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习方法的培养
编辑:落花无言 识别码:16-793387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12 11:57:40 来源:网络

第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学习方法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习方法的培养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方法:

一、布置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数学是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如果能够让学生提前把握教材体系,教起来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说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初中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能力还正在发展之中,而且对于教师的讲授依赖心理比较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预习中存在着看书时不知道需要看什么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加以指导和培养,在引导学生自学的时候,注意加强目标教学,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与关键内容,给学生预习提纲并试做练习题。

二、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现在初中生学习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不会阅读数学课本内容,一位阅读课本就是看结论,似懂非懂,读不透。比如在学习一次函数概念时,学生往往只注意解析式y=kx+b这一形式,而忽略了另一关键词:“k、b都是常数,且k≠0”实际上y=(m-1)x+3中,m=1时,它就不是一个一次函数。因此,重视读法指导对提高初中新生的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新学一个章节内容,先粗粗读一遍,即浏览本章节所学内容的枝干,然后一边读一边勾,粗略懂得教材的内容及其重点、难点所在,对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记号。然后细细的读,即根据每章节后的学习要求,仔细阅读教材内容,理解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的实质及其因果关系,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再次带着研究者的态度去读,即带着发展的观点研讨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编排意图,并归纳要点,把书读“懂”,并形成知识网络,完善认识结构,当学生掌握了这三种读法,形成习惯之后,就能从本质上改变其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了。

三、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

初中新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重视听法指导,使他们学会听,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数学教学中,首先应培养学生学习思想专注、专心听讲,激活其原认识结构,并使学生的信息接受与教师的信息输出协调一致,从而获得最佳学习效果。其次,要培养学生会听,注意听教师每节课强调的学习重点,注意听对定理、公式、法则的引入与推导的方法和过程,注意听对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方法,注意听对疑难问题的解释及一节课最后的小结,这样,让学生抓住重、难点,沿着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听课,不仅能提高听课效率,而且能使其由“听会”转变为“会听”。

四、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

数学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数学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同化”或“顺应”,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由于这种“同化”或“顺应”的工作最终必须由每个学习者相对独立地完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要进行思法指导,教师应着力于以下几点:①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入手来开展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使学生会思考。②从创设问题情境来开展探索式教学,培养学生追根究底的思考习惯,使学生学会深思;③从挖掘“问题链”来开展变式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推理、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善思;④从回顾解题策略、方法的优劣来开展评价,培养学生去分析,使学生学会反思。还有就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善于暴露思维过程,留下一定的思维时间与空间,使学生“思在知识的转折点、思在问题的疑难处、思在矛盾的解决上,思在真理的探索中”,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第二篇: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定稿]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

一、学会学习

五要:

1、围绕老师讲述展开联想;

2、理清教材文字叙述思路;

3、听出教师讲述的重点难点;

4、跨越听课的学习障碍,不受干扰;

5、在理解基础上扼要笔记。

五先:

1、先预习后听课;

2、先尝试回忆后看书;

3、先看书后做作业;

4、先理解后记忆;

5、先知识整理后入眠。

五会:

1、会制定学习计划;

2、会利用时间充分学习;

3、会进行学习小结;

4、会提出问题讨论学习;

5、会阅读参考资料扩展学习。

二、学习数学应注意培养什么样的能力

1运算能力。2空间想象能力。3逻辑思维能力。4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能力。5形数结合互相转化的能力。6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归纳问题的能力。7研究、探讨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掌握预习学习方法,培养数学自学能力

预习就是在课前学习课本新知识的学习方法,要学好初中数学,首先要学会预习数学新知识,因为预习是听好课,掌握好课堂知识的先决条件,是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数学的预习主要是看数学书,这需要我们既要动脑思考,还要动手练习。数学预习可以有“一划、二批、三试、四分”的预习方法。

以“方程和它的解”一节为例来说

四、掌握练习方法,提高解答数学题的能力

数学的解答能力,主要通过实际的练习来提高。

数学练习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1.端正态度,充分认识到数学练习的重要性。不论是预习练习,课堂练习,还是课后作业,复习练习,都不能只满足于找到解题方法,而不动手具体练习一练。实际练习不仅可以提高解答速度,掌握解答技能技巧,而且,许多的新问题常在练习中出现。

