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校本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发展评价的研究
编辑:风华正茂 识别码:15-1140682 6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15 23:25:22 来源:网络

第一篇:校本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发展评价的研究

以评为载 绽放精彩

——校本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发展评价的研究

内容摘要:每个小学生都是一个个体,他们之间的个性普遍存在着差异,为了顾及各个层次学生的品德素质发展,在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发展评价上必须进行改革,做到评价及时、客观、针对性强,评价者参与面广,使不同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在各自的最适宜发展的层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就可能顾及不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从而让学生的童年绽放精彩。

关键词:小学 思想品德素质 评价

由于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意义,有关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也建立了一些诸如《守则》《规范》之类的规章制度。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前的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制度已不完全适应当前学生发展的要求。于是,全国有不少学校着手研究如何改革传统德育评价机制,如在小学推行“等级分”和正面鼓励评语等考评制度改革。但这种做法仍存在着这样的缺陷:一是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二是评价的时间间隔太长,难以反映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出现波动性和反复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德育评价的效度;三是教师从印象出发,使评价往往带有明显的主观性、随意性;四是评价指标多而繁琐,操作性不强,指向性模糊。总之,对如何评价教育对象,还缺乏一个崭新的、系统的、科学的、具有发展性的客观标准和评价方式。

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院前小学也作了国家级“十五”课题《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研究》的研究,它虽对甄别与选拔功能做了改进,也注重了发展与激励功能,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等。但其研究仍是一学期评价一次,只注重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忽视了老师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忽视了家长的参与,对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仍欠及时、客观、针对性。而目前我市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发展的评价还沿袭多年前的评价制度,对学生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全面性、发展性评价。虽然近年来我市莞城中心小学也作了《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的研究,但它主要是针对其小班教学与学业之间的评价。为此,我校正积极研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借此发挥评价的德育功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绽放每个学生的精彩。

一、以评为载 搭建多元平台

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确定评价内容,将小学品德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两个阶段设计:小学低年级(1—3年级);高年级(4—6年级)。各年级指标体系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指标的设计受社会需要及品德结构的制约,个性指标的设计受学生年龄特征的制约。

经过不断试验、研讨,评价指标具体内容有反映学生对国、对家、对集体感性认识的“爱国爱民”;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日常行为习惯的“行为文明”;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外有益活动的“公益活动”等三大项一级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是以学生为评价主体,小组、老师和家长多方参与评价。我们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如下图

爱国爱民、行为文明这两项每个月评一次,公益活动一个学期评一次。每次评价教师做出相应指导,让学生自评和互评之后,再让学生带回家让家长评,然后教师统计每项指标平均分,算出总分,最后做出相应的星级评定,或撰写评语。

另外,结合 “少先队的雏鹰争章活动”,即每月单项获5星的学生,该单项可获相应的如“行为文明之星,爱国之星”等奖励,并在校园宣传栏、班级展示栏等进行表彰。让每个学生都有绽放精彩的机会。

二、以评为载 学生绽放精彩

(一)让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夫,需要长期地、多方面地进行教育与培养。为此,我们采用了学生、同学、家长、教师多元化对学生进行评价,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些评价方法的确能很好地促成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1、自评自省,激发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这实际上讲的是一个自我评价的过程,是一个对自己的行

为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学生在自我评价时,有较强的约束作用,学生通过对自己行为的反馈,迫使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行动,以达到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检查、自我提高的作用。这样,学生能够不断强化自身积极的因素,抑制自身消极的方面,有意识地克服抵制不良行为,主动按照正确的要求去做,从而激发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

2、互评互助,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学生在自我评价中由于自我评价能力不强,往往估计过高,有时故意掩盖自己的过失,导致评价不够准确、全面。而许多学生在评价别人时反而比较客观、全面。要想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往往依赖于别人的评价与自己对别人的评价。因此,引进同伴互评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评价水平,而且使评价更客观、更全面,真正起到互相督促的作用,有利于督促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3、家长助评,督促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许多孩子往往在教师面前一个样,在家长面前一个样。为了让学生真正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家长参与评价至关重要。并且孩子在家长身边的时间远远超过呆在教师身边的时间。孩子在家长面前往往是最真实的。家校共同沟通、共同参与教育、共同参与评价,能有效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家长们言行的自律与示范性。

