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唐诗里的酒介绍[五篇模版]
编辑:空谷幽兰 识别码:15-853493 6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30 11:28:22 来源:网络

第一篇:唐诗里的酒介绍

唐诗里的酒

1、《问刘十九》白居易

红泥小火炉,绿蚁新焙酒,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赏。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3、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出阳关无故人。

4、新丰主人 储光羲

新丰主人新酒熟,旧客还归旧堂宿。满酌香含北砌花,尊色泛南轩竹。

西盈

云散天高秋月明,东家少女解秦筝。醉来忘却巴陵道,梦中疑是洛阳城。

5、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少年行 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7、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8、客中行 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9、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0、戏问花门酒家翁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11、送李少府时在客舍作高适

相逢旅馆意多违,暮雪初晴候燕飞。主人酒尽君未醉。薄暮途遥归不归?

12、赠卫八处士 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晨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13、重经巴丘 张继

昔年高接李膺欢,日泛仙舟醉碧澜。诗句乱随青草落,肠俱逐酒庭宽。

浮生聚散云相似,往事冥微梦一般。今日片帆城下去,风回首泪阑干。

14、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皎然

酒秋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15、曹操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16、山中对酌 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再一杯。我醉欲眠卿可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浅谈唐诗中的酒文化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酒文化是古老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醇香浓烈,别具一格,尤其是酒文化搀合到诗歌中,更是令诗歌芳香醉人,酒形象临风若仙。诗歌发展到唐朝,盛大壮观,登峰造极,酒文化在唐诗中也是酝酿充分,品醇味久。因此,唐诗中的酒文化很值得每一位“酒民”兼文人细细品味,不然,枉此一生矣!

唐诗中酒的称谓繁多,有醥(清酒)、醪(浊酒)、醴(甜酒)、圣(苦酒)、醍(红酒)、醙(白酒);有绿蚁、浮蚁、椒浆、烧酒、腊酒、壶浆、醅(未过滤的酒)、醁;有菊花酒、葡萄酒、黄花酒、桂酒、白酒、竹叶春、梨花春、瓮头春等等等等不胜枚举。酒器种类同样也是品类极多,功用齐备。按功能分类,酒器可分为盛储器、温煮器、冰镇器、挹取器、斟灌器、饮用器、娱酒器等,其中盛酒器有缸、瓮、尊、罍、瓶、缶、壶等,饮用器有杯、盅、壶、卮、盏、钟、觞、碗等等。《逢原记》中说,唐代李适之有酒器九品,分别叫蓬莱盏、海川螺、舞仙、瓠子卮、幔卷荷、金蕉叶、玉蟾几、醉刘伶、东溟样。可见酒器也有尊卑之分,因为从质地看,的确它们千差万别,有金银器、青铜器、玉器、陶器、瓷器、竹木器、漆器、玻璃器、兽角器、蚌贝器等。陆龟蒙《酒仓》诗云:“奇器质含古,挫糟未应醇。”写出了酒器的共性和功用。

唐诗中与酒相关的词语同样尉为壮观,根据《唐诗宋词全集》唐诗部分统计,有“酒力、酒醒、酒酣、酒兴、筛酒、酹酒;酒旗、酒花、酒具、酒瓶、酒瓮、酒舫、酒楼、酒肆;酒徒、酒债、赊酒、沽酒、温酒、让酒、致酒(劝酒)、酌酒;独酌、对饮、浅酌、痛饮、狂饮、纵酒、微醉、稀醉、半醉、醉醺醺、共醉、醉塌、酩酊、沉醉、尽醉、积醉;醉歌、醉舞、醉眠、醉卧;酒癖、酒病等等。如此多的词汇,从另一个侧面也衬托出唐代酒文化底蕴的深厚。

清楚了上述有关的酒名、酒器及与酒相关的词汇后,我们详细地来分析一下唐诗中描写的饮酒的一般顺序。

先是“饮”:如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元稹《三泉驿》“劝君满盏君莫辞,别后无人共君醉”。其次是“醺”(微醉):如韦承庆《江楼》“独酌芳春酒,登楼已半醺”,李群玉《醴陵道中》“别酒离亭十里强,半醒半醉引愁长”。再次是“酣”(酒喝得畅快淋漓,尽兴后浓睡状):如孟浩然《听郑五愔弹琴》“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王建《泛水曲》“子酌我复饮,子饮我还歌”,苏晋《过贾六》“一酌复一笑,不知日将夕”,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杜甫《醉时歌》“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李白《山中与人对酌》“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第四一般是“醒”:如元稹《酒醒》“饮醉日将尽,醒时夜已阑。·呼儿问狼籍,疑是梦中欢。”,许浑《谢亭送客》“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李商隐《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第五是“酲”(酒醒后气困意乏如病态):如孟浩然《晚春》“酒伴来相命,开樽共解酲”,韩偓《寄湖南从事》“索寞襟怀酒半醒,无人一为解余酲”,姚合《闲居遣兴》“客怪身名晚,妻嫌酒病深”。第六是“酗酒”:如顾况《公子行》“红肌拂拂酒光狞,当街背拉金吾行”,元稹《狂醉》“岘亭今日颠狂醉,舞引红娘乱打人”。第七是“醉”(过度饮酒,神志不清):如元吉《登白云亭》“何人病惛浓,酩酊未还家”,李白《襄阳歌》“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

在唐朝诗人们的“饮、醺、酣、醒、酲、酗、醉”中,我们能看到怎样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饮酒场景呢?

