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构筑战略支点的产业支撑
编辑:独影花开 识别码:15-862171 6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06 11:08:01 来源:网络

第一篇: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构筑战略支点的产业支撑

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构筑战略支点的产业支撑

欧阳万坤

202_年第1期 ——支点建设

制造业是工业的脊梁,先进制造业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构筑战略支点的产业支撑。省九次党代会提出,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乃至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等“四基地一枢纽”。几年来,全省上下贯彻省委决策部署,抢抓国内国际产业转移加快的机遇,积极应对发展环境的新变化,发挥比较优势,着力壮大优势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湖北“十二五”跨越式发展和加快建成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省九次党代会以来,在构建战略支点旗帜引领下,全省上下努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做到“五个始终坚持”:始终坚持把壮规模作为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首要任务;始终坚持把技术改造作为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手段;始终坚持把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作为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支撑;始终坚持把加快培植市场主体作为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始终坚持把发展开发区、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作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重要载体。湖北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整体实力迅速提升,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中部支点的产业内涵。

一是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总量规模不断扩大。202_年规模以上工业及制造业分别完成增加值6136.5亿元、5277.6亿元,分别是202_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2824亿元的2.17倍、制造业2316亿元的2.28倍,总量三年翻番;年递增20%以上,制造业占比86%,比202_年提高4个百分点。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为湖北工业总量提升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为加快建成中部崛起支点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是基地地位进一步巩固,先进制造业不断壮大。全国三大钢铁基地之一、三大汽车基地之

一、磷和盐化工基地、全国重要的重型机床和包装机械生产基地和“中国光谷”等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汽车、钢铁等七大千亿工程产业产值合计13409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的74%。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202_年实现增加值1702.4亿元,是202_年的1.98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工业产值比重提高到27.7%;占GDP的比重达10.7%。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光电子等产业实现30%以上较快增长;已建成全国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基地、最强的光通信研发基地、最大的激光设备生产基地、最大的生物农药基地,逐步建成一批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特色高新技术产业群。

三是一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支点支撑后劲增强。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202_年全省工业完成投资3917.5亿元,是202_年的2.30倍,年均增长32%;全省技术改造完成投资1652.6亿元,是202_年的2.09 倍,年均增长27.9%。中芯国际武汉工厂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80万吨乙烯项目加快建设,增强了先进制造业发展后劲。一批骨干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202_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近1.6万家,其中6800余家为省九次党代会后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的企业20家(其中制造业企业18家,比202_年的11家增加7家),8家企业进入“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东风、武钢进入“世界500强”。

四是“制造”向“创造”加快迈进,制造业创新示范能力显著提升。研发投入加大,202_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109 亿元,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02%;202_年为260亿元,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提高到1.64%。全省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1家、工程研究中心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53家。202_年全省共完成新产品开发1.56万个,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500余项,一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省已拥有中国名牌51个,中国驰名商标21个,湖北名牌产品608个。

五是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可持续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规模不断扩大,承载产业发展的能力增强,已建成武汉东湖、襄阳、宜昌等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武汉、吴家山、襄阳、黄石、荆州等5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县域开发区和工业园区105家,成为引领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产业集群跨越式发展,202_年全省60家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规上工业企业2844家,比上年净增552家,实现销售收入3853.5亿元,利润174.3亿元,分别增长39.1%和61%;其中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到25个,过100亿元的9个。此外,先进制造业基地在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方面也取得显著成效,制造业节能减排为全省工业节能减排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当前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面临的形势分析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湖北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既面临一系列重大机遇,也面临一些新挑战。

重大机遇主要有:

——湖北处在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性特征决定了具有“快”的内在机遇。“五化”并举特别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加速并在同一层面展开,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注入了强大动力;

——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转移加快,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并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中具有区位优势,同时湖北还有后发地区资源丰富、环境容量较大和生产要素成本较低的现实优势,有利于形成要素聚集洼地和产业承接高地;

——国家加快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湖北打造重要战略支点,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系列战略、政策机遇叠加,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

重大挑战主要是: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经济形势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增多。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力图推动经济复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占据新一轮产业革命制高点,寻求继续掌控全球经济主导权的战略谋划,其核心主旨是重振制造业,发展新能源、环保、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等新兴低碳产业,使之成为西方各国重整制造业、推进“再工业化”进程的战略突破口。同时,西方国家利用专利、技术标准、环保等为手段,加大技术控制和市场垄断,制定有利于自己的贸易规则,发展中国家制造业面临严峻挑战;

