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协调工作
编辑:风吟鸟唱 识别码:15-807746 6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22 23:22:57 来源:网络

第一篇:协调工作

濮阳市城区至井下工业园区公路实施细则 第十章 监理协调工作 第十章 监理协调工作

10.1 一般要求

10.1.1 组织协调与业主签订合同关系的参与本驻地办建设的各单位的配合关系,协助业主处理有关问题,并督促总承包商协调各分包单位之间的关系。

10.1.2 组织进度之间的协调、进度与质量的协调,签证的协调与合同争议的协调。

10.1.3 协助业主处理各种与本驻地办工程项目有关的纠纷事宜。10.2 组织协调的工作任务

10.2.1 协助业主完成征地、拆迁的剩余工作量; 10.2.2 协助业主及时送达承包商各种指令;

10.2.3 协助承包商办理临时用地、接电、接水、通迅、交通维护等手续; 10.2.4 协助承包商解决因施工引起的民事、刑事纠纷; 10.2.5 协助承包商做好水文及环境调查,以降低环境污染程度;

10.2.6 协助承包商与设计单位之间建立良好的联系,以及时处理设计变更,减少不必要的工期延误;

10.2.7 协助承包商做好工程现场发掘出的文物、古迹以及具有地质研究或考古价值的遗迹、化石、钱币或物品的保护工作;

10.2.8 协调承包商之间的关系,确保工程顺利完成;

10.2.9 协调总承包商与分包商之间的关系,确保本合同段工程顺利完工。10.3 总监理工程师进行组织协调工作的内容: 10.3.1 对内部关系的组织协调: 10.3.1.1、监理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的协调

工程项目监理组织系统是由人组成的工作体系,工作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际关系的协调程度,驻地监理工程师应首先抓好人际关系的协调,激励监理组织成员。

①在人员安排上量才录用。②在工作委任上职责分明。③在成绩评价上要实事求是。

第二篇:协调工作

一、协调在机关工作中的地位、作用

协调是各级领导机关的组织结构和工作职能的内在要求。作为领导机关,组织结构复杂,分工细密,各部门既相互联系,又独立工作,局部与局部、局部与全局的矛盾是经常存在的,这就需要以有效的协调来维系其整体性。协调就是调整矛盾,理顺关系,统一步调,使各部门在完成整体任务中恰到好处地发挥作用,保证系统整体力量的充分发挥。江泽民同志在1990年中央召开的省区市党委秘书长座谈会上,把搞好决策前后的协调作为办公厅、秘书部门的四项任务之一。这就要求各级机关特别是综合部门要研究和做好协调这篇文章。随着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水平的提高,各级各类机关内部出现了越来越细的分工。这种精细的分工既为机关全面履行职能、充分发挥机关工作的效能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又带来了一些新的矛盾,使得整个机关的工作被分割为由不同部门完成的若干单项工作,单项工作又被分割为若干环节由不同个人来承担。这样,机关的职能作用就需要由各部门和若干个人经过若干道工序共同努力才得以发挥出来。如果各个部门之间协调不好,各个环节、各道“工序”衔接不好,配合不当,就会出现“扯皮”、“撞车”等问题,以至阻碍整个机关工作的进程,机关职能作用就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协调是机关工作和谐、高效运转的重要保证。机关各部门对基层都有一定的组织指挥权力。如果各部门只从自己的业务工作出发,只强调本部门工作的重要性,只考虑具体工作的小目标,纷纷对下下达各种指令,争时间、争位置,那么势必造成机关的“积极性”越高、下面越忙,各部门的指令越多、下面工作越乱的局面。另外,机关日常工作中不乏由于一项具体任务而牵动“四面”、连带“八方”,却因“主事”部门一时顾不上而发生梗阻的反常现象。特别是一些职责不明确的“边缘性”、“结合部”的工作,如果协调不好,就会出现相互依赖、相互观望、你不伸手、我不动手、推委扯皮、无人主事的现象。因此,协调是领导机关和谐、高效运转须臾不可缺少的。有些机关工作积极性很高,而工作效率却不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机关内部协调不好,“内耗”抵消了相互的力量。

协调是机关干部的基本功之一。作为一名机关干部,要精通本职业务,成为某一项业务工作的专门家,这是非常必要的。然而,不管你是分管哪一项业务工作的机关干部,都应具备综合协调的能力,这是每一个机关干部必备的基本功。有了这个基本功,才能较好地处理与上级首长及机关的关系、与本级首 长及各部门的关系、与下级及基层部队的关系,才能为开展本职业务工作打开顺畅的通道,才能充分利用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消除内耗,提高机关办事效率。

二、协调工作的范围和内容

就协调范围来说,大致有四类:一是领导之间的协调,这是协调工作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必须在本部门首长的统一领导下,精心研究、精心操作,有条不紊地按程序进行。二是上下之间的协调,对上要多沟通,对下要多疏通,及时准确地做好上承下达、督促落实的工作。三是横向之间的协调,主要是根据领导的意图,本着协商办事的精神,沟通信息,化解矛盾,协同行动,使同一机关内的各职能部门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四是内外关系的协调。主要是处理好兄弟部队之间和军政、军民之间的交往以及矛盾、纠纷,使内外关系比较融洽。协调的具体内容,是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变化的,无一定之规。经常遇到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作计划协调。计划协调是协调的基础。计划周密、安排科学、运筹得当,工作展开后才能避免出现不同步、不衔接或相互撞车的现象。比如,每年年初机关干部都要参与起草本级党委和本部门的工作要点或本级首长工作部署性的讲话;每半年或一个大的工作阶段,都要对部队的重点工作作出安排;每月要召开一次部领导办公会或碰头会,对工作情况进行通气,对有些重点工作进行研究,等等。这些,都要有周密的工作计划,使工作协调有序地进行。特别是机关的综合部门,搞好计划协调,一方面要充分听取机关各部门的意见,尽可能地把各业务部门的想法和建议反映出来;另一方面要充分反映领导的意图,善于做好统筹工作,把轻重缓急区分开来,把一个时期的同类工作压缩、合并起来,增强工作计划的可行性。

