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202_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教学的几点做法
编辑:清香如梦 识别码:16-884717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24 12:01:05 来源:网络

第一篇:202_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教学的几点做法

202_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教学的几点做法

长乐吴航中学郑学严

今年中考的考试要求基本与去年相同,本人根据去年的考试说明,在备课、授课、课堂习题和课后作业处理方面,结合自己与学生的实际,开展复习教学工作。现将复习教学的几点做法与大家分享,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课前精心准备

1、明确复习目标

根据考试说明,我把相应的知识点细化为课堂复习的目标要求,然后按照目标的难易及重要程度,有序的安排好每一节课完成的目标数量,一般每节复习课确定一至三个复习目标为宜。

2、精选例题和习题

为了更好的完成复习目标,我将目标细化为训练点,再精心选择与目标相对应的例题和习题(主要选择近年来各省市中考或质检原题),例题难易程度可根据学生的水平适当加以控制,题量根据训练点的重要程度来确定,对于重点的、必考的加以强化,我一般安排一至四道。习题主要用于学生当堂训练,习题的选择应与同一训练点的例题相对应,即题型、难易、题量基本一致。目的是通过双重训练,巩固训练点,最终实现复习一个过关一个的目标。

二、课堂复习教学的主要做法

1、知识点快速回顾

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要求学生在课前翻书复习,但是学生一般不会主动复习,所以我在一个单元复习之前均会分发一份知识点复习提纲,要求学生完成后检查,目的是督促学生能够在课前进行复习。在课堂上,主要利用多媒体以填空的形式展示知识点,通过提问的方式要求学生快速作答,实现知识点的快速回顾。当然,在此过程中,也可先让学生快速翻书,然后再提问。

2、训练点当堂过关

本环节实际上也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复习过程,只不过它是围绕着具体的问题与实例来进行。课前,我将精选出来的例题制作成PPT文档,复习过程一般采用两种授课方式,第一种是按训练点的顺序逐一展示例题进行讲练,然后再由学生当堂训练习题。第二种方式则是

分段进行,即复习一个训练点,学生就训练与之相应的习题。两种授课方式都是通过双重训练,实现训练点当堂过关的目的。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对于教师展示的例题和学生训练的习题,均要做到先由学生审题,给足思考时间,后由教师提问。提问的时候可根据例习题的难易程度选择提问的对象。回答的时候一定要求学生能够说出对的理由和错的原因,实际上对问题理由的分析过程正是对知识点的巩固和应用过程,此时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引导。在被提问的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理由的时候,教师也不要急于替代,可以多提问几个,听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对于解决问题过程总结出的重要结论、必考内容等可以让全体同学重复一遍,以示强调。而对于学生的回答,都应给予恰当的评价或鼓励。

3、师生互助,生生互助,快速指导

在学生当堂训练的时候,教师应走下讲台,用红笔在学生习题卷上快速批阅并指导,指导的顺序尽量随机选择,按组进行,在指导的过程中只要看到哪个学生完成情况比较好的就可以请他担任你的助手(每组可选一两个),帮忙批阅其它同学的习题卷,这样基本上可以实现全员指导。而之所以采用随机指导选择助手的方式,是因为我觉得这样做能给更多的学生有表现的机会,同时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这也不失为促进优生培养的一个途径。

实际上不管是多媒体展示的例题还是学生训练的习题,它们都是根据复习目标精选出来的,其功能都是一样的,最终的目的都是通过双重甚至是多重训练,达到知识巩固过关的目的。唯一的不同就是例题是电子版的,习题是纸质的。所以在这样的复习课当中,学生的当堂训练时间是绝对有保证的,而教师则应更加注重引导,减少替代,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分层要求,培优辅差

在分层教学方面,本人也没有太多的实践经验,下面仅发表个人对分层教学的一些见解。

一个班级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要达到目前中考的要求,课堂教学就必须做到面向全体。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等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分层的目的不是消除两极分化,也不是鼓励两极分化,而是在于对不同层次的同学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求,使每一层次的同学,甚至每一个体都在原来基础上有所发展与提高,使他们每一位都有可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成功与自信。

