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培训学习总结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培训学习总结
本次学习使我机会从各方面得到了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培训内容丰富,使我受益匪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把学习培训作简要总结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现代科学发展的社会中,努力建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科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形成健康和安全的良好生活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课程设计到学习评价,始终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课程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学习的方法,并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4、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根据不同地区的教学水平,根据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有效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学科知识,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作为体育教师不仅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更重要的是:要做好课前准备,设置好所需要的场地和器材,积极做好安全设施,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做好常规教育,做好准备活动,适应学生的身心健康。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发扬团结互助,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精神。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自信心的培养,现代课堂教育要求我们相信学生的能力,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实践的余地,只有通过新课标的学习和课堂教学的创新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有自信的学生。我们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创造条件、机会合理的把握学生的表现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总之,教育在不断的发展,作为新时代的优秀体育教师,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水平需要不断的提高外,除了平时阅读一些与体育与健康教学有关的报刊杂志以外,还要用现在的网络教研提高自己!自觉地阅读关体育与健康教学刊物,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体育与健康教育发展、趋势、指向等,努力学习一些外地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时尚的教育教学理念,来充实体育教师的素质。积极参加学校和新课改的培训、教学、集体备课、听评课、教研等活动,吸取先进同行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情趣等,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努力形成一套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方式、理念、模式等通过培训使我对新课程理念有了更加充分地认识,以后我将转变思想,改变教学思路,努力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实施教学。
第二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版培训总结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版培训总结 海南省体育学科专家组团队庞耀琴、林道球、陈明
执笔:陈明
回顾十年《课程标准》改革,我省实施《课程标准》过程中取得的成绩是可喜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经过十年试验,取得的进展和成就有目共睹,得到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的理解与认同。尽管在试验前期曾经面临一些困惑,但在各级体育教研员、一线体育教师和专家学者的支持与努力下,不仅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取得了重要进展,而且也促进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反思与融合,推动着课程和教学的发展。
一、回顾十年《课程标准》改革取得的主要成绩
1、广大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新变化
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诸多变化,最主要的变化表现为“健康第一”“通过体育促进学生健康、全面育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这几个核心观念得到了共识并且深入人心。
这几个核心观念指向了教育观、学生观与知识观,即教师用什么样的教育观从事教育活动,用什么样的学生观与知识观教育学生,这些核心观念决定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质量。
实践证明,影响课程改革成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教师观念、教学实践和学生变化是判断《课程标准》成效的基本指标,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地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才能不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质量。
2、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体育教师,积累了众多优秀成果
观念决定行为。十年来,一大批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反思的体育教师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研究、地方课程研究与实践、学校课程研究与实践、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特别是在教学研究方面,从国家层面、省市层面直到学校层面围绕《课程标准》的教学改革研究从未间断。贯彻《课程标准》也从当初的表浅到现在深入到课程理念、目标、内容和评价如何落实到教师、教材、学生、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要素的内在关系等方面。
3、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有较大提高,学习方式有新的变化
课程改革的成效最终要看学生是否受益。十年课改,体育课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之一,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能动性、独立性有了较大的提高,他们逐渐成为课堂学习的真实主体,通过积极主动的投入、有效的学习、适宜的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能力不断提高。
十年课改取得的成绩是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艰苦探索、认真实践的结果,应该给与充分的肯定。
