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中学生“不良学习状态”的三大原因[五篇]
编辑:落花成痕 识别码:16-492877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5-29 03:24:46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中学生“不良学习状态”的三大原因

中学生“不良学习状态”的三大原因

在我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碰到的这种学生可不少,对于学生为什么会处于这种状态原因有很多。根据我多年的观察,我认为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和学生周围的环境有关

学生所处的环境大致可以分为三种,1、家庭环境。我们大家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学识、修养、对孩子的关爱程度及教育方式都有很大区别,所以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一个孩子从小处在一种温馨和谐的充满快乐的家庭氛围中,那么他也将是一个充满阳光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在以后学习中也很少会处于不良学习状态中。反之,如果一个孩子长期生活在一个缺少爱心或充满暴力的家庭环境中,肯定会导致孩子心理不健康,这种不健康的心理会在他的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来。生活中他会自卑,忧郁,甚至会仇恨周围的人,严重的还会走向违法犯罪。学习上经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遇到问题退缩,厌学甚至逃学。

2、社会环境。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很多问题。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社会上的不良诱惑也是越来越多。青少年处于这种社会环境中,如果不能分清是非,可能就会受到不良诱惑的影响。据我这几年来的观察,上网吧的孩子是越来越多了,看不健康书籍和音像制品的学生简直成为普遍现象。记得去年我在八年级上课,在讲到“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这一框题时,问了学生一个问题,我说,在我们同学中有没有人看过一些不健康的书籍或音像制品?我的话音刚落,就有一个男生接着说:“现代社会哪个没看过这些东西呀?”我着实吃了一惊,朝这个男孩望了望。男孩好像觉得我不相信似的,又说:“老师,不信你可以问问张义、李浪、王一凡、还有„„ ”被提到名字的男生诡秘的笑了笑,我才发现问题挺严重的。可以说受到不良诱惑的孩子,上课很难集中注意力,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3、所处学校和班级的环境。我教的是思想品德课,每学期至少要带五个班级。在这五个班当中,总会发现有的班级学生的总体学习状态较好,班风也正。有的班级学生的总体学习状态较差,上课乱糟糟的,一个班认真听讲的学生还不到一半,令老师们头疼不已。究其原因,这既和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管理有关,也和学生的行为习惯及周围同学的影响有关。本学期,我发现九年级有个男生,在八年级的时候上课经常讲话,不讲话的时候就睡觉,作业从来不交。老师说他,他就油嘴滑舌,还死不悔改。可是,现在发现他好像变了一个人,上课不讲话了,也交作业了。原来是因为本来的班级打乱了,重新分班了,又换了班主任,这个班主任对学生很严格,做事雷厉风行,学生很怕他。而且男生本来的同党----几个好讲话、调皮的男孩子又分到其他班级去了。他到了这个新的班级里,环境变化了,他的学习状态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所以,在一个好的班级环境里,一个本来不爱学习的孩子会受到正面的影响,他会逐渐调整自己的行为,使之与这个班级合拍。

环境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影响往往不是单一的,很多的时候是多重的。当学生家庭环境不好的时候,孩子更会受到社会上不良诱惑的影响。因而,这时孩子处于不良学习状态中,就是家庭和社会环境双重影响造成的。

二、和学生自身的意志力水平有关

平时,我们会发现很多聪明的学生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他们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学习经常不在状态,既使学了,也是三分钟热情,不能持之以恒。有时他们也很烦恼,总是管不住自己。我的孩子就是其中的一例,今年刚上六年级,孩子的老师经常跟我说,小家伙挺聪明,挺机灵的,可上课总是会走神。在孩子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我认为孩子还小,没有多大关系,等到长大一些就好了。现在我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从小锻炼孩子的意志力水平是多么的重要!再聪明的孩子,如果没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将来也不会有所作为的。反之,智力平平的学生,如果拥有良好的意志品质的话,他也会取的令人骄傲的成绩。我的一个学生,今年已经上大学了,在上初中的时候,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认为这个孩子在学业上不会有什么前途,认为她笨的要死,全班的学生都能听懂的问题她听不懂。但是,这个女孩天生就有一种不怕输的精神,对于不懂的问题,她不吃不睡也要把它搞明白。上课时她全神贯注,下课时,是她活跃在办公室的时间,她穿梭于她的每一位任课老师之间,不停的问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她就是凭着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实现了她的愿望。现在提到她,老师们都是赞不绝口,她也成了我教育其他学生的榜样。