1、教学对象的分层

为了准确地把握学生层次,我们应深入了解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两个方面的因素,并在做出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把全班学生相对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既A、B、C三个组。但学生所处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以动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观察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进步了的学生,我们就要及时对分层的情况进行调整,满足他们的上进心,便于他们能更好地发展。

2、教学目标的分层

制定复习目标时,对C组同学的目标是最低要求,甚至还可以降低,对这部分同学要重在抓基础,要求他们按部就班,循序浙近;对B组同学的目标是基本要求;对A组同学的目标是在基本要求上相应提高学习难度,拓展学习内容,鼓励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目标分层既能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觉得学好物理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跳一跳,够得着”,学习成绩可以在原有基础上稳步提高;目标分层同时又为有潜力的优秀学生创造了学多、学深的条件。

3、当堂训练及课后作业分层

大部分学生还是很重视教师对自己作业完成情况的批阅评价,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安排上如果搞“一刀切”,就会使部分基础较差学生望“×”兴叹,见“订正”就发晕,时间一长,学生就丧失学习信心和兴趣,有的自暴自弃,引发其他不良习惯,从此进入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应该主张无论是课堂习题还是课后作业,都应根据不同组别的学生实际水平进行分层布臵,一是题量上要求有别,二是难度上要求有别。对C组学生多布臵基础题,通过加强练习,逐步感悟,提高能力。对A组和B组同学则应增加技能题,开放题等,让他们在练习中运用知识,增长智慧,培养能力。

第二篇:中考物理总复习交流材料

中考物理总复习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很荣幸有这样一次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的机会,在中考的中,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有神通”。今天就中考物理复习谈一下我个人的一些感受和我们团队的一些做法向大家进行汇报,不当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物理总复习是物理教学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系统总结初中物理两年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一个较完整的初中物理知识体系的过程,也是查漏补缺,弥补教学环节的一项工作。总复习的时间紧,任务重,有效的复习方法对提高总复习的整体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就本人初中物理总复习的一些肤浅认识整理如下,仅供商讨。

一,要以课标为纲,以本为本,把握正确的复习方向。

物理教学,课标是本,课本是依据,物理总复习就是立足根本,依据教材,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课本上,依据大纲,充分挖掘教材,决不能舍本逐末,好高骛远,把精力花费在各种名目繁多的复习资料和练习册上。

二,总复习要立足课本,但不是课本内容的简单重复,初中物理新教材是按照先现象后本质,向宏观后微观,先部分后整体,的结构形式编写的,这样的按排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便于新课教学,但是,到了复习阶段,就应该从知识的整体性方面 来考虑,指导学生把章节中零散单一的知识点重新进行归纳,整理,将已学过的物理概念,定律,公式等联系起来,利用分类列表和框图形式,串联成网,从而形成有机联系的,较完整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和辨别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区别,进而在更高的层次上把握课本内容。

三,要因材施教,分层次制定中复习教学目标

总复习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使之具有针对性,到了总复习阶段,学生

成绩必然层次不齐,要是每一个学生通过总复习阶段的教学都能在原有的基础

上,使之有所提高,则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就要考虑到能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

水平。

四,重视物理实验内容的复习和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物理总复习时要十分重视实验,特别要抓住两点:一是要学生掌握各种基本

仪器和测量工具的使用;

二是让学生弄清有关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物理教学的最

终目的势要

“学以致用”,任何知识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才能加深理解和熟练掌握,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所以,要引导学生善于应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物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五,正确处理讲与练的关系,在精字上多做文章。

总复习离不开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怎样把讲与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个

关键性的问题。讲

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

能满堂灌地一味讲,也不能放任自流只交学生练,可以边讲边练,可以先讲再练。

讲要精,精讲不是少讲的意思,而是要求教师课前要充分准备,把握住教材

中主要的内容,抓住重,难点,抓住学生难以理解的,普遍存在的共性的问题。通过讲解,达到释疑解惑,指点迷津的效果。不仅要讲清基本的物理规律,也要 讲典型问题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可利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来拓展学 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能力。