2.要有自信心与意志力。数学练习常有繁杂的计算,深奥的证明,自己应有充足的信心,顽强的意志,耐心细致的习惯。

3.要养成先思考,后解答,再检查的良好习惯,遇到一个题,不能盲目地进行练习,无效计算,应先深入领会题意,认真思考,抓住关键,再作解答。解答后,还应进行检查。

4.细观察、活运用、寻规律、成技巧。

例如下列一组一元一次方程练习,通过细致观察,会获巧解。

以上三题应精心观察去括号与去分母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以上两题要细心观察运用整体思想灵活变形,正确迅速解题。

本题若不观察,按常规解法势必繁冗,联想到方程根的概念,可获精巧解答。又如下题,若大胆联想,活用公式,转具体为抽象,用字母代替数,则可得巧解

第三篇:初中数学学习方法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傻做题不如巧做

对于数学的学习,学的好的同学会感到非常的容易,反之不入门的同学则提起数学就头大。听到很到家长对我的抱怨,“家教请了,辅导班也上了,效果就是不明显,孩子平时说起来什么都会,一考试就考砸。”“孩子平时很用功,不停的学,但学习成绩总是原地踏步。”“孩子严重偏科,对个別科目有畏难情绪。”„„

那如何才能学好数学呢?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家长与孩子一起讨论,合理的罗列出完成某些要事的时间段及要达到的目标。

二、数学学习过程中,要有一个清醒的复习意识,逐渐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从而逐步学会学习。数学复习是一个反思性学习过程。要反思对所学习的知识、技能有没有达到课程所要求的程度;要反思学习中涉及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是如何运用的,运用过程中有什么特点;要反思基本问题(包括基本图形、图像等),典型问题有没有真正弄懂弄通了,平时碰到的问题中有哪些问题可归结为基本问题;要反思错误,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订出改正的措施。

三、数学不等于做题,千万不要忽视最基本的概念、公理、定理和公式,寒假里要把已经学过的教科书中的概念整理出来,通过读一读、抄一抄加深印象,特別是容易混淆的概念更要彻底搞清,不留隐患。

其次,数学需要实践,需要大量做题,但要“埋下头去做题,抬起头来想题”,在做题中关注思路、方法、技巧,注重发现题与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要“苦做”更要“巧做”,绝不能“傻做”。在做一道与以前相似的题目时,要会通过比较,发现规律,穿透实质,以达到“触类旁通”的境界。此外,大家在平时做题中就要及时记录错题,还要想一想为什么会错、以後要特別注意哪些地方,这样就能避免不必要的失分。如果试题中涉及到你的薄弱环节,一定要通过短时间的专题学习,集中优势兵力,攻克难关,別留下陷阱。

第四篇: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数学创造性思维既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又是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辩证统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

一、激发兴趣和求知欲 巧设悬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根据课文的内容而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授平面内有n个点,任意两点连接成一条线段,问总共能连多少条线段时,首先提出假设:假如我们毕业已10年了,现在大家又见面了,每两人之间都要握一次手,问总共握多少次手?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操作,得出结论,然后再提出以上问题,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数学创造思维

亚里士多德作过这样精辟的阐述:“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学生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由解决问题而引发的,因此,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要途径之一。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教学,首先出示两个问题:(1)一块四周有宽度相等草坪的花坛,它的长18m,宽15m,如果花坛中央长方形的面积为154平方米,那么草坪的宽度是多少?(2)某地在发展农业经济时,如果要使2006年无公害蔬菜的产量比2004年翻一番,那么2005年和2006年无公害蔬菜年产量的平均增长率应是多少?尝试由学生解决(独立完成或分组讨论)列出方程;其次,通过观察实际问题列出的方程,对照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从而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命名;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二次项系数为什么不等于零?一次项系数、常数项是否也有限制?再请学生自编几个一元二次方程,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讨论、探究,将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