一、宴会酒。

宴会是比较轻松的时刻,往往是喜庆的日子或者是朋友团聚集会的场合,此时此刻,人头颤动,觥筹交错,呼五喝六,热闹非凡,酒是宴会必不可少的兴奋剂。且看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开琼宴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张继的《春夜皇甫冉宅欢宴》“流落时相见,悲欢共此时。兴因尊酒洽,愁为故人轻。,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李世民《帝京篇十首并序》其八“欢乐难再逢,芳辰良可惜。玉酒泛云罍,兰肴陈绮席。千锺合尧舜,百兽谐金石。得志重寸阴,忘怀轻尺壁。”

二、饯行酒。

临别饯行,友人们既共叙美好回忆,又对未来充满憧憬,绵绵的离愁,真诚的祝福,都留在饯行的酒席上。把所有的离情别绪全都倾注在浓浓的美酒中吧,朋友啊朋友,让我们举杯畅饮,祝愿你一路保重;让我们一醉方休,今日一别,不知何时能重逢矣··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贾至的《送李侍郎赴常州》“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二、传统节日酒。

我国古代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往往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时。传统佳节,诗人自然饮酒舒怀。

如白居易《喜入新年自咏》“白须如雪五朝臣,又入新正第七旬。老过占他蓝尾酒,病余收得到头身。销磨岁月成高位,此类时流是幸人。大历年中骑竹马,几人得见会昌春。”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卢照邻《九月九日登玄武山旅眺》“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孟浩然《积登万山寄张五》“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韩愈《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曾》“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不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

三、独酌、闲饮、咏怀酒。

诗人们有时空闲,独酌杯酒,抒发人生感慨,或激进慷慨,催人自新,促人奋进;或感叹仕途失意、怀才不遇、想念佳人、人生坎坷而处于矛盾、苦闷和焦灼中的彷徨和痛苦,他们以酒寄情,托物言志,咏成不少千古佳作。

如王绩《过酒家》“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李世民《赋尚书》“寒心睹肉林,飞魄看沉湎。纵情昏主多,克己明君鲜。灭身资累恶,成名由积善。既承百王末,战兢随岁转。”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独酌成诗》“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罗隐《自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韦庄《谴兴》“乱来知酒圣,贫去觉钱神”。

四、边塞、军中酒。

边塞酒诗较少,仅有王翰《凉州词》最为优美。“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此诗悲壮雄浑,抒发了征夫们视死如归的悲壮和激昂。其他如李欣《塞下曲》“金笳吹朔雪,铁马嘶云水。帐下饮葡萄,平生寸心是”,鲍防的《杂感》似乎与边塞有关,“汉家海内承平久,万国戎王皆稽首。天马常衔苜蓿花,胡人岁献葡萄酒。”,畅当《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酒渴爱江清,余酣漱晚汀。软莎欹坐稳,冷石醉眠醒。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沉冥。”

六、祭祀神灵、村社酒。

这是饮酒中场面最为壮观、气氛最为活跃的时刻,往往是上下三村,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妇孺全到。我国传统节日以祭祀神灵、集社欢庆丰收最为热闹。此时人山人海,熙熙攘攘,锣鼓喧天,欢歌狂舞,痛饮豪赌,游戏玩耍,热闹场面,应有尽有。如王驾《社日》“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埘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李嘉佑《夜闻江南人家赛神因题即事》“南方淫祀古风俗,楚妪解唱迎神曲。枪枪铜鼓芦叶深,寂寂琼筵江水绿。雨过风清洲渚闲,椒浆醉尽迎神还。·听此迎神送神曲,携觞欲吊屈原祠。”刘禹锡《阳山庙观赛神》“汉家都尉旧征蛮,血食如今配此山。曲盖幽深苍桧下,洞箫愁绝翠屏间。荆巫脉脉传神语,野老娑娑启醉颜。日落风生庙门外,几人连踏竹歌还。”

七、写酒后风采。

李白《白马篇》“酒后竟风采,三杯弄宝刀。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孟浩然《裴司士员司户见录》“谁道山公醉,犹能骑马回”,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醉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八、登高赋诗饮酒。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们登高临远,极目远眺,把酒临风,或思乡,或舒怀,言情咏志,风靡至今。如李白《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居易《九日登巴台》“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刘希夷《春日行歌》“山树落梅花,飞落野人家。野人何所有,满瓮阳春酒。携酒上春台,行歌伴落梅。醉罢卧明月,乘梦游天台。”李白《梁园吟》“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九、追悼友人的挽歌。

逝者长已矣,托体同山阿。人生最大痛苦就是死别,亲朋好友忽传噩耗,谁能不哀谁能不痛?睹酒思人,往事如昨,物是人非,呜呼哀哉!如段成式《哭李群玉》“酒里诗中三十年,纵横唐突世喧喧。明时不作祢衡死,傲尽公卿归九泉。”李白《哭宣城善酿纪叟》“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白居易《哭刘尚书梦得二首》其一“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同贫同病退闲日,一死一生临老头。杯酒英雄君与操,文章微婉我知丘。贤豪虽殁精灵在,应供微之地下游。”

十、展现社会不合理的酒诗。

任何社会都有它的阴暗面,封建的唐帝国也不例外。诗人们以他们敏锐的视觉,发现了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的疾苦,也感受到达官贵人们的奢侈和糜烂,这些酒诗是有积极的社会意义的。如杜甫《自京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白居易《轻肥》“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郑遨《伤农》“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珊瑚枝下人,衔杯吐不歇。”释贯休《富贵曲》“太山肉尽,东海酒竭;佳人醉唱,敲玉钗折。宁知耘田车水翁,日日日炙背欲裂。”

除了上述与酒有关的诗歌外,唐朝还有不少有名的酒赋,如王绩的《醉乡记》、皇甫湜的《醉赋》、白居易的《酒功赋》、皮日休的《酒箴》;还有不少有名的酒歌,如李白的《将进酒》、《襄阳歌》、《梁甫吟》,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李贺的《秦王饮酒歌》,白居易的《琵琶行》,许宣平的《醉歌》。晚唐诗人李珣还著有《南乡子·兰舟载酒》的酒词。唐朝诗人皮日休和陆龟蒙还著有“酒中咏”唱和组诗,专写与酒有关的诗,如《酒》、《酒床》、《酒樽》、《酒勺》、《酒盆》、《酒壶》、《酒觥》、《酒船》、《酒铛》、《酒杯》等。

