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蒲汪镇市级美丽乡村片区简介
蒲汪镇市级美丽乡村片区简介
蒲汪镇市级美丽乡村片区位于镇驻地北侧,距长深高速出口1公里,距胶新铁路出口3公里,辖10个村,9600口人,16.8平方公里。
片区主题:突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聘请了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主要体现一村一品、一业一景。片区规划总投资1500万元,重点实施环线沥青罩面、苗木绿化、墙体美化、路灯安装、村标建设、广场提升、河道汪塘治理、村史馆建设、节点打造、美在农家等“十大工程”。目前,已完成投资600万元,沥青罩路6.3公里,美化墙体86000平方米,修缮院墙3200平方米,栽植绿化苗木3万元余株,安装太阳能路灯110盏,清理整修河道护坡2400米,铺设路沿石3900米,修建下水道2500米,建设花坛700米。瓦插檐村三和湖田园休闲综合体、庙前车疃村乡村民俗文化展示区、下坡村下坡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带、石香炉村古宅、古街、古井、古树、古辗“五古”历史文化体验区等一批精品节点初具雏形,实现了就地取材、废物利用、历史融入、文化渗透的有机结合。
瓦插檐村简介
瓦插檐村560户1600口人,耕地面积3350亩。
村庄主题----休闲田园村,主要依托该村生态资源优势,打造集休闲、垂钓、采摘、观光于一体的田园休闲综合体,主要设有垂钓休闲区、休闲广场、蜜桃采摘园、农家乐四个功能区。目前,已投资270万元,建成“户户通”道路35000平方米,完成农厕改造125户,栽植绿化苗木12000余株,美化墙体25000平方米,安装路灯86盏。
南面的汪塘正在整治,主要建设垂钓平台、防护栏、木栈道和休闲凉亭;西侧的2300平方米休闲广场已初具成形;北面的农家乐小木屋已完成内外装修,即将营业;东侧的370亩蜜桃园已经挂果;桃园东侧还有200亩地已经流转,计划新上60个蔬菜大棚。
瓦插檐村整治情况
您现在检查指导的是瓦插檐村。该村结合湖泊、桃园、绿化等生态优势条件,预计投入160万元,打造“休闲田园”主题美丽村庄。目前,已建成“户户通”道路35000平方米,实现了硬化路全覆盖,完成农厕改造125户并通过省级验收,栽植绿化苗木12000余株,美化墙体25000平方米,安装路灯86盏,建设生态桃园370亩。预计投入72万元,建设“三和湖田园休闲综合体”项目,主要有垂钓休闲区、休闲广场、蜜桃采摘园、农家乐四个功能区。
这边是三和湖,水域面积2.9万平方米,沿湖北侧正在建设1100米垂钓平台,地基工程已完成,沿湖还将建设1200米防护栏、60米木栈道和一座休闲凉亭。
这边是农家乐,建设了12间共计660平方米生态小木屋,包括10间餐厅和2间厨房,主体工程已全部建成,正在准备安装餐饮厨具,按计划将于9月初投入使用。
小木屋后面是370亩蜜桃采摘园,3、4月份是桃花观赏期,6月至10月是蜜桃采摘期。
这片区域是23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已铺设200平方米草坪,栽植柿树、枣树、柳树等绿化树木526树,还将修建300米林荫小道、60平方米中心花坛、8处休憩石桌凳和一个主题雕塑。
下一步,将紧紧围绕“休闲田园”文化主题,加快湖面附属设施建设和沿湖绿化,对农家乐内部进行精细化装修,对休闲广场进行高标准硬件建设和文化氛围提升,建成特色鲜明的田园休闲综合体。
庙前车疃村整治情况
各位领导,现在您检查指导的是庙前车疃村。该村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资源,确立了“民俗传承”文化主题。预计投入140万元,从建设村史馆、文体广场,开展民俗展示庙会、慈孝模范评选等方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目前,庙前车疃村建成“户户通”道路8300余平方米,完成改厕86户,栽植绿化苗木4100余株,美化墙体12000余平方米,安装路灯67盏,建成了文体小广场和村史馆。
各位领导,路东侧您看到的是村史馆,是在原来的荒沟废地上进行垫土平整建设的,总面积128平方米,里面陈设了当地生产生活传统老物件及历史文化记忆,采用实物展览、图片和文字介绍等方式,全面展示当地乡土民情。当前,成立了12人的民俗挖掘队伍,正在大量收集民俗老物件,并制定历史文化手册。路西侧您看到的是民俗主题小广场,总面积780平方米,建有乡村大舞台、休闲广场、健身器材、花坛等功能设施,广场周边进行了绿化,西侧有一处莲花池。