——湖北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自身存在不足。主要是:总量规模不够大,工业化水平不高;产业层次偏低,结构偏重,产业产品主要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低端;产业链条不完善,配套能力和加工延伸不够,整机装备、最终产品等体现先进制造业特点的下游产品少;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市场主体总量偏少,平均规模水平低;研发投入不够,创新能力不强,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同时,国内创新和产业竞争更趋激烈,区域发展竞争日益突出,仅从中部看,有关省份突破性发展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业,依靠自主创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光伏产业,打造万亿食品加工业等;

——先进制造业发展环境和条件正在发生新变化。能源“紧平衡”成为常态。国家提出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劳动力、资源成本进入上升通道;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大多数工业产品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调整过度依赖出口的政策对国内市场形成挤压;节能减排硬约束,约束性指标增多,湖北工业结构偏重,能耗水平高,节能减排的压力更大。

三、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思路与举措

加快建设中部乃至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两轮驱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两线出击”,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技术创新和开放引进“两措并举”,行业骨干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两翼拓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发展”,努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推进湖北工业转型升级,推进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以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支撑中部支点建设。

(一)进一步提升规模总量,增强制造业总体实力和支点支撑力。把培育和发展先进制造业放到更加突出位置。把壮大规模作为基地建设的首要目标,在做大规模总量中提升实力,努力使“十二五”全省制造业增加值突破1.3万亿元。一是壮大主导优势产业。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环节,认真规划和组织实施“支柱产业倍增计划”和“千亿元产业提升计划”,推动主导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力争“十二五”期间汽车、石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等支柱产业销售收入过5000亿元,钢铁、纺织产业销售收入过3000亿元。二是做大制造业投资。加大先进制造业与中央投资项目对接的力度;积极放大湖北产业基础和军工企业多的优势,加快推进与央企的对接工作;大力服务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制造业,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开展制造业专业招商,积极承接先进制造业项目。

(二)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制造业新型化。实现产业结构的调高、调轻、调优。一是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大技改投资力度,以改善装备、改进产品、节能减排、两化融合等为重点,突出抓好100个重大技术改造示范工程,着重抓好一批投资大、对提高品种、质量和工艺技术水平具有突破带动作用,对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优势产业发展具有突破带动作用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提升改造项目。二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以“十五小”落后产能淘汰为重点,综合施力,为先进制造业发展腾出环境空间和市场空间,提高先进制造业比重。三是积极推进钢铁、汽车、水泥、化工等规模经济领域的兼并重组。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在资源整合和行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通过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四是狠抓工业节能减排。大力推进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以高耗能行业为重点,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审查制度。五是推进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力争“十二五”新增5家以上过千亿元工业园区。突出抓好6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培育和壮大一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六是积极推进消费品工业加快发展。

(三)加快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中部崛起的产业制高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是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事关湖北后发优势的发挥和产业持续竞争力的提升,事关湖北作为支点能否真正承担中部崛起引领功能。一是以市场重大需求为导向,选择最有基础和条件的领域作为突破口,加快构建新的增长极。二是坚持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突出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物联网、航空航天、生物工程等重点领域,做好与“核高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重大基础装备制造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项目的对接,抓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推动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应用。三是做好跟踪服务,及时协调解决产业培育、规模化发展、商业模式创新、企业投融资及项目配套中的问题,支持重点企业加快发展,加快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化。

(四)推进技术创新,加快“融合”发展,为先进制造业发展和产业型支点提供动力与支撑。推动工业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发挥支点建设的创新示范功能。一是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二是充分发挥企业家和科技领军人才的作用,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引导和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服务组织、金融机构形成“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多元化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三是加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一批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中心,推动共性技术研究及成果应用。积极开展产学研对接,提升实效、打造品牌,办好“中国•湖北产学研合作项目洽谈会”。

此外,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动信息技术从单项业务应用向多业务综合集成转变;推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推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型,形成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两轮驱动”的新型发展格局。

(五)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夯实先进制造业作为产业支撑支点建设的基石。推动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一是大力培育行业领军的龙头企业。力争“十二五”过百亿的大型制造业工业企业达到50户,其中过500亿的10户以上。二是加快发展中小企业。继续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引导协调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配套协作,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整体竞争力。三是加强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建设以政府服务为引导、公益性服务为基础、商业性服务为支撑的公共服务体系和服务平台,构建八大服务平台;进一步推进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深入推进银企合作,切实化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六)大力发展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打造载体和平台。积极推动以产业链为纽带,资源要素集聚的产业集聚区建设,引导企业和各种创新要素向园区和基地聚集,建设一批创业环境友好,体制机制健全,市场主体活跃,产业链完善,幅射带动强,特色鲜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示范基地。一是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积极抓好国家级高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省级工业园区建设,推动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上规模,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提高园区的产业发展承载能力。二是推进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培育。依托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和龙头企业,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培育龙头企业。三是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发展特色鲜明、集中度高、关联性强、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着力夯实集群发展中产业链和服务链的薄弱环节,扶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发展,打造一批百亿和千亿产业集群与产业基地。■