二是领导意见和决策的协调。江泽民总书记在1990年中央召开的省、区、市党委秘书长座谈会上,把搞好决策前后的协调作为各级机关特别是秘书部门的重要任务作了强调。这充分表明,领导决策协调在工作协调中占有重要位置。比如,有些大的决策,往往需要召开党委会、领导碰头会和办公会研究确定,机关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在会前沟通首长与机关的联系,承办好有关的会务工作;有些经常性的事项,机关需要通过呈批件进行请示报告,机关工作人员对所提意见的可行性作出考虑,在首长征求意见时谈出自己的看法;机关和部队临机请示报告的问题,机关干部要面对面地向首长汇报,受理时一定要准确记录,准确表达受理意见,绝对不能有误传、漏传的现象。

三是重大活动的协调。较大的会议和集训,比较隆重的庆典和联欢,比较重要的看望和走访,领导带机关工作组下部队等等,这些活动涉及方方面面,牵扯领导和全局的问题较多,机关人员要特别搞好这方面的协调,特别是对以下三种情况要引起高度重视。一种是属于首长牵头负责的活动,机关人员要及时把整个活动方案了解掌握起来,做到心中有一张表,手中有一整套资料,随时为首长提供服务;另一种是属于领导集体参加的活动,机关人员要加强通气,协调好具体时间、活动内容、活动场所和参加人员,尽可能地把行动协同起来;再一种情况是领导活动的“高峰期”,像每年的新年春节、纪念“七一”和“八一”以及领导成员出现变动时,领导的活动一个接一个,排得满满当当,这就要求机关发挥整体力量,搞好统筹安排,使各项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四是边缘性工作的协调。机关分工越细,结合部越多,边缘性工作也就越多。像几个节日纪念活动由谁主办、由谁协助,部队训练、政治工作、经常性思想工作和管理工作由谁主管、由谁配合,等等。在日常工作中,有些涉及几个部门的文电由谁承办,起草一些综合性文字材料应该由谁牵头、有谁参加。这些有主有从、相互交叉的工作,都需要机关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和以往的惯例,为领导当好参谋,主动搞好协调。

三、协调的一般原则

机关业务部门的协调,是领导授权或委托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领导职权的软性延伸。有人把这项工作概括为“一大二难”。所谓大,就在于它涵盖面大,协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在哪里出现,协调就要跟踪到哪里进行;大,还在于它事关领导工作的整体和大局,协调好坏直接关系到领导决策的贯彻实施。所谓难,就在于协调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各有所执、各有所据;协调又是一种非权力性的工作,协调者只能向协调对象协商、说明、调停,不能发号施令。因此,搞好协调必须遵循和把握一些基本原则。

一是顾全大局的原则。各级机关是各级领导中枢的办事机构,其协调的目的在于统一步调,充分发挥机关在贯彻领导决策、完成中心任务中的整体力量。因此,协调者必须有顾全大局的意识,这是搞好协调工作的关键所在。离开了这一点,即使协调方法再多,也难以协调到点子上。在实际工作中,要达到顾全大局的要求,首先,协调者要胸有全局。要通过对上下左右的调查,以及将调查得来的情况、指示、建议等进行理性的思索,从中理出一个时期领导的意图是什么,部队的实际需要是什么,整个机关的工作重点是什么,只有将这些全局的情况搞清楚,协调才能有根有据,否则,只能是无的放矢。其次,协调 者要围绕中心工作做文章。特别是落实上级指示,组织大的活动,需要几个部门“大合唱”时,各业务部门要尽心尽力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按照既定方案,集中力量,统一行动,各司其责,协力完成。再次,协调者既要通观全局,又要关照局部。全局不排斥局部,它是由若干个局部构成的。机关各部门虽然各有其独立的业务工作,但总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各业务部门要在认真执行上级指示和领导意图的前提下,主动协调,积极围绕中心开展业务工作,使业务工作服务于中心,促进中心任务的完成。

二是协商办事的原则。机关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是平行关系,相互之间没有支配权。部门之间的这种平行关系决定了协调工作只能采取协商、说服的方法。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把握好协商办事的原则。把握好这一原则,一要“掂身量言”,不能“扛牌”。在协调中,既要准确地理解领导的指示,秉承领导意图实施协调,又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要明确领导委授的协调权力,只能作为调整矛盾解决问题的依据,不能作为抬高身价的筹码。即便是转达领导指示,也要作充分的说明,不能以领导的口吻去支配别人。这不仅是个协调方法问题,而且是个协调原则问题。二要平等待人,当好“参谋”。这主要指综合职能部门而言。在日常工作中,上级与下级、部门与部门之间出现意见分歧是难免的。综合职能部门在协调这类问题时,应根据客观情况,从维护大局、有利于工作出发,客观公正地协调,绝不能从个人好恶出发,感情用事,厚此薄彼。比如,领导作出的某一决策与部门认识不一致时,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就不能片面强调“不折不扣”,压着部门办,也不能违背领导意图,走所谓“群众路线”;而应当把领导的指示与客观实际结合起来,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一致起来,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搞好“微调”,从而既保证领导意图的落实,又符合客观实际,有利于开展工作。如果领导决策与客观实际出人较大,可将实际情况和部门建议及时向领导反馈,以便调整决策。又比如,当部门与部门在工作中发生矛盾需要综合部门协调沟通时,综合部门应认真听取各方的意见,从中找出“共同点”,并以“参谋”的姿态出现,提出容易被双方接受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逐步取得共识,各自调整自己的行为,以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三是讲求时效的原则。对一级领导机关来说,调整矛盾、理顺关系,归根到底是个工作协调问题。而任何一项工作的协调,都是有时间要求的,过了一定的时间,协调就失去了意义。可以说时效原则是协调的“生命”,不讲时效的协调,必然会误事,给工作带来损失。把握时效,一要注意时间要求。上级领导和机关的通知、指示等要通过机关向下传达,下级部队、机关的请示、报告 等要通过机关向领导呈送,平时领导交办的工作也比较多,而且很多工作时间紧迫,有的需要当天办完,有时一项工作还未办完,另一项工作又接踵而来。因此,必须有强烈的时间观念,讲效率,向前赶。当领导委授一项任务时,要迅速展开工作,及时搞好有关协调,切忌慢慢来,特别是一些“火上房”的工作,靠“慢功出细活”是不行的。二要讲求成功率。准确地吃透上情,全面地摸透下情,恰当地运用协调技巧,是提高协调成功率的关键。机关各部门特别是综合部门在协调中,要着力在以上两个方面以及它们的“结合”上下功夫,以保证协调一件事,成功一件事,避免事倍功半或劳而无功。