下一步,将坚持问题导向,加大村内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改进绿化、亮化、改厕等薄弱环节。同时,突出自身特色,深挖、用活民俗资源,充实村史馆展示内容,开展民俗教育、农耕文化体验等主题活动,让民俗物件、民俗文化成为群众休闲、教育和丰富精神生活的有效载体。
石香炉村整治情况
各位领导,现在您检查指导的是石香炉村。该村由《水浒传》中李逵在沂岭用石香炉取水孝母的故事而得名。石香炉村结合独有的明代古街、古宅、古井、古碾、古树等“五古”历史资源条件,打造以“乡愁记忆”为主题的美丽村庄。
目前,已硬化“户户通”道路16000平方米,改厕156户,栽植绿化苗木2600余株,美化墙体21000余平方米,安装路灯69盏,整修排水沟240米,建设“香炉”大理石村标,投入40余万元进行荒沟整治,建设了“五古”历史文化休闲公园。公园建设中,清淤垫土500余立方,栽植樱花、黄杨等树木3200余株,铺设磨盘路150米,鹅卵石路80米,发掘出明代石香炉、饮马槽、古石板等历史文物。
下一步,将再硬化村内道路15000平方米,栽植绿化苗木5000株,改厕130户,安装太阳能路灯70盏,建设1200平方米的便民服务中心。在“五古”历史文化休闲公园内建设凉亭、石桌、石凳、健身器材、小广场、乡村大舞台等配套设施。在公园北侧的明朝地主大院修缮古宅7间,古宅内建设村史馆。对地下石板古街进行发掘利用,全面提升公园历史文化氛围。
各位领导,蒲汪镇将以这次观摩会为契机,进一步明确思路、严格标准、强化推进,坚决做到规划设计到位、标准执行到位、亮点打造到位、督导落实到位,高质量完成美丽乡村片区整治任务。
第二篇:蒲汪镇乡村环境综合整治讲解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各位领导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莅临我们蒲汪镇指导检查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下面请允许我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蒲汪镇:
蒲汪镇位于沂南县最东部,距沂南县城25公里。总面积99.8平方公里,丘陵地貌,42个行政村。蒲汪镇交通便利,位置优越,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澳柯玛大道、胶新铁路、正在规划建设的长深高速公路贯穿境内,与莒大路、三蒲路形成三纵两横的交通网络。南距日东高速公路10公里,西距京沪高速公路30公里。(按照需要再做补充)
在乡村环境整治活动中,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广泛动员,层层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请允许我就我镇在此次活动中重点治理的四个方面即驻地环境、交通干道、示范村以及所有村庄的工作开展情况及效果做一下介绍:
关于蒲汪镇驻地环境
随着乡村环境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入,抓好镇驻地建设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小城镇整体形象,优化发展环境,根据市、县委有关文件精神,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以小城镇建设、环境卫生,美化、绿化基础设施坚实为重点,现结合我镇实际,做了一下整治。
一、强化措施,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主要街道进行建设改造,搞好基础设施配套,抓好沿街楼建设。一是打通石香炉至梁家拐头道路连接至青临高速公路沂南出口,沿线搞好建设规划,并达到“五化”标准。二是沿莒大路两侧进行建筑改造建设。对原有旧平房进行全面改造提倡三层,控制二层建设。三是加强集贸市场管理,规范市场区域,区分功能,做到布局合理,方便群众,更好的服务蒲汪的经济发展。
二、突出重点,加大力度,彻底整治垃圾处理。蒲汪镇驻地沿街经营商店多达170余家,有少部分店外经营,我们进行了坚决整治。
三、抓好路面卫生,及时清运垃圾。安排专人负责,及时检查督促,对垃圾箱内的垃圾必须每天清理一次,并将垃圾运送到指定地点。
四、搞好“绿化”“美化”工程。以驻地“十”字路口为中心,在东北角新建街头绿地一块,搞好设计,安装路沿石,铺设水泥彩板,栽植绿化树。对沿街行道树及时补植,对现
有的绿化树加强管理,做好冬季保暖措施。
五、清理“五堆”,保持镇驻地环境卫生。坚持长期整治“五堆”工作,发现一处治理一处。重点治理建筑垃圾堆。要求各施工单位所有的建筑材料要堆放在人行道以外,并用彩色塑料编织布进行隔离,做到安全施工。
关于蒲汪镇交通干道
蒲汪镇境内莒大路横穿镇域中部,三蒲路纵贯镇域北部,沿线经过16个村庄。胶新铁路及在建的青临高速公路纵贯全镇西部,道路交通网络齐全。
