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咸阳市交警信息化建设
编辑:蓝色心情 识别码:15-848935 6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26 17:32:3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咸阳市交警信息化建设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科技强警”方针和我市“数字化”城市建设要求,202_年以来,我们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以及省公安厅、省交警总队、市公安局的安排部署,立足咸阳发展实际,着眼于公安交管工作科技水平的提高,克服重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大力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高科技应用能力,带动和促进了队伍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迅速提升,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各界群众的肯定和赞扬。202_年、202_年,202_年支队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交警系统最佳支队,被誉为“陕西交警的一面旗帜”。在公安部、建设部联合进行的“畅通工程”验收中,我市被评为C类城市二等管理水平,这在西北五省都是独树一帜的,被联合检查验收小组誉为“西部的东部”。现将我们的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以科技化建设推动队伍建设和业务建设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成为社会生活主轴的条件下,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它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不容置疑和有目共睹的,无论哪个部门,哪个行业,只有密切注视科技发展的趋势,注重自身的科技建设,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基于这种认识,202_年以来,我们一直将科技化建设作为实现公安交管工作新跨越的推进器长抓不懈,坚持始终。一是领导重视成立了科技化建设领导小组,由邢俊强支队长任组长,支队其他领导为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指挥室、车管所、事故科、交通秩序科等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定期研究科技强警方面的工作规划,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具体问题。指挥室、车管所具体负责科技化建设的协调、落实工作。每年支队的信息化建设年初有计划,年中抓落实、年底见成效,一年上一个台阶。二是根据科技化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加大了对民警的教育培训力度。我们积极创造条件,支持鼓励广大民警参加电大、自考等多种形式的高等学历教育,202_年至今,全市交警系统已有21人取得大专学历,63人取得了本科学历,6人取得了硕士研究生学历。同时,组织118名民警分期分批参加微机培训,并取得了相关证书。此外,我们还邀请专家学者为民警办科技讲座11次,为民警购买科技类书籍372本。三是积极筹措资金,不断加大科技投入。202_年至今,我们想尽千方百计,克服种种困难,共投入5000多万元用于科技强警和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投资1200多万元用于城市交通信号、电视监控,电子警察、标志标线、通讯管网及微机网络的建设;投资2800多万元建成支队新办公大楼和交通监控中心;投资600多万元建成机动车检测中心和车管所办公大楼;投资100多万元用于支队办公自动化和大队微机联网建设;投资300多万元用于机关和秦都、渭城大队的警用汽车、摩托车、对讲机等装备建设,使队伍的科技化程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四是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在交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经过三年多的建设,我支队在科技强警和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方面已初具规模,城市交通管理中已建立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电子警察系统和交通监控中心,在信息管理中以建成了以车管所数据库为核心,连接上级公安部门、支队机关和全市14个大队的专用网络系统,实现车辆和驾驶员业务管理、交通违法处罚、事故处理等业务工作网上办公。

二、认真建立路面控制系统,以科技水平的提高保障道路的平安与畅通

近年来,市机动车辆和驾驶员数量急剧增加,每年10%-15%的速度递增。截至目前,我市共有机动车辆9万辆,其中汽车45000辆。机动车驾驶员35万人,其中汽车驾驶员17万人.在此情况之下,交通管理工作必须引入新的科学技术,不断地提高科学的管理水平,才能保证道路的平安与畅通。去年,我们投资168万元在新办公大楼建立了交通指挥监控中心,在原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电视监控、电子警察系统的基础上新增了大屏幕电视墙、122报警、办公大楼安全监控及背景音乐等子系统,GPS定位系统也已列入指挥中心建设规划。同时还根据实际需要扩大和加强了指挥中心的职能,赋予了122报警电话的接警、处警和直接指挥调度执勤民警的职能和权限,实现了直接由指挥中心快速、高效地处置交通疏导、重大交通警卫、治安突发事件等方面的信息传递、领导指令下达、警力现场指挥等综合调度功能。经过三年不断建设,我们在路面交通管理方面以监控中心为龙头,建成了以下几个子系统:

1、电视监控系统:监控中心大屏电视墙由4个60英寸DLP背投显示器和18个29英寸纯屏电视机和2组LED显示屏组成,监控全市15个主要路口,在人民路七厂什字至东风路什字各路口安装5个球形摄像机对人民路全段实时监控,在体育场、中华路、双拱桥等10个主要什字安装球形摄像机对重点区域实时监控,基本实现了对市区交通秩序疏导、重大社会活动、治安突发事件等进行现场监控和指挥的功能。

2、电子警察系统:我们在全市15个路口43个方向安装了电子警察,在拍摄方式上有数码相机和摄像机两种,在数据传输方式上,有光缆传输、拨号传输和人工取硬盘传输三种方式,多种方式的传输确保了数据传输的畅通灵活和方便。今年7月份我们又建立了流动电子警察系统,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方便了人民群众。该系统的技术含量在国内亦属先进之列。

监控系统和电子警察系统启用以来,我市交通秩序有了明显的改观,特别是机动车辆闯红灯的违章率大大降低,过去机动车闯红灯的现象司空见惯,屡禁不止,而现在即是夜间,机动车特别是出租车,在什字路口停车也不随意越线,秩序井然。据统计,市区机动车闯红灯违章现象已经从过去的每天100多次,下降到目前每天10多例。这些事例充分说明,科学化的管理手段是提高交通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和保证。

3、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我市现有18个信号灯控制路口,三年来我们将原有信号灯均更新为发光二极管信号灯,在人民路、西兰路、渭阳路等主要路段安装倒计时器40组,在人民路各什字对交通信号实行中心控制:一是根据实际需要对各什字路口信号灯的配时状态在监控室进行实时控制,在执行重要警卫任务和实行交通管制时,可根据路口实际情况在监控中心对每个什字信号灯进行遥控,随意调整信号灯状态和配时,确保警卫车队“一路绿”通过人民路。二是通过感应线圈采集车辆信息,可根据每个时段实际车流量大小,对信号灯配时进行自动调整,实现绿波带控制。这套系统是由宝鸡微波中心和我支队共同研制开发的,属西北地区首创,与国外同类系统相比,符合国情、市情,简单实用,维护方便,投资不足进口系统的十分之一。目前,该系统已向省公安厅和公安部申请科技奖。4、122报警系统:新建成的 122报警系统使用目前国内先进设备,在接到报警电话时,系统通过专线从电信局提取电话机主资料,具有自动记录来电用户资料、接通语音提示、通话录音、骚扰电话拦截、来电转接、多方通话等功能。

5、电子地图系统:电子地图可将全市道路分布、地面建筑、自然地理环境等地理信息和有关交通管理方面的综合信息以地图形式显示在电脑和大屏上,市区比例为1:10000,县区和咸阳周围比例为1:50000,并可与110报警系统、GPS定位系统、大屏组成一体, 在大屏上显示全市电子地图信息和定位信息。