练要精练,避免搞成“题海战”,要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按照大纲的要求,把对知识点的考查归纳为若干类型的问题,精心编制习题组,所编习题要具有代

表性,系统性,是复习内容习题化,知识巩固具体化。让学生通过必要的巩固练习,牢固掌握课本知识,加深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通过不同类型问题的分析和求

解,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总结出同类问题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应试能力。

总之,对我们23中物理组的老师们而言:面对202_中考将是一个同甘共

苦、思想灵动的过程;展望202_中考成绩,也必将是令人期待并更值得反思的物理组经验交流 未来。希望在座领导和各位同行,能对我们的工作和体会多提改进意见,帮助我校努力提高物理学科成绩,也希望各位老师将各自在中考复习过程中的经验 体会拿来分享,使我们共同提高。

第三篇:中考物理总复习经验交流材料

中考物理总复习交流材料

物理总复习是物理教学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系统总结初中物理两年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一个较完整的初中物理知识体系的过程,也是查漏补缺,弥补教学环节的一项工作。

总复习的时间紧,任务重,有效的复习方法对提高总复习的整体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就本人初中物理总复习的一些肤浅认识整理如下,仅供商讨。一,要以课标为纲,以本为本,把握正确的复习方向。

物理教学,课标是本,课本是依据,物理总复习就是立足根本,依据教材,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课本上,依据大纲,充分挖掘教材,决不能舍本逐末,好高骛远,把精力花费在各种名目繁多的复习资料和练习册上。

二,总复习要立足课本,但不是课本内容的简单重复,初中物理新教材是按照先现象后本质,向宏观后微观,先部分后整体,的结构形式编写的,这样的按排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便于新课教学,但是,到了复习阶段,就应该从知识的整体性方面 来考虑,指导学生把章节中零散单一的知识点重新进行归纳,整理,将已学过的物理概念,定律,公式等联系起来,利用分类列表和框图形式,串联成网,从而形成有机联系的,较完整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和辨别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区别,进而在更高的层次上把握课本内容。三,要因材施教,分层次制定中复习教学目标

总复习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使之具有针对性,到了总复习阶段,学生成绩必然层次不齐,要是每一个学生通过总复习阶段的教学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使之有所提高,则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就要考虑到能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水平。

四,重视物理实验内容的复习和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物理总复习时要十分重视实验,特别要抓住两点:一是要学生掌握各种基本仪器和测量工具的使用;二是让学生弄清有关物理量的测量方法。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势要“学以致用”,任何知识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才能加深理解和熟练掌握,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所以,要引导学生善于应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物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五,正确处理讲与练的关系,在精字上多做文章。

总复习离不开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怎样把讲与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讲 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能满堂灌地一味讲,也不能放任自流只交学生练,可以边讲边练,可以先讲再练。

讲要精,精讲不是少讲的意思,而是要求教师课前要充分准备,把握住教材中主要的内容,抓住重,难点,抓住学生难以理解的,普遍存在的共性的问题。通过讲解,达到释疑解惑,指点迷津的效果。不仅要讲清基本的物理规律,也要讲典型问题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可利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来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能力。

练要精练,避免搞成“题海战”,要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按照大纲的要求,把对知识点的考查归纳为若干类型的问题,精心编制习题组,所编习题要具有代表性,系统性,是复习内容习题化,知识巩固具体化。让学生通过必要的巩固练习,牢固掌握课本知识,加深概念和规律的理解;通过不同类型问题的分析和求解,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总结出同类问题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应试能力。

中考物理总复习交流材料

须 仪 皋兰四中

第四篇:初中物理总复习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初中物理总复习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近几年,我市中考试题有下列显著特点:依据大纲,紧扣教材,重视双基;内容全面,覆盖面广,重点突出;题型稳定,试题灵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我针对物理课的学科特点和中考命题的特点,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指导思想,以五本书为依据,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

