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一案三性四环节”课堂改革的几点反思
编辑:七色彩虹 识别码:16-864331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07 23:57:21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一案三性四环节”课堂改革的几点反思

“一案三性四环节”课堂改革的几点反思

作者:徐玉文文章来源:第二实验中学点击数:143更新时间:202_-3-1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并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角色。教学本身是为学习而开展的,教是为学服务的,以教导学,以教促学,为学习而设计教学,我们应更多的思考学生如何学。“一案三性四环节”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教师静心设计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参与活动来延续和充分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在合作探究中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学习方法。从课堂上来看,我们教改新模式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下面谈一谈个人的认识和理解

一、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其帮助指导作用。

为了更好的组织好课堂,学生更加有序地进行学习,老师应认真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静心设计好学案,让学生清楚该学什么?怎么学?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有序地、积极地求知和探索。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看,我认为自主学习中的学习任务,老师可以设计为小问题的形式,可以是填空题的形式,这部分难度不宜过大,学生通过自学、通读、浏览教材基本可以解决,没有大的障碍。同时任务应明确、具体,就地理而言,许多读图题,应指出看哪一页?哪个图?标出哪些内容?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操作,课堂环节紧凑合理,要达到这种效果,老师课下就要多下功夫,集体备课要多研讨,用集体的智慧完成教学活动设计。课上老师讲的少了,并非无所事事,在学生回答、交流、探究的过程中应不断巡视、监督、了解,出现问题及时纠正指导,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收集整理以便二次备课,重点强调,同时也有利于调控课堂,提高效率。目前,许多同学对当前课堂教学兴趣已明显好转,下一步更应当让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大胆质疑和展示自己。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气氛,使学生敢于探索、质疑、展示。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学习伙伴的角色出现在学生的心目中。应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探索,教师只是在适时、适当的地方,给予点拨,解决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在教师的精心设计、组织和引导下,学生自己发现提出,并让学生会自己寻找解决的方法。要创设宽松的课堂环境,老师要多加保护学生求知发问的勇气和兴趣。要营造这样的氛围,老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关注发现他们的亮点,多鼓励少指责,要一视同仁,不歧视差生,要体现随和、平易的人格魅力。还有少部分同学达不到有问题就问,有好的方法和答案就讲的活跃程度,老师应利用好合作竞争,小组加分鼓励启发等形式慢慢引导,不断强化,让学生形成习惯。

第二篇:四环节教学反思

四环节教学反思

王村中学靳佩云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比较复杂,有字教学法、阅读教学、作业教学、朗读教学等等,不可能像数学教学中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应根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基本原则,依据各类教学任务的特点,灵活安排好教学程序。

一、一般教学过程

1、激趣导学,明确目标

开始上课时,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导入新课,准确的揭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习指导,感知理解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给学生明确提出自学要求,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学习,用什么方法学习,都有具体要求。

学生根据自学提纲自学课本,教师巡回指导,一要督促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自学,确保完成自学任务,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二要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等形式进行调查,发现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进行梳理归类,为后面的“教”做准备。

3、检测点拔,解决问题

教师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在学生自学结束后,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形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兵”教“兵”的目的。

针对各小组提出的疑难问题,班内交流,解决疑难,每小组选出一位同学负责板演讲解,其他同学补充。教师要适时发挥主导作用,随时进行点拨、补充、更正、归纳,在讲解过程中,要巧妙设问,激发学生思维,着眼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力求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4、梳理知识,回扣目标

训练题要有针对性,紧扣教学目标,一般不少于15分钟,可以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着重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的重难点。

二、作文教学四环节运用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教师示标。

二、大作文训练。(2分钟左右)。

1、目的:使学生明确习作的目的要求。

注意事项:示标语速要稍慢,要让学生明白作文的要求。;作文要求要结合各类文体的特点确定。如叙文要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的顺序、记叙的详略等。学生对照要求独立编写提纲(4分钟左右)。

2、目的:让学生对照作文要求,列出作文的结构提纲。步骤:教师进行学前指导;指名学生板演提纲。

注意事项:学生列提纲时,教师巡视要认真,不能走过场,要及时发现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将巡视时发现的部题梳理归类,为”后教“准备资料。教师针对提纲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评改(5分钟左右)。