6、对讲机通讯系统:该系统使用公安专用350兆频段,支队和秦都、渭城大队各有一个频道,目前有车载台11部,对讲机120个。监控中心可通过对讲机直接与执勤民警通话,及时了解路面交通状况,并可进行现场指挥。

7、城市公安交通管网系统:自202_年人民路改建工程开始,我们积极与城建、市政部门联系,在市区道路改建中,把交警支队的交通信号、电视监控、电子警察的通讯管网建设纳入市政综合管网建设规划。三年来,在我市人民路、世纪大道、渭阳路、东风路、文林路等主要道路扩建工程中,支队共铺设通讯管网30多孔公里,同时我们还充分发挥和广电、电信、电力等部门的长期友好合作的关系,签定合作协议,利用他们的管网和架空线位资源,铺设通讯光缆,从而以多形式、多渠道、投资少、见效快的有效措施,确保了公安交通通讯管网的顺利建设。

三、大力加强网络建设,努力提高公安交管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根据全省公安系统“金盾工程”建设总体要求,在微机网络建设方面,我们以车管所业务实现微机化管理为中心,逐步建立和完善交通管理、事故处理及支队机关、大队办公自动化和网络化。目前,我支队车管所共有微机110多台,服务器5台,建立了支队网络中心和车管所局域网,支队与各大队微机联网已经开通。车辆和驾驶员信息数据库均采用Oracle数据库,驾驶员体检系统采用datebass数据库,基本满足了目前各种应用系统的要求。

1、车管所网络系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市机动车辆数量迅猛增长,汽车、摩托车已开始进入千家万户,车管所的工作和服务面对的是社会各阶层和广大的人民群众,因此车管所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成为代表公安交警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因此我们始终把车管所规范化、网络化建设作为树立支队形象和科技强警的一项重点工程来抓。202_年10月份,我们对车管所微机系统进行了首次全面更新改造,经过数次升级改造,到目前为止,车辆和驾驶员业务系统运行稳定、功能齐全,办理车辆牌证和驾驶证业务实行流程式管理,即根据岗位职责确定岗位权限,而每个岗位只能完成本职权限范围的操作,只有各岗位按流程顺序完成各自的操作,一项业务才能办理完毕。有什么业务权限就只能干什么,没有权限的业务,想办也无法办。同时系统对每个操作人员的所有操作都有日志记录,每个人的工作都在微机系统的监督、控制下有序的进行,确保了业务办理的公开、公正,从而实现了把干警的素质纪律教育、岗位职责制约监督和微机系统控制监督三者很好地结合起来的内部管理模式,形成一个全面、完整和多层次的监督制约机制,使工作人员既有应有的权利,又能有效的限制和杜绝滥用职权,同时也摆脱了各种说情风、“关系网”的干扰。目前车管所微机业务系统已具备以下子功能系统: ① 进口车核查系统

② 被盗抢车辆自动查询系统 ③ 机动车网上查询系统 ④ 驾驶员网上查询系统 ⑤ 联网选号系统

⑥ 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自动查询系统 ⑦ 驾驶员体检中心与车管所联网系统 ⑧ 驾驶员无纸化考试系统

⑨ 电子警察处罚与车管所联网系统 ⑩ 记分卡与车管所联网系统

以上子系统已成为车管所正常业务办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办理每项业务都需要这些系统的支持和配合。进口车、被盗抢车核查系统和机动车、驾驶员查询系统与公安部系统联网,随时可查询全国各地机动车和驾驶员各种信息,同时实时上传全市车辆和驾驶员更新信息。联网选号系统按照公安部17项便民措施给车主提供2次选号机会,车主选号时系统提供语音服务,所选车号自动进入系统,确保选号公开、公正。电子警察处罚系统实现对违章车辆档案自动加锁和解锁,使违章车辆难逃处罚关。随着记分卡系统和交通违章管理与车管所联网系统的使用,对违章驾驶员的处罚也将实现微机自动化管理。目前正在建设和规划建设的子功能系统有:

① 电子档案系统(包括电子印章、电子照相、档案电子扫描)② 检测中心与车管所联网系统 ③ 驾驶员自动年审系统 ④ 机动车自动年检系统

⑤ 保险公司保险理赔、事故车维修审核管理系统 ⑥ 代理业务部门车辆查询-违章查询-报修查询系统

随着以上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支队车管所网络系统将成为一个集业务办公、综合管理、咨询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公安交通管理网络中心,从而使我们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2、支队办公自动化系统:目前,支队机关新办公楼已正式投入使用,我们将以最终实现支队办公自动化、无纸化为目标,以车管所、指挥室、交管科相关业务为龙头,以政治处、事故科、后勤装备科、法制宣传科等有关科室业务管理为推广重点,逐步完善支队机关办公自动化。现已基本完成了办公自动化的功能设计,系统应用软件开发已进入实用测试阶段,支队机关局域网已经建成,支队领导和各科室微机也以配备到位,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支队网络网站也将开始启用。支队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有:

(1)支队日常办公业务自动化处理功能。对于上传下达的公文,能够通过网络实现快速传递,并通过网络完成公文的拟稿、签发、批阅、发送等工作。

(2)能够提供各类交通管理政策、法规等交通管理信息查询和最新的交通管理动态和新闻。

(3)人事、劳资、装备管理功能。可录入、存储、管理人员档案(含图像)、各种信息资料,且有快速的查询、统计功能。

(4)电子邮件管理、网络电话、网络会议功能。利用信息中心的网络服务器提供支队内部电子邮件功能、网络电话、视频网络会议等通讯服务。

(5)远程登录网络。可以通过拔号或无线方式远程登录,完成各项信息的查询、录入等工作,支持远程办公。前端软件可以进行网络发布和远程安装。

3、大队微机联网系统:目前我市公安三级网尚未开通,且建设进度受种种原因制约,在此情况下,我们不等不靠,积极与电信、广电网络联系,本着节约、安全、可靠的精神,对几种联网形式进行比较,多方考察论证,于7月份和广电网络签订了租用协议,由广电网络提供光纤线路和配套设备,支队和各大队共投资60多万元,购买服务器、交换机和微机等设备,于9月份建成全市公安交通专网,实现全市各大队微机联网。目前各大队车管所业务系统和事故统计系统以在全市联网运行,交通违章处罚系统也将在近期内投入运行。

四、我市公安交警系统科技强警建设规划

根据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建设总体方案,我市和西安将在规划、交通、信息等方面实现“八同”、“四个一体化”,未来几年内我市交通管理科技强警规划将以逐步实现智能交通管理和促进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建设为蓝图,积极争创全省一流,努力追赶全国同类城市先进水平。其主要内容有:

1、在我市主要干线公路出口建立交通、治安卡口管理系统,实时监控主要干线公路交通、治安情况并对通过车辆进行录像监控、号牌自动识别和流量统计。在世纪大道、金旭路及新开发主要路段安装交通信号灯、电视监控、电子警察系统,全市城区交通信号实现区域控制。

2、建立西安、咸阳两市公安交警信息交换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有线、无线电话、对讲机等多种通讯方式,建立一个信息交换平台,使两市在交通管理信息方面资源共享。

3、实现西安、咸阳两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电视监控系统、电子警察系统、交通违章管理系统等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联网运行,协作开展两市各种交通秩序整顿活动,不断充实和完善两市支队指挥机构及各业务部门的协作交流体制,实现统一指挥调度。

虽然我们在“科技强警”和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由于我们在交通管理基础设施和科技化建设方面投入巨大,目前资金方面的缺口较大。二是由于信息化建设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我们亟需成立专门的科室具体负责此项工作。三是急需对全体民警进行系统化、深层次的教育培训。今后,我们将在上级公安机关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放眼长远,立足现实,顽强拼搏,克难攻坚,努力提高公安交管工作的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大力营造平安、畅通、文明、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以实际行动服务于建设西部经济强市的宏伟目标。

第二篇:交警信息化工作总结

在去年9月召开的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上,国务委员、公安部长孟建柱强调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适应当前公安工作面临的新变化,重点抓好公安信息化、执法规范化、和谐警民关系“三项建设”。公安信息化摆在首位,可见信息化建设在当今公安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其精神实质是要通过实施“科技强警”战略,全面推进公安信息化工作,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加快公安信息化建设步伐,实现公安战斗力的跨越式发展。笔者就如何加强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谈几点浅的看法。

一、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1、信息化建设是当前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需要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深刻改变着传统工作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公安机关的战斗力,是公安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公安交通管理基层基础工作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和应用,信息化技术是增加警力、提高效力的有效途径。应用到具体工作中,信息化又发挥着人力所无法达到的巨大作用,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可事半功倍。公安机关应大力推广和应用各类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更直接有效地渗透到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各个层面和环节,解决很多传统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

2、信息化建设是当前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手段

借助于现代化的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网,可以方便地收集、处理、传递、反馈业务信息,提高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快速、准确地打击、惩治犯罪。对于公安交通管理方面,信息化有助于公安交通管理业务处理(如文字、表处理,文档数据库管理以及多媒体信息处理)、管理控制(如计划、方案等)、违法处理(机动车驾驶人违法、机动车违法查询和处理)、车驾管、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信息报送。在一定程度上,信息化可以促使公安交通管理制度的改革,提高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效率,上级业务部门对基层民警执法监督由过去单纯的案卷抽查和受理复议,拓展到在网上及时全面的浏览和重点审阅。

二、推进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观念转变慢,认识不到位

部分民警对信息化工作还没有很好地理解掌握,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工作是做好交通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在公安交通管理整体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的认为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就是警务工作科技化,自己知识水平有限,可望不可及。有的认为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基层经费不足,科技强警的一些措施在基层落不到实处,因此持观望、彷徨态度。有的认为信息化建设是上级机关部门的事,属宏观警务,与基层单位、具体工作脱节,基层警力紧缺,工作内容多、责任压力大,信息化建设又是一项花精力的工作,应接不瑕。导致信息的收集不全,研判不够,不懂怎么应用各类有利于实际工作的信息,只会“被动等”,不去“主动找”,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资金缺口大,投入不到位

公安交警的科技投入主要用于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管理信息系统、交通电子监控系统、交通指挥疏导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支柱系统”的建设上,但由于种种原因,公安交警科技经费的投入未能纳入政府财政建设资金预算内,基本上由公安交警部门自筹解决,而公安交警本身就存在警力不足、经费严重短缺的问题,有限的投入远远滞后于这些科技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的需求,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着“科技强警”战略的发展,也从根本上造成交通管理水平不高,手段落后,方法单调、效率低下。

3、信息人才少,应用不到位

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上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经常举办各种业务培训班,培养、锻炼了一些人才,但总体来说,基层公安交通管理机关从事信息化工作的技术人才数量不足,有些不一定专门从事信息化工作,结构不甚合理,素质亟待提高。特别是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资源严重短缺,人才体系尚未真正形成,与实际需求相距较远。同时,对信息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相对薄弱,相关制度、规范还未建立或刚起步,培训教育工作开展不力,人员接受信息化知识机会少、层次底,制约了民警素质的提高。致使信息化建设工作得不到长足发展,得不到更好的推进,信息化没能充分发挥作用。不少该采集的信息没有及时采集录入,该更新的信息没有及时更新,致使信息的真实性、时效性不强。

三、解决推进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意见:

1、提高认识,将信息化建设放在公安交通管理工作重要位置,确保思想认识上有根本上的提高。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日益显得滞后。这就要求我们更新管理理念,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信息化也是生产力”和“科技强警”的思想,抓住机遇,充分把握各种有利条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认识到利用信息技术管理交通的积极作用,利用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加快自身的基础建设,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加快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要本着“统筹规划、行政推动、技术支持、资金保障、规范标准”的原则和“高起步、高速度、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广大民警的信息化工作意识,全面推动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公安交通管理现代化进程。

2、加大投入,将信息化建设的所需资金比例加大,确保运转正常。

科技投入是科技工作的物质基础,是信息化建设基本保证。光靠公安交警一个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紧紧依靠党委、政府,多汇报,多请示,争取得到最大限度的重视和支持,力争将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科技发展纳入政府社会发展的规划,把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科技投入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之内。同时,科学合理调配科技经费,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努力实现公安交管科技投入的高效益,并在防止泄密的前提下,加大公安交警科技工作的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界深入了解公安交管科技工作的重要性,请求社会各界更加广泛地支持公安交管科技工作,以求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面地筹集到更多的资金,使科技工作进入长期性合理性的良性运行轨道。