作为《课程标准》的执行者、实践者和主力军,一线体育教师是对课程改革成效作出客观评价最有发言权的鉴定者。
无论《课程标准》在国家层面、地方层面还只是一种理想的设计,最终要靠体育教师创造性的把《课程标准》要求转化为促进中小学生发展的教学实践。
十年课改成果需要珍惜,更要下功夫梳理、总结,理清哪些是正确的,应该坚持;哪些是有待完善的,需要修正;哪些是错误的,应该汲取哪些经验教训,这是今后发展的基础。
二、回顾十年《课程标准》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标准》存在的主要不足
体育教师在执行《课程标准》过程中发现一些不足是正常的,这是推动课程改革不断完善的动力。
《课程标准》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课程基本理念在国家层面确立了“目标统领内容”的思想,课程的目标按照运动参与、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分水平建立了目标体系。但具体到各个领域和水平阶段的内容标准却很笼统、不便于操作;缺乏比较明确的课程内容,难以支撑起众多的课程目标。依据目标体系确立的评价体系可操作性不强。
2、具体操作层面中存在的不足(1)教学目标缩水
相当数量的体育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往往十分关注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而对体育知识与技能反而重视不够。
(2)教学内容偏向
田径的跑、跳、投,体操的基本内容,球类运动的基本技术等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内容。这些基本内容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学生体育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教学过程琐碎
体育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体育教学内容之间的对话过程。有的体育教师不是去认真钻研教材,不去精心选择教学的切入点,不去设计教学的最佳路径,而是将教材内容机械地肢解成若干个问题,满堂讲解示范、满堂问答、满堂硬灌。
(4)教学方式困惑
《体育与健康》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体育教师为了体现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少了,学生的讨论、练习多了;教师的示范时间少了,学生自主学练的时间多了;教师规定的动作少了,学生的创新动作多了。这些展示了师生在教学方式上的变化,也引起了教师的困惑。
(5)教学情境闹腾
体育课堂教学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教学情境,如果一节课中教学情境过分晃动,势必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的效果。而在新课改中片面强调课堂气氛的现象极为常见,这种过于闹腾的教学情境,学生怎能走进体育教学中去。
(6)三基实践浮泛
体育课中最主要的活动是学生的自主身体实践活动。然而,现今的体育教学,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似乎已经被边缘化了。
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引起关注的若干重要问题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学科中的渗透 修订《标准》时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在原有的基础上尽可能突出了体育的育人价值,避免教师和学生们把体育简单的理解为仅仅是增强学生体质。
2、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的巩固和深化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管;体育课程从知识本位、教师本位向能力本位、学生本位转化;教师与学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体能练习和运动技能学习的意义及体育的育人功能;多元评价对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意义等。
3、合理的设计课程内容、科学控制课程容量、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修订稿坚持体育课程内容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和三级课程管理的原则,对课程内容采取了较有弹性的规定,并要求各地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课程实施计划,适当减少运动技能学习的难度和范围,保证体育教学顺利、有效地进行,采取更灵活生动的教学策略和犯非法,保证更多的学生从体育学习中切实受益。
4、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体现学习目标和内容的循序渐进
修订稿进一步加强了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关注,突出了对水平一、二阶段儿童基本运动能力的关注;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四个方面各个水平的分目标设计中,也都十分注意保持目标、内容的循序渐进和前后连续。
5、与本学科相关的热点问题 a、关于运动技能教学:
在修订时非常注意用更明确的语言表达对运动技能学习意义的说明,并在目标和内容部分适当地增加了对运动技能学习评价的例举说明
b、关于运动兴趣:
几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不恰当的体育教学是学生对体育课程缺乏兴趣的主要原因。对体育课的负面情绪是多数学生成年后脱离体育的重要原因。在《标准》中我们依然将重视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作为一个重要的基本理念保留下来。
c关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和传统体育教学方法 对现代教学方法的不理解根源恰恰是因为对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理解和运用得不到位、不熟练,绝不是“现代教学方法”本身的问题;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和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既不是相互对立的,但也不是简单的互为补充关系;修订稿进一步强调现代教学方法的重要价值,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提出了非常明确的建议。
四、《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修订原则
1、坚持体育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
从广泛征求意见的调查结果来看,202_年开始的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方向是正确的,是得到大多数学生和体育教师拥护的。因此,修订中必须继续坚持《标准》(实验稿)所确定的指导思想、课程理念和框架结构等。
2、坚持《标准》是指导性文件而不是指令性文件的思想
1)《标准》是具有引领性和方向性的指导性文件,既符合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三级课程管理”的精神,也符合我国各地区和城乡差异很大的实际情况,同时还顺应了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大趋势。
2)《标准》作为国家性的指导性文件,不可能、也不应该过多地涉及过于具体的课堂教学问题,具体的课堂教学问题应由《课程标准解读》、《教学指南》、《质量标准》、教材、教学指导用书等资料来解决,同时一线教师应根据本校的教学实际需要,深入地进行思考和再设计。
3)为了更好地发挥《标准》对教学改革实践的指导作用,在修订时亚注意针对一线教师的需要,对课程内容作更具体的描述,以利于教师们更好地选择教学内容,学生们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3、在认真分析各类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标准》
