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语文新课程培训体会(精选5篇)
编辑:雾凇晨曦 识别码:16-817658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30 11:27:14 来源:网络

第一篇:语文新课程培训体会

培训体会

向红小学 谷春子 0701110230

21新课程培训给我们语文教师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作为新教材的执教者,既倍感幸运,又觉任重而道远。手持新教材,该如何使用它呢?显然,我们要杜绝那种“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它。力求转变教材的地位,转变师生的角色,转变教学的方式,创设充满生命、充盈快乐的课堂情境,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创,以此来提高教学的功效。现将本学期培训体会总结如下:

一、开放学法,让学生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

1、在唱一唱中感受音律美。音乐不仅能激发兴趣、创设情境,还能激活大脑、引起遐想。教材中的《春天在哪里》描述了春天的风、雨、雾、阳光,在学文之后让孩子跟着音乐唱一唱,孩子们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在情感上与课文产生强烈的共鸣。

2、在画一画中感受色彩美。色彩缤纷的图画是一年级学生最喜欢的。他们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北师大教材很好的把握了学生的这一认识规律。很多课文都可以通过让学生将语言还原为画面来加深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家是什么》,我就让学生画一画全家福来感受家的温馨。《忆江南》让学生通过画江南美景来体会江南风光的美丽。学生通过画一画,在感受色彩美的同时,对课文也会有所感悟。

3、在演一演中感受角色情感。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学生表演。我在教学中应该合理利用,给孩子表演的机会,让孩子在表演的过程中对课文形象进行再创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狼和小羊》一文中,让学生合作表演,体验文章情境,在互动表演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角色,体会狼的凶狠,羊的温和。

二、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信进取的空间

新课程走进学校后,教师们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注重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注重引导教师形成开放的、创新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逐步地发生变化。如教师在上《小水滴去旅游》这课时,教师先出示小水滴,学生随文识字“滴”。老师板书课题,随即小水滴不见了,到哪去了?生发挥想象得到答案:去旅游了。进而交流理解“旅游”。学生的思维广泛而活泼,令教师激动不已,于是也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并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新课程实验中,教师积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课堂成为自信进取的空间。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再是隔绝的,他们之间不像以往那样是为“表演”而捏在一起的,而是在真实的教育情景中自发和自主地建构起来的。如:王燕萍老师上的《萧伯纳和小女孩》的课上,对萧伯纳的扬头动作,学生从文中去理解,提出了和老师不一样的见解和理由。那一刻,我为这个学生的可爱,也为他的聪明好学而感到激动。如果是在以往的课堂,学生哪敢自己走上讲台主动站在老师面前来表现自己啊!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识字方面

新教材的识字教学提倡在阅读中识字,就是用课文识字取代一个个生字的孤立识字,使识字的语言环境变得丰富多彩。我们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字字过目读文的习惯,一开始让学生用手指指着读的地方,手指到那里就读到那里,帮助学生眼睛跟着字跑,这样做就是帮助学生在读文,多与文字见面,从而达到文熟字悉的目的。但识字如果仅靠课本内的短文还是不够的。尽管大部分生字先后要在课本中多次出现,但绝大部分仍达不到让学生形成永久记忆的次数。因此,识字教学必须是开放式的。除了课文,我还规定学生每天保证有15分钟以上的课外阅读时间。此外,我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习惯,如认认校名、专用室名、路名等

2、“听”的方面。

听的要求就是要学生做到听人讲话态度认真,注意力集中,还要边听边想,边听边记。我就根据这些要求设计了评价表,从听得态度、习惯、方法上去评价,并采取用自评、同伴评、家长评与老师评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效果较好。比如第三周我们评比“听”具体评价目标就是学生是否听得认真,是不是像录音机一样把老师讲的内容听清了。学生刚开始对要求还不能完全明白,老师就有意识地随堂评价:“××听得很认真,因为他把老师刚才说的话记住了。”“××听得真认真,因我老师说的这句句子他能一字不差地重复一遍。”“老师发现××听得似乎眼睛一直看着老师,小耳朵竖得直直的,老师知道他一定听得很认真。”经过一周的训练,学生明白了认真听的要求,初步学会了“听”,于是在评价表上绝大部分学生都得到了笑脸奖章。经过几周后,我们又再评价“听”,但评价的要求提高了,如专心听别人的发言,听清主要意思,不重复别人说的话。如此循序渐进,学生就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听”的习惯。