以上酒赋、酒歌与前文的酒诗都是唐朝诗人们对酒文化的进一步宏扬和丰富。诗人们将喜怒哀乐全都倾倒在酒中,通过艺术的手法,拓宽了酒文化的生存和表现空间,提高了酒文化的品位和艺术档次,丰富了酒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唐朝的酒文化与唐王朝的时代步伐息息相关,既表现了唐朝诗人追求豪放、雄浑、乐观、自信的时代主旋律,热情地讴歌了祖国的秀丽山河和民族的繁荣昌盛,又委婉地倾诉了诗人们的幽思和绵情,繁富明丽,言简意赅。

谈唐朝的酒文化,也要附带谈一下唐朝的“酒令”。据皇甫松《醉乡日月》记载,唐朝时有“骰子令”、“上酒令”、“手姿令”、“小酒令”、“杂令”等,这些都是类如今人划拳、猜拳之类的酒中游戏法。白居易诗云:“碧筹攒彩碗,红袖拂骨盘”,陈禹锡“杯停新令举,诗动彩笺忙”,李商隐“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李白“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弛晖”。这些诗写的就是饮酒中的种种游戏法,犹如击鼓传花的游戏,花落谁家谁罚酒。详细的游戏内容和方法限于篇幅就不赘述了。

谈到唐朝的酒文化,不得不重点谈一下唐朝著名的诗人兼酒民李白、杜甫、白居易。郭沫若先生说李白“生于酒而死于酒”,李白的一生真是别要饮,聚要饮;喜要饮,悲要饮;闲要饮,忙要饮。“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李白的诗歌语言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风格多样,尤以雄奇、飘逸、奔放著称,气势充沛,汪洋恣肆。诗人磊落不羁,游遍大江南北,他热情奔放地讴歌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名句名篇俯拾皆是。杜甫称“李白斗酒诗百篇”,他在微醉时吟成的酒诗,大多也脍炙人口,流芳千古。如“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等。这位“诗仙”兼“酒仙”最后竟死于“腐胁疾”,即慢性酒精中毒症,此病为大量饮烈性酒五年以上才染。呜呼,哀哉!

杜甫的诗歌,“浑涵汪茫,千汇万状”,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被誉为“史诗”。杜甫少年即豪饮,世称“少年酒豪”,他嗜酒如命,“百罚深杯亦不辞”,他喝酒“饮如长鲸吸百川”,只可惜,“耽酒须微禄”,他一生穷困潦倒,“街头酒价常苦贵”,“酒债寻常行处有”,后半生难得见他有几回“痛饮狂歌”的日子。公元770年,杜甫避难到湖南耒阳,县令慕其诗名,送酒慰问。结果,饥肠辘辘的他,一醉竟成千古不醒。杜甫真可谓是尽醉而归,此真乃百不幸中唯一的幸事也。

白居易晚年自号“醉吟先生”,他爱酒,“酒盏酌来须满满”,“唯当饮美酒,终日陶陶醉”。白居易的诗歌通俗浅切地反映了社会现实,真率地抒发了个人情怀。他在诗歌的题材、风格、表现形式等多方面摆脱了盛唐诗的传统,为后人的诗、词创作开启了新的门径。他的诗《琵琶行》真可谓是“千古绝唱,诗坛圭臬”。他死前要求简葬,只带一坛酒入墓。由此可见他对酒情有独钟、难舍难分。后来传说有盗墓者挖掘坟墓,先见一坛子,打开酒香四溢,不禁喝得酩酊大醉,这才保住了香山居士的遗骨。白居易墓中藏酒,真可谓料事如神矣。

酒是娱乐宴会的兴奋剂,又是融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千百年来,多少文人“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把高雅的情趣依附于酒中,把美好的精神也寄托在酒里,他们反复吟咏,把酒文化酝酿成甘甜、芳醇、浓烈的佳品。随着诗歌的发展、盛大,酒文化日益丰满、生动。那么,为什么唐诗中的酒文化会如此多姿多彩,辉煌璀璨呢?

我想,这固然与唐朝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与唐朝诗歌本身的发展也有鱼水般的依赖关系,但我以为更主要的原因是:传统的酒文化其本身的不断发展、成熟,以及唐诗继承发扬了酒文化一直与诗结合的历史渊源和优秀传统,这些都必然导致酒诗登上辉煌灿烂的艺术颠峰。

我国酒文化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朔到新石器时代晚期,那时已有大量陶制酒器,如尊、壶、盅、杯等,酒在甲骨文中载为“酉”字。到夏商两代,饮酒成风,君主沉湎于“酒池肉林”,导致社会危机四伏,到周代,形成了饮酒礼仪,规定了饮酒的场合和礼节仪式,这在《尚书》、《周礼》、《礼记》中均有记载。春秋战国时,社会动荡,民不聊生,酒业萧条,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酿酒技术突飞猛进,制酒曲术和曲种有了很大发展,出现北方大曲和南方小曲,西汉时又从西域引进了葡萄酒酿法。到了隋唐,酒业已旺,酒品已齐,种类繁多,按现代的标准分,已有黄酒、白酒、葡萄酒及果品酒、药酒等。我国古代酒诗(古人以酒为题或饮酒乘兴而做的韵律诗)的发展要晚些,酒诗最早出现在《诗经》中,云“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同时,《楚辞》中也有先秦酒诗。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断,社会动荡分裂,酒诗充满了忧郁激昂、悲凉慷慨和消极颓废的特点。当时的诗人刘向、曹操父子、竹林七贤、陶渊明、谢灵运、何逊等人留下酒诗多篇,尤以陶渊明的《饮酒诗》二十首最为称著。但此时的饮酒多是上层社会取乐、解愁的奢侈之举,没有普及成明间士庶的日常活动。

