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2014年中国运营商竞争加剧,服务外包化趋势明显
编辑:梦里寻梅 识别码:15-661187 6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28 07:59:07 来源:网络

第一篇:2014年中国运营商竞争加剧,服务外包化趋势明显

2014年中国运营商竞争加剧,服务外包化趋势明显 智研咨询网讯:

内容提示:随着通信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通信技术的不断更新,通信运营商仅仅依靠自身的员工队伍来进行网络建设技术服务,已越来越缺乏经济性,在技术上也越来越困难。

经过多年酝酿,2008 年5 月工信部、发改委和财政部发布了《关于深化通信体制改革的通告》,并确定了通信运营商重组方案。2009 年1 月,工信部批准中国移动增加基于TD-SCDMA 技术制式的3G 业务经营许可,中国电信增加基于CDMA2000 技术制式的3G 业务经营许可,中国联通增加基于WCDMA 技术制式的3G业务经营许可。

电信重组完成后,三大通信运营商均成为全业务运营商,重组后的三大运营商各自具有不同的制式特点和发展优势,但三大运营商的用户数量基础却很不均衡。进入3G 时代以后,通信运营商的资本开支大幅增加,在移动语音和数据业务领域的竞争也更加激烈,通信运营商的盈利能力将取决于信息网络的覆盖、质量、保障能力及网络成本的控制能力。对于处于竞争日益激烈的通信市场的运营商来说,创新无疑更为重要,而降低运营成本的方法之一则是服务外包。采取服务外包的方式,有利于通信运营商集中精力于经营核心服务业务方面,在业务和服务创新方面有更多的投入。

随着通信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通信技术的不断更新,通信运营商仅仅依靠自身的员工队伍来进行网络建设技术服务,已越来越缺乏经济性,在技术上也越来越困难。国外运营商率先通过发展服务外包模式,解决了日益繁琐的网络维护、支持与优化等业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我国运营商而言,其未来的业务焦点将集中于符合发展长期战略、利润空间较高的综合信息服务(如应用开发、增值服务等)领域。因此,在网络规模日益扩大,设备系统越来越复杂的背景下,通信运营商为了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技术性能,优化管理,提高人均生产率,有效降低成本,将网络建设技术服务、网络维护服务等业务外包将是必然趋势。

内容选自智研咨询发布的《2014-2020年中国电信运营商行业全景调研与产业竞争格局报告》

第二篇:关于中国服务外包

题目:关于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现状分析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完成日期 年日

联系电话:

关于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现状分析

摘 要:在新一轮的全球产业转移中,服务外包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服务贸易模式,并且正在迅猛发展。印度、墨西哥等国家已经把握住机遇,成为世界上的外包中心。本文在综述服务外包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服务外包的现状与问题,进而对我国发展服务外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服务外包

IPO BPO 建议

一、服务外包的定义

我们可以把人类劳动的成果分成有形的实物产品和无形的服务产品两类,这两类产品进入市场交换后,前者称实物商品,后者称服务商品。仅是一种服务商品的生产而言,既可由某个企业单独完成,也可将该产品的某些非关键部分转让给其他公司完成。若是后一种情况,那就出现“外包”。这里的“外”,如果仅指国外、海外或关外,不包括一国之内的“外地”,这就是狭义的“外包”即离岸服务;如果也包括国内的“外地”,那就是广义的“外包”。本文仅研究前者即狭义的“外包”。概括来说,所谓服务外包是指一国的企业将一种服务商品或它的非关键部分转让给国外公司承担的一种国际贸易方式。它是一种新型的服务贸易形式,主要做法是企业将原来在内部从事的某一部分的业务内容通过互联网转移到其他国家进行处理,以降低成本,获取更高的利润。