4、教师引导,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为了让学生在遵规守纪、学习、礼仪、劳动、自我保护、卫生等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除了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以外,教师的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教师也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评价,期终根据每一项的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并写出具体的书面评语。

总之,多主体参与评价,能促使学生不断挖掘自身积极因素,懂得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是非观、善恶观。能很好地约束学生预防和克服不良习惯,促使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促成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学生的午餐情况看来,我校学生浪费粮食的现象大有好转,全校水电费与课题开展前同期对比减少了13.1%。

(二)激发学生的成长内驱力

在传统学生评价实践中,学生作为被评价者,没有任何权利,只有被动接受的义务。

现在,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强调评价过程的人文因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让被评价者主动、愉快地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而且在评价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让学生通过对自己表现的回顾、反思,正确认识自己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并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及时对自己进行自我调整,从而促进自身不断完善和提高。

(三)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在实施评价实践与探索过程中表明,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小组的评价、教师的评价等等,班主任结合各项评价对学生进行总的评价。这种评价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显得尤其重要,学生能充分认识到集体对他的关心,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发展。而启发性、赏识性、激励性即时评价,互动的即时评价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活跃;树立了自信,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能力得到提高,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发展,班级的凝聚力增强了。以往在每周文明班的评比过程中,能做到一个星期天天100分的班级不多,每个年级最多有一个班能做到,现在每周每级均有一个以上的班级能做到天天做足100分。

三、以评为载 教师绽放精彩

(一)教师的科研能力逐步提高

在评价研究的实践与探索过程中,教师科研意识和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经常臵身于教育科研活动之中,科研水平逐步提高,从以前的“教书匠”逐渐向“科研型”教师转变。

1、多渠道吸收理论知识,提高理论水平

在平时的相互听课和交流中,教师们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互相学习的基础上,教师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采取观察法、调查法、文献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让评价的形式越来越多,评价的语言越来越丰富,教师们的不断创新给评价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们在实践和研究的过程中引导老师“积累是研究的基础,是撰写科研论文的开始”。我们要求老师养成写教育随笔的习惯,每月至少要写一篇关天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评价的教育随笔,我们一直坚持走这条路,终于尝试到成果的甘甜,教师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涌现了获奖的喜人局面,实现零的突破。近两年来,叶伟强校长撰写的《营造和谐大环境,创品牌特色学校》和刘妙霞老师撰写的《从我的教育故事中想开去》等8篇论文分别获得

省市镇的奖励。

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日趋科学

在实施新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后,我们发现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关注点也随之产生了极大的变化。(1)注重全面性。老师们在研究新的评价体系、选取评价内容时,既关注知识和技能,又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在评价的过程中,老师们不再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学生的行为文明、自强自信等诸多因素,都进入了教师评价的视野,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体现教育目标的全面性。(2)注重发展性。老师根据学生在各大项的评价指标中的得分分析学生的情况,不仅看到学生现有的水平,还看到潜在的发展可能性,让评价成为激励成长的有效手段,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发展前进的动力,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去享受成功的愉悦,鼓励学生从评价中去发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3)注重特殊性。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由于文化环境、家庭背景、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他们的基础、性格、智力等都存在着差异,我们在制订具体评价内容、细则和操作办法抓住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尊重学生的特殊性,为每个学生都能提供发展和竞争的平台,接受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重视差异、尊重差异,平等地对待学生间的差异,尽量创造展示学生闪光点的平台。