标准在修订上主要根据实验十年来一线教师、教研员和专家提出的意见,在充分吸收各方面的正确建议基础上,深入的进行分析、思考和讨论,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
五、《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版)的培训与学习体会
(一)把握体育新课程理念 更新教育教学思想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对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发出了新的呼唤,提出了新的要求。正是在此背景下,体育新课程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仅重视学生的身体发展,而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体育新课程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不仅重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作用,而且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需求,追求教与学的和谐及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体育新课程提出了“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制定了有层次的课程目标,提出了学习内容的基本框架,有利于学校和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体育新课程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解决了体育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发挥了体育课程的教育价值;体育新课程强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运动项目进行学习,改变了过去那种样样都学,样样都不精的状况,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体育新课程重视学习评价的发展与激励功能,倡导内容多元、方法多样、主体多元的评价思想。等等。所有这些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都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加喜欢学习体育和参与运动,更好地从体育学习和活动中获益。
(二)熟悉新的教材内容,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评价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应是学习者能否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
那么怎样才能促成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有效学习呢?一般地讲,体育教师应熟悉新的教材内容,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组织实施科学的教学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
1、精心处理教材,设计独具匠心。一堂好的体育与健康课要显现个人特色的教学设计。如果一堂课中,体育教师只是机械的照搬教材和教参的内容与设计,不仅不能根据学生实际组织有针对性的教学,而且也是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的。在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参只是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参考资料,而并非唯一依据,学校和体育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对教材的透彻理解,加以灵活的处理,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2、体现课程理念,过程流畅自然。新课程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堂中创设一种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环境,通过课前精心设计与课堂中体育教师的恰当引导,构建一个流畅自然的教学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而又紧凑地参与学习与思考,较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情感、情趣等因素。
3、激发学生情趣,课堂活泼有序。随着对学生主体观的重新思考与定位,看一堂好的体育与健康课必需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好的体育与健康课应是体育教师努力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甚至可以议论纷纷。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言声不绝于耳,教师方式多样,灵活多变地组织教学,使课堂上人人参与,个个活跃。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参与的愿望,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4、展示体育教师素质,塑造体育教师形象。新课程的实施,向体育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由于新课程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要求体育教师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教材的代言人、知识的权威,这样的体育与健康课堂变得灵活多样。课堂上,教师除了应组织和谐有序的秩序、表述精彩悦耳的语言、展现漂亮动作、呈现敏捷准确的思维外,还必需增加课堂情况的灵活应变、网络媒体的合理使用、知识背景的广泛引用等。
5、设计完美提问,思维延伸课外。这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这节课的绝大多数内容,而且还要让学生能学到其他更多的内容。同时,也要让学生在上完这节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在研究那节课的内容,感觉回味无穷。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个性,使其能够主动地加入课堂教学中去。
(三)明确今后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方向是提高教学质量保证
课程标准颁布后,课堂教学改革是今后课程改革的攻坚战。体育教师作为打好课堂教学改革攻坚战的主力军,只有了解课程教学改革全局才不至于迷失作战方向,才能通过有效的教学扎实提高教学质量,不辜负时代和历史对我们的重托。应该明确,贯彻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规定的今后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
(四)课程教学改革需要老师努力提高教学能力。教学能力在教学中是具体的,体现在教学细节的方方面面。
比如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等是否合理有效;
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语言是否清晰、感人,讲解内容是否精炼,示范、保护、帮助的时机和方法是否准确、恰到好处;
确定教学重点与解决学习难点是否合理有效,场地器材的设计是否妥当、安全;提问、设疑、引导、帮助是否把握好了时机和火候;
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节奏的把握、运动负荷控制等等,都是检验教师教学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体现。
