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报告[五篇范例]
编辑:沉香触手 识别码:16-764932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23 14:59:09 来源:网络

第一篇: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报告

依兰县道台桥镇中心小学赵红双

提纲: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及兴起的背景(问题的提出)

1、国际背景

2、教育环境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意义

(1)、在学生学习中的意义

(2)、在学生发展中的意义

三、理论思考

人的全面发展合作交往、创新精神

四、实验的进行(实验的实施情况)

1、小组划分

2、过程操作

(1)、制定小组活动规则

(2)、小组学习的策略

(3)、教师的作用

3、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1)、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2)、管理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3)、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五、实验的评估

(1)、实验所产生的效应

(2)、学生参与的状况

六、实验观察结果

七、实验的不足

提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及相关的理论依据。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教师在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的不足,以引起进行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人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创新评价合作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走进新的世纪,教育也带着些许新鲜、激动与惶惑。手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的二十一世纪最新教育丛书一一《学会共处》一书,想到作为教师的我们有许多新的任务必须面临,有许多新的问题必须研究与探讨。

共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等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种形式。在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作为生活在具体社会生活中的人的合作交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显得尤为重要,并已越来越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可是,现实中,由于学校管理、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封闭与保守,加之很多独生子女家庭教育方式和方法不当等,导致一些学生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尊重别人,不善与人交际。这与未来社会

对人才的需求构成一对矛盾。要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应依据第三次全教会的精神,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有效落实新的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在教学中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实验,以利于促进学生群体性发展和师生互动性合作学习方式的形成。

二、小组合作学习及其意义

传统的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教学活动主要在课堂环境里师生间展开,课文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而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与教材之间,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对话与探讨。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按照一定的条件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进行活动。既有学习主体自主学习的成分又有合作的成分。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因此,不同的学生看到事物不同的方面,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1] 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关键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建立多向交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自我超越性,吸收、理解、内化各种学习内容,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教学活动主要是学生与教材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探讨。小组合作学习采取的是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即学生的学习是在“目的和对象”的引导下先进行个体自学、再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个体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与小组的成员协商后得到帮助,或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如果连小组合作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要发挥教师的作用。`这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能力及合作交往能力,形成初步的社会活动能力的有益形式。其意义在于:学习过程中的意义和学生的发展中的意义。

1、合作学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意义体现在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并融其他同学的经验为自己所得。具体表现在:学习在本质上是一个小组成员自行组织,个体参与,集中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上的相互作用是“一个整体范围上的智力相互交流的关系,以及道德和理性的合作。”(皮亚杰语)其根本意义在于把学生引向“终身”教育的历程中,让学生在有限的师生、生生交流教学活动中学会怎样获得知识,培养一种对现有知识进行思考、判断、质疑,改造与灵活运用、创造新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在此意义上“教”是为了“不教”。

2、合作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意义体现在教育对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是持积极的态度,关注学生学习的需要和个性的发展,强调知识的传递、交换与分享,重在教给方法、培养兴趣、发展能力。包括语文能力、数学能力、对他人负责的行为能力,创新与合作交往的能力尤为重要。另外,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合理安排活动能促进学生情商的发展,继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三、理论思考

1、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从学生和谐性发展出发,体现健全人格的特点。健全的人格,以忠于真理,思想解放,追求创新,个性和谐,心胸坦荡,坚忍不拔等品质为标

志。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充满自尊、自爱和自信,培养完善的人。即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和谐发展的人。[2]全面、和谐、充分、自由地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我们的基本观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及合作、审美等能力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推动学生个性充分自由地发展,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总目标之—。

2、心理教育理论。在人的素质的整体结构中,心理素质是提高各种素质的基础。心理教育能使学生产生动力和欲望。所以,小组合作过程中应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能充分地表现自我,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

3、创新教育理论。在所有发展性能力中,创新是核心。学习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学会学习,增强创造力。因此,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现。因为,只有学生能发现问题和提

出问题,才能产生创新意识。

四、实验的进行

学会合作是21世纪成熟人的重要标志,今天的小学生如果不善于合作,那么,他们在未来社会成功的道路上就会受阻。所以,让学生明白合作是人与人之间的协调,是成功的需要。

1、小组划分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有效学习的合作性要求教学能够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并在教学中通过学习者的合作,形成对知识更加丰富的理解,以便学习的广泛迁移。在此理论的指导下,将全班学生按照学科成绩、艺术特长、组织能力等分档,再有意把学生分成5--6个小组,每组4--6人。为了便于组员之间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分别将每组学生随意编上号,并按组指定一名组长。教师把各方面表现较为突出的一位指定为组长。当然不必要告诉学生因为其各方面表现突出才被选为组长,让学生感到组长是随意指定的,但是教师心里要有数。因为号是随意编的,所以小组长的号数也是不同的,可以是1号也可以是2、3、4、5、6号。过一段时间,待学生得到锻炼,能力有所提高后,组长就轮流担任。这样,以学习成绩优秀较全面发展的学生作为组长,可以让他们扮演“小老师”的角色,帮助在活动或作业中有困难的学生,代替教师行使督促检查的职能。帮助同组同学共同进步,提高学习成绩,这种形式弥补了常规教学的不足。对于组长来说,作一名“小老师”能够给他人提供帮助是一种优良的品德,同时在与其他同学的相互交往中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更发现了别人的长处。对于组员来说,他们更愿意接受同龄人的观点和讲话的方式。一般来说,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在从事共同的活动时,易于理解、协作、沟通,有较多的“共同语言”。良好的伙伴关系和共处环境对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社会生活技能,吸收社会经验,培养责任感等会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3]