3、目的:解决学生提纲中立意、选材、组材方面顾、存在的问题。

步骤:学生计论评议;教师总结归纳。

注意事项:评议时分类逐项进行,可分别从立意、选材、组材等几个方面进行。评议应以学行发言为主,切忌教师大包大揽;指出提纲中存在的问题,矫正时不呆就题讲题,要告诉学生为什么错,怎样做才符合要求;学生修改提纲,作文(30分钟左右)。

4、目的:学生对照要求作文。

步骤:修改提纲,按提纲要求作文;小作文训练;板书文题,出示要求(2分种左右);学生对照要求独立审题,写草稿(20分种左右)。

注意事项:教师巡视督促学生写好草稿,并调查发现学生中的问题;指名读典型作文,引导学生评改(10分钟左右)。

5、目的:解决学生作文在存在的问题。

步骤:学生读作文;师生评改。

注意事项:学生评改时要注意对照作文要求;学生评议主题、选材、组材等方面主;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12分钟左右)。

6、目的:对照要求、根据学生评议意见改正作文存在的问题,这两种教法能够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教师可掌握反馈信息,改变无的放矢、盲目指导的现象。从学生角度看,先自学思维活跃,使学生积极动脑,改变过去溘脑筋、跟着老师指定的框框转的局面,从而一改过去”千文一面,千调一腔“的倾向,写出了立意深、题材新、内容真的文章。

以写《记万米异程接力赛》为例,具体说明如下:示标。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提出作文题目后,应向学生讲清要求,主动运用场面描写。

一、列提纲(先学)。学生对照作文要求,自己审题,列出提纲,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层次、详略、中心等。教师巡视,随时发现学生提纲中存在的问题并梳理归类,这下步放手让学生去写,不怕学生写不好,汤乱,要让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点拔纠正。教师引导学生计论评改提纲,可分类评改,如果学生指不出问题,则有教师点拔纠正。

三、学生作文。学生经过前面几步,比较清楚地邻会了该写什么、怎样写,明白了自己提纲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修改打下了基础并产生了一写的文字表达欲望,此时教师要加强巡视,随时解决学生作文中的个别问题。

四、作文评进课的授课程序。(后教)

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作文评讲一般教学程序如下:示标,教师明确作文评讲的重点。发范文或例文给学生,让学生独立修改找病因或归纳总结成功之处。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引志学生集体交流、归纳总结。学生修改、复作。

注意以下几点:所选例文要典型,要能结合作文的要求,选出有代表性的好、中差例文。课前要充分做好准备,要将选出的例文打印或写在投影片上,以便于上课使用。课上要放手让学生讨论评改,教师不能搞“一言堂”,如学生评改不了的则再由教学点拔。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只有真正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独立思维能力,教学质量才会提高,素质教育才能落实到实处。

四个环节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前后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四环节课堂教学法”在组织教学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教材实际加以变化。有的课文可自学为主,有的课文可教读为主,有的课文可以练代教,总之要因文而异,灵活运用。

第三篇:自然课堂“四环节”教学模式

自然课堂“四环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学科教学之中,构建和实施适应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教学模式即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概括化。为了让学生真正像科学家那样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所以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经验,总结构建并实施了“四环节”教学模式:发现、探究研讨、应用。

一、模式构建的依据

(1)以当今先进教学思想和方法为先导,以“探究、研讨”教学法为基石。

(2)依据学科特点:

①以自然事物或现象为研究对象。

②以培养学生科学知识、能力、兴趣、思想为基本目的。③以科学、启蒙、教育为基本任务。

④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

⑤以指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自行探究大自然奥秘为基本教学思想和方法。

二、模式的构建与发展

模式最初以“探究、研讨”为基架,以自然教学大纲“指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自行探究大自然奥秘”为指导思想。科学家不仅会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首先是善于发现问题,因为“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的发现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无数名人名言说明了发现问题的重要性,因此,我构建了“发现、探究、研讨”的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

已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研究的主课题,强调“创新”,注重“实践”,也就是强调学生把知识、能力、思想等创造性地加以应用,在以上模式中虽包含了“应用”这部分,但不够突出,所以在原模式基础上又强化了“应用”环节,这样构建了“发现、探究、研讨、应用”四环节教学模式。

三、模式的实施

四环节中前三个环节顺序可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特点灵活应用,随机调整。一般常用以下步骤:

(1)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这部分是起点,是基础,是动力,是关键。

(2)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采取各种科学方法探究问题,收集事实材料,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部分是过程,是重点,是核心。

