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高效课堂源于精心设计
编辑:静谧旋律 识别码:16-464106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5-13 08:48:31 来源:网络

第一篇:高效课堂源于精心设计

高效课堂源于精心设计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上课要有趣,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震惊。要学生在每节课上都带着浓厚的兴趣,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活动,就必须使每节课都让学生产生新鲜感,每节课都让学生或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或有新的感悟,新的收获。因此在课堂教学诸环节的设计上要精心设计,力争使课课有新意。

1、课的导入应能”引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出自然,新颖,诱人的导入方式,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坎上,做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新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爱听故事的心理,可以适当地引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名人轶事来导入新课。比如在讲“正确对待挫折”一节时有个教师引用了发生在日本的一件富有戏剧性的故事:“某生报考一家大公司,不幸落榜而自杀,不料自杀未遂。正在他神志昏迷之际,传来一条消息:他被录取了。原来他本是名列榜首,只是电脑出了问题才使他名落孙山。正当他将这一喜讯告诉亲朋好友时,又传来了这家公司老板的消息:他被解聘了。”学生沉浸在故事当中,急于想知道下文,这时教师适当地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如此啼笑皆非的结果?“大家猜猜老板是如何评价此生的呢?”通过用这样耐人寻味的故事和问题导入新课,从而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当然,导入新课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歌曲导入、小品导入、游戏导入、名言导入、都可以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只要灵活运用,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总能找到生动有趣的导言,展开别开生面的一课。实践证明,一个成功而精彩的导语确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

2、新授过程要活泼,为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

新知识的学习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否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轻松愉快地掌握新知识,这需要教师创设活泼的课堂形式,少灌输,多活动,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而使课堂教学活跃起来,为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使全体学生动起来,主动去获取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是“师讲生听”,甚至一讲到底的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课堂教学如一潭死水。而新教材在排编结构和内容上求活求新,贴近学生实际,这就为教师选择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学生的参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教学中,可以用分组竞赛法,摆擂辩论法,讨论辨析法,角色换位法,配乐朗诵法等。使课堂气氛尽快地活跃起来,学生个个积极准备,踊跃参与为本组代表出谋划策,在热烈的气氛与竞争中,学生掌握了所学知识。

教师把课堂的主角还给了学生,尽量让学生动脑思考,尽量让学生动口表达,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尽量让学生质疑问难,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活跃起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二篇:精心设计,强化练习,打造高效课堂

精心设计,强化练习,打造高效课堂

——聆听薛广民主任《把课改进行到底》讲座心得体会

寒假期间,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聆听了教研室薛广民主任《把课改进行到底》为主题的专题讲座,这场讲座令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对我的触动很大。结合本人所教语文学科特点,对照平时自己的工作反思,我有以下心得体会:

第一,积极充电,加强学习,更新理念

当前,面对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没有必要的观念更新,课程改革是难以实现的。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在传授多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同时还要改变对学生的传统看法,要遵循教育活动的规律,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潜在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改要求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能教各种类型的学生,并使他们各自的特长都充分得到发挥。这就要求教师需要终生学习。只有这样才会“与时俱进”适应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

1.认真学习新课标,具体的去领会《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各种弊病。

2.研究学生,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3.研究语文教科书和相应的教辅书,弄清它们与《新课程标准》之间的联系点和着力点。

第二,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做好角色的变化

长期以来,传统教学只重视教师的“教”,强调的是教师的主体地位,而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个问题不解决,学生将很难得到真正的全面发展。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

1.由权威者向引导者、组织者转变

要求教师放下权威,师长的架子,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将自己定位于引导者、组织者,备课时更多的从学生角度去精心设计教学思路,让学生具有个体、独立、发展的空间,倾听学生的心声,注重学生内心情感的体验,使学生勇于挑战课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实现生命的超越。

2.由传道者向研究者转变

未来教育需要“研究型”的教师,而不是单纯的“传道者”,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问题而进行的研究。语文教师要承担起语文研究者的角色,新课程的实施将为语文教师向研究型转变,提供理想的平台。