2、操作过程

(1)、制订小组活动规则。制订规则是保证小组活动不走过场的必备环节。为鼓励自主性,教师要让学生有自己做决定的机会。通过制订课堂活动的起码规则,使学生发扬一种代替教师权威的义务感。这些规则是当学生认识到它们的必要性时才建立的,不是在他们没有理解之前由教师把现成的东西强加给他们的。学生建立他们自己的规则并开始遵守,同时还要辨别行为的正误,他们愿意接受自己协商的结果而不伤自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听取和协调他人的意见,从而引起相互之间的尊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情商和增强学生非认识心理品质等。切记,任何一种强加都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严重破坏。包括每次活动中组长要以与大家平等的身份参与,不享受特权。在汇报学习收获的时候,组长要把每位组员的意见尽量都容合到一起,再加进自己的观点。或者明确分工,不可以偏概全。

(2)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维果斯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起源于社会的交互作用。”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活动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活动的方式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过程中教师可提供适当的协作学习任务,以激励学生积极动地参与交互活动。如;一年级数学73页有关于人民币的认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人民币有不同的版本,然后让学生去调查访问“人民币为何改版?”在此之前告诉学生一些访问的注意点。如,准备问谁?问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然后学生分组调查访问,再小组汇报,班级交流。再如:低年级学生复习生字时,课前让每组学生自行准备生字卡片、饮料瓶和一个球。课堂上,分组进行打“保龄球”比赛,将生字卡片贴在饮料瓶上,看哪组比赛进行得快,认字多;高年级学生在进行专题研究时,让各组学生自主选题,再根据需要分工合作,或查资料,或调查访问,或实践操作等,然后讨论交流,最后课堂汇报。这样,课堂上提供了交互方式,课外提供自主化学习环境,使个别化教学与交互协作完美统一。

(3)教师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应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教学中教师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

面发展,重新定位自我角色。

①育人者教师就在于如何为培养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创设一个广阔的空间,使学生生动、主动地发展。

②、参与者教师把自己作为参与者,与学生一起讨论、研究,建立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可以轮流到各个小组中去参与活动。

③、服务者与欣赏者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查找有关材料等。用平等、乐观、欣赏、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使教与学的活动成为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场所,表现自我的舞台,真正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自我创造的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品尝成功的欢乐。

要使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对话性教学过程之中,首先得让学生有话可说,所以应积极寻找、创设对话的“话题”与说话的“空间”。在小组讨论、汇报交流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即重申小组活动规则。

如:对发言者的要求:你在汇报交流学习收获时怎样发言才能使其他同学听得清楚、明白,从中学到不会的知识;或者说,你怎样汇报才能展示你经过努力所获得的学习成果。这样让学生明白说是为了让别人听得懂或听得清楚。使学生汇报有了明确的目的和对象,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兴趣就高了,责任心就更强了。同时也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说话要求。即愿意或积极主动地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吐字清楚,声音响亮,态度大方,有礼貌,能说意思完整的话,语句通顺,更培养了学生心中有他人的优秀品质。

对听者的要求:听别人发言时,你应当怎样做才能学会你不懂得内容?让学生有目的地听,培养良好的听讲习惯,边听边吸收、学习别人的观点并结合自己所知,对知识进行重新建构。也落实了新课程标准口语交际中提出的认真听别人的讲话,边听边想,了解主要内容和意思。别人发言时不打断,有不明白处要虚心请教。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了紧张、放不开的感觉,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经验、能力和特长使活动成为自我肯定、自我表现的过程,即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4)、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评价的功能评价活动对学生具有导向、反馈和调节、激励等功能。评价应着眼于学生创造性能力、综合素质、与人交往能力的提高以及个性特长的发展。做到

①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评价重过程、重应用、重学生主体的参与度即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参与交流、对话的程度,看学生是否发挥了主体作用。评价中不完全以活动成果为重点,应挖掘活动环节中内含的因素作为个性教育素材去启发和引导学生。如一次手工课上学生用橡皮泥捏了各种各样的水果和小动物,作品做得非常好。这时,我们就不能仅限于对作品的评价,应评价学生对活动的投入以及小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等。再比如在一次实验中,甲组的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很快做出正确的答案,乙组学生总想找出其他方法来解决,齐心协力进行了尝试结果没有成功。评价时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乙组同学的学习过程是失败的,他们在探索中最起码获得了一种探索艰难性的体验。这是一个人学习、生存、成长、发展、创新所必须的经历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不可量化的“长效”和“内隐性”。按照主动获取学习、独立思考这样的学习目标来衡量,乙组的学习是发展性、具有独立思考的价值,而甲组只是重复前人的经验,从学习过程上看乙组的收获就比甲组大。所以,评价时要注意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②、管理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评价以激励为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或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使之产生投身其中的志向。达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改、评学结合的效果。③、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没有前者学生评价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压抑,没有后者,个人参与活动的表现就会失去了反馈,不利于个人的改进和提高。同时,小组评价可以增强

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但是,评价项目不能太细。可采用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展评价,培养其自我认识的自觉性并提高其独立的分析能力,在评价开始时都要作认真的指导。如:如何引导学生都参与发言;如何在评价中抓住问题引起大家讨论;评价时与人为善,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开始评价时我们规定不要有“XXX说错了”的说法,表明自己观点时要说“我是这样认为的”或“我再补充一点”等体现学生自己的个性。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评价的重点是是否积极参加活动;活动中与同学团结互助得怎样;分配给我的任务完成得好不好?也可以制成评价表如下。这样创设民主、和谐、自然、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如何协调学习并从中获益,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情商的发展。

低年级小组合作学习汇报总结评价表:

组长:组员:

总结内容 评价是否积极参加活动与同学团结互助得怎么样自己完成的多还是同学帮助的多遇到困难是怎么办的,有什么体会今天的活动有意思吗今天谁表现得最好

五、实验的评估

(1)、产生的效应

a、吸纳效应互相吸纳别人的优点,不断取得进步。当然,也不排除不良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

b、互补效应师生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c、竞争效应适度的竞争是有好处的,竞争对于培养学生的开拓进取和创新精神十分重要。缺乏竞争,只想依赖、等待产生不了人才,干不成大事。[4]因此,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应引导学生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适当的竞争,提倡竞争与合作并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适度竞争观念和合作精神。