因此,我认为适应课程改革最关键的是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最基本的是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五)正视和改进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多多少少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具体,难以进行检查评价;目标没有体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原则;目标过多,把四个方面的目标搬到一堂课上;在目标的书写表述上也不够规范。所以,我们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应正视存在问题,要结合实际情况“细化课程目标”,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应该包括„条件‟(在什么情境中)、„行为‟(做什么和怎么做)和„标准‟(做到什么程度)三个部分”“目标难度适宜”“是师生共同努力能够达成的目标”。体育与健康课要在保障学生身体健康核心价值的基础上,促进身心社健康发展。我们体育教师要术有专攻,要守土有责,做好自己的事,站好自己的岗。防止体育教学中的片面性、异化、低技术含量、低运动负荷等现象。
六、我们的期望 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期望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将有哪些收获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获得运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体表现为:掌握体育文化知识;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增强运动技能的运用能力,增强体能;进一步掌握体育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体育学习能力和体育实践能力。第二、逐步养成体育运动习惯。具体又表现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形成运动爱好与专长,培养积极的体育情感。第三、进一步提高健康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具体表现为:增进对健康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营养知识,懂得环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第四、进一步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具体表现为:锻炼健美的体格,塑造强健的体魂;培养坚强的意志和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形成善于合作和乐于助人的品质;为终身体育锻炼与未来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期望今后的体育与健康课除了遵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等,让我们所上的课最终要成为学生喜欢、乐此不疲、生动活泼、促进学生主动成长的、有生命的体育与健康课,实实在在地体现在学练过程中练身体、动脑筋、学知识、懂原理、会方法、促发展上。
总之,让我们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培训与学习,学习和交流体育新课程理念,更好地把握与理解体育新课程精神,尽快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使自己在未来的体育教育教学中用新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和理念指导自己的实践,让每一位学生真正从体育新课程中获得更大的益处,得到更好的发展。
让我们加强学习,不断交流,勤于实践,追求发展。努力转变教育观念,正确理解课程理念;积极参与课程改革,促进你我专业成长。排除误导,把握方向,树立信心,推进课改。
第三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若干问题的理解
(一)1、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答: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2、课程的价值是什么?
答:(1)增进身体健康;(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能力。
3、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4、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答:(1)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3)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4)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5)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5、目前公认的课程目标的三大来源是什么?课程的目标体系是什么? 答:《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适应社会需求、素质教育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特点构建了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6、课程学习领域的划分和目标。
答:(1)运动参与目标;(2)运动技能目标;(3)身体健康目标;(4)心理健康目标;(5)社会适应目标。
7、课程学习水平的划分和目标。
(答案《标准》P63—65)
8、课程的管理是如何区分的?
答:三级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是:国家制定课程发展的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的门类和课时,制度国家课程的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省级教育行政部
门根据国家对课程的总体设计,规划符合不同地区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地方课程的开发与选用;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三级课程管理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9、实施新课程对教学素材选取的要求是什么?
答:《课标》指出,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继承和发展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上吸收现代体育文化;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教材内容的安排要多一些简、易、新,少一些繁、难、旧,加强教材的拓展与学科的整合;教材要多样化和具有开放性,要突出重点,不求面面俱到。教师应该大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结合实际需要,重新选编,创造性的处理教材,以更好地适应本地区、本学校、乃至本班级学生的特点,真正地转变到“用教材教”的轨道上来。
10、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见《标准》P34)
答:(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2)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运动兴趣;(3)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4)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用性;(5)简单易行。
11、新课程实施要求教师如何使用教材,选取教学内容?
答:(1)选择或改编新体育与健康教材中的内容.(2)竞技运动项目内容的改造.(3)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发.(4)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的利用.(5)自然环境的利用.(6)社会环境设施的利用.12、新课程要求教师如何确定教学组织形式?