四、以评为载 家长绽放精彩

(一)转变家教观念,改进家教方法,提高家教水平

由于新的评价不再只关注分数,而是对学生思想道德行为、心理品质、学习方法等全面关注,这一“指挥棒”不仅对学生具有导向作用,对家庭教育也有非常明显的指导作用。过去,许多家长都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就行了”。家长通过参与孩子的评价,都形成了共识:“现在的小孩不但要学习书本知识,还需要全面发展”。对此,家长们更加意识到对小孩的教育“要抛开传统的观念,我们不单要成绩,更要能力,而且能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孩子的长处,有哪些兴趣爱好,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对家庭教育有一定的指导性。”还有许多家长认为:“孩子送到学校有教师教,家长就可以不管了;只要给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了;孩子犯了错,就一味地打骂、指责”。后来通过参与评价,家长说:“我们看到教师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劳累的工作,我们也对孩子多了一份关心,少了一份苛责,孩子却更懂事、更努力、更爱学习了。”

(二)增强家校联系,形成了家校教育的合力

评价时,我们注重家长的参与,经常开展访问、座谈、电话联络、家长寄语、周末家长开放日、给子女的一封信等多种形式的家校联系,有效地促进了家长与学校教师的交流与合作,进而促使家长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观念等多方面的不断变化。教师既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情况,也了解学生在家情况,更能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文化、家庭教育情况。由家长对孩子在家庭的各种表现做出实事求是的全面的评价,更有利于对学生的评价,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新的评价方法促进了家长的参与,使家庭、学校形成合力,步调一致地教育学生,使我们的孩子健康、全面地发展,可持续的发展。

3、发挥家长评价的激励功能,让亲子关系更和谐

在实施新的评价方法中,我们着重设计了家长评价这一项。结果发现,这就给学生与家长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良好平台。家长的评价不仅能够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减少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距离,使家长们看到孩子的进步,同时也使孩子们看到家长对自己的认可,从而更加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新的评价同时有利于吸引并组织家长参与其孩子的教育活动,与孩子进行零距离接触。家长作为评价者的新角色,将有利于具体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增强培养孩子科学素养的意识,提升家长对孩子的关爱层次,有利于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评价、去发现他们闪光点,他们的光彩才能得以绽放。

参考文献及资料:

1、龚孝华著《变:学校教育评价观探索之旅》[M]教育科学学出版社202_年版;

2、周卫勇主编.《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M]北京大学出版社.202_年版;

3、李雁冰著.《课程评价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2_年版;

4、侯光文著.《教育评价概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5、陈玉琨著.《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6、张红著.《班主任管理的新趋势》[J].中小学管理,202_,(1):23-25

第二篇:小学生素质评价的研究

小学生素质评价的研究

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使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传统的教育评价与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与当今的教育实际相背离,制约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学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为此,我校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小学生素质评价的研究”的课题实验。

我班作为我校新课程学生评价改革的实验班,我们从实际出发,构建并实施了具有特色的评价体系。具体做法如下:

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过程性评价、书面测试的形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发展水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综合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做出评价。评价方法是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及来自家长的评价信息,建立能够反映每一个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成长记录袋。学期末,依据学生的成长记录实施评定。

评价方法多样化:

1.教师评价与家长、伙伴评价相结合。

2.口试、面试、笔试相结合。

以数学为例。口试的主要内容是说理,即说算理、说解题思路、讲公式的推导过程等。面试的主要内容是操作。笔试的主要内容是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解题能力。加强口试与面试,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有利于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利于教师及时对学生提供帮助,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免试与重试相结合。

每个科任教师都有平时考查学生成绩表,如:

此表成绩实行等级制,一周评价一次,分优、良、合格、待合格四个等级,由学生、老师共同评价,评价结果出来以后,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是老师与家长沟通信息,让家长较全面地了解孩子一周内,在校表现及各学科学习情况的有效方式,这种以表格形式显示学生各科成绩的方式比期末一次评语更有效果,因为它给了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在评价过程中,我们没有忽视个性特长评价,要评价特长,必须首先培养特长。按着新课程改革中课程设置的要求,在开足、开齐、上好国家课程的同时,大力开发校本课程。所开设的校本课程有:专业绘画、舞蹈、数奥、科技小制作、文学创作等,根据开设的特长活动种类,定期组织特长活动竞赛。从中评选出各类特长学生。如:“小书法家”、“小作家”、“电脑能手”、“数奥标兵”、“舞蹈家”、“歌唱家”。根据农村小学的特点,还评出了“种植、养殖”知识竞赛优胜奖,并给予表彰奖励,这种评选活动随时随地都在进行,人人都有被评为好学生的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从而增强自信,走向成功。以获奖证书复印件为参考,存入学生成长记录袋,以方便升入中学后作为特长生招录的资料。

在上面评价的基础上,到学期末老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以评语为主。主要是对学生一学期内的学业成绩、道德品质、学习愿望和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诸多方面的表现,做出比较全面的、且突出个性特点的操行评语。评价的书写方式一改过去老师对学生判定式的评定方式,采取第二人称撰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娓娓道来、由冷变热,达到师生平等对话、情感交流的目的。而后附之以融褒奖、警醒、激励和祝愿的语言,深受学生及家长们的普遍欢迎,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评价,充分展示了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种评价收到了以下效果:一是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有大显身手的机会,使后进生也能体验到某些方面的成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达到有利于学生能力和自身素质提高的目的。二是有利于家庭教育,消除了在分数上的攀比,有利于家长把精力放在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上。分项考核和等级的评定使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都能明确学生在整个学期中的各项成绩如何,哪些方面要努力,以便对症下药。三是有利于全面评价学生。教师、学生乃至家长都参与评价,透明度高,能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情况。四是减轻了学校教师的压力,教师可以把主要精力从抓偏题怪题上回到抓基础、抓能力上来,回到抓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来。

我校的学生素质评价体系现在仍在建设之中,评价体系在实践中还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过程,我们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将继续探索,以全面的学生素质评价体系逐渐取代单一的考试制度。

第三篇:浅谈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策略

浅谈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策略

三合镇中税小学李昌友

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是对个体德性状态的测量和评判。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学校、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存在诸多问题,评价理念陈旧、评价内容不全、评价方法科学性不高等。目前,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评价没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和位置,如何评价教育对象,还缺乏一个崭新的系统的比较科学的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客观标准和评价体系。因此,笔者认为:采取多视角、多维度评价,提高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信度和效度的基本策略。

一、立足评价主体多元化,创建评价互动性。

一般来说,评价主体是“能根据评价结果,为达到改善教育活动及其成果目的而采取相应措施”的人与组织。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根据他们的生活空间,采用自我评定、同伴评议、教师评定、家长及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多主体评定。这样,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去评价所有的学生,就能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其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1、自我评定:这一种方式就是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对他们的行为或作来作出自我评价,体现了评价的人文性。但由于小学生年龄的关系,往往无法完整、全面、公正地进行自我评价。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应充分向学生展示评价活动的各个条件,诸如评价目标、意义、标准、方式和进程等。第二、组织学生对照目标检查自己的进步状况,并能根据自查结果发现问题及其原因,及早调整自己的努力目标与行为。第三、教师应向学生解释各种评价结果,并与每位学生一起分别制定今后的努力发展方向和计划。让学生学会欣赏自己,肯定自己,同时又能鞭策自己,提高自我意识及自我反思能力。

2、同伴评议:在组织学生进行群体评价或小组评价时,要注意学生往往只注重成绩和等级,有时学生之间互不服气,评价便成了“挑刺”和“指责”。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同伴评价的不可靠性,同时对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也有害无益。在同伴评价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要端正评价双方对评价的态度。第二、评价者要注意克服各种偏见。第三、注意对评价的心理调控。当-1-

学生评价成为挑刺、揭短时,教师就要注意进行调控,引导学生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闪光点,在评议时先说说值得大家学习之处,再提提小建议,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