(3)指导学生用小组或集体等形式研讨,整理事实材料,训练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从而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这部分是结果,是本质。

(4)联系实际,应用创新,发展能力,提高素质,这部分是目的,是归宿。

四、模式的特点

(1)体现素质教育的“双主”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和丰富的有结构的材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主题作用,把学生放在“科学家”的位置,相信学生能行,相信学生能成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发现、用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素质。

(2)体现了素质教育关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不偿失要求,在教学中给学生第一手的材料,在探究过程中,多鼓励肯定,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勇气和信心,积累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方法,使学生手更“巧”思维更“新”,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模式操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1)科学源于“发现”。为了让学生学会提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处理好大纲、教材、学生之间的关系,既要领会大纲,吃透教材,围绕探究的主题惊心设计,又要了解儿童特点、知识基础、思维习惯等,为整个探究活动做“引子”。另外,教师还需要在每节课中持之以恒,潜移默化,采取鼓励的方式加以引导、训练。

(2)要培养儿童自行“探究”的能力,就是让学生亲自思考作出假设,亲自设计实验、观察方案,亲自动手操作,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能力。所以教师必须放手操作,先相信学生,给学生材料、空间、时间,当好导演、服务员、欣赏者、促进者、组织者„„

(3)“研讨”是自我完善结论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是将学生的认知的过程。所以教师一方面做好“导”的工作,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有独特见解,给学生追求真知的动力,使学生感到你与他同在,科学就在身边,不迷信权威,教师既是学生忠实的听众,旁观者,又是指导者、促进者。

(4)“应用”是学生应用知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阶段,也是检测和丰富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是否进入认知结构的阶段,所以教师要从不同角度,设计不同层次问题,检测学生认知能力迁移程度和再发现、再创造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以提高和发展。

总之,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为了学生的一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构建更优化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使之成为新世纪富有者、创造者。

第四篇:“四环节教学法”总结及反思

“四环节教学法”总结及反思

本学期在县教体局、教研室的领导下,我以“四环节”教学法推广为契机,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初步尝试,积极参与“四环节”研讨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四环节”教研活动,也对“四环节教学法”也进行认真的反思,现作出以下总结。

一、自学求知

在自学这一阶段应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①前期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指导自学、督促自学、鼓励自学,引导学生体验自我获取知识的成就感,使全班同学形成自学氛围。②明确学案中各项自学要求。③要积极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防止有的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没有好好看书,没有好好思考,动不动就问同学、问老师的习惯。

二、探究新知

探究包括生生互动交流探究和师生互动交流探究。生生互动交流探究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展开合作活动,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师生互动交流探究是教师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演示时,主要是单项交流方式,即师→生,它有利于教师对信息进行整体控制,并将信息同时传递给尽量多的人。在课堂交流这个环节中以生生互动交流探究为主。我认为在具体的课堂探究环节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应该采取先进的教学方式。

强调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在课堂上由“演讲者、表演者”,转变为“引导者、导

演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给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讨论,打破老师“给水喝”的局面,使学生学会“找水源”进行喝水,这样,师生就有可能实现良好的交流。

2、设计好师生交流的有效对话。

师生交流必须有话可谈,即必须有共同的“话题”,也就是不断向对方质疑问难。设置有效的对话主题,提出有效的问题是师生能够较好交流的前提;否则,师生就无法正常交流。于是,教师备课时一定要设计好对话,切不可“没话找话”地设计一些“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的无疑而问。

3、教师要找准位置。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堂中的师生交流是建立在师生间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础上的,要实现师生的相互交流,教师要彻底摒弃“师者为尊”的传统意识,给学生以心理安全感,给学生充分尊重,让尊重走进课堂。

4、激励是师生交流的助推器。

课堂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场所,教师必须激励学生,用教师情感的推动、激发学生的自动力,切实做到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课堂中,教师真诚的赞美、恰当的评价会让学生如沐春风,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从而调动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同对方的交流而不断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三、展示巩固

所谓“展示巩固”,就是在课堂上对学生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检查测试,以此来评定教学内容是否完成的一个过程。

本环节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并进一步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后存在的问题。因此,教师设计的反馈练习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以教学重难点为主。反馈练习应注意:精心设计练习题