答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不同水平阶段学生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目标,选用适宜的分组形式或结合几种分组形式来开展教学.(1)班级教学的基本形式行政班、2 男女分班或合班、3 按兴趣爱好分班、4 小班化教学
(2)分组教学的基本形式随机分组
优点:简单迅速
缺点:无法体现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同质分组(是指分组后同一个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上大致相同)优点: 增强活动的竞争性,提高学生参与兴趣
缺点: 学生易形成等级观念和自卑感异质分组(同组内学生存在差异,但各组之间差异不大)
优点:相互激励,活跃课堂氛围合作型分组
优点:有助于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帮教型分组(学生之间的直接帮助)友伴型分组(分组进行活动时选择与自己关系较为密切的同学在一起练习)
13、新课程对学习方式提出的具体要求是什么?(见《标准》P37-38)答:(1)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1、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2、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
3、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以及迎接挑战的能力。
4、通过布置适当形式的家庭作业,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以及对社会健康问题的责任感。
5、发扬教学民主,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学生一起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2)加强教法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1—6年级的教学可根据学生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情绪变化较大而身心发育快的特点,采用主题教学、情景教学、复式教学等方法,充分发挥游戏活动的作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中学阶段的教学可根据学生自制力和理解力迅速增强的特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运动习惯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要加强对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14、课改提出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请举出五种不同的学习方式。答: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情境教学法、程序式教学法、微格教学法。
15、课程评价应包括哪三个方面?
答:课程评价应包括对学生学习、教师的学习和课程建设三个方面的评价。
16、新课程要求学习评价的重点是什么?(见《标准》P42)
答:比较强调:评价与教学过程较为相关的态度、行为等;评价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评价运动技术的运用和参与程度;既评价最终成绩,又评价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17、学习成绩评定形式有哪三种?
答:(1)学生自我评定;(2)组内互相评定;(3)教师评定
18、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的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
答: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是课程标准中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领域目标的核心。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中的情绪、自信心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等。
19、教学效果的评价目的是什么?
答: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客观、公正、及时、可靠地评定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发现教学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提供具体、准确的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20、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区别是什么?
答: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材的教学过程中,为使教学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有助于及时了解阶段性教学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以便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形成性评价的进行比较频繁,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和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测验或评价,着重于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形成性评价与过程功能相似。
终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是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进行的评价。如期末的考核、考试,目的是验明学生是否达到了相应的教学目标。他注重教学的结果,判定最终的学习成果,并做出成绩评定。终结性评价与成果评价功能基本相同。
第四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体育课程性质有非常明确定位:“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从这一定位来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离不开身体锻炼这一形式,而运动技能的学习是身体锻炼的载体。学生只有通过运动技能的实践与应用,才能达到体能的增强、技能的掌握和行为态度改变的目的,而丢掉运动技能教学的体育课将失去体育课的本质属性,将丢掉学生的健康。因此,我们应从小学开始,逐步进行运动技能的学习,从而在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建立兴趣、形成意识、养成习惯,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与方法,进而运用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可是当前的体育课堂,由于对“技能教学”真义理解偏颇,出现两个怪圈:一是过分追求运动技能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不分年龄、不分学段、不考虑特点,严格按竞技化的模式,成人化的招法进行学与练。其结果是运动技能掌握一般化,学生没有获得运动情感,学得不高兴。二是运动技能教学过分随意化,一味让学生自行去学习、体验、感受,缺乏有效的引导。其结果是,根本没学会什么动作,充其量只能是学生自己在进行身体活动,学生根本体验不到技能掌握、提高后的快感。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运动技能教育教学是当前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首先,要辨清运动技术与运动技能的区别与联系。我国历来把“三基”作为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三基”即是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但是基础教育的各门学科提的均是“双基”,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可见,运动技术是体育学科特有的,较为明显地反映了体育学科的性质。我们有许多老师把运动技术说成运动技能,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资料显示运动技术被定义为“能充分发挥人的机体能力的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方法”。运动技术是固有的,本身客观存在的,是默会知识,它必须在实践中获得体验才能最终掌握。运动技能是通过后天的学、练逐步提高的。现在中小学的体育课针对这一问题存在两种误区,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有人原封不动地采用了高水平技术于体育教学之中,造成与学生的实际脱节,与体育的教学目标相悖;另一方面则认为技术对中小学生来说没有意义,应当彻底地排除技术传习式教学,把体育课上成身体锻炼课。看来这两种误解均是不足取的。