3、教师评定:教师以其特殊的地位而成为素质教育评价的主体,是毫无疑问的。教师既是评价的组织策划者,又是实施者,还是评价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者。但是在评价时,教师须摈弃个人对学生个体的喜好程度。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要用一双“发现”的慧眼,从一种新的视角,以平等的目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评价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善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每一个孩子。同时教师还应努力创设良好的评价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评价。

4、家长评价:把家长列为评价主体有其客观存在的原因,因为他们既是教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也是教育结果的重要责任者,他们不仅关心子女各方面的发展状况,还十分关注学术及教师的威望、水平与质量、并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作为教师,更应该凭借评价这个舞台,与家长进行沟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让他们重视对于孩子的品德教育。因此,我们在设计评价表时要特设“家长的话”,定期让学生把评价表带回家中,让家长分享孩子的成功与喜悦,关注孩子的每一个成长的脚印。

二、采取评价手段多样化,确保评价实效性。

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手段或方式方法多种多样,目前比较常用的手段有问卷调查、行为观察、情景测验、人物推定等。由于每一种方法在测量知、情、意、行某一要素上有其优势,不同的评价指标对各种测评方法的适应状态也是不同的,因而,测评方法需要有选择地加以使用。由于品德结构是一种知情行一体化整合结构,因而,必要时应采用多种方法,构成一个综合性评价体系,才能教完整、全面地评价品德全貌。

1、问卷调查。采取问卷调查,一般首先要将测评指标化成问题。回答问题有多种,可以是不定型的开放题,如“①你除了课本外,有没有阅读其它书籍?请写出书名和作者。②在你阅读的书籍中,你最喜欢哪一本书?请写出理由。”也可以是定型的多项选择题,如“①我认为不关心国家大事的人是没有多大作为的人(A、不是B、不确定C、是)。②在和别人争论时,我总想要争过别人

(A、不是B、不确定C、是)。③我和班上同学或邻居孩子的关系是:A、相

处很好 B、关系一般 C、不清楚 D、合不来。”也可以是评定量表题,如“①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最好、较好、不好不差、较差、最差)。②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多做好事(最好、较好、不好不差、较差、最差)。③在集体中与他人意见不一时,能谦让(最好、较好、不好不差、较差、最差)。”,而后两者更有利于统计分析。

2、行为观察。行为观察即测评者根据预定的指标,有计划、有目的地直接观察被测评对象的言语、行为等外部表现。行为观察法种类很多,最常用的是自然观察法,即测评者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对被测评者加以细致的观察,获得对被测评者更全面、更系统、更真实和客观的了解。除掌握了观察法外,我们还需要了解各种观察记录方法,将观察指标转化为各种外部表现,分类列举,制作各种表格,以便观察时随时捕捉观察目标,及时作好记录。

3、情景测验。情景测验就是设置一个活动环境或提出问题情景,观察被试在这一环境中反应,从而评定其德性水平。如心理学家明顿设计一个竞争与协作的情景测验。一个装有若干个用纸做的圆锥体的小口大玻璃瓶,每个圆锥体的顶端系有一根细绳在瓶外。被试者用细绳将锥体拉出瓶外,但由于瓶口小,每次只能拉出一个圆锥体,瓶底接一水管可以导水入瓶,如时间过长,水从瓶底上升浸湿锥体,则算失败。在这种情景下,若彼此互不相让,则谁也完不成作业。只有协作才能获得成功。

4、人物推定。即在教师指导下,让相互了解、熟悉的同学提供意见,作为品德评价的依据。这是对学生的社会性、合作性、组织领导能力、态度、性格等品质的评价有教高的信度和效度。如,“请你在同学中选出三个最喜欢的人,按喜欢程度依次排序”,“你愿意和谁排在一起,首先是谁?其次是谁?第三是谁?”等等。将结果资料加以整理,并绘成一张“靶心图”,表明群体中的“群心”和“孤心”。