三、和学生的计划协调能力有关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及其所处的学习状态和学生计划安排学习的能力也有很大关系。学生能科学合理的,有计划的安排自己的学习,会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这样会形成良性循环,让学生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有部分学生学习非常努力,可是成绩却总不如人意,每次考试过后他们都很苦恼,认为付出与得到的回报不成正比。久而久之,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认为没有进步的希望了,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失去了热情,学习状态越来越差,甚至有的学生彻底放弃了,中途辍学。所以,作为教师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掌握哪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操作起来却不是那么简单,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特点,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是因人而异的,这种方法适合这个孩子,但不一定适合另一个孩子。因此,学生计划协调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生和老师共同努力。

第二篇:中学生心理健康不良的原因

中学生心理健康不良的原因

经春雷教育心理专家分析研究,总结出中学生心理健康不良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负作用的侵蚀。

有心理学家说过:“有什么样的家庭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而且家庭的关爱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由此可知,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河推卸的责任。家庭教育对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些文化素质低、思想落后、行为不良的家长,用社会那种单纯追求金钱和物质享受的偏见来教育孩子。对孩子过份溺爱、放任。更有家长对孩子实行粗暴的棍棒教育,使孩子无处发泄自己的怨气,而到学校和社会寻机报复,给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带来严重后果。另外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就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缺少关爱和温暖,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轻者郁郁寡欢,重者怀疑并猜忌仇视亲人和社会,自身缺乏责任感、安全感,对他人缺乏信任感。

二、社会大气候中不良风气的污染。

现代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信息时代,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接触到的复杂纷乱的信息,缺乏判断力、辨别力,导致不健康的思想趁虚而入,渗透到学生思想行为中。如盲目的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的消费观念、鄙视劳动和招摇撞骗的社会交往、以权谋私、权钱交益的社会阴暗面等社会现象,极易引发学生不健康的心理行为。

三、学生自身因素的萌生和催化。

中学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正处在发育时期,还不够成熟,伴随青春期的性成熟而带来的心理困惑,也使他们渴望得到异性的垂目,进而导致早恋,直接影响学业和身心健康,也由于当前的应试教育占主体地位,考试对中学生来讲也有着非常大的压力。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考试焦虑、学习疲劳等心理困扰。

第三篇:中学生不良生活习惯形成的原因

中学生不良生活习惯形成的原因

学生不良习惯的养成,除了老师不可掌控的先天因素(遗传)和家庭成因外。主要有三点:

(一)模仿

习惯源自模仿。调查发现,一般学生容易出现的不良习惯,绝大部分是受其它同学和少部分老师的影响。如只要一个队伍里有一个学生做操不认真,慢慢的旁边的同学就会蔓延。老师经常在学校穿拖鞋。老师经常打第二次铃声才到教室门口。老师在课堂上大讲特讲吸烟,喝酒是不良习惯。可自己下课后在学生面前老是叼着根烟,经常把喝醉的丑态暴露在广大学生面前等等。

读书时期学生的模仿力极强,老师和同学的一言一行容易为学生所吸引、模仿,进而造成一些不良习惯的养成。

一位老师在谈到学生的不良习惯时,检讨说:“他上课的时候学生老是要等打了第二次铃声后才进教室,打了预备铃后有的同学匆匆的去上厕所、洗手、喝水。他说,不良习惯养成是有原因的,弄清原因,才能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纠正。学生的情况不能说与我无关,他习惯了打了第二次铃声到教室门口,到了教室就上课,学生知道我这个时候到,充分利用预备铃声到第二次铃声这5分钟时间,来做课间10分钟要做的事情。老师打第二次铃声才到教室,导致学生也养成了打第二次铃声进教室的不良习惯。

(二)重复

习惯是行为不断重复制造出来,并根据自然法则养成的。一个动作,一种行为重复N次就会成为习惯。

有个优秀的班主任有一次就一件小事毫不留情地训斥了一个学生,因为这个学生老是打了预备铃后还喜欢在走廊上逗留一下才进教室。

学生不服气:“您就为这一点小事而谴责我?!”