待到唐朝初年,酒文化所蕴藏的激越和豪迈,五谷精灵所酝酿的芳香和仙态,全都因政通人和、社会繁荣昌盛,因诗人们的才华横溢和超凡脱俗的崇高追求,因诗与酒千年情缘的继承和发扬,赫赫盛世的唐王朝终于把诗酒结合这部文坛大戏推向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潮。就唐朝的时代民族精神而言,乐观、自信、自强是主流,雄壮、浓烈的美酒,正与唐帝国形象相得益彰。唐代民间的豪饮之风,代表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这是盛世太平时民众自豪的欢娱。恰如李白醉后所述“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此时的主流诗风,一扫魏晋南北朝时的消极颓废,而成为豪健开朗、狂放热烈。唐初的酒诗最值得今人反复吟咏、仔细品味。

直到中唐,酒诗已是登峰造极、炉火纯青。但是,安史之乱后,酒诗已开始盛极而衰,酒诗的风格也开始滑向低迷彷徨,酒诗之情也逐渐由豪转悲。比如白居易《醉吟二首》其二“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晚唐之际,日薄西山,国势衰微,初唐的时代精神已无处可觅,酒诗也“身世醉时多”,“残花伴醉人”,酒诗之雄情和豪气荡然无存矣。

第二篇:唐诗和酒

课 程 唐诗经典研读 题 目 唐诗和酒 姓 名____________ 张思杰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号____________3110100451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胡可先___________________ 专 业_____________动物科学__________________ 年 级____________1101___________________

唐诗和酒

摘要: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唐朝沿袭了魏晋南北朝的生活风气,酒能表现了诗人乐观或者消极的生活态度,或喜或悲,饮酒知人冷暖。唐代的酒文化精神也很自然地融入到诗人们的诗作当中。而长安酒又是盛唐不得不提的浓墨一笔。

关键词:唐诗 酒文化 生活态度 长安酒

中国是诗的国度,也是酒的国度。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史,始终与酒有着难以割舍的不解之缘,诗人与酒似乎是千古不倦的话题。在历代文人的精神世界里,酒并不仅仅是一种满足口腹之欲的物质饮品,它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和精神的象征。文人与酒之间,总是有着说不尽的种种情缘。酒及饮酒行为,已经被文人墨客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文化人圈子里往往是诗增酒趣,酒承诗魂;有酒必有诗,无酒不成诗。说来也巧,诗与酒不约而同,在唐朝迎来了巅峰。毫不夸张地说,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唐诗几乎有一半是在酒兴中写出来的。唐诗中有无数名篇,都与酒有关。

一:洒脱物外之酒 饮酒,是一件俗事。《全唐诗》中直接与酒相关的诗就有6000余首,约占《全唐诗》总数的22%。良辰吉日,婚丧嫁娶,大宴亲朋,洗尘接风都离不开酒。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1它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东西,无时无刻不渗透着生活,刺激着神经。文人却总是喜欢把他升华成一种艺术,酒也就渐生雅致,酒与诗的不解之缘也成必然。“饮酒者,乃学问之事,非饮食之事也。何也?我辈生性好学,作止语默,无非学问,其中最亲切而有益者,莫过于饮酒之顷。盖知己会聚,形骸礼法,一切都忘,唯有纵横往复。大可畅叙情怀,而钓诗扫愁之具,生趣复触发无穷。”2 黄周星得之矣。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3瑰丽的饮酒场面可见一斑。君不见,饮酒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儒雅的一部分,酒中全是礼数。最风流的是三五知己,在一起推杯换盏,和风细雨,虽兴致昂然的时候,以酒助兴,千杯嫌少,却恭谦有余,大多适可而止,从不强人所难。浮生长恨欢娱少时的助兴,亦或花间留晚照的劝诫,酒如高悬明镜,将一个人最真实的生活态度映照得一丝不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百花行》 2 酒社刍言(清)黄周星撰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4 3 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将进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所谓酒后吐真言。李白的《将进酒》算不上慷慨陈词振聋发聩,但也是一腔豪情干云霄。酒此时就是一剂良药,直入人心。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4时光流逝,叹老嗟卑。如此看来,饮酒算是一桩快事。

知不知道饮酒和饮水有什么区别?酒越喝越暖,水越喝越寒。

二:一怀愁绪之酒

饮酒,也是一件颓事。胡姬酒肆,五陵公子。黄金销尽,一夜宿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醉酒,也成了古今无数伤心人洒脱天地外的途径。酒醉人,人醉酒,本就是模糊的概念。尤其安史之乱后,酒诗的风格愈发低迷彷徨,诗人大抵也由豪情万丈转为浅斟低唱。晚唐之际,日薄西山,国力衰微,初唐豪气荡然无存。细草翻惊雁,残花伴醉人。杨朱不用劝,只是更沾巾。5三杯两盏淡酒,又怎么敌的过吹颓整个大唐的疾风?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6如同寒号鸟得过且过,有时候酒暖愁肠,有时候酒冷断殇。多少国破无情客,愁绪都付杯盏间,剪不断、理还乱。

一些诗人虽然已经被贬谪而脱离了权利的急湍,远离了国家的政治力量,但仍怀忧国忧民之心。杜甫就是这样一位诗人,《登高》如是道: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晚年时分,重阳登高。秋叶衰败,触景伤情。满目萧然,想起自己的离群索居,喟叹壮志难酬。

杜甫诗写得沉郁悲凉,杜甫酒也喝得深刻而凄怆。“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7杜甫在身世漂零、仕途不遇中清醒于现实的冷酷与残忍,他只有在诗酒中纵怀,聊慰人生,杜甫的愁绪与潦倒,融入一杯浊酒,一醉方休。

饱看两脚向天愁,少陵野老吞声哭。

三:西出阳关之酒

阳关之外,黄烟弥散。草木衰败,有时飘零。明月天山,皎皎相映。戍客高楼,归路漫漫。尝不到外敌的血,饮得便只有酒。

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8饯别时诗人引吭高歌,没有凄凄惨惨、冷冷清清,有的只是如火情怀——立功塞外。边塞诗人又大多好酒,自斟自饮,半趁着酒兴一挥而就,诗酒自然交融。在边疆,他们或许实现了人生价值,或许 45 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离席》 6 出自唐代诗人罗隐《自遣》 7 全唐诗 卷216_17 8 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 品味了久经沙场的冷酷,饱受思乡的无奈。但醉眼朦胧,顷刻间一切释然。可谓“一饮千钟气如虹,马上倾酒论英雄”。