(作者系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

第二篇:打造先进纺织制造业基地规划

文章标题:打造先进纺织制造业基地规划

___纺织制造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进入了全面振兴和快速发展期,如今___已由此成为浙江乃至全国纺织工业发展最具活力、最有影响力的地区之一。进入21世纪,全球制造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成为新时期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我市充分利用纺织制造业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区位

优势,积极建设先进纺织制造业基地,对于___融入全球经济竞争,实现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成为国际先进纺织业基地必须具备的条件

建设先进纺织制造业基地,涉及产业经济和产业外部环境多种因素。就纺织产业经济本身而言,总体上要求其纺织品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引领纺织品市场潮流,并具备较强的辐射力、带动力和影响力。具体讲,需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基础与条件。

1、雄厚的产业基础。纺织制造业不仅是本区域经济的支柱,而且其规模总量要占到全国行业的10以上,产品外销率在40以上。

2、先进的技术装备。纺织行业中大面积采用国际先进的无梭织机、自动络筒机、新型精梳机等关键设备,其中无梭织机的比重达到90以上;重点骨干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众多的优势产品。纺织产业链较长,且产品丰富。作为制造业基地,必须具备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特色明显的优势产品。主导产品产量在国内行业中占到20以上,特别是需要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

4、领跑的骨干企业。在纺织行业中有一批能够推动产业升级与发展,并能参与国际竞争的龙头骨干企业和跨国公司。要求这些龙头骨干企业其销售规模在50亿元以上,其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列,并拥有知名品牌和相当规模的出口额。

5、健全的创新体系。行业整体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要求在2以上。拥有产业共性技术为支撑、企业专利技术为核心、国际性智力源为基础的区域创新体系。

二、当前国际国内纺织业发展特点及趋势

纺织制造业作为与生产关系最为密切和最广泛的传统产业,被许多现代化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假借为经济腾飞的“跳板”,即使是现今的日本、美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其纺织工业和相关产业仍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则以廉价的劳动力迅速形成了纺织产业大军。

(一)国际纺织业发展趋势

当今全球纺织业发展变动较大,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主要反映在产业内涵扩大,技术创新加快,结构调整加速等诸多方面。

1、产业内涵扩大。随着科技进步不断推进,特别是特种合成纤维和纺织新材料的开发和产业化(目前国际上高性能特种纤维已达250多种,总产量每年超过30万吨),由此推动着纺织业由传统消费领域向生产资料领域拓展。“基于纺织又超越纺织,基于消费又超越消费”,成为目前及未来世界纺织工业发展总趋势。

2、技术创新加快。创新成为当今国际纺织业发展的最重要特征,突出表现在新材料、新产品的不断开发和产业化,以生态和环境为目标的创新技术的应用。一是通过高新技术开发出了具有质轻、高强、耐高温的特种纤维,如芳纶、P80纤维等新产品为目前性能最优的有机性能纤维;美国杜邦公司通过生物遗传工程技术,已开发出了具有与芳纶强度一样的人造蜘蛛丝,预计在一两年内投产使用;同时具有多功能的差别化纤维品种层出不穷,而且许多工业化国家都在将合纤应用于生产资料领域。二是在纺织新工艺、新技术方面,以无梭织机和自动络纱技术为代表,得到了迅速应用。目前欧美国家已全部采用自动络筒机,日本的普及率已达80。三是以生态和环保为目标的创新技术集中应用于印染业,90年代后期喷射印花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喷射印花技术无需制版,全部CAO一体化,花型重现不受限制,有利于印花环保,能够满足小批量、多品种、快反应的市场需要),已经引发了染整技术革命。现今世界先进的纺织技术基本上掌握在美、德、英、日等工业发达国家手中。