二、服务外包的种类

按照流程分类,服务外包可以分为计算机及相关业务流程外包和商业业务流程外包,即IPO(Information Process Outsourcing)和BPO(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IPO的业务主要包括:与计算机硬件安装有关的咨询服务、软件实施服务和数据处理服务。BPO主要是指企业将某个业务流程环节分离出来,交给服务外包公司来做,此类业务流程外包常见于金融、资产管理、保健、客服、人力资源及营销等。

三、世界服务外包状况

当前,全球服务外包呈现出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日益拓宽、参与群体迅速增多的趋势。

全球外包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己经成为一个每年数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从2005到2006年,外包的支出直线增长。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发展速度较2008年有所下降。与2008年相比,2009年全球外包总合同额下降了22%。从全球最大的采购数据和咨询公司TPI日前发布的2009年全球市场数据显示,尽管接包企业可以靠节省开支和提高效率来缓和经济危机对自己带来的影响,但整个接包市场还是继续受到不景气的宏观经济状况的制约。

四、我国服务外包的现状

当前,我国的服务外包就体现在IPO和BPO这两种形式上。实际上,IPO和B

PO并没有实质的区别,最早的服务外包集中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及相关服务领域,也就是IPO,后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宽带能力的提升,服务外包逐渐延伸至一系列企业管理事务,BPO随之发展起来。

我国的服务外包正在迅速发展,但是至今规模仍不够大,商务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 2006》的数据显示,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占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一直在10%以下,远远低于19%的世界平均水平,这一状况导致中国的服务外包发展也比较滞后。2005年中国软件外包出口的总量仅为全球的2.3%。2004年印度信息技术产业的出口额达122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中,有250多家企业是印度IT企业的客户。所以从目前来看,中国的服务外包是落后于印度、东欧等国家的。就从事软件服务外包的企业构成来看,软件出口主要以外资企业为主,中国的民族软件企业直接从事离岸外包的业务量不大。因此,有专家指出中国在服务外包业务方面可能落后印度5至10年。

中国的商业业务流程外包还不成熟,主要集中在呼叫中心、文件管理等劳动密集型领域,人力资源、金融、财务会计、研究开发等方面还处于开发阶段。

根据调查,目前总体上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由中国本土服务提供商承接外国企业内部业务流程转移的业务流程接包服务。目前担当中国外包服务出口主力的是外资企业,它们建立独资形式的地区总部、研发中心或对国内企业进行资本投资、战略合作,在此基础上承接公司内和公司外的业务流程外包。例如,由跨国公司本身通过直接投资在中国建立共享服务中心,为本企业或其他企业提供业务流程服务。如世界航运巨头海皇轮船集团为在各个子公司间实现协同增效,在上海建立了一个共享服务中心,处理中国航运委托文件。在人力资源方面,中国已经有一些企业能够为外商驻华代表机构和外商投资企业提供各类人力资源方面的服务,如:招聘、培训、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实际上,像北京对外服务公司、天津对外服务公司、上海对外服务公司已经在做这些业务,并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

由于业务流程服务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因此,随着中国信息技术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外包的发展,中国的业务流程外包也会逐步发展起来。

总的看来,基于政策、要素禀赋等原因,中国的服务外包起步较晚,发展还不成熟,落后于印度、墨西哥、东欧等国家,但是近年来,中国的服务外包发展迅速。根据Gartner的预测,中国的外包市场到2009年将达到79.46亿美元,而且在IPO不断发展的前提下,BPO也在不断发展,其中金融与财务的BPO发展速度最快。

五、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对策

1.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服务业水平

中国特有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造就了众多国有大型企业,他们规模庞大,拥有绝对的行业优势,并且涉及能源、重工、金融、通信、交通运输等多种服务外包所覆盖的主要目标行业。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中国的本土企业也得到发展,出现海尔、联想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企业。这些国内大企业非核心业务的向外转移在增加大型企业应对风险和市场的灵活性以及集中资源进行核心业务和技术的开发的同时,还可以形成巨大的中国在岸外包市场。因此,我们要重视培育境内服务外包市场,努力将国内企业潜在的外包服务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鼓励国内企业将自身一些非核心的服务活动