高适在《送李侍御赴安西》中写道: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明朗欢快的语言,自由活泼的韵律,跳动跌宕的节奏,汹涌着诗人情感的狂潮,奔腾着气贯长虹的英雄气慨。

征夫从军,捐躯赴难,视死如归,化悲凉惆怅为豪迈雄健,如诗所云,心事一杯中。

酒作头颅血,琵琶声莫停,古来几人回。

四:盛唐长安之酒

如果饮酒的巅峰在盛唐,那么盛唐的巅峰便在长安。长安,是盛唐魂;酒,是长安魂。千古沧桑帝王都,无限风流长安城。长安是一个需要酒的地方。而长安酒,盛名之下,不负众望。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9长安需要酒来点缀春意烂漫,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10长安需要酒来释放秋风萧瑟。如果没有酒,谁来上演曲水流觞。这个千古文人骚客梦,如果没有酒,该怎么解释西出阳关无限恨,梦回长安离别愁。于是乎,酒,成为古长安城人一种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长安街头巷陌对酒的热衷,让胡姬酒肆成为一块金字招牌,美人沦为酒的陪衬。时人又封饮中八仙名号。于是杜甫有《饮中八仙歌》曰: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饮中八仙,憨态可掬,跃然纸上。贺知章的醉态展示其性格的狂放不拘;以李进潇洒酣饮表现其谦退真率和毫无野心,本性天然无杂质;以长鲸之吸百川之水比拟李适之的豪饮狂态;以“玉树临风”的醉态和“白眼望青天”的神态来表现崔宗之的少年狂傲与自负不凡;以苏晋的逃禅语其好酒贪杯;李白醉的飘逸潇洒,才思敏捷而蔑视权贵;张旭醉的豪放荡达,脱于礼法之外;焦遂五斗之后仍卓然而立,对答如流,震惊四座。八人的醉态与风韵,全然酒后的人性本真释放,910 出自唐代诗人王维《少年行》

出自唐代诗人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莫不让人景仰。

而李白则是饮中八仙最璀璨的星。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长安美酒梦也是梦回大唐梦李白。酣畅淋漓,醉月频中圣。酒仙才品出长安酒的肆意。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纵使仙骨傲,醉卧长安城。此中有真意,欲辩已颓颜。

不眠客,不夜楼。觥筹交错,良辰美酒。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游。

尾言: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11唐代是中华民族诗歌发展史上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并且诗与酒的结合形成了那个时代独特的诗酒文化。品读唐朝诗歌不能离开酒,了解唐诗中酒文化的内涵,对于了解唐诗将有很多启示。

以诗结尾。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晖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惟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李白《把酒问月》

参考文献:[1]于冬华.唐代诗人与酒的情结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_.[2]肖文苑.唐诗和酒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2_.[3]葛景春.诗酒风流——试论酒和酒文化对唐诗的影响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_.[4]王炎中国古代的诗酒情结[J].中华文化论坛,202_(1):131-134.[5]全唐诗 出版社:中华书局 202_.7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襄阳歌》

第三篇:唐诗里的霜

唐 诗 里 的 霜

千江月

霜降节气过后,天气日渐寒凉,神州大地开始普降寒霜,正所谓“悲秋将岁晚,繁露已成霜”。北方寒流来得早,“八月严霜草已枯”。中原地带稍迟,一到九月也是“烟景冷苍苍,秋深夜夜霜”。南方的霜会来得晚一些,因为“楚俗物候晚,孟冬才有霜。”但是,晶莹剔透的晨露终究还是会被侵肌砭骨的朝霜所替代。

较之于常人,诗人对季节的变换更为敏感。细微的物候变化,往往会在诗人的心中酿起荡漾清波,甚至是惊涛骇浪,继而化成奇妙的诗句,从他们的口中或者笔端喷涌而出。

霜的降临,对诗人心灵的冲击似乎犹为剧烈。历代诗人写霜和霜降、或者借霜抒怀的诗词,可谓连篇累牍。《全唐诗》中,至少有二千三百首写到霜。其中最为大家熟悉的,恐怕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以及“霜叶红于二月花”了。其实,这两首诗都不是直接写霜的,只是借用了霜的意象。前一首写的是月色,以霜形容月之白、夜之寒、心之凉。后一首写的是树叶,经霜之枫叶比花还红,给人以温暖、热烈的感受,与寒凉的意像截然相反。

唐诗里,很多诗句是直接写霜的,分别从从各种视角对霜进行了细腻的描述。

“洛阳城头晓霜白,层冰峨峨满川泽”(李颀)、“怀余对酒夜霜白,玉井金床水峥嵘”(李白),这是写霜的颜色。因同为白色,常有诗人将霜与雪类比,“寐不寐兮玉秋寒,夜深夜兮霜似雪”(卢仝)。我们常说白雪皑皑,唐人也有用“皑”字写霜的,“单衾自不暖,霜霰已皑皑”(韦应物《冬夜》)。王建则用“泊”字状霜,他的《秋夜曲》写道,“天清漏长霜泊泊,兰绿收荣桂膏涸。”这个“泊”也是白的意思,叠用之,谓其遍地皆白。

左卫将军权龙襄,自矜能诗,皇太子举办的宴会上,主动献诗道:“严霜白皓皓,明月赤团团。”平心而论,用皓字描述严霜,可谓别出心裁,而且颇为贴切。只因时令不对,才沦为笑柄。宴会是在夏季的白日里举行的,哪来什么严霜和明月。于是,皇太子援笔笑批:“龙襄才子,秦州人士,明月昼耀,严霜夏起。如此诗章,趁韵而已。”

岁时的早晚,天气的阴晴,风速的大小以及地面的平凹,物表的糙滑,对于霜的形成都有影响。不同条件下形成的霜,状态是有差别的。这些差别,常人容易疏忽,诗人却能敏捷地捕捉到。

