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夯实园区载体壮大企业集群
编辑:风华正茂 识别码:16-1094285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07 00:59:09 来源:网络

第一篇:夯实园区载体壮大企业集群

夯实园区载体壮大企业集群

南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符大纲

南江县位于四川东北边缘,毗邻陕西汉中市和广元旺苍县,幅员3383平方公里,辖48个乡镇,总人口65万,有耕地42.35万亩。南江是一片红色土地,是一座绿色宝库,是一个特色故乡。境内有野生动物195种,珍稀植物46种;煤、铁、霞石、硫铁矿、铀矿等矿产资源50余种,潜在价值3000亿元以上,素有大巴山“百宝箱”之美誉;南江黄羊、金银花、山核桃等特色产品驰名省内外,有9个农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5个农产品获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是中国南江黄羊之乡、中国金银花之乡、中国核桃之乡;全县森林覆盖率62.2%,绿化率98%,是中国生态旅游大县、中国最具原生态旅游资源大县、中国红叶之乡。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中小企业局等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南江县紧紧围绕“工业富县”目标,按照“建设大园区、培育大集群、发展大产业”的工作思路,紧紧依托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和老区政治优势,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带动发展中小企业集群,积极创建全省中小企业发展示范县。

——立足县情,科学规划建园区。针对南江区位劣势明显但资源优势突出,工业企业众多但力量整合不够,知名

品牌较多但深度开发不足等客观现实,南江县委、县政府一班人在充分审视县情,客观分析市场,总结和借鉴周边市县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招商引资增总量、整合资源育龙头、联合发展壮骨干、苦练内功增效益”的发展思路,着力培育集聚能力强、带动效应大的产业示范园,发展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主业优势明显的大企业大集团,带动发展“专新特精”的中小企业群,推进工业资源大县向工业富县跨越。聘请省级规划专家,对工业园区建设进行了规划,紧紧结合地理优势和抓住东榆镇、乐坝镇的被列为全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的大好机遇,立足将园区建成县域经济的重要承载区、优势特色产业的培育区、城市发展的带动区,着眼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发展乐坝中小企业孵化园、东榆建材园、坪河非金属建材加工园(其中东榆建材园占地面积达到了1万亩),并进一步细化园区阶段性发展规划,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县80%的工业企业进入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利税年增速均保持在25%以上。

——面向市场,多元投入建园区。为加快改善园区基础条件,努力提升其吸纳力和承载力,南江坚持园区建设投入市场化、多元化,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民间资本通过投资、联营、入股等多种方式参与园区建设,以发达地区、大中城市的大企业、大集团为重点招商对象,引进外来企业投资园区开发,着力完善园区道路、通讯、供

水、供气等基础设施。同时,充分利用乐坝镇被列为全省首批1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东榆镇被列为全市示范镇的大好契机,以城镇建设为载体,以产业开发为前提,通过相关项目实施,狠抓城镇功能配套,园区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截止目前,乐坝工业园成功引进中石化乐坝石油中转库、中石油乐坝油库、永盛燃气、大汉木业等一批投资额较大的实体型项目落户,引进外地资金2.7亿元,发展中小企业58家,初步形成以水泥、化工、农副产品加工、林产品综合加工、仓储转运业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格局;东榆建材园先后引进川威集团与南矿集团合作的日产2500吨孰料新型干法水泥等重点项目,引进外来企业38家,集中县内石材企业10余家,建成石材门店20多个,园区已成为相对独立的区域、相对封闭的实体;投资近3亿元的坪河非金属建材加工园正在抓紧建设。