3、“读”的方面。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识字水平有限,朗读时容易出现唱读、顿读的现象。作为教师不可操之过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急于求成,但要狠抓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即用小手指读,读到那儿指到那儿,眼睛跟着字“跑”,做到字字音准,句句通顺。在学生朗读时,教师要加强巡视,及时加以纠正,传授正确的指读方法——及手指点在字的下面,眼睛跟着小手“走”,只有做到心到、眼到、手到,才能做到口到。渐渐地,孩子们养成了字字过目练朗读的良好习惯,识字的效益大大提高,由此学生读文时的障碍也逐步减少了,朗读的速度也开始渐渐加快。此外,我们也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习惯,允许学生带喜欢的书到学校里和同伴一起读,鼓励学生每天回家读十五分钟到半个小时的课外书,经常组织同学交流,爱看书使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巩固生字,发展语言,做到识字、阅读、发展语言三促进。

以上是我在教一年级新教材时的点滴感受,我希望自己能赶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努力实践,成为新教材教学的带头兵。

教案设计

向红小学 谷春子 07011102302123、古诗词两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认读13个生字,6个词语。

2、能正确朗读古诗并背诵。

(二)过程与方法

能用学过的方法识记生字,创设情景帮助理解诗意。

(三)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能对大自然产生热爱之情。

2、对学习古诗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古诗是我们中华语言文字的瑰宝。它用词准确简练,一件事、一个景、一种心情,都能被诗人用短短几句诗来表达。今天,我们又要学习古诗啦!

出示课题:

23、古诗词两首 齐读课题

2、师:古诗作为一种文体,在唐朝最为盛行,当时也涌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人。有用词华丽浪漫的“诗仙”——李白(生答),善于针砭时事的“诗圣”——杜甫(生答)。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的是唐朝另一位非常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朗朗上口,雅俗共赏,他就是——白居易(出示,齐读)

二、学习《忆江南》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试着想想诗句的意思。

2、指名读,正音。齐读古诗。

3、试说说诗句的意思。(第一句有难度,可由教师解释。

二、三句的理解注意归纳表示颜色的词“火红”、“碧蓝”)

4、媒体演示:配乐展现江南美景

师:小朋友,想象一下你就是诗人,回忆起江南那迷人的景色。那江花火红,江水碧蓝,信步走在这如画般的美景里,真是让人迷醉啊!这样的美景怎么能不让人怀念呢!

有感情诵读古诗

5、学习生字:景、曾、胜、如

6、把字宝宝送回家,再读古诗。

7、试背诵。

三、学习《池上》

过渡:当我们还沉醉在春景里,夏天已经悄悄来临了,夏天不仅仅只有炎热,只要你留心观察,还有不少乐趣呢!这不,诗人白居易就看到了一桩趣事。

1、自由读故事,结合图,想想意思。

2、指名读,正音。齐读古诗。

3、理解诗意。看媒体演示,帮助理解“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4、有感情诵读古诗。

5、学习生字:池、娃、莲、解、踪、浮、道

6、把字宝宝送回家,再读古诗。

7、试背诵。

四、区分“诗”和“词”

1、出示两首,比较一下有什么异同?

2、区分“诗”和“词”

3、点出课题是:古诗“词”两首

五、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师:在诗人的眼中,春花秋月,艳阳飘雪,都能化为动人的诗句,老师这里有一个诗歌百宝盒,里面有诗人描写四季的诗,大家每人抽一首。读一读,我们来开个小小赛诗会。

教学反思:

古诗词教学,既能促进小学生智力和语言的发展,又有助于陶冶性情,激发积极向上的意志,增加生活情趣,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由于我在平时的古诗教学中,比较注重培养学生对诗词情感的体验,学生在理解第一首古诗时已经能很主动地用上火红、碧蓝等词语来表达情感。在朗读和背诵指导时,我运用了媒体向学生展现了诗中的意境,使学生沉醉在美景中,读时自然就多了几分韵味。学文结束后,我又让学生到“诗词百宝箱”里抽一首古诗,读读背背,激发学生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的情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第二篇:新课程培训体会

谈新课标新教材的体会

假期我参加了为期三天的新课程培训学习,这次培训邀请的都是有实际教学研究和教学经验的老师,所以这次的培训跟我想象培训有所不同,但却是我所向往的培训方式。培训会上我认真聆听专家报告,记笔记,回去后又及时消化反思,有不少收获,开拓了自己的视野,为自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通过专家讲解,了解了化学新课程标准,对以后的教学也有了清晰的思路。经过这次的培训令我感触很大,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情景素材折射出的教育理念