3、结构调整加速。目前国际上先进纺织制造业国家和地区均着力于调整结构,一方面注重纺织新型原料的研发,高档优势面料的生产和出口,另一方面则将一般化纤行业向发展中国家加速转移。美国主要致力于高科技纺织品的研发,目前已推出了一系列高科技纺织品和服装。法国北方加莱海峡地区30多家纺织企业组成的“纺织俱乐部”推出以光纤和传统纱线交织而成的“发光布”,广泛应用于信息标志,安全警示上。在亚洲地区,日本重点发展扩大用于OPT的原料,向外出口高价值的原料,其化纤企业主要从服装类产品向非服装类产品转移。韩国采用“有选择的集中”策略,实施化纤业结构调整,其国内企业主要生产如超细旦纤维、低熔点纤维和复合纤维等高附加值产品,而一般涤纶生产线正在向泰国、印尼和中国等地转移。中国台湾地区纺织业由劳动密集型向以资本及知识密集

第三篇: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调研报告之二

“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调研报告之二

发布时间:202_-7-8信息来源:

加快整合提升家电产业,建设“家电之都”,是我市实现“建设先进特色制造业基地”这一重大战略目标的主要着力点。当前,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提升家电产业的竞争力,这不仅关系到先进特色制造业基地的建设,更关系到我市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我市家电产业基本情况

慈溪工业经济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形成了家电、轻纺、轴承、火机、金属冶炼等诸多特色产业,其中以家电最具代表性。目前,家电整机制造企业已达1800余家,配套企业上万家。202_年全市家电产业实现产值30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量的30.6%,自营出口5.4亿元,是全市第一大支柱产业。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

一是产品品种齐全。我市家电产品品种齐全,尤其是电风扇、取暖器、饮水机、洗衣机、油烟机、电熨斗、空调器、三明治炉等产品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

二是资源配置能力强。注塑、模具加工能力强大,总注塑能力超过500万克,拥有多种专业模具制作设备(加工中心)和CAD、CAM、CAE设备等几十台套,各种大型机床上千台。各种家电配件几乎都形成了系列和规模,就地配套、就地取材,资源十分丰富,价格相对也较低廉,目前慈溪已经成为国内重要的家电产品OEM制造基地。

三是市场开拓意识足。慈溪人素有商品意识强,吃苦耐劳而著称。几十年来发挥“四千”精神,把一大批产品推向大江南北、五湖四海。目前我市家电产品已在国内外建立了广泛的销售网络,外向势头良好,产品出口到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品出口在60%以上。一大批熟悉市场、熟悉家电、善于公关的营销队伍正在发展壮大,产品打出去,信息带回来,家电行业的营销已形成了良性循环。

四是企业体制灵活。全市所有家电企业都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产权关系清晰,企业的市场经济主体地位十分明确。行业净资产超过60亿元,民营比重在99%以上,民营资本的动力优势为最大限度地挖掘全市家电企业的发展潜力提供了有效保证。总体上我市企业机制灵活,市场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不断增强,而且随着家电产业的发展,一些上规模企业积极调整、完善内部经营机制,加快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

五是区域品牌显现。最近,中国家电协会为培育、弘扬区域品牌,制订了《关于中国家用电器特色区域荣誉称号管理办法》。《办法》从行业的影响力、产业链状况、外向度状况、区域经济地位、政府作用等十大方面,评选出“中国家电之都”、“中国家电制造基地”和“中国家电之乡”等特色区域,并授于荣誉称号。根据我市家电产业发展现状,已成为继广东承德、山东青

岛后国内第三大家电集聚区,已基本符合“中国家电制造基地”评选要求,“慈溪制造”在国内已有相当影响力。

二、当前产业内部面临的主要问题近几年来,我市家电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有较大提高。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一是布局分散,资源配置有待优化。二是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有待增强。三是产品以中低档为主,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不高,企业创新能力弱。四是企业贴牌、配套生产比重大,自创品牌意识和能力仍待加强。五是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影响地区声誉。六是高层次人才缺乏,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三、加快家电产业整合提升的有关建议

为提升家电产业层次,提高竞争力,迎接大桥经济的到来,推进我市先进特色制造业基地建设,特提出以下建议:

1、加快家电制造业基地的规划建设。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达到各类公用设施的共享联用,降低投资和运营成本;强化监督管理,提高慈溪家电产品的整体质量,努力克服无序竞争现象,提升慈溪家电制造业的对外形象。加快基地建设,一要抓好规划,全面优化产业布局。建议政府在杭州湾新区、慈东工业集聚区规划家电园中园,以优化产业布局,保证产业发展空间;二要抓好投入,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抓好标准厂房等相关生产设施的配套,有效解决广大中小企业集聚和发展问题;三要抓项目,全面加快基地产业集聚和利用外资步伐。建议政府高度重视基地各类要素保障,尤其注重对重点项目的要素供给,进一步加速家电基地的产业集聚;四要抓投入产出、社会贡献率,设置必要的准入条件,迫使企业走集约化、科研创新之路。