初霜和晚霜往往比较轻。“江城雾敛轻霜早,园橘千株欲变金”(李绅《桔园》),这是秋日初霜。“重雾已应吞海色,轻霜犹自剉花枝”(方干《春日》),这是春季晚霜。深秋和冬季里有微风的夜晚,霜往往比较重。杜甫的《萤火》写道,“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读之让人心生凄凉,而戴叔伦的屯田词,“霜重叶枯牛冻死,艰辛历尽谁得知。”则让人不禁寒颤顿起。张继的“月落鸟啼霜满天”极写霜之严重,但与客观实际是不相符的。霜华只会出现在地上和草木之上,怎么可能满天飞呢。

轻霜下地,只有薄薄的一层,给人的感觉往往是凉爽的。“日脚淡光红洒洒,薄霜不销挂枝下。”李贺显然对霜并不厌恶。王维的“薄霜澄夜月,残雪带春风。”则简直是喜欢霜了。

重霜积厚,往往严实而寒冷,所以有繁霜、严霜、寒霜、浓霜等诸多状词。“江霜严兮枫叶丹,潮声高起墟落寒”(陆龟蒙《迎潮》)、“蝉噪秋技槐叶黄,石榴香老愁寒霜”(皮日休《石榴歌》)。白居易劝人“莫去深山做隐士”,因为山里“貌苦夜霜严”,所以“不如来饮酒,相对醉厌厌。”

同样是浓霜,沈佺期看见的是“霜浓候雁哀”,而徐锴看到的却是“霜浓薜荔红”。境遇不同,所见迥然不同。十月深秋里,安史之乱期间做过伪官的储光羲身陷囫囵。他写诗给姚张薛李郑柳诸公求救:“寒服犹为成,繁霜渐将厚。”霜越来越厚,待在狱中,没有御寒的衣服。凄苦之状跃然纸上,打动了在朝当政的友人,博得了同情和援救,终于被赦罪。同样是十月深秋,刘商在扬州友人的豪宅里欣赏歌妓,“主人留客江边宿,十月繁霜见杏花。”明人黄星周解释这句诗道:“此杏花想为妓而开,不知者但以为小阳春耳。”他这是不解风情强解诗,杏花的花期在农历三四月间,而且草木无情,怎么可能为一个妓女十月里绽放呢?想必是此女貌美姿骚,像一树杏花开在了诗人的心里,惹得诗人春情勃发吧。

霜从何处来?天上落下的,地下冒出的,还是林木吐出的?这个问题现代人已经很清楚了,霜是特定天气条件下,空气中的水汽与辐射冷却的地表或物表接触时凝华而成的冰晶。唐代的诗人们没有如此透彻的认识。李白的《咏桂》诗说,“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鲍溶咏菊花的诗说,“今日王孙好收采,高天已下两回霜。”他们都认为霜是从天上下来的,这种观点当时极为普遍。

关于霜从天而下的姿势,诗人们却有不同的描述。有的说是降下来的,如“河汉降玄霜,昨来节物殊”(元季川《山中晓兴》)、“山寒天霜降,烟月共苍苍”(武天衡《望秋山》)。有的则说是落下来的,如“霜落蒹葭白,山昏雾露生”(马戴《边城秋望》)、“龙笛吟寒水,天河落晓霜”(李白《夜饮怀古》)。还有的说是飞下来的,“秋汉飞玉霜,北风扫荷香”(钱起《秋夜》)、“近来数夜飞霜重,只畏婆娑树叶凋”(戎昱《戏题秋月》)。

杜甫的《秋五首》有“飞霜任青女”的诗句,意思是说,霜是由名叫“青女”的天神掌管的。这在唐代,也是诗人们的一种共识。杜审言《重九日宴江阴》:“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李商隐《丹丘》:“青女丁宁结夜霜,羲和辛苦送朝阳。”青女的传说源出《山海经》。青女本名吴洁,是月亮上砍伐桂树那个吴刚的妹妹,在广寒宫里专司霜雪。每年秋月下到凡间,站在青女峰上,手抚七弦琴,清音徐出之际,霜花飘然而下,洗涤世间污垢,以净化人寰。

也有的诗人认为霜是凝结而成的,这就比较接近现代科学观点了。韦应物《寄卢陟》里说,“柳叶遍寒塘,晓霜凝高阁。”岑参的《凯歌》写楼兰新营的情景:“蒲海晓霜凝剑尾,葱山夜雪扑旌竿。”真够冷的,连剑尖上都结了霜。李世民写过这样的诗句:“阶兰凝曙霜,岸菊照晨光。”看来这个皇帝不仅有雄才伟略,自然知识也是比较丰富的。白居易似乎对霜降现象作过深入细致的观察。他的《岁晚》诗开篇写道,“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一个“返”字,讲清了山谷中的水蒸发成汽,上升到空中,之后遇冷凝结成霜,再返回山谷的循环过程。原以为他只擅长写《长恨歌》之类的艳诗,想不到他还颇有科学素养。

霜的降临,对世间万物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因为“万物秋霜能坏色”啊,花与树经受不住寒霜的侵袭,纷纷衰败乃至死亡。“严风吹霜海草凋”(李白《胡无人行》),海子边的水草因霜凋零。“夜来霜坠梧桐叶”(和凝《宫词》),皇宫里的梧桐树因霜落叶。“霜落小园瑶草短”(冯延已《鹊踏枝》),瑶草因霜萎缩短小。

在诗人的笔下,霜就像一柄冷酷无情的利刃,逢物皆杀。白居易讲“夕风吹霜利似刃”(《江楼宴别》),又讲“霜草杀如刀”(《送孟司功》)、“霜杀中庭草”(《冬夜对酒》)、“二月繁霜杀桃李”(《简简吟》)。李白也讲杀,“霜凋楚关木,始知杀气严”(《秋感主人寄内》)。贺知章的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比作剪刀,为人称道。殊不知,早他一个世纪,魏征的《暮秋言怀》就有“霜剪凉阶蕙”这样的诗句。青女有时很淘气,“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来鹄《偶题》),把好好的荷叶剪成破扇,就是为让雨水不能凝成好看的珠子,这分明是爱使坏的玩童把戏。