(2)学生参与的状况从学生参与状况来看,有大部分学生能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很积极对学习充满信心,很喜欢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认为这能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愿意坚持下去,却不认同学习伙伴对他们的帮助。少部分学生则表现出较低的自信,不愿意这样做。原因是没有老师提问,自己又不知道说什么,有时还插不上话。

六、实验观察结果

看起来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影响因人而异,获得的学习结果也是不同的,一些人受益多,一些人受益相对较少。学习较热情的在动机方面也表现出了差异。除了自主性以外,其他可能导致学习结果差异的因素是:学生对自己,对老师的期待。那些较热情的学生对学习结果的期望较高,对学习需要的条件也有较清楚的认识。同样,对教师的期望也较高。而那些不太热情的学生对自己能做什么不太清楚,过分依赖老师,不能抓住机会向同伴或老师寻求学习上的帮助。所以,对学习表现的热情较低,学习也相对低效。

七、实验的缺陷

1、可能影响了一少部分学生参与的兴趣。

2、活动设计不太容易,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与教师的自身水平有一定的关系。教师也要不断学习,以便更快地适应并胜任这一任务。

3、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帮助较少。资料太少,有的条件还不成熟。

以上谈到的各种途径和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不断探索,以求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学习形式。相信我们只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自由、宽松、民主、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学习氛围,其对推动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必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注释

[1] 肖川《建构主义学习观与学校德育》《开放教育研究》2002年第6期

[2] 张国翔、顾静《人格培养:素质教育的历史使命》《江苏教育》2001年第15期

[3] [4] 沈明阳《学会共处——小学道德教育的重要话题》《江苏教育研究》2002年第3 期 参考文献

李丽丽编译加ICY.Lee著《让语言学习发挥更大的主动性》《开放教育研究》2002年第6期。

高峡康健丛立新高洪源著《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

周稽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策略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本质》《江苏教育研究》2001年第1期

2010年9月完成初稿11月20日定稿

第二篇: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题目: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小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研究的背景,提出了具体研究的方法、做法及成果,系统地论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关键词:小组合作

正文: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目前被广泛的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是指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方式被引入课堂后,改变了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形成了生动、活泼、创造学习的新局面,显示出它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与优势。但是,我们常常看到,由于小组划分的随意性,组织散乱,问题设置小、碎、细,且缺乏探索价值,参与欠平衡(少数学生唱主角),小组活动次数频繁且时间失控等,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效率低下。这的确是困扰教师的一个难题。我认为要想解决这个难题首先要澄清“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概念的实质。小组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小组学习的实质是在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

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一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那么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怎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呢?怎样才能更好的在语文课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合理的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体验成功,探索与发现的乐趣。合作学习中的每个组均为一个小集体。合作学习就是通过这样一个个小集体发挥作用,完成探究任务。因此,小组内部人员的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认真考察学生个性差异、能力特征,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爱好、成绩差异等因素做详细了解,进行异质分组后,在组内对每个组员还须进行合理的分工,角色的调配。组长要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在自己完成好任务的前提下,组内不会的他应负责讲解。同时他还应该检查组内成员的完成情况。在小组学习中,他们一起朗读、背诵、预习、复习、互相提问、会话、复述课文、讲故事、研究并讨论疑难问题,还相互评改作业、举行小测验或自我测试等等。我认为分组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1.依学生特质分组。2.分组要合理搭配优等生和学困生,如果是4人合作小组,一般以一个优等生,一个学困生和两个中等生为主要构成原则,并且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职务,明白自己的职责。3.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学生。4.教师要动态化变更小组成员,活泼合作学习的气氛,均衡小组的学习实力。

二、合理安排合作内容

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也并非所有的内容都可以采

用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教学要求适时而用,不可滥用。合作学习是学习方式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有的教学内容需要合作交流,有的教学内容不需要合作交流,只适合教师讲解、演示。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现状进行选择是否该进行合作交流。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可行性和探究性,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合作性的内容要难易适度,如果所布置的问题太难,学生不知如何下手,不但耽误时间,而且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对合作失去兴趣;如果合作要完成的问题过于简单,不加思索、轻而易举就可得到答案。这样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合作交流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讨论价值、有一定的思维含量。问题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吃,千万不要过于简单。否则,在没有合作价值的情况下,合作就是一种重复的劳动,没有任何意义。

三、建立合理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激励性评价对小组合作学习起着导向与促进作用。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要加强激励性评价。主要采用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使小组成员认识到合作小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以此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在小组评价时,对个人合作学习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等也要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可以在小组内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竞争,调动每位成员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个别学生的依靠思想。

我在教学中经常性地评比最佳小组,还推出“最佳小组发言人”的形式,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针对语文教学的特点,在字词,句子和课文的讲解过程中,根据各小组的上课听课情况,回答问题的情况,拓展学习等方面给各小组打分。展示表现好得多加分,展示率高的多加分,小组合作情况好得多加分。后来我又把各小组的上课纪律,单元测试,作业上交等纳入到小组考评之中,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了。

四、做好小组合作中的老师角色

有的老师认为,合作学习就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由合作,教师只是旁观者,只要在汇报时听听就可以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需要经过一个由易到难,由“扶”到“放”的过程,循序渐进。学生的合作讨论自控能力存在欠缺,教师要积极参与其中,既关注局部,又顾及全班;既把握讨论题的讨论进度,又把握讨论题的中心。对讨论有困难无序或偏离主题的要及时进行适当有效的引导,但又要放手让学生大胆讨论。课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小组合作活动,发现小组合作中出现教师期待的好的行为,要及时进行表扬,并向全班说明他们受到认可的原因,无形中使他们成了其他小组模仿的对象。合作学习不只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也就是说要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师就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当好“管理者”、“促进者”、“参与者”等多种角色。让师生合作精神得到发扬,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会有很多问题都有待我们更进一步的去研究、去改进,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更大的更有效的作用。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在今后的实践中,我将不断探究、运用、反思、改进,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与新课改一起成长!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王志贇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法探究》