2、按照产业发展规律,实现产业整合,培育产业链优势。建议政府建立激励机制,以组织创新为动力,以龙头企业为载体,引导企业间兼并、重组。以洗衣机、电暖器、饮水机等优势行业为突破口,以市场机制为主、行政引导为辅,实现紧密型的产业横向整合;以行业协会为载体,通过中小企业联盟、合作,实现松散型的产业横向整合;以产业链为纽带,以整机企业为载体,以资本入主、股权互换等方式,实现产业纵向整合。

3、加快实施品牌战略。全力以赴支持家电企业自主创牌和联合创牌,鼓励企业围绕创牌目标,在产品档次定位、价格竞争力、市场定位、经营理念、组织体系、社会形象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策划,着重要在提高产品的技术质量和拓展市场上下功夫。同时,也要善于挖掘现有制造能力的优势,充分利用定牌、贴牌等渠道,开拓国内外市场,通过与国内外大公司、大企业品牌资源的合作,在做大企业规模,集聚实力“卧薪尝胆”的同时,精心筹划,创建企业自己的品牌,努力走出一条贴牌与创牌相结合的新路子。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名牌产品效应,引导更多中小企业加入知名品牌企业的生产分工和协作体系。以品牌叠加方式,实现强强联合,做大做强知名品牌的产业规模。支持更多有条件、有潜力的企业和产品争创国家驰名商标和国际知名品牌,提升“慈溪制造”的品牌形象。

4、大力推进创新工程。要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围绕主要优势行业和核心技术,下大力气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高档次、低污染的先进技术项目,带动整个产业和技术的升级换代。重视技术创新载体建设,依托各级科研院所,加快各类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家电产品质量综合检测中心建设。要积极推进机制创新,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家族制模式,注重知识、技术入股,引导、鼓励规模企业积极按规范的股份制运作,着力推进股份有限公司组建,努力为企业上市储备更多的资源。要积极推进管理创新,强化基础管理、物流管理、知识产权及标准化管理等工作,积极吸收、应用各种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创新营销方法,构筑市场覆盖面大,营销能力强,管理精密,运行成本较低的营销网络。要尽快发挥家电研究院华东分院、家电科技城等现有公共服务机构作用,积极推进小家电自动化、智能化,加快升级换代步伐。

5、努力构筑人才高地。坚持多路并进育人才,形成多层次、宝塔型、复合式的人才梯队,努力为建设特色制造业提供强有力保障。要注重经营者队伍建设,既要重视老一代企业家的观念和知识更新,更要注重新一代经营者的引导和培养,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学历教育和专业化培训相结合等方法,努力培育一支具有较强市场意识、懂经营、会管理、善开拓、外向型的企业家梯队。要重视各类人才资源的开发,建立完善的“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人才机制,关键是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人才创造生活、工作、培训等一系列条件,通过“外引、内育、借智”等渠道,积极引进培养一批国际营销、科技创新和复合型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要高度关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注重熟练工人、技术工人的培训和培育,努力打造企业优秀团队;要加强外来务工人员上岗前的各项技能培训和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全面提高他们的就业素质。

6、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要以机关效能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一是加快实现办事提速。着力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要用抓硬环境的措施力度,抓好软环境建设。二是加快行业协会等产业公共服务机构的建设。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建立提供技术、企业合作、产业信息等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产业的技术创新和竞争能力的提高。三是完善优化政策环境。政府要对企业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推进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四是继续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诚实经营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低税负制从近期看是好事,但从长远看,不利于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建议税征部门要切实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驾护航,严厉打击各类偷税、逃税、骗税行为。质监、工商等部门,要坚决消除区域性、行业性产品质量问题,切实提高产品质量,为“慈溪制造”添砖加瓦。

第四篇: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计划的工作总结

为扎实推进全市各级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工作,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加强考核,根据《湖州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十一五”规划》要求,特制定20xx推进计划。

一、推进目标

1.提升先进制造业总量。十大先进制造中心销售收入875亿元,增长24.04%;占制造业销售收入比重58.72%,比202_年提高0.61个百分点以上(各县区分解目标详见附件,下同)。

2.加大工业性投入。计划266亿元,其中投入先进制造业占65%以上,投入高新技术产业占30%以上。在建项目中实施亿元以上项目60项,5000万元以上项目200项。实施建设100个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重点技术改造项目。

3.强化引进内资。确保引进内资65亿元,其中工业占6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内资16亿元以上,达到全市工业利用内资总额的35%以上。

