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秋实”杯教学展示活动听课后的反思
原文:http://blog.edudown.net/u/12870/archives/2008/2008101916553.html
第十二周,学校组织了第二届“秋实”杯教学展示活动,我们校区14位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职校的公开教学活动。尽管有其他一些事耽误了全程听课,但我还是利用时间听了7位老师的课,听完这些课,感触颇多。这些课让我耳目一新,教师不是在刻意的追求某种形式,而是实实在在的将新课改理念贯穿于教学中。收获颇多。
纵观这些课,在教学中都体现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一是对教材处理得好,把它作为引导学生认知发展、能力形成的“范例”和“中介”这是一种全新的教材观,与以往的只重视传授知识而忽视能力、素质培养的教材观是截然不同的;二是教学按“知识──能力──素养”逐层推进,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努力,这是一种科学的教学理念;三是通过设计题目和创设情景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思维,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具体表现在:
一、课前准备充分,有效地做到“自主、合作、探究”。
纵观这几节课,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无论是从备课深挖教材、准备资料、教学方面等方面还是从课件的制作方面都能看出作了精心的准备。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恰到好处,课堂容量都很大。例如:奚菊华老师的美术课《适合纹样》,课前,奚老师收集了好多生活中看得到的纹样,既用媒体出示,又出示实物,让学生从感官上有了认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在课堂上精力充沛,精神饱满、富有激情。
有情潭面千层浪,无情海水无涟漪。“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携情进入课堂,自然大方而不矫揉造作,以情感染学生,打动学生,课堂上学生主动发言,积极参与,其主体作用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张方燕老师的音乐课就是很好的体现。她用她的激情带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在她的带动下学音乐常识,品音乐经典。
三、授课的过程中教师提问巧妙,启发得当。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教师们都能善于巧设问题,提出的问题基本上都是合适学生的口味的,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对于提出的问题稍有难度的,学生实在不能解答的,教师又能引导启发,稍加点拨,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课堂气氛很活跃。例如:顾敏捷老师上的《单价、数量、总价的两步计算》一课,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提的问题都是围绕学生的生活,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顾老师的提问,做练习,真正做到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四、师生互享、互进,共创有活力的课堂。
师生互动,师生共勉,教师完全放下自己的姿态,和学生一道成为这节课的学习者,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整个课堂气氛热烈,情景交融,给人一种和谐而有活力的感觉。这一点在顾伟峰老师的烹饪课上表现的尤其突出。在教学中,顾老师拿出一盘自己做的姜丝,让学生评价,指出好的地方和不够之处,同学们通过看、评,进一步领会了切姜丝的要领,也明白了自己在操作时要注意的地方。结束时,顾老师又让同学们对自己的作品和同学的作品进行打分活动,这又是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也将课堂推向了高潮。
当然金无足赤,尽管学生学习的方式多了,学生活动的空间大了,思维更活跃了,教师比较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了,正面的鼓励也多了,但有些课堂还是“活”不起来,学生的表现还是不够精彩,究其原因是什么呢?我想,有以下几点:
一、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没有实效性。
少数学生侃侃而谈,其他人无所事事,匆匆讨论一阵儿,教师便示意停下来开始汇报交流,结果可想而知,哪有精彩可言呢?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实效性。
二、尊重、表扬学生的极端化。
课堂上学生的答案往往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多种多样的答案都是正确的吗?教师为了能体现尊重学生、鼓励学生不打击学生,就说“你说得真好”、“你真棒”、“你真聪明”之类的话,而极少说“不”。那么否定学生的回答是否就是不尊重学生呢?用恰当的方式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帮助才是真正尊重学生的表现。而过于频繁的表扬也助长学生的傲慢情绪,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及健全人格的形成,马丁·斯利曼在《乐观儿童》一书中曾说过“孩子要想成功,必须要学会接受失败,感觉痛苦”,所以,我们应掌握好表扬的“度”。
不管怎样,这次的教学展示活动让我看到了忠华校区老师们的努力,他们追求的是实实在在的教学内涵,追究的是二期课改的新理念,教师善于处理教学中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关系,能巧妙的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与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创新能力,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通过这次听课,我受益匪浅,也认识到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促使我自我反思和自我监控,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上下求索,不断通过学习和反思来提高自身素质和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二篇:政治听课后反思实
政治听课后反思实
时间:10月15号 班级:133班 主题:走向自主
教学过程:第一次尝试着谢老师教学方法学习走向自主这一章节,只是简单的课堂导入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教材,并将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教学效果:学生积极性较高,充满激情的书写自己的作业本,然而在书写作业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不能准确的找到问题的答案。并且原本一个课时的课堂容量,差不多将近两节课完成。