甘肃教育 2011年第21期

(3)吕君岩 《快乐合作学习增进学习效果》 学生之友

(小学版)2011年第07期

第三篇:《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中期报告

滨海县实验小学课题组

我校自课题开题以来,课题组全体成员积极投身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中去,为了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加深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理解,实验教师借助常规研修课、校公开课等教研活动,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探索与研究进行了初步探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深化理论学习,提高理性认识

我们认为推动教师观念的改变,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需要学习。为了让课堂提问更加有效,我们坚持将不断的学习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中。通过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在全面进行课题研究中,我们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课堂提问艺术的文章,定期组织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交流有关实施研究情况和问题,并组织一些课堂教学中提问有效性研究观摩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总结,在总结中,推广成功做法,修改存在的问题,重新完善方案,课题成员每人都要做好总结,并撰写专题教学论文。整个活动中参加课题研究人员都能积极参与研讨,自觉学习有关《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的文章,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撰写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体会和存在的问题。除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还经常召集数学学科教师对照案例进行探讨。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情况进行分析研讨,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课堂提问更加体现有效性。

二、依托课堂教学,改进提问方法。

在我校教科室的指导下,根据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提问有效性差的现状,我们确定《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作为我校的研究课题,并向盐城市教育学会提出课题申请,并很快获批准。

在滨海县实验小学冯雷激校长等领导的关心、指导下,课题组成员通过各种方式和载体展开研究、探索实践。为了搞好本课题实验工作,结合我校的工作实际,我们制定了《滨海县实验小学<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管理制度》,从制度上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扎实、有效。

在课题实施前期,课题组成员以数学课堂为主阵地,从创设问题情境、优化教师有效性

提问、提高学生有效性提问三个方面开展研究,形成“课前精心设计——课中巧妙提问——课后有效反思”的构想。

根据我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改革的情况,结合小专题研究,我们有计划的开展了选调教师展示课、青年教师展评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年级组教师同课异构等,立足教学实践,在教学中从创设问题情境、优化教师有效性提问和提高学生有效性提问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进行研究,发现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总结反思,努力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1.创设问题情境

我们发现优秀的老师在上课时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表达能力特别强,即使我们用同样的教学思路也会逊色许多,我们总是报怨学生素质不行,不会表达等等,这引起了我们的深入思考:真的是我们的学生不行吗?其实不然,关键在于我们没有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情境氛围,学生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于是,我们对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进行了实践探索。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老师创设情境:滨海县实验小学2011党员教师献爱心活动,向贫困学生捐款1554元。问:假如将这些钱平均分给3个学生,不用计算你能判断每个学生得到的钱是不是整数?(生自由猜测)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迫不及待而又兴趣盎然地去学习,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循着教师讲课的线索自己去思考问题、进行猜想、验证,甚至进行自主、独立、系统地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把自己置身于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地位,让学生亲历亲为,突出学生在“做”,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探索的情趣。在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上,我们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年龄和教材内容特点,在低年级多创设故事情境,中年级多创设悬念情境,高年级多创设活动情境和现实情境等,在此过程中,我们对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了创设原则、激趣原则、精简原则和生活原则。

2.优化教师有效性提问

我们认识到: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应用技术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废止不恰当的提问,研究提问的类型、表达、候答、理答等策略及技巧,实现课堂提问的优化。一方面,教师的设问,要提的问题一定要经过精心筛选,避免随意性。问题选择得当,能激发学生思维共鸣,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但是,如果选择的不恰当,容易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难以达到

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提高问题设计能力,做到问题精当、难易适度、思维含量高、切入点准确。另一方面,教师的发问,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选择适当的时机,采用适当的形式向学生提出问题,提高课堂发问的艺术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思维。

3.提高学生有效性提问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提问,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就能善于提出问题;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就悄然得到发展。由此可见,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是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一是激趣促“问”,教学中我们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觉得数学有趣、有用、好玩,而喜欢数学,我们还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使学生感到数学并不难,从而引发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进而在求知欲的驱动下,愿意向老师、同学、家长提出问题;二是氛围敢“问”,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课堂是师生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是学生自己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学生上课时有一种愉悦感和轻松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对多提问的同学,或问题提得好的同学不失时机表扬和鼓励,肯定成绩,让他们获得成功感,使学生问有所乐,培养学生敢问、多问;三是教法善“问”,引导学生提高提问的质量,要问得深,问得妙。在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后,我们对提问者给予肯定性的评价,给提问者和其他同学建立一种导向:我们不仅要敢问,而且要善问,力争发现深层次的、独特的问题。我们还引导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学生比较详细地叙述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提问者梳理自己的思路,使他们能够上升到理论的层次,自觉把握自己的思维,从而巩固和强化其良好的思维品质,而且有助于其他同学了解这个好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并且明白这样想的道理,对其他同学来说,理解提问者思维程序的过程,也是向同学学习如何深入思考的过程。

三、立足学校实际,开拓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主要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基于课堂提问有效性差的问题,通过教师之间相互合作,逐步探索出一套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以此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方法。辅之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进行。

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针对研究的面窄、一些教师存在观望态度等问题,我们逐步将研究的范围扩大至全校60个班级所有学生及全校数学教师,取消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和实验教师与非实验教师的划分。

课题研究工作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密切配合,既避免了教师重复劳动的压力,又提高了工作的实效性。每学期初都要根据上级教研部门和学校的教研思路进行工作协调,达到双赢的目的。

四、研究成果自我评价

两年来,课题组教师牢固树立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教学中注意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努力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问题情境,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科学、有效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我们在课堂有效性提问技巧及策略、小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问题情境研究方面有了一些初步的实践成果,另外,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方面也有一些明显的进步,现归纳如下:

1.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提升。

有效性提问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问的类型大致包括认知性问题、推理性问题、创造性问题、评价性问题、方法性问题、探究性问题等。要想使课堂有效,教师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全盘谋划,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精心巧妙地设计每一个提问。

2.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了增强。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学会提出疑问。我们要为学生提供提问的平台,提供有“生命”的材料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质疑能力,让学生也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探索,成为学习主人”这一新课标基本理念。