4.滤布加快技术创新。完成重点技术创新项目50项;完成省重点新产品开发200项,新产品产值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通过省级鉴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市优秀新产品开发项目达到50项。

5.发展规模经济和培大育强。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增长23%,工业增加值增长19%,实现利税增长15%,利润增长14%。培育年销售收入超1亿元且利税总额超1000万元的企业20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0亿元或利税超5亿元以上的大企业1家,年销售收入30亿元或利税超3亿元以上的大企业4家,年销售收入20亿元或利税总额超2亿元以上的大企业5家,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或利税总额超1亿元以上的大企业10家,年销售收入超5亿元或利税总额超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8家。

6.加强工业园区和工业强镇建设。全市2个省公示工业园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6.98亿元,完成工业性投入27.48亿元,实交税金3.12亿元,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55亿元。培育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0亿元以上工业强镇10个,培育市示范、重点工业功能区19个。

7.发展循环经济,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现价)综合能耗下降到2.26吨标准煤,下降5.3%;重点工业污染企业COD总量下降到7302吨,下降3.6%;工业企业SO2总量下降到5.8万吨,下降3.5%;实施循环经济重点项目45项;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40家;创建省、市级绿色企业11家;拆除粘土砖瓦窑32座。

二、考核计分办法

20xx主要推进目标分工业性投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创新、工业经济运行实绩、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工业园区及培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利用内资、工业循环经济等八个单项,采用总分110分制进行综合考核,具体各单项权数分如下:

1.工业性投入30分

2.压滤机滤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创新15分

3.工业经济运行实绩10分

4.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10分

5.工业园区及培训10分

6.淘汰落后生产能力5分

7.利用内资20分

8.工业循环经济10分

如市委、市政府对县区综合考核各单项分有所变化,本考核办法各单项的权数分则相应调整,具体另行通知。

除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外,其他7项单项考核基本分为100分(可超),各单项得分=单项基本得分×权数分/单项最高分;考核内容及办法见后。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计分办法:实绩数/目标数×权数分,选择最高数为满分(10分),其余按最高分折算,增幅为负得0分。

三、保障措施

1.推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六大工程。实施工业投入、结构调整、培大育强、平台建设、工业强镇和要素保障等六大工程,认真制定六大工程行动方案,确保各项工作有的放矢。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企业服务年”活动。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强化工业大投入,狠抓项目推进、项目开工、项目进度、项目质量、项目竣工、项目投产。提升开放水平,坚持利用内外资并重,加大招商力度,重点引进科技型、集约型、环保型大项目,战略投资者和世界500强企业的高新技术项目,产业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项目。积极实施培大育强工程,扶持、规范、引导重点骨干企业和明星企业发展,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进程,培育上市后备资源。大力推进企业主体工业园建设,培育产业集群。科学规划并建设一批面向产业集群的产品研发、质量检测与认证、职业培训、现代物流、公共信息等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开发区、园区、重点城镇工业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土地、电力、资金要素资源综合平衡利用,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信息、科技、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和产业升级服务。

2.优化提升工业结构。积极贯彻实施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湖州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产业导向目录》、《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力推进先进制造中心建设,引进现代制造新兴产业,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和自主创新来优化提升工业结构。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继续保持制造业高强度投入,有效利用增量调整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全方位多渠道筹集资金,着力引进民间资金投入鼓励发展的主导产业,以政策激励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组织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技术攻关项目。扶持发展污染小、消耗低、效益高的资源节约型产业。加大力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减少污染排放,加强工业项目监管和环保审查力度,提高环保准入标准。全面接轨上海,主动接受辐射,承接产业转移,在做大做强优化现有优势产业基础上,积极引进和发展新兴产业,拓宽原有行业的产业领域,使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方向发展。

3.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和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技术创新和中介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建设一批面向产业集群的技术服务平台。推动产学研结合,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重大产品、新兴产业的技术集成创新,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政、金融和政府采购政策,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开展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中介服务,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优化创新环境,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社会氛围。

4.提高制造业的集聚发展水平。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强化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在块状经济的基础上,优化产业组织,推进产业集群。积极营造区域创新环境,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集聚发展,规划和引导培育若干相关产业配套、产业链延伸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抓好开发区、园区、工业功能区建设,努力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集聚的核心区、生态工业示范区、科技人才的集聚区和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的先行区。制定新的考核制度和相关政策,新上项目一律向规划定位的相关产业集聚区集中。构筑为产业集群服务的生产性配套业、专业技术支撑平台、信息和中介服务机构、金融保险服务、贸易市场、会展中心等公共设施。

