鉴定过,认为是宝贝,所以才进献给您。”子罕说:“你把玉作为宝贝,我把不贪物作为宝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接受了你的玉,我们两人就各自都丧失了自已的宝贝。不如各人保有自已的宝贝吧。”献玉的人说:“我怀藏美玉,一定会被盗贼杀害,不能回到家乡,把美玉献给你是为了我免于一死。”子罕听后,便将他的美玉交给玉匠雕琢,卖了很多钱给了献玉者,然后送他回家乡。
不为五斗米折腰
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泽做县令时,有一次,郡里的督邮到彭泽检查公务。郡里派人送信给陶渊明,要求他做好迎接准备,也就是备好礼品,备好美食佳肴,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迎来送往。陶渊明气得将信撕得粉碎。他大声说:“我决不为小小县令的五斗米薪俸,就低声下气地向那家伙献殷勤?”说完,脱下官服,摘下官帽,交出官印,坐下来写了辞职书,辞官回家。
一方砚台,二人忠心
宋代抗金英雄岳飞有一方砚,背刻着这样一句座右铭:“坚持守白,不磷不缁。”意思是要保持玉石一般坚硬、洁白的本质,决不让黑色所玷污,象征了他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后来,这一方砚又转到另一位民族英雄文天祥手中,他在上面也刻了一句座右铭:“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费失道自全。”
披裘公讽季札
春秋时代,延陵(今江苏常州)名贤季札,有一天到南郊游玩,看到一位身披羊皮的老翁,背着柴禾很吃力地慢慢走着,就在老翁的脚旁,有一块被人遗留的金子,闪闪发光。老翁没有瞧见,只管走路。季札站在高处看得明白,招呼老翁说;“喂!老人家,你的脚旁有一块金子,拾了吧。”老翁停下来,眼睛乜着季札,答道:“你这个人虽然站得高,却看不远,表面上似乎像个君子,你想要你就拾了吧。不要以为我穷得夏天还披老羊皮,就会不劳而获拾这金子!”季札十分惭愧,问他尊姓大名,老人头也不回地走了。
评价:这篇议论性散文从三个层次论述感恩鲁迅的原因。丰富的层次是思想深刻、内容充实的表现。多种表达方式自然融合
第三篇:议论性散文写作技巧指导
议论性散文写作技巧指导
议论性散文是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也可称为散文化的议论文。它兼有议论文和散文的双重特点。作为议论文,它是说理的。它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又是散文。在最近几年的高考中,这类文章往往能够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而得高分,因此掌握这种文体的写作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就议论性散文这种特殊的文体而言,写好这种作文需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
一、议论性散文的内容
与一般的议论文不同,议论性散文在说理的同时往往具有鲜明的主观色彩,作者将感情融入文章之中。而一般的议论文则仅以说理为主,着重从客观方面将道理阐释清楚。
议论性散文的内容以抒情性说理为主。在议论性散文中,文章中的议论往往是作品的主题,由于感情倾向明显,因此这些议论常和抒情结合运用,在阐明道理的同时也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基于这种特点,议论性散文的具体内容常常是对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其目的在于启发人、教育人。例如下面这篇例文:
菊酒剑,看人生
□张智雯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心态。
也许我们忘却了映着残阳斜晖的悠悠江水,也许我们冷落了锈迹斑斑的五尺长剑,也许我们饮尽了令人迷惘的烈酒。一次次在人生长河中迷失了自己,迷失了方向。
我们忘却了在夕阳西下时品着一份香茗,坐观云卷云舒的平淡,我们忘却了举杯对月的豪情,更忘却了“男儿何不带吴钩”的那份壮志。
我们渴望陶潜李白的平常,渴望着那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超然。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脚步流苏,我们常常觉得心乏体困,渴望回到平常。其实很简单,孤灯夜下,手持一卷诗书,细细品味,便可使疲惫的心态消除,让我们从纷繁复杂的迷惘中解脱出来,静观古人的平常与敏感。
陶潜,厌恶于官场的尔虞我诈,厌恶于案牍之劳形,于是他选择了适合于己的的平常之心,他归隐田园,依南山而种地,好不逍遥自在!李白,经过了官场的压迫排挤也愤然离开,从此寄情于山水,骑鹿访名山,忘却了世间的零零总总,多么洒脱飘然!
剑锋所指,所向披靡,李贺之壮志难酬。一声声长叹响彻云霄,一句句诗歌撼人心魄。他对
自己的人生太敏感了,总以为自己当是一个带剑叱咤于疆场的英雄。可是上天并不遂人愿,让他一次次的失意。他狂饮烈酒,狂发牢骚,仰天长叹千百次,而壮志难酬身先死,只落得“长使英雄泪满襟”。
人生的心态并不只有这两种,不过一个人的心态绝对又包括这两种。我们以我们的心态而活着,古人也只能是我们的典范,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作主。
拥有平常心的人,生活平淡闲适。是云般随风而行。
拥有敏感心的人,生活也许会灿烂,但也许会黑暗。
酒菊代表平常的人生态度,那么剑呢?剑就是一番豪气。
人生需要菊,需要酒,也需要剑!