3.由闭关自守型向社区型转变 一个只会把教科书的内容搬到学生头脑中的教师,显然已经落伍。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助,重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语文教师更要利用信息技术收集语文教学信息,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使自己的教学内容与理念能与时俱进。

第三,重视合作交流,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

在合作中学习,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精神,这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要改革原有学习方式的前提是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提问、讨论、读书、作业的时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教学再也不是满堂灌,而是让学生有更多自主发言、积极思考的机会,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读懂的问题,教师不需要讲解;学生似懂非懂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书领悟,让学生试讲;学生有问题可随时发问,有不同见解要随时发表;学生实在弄不懂的问题,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指导或精湛的讲解。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这是一条让学生有更多自主学习的途径。

1.让学生“自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老师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理应深刻领会课改的精神实质,变讲堂为学堂,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学生“学”上来,不能再本末倒置。

2.与学生“共舞”

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因此,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并肩前行的同路人,与学生一起商量着决定前行的方向和共同解决路途中的疑难,与学生一道成长。

3.让学生领悟

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自觉地让自己对学生的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成为一种内在的教学品质和教学行为。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对一个人一生的意义更加深远。

第四,学科整合,互助配合,注意工作方式的改进

课改的实施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几乎很难独立一人较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善于了解其他学科,不要把自己任教的学科看作孤立的整体。要改变彼此孤立的局面,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与不同学科,与不同年级的教师打交道。要互助配合,齐心协力培养学生。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互相促进。还要倡导课堂上的合作,这里包括师与生的合作,生与生的合作,借助小组的力量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较好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总之,新课程改革给每一位教师都提供了自由伸展的空间,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抓住这一机遇,关注课程改革,学习、思考、研究新课程。教师要不断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挑战自已、改变自已、完善自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改实践活动中,在改革中求生存,在改革中求发展。

第三篇:高效音乐课堂源于有效教学

高效音乐课堂源于有效教学

追求高效是我们音乐课堂教学永恒话题,高效的前提应该建立在有效的基础上。音乐课堂上老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拓展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挖掘学生自身潜能,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在一节课中,设计了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是有效地?哪些问题是课堂生成的?等等,都需要我们一一设计到。

《森林的歌声》教学片断:欣赏《森林的歌声》导入课题。老师: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 学生:森林、大自然„„ 老师:为什么?

学生:有小鸟的声音、流水声„„

老师:由此,你想到了森林的什么景象? 学生:小河流水、鸟语花香„„

在这简短的导课过程中,老师设计的问题简单、直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虽然这样的问题没有固定答案,但是学生的回答也不会偏离主题,不至于出现老师费劲口舌的引导,学生也回答不到正题上的尴尬场面。

二、教学语言的有效性

在教学中,语言是纽带,语言是课堂上师生间交流的主要工具,教师主要是通过语言向学生授业解惑,而学生则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来理解和接受知识,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些教师语言表现过于虚假、过于简单也过于幼稚:想不想和老师一起走进音乐殿堂?四年级的孩子,有的肯定心里不想,但是就是迫于现场的压力,凑合着说吧!这也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问好几个问题,却停留在一个层面上,简单无效的重复。

三、形式变化的有效性

教学形式要为教学内容服务。教学环节的设计多数追求教学形式的变化。然而有些形式是必须有的,有些形式是老师自己设计的,老师在备课时预设的越多,往往在课堂中生成的越精彩,但不是所有的形式都在课堂上体现才完整,如果非常牵强的呈现在课堂上会变成学生学习的“坎儿”,迈过去了万事大吉,迈不过去全盘皆输。在《柳树姑娘》一课中,教师领着学生听了几遍歌曲之后,直接点出自己预设的难点,本来孩子们学起来不难,非得拿出来练练,课堂气氛显得沉闷,会场秩序像是不和谐的混声合唱。《螃蟹歌》、《Do re mi》的执教老师设计的教学环节没有过多的形式,每一个环节都显得自然、顺畅、水到渠成,没有将所谓的难点单独提炼出来进行解决,重复做无谓的练习。教学环节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但教学形式既不能设计的整齐划一,显得呆板,也不能设计的太浮华。