5.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开发节约并举、节约优先,以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为重点,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机制,积极探索推动企业实施生态管理的有效途径,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广清洁生产,实现工业污染治理向预防为主转变,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制订并落实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淘汰“十五小”及“新五小”导向和政策。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对重点行业进行整治。认真贯彻我市《关于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实施工业循环经济“3911”工程,全面推进全省工业循环经济试点市工作。

第五篇:深化服务 全力打造我县先进制造业基地

深化服务 全力打造我县先进制造业基地

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然要求,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的重要内容,是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劳动就业的重要引擎,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制高点的重要契机。今年以来,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立足当前,加强调研,制定对策,主动服务,着力在推进企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产业转型、缓解瓶颈制约等方面下功夫,全心全意帮助我县制造企业做大做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

1、强化经济运行调节。突出规划引领作用。在“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起草了《高淳县基本实现产业现代化五年推进目标责任书》和参与起草了《高淳县“百企升级”行动计划实施意见》,加快我县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培育壮大现代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改造生物药业、服装业、绿色食品等传统产业,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经济运行组织程度。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走势和国家省市经济政策导向,及时掌握经济运行动态、市场供求和价格波动等信息,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政策咨询服务和信息服务,进一步提升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政府决策和政策支持的角度尽最大努力帮助企业降低运行成本,普受国家省市各项优惠政策。

2、强化重点项目推进。狠抓重点项目推进。上半年,开展了“重点项目推进突击月”活动,围绕国电电力、冠盛汽配、国睿新能、宏睿普林等新型重点制造业项目,加强横向沟通协调,主动对上衔接汇报,争取项目快速启动,形成实际工作量;围绕迦南制药设备和红宝丽EVA太阳能封装胶膜等制造业重点续建 项目,协助企业做好投产前的职工上岗培训和生产要素供给工作,引导企业准确把握市场和产品导向。积极组织南京“创洽会”高淳专场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集中开工制造业项目23个,项目总投资44.6亿元。强化项目管理和服务。借助网络平台,与软件公司共同开发、建立《高淳县重点项目及目标管理系统》,对我县项目推进工作实施信息化管理。协同监察局做好重点项目督察工作,深入现场一线,认真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为项目建设单位排忧解难。

3、强化要素保障供给。一是为企业融资牵线搭桥,上半年,积极举办银政企融资洽谈签约会,协调110家工业企业与银行达成融资意向,贷款意向40.8亿元,涉及生物医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众多制造业企业。二是加强融资平台建设,帮助做好向上对接、审批等工作,积极推进开发区科技小贷公司、武家嘴村镇银行、宜兴商业银行高淳支行等金融机构营业运行;推进各类质押融资,积极推广基于应收账款、订单、知识产权、股权、动产等新型金融产品,积极打造与质押有关的信息服务平台,引进发展专业评估机构,为工业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服务。三是积极开展招才引智工作,整合全局各方资源,充分发挥高校招才引智联络员的作用,为中超线缆、彩云机械等企业对接高校和科研院所知名专家教授,努力促成双方达成合作意向,并申报“321”人才计划。

4、强化企业服务工作。一是立足自身职能,做好行政审批服务工作。上半年我局窗口热心服务,认真工作,无一起被投诉事件,多次被评为红旗窗口。二是推进红太阳集团、红宝丽公司、大地水刀等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年初,协调县科技局、工信局、工商局等近30个部门,挂钩帮助企业解决品牌争创、项目申报、人才引进等各项问题,目前相关工作有序开展,大地水刀上市工作,正等待证监会安排上会。三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积极对上沟通衔接,落实“治太”五期第二批项目建设补助资金690万元,积极协助行业主管部门加紧梳理项目,完善分类项目储备库,为六期项目申报做好准备。同时,积极帮助争取中央和省市新增投资资金和相关扶持政策,加快推动企业发展,6月底已成功申报国家重点振兴专项资金项目3个。四是大力开展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组织3家企业申报了资源综合利用认定,享受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总数10家,年利用“三废”资源达到30万吨,年减免税收300多万元。五是优化投资环境,拓展发展空间。不断深入推进砖瓦窑和“三高两底”企业整治工作,目前共关闭3座砖瓦窑、拆窑1座;列入市第二批”三高两低”整治的15家企业已全部停产,为我县制造业企业发展提供了空间。