第三篇:听课后教学反思
跨越式教学反思
韩 辉
上周听了王凤英、史彦菊、罗小枚、齐树杰四位老师的语文课,又加上专家领导的精彩点评,我对跨越式教学有了初步的认识,上课思路也清晰了很多。通过上周的听课,感触很多,对这些课作如下反思:
还有跨越式教学模式,也就是“211”教学模式,分学习新知、拓展阅读、说话写话三个板块,在这三个板块中,关键是学习新知的板块,要将我们以往的40分钟的课程尽量在20分钟完成。怎样完成,是我们深思的问题。我觉得我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自身的知识和能力要提高
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想给学生一滴水,我们自己要有一桶水”所以,作为跨越式实验教师要不断的学习跨越式教学模式的新理念,并把新理念运用到教学工程中,不断地实践,不断的改进,不断的完善。这样才能把跨越式教学落到实处。
二、课前精心设计教案
跨越式教学模式要求我们在20分钟内完成新知,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备课,把每一个环节落实到每一分钟,做到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备教材,要认真研究教材,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做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其次要备学生,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学生会的课上绝对不讲,讲学生不会的、不理解的,做到不浪费每一分钟;最后要备方法,要在熟悉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方法。优化教学结构,把40分钟的课程精简到20分钟,这样的课堂才能做到高效。
三、这几节课的优点与不足:
这几节课,根据教材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时,将观察图画、认识事物、学习汉字结合起来,教材倡导“多认少写,及早阅读”的识字教学新理念,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让学生看图说、看图贴,还设计了有趣的游戏活动。
接下来便是看图识字了。在此环节设计了让学生看图说、看图贴以及多种形式反复学习,内容上,有借助拼音和去掉拼音读,有读生字、读词语和读儿歌;形式上,有自由读、指名读、领读、齐读,有开火车读、同桌合作读,有男女生
比赛读、师生对读等。我还采用编顺口溜的方法让学生认生字,不断强化字音和字形,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学,在情境中学,多种形式地学。这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习新知这个环节,大多数课能在20分钟完成教学任务,但有的课,生字的练写如蜻蜓点水,写的时间不足,有一定欠缺。
在拓展阅读环节有的课学生读的时间还是太短,拘于形
式,学生也没有读起来,有的课仅仅读了5分钟,甚至更少,没有做到充分阅读,应该让学生充分阅读,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的充分阅读创造条件。调动其阅读的积极性。
在练习写话时,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写话的环境,如: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给学生一个恰当的题目,根据题目,结合实际先练习说话,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然后再写,学生就有话可写了。
第四篇:听课后反思
评骨干教师示范课
近日我听了三节骨干教师示范课,听后对我的启发很大,现在就我对这几节课谈一下我的个人看法:
一、二年级识字教学应引导学生随文识字老师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非常的“精细”。先出示生字,学生认读,然后启发学生识记生字,接着要学生依字组词,拓展词语,学生带读。读生字认生字大约用35分钟,加上写字指导,一节课上了五十多分钟。2年级识字教学真的需要占用这么多的时间吗?我认为不能!因为你别忘了,语文课堂教学还有另个任务——学习课文。如果识字教学用了那么时间,又剩多少时间去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呢?而随文识字教学解决了这个问题。随文识字的精华就是要让学生认识生字, 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义,让学生领会这个字要怎样去使用它。离开课文理解字义是很难的,这节课学生组词有些不对的,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就是学生没理解字义。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和汉字规律,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课文读多了,自然也就加深了生字的印象。课标指出:“识字与写字要求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这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比较好的做法是对每个生字各有侧重,有的字音是重点,有的字形是重点,有的字义是重点,在教学的时候,要对学生的认知有个充分的估计,也要对生字进行区分,哪些是只要求认识,哪些是要求会写的,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做优化了识字过程,而且还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二、四年级阅读教学
1要始终坚持“以读为本”
这两节课学生读的少,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根据四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阅读教学时让学生多读多背诵,在此基础上去理解课文内容和中心,这就是诵读理解法。进行阅读教学时,给充分的时间放手让学生朗读、背诵,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阅读教学的一般流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这个流程以读为基本方法和手段,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读通读顺,整体感知;第二步——精读品读,理解感悟; 第三步——感情朗读,情感共鸣;第四步——诵读积累,迁移运用。
2、课的设计建议
《圣诞老人的礼物》一课我认为结尾时应让学生谈一谈:这个陌生人的关爱会给小女孩带来什么,会对小女孩的一生有什么影响,会给她的家庭带来什么。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爱重要性。