环节外包出去,不仅有利于扩大我国服务外包的市场需求,从而使得国内外包服务提供商通过国内市场得到不断发展壮大,继而逐步提高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还有利于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服务业的整体规模和层次。

一方面要坚持大型服务外包企业和中小型服务外包企业并举的发展局面,进而形成“以大带小”的服务外包产业集群效应。对于己经形成规模的服务外包企业,应加以重点扶持,进而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标志性企业。同时,通过标志性企业已有的资源,在国内建立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利益共享机制,发挥不同企业的比较优势,快速形成一定规模的开发能力,进而扩大海外市场规模。另一方面,要把企业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关系处理好。服务外包企业应着眼于全球服务外包行业的最新技术发展趋势,主动谋求与欧美国家大公司之间的技术合作,从而不断提升服务外包产业的生产效率。

2.制定务实的外包服务发展战略。

由于我国对服务领域的重视程度不高,与服务外包相关的政策制定滞后,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我国现有的与服务外包相关的政策还远远不能满足服务外包业务发展的需要。同时,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使跨国公司在服务外包供应地的选择上,对我国存在着专利技术外泄的顾虑,从而极

大地阻碍了我国服务外包承接业务的开展。从鼓励性政策的制定看,我国服务外包承接企业缺少相应政策的扶持。

我国应该在不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情况下,为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服务外包的开展提供宽松的市场环境,在跨国并购、项目外包的税收等政策领域制定与服务外包发展相配套的政策。制定严密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及其实施的具体措施,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关保证知识产权的保护落到实处。对承接服务外包的企业实施相应的政策扶持,促进服务外包配套设施的建设。比如,服务外包对网络环境存在着较高的要求,而我国的网络环境不完善、服务器运行速度慢、宽带线路经常发生故障、电信费用过贵,我国应该按照国际水准建设网络通信等硬件基础

3.培养从事服务外包的专业人才。

加快培养大量能熟练运用英语,从事服务外包行业的专业人才。要加快培养承接服务外包行业所需的各类人才,特别是能够适应国际服务业转移要求,又能熟练掌握外语的实用型专业人才。政府可以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建立大规模、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人才培训体系,可以设立专向资金为开展服务外包的人才培养提供支持,拓宽人才培养途径,积极吸引和聘用海外高级人才,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另外,政府还可以鼓励作为发包商的、有培训能力的跨国公司与国内培训机构和大企业进行合作,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并在培训后吸收人员就业。政府可以在企业员工培训方面给予适当的财政资助,同时,采取措施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努力提高大专院校毕业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六、总结

通过对近年来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数据,及产业竞争力的分析,我国服务业的竞争力还处在一个比较弱的水平,与其他发达国家甚至是有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这与当前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国际经济环境不符,也不利于我国整体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因此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我国服务业竞争力水平,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我国应该把握机遇,通过发展服务外包承接业务,促进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水平。

第三篇:电商快递竞争加剧呈现恶性化

绿蚂蚁网络物流服务平台,打造一站式网络物流快递服务 电商快递再遇服务瓶颈 竞争加剧呈现恶性化

------来自绿蚂蚁网络物流服务平台

电商快递在提速的同时,也被不佳的配送服务埋下痛点。日前,多名消费者向北京商报记者反映,网购件尤其是由社会化物流配送的包裹,在末端配送环节无法贯彻当面验货等服务。在业内人士看来,行业的恶性竞争与电商压价为快递企业提升服务质量造成了巨大阻碍。

快递服务难提高

“我把你的快递放到门口的水表箱里了。”这是快递员给邵女士的答复,而由于小区物业已将水表箱锁上,邵女士无法拿到自己的快递。“挺好的一次网购,结果让快递给搅黄了。”在邵女士看来,想要享受网购就不得不面对形形色色的快递员,“上次快递员则是直接把快递放到了门口脚垫下面。”