“你经常这样做就不是小事了”班主任回答说,“你会养成一个终生受害的坏习惯。”重复的力量是巨大的,一旦形成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孩子一辈子。所以,为人老师者应密切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尽可能地避免重复造成的不良习惯,抓好“第一次”,哪怕是坐不端正这样的小毛病,在初起的时候也要及时发现并设法制止。

(三)纵容

还记得临刑前咬掉妈妈乳头的那个盗窃犯的故事吗?他之所以成为江洋大盗并最终被判处极刑,与小时侯母亲对他的纵容是有直接关系的。试想,当他第一次偷人家东西的时候,母亲及时予以制止而不是采取赞许和鼓励的态度,他也许会有另一种人生。

很多学生的不良习惯,都是在老师的纵容下形成的。当学生第一次做了错事,老师一定要明确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并予以制止,否则一旦形成恶习,改起来就难了。

有时侯,老师对学生偶发的不良行为,采取不闻不问的沉默态度,这也是不对的。须知沉默也是一种纵容,是一种心理的暗示。它会使学生觉得这样做没什么不可以,于是放手去做,终成恶习,贻害终生。

后天环境和后天教育是可以人为控制的。老师了解了不良习惯的学校成因,从改正自身不良习惯做起,给学生做好的榜样,并努力在学校教育中加以预防,就能极大限度地降低或避免学生不良习惯的形成。

远离不良习惯,养成终生受用的好习惯,学校教育就会事半功倍,学生也就比较容易走向成功。这不正是我们做老师的都希望看到的事实吗?

本文由至善教育资源整理小组整理,转载请注明。

第四篇:不良学习习惯原因及解决办法

贪玩、自制力差

原因:谁都有自制力差得时候,这不是您孩子一个人的问题 危机感激发: 解决方法:

1、与孩子沟通学习的重要性,明确学习对其自身未来发张的意义

2、给孩子规定好具体玩的时间,而且一定要坚持放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

3、让孩子自己与自己比,昨天坚持40分钟,每天都比昨天多坚持10分钟,让孩子自己建立自信心

畏难心理

原因:孩子自信心不足,又缺乏成就感激励的一种过早自我否定的表现。小时候家长管的太多了,孩子没有独立,所以说他缺乏一种观念:责任感,他没有责任感,于是乎对于那些他不会的,不懂的都扔给别人来做,所以说才会产生畏难。有了这个畏难情绪会更加强化这种无责任感。危机感激发:

1、无责任感体现在学习中就是畏难,表现在不爱问老师问题,碰到难题不想做,缺乏钻研的精神,生活中也有畏难,但更重要的是以后会发展成对家庭、对社会都缺乏责任感。解决方法:

1、避免给孩子过早的正面或负面的评价,帮助其树立勇敢和责任心

2、遇到难题的时候不要急着给孩子做决定,具体给孩子提出两到三种解决方案让孩子自己选择并教会孩子为结果负责;

3、多给孩子创造参与竞争的机会,并且让孩子感受到您对他的支持和鼓励;

粗心和马虎,非智力失分比较多

粗心和马虎不是您孩子一个人的问题,很多孩子多有这样的毛病,粗心和马虎是造成考试丢分的很大原因之一,那么粗心的根源在哪呢? 原因分析:

1、学习习惯不好,您炒菜放盐的时候拿着盐袋子和小勺的结果一定是不一样的。做数学题的时候多演算几遍,多检查几遍,错误率肯定降低很多,写语文作文的时候花5分钟列个题干,分数可能会提高

2、基础不扎实,一加一你让孩子做一万遍也不会错

3、孩子通常对大考重视,但是对小考不重视,多从这些方面做思想工作

4、文科是否注重字词语法的积累,理科是否注重定义、定义、公式的理解记忆

解决办法:

准备错题本,总结每一道题错点及原因,复习出错点正确结发及内在的出题规则

学习没有兴趣

原因分析:孩子是对所有学科都不感兴趣还是只是偏科?孩子不可能是做什么事情都兴趣吧?平时孩子对什么比较感兴趣?如果是沉迷与游戏和网络,是应该杜绝,但是如果对某些学科不感兴趣,那一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学习不主动(被动学习)

您之所以觉得孩子不主动主要是看到他有哪些表现?是不是学习仅限于听讲和完成家庭作业?