《南辕北辙》一课,我认为在教学中,需要通过读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心理。可以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边读边琢磨,待到琢磨出些味道后,再请请两名同学上前来表演读,此时,教师抓住关键句进行朗读指导,运用移情体验的方法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这样,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把握就十分准确了。
以上是我对这几节课一点肤浅的看法,它将成为我的指路明灯,指引着我前进。
第五篇:听课后反思
听课后反思
9月29日和30日,我幸来到桐乡参加江浙沪第三届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与观摩活动——即小学
语文新老名师教学风采展示。聆听了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科研所所长成尚荣所作的报告《语文教学的追求》和江浙沪三地名师执教的十节设计新颖,体现本色的语文课,感受他们用真情演绎的课堂,体会到了语文课堂的境界。
下面就向大家汇报一下这两天我所学习的内容,和大家共享。让我们先一起来学习成尚荣所长的报告《语文教学的追求》
一、语文教学永远是一个追求的过程:新课程带来了新的追求空间,课堂教学自主性和自由度的加大,课堂要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自由度加大。语文的特性与内涵决定着语文永远是一种试验。有人说,语文是灿烂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走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小语虽小犹大,一旦真正走进去,就会发现它太丰富了,太美了,太灵动了,太具有魅力了。
二、语文教学追求的方向:当前语文教学中出现三偏
1、偏离语文学科,语文边界的模糊。
2、偏重一种语文学习方式,一味的提倡单一的教学方式,探究性学习。
3、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过度偏重人文性,使语文教学虚话,重形式不重内容,有温度没有深度,不重视语文教学的实质内容。我们应大力呼唤语文教学的回归,平平淡淡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回归到语文的本真状态。
那么,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在哪里?语文就是语文,语文教学再语文些。我们要坚持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意义,创造性的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聚焦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中,提倡学生的个性化的阅读。在教育的最本质处思考,在打基础的过程中培养批判和创造精神。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理念和途径的方式,不能丢弃语文,只剩下生活。
三、对语文教学改革实验模式的思考:现阶段出现了王崧舟的诗意语文,周一贯的诗化语文,孙双金的情智语文,还有智慧语文,深度语文等。他们把语文窄化了异化了,语文首先是语文,不是概念,应扎扎实实做语文,语文是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所谓是什么语文他们是从某一个视角,一个独特的视角为切如口,那是他们自己的教育教学主张,是一种追求。当然优秀语文教师应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
第二个内容,对所听的十堂课的感想:
一、演绎人间的真情、真心:
名师们善于挖掘文本中隐藏着的真情,真心和真意。充分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内心世界,实现与作者、文本的心灵对话。名师所选的课如《水》、《桂花雨》、《月光启蒙》、《木笛》、《嘱咐》都是蕴涵着浓浓深情,感人至深的文章。如《木笛》一课中,层层扣击文本,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向互动的对话中,以“如泣如诉”为轴心,在“泣”和“诉”两个层面上挥洒,铺设“幽幽笛声如泣如诉,莹莹烛光告慰亡灵”的情感主线,立体多维地推进教学。又如大家所熟悉的《嘱咐》一课,教者从画面入手,这幅画就是母亲躺在床上,我静静地趴在她身边,这样一个画面。探究:母子两的心真的是那么平静吗?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聚焦“母亲的眼睛”,想象说话,抓住句中的矛盾点读懂母亲的眼睛,读懂沉甸甸的母爱。回忆画面联系上下问解读母亲“闪着光芒,闪着泪花”的眼睛。自主选择,自主学习研读文本,感悟母亲无声的爱。在与文本和作者对话、跟同伴合作交流、和教师互动中,关注人文,走出文本,链接生活,亲近母爱,让母爱永驻心间。
二、回归语文本色:
1、重视朗读:
语文教学应该姓语,语文教学要回归,要找到回家的路,要回到语文的本真状态。书声琅琅的课堂那是本色语文的最直观的体现。在这次活动中,大多名师都很注重朗读。如:师生合作读,教师引读,把你的想象化为精彩的朗读,自由、大声的朗读等各种朗读。在课前读,在学生具有强烈的阅读期待时读,在课中时读,在需要学生感悟、体会、思考时读,在课完时读,在感悟文本后把所学的知识、情感内化
时美美地读。我们说感悟不是文本给的,而是我们读出来的,我们应重视语文课堂中的朗读。在各位名师的引导下,一堂堂充满语文味的,书声琅琅的课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情境的创设简单自然:
课件简洁,实用。如:《嘱咐》一课出现的就是我静静趴在母亲床边的这一幅图,另外就是最后的一曲母亲的颂歌《母亲》。又如:《会摇尾巴的狼》一课中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如果你就是狼你会怎么说,把天真可爱的小朋友带入了充满情趣的童话世界。总之,名师们的课上,课件展示少而精,情境创设简单自然,引人入胜,吸引学生的是教师充满深情的朗读和富有诗意的语言。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习作研讨会听课反思
11月17日,流峪镇教委根据县教研室的安排,一行10人参加了县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习作研讨会,会后,我们组织听课教师及时总结,认真反思。老师们普遍认为通过本次活动,明确了表达类教学的目标,也为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通过讨论总结如下:
一、生活与教学融为一体
习作前,让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整理相关的材料,为课上交流做了铺奠,也为写片段埋下伏笔。让学生感觉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二、指导到位,自主修改
指导充分调动了学生写的积极性,并鼓励学生自行修改,真正体现了“作文”是“改”出来的,评改时,结合本次习作的要求,同学之间互评互改,做到了取长补短,学以致用。
三、了解了表达类教学的有关问题
特别是韩老师的报告,进一步了解了当前表达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努力的方向。
通过本次学习,我们一定会认真总结,深入了解我镇我教学实际,及时的将新的教学思想传达给每一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