面对霜的淫威,也有坚强的植物泰然自若。岁寒三友便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松节凌霜久,蓬根逐吹须”(徐铉《行园树》)、“竹开霜后翠,梅动雪前春”(虞世南《待宴归雁堂》)。松竹梅之外,还有不少耐寒植物为诗人们所称颂,如刘长卿赞桂树:“旧识窗前桂,经霜更待攀”(《宿北山禅寺兰若》)。吴融赞柏树,“不容萝茑附,只耐霜雪侵”(《三峰府内矮柏》)。李吉甫赞百合:“受露红兰晚,迎霜白薤肥”(《九日小园独谣》)。韩愈赞菊花:“野晴山簇簇,霜晓菊鲜鲜”(《祖席前字》)。

以辩证的观点来看,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霜亦然,也有其好的一面。霜能催熟瓜果。孙逖说“霜多山橘熟”(《江行有怀》)。牛希济说,“橘林霜重更红鲜”(《峭碧参差十二峰》)。霜能把翠绿的青山染成一幅七彩画。冯延巳道,“霜积秋山万树红。”霜能滋润花朵。“莫道秋霜不滋物,菊花还借后时黄”(黄临《寄同年李侍郎龟正》)。柳宗元的《早梅诗》写道,“朔风吹夜香,繁霜滋晓白。”这是说,霜可以滋润早晨绽放的梅花。元稹《遣兴》诗,“严霜荡群秽”是说霜可以扫荡污浊之物。李世民《秋暮言志》:“朝光浮烧野,霜华净碧空。”霜华降临,天空为之一碧如洗。白居易《游王屋偶呤》“霜降山水清,王屋十月时,石泉碧漾漾,岩树红离离。”霜后的山光水色,洁净而空灵,让人为之心旷神怡。刘禹锡的《秋词》道,“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在他看来,秋色比春光更美好,因为秋色清新入骨,使人平静安祥,不会像春天那样撩起人们心中种种欲望,使人狂燥难安。而秋天之所以如此清新洁净,全赖霜扫群秽的功劳啊。

唐人诗里霜繁多。除了单写霜的诗句,更多的是借霜的特性构成的意象,比如霜风、霜雨、霜月,霜刀、霜剑、霜戈,霜鬓、霜眉、霜须,霜磬、霜钟、霜鼓,霜颜、霜节、霜操。每个意象都有无数美妙的诗句和有趣的故事。

霜繁纸短,暂且以苏拯的《寄远》作结:“游子虽惜别,一去何时见。飞鸟犹恋巢,万里亦何远。妾愿化为霜,日日下河梁。若能侵鬓色,先染薄情郎。”女人都想化作美丽的仙子,再不济也是化作花鸟,化成云彩,谁愿化为寒霜呢?只因爱之深,才会恨之切。为名忙、日夜奔波的同时,切莫疏远了后方霜闺里的伊人。否则,你帅气的发鬓,会被她苦苦的相思早早地染白。

第四篇:唐诗里的中国

唐诗里的中国

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小小的唐朝,所以在今天,唐装才重回我们的衣柜,中国结又重系上我们的裙衫,唐时的歌曲包上了摇滚的外壳,又一遍遍回响在我们耳畔„„爱中国,可以有一千一万种理由,选一个最浪漫的理由来爱她吧―唐诗生于唐朝,唐朝生于中国,中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唐诗!爱唐诗,更爱中国。

站在世纪的长河上,你看那牧童的手指,始终不渝地遥指着一个永恒的诗歌盛世―那是歌舞升平的唐朝,是霓裳羽衣的唐朝。唐朝的诗书,精魂万卷,卷卷永恒;唐朝的诗句,字字珠玑,笔笔生花。无论是沙场壮士征夫一去不还的悲壮,还是深闺佳人思妇春花秋月的感慨,唐诗之美,或痛彻心扉,或曾经沧海,或振奋人心,或凄凉沧桑,都是绝伦美奂,久而弥笃。

翻开《唐诗三百首》,读一首唐诗,便如拔出了一支锈迹斑驳的古剑。精光黯黯中,闪烁着一尊尊成败英雄不灭的精魂:死生契阔,气吞山河,金戈铁马梦一场,仰天长啸归去来„„都在滚滚大浪中灰飞烟灭。多么豪迈的唐诗呵!读一首唐诗,宛如打开一枚古老的胭脂盒,氤氲香气中,升腾起一个个薄命佳人哀婉的叹息。思君君不知,一帘幽怨寒。美人卷帘,泪眼观花,多少个寂寞的春夜襟染红粉泪!多么凄美的唐诗呵!浅斟低吟,拭泪掩卷。

寒山寺的钟声余音袅袅,舒展双翼穿越时空,飞越红尘,似雁鸣如笛音,声声谱回肠。世事更迭,岁月无常,更换了多少个朝代的天子!唐宗宋祖,折戟沉沙;三千粉黛,空余叹嗟。富贵名禄过眼云烟,君王霸业恒河沙数。惟有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依然重复着永不改变的晨昏。唐朝的江枫渔火,就这样永久地徘徊在隔世的诗句里,敲打世人浅愁的无眠。

唐朝的月明。不知谁在春江花月夜里,第一个望见了月亮,从此月的千里婵娟,夜夜照亮无寐人的寂寥。月是游子的故乡,床前的明月光永远是思乡的霜露;月是思妇的牵挂,在捣衣声声中,夜夜减清辉。月是孤独人的酒友,徘徊着与举杯者对影成三人。

唐朝的酒烈。引得诗人纷纷举杯销愁,千金换酒,但求一醉。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人之一生,能向花间醉几回?临风把酒酹江,醉里挑灯看剑。醉卧中人间荣辱皆忘,世态炎凉尽空。今朝的酒正浓,且来烈酒一壶,放浪我豪情万丈。

唐朝的离别苦。灞桥的水涓涓地流,流不断历历柳的影子。木兰轻舟,已理棹催发,离愁做成昨夜的一场秋雨,添得江水流不尽。折尽柳条留不住的,是伊人的脚步;挽断罗衣留不住的,还有岁月的裙袂。一曲离歌,两行泪水,君向潇湘我向秦。都说西出阳关无故人,何地再逢君呵?