点评:
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性散文。从本文的选材上看,作者选用了李白、陶潜、李贺等历史人物阐述观点。在行文过程中,作者的感情倾向十分明显。比如对李白和陶潜,作者持肯定态度,这可以通过文章的语言表现出来。比如“我们渴望陶潜李白的平常,渴望着那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超然”,这样的句子表现了作者对李白及陶潜这种淡泊心态的肯定。相反,作者对李贺则持否定态度,比如“他对自己的人生太敏感了,总以为自己当是一个带剑叱咤于疆场的英雄”,这样的话语则明显带有否定意味。由此看来,本文符合议论性散文即说理又抒情的文体特点。
二、议论性散文的结构
一切的艺术创作都需要精良的设计,如书法、绘画、建筑、雕塑等。其中对结构章法的设计又是重中之重。议论性散文作为一种说理文,同样需要事先安排好结构章法。
与一般的议论文的结构相似,议论性散文的常用结构也有以下两种:并列式、对照式。第一,并列式结构是最简单的一种结构,也是考场作文运用最多的一种结构。
这种文章的结构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并重的,它们从不同角度来表现文章的论点。如我们要论述“成功的条件”我们就可以缩小切入角度,先说“成功属于勤奋的人”,并用恰当材料来证明。其次我们说“成功属于善于把握机遇的人”。最后再说“勤奋属于懂得思考的人”。有一点需要注意,并列结构中的各材料之间没有先后顺序,所以可以互换。第二,对照式结构是比较容易突出中心的结构。
对照式是把两种事物或思想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思想来从反面烘托某一事物或思想,段与段、段与层之间形成正反对照的关系。比如要证明“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考上大学”这个观点,我们就可以先从正面说“好好学习”的作用,然后再从反面说“不好好学习”的危害,这样就把道理非常明白地展示出来了。这种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共同阐释一个道理方法,其好处是观点鲜明、中心突出。
佳作示例:
菊花飘香的时节
□重庆考生
当清爽的秋风将天空吹向更高远,当陌生的孩子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当枝上的绿叶换上橙黄,当一点点微寒已着枝,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时节。
菊之淡
“哐当、哐当„„”听见那清脆的打铁声了吗?清风拂面,强健的肌肉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熊熊的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稽康,这个时代的英雄,一代才子,就在这儿过着铁匠的生活,和任何人一样,你也对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劝他入仕吗?是否忘了《与巨源绝交书》?那铿锵的言辞已经向所有人宣告他对仕途的不屑,就让他做他自己吧,让“竹林七贤”永远过着“邺下放歌”、“竹林饮酒”、“曲水流觞”、“南山采菊”的生活吧,不要让世俗的秽气覆盖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菊之傲
是否还能记起那个弃楚国相位持竿不顾、依然决定“曳尾于涂中”的庄子?这个“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拥有举世的才华,然而却不曾向权势显贵屈服,一生过着清贫飘零的生活,你是否也想劝他入世,期望他能为祖国为社会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业。是的,所有人希望如此。然而,庄子他认为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棵捍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你硬要将他拔起,种在污秽的社会泥土里,他将立刻枯萎死亡,就让他永远地做一棵树吧,他身边会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着他。
菊之殇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面对滔滔江水,面对彼岸的乡亲父老,一代霸王也不由泪湿衣襟,江水已随他人姓,美人自刎在怀,是乘船逃走,重整旗鼓,还是投身乌江,“死亦为鬼雄”?如果你正在项王身边,是否会劝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呢?江东父老们也期望项王忍辱负重,说不定历史就会为此改写,然而项王最终选择投江而死,他认为应该死得有尊严,他认为那才是他的英雄本色,一枝菊花的生命形态枯萎了,但花香永世留香。
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本色,抛开他人的期望,抛开他人的劝阻,向着自己的认识迈进。
当清脆的打铁声从远方传来,当远行的大鹏展翅欲飞,当滔滔的乌江向天咆哮,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季节。
点评:
这篇文章的结构属于同学们最常用的并列式。作者将不同的人物,按照同一个主题组合在一起,使题材丰富,意蕴丰厚。本文选取稽康、庄子、项羽三个极具有个性代表的历史人物,以高洁的菊花象征其品格,将人物自我的认识与他人期望的关系寓于生动形象的语言中。这种并列式的构思是最简单的构思之一,它可以使同学们快速确定文章的思路。
三.议论性散文的语言
议论性散文的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般的议论文只需要论证有力即可,因此对语言的要求不高,而议论性散文对语言的要求极高。与一般的议论文不同的是,这种文章的语言必须要用到大量修辞来增强文章的文采,进而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议论性散文最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排比、引用。这三种修辞是议论性散文的三大法宝。首先,比喻这种修辞本身的表达效果就是使文章的语言更加形象生动,从而使文章的语言活泼。这一点不同于一般议论文的比喻论证,比喻论证只是一种论证技巧而不是单纯的修辞手法。其次,排比在议论性散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修辞本身的修辞效果就是增强语言气势,有时可以使作者抒发的感情更加强烈。这一点最适宜写议论性散文。第三,“引用”这种修辞是议论性散文时常用到的。因为这种文章常常选择古代文人做材料,这就不可避免地要用到古代文人的诗文。同时,引用一些诗词典故也同样会增强文章的文采。
佳作示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刘秋雯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的修养,应该是举手投足之间的习惯,是水到渠成的惯性。那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和虚怀若谷的胸襟,应该像人的呼吸一样自然吐纳,无需考虑,无需思索,如水之就下,自然而然地展现在一手足、一举止、一眉宇之间。
犯而不校是一种修养。古有蔺相如,便是犯而不校的修养之人。他从不与廉颇计较个人得失,面对对方咄咄逼人的威势,他选择的是退一步海阔天空。他不争夺名利,不卖弄才华,谦虚谨慎,终令廉颇负荆请罪,两人尽释前嫌,共同辅佐赵君成就了赵国的强大。他崇高的修养不知道使多少有志之士击节而叹。
施恩不图报是一种修养。淮阴侯韩信早年很穷,便到河边钓鱼以维持生计。有个老妇经常来河边洗衣服,见他饿得可怜,每次都给他带些饭菜来。韩信很是感激,承诺终会报答她的。可是这时老妇人很不高兴地说:“我是看你饿得可怜啊,哪里想要你回报。”是啊,有的人施爱如播种粮食,还没有种下去,就已经在期待秋天粮粟盈仓。而有的人而却是随手将种子撒出,而又绝尘而去,他收获的是惊喜,是心情。他播下的是爱心,呈现的是一种修养。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种修养。苏轼被贬无数次,却仍然大唱“大江东去”,登超然台作超然之人。在黄州,他高吟“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在密州,他聊发少年狂,放声“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在岭南,他“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政治的失意,并没有给他的人生带来阴霾,相反,他“穷而后工”,将绝世之词彰显于后世。这种修养已经是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了。
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以为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很多人都在苦苦追求功名利禄,唯有真正的豁达之人能够体味出这种境界。陶渊明便是这种人,他“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毅然辞官“归去来兮”,“采菊东篱下”,“带月荷锄归”,甘愿每天都闻“鸡鸣桑树巅”,面对“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怡然自得。这是怎样的一种修养啊!