不仅消费者忍受着快递之苦,商家也苦恼已久。一位淘宝店家告诉记者,因为快递服务不好,他已接到多次差评,“根本没地儿说理去”。

国家邮政总局公布数据显示,去年共受理快递业务有效申诉19.6万件,同比增长42.7%。其中,快件延误占比最高,为55.8%,投递服务则仅随其后,达到22.1%。

在苏宁有关负责人看来,物流配送是电商的命脉,已经成为电商发展的瓶颈和生命线。快递服务直接连接着消费者与电商企业,快递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对网购的体验,对电商品牌也是一种损失。

竞争加剧呈现恶性化

一方面是对快递企业服务质量不停的抱怨,另一方面则是快递企业的无奈。在某大型快递企业有关负责人看来,快递企业目前依旧处于恶性竞争状态,企业同质化竞争加重。此外,电商为谋求更多的利润打压快递价格也是阻碍快递行业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目前快递业务70%左右为电商件,“三通一达”等众多快递企业共同瞄准了这块市场蛋糕。在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看来,快递企业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成为争夺市场的关键。

北京商报记者对比发现,与市场反映较好的顺丰快递相比,通达系价格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同城快递可达4元左右。价格优势也使通达系在电商市场取得了更多份额。徐勇表示,在快递行业,消费者价格敏感程度非常高,但低利润的情况下很难使快递企业提高服务。

某快递企业网点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为抢占市场,降低了服务价格,也同时降低了员工的工资,但工资的降低也使网点出现了员工离职现象。目前,快递行业多采用按单提成的方式计算绩效,在单价较低的情况下,快递员只能派送更多的快件。在高强度的劳动下,快递员很难提供良好的服务,这就出现了前面提到的为了节省派送时间直接将快件放在门口的现象。

规范行业标准

恶性竞争使快递业背离了服务行业的本质,消费者难从中体验到良好的服务。在徐勇看来,除了电商压价、恶性竞争外,也与快递行业没有建立规范的标准有直接关系。

目前国内快递行业并没有较为规范的行业标准,在提供不同的时效、服务基础上,应该取得怎样的价格区间。

京东等电商企业良好的自建物流配送服务取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但自建物流也使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电商分析师鲁振旺表示,B2C电商平台自建物流优势在于配送质量及配送效率,但相对而言,自建物流成本也远高于第三方物流快递。

以京东为例,目前京东有快递员1.8万名,按照平均工资4000元计算,每个月人力成本就达7200万元。不断上升的物流运营成本已使企业开始提升价格。今年初,亚马逊、京东、易迅等电商纷纷上调包邮起始标准,其中亚马逊由原来的满29元免运费提升至满49元免运费;京东免运费起点上调至59元。

只有在合理的利润空间里快递企业才能更为有效地提高服务质量,快递企业还需破解同质化竞争,寻找更好的盈利点。

绿蚂蚁150多家快递查询平台,关注绿蚂蚁随时与您分享快递物流最新资讯!

第四篇:品牌扩张_竞争加剧——中国葡萄酒市场分析

品牌扩张 竞争加剧——中国葡萄酒市场分析

刘开朗

我国葡萄酒行业的集中度、效益不断提高,葡萄酒生产、消费与市场不断扩大,我国葡萄酒市场继续保持着活跃的态势,葡萄酒产业与市场环境向理性发展,盲目投资有所遏制,低价竞争的情况得到改善,生产经营秩序井然。特别是高端市场发展较快,葡萄酒城乡消费继续保持增长,未来几年葡萄酒市场将是一颗诱人的“葡萄”。