——分类指导,培育龙头建园区。为充分发挥龙头引领效应,促进优势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我们把全县工业企业分为“实力型、潜力型、苗子型”三种类型,按照初期培育、加速成长、规模扩张、持续发展“四个阶段”,实行分类指导帮扶,帮助不同类型的企业制定发展规划,落实速度、项目、效益目标任务和扶持措施;鼓励企业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企业大集团,推进企业机制、管理和技术创新,优化产品升级换代,实现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多赢;支持企业在矿产资源勘探采掘、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能源循环利用和绿色环保技术等方面进行自主创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品不断升级,不断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装备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近年来,先后成功争取实施了南江黄羊快速繁育体系建设等重点科技项目10多个,引进霞石干法生产等先进技术20余项,全县骨干中小企业发展到了1100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家,年工业总产值达到了16亿元。——培育人才,强化支撑建园区。牢固树立“厚待人才、优待企业家”的理念,狠抓企业家队伍、科技人员、营销人才、技术工人四支队伍建设,通过内培外引,为企业集群和园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去年5月,南江县正式启动“工业百人培训计划”人才项目,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合作开办公共管理硕士(MPA)工业经济方向研究生班,首批参加学习培训的党政机关和企业管理人员达120人。先后派出30多名具有实践经验和较高文化知识的企业经营者到大专院校深造、到省内外知名企业学习锻炼。同时,从西南科大高薪聘请2名教授常住乐坝水泥公司,帮助培养乡土型、实用型的地方人才。建立激励机制,推行竞争性领域企业法定代表绩效工资制,县财政每年拿出一定资金,以企业主要经济社会效益为考核指标,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家和企业家团队(其中60%奖企业法人代表),全县上下形成了重工业、兴工业、抓工业的浓厚氛围。

——优化服务,夯实保障建园区。始终坚持以治乱减负为抓手,努力创优园区发展环境,助推工业企业成长。坚持县级领导和部门挂联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制度,每一个园区安排一名县级领导负责挂联,每一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安排一名局级领导负责挂联,把园区和企业发展各项任务落实到领导、到部门、到时段和责任人。全面推行政务窗口“一站式”服务,县内项目审批一律开通“绿色通道”,并成立工业发展跟踪服务队伍,对各类工业企业实行跟踪服务,指导企业完善以新增投入、新产品开发、税利、社会保险、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为主要内容的工业经济质量考核体系,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具体困难,为园区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以坚持源头治理为重点,以行风评议为抓手,以解决企业和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为重点,积极开展“三查”工作,形成了加压驱动的企业治乱减负格局,有效整顿和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维护了企业合法权益,促进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篇:筑巢引凤,集群招商,努力壮大集体经济

筑巢引凤,集群招商,壮大集体经济

——新城街道办事处东付村

【村情概要】

东付村地处城区,全村794户,3245人,耕地面积230余亩。村党总支共有党员86名,村“两委”6人,交叉任职4人。202_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3.8亿元,经营性收入56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817元。202_年,东付村在市委和新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以“筑巢引凤,集群招商,努力壮大集体经济”为目标,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地发展。先后荣获全省新农村建设百强先进典范村、全省治保工作示范单位、全省先进妇代会、泰安市党员现代远程教育明星村、泰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肥城市桃乡先锋,连年荣获经济考核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发展历程】

近年来,东付村始终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最终目的,利用工业园区筑巢引凤,引导产业聚集,使园区成为他们招商引资的重要窗口和载体平台。村“两委”经过认真研究,确立了“抢抓机遇,大搞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强村富民”的路子。在具体措施上,通过筑巢引凤,采取建立园区建设厂房对外租赁的办法,让死钱变活钱,小钱变大钱。具体做法:

一、打造第一园区,捞取招商引资“第一桶金”1

202_年依托市经济开发区,建起了他们第一个占地300亩的工业项目区。建起厂房2万多平方米,完善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为引进项目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正是有了招商引资的资本,202_年春节期间听说泰安众成科技饲料公司扩大生产规模,投资建新厂,正月初九他们就去了泰安,与公司葛总谈他们的优势和合作前景,最终他同意来东付村投资。但必须在3个月内建起2400平方米的办公楼和6000多平方米的车间,他们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但是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这一工程,是相当困难的。为了履行承诺,村“两委”干部轮流顿靠在工地上,倒排工期,加班加点,昼夜施工,保证了工程如期完成交付使用,客商非常满意。通过近几年,对众成科技饲料项目的二期,三期配臵扩能,该项目每年为他们增加集体收入120多万元。

二、借势而进,积极兴办第二园区

202_年,村投资5000万元建立第二项目区,建成一栋1200平方米的办公楼和2栋5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先后引进“泰立摩擦材料”、“三晶板业项目”等外来项目4个,引进资金2个多亿,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00多万元。

为赢得客商信赖,他们坚持进了一家门,就是一家人,客商的事就是他们的事,主动提供方便,帮助解决困难。村“两委”在坚决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基础上,还对外来