李白诗云“惟有饮者留其名”,我不赞同。我以为应该是有修养之人方能流芳百世。有修养之人,无需修饰,无需多言,便会被后人牢记心中,此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点评:
文章以成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为题,形象地点出了修养的特征,发人深思,又极具文化底蕴。中间四段从四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事例典型,论据充分,论证十分有力。最后引用李白的诗句并反弹琵琶总结全篇,点名题旨。作者引用材料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在紧张的考场上,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如此挥洒自如,没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和较深的语文素养是达不到如此境界的。在修辞运用上,本文大量运用比喻、排比及引用的修辞,使文章极富文采。
四、议论性散文的禁忌
由于在现在的高考阅卷中,议论性散文常常得到较高分数,因此许多考生对这种文体也是一哄而上。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鱼龙混杂的局面。事实上,并不是将议论写得朦朦胧胧就是议论性散文,它有许多禁忌,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否则便会写出不规范的议论性散文而导致高考失败。议论性散文写作应避免以下几种情况:
1、忌做作
议论性散文注重感情的抒发。感情应自然地传染给读者,不能做作地主观刻意抒情,因为那是虚情假意。虚情假意的作文在高考考场上也是层出不穷,令人作呕。如98年的高考作文
“战胜脆弱”,有不少同学写父母双亡,从而陷入巨大的悲痛而不能自拔,然后又经过斗争终于从困境中摆脱出来,从而说明“战胜脆弱”的道理。试问一下,事实上有那么多的孤儿考生吗?这些幼稚的小作者无非是为了“骗”取阅卷老师的同情,因此才会委屈一下亲人或自己了。当然,如果真能得高分,牺牲便不在话下了。而事实上这些虚情假意的作文只能被“打入冷宫”。
无独有偶,08年四川卷高考作文“坚强”,同样有许多的同学写自己被埋在废墟下上百小时,然后喝了父亲或母亲从身下掏出的半瓶矿泉水又坚强地活了下来,而父亲或母亲却因没舍得喝一口水而死去。这些看似动人的故事其实漏洞百出,事实上我们看新闻也没有那么多的人挺过100小时的。再说真正被压的学生也没有参加这次统考,而是延期高考了。要知道,感情不是作者用来喊而读者用来听的,它是作者发自内心的自然流露,而读者也只能从中意会。可见,如何使你文章蕴含的情感和读者的感受达成默契才是至关重要的。
2、忌矫情
议论性散文的写作与影视表演不同,影视表演有时可以靠主持人的煽情增强气氛。为了达到感染观众的效果,主持人的煽情往往是恰到好处的,再加上主持人的独特嗓音,观众极易被引起情感共鸣。不仅如此,在一些小品类的节目中也常有煽情的设计。比如今年黄宏的小品《黄豆黄》,在逗着观众笑过之后,“黄豆黄”从袋子里拿出五星红旗那一刻,全场突然暴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接着他说:“看到这面五星红旗,我就激动得想流泪啊!”黄豆黄的话语在背景音乐的配合下十分煽情,观众此时都是激动的。可以说,小品创作者的这个设计是十分成功的。换言之,无论是小品还是作文,煽情如果处理不好就成了矫情。因此,在议论性散文中,作者的感情一定要自然流露,而不能刻意装腔作势。
3、忌罗列事例,不会分析
罗列事例是指考生写作文时从时下流行的一些低浅俗滥的阅读文选中搬出一个个小故事,逐个背写在作文里,议论的语段过少甚至没有,只在结尾时用一两句话联系话题的情况。议论性散文以议论为主,所写事例要概括而形象,并有到位的分析议论,这种以事例代替分析的现象,反映了部分考生认识水平不高,不会分析的现状。这类考生要学会辩证分析,多读一些规范的议论性文章,掌握一般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在列举事例之后,必须扣住话题进行分析,使文章始终围绕中心论证。文段扣题的方法主要有三种:首句扣题、议论描述性扣题、结句扣题。容易犯罗列事例毛病的考生,尤其要注意学会结句扣题。
《青少年日记》202_年9月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三中学
第四篇:议论性散文写法指导
议论性散文写法指导
——人物类
江苏省天一中学
王同猛
202_-11-20
(一)占有素材,模仿活用
【文题回放】
(202_年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年轻人在海边徘徊,闷闷不乐。‚什么事想不开?‛一位老者问。年轻人说,他做人做事尽心尽力,但得不到承认与尊重。‚看好了,‛老者拈起一粒沙子,随手一丢,‚能找到它吗?‛年轻人苦笑,摇摇头。‚我有颗珠子,‛老者掏出一粒珍珠,掂量一下,轻掷在沙滩上,‚不难找到吧?变成了珍珠,就没有人忽视你了。‛有道理啊!年轻人点头深思。
‚不过,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与尊重吗?‛年轻人还是有点疑问。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立意】
下列立意均是可行的:
角度之一:沙子。沙子虽小,其价值不可小觑。沙子普通平凡,但是有着不一样的价值,关键在于自我价值定位。
角度之二:珍珠。做真正的珍珠。要想成为珍珠,就必须付出超凡的努力和代价。即使最终没有成为珍珠,摆脱沙子追求珍珠的过程同样令人 肯定。