二、下半年主要工作思路及建议

下半年,我局将认真贯彻全市加快推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高淳、溧水)现场会特别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重要讲话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结合高淳实际,提升发展理念、创新发展路径、优化发展举措,为我县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完善规划,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一是完善产业规划。按照“差异竞争、特色发展”的要求,着眼未来产业发展方向,配合县开发区进一步做好园区产业规划,全面提升园区功能水平,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绿色食品产业园、新型材料产业园、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规划建设,促进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二是切实做好清理整顿工业园区的工作。以完善园区规划为契机,按“禁、整、改、扩”的要求,对现有园区进行整合,着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投资密度和 经济密度,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用地需要。三是加快集聚区建设。全面推开以北翼产业区、南翼创新区为组团的20平方公里宁高高科技产业园开发框架,精心建设吸引高科技人才、承载高科技成果、集聚高科技企业的省级新型现代化高新技术产业园,重点打造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特种功能等为特征的百亿级新材料产业基地,以通讯技术、网络产品、光电图像等为特点的百亿级光电子产业基地,以重型机床、轨道交通、船舶设备等为主体的百亿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努力建成在全市具有空间承载优势和比较竞争优势的高端产业集聚区。

二、抢抓项目,提升我县经济发展持续力。一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跟踪“创洽会”签约项目,逐个项目分析推进进度,明确项目开工、封顶、竣工等时间节点目标,强化领导挂钩重点项目责任制度和重点项目考核办法,切实落实相关部门对项目的帮促措施。加强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千方百计解决资金、土地、拆迁等因素制约,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尽快开工,确保三季度末重点项目开工率达到90%以上。二是集中力量抓招商。针对后续重点项目不多状况,进一步拓展招商渠道,扩大招商范围,积极组织开展第十二届“螃蟹节”等重大招商活动。同时,大力组织专题招商、驻点招商、节会招商、以商引商,广泛收集招商信息,跟踪项目信息,着力在大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和外资项目上下功夫、促转化,争取招商引资取得新的更大成果。三是加强项目储备和管理。定期梳理后备项目,及时调整补充储备项目,完善重点项目库建设,促使后备项目早日转化为开工项目。利用网络平台,完善重点项目及其目标管理系统,实施信息化管理,采取定期报送项目进度、照片展示、图表分析、跟踪督查等方法,提高重点项目推进力度和管理水平。

三、打造平台,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工商联合构建商业服务平台,以建设“大商贸、大流通”建设为契机,建立产供销、科工贸一体化发展模式,着重建立服装产供销贸易市场,为生产企业提供所需的原辅材料,特别是为自主设计制造的服装产品搭建销售平台;为机电产业搭建原材料供应及产品销售市场。二是深入实施科技创新3+1政策,努力搭建科技创新、人才培育、资本运作、融资服务及创优创先五大服务平台,为加速产业集聚给予重点行政服务及政策支持。三是强化产学研合作,以推动企业应用研发为重点,帮助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研发机构,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工艺。四是从体制创新入手,引导企业推行MBO等国内外有效激励人才的机制。充分挖掘知识和人才第一资源的潜能,着力构建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的新机制,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利用高素质的人才发展高水平的制造业。

四、整合资源,倾力扶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在完善促进红宝丽公司、大地水刀、红太阳集团加快发展领导小组帮促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对美大集团、国睿三信机械、国睿博拉贝尔环境能源、华高软件、斯瑞奇医疗、贯通电气、东润橡塑等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中小龙头企业的帮促。根据县“百企升级”行动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帮促意见,围绕部门职能,确保做到四个“优先”。一是优先满足企业在土地、资金、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需求,促进有市场、销路好的企业开足马力、多干多超、增产增效;二是优先为企业组织申报各级名牌产品及著(驰)名商标等,侧重推荐优秀企业参加省市各类评比竞赛及创建活动,努力为企业树立新形象、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三是优先为企业办理在扩能改造、提档升级等方面所涉及的项目市审批等事项;四是优先为企业申报项目资金,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

五、创新服务,为企业发展营造宽松环境。一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服务中介等现代服务业,积极为制造业产业集聚提供配套服务。加快推进物流基地建设,培育引进一批规模化、网络化、连锁化的现代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综合物流中心、专业物流中心和配送分拨中心。二是积极发展专业性技术服务业,积极推广“百千万”电子商务推进工程,引导扶持发展电子商务,积极培育扶持现代服务中介,包括广告、会计、审计、法律、管理、科技等服务中介机构。三是加大企业家、员工队伍培训,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培训,强化企业对现代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的意识,通过ERP、电子商务等信息平台的建设,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信息引导,努力实现降本增效。

二〇一二年七月六日

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构筑战略支点的产业支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