客商在用水、用电、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给予优惠,享受与本村村民同样的待遇。在项目引进办理相关手续时,村“两委”都给与大力协助和支持,营造了“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招商引资氛围,促使项目早日落地。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构建第三园区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是培植财源收入,壮大集体经济的主要途径,是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内在。他们是全处,乃至是全市第一个在村外征地建项目区的村,积极与开发区西付村磋商协调征用他们村土地60余亩,建设了总占地120亩的第三园区,拓展了东付村的发展空间。为了园区的发展充填,202_年2月份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外出多方联系,宣传东付村,取得了招商引资的主动,通过他们的诚邀,与潍坊的“山东天普阳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项目引进协议。整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2亿元,主车间原料库2160平方米,成品库1260平方米,立筒仓两座各1500吨,建设800kv变压室、锅炉房、办公楼、宿舍、餐厅、维修间等辅助设施。为争取项目的早日投产,他们克服种种困难,抓工期,保质量、促进度。年底,整个工程建设已竣工,机械设备安装完毕,202_年元月份正式投产,项目投产后可年产浓缩配合饲料18万吨,予混料3万吨,年销售收入6亿元以上,有力的带动了东付村运输业的发展,同时每年为村增加集体收入60多万元。同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引进有带动力、高回报、有特色、无污染的,总投资1.5亿元的渤海新能源太阳能项目。202_年,还本着“以诚招商、以情招商”的理念,引进了投资6000万元的富丽信杰轻质建材项目;投资1.2亿元的泰安和顺钢制品有限公司项目和投资6000万元的宝润窗业项目,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60万元。

四、大力发展第四园区,精心打造桃都农贸城

202_年,借助蔬菜批发市场即将搬迁的有利时机,合理规划,积极运作,在尚庄村征地157余亩建设他们的第四园区——桃都农贸城。今年建设一期工程:1.8万㎡两栋营业楼、2.5万㎡的商铺和2万㎡的交易大棚,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增加集体收入600万元。

同时,他们还依城兴村,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依托地处城区优势,坚持把发展二、三产业作为突出棱角来抓。始终本着“筑巢引凤,集群招商,努力壮大集体经济”的目标,大抓招商引资,为东付村培植财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村投资4000多万元,建成了2万多平方米的沿街商住楼,为200多户从事二、三产服务业客户提供了经营场所;还有300多人依托蔬菜批发市场、家具大世界就业致富。全村实现了“人人有活干,家家有收入,年年有增长”良好发展格局。

【实例点评】

通过东付村近几年的发展历程,可以明确看到:该村地

理位臵优越,村集体经济实力雄厚,村“一把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思路明晰、准确,筑巢引凤,招商引资方法得当,通过建立四个园区,为今后发展留足了空间,积蓄了强大后劲,造福子孙后代。

第三篇:壮大区域品牌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产业集群面临着如何实现产业升级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区域品牌作为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政府的关注。为推进区域品牌建设,加快我省产业集群发展,11月7日至9日,我省举办了产业集群品牌建设培训班。省工信厅副厅长、省中小企业局副局长王雅君,湖南省中小企业局局长黄东红,省中小企业局产业指导处处长张江乐,省品牌战略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武志辉,省中小企业局产业指导处副处长吴志国等参加了开班仪式。培训期间,参训人员就产业集群品牌建设的相关情况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近年来,湖南的非公有制经济保持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一大批中小企业迅速成长,为促进湖南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强财力、保障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特邀参加培训班的湖南省中小企业局局长黄东红介绍了湖南省产业集群品牌发展的有关情况和经验。他说,湖南省中小企业局按照“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理念,把推进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作为促进中小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措施,切实加大工作推动和引导支持力度,突出抓好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并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以省、市、县三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核心,各类市场化专业服务机构积极参与的服务网络架构。

在培训班上,省品牌战略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武志辉就如何推进实施品牌战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这一话题,进行了专题演讲,对品牌的概念、推进实施品牌战略的重要意义,以及社会各界形成合力培育发展品牌、打造品牌强省等方面的经验和建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随着我国自主品牌建设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品牌竞争力已经逐渐成为国家和地区之间综合实力竞争的最重要表现。”武志辉谈到,一个地区或企业要想创建属于自己的强势品牌,首先应全面认识品牌的重要性,真正意识到实施品牌战略是转变城市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发展、企业发展、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并通过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强势的区域品牌产品,积极引导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加大技术改造,推动自身转型发展,使其充分发挥对区域发展、结构调整、产业振兴、企业重组等方面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同时,还应当建立健全良好的培育扶持机制、激励机制和保护机制,为品牌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和各种有利条件,使企业不断增强品牌创建意识和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积极投身到品牌兴省战略中来,使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特色品牌能持久健康