随着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葡萄酒的消费量将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伴随着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中产阶层的发展壮大,葡萄酒的消费量将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在酒类消费中的比例亦将不断提高。2005年我国葡萄酒产业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局面。葡萄酒总产量达到43.43万千升,同比增长25.40%,实现利润12.56亿元,同比增长58.78%,上交税金12.07亿元,同比增长30.21%。2006年1月至7月,国内规模以上葡萄酒企业葡萄酒产量为25.63万千升,同比增长20.20%;资产总计137.49亿元,同比增长9.60% ;主营业务收入71.7亿元,同比增长27.82%;利润额8.11亿元,同比增长12.12%。我国葡萄酒行业的集中度、效益不断提高,葡萄酒生产、消费与市场不断扩大,我国葡萄酒市场继续保持着活跃的态势,葡萄酒产业与市场环境向理性发展,盲目投资有所遏制,低价竞争的情况得到改善,生产经营秩序井然。特别是高端市场发展较快,葡萄酒城乡消费继续保持增长。

供需现状

由于我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葡萄酒价格的相对偏高,葡萄酒消费与中国市场的啤酒和白酒消费相比还处于偏低的水平。葡萄酒市场的培育还远远滞后于其他国家,因此对消费者的引导还需要更多的投资和努力。

◆行业分布

我国的酿酒葡萄大致分布在以下九个产区:东北产区、渤海湾产区、沙城产区、清徐产区、银川产区、吐鲁番盆地、黄河故道产区、云南高原产区和武威产区。其中,年产葡萄酒超过1万吨的6各省市分别为: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安徽和河南,这6个省市的葡萄酒产量能够占到中国葡萄酒总产量的80%。中国葡萄酒生产企业有600家左右,绝大多数为中小型公司。众多葡萄酒生产企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类是张裕等一批老牌葡萄酒生产企业;一类是白酒业转产葡萄酒;一类是其他行业涉足成为后起之秀;一类为沿海的进口葡萄原酒灌装厂家。

从目前葡萄酒的行业结构看,企业小、生产分散是最突出的特点。全国葡萄酒企业的平均年生产能力还不足2000吨,年产量在1000吨以下的占80%左右,1000-5000吨的企业约占20%,5000吨以上的企业只有10%。目前,产量过万吨的企业已有张裕、长城、王朝、威龙、华夏、丰收、通化等7家。从葡萄酒产品结构来看,已形成以全汁葡萄酒为主的产品结构,其中干型、半干型葡萄酒已占总量的50-60%。在干型酒中,干红葡萄酒约占80%,干白葡萄酒约占20%,高档次产品品种日益丰富,除已有国际公认的高档单品种葡萄酒外,高档起泡葡萄酒、年份酒、产地命名酒也相继出现。

◆消费现状

消费者渗透率、消费量双低的现状成为葡萄酒业必须突破的一大障碍。就消费者饮用习惯而言,葡萄酒业还缺乏白酒和啤酒那样的习惯性饮用者。葡萄酒的消费者中38.4%的人过去半年饮用量在1瓶或1瓶以下,过去半年饮用量在7瓶或7瓶以上的仅为6.2%,而白酒消费者中过去半年饮用量在7瓶或7瓶以上的占24.4%。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历年的调查表明,葡萄酒的消费者在男性、年龄25-34岁者、已婚者、大学以上教育程度者中渗透率更高。对葡萄酒的消费者研究还表明,葡萄酒的渗透率与收入正相关,收入越高,葡萄酒的渗透率越高。这一点在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所作的“中国新富市场与媒体研究”(H3)中得到印证,H3调查表明,在18到45岁的高消费、高学历、高感度人群(即新富)中,21.6%的人会在家中常备100元以上的高档葡萄酒,而常备高档白酒的人不到10%。葡萄酒消费者的低消费量不利于葡萄酒行业的快速发展。如何培育一批有稳定饮用习惯的重度消费者,是葡萄酒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我国葡萄酒市场将继续保持活跃态势(图片由品醴汇提供)