一、秋收结束,我们已经清理以秸秆为主的垃圾堆,保证道路的畅行。
二、对干道两侧四处废品收购点也进行全面清理整治,规范合法经营。
三、对干道沿线两侧的村庄建筑物外墙进行统一粉刷,已重点清理干道沿线的违章建筑物和临时建筑物。
四、对道路两侧的行道树统一进行涂白,清理路肩杂草,并修复路肩和排水沟,同时粉刷道路交通标志。
关于蒲汪镇示范村
一、安装路灯搞好“亮化”工程。(40米一路灯,每村不少于30盏)
二、保持硬化路面清洁卫生。(保持路面清洁卫生,修筑路肩和排水沟,排水沟内禁止倒放垃圾)
三、粉刷外墙涂料,达到“美化”标准。(村内无危房,无违章建筑,房屋建筑基本做到排列有序,同方点、通讯线路架设规范统一。)
四、规范“三堆”存放,做好垃圾处理。
五、搞好绿化,及时栽植或补植绿化树。
关于蒲汪镇所有村庄
一、行政村按照40户建设一个垃圾池,并且每村设置2-3名保洁员,定期将垃圾池内的垃圾收集后分类送到指定地点,后运输到垃圾处理场。
二、修筑路肩,做好绿化,村内主街两侧安装一定数量的路灯,清理私撘乱建房屋,构筑物等,努力创造安全、舒适、文明、优美的人居环境。
第三篇:xx镇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简介
xxx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简介
今年来,我们紧抓xxx的机遇,积极打造xxx的目标,按照“净化先行、绿化跟进、硬化基础、美化提升、亮化增色”的思路,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镇域镇貌新发展,农民生活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
一是高标准整治环境卫生。投资200万元,组织xx公路沿线xx个村整村联动集中整治,群众投劳3万余人次,出动车辆1万余台次,搬运砖块300余万块,平整土地80余亩,清理垃圾2万余方,拆除厕所、违法建筑560座,硬化道路2公里,xx、xx、xx村安装路灯58盏。对xx路和主干公路沿线的130户群众实施了土墙换砖墙和门头改造。同时组建了40名保洁员队伍,公路沿线放置垃圾缸70个,购置垃圾桶70个,配备保洁车22辆,各村建设了垃圾屋,制定了村规民约和环境卫生公约。
二是高品位建设文化墙。按照“一村一特色、一墙一风景”的原则,突出“xxxx”这一主题,主要宣传“农耕文化、湖山美景、苹果产业、文化娱乐、孝道文化”等正能量,投资100万元,建设文化墙2.2万平方米,人工手绘墙体画280副,把文化墙体建成群众欢迎的政策明白墙、科技指导墙、文化传承墙、美德教育墙、环境美化墙,提升群众生活的品位。
三是高起点建设绿色长廊。投资230余万元,从xxx村到xx村15公里U型旅游环线建成绿色文化长廊,栽植各种花树22万余株,其中雪松2510株、红叶李1100株、黄杨球600株、冬青球2376株、大叶女贞500株、单枝冬青20万枝,种植三叶草6000平方米,建设花坛1.2万平方米,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建成xx、xxxx、个重点示范村。
第四篇:美丽乡村简介
美丽乡村简介
美丽乡村内涵:是规划科学、布局合格、环境优美的秀美之村;是家家能生产、户户能经营、人人有事干、个个有钱赚的富裕之村;是传承历史、延续文脉、特色鲜明的魅力之村;是功能完善服务优良、保障坚实的幸福之村;是创新创造、管理民主、体制优越的活力之村,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
美丽乡村发展历程:202_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具体要求。202_年10月,十七大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2_年,安吉出台《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提出10年时间把安吉打造成中国最美丽乡村。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要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美丽乡村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202_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202_年2月,农业部启动美丽乡村创建活动,202_-202_年在全国不同类型地区试点建设1000个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美丽乡村,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生态文化传承、文明风尚培育为目标。