四是积极主动的原则。协调中的最佳结合,应该是负主要责任的同志“以我为主”,相关人员主动配合,必须有两个积极性、两个主动性。要做到这一条,首要的是明确哪些事情应该“以我为主”,哪些事情应该主动配合,换句话说,就是要找准自己在协调工作中的具体位置。比如,有些例会的协调,按照惯例由首长的秘书为主负责,其他部门配合;文电的协调,以在家主持工作首长的秘书和分管首长的秘书为主,其他部门配合。工作活动的协调,分工不很明确的,由首长的秘书为主协调;分工明确的,分管业务部门协调;各项业务工作的协调,则按照谁分管谁负责的精神办理。机关干部,就是要有一种主动精神,该站的位置要站上去,该为主的时候要“主”起来,该做的工作要做到位、做到底。当然,其他有关同志也要有一种主动配合的精神,需要了解而又不够明确的事情要主动问一问,应该做的工作没有做到家时要主动补到位。多用心、多动脑,对搞好协调来说是一条永远都不会贬值的黄金准则。要用心想事、用心揽事、用心干事,有事想在前,没事常思有事。比如,当领导确定召开一个会议时,就要想一想其他领导是否都知道,要不要报告一下;当组织一个活动时,就要主动想想有没有疏漏的环节;当一份重要文电传达到一个层次后,就要同时想到其他有关人员要不要传达、怎么传达。记得陈云同志曾经讲过一句话:各级机关都要有几个善于“踱方步”的人。就是说,要站到一定的层次上更加全面、更加周密地思考问题。工作协调中“踱方步”的人多了,主动想问题的人多了,善于给别人提醒的人多了,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协调的空白点,减少协调工作的失误。

五是严谨细致的原则。有些“老机关”讲过,搞机关工作能做到不误事、不漏事、不受批评就很不容易。初听起来,这句话的标准有些低,但认真体会一下,这句话的标准并不低。“不误事”,就是要反应快、行动快、雷厉风行、干净利落,当天的事当天办,事不过夜、案不积卷。“不漏事”,就是要讲究实 效、讲究准确,该传达的要到位,该请示的不漏项,该督办的要落实,各个工作环节都能做到“四腿落地”。可以说,严谨细致、讲究时效是协调工作的生命。根据一些“老机关”的经验,在严谨细致方面要注意以下三点。一要抓大不忘小。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讲过:伟大是注意小节的积累。这句话是他在回忆周恩来总理的感人事迹时讲的。他说:在我们到北京的第三天晚上,看体操和乒乓球表演。天已开始下起雪来,而按计划次日要去游览长城。周恩来离开了一会儿,我以为他去洗漱室了。随后才发现他是亲自去落实清扫去长城的道路的工作。第二天道路就干净如常了。由此尼克松评价说:周恩来具有一种既注意细节又不陷入繁琐的罕见才能!抓大与抓小有时是很难统一的,但对机关来说则必须统一起来。要想宏观,大事不能糊涂;又要抓具体,小事不能马虎。协调工作无小事,小事办好了是小事,小事办不好就是大事。从这个意义上讲,抓小事的效应决不是小事。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会议开得很顺利,就因为有个首长的文件送不到位,惹来很大的麻烦;一个材料写得很好,就因为出现几个错别字,好像一顿美餐吃了个苍蝇似的。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小节。越是领导关注不到的部位,越要给予较多的关注,做好拾遗补缺的工作。特别是对有些可能影响全局的小环节、小细节、小事情、小部位,要格外重视、格外严谨、格外细致,该亲自看的要到现场,该直接找到本人的不能通过“二传手”,一丝一毫都不能大意。二要主动不盲动。协调工作在很多情况下都是被动的,要真正把被动变为主动,很重要的是注意把住“不盲动”这一关。如果因为盲动出了差错,回过头来再纠正,那才是真正的被动。工作再忙,事情再急,机关人员都应有一个冷静的头脑,沉着应付,防止忙中出错;办什么事情,都要首先把内容、时限、质量要求这些基本要素弄清楚,然后再研究落实办法。有些办法在研究中感到没有把握,还应该请示一下领导;提出的方案要反复同有关部门商量,所用数据要反复核对。只有这样,所提意见才能在领导那里打得住。避免了盲动,主动也就在其中了。三要到位不越位。工作不到位是失职,越位则越规。尽管协调工作的具体程序在很多情况下没有明确规定,是否越位的界限有时也不好把握,但无论如何,不能做超越职权范围的事,不能违背工作程序,不能多头请示报告工作。从这些年的实际看,机关部门协调工作的程序大致有三种情况:一种是需要自下而上请示报告的,要严格按程序和分工,逐级请示报告;另一种是可以直接向首长请示汇报的,向领导报告前后,要及时与本部门的直接领导通通气;还有一种是特急特办的,而直接领导又不在位,又确实等不得,可以简化程序,边办理边报告,或办理后再向领导报告。我们 不要把按程序办事看作是“麻烦”、“负担”,而要当作协调的一个必经阶段、确保协调工作准确性的重要措施,自觉按程序搞好协调。