3、强化教育,将信息化建

设所需的人才培训教育抓好,确保能适应当前新形势下的公安交通管理工作。

要在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三个关键环节上有所突破。要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加大、加快对公安交通管理急需的高科技优秀人才的引进,优化公安交警科技人才结构。对现有的科技人才,要充分信任、放开使用,要从政治上、生活上真正关心他们,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避免人才的流失。要积极抓好对广大民警的教育工作,增强民警的信息化工作意识,促使民警不断更新管理理念,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信息化也是生产力”的思想。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定期组织民警开展对信息化工作等业务技能的教育、训练活动,促使民警全面掌握做好信息工作的各项技能,使之能适应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的需要。同时,还要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考核机制,加大信息化工作考核力度,严格实施奖惩制度,激发民警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推进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工作现代化进程。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科技强警”方针和我市“数字化”城市建设要求,202_年以来,我们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以及省公安厅、省交警总队、市公安局的安排部署,立足咸阳发展实际,着眼于公安交管工作科技水平的提高,克服重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大力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高科技应用能力,带动和促进了队伍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迅速提升,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各界群众的肯定和赞扬。202_年、202_年,202_年支队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交警系统最佳支队,被誉为“陕西交警的一面旗帜”。在公安部、建设部联合进行的“畅通工程”验收中,我市被评为C类城市二等管理水平,这在西北五省都是独树一帜的,被联合检查验收小组誉为“西部的东部”。现将我们的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以科技化建设推动队伍建设和业务建设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成为社会生活主轴的条件下,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它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不容置疑和有目共睹的,无论哪个部门,哪个行业,只有密切注视科技发展的趋势,注重自身的科技建设,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基于这种认识,202_年以来,我们一直将科技化建设作为实现公安交管工作新跨越的推进器长抓不懈,坚持始终。一是领导重视成立了科技化建设领导小组,由邢俊强支队长任组长,支队其他领导为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指挥室、车管所、事故科、交通秩序科等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定期研究科技强警方面的工作规划,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具体问题。指挥室、车管所具体负责科技化建设的协调、落实工作。每年支队的信息化建设年初有计划,年中抓落实、年底见成效,一年上一个台阶。二是根据科技化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加大了对民警的教育培训力度。我们积极创造条件,支持鼓励广大民警参加电大、自考等多种形式的高等学历教育,202_年至今,全市交警系统已有21人取得大专学历,63人取得了本科学历,6人取得了硕士研究生学历。同时,组织118名民警分期分批参加微机培训,并取得了相关证书。此外,我们还邀请专家学者为民警办科技讲座11次,为民警购买科技类书籍372本。三是积极筹措资金,不断加大科技投入。202_年至今,我们想尽千方百计,克服种种困难,共投入5000多万元用于科技强警和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投资1200多万元用于城市交通信号、电视监控,电子警察、标志标线、通讯管网及微机网络的建设;投资2800多万元建成支队新办公大楼和交通监控中心;投资600多万元建成机动车检测中心和车管所办公大楼;投资100多万元用于支队办公自动化和大队微机联网建设;投资300多万元用于机关和秦都、渭城大队的警用汽车、摩托车、对讲机等装备建设,使队伍的科技化程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四是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在交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经过三年多的建设,我支队在科技强警和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方面已初具规模,城市交通管理中已建立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电子警察系统和交通监控中心,在信息管理中以建成了以车管所数据库为核心,连接上级公安部门、支队机关和全市14个大队的专用网络系统,实现车辆和驾驶员业务管理、交通违法处罚、事故处理等业务工作网上办公。

二、认真建立路面控制系统,以科技水平的提高保障道路的平安与畅通近年来,市机动车辆和驾驶员数量急剧增加,每年10%-15%的速度递增。截至目前,我市共有机动车辆9万辆,其中汽车45000辆。机动车驾驶员35万人,其中汽车驾驶员17万人.在此情况之下,交通管理工作必须引入新的科学技术,不断地提高科学的管理水平,才能保证道路的平安与畅通。去年,我们投资168万元在新办公大楼建立了交通指挥监控中心,在原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电视监控、电子警察系统的基础上新增了大屏幕电视墙、122报警、办公大楼安全监控及背景音乐等子系统,GPS定位系统也已列入指挥中心建设规划。同时还根据实际需要扩大和加强了指挥中心的职能,赋予了122报警电话的接警、处警和直接指挥调度执勤民警的职能和权限,实现了直接由指挥中心快速、高效地处置交通疏导、重大交通警卫、治安突发事件等方面的信息传递、领导指令下达、警力现场指挥等综合调度功能。经过三年不断建设,我们在路面交通管理方面以监控中心为龙头,建成了以下几个子系统:

1、电视监控系统:监控中心大屏电视墙由4个60英寸DLP背投显示器和18个29英寸纯屏电视机和2组LED显示屏组成,监控全市15个主要路口,在人民路七厂什字至东风路什字各路口安装5个球形摄像机对人民路全段实时监控,在体育场、中华路、双拱桥等10个主要什字安装球形摄像机对重点区域实时监控,基本实现了对市区交通秩序疏导、重大社会活动、治安突发事件等进行现场监控和指挥的功能。

2、电子警察系统:我们在全市15个路口43个方向安装了电子警察,在拍摄方式上有数码相机和摄像机两种,在数据传输方式上,有光缆传输、拨号传输和人工取硬盘传输三种方式,多种方式的传输确保了数据传输的畅通灵活和方便。今年7月份我们又建立了流动电子警察系统,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方便了人民群众。该系统的技术含量在国内亦属先进之列。

监控系统和电子警察系统启用以来,我市交通秩序有了明显的改观,特别是机动车辆闯红灯的违章率大大降低,过去机动车闯红灯的现象司空见惯,屡禁不止,而现在即是夜间,机动车特别是出租车,在什字路口停车也不随意越线,秩序井然。据统计,市区机动车闯红灯违章现象已经从过去的每天100多次,下降到目前每天10多例。这些事例充分说明,科学化的管理手段是提高交通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和保证。

3、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我市现有18个信号灯控制路口,三年来我们将原有信号灯均更新为发光二极管信号灯,在人民路、西兰路、渭阳路等主要路段安装倒计时器40组,在人民路各什字对交通信号实行中心控制:一是根据实际需要对各什字路口信号灯的配时状态在监控室进行实时控制,在执行重要警卫任务和实行交通管制时,可根据路口实际情况在监控中心对每个什字信号灯进行遥控,随意调整信号灯状态和配时,确保警卫车队“一路绿”通过人民路。二是通过感应线圈采集车辆信息,可根据每个时段实际车流量大小,对信号灯配时进行自动调整,实现绿波带控制。这套系统是由宝鸡微波中心和我支队共同研制开发的,属西北地区首创,与国外同类系统相比,符合国情、市情,简单实用,维护方便,投资不足进口系统的十分之一。目前,该系统已向省公安厅和公安部申请科技奖。4、122报警系统:新建成的 122报警系统使用目前国内先进设备,在接到报警电话时,系统通过专线从电信局提取电话机主资料,具有自动记录来电用户资料、接通语音提示、通话录音、骚扰电话拦截、来电转接、多方通话等功能。

5、电子地图系统:电子地图可将全市道路分布、地面建筑、自然地理环境等地理信息和有关交通管理方面的综合信息以地图形式显示在电脑和大屏上,市区比例为1:10000,县区和咸阳周围比例为1:50000,并可与110报警系统、GPS定位系统、大屏组成一体, 在大屏上显示全市电子地图信息和定位信息。