3、通力合作促建设。部门合作共建,社会共同参与。
4、多元投入保建设。各级政府要切实增加投入,充分发挥财政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支撑、引导和保障作用,引导农民自觉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包装项目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形成多元化的美丽乡村建设投入机制。
第五篇:美丽乡村情况简介
美丽乡村情况简介
**村现有9个合作社,415户,1503人,农村劳动力941人,耕地面积5950亩,202_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88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47.5元,比202_年增加907.2元,增长9.5%。全村整村流转土地5500亩,建成日光温室130座,钢屋架大棚80座,露地葡萄1680亩。目前全村已形成以玉米制种、设施蔬菜、露地葡萄、肉牛养殖、劳务输出为特色的产业格局。
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按照 “生产专业化、生活社区化、环境田园化、农民知识化”的要求,以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和规范土地流转运行机制,重点抓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千头肉牛养殖小区、荒漠区日光温室示范区、现代化玉米制种基地、露地葡萄种植基地建设任务,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管理创新、劳动力技能培训三个方面实现较大转变,促进全村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一、玉米制种四化基地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村按照“稳定基地、规范管理、持续发展”的思路,加强玉米制种基地规范化管理,以建设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优势繁育示范基地为目标,继续推进土地流转,全力打造玉米制种“四化”示范基地。在巩固完善土地整村整社流转运行机制的基础上,与奥瑞金公司合作,流转土地5500亩,建成国家级玉米制种核心示范区1300亩,主要推广玉米制种“三系”配套、机械化播种收获、测土配方施肥和高效节水技术。“四化”示范基地的建设,突破了制约种子精确化、机械化生产的土地瓶颈,建立了企业与农户持续、稳定合作的长效机制,探索了促进种业健康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新路子,推动了传统种业向现代种业的过渡,对加快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和现代种业发展步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情况。
近年来,我村园区建设按照“项目带动、科技支撑、突出主业、提升效益、做靓特色、示范引领”的宗旨,以发展优势精品蔬菜为方向,以生态有机质栽培为特色,以“育苗中心、日光温室、连体拱棚”建设经营为重点,加大蔬菜新品种引进推广力度,加快节水新技术推广步伐,着力提高科技装备水平和市场营销能力。园区投资600万元,建成高标准大跨度日光温室30亩,钢架大拱棚20座,高标准连体示范拱棚一座;1500平米育苗中心一座;年产5000立方米日光温室基质生产线一条。推广日光温室生态有机质无土栽培技术21座,引进试验新品种30多个,推广有机质无土栽培、配方施肥、膜下滴灌等新技术12项。建成露地蔬菜膜下滴灌技术300亩;示范推广日光温室智能化管理技术提高日光温室科学管理水平;强化育苗中心功能,促其达产达标,育苗中心年繁育蔬菜种苗达到200万株。育苗中心繁育的优质种苗除满足本村日光温室种植户的需求外,可辐射服务周边其他乡镇温室种植户。通过引进耐寒高产蔬菜良种和错时错季、多茬种植模式,培育一批收入超6万元的高效示范棚,年经济收入可达到320万元。202_年园区投资60万元,修建占地5000平米的联栋拱棚一座,开展蔬菜新品种试验展示。
三、养殖小区情况。