修订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增加了许多新的教学情景素材,象:新型陶瓷,导电塑料等,这些与时具进的教学情景素材的加入,让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知识会不断更新,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如:硬水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污水的处理和利用,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等。这些情景能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到化学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社会存在的一些不安全隐患编入了: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煤矿瓦斯爆炸的预防、面粉厂的防爆措施等教学情景素材,并在标准中特别强高要求学生“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尊重生命的重要性。编入了:侯德榜对我国制碱工业的贡献。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为科学的不怕困难的献身精神。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教学情景素材的变化,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教育首先是人格的塑造,其次才是能力的培养,知识的传授只是人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一个载体。让学生拥有高尚的人格、过硬的能力和发展的眼光,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能拥有有创新能力的新型社会的接班人。社会才能发展,国家才能强大。

二、新教材变化的启示

通过这次的培训中专家对新教材的解读,让我了解到新教材的编写确确实实落实了“以人为本”,“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 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教育理念。原教材中的对“自然界的水”和物质构成的奥秘的呈现次序和课题内容进行了调整,呈现顺序调整达到了分散难点的目的,而且更有利于学生对水的全面了解。而“自然界的水”中课题顺序的变化,有利于学生从生活中宏观物质水平

下的水的学习,逐步进入微观水平上了解,使学生能初步知道对物质认识的过程和方法。教材加强了学科间的整合,删减了其它学科中学生学会了和知识内容,这些变化来之不易,是经过了近十年的教学实践才得到的认识。虽然这是课程标准的一贯理念,但真正落实并不容易。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发现并不缺新的有效的教学理念,而这些好的教学理念却很难落实到教学的行动中,其中的原因即复杂又简单,复杂的是不能落实是因为存在教学习惯、教学时间、教学能力、知识水平等等诸多问题的影响。说其简单是因为对这些理念落实不到位的关键因素只有一个,这就是认识问题。人们说认识决定行动,只有认识到位,才能在行动中落实到位,这次的培训让我对这些教育教学的理念有了新的更进一步的认识。

三、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

(二)、开展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

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数学教学采取了提出题目——实验探索——引导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实验教学法。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预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夸大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改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往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往做。

3、进行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2)学生地位的转变;

(3)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爱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四、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夸大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着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这次培训收获很多,使我深深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在今后的我会更多地参与学习,在教学中把学到的理念技能转化到教学的行动中,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培训体会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培训体会

孙伯镇刘庄小学

辛显才

2016年2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来自乐陵市实验小学孟凡香校长所作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和教学策略的报告,让我受益匪浅。

(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阅读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小组合作交流来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它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生生互动的形式,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教学的合作性主要表现在: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讨论中一般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自己擅长的形式(如读、画、唱、演等)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了自己的学习行为。

(三)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书育人任重道远,时代赋予我们的不仅是机遇、更多的是挑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开展时效性强的教学活动,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

第四篇:物理新课程培训体会

物理新课程培训体会

物理组陆丹萍

很荣幸初为人师的我可以有机会参加金华市高一物理新课程物理培训,期间让我学到了很多,通过这短暂的培训给我的高中物理必修1的教学有了方向性的认识,同时更深一层次的了解了新课程的理念。

在这期间听了几位金华市知名教师的报告。他们分章节的细致报告让我学到了很多。义乌中学王树民老师讲的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对于这个章节的教学他给我们提了满多的建议。其一是多跟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相结合,这样学生们听起来,理解起来就会现象,具体生动很多。提到对于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的教学,要特别注意会用二维坐标系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对于矢量的认识,高一的学生也是首次接触,位移—是一矢量的讲解过程中要多给学生以些足够的资料去体会与认识。长跑——计量方式是路程(马拉松也是);跳高,跳远——-计量方式是位移。在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这一节当中要注意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吗?对于第四节的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要让学生充分理解用一平均速度代替某一瞬时速度的物理含义。王老师的物理课堂总会让学生有一种不得不去听他的讲课的独具魅力,这在义中实习期间让我深有体会(我的实习指导老师),他的这次报告课同样的让我感受到了这点,在我接下来的教学备课过程当中带着他的这些建议可以做得更好,同时对于第一物理必修1的第一章有了总括性的认识。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是东阳中学的马沪乡老师做的报告,同样的也给了我们一些关于如何教好这堂课的教学建议。首先,这一章是运动学的核心。他分几个单元给我们讲了,第一个单元主要要弄清楚的是两个关系:一是速度与时间;二是位移与时间。第二单元学习的是一种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一种最简单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对于这个章节中的位移的表示也从先前的S变更为X,这样其实是有助将位移与路程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明确教学要求是,既要学会公式表述,图像表述,同时要知道各自的优点。公式表述更加的准确、详细;图像表述给我们的感觉是一目了然。同时要强调一些特定的规律都是有条件,在运用这些规律之前一定要注意是否满足该规律特有的条件,这个等同于一些重要的理论的推理也是有条件的。同时马老师还特别强调了在教学