6、对讲机通讯系统:该系统使用公安专用350兆频段,支队和秦都、渭城大队各有一个频道,目前有车载台11部,对讲机120个。监控中心可通过对讲机直接与执勤民警通话,及时了解路面交通状况,并可进行现场指挥。

7、城市公安交通管网系统:自202_年人民路改建工程开始,我们积极与城建、市政部门联系,在市区道路改建中,把交警支队的交通信号、电视监控、电子警察的通讯管网建设纳入市政综合管网建设规划。三年来,在我市人民路、世纪大道、渭阳路、东风路、文林路等主要道路扩建工程中,支队共铺设通讯管网30多孔公里,同时我们还充分发挥和广电、电信、电力等部门的长期友好合作的关系,签定合作协议,利用他们的管网和架空线位资源,铺设通讯光缆,从而以多形式、多渠道、投资少、见效快的有效措施,确保了公安交通通讯管网的顺利建设。

三、大力加强网络建设,努力提高公安交管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根据全省公安系统“金盾工程”建设总体要求,在微机网络建设方面,我们以车管所业务实现微机化管理为中心,逐步建立和完善交通管理、事故处理及支队机关、大队办公自动化和网络化。目前,我支队车管所共有微机110多台,服务器5台,建立了支队网络中心和车管所局域网,支队与各大队微机联网已经开通。车辆和驾驶员信息数据库均采用Oracle数据库,驾驶员体检系统采用datebass数据库,基本满足了目前各种应用系统的要求。

1、车管所网络系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市机动车辆数量迅猛增长,汽车、摩托车已开始进入千家万户,车管所的工作和服务面对的是社会各阶层和广大的人民群众,因此车管所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成为代表公安交警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因此我们始终把车管所规范化、网络化建设作为树立支队形象和科技强警的一项重点工程来抓。202_年10月份,我们对车管所微机系统进行了首次全面更新改造,经过数次升级改造,到目前为止,车辆和驾驶员业务系统运行稳定、功能齐全,办理车辆牌证和驾驶证业务实行流程式管理,即根据岗位职责确定岗位权限,而每个岗位只能完成本职权限范围的操作,只有各岗位按流程顺序完成各自的操作,一项业务才能办理完毕。有什么业务权限就只能干什么,没有权限的业务,想办也无法办。同时系统对每个操作人员的所有操作都有日志记录,每个人的工作都在微机系统的监督、控制下有序的进行,确保了业务办理的公开、公正,从而实现了把干警的素质纪律教育、岗位职责制约监督和微机系统控制监督三者很好地结合起来的内部管理模式,形成一个全面、完整和多层次的监督制约机制,使工作人员既有应有的权利,又能有效的限制和杜绝滥用职权,同时也摆脱了各种说情风、“关系网”的干扰。

目前车管所微机业务系统已具备以下子功能系统: ① 进口车核查系统

② 被盗抢车辆自动查询系统 ③ 机动车网上查询系统 ④ 驾驶员网上查询系统 ⑤ 联网选号系统

⑥ 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自动查询系统 ⑦ 驾驶员体检中心与车管所联网系统 ⑧ 驾驶员无纸化考试系统

⑨ 电子警察处罚与车管所联网系统 ⑩ 记分卡与车管所联网系统

以上子系统已成为车管所正常业务办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办理每项业务都需要这些系统的支持和配合。进口车、被盗抢车核查系统和机动车、驾驶员查询系统与公安部系统联网,随时可查询全国各地机动车和驾驶员各种信息,同时实时上传全市车辆和驾驶员更新信息。联网选号系统按照公安部17项便民措施给车主提供2次选号机会,车主选号时系统提供语音服务,所选车号自动进入系统,确保选号公开、公正。电子警察处罚系统实现对违章车辆档案自动加锁和解锁,使违章车辆难逃处罚关。随着记分卡系统和交通违章管理与车管所联网系统的使用,对违章驾驶员的处罚也将实现微机自动化管理。

目前正在建设和规划建设的子功能系统有:

① 电子档案系统(包括电子印章、电子照相、档案电子扫描)② 检测中心与车管所联网系统 ③ 驾驶员自动年审系统 ④ 机动车自动年检系统

⑤ 保险公司保险理赔、事故车维修审核管理系统 ⑥ 代理业务部门车辆查询-违章查询-报修查询系统

随着以上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支队车管所网络系统将成为一个集业务办公、综合管理、咨询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公安交通管理网络中心,从而使我们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2、支队办公自动化系统:目前,支队机关新办公楼已正式投入使用,我们将以最终实现支队办公自动化、无纸化为目标,以车管所、指挥室、交管科相关业务为龙头,以政治处、事故科、后勤装备科、法制宣传科等有关科室业务管理为推广重点,逐步完善支队机关办公自动化。现已基本完成了办公自动化的功能设计,系统应用软件开发已进入实用测试阶段,支队机关局域网已经建成,支队领导和各科室微机也以配备到位,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支队网络网站也将开始启用。

支队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有:

(1)支队日常办公业务自动化处理功能。对于上传下达的公文,能够通过网络实现快速传递,并通过网络完成公文的拟稿、签发、批阅、发送等工作。(2)能够提供各类交通管理政策、法规等交通管理信息查询和最新的交通管理动态和新闻。

(3)人事、劳资、装备管理功能。可录入、存储、管理人员档案(含图像)、各种信息资料,且有快速的查询、统计功能。

(4)电子邮件管理、网络电话、网络会议功能。利用信息中心的网络服务器提供支队内部电子邮件功能、网络电话、视频网络会议等通讯服务。(5)远程登录网络。可以通过拔号或无线方式远程登录,完成各项信息的查询、录入等工作,支持远程办公。前端软件可以进行网络发布和远程安装。

3、大队微机联网系统:目前我市公安三级网尚未开通,且建设进度受种种原因制约,在此情况下,我们不等不靠,积极与电信、广电网络联系,本着节约、安全、可靠的精神,对几种联网形式进行比较,多方考察论证,于7月份和广电网络签订了租用协议,由广电网络提供光纤线路和配套设备,支队和各大队共投资60多万元,购买服务器、交换机和微机等设备,于9月份建成全市公安交通专网,实现全市各大队微机联网。目前各大队车管所业务系统和事故统计系统以在全市联网运行,交通违章处罚系统也将在近期内投入运行。

四、我市公安交警系统科技强警建设规划

根据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建设总体方案,我市和西安将在规划、交通、信息等方面实现“八同”、“四个一体化”,未来几年内我市交通管理科技强警规划将以逐步实现智能交通管理和促进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建设为蓝图,积极争创全省一流,努力追赶全国同类城市先进水平。其主要内容有:

1、在我市主要干线公路出口建立交通、治安卡口管理系统,实时监控主要干线公路交通、治安情况并对通过车辆进行录像监控、号牌自动识别和流量统计。在世纪大道、金旭路及新开发主要路段安装交通信号灯、电视监控、电子警察系统,全市城区交通信号实现区域控制。

2、建立西安、咸阳两市公安交警信息交换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有线、无线电话、对讲机等多种通讯方式,建立一个信息交换平台,使两市在交通管理信息方面资源共享。

3、实现西安、咸阳两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电视监控系统、电子警察系统、交通违章管理系统等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联网运行,协作开展两市各种交通秩序整顿活动,不断充实和完善两市支队指挥机构及各业务部门的协作交流体制,实现统一指挥调度。

虽然我们在“科技强警”和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由于我们在交通管理基础设施和科技化建设方面投入巨大,目前资金方面的缺口较大。二是由于信息化建设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我们亟需成立专门的科室具体负责此项工作。三是急需对全体民警进行系统化、深层次的教育培训。今后,我们将在上级公安机关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放眼长远,立足现实,顽强拼搏,克难攻坚,努力提高公安交管工作的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大力营造平安、畅通、文明、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以实际行动服务于建设西部经济强市的宏伟目标

第三篇:交警信息化建设推动警务变革

德阳市公安交警支队以信息化建设推动警务变革纪实

社会的大发展带来了经济的大繁荣、物流的大增长,同时也带来了车流和道路里程的快速增长。到202_年,德阳全市道路里程达到10242公里、注册机动车51万辆、拥有机动车驾驶员70万人,“人-车-路”的矛盾十分突出,改变道路交通现状、缓解警力不足的压力已成为社会和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

公安部、省公安厅交管局作出推进“三项建设”的战略部署以来,德阳交警按照市公安局“1373”工程建设总体规划和“夯基础、搭平台,建机制、强应用,促管理、惠民生”的工作思路和原则,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强力突破制约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工作的瓶颈,努力推进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深刻变革,积极探索创新型的具有德阳特色的信息化建设道路。

A、建设篇

党政主导、内外统筹

打响信息化建设大会战

公安交警信息化不能单打一,建设、应用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德阳市交警支队坚持争取党政支持和自我发展并重,走出一条“党委政府领导、公安机关推动、交警部门主抓、相关部门协作、全警全民参与”的发展道路。

首先,各方积极支持参与。公安交警信息化纳入党政工程重点保障。一是德阳党委政府主导。德阳市公安局党委积极争取市委政府重视,将公安信息化建设纳入党委政府工作日程。德阳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10多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制定实施意见,将公安及交警信息化建设作为德阳“数字城市”建设的第一个项目优先启动。二是相关部门支持。加强与财政、交通、建设等部门沟通协调,在资金上给以倾斜、在手续上给以减化、在施工上给以配合,打破按部就班的常规,在信息化建设项目调研、报批、立项、建设、应用等环节“开绿灯”,加速信息化建设启动进程。三是社会各界参与。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医院、保险等数十个单位参加了公安交警信息化建设,从信息采集录入、业务合作等实现了公安交警信息化建设服务全社会,全社会广泛参与公安交警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局面。

其次,交警部门强势推进,公安交警信息化置于中心工作优先发展。一是认清形势,明确目标。二是抓住关键,突破难点。三是汇贤聚能,凝聚智慧。

最后,交通民警热情高涨,公安交警信息化氛围浓厚,全警参与。一是激发民警应用的自觉性。二是做大信息数据活水源头。三是增强建设应用强制力。

需求引领、重点攻坚

推进信息化基础建设跨越发展

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要提高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水平,解决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为此,德阳市交警支队坚持“立足工作需求,面向未来发展”的建设思路,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第一,规划力求科学性。为解决当前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中面临的城市交通拥堵、事故多发等问题,德阳市交警支队在德阳市公安局的安排下,先后派出5批次,20多名骨干深入北京等地考察学习、跟班作业,借鉴先进单位的建设经验。同时,在全市公安交警系统内部组织大调研活动,摸清底数。按照“夯基础、搭平台,建机制、强应用,促管理、惠民生”的工作思路,建设“一个中心、三个平台”,完善“三套机制”——即建设“智能交通指挥中心”;建设“无线移动警务、交警基础信息、科技应用服务”三个平台;完善“信息更新维护、应用技能培训考核、信息研判”三套机制。力争走出一条创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德阳特色的信息化建设道路。

第二,方法力求创新性。一是创新资金投入方式。二是创新开发应用模式。三是创新项目管理举措。

第三,系统力求先进性。在“一个中心”建设中,集中了DLP电子显示、警力定位等功能。通过交通信号灯联网控制系统建设,减少

车辆在路口的无序滞留;通过交通指挥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实现现场可视化;通过闯红灯抓拍系统建设,增强了非现场处罚的震慑作用;通过公路治安卡口系统建设,在治安防控中形成了“一警为主,多警联动”的格局。在“三个平台”建设中,突出了系统的实用性、基础性和服务性。

第四,功效力求实用性。把握一线需求,坚持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象工程,深入各个部门、各大队以及中队,采取选点入轨解剖、业务工作反馈等方法,对涉及全支队的共性需求进行集中搜集、整理,找准实战应用最急需,服务群众最迫切的问题集中攻坚。

集中培训、强制提高

壮大信息化建设应用队伍

提高民警素质能力,是推进公安交警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支队以“坚持强制入轨,确保全警信息应用水平整体达标”为目标,喊响“不懂信息化的领导失去指挥权,不会计算机应用的民警失去工作岗位”,号召动员全体民警要坚持敢为人先,挑战自我,采取了八项措施开展应用训练,即:领导班子带头练,全体民警集中练,骨干指导跟班练,开工必用逼着练,年龄差异分层练,新老帮扶结对练,不同岗位分类练,奖励兑现激励练,不断提高民警信息化应用水平。通过“警察夜校”和“假日警校”,深入开展信息化应用技能大练兵。为确保效果,对培训人员严格实施考核,“以考促训”,对不合格的实行“待岗”再培训,确保“人人过关”。尤其是市局建立信息化应用技能“准入制”,将其作为晋职、晋级、晋衔的必考内容,考试不合格者一律取消“三晋”资格,在中层领导干部及民警中产生极大的震动。支队全体民警、职工经上级考核验收,信息应用考试合格率达100%,为实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着眼长远、健全机制