运动技术学习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在运动技能教学中可将运动技术游戏化,通过游戏手段和表现形式,以学习运动技术为内核的这种教材化改造来增加运动技术学习的趣味性,将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感到枯燥、单调的教材,巧妙地转化为学生尤为喜好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较量中掌握应学的运动技能,同时体验并感悟到运动和技术学习的乐趣所在。例如,哈尔滨市49中李铠老师的《蹲踞式跳远》一课就是将蹲踞式跳远的技术动作通过几个行之有效的游戏来达到练习、强化、提高技术动作的目的,起跳接球赛提高了学生的跳远能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完成了助跑、起跳、跑成腾空步;短程助跑起跳成腾空步单脚触高物;慢跑起跳空中收腹成蹲踞落地;中短距离助跑跳远;全程助跑蹲踞式跳远等动作。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循序渐进中学会了技术动作。
其次,是针对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体育课堂确立“弹性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在体能、技能上所达到的水平基础上,制定出弹性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基础与需要进行分组教学,力求使所有学生在体育课堂上都能得到符合自己的收获。对体能好的同学要提出技术要求;对技术好的学生提出经验类、战术类的要求;对基础差的学生应以兴趣、调动积极性进行参与为主,使他们较快地在头脑中建立起对所学运动技能的概念,并辅之以鼓励性语言,而后通过简单动作的尝试,逐步过渡到主动积极练习、提高的阶段。
第三,重视运动技能教学的同时,不能忽视非运动技能的教学。事实上,非运动技能因其实用性和趣味性,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和欢迎,是重要的体育课程资源。我们不能将以非运动技能作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教学说成是没有运动技能的教学,看成是没有内容的活动课、游戏课和休闲课。相反,只要非竞技运动技能的教学有实用价值,正是体育教师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充分开发课程资源的好时机。
总之,体育课的特点就是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动起来,学到体育运动技能知识。学生在课中进行相互评价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自我评价所学的技能颇为重要。现在许多课中都有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内容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学生在课中对自己、对他人、对小组同伴、对班集体,甚至对老师做出一些评价,都能使运动技能学习更加理性化,使课堂充满活力,教学变得有效。
第五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四)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了课程目标体系以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为各地区和学校制定课程实施方案以及教学计划提供明确的指导,保证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分别对应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和7~9年级
(五)根据课程学习目标和发展性要求建立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体育与健康课程建立了有利于学生进步与发展的多元学习评价体系,要求对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进行综合评价,提倡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一)运动参与:运动参与是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态度及行为表现,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锻炼身体和提高健康水平。形成积极的体育行为和乐观开朗人生态度的实践要求和重要途径。
(二)运动技能:运动技能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完成运动动作的能力,它反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基本特征,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学习方面目标的主要途径。
(三)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指人的体能良好、技能正常和精力充沛的状态,与体育锻炼、营养状况和行为习惯密切相关。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是指个体自我感觉良好以及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状态与过程,与体育学习和锻炼、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一)设置学习目标的建议1.在目标多元的基础上有所侧重。
2.细化本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
3.目标难度适宜。
(二)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的建议1.体现“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
2.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3.充分考虑学生的运动兴趣与需求。
4.适合教学实际条件。
5.重视健康教育
(一)明确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目标
1.了解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和发展情况,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为制定下一步教学计划做好准备。
2.判断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过程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以便改进教学。
3.发现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潜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和个性的机会,鼓励和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
4.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合理选择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内容
1.体能。主要根据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参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定体能测试的指标,评价学生的体能水平。
2.知识与技能。主要根据本标准的学习目标与要求,以及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评价指标,评价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程度,以及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等。
3.态度与参与。主要对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的出勤率、课堂表现、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以及课外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体育与健康活动的行为表现等进行评价。
4.情意与合作。只要对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的情感表现、意志品质、人际交往与合作行为等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