三、注重评价结果动态化,倡导评价发展性。

新课程改革提出:“课程评价应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对学生持续发展的促进功能。”反对以往那种“贴标签”式评价,反对以学生一时一事的表现轻率地断定其今后发展的这种片面的、静止的评价。在新课程实践中,我们注重以发展的眼光动态地观察学生,及时地表扬学生的进步,纠正学生的某些回落行为,给予学生多次评价的时空,让评价的结果成为学生成长中的一个起点、一个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不断发展。

1、成长记录袋评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评价主要是看学生的成长过程。我们为每位学生制作一个成长记录袋,记录袋中主要存放学生平时每一次获得的表扬或奖励的材料、学生自己在家庭、社会上表现的自我评价材料、每学期的自我鉴定、班主任的操行评语、家长的评价材料等。学生成长记录袋由学生自己保存,自己收集,期末交给老师,老师根据学生成长记录袋中的材料,给出综合评价等级。

2、学业成绩评价。主要通过作业或考试检查学生对社会、对生活、对具体事件的认知、感悟情况,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是否合情合法,考查学生的情感体验。老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给出评价等级。

3、阶段性评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评价,不能局限于一学期,而应该具有连贯性,要贯穿学生在小学的整个成长过程。因此,我们应探索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实行分阶段评价,即期初、期中、期末,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个阶段的评价采用语言文字的形式,分别将学生在前三种评价中的表现予以阶段性评价。评价等级分为及格、良好、优秀,评价结果放入学生成长记录袋中。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情况。

我认为,采取以上评价方法对小学生思想品德进行评价,避免了过去只注重学业成绩评价,而忽视综合素质的评价;只注重量化和传统的纸笔测试法评价,而忽视体现新的评价思想所带来的改进与激励功能的评价。好的评价方式,能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学生能在你真诚的评价中求进步,促发展。评价是把“双刃剑”,只有增强了评价的信度与效度,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联系电话:***电子邮箱:fd64582728@126.com

第四篇: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方案(范文模版)

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方案

我校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对学生进行德育评价的方案。德育评价包括两部分:一是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二是对学生个体思想品德的评价。学生个体思想品德的评价是德育过程的重要环节。制定本方案,通过考核评价,可以客观、公正、合理地衡量学生思想品德所达到的实际水平,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正确衡量别人,同时便于学校、教师检查教育效果,改进德育工作。

学生思想品德的考核评价应贯穿知行统一的原则,它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认识考核评价和道德行为考核评价两部分。在具体操作时,思想品德认识的考核评价以思想品德课考核为标准,本方案则着重于道德行为的考核评价。

一、考核评价的原则

(一)知行统一的原则。知和行是相互联系的,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表现,既要看学生认知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看学生的行为表现,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二)正面教育的原则。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必须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既看一时一事,也看学生的一贯表现。认真发掘其优点,充分肯定其成绩,使评价成为激励学生进步的动力。

(三)全面评价的原则。评价学生思想品德表现必须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德育纲要》、《广州市小学学生素质发展评价手册》,做到校内外、课内外结合。

二、考核评价的方法

(一)思想品德认识考核评价以思想品德的考核为依据。

(二)品德行为考核评价按所达到的程度分优、良、合格、争取合格四个等级,通过定性、定量分析求出等级值。

(三)可采用学生自评或小组评、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的办法。

(四)班主任可在学生自评或同学间的互评的基础上听取科任教师师意见,对学生作出综合性分析,给予评价。

(五)学生思想品德成绩计分方法:

(六)思想品德成绩=思想品德考核成绩×30%+品德行为考核成绩×70%

(七)思想品德考核评价与操行评定和评选“三好“学生结合起来。考核结果获优级的可参加“三好”学生“优秀干部”“优秀少先队员”的评选(第二学期末进行)。

(八)思想品德考核评价逢学期末进行。

第五篇: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情况汇报材料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情况汇报材料

新育小学

一、评价理念

(一)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小学生的发展,使其认识自身能力与素质所包含的内容,我们认为一名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