四、协调的方式

机关提高协调效率和质量,应弹好协调“四部曲”。一是预想协调。对一个时期或一个阶段的工作,从上级指示要求、本级机关工作内容到部队工作动态,从部队建设实际需要到机关各业务部门要做的工作,以及领导当前关注的问题、思路等,都要进行全面的考虑和思索,从中预测出下一步工作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我们可能要做哪些协调工作,以增强协调的预见性。二是前置协调。根据预想协调所掌握的情况,提前与有关部门打招呼,使之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有个思想准备,或提早进入“状态”。这一做法对一些上级有明确的指示和一些规律性的工作较为奏效,但要注意适度,提前量不宜过大。三是主动协调。要积极“参政”、“议政”。每当一项大的任务下达之前,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应主动向领导进谏,领导确认后,迅速实施协调。对上级临时下达的任务、下级临时反映的情况,在一时很难明确该由那个部门承办的情况下,也应主动协调,以免各部门相互推委,使工作挂在空挡上。对一些具体的事务性工作,要有意识地揽、截、管,力争在部门之间解决,避免“协调升级”。要正确处理协调与参与的关系,该牵头的牵头,该动手的动手,该动嘴的动嘴,以良好的形象和积极主动的工作姿态,协调各方完成上级布置和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四是跟踪协调。对贯彻领导决策、落实大的工作任务过程中因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矛盾、问题以及不协调现象,要进行跟进“调度”,一次不成,反复协调,以保证遂行任务的道路通畅,参与人员精力集中。

科学有效的协调方式是顺利进行协调的保证。由于协调是一项宽泛的社会实践活动,因而协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究竟采取何种协调方式得当,这是由协调范围的大小、工作任务的性质以及缓急程度所决定的。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方式进行协调。

一是信息沟通。信息沟通是整个协调工作的主线,任何协调无不以信息为依据,又通过信息的沟通,达到认识和行动的一致。信息沟通就是互通情报。机关各业务部门要通过电话、传阅件等口头和书面的形式,了解和收集所属部队和相关部门的工作动态及短期内的工作安排,为领导恰当地安排近期的工作和调整各部门间的工作矛盾提供依据;综合部门及时传达和通报领导的指示和各部门的工作进程,使各部门了解整个机关工作的全局,明确自己所负责的工作与全局是否协调,并以领导指示和各部门工作情况为导向,调整和确定自己 的行为。这种互通情报式的沟通协调,及时灵活,简便易行,有利于各部门的自行协调。

二是计划统筹。这是机关常用的一种协调方式。通常由首长办公会或各部门联合办公会研究确定,一般每月一次。各业务部门根据或半年工作的总体规划,结合当前的具体工作情况,提出月工作打算。尔后,由办公会共同研究,调整矛盾,作出统筹安排。综合部门根据会议确定的事项,制定协调计划,并协调各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分头组织实施。这种方式比较适用于预测精度高、变动幅度小、时间要求不太急的工作,对变化因素多、调整幅度大、时间要求急的工作不太适宜。

三是随机商定。这是根据各部门工作需要随时进行协调的一种方式,通常采取与需协调部门当面协商确定,或通过碰头协调会的方法进行。这种方式一般是在上级指令时限短或部门在落实指示和大的工作任务中出现新的情况,需及时调整预定计划的情况下使用的。协调时,可由领导牵头,也可由综合部门出面协调,事后向领导报告。这种协调方式便于应急,协调速度快,效率高;但协调者必须了解上级和领导总的意图,以免协调走样。

五、协调的艺术

机关干部搞协调,不仅要有积极主动、敢于负责的精神,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讲究协调的艺术。

一要重视人缘交际。协调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良好的人缘交际,是顺利实施协调的必要条件。大凡协调成功者多是人缘交际好,或得到人们的好评,或受到信任和尊重,或被人谅解和理解的。有了好的人缘交际,就可产生一种和谐的气氛和相容的心理,协调起来就顺利得多。所谓“人熟好办事”,其要义就在这里。毛泽东同志曾说过:谅解、支援和友谊比什么都重要。要获得好的人缘交际,一靠好品德,宽厚待人。人际关系中有一条规律: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只有给人友谊,才能得到友谊。二靠善交际,广交朋友。交际艺术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往来应酬的一种艺术,它和协调艺术是相互联系、彼此相通的。协调者只要平时在这两方面多下点功夫,多投些“资”,就能为工作协调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就能取得迈向协调成功之路的“通行证”。

二要注重捕捉时机。这一条对搞好上、下协调都很重要。比如对上,一个时期领导正在思考某一重要问题或某项重要工作该如何办理时,这时你去向领导表示或磋商,提出符合领导意图的协调意见和建议,就容易被领导吸收或确 认。当然,这需要摸准领导的底,敏锐地捕捉时机。再一点,就是领导情绪比较好的时候,也是协调的最佳时机。常言道:“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时最好说话,协调很可能事半功倍。一般说来,领导工作繁忙、心情烦躁时,不宜去“迎风”协调;即使必须去协调,也要见缝插针,见机行事,多谈些领导最关心或最感兴趣的问题,取得共鸣后,因势利导,切人“正题”。对下的捕捉时机,主要是“借东风”,顺水推舟。比如一个重要问题需要协调解决而遇到困难时,这时正好上级开了一个会,有了明确的指示;或下发了文件,有了具体的规定;或某个领导人对这个问题或相似情形作了批示——假如这些有利于问题的协调解决,就不要放过这个机遇。