唐朝的诗人清高。一壶酒,一把剑,一轮残月。一路狂舞,一路豪饮。舞出一颗盛唐的剑胆,饮出一位诗坛的谪仙。醉卧长安,天子难寻,不是粉饰,不为虚名。嬉笑悲歌气傲然,九万里风鹏正举。沧海一声笑,散发弄扁舟,踏遍故国河山,一生哪肯摧眉折腰!

唐朝的红颜多薄命。在刀刃上广舒长袖轻歌曼舞,云鬓花颜,泪光潋滟。都羡一骑红尘妃子笑,谁怜马嵬坡下一抹黄土掩风流。情不可依,色不可恃。一世百媚千娇,不知谁舍谁收。长生殿里,悠悠生死别,此恨绵绵。

万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三百篇诗句在千年的落花风里尘埃落定。沏一杯菊花茶,捧一卷《唐诗三百首》,听一听巴山夜雨的倾诉、子夜琵琶的宫商角羽,窗外有风透过湘帘,蓦然间忘了今夕何夕。

唐装在身,唐诗在手,祖国在心中。

(选自《创新作文》)

古老的中国是一个文化厚重的国度,灵动凝练的唐诗宋词,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典雅的传统乐器,书法、武术、石刻、瓷器、园林等多样化的传统艺术形式„„都是数千年来国人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可惜在呼啸的国际化浪潮中,因国人的日渐忽视遗憾地失落了旧时的熠熠光彩。但是,它们中的每一种,都是一扇精致的窗,透过窗口,可以窥见古老东方文明的温润别致、典雅深邃;它们中的每一种,都是一则典雅的剪影,透过影子,可以还原古老东方人的性格风采、道德教化。而唐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深邃、最形象、最具感染力的经典代表之一。正如没有任何文字可以媲美方块字的品格,也没有任何语言能传神地转译出唐诗的气质,那短短二十字的五言绝句,五十六字的七言律诗,和气势磅礴的歌行体,诗化了平淡的生活,抽象出了生活的大美。在这氤氲的诗意中,国人自然而然被熏陶成了温文尔雅的君子、心气平和的仁人和思想深邃的智者,也成为了美的创造者和受益者。

读与写

妙用古诗,巧铸佳文,深化作文的文化底蕴。相比起简单的直接摘取诗词原句插入文中的引用法,将诗词加工并糅合到现代白话语言中的化用的方法,更受青睐,表达效果更有韵味。本文题为《唐诗里的中国》,自然要涉及到唐诗名句,然而通篇基本上没有生硬的直接引用,在“唐朝的月明”“唐朝的酒烈”“唐朝的离别苦”“唐朝的诗人清高”“唐朝的红颜多薄命”五个部分,集中体现了将诗句融合揉碎并融合,进行诗意地再组合、再创造的技巧。以“唐朝的月明”一段为例,“月”是古典诗歌中非常典型的一个意象,往往蕴藉着相思之意。本段中“不知谁在春江花月夜里,第一个望见了月亮”,化用了张若虚“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中“江畔何人初见月”一句,又巧妙地与原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传达的哲思契合。“从此月的千里婵娟,夜夜照亮无寐人的寂寥”暗含苏轼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表达出“望月怀远”几乎成为了唐诗的一个母题。“月是游子的故乡,床前的明月光永远是思乡的霜露”这句中,可以窥见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及李白脍炙人口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影子。“月是思妇的牵挂,在捣衣声声中,夜夜减清辉”融合了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与张九龄“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两首诗的抒情主人公都是思妇,她们是唐诗“望月怀远”中最为深情的一个群体。“月是孤独人的酒友,徘徊着与举杯者对影成三人”自然得自诗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惆怅与浪漫。如若不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是绝对不可能一气呵成,将唐诗水乳交融地化用成妙文。

第五篇:唐诗里的中国

唐诗里的中国

原创:吴克欣改编:宇尘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小小的唐朝。所以在今天,唐时的歌曲才一遍遍地回响在我们耳畔……

爱中国,就爱唐诗吧,中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唐诗。

我爱唐诗,我更爱中国。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你看那牧童的手指,始终不渝地遥指着一个永恒的诗歌盛世。唐朝是歌舞升平的恒久弥笃,是霓裳羽衣的美奂绝伦。唐朝的诗书,卷卷永恒,唐朝的诗句,字字珠玑。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翻开《唐诗三百首》,唐诗像一支锈迹斑驳的古剑,在寒光中,闪烁着一尊尊成败英雄不灭的精魂:金戈铁马梦一场,仰天长啸归去来……都在这滚滚大浪中灰飞烟灭。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余音袅袅,重复着永不改变的晨昏。唐朝的江枫渔火,就这样永久地徘徊在隔世的诗句里,敲打世人浅愁的无眠。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朝的明月,是思乡的霜露,是孤独人的酒友,是对影成三人的徘徊,夜夜照亮无寐的寂寥。唐朝的烈酒,是临风把酒酹江,是醉里挑灯看剑,是举杯销愁但求一醉的豪情放浪。

唐朝的傲然,是诗人的清高,是一壶酒、一把剑的豪饮狂舞,是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悲歌。万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

三百篇诗句,在千年的落花风里尘埃落定,唐朝的精魂,在我们的雁小浅唱低吟。唐诗在手上,祖国在心中。

(合)唐诗在手上,祖国在心中。

我爱唐诗,我更爱祖国。

(合)我爱唐诗,我更爱祖国。

唐诗里的酒介绍[五篇模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