1、一定程度的语言表达能力;

2、交流合作能力;

3、健康的心理;

4、必备的信息收集能力;

5、健康的体格与体质;

6、对艺术的认识;

7、能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

8、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9、能较为准确的作自我评价;

10、对生活的热情;

11、对他人的关心等等。

(二)综合素质评价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结论,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个发展的初期,在小学毕业时,给他们下一个结论有悖教育学观念,也违反教育规律。因此,不能粗暴的用过于简单的等级来评价小学生。

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与初中生的评价指标也不应在同一观点下确定。

(三)小学生中的低年级学生,我们建议不考虑对他们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因为他们还无法理解自己,也无法认

识自己,因此我们讨论的结果是只收集四、五、六年级的实证材料。

(四)小学教师由于课时任务较重,精力不足,应尽量简化评价的操作过程。

二、讨论依据

我们在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基础上,对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知识、能力水平的程度进行分析,来确定对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和实证材料的内容。首先仍然沿用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级指标,再分别讨论二级指标。

三、评价维度、情况

(一)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

其中担任班干部的经历,主要叙写在小学四、五、六年级所担任过的班干部工作情况及其对应的学期。获奖情况则记录该生在小学四、五、六年级所获得的国家、省、市、区的非学科类型的获奖,如三好学生、优秀干部、优秀少先队员、十佳少年等综合性的获奖,其对应的实证材料原件或扫描件则附在后面(按顺序)。自我回顾要求学生能简单地对

其小学六年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进行总结,并作一个语言性的自我评价,不要求确定等第。

(二)学习能力

此维度的评价指标,我们初步确立为首先是小学四、五、六年级的文化课成绩,其次是在文化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各级、各类奖励,如,语文学科的创新作文竞赛、英语口语竞赛等,另学生应在小学阶段完成必要的课外阅读,而且必须是有意义的阅读,同时必须是有质量的阅读。因此我们在学习能力维度中设立了以课外阅读书目和读书笔记或反思为主题的评价指标。对于第一项二级指标,小学四、五、六年级文化课成绩,要求学校将该生在小学四、五、六年级的文化课成绩,以列表的方式录入,并在文字证据上加盖学校公章。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中,学习能力维度中也列入了初中三年的成绩,而其体现方式为该生的总成绩与全班的班平均总成绩以对比形式呈现,以便于评价者了解学生学业水平状态。那么小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能否采用此类方式,尚须进一步讨论研究,或许能找到更好的呈现方式,更好的数据形式。我们初步设想,可以由教师对其总评成绩确定等第,或给其学业水平状态给予“优秀、良好、一般”等评价,总之,恰当地评价一名小学生的学业水平是呈现其学习能力状态的重要依据。

但是学习成绩不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证据,因此,在此维度中添加学科获奖证据的目的是进一步体现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的个体特征。因为一名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应该包含如下的范畴:对学习的兴趣,掌握学习方法,能进行探究和反思,能进行比较有计划的学习,学习态度,思维水平,学习行为习惯,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等。

(三)实践能力

小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初步的探索问题的意识,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会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体现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科学假设能力、收集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交流表达能力。要求学生能利用学习资源,查找与学习有关的资料,并能利用相关途径摘记资料,能够有目的、有计划,不加人为干涉,对现象或事实的认识和了解,能准确记录数据,并能解释结果并评价数据,从而能由实验结果得出推论,能对现象提出可验证的假设加以证实;能够采用一定的途径表达从科学探索中提炼出现象、特征或规律,与人交流。能制作较为精美、新颖的科技作品,更高层次的创造力,要求学生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联想力,对问题有较为独到的见解,并能从观察中得出新奇的结论,能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同样,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应该具备以下内容:动手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对知识的的运用能力,一定程度的创新能力等;因此在此维度的评价实证材料设立为:科学实验报告,小制作的作品图片以及说明书,科技获奖或小制作获奖,参加科普活动的记录及体验,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材料。

校本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发展评价的研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