四、教学目标确立的有效性

现在想来之所以有的课味同嚼蜡,要么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过满,要么目标不明确,导致一节课下来,老师把握不住课的环节,甚至都不知道学生掌握了什么,掌握得怎么样。所以教学目标一定是教师吃透教材、反复斟酌之后、要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特性,再提炼出来的。

五、音乐作品深挖细演的有效性

音乐课的根本还是“音乐”。少用专业术语让音乐课走向专业化,致使孩子们远离音乐。要让孩子们在感受、体验音乐的过程中,喜欢音乐,拥有欣赏音乐的审美和表现能力。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通过音乐课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训练音乐技能,这只是手段,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在为音乐作品服务上,要引导学生领会并掌握音乐形象,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把握好音乐形象,通过音乐形象的确立分析音乐作品。《森林的歌声》是一节欣赏课,教师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音乐形象(音乐形象的塑造存在差异、不固定性)如:小青蛙的声音、森林的歌声、神秘古怪的森林现象等等,因此,音乐课中决不能缺少音乐,音乐语言应贯穿于整堂音乐课,使学生沉醉于音乐气氛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和欣赏音乐,从中受到教育。音乐课就应该用音乐的素材解决问题,所有问题的设计就应该围绕音乐而展开,多一些音乐的思考,少一些呆板的说教。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落实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经常反思,真正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质量,使音乐课堂教学更为扎实、丰富而有效,使音乐课堂既有活泼新颖的形式,又有深刻厚实的内涵,让浓浓的音乐流淌在学生心间。

第四篇:精心设计教案 构建有效课堂

精心设计教案 构建有效课堂

——听名师课堂有感

大木初中 孙仁福

11月4日在县实验中学听了三节语文课,深感高效课堂是语文乃至所有学科发展一种趋势,也是教学改革的一种必然。这种新的教育改革包括: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学生充满活力,教师充满激情,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出彩。可以说为此我们也做了许多的工作。但是我觉得我们的工作缺乏失效性,有太多的花架子。对此我有以下体会:

(一)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们的社会要以人为本,这样社会才能发展。我们的学校要以人为本,这样老师才能够认真的干好自己的本质工作。我们的课堂要以人为本,这样才能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是健全完善学生人格,培养新型人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呼唤着新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那如何构建呢?

1、“为人师表”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2、对学生“一视同仁”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关键;

3、与学生共同成长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目的。

(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毋庸置疑,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质量决定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我们要加强创新研究,勇于进行教学改革,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切忌通篇讲、满堂灌,无尽无休地分析、讲解教材。而应该把培养能力,加强训练放在重要位置上。如设计开放性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实践,练习题既与教材相联系,还接轨了社会活动,学生有了“自由驰骋的空间”,在实践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课堂表演最能激活课堂的生命力。”那教师就可根据课文内容安排即兴表演:演故事情节、演文中空白、演结尾推测、演成语故事„„让学生在体验性学习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审美能力、想象能力等,最终使语文课堂更加和谐高效。

(三)创设民主的学习氛围。

民主的教学气氛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学中我们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我们要把激情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游戏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把民主带进课堂,把欢乐带进课堂。饱满高昂的激情可以使学生情绪高涨,甜美的微笑可以使学生心情愉悦,有趣的游戏可以使学生兴趣盎然,激烈的竞争可以使学生乐在其中,欢乐可以使学生神采飞扬。而且学生只有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只有做到了这些,诱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才能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

(四)要开展及时的教学评价

有效、全面的教学评价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他们在学习语文时有一种成功的快乐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成功的信息会使学生感到喜悦,激起他们进一步求知的欲望;失败的信息可使学生及时获得矫正的良机,并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我从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学生读课文,我常常会称赞他们“你读的真流利”“你读出了课文的韵味”“你读得真有感情”;学生作业写认真了,我会在他们作业本上写上“你真棒” “你真了不起”“你有了很大进步”;学生提出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我会大声鼓励他: “你最会动脑了”“我为你自豪”,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课堂自然很喜欢了。