原因分析:因为他不知道为什么而学,所以学起来觉得没有动力,其实这不是你孩子一个人的问题。

解决方法:

1、现在的孩子不像以前了,我们中国有句古话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但是现在孩子的家庭环境都很好,不存在吃苦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用正确的表达方式让孩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升学的意义所在,2、鼓励孩子下功夫,自己跟自己比,一旦孩子下了功夫,成绩有些许提高,看到自己的进步了,才会更有自信,才会更有动力再下功夫,进而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影响孩子成绩的四大因素

1、学习态度

2、学习方法

3、学习习惯

4、知识点的掌握

一、学习的动力和态度是潜在的,为什么而学,态度积极还是不积极,与学习成绩是挂钩的。学习态度分:端正和不端正。比如学习认真、扎实,勤奋好学,刻苦努力,上课精力集中、认真听讲,努力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力求正确无误,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上一丝不苟、求真务实,力求全面发展等,就是学习态度端正的表现。相反,不求进取,及格就行,学习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及家长和教师的检查,作业不认真,在学习上怕苦怕累,贪玩,不愿学习,借故请假、旷课甚至逃学等,都是学习态度不端正的表现。学习态度端正与否,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态度呢,正确的学习态度有以下几种主要表现:

一是充分认识学习的意义与价值; 二是对学习充满热情;

三是在挫折和失败面前,仍能满怀信心、坚强不屈。

学习态度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智力因素,而且能充分地发挥他们智力效应,使他们学的东西牢靠,基础打得好,既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又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些无疑会促进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

二、学习的方法,学习方法对学习成绩有着很大的影响。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对于提高学习成绩和培养具有自学能力与创造精神的新型人才都有重大意义。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矛盾双方对立的统一,“教”是外因,“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达尔文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学生一旦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主动摄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培养独立自学能力,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将来在知识上引起的连锁反应是无穷的。反之,如果不懂学法,或者采用不科学的学习方法,那必然会事倍功半,在未来的事业中也很难有成就。

三、学习的习惯,习惯是长时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学习行为方式和行为倾向。一个人养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对其学习成绩直接产生有利或有害的影响。学习习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基本固定了的学习行为方式如时间支配的习惯、用脑习惯等等;智力操作习惯即所形成的智力技能。

四、知识点的掌握。成绩的高低最终取决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知识点掌握的全面、扎实,成绩就会比较高,掌握的不好,成绩也将一团糟。假如学生生病了一个月,那他这次成绩肯定不会高,因为他落下的知识点太多了。考试是考的题目本身,掌握了就会得分,没有掌握,就不得分。

如果家长过来问孩子怎么补,那我们就会给家长看这个图,看看这四个问题那个最好解决,当然了,态度、方法、习惯都不是一时半会可以解决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嘛,然而,知识点的话,经过在我们这边的学习,是可以尽快补上的。如果孩子掌握了知识点的话,就会对他的学习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形成良性循环,而不是差成绩和厌学的恶性循环。

孩子成绩不好的原因浅析

总会出现一些在成绩上的落伍者,老师着急,父母焦心,孩子成天闷闷不乐,脸上看不到一点自信,做什么事都是那么没劲,仿佛注定是一生的失败。这时,老师见缝插针补课,父母棍棒相加,孩子也是每天战战兢兢加倍的努力,可是下次考试,有的孩子依然是“涛声依旧”。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全面、客观地看待孩子,他的优势是什么、弱势是什么?并以优势为切入,逐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逐渐鼓励孩子扬长补短。孩子成绩不好的几种情况

