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人教办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编辑:雪海孤独 识别码:16-890948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29 12:04:06 来源:网络

第一篇:人教办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人教办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学生调研

课堂再现

以下是我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一课前所做的学生调研。

几何知识的初步认识按由易到难的顺序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圆的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圆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且这一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扇形的面积打下良好的基础。这部分的知识的教学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渗透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环节。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提高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把握教学设计的特点,课前我对我们班的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和抽样访谈。

调研内容及形式

(一)问卷调查(全班35名学生)

1、老师让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图形一个圆形、一个长方形,把你手中的长方形和圆形的信息

提供给大家。

目的:调研学生的知识基础。

2、如果让你拿一把剪刀,要求你把圆形能转化成长方形,你能吗?

目的:调研学生遇到的困难后所采取的方法。

3、公园里准备在一块圆形花坛空地上铺草坪,要计算这块草坪的面积,你认为应该测量出

圆形的直径,半径这一组数据?还是测出这圆形一圈的长度即周长这一组数据? 目的:让学生面对新的问题,思考如何去解决,从而使学生感到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

(二)访谈(随机抽取10名学生)

1、老师出示两个图形,长方形和圆形,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圆形的直径是

4厘米,你能很快说出长方形和圆形的面积那个大一些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的? 目的:调研学生对所学知识经验,以及遇到问题后所采取的方法。

2、在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中,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遇到困难时你愿意采取什么

方法解决困难(看书自学、询问他人、教师讲解、小组讨论、自己探索)?

目的:调研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兴趣点。

学生调研分析情况

(一问卷调查(全班35名学生)

4、1、我们每个同学准备的两个图形一个圆形、一个长方形,把你手中的长方形和圆形的信息提供给大家:

第二篇:人教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 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3、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提高要求,不购买其他复习资料,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5、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五、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负数 教学要求: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教学重点:

会读写负数,比较负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比较负数的大小 教学措施:

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课时安排:3课时

第二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圆柱与圆锥 教学要求: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理解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计算

3、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圆柱、圆锥的特征及体积的计算。教学难点: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及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及有关的综合性问题。教学措施:

圆柱及圆锥的教学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

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通过教师演示及学生实验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及圆锥的体积。课时安排: 9课时

第三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比例 教学要求: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3、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并能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4、通过比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

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 教学措施:

比例这一单元先教学成正比例的量,接着教学成反比例的量,然后把这两者放在一起进行联系、对比,最后再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使学生更好地

理解正反比例的概念及判断,避免发生混淆;对于应用题,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一道题目,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解题能力。课时安排: 14课时

第四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统计 教学要求:

1、初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方法。

2、初步学会把一些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填写成简单的统计表并会看,会分析表中说明的问题。

3、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的统计表。

4、学会制作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5、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图。

6、通过有说明力的数据和对统计图表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教学重点:

学会看统计图表 教学难点:

通过统计表回答问题 教学措施:

让学生知道在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上,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然后依次说明三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在例题和练习中,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使学生学会看统计图表、会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学生应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五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数学广角。教学要求: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教学重点:

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措施:

借助教具、事物操作和画草图方式进行“说理”,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是否属于

用“抽屉原理”可以解决的范畴,再思考如何寻找隐藏在其背后的“抽屉问题”的一般模式。课时安排: 3课时

第六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教学要求:

1、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简易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算单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改写。

3、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知识,能够看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5、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不复杂的应用题,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梳理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措施:

复习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同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则加强反馈,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及时补习学生的知识缺漏 课时安排: 27课时

第三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 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又将过去,可以说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中度过了这一学期的时光。总体看,我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为了克服不足,总结经验,使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备课时,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

二、注重课堂教学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 1/2页 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本学期,我除了在课堂上多照顾他们外,课后还给他们耐心辅导。

首先,我通过和他们主动谈心,了解了他们家庭状况,找出了其中的原因,并从心理上疏导他们,拉近了我们师生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建立了自信心;

其次,对他们进行了辅导。对于他们遗漏的知识,我主动为他们弥补,对于新学内容,我耐心为他们讲解,并让他们每天为自己制定一个目标,同时我还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表扬。通过一学期的辅导工作,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缺点,如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和探讨上、信息基础教育上、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方法等方面有待提高。本人今后将在教学工作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四篇: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集

六年级语文上册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南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第五篇: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5.圆 人教新版(含解析)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5.圆

一、单选题

1.c=12.56分米,圆的面积是()

A.3.14平方分米                   B.4平方分米                   C.6.28平方分米                   D.12.56平方分米

2.一个圆的周长和它半径的比是()

A.π                                         B.2π:1                                         C.π:1

3.在长12cm、宽7cm的长方形纸中,剪半径是1cm的圆,最多能剪()个。

A.9                                         B.18                                         C.28                                         D.72

4.在面积相等的情况下,正方形、长方形和圆三个图形相比,周长最短的是()。

A.长方形                                        B.正方形                                        C.圆

二、判断题

5.顶点在圆内的角一定是圆心角。

6.周长相等的两个圆,它们的半径相等,直径相等,面积也相等

7.一个整圆的周长一定比半圆的周长大。

8.圆的半径和直径有无数条.

三、填空题

9.围成圆曲线的长叫做圆的________,它的大小取决于圆的________。

10.大圆半径等于小圆直径的长度,则大圆的直径是小圆直径的________倍,小圆周长是大圆周长的________。

11.如图,大圆直径是6厘米,小圆直径是4厘米.大圆里的涂色部分比小圆里的涂色部分大________平方厘米.