角度之三:价值观。什么样的价值观是我们追寻的。对珍珠和沙子的价值由表及里的辩证分析。
角度之四:承认与尊重,功利的观念该消逝了!批判人们的功利主义行为,让人生显出本真的意义。
【例文一】
做自己的建筑师
高三(3)班 傅子茜 我被灼烧着,不仅仅是因为西班牙四季如一日的高温阳光,更是为眼前震慑人心的景观,不称之为奇迹只怕是轻薄了它。一百米以上的高空,几辆大吊车缓慢地运行着,描绘、堆砌、修建,像宠辱不惊的大师在完成他的宏图伟业。这座由西班牙建筑师高迪亲自设计后指导修建的圣家教堂在紧锣密鼓地完成中。圣家教堂已建造了一百三十年,却只完成了底部四面的墙和十二根高柱中最短的四根。这座世界上唯一列入了世界文明遗产却尚未完工的教堂用它夸张却不聒噪、奇异却不怪诞 的强大魔力紧紧抓住了我的心。
安东尼奥〃高迪是西方建筑史上无法避绕的一座里程碑,这样典型的大师却无法让人们将他划入类派。不过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他作品中的价值和个性如何能被圈定在一个有常规的派别里?在圣家教堂中,他将《圣经》中关于‚诞生‛和‚受难‛的篇章雕刻在了南北门上,在整体暗棕色的底色上,又在东西侧结合了 现代派的木墙和哥特式的玻璃,顶尖缀着高迪式的马赛克,色彩斑斓。它们升起来,在阳光中,像是尚未苏醒的巨木,也像是上帝指引下的高迪那难解的心灵。其精致耀眼,每一平米都让人折服。
一百三十年,已有几代的工人、几代的游人,一面缓缓修建、一面参观游览。他们由衷地赞叹这一奇迹,他们把高迪当做神人。殊不知高迪其人之朴素,他曾衣 衫褴褛地走在大街上被人当成乞丐羞辱。他也脱离社会不善交际,甚至墓碑上也写着:‚请远离我的生活和我的思想。‛但当他把自己最独特的个性融入建筑,让这座史无前例的教堂被全力营建,被虔诚朝拜时,他把自己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实现了,虽然他依然是生活中那个毫不起眼、踽踽独行的‚糟老头‛。
很多人都迷茫与自己要如何变得金光闪闪而得 到承认与尊重,他们或人云亦云,永远是埋没于人群中的庸人,或金玉其外,虚伪的每一步都是笑话。然而回望高迪一生,他那颗跳动的心,饱含独立思想与个性,虔诚地寻找上帝的知指引。他来自于普通人群,却有强烈的个性;他有金碧辉煌的作品,却只一心一意坚持自己的信仰。所以他的作品从千篇一律的现代建筑中走出来摄人心魄。而最终,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带着尊 敬的眼光,看着圣家教堂那‚基督诞生‛正立面的钟楼,在一年又一年地缓缓升起。
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位臵和能力,高迪是一个富于幻想的人,却不是一个有能力和这个世界纠缠的的人。如果你是一颗沙粒,但你能实现最独特最有意义的价值,那你会像珍珠一样被人爱戴。如果你有珍珠的光芒,却败絮其中,那你会比沙粒还被人摒 弃。人只有不断虔诚地追求理想与信仰,走向朝圣地的路上依然有自我个性的思想,创造对自己对他人都有意义的价值,才会得到肯定与尊重。
正如英国诗人罗伯特〃勃朗宁所说:‚只要梦想到的土地,无论其多远,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建筑师。‛为自己造梦,保留独立思想与个性,定能让这个世界向你致以敬意。
【评点】
【思考:若以张大千为素材,该怎样写“沙子与珍珠”这个题目呢?】
(二)读透人物,多元解读
【例文二】(202_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题)
转折
——十个海子的复活
周婉琪
202_年3月26日 晴
‚献祭的黑毛羊死在三月四月的中间/众人的身后你活在三月四月‛
这首诗献给你——消失在三月四月中间的大地之王——海子。
每年的今天,都会想起你,和你所有的诗。
‚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这是你留给世人的最后一首短诗,然后,你就离开了,带着你一生不变的坚持,到天堂,继续唱你的夜歌。
但是,我想,假如你真的还活在天堂,那么就不得不承认你死亡,是你生命中的一处转折。因为我看到了,我真的看到十个海子在春天的复活——你的诗,连同你的精神,活生生地出现在这个世界,并照亮了它。
你生前的寂寞我真的可以感受得到。在那样一个时代,写作是一条真正寂寞的路。许多文人融入了潮流,去追逐名利、地位而背弃了自己的灵魂。唯有你,和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坚守住自己的内心,在黑暗中苦苦挣扎,祈求黎明到来。只可惜最终,还是没有人懂你的诗,懂你的感受。于是,你心力憔悴,宁愿沉睡,不再清醒。所以,14年前的今天,你有意离去……
但幸好,你留下了你的诗,和你一生不变的坚持。文学界被震撼了,全社会被震撼了。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取向,并试着理解你。你成了文学界的神话,诗歌的烈士。于是,我看到十个海子在春天复活,看到了你生命中重要的转折点。
每一个人都有失意的时候,但却不是每一个失意人的死亡都会成为生命的转折点。唯有用心生活,用心去爱,用生命追逐理想的人才会最终得到人们的认可。
将死视为生命的转折点未免有些悲凉。但也许,有价值的死多少会冲淡这悲凉吧——就像是屈原,或是王国维。海子,你一生追寻梦想,死亡后精神长存于世间,这,便是永生啊!
海子,活着的时候你一定没有想到自己死后会被人赏识吧。有价值的东西只有在消逝之后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就如你红头发的瘦哥哥梵高,一生静默地守候,也换来了死后的又一次重生。死亡,是你们共同的转折点啊!