葡萄酒消费的区域市场效应逐渐增强。各区域市场地产酒得天时地利,在本地域市场居强势地位。据全国中华商业信息中心的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华北地区市场,长城以28.52%市场综合占有率位居第一,张裕、威龙、北京丰收、百年、中华、通化、王朝、宁夏红、杞浓紧随其后;在华东地区市场,张裕以26.65%市场综合占有率位居第一,王朝、长城、威龙、华东、池之王、华泰、香格里拉、新天紧随其后 ;在东北地区市场,通化以14.64%市场综合占有率位居第一,长城、张裕、王朝、威龙、嘉士紧随其后;在中南地区市场,长城以36.34%市场综合占有率位居第一,张裕、王朝、新天、玛丽、通化、白洋河和威龙紧随其后 ;在西南地区市场,长城以42.97%市场综合占有率位居第一,张裕、新天、威龙、王朝、中华、富豪、香格里拉紧随其后;在西北地区市场,西夏红以21.15%市场综合占有率位居第一,宁夏红、张裕、杞浓、王朝、长城、蒙古王、玉马、新天和楼兰紧随其后。

葡萄酒市场供需极不平衡,产大于销,供给增长已远远超过需求增长,市场价格战此起彼伏,降价仍是企业在市场上竞争的重要手段。众所周知,对于国内葡萄酒业而言,市场消费容量仍然是目前阻碍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我国人均葡萄酒消费量为0.4升,而世界葡萄酒人均消费量为6升,欧洲主要葡萄酒生产国人均葡萄酒消费量达到60升,所以中国葡萄酒市场潜力巨大。进口葡萄酒约占中国葡萄酒消费量的10%。

三大品牌:张裕、长城和王朝

全国约有450家葡萄酒生产企业,生产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其产量约占葡萄酒总量的40%。几大品牌占据了国内葡萄酒市场的大部分份额,集中度进一步增大,近期内这种态势仍将保持。目前,国内葡萄酒四大品牌张裕、长城、王朝、威龙的葡萄酒产量,占全国葡萄酒总产量的51.49%。受制于渠道建设,进口葡萄酒在整个国内葡萄酒市场的份额不足10%。而国产葡萄酒在渠道上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已建立起全国性的销售网络。

通过综合对比品牌和渠道,可以发现张裕、长城和王朝三大品牌各有竞争优势。张裕历史悠久的品牌、遍布全国的渠道网络和已经全面实施的高端产品战略,将有利于保持公司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长城如果能够顺利整合,将能够和终端优势形成乘数效应;王朝如果在高端产品线上有所作为,将能够强化原有的竞争优势。

发展趋势

按照增长速率预测,中国由1989年27.18万吨上升至2004年的40万吨,2006年预计产量为45万吨,17年平均年增长幅度为4.9%;而最近5年的年增长速率为15%,以15%增幅预测,2010年葡萄酒产量将达到80万吨。未来几年,葡萄酒业将有6倍于目前的市场增长空间。尽管葡萄酒行业的资本鏖战和商标之争,让人们闻到了浓浓的硝烟味,但市场竞争反过来刺激了葡萄酒消费的快速增长,未来几年葡萄酒市场将是一颗诱人的“葡萄”。

从近几年国内葡萄酒产量的增长态势,以及进口葡萄酒增长速度来看,我国葡萄酒生产和消费已经步入快车道,产品的产量和消费量将继续保持现有的发展速度,并呈现出四大发展趋势:

◆品牌扩张

我国葡萄酒的品种将趋于多元化

消费者在中高档消费购物场所购买享用葡萄酒,指名购买和认牌消费的习惯已经逐渐形成,其他品牌将逐渐被淘汰。酿酒行业的品牌不仅反映出酿酒企业在当前市场竞争态势下的优势所在,还体现出其历史文化沉淀下来的无可比拟的优势,对企业具有超强的保护能力。国内几大葡萄酒品牌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几大品牌占据了国内葡萄酒市场的大部分份额,集中度进一步增大,近期内这种态势仍将保持。目前,国内葡萄酒四大品牌张裕、长城、王朝、威龙的葡萄酒产量,占全国葡萄酒总产量的51.49%。