成长,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加速发展,塑造城市良好的品牌形象。

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一项关系我省长远发展和质量、效益的重点工作,也是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对此武志辉说,政府职能部门应把品牌建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和激励保护机制,搞好规划指导,完善政策措施,强力推进落实,努力创造出更多的河北名牌、中国名牌、世界名牌,进而不断提升我省产业、企业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立足培育一批中小企业名牌产品,坚实中小企业基础,扩大行业覆盖面分布。”

据介绍,我省今年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培育100项以上生产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的中国名牌及区域品牌产品,争创100项以上驰名商标等战略目标,为全省品牌建设指明了方向。“在实施品牌战略的过程中,不能只依赖大企业,因为如果长期以来只依赖少数的大企业,必定会使经济发展出现后续力不足的问题。”武志辉建议,各知名企业之间应当加强合作沟通,使各项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不仅要自己发展也要促进整个行业的共同发展。在品牌战略上,通过合作构成强大的产业链,进而带动全省整体经济发展。

省中小企业局产业指导处副处长吴志国对中小企业名牌组织申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讲解。他说,各地区一是要搞好宣传发动工作,动员企业积极申报,使企业认识到此项工作对于促进自身品牌建设发展的重要意义;二是要认真协助企业收集整理申报材料,做到资料全面、真实、准确,严格把关申报资格;三是要在评审过程中坚持“科学、客观、公正”原则,严格按评价程序和规则要求为申报企业服务,评价产生质量水平、市场占有率、用户满意度和知名度居本省同类产品前列,企业信誉好、经济效益显著的河北中小企业名牌,促进我省中小企业提档升级。

省中小企业局产业指导处处长张江乐在培训班上阐述了产业集群建设的重要性和有效举措,并对省中小企业名牌评审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他说,经过省市县镇多年培育,我省以特色产业为依托的区域品牌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与发达省份相比,也存在争创区域品牌意识不强、产业集群总体规模小、产业链条体系不完善、品牌影响力不强等问题。

对此张江乐说,要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实施产业集群示范工程,集中培育发展一批规划科学、主业突出、特色明显、竞争力强、年营业收入50亿元以上的示范产业集群和“国字号”的区域品牌;着力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积极推进专业化分工协作,通过积极引导地方政府、企业和其他渠道投资公共服务平台和区域品

牌建设,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平台发展,健全产业链条体系;抓好企业名牌和区域品牌培育,下大力做好中小企业名牌产品工作,要通过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产业集群产品质量。“今年的申报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下一步将进行材料审核和现场审核。材料审核主要依靠省品牌战略促进会负责,现场审核将由促进会和省局形成现场审核组,赴各设区市、县、企业开展现场审核。省局将按照申报条件要求从严掌握,真正做到严格把关,宁缺勿滥。”

座谈会上,省工信厅副厅长、省中小企业局副局长王雅君就产业集群发展进行了强调: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必须以创新的思路,发展的眼光,有效的措施,扎实的工作,研究解决产业集群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抢抓机遇,把加快工业聚集区发展融入产业集群工作之中,以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集群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四篇:百亿园区,千亿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壮大产业

百亿园区、千亿产业——迈向“工业强市”

目标的铿锵脚步

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推进遵义工业发展新跨越,是遵义人民的多年夙愿。面对“工业强省”战略的发展部署,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如何找到加速新型工业化的新引擎,推进遵义工业发展新跨越,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描绘了清晰的路线图。

一、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遵义刻不容缓

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我们必须把新型工业化放在首位,通过做大二产、提高三产、提升一产,形成“三化”统筹推进、三次产业协调互动格局,全力提升综合经济实力。

从经济发展历程看,经济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工业化的过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主体,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工业化是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没有工业化,就谈不上现代化。从工业在三次产业发展的地位看,工业是实现三次产业加快提速、协调发展的关键。工业可以上带一产、下促三产,推动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实现“三化”同步协调发展。从遵义发展现状看,202_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400亿元,在西部30个非省会城市排20位左右,基数低、总量小的问题仍然突出;202_年,我市工业占GDP比重仅为36.5%,而西部30个非省会城市绝大部分都在45%以上,工业比重提升的空间还很大;我市202_年才迈过工业化中期的门槛,而全国在1998年就进入了工业化中期,我市工业化进程总体上落后全国近10年。虽然我市工业化相对滞后,但我们工业基础较为扎实,能源和矿产资源较为丰富,长期以来一直在全省处于前列位置。