3.形成阶段研究报告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通过前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逐步明晰了该课题研究中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并记录下问题形成和解决过程中课题组所做的工作,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阶段

研究报告。

4.阶段性研究成果

1.周友利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艺术》发表于《数学大世界》 2011.5 2.周友利

《<小学加法和减法>教学实录与评析》发表于《小学数学教学案》 2011.9 3.谢佐洋

《小学低年级评比栏的设计与应用》发表于《学校管理》 2013.3 4.王月香

《数学早读也能读出精彩》发表于《新课程》教研版

5.李如清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发表于《学生方法报》 2011年4月9日 第14期

6.李如清

《让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

7.高晓娟

《班主任工作语言艺术》 发表于《教育前沿》 2008.5 8.高晓娟

《一年级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发表于《小学时代》2011.6 9.周友利

《构建和谐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发表于《新课程》杂志2011.9 10.周友利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交流的有效性策略》获课题研究论文评比二等奖 滨海县教育学会2011.3 11.周友利

《让学生思维在建模思想中碰撞》获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三等奖

江苏省教育学会2011.12 12.周友利

《再谈讲授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有的地位》获盐城市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 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11.12 13.周友利

《大胆讲授又何妨》在省第八届新世纪园丁论文大赛县级评选中获二等奖 滨海县教育局2011.12 14.谢佐洋

荣获2012盐城市小学保险征文活动教师组二等奖 盐城市教育学会、盐城市保险行业学会2012.9 15.谢佐洋

《苦肉计》获盐城市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评比活动小学组二等奖 盐城市教育学会2012.9 16.谢佐洋

荣获2012盐城市小学保险征文活动教师组三等奖 盐城市教育学会、盐城市保险行业学会2012.9 17.周友利

《构建和谐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获优秀论文一等奖 《新课程》学术教育编辑部2010.9

18.周友利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交流的艺术》获盐城市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 盐城市教育学会2012.12 19.周友利

《默默学习快乐成长——我的专业化成长点滴谈》获“教师职业精神”征文比赛一等奖 滨海县教育工会2013.3 20.李如清

《小学数学提问技巧》获课题研究论文评比一等奖 滨海县教育学会2012.1 21.周晓丽

《合作让课堂绽放光彩》获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三等奖 江苏省教育学会2011.12 22.周晓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获课题研究论文评比二等奖 滨海县教育学会2012.1 23.周晓丽

《生活也是一种资源》获盐城市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评比活动小学组三等奖 盐城市教育学会2012.9

五、课题研究的困惑与困难

通过两年来的研究,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很多困惑与困难:

1.一些教师习惯于传统教学方法,对提问不够重视,提问的随意性大,提问、发问时不注意方法和技巧。

2.部分老师对一些研究方法的操作不够规范,致使研究走了不少弯路。3.教师积累的资料没有得到及时的整理和归档。

六、下一阶段的任务:

1.继续狠抓课堂教学。将课题研究与学校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发挥课题组成员的引领作用,建立与普通教师之间的帮扶计划,深入研究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在“提问”上下功夫,研究优秀案例,借鉴好的方法和策略,转化为每一位教师基本能力。

2.强化学习质量。以同伴互助为主,同时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并举的方法。利用每周星期二集体学习或备课时间互相研讨交流,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请专家指导,同时就近多与兄弟学校交流经验。

3.建立教师个人成长档案。装载每次研究过程中的个人研究成果以及个人撰写的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育教学心得体会、教学论文、优秀课例、研究课题等等,记载教师成长过程,便于随时查看自己的成果,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不断反思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研究素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两年的实践探索,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有效性提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价值。课题研究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课题组将在各级教研机构的领导下,在全体参与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将课题研究工作做得扎实、有效。

第四篇: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报告

漕河中心小学课题组

撰稿人

刘冬凉

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的背景

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本课题把进行合作学习的小组看做在学校、班级之下的又一级建制单位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以我县提出的“自疑自探,步步提升”课堂六环节为蓝本,从小组合作学习运行与课堂环节设置有机整合的视角,进行小组建构、适应小组学习的课堂模式及小组在各环节下的运行规则、流程以及激励机制的探索与实践,必将极大地丰富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使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紧贴课堂,使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更深入、更全面、更细致。

2、研究的意义

(1)本课题通过课堂教学环节、小组合作规则流程的探索,力求摸索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便于操作的小组运行模式,来提高教师驾驭新课堂的能力,提升教师素养。(2)本课题力求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获得感知,增长技能,体验合作学习的愉悦,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合作技能的培养,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3)本课题力求构建活泼、有序、高效、互动的生态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师生幸福指数。

二、研究现状

合作学习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的合作学习于80年代被介绍到了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小组合作学习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以合作学习为研究对象的省级课题就有多项,公开发表的实验报告和学术论文就逾百篇,但研究的深度还不够。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 研究目标:

1、确定一套适合小组学习的科学的课堂教学环节和小组合作学习在各环节中规则、流程,摸索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便于操作的小组运行模式,来提高教师驾驭新课堂的能力,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素养。

2、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意识与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3、构建活泼、有序、高效、互动的生态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究内容:

(一)组建合作小组的研究

包括组员构成、组员分工、拟定组名、口号、奋斗目标等

(二)与小组合作学习相适应的符合语文特点的课堂教学六环节中实施小组学习规则与流程的策略研究

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自己主动把课题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进行自我实践,总结、逐步完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使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2)个案分析法。抓住好、中、差几个学生,跟踪调查,观察、研究与测试。

(3)经验总结法。针对实验中成功的体验与失败的教训,及时提炼、总结,从更高的理论层面为课题服务。

四、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9月)

(1)制订课题方案,确立课题组成员,做好组织发动工作,举行开题会。

2011年9月课题立项以后,我们立即召开开题会,并进行人员分工。

参与研究的教师积极参加教改,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热情高,其中师艳红老师于2009年3月主持研究县“十一五”规划《创建优质高效的小学高年级阅览课的研究》课题,经过两年形成了小学语文阅览课“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对全县小学阅览课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刘冬凉为学校副校长有利于调动老师积极性和协调学校做好各种物质等条件准备。基于此研究基础,我们进行如下人员分工: 刘冬凉(漕河中心小学副校长,中教一级教师)