二、诱导学生质疑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教师应当经常为学生创造能引起观察和探索的新异情境。要善于提出难易适中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并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或寻找答案。在概率教学中,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要在一只袋中装入若干个形状与大小完全相同而颜色不同的球,使得从袋中拿到一只红球的概率可以怎样放球?这样的问题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刨新意识,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探究。2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要培养质疑精神,就必须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时,布置这样一道题:在某年全国足球甲级A组的前九轮比赛中,大连万达队保持不败,共积分25分,按比赛规则: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一分,问该队共胜了几场球?这种短小精悍的新题,难度不大,可使一些“足球迷”即兴求解,以新引思,以新促思,以新成思。培养学生的寻疑意识。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通过阅读去解决提出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应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切不可因为学生的问题与自己的备课有异同或怕影响教学进度而给予制止。寻疑贵在主动,只有具有主动积极的精神,才能寻找到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让学生乐于寻疑,从而更乐于学习,更乐于自主学习。

三、信马由缰—让思维插上创新的翅膀

一般地,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可以是先联想后猜想,联想越丰富,猜想就越合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就越明确。美国数学家G〃波利亚说“在你证明一个数学定理之前,你必须猜想到这个定理内涵,在你完全作出详细证明之前,你必须猜想证明的主导思想”。由此可见,引导学生联想和大胆地猜想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像力开发智力,发展创造性思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已知三角形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且∠B=2∠C,求证b2=c(a+b)。

联想1,由b2=c(a+c)联想到b/c=a+c/b,猜想到可以把b、c、(a+c)变为以b为公共边的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从而通过“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这一性质得证。

联想2,由b2=c(a+c)联想到b×b=c(a+c),猜想到b、b、c、(a+c)是在圆内相交的两弦分成的四线段,可以通过“相交弦定理”得证。

联想3,由b2=c(a+c)联想到b是从点引出圆的切线长,(a+c)为从同一点引出的圆的割线(圆外部分为c),可通过“切割线定理”得证。

四、不设标准答案,鼓励求异

求异是创造的先驱。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发展。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在形成求异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同一个任务,鼓励学生寻求不同方法完成。如在解决希腊数学家丢番图墓碑上记载的问题时,首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列方程,当学生列出方程后,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给出答案!有一个同学给出了正确答案:84。他说:我认为,人的年龄应该是正整数,而且这个正整数肯定能被方程中每个分母整除,而方程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是84。所以我认为是84。这样的练习很能刺激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理解或表达。如在教授代数式的实际意义时,鼓励学生尽量列举与自己生活有关的或是自己身边的事例,但不少于3个,且不能是同一个事例。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而且能对代数式的实际意义更加领会。适当安排一些具有不确定答案的练习,如:现有A、B两名学生,A的六次测试成绩为:60、65、69、78、83、92;B的六次测试成绩为:85、83、89、91、87、94。问:你认为谁的成绩好?请说明你的理由。这样问题的设计,其目的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二、素质教育如何贯穿在教育教学中

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不能停留在口头的呼吁和讨论中,而要落实到学校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才能使素质教育大收成效。课堂教学担负着使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以及在一般发展的同时实现个性才能的特殊发展的重要任务。而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又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是以教师为主体,而不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都是围绕教师教材和教学大纲而展开的,而不是围绕学生而展开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而非主动的思考。课堂教学的形式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这样的课堂教学未能充分突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未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动性,未能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个性教育,只重知识传授而未能注重能力的培养。而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发挥的是引导和导向作用,教师、教材、大纲都是围绕学生这一主体而开展教学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是主动思考、观察、理解,而非被动听讲。课堂教学不仅让学生探求知识,更应培养其能力和个性才能的发展。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多样化、灵活化,真正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面介绍一种近年来在我国教育界较有影响的课堂教学模式──示例演练教学法以供参考。

示例演练教学法是一种将“例中学”和“做中学”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例中学”是让学生通过考察实例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而“做中学”是让学生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这两种学习方法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可以使人有效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受到认知心理学家的重视,并编写了计算机程序模拟这种学习。这种计算机程序被称为“自适应产生式系统”。20世纪80年代初,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西蒙教授到我国进行学术访问,并开始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朱新明教授进行长期合作研究。他们从“自适应产生式系统”学习模型的角度出发,将“例中学”和“做中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示例演练学习”的新方法。利用示例演练教学法,学习者不需要事先学习文字陈述的知识,而是直接通过考察实例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并同时获得问题解决技能。