(五)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节奏快,信息量大,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由于声音与图像结合,语言与情景结合,视觉冲击力与听觉感染力结合,学生轻松自如地进入语言活动的现实情景里,学习中找到了乐趣,同时也加深了理解,强化了记忆。利用多媒体等技术能把教学内容直观于学生面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而优化学习环境,全面高效地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效提高课堂质量。综上所述,我们传统的语文课堂已经不复存在,现在的课堂不再单纯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课堂,他是学生为主角的课堂,老师不再是满堂灌的形式来教课,而是学生满堂学。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注意互动环节,师生,生生互动环节要及时恰当。在发挥指导作用的同时也尊重了学生的主题地位。

第五篇:精心设计小学数学课堂导入

成功在一个好的开端

泸县福集镇金银学校 万明树 邮政编码:646106 “在记忆实践中,存在列在表中最前面的几个字比中间的字易于记住的倾向。”这就是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美国心理学家阿希的研究:第一印象的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人们对于事物的整个印象,一般是以第一印象为中心形成的。所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理想的导入是老师经验、学识、智慧、创造的结晶。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很多种,但要因教学内容而异,因人而别,然而,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要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思维,鼓励学生的情绪。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运用新颖恰当的导入方法,就能做到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主参与学习,又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更精彩。下面,就数学课堂的导入方法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令人终生难忘。新课伊始,教师如果把数学知识编成童话故事或寓言故事,通过自己语言的铺陈渲染、生动描绘,让学生随着幽默轻松或寓意深刻的故事情节产生喜怒哀乐的情感变化,并能以积极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从而取得水到渠成的教学功效。

例如:《分数基本性质》一课的导入,教师编了这样一段童话:一 天,猴妈妈得到了三个同样大小的饼(演示三个圆纸片),她把三个饼分别平均分成了4份。8份、12份,让三个孩子分别取其中的3份、6份、9份(板书3/

4、6/

8、/12),话音刚落,三只小猴子瞪大眼睛望妈妈,好像在说:妈妈今天怎么啦?3/

4、6/

8、9/12,一个个各不相同,以前妈妈可从不偏心呀?猴妈妈看透了小孩子们的心思,神秘地笑了笑说:“孩子们,妈妈的分配公平吗?为什么呢? 你们好好想想吧?”这时,老师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三个圆纸片,分别平均分成4份、8份、12份,然后取其中的3份、6份、9份(分的份数和取的份数要对应好)进行比较,最佳的教学情境创设成功,该是讲授新课的时候了。

二、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如果有疑问,就会引起悬念,使心理是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教师要善于在静态的教材知识信息中设置矛盾,巧妙设疑,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使学生“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状态。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个内容时,我先写出411这个数让学生计算一下,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通过计算知道它能被3整除。然后,让学生随便出一个多位数,我则迅速判断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感到十分诧异,同时又有些怀疑。“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做的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吧。”我借机导入了新课。此时,学生的思维已被教师巧妙的设疑引向高潮,产生探奇觅胜的求知欲,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三、利用旧知,导入新课

在上《小数的性质》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我在黑板上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你有办法使1、10、100这三个数相等吗?’顿时同学们就议论了起来,有的说:可以在这三个数的后面分别加上单位米、分米、厘米,那么1米=10分米=100厘米;有的说:也可以分别加上元、角、分等单位;有的则说:还可以在10、100中添上小数点使它们相等,也就是1=1.0=1.00。接着我就提出问题:它们会相等吗,那就让我们一同来验证吧。顺势也就引入了新课。简单的三个数,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使数学课堂唤发生命力。学生学得高兴,教师也教得愉快。

四、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采用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知道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运用我们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在教学《按比例分配》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小明家客厅与卧室要装修装地板砖,客厅是40M2,卧室一共是30M2,一共用了1400元,问装修客厅与卧室各用了多少钱。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出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按比例分配,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激发强烈的学习欲望。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具体形式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用何种形式和方法导入都为了激发学生求知和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我们要在瞄准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

高效课堂源于精心设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