推动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离不开制度和机制作保障。德阳市交警支队从建设伊始,就把机制建设置于突出位置来抓。一是建立信息更新维护工作机制。制定下发《信息采集录入工作规范》等一系列规章,分门别类规定信息采录范围、渠道、内容、方法、流程、格式、标准,明确职责任务,使信息采录工作常态化。健全网上信息日常维护制度,落实“谁采录、谁维护”责任,确保信息资源的丰富、准确、鲜活。二是健全应用技能培训考核机制。对不同岗位制定明确的操作技能标准,把信息分析研判、传递反馈、网上运用等作为民警培训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年举行一次信息应用比武竞赛和应用标兵评选活动,每年对工作中应用科技信息手段取得显著成效的民警进行表彰奖励。三是完善信息研判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信息上报、检索、整理、发布、行动、反馈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和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对事故、秩序、车(驾)管、队伍等交通管理工作相关信息进行研判,剥茧抽丝,去伪存真,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每周在支队办公会议上报告。

B、成绩篇

工作创新带动警务机制变革

德阳市交警支队通过一年的信息化建设,推动了全市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创新发展:一是带动警务机制变革。通过智能交通指挥中心建设,使交通管理模式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通过信息研判和应用,使工作决策由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变;通过GPS定位

系统和“天网”视频系统,使勤务管理模式由传统型向数字型转变。通过工作考核平台,使民警绩效考核模式由主观认定型向客观评判型转变。

二是带动事故预防能力增强。通过对事故、秩序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提出超前性、预警性和改进性工作意见,加强事故预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科学性,实现了警力跟着警情走,提高了道路交通事故防控能力。

三是带动执法质量提高。依托警务综合平台,全面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将公安交警全部执法管理活动纳入

规范化轨道,实现执法管理网上全程运行和实时监控;依托信息化网络,将民警的执法教育和培训纳入日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依托前端先进的信息采集设备和后台强大的数据资源库,对各种违法处罚证据进行保全,为执法争议、行政诉讼提供证据材料,使执法更加规范、更加公正和透明。

四是带动警民关系和谐。依托无线网络安全接入平台,使车管业务前置,建成交通管理社区服务站和网上车管所,实现车管业务网上咨询,业务受理网上预约,车辆号牌网上选取,体检证明网上提交,努力实现“足不出户办理车管业务”。推行交通事故处理“三二三”工作法,使事故处理进入一个依托科技、创新服务、人性化关怀的全新发展阶段。通过科技应用服务系统,让交警为群众的出行提供全程的优质服务。

C、启示篇

信息化建设历程积累了有益启示

回首一年来信息化建设历程,德阳市交警支队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也积累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党委政府主导、公安机关主动,是信息化建设的源动力。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市局党委作出了睿智选择和正确决策,推动和争取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只有将公安及交警信息化建设上升到党委政府行为,纳入政府总体规划,才能突破人、财、物及智力支持等制约信息化建设的瓶颈。

社会广泛参与、相关部门支持,是信息化建设的助推力。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社会工程,离开了社会力量的支持将举步维艰、寸步难行,只有充分利用无限的社会资源,形成整体合力,才能有效发挥资源整合的倍增效应。

班子转变观念,民警提高认识,是信息化建设的支撑力。信息化建设是一场深刻的警务革命。没有全警上下思想观念的更新,就很难获得强劲、持久的动力

支撑。只有坚决打破传统思维方法和警务模式桎梏,牢固树立科技强警和信息主导警务理念,使广大民警切身体会到信息化应用的好处甜头,才能坚定抓好信息化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工作需求引领、建用紧密结合,是信息化建设的生命力。信息化建设是新形势下科技强警服务实战的必由之路。建设和应用脱节,必将造成盲目建设、资源浪费。只有以应用为方向、以基层为对象,尽可能适应一线业务实际,满足一线应用需要,提升一线实战水平,才能有效释放信息化建设的巨大潜能。

建立长效机制、强化督导考核,是信息化建设的保障力。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工程。只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通过长效机制的规范和强有力的制度约束,才能坚持不懈地保持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短期效益的最大化与中长期效益的不断提升。

第四篇:关于农村咸阳市城乡统筹建设

关于农村咸阳市城乡统筹建设

【摘要】: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后,咸阳市和全国其它地方一样,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拟结合咸阳实际,揭示统筹城乡发展的难点和重点,为各级制定有关政策措施提供参考。

农村改革问题是每个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所面临的必要问题,从世界范围上来看,大部分欧美国家早已完成了这一任务。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以上。中国也已经面临这一严峻问题。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就是我国的具体情况。

【关键词】:城乡统筹,构建和谐城乡关系,城乡一体化。

【单位】:袁正,唐晖雄,杨涌浩,张家豪,张静涛,曾翔宇

【时间】:202_.5.25

就中国具体国情来看解决这一问题有两种大的方案: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规划。

咸阳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在注重发展市区城市经济、做好核心区城市建设的同时,还需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周边县城和建制镇发展,缩小城乡经济和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差距。因此我们要加快城乡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工作。全面完成城乡一体化规划、11个县城总体规划和95个建制镇规划修编工作。以11个县城和重点镇建设为重点,上项目、争资金,全力加快县域城镇化步伐。那么咸阳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是什么?我认为咸阳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上。其原因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造成的。202_年咸阳市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值相差12198元,两者比例为3.9:1,虽然低于陕西省的4.1:1的比例,但却高于全国3.3:1的平均水平。目前全市农村人均收入在1196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还有60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15%,涉及11个县市154个乡镇202_个村。

对咸阳这个欠发达的内陆城市来说,城乡既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等能看得见的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又在市场配置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理念、对统筹城乡的认识、工作方法等看不见的地方与发达地方存在着较大差距。一些涉及统筹城乡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尚未有新的解决办法和对策,统筹城乡发展配套政策制度建设滞后。因此,咸阳统筹城乡发展的难点,就是要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其一,在制度建立上,要构筑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一是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实行按居住地登记的新型户籍制度。二是建立城乡统一的产权制度。主要是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改革农村土地所有制度和住房制度,让土地和房产成为农民的真正财富,消除城乡之间的劳动力转移障碍。三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管理制度。全面清理不利于农民进城就业的政策和法规,研究制定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建设的规划,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建立健全农民进城就业的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农民进城务工的援助制度。四是建立城乡统一的保障和教育制度。建构起能够覆盖全体公民的公共保障和教育网络,凡是城市居民享有的各种保障和教育待遇,农民也应同样享有。考虑到农民进城面临很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应当建立适合农民进城的社保体系。改革教育管理体制,优化全社会教育资源配置,减轻农民的教育负担,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五是建立统一的财税金融制度。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纳入各级财政负担的范围,加

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应将财政新增的相当一部分教育、卫生、文化等经费开支用于农村。