202_年,该村抢抓县镇出台扶持奶肉牛发展的优惠政策机遇,充分利用整村土地流转后丰富的玉米秸秆资源优势和本村肉牛养殖大户较多的实际,结合“四化”示范村建设,把发展肉牛规模化养殖作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点,采取“政策宣传引、外出观摩学、制定政策推、整合资源促”等措施,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扶持政策、分户饲养、自主经营”的模式,在村北部荒滩新建千头肉牛养殖小区一处。
该养殖小区占地面积77亩,计划总投资280万元,建成高标准双列式牛舍13栋,按照规模养殖、人畜分离、生态环保的要求,分为生活区、养殖区、饲草区、晒粪场四个功能区,配套建设完成修砌围墙480米,硬化主干道路200米,排污管道350米,化粪池150立方米,青贮窖2500立方米,堆粪场560平方米,养殖小区肉牛养殖可达1500头。养殖小区的建设,对于加快推进**村种养一体化发展,实现生态循环养殖,拓宽农民增收途径,促进全镇草畜产业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全村肉牛养殖量达到1760头,出栏870头,羊养殖量2700只,出栏1150只,实现经济收入454.34万元。
四、人居环境改善情况。按照“四化”建设要求,大力推动社区文化建设,投资70万元,建成占地4200平方米的文化健身广场一处,配套完善了篮球场、健身器材等设施,为群众提供了一个休闲健身的场所。在此基础上,在文化健身广场东侧规划新建住宅小区一个,新建两层别墅式小康住宅14户,单栋面积142平米,并配套水电路及污水处理设施。按照功能齐全、服务群众的要求,对村委会进行装修改造,并配套图书室、信息室及对外服务的相关设施。以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为重点,对村社主干道和文化健身广场进行绿化美化,在文化健身广场栽植榆叶梅、连翘30株,矮牵牛、万寿菊1800株,种植草坪1200平米;在四社、五社、七社栽植国槐共600棵、圆柏220棵,种植榆叶梅、迎春、丁香等灌木1000株,栽植各类花卉10000株,栽植葡萄苗木1000株,建成葡萄长廊1.3公里。全村完成危旧房改造329户,大力推广新能源,建成能源沼气农户265户,太阳能用户191户,太阳灶用户265户。
五、葡萄专业村建设情况。立足北部荒滩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抓住我县对发展现代农业进行扶持的政策机遇,积极引导群众发展葡萄产业,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经济转型增收致富之路。通过宣传动员,典型引导,我村在北部荒滩新开发平整土地1280亩,动员农户新定植露地葡萄600亩,葡萄面积累计达到1000亩,修建蓄水池2个,埋设管道12公里,配套1000亩葡萄管灌设备。新增变压器4台(100KW1台、30KW3台),建设高压线600米,低压线300米,20KW高扬程水泵4台,定制防风林带4公里。该项工程正在如火如荼进行。
六、努力健全服务保障机制。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以搭建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为重点,围绕技能培训和市场流通,构筑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综合配套服务机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结合劳动力技能培训,根据全村产业发展方向,紧紧围绕群众需求,整合培训资源,以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为目标,合理制定培训计划,拓展培训范围,创新培训方法,结合科技入户等活动的开展,依托村农业综合服务站和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农民技术员和科技指导员作用,采取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开展以转移就业、温室蔬菜、设施葡萄、肉牛养殖为主的科技培训。达到产业基地就是培训现场,群众需求就是培训重点的目的,注重科技培训的实效,把握技术指导的环节,使产业发展的全过程都能得到优质的科技服务,使群众能够熟练掌握一门实用技术,逐步达到依靠科技去发展生产,依靠科技去调整产业结构。全村共开展5个项目的培训12期次、115人,280人次。全村输转劳动力500人,实现劳务收入750万元。培育 “土专家”,“田秀才”2人,科技示范户5户,为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