小小的星从不被人注意,但当它化为流星,面对死亡时,却倍受关注。很多时候,转折只在生死之间,一线的距离,却相隔甚远。因为逝去的美好,往往弥足珍贵。
人生并非越灿烂越美。许多人一生荣华,死后却被人唾弃。花一样盛开的必将花一样凋落,这是自然的法则。一生默默无语精神永存世间的人,死亡,成了他们重要的转折点,将他们的思想,变成一种别样的美。
人生处处可遇转折,而最重要的转折莫过于死亡——它,将给你的一生,打上一个公平的分数,或使你从平庸变得受人瞩目,或使你从显赫变得万人唾弃。
海子,今天,我再次怀念你。希望这篇日记,为你精神的复活作证,为你生命的转折作 10 证。
14年后的今天依旧春暖花开,我在这里怀念早逝的海子…… 【评点】
【例文三】(202_年北京高考作文题)
北京的符号 周婉琪
202_年3月26日 阴转晴
‚你没有时间来使一个春天完善/却在匆忙中为歌唱奠定了基础‛
——西川《为海子而作》
喜欢这首诗,是因为喜欢诗中描写的那个堕落人间的天使——消失在三四月之间的大地之王——海子。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的日子。北京的春天,依旧常有风沙,一如十七年前那个黯淡的黄昏。然而海子,你该知晓,正是北京这块孕育了无数英才的土地成就了你的诗情?你的诗意,也只有在北京才寻得一处栖息之所。
可以想象,你十六岁时怀揣着怎样的热情来到这座著名而陌生的城市。北大未名湖畔,曾飘洒你多少无邪的笑声。而如今,那里却成了悼念你的场所。年年今日,行行诗句和泪眼飘洒。北大,莘莘学子向往的圣地,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理念,无疑给了你做真正文人的信念与勇气。
于是,你决定要走写作这条真正寂寞的路。被排贬,被误解,被嘲笑,却始终没有放弃。
‚看见了吗?那两只白鸽子/它们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让我们——我们和河流一起,穿上它们吧‛,这是你的宣言——继续先贤未走完的路。你看到文明在这座古城中被践踏,人们越来越醉心于功利。于是,你喊出了北京知识界良知的心声。
也可以想象,在你昌平的小屋中你的孤独。一个人,写着没人理解的诗行,在黑暗中梳理自己比黑暗更黑的翅膀。一间小屋,是你创作的始终,爱情的始终,灾难的始终,却也是你思想的见证,情感的见证,痛苦的见证——‚在夜色中/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
正是北京的开放,让你更对一切绝望。你看到人们为金钱背叛信仰,为利益放弃忠诚,为地位背弃灵魂。这让你格外痛心,却也更坚定了你创作的决心。你始终试图尽绵薄之力,将文学引回文学,你最终以生命殉诗,也成了你面向这世界最后的呐喊。
海子,生前的你,是否可以想象,你的死,是如何震惊你身边的人,乃至整个北京? 谭嗣同的死,祭奠了一种信仰;王国维的死,祭奠了一种文化。而你的死,海子,展示了一个人们所不了解的灵魂——充满激情、勇气与执著的灵魂。你留下的诗篇是北京给你的全部快乐与痛苦,是传承北京文化的符号与号角。它书写了一个真实北京的史诗;也鞭挞所有北京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良知。
海子,你是北京诗人。十七年前你执意离开;十七年后,我在这里,怀念英年早逝的你——愿未名湖畔你的足迹,永不消磨,永远鲜活。
‚啊,时间到了——/在时间的尽头,曙光向你致敬。‛——西川《为海子而作》 【评点】
【思考:若以张大千为素材,该怎样写“转折”与“四川的符号”这两个题目呢?】
(三)由人到物,理固宜然
【例文四】(名著)
牢笼
高三(10)班
胡翔宇
我不知道我的话是否使人信服,但我确实在东方遇到了他,唐泰斯,当然也是基度山伯爵。于是,在一家平凡的咖啡店,有了以下的谈话。
‚伯爵先生,见到您真是令我意外,您的气色是如此之好,似乎紫杉堡中的经历从未在你的生命中存在.‛我好奇地盯着他观察,可他除了身上的那股忧郁的贵族气息,简直如普通老人一般和气。
‚那可过了很久了,‛他回味到‚没有进入过牢笼的人可并不能知晓它的可怕,尤其是黑牢,简直让人绝望。‛他说得并没有那么可怕,坦然而平和。
‚我能有幸分享您的经历吗?如您所知,我的小说需要他们。‛我恳切地问,目光注视着他,从未间断。
‚当然,‛他开始回忆‚我想着海浪翻滚,想着海鸥翱翔,想着我的无拘无束的水手生涯,那种愿望在我心中满溢得咆哮,近乎疯狂。我宁愿直面最凶险的海难,也不愿被拘于方寸之地,饱尝着无边黑暗的侵蚀。我感到心中有一股倔强的脾气促使我反抗,源源不断地给我力量。‛伯爵越说越快,活力在他的身上重现,‚不过,当一切的反抗和激愤被日复一日的死寂回应,绝望便如藤蔓缠住野兽。我想过自尽,不过我坚持下来,因为心底的复仇之神在低语。不过,朋友,请相信,这并不是最可怕的。他停顿下来,右手握,左手托,缓缓拿起咖啡杯抿了一小口,让苦味化在嘴里,便又接着说:‚永恒的黑暗,让人辨不清时间的水滴声,死一般的寂静环绕着一切。于是只能熟悉黑暗,如同眼睛一样,心灵也别无选择。现在,猛兽被死寂驯服了。‘甘愿’的生活状态是它留下的一切,每天进食,直至死亡。‛我甚至发现伯爵第一次颤抖了。
‚这段经历留给您什么呢?比如,有‘印记’吗?‛我几乎冒犯地追问,是那样急切。
‚我获得自由之后幸福地游弋与海中,如您所知,那一次几乎游了两法里,‛伯爵的脸上绽出笑容,‚不过,仅使得到亲爱的法里亚留予我的财富,令我纵横驰骋,无所顾忌,似乎十四年的牢笼一朝散如齑粉,却或只有我的内心才能明了一件事——狱中的习惯的死寂使我养成冷漠的性格,这几乎是我的第二个牢笼。‛ ‚虽然不被黑牢束缚,其实依旧深受其害,是心灵的牢笼吗?‛我想更深入这个话题。
‚可以这么说,我重获自由之后,几乎都是隐秘行事,仅使我以自身是逃犯为由,可我心中其实明了,这牢笼可不会对我手软。‛伯爵又笑道,似乎在自嘲。
‚不,您如今很好。‛我也笑道。
伯爵叹了口气,‚时间让我熟悉了生活,冷漠消退,人情世故却又在自由之外疯长,好生活又加牢笼于我,而我,永远难逃。‛
‚生活原是牢笼吗?‛我喃喃道,陷入了沉思〃〃〃〃〃〃
良久,伯爵轻拍了我一下,‚或许,只对被禁锢过的人是。‛他微微一笑,转身离去,‚上帝祝您健康,年轻人!‛
【例文五】(影评)
不一样的精彩
高三(11)班 周天晔
‚这是一个梦想闪耀的时代,这也是一个理想冷却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也是最好的时代。‛在《小时代》中,郭敬明如是说。
在《小时代》这部饱受争议的片子中,郭敬明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斥着奢华、爱情与成功的世界,一个他曾经做过的梦。
但是整部片子的每一个情节都如此美好,美得太真实了。这个浮华到极致的完美世界,让世俗的人们找到了一个发泄的点,人们都开始大谈郭敬明的拜金,批他的功利,而支持他的人则又咬住他的独立发家。为了郭敬明的为人,为了《小时代》是佳片或是烂片,而争吵得不亦乐乎。
然而,在这些方面如此斤斤计较,真的有必要吗?为何一定要把它放到这个社会上来比呢?就如郭敬明自己所言,这部电影只是他做个的一场梦。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做过这样的梦,不是么?既然这代表了90后的梦,那我们又何来的权利与指责它,或者说,嘲笑昔日的自己?其实,抛开一切不谈,《小时代》只是再现了一场关于青春的终极幻想。而这,却又是这部影片本身的色彩所在。只是人们太过拘泥于影片的好坏,却不知,换个角度,会有不一样的精彩。我们不能结论性地看待一代人,社会就是这样的。