三要善于软化矛盾。协调工作是机关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协调的事情办多了,有顺畅的时候,也必然有碰钉子的时候,况且协调面对的就是大量的矛盾和分歧,解决起来不可能事事都顺利。协调工作碰钉子时,要注意做好软化、消除的工作,切不可硬碰硬,硬碰硬就容易把事情办砸。协调所碰的钉子往往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协调领导与领导。比如,某一领导直接交办一件重要事宜,由于事前通气不够,可能其他领导不同意办或意见不一致,这时处于“夹缝”中的协调者,如果不注意沟通或沟通不成,办或不办都可能会出现“两头不落好”的情况。若某一领导不了解“内情”就此事提出批评甚至发脾气时,协调者不能因“受冤”而轻易动怒、甩手,更不能将其他领导的不同意见和盘托出予以辩解,而必须沉着冷静,有大度容忍的胸怀,主动承担责任,以缓和气氛。事后,再作说明,再行协调。二是协调领导与部门。由于领导与部门之间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同,加之个人的素养不同,因而在工作上的矛盾和分歧是难免的。有关部门的同志在协调这类问题时,应着力做好弥合、劝说的工作,扩大其共同点,缩小其分歧点。来回传话,既不能“失真”,也不能“逼真”,凡有利于协调的话就说,不利于协调的话就不能说。不要把领导的批评话、部门的牢骚话一古脑儿兜出来,传给对方,更不能幸灾乐祸胡掺和,这是职业道德所不允许的。如果领导和部门各持己见,一时协调不通而又必须协调时,那就应当将情况真实地报告其他领导,请其他领导出面协调。三是协调部门与部门。综合部门受理协调任务,如果其他部门不配合,应采取说理的办法消除误解,取得共识;如果一时不听协调,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暂时放一放,待其冷静后,再伺机与有关部门协调;如果分歧较大协调不通,可报告领导处理。报告领导,要客观公正地说清情况,不要乱发议论,防止 打“小报告”。

四要讲究语言艺术。协调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语言是重要条件。“协调四方人,全凭一张嘴”。会说话的人一句话可以办成一件大事,不会说话的人一句话可能把一件大事办糟。因此,秘书部门搞协调,必须努力“吊嗓子”、“练唱功”,学会说话。首先,要用词准确,表述清楚,要用上级的指示、领导的意图来规范自己的语言,约束自己的语言,不能“散讲”,更不能当“歪嘴和尚”,走腔跑调。其次,说话要注意情趣,有感染力、说服力,让人感到亲切,愿意听;千万不要讲噎人的话,讲噎人的话,搞协调注定要失败,“言不顺则事不成”,这是被实践所证明了的。再次,要根据不同的对象把握好语言的分寸。对平行机关部门的协调,其语言基调是互敬,是磋商,但又不要放弃大原则;对领导的协调,其语言基调则多用请示、探询的口气。总之,语言是一门大学问,如何运用得当,关键靠协调者在实践中去用心体会、把握,“临场发挥”。

第三篇:协调工作检讨书

协调工作检讨书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出现了问题或过错后,为了避免再犯,常常要求写检讨书,以对出现的问题和过错进行检讨,在写检讨书时要表明改错的决心。写检讨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协调工作检讨书,欢迎阅读与收藏。

尊敬的经理及全体员工:

20xx年7月8日星期3,早上8点25分在协调停电上没有得到贵公司经理同意;停电使得到贵公司经理大发脾气。从而使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清远管业领导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思想反思结果向领导汇报如下:

通过这件事,我感到这虽然是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但同时也是长期以来对自己放松要求,工作作风涣散的必然结果。经过此事反思,我对自己这些年的工作成长经历进行了详细回忆和分析。记得刚上班的时候,我对自己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时时处处也都能遵守相关规章制度,从而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但近年来,由于工作逐渐走上了轨道,而自己对单位的一切也比较熟悉了,尤其是领导对我的关怀和帮助在使我感到温暖的同时,也慢慢开始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反而认为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因此,这次发生的事使我不仅感到是自己的耻辱,更为重要的是我感到对不起领导对我的信任,愧对领导的关心。

同时,在这件事中,我还感到,自己在工作责任心上仍旧非常欠缺。众所周知,我们公司为了召商引资,我今天得罪了客户。这充分说明,我从思想上没有把会议和领导讲话重视起来,这也说明,我对自己的工作没有足够的责任心,也没有把自己的工作更加做好,更加走上新台阶的思想动力。在自己的思想中,仍就存在得过且过,混日子的应付思想。现在,我深深感到,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倾向,也是一个极其危险的`苗头,如果不是xxxx经理及时发现,并要求自己深刻反省,而放任自己继续放纵和发展,那么,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甚至都无法想象会发生怎样的工作失误。因此,通过这件事,在深感痛心的同时,我也感到了幸运,感到了自己觉醒的及时,这在我今后的人生成长道路上,无疑是一次关键的转折。所以,在此,我在向经理及其他领导做出检讨的同时,也向你们表示发自内心的感谢。

此外,我也看到了这件事的恶劣影响,如果下次,大家都像我一样自由散漫,漫不经心,私下停电,那怎么能及时把工作精神贯彻好、落实好,并且把工作做好呢。同时,如果在我们这个集体中形成了这种目无组织纪律观念,为所欲为的不良风气,我们工作的提高将无从谈起。因此,这件事的后果是严重的,影响是恶劣的。

发生这件事后,我知道无论怎样都不足以弥补自己的过错。因此,我请求xxxx经理领导对我宽恕。同时,我保证在今后的装备管理认真配合好其他业务单位的协调;请求领导再给我一次机会,使我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表示自己的觉醒,以加倍努力的工作来为我单位的工作做出积极的贡献,请公司领导相信我。

检讨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第四篇:工作协调函

工作协调函

第四十五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组织委员会:

经组委会授予********分公司 “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唯一保险合作伙伴”称谓,我公司拟进一步进行宣传。拟整理和拍摄人保财险广西分公司宣传片,宣传片时长不超过10分钟,同时编制5分钟、2分钟版本。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内容:

1)人保财险****分公司各方面品牌优势:领先发展优势、完善的服务网点、专业的人才队伍、优质的服务实力、强烈的社会责任等等

2)人保财险*****分公司与第四十五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组织委员会签约仪式

3)******分公司与各地市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4)*******分公司新场启用仪式 5)*******分公司领导采访讲话 6)*******总公司视频宣传