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大胆的假设,同时要用物理学的观点消除生活中得来的错误观念。

金华一中的陶汉斌老师讲的是第三章的相互作用。首先讲到的是学习物理的原则是:由生活走向物理,再由物理走向生活。特别是我们第三章讲的是基本相互作用----力(各种力:重力、摩擦力等),跟我们的生活联系的很密切。力的作用随时可见,到处可见,可以从很多的角度对他们进行分析其作用效果。新课标增加的四种相互作用,跟学生们以宏观的认识。对于摩擦力的教学很了很多好的素材,生活中的素材,摩擦力是力学中最复杂的一种力。对于摩擦力这堂课的引入也可以是让学生们很感兴趣的方面入手,比如说两本书把每页都交叉的叠放在一起很难打开就是因为摩擦力的存在。在这一章中的教学中还增加了胡克定律的学习,这点我们要注意。注意初高中力学的异同,初中阶段的二力平衡是在一条直线上的,而高中阶段的是更广的。

第四章的牛顿运动定律是金一中的吕潮阳老师做的报告,他主要强调就是备课过程要花足功夫。对于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揭示的是运动与力的关系。提到的对于牛顿第二定律的得出绝不是当当就靠我们的实验课得出的,牛顿第二定律的得出是经过一系列的不断的实验探究得出来的。这一章的学习过程中要强调单位的重要性,初步学会量纲的分析。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要注意一错误的认识:作用力在先,反作用力在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可以相互抵消的。要初步培养学生解决运动力学问题的程序。

在这次培训过程中四位老师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新课程的理念转变,第一:三维目标的提出,在原来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上也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第二:注重对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第三:重视科学史的教育功能;第四:在课程上实施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同时也就要求我们老师在上课过程在多家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方式的培养。

第五篇:信息技术新课程培训体会

个人认为,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是一个过程。过程则需要时间,如果一个学校里信息技术课的课时都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谈论怎么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比如,我校信息技术课是每个班两周一节课(1-10班逢单周上课,11-20班逢双周上课),其中减去每个月月考,段考,还有学校各种活动冲掉的课时,一个班一个学期能上5节信息技术已经很不错了。记得上个学期,有一个班我只上了一节课,其他课时全部冲掉了。试问,在这样的短的时间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能提升到怎样的一个高度?所以,新课改后,如果学校领导不重视我们这门课,一如既往的我行我素,每个班一个周安排一节课或两周一节课,这样想提升学生信息素养那是多么的困难!当然,按新课标规定信息技术课是一周两节课,在这样的情景下,谈谈怎样提升学生素养那就显得不是那么困难了,既少时间上得到了保证!以下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下鄙人浅见,班门弄斧,见笑了!

1,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不仅是我们信息技术课的任务,其他科目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有效的将信

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全方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如,英语老师上课时可以介绍常用的学习网站和在线翻译工具,让学生课余时或上信息技术课时上机体验;数学老师讲到不等式时,可以简单的介绍一下一些常用的算法,然后我们再适当的引导,这样学生兴趣就有了,有了兴趣,提升信息素养就不在话下了。当然,除了以上两科,其他科目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有意识的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所以,不能因为是我们是信息技术课,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包袱就让我们自己来扛!

2,所谓真理源于实践,提升信息素养就要实践,没有实践谈论这些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学生学习过

程中,必须给学生创造一个实践的平台。如学校可以开展一些板报设计比赛,摄影,书画,网站制作等比赛等。因此,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将实际的问题引入课堂,应将教学内容应用到实际中去,让学生认为老师所讲的知识都是有用的知识。这样,学生在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环境中,在怎样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中,引导学生有效运用信息技术,那信息素养的提升就显得那么容易了。

3,学校的文化和社会的阅历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另外一个主要因素。一个学校文化会熏陶一个学生的素养,当然是包括信息素养。教育作为一项文化活动,是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社会道德,伦理,世界观和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学校积淀的人文和科学技术相融的文化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因此一个良好的校风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另一个客观因素。同时,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在人与人交流交往中,信息技术是他们的必须的工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适当让学生融入到社会群体活动中,在交流实践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语文新课程培训体会(精选5篇)
TOP