每一代人都在否定下一代,但事实上并没有看到真正垮掉的一代人,说‚90后‛缺乏信仰的评价过于主观。每一代人所处的社会氛围和接受的教育不同,他们形成的理想信念会有差距。仅仅因为这个差距就否定掉一代人所有的一切,似乎有失公允!
我们的时代也是如此。太多人被生活磨平了棱角,生活中的抑郁不得志让他们有了对‚高富帅‛的变态仇视,对年轻人以及新事物的永远难以接受,他们永远难以看见成功背后的汗水与坚持,他们不容许青春的张扬朝气。因此,《小时代》一上映就遭到了无数人的批判。
但其实,往昔,我们每一个人都想把自己变成理想中的样子,我们也曾拼命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但有人多少思考过,在这当中,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真正重要的又是什么?就是在这样的追求中,我们错失了青春。
换一个角度吧,去掉一点功利的心态,去掉一些世俗的眼光,去掉一些批判的眼光,我们会发现,《小时代》中有了自己的影子。那是梦,年轻的梦,青春的梦!而梦中,我们亦能找到自己拼搏的影子,奋发的神彩,那里有每个人不一样的精彩。青春的青涩终会如蝴蝶的茧那样不再复返,所有的少年都一定会有长大的一天,但每个人都有过自己的梦。所以,不要嘲笑他人的梦想,换个角度,是海阔天空般不一样的精彩!
正如郭所言:‛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小时代!‛ 【评点】
第五篇:议论性散文的写作
议论性散文的写作
议论性散文可以包容丰富的内容,便于抒发真挚的情感,表达深刻的思想,显示出较深厚的文化底蕴,最容易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议论散文其结构程式化,易于掌握,这是我们应试作文获得高分以上的一条捷径。
议论散文的特点:议论文的框架,散文化的笔法。
中心论点的提炼与表述
无论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文题作文,确立论点是写好议论散文的基础。论点的提炼除了要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外,更重要的是审准作文的题意。
从作文题结构特点看,可分为词语型、句子型、关系型。近年关系型题所占比例最大。
词语型题作文,中心论点可用其造句进行提炼。句子型题本身就是中心论点。
关系型题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文题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这种关系即为中心论点。
关系型作文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自由与纪律”这个文题,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再如“平凡与伟大”,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文题可理解为: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还可理解为: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
2.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文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而对“自信·自满·自负”,我们应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对“向前看与向钱看”则要理解为“我们要一切向前看,决不能一切向钱看”。
3.辩证关系:即指构成文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如“痛苦与成功”这个文题,我们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再如“名师与高徒”,可理解为“名师出高徒”,也可理解为“名师未必出高徒”或“高徒未必出自名师”。
4.并列共存关系:即指构成文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谦虚与表现”,对此就可诠释为“既要谦虚待人,又要善于表现自己”;对“成人与成才”也要理解为“要成人,更要成才”或“先要成人,后要成才”。再如“和而不同”,则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5.条件结果关系:即文题两个要素之间为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条件。也可称这为有此就有彼式。
关系型文题作文,辨清关系至关重要。关系辨明了,思维就有了方向,审题立意的任务也就基本上完成了,构思成文的速度也就大大地加快了。当然,构成关系型文题的各要素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如上四种关系是常见的,但远不是关系的全部。审题时须根据具体题目作具体分析,从而做到既快捷,又准确。
有些文题的构成要素,从什么层面来解读较为简单,一目了然。如“文凭与水平”谈的是学历与能力;“名师与高徒”谈的是条件与结果;“痛苦与成功”谈的是过程和结果; “平凡与伟大”往往指具体的言行与抽象的精神品质。
而有的文题则比较复杂,即使是同一个文题,若从不同层面去解读,那么其关系类型也就会随之变化。如“冷与热”,若从待人态度冷漠与热情的角度,其关系就是典型的“是非取舍关系”;若从处事的冷静与待人待事的热情上看,其关系就成了“相容并存关系”;若从一般意义的天气温度或对人爱憎感情的角度理解,其关系则又成了“对立统一关系”。另外,针对这个文题要素的本义和比喻义,其关系又可衍生出身体的冷(热)与心理的热(冷)、过程忍辱负重甘受清贫的冷与结果成就斐然声名鹊起的热„„
因此,我们在面对一个关系型文题作文时,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发散思维,审慎解读,以确立论点。
分论点的提炼与表述
分论点,从属于中心论点,它具体深入地从多方面或多层次阐释和证明中心论点。分论点的提炼方法主要有:
1.分解法
论证中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似文章结构中的总分关系。如“理想”文题,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奋斗是理想的阶梯”,分论点对“奋斗”一语进行具体分解:
①刻苦勤奋,是理想的阶梯;
②珍惜时间,是理想的阶梯;
③迎难而上,是理想的阶梯。
一些抽象的文题,如《知识就是力量》、《时间就是一切》等常用此类结构布局谋篇来进行论证。
2..阐述法