一、紧抓双基复习,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知识网络

现行教材是按照“先现象后本质”、“先宏观后微观”、“先部分后整体”的结构形式编排的。初中物理知识可分为测量和常见的物理现象、力的初步知识、电和磁的初步知识、学生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和使用等四大部分。到了总复习阶段,应该从知识的系统性方面去考虑,把各章节的知识重新归纳、整理,并形成知识网络,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整理成有机关联、正确完整的知识体系,摆脱原有的段落和章节顺序的约束,从而把380页的课本念薄,使学生对每一部分内容的理解更提高一步。

例如:在复习力和运动时,教师边提问边把知识点联系起来。物体受力时,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所受合力为零,运动状态也不改变,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些力叫平衡力(初中只掌握最简单的二力平衡);二是所受合力不为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总结并列出表格如下: 受力情况不受力受力

平衡力不平衡力

运动状态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状态改变

学生本来感到这一章知识复杂难学,经过这样复习后,他们很快就掌握了,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复习中,除了知道概念、规律的结论外,还要知道概念的形成过程和规律的发现过程;对于重要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还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理解和应用;要注意知识的拓宽,在知识的广度上做文章,但要防止在某些知识点上挖掘过深,浪费时间和精力,比如新大纲取消了“掌握”层次的知识点(7个),降低了教学要求,这意味着中考考查这些知识点的题目综合性不会很强、计算要求不会很高,因此对这些知识点复习不要过深过难。要把复习的重点移到知识的横向联系上,例如:热学部分的内容要突出“与温度有关”,温度变化时,有热量这个物理量的出现,然后联系:热传递过程总要吸收或放出热量;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物态变化过程要吸收或放出热量;热量的传递使内能变化。这样,把知识系统化地归纳,学生就容易记忆,从而知道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提高知识掌握的层次。

二、紧扣“五本书”,巧抓解题的训练

解题是物理学习过程及中考复习的重要环节。只看书不解题是学不好物理的,但当前应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人认为做题越多见识越广,越能应付中考,从而导致“题海泛滥”,这是很错误的,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却不利于夯实基础,更不利于学生树立自信与培养能力。

我们认为,在平时的学习中,每位同学都已经做了大量的习题,复习阶段不是重复再做多少道题,重点应放在利用“五本书”上有限的题目,引导学生多分析、多比较、多思考。

从近几年的天津市中考试题可以清楚地看出,基础题一般都是教材中的原题;中档题目,一部分是原题、另一部分是经过改造的题目;即使是较难题,有的也是出自五本书的原题。可见复习中紧紧抓住“五本书”,是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多快好省地取得中考好成绩的法宝。下面重点谈谈我对“五本书”上习题的一些处理方法。

1.有针对性地选择习题

习题的选择科学与否,主要取决于教师对习题功能的认识是否正确,取决于习题本身在内容、题型、难度、对学生有无针对性及习题的量等方面是否得当。在每次复习课后,我都是从五本书上筛选一些科学的、必需的、有针对性的习题让他们练习,且布置习题的量要适中,在完成的时间、数量上不搞“一刀切”,让学生有一定的选择,使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发展。

2.勤于对相关题目进行归类总结

(1)不同题型,但涉及的是同一知识点,我引导学生进行归类处理,并引导学生分析:它们是如何从不同角度去考查同一知识点的。例如,在《总复习》中,仅“光的反射”一节就有11道题,从不同角度考查“平面镜”知识;在“杠杆”一节中,考查杠杆平衡条件的有16道习题之多。可引导学生将习题归类,这样可以克服学生单纯为做题而做题的毛病。

(2)物理题的类型较多,各种类型的解法各有特点,要引导学生分析各种类型题的解法,积累经验,掌握解题规律。如“压强”的解题思路:对于固体压强,先找出压力,判断受力面积,然后求压强;对液体压强,先找出液体的密度,然后判断深度,求出压强,最后求压力。

再如近几年来出现的一些中考新题型,《总复习》P12页11题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P58页质量与体积图、P181页计算题的图象、P11页图表题、P56页 例3图表题、P263页图表题、P37页信息题等,学生解答这类问题感到困难,我把解答信息给予题的方法归纳为:

第一步信息处理,包括丢弃跟问题无关的干扰信息,找到有用的信息,并使之跟物理知识发生联系;第二步是把题目中的日常生活、生产、社会热点或现代科技等背景抽去,使之纯化成物理过程;第三步为确定解题方法或建立解题模型;第四步处理信息,解答问题。

其中第一、第二两步是解信息题特有的,也是解信息题成败的关键,完成了这两步即实现了把信息题转化为“传统题”,也就走上了“熟路”。

(3)有不少习题,无论是解题思想、解题方法还是解题技巧、解答结果,会有相似之处。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知识点相同、数据不同的习题中,而且存在于不同的知识点之间。要有意识地将它们放在一起共同分析,找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以拓宽解题思路和方法。例如:

题1等质量的两种物质混合,设甲的密度为ρ1,乙的密度为ρ2,混合后密度为ρ,则ρ=。

题2一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前一半路程速度为ν1,后一半路程速度为ν2,则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题3两个用电器并联起来,接在电压不变的电源上,它们的功率分别为P1和P2,然后串联接在同一电源上,则它们的总功率应是。

通过这样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3.善于将典型题目发散变化

对于五本书上的例题、练习题要深入研究,对于重点习题要深入讨论,适当扩展延伸,学会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达到“做一题,会一片”的效果,提高题目的利用率和解题效益。

(1)一题多解,在解物理习题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教师对一题多解应全部列出,这样的训练,对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有良好的作用。

例如:初中物理中有关串联电路的典型题目有:“有一只电铃,其正常工作电流是0.3安,电阻是20欧。现有电源电压是9伏,要把电铃接在这个电源上,需要给它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串联的特点,先求总电阻,再求分电阻或先求分电压,后求分电阻二种方法来解题,体验电学题灵活多样,开阔思路。

(2)一题多问是在教师引导下使问题逐渐加深,引导思维逐渐深化,可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例如:学生在做“用一动滑轮把重为100N的物体提到9m高的楼台上,所用的力是60N,那么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由于刚学到机械效率的知识,很多学生无法解题,便采用“分解肢体,化难为易”的方法分为3步解题:(1)求总功、(2)求有用功、(3)求机械效率,并引导学生重温在动滑轮使用过程中,物体上升高度和手拉绳子上升移动距离的关系。由于分层降低梯度,学生在教师搭桥和引路下,顺利实现认识的飞跃。

又如:一个标有“220V 40W”灯泡,在正常发光时,通过灯丝的电流强度是多大?这时灯丝的电阻是多大?(附加)(a)如果此灯接在180V的电压上,电灯的实际功率是多少?(b)可否将此灯接在380V的电压上?为什么?(c)若将此灯与“220V 100W”的电灯串联在220V的电源上,哪盏灯更亮?为什么?(d)如果将灯接在220V的电源上,每天开灯2小时,一个月(30)消耗多少电能?合多少度电?

通过一题多问,带领学生综合分析并解决问题,则可发展学生的思维广阔性,从而真正理解了基本知识。

(3)一题多变,主要包括题型变换、条件变换二种形式。例如:填空题与选择题的互换,已知与未知的互换等。

尽管摆在我们面前的物理习题浩如烟海,模型花样翻新,可谓五花八门,但其设计方法,大都采用变式,即依据提出的模型交替变更提供材料的形式,设计新的模型,以显示其物理本质。

学生在练习中遇到新题时感到陌生棘手,其思维障碍在于不善于把貌离神合的新模型与典型进行比较,去认识和把握新、旧模型物理本质上的共性,从而望题兴叹,无处下手。对此,教师应当通过组织有效的习题教学,帮助学生在形态各异的模型分析和对比中,抽象出共性,洞察共同的物理本质,从而跨越思维障碍,促进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质的飞跃。

例如在学生解答了“一列火车长200m,以15m/s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6km的大桥,问需要用多少时间?”这道题后,教师把题目改为:“如果这列火车以相同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150s,那么桥有多长?”还可以把这道题改成:已知火车长、桥长和过桥时间,求火车过桥速度;已知桥长、火车速度和过桥时间,求火车长等题目。