上述宣传片整理和拍摄拟在广告合同中明确,请协调处理。

******分公司 2014年6月17日星期二

第五篇:怎么做好协调工作

怎么做好协调工作

协调是指两个以上的个人、部门或单位,经过协商、内通,使各种关系融洽和谐,工作相互协作配合,利益相互补偿的过程和形态。机关工作具有很强的协作性,绝大多数工作是多个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搞一个活动是这样,组织一次会议是这样,写一个材料也是这样。加强协调工作,才能使各个局部协同起来,步调一致,发挥出总体优势,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力求取得最佳效益。

一、搞好协调工作的重要意义

协调是机关工作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课题,也是机关工作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协调是领导工作职责的延伸。机关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处理问题的方法、人员的基本素质也不一样,有时很难在全局上达成共识。要使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各道“工序”衔接紧密、良性运转,就需要靠领导加强协调,把个体目标聚焦到共同目标,把各方面的有利因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彼此配合,形成合力。但在日常生活中,领导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事必躬亲,大量的协调要靠领导授权或委托进行,靠机关自身主动抓,使工作有条不紊进行,让领导集中精力抓大事,谋划指导全局性工作。

第二,协调是发挥机关整体优势的重要保证。机关工作各有职责,各有分工,但又相互依存,密切联系,许多工作涉及到各个部门。领导机关整体功效发挥和工作效率高低,主要取决于信息是否流畅、内部是否和谐等因素。协调的目的就是克服各种各样的不协调因素,谋求组织和人员思想、行动的一致,使本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与其他机关干部之间建立起相互理解、支持、协作、配合的关系,并使各业务部门、各机关人员在其分工的基础上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提高整体效能,圆满完成任务。只有协调工作做好了,关系疏通了,才能消除隔阂,增进团结,避免“摩擦”和“各自为政”等现象,克服相互依赖、相互观望、你不伸手、我不动手、“扯皮”“空转”、无人主事等问题,减少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上的消耗和浪费,提高机关工作效益。第三,协调是提高机关干部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事实表明,会写材料、会抓业务工作是一种能力,搞好协调、办好事情同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协调是机关干部的重要职责,是每个机关干部必备的基本功之一。机关干部通过参与承办大量事务性工作、组织各类会务活动、理顺上下左右关系等协调实践的全过程,可以从语言规范交流、情况简明介绍、委婉回答问题、细致作出决策、严格制作文书中,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灵活处置问题能力和协调指挥能力,成为领导放心、机关信赖的“协调通”、“办事通”。

二、机关协调的内容与原则 .协调工作的主要内容在平时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协调内容,大致来自四个方面:一是纵向工作协调。如贯彻落实上级文件指示和工作部署中的协调;处理下属单位各类请示中的协调;对下属单位催办、检查中的协调等。其目的是为了上承下达,理顺关系,使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统一起来,朝着共同的目标方向迈进。二是横向工作协调。如与本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与没有隶属和指挥关系上级单位的关系协调;与同级兄弟单位和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等。其目的是处理好左邻右舍的关系,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及时沟通信息,协同动作,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下,求得共同的发展和进步。三是专项工作协调。如目标、计划的协调;政策、规定的协调;工作节奏的协调;重大活动的协调;军民关系的协调等。其目的主要是处理一些专门关系以及矛盾纠纷,使职责明确,关系更加顺畅。四是人事关系协调。这是协调工作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如对内部人事关系的协调有:本单位领导成员之间、科(股、处)长之间、干事与干事之间的平行关系协调;科(股、处)长与领导之间、干事与领导之间的对上关系协调;领导与干事之间、科(股、处)长与干事之间的对下关系协调等。其目的是调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工作目标。协调的具体内容,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变化,无一定之规。比如政治机关需要协调的关系有:一是协调好上下级机关之间关系。依据不同层级政治机关的职责权限,实行按级负责,分级管理,使各级机关自觉按照各自的职责办事。二是协调好政治机关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既要按照分工各负其责,又要打破部门界限,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形成机关的整体合力,防止出现重复劳动、互相“撞车”、推诱扯皮等现象。三是协调好政治机关与同级其他机关之间的关系。政治机关的各项工作与司、后、装机关工作密不可分,存在着交叉渗透关系。政治机关要经常向司后装机关通报自己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以及需要协助解决的问题。还要征求他们对政治机关的意见建议,如在考核干部、配备班子、抓基层等工作上,广泛征求意见和看法,以提高工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对他们之间出现的一些不协调现象,政治机关领导应主动出面,疏通关系。.协调工作的基本原则。有人认为,机关协调工作主要应遵循两条法则:一条是“黄金法则”,其内涵是:“你想人家怎样对待你,你也要怎样对待别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你想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一条是“白金法则”,其内涵是:“别人希望你怎样对待他们,你就怎样对待他们”,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急别人所急,想别人所想,帮别人所需”。具体要把握好以下原则:

① 全局性原则。就是要一切从全局出发,维护整体利益。顾全大局,这是做好协调工作的核心,离开了这一点,协调方法再多再好,也难以协调到点子上。这就要求机关干部不打“小算盘”,不能单纯为本部门利益去协调,更不能为个人得到点什么去协调。特别是在反映情况时,必须客观公正,不能带个人成见,掺杂个人感情成分。要坚持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整体,眼前服从长远般工作服从中,心工作。

② 求实性原则。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对症下药,不能感情用事,主观臆断,凭老经验办事,拍脑门儿决策。

③平等性原则。就是要平等待人,不以权势压人,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实行“群言堂”。协调各方是平行关系,相互之间没有支配权,协调者决不能发号施令。

④ 及时性原则。就是要讲求时效,及时发现和解决单位之间、部门之间、人员之间的矛盾和问题。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减少工作中的内耗,防止矛盾激化,避免问题积重难返。