1983年开始,朱新明等人对这一教学法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与研究:1987年编写了初一到初三全部代数和几何的示例演练学习材料。1987年并将实验结果及其理论研究刊登在美国《认知与教学》杂志上,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极大关注。1987~1988年,西蒙教授.邀请朱新明到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作访问学者,加强对示例演练学习的理论研究。他的研究连续4次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被列为重点课题,也被列为梅隆大学的前沿课题。1993年出版了《初中数学示例演练试验教材》。1997年,将十多年的研究成果形成专著《人的自适应学习──示例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得到国家科学技术出版基金资助,由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在这本专著中提出了知识获取的“条件──建构优化理论”,为示例演练教学法的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大量实验表明:利用这一教学法,学生能够高效率地获取所学知识,在减轻师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有显著的效果。试验班的学生不仅提高了学习成绩,而且在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信心等方面有显著的提高,受到我国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的教学方法。示例演练教学法融进了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渗透了现代教学思想方法,提供了各种变式问题或实际问题,便于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技能。示例演练课堂教学模式一般采用以下四步。

第一步,激趣引入

现代教学论和素质教育都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即教师要干方百计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是在教师的诱导启迪下自己悟懂学会的,启而得法则诱之有效。心理学提出,创设情景,激发起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思索是学习成败的关键。因此,示例演练教学法要求教师每节课必须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情境,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供良好的素材。引入的方法可采用类比联想、问题悬念、以旧引新、动手操作等方法,这些方法以最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产生强烈求知欲为原则。

第二步,示例演练

示例演练就是使学生通过考察例题和解决问题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技能,教师则是通过引入、辅导、小结、检测来组织教学活动。它是根据学生获取知识的心理机制,以有指导的发现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他们当堂消化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是参与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通过简要的提示或课上导读提纲,引导学生在演练的同时把握教材重点,突破难点,领会思想方法。学生在自学时,教师不要集体讲课,不要打断学生的思路,要积极巡回辅导,经常走到“差生”身边,耐心地辅导,满意地微笑,给他们以极大的鼓舞,使他们跟上学习的进度。在这一环节中,由教师的指导,有目的、有设计、有速度、较大数量的练习,营造出一个“人人有事做,人人要做事,事事有人做,人人有成功”的教学气氛。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进入“有事做──在做事──有成功”的良性循环,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

第三步,讨论小结

归纳小结是引导学生将上一环节演练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概括的能力。小结形式一般以完成课本引导性小结,然后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形式。

第四步,反馈检测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上层次检测,及时反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成绩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和进行个别辅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得到提高。另外,课堂检测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单元复习和综合复习可结合课本采用如下教学模式:系统回顾──反馈旧知──择例精讲、教师点拨──题组训练、探讨方法──评讲总结、灵活运用。首先,教师启发学生将单元知识技能进行系统回顾,使之系统化形成知识结构;之后将本章知识和思想方法锤炼成若干专题并拓宽加深,每一专题精选配套演练习题,教师精讲点拨,重视学生思考练习,探讨解法,最后把反馈来的信息进行剖析,以期达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的。

利用示例演练教学法,教师必须把原来的重“教”转变为重“学”,思考的主要问题是引导学生怎样学,应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学好的内在潜能,只要把他们的潜能充分地挖掘出来,他们就一定能够把知识学懂,变理解知识为掌握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我,逐渐地变“学会”为“会学”,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

要采用示例演练的课堂教学模式,首先是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思想;要以改革课堂教学为手段,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要让教师和学生都明确其目的。真正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师从传统课堂的满堂讲,反复强调重点,变成精讲点拨,使教师从繁重的作业批改中解脱出来,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用于教育理论学习和认真备课、研究教法,在教学方面形成良性循环。其次是组织教师学习示例演练教学的理论、教法、教学环节,并结合各自学校的实际及学科特点进行讨论研究,写出采用示例演练教学的计划、方案、讲稿和教案。再次,要定期进行同学科的集体备课、公开教学,使教师都互相听课,交流教学体会,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推广有效的经验。真正使这一课堂教学模式收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目前,示例演练课堂教学模式,更多地实验和应用于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高等学校也可根据各自学校的学科特点尝试性的引入课堂教学,以期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多种多样,适应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有多种多样。除上面的示例演练教学法外,还可有:作业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答疑式教学法、观摩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提问式教学法、自学式教学法、激励式教学法、合作参与教学法等等,只要是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方法,都可以大胆的采用,而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就应大胆改革、坚决摒弃。