孩子成绩不好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智力因素,二是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情感因素、身体状况等。影响孩子学习的因素中,智力因素只占20%,非智力因素却占到80%。一.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是决定成绩的基础,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而每个孩子这四方面的能力往往发展得不平衡。注意力不集中,影响有效利用学习时间;观察力差,经常把问题弄错;思维能力单一,解题找不到好思路;记忆力差是学习的最大障碍;理解能力差,学习反应慢;想象力影响智力开发;推理能力影响孩子对问题的领悟能力。这就需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仔细分析,孩子的哪方面能力弱,应优先训练哪方面的能力,促进孩子智力的全面发展。

1、孩子先天接受能力低于同龄人

因为人的基因、遗传、家境、营养等因素,孩子一出生所谓的智商就比同龄人低,这是不争的事实。只要孩子尽力就行了,做孩子更适合做的事情。2.学习方法不得当

可以说,从小学到中学,每个孩子或多或少地都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只是学业水平高的学生方法更科学、实用。学业水平低的学生也有自己的方法,但往往在执行的过程中打了折扣,没有严格执行,总是“缺斤短两”。说孩子没有学习方法其实是对学习的误解。以听课为例,每个学生都知道,听课是学习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是最简洁、最主要、最高效的学习方式。可是,有的孩子就听不好:不注意老师的开头和结尾———开头往往是老师在概括上节课内容的同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结尾则是一节课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可以说开头和结尾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偏偏有的孩子对此不重视,刚上课安静不下来,快下课心又浮躁,结果忽略了两头的作用。

另外,很多孩子上课时,思维不活跃,听课被动只将注意力集中到老师的“讲”上,忽略了积极思考和对问题的探索,因此大脑始终处在抑制状态。听课时要特别注意老师怎样提问题、分析问题;思维始终像一个探照灯的光束,紧追着老师的思路不放。

钻“牛角尖”,有的孩子一旦一个问题没听懂,就左思右想,思维和老师脱节,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3.基础知识不牢

如果孩子旧知识不会,他就会把不会的新知识变成了旧知识。就像滚雪球一样,不会的知识越来越多。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欠账过多,包袱过重,这样就压垮了孩子,再讲新课他就听不进去,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学习的知识不是孤立的,我们刚开始学习知识的时候,会觉得很难。当基础知识记得越来越牢,学习的难度系数会递减。当我们的孩子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他就没有办法往下学了,他在课堂上根本就听不进去,产生了巨大的挫折感,自我否定感。所以孩子想继续学习,脱颖而出,就必须把基础知识补回来。4.学习障碍

现在不少孩子都非常聪明,在除了学习的其它方面都表现得很是机灵,可就是学习成绩上不去,绝大部分家长和老师都认为仅仅是因为这些孩子学习态度不端正,只要解决了孩子的思想问题,就会快速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其实不然,这些孩子真正存在的问题是——“学习障碍”

比如:有的孩子写作业十分粗心,或者写字多一撇少一划,或者把答案抄错,有时难题可以解出来,简单的计算题却错了。他们的眼睛似乎与别人的不一样,总是漏掉许多明显的信息。有的孩子往往记不住字词,听写与拼音困难,或朗读时增字减字,写作文语言干巴巴的,阅读速度特别慢,逐字地阅读。他们在下棋和玩电脑游戏方面头脑又很灵活,但在温书和写作业及听讲方面成绩却很差。以上这些表现,都是“学习障碍”的表现形式,并且,这些表现形式很容易引起家长和老师的误解,认为孩子就是学习态度有问题,是故意的,屡教不改,因此对孩子进行惩罚。这无论在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中,都是一个大大的错误,不但不能真正的帮助到孩子,还有可能将孩子的学习障碍严重化,甚至带来更多的学习问题。

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帮助孩子解决呢?第一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利用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事物和环境培养注意力;培养孩子对事物广泛而持久的兴趣;有意培养注意力,帮助孩子理解活动目的;逐步培养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注意引导孩子进行观察,提高注意力等。第二科学的辅导孩子的学习,重要不是体现在家长必须要懂得孩子的学习内容,而是要明白如何帮助孩子正确的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培养正确的学习心理。5.“蜻蜓点水”般的肤浅理解