再如对于《总复习》第275页上这道题:一只标有“220V110V40W”的电烙铁,其尾部的接线端及和它对应的电热丝连线如图所示,其中B为电热丝AC的中点抽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AC连220V电源,电烙铁功率为40W

B.将AB连110V电源,电烙铁功率为40W

C.将AC先连接起来作为一个接线端,然后AB接110V电源,电烙铁的功率为40W

D.将AC连入110V电源,电烙铁功率为10W

解完后将此题又变成如下两题:

题1 有一只规格为“220V1000W”的电炉,其发热体是电炉丝,现想把它稍作改造(不增加其他材料或元件),使它接在110V电源上工作时仍保持1000W的功率,请画出原理图并说明理由。

题2 某农村学校食堂一个电热箱的电热丝烧断了,观察铭牌标有“额定电压220V额定功率1000W”字样,在电子器材商店只发现规格为“220V 500W” “220V 2000W”两种电热丝,物理课外活动小组为此设计了一些修复方案:小琼提出将“220V 500W”的电热丝截取一半替换烧断的电热丝;小东认为可将两根“220V 2000W”串联替换烧断的电热丝;其他同学则认为……

⑴通过计算发现,小琼与小东设计的电热丝,都符合电热箱额定功率要求,但这两种方案都能使电热箱正常工作吗?请你从可行性上作出评价。

⑵请你利用上述两种规格的电热丝,再设计一种合理的修复方案。

又如,还可将《总复习》第244页的36题,变为查找短路故障的实验设计题,并进一步延伸为查找漏电处的题目。

我感到,单一的题目或题型限制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对已有习题进行改造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立足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培养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综观近年的中考题,加大了实验题所占的比例,注重了实验能力的考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抓基础,又训练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复习的效果?

(一)狠抓基础,人人懂得基本工具的使用,掌握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原理、步骤。

初中共安排了19个学生实验,主要内容可划分为:①掌握九种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分别是:刻度尺、秒表、温度计、托盘天平、量筒(或量杯)、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②掌握十一个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原理、步骤,分别是:长度L、平均速度v、温度t、质量m、体积V、密度ρ、力F、电流强度I、电压U、电阻R、电功率P。在平时认真教学、严格训练的基础上,总复习阶段让学生围绕课本自己看书,做印发的实验基础知识题,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作重点辅导,务求人人达到复习的要求。

(二)突出重点,以点带面,透彻掌握重点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步骤,提高实验技能。

1、由实验原理引出实验器材,初中的重点实验有测物质的密度、测导体的电阻、测小灯泡电功率等。如测

物质的密度,由公式ρ=m/v知,必须先知道m、v,而m的测定所需器材是天平,v的测定则需量筒或量杯,按此思路,学生很快弄懂实验器材的选择原则,不再用死记硬背了。

2、由实验原理弄清实验步骤,从上述分析知,要测物质的密度,首先要测出质量,这实际上是第一个步骤;还要测体积,这是第二步,最后把数据代入公式,求ρ,这是第三步。再把每大步细分成若干个步骤,如测质量可细分成①调平衡,②称量质量,③读数。只要按原理理清了思路,再配合开放实验室,让学生重做一遍实验,很容易记住实验步骤,又熟练了操作技能,常规题目学生都能应付自如。

3、由实验原理引出实验注意事项,实验中有些提醒学生注意的事项,学生往往重犯,究其原因,是学生未真正理解。由原理入手,讲清道理,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不遵守有什么不良后果,正反对比,加深了印象,比直接灌输收效要大。

(三)、围绕重点实验,适当变式,发展求异思维

1、适当增减器材。如用伏安法测导体的电阻时,若把电流表换成一个阻值已知的电阻R0,由R=U/I知,U可由电压表测出,但无电流表,怎样测出I呢?给出的R0有何用呢?引导学生思考R0与R应如何连接才能间接知道I。同理,若不给电压表,只有电流表和R0,又该如何连接呢?学生兴趣大,思维活跃,效果良好。