12.用圆规画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5厘米,画出的圆的直径是________厘米,周长是________厘米,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13.画一个周长是25.12cm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________,这个圆的面积是________.

四、解答题

14.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15.看图计算.如图,圆的面积是50.24cm2,求涂色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圆周率取3.14).五、应用题

16.有一个时钟,分针长8厘米,这根分针走一圈,针尖走过的路程是多少厘米?针尖扫过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结果用小数表示)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解答】解:3.14×(12.56÷3.14÷2)²=12.56平方分米

故选:D.【分析】此题是圆面积公式的实际应用,根据圆的面积公式:s=π(c÷3.14÷2)2,把数据代入它们的公式进行解答.

2.【答案】

B

【解析】【解答】解:半径是r,圆周长是2πr,周长与半径的比是:2πr:r=2π:1.故答案为:B

【分析】圆周长公式:C=2πr,假设圆的半径是r,然后表示出周长并写出圆周长和半径的比即可.3.【答案】

B

【解析】【解答】解:圆的直径:1×2=2(cm),12÷2=6(个),7÷2≈3(个),共:6×3=18(个)。

故答案为:B。

【分析】先算出圆的直径,然后用长方形的长除以直径(用去尾法取整数),求出沿着长剪的个数。用同样的方法求出沿着宽剪的个数,相乘后求出最多能剪的个数即可。

4.【答案】

C

【解析】【解答】解:周长最短的是圆。

故答案为:C。

【分析】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圆的面积=πr2,正方形的周长=4×边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圆的周长=2πr,因为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所以圆的半径是最短的,所以周长最短的是圆。

二、判断题

5.【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顶点在圆心的角是圆心角,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错误.【分析】根据圆心角的定义可知,圆心角是指在中心为O的圆中,过弧AB两端的半径构成的角,角的顶点是圆心,角的两边是两条半径,据此解答.6.【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周长相等的两个圆,它们的半径相等,直径相等,面积也相等,此说法正确.故答案为:正确.【分析】由圆的周长公式:c=πd=2πr可知,圆的周长是由半径或直径的大小决定的,如果两个圆的周长相等,由于圆周率π是一个定值,则这两个圆的半径和直径的长度也一定分别相等;而半径的大小决定面积的大小,所以面积也相等,据此解答.7.【答案】

错误

【解析】【解析】半径决定圆的周长,只有半径相等的圆才能保证整圆的周长比半圆的周长大。

8.【答案】

正确

【解析】【分析】圆的基础知识:

①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②圆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

③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半径都相同

④过圆心且两个端点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

三、填空题

9.【答案】周长;直径或半径

【解析】【解答】解:围成圆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它的大小取决于圆的直径或半径。

故答案为:周长;直径或半径【分析】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或半径有关,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是半径的2π倍。

10.【答案】2;

【解析】【解答】大圆半径等于小圆直径的长度,则大圆的直径是小圆直径的2倍,小圆周长是大圆周长的.故答案为:2;.【分析】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πd,C=2πr,同一个圆内,直径是半径的2倍,当大圆半径等于小圆直径的长度,则大圆的直径是小圆直径的2倍,小圆周长是大圆周长的,据此解答.11.【答案】

15.7

【解析】【解答】6÷2=3(厘米);4÷2=2(厘米);3.14×3×3-3.14×2×2=28.26-12.56=15.7(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15.7.【分析】大圆里的涂色部分比小圆里的涂色部分大的面积就是大圆面积减去小圆面积,据此解答。

12.【答案】10;31.4;78.5

【解析】【解答】解:直径:5×2=10(厘米),周长:3.14×10=31.4(厘米),面积:3.14×52=78.5(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10;31.4;78.5

【分析】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用半径乘2就是直径;圆周长公式:C=πd,圆面积公式:S=πr2,根据公式计算即可.13.【答案】

4厘米;50.24平方厘米

【解析】【解答】25.12÷3.14÷2

=8÷2

=4(厘米)

3.14×42

=3.14×16

=50.24(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4厘米;50.24平方厘米。

【分析】已知一个圆的周长C,要求半径r,依据公式:C÷π÷2=r,要求圆的面积S,依据公式:S=πr2,据此列式解答。

四、解答题

14.【答案】见解析

【解析】解答: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画各图的对称轴如下:

分析:图1是两个同心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直径所在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图2是一个大圆与一个直径是它半径的小圆内切,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即两圆心的连线所在的直线;图3是一个大圆与两个直径是它半径的小圆内切,是轴对称图形,有两

条对称轴,即三圆心的连线所在的直线和两圆心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图4是一个大圆与两个

较小的等圆两两外切,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就是经过大圆圆心和两个小圆切点的直线;图5是一个圆与一个等腰梯形内切,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是经过两梯形两

底中点连线(当然也经过圆心)所在的直线。

15.【答案】

解:r2=50.24÷3.14=16(平方厘米)

16÷2=8(平方厘米)

答:涂色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

【解析】【分析】圆的半径就是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度,用圆面积除以3.14即可求出r²的值,用r²的值除以2即可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五、应用题

16.【答案】解:3.14×8×2=50.24(厘米);3.14×8²=200.96(平方厘米)

答:针尖走过的路程是50.24厘米,针尖扫过的面积是200.96平方厘米.【解析】【分析】分针走一圈,针尖走过的路程是一个圆形的周长,针尖扫过的面积是一个圆形的面积,圆周长公式:C=πd=2πr,圆面积公式:S=πr²,由此根据公式计算即可.

人教办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