几个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属性和思想意义的揭示与阐发,是作者对某一论题思索认识的结果。比如华东六省中学生作文大赛中的一篇夺魁作文——《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作者在辩证地引出学习、工作应有这种精神后,便用了一组分论点来阐述它的含义:
①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
②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③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进取开拓的精神;
④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此类形式最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深刻程度。阐释类的议论散文,如《谈理想》、《说自信》等,很适宜采用此类结构。
3.分类法
在论述过程中,采用多角度分析方法,阐明几个并列的理由时,就应该分门别类地提炼出几个论点来。如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
①贫困可催有志者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穷则思变;
②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而人的意志和毅力是成功的重要条件;
③贫困能增长人的能力,人的许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锻炼出来的。
4.利弊法
议论文常要论述某种主张做法,而要证明应不应这样做,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谈作用说危害了。比如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中有一篇精短议论文《勤有三益》,作者为了说明“为人当勤”这一观点,就采用了如下的平行结构:
①勤劳,可以有所获,免饥寒也;(创财)②勤劳,可以有所劳,延寿考也;(健体)③勤劳,可以有所事,远淫邪也。(修身)
又如一高考优秀作文《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作者在论证时,也用了此种结构:
正确态度:宽于待人,严于律己。①宽于待人,才会有知人之智; ②严于律己,则会有自知之明。
5.因果法
在议论说理的过程中,用事情的原因来证明其结果,或以结果作为论据来证明其原因的构思称为“因果分析式”。因,就是证明论点的理由(分论点);果,就是要证明的中心论点。即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提问思路来提炼分论点。
以202_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例,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确定:
①只有全面地、辩证地思考分析,才能摒弃不正确的答案,找到正确的答案;
②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精益求精,才能找到某一时期、某一情境的最佳答案;
③追求最佳的答案,是为了更好地创新和创造,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如以“风度”为文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
①风度是一种美德,一种富有教养的臻于完善的气质和风采(是什么);
②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的敬重,人与人之间增进爱心,有利于和睦相处(为什么);
③要有风度,须加强道德情操的修养,摒弃粗俗言行,自觉培养良好的风度(怎么样)。
针对某一现象或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结果,抓住本质,揭示事物间的真实可靠的因果关系,构思时运用因果分析式,往往能使论证不停留在浮浅的表面,而深入到本质的内核。
分论点的表述最好警句化。
议论散文的开头
作文开头方法很多,但一篇优秀的应试作文,最好是开篇点题,开宗明义,开门见山,先声夺人。因此,议论散文的开头,语言要富有文采,明示中心论点。中心论点须放在开头文段的末句。
(一)精彩开头的技巧
1.由新颖形象的比喻入题,直接扣题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及情感有关。”(高考优秀作文《天平和七弦琴》)
解说:将理智和情感比作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首句入题,就形象地点出了情感与理智的内在关系——情感与理智对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这样的开头,入题迅速,闪烁着思辨的色彩,令人耳目一新。
2.由生动贴切的拟人入题,激发想像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高考优秀作文《学会历史的旁观》)
解说:文章开头赋予蝶、蜂、花以人的性情,连物都会带着情感的眼光来评价、认知事物,更何况是情感丰富的人?通过生动贴切的拟人手法,将文题的内在含义巧妙点出,不仅唤起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相关联想,更体现了作者的睿智。
3.由精彩深刻的设问入题,启人深思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与厌恶之情,然而,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真理的认识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高考优秀作文《勿以好恶论断之》)
解说:一起笔就紧扣情感与认知,以一种假设将读者的思维引向对本质问题的思索,文章的立意显得十分深刻。这样的入题方式,将设问的修辞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简洁,却分量十足。
4.由优美的排比句式入题,先声夺人
“你会因喜爱北国的皑皑白雪,而对南国的椰树海风不屑一顾吗?你会因沉迷于江南的小桥流水、青瓦白墙,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烟’的美吗?你会介意林黛玉‘使性子’,而不看经典名著《红楼梦》吗?你会钟情流行音乐,而厌烦‘沉闷乏味’的古典音乐吗?——古希腊哲人曾说,人是感情的动物。因此,面对大千世界,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喜好憎恶往往会影响到对人对事的看法。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架天平,有个自己的标准,用来衡量周遭的一切。”(高考优秀作文《心中的天平》)