我听懂了,怎么一遇到实际问题还是无从下手。原因:一是对知识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就是我说的“蜻蜓点水”般的肤浅、低级的理解,换言之是一种表面化、简单的理解,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就容易“穿帮”。二是虽然理解了,但在实际学习活动中不会灵活地加以运用。6.人不同智能的差异导致侧重不同

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着聪明之处,也都具有在某些领域成才的能力。而我们当今的学校教育,只对两类智能的孩子有利,一种是数理逻辑智能,另一种是语言逻辑智能,其他别的智能领长的孩子在中国当今教育中,几乎没有什么学习的平台。所以表现出有些孩子学习很努力,但这不是其长处,就陷入成绩不如愿的窘况。

要想改变这一切,就目前的情况看,依靠学校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依靠家长自己,首先仔细发现自己孩子的学习特质,然后再根据孩子的学习特质想出相应的办法,帮助孩子达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二.非智力因素

学习成绩与非智力因素关系密切,一些孩子的学习成绩上不去,涉及到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意志品质、情绪问题、责任心问题等。应该具体分析,找准原因,对症下药。1.习惯造成

一个爱学习会学习的孩子,必定有许多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一个不爱学习、不会学习的孩子,也常常伴随一些不良的习惯。一般来说,学习有目标、提前预习、认真听讲、完成作业、及时复习、正确使用学习用具、规范书写、积极提问和讨论、经常阅读、持之以恒。这样拥有良好习惯的孩子,学习是优秀的。而学习拖沓、浮皮潦草、不认真,成绩也是成问题的。学习习惯重在小学和中学期间养成,到发力时力能用到点上。2.用功程度不够

学习确实要用一定的功,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彻底地掌握知识。但是这里强调的努力用功是快乐地用功,不是痛苦地用功。大多数孩子用功程度不够,其原因有三分之二是不知道怎么用功,不懂得学习方法。有三分之一是自我观念的问题,这是他自己的原因。我们要告诉孩子“用功努力的程度是学业成功的基础。3.情绪问题的困扰

老师、男女同学、朋友和父母的关系,都是自我情绪的爆发点。无论哪件事都可能引发孩子的消极情绪或者快乐情绪。消极情绪产生时,生活会在紧张、焦虑、烦恼当中,如果被这种情绪主宰,就没有办法去学习。当孩子受到这种情绪控制的时候,是需要家长来帮助他,鼓励他并把他拉出这种状态。这就相当于他发烧,需要我们帮助他一样。遗憾的是有的家长不但没有帮助他,反而去批评他,使他的情绪“雪上加霜”。

例如:一个很喜欢某某老师的孩子,他一定尽量在这个老师的要求下做到更好,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反之就会出现异样的结果。4.能否快乐的学习

一个孩子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那他背后必须有不断的鼓励、表扬和欣赏。很多家长说:“我的孩子是三分钟的热度。”其实每个孩子都是这样,只有在后面不断激励孩子,才能让孩子始终保持热度。人是一种逃避痛苦、追求快乐的动物。快乐使人坚持,痛苦使人逃避。学习的规律不是学不进去便咬牙硬挺,而是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如果孩子怀着痛苦的心情去学习,他的大脑细胞处于抑制状态。当他处于兴奋状态时,大脑细胞被激活,分泌大量的记忆物质,大脑的能量会被迅速地释放出来。孩子学习时候,家长一定要想办法让他把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所以孩子在学习上找不到快乐的时候,你越对他进行批评打骂,越会加深他学习的痛苦。5.观念的局限

一个人的自我观念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综合评价的总和。如果一个孩子在有关自己学习或个人成长上有错误的观念,那么他的潜能就没办法释放出来。举例来讲,如果孩子自己认为数学很难,数学很无趣,我没有数学天赋,我学不好数学,那么他的大脑就处于停滞状态,他就放弃了努力。

究其原因,很多家长在孩子童年的时候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让孩子产生了自卑感,潜能就无法释放出来,这也是标签效应。6.学习态度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智力条件都比较好,没有质的差异,但是为什么有的孩子成绩优异,另一些则跟不上呢?究其原因和孩子的学习态度有关,说白了就是喜不喜欢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从小娇生惯养的学生吃不起苦,衣食无忧,怎能体会学习要下苦功夫呢? 7.浮躁