可以这样说,遵义发展的差距在工业、希望在工业、潜力也在工业。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刻不容缓。新一届市委把新型工业化摆在“三化”之首,就是要强力推进工业发展,确保遵义工业在全省的优势地位更加巩固、支柱产业竞争力更加强劲、发展贡献率继续提高。

二、百亿园区:加快建设“工业强市”的重要平台

工业园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发达国家为发展经济、改善城市布局所采取的一种重要的园区建设方式,在日本称为“工业团地”,在香港称为“工业村”,在英国则称为“企业区”。工业园区通过完整而系统的规划来建设适于工业实体进驻的区位环境,其目的在于吸引工业投资,缓解工业对中心城市的压力和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解决城市内部居住区与工业区的混杂造成的社会与环境问题。工业园区是一种普遍采用的区域发展政策工具,是为企业提供的一种外部环境条件。

从国内外实践看,发达国家的大型流程型工业园区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如钢铁、石化等产品。就我国而言,工业园区基本都是政府主导型,政府利用特殊的政策手段兴建工业园区作为地

区平衡发展的一种政策手段,被广泛采用,但也存在一些弊端:一是过度依赖土地经营和优惠措施,对产业发展缺乏有效调控,工业园区出现诸如用地浪费、产业缺乏特色、企业之间缺乏联系和分工、园区内的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业欠缺、无法形成有效的创新环境等问题。二是工业园区发展评价指标片面,重视招商引资数量、产值、出口总额等数量指标,轻视内在竞争力、发展可持续性、创新能力等质量指标,从而进一步助长了由粗放型的开发区发展模式所导致的上述问题。目前处在“筑巢引凤”阶段的工业园区建设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企业呈孤立状态,劳动分工微弱,交易费用高,企业间缺乏诚信;中介服务机构缺乏;人才缺乏,各类教育和培训滞后。上述现象和问题,在我市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同样存在,急需转变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方式,走产业功能明确、产业规模较大、产业链条紧密的大型工业园区发展路子。

从发展形势看,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国际资本流动性的提高,给工业园区的建设带来了强大的国际竞争压力。一方面,工业园区构筑了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平台,促进了各地招商引资工作,并以园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观念和提高服务水平,积极融入国际分工中;另一方面,工业园区的迅速发展也加剧了各地间的竞争,工业园区建设水平的高低和当地政府提供服务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各类要素流向。因此,我们只有顺应国际产业分工的大潮,依托优势资源、产业基础、交通条件,加快建设大园区,培育大产业,形成大集群,大幅提升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水平,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

从遵义实际看,我市工业园区建设在省内起步较早。202_年,我市红花岗区就设立了坪桥工业园区;202_年,二届市委就作出了《关于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决定》,提出建设园区、培育载体,标志着我市工业园区建设正式起步;202_年,三届市委又作出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打造“十大工业集聚区”;202_年,三届市委再次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明确重点规划建设17个工业园区,目前有6个园区组建了副县级园区管委会、有10个园区完成规划编制、有13个园区启动了基础设施建设。202_年,全市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1.53亿元,实现招商引资606.68亿元,引入项目148个。其中仁怀名酒、红花岗湘江、遵义和平、汇川机电四个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均超50亿元,累计引进项目超50个,合同引资额近200亿元。应该说,经过10年努力,我市工业园区已具有一定规模,具备承载大产业发展的基础。

实践证明,企业园区化、产业集聚化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有效途径,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土地集约节约、基础设施配套,还有利于环境保护。要集聚大产业,就必须着力建设大园区。新一届市委在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形势基础上,结合遵义实际,作出了“主攻百亿园区”的重大部署,提出全力建设4个500亿级的工业园区,并明确要重点建设一批百亿级、五十亿级的工业园区。百亿园区的提出,充分考虑了我市产业发展基础、产业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潜力。