⑤ 关键性原则。就是要突出重点,抓主要矛盾,从根本上解决关键性问题。抓表治本,使问题解决一个少一个,防止同类事件的重复发生。

⑥ 激励性原则。就是要积极主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协调者“以我为主”,参与者“主动配合”,形成最佳“拍档”,发挥各自作用,进行优势互补,同心协力抓好工作落实、推进部队建设。

三、协调工作的基本方式与技巧 机关工作包罗万象,涉及内容方方面面,协调工作无时不在,无时不有。协调工作要结合实际,取有效形式种:寻求科学方法,采努力提高质量和水平。常用的协调方式有八种:

l .会议协调。即开“协调会”,对工作进行计划统筹,这是平时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协调形式。多用于牵涉因素多、影响面大、关系比较复杂、需要审慎处理的情形,它既可以研究专项问题,又可以研究“一揽子”内容。比如日常工作中,对一些重要任务布置、重大活动安排,涉及到若干部门的参与和办理,需要协调各方面关系,如果一步不到位,一环脱了节,都有可能打乱仗,甚至出现无法弥补的损失。为此,就要召开协调会,把有关部门和人员召集起来,及时传达党委意图和领导指示,共商贯彻意见。包括阶段划分,实施步骤,职责分工,配合方式,阶段目标,具体标准,任务时限,都要确定得一清二楚,并跟踪检查,促使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口头协调。又分当面沟通和电话沟通两种形式。前者多用于处理关系清晰简单、持续时间短暂的日常琐碎事务,如临时交办事项的协调等。后者是一种简易快捷、较为普遍的形式。特别是对要求高、时限急的事项,如了解文件办理情况,哪些已办好,哪些正在办,办到什么程度,还有什么困难,打算怎么解决;对重要文稿和举例情况的校对,包括有关时间、地点、人员,还有文稿中的法规条文、词句修改、公文格式,以及开会时间变化、场地更换、程序调整等,采取打电话商量,了解情况,有利于直接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一般情况下,电话内容要形成文字,便于以后查考和区分责任。.文电协调。即以文电形式而进行的信息沟通。它体现出严肃、庄重的精神,把协调方案在一定范围内以文电的形式告知有关单位,让其认真履行,并作为执行的凭据。如关于处理具体问题的呈阅件、传阅件、批复件,下级的批复和首长的批示就是有关执行部门具体操作的依据。每月的首长办公会议纪要), 对主要工作作出的部署,机关各部门都必须按照分工组织实施。还有一些重要工作报告的写作和总体规划的制定,要注意反复听取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在充实完善中,调动积极性,形成抓落实的共识。比如年初拟制《政治工作指示 》 时,传真下发征求意见稿,让各级政治机关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对内容的修改建议,以统一认识,理清思路,自觉执行。

.现场协调。对于变数多、调幅大、时间急的工作,光靠一般性地开会、打电话、发文件还不够,有时还需要把有关人员请至现场“敲当面锣”、“鸣对面鼓”,集思广益,合力攻关。这种方式形象直观,说服力强,便于应急,协调效率高。如当上级指令时限短或部门在落实指示和完成大的工作任务中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需及时调整计划时,就要由领导主持或综合部门牵头,召开碰头会,就地拍板解决问题。.上门协调。领导经常要出席各种会议、深入基层调研、参加公务活动等,如何既减少领导不必要的应酬,又使参加的必要活动取得较好效果,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协调工作。一方面,要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和领导意图,主动.七门与军地有关部门解释协商,如春节、八一期间的军地互访、友邻单位走访的规格、出席人员、活动内容、具体时间、活动场所等事项,提出合适的建议。另一方面,如果领导下部队,尤其是军以上首长视察或应邀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大型活动,条件允许时,应与有关部门一起到现场协调,把整个活动安排考虑得周密细致,每一个环节怎么进行,每一个部位由谁负责,相互之间如何配合,一环扣一环,一步一个脚印,使活动秩序并然,达到预期目的。.指定协调。即对某项具体工作,出现新的情况或遇到特别敏感和矛盾交叉的事件,领导不便出面处理时,领导指定某部门或某人作为协调主持者,与其他单位、部门人员共同协商,如对事故善后处理、解决军民纠纷等问题。作为委托协调人,要冷静稳妥地处理问题,在职权范围内协调,超过职权范围的,要按程序请示报告,不能擅自做主,越权行事。要充分理解领导意图,把握好分寸,防止协调变形“走调”,千万不能给领导帮“倒忙”、捅“漏子”,影响互相 团结和社会稳定。.制度协调。就是通过建立各种规章、规范、程序、制度、所进行的协调。运用制度协调,最重要的是制度要切合实际,执行制度要出于公心,一视同仁,不能对制度进行随心所欲的解释,使制度成为制造矛盾的借口,更不能使制度成为一种卡人就范的手段。如纪检部门颁发的《关于在“双节”期间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定 》,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明确要求,不准闯“红灯”,并规定了对违纪行为的具体惩罚办法,以督促各类人员自觉遵规守纪。

.职责协调。就是通过调整管理机构所进行的协调。主要是解决“结合部”和 “边缘性”工作问题。比如重大节日或纪念日由谁主办,由谁协助;“两个经常”由谁主管、由谁配合;公勤队管理由谁唱主角、由谁唱配角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涉及几个部门的文电由谁承办,起草一些综合文字材料应该由谁牵头、有谁参加。这些有重有轻、有主有从、相互交叉的工作,都需要从职责上明确界定,使机关各部门依据分工和惯例,为领导当好参谋,以保证工作正常运转。

不管采用何种协调方式,都必须讲究协调技巧,才能使协调工作富有成效。协调的基本技巧有:

① 了解问题要深人。了解问题是协调的前提,只有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全面清楚,才能防止协调的片面性。只有对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得深刻,才能彻底解决问题。如果一知半解或道听途说,就仓促上阵,急于协调,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激化矛盾,使问题复杂化。对一时不清楚的问题,不急于求成下结论,可先稳定各方情绪,明确要求,待深人调查研究后,再作彻底处理。