做好课题的培训工作;做好课题人力物力的调配工作;做好课题的评价;撰写课题终结性研究报告。

师艳红(漕河中心小学大队辅导员,小教高级)

语文学科示范课;做好有关分析;收集整理课题资料;撰写课题阶段性总结报告。石国利(漕河中心小学教师,中教一级)做好有关分析;收集整理课题资料;协助做好课题光盘录制及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

(2)广泛搜集掌握理论资料。初步确定课堂教学六环节及小组合作学习基本规则、模式,明确研究课题的基本内容。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10月至2013年2月)(1)组建小组

我们确定师艳红老师所任教的五一班为实验班级,首先从性格、性别及学习成绩等方面按照互补的原则进行了分组。分好组后,又采用了自荐与组员推荐的原则,推选了组长和副组长。然后让每个小组制定本组名称、奋斗目标和口号。在分组的过程中,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有的组长怕影响本组成绩,提出不要某个同学加入本组;二是有的同学提出不在某个组。针对这些问题,首先召开了“我的班级我的家”主题班会,创设了团结互助、互尊互助的班级氛围。

其次设立小组团结进步星,专门对团结友好的小组进行表彰。

在给本组命名、确立奋斗目标和口号的时候,由于能力所限,很多同学不知道怎么去做,为此,我们为大家提供了一些范例,让同学们参考。再就是每个课题组成员分包两个小组,具体指导此项工作。

经过我们的努力,同学们拟出了诗意而响亮的组名,连同奋斗目标、口号一起制成卡片摆放在小组的课桌上,同学团结合作、精神饱满,为进一步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2)通过课堂教学,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召开阶段总结课题会,总结经验,刻录优秀课例光盘,撰写阶段总结。

首先课题组成员对我县教改“三、四、五、六”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与讨论,特别是对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检测提升等环节小组合作如何操作,进行了假设与探讨。并确定了继续实施课题组成员包小组的管理办法。

在合作探究的环节我们起初采用是分为记录员、汇报员分工的做法,上了两节课,师艳红老师就发现,记录的只管记录、汇报的只等着汇报,而其他成员除了组长外,积极性不高,下一节课改变分工,只不过是换了一下人,还没有达到人人积极参与的效果。为此,石国利老师提出,其实小组讨论时,形成的共识本组的同学都应记录,都应能汇报才行。于是,不再分记录员、汇报员,而是人人应记录,人人能汇报。如此一改,接下来在合作探究的时候,小组每个成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

在展示交流环节时,起初自由交流,纪律混乱,后来,我们课题组成员经过讨论制定了“机会均等、同略新先、自然大方、紧张有序”交流规范,并且在上课时,课题组成员包组一点一点的改进,最后终于形成了紧张有序的交流氛围。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2月至2013年9月

(1)进一步研究影响小组合作的不利因素,制定解决方案,积极实践。

2013年2月开学伊始,中心校对我校课题进行参观,发现同学们热情积极、训练有素给予较高评价,经过我们认真梳理还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同学为交流有话说,就直接照抄教材全解的分析;二是老师过分强调了学生的合作,而不敢示范了。为此我们经过讨论认为:要想搞好合作学习首先要搞好自主学习;二学生毕竟是学生,老师毕竟处于“教”的位置,该教的还是要教的。

(2)对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补充、完善、提炼。

2013年7月我们课题组利用暑假时间进行了反思总结归纳了搞好小组学习的四项基本原则:自主是合作的前提,规则是合作的保障,教师的指导是合作的关键,学科是合作的血肉。

(3)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刻录优秀课例光盘,请有关专家课题进行评审鉴定。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总结出了小组组建的规则、小组在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检测提升等课堂环节的规则和操作程序,多.次代表学校参加中心校、教育局的优秀课观摩和比赛活动,省教科所耿荣久所长、市教科所领导亲临课堂,给予高度评价。所撰写的结题报告《将小组合作进行到底》的论文也在读写算杂志2013年第30期发表。

五、研究效果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欲提高了,由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今天的“我要学”、“我乐学”的自主学习局面。我们欣喜的看到,我们的课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热烈讨论,甚至为某一问题争得面红耳赤。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得多。并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小组中以合作为主,组间以竞争为主,竞争与合作相伴进行,使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愉快。为小组而奋斗,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集体荣誉感,组员十分珍惜时间,紧张而密切合作,彼此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也听取、分析、同化别人的想法,开放的思想不断融合、鲜明,语言更明晰。不知不觉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习得了人与人交往的更多技能,提高了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有利于将健康个性的形成。

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位老教师激动地说:“运用这种方法上课的确不错,学生的得到的不仅是能力的提升,尤其是现在独生子女比较多,团结协作能力差,这下可好了,要使自己所在的组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学会和他人家相处。”

六、研究成果 经过课题组的扎实研究我们形成了一套适合小组学习的科学的课堂教学环节和小组合作学习在各环节中规则、流程,摸索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便于操作的小组运行模式。

(1)合理分组 建立组织 树立形象

我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男女搭配、性格互补”的原则进行分组。首先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其次是依据性别,做到男女均等;再次是依据性格,特别是外向性格与内向性格互补搭配。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创设了公平竟争的宽松环境。

分好组后,就运用自荐与组员推荐相结合的方式选出各组的组长、副组长。组长不必是学习成绩最优秀的,但必须是非常富有组织能力和责任感的学生。他的职责是负责全组的人员分工、纪律维护、作业试卷的收发等工作。副组长要求学习基础好、学习成绩高的学生担任,主要负责本组成员的学习的巩固检查,批阅其他组的试卷时的答案制定、阅后复核和成绩上报以及对本组学困生的帮教工作。

为凝聚人心,增强小组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我们让每个小组为自己起一个响亮的名字,提出本组的口号和奋斗目标。组名可以以本组组长或组员的名字为依据命名,也可以运用比喻修辞命名。比如由史旭东任组长的小组命名为“旭日东升组”,由李彩云、邢亚强、马俊龙、刘雪丽四名同学组成的小组命名为“龙强云丽组”。此外还有雄鹰展翅组 永不言败组等等。另外摘录两组的口号和奋斗目标,旭日东升组口号:我们阳光,我们快乐;我们勤奋,我们进步!目标:我们们要成为一个充满热情、友爱互助、努力向上、成绩优异的小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全面发展。努力、努力、再努力!