浮躁有五种表现:

(1)上课一听就懂,其实没有真懂;太多的同学忽视了这个问题,他们从来不考虑自己是不是真的懂了,老师一问“懂了么?”他们就会随波逐流、异口同声地喊“懂了”。自认为“懂了”,学习过程即告停止。没懂自认为懂会导致学习半途而废。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没有学会的时候自认为学会了而拒绝继续深入学习的问题,存在浮躁的问题。

(2)看书一看就会,其实没有真会;很多学生在看书的时候,往往如蜻蜓点水,轻描淡写翻几页就算是看过了,无法深入看书。考的时候考不出,遇到自认为会做的题目,要么做不出来,要么做出来不能得满分。

(3)题目拿来就做,没看清条件就做;学生很多时候看到题目,没有仔细审题,而是急于动手,所以经常出现题目看不清,条件没有看全就开始做题。这种情况做对的可能就很小了。等到题目做错了,才恍然大悟:有个条件没看清楚!

(4)做完题就上交,没检查好就上交;让他检查,他就根本检查不下去,有些很明显的问题,本来应该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但他盯着看半天都看不到问题。学生做完题目后,耐心已经达到极点,最想的事情就是赶紧交上去万事大吉。这种浮躁心态是学习的大敌,如果不彻底解决,学习永远不会好。

(5)发现题目错了,以为粗心不改正。以至于屡屡犯低级错误。上面五种浮躁习惯,学习成绩一定不会理想。你的孩子是否存在这种问题呢?因为有上面的浮躁习惯,就会导致三种危害:学的时候学不会;考的时候考不出;错的时候改不了。8.学习动机问题

孩子对学习的期望值不高,如果一个孩子要么不相信自己能学好,要么觉得学习没有用,那么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不会好。现实生活中,孩子动力不足,更多的原因是前者。三.家长因素

1、家长没有进行监督的结果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懒惰是全人类的天性,面对教师布置的作业,一部分同学能按时完成,有一部分同学就可能拖拉,或是给自己懒惰寻找理由,如果家长能有时发现这个问题,或是问题出现的苗头,并能正确的引导、适时的监督,这部分孩子就可能回到正常学生的轨道上来。如果此时家长工作正忙,或是家长对孩子学习不重视,或是家长不懂得教育规律,不有能力进行检查、辅导,这时学生也抓住当前教育“有利时机”置教师的批评教育不顾,那不做作业就成了家常便饭了。一个经常不做作业的孩子,你想成绩能理想吗? 2.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主要是父母关系不和、父母的管教方式不一致、父母过于溺爱、父母过于严厉等。3.我们给孩子贴上“后进生”的标签

经常用数落的言语给孩子贴上学习不好的标签,使孩子认为我就是不行了而不在努力。4.给孩子的学习压力太重

从而从孩子导致压力学习太大、得不到家长和老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导致了孩子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如厌学、悲观、内向等等症状。5.教育误区导致

孩子聪明却学习不好,原来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出现误区导致的。主要有放纵不管,任其潇洒;乱管瞎管,种瓜得豆;唠叨数落,肆意打骂。

以上列举孩子成绩不好的因素,从学生自身到老师和家长,从智力因素到非智力因素,如果你的孩子成绩有不如人愿的地方,首先,要从各个方面来分析,然后对症下药,才是根本的出路。

第五篇:高一新生四个不良学习状态

高一新生四个不良学习状态

1、学习习惯因依赖心理而滞后。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学生依赖于套用教师提供的题型“模子”;第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升入高中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套用的“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由“参与学习”转入“督促学习”。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制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思想松懈。有些学生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来。他们认 为自己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而且有的可能还是重点中学里的重点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高

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存有这种思想的学生是大错特错的。中考的题目并不具有很明显的选拔性,但高考就不同了,目前我国还不可能普及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可以说还是属于一种精英教育,只能选拔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去读大学,因此高考的题目具有很强的选拔性,如果心存侥幸,想在高三时再发奋一、二个月就考上大学,那到头来就会后悔莫及。

3、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学生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些学生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4、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中学生“不良学习状态”的三大原因[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