② 判断是非要准确。判断是非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准确判断是非,正确分析问题是关键首先对调查了解的情况要比较、筛选,去伪存真;其次由表及里,层层剥皮,找准症结,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再次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思考问题,防止在协调中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简单化。

③ 解决问题要果断。是非分清后,态度要鲜明决断,拿出处理意见,及时解决矛盾和问题,碰到“钉子”不手软。否则,议而不决,问题必然越积越多,干部的威信越拖越低,今后的协调工作将会越来越难。④ 相应措施要有力。协调的目的不仅要解决已经发生的问题,更要防止今后同类问题的重复发生。因此,一定要注意建章立制,以巩固协调成果。通过一次协调,使工作更完善一步;通过一次协调,使个人的能力素质更提高一步。

四、做好协调工作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协调成功的基础,心灵上的沟通是开展协调工作的“润滑剂”,思想上的一致是行动落实的保证。只有平时在这方面下点功夫,投点“资”,才能为今后的工作协调创造一个好环境一个好基础,取得迈向协调成功的“通行证” , 功的方便之门。因此,要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莫定打开协调成待人处事上就应当做到:一是学会尊重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并期望受到他人或社会的肯定。在协调中,应注意态度谦虚,尊重对方的人格,不能因为他人地位不如自己高,能力不如自己强,或不像自己那样有某些权力,就不尊重别人。二要善于帮助人。对其他部门的求助,只要是在职权范围内,在原则范围内,就应千方百计去协助,不怕困难,不怕碰钉子,不怕吃苦,不怕吃亏。帮助别人也是协调相互关系的一种投资,必会得到回报的。三要真诚待人。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品质。要抱着虚心的态度,凡事多请教别人,多听别人的意见,多请别人帮助,不轻易多讲话,讲出话来就要负责。只要你被大家认为是一个言行一致、诚实守信的人,那么做协调工作就容易多了。四要能容忍人。虚怀若谷多干事,不务虚名计得失。对非原则问题不纠缠,对无关大局的小事不计较。多看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切不可以己之长比人之短,更不能“文人相轻”。

.讲究高超的协调艺术。① 掌握“火候”。对上协调,要善于察言观色,找到说话的共同点、兴奋点,捕捉最佳的协调时机。领导情绪好时,抓紧请示报告,很可能事半功倍;领导工作繁忙、心情烦躁时,不去“迎风”,自讨没趣;必须协调时,见缝插针,相机行事。对下协调,善于“借风行船”,促成协调成功。② 语言得体。“良言一句三冬暖” , “话不投机半句多”。用词要准确,表述要清楚;说话要有情趣,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让人愿听、想听;根据不同对象,掌握语言分寸。例如,对严谨的人,语言可规范一些;对比较随便的人,语言不妨活泼一些;对文化层次低一点的人,语言尽量通俗一点、实在一点;对性格直爽的人,要开门见山、单刀直人;对干练果断的人,要言简意赅、干脆利落。同时,要掌握好说话的“艺术”。对平行机关部门的协调,语言基调用互敬、磋商的口气,但又不放弃大的原则;对领导的协调,语言基调用请示、探询的口气。要把握好分寸,该留有余地的不能把话说死,提建议不宜有“要”、“必须”、“应该”等肯定性语言,而多用“建议”、“可考虑”等;该明确的不能模棱两可,回答首长提问时,不能用“大概”、“可能”等模糊语言。此外,话应什么时候讲,什么场合讲,讲些什么,讲多讲少,也都要注意把握好。③ 软化矛盾。协调中遇到领导与领导、领导与部门、部门与部门意见不一致时,协调者处于“夹缝”中,办或不办都可能两头受气,一定要沉着冷静,不能将其他领导的不同意见和盘托出予以辩解,应主动承担责任,以缓和气氛。多做弥合、劝说的工作,扩大共同点,缩小分歧点,特别是在领导之间来回传话,既不能“虚假”,也不能“逼真”,有利的话多说,不利的话不说。情况许可时,暂时放一放,待其冷静后,再伺机协调。对一些重要事项的协调,要给领导留出足够的时间,让领导深思熟虑之后定决心,可少走些弯路,避免矛盾,促使协调成功。3 .逐步完善协调运行机制。协调运行机制,既是机关工作规范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工作优质高效运转的重要保证。只有建立完备的协调运行机制,遇到什么问题采用什么办法、进行怎么处理,才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防止推诱扯皮,提高工作效率。一是按职负责。该谁协调谁协调,使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各项工作各就其位,防止打乱仗,避免相互干扰。二是按程序办事。该先与谁协调就先与谁协调,该与谁协调就与谁协调,充分发挥每个环节的作用,取得各个层次的支持,防止漏掉环节,乱了层次,减少误会,消除隔阂。三是适度灵活。按程序办事也不能太死板,有时候应灵活处置。比如某项工作,上级要求比较急,确实等不得,而需要协调的直接领导或个别首长又不在位,无法及时协调,就可以简化程序,特事特办,同其他首长协调后,先行处理,事后再报告,说明情况,求得领导谅解。.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坚持原则性,就是坚持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令、军队的条令条例,作为协调工作和办文办事、处理各种问题的依据和尺度,使协调符合局部和全局利益的需要,不拿原则做交易,不用感情代替政策,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但原则不等于教条,必要的灵活性往往是协调成功的关键。因为协调工作中大量地表现为对具体事务和具体问题的处理,常常还带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如果一味死抠原则,协调很难成功,这就要求在不违背大原则的前提下,可采取灵活变通的办法,处理一些棘手的特殊问题,使关系得以调适,矛盾得到解决,事情办得顺利,协调出质量,协调出水平。至于哪些问题可以灵活,灵活到什么程度,则要靠协调者在实际工作中去用心体会,恰当把握,“临场发挥”。因此,可以说,原则和灵活性的统一,既是一种工作方法,更是一门工作艺术,它是我们机关干部必备的一种能力。

协调工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