2、在测量原理上变通。如测物质的密度,ρ=m/v,常规方法用到天平、量筒等器材,若给弹簧秤、足量的水,如何测石块的密度,引导学生思考弹簧秤可测出石块的重,计算出石块的质量,但怎样测石块的体积呢,给出的水有什么用?使学生明白要借助阿基米德定律F=ρgV来求石块的体积,拓展了解题的思路。

3、配合学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变通。例如,伏安法测电阻、测小灯泡电功率这两个常规实验学生能熟练操作。在实验前设计了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实验中当移动变阻器滑片时,发现灯泡变亮时电压表示数反而减小,灯泡变暗时电压表示数反而增大(器材是完好的),为什么?让学生在实验中带着问题去做,并用实验验证。

四、挖掘教材内容,整合物理知识

物理学的课程内容的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也就是说:凡是生活中常见的或是社会需要的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因此,在复习过程

第五篇:物理中考总复习经验-人教版

自主建构、师生互动、自我评价、反思巩固

----09年中考物理复习经验交流

焦作十八中

在初三第一轮物理复习过程中,如何高效率地帮助学生掌握基础概念、理解基本规律,是教师们一直思考的重要问题。由于学生对基础知识都有所了解,从而失去了新授课时的新鲜感和学习激情,可是这种了解在深度和广度上远远未达到中考的要求,因此基础知识的复习又不能放弃。况且基础知识复习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专题复习、模考练习的质量,关系到中考的成败。教师在应对这种情况时,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直接讲授,由于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别,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的记录,消极的听讲,造成老师讲得很累而学生听得无味的局面;也有部分教师干脆不讲基础知识,直接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本或知识提纲,这种做法效果更差,因为学生在没有目标、没有引导的状态下的阅读只能是浅尝辄止、浮于表面。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认识是一种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为了使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复习的兴趣和质量。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知识目标化,目标问题化,问题习题化,创设情景,让学生快速进入有意义、有价值的学习心理状态。例如在复习“运动和力”时,课前(至少三天)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1、什么样的运动是机械运动?

2、怎样描述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

3、为什么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4、为什么要建立“速度”的概念?

5、通常我们是怎样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可以有哪些方法?

6、在判断物体运动快慢中,有哪些因素与运动快慢有关?

7、在我们的判断中,是怎样体现“控制变量(因素)”的方法的?

8、如果两个因素都在变,我们又怎样来比较他们(它们)的快慢呢?

9、公式是什么?怎样应用这个公式?注意什么?

10、速度表中单位通常是什么?

11、常用的测量仪器有哪些?你会读“停表”吗?

12、什么是误差?怎样减小误差?

13、怎样才能更精确地测量硬币的直径、周长、一张纸的厚度、铜丝的直径?

14、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力可能会物体发生哪些现象?

15、怎样正确画出力的示意图?

16、举例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至少两例)。

17、认真读图12.5-1,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18、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为什么要让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

19、伽利略对此类实验进行怎样的推理?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20、你能区别“惯性”和“惯性定律”吗?

21、例举日常生活中利用惯性的事例(至少两例)。

22、什么情况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3、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力情况怎样?

24、用力的三要素描述二力平衡情况。

25、用力的三要素描述物体间力得相互作用。

26、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450米/秒,若将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出信号,经过4秒钟后收到反射回来的波,求海洋深度是多少?

27、你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8、完成《考点全解》P24 5、7、15。P3330、3

4要求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将问题的答案写在作业本上。并于正式上课的前一天上交。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旨在详细了解学生这部分知识掌握的情况、存在的问题。结合历年来中考这部分内容的考点,精心准备,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突出中考的重点、精选典型习题。课堂上教师提出典型问题,同时对学生启发点拨,注重学生间、师生间的相互交流,通过学生的自己分析讲解,使所有学生都有所收获。力求创造条件,发挥学生在复习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励他们主动学习。

例如:“物体的运动”的复习课上,首先用3-5分钟对作业进行评讲,然后25分钟左右时间重点复习参照物的选择、惯性的概念及应用、物体的平衡、力的示意图等,通过理清概念,典型题分析讲解训练。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例题