解说:优雅的语言、和谐的音节、丰富的形象还不足以触动你的情感吗?还不足以让你在美的品味中恍然大悟“原来对美的感知,对人对事的看法,都是要受到心中那架天平的影响”吗? 5.由抒情议论入题,入情入理
“常常是一位亲人的生命如流星般陨落,我们才悲哀于死神的无情;常常是一位朋友在与疾病殊死斗争,我们才诅咒病魔的猖獗横行;常常是我们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我们才正视社会上的毒瘤„„感情的叶片时常遮挡住我们理智的目光。”(高考优秀作文《放下感情的叶片》)
解说:这样的语言是不是很容易唤起你的共鸣?这样的开头,既饱含着深厚的情感,又折射出理性的色彩。如此入情入理的文字,引导我们触摸到了这样的本质——“感情的叶片时常遮挡住我们理智的目光”。
6.由名言警句入题,彰显底蕴
“人是有感情的,正如古语所说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故而,在认知事物时便不自觉地附着了浓浓的个人情感。于是有了‘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缠绵,‘感时花溅泪’的悲戚。”(高考优秀作文《怎一个“情”字了得》)
解说:文章开头即紧扣住一个“情”字,在三句话中嵌入了三句有关情感的名句,显示出了考生较为扎实的写作功底和文学底蕴。
7.由对比手法入题,表明立场
“有时候,感情是一剂善变的药,融在爱人的酒杯中,苦涩里也能品出甘润;有时候,感情是一把双刃剑,握在敌人的手里,纵轻轻挥下也觉得伤痕累累。”(高考优秀作文《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
解说:感情既是能化苦涩为甘润的“善变的药”,又是可以带来累累伤痕的“双刃剑”。精致的比喻将情感的两重性揭示出来,构成巧妙的对比,非常形象地点出了文章的中心: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
8.由假设情景入题,埋下伏笔
“如果你正赶时间,可是走到路口却被人告诉前面过不去。如果这个人是你认识的人,你会怎么办?如果这个人是陌生人,你又会怎么办?”(高考优秀作文《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解说:是啊,假如遇到这种情景,我们该怎么办?是从感情亲疏的角度出发,对所认识的人相信多一点,对所不认识的人相信少一点,还是反过来?假如其他类似的情景,又该怎么办?很自然地,我们便顺着作者的思路追寻下去,去看看作者预设的答案到底是什么。
9.由品评时事入题,追踪本质
“APEC让全世界刮起了‘唐装热’。看着那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们着一身相同的唐装时,我不禁呐喊,我爱唐装!曾经,这样的传统服装让国人排斥,单调乏味,不及洋装轻便舒适,人们抱怨过,人们责难过,穿着这样的衣服甚至让他们羞愧,我不禁要问:一件衣服,有那么多过错吗?我看是感情在作祟吧!”(高考优秀作文《我爱唐装》)
解说:直接以APEC会议引起的“唐装热”入题,联系对唐装前后情感态度的不同,引出了对本质的追问——衣服自然不会有对错,错的是人们的情感和认知。假如能在入题时用时事材料来紧扣文题,通过品评时事来追踪本质,你的作文的开头就也能带着几分新鲜,闪烁着几缕智性的光芒。
实际上,一篇作文要脱颖而出,仅仅讲究写好开头的技巧是不够的。从以上的例子就可以看出,这些精巧的开头并非只是简单套用某种入题的技巧才显示出新意来,而是结合了几种或多种技巧,并且,从优秀考场作文的开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这些考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和良好的语文素养,这才是他们获高分的根本原因。所以,希望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既要有意识地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也要厚实自己的知识积淀。
(二)精彩开头的语言样式
1.模板一:
这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这里的茂林修竹、桑田苇泊,这里的乍雨乍晴的天气,使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这是一种极致。(《黄鹂》)
样式:这里的□□□□,□□□□,这里的□□□□、□□□□,这里的□□□□的□□,使我看到了□□的□□□□,这是一种□□。
解说:这种句式适宜文章结尾。三个“这里的□□□□,□□□□”可针对文章主体部分进行总结。此句式主要针对抒情性文章。
2.模板二: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鲜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故都的秋》)样式:□□之□,当然是也有它的□□的□□的,比如□□□的□□,□□□的□□,□□□的□□,□□□的□□等等,可是□□□□,□□□□。比起□□的□来,正像是□□之与□□,□□之与□□,□□之与□□,□□之与□□。
解说:本句式适宜对比事物的不同特点。先肯定衬托的一面,列举几个事例证明它的好的一面,再否定它。然后与要被衬托的进行比较,用上博喻。此种句式有一定难度,文学意味却特浓。
3.模板三:
记忆究竟是什么?
“记忆嘛,是灰烬。”有人曾这样说,“它燃烧过,可终归要熄灭的。”
“记忆是流水。”有人也曾这样说,“它奔涌而来,可也总要消逝到地平线之外去。”
“记忆是落花。”有人还曾这样说,“它喷吐过芳香,焕发过光彩,却总不免无可奈何地随风飘落,同春天永别。”
其实呢,即便是灰烬,不也尽可以化入泥土,去催发新芽吗;即便是流水,到了天尽头,不还能解一解远行人的干渴吗;即便是落花,纷纷飘散之间,不恰好透露果实下在孕育的信息吗„„(《记忆》)
样式:
□□究竟是□□?
“□□是AA。”有人曾这样说,“它□□过,可终归要□□的。”
“□□是BB。”有人也曾这样说,“它□□而来,可也总要□□到□□□□去。”
“□□是CC。”有人还曾这样说,“它□□过□□,□□过□□,却总不免无可奈何地□□□□,□□□□□。”
其实呢,即便是AA,不也尽可以□□□□,去□□□□吗;即便是BB,到了□□□,不还能□□□□□□□□吗;即便是CC,□□之间,不□□□□□□吗„„
解说:这一语段共有两层意思。第一层首句是设问句,出语提纲挈领;第二三四句是有人的回答,用词贴切多变,而每一句后半句都表示一种消极的宿命的色彩。第二层三个分句分别对上面的观点进行反向思维论述,表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这种句式适宜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