雄鹰展翅组口号:有努力才有希望,有付出就有收获。让我们们插上希望的翅膀,飞向成功的彼岸!

目标:我们们要以恒心为友,以勇气为兄,以细心为弟,像雄鹰一样展翅飞翔。让我们们因六(1)班而自豪,让六(1)班以我们们为骄傲。

一个个响亮而诗意的名字,既陶冶着学生的情操,也激励着学生奋进的脚步。(2)小组合作探究模式的探索

合作探究的人员分工原则:人人应记录,人人能汇报。

在多数的小组合作学习中都设有专门的记录员和汇报员。一般,记录员要由写字速度快、且工整的同学担任;而汇报员由口齿伶俐、声音洪亮、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担任。这样会形成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只是有任务的尤其是要汇报的同学急急火火的查资料、思考,而其他同学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甚至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再者就是好学生垄断了发言权,锻炼的机会多,困难学生成了在一定程度上被剥夺了思考与锻炼的机会,获益甚少,越发落后。即便是按着课堂的次序轮换角色,也不能根本上改变上述现象,只不过是甲同学换成了乙同学而已。

而讨论过程每个同学都应积极参与,讨论的结果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应烂熟于心,不论你是记录员或是汇报员,甚至是普通成员。另一方面,能够速记和能在公众场合从容流利的表达也是我们们语文课程所要求达到的目标。所以,对合作学习的过程要点每个人都应记录,讨论的成果每个人都应会在班上汇报。所以应人人应记录,人人会汇报。人人应记录是指每个同学都应有记录本把讨论学习的要点记录下来以加深印象、深入思考。人人会汇报是指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为汇报做准备,目的是调动人人参与的积极性。(尽管让每个同学一一汇报时间不允许,也没那样的必要。)至于谁去汇报可依序进行也可随机指定。总之不是提前确定的,每个人都要做好准备。

合作探究的规则

小组合作探究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规则。为此我们们制定了“独立思考,依序参与,认真倾听,相互尊重,文明守纪”的20字合作学习的规范,以避免小组交流独立思考是指“先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后再发言,不要信口开河。不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依序参与是指要按照组长指定的顺序发言,不能当说不说,不让说时乱说;认真倾听是指同学发言要专心,边听边想,记住值得肯定的要点,并努力听出彼此不一致的地方,以备表述自己(或小组)的看法或理由。;相互尊重是指别人发言时,不要随便打断。有不同意见时,等待同学表述完后再提出。同学回答有误时,不得嘲笑、攻击他人。别人对你的发言有疑问时,要针对问题耐心解释,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文明守纪是遵守课堂纪律和语言文明,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合作探究的流程: 自学思考——轮流展示发言——补充修正——记录强化——帮教学困——准备汇报。也就是先自己认真自学练习思考,然后按照顺序依次展示练习预习思考的成果 对于没有异议的,全组记录在课堂记录本上,对于有待完善的全组提出修改意见,再记录在课堂记录本上,对于开放性试题每个组员要把符合要求的都记录在课堂记录本上;在全组完成讨论学习任务中,会有学困生仍无法理解领会,全组集中帮教学困共同进步,最后是准备在班上汇报交流。

(3)展示交流的探索

小组展示的要求:机会均等 同略新先 自然大方 紧张有序

机会均等是指无论是小组展示代表的推举上,还是每个小组的展现的机会上都力求均等,人人有机会,组组有机会。同略异先是指讨论结果已经展示就不要再重复,以节省时间。而需要把新颖的不同的结果优先展示。自然大方是指展示者要举止大方,不要扭扭捏捏,声音要洪亮,遇有学生疑议,能从容解释。紧张有序是指展示者要有时间意识,不能拖沓,前后小组要衔接紧凑,在讨论时要遵照举手的先后顺序、座位上的前后顺序依次发言,不可陷入胡乱争吵的混乱境地。

小组展示的流程:先后有序 依次展示 评价量化 修正完善 抽查跟进,小组展示要按照先后顺序,依次展示。

评价量化是指针对展示成果作出评价。

老师评价量化:展示之后老师要进行点评,特别要指明优点,分析不足,然后再用分数评价。这样既让学生信服,也让学生明确以后在朗读或口答时的努力方向。在评价口答展示时,语文老师不仅要从问题的准确和完整方面评价,也要结合口语表达流利、简洁程度和体态的得体、自然以及普通话的运用方面来评价,以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全面提升,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问题的探讨和发言

可以让各组选派一个评价代表来检查指定小组的答案或其中一个学生的问题答案。评价代表按照老师的要求或直接评价或听老师分析之后再评价,但评价得分都作为小组得分。这样做既可以节省课堂时间,也可以检查了解到小组内对问题的合作交流情况。在同一课堂就同一项目的量化时标准要统一、人员不要变动。

还有学生自评量化,这样的量化很少计入小组的评价中。

修正完善是指就展示的成果展开讨论,对存在的问题予以修正,使之更加完善。抽查跟进是指在展示的成果被大家同意认可后,立即进行抽查,以检验掌握的程度。在这里特别检查学困生和没有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的小组。

(4)检测提升的探索

检测提升的流程:出题 做题 互评 汇总 师评

为充分发挥各小组的能力与积极性,每个小组要求出一份练习题(紧扣课堂,把握重点,精炼严谨);出题者有权任选择其他小组中的一个完成,做题一方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快速完成。这样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互评是指充分发挥小组作用,让小组间展开互评,由副组长把关,评出分数。汇总是指将分数交给课代表,计算出每小组的团体平均分,评出学习高效组。最后教师把关,对总体做出综合评价。教师的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保证,是学生进步的强化剂。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寻找学生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以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自信。