总之,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推进素质教育,而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 的主渠道,只有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使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才能使素 教育收到成效

校本培训

时间:2010年4月25日

地点:永宁九义校(八、一)教室 参加培训人员:全体教师 主讲:杨世炳

培训内容:

“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素质教育如何贯穿在教育教学中

第五篇: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提出问题思维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是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而提出问题是思维创新的源泉,提出问题的能力应该是现代中学生必须具有的能力之一。问题意识的产生是学生提出问题的前提,教师通过设计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来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前期的引导、中后期设置“问题”集及“提问”课等形式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提问习惯。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提问技巧与方式,利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对基础概念、解题方法和过程进行提问。

大部分中学生不习惯提出问题,习惯于接受老师对知识的灌输。缺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没有提问的习惯,主要是受文化传统的制约与周围学生的影响。二是学生普遍缺乏提问的意识。学生为了考高分,只知道识记知识而不会对其产生怀疑,更不会带着疑问去刨根问底。教师们也缺乏展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而只注重解决数学问题的结果。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思维能力。

(1)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只有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学生敞开思维,开启问题意识之窗。(2)加强思维的训练。质疑、寻根究底是问题意识产生的源泉。为了激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培养他们质疑、寻根究底的思维习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以在教学中采取了“纠错”等训练方法,借助于“错”来启发思维,由错反思,在发现问题中顿悟。鼓励同学在习题中、在听课中找出错误。(3)创设数学情境,激发问题意识,数学问题总源于某种情境,离开了数学情境,数学问题的产生就失去了肥沃的土壤。数学情境的好坏直接导致学生问题意识的强烈程度。好的数学情境的设置需要老师吃透教材、根据学生的数学思维特点、生活环境等精心设置问题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真正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发现学生的问题。在教学完成之后,应及时反思学生的问题,从中获取问题解决的经验,并最终实现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真正而全面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想象力思维的培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几何,三角函数变换等,想象力显得犹为重要。它是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主要有以下两个途径:(1)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把实际生活和数学理论结合起来,就可以使数学问题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能较好地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实际教学中,建立空间观念是较难的,如果能借助于生活中获取的大量感性材料进行联想类比,就会达到较好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常运用图形的特征去想象,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以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2)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运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施教者形象生动的动作和语言,可以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引导学生自由地展开想象,这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使学习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思维深刻性的培养

初中阶段教学应着重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适度发展严谨性,扩展思维的深度,提倡从整体角度思考问题,使思维深刻性的发展和培养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思维的逻辑一般表现在思维过程中依据一定的逻辑关系、逻辑规律,对问题和现象进行观察、抽象、判断、推理以更快更简捷的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通过例题讲解,穿插问题的逻辑关系和逻辑规律,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多动手,对定理、公式自己推导。逐步掌握思维的逻辑规律,形成有步骤、有规律、有层次思维的良好模式。

初中学生由于受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等因素的限制,思维的严谨性水平一般都不高。丢三落四,思维混乱,忽视定理公式的成立条件而滥用定理公式。因此,思维的严谨性相当重要。主要的训练方法有:(1)严格审查题目条件,定理公式的条件范围是否满足;(2)要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所思所想;(3)在证明推理过程中,要做到每一步都有理有据。

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严谨性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度进行综合与渗透,不断提高学生对问题现象的归纳、概括和抽象能力。如在平面和立体几何中,应该通过训练使学生的解题思路清晰、语言规范、阐述完整,还应该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找到最简单的解题方法。逐渐使学生的思维趋于严谨、深刻。

四、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思维的灵活性主要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主要表现为反向思维,换位思考,简单思考等能力。数学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理解为概念的可能组合形式,所以可以说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应用数学思想方法,灵活地应用数学概念的过程。概念的灵活应用是锻炼思维灵活性的重要方法。创造性地应用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重要方法。

五、其它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语言能力、非逻辑思维能力等的培养对中学数学教学也是比较重要的。

六、结论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上述多个方面综合培养训练的结果。初中阶段的培养是思维的基础阶段,应重点抓住基础思维品质的发展和培养,分清主次,明确目标,协调发展。这样,才能形成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为更高一级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习方法的培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