1、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风和水B、船和地面C、山和船D、风和地面

例题

2、在运动场上常见到这样一些场景,其中表现出的现象不能用惯性知识

解释的是()

A.短跑运动员跑到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

B.跳远运动员要助跑一段距离才起跳

C.投掷铅球时,铅球离开手后继续向前运动

D.跳高运动员跳过杆后从最高点落向地面

例题

3、贝贝沿水平方向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但未能推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贝贝对汽车推力等于汽车受到的阻力

B.贝贝对汽车推力小于汽车受到的阻力

C.由于汽车未动,无法判断推力和阻力大小

D.因为汽车重力大于贝贝对汽车的推力

例题

4、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已飞出了太阳系,如果探测器所受外力全部消失,那么探测器将()

A.沿原路径返回地球

B.沿原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

C.沿原方向做加速直线运动

D.沿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例题

5、当猴子倒挂树枝上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树枝对猴子的拉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猴子对树枝的拉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猴子对树枝的拉力和树枝对猴子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猴子所受的重力和树枝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例题

6、如图所示,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飞行。不计空气阻力,请在图中画出足球的受力示意图。

例题

7、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2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2A.甲在乙前面0.6米处B.甲在乙前面1.2米处

C.在甲前面0.6米处D.在甲前面1.2米处

最后10-15分钟进行随堂检测,让学生自我评价。检测题是由学生自我复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中考常常涉及的考点、本节课重点讲练的典型题目等组成的。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11分)“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竹排江中游”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青山两岸走”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某同学参加50m跑的测试,他的老师记下了他跑到10m处,20m处,30m处所用的时间,分别是2s,3.5s,4.5s,则他在第三个10m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合________km/h。在跳板跳水这一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对他的作用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却不同,前者主要改变了跳板的_________,后者主要改变了运动员的_____________。

4一撂棋子摆在桌面上,用尺迅速打击最下面的棋子,下面的棋子在力的作用下__________发生改变,而上面的棋子由于___________还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于是落在正下方。

5汽车在平直公路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它受的阻力是1.0χ104N,汽车牵引力的大小是_________N,汽车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__N,汽车在___________s内通过的路程是1.5km.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10分)

6、小明用水平方向的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桌子,但没有推动.关于小明对桌子的推力与桌子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推力小于摩擦力

B.推力等于摩擦力

C.推力大于摩擦力

D.不能确定两者的大小关系

7、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以下警示语中与惯性知识无关的是

A.汽车后窗贴有“保持车距”

B.公路旁立有“雨天路滑,减速慢行”

C.景区水池边立有“水深危险”

D.交通规则写有“行车时系好安全带”

8、在抗震救灾中,我空降部队从高空跳伞,当伞兵受到的合力为零时,他将

A.加速下降B.匀速下降C.减速下降D.加速上升

9、如右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使其作匀逮直线滑动.以下叙

述中的两个力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A.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

B.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摩擦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

10、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一种实验方法,下图A B C D中分别用照相机拍摄(每0.1S拍摄一次)的小球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的照片,其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的是

()

三、作图题(每图2分共4分)

11、在图甲中,画出电灯静止时受力的示意图:

12、如图(乙)所示,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冲上光滑斜面,请作出该物体受力的示意图。

经过随堂检测学生对自己在这部分内容的知识掌握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自己存在的不足和课后复习的方向及重点。教师再布置一定量相应的作业促使学生有针对性的反思、复习、巩固。在具体教学中,以问题、习题开路,知识目标化,目标问题化,问题习题化。然后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对问题、习题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和解答。“变讲为悟”,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思索中体验、感悟概念及规

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在自我评价中反思、总结、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自主建构、师生互动、自我评价、反思巩固四个环节的复习教学其核心就是要充分调动学习的主人--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复习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以有效的发挥,更好地构建高效课堂、有效作业体系。复习课一定把复习的空间交给学生,要延伸到课前课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复习课的形式一定会生动活泼,效率一定会更高。

202_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教学的几点做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