其二,在产业布局和要素配置上,要实现城乡融合。要统筹城乡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实现生产要素在城乡间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积极推进城乡产业的融合和结构调整,有效解决城乡产业分割,关联性不强的矛盾。在以依靠工业化来致富农民,依靠城市化来带动农村的总思路下,增进城乡产业优势互补和一体化发展。加快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把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现代物流业作为重点,让“绿色农业”打向国际市场,挤入国内超市,走进城镇居民,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壮大。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用市场机制构建充满活力的县域发展机制,使民众成为创造财富的主体,激发起民营经济的巨大创造活力。

其三,在社会事业发展上,要力促城乡共同全面进步。统筹城乡发展必须统筹城乡社会发展,而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加快建立促进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公共财政体制,改变农村公共财政缺位的现象。进一步调整并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和投入机制,加大省、市级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比重。不断增加对农村基层卫生投入,提高农村社会医疗卫生事业水平。农村文化设施、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劳动力培训、资源环境保护等都要纳入统筹的范畴。

其四,在建设规划上,要做到城乡一体化。树立“全咸阳”的规划理念,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统一编制城乡建设规划,绝不能城乡规划分离;在规划中,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城乡公共设施发展的程度、公共服务体系的目标、产业发展布局和规模,以及环境、交通、电力、教育、文化、卫生等的具体目标;编制城乡规划用地,建设用地、住宅用地、生态用地等要合理布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目标及全面建设小康的时间表等。搞好规划之间的衔接配套,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

只有解决农村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社会矛盾。是国家能集中精力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

第五篇:浅析咸阳市各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浅析咸阳市各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告别”政策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深切全面贯彻与落实农村1号文件的同时,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硕果累累。从整体来说,面对多年不遇的自然灾害的考验,面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的不利影响,咸阳市委、市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农村中的体制取得新的突破,城乡二元结构逐渐打破,差距逐渐缩小,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也在加快改变,教育、医疗、社保制度不断健全与完善,农村民生状况明显改善等。但从局部地区来说,农村的发展依然落后,三告别政策是咸阳市具有地域特色的扶贫工程,具体来说,即农村贫困群体告别土窑洞、告别危漏房、告别独居户,也就是城镇化必须发轫于“三告别”。

关键词:三告别、城镇化、农村、农民、农业

正文:城镇化必须发轫于三告别。城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同时,也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中共中央第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正式采用了“城镇化”一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首次在“红头文件”中使用“城镇化”这个词。它指的是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既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城镇化作为一种历史过程,不仅是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城镇结构和功能转变的一个过程。就咸阳所处的西部地区而言,城镇化必须发轫于“三告别”,同时也是咸阳市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约,也就是说,不想法设法、千方百计让农村贫困群体告别土窑洞、告别危漏房、告别独居户,农村人口就不可能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就不可能向城镇聚集,城镇的数量、规模也不可能增加和扩大。换言之,“三告别”是城镇化的滥觞。就是说,没有“三告别”,就不可能有城镇化。这是必然的。

城镇化水平的高低从整体上来说,取决于农村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农民的文明度等等一系列指标,但先解决农村的住房问题是当务之急。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各种传统与非传统的因素也在叠加凸显,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愈来愈多,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愈来愈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越来越重,“三告别”政策是针对农村偏远地区的土窑洞、危漏房、独居户而定,特别是202_年6月中旬雨天不断,导致土窑洞、危漏房倒塌,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与财产伤害。市政府在做出批示之后,不断地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真正重视农村贫困群体,实际出发,按照布局合理,配套完善、方便群众、相对集中的原则,把“三告别”与城镇化紧密结合起来,积极稳妥地引导搬迁群众向县城与重点城镇集中,特别是针对鳏、寡、孤、独的弱势群体,在进行城镇化过程中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还要逐步扩大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制度的有效衔接试点,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实施扶贫政策,要把切入点放在提高贫困地区的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有计划地建设一批产业聚集度高、人口吸引力强、带动辐射广的中心村,譬如,咸阳市淳化县方里镇形成了以单一的农副产品集聚的模范村,比如,养殖鸡,油桃、大棚菜、奶牛、农家乐等。在政府招商引资的基础之上,也扩大了原有的农副产品规模,甚至有些基本形成了产业链。

因地制宜的加大整村改进,产业化扶贫的工作力度,加快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积极稳妥实行扶贫易地搬迁,妥善解决移民后续发展问题。对于那些安土重迁的独居户,要采取一定的抚慰与资金支持,在扶贫工作中要注意细节,不能只图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市政府要根据中央的资金下拨量的多少来分配到每家每户的扶贫资金,以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

咸阳市委、市政府在进行城镇化过程中,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制度的创新,“三告别”终归是城镇化的一部分,也是重中之重,积极稳妥的推进城镇化建设,提高城镇规划水平与发展质量,当前把加强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与中小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统筹与兼顾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城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发展区域经济,抓住产业转移有利时机,促进特色产业,优势项目向县城和重点镇集聚,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吸纳农村人口加快向小城镇集中,完善加快小城镇发展的财税、投融资等配套政策,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首先要补充耕地,调剂为建设用地的在县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使用,纳入土地利用计划,主要用于集聚发展,方便农民就近转移就业,继续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推动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下放管理权限,合理地设臵机构和配备人员编制。

我们在城镇化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重重,归根到底是经济拮据,生活困难。弱势群体是我们必须所关注的,比如其子女的上学与家庭的医疗,社保制度以及公共事业一系列问题。我们要看到问题的实质,要理性的对待,完善与巩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政府补助标准和保障水平,实行动态下的应保尽保,另外,还有努力促进农民工就业。解决这些问题之后,我们看到的是城镇化的曙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引导工作的成败,也就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水平与程度,有序的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要夯实原有的基础,加快农村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办证工作,以至于在进行扶贫开发过程中的对那些原居住土窑洞、危漏房以及独居户进行重新划分宅基地,抓住当前农村建房快速增长和建筑材料供给充裕的时机,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这样也可以实现双赢。政府加强引导的过程中,要合理规划,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成富有地方特点、民族特色、传统风貌的安全节能环保型住房。

政策要雷厉风行,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增强农村的发展活力。大力贯彻好中央的政策,做到不做秀,不坚持本本主义,实际出发,一个镇一个村的逐步展开。

咸阳市委、市政府的“三告别”政策扶贫工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与广度正在扎实推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城镇化过程也在逐步实行展开,现在基本上形成了一村一品,危漏房与土窑洞不复存在,只有少数户主因为迷信或资金特别特别困难不愿搬迁,但基本上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这也是我们想看到的局面与结果。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也逐渐增多,农民生活状况也在进一步改变,呈现出一片新气象,基础设施也在完善与发展,我们不仅

仅看到的事这些,还有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活和谐美满,以社会主义的小康之道而奋力迈去。

参考文献:

1、《202_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2、《三告别与城镇化》出处:咸阳日报

咸阳市交警信息化建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