与此同时,二线品牌和酒庄开始寻找突破口,二线品牌企业和新近兴起的酒庄,在突出自己产品特点,寻找产品特定消费地区和人群上下功夫。在各种资本纷纷看好葡萄酒行业发展的背景下,这类企业有望发展壮大,并促进行业发展。

◆结构多样化

同质化是中国葡萄酒市场最严峻的问题之一,细分市场、培养消费、刺激消费是葡萄酒生产厂家逐鹿群雄的必由之路。随着行业的发展,对外交流的增加,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逐步多元化,品种单

一、产品个性和特点不突出的状况,已引起众多企业、院校、科研单位的重视,纷纷在引进新品种,研究具有个性和特点的品种方面,加大力度。国际市场上流行的葡萄酒品将成为我国葡萄酒品种发展的主要方向。健康、安全、个性化是酒类企业产品调整的重要依据。

高端葡萄酒发展势头迅猛,估计2006年将占整个市场的40%,特别是冰酒成为高端葡萄酒消费的靓点,如目前辽宁亚洲红、通化的冰酒消费势头上升。随着葡萄酒市场高端化趋势的发展,高端市场将会成为争夺的焦点。

◆消费地区和人群逐步扩大

目前,我国葡萄酒的消费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大中型城市和中青年、高学历、高收入人群,但从趋势来看,消费的地区和人群已有向外延伸的趋势,并将继续保持下去。目前我国葡萄酒生产与消费的主要区域还是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而东部地区海岸概念又在引导着我国整个葡萄酒市场的转变。而在上海、北京、广州、南京、厦门这些发达地区,东部干红葡萄酒已占据了人们生活消费的很大比重。目前,重庆、西安、兰州、成都、昆明和乌鲁木齐等葡萄酒消费出现了新的转折,西部葡萄酒市场消费升温趋势进一步明朗,促进了西部葡萄酒市场供需关系的改善。如,成都作为葡萄酒消费比较成熟的城市,各个国产品牌已经培育了一批忠诚度较高的消费群,其葡萄酒消费并不亚于东部城市。因此,我国葡萄酒市场不平衡性的矛盾将会缓解,东、西部地区的生产与消费将呈现出同步增长的格局。

◆葡萄酒进口量增大,价格下降

关税下降,大量进口葡萄酒将涌入中国市场,同时价格将更低;同时,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开始消费进口葡萄酒。近年来,我国葡萄酒进口数量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今年1至7月,进口葡萄酒约6.06万千升,同比增长88.8%,主要进口国为智利、阿根廷、西班牙、法国等十余个国家。

跨国企业的下一步棋将是渗透性地占领市场,培育其品牌的认知度。100元以下的进口葡萄酒将非常普遍,他们将与国产葡萄酒一起争夺市场。

China's wine industry has massive potentialities.The wine industry is now increasing at a high speed, with a total output of 434.3 thousand tons in 2005 and the highest growth rate of 25.40% in whole alcohol drink industry.This sector performance is in response to the growth of the domestic wine market, which can be described in one word: “remarkable”.

第五篇:小议中国未来餐饮业的竞争趋势

小议中国未来餐饮业的竞争趋势

中国的餐饮市场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市场竞争的形势也发生一些新的变化。把握这种变化趋势,研究制定正确的对策,对餐饮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餐饮市场相对来说是最分散的一个市场,国内没有一个大的餐饮集团可以占据1%的市场份额。可以说餐饮行业是完全竞争的行业,行业集中度相当低,未来发展的趋势是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有待于规模企业的整合。从餐饮企业竞争与发展格局来看,未来我国餐饮企业竞争将