三、千亿产业:加快建设“工业强市”的重要支柱

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活动空间和本地化的产业集群相辅相成。一方面,交通与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成功推进,加速了生产要素、知识和信息的跨国界流动,减少了其运营的单位成本,使社会财富蕴藏在流动的空间之中。另一方面,各地竞相吸引投资,争夺高附加值的经济活动,区域竞争加剧,产业集群是在全球化与区域化交互作用的力量。在美国,有硅谷和128公路的微电子业群等;在德国,有索林根的刀具业群、图特

林根的外科器械业群等。就我国而言,产业集群以浙江省和广东省最为集中,但类似集群的现象在我国分布已经非常普遍,且产业集群发展的步伐非常迅速,越来越成为各地发展的重点。如河北唐山的钢铁业、福建晋江的鞋业、重庆市的摩托车制造业等。

市党代会报告作出了“424”产业集群布局,即4个1000亿元、2个200亿元、4个100亿元的产业集群。特别是响亮提出要重点培育白酒、材料、能源、机电装备制造4个年产值分别超1000亿元的支柱产业集群,就是要立足于现有工业基础,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加速新型工业化步伐,建设工业强市。

为什么要把这四大产业培育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能否实现?

第一、四大产业在我市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强大的发展后劲。一是白酒产业,我市依托茅台品牌效应,白酒总量不断壮大。“十一五”累计新增白酒产能5万吨。202_年,名优白酒实现产值194亿元,比202_年增长276.7%;预计202_年白酒规模企业完成产量21万千升,实现产值250亿元。二是材料产业,近年稳步升级,煤电铝、煤电化一体化步伐加快。202_-202_年,有色行业累计完成投资104.64亿元,23户高耗能企业获国家行业准入,煤化工、氧化铝等产业从无到有;海绵钛产能达2万吨;电解铝行业全面淘汰落后工艺,节能环保达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产能达 40万吨;钢丝绳行业积极开发新产品,产能增加到34万吨;务正道煤电铝、40万吨铝精深加工、遵宝钛业公司技改、3家电解铝厂升级技改等一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三是能源产业,电力装机达665万千瓦;习水煤化工、桐梓火电厂、新增千万吨煤矿建设等项目加快建设,风电、油气开发、瓦斯利用等加快推进。四是机电装备制造业,航天汽车成功重组上市,产能已达到5万台,海尔冰箱产能从202_年的不足100万台增加到200万台,成功引进风电装备产业,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比“十五”净增25.43亿元。

第二、四大千亿级产业目标是经过科学测算的。据测算,到“十二五”期末,我市白酒产业将形成产能茅台酒4万吨、白酒产量60万吨以上;材料产业将形成600万吨铝土矿山、200万吨氧化铝、100万吨电解铝、80万吨铝加工、55万吨钢丝及其制品、100万吨硅锰合金、3万吨海锦钛及1万吨钛深加工规模;能源产业中煤炭产能、电力装机将分别达到3500万吨以上、1000万千瓦以上;机电装备制造业将形成20万辆轻卡及微型车、2万辆特种车、300万台冰箱、400台风电机组的产能。因此,培育千亿级产业,我们有扎实的项目支撑。

百亿园区、千亿产业是一个有机体,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切合我市实际,百亿园区建成之日,就是千亿产业集群形成之时,必将共同支撑起遵义“工业强市”这座大厦。

第五篇:7、新型建材产业集群园区项目讲解

7、新型建材产业集群园区项目

一、项目领域:工业,所在地区:新城子,建设地点:沈阳市道义开发区产业园区,项目正在接触中,项目投资总额14.4亿元,建设期限5年。

二、建设内容:项目总占地400亩,土地整理、基础设施配套、研发机构、企业厂房、机械设备、物流配送等设施建设。

三、市场分析及预测:沈阳道义开发区现有沈阳凯兴材料公司、泰丰铝业公司、沈飞铝业公司、刚玉特型玻璃公司、新北方真空玻璃公司、瑞得橡胶公司、三元钢窗结构公司、东北飞虹网架公司、雷明金属材料公司、尼克设计公司、美壁斯特种涂料公司、日本松下建材公司等多家建材企业,通过整合资源,合理规划,加大园区投入,引进国内大型建材行业企业10—15家,逐步建成对地区经济有明显拉动作用的新型建材产业集群。

四、经济效益分析:产值50亿元,利润8亿元,税金4亿元。

五、投资回收期:5年

六、合作方式:合资、独资、合作

夯实园区载体壮大企业集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