当堂习题要少而精,必须紧扣当堂检测的知识点,这样既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检测学生是否对知识理解,并学以致用;认真分析教材重、难点,精拟小练习,紧扣练习进行新课的讲解;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在新课教学时,就要有针对性地对考点,以及考察考点的角度进行讲解,使课堂教学与练习保持一致,同时注意练习题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四、课堂小结

总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拓展练习环节中教师针对学生通过交流所反映出的问题给予补充或总结;一方面是教师在本节课内容讲授完后的课堂小结,在这里重点说一下课堂小结。以往总是喜欢这样问学生:“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面对教师千篇一律的提问,面对学生那过于统一、概念化的回答,我常常感到遗憾。而通过反思后的课堂总结却一改往日的教条与呆板,让人耳目一新,这样的课堂总结既关注了知识技能,又重视了情感态度,使知识性、思想性和艺术性融为一体,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和无穷的回味。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总结,诚挚的期待领导和老师们的指导。

第五篇:课堂提问环节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的“提问——回答——反馈”的环节中,提问由谁主导,反馈由谁进行,直接影响着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我翻阅了大量的优秀教案,并观看了许多优秀教师上的示范课,发现几乎所有的课堂提问都是由教师严格、有序地主导来控制着的。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为什么没有强烈的提问意识呢?是他们没有疑难需要教师帮助,还是有其他阻碍提问的因素?我在学校进行调查,找出的原因如下:

1、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差;

2、教师不鼓励学生提问题;

3、学生不敢问,不好意思提问,怕被同学们看不起,等等。这其中既有教师的问题,又有学生自身的问题。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那么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是谁发现的,是谁提出的,这是一个以谁为教学中心(教学主体)的问题。我发现,不管是普通教师还是名教师,问题是教师事先在教案上设计好的,教学时,教师一个一个提出,而学生,只是等待着老师的提问,并用一种标准答案回答老师。

我们成天高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为什么不让学生去设计问题,然后由学生问,老师答呢?课堂提问双方为什么不能倒换一个位置呢?长期以来我们课堂教学积习甚深,在课堂提问上已是“病入膏肓”了。

首先,“老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我们的老师在备课时已把问题想得很细,一个一个在教案上列得清清楚楚,教学又以教案为准,不敢越雷池半步,谁去发现问题已由教师包办了。即使有一个”“质疑问难”的教学环节,也只是做做样子,走走过场,重大问题已由教师提出并解决了。

其次,“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已在实践操作中驾轻就熟,甚至很多教师玩得炉火纯青,学生的思维已被训练得出了定势:问题不是都装在老师的头脑里了吗?老师自然要向我们讲明白的,毋需再费心思。没有探究意识也就养不成探究习惯,时间长了,学生自然缺失了问题意识。

第三,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都是在一种预设的、固定的、程式化的轨道上运行,老师亦步亦趋,毫无生发开来的胆量,如果学生冒然提出一个问题,教师生怕节外生枝,打乱自己的步骤,耽误了时间,开明一点的老师用“你这个问题提得真好”来夸奖一下,其实不作任何“纠缠”。有的老师却满心厌烦,说学生问题离奇、与教学无关,并告之“以后不要再胡扯”,弄得学生胆战心惊,以后谁还敢再“胡扯”?

爱因斯坦说:“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今天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又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由教师提问为主导向学生提问为主的转变呢?

首先教师应为学生大胆提问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当学生所提的老师看来幼稚时,也许是学生灵感乍现,老师要多一点容忍,少一点讥笑;当学生所提问题让老师难堪时,要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责备;当学生为了表达一个问题急得面红耳赤时,要多一点鼓励,少一点不耐烦,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象或别出心裁的念头。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应着力创设一种引发学生主动提问的情境。如在教学中,可让学生事先预习,课堂上由有疑问的学生提问,而其他同学可以解答,意见不统一的还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这样课堂气氛会空前浓厚,学生就会在“提问——解答——辩论——得出正确结果”过程中,体会一个探索者的成就,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就感。

第三,注重教法改革,大力倡导启发式、研究式、问题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自己去揭示题意、探索知识、发现规律、归纳学法、评价效果;不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表不同见解、敢于辩论、纠正别人错误的独立性;求同存异,发现别人未发现的问题,探索新途径、新视角的创造性。

我们的教学目标不应该是把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没有问题,而是应该把没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的。教学反思《反思课堂提问》一文

“一案三性四环节”课堂改革的几点反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