更加激烈,并伴有更多企业上市。

一、由单纯的价格竞争、产品质量的竞争,发展到产品与企业品牌的竞争,文化品位的竞争。在改革初期,餐饮企业之间主要是打价格战,打品种、服务、装修战;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消费者用餐既要满足生理需求,又要满足心理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经营者把注意力转向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企业的文化品位。这是一种更高水平的竞争。

二、由单店竞争、单一业态竞争,发展到多业态、连锁化、集团化、大规模的竞争。

三、由在本地发展走向外地发展,由小城市向大中城市发展,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发展;也有的是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延伸,由西部向东部延伸。几年来涌现出的一批大的餐饮公司和连锁企业,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它们都寻求向外地扩张,立足和占据外地市场,甚至打进中心城市和国际性大都市。如今,地域的概念已经淡化,餐饮企业竞争的市场半径大大延长。

四、中外餐饮企业竞争加剧。餐饮业是改革开放比较早的一个行业,外资特别是一些国际名牌企业不断涌进中国餐饮市场,我国餐饮业一直面临着国外餐饮业品牌的强大挑战,与国外餐饮相比,国内餐饮企业在硬件、软件,尤其是在管理、服务方面的差距较大。加入WTO后,更多外资餐饮企业的进入加剧我国餐饮行业的竞争。国外餐饮企业进入中国,对我国餐饮经营理念、服务质量标准、文化氛围、饮食结构、从业人员素质要求等将产生深刻影响。而中国本土品牌餐饮走出去步伐较慢,竞争力不强。

在国外,中餐企业大多表现为规模小、环境不佳、服务不到位,中餐特色不明显。在国内,中餐企业面临着外国品牌餐饮企业的挤压。全国前10强仅占餐饮业总营业额的4.78%,销售收入一般不超过数亿元。与以肯德基、必胜客为代表的外国餐饮巨头形成巨大反差,单单肯德基在中国就超过2000家连锁店,2007年销售收入超过215亿。竞争也必将进一步激化。中餐具有色、香、味具全的独特魅力,有着广大消费者和市场份额,但标准化是规模竞争的瓶颈,关键的原因是将中餐烹饪作为一种高度手工艺化的工作,需要科学分析形成中餐标准化、流水作业,使之成为餐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体和发展基础的组成部分。这项工作需要长期推行和持续的规范,是多数中小餐饮企业难以承受的,但也是中餐必须突破的关键。目前百胜集团已利用标准化运作优势,形成中式快餐的标准化并加以推广,目前“东方即白”利用肯德基进行的全面推广就在利用品牌、标准优势向“中式快餐”市场延伸,进一步

扩大市场份额。

国外餐饮业品牌布局已基本完成,未来洋快餐将引领中国餐饮竞争格局,通过国外餐饮业品牌对在中国连锁经营成功案件分析,中餐企业需要借鉴和学习国外餐饮品牌企业商圈选址策略、物流管理能力,单店的运营能力,品牌扩张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

目前国内优秀的餐饮企业已经开始提炼经营技术、申报餐饮专利、积淀品牌价值、整合上下游资源。融资扩张成了国内餐饮业的加速发展新模式,小肥羊就是其中代表案例,至08年3月,小肥羊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北美等地拥有350多间餐厅,业务年增速达35%,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人民币。在 TheNielsenCompany对中国六大城市市调中,小肥羊知名度接近100%,部分地区“第一提及率”超过50%。小肥羊9年来陆续获得并蝉联 “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国行业标志性品牌”等50余项荣誉。

小肥羊遍布世界的连锁网络、产品的标准化和连锁经营战略,为中餐行业的经营和扩张树立了标杆。据了解,继味千拉面、小肥羊后,谭鱼头、小南国、真功夫等连锁餐饮企业日前正在酝酿上市。07年中国餐饮业的突出特点是资本活跃,百年老字号全聚德的成功上市,另外还有超过40家的企业正在积极争取上市,预计未来 3年经济回暖后,将有更多的餐饮企

业上市。

2014年中国运营商竞争加剧,服务外包化趋势明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