评阅工作还可交给某一小组课下完成,以最大限度的保证评分标准的统一。(5)建立小组激励机制

根据小组合作学习展示交流中的表现以及在检测中的团体成绩,设立团结进步星,文明守纪星 成绩高效星 最佳风采星 智慧创新星,一周一公布,一月一汇总,评出最佳优胜组、最佳小组长,并给予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经过两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撰写的研究论文《将小学合作进行到底》的论文在读写算杂志2013年第30期发表,我们的教改经验在全县进行交流,省教科所专家亲赴学校,深入课堂,给予高度评价。

六、问题与启示

首先是实行小组合作学习以后,全班至少有8个组,每个组的学习进度与学习的状况又有所不同,有的组可能“吃不了”有的组可能“吃不饱”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控。

其次是学习的任务分配与学习时间的矛盾问题。

一堂课要解决的问题有若干个,如果要每个组都讨论,恐怕时间不够;如果将问题平均分给不同的组,或是每个组选取其中的几个问题来讨论,又无法保证没有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的小组的学习效果。

再有就是,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是开放的、动态的,很多情况无法预设,这对老师的知识储备和驾驭课堂的能力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部分教师无法适应。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合作学习》(作者:约翰逊,美)

第五篇: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1.提出背景

小学近两年来,由于生源的急剧增长,面临着师资队伍及教学资源(教室)严重短缺的现状,形成了如今的大班额现状,一个班多则七八十人,少则四五十人,全校小学班平均人数超过了五十人。由于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上班级人数众多,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真正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针对这一现状,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尤为重要,为了进一步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重要理念深入人心,课堂上大家都在尝试或积极准备尝试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其中不乏许多成功的经验与案例,但更多的却是空有其形。由于它的形式简单易学,几个人分成一组,七嘴八舌,便谓之“小组合作学习”,以博取大家的美言;一些竞赛课用之者也不乏其人,以显示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但是明眼人一看便知其中的“奥秘”。究竟是学生问题,还是教师假以“小组合作学习”来搞“包装”?就目前而言,许多课堂中“小组合作”搞得轰轰烈烈、五彩斑斓,但美丽的外表只是一种形式,实在无法掩饰其内在的空虚,不得不令人深感忧虑。因此,本研究拟在这些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现阶段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方法,细化操作过程,明确

操作方法,加大操作的针对性,增强操作的可行性,提高操作的实效性。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启发、激趣的教学方式来营造一个开放、平等、融洽的合作学习氛围,构建适合于`本学校特色的新型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2.意义

传统的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教学活动主要在课堂环境里师生间展开,课文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而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与教材之间,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对话与探讨。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按照一定的条件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进行活动。既有学习主体自主学习的成分又有合作的成分。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因此,不同的学生看到事物不同的方面,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关键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建立多向交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自我超越性,吸收、理解、内化各种学习内容,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教学活动主要是学生与教材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探讨。小组合作学习采取的是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即学生的学习是在“目的和对象”的引导下先进行个体自学、再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个体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与小组的成员协商后得到帮助,或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如果连小组合作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要发挥教师的作用。`这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能力及合作交往能力,形成初步的社会活动能力的有益形式。其意义在于:学习过程中的意义和学生的发展中的意义。合作学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意义体现在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并融其他同学的经验为自己所得。具体表现在:学习在本质上是一个小组成员自行组织,个体参与,集中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上的相互作用是“一个整体范围上的智力相互交流的关系,以及道德和理性的合作。”(皮亚杰语)其根本意义在于把学生引向“终身”教育的历程中,让学生在有限的师生、生生交流教学活动中学会怎样获得知识,培养一种对现有知识进行思考、判断、质疑,改造与灵活运用、创造新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在此意义上“教”是为了“不教”。合作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意义体现在教育对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是持积极的态度,关注学生学习的需要和个性的发展,强调知识的传递、交换与分享,重在教给方法、培养兴趣、发展能力。包括语文能力、数学能力、对他人负责的行为能力,创新与合作交往的能力尤为重要。另外,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合理安排活动能促进学生情商的发展,继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课题界定与理论依据

⒈合作学习理论: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是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展开的;合作学习是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2.主体教育理论:主体教育关注教育的本质价值。它主张人本教育,反对物本教育;它主张把人培养成为主体,反对把人培养成工具。可以说主体教育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主体地位,其目的在于运用科学和人文知识启发和促进受教育者主动地、创造性地获得发展与提高。

3.交往动机理论: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认为:在教育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当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相互交往的关系,而不是一部分人改造另一部分人的主体改造客体的关系。教育行为是属于主体之间的“交往行为”,而不同于人改造自然“目的合理的行为”。教育活动主体间的关系需要伦理规范来调节,强调师生共同参与和相互尊重,应禁止任何人有损人格尊严的违反伦理规范的行为。

三、课题研究目标

(1)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

(2)通过实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策略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责任感。

(3)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学习环境中进行主动的探索式学习,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机会,使学生学会做学习的主人。

(4)通过实施该课题,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并丰富其理论。

四、研究内容 1.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2.语文课堂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进行。

1.行动研究法。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本课题主要在语文学科教师中开展。

2.调查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3.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4.个案研究法。选择个案,跟踪调查分析,了解研究方向及成效。

六、课题实施计划

1.准备阶段: 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建立机构、课题论证、申请立项、拟定方案、制定个人实验计划。

2.实施阶段: 研究理论、个案研究、教学展示、实验研讨、总结评价。

3.整理资料、总结经验、申请结题。

九、课题研究实施措施

1.建立制度,加强研讨。全面落实课题研究活动,深入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2.强化管理,互学互进,立足课堂,实现有效教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形成课题研究的氛围。围绕课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教研科研不分家,使课题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使课题研究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定期撰写阶段报告书,课题组成员和相关教师全员参与,积极探讨,形成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加快课题的研究进程。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报告[五篇范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